小学生课外阅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可读之书太少。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学校缺乏资金,藏书少,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读书氛围不浓。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不喜欢看书。虽说老师强调要多看课外书,但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快乐。
3、读法不够科学。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地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4、阅读难以持久。学校没有开展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无阅读激励措施,无相关评价机制,不能很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缺少坚持阅读的内在动力。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结合我们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在开家长会时为学生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其次,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第三,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二)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阅读。
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序文和目录指导
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直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2、阅读参考资料指导
阅读有些书籍、文章,如果想对它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参读有关的资料。如学了一个单元后,对单元的主题或主旨,想深入的了解,感受,可阅读相关的主题丛书内容,读了名人,名作,想对某一人物或历史、某一文化深入了解,那么就指导学生参读有关的资料。
3、阅读方法指导
(1)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即可。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4、做“读书笔记”指导
在阅读中,学生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因而,从三年级开始,就为学生设计适应其年龄特征的读书笔记,并对学生作记读书笔记的指导,以便学生随时记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
2、读书交流报告会
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开展读书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
4、组织节目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四)完善阅读评价机制,巩固阅读效果。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是启蒙教学的重要阶段,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有裨益。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生活阅历匮乏,对于事物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均不足,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困难重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时,片面强调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缺乏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启蒙,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审美情趣养成、正确世界观建立、健全人格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根本是语言学科,发音、语法、词句组合、情感表达、语言逻辑等均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语文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但也存在局限:教学素材单一性、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指标简单。
教育的成功最终落在人的成长,嘘寒问暖、待人接物、喜怒悲伤无一不是生活,无一不是语言,无一不是阅读。笔者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要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活阅历想必无从开口。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书籍去观察别人的生活、读懂他人的内心、思考他人的喜怒哀愁、探寻自己的心灵历程。
二、课外阅读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与实践过程不一致。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对自身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好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受当下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所以更加注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二)对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生天玩,所以其对于课外阅读并没有较大的兴趣,很多情况下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但是这并不能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以及知识体系的拓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很多小学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不能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三)缺乏适宜的课外读物
在实际生活中,适合小学生的高质量课外读物有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合小学生的高质量课外读物并不多,有些课外读物只是起到一些娱乐作用,并不能对小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模式
(一)兴趣培养法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时,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系。要对学生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为其选择适合的书籍,这样才能让其养成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例如,可以选择《小王子》ρ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先将小王子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在学生能有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主要情景内容,然后可以将《小王子》的内容设置成相应的场景,教师问,“谁想扮演文章中最开始的小玫瑰花?”学生们纷纷毛遂自荐,然后教师可以问,“又有谁想扮演文章中出现的狐狸?”学生们积极进行了参与,直到学生选好了主要的角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故事中的乐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感染法
由于小学生很容易去模仿,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从而更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图书角,将一些优秀的小学课外读物放在里面;可以在教室墙面上挂上一些名人的画像,并配上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在教室挂一幅标语,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读物,并将其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其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情景创建法
小学生大都喜欢童话故事,爱看动画片,所以教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个故事时,教师说,“同学们应该对猫很熟悉吧。”同学们都点头,教师接着说,“那你们见过活了100万次的猫吗?”同学们都觉得很诧异,纷纷摇头。这时教师说,“那有谁想当这只猫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选了多个同学,让其扮演不同场景下的猫。在学生扮演猫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念故事情节,而学生则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在整个情境中,学生完全融入猫的世界,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出不同的神态,从而更好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篇3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科目,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与启蒙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是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就带有陶冶情操、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1.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分数。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太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分数为目的,来进行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培训教学,从而忽视小学生的品德与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无法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使小学生厌倦语文教学课程,也就发挥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1.2 教师尚未正确领悟德育教育的内涵。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也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实现[2]。与此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只是空谈,这样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品德问题,还会降低小学生的素质水平。
1.3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品德培养,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2.1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与此同时,感情熏陶法还可使小学生与语文教师的情感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展示,这样有利于语文教师德育教学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吸收品德教育。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运用讲析理解法,对德育和智育进行完美结合,在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发挥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来引导小学生自行思考与探究,并理解小学生提出的要求问题,最好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样才可促使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课程,同时也能使小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含义。
另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就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可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2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都得到提升。为了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与此同时,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这样还可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3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内容,还可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3]。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小学生的正确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小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
另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小学生能够热爱语文课外阅读,促使小学生品德的提升。
2.4 从教师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为了能够使得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品德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正确的言行与观念,主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语文教师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另外,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样不仅可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当今社会,随着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动画大片及影视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具诱惑力的玩具,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网络也成为孩子们的杀手......图书与它们比起来可能没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从某些角度来说孩子认为读书是"苦差"。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以下是对泗洪县大楼小学和金锁镇小学832名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课外阅读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等多种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读书太少,阅读面太窄,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教育主管部门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老师过分看重考试、检测的成绩,因此,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受到忽视。
其二、农村教师没有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他们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无法成为其内驱力。而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认为读课外书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不让孩子读课外书。
其三、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相对欠缺,家庭及学校均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提高。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大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深入地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指导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有了氛围,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首先: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推荐,还可以推荐名家名篇等。
其次,应该教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方法很多,略举以下几种:
1、 诵读。诵读最适合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
2、背诵。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背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背诵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3、摘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随时运用摘抄本,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妙文段摘录下来,也可摘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广告语,对联、诗歌,更可以摘抄富有知识性的史料,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享受乐趣,并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必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实施评价,完善读书制定
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发展性的跟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也就就无法形成。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年级分阶段选择阅读内容
新《大纲》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根据《新课标》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以确定每位学生在各年段期间必须读完的书的量。
2、建立个人课外阅读记录
为了能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评价、督促,可以建立个人阅读记录表。学生把自己阅读情况做好记录,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生的参与评价对其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保证作用。
如下表:
3、建立阅读考级制度
篇5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有效切入 策略措施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还能加深小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找到英语学习的捷径。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重视,学校作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主战场与主场所,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英语学习与运用能力。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切入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英语能力,这成为目前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阅读要求
大部分学校开设英语课程主要都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而每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主要因素,并根据每一学段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课外阅读要求,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检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制定适宜的符合小学生感知、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教学要求,具体如下:
起始阶段(3年级):图片辅助并提供注释,理解单词及简单句,能自行阅读简单课文。歌曲与chant等。
发展阶段(4、5上年级):通过文章上下文,猜测与推测相关单词在句中的语境意。对不重要的单词大胆跳过,让学生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词是很正常的事,不用惧怕,勇敢地阅读下去即可。能根据阅读素材的相关内容回答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一定阅读速度。
提高阶段(5下、6年级):结合文章上下文,理解句子,培养学生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阅读速度有一个质的飞跃,能依据阅读素材的相关内容解决较复杂的难题,会阅读简单英语周刊。制定这些阅读要求之后,教师就能对自己所设计的阅读练习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有助于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创设良好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小学生的课文阅读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境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将《新概念英语》中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选取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如“怀特先生去中国做了些什么、他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学习的预热,然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场景模拟:怀特先生在吃饭的时候与服务生之间的对话。利用这种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情境,除了教师针对阅读材料进行场景再现,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所要展示的阅读材料以更丰富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利用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三、建立课外阅读阵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吸收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往往决定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成功的英语教学应当依赖于大量语言材料与语言实践。为学生建立课外阅读阵地,有益于教师课外遇到教学的切入与开展,教师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1.利用教室建立图书角,放置各式各样的儿童英语读物或报刊(如小王子英文版),这些读物的选择应当符合这些条件:语言地道、生动有趣、简单易懂,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与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
2.网上阅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注入活力,为学生建立一个英语课外阅读学习资料库,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与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随时分享或推荐一些经典读物给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
3.定期开展英语阅读活动,对学生近期的阅读成果及阅读经验做一个及时评价与肯定,鼓励学生继续阅读,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肯定中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让学生轮流讲述或朗读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或小短文,编写英语周报等,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学习中深深地爱上课外阅读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一个长期、持续、反复的训练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红梅.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有效切入[J].新课程导学,2014,06:72.
[2]闻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2:70-71.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18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力于引导学生爱阅读、多阅读,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导致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创新策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兴趣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仍然比较单一,教师在阅读课上往往采用课本上的一些材料,学生一遍遍读,然后再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核对答案。这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忽略了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2.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不专心思考,这种习惯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另外,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随手做笔记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不仅能扩充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具有开阔视野的作用。
3.语文教材内容比较滞后
现在的阅读教材大多比较老套,严重与时代脱节,甚至很多教材没有新意、形式单调。另外,在教材图文方面,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枯燥,缺乏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时甚至会出现图文不符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1.合理利用鼓励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表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营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表扬和鼓励政策,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要和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逐渐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进而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哪些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应优先进行提问,或者进行课外辅导,让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降低作业难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目的,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或知识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等活动。以“共读一本书”为例,挑选出一两本书让学生在课堂上共读,通过问题抢答、分析人物、练习说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挑选书籍时可选择《格林童话》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通过共同阅读,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让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3.丰富阅读材料,创设阅读情境
篇7
一、针对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体的指导体系。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底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课外阅读仅仅是按规定读完要求字数或篇目,依靠语文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抑或期待闲暇时间学生自主地读一些经典读物,文学素养的积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树立系统观念。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成分或因素,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外阅读指导系统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课外阅读总体目标所组成的一个阅读活动的运行系统,这个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阅读素材等几个方面。前四者起着指导、引导作用,学生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和核心要素,阅读素材是个变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要素,同时受前几种要素的制约。这个系统可以贯穿小学六年甚至九年义务教育整个阶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构建各个学龄阶段课外阅读书目指导体系、课外阅读监督体系、课外阅读检测体系等,形成一套整体、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系统,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
二、 摒除课外阅读素材及书目选择的缺陷,还孩子适宜的阅读体验空间
家长和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及书目的选择和推荐上往往会犯几种错误:一是重视“自我”感受,忽视“他我”体验,指教师或家长从自我体验出发,自己觉得这本书或那本书不错,就要求孩子去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遵从家长或教师的意愿,忽视自我体验的过程。比如,一位语文教师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阅读沈石溪的新作《红豺》,其实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狼王梦》《斑羚飞渡》等作品比《红豺》更胜一筹。二是跟风推崇流行书籍,忽略经典阅读。很多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素材时追随流行风,但注重流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经典。无论是国内外经典童话、寓言、神话及小说还是其他形式的读物千百年来魅力依旧,这些经典的读物应该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三是追崇单一读物,局限形式框架。少儿阅读应该形式多样,不能局限于文字出版物,例如中国原创图画书杂志第一品牌——《熊亮原创精品系列(超级宝宝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对喜好画画的学生而言其时而古色古香、时而清新淡雅、时而绚烂多姿的着墨足以引发其浮想联翩的思绪。很多学生喜欢漫画类读物,其实我们也不能一味否定,像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连环漫画《父与子》、庸的《绝对小孩》甚至猫小乐的《阿衰》这类漫画,充溢着孩童稚气,生活味、现实味浓郁,对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和推荐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自主阅读,阅读书目的形式、题材、体裁等不必局限,尽可能包罗万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为主,教师给学生选择适宜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广阔天地。
三、 直面课外阅读指导者文学素养的欠缺,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内涵
与课外阅读指导关联最为直接的是语文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者,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的整体文学素养需要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或家长没有身体力行,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去读呢?况且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不亲身实践是不行的。目前学生的阅读环境令人担忧,亲子阅读的时间被快节奏、信息化的社会淡化甚至不存在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方面要不断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和孩子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另一方面要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步调一致,坚持超前阅读或同步阅读。超前阅读在这里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读物,家长或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前阅读,这样对书籍的大致内容、价值、艺术性等有个前期了解和预测,对学生阅读指导大有裨益。同步阅读指家长或教师和学生同一时间段一起阅读,作为教师,同步阅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的时效性,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家长,同步阅读作为亲子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让家长随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 避免追捧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形式,还阅读以本来面目
指导阅读刻意强调读书方法是时下经常遇见的问题。语文教师为教会学生学会阅读,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什么精读、跳读、泛读、选读、比划读等等,殊不知,这样反而使读书变得支离破碎。其实读书本无法,用心去读才有收获。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这与阅读的本质背道而驰。古代的识记背诵其实是阅读的最佳方法。课外阅读指导要将识记背诵放在重要支点上,要从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同时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刻意强调阅读方法,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用心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要重视传统读物的价值,时下点读机、电子书、视频读物、网页读物、3D 读物等一系列的多媒体读物充斥着学生的课外生活,其实,真正的读书乐趣在于传统书籍的阅读。闲时拿一本书在手,品味书香,体验书趣,感悟书情,还阅读以本来面目,让学生充分领略在书籍海洋里畅游的乐趣。
五、 淡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层面检测,重视内在潜质的获取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检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学校、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比如写读书笔记、朗诵比赛、读书汇报会、书香园地、读书评比活动、讲故事比赛等等,这些层面上的形式对小学生阅读确实有一定的促进和激发作用,但不能过于频繁或追求形式,读书是陶冶心灵、培养品格的,不是用来展示或比较的。课外阅读检测的标准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衡量。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读书是否熏陶了品质、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心智、健全了人格等。课外阅读要树立检测的终极目的——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这种质的评价很难用某些指标来衡量,它伴随着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吸取中外文学经典作品映射出来的人性美、心灵美、道德美,对学生心智的成熟、健全人格的培养都不无裨益。而这一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改变当前阅读观念,通过学生长期的阅读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六、 摈除课外阅读局限于语文学科的观念,实施全科统筹
一直以来,由于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最为贴近,语文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指导任务。其实,我们应该摈除“课外阅读仅仅是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这一观念,课外阅读的多样性特点使其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它们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内容,因为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欣赏过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衔接。比如联系音乐、美术学科的名作、名品、名家赏析,串联科学课堂上的科幻想象、思维,走进品社课堂的品质塑造、社会阅历等,这是各学科共同承担的使命,需要所有学科统筹兼顾,个别学科重点把握,社会、家庭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筹谋,以期带动课外阅读产生长远效应。
课外阅读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愈加凸显,课外阅读和语文素养的关系不言而喻,但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还包括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的培养,这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其中课外阅读起着不可替代的显著功效,因此让课外阅读的指导趋于适宜、合理、规范、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畅游在愉悦的阅读天地是课外阅读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庄小满. 基于儿童语文素养养成的分享阅读活动.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82-85.
[2] 潘蔚贤.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初探. 教育导刊,2010(3):87-89.
篇8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国际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作为全面发展的知识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掌握知识动向。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必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并指导他们掌握合理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率。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指导
学习的基点应是以自发自愿为基础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如何才能使小学生自发地进行阅读呢?老师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觉得,兴趣能使孩子们自发地阅读。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成了阅读教学的重点。然而,这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有促进实现转变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借助“内容迁移”,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对客观事物的注意力更强一些,面对长篇大论的文字,小学生很难长时间投入其中,若要达到津津有味的地步就更难了。古城小学有位老师想到了妙招:他把《三国演义》推荐给学生,但不只让学生看书,还让他们收集平时玩的“三国卡”,通过上面的人物介绍,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并引起学生自发阅读的兴趣,也使得厚厚一本《三国演义》成了全班同学课外兴致勃勃的读物。
2.借助“故事迁移”,形成课外阅读兴趣。
这主要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自己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阅读自主性更弱。老师讲故事,正好满足了他们听的欲望,所以若从讲故事着手,效果较一般会好得多,当学生听得有味时,老师再适时推荐,学生的兴趣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3.创设“发挥空间”,稳定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还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授人以渔”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指导学生以何种方法去阅读,笔者作了以下的初步探究:
1.要选有益读物
在选好书方面,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其次要有教育性,选取的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有的书,学生读了会受用一辈子,尤其是小学生,性格还未生成,容易被塑造,通过读物来影响学生的性格品质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好途径。第三,要注意广泛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单一的,但“读百家书,行万里路”,从小就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小说、诗歌、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涉及。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道的、能够使儿童爱不释手的。为了给学生选好的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
2.传授阅读方法
教师可根据读物的不同体裁,因材施教。如:
(1)教学故事时可采用: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教学童话时可采用:一读童话,读准字音;二读童话,了解大意;三读童话,提出问题;四读童话,懂得道理。
(3)教学寓言时可采用:一读寓言,知大意;二读寓言,解疑问;三读寓言,悟寓意;四读寓言,善联想。
授之以法,为学生“搭路铺桥”,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3.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
4.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舞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5.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人类已进入21世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也综合化的趋势。就教育而言,也必须充分体现开放性的原则。语文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引导他们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生活。而课外阅读就如一扇窗,打开一片空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载《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1期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沈荣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和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活动课 学校活动 社会活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的来源十分广泛,其中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学中,尽量创设活动型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一、利用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活动课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品质为目的而开设的新型课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活动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把学生阅读的兴趣延伸到45分钟之外,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觉、自主阅读。
1.与语文课本相结合。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与课本密切相关的书籍、资料。例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它作品,开展讲童话比赛;在学习《我的战友》等一系列革命英雄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出一期“英雄在我心中”的板报或手抄报;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等一些著名但学生又颇感陌生的作家作品时,教师可在上新课前先上一堂语文活动课,把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谈“我所了解的托尔斯泰”或“我所了解的契科夫”等。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的同时,给了学生阅读书刊的机会,使学生能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我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1)开展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行“主题性成语”比赛,课前先布置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刊材料,搜集了解相关成语,课上让学生把相关成语展现在大家眼前,让所有学生沉浸在成语的海洋中,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成语的美妙。
(2)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自选课外读物,通过课余阅读,把自己的感触与同学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各个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学校校园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抓住契机,积极引导,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阅读、学习。
1.通过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校在举行“服装文化”和“建筑文化”科技活动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搜集有关“服装”“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把学生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集中起来,整理成作品。通过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学校在举行“读写大赛”活动时,首先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然后在全班同学中民主评选,评选出优秀者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大赛。这样既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读写的积极性,又对同学们具有激发作用。评选上的学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没有评选上的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读写
的差距,有利于他们提高读写水平。
三、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课外阅读;调查研究;服务措施
关心儿童课外阅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构架和谐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值得广大少儿工作者关注的事情,为广泛了解和掌握汾阳城区儿童阅读的情况,笔者对本地区儿童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了解了城区儿童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对及时调整和加强我馆为汾阳城区儿童服务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一、调查的范围
本调查根据汾阳城区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别选取了城区的6所小学的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以及我馆的少儿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0份,有效率为97.33%。其中,学校学生596份,约占总人数的81.64%,少儿读者134份,约占调查总人数的18.36%。六所小学中有3所中心小学(西河小学、实验小学、府学街小学),3所基层小学(北关小学、南门小学、东关小学),共计10个班,基本代表了汾阳市儿童的大部分状况。调查问卷设有25项内容,涵盖了有关儿童对课外阅读的喜好(见表1)、儿童课外阅读方式(见表2)、儿童阅读图书的目的(见表3)、属于儿童个人的课外书(见表4)、父母对你阅读课外书的态度(见表5)、不读课外书的原因(见表6)、每天平均用在阅读课外书上的时间(见表7)2011-2012年办卡、退卡人数(见表8)等方面。本文只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二、课外阅读状况分析
儿童课内学习的延伸,是儿童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能获得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话,那么,他(她)就可能拥有一份成长中的幸福。
1.从表4分析得知:儿童课外阅读资源相对缺乏,6.04%的学校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籍;74.66%的学生课外读物在10本以下;11.24%在10~20本之间;5.37%在20~40本之间;2.68%在40本以上。
从表6分析得知:造成儿童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一是作业多没时间看书的学生占46.64%;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难买书的学生占15.6%;三是很多书看不懂适合孩子看的读物很少,占学生的17.28%;四是家庭没有读书的氛围的占12.92%;略高于少儿读者,北关小学、南门小学、东关小学没书看的人数已经占到各自人数的13.24%、16.05%、14.29%。
从表5分析得知:父母对孩子阅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质量,在只重视成绩,轻素质教育的体制下,大部分的家长还只是愿意让孩子看与学习有关的书籍。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阅读习惯,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亲子经历极少,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孩子读书;有些农村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也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羊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环境。
2.儿童课外阅读资源缺乏
图书资源的缺乏导致儿童阅读书目出现偏差,在596份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6.3%的小学生经常阅读武侠书,有46.5%的小学生喜欢看故事类的书,有57.32%的小学生喜欢看童话类的书。由于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购买课外书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去够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即使有能力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学习辅导类(其中主要是作文)、童话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的课外书籍。对于其他类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经典名著、人文类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选择购买。所以课外阅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学校儿童几乎没有当代儿童文学可读,他们对阅读什么什么样的课外书没得选择,仅有的几本书,也是文学性较低的陈旧的书籍,很大一部分是作文书。
学校图书室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存书内容陈旧,破损严重,基本上是以前配置的;三是学校经费有限,无力购买新书,三是学校人员短缺,怕管理不善,怕图书丢失,破损,有些基层小学图书室根本不对学校开放。只是上级来检查时,偶尔开放一下。可以说,图书室在学校管理中已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这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整理问卷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不禁让人心酸流泪。他写道:“我不想穿新衣服,只想多看新书”,想着大城市里的孩子们能够尽情地享受少儿图书馆带给他们的快乐,想着公共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文献封存在书库中落满灰尘,想着这些资源的浪费,想着郊区的儿童因为贫困而没有书读的无奈,
令人禁不住内心的酸楚和自责。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不缺藏书,而郊区却很欠缺。郊区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长时间没有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诚然,郊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受到了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只要潜心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依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引导郊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的有效的方法。
三、建议和措施
公共图书馆虽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但绝大多数图书馆建在市中心,郊区儿童住在城郊结合带,与图书馆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中心城区的繁华和郊区的的贫瘠,是他们内心对图书馆保持着一种向往,大家感觉到陌生。由于地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因素的影响,郊区儿童对公共图书馆感觉遥不可及,如何才让郊区儿童读到图书馆的书?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地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公共图书馆应注重抓好读者服务工作,有序理性地把读者服务工作向郊区儿童延伸,把丰富的文献资源向郊区输入,走进学校,为那里的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持,不失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创新的有益举措。
2.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起主导作用,带动整个社区、学校图书馆,共同参与,因地制宜,结合“流动图书服务车”建立儿童流动借书点,开展“郊区儿童流动图书”服务店,为儿童读者送书上门。
3.借助各社会团体,大众传媒等力量,大力宣传图书馆,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和的启动仪式,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对儿童课外阅读的帮助。
4.结合“知识工程”等少儿读书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图书馆意识宣传,介绍图书馆的作用,定期开展新书导读,名家讲座等活动,让农村儿童感受到图书馆是他们的第二课堂。
5.联合学校图书室,组织郊区儿童到市图书馆去参观,拉近图书馆与儿童间的距离,让他们亲身感知图书馆的藏书之丰富,继
而吸引他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抓住机遇,转变感念,敢于探崭新新的服务方法,走联合发展之路,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切实做好少儿读者服务工作,构建城乡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儿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公共图书馆行动起来,让每一本书行动起来,流动到少儿读者手中,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开军.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之我见.语文学刊,2010(1).
- 上一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 下一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