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篇1

一、当前高职的音乐教育与课程设计现状

(一)课程设计不符合社会需求

从课程的设计总体方案来看,目前高职的音乐教育课程不论是哪个小专业都出现了一种理论至上的趋势,与之相辅的是基础通识课的开设,这样,学生便从学理上和理论上掌握了自己专业的音乐基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的课程在实践部分过少,通时的大量课时也使得选稀客的开设不够完善,内容也不够丰富,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发展和专业探索。另外,这样的课程设计与高职音乐教育的定位也有关系,高职的地位处于本科与中专之间,但是目前的教学却更多呈现出了一种中专延长、本科压缩的地位,没有独立的教学立足点。而通过课程设计的改革,我们是可以重新确定的,高职不是本科的压缩,更不是中专的延长,它直接对准的是社会的需求和音乐行业,也是本地的人才市场。所以,要解决学而不精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不够实用的问题,最好的、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从课程设计着手,改革课程设计方案,形成地域性、行业性和实用性与理论通时并重的课程方案。

(二)部分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事实上,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是笔者首先提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后,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和教育界业内人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都提出了一些课程改革的纲要和方案,部分院校也进行了一定的课程体系调整。从当前的情况看,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主要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传统的“三段式”课程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直接承接本科教学方法,即包括通时、专业与实践三个部分,这时目前最常用的课程体系,也是最传统的一种,它保证了学生良好的理论和专业素养,提升了人文能力与水平,但却存在着与高职教学目标不够吻合的问题。第二种课程体系是与业内和部分公司联合开设的,这样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丰富程度,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尝试空间,当然,必须要提醒的是这种课程模式还处于探索当中,而且已经实行的学校音乐专业也不多,但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和好思路。最后,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的考核体系也是以理论为先导,纸笔考试为基本方法,这都是较为保守的,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培养。

二、新时代高职音乐课程设计方案

从当前来看,进行课程设计的总体改革难度较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笔者认为从小处先进行调整和试点是较为可行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在高职的音乐课程体系中,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比重来看,通识课是可以进行压缩,专业课也可以进行内部课程教学设计的调整,而若要整体调整的话,两方面是可以进行加强的,那便是课程的师生互动与选修课的开设。本部分也主要论述这两点。

(一)新课程设计中的师生互动创新

师生互动是新时代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课程与教学的最重要问题便是互动不够,方法过于传统和保守,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大大削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课程改革的核心便是改变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要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设计自己的目标,教师也应该从课程的开设中评估出总体的学生情况,这是加强教学效果与改革课程设计的前提。

(二)新课程设计中的选修课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数量并不够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很多学生希望了解而且与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内容都没有相关的课程开设,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认为这是“副科”,因而研究水平也并不高,长久以此,学生对于选修课也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态度了。事实上,这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选修课时对于专业课的合理补充和对于学生兴趣的拓宽,也是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小专业内深化、完善自己的重要窗口。笔者建议,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改变这一轻视选修课的现状,鼓励老师开设与社会联系密切的课程,同时可考虑一部分的选修课在之后的课程设计中升级为必修或者通时,这也是完善和补充课程设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篇2

本文通过对我校在运输管理教学系统、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几个方面的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探索了运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希望能对相关院校的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运输管理 实践教学 方案

一、运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整体构建

运输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很多院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运输管理课程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同时要设计好实践教学体系。而运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以运输实验中心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二是开展好校内运输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三是开展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下面对我校在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分别介绍。

二、运输实验中心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

运输实验中心教学是整个运输实践培养体系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虚拟商业环境训练、运输情景模拟训练,运输系统软件训练、运输自主实验,运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线。

在进行运输实验中心建设时,应根据运输管理的教学情况,建设一个具有多功能和灵活性的运输实验中心教学体系。该中心可以作为开展运输管理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运输方案设计及运输自主实验的平台。因此实验中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好运输管理培养模块。我们把运输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环节分成四个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实验教学体系,它们是:基本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2.选好每一模块的教学软件。一些软件结合课程进行教学,一些软件可以独立训练。

3.设计好每一软件的课时。课程软件以18个课时为主,独立软件以24、36课时为主,运输自主实验以12课时为主。

4.设计好每一模块的考核方法。每一模块以自动考核、自动打分为主系统。这样既可以反应学生真实的实训效果,又能减轻上课老师的负担。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这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理论应用实践的校内实体。根据运输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设立了校内实习快递运输调拨中心。

校内实习快递运输调拨中心选在学校校门口的副楼,开设由运输管理课程授课老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的快递运输调拨中心,在这个小型运输中心进行运输业务各项目教学的实习,我们设计了下面这个实训方案:

1.运输管理环节的分解。针对运输活动的特色,对运输管理的具体岗位进行划分,将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分工,主要有订单接收、订单处理、运输调度、单证跟踪、运输成本核算等业务岗位,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与工作岗位相挂钩,按运输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要求学生,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2.将学生以前所学的运输理论知识有选择的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例如,在每学期期末,指导学生结合快递运输的市场特点,结合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快递运输的盈利模式、发展前途等内容。

3.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渗透专业以外的的知识,如市场分析、市场调研、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管理、财物分析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4.实习以班组为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快递运输调拨中心的大量工作,学生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各班之间的业绩进行比较,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通过实习,学生熟悉了快递业的运输流程以及服务的技巧等。

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

这是把学生送到企业去真枪实弹的操作,到企业去检验自己的能力。要做好这项工作,如何选择好校外实践基地是关键问题,要与一些信誉高、管理好的企业,组织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类型的校外实践基地:

1.“协作型”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合作模式是:

(1)企业派专家来学校作讲座(每学期多次)

(2)企业派专家来学校协助老师完成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3)企业负责提供学生实习所需岗位

(4)高校给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或其他方面的知识服务

(5)高校在企业提出需求的情况下,给企业推荐实习生和毕业生

2.“校企共建型”校外实践基地。

所谓的校企共建即学院与企业联合,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将教学的实习环节延伸到企业中去。这种校企共建型实践基地的优势体现在:一是不仅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技术力量和文化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学院的办学成本,克服了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提高了办学效益;二是校企携手共建职业素质拓展培训基地,对于企业品牌推广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双方在拓展学生素质教育、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广企业就业品牌、合理发现储备企业人才四个大方向上达成共识。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成为学生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成为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也很好地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上,达到“选、用、育、留”并重的人才战略,可以为企业员工的素质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

(1)校企双方以项目建设的形式进行合作。企业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物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2)高校由学院主管负责人成立实习基地建设小组负责领导本项目实施工作,企业指定主管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

(3)双方分别指定一名项目联系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

(4)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

五、结论:

目前运输管理课程的实践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做好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建设工作,既要做好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运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做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宋洋.物流情景综合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王成林,张旭凤,物流实践教学.中国物资出版社[M],2O10,11.

篇3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法》 课程实践 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规律,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适当介绍英语教学理论不同流派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新课标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市小学英语的教学与教改情况,特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研结合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每周课时为4,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0,实践学时为34。实践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观看示范课录像,进行评课和讨论;二为教学技能分项训练。其中观看和讨论示范课Learning teaching共10学时,教案编写Lesson planning、教学技能分项训练Teaching techniques、说课等12学时,试讲Teaching practice12学时。

2.设置实训周。将第四学期第15周定为教案编写技能实训周,第五学期第13、14、15周分别设定为课件制作、教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周,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时间,集中训练学生从师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具备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教师技能大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之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教案设计大赛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课程团队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图建立一批长期、稳定、遍布全地区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轮训,使学生感性、直观地了解小学、小学生,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难以直观体现的内容。

1.实习基地见习、轮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而产学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出发,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见习、轮训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教师岗位认识课程。岗位认识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展开的课程,要经过四个阶段实习和认识。

(1)助教岗位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利用双休或假期在英语培训学校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未来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教师岗位认识

通过见习、轮训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英语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3)班主任岗位认识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初步掌握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4)教研组长岗位认识

以轮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基本工作任务,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岗位认识实践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有足够的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去小学代课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做家教或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新星培训学校等)做兼职;暑期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已成为外语系的品牌活动。

3.教育实习。第六学期进行,共12周。在实习过程中,每10―15位学生配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的全面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的听课、备课、试讲、上课、课后评议、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确实保证实习质量。

二、实训教材开发

教案设计技能是一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技能实训的教材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依据,直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课本。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课中的语音、词汇、对话、课文的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实训教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

(一)顶岗实践

一是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到本市的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教改趋势;结合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际和用人现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授课以外的时间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学校向在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们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教师跟随顶岗实习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一学期时间的锻炼,他们在学校既是指导教师又是任课教师,除指导学生实习外,还直接参与英语日常教学;同实习生一起帮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单词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舞台剧表演等;组织实习生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制作教具。

(二)聘请襄樊市小学英语课名师来我院讲学

聘请我市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来我系作专题讲座或讲示范课,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教学成果带入课堂。

(三)对社会和基地人员进行培训

自2001年起,学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襄樊地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五批,先后培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次。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含基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参与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进一步深研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网络BBS论坛、个人BLOG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让学生和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拓展空间。

以上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结合三方面的方案设计体现了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的主体思想,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起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岚峰,杨桦.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60,(1).

篇4

精品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数据库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的总体思路

1.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目标。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运用互动的方式来给师生提供各类与教学的相关的资源与服务,从而建立科学、规范、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及技术体系;建设先进的技术服务以及资源管理系统,以用来满足教学资源管理库大规模应用及大容量存储的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拓展各学科和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名师名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建立一支具备教育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新型教师队伍。

2.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原则:

(1)前瞻性。要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相应的技术支撑平台。

(2)互动性。教学平台设计时,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师授课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帮助作用。

(3)学科性。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充分的利用网络通信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从而使得教学资源的动态重组能够达到最优化。

(4)规范性。在设计时,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文件格式及其分类的标准要与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相一致,从而能够使得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环境

1.运行平台。网络环境:基于TCP/IP协议。服务器端:Web服务器IIS5.1上版本。客户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2.开发工具。利用Dreamweaver MX、Eclipse,采用JVASCRIPT语言、数据库SQL语言、HTML标记语言等来实现该网络平台。本系统主要采用JSP技术和Web开发技术,结合数据库等进行动态网页的设计。

三、系统设计及主要功能

1.系统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满足来自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这三方面的要求。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注册认证、网络交流、资源下载和使用、查看和修改资料等;教师的需求为通知学生课程动态、根据学生学习和课程情况提出意见等教学情况的操作;管理员主要是对学生、教师及其整个网络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因此,根据上述需求,可以将该平台划分为学生子模块、教师子模块和管理子模块。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如图1。

图1 系统结构图2.主要功能。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将课程资源作为平台的中心,集成了网络的教和学的综合性的环境。平台以各门课程为核心,对于具体的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学习区域、考试区域、管理区域和管理区域。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如图2所示。

(1)学生子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进行注册认证、课程学习、网络交流、在线测试、资源下载等。如果是新用户,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之前,必须先进行注册。登录之后,可以浏览课程信息、任课老师信息、课程安排等相关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课程,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即可进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浏览教师给予的学习评价,掌握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及时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

图2 网络教学平台的平台结构(2)教师子模块。在教师子模块中同样也可以进行用户的注册和认证、课程指南、在线评价、网络交流等。教师可以制作和上传电子讲义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点播观看。通过浏览学生的作业以及学生的在线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布置相应的教学作业并做出相应的辅导。

(3)管理员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相当于后台管理子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子模块、教师子模块及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系统管理是管理员子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其中也要注意用户认证、安全权限和恶意攻击等的控制。要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增加新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要根据评价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考核,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四、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1.试题库。以职业需求的依据,分为理论题和实践题。试题库中应包括单元题库和综合题库的在线测试,每一题都应有成绩显示和结果分析。高职的考试题不宜广而深。

2.案例库。以“就业的指导”,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每一章节的学习案例。综合性的高职院校一般专业都比较多,有经济类的、有工科类的、有教育类的、有法学类的……因此,在案例库中应设计足够多的相关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应案例一一实践,充分体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媒体素材库。分类保存,内容广泛。素材库中应该提供尽量多的各种媒体形式的素材,结合各专业提供案例中涉及到的素材,同时列出互联网上开放的媒体素材库的网址。让学生通过提供的素材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4.网络课件库。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网络课件除了要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外,还要体现对案例操作的示范性。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法、协作讨论法、发现式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文献资料库。内容全面,有深度和广度。此库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高级应用而设置。高职要求理论要精,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该理论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本库要充分拓展相关的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钻研得更深。

参考文献:

[1]汪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4).

[2]侯永广,熊晓莉.浅析网络教学平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篇5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方案;栈;队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74-03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学生从学习理论知识到走向社会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特别是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2]。课内实验是指与理论课相捆绑的实践教学,即嵌入到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内的实验实践教学[3]。它是与理论教学并行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数据结构是随着处理对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链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7]。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在抽象视图和实现视图中的表示和处理方法[8,9]。抽象视图涉及的是数据结构的理论性部分,实现视图主要体现的是数据结构的实践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支撑理论,因此设计有助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10]。它可以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感性认识的问题,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融于一体,使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应用[11]。

栈和队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它们有非常多的实际应用并且是实现其他复杂结构的基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两种结构,本文给出一种栈和队列的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的设计思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数据结构或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认识两种重要的数据结构――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是两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它们的插入和删除运算都被限制在表的端点处进行,只是具体的受限规则不一样[12,13]。

(一)学习对象

栈(stack)是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能进行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删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栈的L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应用,如:符号平衡问题、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问题、后缀表达式的计算问题、函数调用的实现(包括递归函数的实现)、在股票市场中查找划分、Web浏览器中的网页访问历史、文本编辑器中的撤销序列等。此外,栈还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辅助数据结构和其他数据结构的组成部分。

队列(queue)也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进行插入操作的一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队首。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删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队列的F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应用,如: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异步数据转换、多道程序设计等。此外,队列还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辅助数据结构和其他数据结构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两种重要的线性结构需要学生重点消化的知识点有:(1)栈/队列的概念、类型定义及基本操作的定义和实现;(2)栈/队列的结构特性;(3)栈/队列的灵活应用。

为了配合栈和队列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述知识点,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栈和队列的实验教学方案。

三、栈和队列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一)实验题目设计

根据栈和队列的学习目标和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教学原则,实验题目被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题目、设计型实验题目和加强理解型实验题目。

所谓基础型实验是指围绕课程讲授的栈/队列的物理实现和其基本运算的实现来设置的实验题目。设计基础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知识点,给学生切身的感受,摆脱“纸上谈兵”的感觉,这种立体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能分别运用栈/队列解决简单应用问题。这类实验题目主要是用来引导和加强学生对栈/队列的灵活运用。设计加强理解型实验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栈和队列的结构特性的理解和体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加强理解型实验题目的设计思路有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解决这样两个问题:能否利用栈的LIFO特性来实现队列的FIFO特性?能否利用队列的FIFO特性来实现栈的LIFO特性?(2)让学生实现其他更为复杂的栈和队列。

在栈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栈的基础型实验,在栈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可以开设栈的设计型实验,在队列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队列的基础型实验,在队列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可以开设队列的设计型实验和加强理解型实验题目。表1给出了具体的实验安排。

学生必须在相关内容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完成全部基础型实验题目,教师根据学时安排选择1~2道设计型实验题目让学生在上机课上完成,未选择的题目应向学生提供完整的源代码和设计说明。相关内容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必须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完成加强理解型实验题目中的第1题和第2题,剩下两题可以选做。

(二)教学方法

因为三种类型实验的要求、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在学生参与形式、教师参与程度、教师参与方式等方面需要区别对待。表2给出了对三种类型实验在上述这几个方面的设计。

基础型实验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所谓全程参与指导是指从算法基本思想到算法实现的各个环节(包括编程技巧、程序调试与测试等)都要参与指导。参与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指导,约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等等。

设计型实验要求每位学生在上机课上独立完成,教师前期参与指导。所谓前期参与指导是指教师参与学生在算法设计环节的讨论,教师可以给出提示,同时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算法。参与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

加强理解型实验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后期参与指导。所谓后期参与指导是指教师在收齐学生提交的源码和设计报告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总结结果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三)考核方法

对三种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表3给出了这方面的设计。

对基础型实验不做专门考核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型实验完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设计型实验和加强理解型实验的完成,因此对其他两种类型实验的考核间接考核了基础型实验。

对设计型实验的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本次上机课上实验的完成情况,包括程序是否调试成功、程序的运行结果是否正确,代码编写的质量等;二是本次上机课结束后提交的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是否完成、书写是否规范等。

对加强理解型实验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提交的源代码和设计报告的完成质量。

设计型实验的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70%,加强理解型实验的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30%。

四、结语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教学环节与实验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栈和队列是两种重要的线性结构,为了提高它们的教学效果,增强实验教学对其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栈和队列的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的设计思路同样适用于其他数据结构或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朱金秀,金纪东,周妍,等.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05-107.

[2]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等.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232-234.

[3]张纯容,施晓秋.问题与案例驱动的课内实践教学分级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45-148.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43-147.

[5]董丽薇.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307-309.

[6]刘城霞,董宛,蔡英.数据结构中基本教学案例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144-146.

[7]韩建民,钟发荣,赵相福,等.基于ACM-ICPC训练模式的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0):103-107.

[8]沈华.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之间关系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04):58-61.

[9]沈华.数据结构入门教学中的实例法[J].计算机教育,2013,(24):64-66.

[10]沈华.数据结构课内实践教学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396-400.

[11]刘光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54-156,191.

篇6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9-02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程序设计集成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实施方案[1]。

在实施方案中,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定位,给出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以语言知识为主线进行组织与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组织两种方式。以语言知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级和二级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它关注的是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和语义方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建立程序设计的能力。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程序设计组织教学内容,例如以软件项目中程序设计的案例,通过案例学习程序设计,在此之中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点。

以软件项目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到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设计的实例,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独立学院培养信息技术高级应用型专门特点方向人才的教学需要,达到增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2][3]。够极大地满足独立学院培养高级的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首要,达到在实践能力方面比普通本科要略胜一筹的状态。

本文以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例,研究采用软件项目程序设计为主线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软件项目采用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设计[4]。

二、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总体框架

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是通过一个有一定规模软件项目为实例,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在课程实施方案运行过程中,涉及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研究。

1.教学内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是软件集成的技术。它的前序课程有数据库原理,C#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除了以上课程还有:Web程序设计方法;MVC软件结构模式;HTML标记语言;Web services技术;PDA移动设备编程技术.如上所述,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对于教学来讲是一门涉及多个方面软件技术内容的课程。

以语言知识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在此期间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缺乏在软件设计中使用感到困惑,学习效率不高。目前对这种以语言知识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已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

以软件项目即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事先需要使用程序设计语言(C#)准备好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在使用软件项目中的程序设计案例进行教学过程中涉及Web程序设计方法、实例和各种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知识分散到Web程序设计实例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涉及的技术、软件设计中使用软件结构模式方面会受到很好的练习。

以软件项目即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正好弥补了以语言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的难度,教学过程也充分体现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思想。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会很有把握达到很胜一筹的状态。

2.软件项目。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其中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要准备一个覆盖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教学内容的软件项目,同时软件能够反映软件结构模式,达到教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目的。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项目是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际工程应用软件项目。该软件项目的原始需求是高速移动车辆在高速行驶途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故障,这些故障不至于使车辆在行驶途中停下来修理。但是,这些故障信息需要在高速移动车辆在高速行驶途中立即送出去。车站维修人员根据收到的故障信息,待车辆达到下一个车站之前把维修器件送到站台,使车辆的故障及时得到排除。软件项目由车站地面系统,接收故障信息服务器;PDA系统。

三、软件项目模块与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

以软件项目程序设计为主线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当研究软件项目的程序案例覆盖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并且还要需要满足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的完整性。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软件项目中的若干个模块中的程序案例来实现。本软件项目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案例来达到覆盖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

(一)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程序设计案例

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案例在车站地面系统,采用B/S软件结构模式设计。

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程序设计所使用的数据规定有用户名、用户密码、验证码和人员类别。输入时进行提示,更换验证码的程序设计考虑防止恶意对网站的攻击。

(二)Socket套接字网络程序设计案例

Socket套接字网络程序案例在接收故障信息服务器,采用C/S软件结构模式设计。该模块完成接收由PDA发出的经过手机移动网络和Internet网络传送的故障信息。在接收故障信息服务器的Socket套接字模块采用服务器端程序设计和多线程程序设计,可以在一个时间点接收多个PDA发出故障信息的能力。

(三)PDA程序设计案例

PDA程序设计案例使用.NET移动设备开发环境进行程序设计,它是接收故障信息服务器的客户端。PDA程序设计模块中发送故障信息程序设计采用客户端Socket套接字异步程序设计技术。处理PDA中的数据与车站地面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使用了分布式数据处理Web Srevices技术。这个模块涉及程序设计语言中知识点是Socket套接字客户端异步程序设计技术;PDA移动设备编程技术和Web Srevices技术。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是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把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点分散到软件模块中去进行教学。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与以程序设计语言知识为主线来讲有很大的不同。

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可以在软件项目案例的基础上建立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级和二级知识点矩阵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我们必须强调指出,在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中,对程序设计语言中语句的语法和语义需要精讲,掌握重点和难点部分,加上软件项目支撑与配合,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及其考虑

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方案对于独立学院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注入了活力。它体现在以下几点:

1.每堂课都有比较充实的教学内容。

2.制作好程序案例PPT辅助教学,板书写什么、写在哪里、讲解时间分配可以进行仔细的策划。

3.由于软件项目程序设计具有连续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程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上来。

4.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最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互动。

5.教师可以得到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

六、结束语

本文研究基于软件项目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的实施方案文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式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教师可以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使学生与教师合作学习,能够在客观上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转向思考,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计算机技术方面倾向性应用型人才以及培养人才具有竞争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颜晖,苏小红,叶乃文.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5):62-65.

[2]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J].中国大学教学,2011,(2):4-6.

篇7

摘 要: 本文以韩国国民大学与韩国社会企业的实际产学结合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帮助社会企业,使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并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企业;才能奉献;设计高校教育流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笔者以韩国设计专门大学院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进行“知识和才能”支援奉献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由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社会企业支援部门(SESnet)一起携手完成对社会企业的帮助。与社会企业结合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创意才能,以社会奉献为基本出发点,与劳务为基础的一般产学结合项目是有区别的。设计成果可以提高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广泛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方法论的摸索,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文中记录并整理了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形象设计开发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希望此论文能够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材料。

二、社会企业概况

通过对社会企业设计的支援,以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研究的核心,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从英国兴起的,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概括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其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者社会。与一般其他私有企业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为了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的利润而运作,在中国通常称“福利企业”,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到的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地域发展及社会企业的本身投资,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赢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是以“利润创出”和“社会目的”同时创收的企业。

1 韩国社会企业现状

社会企业在韩国法律上的定义为:“通过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或就业机会,提升地域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的,并实施财政以及服务的生产、销售等营业活动的企业”。现在在韩国对社会企业的认识还是相对较低,自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支持社会企业创业,韩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创业。

2 与设计教育部门相联合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开拓销售渠道和宣传问题上,这些将直接制约社会企业的发展、人员招聘、销售等。也就是说,如果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无论企业生产出多好的产品,有多好的服务,也将会制约社会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和雇佣人员的关系,社会企业将缺少一些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专业人士、技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韩国社会企业是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社会认识的,这里设计将会起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财政和资金上的不足,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专门教育机关本着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完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设计活动的支持与运营方式(以社会企业“共同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 )

“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开发研究进行了约4个月。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设计开发的采访和研究,实际提升企业的形象并以开发新的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目标。“共同工作的世界”通过SESnet的介绍,在金民教授的指导下,由1名博士、22名研究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对本次项目进行了开发研究。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清扫企业的调查总结出企业理念,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成功企业的调查,学习在设计宣传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的方法和理念。之后展开创意和造型能力开发符合社会企业的综合形象设计。为了使完成度进一步提高,由SESnet的理事,国民大学TED专门设计大学院的11名研究人员和 Humming Company 的3名设计师组成的审查团,对最终结果提出意见并进行投票。

1 设计研究结果

最终在21个候补案中选取11个提

案。提案并不是到公司提交发表的形式,而是以展览的形式出现,邀请社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前来选取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志。通过此次展览企业负责人可以更主动地选取设计作品,并可以和设计师们近距离地沟通。

2 设计说明 〖HJ1.75mm〗

图3中,为了体现“共同世界”的〖LL〗企业文化和思想,以加号和除号为设计元素,把大家的努力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把爱分享,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标志采用温暖的黄色和橘黄色,橘黄色圆形象征着太阳,用真诚和热情去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希望。

四、结论

篇8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两方面的改革如双轮驱动比翼齐飞;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的“双一流”;不能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代替全体学生的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分类、百花齐放,既不要以1%的课程面向99%的受众,也不要变成大校名校的课程超市,还应以学校为主体开展规范有序的学分认定,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教育+互联网,以互联网达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在会上就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部署了下一阶段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在信息化技术加速与教育教学理念融合,重构高等教育教学生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向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泛在化变革的背景下,新时期课程建设应用与共享、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创新、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建设等,成为我们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教育部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我国教育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教司密切关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态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得到快速发展,在课程挖掘和制作、平台课程建设、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意见》强调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三项原则,提出七大重点任务,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建好,就是要建好课程、建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强调“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管好,就是要管好课程、管好平台、管好安全、管好服务。

张爱龙进一步解读《意见》指出: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开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在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课程本身,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技术应用、上线课程数量和用课人数上,时刻要牢记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鼓励创新是重点。由于美国和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同,慕课的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如果简单效仿美国慕课的发展途径改革中国的教育教学,或者用美国慕课的发展预测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未来,都是曲解了我们利用慕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本意。借力慕课,绝不“唯慕课论”,鼓励符合国情的自主建设、建以致用、创新多种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才是《意见》的本意。第三,观念转变要先行。《意见》特别强调“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第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是关键。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第五,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是基本要求。《意见》鼓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第六,示范引领,推进落实。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高校和一批专家学者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将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

张爱龙还指出,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着重推动解决“认识”“动力”“技术”问题。他重申了林蕙青副部长在“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会议上提出的几点意见:一要进一步提

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进一步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标。三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四要着力推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他还向参与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高校和课程平台再次强调了保障课程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内容安全和教学过程安全)问题,要求各方严格依照《意见》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主体责任。

杨祥代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2015年11月17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992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课程2 714门,爱课程网首页面浏览量累计98亿次,课程页面浏览量(PV)累计为2.43亿次,网上评论230万条,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三级课程应用体系初具规模,运行顺畅;形成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还将在推进国家开放课程项目成果持续建设与应用、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校际共享和学分认定机制、以公共服务平台为窗口,稳步探索“走出去”,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影响力方面发力,打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和服务生态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西北大学副校长王正斌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怀民少将、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P教授也分别围绕研讨会主题作大会报告。

篇9

比选”即学生在自主收集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这是一种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所搜集的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的学习方法。“比选—探究”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建筑构造课程设计采用“比选—探究”式的方法,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前期就得进行大量资料的收集,包括经典的建筑方案、当地在建楼盘的建筑方案,以及借助网络资源得到前沿设计方案等等。方案的收集将为下一步的方案比选奠定基础。在方案比选过程中则需要指导教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教师应适当引入前沿的设计理念,扩大信息量,指导学生通过比选与探究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二、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合理确定选题,有利于“比选”

题目的选取是课程设计重要的第一步,应综合考虑课程设计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课程进度等因素,所选题目也应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题目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也不能太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与学生的课程进度脱节;但是题目选得太简单,又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收获。因此,要重视设计题目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方便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以有利于下一步的方案“比选”;同时还要方便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观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设计的选题多为学校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已完工工程或在建工程。

(二)适时布置任务,有利于“探究”

为了给学生课程设计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可将设计任务书的发放和课程设计动员工作提前到设计周开始前的45天左右,即在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学时已完成近半时,把课程设计与课程后部分知识的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课程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增大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从而提高课程设计成果质量。课程设计的选题由传统的教师指定题目调整为学生自主选题。从实践情况来看,自主选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任务也从原有的完善施工图、设计节点两项任务,增加到方案设计的比选—探究、定稿、完善施工图以及构造节点设计四项任务。设计资料的查阅、参观实际工程以及方案的酝酿、比选与探究等都不强制要求在设计周内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已的业余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工作,然后在设计周再进行成果绘制。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通过“比选—探究”式教学模式把课程设计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转变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进行充分交流,对方案进行比选—探究。在集中设计周内,教师应及时、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尽量做到逐个辅导,保证辅导、答疑到位。对教师指出的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学生应修改后再绘制成果图。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手工—软件绘图相结合,以适应社会需求

原有课程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手工绘制的建筑平立面以及节点详图,由于时间关系一般仅绘制主要平、立面图。改革后要求采用手工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建筑施工图及节点详图,这一做法不仅强化了学生手工绘图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用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工作后在软件绘图方面能够得心应手,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