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取向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设计的取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应试模式教育体制已经深入各个学校的教学中。但是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作为参考,有很多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停留在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中,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里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缺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很多非专业的教师很难跟上发展的步伐。
如今,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越来越重视,在城市和农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经基本普及,信息时代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使得其越来越规范化。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要培养,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信息技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对新信息的吸收能力。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多地方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小学生已经普遍接触到信息技术,甚至开展的课程会跟不上学生的发展;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这样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缺少必备的传授设备。这样就增加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难度。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二、课程设计中的技术取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技术取向
信息技术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依靠理论来实践.学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性人才转变成素质型的人才。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手段,学会对复杂信息加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是一种技术能力。
篇2
1.项目内容构建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2.教学体系构建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实际教学体会
1.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2.技能训练阶段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3.综合训练阶段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课程综合改革;自动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06-02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开发设计、使用维护及信息化管理等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装备开发、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化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自动机械设计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将自动化及自动线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及机械设计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自动机械及自动线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体系
自动机械泛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机械系统,其主要有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其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复杂[1]。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自动机械的四大机构组成为主要内容展开,着重共性问题,力求照顾到系统性和完整性,深入阐述了自动机械设计中普遍性的概念和理论,结合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自动机械中普遍存在的机构和装置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为体现现代工业装备设计制造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列e了体现在自动化技术水平的自动机械,同时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列举了现代农业自动机械[2]。
三、项目驱动法的教学特点
目前,自动机械设计课程的授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材为主,采用多媒体、板书、语言等媒介作为教学生手段,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实施者,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和被动接受者,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强,难以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结合。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3]。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师更多的起组织、协调、促进与辅导作用,利用意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的目的。实施项目驱动法时,理论教学环节中的重点通过项目提出,通过项目具体设计任务实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作为项目驱动法实施的主体,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在具体的项目驱动下,在自主和互助的环境下,通过调研查阅材料、小组互助等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保证项目能顺利完成[4]。相比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法”的实施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和思考,改变传动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自动机械设计课程项目驱动的实施
(一)项目实施原则
自动机械设计项目实施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自动机械的工作要求,提出机械的原理方案,通过给定的生产率参数确定工作循环时间,拟定工作循环图;(2)根据自动机械的使用范围和工作地点等综合分析后确定与之配套的驱动系统,掌握驱动系统选择的方法;(3)根据原始工作参数和选定的驱动机的性能指标,计算出自动机械的传动比,拟定传动机构的方案和采用的传动形式,提供出多个传动方案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并能对主要零件的强度进行校核。(4)分析自动机械的主要工艺动作、先后顺序、运动形式、运动规律,进行机构选型与组合方案并能提出多种方案,能对机构进行设计计算、对主要构件进行运动分析与仿真。提交机构简图,包括运动轨迹和极限位置图。
(二)项目实施方法
项目实施时,由5―6人组成一个团队,项目的来源有两类,分别为学生原创课题和教师项目库。随着授课内容的深入而进行项目不同部分的汇报与总结,根据授课进度和内容,项目的汇报分为自动机总体方案的提出、驱动和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的选择及项目的总结四部分完成,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具体任务而又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在项目实施的初期,教师负责项目的把关,通过与学生交流完成项目的调研报告和总体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关注项目的完成情况,并指导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发现的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而提供学生以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辅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整个项目。
(三)项目评价方法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投入项目中去,激发他们进行思考与创新,引入项目评价机制。每次汇报由不同学生负责,在阐述所完成内容之后进入班级提问环节,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回答环节的表现给出项目的分数。根据每次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每次得分由不同指标组成,如第一次汇报内容为自动机械总体方案提出,由项目汇报人阐述项目的来源,文献的查询情况,设计的目的意义及情况预期工作量等问题,打分表设计如下。
每个项目小组随机抽取一名成员,组成评价小组,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本组项目的得分,四次汇报结束后得到本小组完成项目的总分。为体现小组内不同成员之间项目参与程度的差异,项目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由本人对组内其余同学进行评价,在0.6―1之间给出每名同学的贡献率大小,取平均值后乘以项目总得分即为每位同学的分数。
(四)项目实施效果
将“项目驱动法”引入教学环节后,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项目的选题情况看,有90%的项目都是原创性题目,依托原创项目学生独立完成的“蒜薹自动收获机”“甘蓝收获机”“小型硬币包装机”在今年的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并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通过项目实施,同学逐渐养成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此外,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通过小组之间和组内成员之间进行评价,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各尽其能,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Y语
自动机械设计作为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项目驱动法引入教学,将理论讲授和项目实施有效结合,使理论教学紧扣实际问题。项目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项目驱动法”引入教学的支持率为100%。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法不但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且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及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井玲,夏连明,孙霞.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
[2]唐炜.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
[3]宋井玲.自动机械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4]李纯青,王志玲.基于建构主义的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I).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Automatic Machine Based on "Project-driven"
XIA Lian-ming,SONG Jing-l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篇4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学习情境 效果评价
一、项目驱动法的概念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并获得相应能力。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主要目的工作任务,其实施环节一般为情境创设、问题牵引、实施计划、效果评价四个方面。
二、项目驱动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教学内容可以包涵在某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中,该课程基本具备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将工作项目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开发出新型的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应用体系。
1.设计项目
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精髓。《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完成的。项目设计要按照人们认知的规律、职业成长的过程由易到难进行排列,项目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应当包含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知识综合性、学生的可参与性。
2.设计学习情境
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平行的和递进的子任务,就形成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一般是以问题牵引或工作任务要求的形式设计,以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方式展开,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生活事件就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3.制定和实施计划
对于不同级别的项目,创设特定的工作情境,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合理的工作步骤,从而产生科学的工作计划。
教师先讲授教学内容,根据项目和子项目的要求规划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将学生划分成人数合适的小组,明确负责人,小组内再具体分工,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得到老师的认可后,确定工作计划。
4.效果评价
效果评估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试卷考试为辅的考试方法,按平时操作成绩30%+综合技能成绩40%+期末试卷成绩3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操作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典型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的能力。综合技能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该课程知识进行各种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能力。过程考核办法重在岗位职业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注重平时学习,重视能力的培养。
三、《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
以“某中型饭店要为其40名服务员定制西裤、西式马甲套装工作服”为一个工作项目,介绍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该饭店的要求,需要定制40套西裤、西式马甲套装,通过对分析该项目的需求,得出教学内容为:西裤、西式马甲净样、毛样、推挡、成衣制作。教学目标为掌握男、女西裤、西式马甲结构设计要领、结构设计方法、推挡和成衣制作方法(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测体,设计男、女西裤和西式马甲的服装规格号型系列,并根据特殊个体的体型特点,设计特殊的服装规格尺寸,再进行小批量套装生产的各种样板和样衣试制,最终完成男、女西裤、西式马甲的工业化生产样板和成衣生产工艺流程(能力目标)。
在上述需求分析和教学内容规划的前提下,在学生已经掌握裙装结构制图、推挡和成衣制作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教学情境:
情境1(6课时):项目分析。教师介绍项目的需求,得出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并安排学生查阅图书资料,初步了解西裤、马甲的结构设计要领和方法。根据项目的大小,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情境2(14课时):西裤、马甲结构制图。师生讨论,总结西裤、马甲测体要领、规格设计方法;男、女西裤、马甲结构设计的异同点。最后教师演示西裤、马甲的结构设计步骤,并提出问题:马甲、西裤的毛样制作要领以及推挡方法。
情境3(10课时):西裤、马甲毛样制作及推挡。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情境2的问题答案,师生讨论,再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辅导的形式,完成西裤、马甲毛样及推挡网状图。
情境4(60课时):项目实施。在西裤、马甲结构设计知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项目实训教学。每个小组制定项目计划,小组内具体分工,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各个学学习小组一般可以按照“侧体号型规格系列设计制板推板裁剪样衣制作样板修改”的顺序实施工作计划。
在整个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密切跟踪,全过程辅导,及时纠正问题,在关键环节组织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结与效果评价贯穿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都做出适当的总结和评价。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改革的效果
对07届学生从上《服装结构设计》这门专业课开始就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过程中零距离接触未来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企业反馈的信息是与往届的学生相比,07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都大大提高了。
虽然项目驱动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推广该教学方法,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改变对教材的认识态度,教材只是项目教学的一个参考书而已,教学目标不再是为完成教材的某个章节的知识目标,而是根据项目要求,使学生达到某种能力。
2.打破学科界限,教师要对专业主干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项目设计可以跨多门课程,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可以是《服装专题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成衣工艺》的综合。
3.加强校企联合,多从企业寻找适于教学的项目,让学生尽量参与企业的调研和实习,熟悉岗位的各种要求,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4.学院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图书资料种类和数目,开通电子图书馆,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广阔的平台。
5.领导重视教学改革,从教学管理政策上提供保障,对于有悖于以往教学管理的行为,如学生的上课时间自由把握和学习场地的多变、教师教学方式的随意性、教学日志填写等要给予支持,改革就是突破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项目驱动教学法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曹京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篇5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是面向下一代企业级的网络计算Web平台,作为微软.Net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Web应用开发领域,是当前与J2EE并驾齐驱的两大开发平台之一,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相当大。因此,掌握并灵活运用该技术的学生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几乎都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但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主要指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在分析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授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而且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语法,学生往往在学了一堆语法知识后对如何开发实际项目还是很茫然。当然,传统教学法在教学环节也会给出一些实例或小项目,但是作为整个课程来说,这些实例或小项目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其基本思路是:以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克服以往的教学法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方法势在必行。
2项目驱动创新教学法探索
2.1前期准备阶段
2.2.1科学设置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始终围绕项目展开。通过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开发过程,积累的经验可以直接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因此,项目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经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项目设置的几个要点:
(1) 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而且必须来源于实际,最好能和学生实际工作、学习或生活相关,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真正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2) 项目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开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项目,也能从细节上调整和控制项目的规模,并根据项目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实施教学。
(3) 项目规模和难易度要适中。如果项目太大、太难,实施起来很困难,学生不容易完成,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项目太小、太易,则涉及的知识点少,学生不能全面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因此,项目必须既能涵盖主要知识点、难易适中,又具备一定的整体性和挑战性。
经过大量的分析比较,我们选择“基于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项目。选择这一项目是由于系统建设成功后是为学生自己服务的,学生既是网站的开发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比较高。
2.1.2合理分解项目,是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在设置好项目后重点考虑如何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再将模块分解成子模块,直到每个小模块可通过各个知识点来讲解[4]。这部分工作不仅能使各功能模块和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又能直接对项目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促进项目的调整。因为通过项目的分解才能检验项目是否涵盖了主要知识点,如果有遗漏,须及时进行调整,增加适当的功能模块,从源头上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当然各模块涉及的知识不一定都是顺序的,如果是跳跃的,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合理进行安排和调整。这样,通过模块分解将一个综合项目划分成了相对容易的子模块,不仅使得各个知识点融入到模块中,学生在完成项目模块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又可以树立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另外,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仅通过某个子模块的实践来掌握该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实际上是不够的,还应该对重要知识点设计多个配套小项目,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真正掌握该知识点。
2.1.3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开发的项目是基于网络的B/S架构的Web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结构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的精诚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Web应用程序。因此,应该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开发。在分组前,教师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和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本人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在学生自由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分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兴趣一致,并兼顾优、差学生互补。每个小组要责任明确,并选择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担任负责人,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使得他们能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
2.2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实施
2.2.1聘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人员进行前期辅导
在开始课堂教学前,为了从工程的角度让学生了解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最好聘请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人员以讲座的形式讲解项目开发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全面投入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2.2.2引导学生选择项目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由教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项目。这部分看似矛盾,因为教师在前期就已经设置好项目了,开始教学后可以直接提出项目,并进行模块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发,这也是大多数项目驱动教学法采用的方式。但是这样做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任务,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完全调动。针对这一缺点,我们调整为在教学开始时候,引导学生寻找项目,再组织学生对提出项目进行讨论,在多个项目的分析比较中确定项目(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往设定好的项目上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项目作适当的引导和分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资料,并结合自身需求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划分,最后在学生的讨论和相互争辩中,分析所设计功能模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然,教师应该从旁引导,运用自身项目开发经验,从工程和实际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的功能模块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项目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已经提前完成,可以保证这部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学生通过亲身资料的搜集、分析、比较,以及小组成员思想的碰撞,会产生一些有创意的点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新思想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师生综合分析确定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功能模块应该添加到项目中,并对项目进行适当调整。这样使得学生在一开始就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
2.2.3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情景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接收。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探索并尝试课程教学直接从项目出发,模拟项目真实场景搭建程序设计的开发场景,按照实际开发过程设置实施步骤,让学生在真实项目开发流程中、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划分好的功能模块为基础提出任务,引入“启发式”教学法,深入分析任务,特别是对任务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引入,让学生能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任务。但是对任务的完成并不拘泥于给出的功能,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还会提出事先已经设置好的小项目(2.1.2中有相关说明),让学生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和比较,选择较好的模式独立完成。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4以实验室为中心,探索教学练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的实践性强,对于相关知识点学习,如果仍然以教室为第一课堂,学生不能及时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只是做引导性的讲解后,学生就应该做相应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及时掌握知识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因此,应该转变为以实验室为中心,探索教、学、练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引导式讲解和演示,学生可以立即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消化和吸收相应知识点,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三者融会贯通的目的。
2.2.5小组作品交流和评价
项目开发的每个阶段,各开发小组完成相应模块后,都展示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学生能够在积极融洽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而对于一些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有独创性的作品,教师则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长期保持饱满的热情。
2.3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
程序设计涉及的技术层面多且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复杂,强调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考查的是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书面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实际项目中的一个小模块就涉及大量的代码,不仅如此还牵涉到代码的调试和优化,所以对本课程的考核可以调整为以实验考核为主,纸质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学生成绩可以由三方面组成:(1)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检查学生各功能模块完成情况,以及重要知识点所设置的其他项目的完成情况,这样既及时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为最后考核提供依据。这部分成绩占40%。(2)在课程结束时,全面考核学生完成完整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的安装调试等,这部分成绩占30%。(3)纸质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成绩占30%。
这种考核模式是对学生学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试图希望通过期末的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过关的现象,以及学生中大量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3结束语
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有不足。如:“教、学、做”过程中,由于教学是在实验室进行,有的同学自觉性较差,没有跟着教师学习,或者教师刚讲了一个问题还没有让学生实践就自顾自地进行实践,有的甚至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有的学生自身能力差,项目没有自己完成而是投机取巧拷贝其他同学的作业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不断地改进,使得这一方法能在同类型的语言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苗连强,胡会萍.“网络编程”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30-31.
[2] 单维锋,丰继林,李忠华.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12):65-67.
[3] 张哲,陈桂生. 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7(18):160-161.
[4] 王荻. 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2):17-18.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ing on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Project-driven Idea
LUO Ling
(Mathematic and Computer Institut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China)
篇6
关键词高职;职业;机械设计基础;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3-01
基于项目驱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开发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体现职业特点的项目,完成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课程改革。
所谓项目教学,就是以项目为主体,根据项目来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将学科结构的内容融入到工作过程的结构中,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因此,项目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对职业教育而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建立和发展,那么根据职业工作活动,将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核心,将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就成为我们项目选择的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各专业的职业工作活动有着各自特定的工作对象、工具、组织等,因此,课程项目的选择应因其专业的不同而具体设置。笔者就模具制造专业做了一个初步探讨,根据模具制造的职业活动特点,总结其与本课程相关联并有意义的职业行动情境,结合本门课程的具体要求,从教学的可实施性出发,笔者认为可设置以下课题。
1)冲压设备的定期检修、日常保养及维护。由于曲柄压力机等冲压设备,几乎涵概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因此,既可满足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又具有典型的职业特征。项目又根据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分为若干子项目。
2)典型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选择具有较复杂运动机构的典型模具,针对运动部分构件的设计、制造,并通过模具装配及试模,学习机械传动在模具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3)冲压生产中输送带的设计、维修及保养。当然,项目的选择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然而如何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却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
1基于项目驱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职业能力”的开发
现代职业教育将职业能力的开发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视职业教育为职业能力开发的过程,并将基本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一划分涵概了现代工作体系对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人生存、发展和进步所必备的能力条件。因此,也是我们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中始终都应遵循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考量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所谓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模具制造专业的学生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应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在模具生产和制造中的应用,通过参与并完成对冲压设备的检修、维护及保养等项目规定的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的职业工作技能,及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所谓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模具制造专业的学生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应能够按照任务要求制定涉及设备、材料、标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计划;在接受新任务时,学会查找资料与文献以及取得有用的信息等;正确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独立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并正确评估工作业绩等。
所谓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模具制造专业的学生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应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与同学间友好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培养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工作作风。
2基于项目驱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在课程结构上摈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过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学。
如何由职业活动导出切实可行的“行动领域”,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而言,确实比较困难。对模具制造专业来说,我们认为冲压设备的定期检修、日常保养及维护是学生将来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行动能力,但此行动如何经教学整合成一系列能够实施并完成的项目任务,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和完整的“学习领域”来实现教学,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下面是笔者作的一个初步探讨,例如在项目一中,曲柄压力机的传动系统是,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把运动传给大皮带轮,再经小齿轮、大齿轮把运动传给曲轴,由曲轴、连杆、滑块所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变成上模部分的上下往复运动,与下模闭合完成冲压工作;其操纵系统则是由铰链四杆机构控制离合器、制动器,完成对滑块的运动和停止的控制。我们据此将整部机器分成几个功能模块,带传动、齿轮传动、铰链四杆机构、离合器、制动器、轴与轴承、螺纹连接等。结合部件的检修、维护和保养等工作任务,并加入测绘、分析、校核等学习性任务,将学习分成阶段性的系列子项目,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每一个子项目都需要通过详细的职业工作过程、职业情境、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的分析,以设计出合理的课程方案。在项目二中,我们可将具有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等结构功能的典型模具作为项目任务。在项目三中,我们可将冲压生产中的输送带等作为项目任务。进行拆装、测绘、分析、机构动作设计等工作,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就对模具结构有所认识,给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于项目驱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应以行动为导向。教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行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应以职业工作中体现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学习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正确的引导。按教学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互学互助、齐心协力,共同研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存空间,使学生不仅获得胜任职业工作所必备的专业能力;又具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方法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曾霞文,徐政坤.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
[4]徐政坤.冲压模具及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篇7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WE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教学方式,是高职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本文将探讨研究如何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中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过程、重组教学内容并组织实施。
一、课程特点及企业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WEB技术相关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本课程传统教学多半采用知识驱动式教学法,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很多知识是分散的,缺乏贯穿所有知识的主线,学生在学完整门课程后难以建立系统的思想,形成不了体系,导致对WEB程序设计的开发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
当学生毕业择业时,面对IT企业人才需求方位以及偏向招聘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而之前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下学习,实践环节也仅限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训练,学生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所学知识往往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所以高职《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正需要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项目驱动式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
针对以上课程特点及企业需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此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引进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模块, 构建一个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当所有任务模块完成后学生也就完成了项目, 并在这个项目完成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这样, 将WEB应用程序设计的知识和项目开发融合在一起, 循序渐进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束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表明,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仅限于基础知识训练的缺点,按照循序渐进的项目开发步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波,沈岳.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J].探索,2011(2)
[2] 吴琼,曾晓亮. 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WEB开发技术》课程实施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3)
[3] 王晓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项目驱动;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24-02
一、“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现状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到大四年级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指导弹药系统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为后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从事弹药行及相关行业的必修课程。从以往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以及就业情况反映出在《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课堂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单纯理论基础学习使学生基本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在学习考试完之后,仍然对弹药系统结构没有深入的认知,学生对弹药知识的掌握处于灰色地带,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普遍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进行毕业设计以及进入工作岗位上都需要进行重新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使弹药工程专业的学生适应弹药行业发展需求,应将着眼点放在实践教学的开发上面,本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就业为本,从分析该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优化现有的课程知识体系,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融入到具体项目之中,形成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项目驱动在教学点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是以项目为主体的应用引导的教学方式,可看作是一个能动的学习系统,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和社会互动过程,这种能动的学习由多种学习活动组成,如调研、自学、讨论、实践等。
1.项目成为课程教学主轴。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作为主轴,绑定若干个知识点,并将各个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每个环节中。若要完成项目目标,并得到较好的完成效果,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并且掌握与项目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内容,并且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精确的提炼,找出与项目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这种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在项目的每个设计环节都能够体现出对知识点的考核,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有效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教师成为教学主导。在普通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只是承担着将专业知识向学生表面传递的角色,只停留于课堂45分钟的简单灌输,但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成为导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导,掌握着整个项目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进行指导。教师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完成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补充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尽快进入项目成员的角色和状态,掌握项目的总体思想和研究思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个体问题,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3.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目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前所述,《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弹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弹药设计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各个弹种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掌握弹丸设计的原理,能够完成弹丸结构设计、强度分析、稳定性和威力计算等技术设计。因此,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将成为学生能否实现校门与厂门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考核标准。
三、项目驱动教学改革中的实施
1.项目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合适项目的提出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项目设计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现有的科研项目精心设计挑选能够充分体现《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题目。项目的内容要以课本上的基础理论作为实施基础,提出与科研方向相契合的设计题目,能够提供给学生思维拓展及动手能力的空间。因此本课程的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正确认知常规弹药基本结构,完成弹药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激发学生在弹药结构改进方面的创新理念。(2)项目设计的难度不宜过大,应符合广大学生实际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否则易于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望而怯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项目设计内容以常规弹药结构设计为主,避免复杂的弹药结构,以循序渐进方法在不同设计阶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避免一蹴而就造成反效果。(3)项目的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所承担项目的发展及设计背景。指导学生首先明白项目设计的目的、背景、应用的环境以及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设计。
2.项目实施。指导教师在将弹药系统分析设计总论讲授之后,把确定好的项目设计题目公布给学生,项目内容主要结合课程目标针对大口径弹丸进行结构方案设计及威力计算。每组学生为4~6人,自由组合,在所提供的项目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在题目选择完毕之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指导学生对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内容。工作内容确定后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分工,由指导教师进行把关安排时间节点。《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过程分为结构方案确定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安全性及稳定性校核阶段。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并由组员轮流进行汇报,指导教师跟踪讨论过程,并根据汇报的内容对学生的设计内容给予指导和指正。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分组汇报,每组上交设计报告和总结,每个小组成员均参与答辩,同时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将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完成质量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项目考核。项目驱动式教学打破了以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有效地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考核结合到一起,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成绩评定包括学生平时成绩、项目阶段测试成绩及答辩成绩。(1)学生的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总体评价,包括出勤、作业、项目中的表现等。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综合考核,包括能否积极地去查阅与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否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遇到问题时能不能主动地进行讨论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日常表现的分值应是总成绩的比例较重的一部分。(2)项目阶段测试成绩。项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学生按阶段完成项目结果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在项目每个阶段制定评分标准,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后,教师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进展情况给予评价。对设计图纸、计算过程、结果分析进行严格把关,并针对每个阶段的汇报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该部分成绩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动手能力的综合考核,因此该部分成绩高低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充分体现。(3)答辩成绩。在项目最终完成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答辩。在答辩小组中推选一人对项目进行答辩陈述,小组中其他成员参与补充。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内容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及最终结果乃至于设计展望对学生进行综合提问,重点考核学生对整个项目的把握、理解程度为考核目的。
四、结束语
1.改革效果。项目驱动式教学已在本专业学生开始实施,其改革效果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1)通过和往年的该课程成绩进行对比,总体成绩提高了10%左右。(2)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都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明确设计目的,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企业反馈效果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校门-厂门的无缝链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改革体会。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改革过程,有一下几点体会:(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改革与实施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环节的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认定都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和支持。(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改革目标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根据该课程所设计的项目面相对较窄,学生多缺乏具体实战经验,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实战实训的机会,加强实践基地的功能,才能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必波.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4):77-80.
篇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76
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是保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新时期,经济也保持稳步的增加,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探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O,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基于项目驱动课程建设模式,更能够符合学生就业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积极探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当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1专业课程结构趋同
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中,更多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实践应用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相关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多是重复的。没有与专业体系知识结构相一致。这也是导致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很明晰,理论课程的交叉与重复,又导致专业的培养方向性不明确。再者,理论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偏差,有的消费个性化分析存在资料陈旧,数据不详实,市场定位也没有及时与现代信息时代相吻合等,这些差别容易给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1.2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偏差
在这方面,学校主要想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以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更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注重员工的“行为导向”,而对素质要求并没在学校所想的那么高。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职业发展与规划有很好的促进,但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员工而言,业绩和成果是企业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1.3营销理论与技能与专业技术的冲突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仍显出诸多不足。专业技术的知识无法与营销理论结合起来。一般来讲,具有良好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营销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很快的成长为该专业领域的营销人才。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对技术领域的不了解,使其很难进入到技术领域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这给现有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2基于建立项目驱动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2.1重构课程体系建成优质核心课程资源
为适应企业现代营销模式多元化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能力三递进、销售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即通过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提高本专业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技术、综合技能的进步和发展。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开设不同营销方式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多种营销能力。
2.2“工学互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将企业对本专业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市场运营的相关知识,教学评价中结合企业考核评价,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深度结合。通过举办企业专家讲座、品牌策划技能大赛、营销状元秀、跳蚤市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指导专业建设作用,听取企业对教学改革及校企合作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3以项目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
2.3.1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的探索。通过在一个项目驱动下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学习、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本专业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创新与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3.2项目流程的确立
一个项目可以是会议或者展览、某一营销策划方案、渠道建设、网店(微店)建设、某个庆典、某项具体活动等。应根据不同项目实施,确定相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在确定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流程的具步骤以及每个流程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提高项目实施中利用专业课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依据项目流程设计课程体系
在进行项目驱动市场营销人才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生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社会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重点对学生市场分析能力、交流沟通专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项目实施的针对性。课程体系根据培养重点,由项目管理流程课程、平台通修课程、营销实践模块、营销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等组成。
一是项目管理流程课程:其内容以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为主。其中项目策划包含营销策划、投资学等课程。项目研究包含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项目组织包含市场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谈判与推销等课程。项目现场管理包含销售管理、管理沟通、服务营销等课程。客户管理包含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课程。
二是平台通修课程包括专业必修模块以及通识模块。本专业必修主要包括营销专业必修知识类课程。通识模块包含必需的政治、文化、身体类课程,例如马哲、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
三是营销实践模块。此模块主要以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性教学为主,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将专业知识、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等相结合,从而缩短学生岗前适应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四是营销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限定选修课,一部分包含品牌管理、价格策略、广告学等课程;另一部分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移动商务与电话营销、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
五是拓展模块。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拓展、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拓展等课程。在这方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为今后职业发展储备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拓宽学习面,可以?x修学生感兴趣的技术专业课程,也可以学习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方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就业面的广度。
3课程体系优化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3.1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制定
在实训项目的选择时,要注意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过程来进行,项目要符合市场营销专业技能的相关知识要求,也要保证每个项目完整性和系统性,最好具有整合不同知识、不同专业的特征。而且项目要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从而使得通过一个或若干个项目群可以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全覆盖。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分析项目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优化项目的针对性。
3.2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固化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由教师课程和项目的认识不同所决定的。这些不同之处,造成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学效果出现波动。这方面,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要加以注意。通过教师团队统一对项目和课程体系的认识,在运用项目优化课程体系后,对课程教学方法也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寻求满足项目要求的教学方法,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细化,从而可以保证专业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实现项目整体目标。
篇10
嵌入式系统指的是为执行特定的功能而内置硬件和软件的电子控制系统。换言之,内置的是微处理器而不是一简单的单回路装置。即通过这些微处理器的运作从而执行所需的操作并管理程序的系统。
嵌入式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军事、医疗装备和工程制御等工业方面,现在应用范围扩大到家电产品、移动电话等,从而密切联系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使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接入成为可能的智能TV、超便携平板电脑、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等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像智能手机,和小型综合无线通信电话机一样的新形态的产品的出世,使手机不到二三年已发展到一个新的范例。因为现阶段已经没有未配备微处理器和软的家电类产品,且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从这两方面来看的话,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速度将会猛增。
而目前的大中专院校,尤其本科阶段以上的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为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设置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但大部分高校的嵌入式系统实验都是基于ARM7的实验平台,已不能满足嵌入式系统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HBE-EMPOSⅢ-SV210简介
HBE-EMPOSⅢ-SV210是使用ARM公司的CortexTM-A8 Core,基于最新三星应用的S5PV210处理器,提供其各种功能及应用,开发的嵌入式平台。HBE-EMPOSⅢ-SV210适用处理器中提供的多样化的功能,可对处理器系统核心功能进行学习,以及内置了以实际生活中兴起应用的多样化设备。从HBE-EMPOSⅢ-SV210中理解以其连接设备的构造及驱动原理,可进行学习处理器与设备的应用,也是活用其他选配模块,多样化的设备及通信环境一起可进行实验练习的平台。
三、基于HBE-EMPOSⅢ-SV210的嵌入式驱动实验
在HBE-EMPOSⅢ-SV210中可完成的驱动程序设计有: LED 设备驱动程序、7-Segment 设备驱动程序、TextLCD 设备驱动程序、Dot Matrix 设备驱动程序、KeyPad 设备驱动程序、DIP Switch 设备驱动程序、OLED 设备驱动程序、Buzzer 设备驱动程序、GPIO-Button 设备驱动程序。
四、嵌入式驱动实验实例—蜂鸣器
HBE-EMPOSIII-SV210的Buzzer Controller通过由16bit构成的Buzzer_Ctrl_Reg (Buzzer Control Register) 控制。通过向 Buzzer_Ctrl_Reg 0 bit中写入 0 或者 1、可以关闭或打开 Buzzer。
下图表现了 Buzzer Control Register 的数据位构造。
Buzzer Control Register (read/write)
设备驱动程序通过 close 函数关闭时,利用 iounmap() 函数释放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在 open() 函数中注册的 I/O 区域也释放。
通过 write 函数向设备驱动程序中写值时。驱动程序值写在映射的 (*addr) 存储空址中,空址 Buzzer。(0:off, 1:on)
rmmod 命令执行时被执行的例程。使用 unregister_chrdev() 函数释放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module_init 是内核装载 (insmod 执行时) 时指定内核调用的函数的宏,module_exit 是内核卸载 (rmmod 执行时) 时指定内核调用的函数的宏。
建立为了使用设备驱动程序的应用程序buz_test.c。
在buz_test.c代码中,利用 open 函数打开设备驱动程序。如果 /dev/buzzer 驱动程序正常运行,用户输入的数据值通过 write() 函数控制 Buzzer。(相关代码略,可以查阅实验箱配套指导手册)
实验步骤:
1)编译
现在,创建 Makefile 来编译两个文件。编译后多数的文件被生成。在这里,来观察研究 buzzer.ko 和 buz_test 这两个文件。buzzer.ko 是设备驱动程序目标文件,buz_test 是执行文件。
接下来,需要将模块插入到内核中。插入命令是 insmod,通过 mknod 装载设备驱动程序。Mknod 使用时,使用的主编号可以作为 insmod 命令语使用时出现的编号使用。主编号可以在 insmod 后查看 /var/log/messages 来了解。
如果设备驱动程序移植完成,运行 buz_test 程序,控制 Buzzer。./buz_test 1控制蜂鸣器发声,./buz_test 0关闭蜂鸣器。
五、总结
嵌入式驱动程序设计作为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实验设备,不断发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春健,李文生,杨亮,刘伟.“ARM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2010(3):94-96.
[2]邱铁,吴国伟,刘晓艳.基于应用的高校嵌入式系统方向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4):1-4.
[3]赵建勇,邬惠峰,嵌入式实验教学中液晶屏驱动实验创新与实践[J].杭州电子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74-76.
[4]渠丽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谈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中 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18):93-95.
- 上一篇:人事行政管理方案
- 下一篇:广告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