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学课堂游戏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管理学课堂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学生管理 质量体系 班主任 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Work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CAI Lin
(Department of Air Traffic Control, Shanghai Maritime Academy, Shanghai 200120)
Abstrac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and secondary middle-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the core management of the grassroots class work,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o require skills and work ethics and other combining aspects, which is the subject each vocational workers must think and explore.
Key words student management; quality system; class teacher; higher vocational
1 把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要点
1.1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由央企管理的高职院校。我院以企业为背景,依托企业的实力,以企业培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到实习基地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中海国际的企业氛围,深深地被中海国际的企业文化所浸透。感受到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敬业精神。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还安排学生观看《焦裕禄》等影片,重温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在兰考县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传承与光大中海先进文化。我们学院的主要特点是:水上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陆上专业虽然没有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但所有的管理过程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这样就为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
1.1.1 管理艺术化
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都非常强烈。所以在管理学生工作中要有别于先前的说教模式,要在教育环节中适中体现人性化,艺术化,但要不乏严格性。水上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坚韧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讲究管理的艺术性非常重要,通过学院组织的“五月歌会”,校园运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培养学生精诚合作的精神,为将来上船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认真锻炼身体,勤学苦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1.1.2 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水上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曾经就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及时上船,造成了漏船的重大事故。也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船上的规章制度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平时没有严格要求造成的。新生入学后马上投入了为期2周的军训,这两周的时间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军训不光是对学生体能的考验,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在军训的闲暇时间里,我们为新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同时也为将来的校园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
1.1.3 竞争机制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上船以后适应船上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竞争机制是考核学生的保障,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评优的条件。班上的“入党积极分子”佩戴标志,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班级学生通过早锻炼,晚点名的一些常规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船上的纪律要求,慢慢实现从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也是毕业推荐就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中努力表现自己,实现自身的完美。
1.1.4 全面发展
在管理班级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的重点更加多地放在成绩落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身上,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成绩落后,他的关注点发生变化,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他们大多沉迷于网吧和电子游戏。对这些学生采取重点学生重点管理,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他们中住校的学生,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寝室,了解他们的动态,对那些走读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中的动态。只有把这些学生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整个专业和系部的学生工作做踏实。
1.2 关爱学生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关心,关爱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结果。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外地学生初来上海,安排老生辅导新生尽快地熟悉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陆家嘴金融区,占地面积非常有限,寝室的条件也相对较差。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在寝室配备了热水器,供学生及时打到热水。
1.3 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水上专业学生面对的是适任证书考证的压力,功课繁重,这些证书都是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个别学生由于学校方法不妥当,经常开夜车至深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劳逸结合,院学生会和专业学生会根据本专业特点组织了模拟法庭,聘请专业老师观摩,提出建议。还有辩论赛,更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辩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在2011年获得了上海市首届大学生创业演讲的团体二等奖。这些互动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融合的概念,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在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既放飞了心情,又得到了锻炼。
2 学生管理工作中多角色的作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多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学生团组织的作用,学生党员队伍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作用,任课老师的课堂管教管导作用等,多方面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下面重点谈谈班主任和老师的作用:
2.1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作用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核心人物,学生只有在信服班主任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所以,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肩负的重担,要具备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责任心。在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策略,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做好访谈的记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和学生的沟通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要根据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2.2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管教管导的作用
篇2
论文摘要:在《管理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管理理论为主,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影响了《管理学》教学效果。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性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实践教学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深化。《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综合运用管理学课程及相关知识能力的重要步骤,因而是达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也已成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它起着引导学生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和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由于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艺术性与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抽象性、刻板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学生管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困难,也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鼓励学生全面参与,自我控制,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我国高校传统《管理学》教学存在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轻视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多、实践环节少,讲授课时多、实践技能训练相对不足的现象。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大多深度不够,浮于表面。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传统《管理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演练、学生练习,没有师生互动,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讲授内容上更是与实际脱节,很多都是纸上谈兵,设计性、综合性训练太少。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课外实践活动难以大面积开展。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经营模拟、角色扮演、市场调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余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但是在数量上还只占较小的比重,单一化、灌输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很少,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管理学》课时少、班级人数多,难以进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比较难控制,而且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管理学》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的现象,现有的实践主要含在理论教学中,实践课时远远不够,加上由于实践教学过程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分散性的特点,学校扩招后往往会降低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放松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4.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西方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既是大学教授,同时又是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任职。我国的教师来源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识弱、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有些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5.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不规范,评价不科学。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课本知识考核严格,而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考核不到位,不能全方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及时反馈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二、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1.调整优化整合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课时。在更新和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明确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目标,设计一套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实践教学课时。
2.创造并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除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外,可以采用一些自主式、探究性、互动性和仿真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辩论、团队练习、角色扮演、调查与访问、管理游戏、情景模拟、游戏竞赛等,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与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受到软件应用、模拟和仿真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针对管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涉及最新管理理论和管理创新内容,可组织专题研讨,进行探究性学习;涉及组织、激励和沟通等内容,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情景剧和角色扮演;涉及决策、计划等内容,一般通过管理决策模拟仿真方法等;涉及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采用ERP“实战式”训练。在讲到“领导”这一章时,组织学生观看《首席执行官》《集结号》《珍珠港》《巴顿将军》《亮剑》等影片和电视剧片段,既让学生对管理感兴趣,也让他们分享蕴含其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团队发展、上下级关系、执行力等问题,在情景中去模拟电影中将军的独特领导风格和指挥艺术,体悟管理的真谛。
3.创新《管理学》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社会支撑体系。首先,支持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建立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添置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软件,保证购置的仪器设备真正用于教学,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次,突破课堂界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优化实践教学社会环境,促进与企业界的合作。在《管理学》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是学生对所学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检验,是管理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现场实习难的问题,也保证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再次,开辟《管理学》的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大赛、管理知识竞赛,演讲赛、案例分析大赛、辩论赛、学术论文比赛,吸引学生的参与。也可以组建大学生模拟公司,由学生独立组织公司日常运行、成员换届等工作,模拟开展推销、调研、企划等系列活动。最后,通过邀请企业家进行学术讲座和任教,让学生与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企业咨询等方式,丰富实践教学。
4.根据教师擅长的章节建立组合授课团队,引入团队教学法。团队教学法是指多位教师根据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特点,共同承担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团队授课法可以解决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解读专业知识,更大改善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5.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评标准。由于管理学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关于学生对实践部分的掌握程度很难通过卷面分数体现出来。所以,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的评定,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建立基于能力评价的考核体系,采用阶段考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独立完成实训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
《管理学》“自主式”“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育模式,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深度参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观念,对于培养我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管理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苗雨君,邵仲岩,陈红梅.管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4):126-127.
篇3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大学辅导员应该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克难,特别能奉献的一支队伍,虽未站在教书的一线,却不失为育人的后方阵地。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教育形势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频繁出现,辅导员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他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在大学心理咨询专业队伍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更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报的第一道防线。[1]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管理工作,日常生活管理工作和学生活动管理工作外,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这其中就包括心理指导、人际沟通等。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高校中多数的学生都是健康的,并且心理健康教育也绝不是仅仅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群体开设的。
首先,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因材施教。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还要了解易造成学生心理失衡的因素,这有利于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通过定期、不定期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参加学生活动等形式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找准方向,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对于不同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研判。以便制成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具有轻度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和鼓励。对于心理危机严重的,要请求专业人员的介入,并且严格保密。[2]
其次,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应该多做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拓展训练,通过开心、刺激、惊险的游戏,来营造欢乐的氛围,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潜力,并且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要开展深入辅导,用爱心凝聚人心。找准定位,努力成为“良师益友”型辅导员。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宿舍长在在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对贫困生进行立志教育,让他们珍惜学习机会,鼓励进步,不能安于现状,积极创造实践机会;针对新疆、、港澳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用高年级的优秀事迹来鼓舞他们,鼓励他们加强与其他同学交流。开展 “深度辅导”,要解放思想,转变工作方式。坚持“面向全体、针对问题、整合力量、科学指导”的原则,采取“层层深入、各个击破”,充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
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工作者,时代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的辅导员不仅要懂教育学,还要懂心理学和管理学,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指导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管理学是为了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科学地进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这是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心理培训专业队伍还很缺乏的大学校园,辅导员很大程度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首先,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心理培训,提供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对各种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学生以相应的辅导。同时对一些高层次的心理危机做出正确的研判,及时的反映,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例如一些专业的测试方法,一些心理学的游戏活动,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使辅导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了解心理辅导的相关原则,如预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以把工作做在问题发生之前,也可以使学生更信任自己。
其次,辅导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要把心理健康辅导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人格健全的人。辅导员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之具有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能对自身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迷茫感,增加成就感。
最后,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管理工作者,要充分的认识大学生活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在班级里要有心理委员,这也是重点的工作对象,通过心理委员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整体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在宿舍内要通过寝室长来了解每个同学学习生活情况,并且与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有情况要及时的反映。对于一些重大心理危机的隐现要及时的上报学校并请求专业的心理医师协助。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其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还要有专业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马喜亭.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中国特殊教育》
[2] 王建中、马喜亭、赵新. 军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
篇4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关于学生厌学方面的论文资料,阅读了大量学术期刊论文思考、总结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厌学的方法和途径,并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教育学、学生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论著
2、访谈法
对江西师大心理老师,上课老师以及部分学生的面谈。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现状的6大常见特征
1、盲目被动学习型
这是在体育系学生厌学现象中表现最轻的一种类型。这类体育学生的特点是能坚持正常学习,但是不具备经过主动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大学生个体的内部主观因素,而是来自于外部的某种原因,即被考试的杠杆所驱使,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部分人平时能坚持听课学习,完成作业,把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学习任务完成,但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采用实用主义的学习方式,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考试范围的就厌学。
2、不思进取,只为点名厌学型
从表面上看,虽然也能坚持正常的上课和学习,但他们去的目的只为老师点名,他们在课堂上根本不务正业,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聊天室”,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各取所需,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干自己的。干脆在课堂上看小说,看娱乐性、消遣性课外读物或报章杂志,要么听音乐,要么在课桌下面玩手机,要么干脆就睡大觉。
3、训练比赛型
训练成绩好,天天奔波在体育场馆中,教练只看重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把学生的术科学习放在第二位。以比赛多为由时常请假,导致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自己把专项练好,学习没有什么必要。学院也把比赛放在第一位,认为为学校争光就行,等比赛完再去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训练。
4、吃喝玩乐逃学型
这一类体育生往往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把进入大学视为人生理想的终点站,因而放弃追求。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证书,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有的人由于是在体校考上大学,还有些是体育成绩好,学校为了获得比赛荣誉,特招进来的特招生,他们基本上没上过几天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听不懂课,不会记笔记,不会做作业,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受失败感的驱使,索性放弃学习,以玩为主。讨厌考试,厌恶学习,小病大养,无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闲谈聊天、进酒吧、上网聊天、谈情说爱上。
5、考试作弊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各种考试作弊的陋习也侵入到了大学的校园,使大学校园考试腐败之风日渐严重,已成为一大公害。这部分人平时根本不学习,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书也不看,只等期末考试之前让老师划重点、定范围。只要考试能过关,可以不择手段;在考场上搞小动作,夹带纸条、抄袭别人:利用手机短信息作弊;实在不行就等补考,认为补考一般好过关。
三、消除体育专业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各招生主管部门应把好体育高考关,确保招入学生的体育基础质量
对学生要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以便形成积极的未来职业动机。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投影、幻灯片、录像、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优化管理,严格把关
不但高教政策要创新,高教制度也要创新。在教育管理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人生”、“游戏大学生活”同样可以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的局面。对于那些上大学不务正业、贪玩厌学、无所作为、混文凭的大学生,应严格实行淘汰制,要有一定的淘汰率。不能让“混子”学生轻轻松松地毕业,绝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拿到大学文凭,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上大学,拿文凭,是要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的。
3、引导体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体育专业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思想教育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班会和个别交谈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自己运动生涯有限,不能一辈子靠父母成为“啃老族”,要独立自主地在社会上立足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源清.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其矫正策略[J].交流与探讨,2002(12):34-36.
[2]平云光.技工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8):30-31.
[3]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P].中国学校体育,2001(2)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大学生权利冲突
高职院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其自主管理权,包括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受教育者和消费者,《宪法》《教育法》和一些民事法律赋予了其受教育权、财产权、人身权等基本权利。学校自主管理权的行使是为了最大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各项权利的实现;而学生各项权利的行使a,也必须在遵守宪法、法律和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和学生的权利是一对矛盾,学校管理力的扩大则意味着学生权利的缩小,学生权利的彰显则会制约学校的权力。如何既保证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的有效行使,又保障学生权利的充分实现,已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要研究这一问题,首先需弄清大学生的权利内容,高职院校实施管理时哪些行为构成对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侵犯,从而寻求合理路径,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
一、高职院校的权力与大学生的权利
1.高职院校享有自主管理权。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逐步将权力下放给高校,高职院校同样享有自主管理权。《教育法》第28条和第43条、《高等教育法》第11条和第53条规定了高等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及学生应服从学校的管理制度。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学校对学生实施管理和纪律处分的权力,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
高职院校的自主管理权是国家行政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赋予学校的权力,具有行政权力的性质,这种权力是在学校内部管理上的一种自由裁量权。学校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制订哪些规章制度,怎样制订和执行,都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教育问题,主要由学校内部决定。这种权力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高职院校学生的权利。在接受教育的特定时期,学生的身份和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公民,又是受教育者,同时又足消费者。学生作为公民和消费者,享有《宪法》和民事法律规定的权利;作为受教育者又享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的权利。概括起来,学生的法定权利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受教育权。《宪法》第46条和《教育法》第9条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可以要求学校和教师中止影响其受教育权的一切行为,并获得补偿和救济权利。
二是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学资源权。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合理使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图书馆书刊资料等有关教学资源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权利,这是受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受教育权的体现。《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三是选择权。即大学生享有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或者接受其他服务的权利。具体包括:(1)专业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或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和学校,包括转专业和转学,当然这种选择权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规定。(2)课程、教师、学习进度和修学方式的选择权。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有权选择选修课程、选择课堂,对个别教学法态度不好、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有要求更换的权利。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可以拒绝参加学校赢利性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3)就餐、购物、住宿、娱乐的选择权。
四是公正评价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成绩档案中,在完成相应的学业后获得相应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五是获取相应知识权。大学生缴纳_r一定数额的学费,就有权要求高校提供至少与学费价值相当的知识、设施、服务;有权要求教师认真上课,保证质量,要求学校提供相应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和教师,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有权拒绝高校增设毕业条件、标准,随意加重学生的负担。
六是知情权。大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发展状况、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本专业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以及经费投入等基本情况有全面了解的权利。对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都有知晓的权利。
七是参与权。大学生享有与教师、管理者同样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特别是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学校事务,大学生作为利益主体,享有提出意见、参与决策的权利。2005年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障了学生的参与权。
八是监督权。一是监督学校资源的使用,二是监督学日常机制的运作。大学生享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进行监督的权利。学生可以就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应予明确答复。
九是救济权。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服务中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生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高等教育法》第54条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学习努力、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学龄前生,均有权提出贷款申请,以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种权利不能因为公立与私立、普通高校与成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十是人身权。公民人身权被视为“天赋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身份权主要指因为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亲属权、亲权、配偶权、荣誉权等。
十一是财产权。大学生享有财产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的权利。大学生对其财产享有独立的所有权,只要不违法,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也不能以学校名义对学生处以财产处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财产应该得到学校的管理和保护。当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使其财产受到侵害时,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学生有使用学校公有财产的权利,学校有为学生提供其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义务。
十二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指个人对其智力成果的独占排他利用从而取得利益的权利。学生对其付出了劳动、贡献了智慧的论文、著作、作品、科研成果及发明创造享有知识产权,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充分尊重和保护。
十三是申诉权。“无救济则无权利。”当权利法定后在事实上或社会生活中遭到否定时,必须设立一种保障机制,使之能获得及时的救济。《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讼”。200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人的陈述和申辩。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二、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对大学生权利的侵犯与分析
政府下放给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是为了保证其教育职能的实现,这种权力实际上是公众权利的让渡,而且主要是被管理的大学生权利的让渡。该权力的存在应以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为前提,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高校要自我约束管理权,接受法律的审视和社会的监督,否则极易造成学校权力对学生权利的侵犯。调查表明,高职院校为了实现统一管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在行使自主管理权时,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1.侵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学生名誉关系到其在学校的地位、人格尊严、老师同学对其信赖程度,公正的评价、良好的名声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学生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高职院校在管理工作中,侵犯学生名誉权的现象较多。批评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但一些教师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考虑语调和语气,动辄训斥学生,甚至使用一些挖苦、嘲讽、伤害性或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责骂、体罚学生等,这无疑构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践踏,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另外,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鉴定或成绩评定时,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或能力水平给以评价,然后公布出去,也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犯。
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和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人格权。高职院校学生有权对个人信息与生活情报进行控制和保密,禁止他人公布其个人信息与私人秘密。高职院校在实施管理时,学校管理权和学生隐私权发生冲突的现象很多,而且不可轻易断言是否存在侵权。如舍务管理人员晚上叫门查寝;安全检查部门对学生的衣物、床铺、箱包的搜查;老师对夜不归寝学生的细细盘问等等。这些行为是否构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还需要将其放在具体背景下全面分析。但学校的下列行为是构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一是学校对学生违纪的事实、处分结果张榜公布,这是权力的膨胀与泛化,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二是学校将学生的分数公布于众。考试成绩属于学生的隐私,学生有权决定是否公开、对谁公开以及在什么场合公开,学校无权采取张榜公布或通报的形式将学生分数公之于众。
2.侵犯学生的自由权。有些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大门紧闭,将学生局限在围墙之内。学生需要外出办事必须由老师开具出门证,有时间和次数限制。从法律视野看,这种封闭式管理是学校管理权对学生自由权的覆盖和湮没。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晚自习制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到班级自习。有些班级秩序很混乱,不利于学习;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或学习计划想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但为了遵守学校的自习制度,无法自行更换学习场所,否则要受到扣分等处分,这也是对学生自由权的侵犯。
3.侵犯学生的中诉权。《教育法》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都对学生的申诉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的申诉。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处分学生时还是先处分后告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或者没有,或者形同虚设,学生的申诉权无从享有。
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项目来源:河北金融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路与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091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开发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创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大学生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或创造性的就业。针对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现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河北省某高校创业教育背景简介
该校是河北省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本科院校,现有在校生1万多人,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经济贸易系、管理系、法律系等九个教学院、系,以及社科部、基础部、体工部、外语教学部四个教学部,开设有39个本、专科专业。该校前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如学校管理系邀请保定创业联盟高校巡讲团到校进行巡讲,并成立管理系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法律系聘请校外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导师;经济贸易系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创建淘宝创业实验室;学校还成功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意识”专题讲座;管理系学生团队作品荣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铜奖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为该校创业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来看,该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筹规划,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学生中影响力度较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构想
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和其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现提出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构想。可以“两条线”展开实施:一条线是以各系部为单位,积极开展适合本系部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各系部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今后,各系部依然是重要力量,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需要继续加强创业教育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并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和丰富大学生创业内容;另一条线是成立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并以其为核心,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现针对后者具体展开阐述。
(一)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置。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专职机构的组织领导,该校应设立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如创业教育中心),指导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可挂靠在校团委或学生工作处,由学校党政分管领导挂帅,由专人(即专职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相关部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产学研合作处、团委、各系部等)负责人予以工作配合。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主任)和该机构中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应当接受过创业教育培训,具备一定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建议参加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讲师培训,KAB项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了师资培训基地,重点负责对KAB创业教育师资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参加该培训项目,学校教师一方面可以掌握创业知识、切实体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及特色,另外可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吸收借鉴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理论课程计划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2学时/周,学分2分)、《管理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现代商务谈判》、《经济法》、《税法》。以上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外,该校现已全部开设,可以以此为依托,要求选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毕业前必须拿到全部课程学分,才有资格获得创业教育结业证书。
由于该校创业教育刚刚起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所以教学规模不宜盲目扩大。笔者建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目前只针对二年级各专业学生开出,原因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经历,适应了环境,心智相对成熟,思考问题会比较理性、全面,在校时间较长,能够完成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课程使用活动座椅的多媒体授课教室(以便摆成U型教室),授课方式采用自我测试(学校可以购置相关职业测评软件,可供在校学生测评使用)、课堂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商业模拟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其余理论课程根据学校原有开课时间安排,由学生选修。待教学条件比较成熟后,面向全校学生,在每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2学分,可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社会科学模块)。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创业教育侧重于过程、侧重于实践的特点,学校创业教育必须包括实践环节,因此要从制度、活动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提供保证和条件。
(1)设立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设立创业论坛,邀请校内外创业典型、优秀企业家、知名校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营造校园励志文化和创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举办一场创业讲座。另外,学校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可以成立创业俱乐部,对于创业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定期讨论、交流,在思想交汇碰撞中获得启发,还可承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同时创业俱乐部可以吸收虽未学习创业教育课程,但已在进行自我创业的学生作为会员,大家在一起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需要为创业俱乐部提供固定活动场地。同时,还可以创办学生创业刊物、创业教育网站等。
(2)组建模拟公司、创业园。很多高校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松江校区把学校食堂三楼开辟成“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很多学生在这里成立了咨询公司、提供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公司、承办各类讲座的文化传播公司、二手交易市场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建立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超市,由学生进行运营管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由学院出资组建模拟公司,交给学生管理,其中学院拿出校内120亩地,分成7个农场交给学生种植经营,还有32家完全由学生“掌控”的模拟公司,经营着校内包括洗衣、超市、网络、休闲中心等业务。借鉴这些高校的做法,学校可以在校内成立模拟公司,以便为学习创业课程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周末影院、网吧、复印社、商店(网店)等,学校提供启动资金,由二年级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分组运营,各组会有1名创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时间为1年,1年后交给下期学生管理,模拟公司的收益归学校,学生不必自负盈亏。
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园,创业园是学校给予扶持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集体组织。对于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在校学生,可以向学校提交创新创业计划书,经评审通过后,由学校提供一定优惠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如免费提供场地、设施,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可提供无息贷款等。
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经费类型分为两类:一是科技文化类,二是创业类,现主要面向在校学生,随着基金运作不断成熟,学校可以扩大基金支持范围,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应届毕业生,以对自主创业毕业生进行鼓励。
(3)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创业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试验场和演习所,对于激发创业欲望,增强创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该校已经成功举办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还可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组织好学生参与省、国家一级的大学生创业赛事。这些赛事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竞赛中选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极有可能最终走向产业化道路,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创业氛围。
同时,学校各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等,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辟实践教学基地。
(三)创业教育师资组建。创业教育师资由专兼职指导教师构成。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应设专职创业指导教师,负责《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业实践指导和创业学生管理工作。学校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以外,其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已经开出,相关任课教师可以聘为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对所教授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了弥补目前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学院派”,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缺憾,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咨询顾问、政府部门如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部门等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咨询。学校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座谈,针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业学生管理及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调整或解决方案。
(四)创业教育班级管理。鉴于学校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只选拔二年级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借鉴中央财经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学校创业指导教师可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选课前夕,开展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如制作宣传海报(网络版和纸质版)在网上和校园内张贴,召开宣讲会,介绍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鼓励即将进入二年级且有志于创业和修炼企业家精神的同学选修大学生创业课程,对于渴望学习创业课程的同学要递交个人简历、参加面试,经过选拔入选的学生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入选学生组成的集体称为“星火创业班”,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在二年级“星火创业班”将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并参加创业实践,一年的学习结束要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项目重点是学生创业团队商业计划书的演讲与答辩,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模拟创业团队,通过头脑风暴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产生本组的创业想法,形成创业计划书,进行演讲和答辩。“星火创业班”学生毕业前夕还要获得其余创业课程学分,最终综合这些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平常表现决定是否结业。对于有资格结业的学生,学校将颁发创业教育结业证书,以资鼓励。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构想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该校学科优势,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该校已形成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各学科专业交融互补,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本创业教育实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整合现有《管理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与新开设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已有教学硬件、软件资源得到利用,大大节约人财物支出。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提供真实创业环境,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个人,个人主动性的发挥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该方案中,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集体分享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把教师定位为“协助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力求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商业模拟游戏等多种方法。与此同时,该方案设计为学生提供真实创业环境,组建模拟公司,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突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亲自体验,独立思考。在参与过程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必要点评。这些方法和具体的环节设置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发挥。
(三)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课外活动。该方案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课外活动,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举办“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创办学生创业刊物、创业教育网站,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四)建设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该方案建议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其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任课教师可以聘为兼职创业指导教师,为了弥补目前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学院派”,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缺憾,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咨询顾问、政府部门如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部门等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咨询。
(五)提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该方案提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如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校提供一定优惠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如免费提供场地设施、提供无息贷款等。在评价机制上,变革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让笔试、口试、实操等方式并重,论文形式可以是企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滕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5.9.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引导
大学生微博是指以网页为载体,由背景相似、兴趣相投、认识相近、情感相依的大学生所发起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和交流平台。按照法律地位情况,网络社团等青年自组织被界定为“准民间组织”,属于民间组织,是典型的“自组织”①。
针对大学生微博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要注意保护大学生的网络自由权利,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个性。对大学生微博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其本质不是单纯的“管、卡、压”,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使学生自发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需要认识三个重要问题: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要不要管?能不能管?如何管?这三个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部门全面思考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要不要管?
网络自组织为现代青年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一种不同于传统“他组织”的新型的自组织样式。这种自组织信息的传播由于信息的者和接受者具有一定的类同性( 相同的生活、学习、工作背景, 趋同化的目标追求以及类似的职业生活状态等) 而带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指向性( 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时尚交友、时尚运动和社会娱乐等领域) , 呈现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社会组织化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从高校管理和德育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究竟要不要管?
从目前来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高校管理系统和德育部门还没有确立明确的意识和态度,基本的做法是“放羊”,这里边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认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属于私人空间和“课余活动”,不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和德育职责范畴之内,故而理所当然地对其放任自流。第二,从技术的角度,相关部门认为无法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缺乏介入的即时性设备、手段和制度,而如果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势必增加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的工作量。第三,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现实效应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意识,从割裂的角度去看待大学生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代际隔阂,没有认识到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其他代际人群无法想象的,但也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究竟要不要管?
首先,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特点和现状来看,必须管。从技术方面来看,目前对大学生用户使用网络自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无法通过对内容进行分类,查看不同类型的QQ群和微博;缺乏让自己获得更多关注的有效手段,失落感普遍存在;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割裂,线上活动虚拟化难以成为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有力依托,朋友熟人少,缺乏互动;微博等新的网络自组织产品是新产品,认知和学习的门槛较高,难以在朋友圈子中推广,形式限制多,活动范围有限,比如微博就限制140的字数上限、不能发多图、评论中不能发图,等等。实际上,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在人文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远比这些要重大。
网络自组织作为新型的网络生活平台,应当成为大学生开拓视野、广交好友、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应当是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人际交流的好平台、师生沟通的好场所、家长和社会考察新一代大学生的好镜子。根据上海青年中心的研究,截至2008年底,上海青年群体中有高达81%的人加入过青年自组织。②然而从现状来看,网络自组织有时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传统的观念与秩序逐渐失效,而新的伦理道德秩序还在建立当中,这也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生活中。而基于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家庭教育的监管很多时候是缺位的,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则循于旧例,固步自封,缺乏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管理和引导的必要机制,就使得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生活处于道德荒漠化状态,这是让人十分担忧的。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具有两面性,它对高校的管理和运行以及大学生健康成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这种两面性构成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必须介入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重要考量。从积极方面来看,许多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行动取向与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的总原则和大方向是吻合的,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作为一种线上虚拟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线下的学校正式组织形成了补充,它适应了爱学生的多种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交、克服心理障碍。然而从消极方面来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对信息的开放态度容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轻信和盲从的态势,有时甚至阻碍了正常信息的传播,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受核心人物影响甚大,特定条件下一些自组织容易形成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的抵触甚至对抗行为,如一些高校近年来出现的“抵制食堂”、“拒交费用”等学生,背后都有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因素存在。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自发、自为特点,使其在目前基本游离于制度化、常规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藩篱之外,既是新颖的高校大学生生活样式的体现,也是潜在的问题域,它将在未来的高校发展中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其次,从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的角度看,必须管。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人—机—人相结合的动态复杂系统,它不仅是软硬件结合的技术系统,也是社会与人文容纳其中的精神—心理系统,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正确对待社会关系发展。大学生作为新的代际人群,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基于人缘、地缘、校缘、职缘而形成的人际网络和交往模式, 试图在不同的地域、领域等差异性空间中寻找新的信息来源和生发点,以极大的兴趣去寻找因为差异性的人际关系, 这就使网络自组织呈现发散性、开放性的特点,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入进行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的目标,是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合格人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下,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因应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日益重要,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应该予以重视,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能不能管?
首先,从技术手段等客观条件来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可以管,有条件管。
目前,针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分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一份基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题为《高职院校网上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显示, 按照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互动关系,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现存的高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他们分别是:信息咨询型自组织、情感关系型自组织和兴趣探求型网络自组织。这是按照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内容进行分类的结果,不一而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尽管都是客观现象,但是这三种类型仅仅是一种划分的方式和可能性,它们在逻辑上和内容上具有差异性,但在现实的网络自组织生活中它们并非是截然相分的,而是更多地呈现交集现象,体现了网络自组织本身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另外,我们也可以按照网络平台的技术载体将今天流行与高校中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分为: 群—即以MSN、QQ、Fetion 等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客—以Web2. 0、Blog 等个人信息中心为载体、吧—以BBS 等网上交流平台为载体、游—以各种网络游戏平台为载体,等等。
以上分类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所使用的技术和平台,同时也是大众化的网络信息流通、人际交往的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参与性极强的平台。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身的发展来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不仅存在着相同年龄段、相同兴趣领域等“靠近”因素,也存在着非相同年龄段、非相同兴趣领域等其他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博、QQ群等网络自组织中都有教师、班主任等代表高校管理和德育发展力量的因素存在,甚至团委、学生处也建有满员的微博、QQ群等网络自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从技术的角度看,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是完全可行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管,而是愿意不愿意管。
其次,从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可以管,有条件管。
根据协同学的一般原来,自组织是系统自行、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过程或现象,依据的是成员间的相互默契与协同工作、各尽其责,组分的行动具有自发性、开放性和流动性,但在整体上能够形成、维持和发展整体的组织结构。在这一点上,微博等网络自组织区别于一般的“他组织”,但也有共通之处。自组织和他组织一样有组织者,但是自组织中的组织者并非来自外部系统,它的演化动力在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没有外在的组织者。组织者管理、控制系统,系统按照预定的计划、方案发展,达到预定的目的,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形式,具有自组织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它不能完全离开来自学校、教师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命令和组织形式。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现状来看,QQ群、微博、bbs等组织形式中均缺乏外在的权威性的组织者,不同于学生会、团委等外在的他组织形式。但更深入来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建立和形成、维持尽管建立在大学生之间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比如学习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指向学习型的QQ群)、课余生活的需要(如各种课外社团的网络组织)、个性发展和交友的需要,等等,但是从根本的角度看,它还是在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场地、设备、图书资料、观念熏陶,等等。因此,从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关系看,作为他组织的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部门如学生会、团委、思政部(社科部)等组织形式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
此外,Web2.0的多种应用形式如博客、微博、WIKI等网路用户互动平台也容易形成信息咨询自组织。就Wiki来看,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平台,大学生用户可以在上面发表网络内容以及修改编辑网络内容,其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跟进修改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一些公认的、共通的Wiki内容,并以其质量形成某种程度上的“网络声望”③。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对于“权威”和“秩序”的需求,丝毫不亚于一般意义上的他组织。来自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管理和引导,既是可能的,也是受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欢迎的。
三、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如何管?
1、明确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与育人目标的关系,使之纳入学校管理范畴。
高等学校一定要明确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和引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意义,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重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和引导工作,要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力度,强化软件建设,建立与完善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将团委、学生处、思政部和教师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加强队伍的组织与培养,齐抓共管,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线上和线下生活,贯穿于大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确保不使大学生网络生活成为管理和引导的死角,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努力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强化行政、突出自我、强调创新、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运行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以网络诚信为重点,加强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改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根基。要重视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网络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身心健康。
2、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线下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和选课制,这些制度都是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和规范,但客观地看它们都还不完善,高校中的学生会、团委等正式组织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转变,所开展的活动较少,形式过于简单、内容不活泼,很多时候带有政治色彩和任务意味,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没有吸引力。正是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校园缺乏厚重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生网络自组织遍地开花的重要背景,也是今后高校加强网络自组织管理和引导的一个着力点。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无意识”存在于大学生的观念中,是高校的生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推动力、生产力,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品质,能对大学生的言行、性格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良好的高校文化会形成不断扩大的集体积极参与,是赢得大学生的理性支持、情感支持和精神支持的重要渠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昂扬的激情鼓舞人,以丰富活泼的活动吸引人。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部门应以团委、学生处以及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为助理,多方位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价值拍卖”、道德模拟实验等,突出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知识性,扩大社团活动的范围和功能,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强化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
首先要有换位思考,充分认识高校大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理解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理解这些需求受到自身目标变化、社会时尚的引导和变迁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影响,而采取尽可能规避其中的不合理需求,引导其需求向合理的、高一层次的需求提高,尽可能满足其中的合理需求,为这种需求的满足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客观条件。
其次,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进行激励。引导大学生确立适当的目标,引发、导向和激励他们使自身利益与高校整体利益相契合,使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与高校发展融为一体。学习激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向学生提供各种第二课堂、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如开展团校、党校、三下乡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参与生活的机会和平台,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结语: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网络化、信息化条件出现的新鲜事物,在当前社会生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要不要管,能不能管,如何管,这三个问题始终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系统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从以人为本和协调管理的角度去考量并予以解决。
[注释]
①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②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③关于网络声望的解释,见王京山著《自组织的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2]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篇8
【摘要】为改善我校学风现状。本文采用问卷及实地调查方式,调查我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调查,本文发现,影响我校学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管理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因素,我校可采取的对策有:培养学生努力约束自己,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开设专家讲座,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制定相关政策监督学生。考试方面要狠抓考分考纪的建设和管理,树立良好的考风。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讲课水平,除此之外建立院、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站,三者共同努力,有利于我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学风建设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当前我校学生学风现状
近年来,我校为了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科研创新,增进学术繁荣,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引导全校师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营造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良好学术环境和科学严谨的优良学风,一直紧抓学校的学风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研究发现,我校的学风建设仍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有学生迟到、早退、缺课,有学生上课玩手机等。为了改善这些现状和为我校提出相应学风建设意见。我们特做出以下调查。
(一)学习氛围
我们小组主要以图书馆和学校自习室为调查地点,调查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满座率来研究我校的学习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考试周和非考试周的满座率时完全不同的。就考试周而言,我校图书馆和自习室几乎全部满座,而在非考试周,满座率却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周末,自习室学习的学生只占了考试周的30%左右,图书馆约占60%左右。这个情况表明,我校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和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学习氛围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所以要改善我们学校的学风要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开始。
(二)课堂情况
由于本小组成员都是工商管理142班的学生,为了方便调查,我们主要调查的都是我们主要上课的三门课程,包括《连锁企业物流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和《特许经营管理》,以一个月为调察时间,六个成员分工记录出勤率、迟到、早退和学生课堂集中力等情况。通过收集来的数据整理发现,《B锁企业物流管理》的出勤率为100%,并且学生没有迟到和早退的现象。而另外两门课都出现了学生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这可能是跟我们老师的课堂管理有关,《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老师总会在课堂上布置随堂作业,如果没交就会扣平时分。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刚开始上课的前20分钟,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但是过了一会,就会有学生开始玩手机和做自己的事。以上现象表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很大问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意识很弱。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
(三)功课完成情况
在功课和学习知识方面,我校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58.7%的同学表示他们都会认真自觉的完成,只有3.64%的会不交作业,随便做做敷衍了事的也只占了23.89%。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实质是提升自己知识文化水平和提前熟悉社会环境,锻炼社交做事能力,所以他们在选课的时候更倾向选作业多、考试不水和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的科目。对于不了解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各个任课老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其学习状况并提醒其完成作业,帮助他们改进不足的地方。
二、调查结论及意见
(一)我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大部分学生经历了之前多年的紧张性学习,加上激烈的高考竞争,会对于学习产生一些厌倦,再加上大学本身对于学生就是比较放松的管理,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就会特别放松。而且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很大问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意识很弱。很多学生认为学风建设是教师和学习的责任,因此自己也不在乎这方面的内容,但其实学生才是学风建设的中心,如果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对学习有合理的规划,将会对学风建设起到极大的作用。
2、教师因素。大学之所以相对于初高中放松管理的原因,就有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教师认为不需要他们的督促和教导,更大程度的是提倡学生自我学习,用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学习。除此之外,现在的大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一些教师从事兼职,一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于自我进修当中,因此教师很难将所有心思放到学生的身上。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很多学生就反应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毫无新意,课堂上就将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玩手机,看剧之类的。所以要想改善学风,教师需要从自身找到原因,改善课堂的教学,提高学习的趣味,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认真听讲。
3、学校的管理。我校有些课程的教育制度还处于传统的教学――填鸭式学习,因此对于这种教育的压迫,很多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直到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因此学生分数高也并不是掌握了知识,而是走了捷径。因此在学风建设上,学校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
4、社会家庭因素。很多人都认为混完大学拿到一个文凭之后就能工作了,因此对于大学生活更多是在混,所以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游戏娱乐上。家庭也觉得在大学了可以放松,对学生听之任之,给了学生一个松散的态度。
(二)改善我校学风的对策
学生本身应当由班委团支部等团体在起表率作用,带头实践,维护优良学风的主体,通过激励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风建设。学生还应该加强对校规校纪的教育,努力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分,促进学风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学校方面可以开设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引导,主要针对刚到校的新生和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和教导,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规划进行一些指导。对于早操自习课堂的考勤这类应该开展不定时的检查,制定相关的学生干部来监督。并且坚决杜绝学生通宵上网、夜不归宿之类的现象。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要积极动员、组织和邀请本院和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的知名专家教授为我校学生开设各种专业的学术讲座和交流。达到既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又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的目的。考试方面要狠抓考分考纪的建设和管理,树立良好的考风。结合经常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长期开展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个人修养教育等,使学生在思想中自觉遵守考分考纪的建设;同时对于违纪的学生要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政策、加强管理,严肃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包庇隐瞒。
除此之外,建立院、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双方共同促进学风建设。每个学期结束后,学校要将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单和学风表现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并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敦促学生加强学习和学风养成。教师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讲课水平,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意思的而不是无趣的。并且认真对教学质量做出分析,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提出改正措施,并且听取学生的反馈修改教学模式。社会应该建立良好的风气,当前的功利、享乐的风气不适合于学风的建设,不应该将一切都与好处挂钩。
三、总结
大学学风建设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在大学里老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其他的学校监督机制什么的只是一些辅助作用。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安排活动,这就对自身的意志力有关了。大学学风建设确实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是一个大学自身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为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发展的,比如说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会相应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同时社会风气的变革也在时刻影响着大学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的大学学风建设才会真正好起来。
总而言之,大学学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更是我们自己本分的责任。优良的学风需要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一定的激励和导向性措施作为保障,还需要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因此,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考风考纪管理、班级和寝室的管理,努力创建一个诚信友爱、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促进我们上海商学院W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军丽,李志,梁平.刍议大学生教育中的学风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8):128-132
[2]曹玲.浅谈大学生学风假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195-196
[3]刘晗.论大学生学风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222-223
[4]邵永斌,王志君.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64-66
篇9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主客体 “自我管理型”班级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分制的实行为实施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也为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客体界限奠定了基础。淡化主客体界限就是强调在管理观念上,要求大学生树立主动、竞争、效益、民主、和谐和责任的观念;在管理能力上,要求大学生具备自我认识、自主选择、独立判断、自我设计、自我调控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管理机制上,要求大学生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为松散,以及方式柔性化。大学生自主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主体权利,实现大学生的主体价值;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拓宽高校管理的思路,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当前形势下,更新观念、唤醒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是前提,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是保障,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关键,而完善大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则是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淡化主客体界限,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
针对现阶段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教育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参加班级管理。这就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这也是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的途径之一,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自我管理”不是让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而不管别人,而是让学生干部担当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发挥学生干部核心人物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虽由班干部进行管理,但辅导员的角色还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不仅要发挥好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好自己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作用,扮演好“解惑者”、“管理者”、“咨询者”、“导航者”等角色,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二、淡化主客体界限。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组建一个能担当此任的具有较高能力和水平的班委,这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关键所在。既然“自我管理”是让学生干部去管理学生,那么班委工作能力的强弱、威望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创建的成败。当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得到同学们的赏识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时,学生才愿意与班干部合作,欣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这样,班干部的吸引力才会大,影响力才会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举和培养班干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竞选班委的形式。
向学生解释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宗旨及对未来班干部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认知。竞选班委时,学生上台演讲,根据自身实际毛遂自荐担任哪一职务,表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同学的支持。演讲结束后,马上进行投票检票,根据检票结果,任命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班干部都寄以厚望,而当选的班干部则个个雄心勃勃,大有放手大干的豪气。学生干部的确定还可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增设职位,如就业信息委员、科技创新委员、网络建设委员、心理咨询委员等,还可以根据活动项目建立和调整学生干部结构。
2.班委组建后,马上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分工。
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落实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主持班委会议,分配、协调各位班干部的工作,及时听取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作好例会主持工作,等等;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具体分管考勤兼班级课堂纪律,作好《班务日记》中考勤与课堂纪律栏目的填写;学习委员:检查同学上交作业的情况并作好登记,督促未上交的同学上交作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开设英语沙龙、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的气氛;生活委员:负责全班的各项收支,购置班级生活用品,及时向全体同学公布收支明细表,调动各宿舍长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还要特别关注本班特困生群体,做好贫困生评定和帮扶工作;体育委员: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同学参加校运会,还要协助院级、校级开展活动,如“奥运精神促我行”趣味体育活动;文娱委员: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团支部干部的基本构成为: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团支部要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优秀团员推优工作。有了明确的分工后,班团干部们对自己的职责范围就有了透彻的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学生干部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培养学生干部优秀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检验工作成效,考核和激励是必要的手段。学生干部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而考核作为一种压力管理方法,通过增加心理压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为一种绩效检验方式,通过多角度的测评,能使学生干部更好地分析长处与不足,较为准确地总结一段时期的工作。学生干部队伍考核方面不仅包括工作绩效,而且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学生满意程度等。我们可采用360度的综合考评手段,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干部的思想品质、生活自律和工作表现等方面,以考核促建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这也是淡化主客体界限的保证。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入手,包括整体激励和针对个体成员采取的激励。辅导员要为班级设定远景目标并作为行动指引,同时该目标必须建立在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在学生干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可在评奖评优方面采取利益倾斜,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激励还应该与恰到好处的批评相结合。
4.班级内部自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及奖惩条例。
竞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应该依据本班实际,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制度,同时制定班级的《奖惩条例》。制定出初稿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再通过班委会讨论修订通过。这样实行起来会容易得多,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增强,违反纪律的现象减少。如有学生恋网络游戏,同学们会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并吸收他们到体育锻炼或其他健康的集体活动中来,摆脱上瘾心理。学习好的学生与他们结成1+1帮扶对子,对其上课和上自习进行督促。
5.班级例会与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
班委每次班会都针对本月班里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由班内所有委员轮流主持,这样在无形之中能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班级例会与主题团日活动要适时开展,如针对玉树发生的大地震,我院各团支部开展了“叩问生命 展望未来”主题活动,把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惨景,以及一个个奇迹发生的场景播放给学生,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于自己前途的思考,学生通过这些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意识到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的价值。
6.及时给予班干部正确的指导,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总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他们需要经常得到辅导员的指导和支持。辅导员应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点拨工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传达学校布置的任务,从总体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且经常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强化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
7.学生干部采用轮流制。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仅是为学到一些知识,更渴望在一些社会活动中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并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管理能力,我们在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尝试推行一种新的学生干部任用体制――“班干部轮流制”。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按学生能力、性别、性格特质等将其分为若干个行政小组,对各行政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在小组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委会,进行轮流“执政”,各行政小组在“执政”期间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工作要有思路、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任期为一学期,期满后进行考核。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为学生提升工作能力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轮流“执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如何当好学生干部,如何管理他人,以及如何配合他人领导的机会。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的着眼点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干部轮换制教会了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人人参与管理、接受管理。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排解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同学之间的摩擦。矛盾基本上都是由于彼此理解不够造成的,当他学会换位思考以后,学生就知道了凡事应该多从对方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心胸自然会开阔许多,心理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做学生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是做到这四个“学会”最好的方式,如果四个“学会”都达到了,素质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他们就会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就会正确对待他人,能够尊重别人,和他人很好地相处;就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三、辅导员充分发挥好非权力性影响力,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形象。
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班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班级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辅导员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与学校赋予辅导员的职责权力有关,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这种影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质上就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形象越好,威信越高,影响力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越大。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形象)主要与辅导员的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相关,辅导员要牢固树立“无形”的威望。
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班干部是主角,辅导员退居二线,所有学生依然是主体。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指路人,要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措施得力,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立有针对性的班级建设目标。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学年(期)目标、具体活动目标。虽然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但应让学生感到辅导员时刻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树立辅导员的“无形”的威望。特别对一些后进生,辅导员要善于把握时机,抓典型,公开、严肃、郑重其事地处理,做到黑白分明、果断及时。最终达到的目标是:班级有效管理,优良班风形成,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氛围,维护好班级集体的团结和统一。
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与独立、自由、自主的存在状态出发,把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为价值目标;及时、公正、客观地对班级内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作出评价,是非分明,创设健康的舆论阵地。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黑格尔也曾指出:“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因此,我们应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界限,为教育客体创造“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觉、自主、自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可以完全把握“自我”的人,顺利实现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
“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创建,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一过程基本实现了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效果明显。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去主体化”,教育客体“主导化”,主客体关系模糊化而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这一种设想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金秀,范笑仙.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2,(09).
[2]吕剑秋.学分制下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05).
[3]颜曼莉.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4]孟祥发,黄长喜,尉德芳.浅议新形势下实施的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5]黄娅.学分制下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陈艳秋.强化自我管理: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7]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Z1).
[8]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10
关键词:情商 管理能力 情商储备
情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商能帮助人们尽可能地以最佳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与他人融洽地相处。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员工的情商,进而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寻找适合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的高情商人才的培养途径,让高情商的大学生走上企业的管理岗位,产生管理的协同效应。
1.情商的管理特性
情商,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1990年首次提出的,用来诠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并通过对情绪的调节控制,以提高发展和生存的质量和能力。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又进一步将情商概括为五个核心因素:自我认识、管理自我、激励与沟通、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情商要素,是决定他的事业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智商对其事业的成功只能起到20%的作用,而其情商则在其中起到80%的作用。
情商有着一定的管理特性,它使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这些特点正是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和能量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产生最大的效益和效率。笔者认为,有些大学生走上管理岗位后表现出较高的情商,和在校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就要对大学生进行情商储备,学会灵性做事,情感管人。
2.情商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现今变化万千、纷繁复杂的管理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管理灵活性”是一项攀上成功峰顶的必备素质。一个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拥有相对高水平的智商,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具有高情商水平的人。情商是管理素质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最终完成管理行为的关键性因素。
2.1有效利用团队资源,实现效率最优化
企业管理的本质内容是调配各种资源,达到效率最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绝不是管理者个人“盖世神功”的表演,而是要通过各种调控情绪的因素,将情绪对工作的正面效果无限扩大,而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就是情商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企业管理纵有再高的智商,纵使在某一领域“身怀绝技”,也难以走向成功之境,最终只能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正如李东生总裁在TCL集团企业文化创新活动大会上就有精辟的阐述:“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要加强团队协作,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整体系统有效性,保障企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综合竞争力才能够做到最强。”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并使之实现系统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可见,一个高情商的团队知道如何在组织中获取有用的资源,使团队得到成长,实现效率最优。
2.2控制人的情绪,使员工快乐工作
在企业的经营中,人才的运用是最为关键的,企业要注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让不同性格特长的人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企业统一口号、统一服装、甚至统一行动都不难。难就难在统一思想,思想如果不能形成体系,员工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障碍。具备较高情商的管理者就能激发人的积极心理体验,控制人的不良情绪,给予疏导或暗示,帮助其扔下思想包袱、打消消极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工作效率。因此,要让员工心情舒畅,快乐工作,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让企业成为一家快乐俱乐部。
2.3提升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力
在现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培养自己的情商要素,提升自身的管理力,以便配合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最终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管理者想要提升自己的管理力,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缺乏的管理力是由哪些情商能力组成。戈尔曼总结了六种管理风格:远见型、关系型、民主型、教练型、示范型和命令型,每种侧重运用不同的情商能力。哈佛商学院心理学家夏沙那?鲁伯夫说:“企业界在本世纪经历了剧烈变化,情感层面也产生相应改变。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受企业管理阶层重用的人必善于操纵他人。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化与信息科技化的双重压力下,这一严谨的管理结构已经逐渐瓦解。娴熟的人际关系技巧是企业的未来。” 娴熟的人际关系技巧正是情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企业管理者通过培养不同的情商要素来适应管理模式变化,在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社交技能四大情商要素中因时制宜培养多种管理能力,从而对企业、部门或者团队的工作氛围产生直接、独特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其财务业绩。一些世界著名企业在进行内部研究时发现,公司情商运用能力的差异,使得运营利润产生20-30%的差异。
3.管理者情商能力的主要表现
情商是人成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情商能力通常可以概括为五大能力。
3.1认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当一个管理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很少有下属敢于汇报工作,因为担心你的坏情绪会影响到对他工作和自己的评价,这是很自然的。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往往在和谐的气氛中感染被管理者,稳定组织成员的情绪,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从这点意义上讲,大学生经过几年打拼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的情绪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它还会影响到下属的工作行为方式;当管理者在批评一个下属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让部下感觉到你对他的不满。虽然控制情绪如此重要,但真正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管理者并不多,特别是对于性情急噪和追求完美的管理者而言,控制情绪显得尤为困难。笔者认为,当你非常气愤的时候,不妨走出办公室进行短时间的户外活动,以调节自己失控的情绪。
3.2激励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在让员工发挥积极性的时候,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当一个人成为管理者后,你的职责就是提供员工表现的机会,激发员工努力达成企业目标。所以管理者第一项能力是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不仅仅能完成工作,还能获得在企业的影响力,他们就会感觉到工作的快乐,而在工作中感到快乐是最好的工作动力,当员工在企业里感觉到情绪很好,他们的工作效率、业绩自然会提高。
3.3倾听的能力
倾听对管理者至关重要,管理者一旦做为一名有效率的倾听者时,他就会在从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认为这是获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机。并通过对员工所说的内容表示感兴趣,不断地创建一种积极、双赢的过程。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鼓励员工的诚实、相互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也鼓励员工建立自信,反过来促进他们的自尊。因此,“倾听”,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最至关重要的素质。
3.4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等。管理者工作的核心是成功地与人打交道,需要组织、调动各种资源,协调上下级、各利益团体的关系,发动、激励员工完成组织任务。这些技能对于管理职能的实现是很重要的,包括与员工交流,激励、领导、训练、授权和帮助员工以及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是重要的,对于基层管理者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有一半的时间在使用人际关系技能。
3.5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感情沟通被视为一种生存技巧,一种成功之道。沟通是一种管理艺术,是一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现代管理者应该学会沟通,善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也是一种能力,任何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的,沟通能力也是如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提高这种竞争力,一是用理论深化沟通,加强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用言辞修饰沟通,要具有较好的言辞修饰、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在言语沟通中提高言辞智商;三是用身体语言强化沟通。在日常交流中,在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还在运用许多非语言的行为进行沟通,包括身体动作、姿态、仪容仪表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用沟通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构建和谐,促进工作。
4.大学生面向管理的情商储备
4.1教师应树立培养情商的意识和责任
心理学家哈里斯等人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态度或较高希望,与学生相处时的气氛就可能比较和谐、融洽,学生就有机会学更多的东西,并积极合理地表现自我,恰当与别人交往和建立起自信心,显然这正是促进学生情感智商发展的过程。相反,消极和低期望则会直接产生抑制学生情绪智慧发展的作用。从教育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一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潜在的、深刻的、广泛的、定向的作用。因此专业老师也应该树立起培养情商的意识和责任。
4.2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是开放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往往是社会问题的暴露与反映。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此应采用辨证唯物法的科学观点,透过各种表面现象去探讨、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促其心智成熟。对一些重大的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分析和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竞争的自信心,行为抉择的自控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4.3加强实践活动
情商开发与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践中培养生活热情,磨练坚强意志,培养人文精神。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学习中,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商。例如我在讲企业文化研究课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扑克牌游戏。从学生中选出4个同学做“管理”,再分别给每个“管理”配备4个“下属”,组成一个团队。给每个团队一副扑克牌,由“管理”指挥“下属”,看哪个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扑克牌垒的最高。要求“管理”只能动口不能动手,“下属”只能动手不能动口。在整个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兴趣昂然,而且真正体会到了该怎样“尊重别人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感情”。
4.4利用案例中的人物进行人际关系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苦恼多半来自于人际矛盾,而人际关系的协调是大学生高情商的一个表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处世的态度,把握尊重,真诚,宽容,互助的原则。我在管理学教学中讲到激励内容时,就举了中国女排比赛的例子,那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的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比赛,当中国队输掉前面二局后,局间休息间隙,主教练和将女排姑娘召集在一起,微笑面对,就说了一句问话:“你们活动开了吗”,女排队员听到后,虽然都低下了头,但心理有数,后面迅速进入了角色,取得了决赛的胜利。
4.5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互动式的教学要求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沟通,课堂讨论是个很好的手段。我要求学生敞开心扉的交流,尽可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经常发生因为意见不统一而激烈的辩论甚至争吵,并一定要争出个结果。课堂交流对于启迪思路保持创新是有好处的,我们团队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团队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宽容合作的精神,是当今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要学会接纳他人,这要求我们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不应当使用攻击性的语言。
4.6重视教学环境
环境历来是管理者非常注重的一个因素。例如日本的企业就研究气味与员工工作效率的关系。教学也应该注重教室这个小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舒展和熏陶。例如课间放一些音乐,不仅可以放松神经,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专业教学取得质的提升与突破。
5.结语
心理学家认为,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你的精神状态都将对你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在走上社会进入各种管理岗位后,面对复杂的环境,需要储备足够的情商,以良好的情绪或者态度去感染和影响整个公司的情感氛围,让情商转化为利润、收入和成长性。由于管理者情商运用能力的差异使得公司运营利润能够产生的差异,企业也必须雇佣拥有情商能力的员工,必然对拥有情商能力的员工予以提拔重用,不断增强他们的情商能力。这将给企业带来一种战略性的优势。
本文为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基于社会需求背景下的大学生情商研究,编号:SCG383)。
- 上一篇:节电管理办法
- 下一篇: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