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

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利工程,是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包括堤防、水库、闸(坝)、涝池、渠道、机井、提灌站、水电站、村镇供水、污水处理厂及水文观测等工程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由财政承担的水利工程管理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

州(市)、县人民政府和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农牧、林业、环保、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国有企业所属的水利工程和非国有水利工程由水利工程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负责管理和保护,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鼓励省内外的个人、集体或者其他组织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管理和经营水利工程,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侵占、损害水利工程的行为。

对管理和保护水利工程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工程管理

第八条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省管水利工程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受益范围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水利工程,由受益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跨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或者由其授权主要受益地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受益范围在一个行政村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或者灌溉工程的末级渠系,由村(牧)民委员会或者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

第九条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建设单位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正式移交时,必须同时移交相应的管理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划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文书。

第十条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依法保护、维修和养护水利工程,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执行工程调度运行计划和防汛抗旱、水资源的调度命令;

(三)进行工程检查、观测,建立健全工程技术档案;

(四)进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

(五)严格用水管理,保障安全供水,提高用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按规定计收水费;

(六)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工程安全隐患,并报告主管部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预防并及时处理水利工程突发事件。

第十二条国有水利工程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维修养护经费,按照水利工程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

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公益部分所需经费,按照前款规定执行;经营部分所需经费,由经营者自行承担。

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维修养护经费,由经营者自行承担。

第十三条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或者实行股份制改造,经营权可以依法租赁或者承包。依法取得水利工程所有权或者经营权的,不得擅自改变水利工程原设计的主要功能,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水利工程部分功能、基本功能丧失或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确需降等使用或者报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安全鉴定和技术论证,并按审批权限审批。

经批准报废的有安全隐患或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工程所有者限期拆除、清理。

已经达到水利工程设计的使用期限,但工程的基本功能未丧失,符合安全运行要求的,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可以延长工程的使用期。

第十五条水利工程应当实行计量供水,灌溉用水应当逐步实行按方计量。

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应当缴纳水费。供水价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农牧业灌溉、牲畜饮用水、生态建设用水水费的优惠或者减免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供用水双方应当签订供用水合同,未签订合同的,供水单位可以不予供水。除不可抗力外,供水单位未按合同正常供水的,应当按合同约定承担责任。用水户无正当理由拒不缴纳水费的,由供水单位通知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可以限制供水或者停止供水。

第三章工程保护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或者水域。

划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毁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设备;

(二)设置影响行水的障碍物或者种植高秆植物;

(三)擅自盖房、圈围墙、兴建其他建(构)筑物;

(四)堆放、倾倒、排放污染物、废弃物;

(五)非工程管理人员擅自操作蓄水、引水、输水、配水等设施或者强行放水、引水、挖渠、堵水等;

(六)其他危害水利工程安全及运行的行为。

第十九条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危害水利工程安全或者影响其运行的爆破、打井、采砂、采石、取土等活动。

第二十条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应当在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设立固定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破坏。

第二十一条确需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兴建其他建设项目,其建设方案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方案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经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建设方案确需改变的,应当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因建设需要,拆除、阻断或者损坏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单位拆除、阻断或者损坏水利工程设施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的,应当承担该项水利工程的改建费用和损失补偿费。

因建设需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以及造成工程设施报废或者失去部分功能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等效替代工程或者缴纳补偿费。

第二十三条除防汛抢险、抗旱应急、工程管理和维护外,禁止机动车辆在堤顶、坝顶、水闸工作桥及渠岸上通行。

确需利用堤顶、坝顶、水闸、渠岸、护堤地等兼做公路的,由公路管理部门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提出,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路面(含路肩)的管理、维护。因管理、维护等原因影响水利工程安全和运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暂时停止机动车辆通行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文明执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服从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的;

(二)发现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或者报告的;

(三)发现水利工程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或者报告的;

(四)擅自拆除、变卖、转让、出租国有水利工程的;

(五)贪污、挪用水费或者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经费、物资的;

(六)其他不履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职责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改变水利工程原设计主要功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非工程管理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操作蓄水、引水、输水、配水等设施或者强行放水、引水、挖渠、堵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或者破坏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固定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条例所称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是指依法划定并已征用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占地,及其运行、维护、管理和观测设施占地;水利工程保护范围,是指依法划定的自管理范围边界线向外延伸的部分。

本条例所称公益性水利工程,是指承担防洪、排涝功能的河道堤防、水库、农业灌溉骨干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公益的工程;准公益性水利工程,是指既承担防洪、排涝、水资源调控等公益,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的工程;经营性水利工程,是指承担水力发电等经营的工程。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养护

Abstract: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work is a complex and arduous work,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two respects to discussed how to do well in the new period irrigation works, support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V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养护是保障。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正常运行以及扩大再生产。可以说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制约水利工程建设的障碍,如何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进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水利工程的管理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来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增多,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利工程管理职责

首先主要负责管理范围内的河道、堤防、险工、控导、涵闸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调度和保护,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其次协助做好管理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审查与监督;负责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三负责水利工程的资产管理:负责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及监督检查维修养护合同的执行情况;负责管理范围内的水利工程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巩固水利工程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的关键所在, 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

实行管养分离就是将日常的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职能分开,明确工作职责,分别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养护企业各自实施。这样, 管理单位就能集中精力做好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防汛及维修养护工程的计划下达、监督等管理工作。养护企业只负责水利工程的维护、养护工作。

管养分离分为两种形式,外部管养分离和内部管养分离。外部管养分离就是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完全剥离,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路子。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只对养护情况进行监管, 对养护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实践证明,水利部门实行外部管养分离是可行的、成功的,值得大力推广。内部管养分离适用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有分流事业人员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将从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人员组建水利工程养护专业队伍, 与水管单位分离, 转制为企业,承担起原单位管辖的水利工程的养护任务。水管单位对养护情况进行监管,对养护结果进行评定。

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养护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实施把工程维修养护业务推向市场,初步缓解了工程管理和创收的矛盾。水管单位根据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运行、观测、检查、巡查、监测、水政监察等任务合理定岗定责,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实现管理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分离,在管理和养护方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促进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水平共同提高。

水利工程维护养护费来源

未实行管养分离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水管单位的正常经费支出不能保证,致使水管单位除承担公益性任务如防汛、工程维护、运行和管理等外,还需要组织人力、物力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此外,事企不分、管养不分、责任不明导致工作重心时常偏移,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水利工程实施管养分离后,通过合理测算,国家及时下拨公益性工程的维护养护经费,使过去长期制约水管单位管理发展的养护经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水利工程得以全面、细致地维修养护,工程隐患能够在初期得到处理,保证了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维护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设备、维修器械、交通工具等缺乏,养护手段落后。养护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管理意识差,不能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的要求。

(2)工程建设为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创造条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且下达滞后,通过实施管养分离,使维修养护经费初步得到解决,但批复的维修养护经费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维修养护经费下拨较晚,致使维修养护合同支付不能及时兑现,维修养护人员工资、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不能按时支付,对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3)管理秩序混乱,河道内乱开砂场、堤防上放牧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和管理设施受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损坏,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维护养护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尽快完善维护养护制度建设

实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后,水管单位及时与职责要求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经常性检查制度、月考核制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审查及管理办法、水利工程项目经费结算支付办法等。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规范发展。

(2)建设专业化管理养护队伍,提高项目实施能力

加强工程维护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健全维护养护各项制度,落实完善班坝责任制,建立奖罚机制,激发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和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经过考试或对社会进行招聘,选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择优录取竞争上岗,走“人管工程,工程养人”的道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尽可能使用机械完成维修养护作业系统任务,使各种维修养护机械相互配合、协调使用,以最佳的性能投入运行,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效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

(3)工程设计、施工要为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

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防洪工程达到抗御洪水的设计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体现为建设打基础,管理上水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有关政策,为工程管理养护创造条件。近年来,水利部、委先后下发了《工程管理设计若干规定》、《工程管理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工作程序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特别是工程建设实行“三项制度”以来,逐步加强了各级工程管理部门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养护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工作,如何搞好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管理是我国经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作为农业大国的人民面对的问题,它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更是人民群众的生命源泉,要本着用科学的发展观,务实的工作态度,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去建设、去管理、去利用。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养护与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3

1.水库水源地保护形势严峻,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铜仁市现有水库水源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证,全市水库山塘中有66座承担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主要水源。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率逐步提高、现代农业推广和各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全面推进,给铜仁市水库供水水源地和水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与威胁,尤其是农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喷洒,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畜禽养殖排泄物大量排放,水库周边多种经营污水排放,水库自身水产养殖饲料投放,山林水源涵养能力不足,使得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同时饮用水水源地和水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滞后,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

2.水利工程确权划界虽然有所推动,但效果不明显

近年,铜仁市积极争取部、省资金加大了水利投入,在水源工程、人饮安全、病险水库治理、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保护明显不足,不同程度存在侵占、损害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及效益发挥。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划界土地使用权未真正到位。由于确权划界时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难以全面解决。二是新建工程多数未进行确权划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土地经营的市场化,水利工程土地划拨越来越困难,占用补偿比例日渐提高,而水利工程建设概预算中地方配套投资许多难以足额到位,征地费用更是不足。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多。许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比较复杂。如库区移民迁占赔偿问题、区划调整问题等,有的采取“两权”(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的办法暂时解决以待条件成熟后再办理,但仍有一些至今尚无法妥善解决。四是国有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划界难度较大。小型国有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由县(市、区)负责,由于工程本身手续不全,权属不清,使确权划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3.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工程效益得不到发挥

通过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部门的努力协调,铜仁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基本得以落实,但各级财政没有把水利工程常年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到位。从2011年来看,全市测算需要维修养护经费1300万元,但实际每年能够保证落实的仅为省级财政安排的100万元,市、县财政尚未真正投入,中央维修养护经费则要根据地方落实情况进行补助。同时由于未实行管养分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难度和运行成本逐年加大,致使大坝不能及时维修,渠道垮塌渗漏严重,实际灌溉面积逐年陡减,相当部分工程面临报废的危险。

4.水价改革成效不理想,水费征收难度逐年加大

早在2000年,铜仁市就出台了《铜仁地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施意见》,核算蓄水工程灌溉成本水价为40~50元/(亩•a),引水工程30~40元/(亩•a),3年内逐步到位,其他供水价格由成本加合理利润加税金组成。全市按照该意见积极开展了农村水价改革工作,但成效不理想。一是时至今日实际计收水价平均为25元/(亩•a),只达到政策规定的计收标准的一半左右;二是农灌水费计收面积不升反降,但水费收缴率不高;三是农业税的减免政策对农灌水费的计收造成一定冲击;四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部分农户改种经济类作物,需水量小,导致水费计收困难;五是供水保证率不高,工程调配能力差,渠系不完善,支渠损坏严重,造成有水不能灌溉,干旱时无法满足灌溉的需要,同时由于工程建成年代久远,随着老一辈水管人员的逐步退休,新到岗的管理人员对工程实际的灌溉区域和面积底数不清,给计收工作增加了难度;六是体制改革后,职工计收水费的力度和积极性有所下降。

5.水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活,水管队伍到位率不足,结构配置不合理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水库管理所人员及工资均纳入了县级财政和人事进行管理,但各级部门未能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对基层水管单位进行考核,缺乏竞争奖励机制,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体制改革前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领着工资不上岗的现象,导致了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如大坝清理、渠道清淤、水费计收等工作逐渐疏忽及不重视。通过两次招考,全市共到位水管人员338名,到位率77.7%,水管人员队伍逐步得到加强和正规化。但由于大多招聘的仍是原在水库工作的亦工亦农人员,总体看来管理人员队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知识较差,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很难胜任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部分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年轻肯干事的基层管理人员被借调到县局或乡镇协助工作,导致部分基层水管单位人员不到位、工作难以开展。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灌区渠系配套,提高灌溉覆盖面,提高灌溉保证率

一是完善原设计配套渠系工程。干渠部分以水利部门大中型灌区配套资金、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为主,支、斗、农、毛部分以烟草、发改、财政、扶贫、国土等涉水部门整合资金建设。由县政府组织,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各县、区灌区渠系配套改造规划、灌区渠系配套初步设计和年度实施方案,统一设计,施工标准,实行资金使用归口管理、项目建设归口管理、建设任务分摊。二是扩大水源工程灌溉覆盖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覆盖面,拓宽灌溉范围,可采用延伸渠道、结瓜蓄水工程、增设渠系提水设施等方式。三是改变灌溉模式。重新定义渠系工程中干支渠为输水系统,斗、农、毛、田间渠道为供水系统。针对山区灌面分散,现有斗、农、毛、田间渠道均为明渠,占地多、造价高、浪费大的情况,建议在供水系统配套中推行管道供水。

2.制定水源地水环境保护专项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要根据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结合铜仁市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本市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严格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为依法管理提供法律的基础保障。二是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规范取水和排水行为。制订禁止类、限制类、鼓励类产业发展名录。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与监督管理体系,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坚决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关闭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有饮水供水功能的水库要禁止开展水面养殖,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快立法进程,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3.重新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加大对水利设施保护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宣传力度。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是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要依法依规做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各类水利工程应依法开展并完成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对工程用地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确权划界工作要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积极协商,合理解决”的原则,避免矛盾激化。今后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利工程,必须在工程可研、设计中明确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在工程建设前征地等外部条件应满足主体工程开工需要,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工程竣工验收后尽快完成征用土地的确权工作。三是要强化管理,巩固确权划界成果。完成确权划界工作的要及时埋设界桩,及时到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向社会公告。要组织对原有埋设界桩情况进行检查,对损毁、缺失的要及时更新补充。要建立完整的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档案,对相关依据和资料文件进行整理归档。

4.建立市(县)两级维修养护经费,推行管养分离

一是必须建立市县两级维修养护经费。按照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原则,中央和省级维修养护经费将根据地方维修养护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补助,建议市级财政每年落实400万元,大县每年100万元、小县70万元用于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同时出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筹集、使用暂行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资金能用到实处。二是积极推行管养分离。成立市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心,负责全市重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各县组建维修养护队伍,提高维修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三是积极鼓励多种经营,以弥补经费不足。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资金参与维修养护,保护合法收益,盘活工程资产存量。

5.深化水价改革,提高水费计收水平

一是组织物价、水务等相关部门对现行水价计收标准、制度等进行重新核定,以适应现代水利发展和水费计收的实际需要。二是要以对“三农”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灌区,走进农户,宣传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激活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服务到位。三是加大“依法治水”的力度,深化水是“商品”,是“生产资料”的认识。用水必须缴费,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自觉行为。四是认真探索水费计收新方法,强化计收管理,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努力提高水费计收率。如实行分区水价、基本水费等,根据水利工程对不同灌溉区域所供应的灌溉水量实行不同的水价计收标准;实行分季水价,根据不同灌溉季节的降雨量实行不同的水价标准。将水费交纳与种田粮食直补挂钩:一是将水费计收面积与粮食直补面积相结合,确保水费计收面积;二是对不交纳农灌水费的不进行粮食直补。

6.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行绩效考核

篇4

关键词:转变观念 改革和发展 运行机制

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1.改革和发展

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3.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状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4.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在于外部管理体制的理顺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理顺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本次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理顺,为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理顺创造条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5.人力资源的调整

1)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2)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

三、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3.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某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管工作。

篇5

目前还存在着分级管理体制不规范,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养一体,机构臃肿、经费混用,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效率低下、工程运行成本较高。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支持。目前,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拨款只能将一些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突击式的解决,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另外,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也有一部分来自水商品,但目前水价一直不到位,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水利管理单位运行管理经费的紧缺导致水利工程因资金投入跟不上,管理维护环节无法全面完成,工程毁坏速度加快。不仅效益严重衰退,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要改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要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水是商品的观念;转变水利事业附属于农业的观念,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2)强化管理与明确权责。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国家及地方政府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此外,还要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要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懂水利又懂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3)深化管养分离。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养一体,人员富余、经费混用,导致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养人,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工程养护情况不甚乐观。根据各地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管养分离可考虑分三步走:①水管单位内部实现工程管理部门与养护维修队伍分设,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分开,各自独立核算,对维修养护工作实行内部合同管理;②养护维修队伍与所属水管单位脱钩,独立或联合组建养护企业,承担起原单位管辖的水利工程的养护任务;③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完全剥离,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单位只对养护情况进行监管,对养护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4)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在物价部门的指导下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和依法计税的基础上确定。要规范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大力整顿水价秩序,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行到的终端水价制度,减少收费环节,严禁乱加价和乱收费。

水利工程管理中长期积淀的各种弊端日益显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用新的针对性策略指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只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水利工程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孙炳灿工作单位:舒兰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篇6

水利工程;组织管理;施工项目

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二、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1、事企分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人员分配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篇7

关键词水利服务体系;管理目标;任务;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互助县展开了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水利管理体制也由以乡镇为单位的“块块”管理模式转变到了重点水利工程以流域为单位管理;村级小规模水利工程及灌溉工程的末级渠系以乡镇经济服务中心为单位管理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模式。目前互助县设有流域管理所4个,水利管理中心1个,职工86名,对分布在县域内跨乡镇和乡镇内跨村的重点水利工程实施管理。现就互助县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一探讨。

1 互助县水利工程及管理现状

互助县自建国以来,建成的水利工程有653项,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20座;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梯田3万hm2;电灌站87座;机井48眼;小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万亩灌区10个,民营渠道71条(不抱括水库引水渠);各类人畜饮水工程270处,集雨利用水窖3.24万眼;河道堤防工程总长81km。

上述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42万hm2,解决了4.6万户、21.56万人、19.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投资达5.2亿元,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达4.58万亿元。另外一些跨乡镇贯穿全流域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建成运行,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及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为互助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1]。

2新体制下水利管理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任务

新体制下水利管理工作的目标:一是以服务“三农”为首要目标。切实保证互助县范围内的各项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保障广大用水户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供给。二是广泛宣传水利法律法规和普及水利科技新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作好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统一管理。四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兴利除害创造人水和谐用水环境。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2.1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所与各乡镇经济服务中心的管理范围

自2007年下半年乡镇机构改革完成后,互助县划定了各流域管理所和乡镇经济服务中心的水利管理范围。即:跨乡(镇)及乡(镇)内跨村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流域管理所负责管理,受益范围在一个村及灌溉渠道末级渠系有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如南门峡灌溉工程管理所主要负责管理南门峡灌区工程、西山氟改水人畜饮水工程、台子东山干渠等水利工程的管理,台子乡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负责台子乡受益范围在一个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如出路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峡门村人畜饮水机井工程、哇麻村人畜饮水供水点工程、菜子沟人畜饮水工程以及菜子沟水库、出路沟涝池等的管理。但由于目前管理职能还不明晰、权责不明确,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基本没有对水利工程实施管理责任,所有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基本都由流域管理所负责实施。因此,在今后的水利管理工作中要逐步明确流域管理所与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管理范围,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预防在管理工作中互相推委、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2.2加强管理,确保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加强流域管理所与辖区内各乡镇以及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水利管理工作的联系,确保流域内各项水利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青海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受益范围在一个行政村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或者灌溉工程的末级渠系,由村(牧)民委员会或者用水者合作组织负责管理。根据目前互助县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大部分乡镇都还没由能独立管理水利工程的用水户协会组织。因此,村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只能有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水利管理人员来负责。分工不等于分家,在水利管理工作中流域管理所与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要互相补充、相互协作。经济服务中心负责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流域管理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遇到大的经济中心无力修复的水毁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破坏时,可通过流域管理所上报到县水务局,争取资金进行修复。而流域管理所对跨乡镇和乡镇内跨村的水利工程管理要充分依靠辖区内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及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受益村群众“一事一议”制度,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各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好现有各项水利工程的安全和运行。

2.3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所区域优势,更好地管理现有各项重点水利工程

近几年来,互助县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提高标准的同时工程规模也不断增大。跨乡镇贯穿全流域的大工程不断建成并投入运行,如南门峡灌区灌溉工程、塘川东渠、双树西渠、哈拉直沟西渠、西山氟改水人畜饮水工程、五十甘滩至红崖子沟人畜饮水工程、丹麻泽林至高寨人畜饮水工程等。对这些工程的管理,原来以乡镇为单位分段管理的“块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程管理的需要。“块块”管理的弊端不断显现:一是由于工程效益在区域间分配不均衡,造成对工程管理的重视成度不同。一般跨乡镇的工程不论是灌溉工程还是人畜饮水工程,其上游所在乡镇的受益面积和受益人数都比中下游乡镇的少。甚至有些工程,上游的乡镇几乎不受益。因此,对同一个工程的管理在不同的地段好坏不一,这对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十分不利。二是各段对工程管理的投入与所得到的效益成反比,同一个工程由于上游部分不论是渠道的断面还是人饮工程管道的管径一般都比中下游大,运行管理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较大,但由于灌溉面积小、受益人数少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很少。相反中下游渠道断面和管道直径越来越小,灌溉面积和受益人数却越来越多,所能得到的效益也不断增大。而工程维护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越往下游越少。造成管理投入与获取的收益成反比例现象,给工程的管理带来很多不利。三是各乡镇管理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管理中各种协调如水量分配、管理资金分摊等都很难达成一致。而以流域管理所为单位的“条条”管理可以彻底消除上述诸多弊端,因为流域管理所统一流域内的人员管理,统一水费使用。使人员和水费在全流域范围内统筹调配和使用以成为可能。因此,以流域管理所单位的“条条管理”体制,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跨乡镇水利工程,确保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渡汛等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证。

2.4积极培育和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让用水农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农民是各项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中,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大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及老化破坏严重等问题;适应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建立农村水利管理新机制的需要。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长期以来水利管理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直接有效的管理方式,是进一步推进水利管理公开、民主、高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了适时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事务中来,推进公开、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和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是基层水利管理工作者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2.5抓好职工内部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要抓好职工内部管理工作,一是要从建立制度入手,结合本流域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制度,约束职工的言行,规范职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纪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对不遵守工作纪律、因工作责任性不强造成工作失误和损失的、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等都要进行严肃批评至处罚。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的个人和管理站要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抓好职工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职工之间通过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查找和改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努力培养出一支工作作风良好、责任心强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三是要抓好职工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职工自学、集中培训等方式抓好职工的日常学习。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3当前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各流域管理所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强,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它在水利管理中的优势。二是工程维修改造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很多灌溉工程运行年久,损毁严重,长期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每年在小修小补下艰难运行,维修欠账太多。许多人畜饮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修和改造。所有这些都需要较大数目的资金投入,而目前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只有收取水费这一项,没有专项维修改造经费。而水费征收难度大,征收率低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再加上农村“两工”的取消,“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雪上加霜。造成水利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或者维修不彻底,工程运行状况不良,不能正常供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用水群众意见大、怨言多,形成了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维修跟不上不能满足群众用水供给水费征收困难工程维修资金更短缺,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三是流域管理所经费短缺,机构的正常运行开支、人员培训经费等严重不足,导致流域管理所一些工作开展难度大,尤其是人员培训等工作无法落实。四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基层水利管理站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流域内各管理站基础条件差。大多数管理站住房年久失修,部分已出现跨塌。职工的吃、住、行等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不能很好地安心工作,对水利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

4发展对策

一是继续加强对灌溉工程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及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加强日常检查维修等的前提下,要对损毁严重的水利工程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计划。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修复。对于人畜饮水工程,在做好日常维修改造的同时,要防止水源地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保证水质、水量。二是加大水费征收力度,保证必要的水利工程维修经费。在做好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加大对水费的征收力度。通过宣传水利法律法规,在群众中树立用水缴费、水是商品的意识。提高群众自觉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依照规定的法律程序,对水费征收中的钉子户采用起诉手段强制收取水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按照新水法的要求,要逐步创造条件推行按方计量,按量收取水费,以促进农村节约用水[2,3]。三是组建一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拥有一定机械设备的工程维修队伍,专门负责全县或流域内的水利工程维修任务。四是争取资金和项目逐步改造各管理站的基础条件,改善管理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丰富基层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在管理站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五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在励行节约、科学合理使用水费的同时,多渠道开展多种经营,争取创收弥补管理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福利水平[4]。

5结语

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把过去以乡镇为单位的“块块”模式,改变成了以流域管理所为单位的“条条”管理与以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为单位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流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管理,保证了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统一管理,便于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

6参考文献

[1] 贺英年.关于互助县水利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52,255.

[2] 潘志富.浅谈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2):101-103.

篇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是管好、用好、发挥好已建小型水利工程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临沧地区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出台了《临沧地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暂行规定》,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以改促建。通过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兴办水利的单一模式,受益者成为真正的投人主体,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二是以改促管。通过改革,明确了权、责、利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水利设施相对集中到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手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以改增效。一方面农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市场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盘活了资产,合理调整了结构,促进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临沧县已拍卖小型水利工程8件,收取拍卖资金14.35万元;承包工程经营权59件,承包管理费46.4万元,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开了好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总体上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大,大多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使一些已建的小型水利设施失管,或被盗、或被毁,有的资产闲置甚至随意报废。水利资源得不到很好配置,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水利资产监管主体不明,产权运作不规范,资产结构不合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力。因此,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2大胆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面对临沧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人不足,水利化程度低的实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在扎实抓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大胆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小型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

2.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理顺体制。要切实解决当前水利工程产权所有者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产业结构不合理,工程效益衰减等问题,建立灵活有效的水利管理体制;二是搞活机制。通过实行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民主管理,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经营。通过放开、搞活水利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建设权,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人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水利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使目前因各种原因损坏的小型水利工程尽快得到恢复;对有潜力的工程,要通过更新改造,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2.2采取科学方法,积极稳步推进

从临沧实际出发,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4条原则:一是抓大放小,放权搞活的原则。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对中型水库及重点骨干工程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一般小(一)型水库以下的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小流域治理、乡镇供水等工程都可列人改革范围。放开管理权、开发权、经营权,买主在一定期限内既可自主经营,又可继承和转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消除后顾之忧;二是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不分区域界限,不限贫富贵贱,不论是拍卖、承包或租赁,都不限对象、不限数t、不限方式、不限资金来源。如采取购买方式,则购买者可以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也可以是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集体等,购买者可以买一个工程,也可以买多个工程,可以独立助买,也可以联合购买;三是“公开、公正、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倡导公开、公平、公正、自愿,优先考虑受益农户或拥有所有权的村(社)农户,只要权属明确、群众自愿,国有和集体所有水利资产都可拍卖。努力做到公正议标、公开拍卖、公平竞争,既讲实效又注重灵活性;四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改革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工程而定,因地域而定,不搞一刀切,可采取“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制定合理方案。如采取股份制方法,即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通过存量资产折股,增量资产扩股,先售后股等方式改造为股份合作制。新建农田水利工程可广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直接组建为股份制。此外,对不适宜股份制或拍卖的工程,可实行租赁制或“几定几包”的承包责任制。

2.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达到农户拥护,村干部积极,经营者有利的目的。承包是在所有权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发包给承包人使用,双方签定承包合同,明确各自权责和义务。合同对经营管理形式、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债务承担、违约责任及有关事项详细明确。租赁是工程产权所有者将小型水利设施出租给个人经营,经营者交付租金,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拍卖是将水利固定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售给个人经营使用,购买者对工程设施享有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股份合作制是对新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利工程从筹资、经营、管理上采取股份经营方式,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组建为股份合作制。

2.4依法严格制定改革方案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要纳入“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轨道,坚持依法办事。所有承包、租赁、拍卖和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的水利工程,都要依法签定合同,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司法公证,尽可能做到公平、严密、合理、合法,让经营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资产评估、资金使用与管理,事后管理和监督指导,政策完善等几个方面(,水利部门会同县、乡、村三级领导组成专门班子,共同调查研究,共同拟定方案,进行民主决策,经工程所有者及受益农户同意,方可组织实施。一是资产评估要充分考虑工程投人,管理现状,经济效益,使用年限,债权债务,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评估要实事求是,遵循价值规律,做到货真价实,合理确定工程价值,避免国家和集体资产流失。按照“公开、平等、竟争”的原则,由工程所有者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新的经营者,确定租赁费、承包费和拍卖价格。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工程,要广泛听取群众受益户的意见,对重大问题按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资产评估还要兼顾各方利益问题,例如水价的制定既要反映价值规律,又要兼顾群众利益,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由群众协商定价,水利、物价部门进行监督指导。无论采取何种改制形式,都要按市场机制合理确定水价,让经营者有利可图;二是要加强对拍卖、承包、租赁等回收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滚动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所在村、组、户新建、扩建水利工程的补助,还可用于特大洪涝灾害给经营者造成严重损失的工程修复补助。资金使用要先提出申请,编制预算,经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以保证资金“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三是要加强事后管理和监怪指导。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完成后,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完事了,责任一了百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仍要在水利资源、工程布局、防汛抗早、水土保持、病害处理等方面对工程加强监督和指导管理。经营者要服从水利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工程布局统一规划,用水统一调配,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重复建设,相互干扰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四是改革后要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加强扶持、引导、保护、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规范,使其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和个体等关系。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不能搜自变更水利设施的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工程安全方面,购买者必须负责工程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在出现险情时,政府和群众均有义务参加防汛抢险;蓄水方面,要按水利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做好蓄水工作,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管理方面,要对病害工程进行限期整治修复,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5严格保护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合法权益

改革后经营者取得所有权、经营权的水利设施,政府等有关部门发给产权证、使用证、营业执照等,让他们依法经营,若水利工程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取水工程要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可减免水资源费。对承包、租赁经营水利工程者,享有管理使用权、自主经营权和受益权;对拍卖和新建的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可继承和转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经营管理者要服从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维护公共利益。

篇9

[关键词]斗农渠闸门;管理;问题;对策

灌区工程建设是基础,工程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有力保障。灌区开灌以来,水管单位一直重视抓好干支斗渠道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灌区紧抓国家加大水利投资机遇,加大灌区田间配套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工程运行条件。但是工程管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斗农渠管理的好坏程度,对保证整个渠系的工程质量,安全运行和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灌区实际,对斗农渠闸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斗农渠闸门工程管理现状

1.明确管理主题,落实管理责任。灌区斗农渠分布范围广、数量大,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水管单位以站为单位,层层抓落实搞承包,将斗农渠长度和渠段位置与段斗长工作挂钩,签订工程管理责任书来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同时责任落实到人,抓好斗农渠的管护工作。对新建的斗农渠推行任务和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由水管站(所)长担任第一责任人,通过与段斗长,特别是将斗长做为工程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人员给以奖励,对未能完成任务的人员,根据渠道受损的程度给以处罚。

2.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强化依法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和执法体制的建设,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暂行办法》,使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文件进行整理汇总,下发到相关各管理单位执行,同时各水管站成立工程管理小组,制定相关的工程管理规程,组织管理人员同破坏斗农渠设施的行为作斗争,并依法给予惩办,有效地打击了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分子,保护了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保证整个渠系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斗农渠闸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斗农渠闸门易丢失,或被挪为它用。为了保证灌溉配水高效快捷、及时到位、方便群众,每年灌区都对斗农闸门配套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在灌溉季节,各管理站将所辖区域内的斗农渠闸门配备齐全,落实到各条斗农渠上,管理人员随时跟班蹲点巡回检查,督促闸门的拆移、转交等工作,但管理人员不可能每时每刻对放水斗农渠进行蹲点看护,而斗农渠闸门又基本是钢制的,其体积小、重量轻、易拆除、易搬运是其优点。一些思想落后,法制观念淡薄,贪图一时小利的人便利用这些优点,常在夜晚或人少时将闸门盗窃或挪用,用来制做家庭用具的材料,出现闸门设备、常盗、常配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仅给农户及时配水造成一些麻烦,而且给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造成了经济上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全区斗农渠闸门配套完好率只有60%左右,已成为灌区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2.斗农渠闸门配套不全,使渠道不同程度受损,农户投劳相应增加。斗农闸门被盗、被挪用,必然导致渠道受损运行质量降低。在没有闸门截(堵)水时,农户常在农田引水口处用树枝、木棍、石块、草皮或填满麦草的塑料编制袋等作为截水用的骨架材料,然后辅以泥土封实后引水灌溉,灌水完毕有将截水土坝捣毁,骨料杂物随之进入渠道中,使有些部位出现泥沙淤积杂物堵塞渠道的现象,影响了渠道的过水能力。还有个别农户在截水时将大的块(卵)石直接投入渠道中,造成渠道面板或预制块受损破裂,渠道水入渗和渗漏加剧,造成更大的输水损失。另外,在渠道周围取土筑坝,使渠堤周围形成空坑,降低了渠堤密实度,一有漏水进入空洞,将发生管涌现象造成渠堤塌落,使预制块发生移位,渠轴线偏移,渗漏水加剧,在冬季渠道易发生冻胀破坏。农户用杂物挡水灌田,比直接用闸门挡水灌田增加了工序和劳动用工,提高了劳动强度,使灌水极为不便。

3.斗农渠闸门缺乏技术创新,科技含量较低,防盗能力差。斗农渠闸门结构、形式和材料都基本沿用传统工艺和方法,其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由于多年来对该项课题研究投入经费不足,对斗农渠闸门的研发进程缓慢,技术水平提升幅度较小。另外,对斗农渠的管理大多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是对农渠基本上采取群管的方式,管理权交给受益乡镇、村组,而大部分受益乡镇、村组的农户思想观念还较为落后,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改革还缺乏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对水利工程只讲回报,不讲奉献和投入,不愿投资搞配套设施的建设,使斗农渠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及时地被引进和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斗农渠闸门整体科技含量的提高,降低了闸门被盗的安全度。

三、斗农渠闸门措施及对策

1.讲求科技,提高科技含量,引进先进产品,积极推广。水利工程管理要依靠水利科技的不断进步来提高,不但要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要用先进的科技产品来武装和装备水利工程设施,提升其科技含量,为工程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来加强对斗农渠配套水工设施开发与研究,不断加强水利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一要努力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斗农渠闸门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开发出适合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渠道配套设施;二要突出水利科技成果的引用、推广与创新,把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引用到工程建设中,不断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三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抓好工程技术的创新、转化和科技攻关,解决工程管理中带有全面性、关健性技术难题;四要抓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队伍建设,搞好科技服务,要依据先进的设计思想、经济的改造思路、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来指导斗农渠闸门的改造,推动工程向高科技水平的全面发展。

2.在工程管理上,积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管理体制。进几年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对斗农渠等田间中、小型灌溉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逐步实行用水户协会、斗管会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不同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一些经验。这种管理模式,强化了群管的职能,更加明确了权责,规范了管理,逐步实现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对斗农渠闸门等配套设施的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借鉴和尝试。

3.完善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一是,要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各管理站要制定考勤、巡查、上报的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每日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二是组织各管理站定期对斗农渠闸门进行检查和抽查,核对日常记录是否准确属实。三是进行考核评比,实行奖罚制度。对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以表彰和奖励,对未能完成任务和质量不达标者给以批评和警告甚至惩罚。要把完善管理制度和抓好制度落实双管齐下,确保对斗农渠闸门管理责任的落实。

4.加强依法管理的力度。水利部门是代表国家行使水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执法部门,具有依法管理和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违法行为的权利。水管部门在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中,要依法行使其权利,全面认真地负责管理好所辖区域内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设施,依靠其行政和经济手段,借助法律武器,坚持依法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斗农渠闸门的违法行为。

5.加强宣传与学习,不断提高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水管单位组织管理人员,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或通过宣传车、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对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等进行宣传,使其逐步普及到农户当中,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使农户通过听、看、评、仪等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水法规意识,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行为,培养起自觉爱护水利设施的道德规范。

篇10

关键词: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灌溉、排涝、防洪、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对水利设施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作风,缺乏发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

1.2管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并拥有数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养殖等功能要素的,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并举、地域分布广泛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科技论文。

在水利工程的这些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即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

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体顺不顺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而理顺管理体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3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具有多种功能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行管理中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1)水利资产收益划分的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放水设施、放空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保安全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等发挥作用。因此,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2)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水利工程或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科技论文。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跨坝、渠道跨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科技论文。

2.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展的步伐。

2.2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1)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

2.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第一,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第三,在资产管理机制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严密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有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