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出现的新的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独立院校。独立院校[1]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对于独立学院来说,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其实践方式。然而,作为独立院校的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的热情度不高。(2)思想比较活跃,但是自我约束力比较差。(3)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缺少明确的个人目标。根据这个群体的特点,教学工作需要因材施教。而信息类专业的课程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只是纯理论的教学和基础实验课,还不能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因此针相关的专业课开设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为期一周的实践将专业课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锻炼,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路
数媒专业中,例如动画设计和游戏设计类的课程,仅依靠平时的教学和实验课程不足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开设课程设计可以系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培养应用型的人才[2][3][4]。课程设计[5]的教学思路应该按照以下思想进行:(1)强化理论知识体系,巩固专业知识。(2)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建立“基础->综合->创新”的体系。
3针对学科背景,改革课程设计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学生普遍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差、自我控制意识差。因此通过实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针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和重点,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1推行导师指导制度
针对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相关专业的老师出题,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题,被选题目的出题老师为这一组学生的指导老师。题目选定后,不能置之不理,要经常过问,发现学生走进了死胡同就要迅速加以指导调整。一般来说,题目会提前2个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资料的查阅,并对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知识,在基础的功能上添加新的功能,不断的产生具有更多创造性的设计方法。教师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QQ和学生多交流,或者是建立讨论群,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当然,前期设计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验证。将方案和老师共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课程设计期间,教师要做好把关,做好课设时间的安排,督促学生的进度,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题目难易层次清晰
应该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6][7]实际出发,有区别地对待。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在出课程设计的题目时,要注意题区分出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将题目设计不同的层次,基础设计部分、扩展设计部分和创新设计部分。对于基础设计和扩展设计,教师可以提出相应要完成的功能,而创新设计部分可由学生自行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能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也让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3.3实现专业综合实践
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专业理论课知识,并且通过每学期的课程设计也拥有了较好的动手时间能力,可以完成专业的综合实践。综合实践的题目就比较复杂,可以将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内容设计成综合实践题目[8],或者是同相关的公司共同完成综合实践的培训。这样大型的题目更加锻炼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设计,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前同社会接轨。
4.实践的效果
篇2
该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择业方向也在游戏公司、媒体广告公司、以及动漫工作室等。为了专业学生将来在求业过程中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就需要优化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水平,将基本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进行知识传授,对新的动画设计技术进一步分析研究,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例如游戏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教学引擎知识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转化应用。优化三维交互动漫知识技术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动画制作奠定基础。
1.三维交互动画的相关介绍
1.1 三维交互动画的特点
三维交互动画,具有更好的动画互动性,特点就是拥有交互过程,根据用户的指令做出合适的调整。就有极强的感官性,给人以不同的感官体验。三维交互动画技术应用在多个领域,例如3D星空馆、房地产漫游、虚拟动漫展、虚拟游戏等。在上海,这一技术就被应用于进行初音未来的演唱会,得到了广大粉丝的良好反馈。这体现出了三维交互动画的重要作用,根据动漫交互动画的逼真性,在一些动漫产品展示行业以及游戏预览行业中被频繁使用。
1.2 三维交互动画的技术介绍
三维交互动画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技术平台,以VRML语言为基础的动画网络设计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将三维交互动画技术定义为一种虚拟显示技术。建立动画图像时以建模展示为主,进一步完成虚拟系统的开发。三维交互技术也是应用于游戏引擎开发是核心技术。由第三方建模技术完成三维图像的构建,建立动态图像,多媒体音效,引擎系统等。应用多项动漫设计技术,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用于开发动画设计系统。
游戏引擎系统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用于商业游戏的开发,对应的使用价值较高,但不适用于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Unity、UE4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教学成本较低,适用于初学者对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学习。另外还有Blender软件对动画设计制作教学课堂也有的一定的帮助,该技术支持三维建构,对游戏的开发有较好的效果,免费使用的特点注定了它受欢迎的程度。三维交互技术,在游戏领域和设计动画教学中有较好的应用。在新的多媒体发展环境下,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1.3 Blender软件的应用介绍
Blender软件具较强的动画设计功能。可以应用在对三维动画模型的构建方面,也可以应用在动漫编辑操作上,具有较为全面的功能相对于其它的软件设计系统,综合使用性能较好。适用于动画设计制好者,和小型的动画设计工作室。拥有技术完整,使用免费的特点,为整个3D动画创作事业提供了较大的帮助。Blender占用内存小,功能性高,也应用在游戏建模以及三维游戏开发等领域,对游戏代码编写时体现出了优异的功能。在游戏引擎的中被叫做Blender Game Engine,进行游戏软件的开发应用和制作。
2.关于“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课程设计流程
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具有一定流程,课程设计具有高效性,概念性和技术性。
2.1 基础建模
动画基础建模技术是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基础,掌握使用三维动画的基础建模技术是未来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建模技术进行分割,合理划分课时。
2.2 高级建模
高级建模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在基础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用多种三维建模修改器完成动画建模。
2.3 灯光摄影技术
三维建模中灯光摄影技术比较重要。使用这一技术时需要对灯光参数精确调控。结合场景的特点和光线巧妙设置场景。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这一设计技巧进行培养,还要对学员的布景思路进行引导。正确使用摄影机,对V-R知识充分理解。
2.4 贴图技术的应用
贴图技术的应用和材质编辑器有着确切的关系。了解对话框的使用方法,不同材质的构造,对整个环境系统做出研究分析,规划课时。
2.5 渲染器的综合使用
教学时,介绍渲染器的使用方法。对使用参数以及渲染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培养学员的构图思路以及图像渲染技巧。培养学员渲染思路,将核心的渲染技术单独列出一个课时进行讲解。
2.6 粒子动力学的动化设计技术
粒子动力学的动画设计技术属于动力学模块中的专业技术,用于影视专业设计。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重要方式,归类在自然效果模拟的课程当中。粒子动力学包括、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都能。应用这几种制作工具完成整体的动画设计,对不同的学习表达方式进行谈论。教学知识包括Hair、Real flow、群组动画等。这些知识就有较高的难度,需要专业的动力模拟操作技能。粒子动力学的对自然模拟动作设计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
2.7 动画模型操作
动画模型中输入输出流程较为广泛,常见的动画模型输入输出流程较多。对输入输出模式进行分析。这一技术在动漫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将动画中的3D模型直接输出成2D动画部分。输出的过程中注意调节画面中的背光感。背光感的好坏决定了动画的整体效果,对于画面的质感处理以及动作参数进行研究,處理优化。
2.8 Blender Game Engine交互动画设计方法
关于Blender Game Engine的动画交互设计,通过交互传感器、控制器以及触动器对交互版本进行审计开发,生成游戏程序。利用交互图形开发数据环境,根据软件结构对编辑器的运行方式进行操作。这项技术支持多个平台,windows,Mac、Wii、iPhone和Android等。也可以利用unity web player等插件完成网页游戏的操作流程。
3.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实验
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对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了解教学的基本知识。结合三维动画的教学水平,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实验范围包括,高级建模实验,三维建模实验。灯光布景实验,摄影布置实验。应用具有三维模型纹理的实验材质设置实验流程。实验过程中对动画画质进行渲染,练习模型构建,材质处理,灯光布控等操作环节,对动画制作中的三维特效熟练掌握。
4.结束语
本文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分析,将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的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动画设计的技术,应用领域。通过对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研究优化整体的教育设计水平。将动画设计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原理进行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技术的教学应用以及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提高整体的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翔.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2:90-91.
[2]陈泓吉.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 数字媒体设计 专业群 新增专业
引言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于201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其中原有专业为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与游戏美术设计三个专业,2013年我系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新媒体设计方向增设为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自此,新增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成为原有三个专业的纽带,课程与师资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新增专业概况
1.新增专业在专业群中的地位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中原有专业动漫设计、游戏美术设计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相对来说是有些独立的,但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数字新媒体渐渐渗入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中,结合网页、视频、动画等手段,丰富了原有传统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给企业及社会都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感受。在专业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2.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是面向数字媒体如网页网络媒体、电视影视传媒、数字界面UI媒介等行业,掌握媒体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培养从事数字界面、动态视觉、网页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当今创意产业中的网络网页媒体、影视制作、电视媒体、互动传媒、电子出版、广告动画制作等新兴行业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广告制作、网络网页设计、互动媒体灯多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着重强调数字化、虚拟现实、虚拟互动等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像。主要是指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二、新增专业社会人才需求情况
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数字媒体正快速崛起,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等逐渐为公众所熟悉,数字新媒体的迅捷发展亦催热职场需求。随着手机媒体、网络电视台等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虽然学术界对于数字媒体的概念存在不同意见,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数字媒体行业人才需求紧缺
随着人们对数字媒体的消费越来越多,数字媒体市场将从资源扩张变成价值扩大。因此,该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也正是因为这种前景,有很多不同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人才的紧缺也由之而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已是全球第一,数字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至3倍,不少企业都在快速加入数字新媒体行业,招聘的岗位主要有建筑动画影视后期,Flash网站开发、多媒体制作,网络媒体、网络广告前期创意设计,以及中高级后期合成师等。虽然目前手机媒体人才需求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增长很快,其中技术开发类和市场推广类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另外,也有很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向新媒体行业发展。
摩根士丹利2008年的“中国传媒行业研究报告”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并且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局面。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以平均每年6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速只有百分之十几。
与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新媒体人才的状况却比较复杂、不容乐观。目前,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数字媒体人才的短缺,更成为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近期一项调查显示,传媒人才已成为今年职场上的“领军人物”。每年20%的人才需求增长、30%的薪资增长,使相关专业的大学录取人数不断攀升。但仍有相当多的传媒机构,尤其是新媒体运营企业还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数字媒体人才。专家预计,在未来的3至5年内,中国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60万人之多。
2.国内外各大高校的有关专业开设
随着数字媒体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许多高校都推出相关专业,并以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数字媒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是当时全球范围都比较前卫的数字艺术学科,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有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等。
2000年初国内掀起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热潮,开始在本科院校,主要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一流艺术院校,接着,高职高专类院校也纷纷开设该专业,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足社会和新兴产业的需要,加快培养输送大量数字媒体方面的人才到社会中,提高我院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3.开设专业需要和企业合作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于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的结合不够密切,而且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指向也不是很明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挂钩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思想、知识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教授给他们应用性的技能,因为技术总是会落后的,何况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又是如此迅速。教学总是会滞后于发展的,教育也不是技能的对应,我们要教给他们的是怎样自发地进行学习,碰到新的东西后要有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专业要跟上社会需求,就必须在实验室、在企业、在真实的项目中,颠覆传统的理论,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培养学生,让学生紧跟业界最新发展的潮流,进行最前沿的研发工作,保持动态的成长。
三、新增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紧密结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同时要以我院数字媒体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大致分为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
专业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主要开设:造型基础、构成设计、设计概论和图形图像处理。这些课程在其他三个专业中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教学方式都保持基本一致,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并为专业方向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充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字体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声音及音效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等,这些课程是延续专业群平台课程,同时又衔接专业核心课程的中间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能物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UI界面设计、网络FLASH动画、影视特效与后期编辑及制作等,这些课程是经过企业调研得出的专业领域岗位对应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问题的综合职业核心能力,除了课时设置的时间相对来说较长,企业中的项目能够进入课程中安排实训,以达到企业所需标准。
除了这些课程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性拓展课程,顾名思义,这部分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延伸其专业之外的相关艺术类课程,主要有:三维设计基础、插画设计、陶艺设计等。
从以上安排的课程中可以看出,该专业的课程与专业群中另外三个专业(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游戏美术设计)的课程有交叉,这样能够更好地综合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有助于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使得该专业能够弥补原有专业的局限性,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专业,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培养适应专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道路,与企业接轨,以项目引领设计课程教学,用全新的理念和实践促进该专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艳会,郝俊寿.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福建电脑,2012(10).
[2]苗苹.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多维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21).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13SJB7
篇4
【关键词】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建设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传统媒体内容与创新内容模式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快速崛起,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形式。
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四川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是与IT企业合作办学、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学习,第4年在软件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为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在软件工程专业大框架下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专业方向,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探索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讨,搭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结构、选择知识发展方式以及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据,也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具有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特色,注重对学生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强。结合我们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多媒体网络、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包括新媒体应用以及虚拟现实等在内的多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媒体设计与创作、计算机游戏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的创新性技术人才。”
3.核心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本行业和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课程体系分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
3.1 核心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J2EE与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技术、需求分析与UML设计、软件项目管理与过程控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流媒体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影视特技应用、高级游戏特性与游戏引擎、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高级脚本与插件技术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始单独的实验课程和配套的课程设计。
3.2 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游戏由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学和计算机动画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高度交叉结合,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游戏编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手机运营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游戏开发、游戏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运营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普及游戏开发理念,培养游戏开发氛围,挑选有潜力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传授游戏开发中的程序设计要素,特别是游戏引擎开发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备从事游戏程序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相关的软件技术及虚拟现实的应用,并介绍了当前数字娱乐的现状,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世界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
4.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就要强化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层次化。基于创新性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和自身教学特点,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各实践环节之问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4.1 课程实验
依照实践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并按照系列课程的复杂度和规模设计实践环节,开展了多层次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规则,将实验课安排大学四年的各个环节。
多层次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大纲与目标的规范基础上,将实验项目设计成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同一学生从基础规范一综合设计一研究创新这样难度递增的实验项目中逐渐进行训练,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程设计、虚拟现实开发课程设计等。
4.2 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作为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专业实训是对课堂教学具有延伸作用,是学生培训职业能力、熟悉职业环境、了解实际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专业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转化为所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慢慢适应相应职业岗位,锻炼职业的能力,为实习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是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争建微软IT学院、HP软件学院为契机,与知名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服务外包人才。与中软国际、Tarena(达内)科技等十多家IT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4.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前期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真正了解、感受未来的工作,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与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接。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从而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为了增强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的重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获得的实践能力,也为缓解毕业设计时间(论文)不足,笔者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来自于毕业实习,并且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将毕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除体现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综合之外,还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5.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调研,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相关的核心课程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专业技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为一体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特色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与技术交叉结合的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艺术感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增强他们在数字媒体行业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琦,于学军,张丽,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162-163.
[2]蔡建平,沈琦,于学军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J].软件,2012,33(4):108-111.
[3]耿卫东等.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99-101.
[4]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
[5]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5.
篇5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39-03
数字媒体技术是目前社会需求的新兴技术,其相关的技术产业也是目前社会需求的新兴产业,每年社会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人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目前高校来说也是一个新兴的专业[1]。对于很多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相应的一些缺陷和不足[2],目前很多高校无法像其他计算机专业一样有成熟的专业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3]。而对于探索如何以地方服务产业需求为目标,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改革思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建设、教学体系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市场前景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开始增长。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由生产型主导向消费娱乐型主导社会过渡,包括动漫游戏在内的数字媒体技术及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推进不同文化间沟通交流的全球性产业,开始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产业,覆盖了数字影视、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电影特效和游乐园等所有娱乐领域。数字技术使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以动漫和游戏为核心的数字媒体技术产业,以及由此派生的制造业、教育培训产业和软件业,已经成为21世纪新经济革命中的代表[4]。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媒体技术及创意产业成长速度较快的一个地区,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国家批复了多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创意基地。
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明确和树立本土自身的产业优势地位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为本土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在我国真正适合于国内外市场的从事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却极为短缺[5],据CCID调查显示,中国市场每年至少存在20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递增,人才问题已经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6]。以成都市为例,在成都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园内有近30家游戏企业入住。这些企业中,既有盛大、金山、腾讯、Gameloft、Intel等知名企业,也有斯普、掌通网、梦工厂、联合众志、掌中科技、逸海情天、中轩数码、摩奇卡卡等从事游戏开发、运营、动漫制作企业和人才培训机构。该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园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规模和内容兼优的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
三、专业建设的实施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2008年开始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合成都市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数字媒体设计和游戏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能在多个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设计、游戏软件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专业建设规划、教学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平台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实施。
1.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学院在该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城市型综合性应用大学的定位,紧跟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人才培养基本途径,整合优质资源,结合成都市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科研创新研究和提高地方服务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媒体产业所需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设置紧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围绕社会需求完成专业的建设工作。比如在2008级、2009级、2010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大型3D网络数字游戏开发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在2011级和2012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机交互设计和游戏开发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2013级和20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移动游戏开发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
2.教学体系的改革。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构建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编制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积极引进课程体系,积极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了手机游戏开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游戏概论、游戏测试、高级图形技术(DirectX)、游戏美术设计基础、游戏引擎开发(游戏引擎的架构分析与设计)、二维动画制作、游戏策划(故事创作与游戏策划)、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的教学。
另外随着成都市数字媒体技术市场需求的发展,积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2008级、2009级、2010级教学计划中,主要定位于网络游戏的开发,在2011级和2012级教学计划中,将课程体系改革为人机交互设计和数字游戏开发为主,调整了数字媒体的课程规划,在学科类课程中新增了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人机交互设计;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引入了人机交互设计美术基础、虚拟现实、动画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在集中实践环节中加大了“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力度、开设暑期企业参观、暑期企业见习等实践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新增了用户体验设计、移动终端软件开发、人机交互设计课程设计等。在2012年学院与印度塔塔集团联合,在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以选修课形式嵌入塔塔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在2012级教学计划中以课程内容置换形式开设了手机游戏开发课程。在2013级和2014级教学计划中,将课程体系改革为移动游戏开发为主,引入了《游戏编程基础》、《Cocos2dx游戏引擎开发》等课程,始终将课程体系的改革围绕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革。
教材管理上,组建学院教材选用与评估指导委员会,按照制订的工作章程,对教材进行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本专业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课内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及综合实验;项目案例、企业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目前已经建立了10多个稳定的实习及实训基地,包括与数字媒体专业相关的动漫设计公司、手机游戏开发公司以及手机游戏培训公司等。在教学中始终以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强调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案例教学,学做合一。
3.多元化的师资教学。在本专业的课程授课中,除了学院的师资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师资资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外聘有实际工程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和工程师完成课程的教学,比如在美术方面的课程由本校美术学院的教师承担授课、在游戏策划和游戏开发方面的课程外聘其他高校游戏学院的教师和本地游戏公司的工程师完成联合授课,例如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课程体系的网络游戏引擎开设课程由四川大学游戏学院承担课程授课,2011级的游戏开发课程由成都汇众游戏学校完成授课,2012级的游戏开发课程由成都睿峰科技公司以手机游戏引擎开发、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案例分析的整体式游戏开发技能培训。
4.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深入研究地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根据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数字媒体技术人才供需矛盾,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积极推行“平台+插件”培养模式,即以学校的学科知识能力为平台,以数字媒体企业的标准为插件,随时将行业新标准、新成果及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引进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双方优质资源的互补,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积极实现学院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措施,加强校企教学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采用课程置换,剔除陈旧的课程内容,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基本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开发,引入项目案例式教学,企业顶岗实训,加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力度,同时在本专业的企业培训方面积极完成改革,一方面外派学生到企业中完成暑期企业见习和项目实训课程,另一方面引进企业到学院完成对学生项目的实际培训工作。
5.教学管理工作。学院建立健全了各级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实行了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院一级,院长及教学副院长对全院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总负责,系一级,系主任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教学基本文件与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体现了学校办学思路“构建综合性城市型大学,以教学求生存,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服务”,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严格地执行。建立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例如,学院成立了聘请校外专家的教学督导组,制定了教学检查制度、教材选用与评估管理办法、听课制度和课程备课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学院网站社区,建立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常规性教学检查;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积极推行评估督察制度,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评估督察;严格执行听课制度等,使教学质量的保障能够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监控。
6.专业依托的平台建设。学院科研工作规划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健全、措施方案具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依托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应用”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校级重点学科、省级“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属高校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教育厅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平台,在这些雄厚的支撑平台上使得该专业得到大力的发展。
7.实验室建设。在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中,有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专业实验室总面积为916平方米,包括数字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学生创新工作室、项目案例实训室等。基本能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相关的各类实验。本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课程教学、项目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学生科创活动、竞赛等。
四、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由于数字媒体产业是目前社会新兴发展的展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相应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专业建设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目前尽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在专业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目前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师资仍然缺乏双师型教师。这些都需要学院在以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更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五、结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尽管有很多高校都已经建设,但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该专业建设时都是在探索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根据自身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面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也为高校的专业建设尤其是同类高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喜基.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173,175.
[2]杨哲,张洪江,宋权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及其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63-267.
[3]李望秀,谭敏生,汪凤麟.地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4):89-91.
[4]肖红宇,陈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33):757-758.
篇6
1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广告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不适应数字媒体广告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数字媒体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广告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媒体活动策划和广告经营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公司、广告商和其他广告媒体组织服务,重点以培养设计创意、广告策划和广告经营管理技能兼备的专业人才为主,而数字媒体广告教学,则会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一些与数字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相关的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前能掌握一些广告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综合应用的信息技术、数字网络媒体广告策划创意与信息传播、微信微博广告内容开发运营等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了适应数字媒体广告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广告教学计划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
1.2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数字媒体广告行业对人才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数字媒体广告专业的学生是零零后。这些学生是随着世界互联网的快速稳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为他们长期受到世界互联网的影响,所以在媒介接触偏好、媒介传播方式选择以及接受网络知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高校要提高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程度地综合运用数字社会媒体互动教学、网络互动教学、项目式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数字媒体广告行业对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需求[2]。
1.3数字媒体广告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作为高校,想培育出具有数字营销传播与数字媒体操作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数字媒体广告专业人才,有必要提高数字媒体广告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避免出现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不合时宜。当下,由于高校数字媒体广告相关专业教师缺乏数字媒体营销传播理论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在数字媒体营销传播和数字媒体广告教学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系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致使数字媒体广告专业课堂教学不能充分适应数字媒体广告相关行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需求[3]。
1.4数字媒体广告教学缺乏与业界的密切联系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但就数字媒体广告教学的真实情况而言,仍然缺乏与行业的有效对接,缺乏与行业企业的长期、稳定、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还没与数字媒体广告相关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共赢模式。因此,这将会导致高校教师想深入企业交流学习缺乏平台,也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数字网络营销信息传播与数字网络媒体广告实战项目的机会。高校课堂教学脱离了企业实战过程,很显然,将不利于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4]。
2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广告教学模式的探索
2.1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字媒体广告运营能力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可以考虑增设一些与数字媒体广告相关的专业前沿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以满足数字媒体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形成一套有利于高校系统培养学生数字媒体广告运营能力的课程体系,如数字媒体广告实践、社会媒体营销、数字网络营销、App设计制作、界面设计、手机终端营销、微博微信营销等,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数字媒体广告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将数字媒体营销知识传播与数字媒体广告行业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总之,高校要充分适应新时代数字媒体广告行业的发展要求,增设数字媒体广告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或不断完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既能深刻认识到数字媒体广告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同时又能动手动脑进行数字媒体广告的设计创意、制作及宣传[5]。
2.2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校应不断加强网络教学课程和微课程的建设,利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将中外典型广告教学案例和一些接近广告业前沿的数字媒体广告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数字媒体广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6]。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时代数字媒体广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选择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微课教学和课堂直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其他微课程等为课程教学提前做好准备,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带着新的思维、想法进入课堂,还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课程和其他微课程进行课后复习,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去探索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加深对专业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系统理解掌握程度与理论掌握能力水平,提高专业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2.3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项目引入式”将企业、行业的相关项目引入课堂
高校应积极改革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媒体广告相关实战项目引入课堂,如参与企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企业微博、公众微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大学广告艺术节高校奖、时代金牛犊奖、全国大学广告艺术竞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白金创意和OneShow金铅笔等赛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选择与数字媒体广告相关项目参加比赛,如H5广告、网上店铺设计、互联网微电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面广告等,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活动主体,提高学生的专业敏锐度与专业素养,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也能充分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数字媒体广告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了解专业特点,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向工作室教学转变,并与相关数字媒体广告企业联系起来协同育人,承接一些数字媒体广告相关的具体项目,以便将数字媒体广告教学与社会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切实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瑶.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图形教学探索与研究[J].设计,2020,33(21):76-78.
[2]李庆.数字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9):156-157.
[3]安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4):91+93.
[4]唐娟.论数字媒体环境下高校广告学教育的创新[J].艺术品鉴,2019(17):339-340.
[5]杨欣.数字时代应用型高校广告学教育变革[J].大众文艺,2017(18):200-202.
篇7
关键词: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就业;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
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等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媒介平台而设立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媒体类专业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知识结构的变易性。受媒体技术革命的影响,媒体从以印刷技术为主流的报纸媒体、以电子技术为主流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为以数字技术为主流的网络媒体,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也呈现为从新闻专业向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跃迁,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变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识类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媒体类专业的技术规定性,决定了媒体类专业由文学艺术、传播学理论向兼具技术和艺术,并向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转移。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能力,因此,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
(三)知识转化的时效性。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类专业永远都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媒体产业的动力源,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质对行业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其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能力和“新”艺术创意能力上。
可见,“新”是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与艺术创作能力、“新”媒体理论研究能力、“新”媒体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行业前瞻能力构成的综合性实践创新能力是媒体类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二、国内外基于就业导向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自1996年清华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研究专业和“新媒体研究”课程,特别是2004年,浙江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开设信息艺术概论、信息图表设计、动态表达基础、数字动态设计表达、互动媒体设计、脚本语言基础、数字影音设计、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交互技术、设计社会学等课程。人才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信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其人才培养创新性体现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课程,如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等特色课程。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校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该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网络多媒体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影视特效艺术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偏重艺术实践,就业导向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是,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动漫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电视台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该专业科研实力雄厚,有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IT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体类专业培养方式各有特色,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视媒体设计思想及视觉传达的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则偏重实务及从实践中创新,作为科研型的浙江大学则重视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能力。三种培养方案对于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艺术主导型的院校通过艺术创意培养推动了媒体设计理念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创新;二是应用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实务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后推动了媒体技能创新;三是科研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基础研究推动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国外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比较而言,国外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们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包豪斯大学等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为例:
1.麻省理工学院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该系属于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培养高端的媒体人才,为科研院所及尖端领域提供数字艺术人才。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闻名于世。独特的实验室模式,使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学计算机图形技术系: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毕业生因过硬的技术本领,深得就业市场的青睐。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领域的深度创新运用。
3.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该学院有三个专业,即媒体(经济)文化、媒体(艺术)设计与媒体(技术)系统。媒体文化、设计与技术一体三面,构筑媒体人才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设计与科学三位一体的媒体学科架构,是媒体学科上的创新之举。设置众多的项目课程。文化素质与科学技能并重,以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与大师思维。
以上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很好的借鉴,前者的实验室模式以及后者在电脑图形领域的特色研究,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大学的课程安排注重对学生项目
设计能力的培养,“项目课程”的分量非常重,学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重要教学计划内容,强调在“做”中学习的“项目课程”对增进就业助益颇大。
三、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就业互动机制的个案分析
在国内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以下简称“媒体系”)自2000年建系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由“传播学”向“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转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增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结构,二是创新型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面向就业的动态培养计划体系。2004年媒体系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影视制作类课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算机类课程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综合类和基础理论课程都有所增加,其中类似《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现了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这一次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增进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媒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SPSS统计软件频率分析所取得的图形化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看,IT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机构(考研、在高校任职或任教)这三大类型基本上是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范围,最近几年七成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了这三种类型。第二,从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从事IT业者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吻合了媒体系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课程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硕士毕业生IT业从业者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占总毕业生数的1/3)和2009年(占总毕业生数约1/4)明显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显示了数字媒体行业渐次成为媒体系的主要毕业去向,这与媒体系的培养目标吻合。第四,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近年基本上呈收缩的态势,而广告业历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体系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一方面,由于偏重技术的数字媒体广告职业被划归到IT业;另一方面,传统广告业所要求的设计和策划技能并非媒体系教学计划所专注的目标。第五,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重较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被纳入到既定轨道,培养计划对初次就业流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届至2008届从事IT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轴为时间轴,y轴为IT业就业者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了简化回归系数,将年份自变量x转换为1-5的等差数列,最后得到如下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业基本拟合三次方程模型,在这五年内媒体系的IT业就业学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从图1可见,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与学生的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的内容对学生就业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流向指导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2010年媒体系针对三网融合的就业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实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在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其中计算机类占比29%,比重明显加大(增加10个百分点),而影视制作类占18%,压缩了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是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市场反馈调整的结果。第二,除了计算机类和影视制作类的变化较大,其他四种类型保持相对稳定,增减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是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变动。为了适应数字艺术发展的需要,美术类课程在2010年的培养方案中增添了“数字表现技法”课程,艺术理论类课程新增“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网络虚拟艺术”课程,补充了从传统艺术向数字媒体艺术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区别于计算机系、艺术系的培养方向,媒体系在加大计算机类课程比重的同时,却没有削减艺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这是保持媒体类专业艺术特色的举措。2004年艺术理论类与美术类课程的总占比为20%,2010年这两门课程的总占比为21%,艺术理论类10%,美术类11%,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说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就业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前沿的视野,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增进就业的途径之一。媒体系以国家级、国家部委及省各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黑龙江省网上虚拟体验馆、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数字仿真模型的网络舆论引导规律研究、古代孔庙祭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虚拟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三维展示系统、基于动作感应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交互研究、与黑龙江晨报合作成立新媒体形态设计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学生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高平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进入到百度、华为、中兴、腾讯、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体领域,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网合一的时代,站在了行业最前沿。
四、结论
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媒体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就业的媒体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即时调整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增进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平台。高平台的就业去向又增强了在校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热情。其三,正确预见就业市场的动向,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关键。其四,以前沿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能力,使之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成为行业先锋。诚然,在探讨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问题中,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营构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3.
[2]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闻界,2010,(5).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cs.zju.省略.
篇8
关键词:交互艺术设计;岗位需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概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传媒行业和IT企业,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出版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数字媒体制作中心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主要职业岗位为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制作员、网页设计制作员、网络动画设计制作员、三维设计制作员、数字影视制作员等。
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开发的目的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新岗位对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依托数字化平台,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其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广已经不仅限于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一些数字产品,数字媒体的使用和传播环境等。在这些传播环境中人机交互设计与界面艺术设计作为提高产品效力与吸引力、强化品牌印象、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涉及人机交互的行业基于交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包括产品策略师、用户研究员、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根据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这4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专业选取上也有不同。而这4个岗位中视觉设计师(交互艺术设计师)符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发展要求。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增加与新岗位对应的相关课程。
(二)教学理论和方法需要与市场对接
由于交互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稀缺,并且目前全国交互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教学很少,即使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仍然是沿用了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简单地加上数字媒体技术。而交互艺术设计并不仅限于平面设计的图形图像、版式、色彩、文字的二维构成表现等;它是以数字媒体为媒介,版式相对平面印刷而言带有互动性,更侧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对于这些特点我们需要与市场对接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有益补充,开设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
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目标与定位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交互艺术设计师。其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有较高的艺术创意与设计理论素养,掌握互动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收集和分析各种相关软件用户群的需求,提出构思新颖、有高度吸引力的创意设计;能对页面进行优化,使用户操作更趋于人性化。并能熟练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3DMAX等多种图形软件和互动技术完成软件界面和图标的美术设计、创意工作和制作工作。
因此本门课程必须开设在设计构成、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制作、Flas设计制作、三维设计制作等课程之后才能更好的使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结合前导课程所学的技能设计并制作出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作品。
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新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思路
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内容开发时基于交互艺术设计师德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列举出信息图标,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这两种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力图从信息传达、用户体验、视觉设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配合各项设计软件,从简单的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概念与制作入手,分析了交互艺术设计的要素、原则规范、设计流程,并对数字媒体界面和信息图标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详细介绍了信息图标,图形界面的设计方法、开发流程和具体设计的把握,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交互艺术设计思路和过程。
五、 结论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行业发展,了解现代传媒业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方向。高职高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需求将教学理论和方法与交互艺术设计工作流程对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交互艺术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波,吕曦著.数字媒体界面艺术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李四达著.交互设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篇9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与应用,呈现出日渐壮大的发展趋势。在国务院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要配套文件中,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之一。这意味着对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政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性专业,贯穿着人类的生活、文化、传统、科技等社会要素,高职院校就要反复不断地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并完善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型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成了必然要求。其中,如何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更高也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无疑对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而言,部分实践性课程依然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一)学生基础与跨学科的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所学软件居多、内容具有难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软件掌握后要求学生综合性的运用所学软件进行设计,更加注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进行设计作品或解决方案。然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专业学生,学生在高中时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得不够牢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运用到数学和英语时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导致对学习软件没有兴趣,更没有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管理的意识,课下更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不能够坚持完成等特点。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滞后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的时展下,其中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提倡通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任务进行综合性的项目化教学,运用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环节等依据数据的变化进行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分析、学生间的互动讲评,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上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目前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专业岗位的实际参与项目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只能依附以前的教材内容,无法根据自身经历项目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往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轨,没有更新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无法形成共鸣,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产生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困难,学生想要学但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三)教学资源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常常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准备的巨大压力,因其更新速度快,其中必学软件在更新速度上更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从而与新媒体时代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资金和实力等限制,一些学校无法实时更新换代教学设备,也间接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期仍然需要进行相关岗前培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新鲜“血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特殊学科,体现在其作品的呈现方式为数字化的,在面向数字媒体相关的产业需求下,针对如:网页设计师、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师、虚拟现实、数字拍摄、数字视频编辑等相关的岗位技能需求,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界面、影视、媒体等行业岗位,从事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数字化制作等工作,能够将基本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结合应用,同时,在设计时能够做到“有创意、通技术、强应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些教育方式上出现了不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偏差,例如:在教育上只看中知识本身,而弱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采取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新突破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复杂多样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标准,分层分类进行教学,注重个体差异,创新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应不断鼓励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利用与时代接轨的现代化手段让复杂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习兴趣高等特点自主开发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移动资源APP,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实质性突破。首先,利用移动APP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等特点突破传统上信息传播的时空性。其次,利用移动APP的双向高效的交互性,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新时代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通过移动APP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将把知识点和技能点指导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已掌握和未解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能接收到更适合的知识技能,从而为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往往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在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要求专业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思政教学理念,通过与时俱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无形中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行业标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力争做到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确保学生在掌握最新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三)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实践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飞越数字媒体创作人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应具有敏锐力和洞察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内涵、又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但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与行业要求形成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通过德育教育进行弥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定期带领学生到所在的地区进行写生,熟悉本土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专业技能比赛,用作品生动讲述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充分利用学院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创作优秀的动画短片、微视频、动画角色设计等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四)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的意义在于更快捷、方便地使各项资源和经验得到共享。作为新兴产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就更加要具有敏锐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与时俱进的知识点、典型案例、实践操作剖析等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自主开发的移动APP,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以相似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接触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扩大知识面和获得教学资源的范围,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探索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程。
篇10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改革;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628-0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导入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达到对数字媒体技术体系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具备利用各种编辑工具软件对数据处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打下基础。
1 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该门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以刘清堂主编的《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为主,该教材是21世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规划教材,内容通俗易懂,体系科学、知识点较多。
1.1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该门课程包括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课程内容结构如表1所示:
基础理论部分以数字音视频、图像处理、游戏设计技术以及Web集成与应用为重点,基于这样的考量是因为在后续专业课中有多门课程与此相关,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培养方案中有多门语言类课程感到困惑,本门课程中的游戏设计实践就引导学生理解学好语言类课程对这部分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1.2 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操作能力确保完成作品设计的教学步骤,一味强调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也感到课程难度大,作为专业导入性课程的目的得不到体现。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案例式教学将极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掌控,在实验操作时也利于学生模仿,因此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和设计,每一章的案例为最终的作品所用。如在讲解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中采用以下步骤完成:
1)案例导入:通过演示所设计一个的网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网页设计中采用了什么素材。
2)案例剖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音频、视频、FLASH、图片、文字等素材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引申出基于Photoshop的网页页面设计,最后如何采用Fireworks实现网页的无缝连接。
3)案例精讲:结合已具备的Photoshop基础,详细讲解基于Photoshop的网页页面设计,既达到对Photoshop软件高级技术的演示,又达到如何使用软件形成作品的过程。
4)总结案例,布置实验内容:结合案例的实现过程和所学知识,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素材,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准备下次实验课的内容。
5)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过程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碰到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完善案例教学以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
2 以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主导作用,而学生充当主体作用,因此在强调教师“教”的同时,同样强调学生的“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2.1 以任务驱动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展开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便于学生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开发动力、想象力的培养作用有限,完全机械式的实验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任务驱动的组织上,采取总任务与模块化任务相结合、实验课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在完成了所有实验课的项目开设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成立每5人左右的小组,由学生自选项目,确定总任务,根据项目划分模块,从而确定子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收集相关素材。每一个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缺一不可,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既能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定期检查任务进展情况,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同时在实验条件上应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以校内外科技竞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度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工科性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设计能力。课堂任务驱动仅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通过任务完成的情况,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院系创新活动中心,培养学生参加各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
数字媒体技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程序设计大赛、DV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3D设计大赛等,层次有校内的、省内的乃至全国性质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达到深化专业研究领域的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使整个学科的发展呈现良性的发展。
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确定研究内容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3 总结
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课程改革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教师课堂理论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建设了专业科技竞赛的梯队,最终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丁向民.诠释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中的“导”[J].计算机教育,2012(2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