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

篇1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设立不规范

村级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方面,应根据目前村级的现状进行设置,对资金流量大、会计业务量大、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级,应当设置会计机构。但是,一些应设立会计机构的村级,却往往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有的村级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仅仅是多挂了一块牌子,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会计主管,村秘书兼任会计,出纳会计一人兼,会计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会计资料方面,由于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现象;从工作方法来看,一些村会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的口径、相互可比性、处理方法前后各期不一致,有些村在调换村会计时,财务工作甚至出现了“脱节”现象。

2.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经费紧张,大多数村的财会人员由村干部兼任,这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缺乏会计业务知识。除城郊结合部的部分村级会计拥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外,其他地方的村级会计大多数是小学文化、初中文化,有高中文化的较少,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村会计不会记账,甚至没有听说过借贷记账法,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根据账簿,而是凭空捏造,造成账表不符。同时,村级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特别是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出发进行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3.账目管理混乱

具体表现在一些村干部和村级财会人员财经法纪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干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用公款吃喝、请送、考察、发放奖金补贴等,有些村为避开审计,将招待费用巧立名目、变通报销;还有的村随意扣减农户的粮食直补、征地拆迁款,甚至救灾等专项资金。2005年,中央取消农业税后,仍有村委会还在收取以前年度农业税尾欠,或者直接用退耕偿还资金、农户的征地拆迁款、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扣减农户的尾欠;部分村级会计为图省事或不懂记账,只将部分原始凭证装入记账凭证,而将另一部分原始凭证另行保管,形成账证不齐的“缺账”。如某村会计作支出凭证后只将现金支票存根或只将支出汇总表作附件,却把发票等原始凭证随意乱放,造成账证不符。

4.会计监督不到位

一是乡(镇、街)对村级财务监督不到位。按规定,乡(镇、街)经管站、财政所、审计站应对村级财务进行指导、审计和监督。但由于地域广、工作量大、指导监督人员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村级财务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不但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还呈蔓延之势。二是村会计的监督职责没有充分发挥,由于大多数村会计身兼统计、文秘等数职,由于部分村会计素质较低,由于村会计受制于主要村干部的牵制,所以,村会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更有甚者,少数村会计为迎合村主要干部的意图,委曲求全,制假造假,同村主要干部沆瀣一气,违纪违法。三是内部监督不到位。有的村根本上就没有什么内部监督制度和措施,有的村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监督制度,但支票、印鉴等一同交给会计保管,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印章随便乱盖,致使内部监督制度和措施形同虚设。

二、改进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村级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要建立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离任审计制度。同时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2.实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村账乡(镇、街)代管通常是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集体会计账目委托乡(镇、街)专门设立的会计核算(服务)中心进行记账、算账,代行会计职能的管理办法。实行村账乡(镇、街)代管后,村不再设会计岗位,只设报帐员。报账员承担报账、出纳、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事项等职能。村账乡(镇、街)代管制度是一条民主管理、监督有效、公开公平的村级账务管理新举措。其核心内容是“村财乡管村用”。村账乡(镇、街)管是为改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而所做的积极有益的尝试,它有利于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有利于规范和节约村级支出,有利于堵塞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3.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

面向社会公开考聘,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人员、财经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均可报名参考应聘。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严格的笔试、考察和面试,符合任职条件的,上报区农业局进行资格审核,统一发放《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证》。并组织农村会计电算化考试,通过考试者颁发《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并规定电算化账簿登记和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对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全部建立档案,形成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逐渐使优秀的中青年会计走上会计业务岗位,从而有效解决村级会计队伍长期存在的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

篇2

一、宣传活动主题

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速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民生和谐,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简称“三提三服务一营造”)。

二、宣传活动时间

此次宣传活动从月份开始到月底结束。

三、活动宣传内容

(一)学习宣传法治办〔2012〕8号文件指定的学习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胡总书记讲话、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中央、省、市“六五”普法规划、国家基本法律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所取得的成果等。

(二)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章程》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土地承包经营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调解、依法仲裁的能力。

(三)学习宣传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内容为《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省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经管业务水平和指导基层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能力。

(四)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内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考评办法》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指导水平。

四、宣传活动形式

(一)专题学习。固定每周四为理论学习日,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理论学习。

(二)推荐培训。组织由各镇(街办)经管站推荐的土地纠纷仲裁员参加宜昌市组织的土地纠纷仲裁员培训班。

(三)现场观摩。组织各镇(街办)土地纠纷仲裁员现场观摩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的各项案件。

(四)现场指导。结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适时到创建点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重点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系和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

(五)检查督办。每季度对各镇(街办)村级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进行检查指导,重点对各镇(街办)“三资”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六)媒介宣传。通过网、农经网、市经管局官网、经管局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媒介广泛地宣传经管业务法规和办事程序。

五、宣传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局办公室承担有关日常工作。

篇3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快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也随之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文将重点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如何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避免财务“黑洞的形成”以及反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避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1.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

1.1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我国目前针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可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本处于“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情况。虽然各地区在近年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全面性不足、处理问题不够严谨,落环节执行不到位,造成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三资”流失。

1.2管理措施

1.2.1精细化管理

建设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严格执行落实各项工作,如果没有落实等于没有制度。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村集体“三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地方政府应当以此为基础,指导村镇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总结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线,重视细节部分的控制,保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于村镇经济合同规范度不佳的问题,全面清理经济合同,完善遗留工作,对村镇所管辖的区域位置、建造使用时间、土地使用情况和房屋设备质量等进行统一的登记,将资源按照类别划分,将厂房、仓库、工业用地、耕地、林地等合理划分,以市场价为参考,按照不同的档次确定“三资”的价格,长效管理,定期对“三资”总量统计,规范化的管理集体资产。

完善“三资”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全部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利用网络等媒介向村民公开,使农民能够实时了解资产数据,方便群众对集体财产监督管理。针对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应当及时留档保存,经常性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预案,重视预防处理工作,保证“三资”监督管理正常稳定运行。

1.2.2产权股份化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仅需要保证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还要维护农民作为合法所有人的权益。在经济发展良好地区,村镇应当积极采用产权股份化管理模式,将股份赋予农民,农民有权参与集体资产的收益,有权对产权进行合法的交易,作为抵押和担保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一般地区推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股份化改革,保证清产核资、资产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为核心。按照国家提出的“转型即处置,处置即规范”的要求,对经济发展良好,股份制运行稳定的地区,鼓励村民进行正常的股权奖励和收购,逐步的向大股东经营者集中,最后发展形成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城区,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其资产利用率,若改变困难可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资产评估拍卖,将股权转变为货币直接发放,注销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当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管理整体的运行状态,动态管理股权结构。

对于行政村撤并问题,应当创新处理思路,确定政策不变,坚持“不平调、不分现”的处理原则,根据不同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资产融合问题处理措施。认真处理村级管理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从属关系,将村民委员会与经济合作社分开管理,农民不仅具有经济身份,同时还具有社会身份,快速完成户籍分离、经济权利确定、管理社会权利、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管理制度,高效的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流失。

2.杜绝腐败发生

2.1腐败问题的影响

腐败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常的农村经济和长远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腐败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平、公开、公正,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

2.2采用市场化交易杜绝腐败

在农村集体经营过程中,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模式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清晰农村产权管理制度,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相互之间的配合有条不紊,优化产业配置。在开展市场化交易过程中,应当秉承“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先试后推、逐步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平台,设定统一部门集中处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流转以及公共设施的采购支出,实行协议转让、网络竞价和拍卖等形式执行市场化交易,减少决策者私下接触的可能。改变传统的交易环境,取消单人管理片区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执行原则开展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将腐败问题彻底杜绝。

3.财务“黑洞”处理

3.1财务“黑洞”问题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组织构成,缺乏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农村集体组织的部门,导致形式多样的规避监管行为出现,导致“三资”管理出现漏洞。为了规避财务审计部分的管理,将完整账目拆散,使用多个账户存款,设立“账外账”等形式等违规做法,造成整体的信息不完整,财务“黑洞”问题层出不穷。

3.2加强管理层管理

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编制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报告,这是盈余管理。而财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在财务报告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后者则超出了准则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如果管理层没有良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约束工作,后者形成的财务“黑洞”问题将会十分严重。管理层应当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管理力度,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预防财务“黑洞”问题出现。

3.3管理财务“黑洞”措施

由政府和税务部门专门设定巡视组,采用高频次的检查模式,不定期的对各个农村集体管理组织财务进行检查,对于发现存在财务“黑洞”的组织,严肃处理。借鉴相关企业对于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办法,采用暗访的形式,由工作人员扮演办理业务的客户,向农村集体组织进行财务方面的往来,试探是否按照正确的财务办法处理,直接调查取证。对于发现问题的组织,执行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罚,同时对其他组织进行告诫通报,以此为戒。同时,设立群众投诉平台,当发现非法不正当的财务管理,不按正常程序开具发票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对举报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错误单位进行揭发。

篇4

关键词:规范;村财乡管;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

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篇5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制;经管水平;稳定。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大集体时期,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的今天,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单位各部门务必要从构筑"和谐安仁"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在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把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街道)统一核算和监督,是新形势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村级债务增加、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乡镇(街道)财经统计站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管水平,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进一步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总体思路

农村经济管理必须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实施"转变、拓展、提升"①三大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新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力争在农经工作"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三项指导"(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承担的任务

(一)创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创新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我街办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财务公开为基础、财务审计为主体、民主理财为依托、"双代管、双监督"为保证的制度和措施,在从严控制备用金限额、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审计监督。二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为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探索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农村会计聘任制,进行了电算化试点尝试,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可行。三是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把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实行重点清理。我们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实行了严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来帐据,清理集体资金、存款、有价证券,清理集体财物;"三查"是:查非生产性开支,查村干部报酬和补贴,查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招投标;"三改"是:改变农村财务工作无人管理、无章可循、无人监督的状况。在清理工作中,我们把专业清理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上访村,必须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扎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要积极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并印成明白纸,以片为单位,逐村进行张贴、广播、宣传,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以规范引导为重点,保护农户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禁止反租倒包。要以换补发经营权证为契机,切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工作。

1、建立土地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2007年我街办全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完善了家庭承包土地台帐、机动地承包土地台帐和其他承包土地台帐。土地台帐附有各户家庭成员情况、地名、土地四至、长宽、实际及折实亩数。通过建立台账,确保责任田的实际面积、地块、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四者相符。土地台帐输入完毕后由市经管局统一打印,以乡镇(街办)为单位分发到各村,由各村文书负责核对后由村文书、支部书记、微机录入员共同签字后分发到各家各户。全面实现土地台帐微机化管理,开展土地仲裁工作,使农民因土地承包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上访明显减少,也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补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2、搞好土地规范流转。土地延包之后,随着农村新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建立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已成为当前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内容。各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经过村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时间不超过10年,必须报经管站备案,以确保各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3、健全规范化档案,加强调查研究。土地延包后,乡镇(街办)、村两级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都建立了规范的土地延包档案。但当前土地流转、机动地承包建档工作还比较薄弱。财经统计部门要深入各村,帮助指导村流转土地户双方签订规范合同,处理好双方及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掌握当前土地承包及流转的动态,履行职责,为党工委、街道办提出建议和措施。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妥善调解处理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

(三)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1985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了3.28:1。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成为检验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要重点整治好诸如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向群众公示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严格核定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村级报刊杂志的征定费每年不得超过当年村级管理费的10%;农民负担案件"追究制",要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长效机制。要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关,保证粮食直补、柴油化肥补贴及市街办两级转移支付资金款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要突出抓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明确"一事一议"工作流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加强财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经人员素质。我街办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经营管理的特点,转变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结合目前街办村两级财经队伍现状,把对街道村两级财经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农经管理工作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农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2007年在市经管局的精心安排下,我街办78个村及财经统计站6名干部全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仲裁、农村会计学基础及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等。通过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微机。财经统计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件处理财务,村会计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病虫害咨询、大棚菜价格查询等,为广大村民、蒜薹贮存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方便,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街办村两级经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农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干部队伍,适应了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为提高农经执法水平,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山东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上下工夫,建立起四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农经岗位责任制度。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二是建立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制度。根据涉及农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到事发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快速预测和发现问题苗头,及早向党工委、街道办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实施"阳光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和村级事务契约化,提高政务透明度。我街办实行"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每逢星期一,各村村两委成员、两个议事会成员都按时在村委办公室集中办公议事,把各村应该公开的事项如村务收支、土地承包、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等纳入议事日程,扩大了村级民主,深化了村务公开,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化解有关农经不安定因素的各类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制订并规范实施了村级所有重要事务必须实行民主决策的契约化制度:即所有招标项目和村级承包合同、土地调整和经营活动必须签订正式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报街道财经统计站备案存档。通过村级事务契约化,我街办把大量可能诱发干群矛盾和纠纷的村级事务,用契约化形式约定下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依托区位交通、农业基础等优势,吸引了瑞士先正达、荷兰安莎、以色列泽文、北京欧阁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业公司纷纷落户。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一条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要重点抓好我省确定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四)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针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党工委、街道办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三大战略"是2005年12月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代表农业部党组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详见2006年第3期《求是》杂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即:

(1)"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篇6

关键词:大N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大N镇是浙江省文成县政府驻地,下辖13个社区,98个村居,是文成县交通、旅游、文化中心。据2013年8月全镇清产核资数据显示,全镇村级集体资金6644.79万元,其中银行存款6144.22万元,现金500.57万元;资产22743.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548.48万元,在建工程1194.52万元;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面积2532.67公顷。由于部分村对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2013年该镇共发生案件62件,其中反映村级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22件,占总案件的35.48%。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城乡一体化统筹的进程。故此,建立高效运作、有序运行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账资不符

在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中,部分村负责登记集体资产的干部为了省事,抄报上年度的报表,只登记永久性大件的房屋建筑物等村办公场所,对桌椅,资料柜等办公用具和空调、电脑等新增的办公用品没有进行详实登记,而账上有登记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没有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造成账资不符,导致村级集体“三资”底子不清,产权不明。出现干部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等违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

(二)项目资金管理漏洞百出

农村项目资金包括征地补偿费、美丽乡村、百村整治、转产转业、“一事一议”等项目的专项资金。村经济合作社对项目资金的计划、使用、核算和防范风险的管理不严谨。有的村干部把它作为接待费和村级各项工作经费的支出,有的村干部把经公示村民有异议,正在核准暂存村集体账户的征地款挪用,作为民间短期融资无担保高息周转资金赚取高额利润;大发、林店尾等村的出纳挪用土地补偿费,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个人转账、投资房地产,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村级财务管理体外循环

村干部随意支配资金,白条子支出现象严重,特别是招待费和工程款未开据税务发票,而以收据或自制领款凭证直接支付,无经手人、证明人签字,票据入账手续不完备;一些村主要干部直管村级财务,以个人名义擅自出借或借入资金,在资金收缴和运用上,费用支出直接冲抵集体收入资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债权款项无法回收,部分村出纳不按村级财务每月报结一次规定时间报账,屿根等村因干部思想不统一,十几年未向镇“三资”管理办公室报过账。导致集体资金的体外循环。

(四)集体资源管理程序欠缺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村道路、农房集聚、工业用地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水域、滩涂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村干部在处置集体资源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实际工作中,村组干部在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不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签订书面合同、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清、权利义务不明,导致承包合同难以兑现,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

(五)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偏低

农村出纳随村“两委”换届而换人,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集体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他们只记现金日记账,不记银行存取款日记账,不知道村集体银行账户基本信息,不能及时提供村经济运行信息,更谈不上为村经济发展决提供策依据,造成村财务管理工作连续性差,农村“断头账”常出不穷。

(六)村监会责任意识不强

村监督委员会和社监会成为象征性的机构,部分村“两监”主任文化程度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法制观念淡薄,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对村集体“三资”支配和运行只注重账面的平衡关系,忽视了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管不到位,民主监督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农村集体“三资”创新管理的对策

(一)核实“三资”基础数据,健全规范管理台账

镇政府成立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负责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协调和各种矛盾处理工作;由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牵头,对全镇各村现有的“三资”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明确其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按规定程序及时核销账物不符的资产台账,将产权清查结果按科目分类进行全面详实登记造册并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输入“三资”管理平台,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奠定基础。

(二)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监管职责

实行政、经分管机制,建立土地、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村“三资”经营、使用、管理的日常工作。形成村集体“三资”配置和财务支出由社管会审批,村委会审核,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镇政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实行服务与监督审核职能机构分设,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会计,农经员负责对辖区内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单据的审核、检查等工作。同时组建村级财务审计办公室,负责对村级财务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

(三)建立管理制度,规范涉管人员操作程序

建立内部监控制度,制订《大N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大N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财务预决算、工程招投标、现金管理、财务审批、收支结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做到台账齐全、日清月结;独立核算、民主理财;做好数据备份和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实行制度管人、规范管事。

(四)创新管理模式,堵塞集体“三资”管理漏洞

按照民主、自愿的原则,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会计委托机制,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统一设置账簿、统一代管村级“三资”、统一使用收入票据、统一开设监管账户、统一存档管理,进行记账的“三资”管理模式。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管理腐败现象,堵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漏洞。

(五)加强村务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对村民关心的重大项目和热点问题要求公开的财务活动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严格按照公开前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并表决通过的公开程序,规范管理,并在村务公开栏、温州市村级便民服务和三务公开信息平台、触摸屏联入网络查询系统进行公开;每月向村民公开村集体的“三资”活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到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创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三资”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严格把好进人质量关对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村级出纳人员的选拔要经主管部门统一考试,考察选配并备案,不随意更换合格的出纳人员。财会人员要参加县级会计证年审和会计后续教育培训,村报账员要参加由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的会计业务和法制等培训,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村报账员和服务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制订会计岗位制度和村报账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义务;制订《大N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定期审查。

参考文献:

篇7

一、清产核资对象

全镇17个村(社区)、社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代行村(社区)、社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办、合办且控股的企业或者组织等。

二、清产核资范围

本次清产核资范围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17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包括未纳入财务核算的资金、资产,以及未明确到户的农村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主要包括:

1.资金。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以及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等。

2.资产。主要包括:一是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农业机械、建筑物等。二是乡村道路、桥梁、农村水利工程及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养老、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四是集体投资或兴办经营实体应享有的资产份额。五是接受捐赠或无偿拨入的财物。六是商标、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

3.资源。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者国家所有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使用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宅基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建设用地,荒山、荒滩、荒沟、荒丘等未利用地;既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也包括已经明确到户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含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和宅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摸清底数。进村入户调查核实,摸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本次清产核资的“三资”类别、数量、来源、去向和管理等情况。

(二)明晰权属。依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农经发〔1998〕6号)和《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实确认资产、资源产权归属,办理或完善有关产权手续。对有权属争议、难以界定的资产、资源,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置。

(三)确认价值。已纳入财务核算的“三资”,严格按照财务资料确认其价值。对未纳入财务核算的经营性资产,要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认可的方式,合理评估其价值。其他资产、资源,是否进行价值评估确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自主决定。

(四)完善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次清产核资资料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妥善管理。进一步强化财务核算,完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等。

四、时间和步骤

(一)我镇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

(二)按照本次清产核资的对象和范围,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有序组织本次清产核资工作。

1.全面清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全面进行清理。每个村成立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含报账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的清理核资小组,以原始发票、合同协议、权属证书、档案资料等合法、合规资料为依据,对纳入本次清产核资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理,并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初步结果。

2.张榜公示。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本次清产核资初步结果,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天。公示期间,要安排人员全面收集有关情况和问题,接待农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及时组织核查并妥善处置。

3.依法确认。公示结束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规定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或成员代表会议,对本次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议。本次清产核资结果,应经半数及以上参会人员通过后确认。

4.严格审核。各乡镇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工作及结果进行认真审核,特别是土地被征用较多、“三资”总量较大、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保本次清产核资结果现状清楚、分类科学、产权明晰、程序规范、结果准确。

5.建档建制。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审核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为依据,准确登记,建立健全台账。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本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及时组织整理归档,妥善管理。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清理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并于3月中旬上报“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全面检查验收,做好核实、审核汇总和工作总结,将审核汇总的相关清产核资结果报送相关部门审核后,将部门审核后的清产核资结果和工作总结报送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加强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有力举措,各村、各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人员,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坚持部门合作,强化密切配合

此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相关科室、各村要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对资源性资产清查要充分利用已有登记成果,避免重复劳动;

针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避免拖沓延误。

3.加强问题调处,强化工作实效

篇8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武办发〔20xx〕34号)文件精神,我社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如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自4月份,街道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后,我社区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干部、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时制定了《下黄家坝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全面展开了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确立了工作目标,了解了工作范围,明确了时间节点,逐物逐件逐地进行清查登记。在公示确认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征求意见,逐定期审核,以防重、漏、错现象发生,力保准确、公平、公正。

二、强化宣传培训重点做到两个到位。一是培训到位。4月16日,街道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社区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4月20日,我社区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向参加清产核资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掌握“三资”管理的政策规定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保证。二是宣传到位。利用会议、培训、公示栏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做好农社区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步骤、方法、程序等宣传,统一思想,消除顾虑,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序时推进进度自4月份以来,我社区“三资”清查工作全面展开,对资产、资金、资源进行逐笔逐项清查,清查一项登记一项,做到全面、真实、准确,不遗不漏。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对清查登记的“三资”情况进行逐项逐笔核实,重点核实“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核实结束后,将“三资”情况逐项逐笔在社区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后,按照有关规定,召开社区民代表会议对“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确任结束后,经社区签字盖章后,上报街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再经街道办核定同意后,上报区农经局审核。

四、强化督查指导驻社区领导、驻社区干部全程参与我社区的清产核资工作,街道负责培训工作人员也定期下社区监督、指导清产核资工作,根据时限要求,把清产核资登记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计划细化到天,确保清理登记工作有效、有序、有力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则严格按照各阶段、各环节的要求,定期对社区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现金等登记情况进行督查,以会计账为依据,采取以物对账、以账查物、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清理出的社区资产资源,逐笔逐项如实登记,确保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规范档案整理,严格按照上级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查的要求,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在清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做到内容齐全、归档及时、存放有序、装订成册、方便查找。

今后,我社区将以本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明晰集体资产权属、加强民主监督、规范社区三资管理,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下黄家坝社区居委会

20XX年8月15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简农经发〔20XX〕2号文件精神,我街道将2018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杨柳街道共有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49个,其中:开展农村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6个,开展组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49个;共清理出集体资产34291225.31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97500元;共清理出集体资源性资产10700.63亩,其中:农民用地8767.74亩。

二、工作举措宣传动员,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财务清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了营造良好清理工作的氛围,明确财务清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对财务清理工作的认识,我街道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清产核资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后续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加强领导,组建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此次村社财务清理工作有序进行,我街道办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与要求,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组织培训。为了使财务清理中具体可行,便于操作和借鉴,就清产核资工作的清理时段、清理范围、清理方法及清理要求、组织纪律、清理兑现、清理终结等各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清理的范围为所有集体资产;清理时段是20XX年12月31日;清理内容和要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账内清查与账外核查相结合,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据相符、账内与账外相符,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社账务公开,为了提高清产核资清理工作小组的素质,对工作小组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主要问题通过对6个村、49个社20XX年12月31日以前的财务进行清理,通过清理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意购置,任意处置,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二是单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历史留下来的借支欠款和白条抵库较多的问题,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等,目前,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三是村财务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小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针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发现的问题,我街道办将及时纠正,并在制度层面查找原因,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的使用管理,严格财务纪律,并以清产核资为契机,把工作做细做实,严格把关,全面实行财务管理规范化。

篇9

一是积极做好村级规模调整工作

按照《镇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总体部署,成立了以农经站为主的镇村级集体资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小组。我站认真履行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执行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处置工作程序,及时冻结涉及规模调整村的集体资产,理清债权债务并完成载体转移,编制明细清册,出具清产核资报告,针对性采取直接全额融合资产法对集体资产进行了优化处置,确保了村集体财产安全、完整、不流失,有力推动并巩固了村级规模调整工作的成果。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

结合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我站及时组织任期内财务审计工作,审计过程由各村民主理财组参与监督,审计结果在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报告给各村选举委员会,并在村务公开栏及镇政务频道向群众公示,切实履行了干部离任审计监督职责,确保了换届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

1、抓公开,强化财务管理。贯彻落实《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强化农村资金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有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使我镇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公开化”持之以恒。

2、明程序,强化“双代管”制度。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严格按照民主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委托程序,完善了并村后的各村(居)村财委托管理机制。

3、提效率,强化软件建设。进一步对农村财务电算化的软件应用进行完善,全面落实村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真正把农村财务管理的凭证审核、账务处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管理等功能落到了实处。

四是依法做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

按期完成了企业统计、农经统计及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调查报表的填报。根据农经口径统计,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04亿元,占年度任务5亿元的100.8%,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14.92%元。

五是积极落实劳动保障惠民政策

1、积极参加区劳保局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和自学活动,保障所工作人员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成功解决了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5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追讨工资共20余万元。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年累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43人,其中:学生及18周岁以下人员107人,18周岁及以上人员536人;共征收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82590元,占任务数350人的183%。

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三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150人。以专业教师授课指导以及观看技术影像资料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强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科学引导。

篇10

关键词: 规范; 村财乡管; 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