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

篇1

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产业园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于“生态型”的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研究。本文建立在分析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产业园建设热潮基础之上,对当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了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注重科技产业园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等设计原则,并且探索了科技产业园区内在结构的重组手段以及重组途径,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近些年来,全球都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处于逐步由生产导向型转化为研发导向型的过渡时期,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会透视出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新特点以及新变化。这里所指的新特点是指科技产业园内应该提供更加人性化以及更加科学的办公环境,并且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构建“居住、办公、生态一体化”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其设计原则,如图所示:在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很好的将商务服务配套区、景观核心以及研发区进行结合,这一设计使人们的居住、办公以及生态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且在不断满足现代的科技产业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科技产业园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信息数能源开发利用、人性化塑造以及产业园区内环境生态构建。下面,笔者就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

科技产业内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因此,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和形成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构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产业园具有高端人员集聚、技术创新等等特殊的内质,科技产业园的空间特质以及产业功能够具有特殊性,所以,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必须要与科技产业发展宏观规律高度符合。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科技园产业活动以及科技产业园使用主体内在规律,追溯其根源应该符合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以及科技产业园的使用企业群体。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

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这些从业人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就是科技产业园区,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必须要考虑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娱乐、交通、子女抚养以及居住等等方面的各种特定的要求。科技产业园设计工作中的选址设计一般都受这些要求的影响,并且从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科技产业园所依赖的物质环境。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企业群体特点

科技企业作为科技产业园的最大使用群体,一种具有着“两高”的特点,也就是高比例的企业淘汰率以及高比例中小企业数量。科技企业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传统的产业不相同,这些企业的资源积累方式主要是由头脑风暴产生知识成本,并且将产生的知识成本转化成为企业的资本。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园最大的使用群体,科技企业创办的物质化成本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科技产业群体中小企业的比例比较高这一现象的产生。而科技产业园作为科技产业所提供的空间规模并不需要太大,但是科技产业园区的交通是否便利、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是否完善等等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环境更加吸引人才

现在的科技产业园区内越来越为产业园区员工着想,很多科技产业园区内都根据员工的日常生活需要设置了员工公寓、餐饮中心、商业服务设施、高管公寓以及室内运动中心等等设施,例如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在科技产业园内设计了员工的公寓以及餐饮、商业服务等等设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面了科技产业园人才的日常生活。在科技产业园设计中,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就使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在产业园区内就能够解决产业园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另外,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都将各个厂房以室内的形式接连成为一个整体,这就使我们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产业园员工的工作效率。科技产业园设计中的这些环境都大大增加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因此,近些年来,科技产业园设计具有环境更加吸引人才的发展和趋势。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人员在进行产业园设计时,都对产业园进行分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们首先将科技产业园进行总体的规划,接着实行分期实施。近些年来,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在科技产业园内设置厂房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等。并且在科技产业园区内采用“大交通套小交通”这一方式,如图所示:

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在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在中园区道路系统设计中,使中园区的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园区步行道路组成,从而形成了一环五射的道路网格局,在大的交通道路中,套有小的交通道路。使每个产业园功能区都设有室内的交通街以及外环道路,这样做能够使得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个功能中的交通自称为一个体系,同时又确保了跨区活动的流畅与舒适。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科技产业园设计过程中的产业园区道路以及管网等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厂房生产线具有的时效性需求,将整个科技产业工业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期建设,最终实现了科技产业园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降低运营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入驻到科技产业园内后,只有低成本的运用才能够很好的保持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师更多的通过对注重生态环境效益的技术进行引入,从而实现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科技产业园设计时,降低运营成本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利用科技产业园低能空调以及降低室内空调的负荷,实现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科技产业园厂区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并且运用风能和太阳能大大降低企业电能的支出等等。下面的图片以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在整体上反映了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趋势。

结语:

篇2

【关键词】 岭南 高职院 一体化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site planning and volume assembly, space molding and pla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plan organization and building elevation molding, etc. to introdu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ongguan?Polytechinic. By means of practical verification and summary extract, to explore plan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mpus that adapt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Factory, community, campus integration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Key words】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Integration

一、概况

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方圆72平方公里,拥有8平方公里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园区中心区(教育研发区)现有4所大学院校,在城市经营理念影响下,通过建设“资源共享、产学研基地”的高教集聚区在一段时间内是政府加快城市进程的策略之一,东莞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中心,职业技术教育更成为东莞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能人才的支撑。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于松山湖产业园中心区内,位于石大路以东、玉兰路以南、新城路以西、大学路以北(图1)。地块北边长954m,东边长595m,南边长1100m,西边长475m,呈比较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为55.36hm2,总建筑面积33.08万m2。东莞职院以全日制大专学历高职教育为主,开设以工科为主的实用型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二年核心技术课程,一年职业培训(实际操作)。东莞职院计划招生在校生人数达到8000至10000人的规模。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性质并非技术研发性质,也不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备多样性、职业性与社区性特点,在设计当中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是本次校园规划设计中的重点。东莞职院校园规划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建设用地由四周向中心走低呈盆地状,基地内部约有1/4的水面,环境优美,基本为环绕水面展开的缓坡山地(图2)。独特的地形地貌赋予了校园无可比拟的景观资源,我们综合考虑基地独特条件、岭南地域特色、高职教育特点、规划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营造出一个具有得乎人情、寓于山水的生态环境,“一带多中心”的空间形态,通透、空灵的建筑造型,形成功能经济、校园形态、人文地域共同协同发展的南粤高职院校新面貌(图3)。

二、规划构思

当代高职院校园规划的特点是,功能布局综合化、空间结构集约化,重视交往空间、重视校企合作空间。综合开发教学用地、实训中心区域的混合功能、校内设置工业区等发展趋势,使得高职院校园相对于传统校园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把握多样化的布局形式,结合校园独特资源条件,融建筑、水系、绿地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紧抓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创造疏朗开阔而又层次丰富的整体校园外部空间,形成自然人文环境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得乎人情、寓之山水的生态环境

基地原为农业用地,地势平缓,场地中心是大面积鱼塘,西边是农业住房小区。在规划中,我们强调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将原鱼塘发展成为中心生态湖景区,保留鱼塘四周的原生态草坡,沿中心湖面主景区形成缓坡,成为校园环境主要的景观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原有景观水体,滨水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设置滨水景观绿化带;在各建筑组团之间组织庭院绿化景观系统,形成微观层次的绿化空间,且景观庭院均面向中心景观水面敞开。整个校园景观系统点、线、面结合,形成丛林掩映、山色相溶、水面贯穿、绿脉相联的校园生态环境。

2.“一带多中心”的空间形态

东莞职院的规划空间形态主要结构特点为“一带多中心”布局,以系统的开放空间来加强校区的整体性。首先我们确定基地原有水体和两岸绿化空间共同构成中心景观生态带,结合自然地形和功能要求,将整个校区划分为校前区、实训区、中心湖景区、中心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工生活区7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以内部广场园林为中心,并面向中心景观带敞开(图3)。

我们以一条贯穿南北的步行主轴将校园各具特色的空间连成整体,校前区位于基地南侧,行政楼和实验楼围合形成校前广场,形成强导向性的序列空间,作为从南校门为起始的主轴的开端;经过一座横跨中心湖面的步行桥后,是教学中心区的开敞广场;教学中心区西侧图书馆(图4)面湖而建,与区内教学楼以连廊连接;教学楼的布置我们充分考虑了教学工厂式的一体化综合楼与基础学楼的并存(图5,图6),东西向曲折延伸的教学楼与图书馆及连廊共同围合成教学中心区核心广场(图7),广场沿缓坡跌级而建,形成面向中心区水面的主要开放空间;穿过中心区教学楼首层的架空层,主轴一直延伸到位于北面生活区中的学生活动中心作为结束。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培训楼、实验楼、行政楼(图8)围绕湖滨布置,形成两个方向的轴线,将教学中心区串联起来。除了南北贯通的步行主轴,我们还将主要步行系统布置在中心景观带上,与沿着水面边缘的车行环路相伴,最大限度保证水面景观的完整性,环状的步行系统将7个功能区串联在一起。

在中心景观带的东西两侧,是实习实训区和体育运动区。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教学与生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校园建筑。我们考虑到实训中心具有开放性以及整体可生长性的特点,将实习实训区设在校园基地的西侧,位置相对独立,同中心区分隔开,减少实训噪声对校园的影响;同时此区域紧邻西面繁忙的城市道路,利于向社会开放。实训中心以U型平面为主,建筑结合山地灵活布置。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基地的东侧,由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和球场组成,距离学生宿舍区和教学中心区都较近,方便学生使用(图9)。

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基地东北侧,考虑到使用者的不同学历和不同层次,采用簇群设计来满足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图10),规划上生活区沿山势灵活布置,依照地形化整为零分成几个台地、多个组团,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则由学生食堂、食堂后勤楼和学生活动中心构成的学生生活设施分隔开来。

3.通透、空灵的建筑造型

为了体现山水田园的校园环境,实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规划中对建筑提出“通”“透”的要求,开放空间实现对水面景观的借景。充分考虑场地中的水面景观,结合水面划分校园建设用地、布置校园各功能分区,避免对原有水面的破坏,也使各分区建设用地面积不至于过大,起到建筑体量化整为零的效果。

东莞地处亚热带的岭南地区,气候以湿热多雨为主要特征,岭南地域建筑讲究通透和空灵,强调通风和遮阳。为适应南方气候,我们在设计中采用院落式小进深的建筑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设置架空层并与中庭结合加强通风效果,还运用连廊相互串连、设置休息观景平台等多种形式,引导气流、降温除湿、改善环境;屋檐出挑深远,提供避雨功能又使立面凹凸有变化;设置遮阳板,既丰富建筑光影效果又改善了建筑室内物理环境。

行政办公楼采取合院式布置,首层中庭中空,造型采用条形窗、竖向的条形玻璃幕墙等元素。主教学楼滨水而建,采用底层架空、架设室外观景梯的方法,利于中心区景观与各功能区间视线的渗透;临湖面设置休息平台,各功能区通过连廊及室外观景平系;立面上通过屋檐的出挑,以及标准层外轮廓的变化来打破大体量带来的封闭感。

图书馆临湖而建,是整个校区的空间中心,圆形的建筑体量、底层架空的处理和出挑在水面上的阅览室成为视线焦点。“水上阅览室”采用大悬挑结构,立面上强调丰富的建筑造型、体块组合与穿插效果,与东西延伸的教学楼条形建筑以连廊相连,点线结合,形成校园内主要的对景建筑。

沿环湖景观路布置的实训中心采用与道路尺度相适应的立面处理,利用体块的组合形成雕塑感的建筑界面,纯净的立面风格很好的体现了实训建筑的性格。实训中心底层为大进深空间,为模拟工厂环境需要形成大尺度空间,设计中利用地形的高差形成三个地台,运用体块的错动组合,将其分解成与周边建筑相呼应的尺度,消除了大尺度体量对环境的影响。建筑群首层采用统一的柱廊,造型采用遮阳板形式,形成统一的连续界面,局部运用漆成哑光蓝色的钢构件,体现工业建筑感和高科技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