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基础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基础管理

篇1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模式

一、案例教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其主要要求教师依照教学目标,将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对案例相关内容的分析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作为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管理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现代管理理念。因此,管理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刚好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仿真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管理问题。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模式与管理学基础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两者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成效。

二、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

案例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其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这样通过积极的课堂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最后,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由于结合了相关的具体实践,更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过去的管理学基础教学只是局限于课本教材,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案例教学模式则在理论与实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相关的具体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地应对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对促进管理基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其二,掌握课堂节奏,控制案例教学时间。虽然案例教学法对促进管理学基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时间不宜过多。在确保学生充分动脑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应合理控制案例教学的时间。其三,教师应该做好案例教学的充分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基础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环节。首先,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编写。这一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为此,教师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从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仔细筛选,选择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案例。如果相关的案例较为难找,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或者网上一些事件进行相应的整合,自己编写案例,以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

其次,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环节,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讨论时间过长而影响整体的课堂讲课节奏。

最后,总结教学案例。这一阶段是教师在课堂分析和讨论结束之后进行的。对此,教师必须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最终的点评,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掌握管理学知识。

四、结语

案例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的新兴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高校教师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林.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2]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3]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管理学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管理学原理和知识,学会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但是,由于管理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使得该课程和其他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有比较大的区别,如果不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组织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所学东西很虚,不实在,学生就会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管理学教学的问题,并探讨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进校的分数与本科生相比都较低,特别是文科生,相对学习基础更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懒散,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愿意去思考和实践,教师讲授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缺乏计划性,基本是被动地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很少会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学习趋向于务实,表现为对稍微简单的实训课、实际活动感兴趣,复杂一点的活动就不愿意去做,对于虚的理论不感兴趣。而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业院校,理科生基本报考的都是工科类专业,报考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主要是文科生,这就对管理学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现行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应达到的目标理解比较模糊。《管理学基础》教学仍然停留在单纯以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职能介绍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成为各类基层管理者所具有的综合管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工作责任意识、管理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师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初期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认识不清晰,加上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管理知识的运用介绍偏少,使学生觉得管理学知识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管理学遥不可及,缺乏实际用途,从而一开始就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3、教学方法不灵活。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讲授及案例教学法,教师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少,学生不能将所学管理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而且,教师所选案例主要是一些企业的案例,结合学生实际的较少,学生整体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很差,课堂上往往是几个学生垄断发言,其他学生选择沉默,为了使其他学生都能发言,教师只好点名,发言的形式沉闷。这都使案例分析教学走了样,反而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教学过程要体现管理的实践。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处处运用管理理论,体现优秀管理的魅力,进而增强对管理价值的认识。

(1)每次让不同的学生上讲台宣读小案例,培养学生在公众瞩目下的“动口”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针对现有案例发言,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参与课堂考勤。轮流考勤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名字相互被叫过和听过,以在细微中强化学生之间的情感;要求考勤时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以体现尊重,理解管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同时也可发挥管理的控制职能,防止“替答到”的出现。

(2)平时成绩的评价中体现管理。对于学生干部缺课要比普通学生缺课扣分要重;对于公假前后学生的缺课要比平时缺课扣分要大;对于学生课堂积极发言要加分。

(3)让学生参与案例的编写,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加大平时成绩占学期末成绩的比例,我校达到50%。平时成绩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根据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参与案例编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2、加强课程教学初期的引导,强调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高职生在开始学习管理学课程之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更不清楚其用途,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积极性,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要介绍管理学课程在管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介绍管理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管理学讲什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说明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学好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帮助我们掌握工作、学习、生活统筹安排的方法等,是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强调管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3、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易懂易学。

在管理学课程内容的具体讲授过程中,为了使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高职生更易于理解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教师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讲解管理学知识。例如,结合学生大学生活编写“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如何度过你的大学生活”等。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选择来自校园生活的自编案例,尤其是结合学生所在院校特点的自编案例,由于学生和教师对这些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情况都比较熟悉,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容易引导和教学,通常能够比采用社会上的案例和国外的案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重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调查、广泛收集、分类编写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和企业特点编写短小精悍的案例,适应管理学教学的需要,并对案例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形成一个适合管理学课程服务对象的、内容新颖而全面的管理案例库,给管理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4、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性教学环境,做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游戏参与法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布置学生观看一部电影或上网了解年度财经人物的经历以及成功的经验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当然,对于调研活动经验、结论以及学生网上了解的相关感受必须进行课堂展示总结,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些物质奖励。

其次,通过校园专家行活动,邀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来校讲座。例如我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邀请了安琪酵母集团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就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谈谈相关的做法和经验;邀请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给学生做了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大学生应聘方面问题的相关讲座等。让学生通过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接触与现场沟通了解认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可以借他山之石,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

总之,《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素质,培养学生学会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应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在管理学课程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为今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地安排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丽.管理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

[2]王群.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刘晓斌.关于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的实践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10(3).

篇3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 情景教学; 启发式教学

An Explor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and Heuristic Teaching of the Course Management Foundation

Abstract: In the condition of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Management Foundation, a basic course of all majo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key ability of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It improves their effectiveness in coping with real problems and makes them suit their measures to differing conditions in terms of time, issue and people involved through the situational and heuristic teaching.

Key words: Management Founda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heuristic teaching

正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基本理念与核心要求。

一、情景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方法论指导下,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关注。“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大体是“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 研究和制订解决方案―――(学生) 实施方案―――检验与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景教学法”吸收了“从做中学”理论的精华,“设置情景―――学生质疑”,扬弃了其中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作用难于发挥的不足,变“学生研究和制订解决方案―――(学生)实施方案”为教师点拨启发,动情晓理的“主动学习”环节,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景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着较大的不同,情景启发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步骤,即学生要在课堂上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演讲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情景启发式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它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 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二、《管理学基础》应用情景启发式教学的必然性

管理是培养懂理论、会管理的实用人才, 特别是专科层次,更注重强调培养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课堂教学。这种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培养方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之间必然发生矛盾。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通用基础课程。“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明管理学是一门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积极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进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很有价值的方法,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时,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管理作为科学, 它有反映管理规律要求的系统理论, 一般地说, 这是可以通过课堂教授获得的; 管理作为艺术, 又无定法, 它表现为管理者针对千变万化的具体现像而随机应变的一种主观决策技能。管理艺术有其自身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有特殊的条件。它只能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得, 或者是通过对实践进行的某种模拟的方式加以部分的获得。

三、情景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基础》的应用

1.创设问题形成“悬念”, 导入新课。教学实践表明, 一成不变、平淡无奇地引入课题,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法刺激学生的思维。如果新课一开始, 就能造成“悬念”, 势必引人入胜,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情景一:在讲到目标设置原则这个比较枯燥的问题时,可以用“篮球架的高度为什么比一层楼高比二层楼低?”这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篮球架只有一层楼那么高,那么所有的运动员都能灌篮;如果篮球架有二层楼那么高,那么几乎没有人能灌篮。所以篮球架的高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用这个浅显而又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目标设置要略高于企业的经营能力”这一原则。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员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实践表明, 以“悬念”引入新课, 能促进师生互动, 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问题的设计和训练, 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2.创设问题情景,牢固掌握知识。

通过设计与所授内容密切相连又形象生动的小实验,给学生一个个身临其境的情景感受,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牢固性。要想方设法创设合理情景让学员掌握 “瓶颈”知识点。

情景二:在讲解计划在管理中的地位时,为了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印象,我们将10名学生分成两组(班级其余同学为观察组),每组分别有个小玻璃缸,每张小桌子有不同大小形状的物品如苹果、鸡蛋、小石块、沙和水。一组人员先将沙和水注入缸内,再放入鸡蛋和苹果,结果桌子上剩下的东西最多;而另一组先将体积较大的苹果、鸡蛋放入缸内,再放入体积较小的物品,最后注入水,结果缸子被填的非常满,剩下的东西少之又少。

这个情景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先去办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项,先将没有价值的沙和小石块填满了我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则意味着我们没有时间去处理更为重要的事务,一生必将碌碌无为,得不到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苹果与鸡蛋了。

3.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情景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灵活地处理实际面临的问题。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在其中、参与其中,就要求在课程内容中有足够多的“ 穿插点” , 使学生融入课堂, 思路跟着所授的知识点走, 在管理学的世界里兴趣盎然地徜徉。

情景三:12月凌晨一点多钟,男生宿舍6楼的卫生间上水管突然爆裂,此时楼道门和校门已经关闭,同学们都沉睡在梦中,只有隔壁的学生被惊醒。水不断地从卫生间流出,并顺着楼梯奔腾而下,情况十分紧急。请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一员,5分钟内做出合理决策。

由于情景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活生生的事实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问为什么的多了, 死记硬背情况减少了, 参与意识增强, 且思维活跃。通过对解决情景问题经验的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取长补短、人际交流能力而且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为适应社会的变化, 各学科的现行高等教育方式已纷纷增加互动和学生参与的环节,通过设置合理情景,训练学生现场观察与运筹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情景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团队领导的指挥下,由领导通过其执行者向队员下达用绳子围成正方形的命令(队长不可直接指挥),要求其队员蒙上双眼在一块空地上用一条20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绳子不能有剩余。在围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设置新障碍,增加围成正方形的难度。在最短时间内围成标准的正方形为胜利标准。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有利于学员掌握规律和经验.对情景以及完成情景目标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学员大脑兴奋点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提升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5.创设问题情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管理职能。

通过恰当的情景,将学生完全地卷入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情景模拟中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或引导,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效果会更加良好。

情景五:

如图所示,15位学员为一组,一位学员作为领导和协调者,数字和字母两组各7位学员分别沿箭头方向前进(不许后退),其中,长方形为一个空格,要求利用空格来进行队形变换,一个空格只能站一个人,可以顺序移动至空格或隔着一个人跳至空格。整个情景在30分钟内达到预期目标,队形变换必须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不允许任何人讲话,领导者只能用手势进行指挥和协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利用情景教学,学员首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员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在这个情境中,体现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让学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理解和应用管理的职能,真正的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管理学》案例式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周雯,《管理观察》2008年11月

2.“案例情景演示”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周丽萍, 徐冬梅, 张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二期

3.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谢图婵,西江教育论丛,2008年第二期

4.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李玮,教育探索,2008年第七期

作者简介:

篇4

《管理学基础》作为五年制高职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管理游戏的起源与发展简述

管理游戏的教学方法起源于日本索尼公司,在1976年,该公司首先创立了“sony management game”,1982年开始美国的很多公司引进了此项游戏,并且逐渐扩展到计算机中进行模拟实践。我国最早是由北京科技大学于1996年引进该教学方法,由其开发的erp教学模拟系统目前被很多高职院校广泛应用于管理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模拟教学,是在教师设计的模拟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情景下,利用一些游戏道具,将参与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参赛小组”,通过学生模拟企业的管理经营活动,使学生提高其运用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特点,在《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法的优势明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讲理论知识也不知不觉的了解,并能很好的记忆。

三、管理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举例

1.掷飞镖。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任何的提示,只是让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投掷飞镖的对抗赛。在投掷飞镖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其中一组的学生进行负面的评价,在投掷飞镖的过程中,打击这一组人的积极性,影响其发挥。再选取另一组进行正面的鼓励,在投掷飞镖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她们加油鼓励,对其投掷的结果进行影响。在全部投掷完成之后,通过总结各组得分,可以发现,进行对比的两组的成绩有着明显的差别。正面鼓励的一组成绩明显好于被打击的一组,之后再提醒同学回忆,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对两组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激励,说明激励的效用。很多同学都觉得恍然大悟,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瞎子摸号。在游戏之前准备道具:眼罩(也可用围巾等代替),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人左右,给每个人发一个号码,并强调这个号码只有自己可以看,不允许给其他组员看,然后戴上眼罩,让这组同学按照手中的号码从小到大排列成一条直线。要求全程不许说话,不允许摘下眼罩,如果有违规组员,那么取消这组的成绩。教师进行计时,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开始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渐渐找到了沟通的好方法,其中一组通过敲击黑板的方式来确定组员的排列顺序,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了解了沟通的方式很多,当外部条件受到限制的时候,要寻求多种沟通方法,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3.你做我猜。在冲突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个“你做我猜”的管理游戏。两个学生进行猜成语的游戏。一个同学通过肢体语言描述一个成语,另一个同学根据其动作猜出其表演的成语内容。在表演和猜结果的过程中,由于沟通受到限制,交流的过程就产生了冲突,旁观的同学经常哄堂大笑,但是游戏过后,学生不仅记住了让人发笑的游戏过程,也记住了冲突这一让人印象深刻的管理学课程的内容。

4.你拿我吃。在控制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个“你拿我吃”的小游戏。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

转贴于

好,站在后面的同学拿着一盒小番茄喂站在前面的同学吃,由于后面的同学无法看到前面同学嘴巴的位置,就只能靠前面同学的指挥来移动自己手的位置。有的同学配合比较默契,指挥也很到位;有的组合就会失误连连,导致番茄掉落。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简单现象理解了控制的含义以及过程。

5.圆球游戏。在本课程的最后一章创新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一个“圆球游戏”。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0人,给每组三个兵乓球,要求将三个球依次从发起者发出,最后按组员排列顺序再回到发起者手中。在传递过程中,每个人必须触及球,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另外球如果掉落到地上一次要额外加10秒。开始的一组同学基本上都是围成一圈,依次来传递,用时比较久。之后参加游戏的小组成绩会逐渐提高,传递方式也越来越新颖,最后用时最快的小组仅用了3秒左右,这一组是将所有组员的手握成空心拳头从上到下排列,让球从最上面降下来。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方法,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 管理学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翟志华(1962- ),女,山西洪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贸易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与高校财务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62-02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的培养目标是基层应用型人才,但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由于实施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导致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理论讲授多,实践课时较少,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重点是引入实践性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性教学时间在教学活动总时数中的比例,提高“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状况根本上取决于高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校的教学目标、办学模式、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决定着学生能否具备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管理学基础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应用广泛性与实践艺术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也应围绕高职教育和管理学基础教学的目标和特点,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特征,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更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以技能提升为特征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强化管理学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业结合发展道路”,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也是高职教育的本色,更是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质量高不高,有没有特色,关键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要突出这一特色,体现管理学基础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只靠理论教学显然无法实现和完成,实践性教学设计必不可少。

2.管理学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手段。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管理学基础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角色转换、组织构建、团队训练等实践性教学设计,强化管理的实践性,实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真实扮演管理角色,让学生获得“管理工作过程知识”,在“实践导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管理学实践性教学是实现管理理论和社会需求“零”对接的桥梁。“高职教育是导向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办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实践性教学则是实现高就业率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多管齐下。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多地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性教学能力。二是加强校内外仿真实训室建设和利用效率,通过仿真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协同工作的重要性。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管理实践性教学质的飞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缩短实际和理论的距离,实现管理理论和社会需求的“零”对接。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教学目标不统一。管理理论课程体系以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管理实践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而高职高专又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第一要务。长期以来,我们虽然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论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管理理论教学还是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都不应当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必须经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懂理论会操作。但在职业技能教育突出的今天,尤其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无论是对管理理论部分还是实践技能部分,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对管理理论部分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仍是满堂灌方式。但“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就失去了实践课程的意义。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后,由教师带领让学生参与管理实践,直接接触管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2.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缺乏学习兴趣。“管理学基础”一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知之甚少。加之教师在授课之初缺乏必要的引导,授课过程中所讲理论较为深奥,选择的案例远离实际,使从一开始就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缺乏兴趣。

3.缺乏“管理学基础”实践教程。当前,“管理学基础”教材很多,其中大多数教材编写重复,结构和内容缺少自己的特色,精品极少,尤其很难找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程。编写“管理学基础”教材容易,而编写“管理学基础”实践教程则要难得多。因为“管理学基础”实践教程是将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与实际工作情景相融合的一种教程。所以编写“管理学基础”实践教程不仅需要编写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具有企业工作和管理实践、教学经历等方面的知识。

4.“管理学基础”实践课时不足。长期以来,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理论课程所占课时比重较大,对实践课程教学重视不够,实践课可有可无,开设时所占课时比重也很小。大多“管理学基础”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数及占有的比例或学分,一般都无明确规定。据笔者的教学工作验证,实践性教学应占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较适宜。如果实践的比例过少,就达不到与管理实际工作无缝接轨的目的;如果实践课时比例过大,又影响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不能指导学生实践。

5.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在“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手段上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形式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上仍以抽象理论为主,没有引入幻灯、投影、电视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

6.考核方法以理论知识为主。目前,“管理学基础”成绩认定一般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期中考试,一般占40%。期末成绩通常是闭卷理论考试,以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为主,以教材设定的标准答案为依据,一般占60%。这种考核方法的缺陷:一是考核面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期末考试存在很大局限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明显不足。三是考核内容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师资力量薄弱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软肋。“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需要既有广博的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兼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双师”教师。而“管理学基础”现任教师中,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没有企业经历,更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所以很难有效指导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创新对策

1.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目标。“管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培养目标中必须突出强实践、着实务的要求。“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管理学基础”教学体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2.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在“管理学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合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度,“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合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综合训练及顶岗实践训练,并能在对各种能力要求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其中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块可以采用相对集中的教学方式,分阶段来完成;基本能力模块的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与专业能力模块教学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综合训练与顶岗实践训练安排在最后,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方面组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为了适应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应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以促使教学互动,增强学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如通过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方式进行教学演示,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与此同时,通过采用贴近教学内容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体系与方法手段对模拟仿真环境进行分析推理,开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探讨活动,相互交流与点评,提出富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多元化解决方案。

4.编写高质量实践教材。必须完善模拟实习教材编写制度,组织那些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授、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实验课教师共同组织编写,做到教材共享,既减少重复劳动,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管理学基础”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笔者建议,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其次,注意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储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否则“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建议对于管理实践经验或经历少的老师,应轮流到企业挂职、实习、调研,以丰富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再次,还可采取聘请校外一定数量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骨干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或阶段实训的指导教师及实习基地的负责人,全方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6.创建实践教学大平台。首先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实现“管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融,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的相互交替,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其次量化“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确保“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再次健全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落实“一企一师”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充分调动实践教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包惠群.不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7(3).

[2]霍彬.《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08(10).

[3]李瑛珊.关于高职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及其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篇6

关键词:分析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分组;协调;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47-02收稿日期:2016-08-15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需要进一步突出其知识的应用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若运用通常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应用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知识的应用,从一个企业管理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蕴含的相关管理学基础原理和一般方法,这种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性,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项目教学法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意义1化解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知识

抽象知识的掌握难点就是在于这些内容难以被学生理解,因为一些相对抽象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高职学生的理解范围。这一类抽象知识在管理学基础课堂中相对较多,多个章节中的知识点都具有这一特点,例如,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七个学派就是典型的抽象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分析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中蕴含了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点,可以实现这些抽象知识点的有效应用,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管理学知识。

2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等应用能力

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将成为今后一些单位基础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在对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突出自己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在学校历练。管理学基础课程就是现代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相关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需要应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和内容的灵活掌握就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项目教学法多元化的教学案例为学生分析管理问题、探讨管理思想、提出管理方法等给出了直接的机会,在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运用管理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实施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时候,在分析管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组队开展案例的分析,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工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最后分享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项目案例的有效解决,这种团队意识也是今后在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因为在任何企业或者单位里,一项工作或者任务都需要员工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具体的实施措施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

学生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主要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在学习能力分层确定好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小组的组建工作,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机组合成一个项目研究小组,这样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种分层式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共同进步。

2布置项目任务

在开展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的整体性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探讨分析的时间。这些项目任务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突出对已学过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工作。可安排一个企业让学生进行调研,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相关的管理学项目任务。例如:该企业在进行自我管理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智能,企业领导层是怎样开展管理日常工作的,根据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最终提出一个调研报告。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咨询企业,有的学生需要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依据等,还有的学生需要进行最终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学生在分工协作之后,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他们的调研报告。还可以假设学生自己经营一个小型的餐饮企业,让他们思考一下怎样开展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首先需要进行企业内部员工的分工,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后厨,有人负责前台服务,有人服务收银,等等。对这些员工的管理需要怎样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兼容,如何使员工工作积极性持续激发等都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在项目问题布置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这也是今后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素养。管理某项企业具体工作之后,领导需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就需要他们起草相关的企划案等。在进行调研和学生组织报告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不断调整学生的调查方向及报告撰写方向。

3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

学生在分组提交相关的项目完成的报告之后,教师首先需要仔细阅读他们的报告,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模拟企业管理层听取基础管理者的汇报,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使学生适应今后岗位需要,不断构建他们成熟的心理。在汇报会上,不同研究小组汇报各自的报告,在完成汇报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汇报小组需要给予相关的回答,最终教师再根据事前阅读过的报告内容,结合管理学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引导式的点评,给报告小组更多的启示。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运用管理学知识的意识,提升他们在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同时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可能对学生是一个更好的启发,因为多人的思考更加全面、系统。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组织出这样一份报告,是经过多个合作、多次讨论而最终形成的,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没有经验,需要多多磨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最终点评的时候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鼓励的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现代职业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学生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的具体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助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企业基层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冯伟明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5).

[2]董常亮,周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3,(11).

篇7

摘要:管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共同活动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管理,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既应当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关注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迁移与转换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基于此,文章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设计,并着重对其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学;职业素养;综合管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管理学基础》是经管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甚至把该课程变成了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就是说,学校的管理层认为,不论学生所学何种专业,都应当懂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思想与方法,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其实,这也是由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的。管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管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只要有人类的共同活动,就有管理思想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实施。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人们之所以遵循一定的规则与秩序,而不是各行其是、为所欲为,无不得益于管理的存在。所以,学好管理学对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绝不应该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教师上课讲授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原理与方法,做一些习题,期末参加书面考试这样一种机械、传统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相应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笔者认为,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转化为职业素养、最终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对该门课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包容性极广,是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它既有别于其它各专业课程,又不同于各种专门管理学,如教育管理、酒店管理等,也不是各种专门管理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它们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作为有较强综合性和多学科性的管理学的授课,必须理清授课思路,系统安排授课内容。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管理系统基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和基层管理岗位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既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迁移与转换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二、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1、设计理念

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笔者遵循的理念有以下几条。第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使学生能胜任管理工作岗位,能主动适应变化,具有创新精神。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学习的成就感。第三,教训内容模块化,以便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组合。第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如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小组讨论、撰写小论文等。第五,考核以“能否胜任管理工作任务、能否解决管理问题”为重点。最后,课程建设要形成教学设计——反馈——再设计的螺旋式提高的机制。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二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能力向职业素养的转化。见图1。

3、内容体系设计

《管理学基础》不论是作为经管类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施教的过程中,都应当与学生的专业要求结合起来,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起来,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共性的基础之上,体现各专业的个性。下面我们就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来做一说明。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时,首先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该专业对本课程的具体能力要求,制定出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并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后分解出本课程的教学模块。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设计6个模块结构,完整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管理实践技能和能力体系。见图2。

三、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生命线,重视实践教学对于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校内实训包括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与企业家讲座;校外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构筑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

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想借助于游戏这一简单、轻松愉快的方式,藉以表达与阐述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思想,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印象深刻。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游戏的设计与选择就尤为重要,首先,游戏必须能够确实反映与体现相应的理论内容,其次,游戏的可操作性要强。游戏要围绕着对管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而展开,进行管理游戏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体验管理的要义,游戏结束之后,要引导学员思考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个管理技巧。

3、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虚拟再现出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去体验现代管理实践中那个可能属于自己未来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应对突变环境条件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情景教学,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管理实践,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提高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企业家讲座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学校可邀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或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机构的领导来给学生开讲座,以亲身经历来讲解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将会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好地体现了该门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不具备条件,没有直接与管理界成功人士面对面直接接触的机会,也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网上看相关的视频讲座,例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蒙牛老总牛根生、联想总裁柳传志等等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企业家的讲座,他们以现身说法来描述管理问题,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把管理学中看似抽象、生硬、死板而又教条的东西具体化,拉近了学生与管理的距离,同时,许多白手起家、历经磨难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经历也是对学生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对其自足现在、脚踏实地的学好管理学知识并满怀信心地展望自己的未来有着积极的作用。

5、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

认识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观若干不同类型企业,让学生对企业及其现场运作与管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和基本知识准备。顶岗实习,即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管理,接受企业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建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创新研究价值工程,2010,(8)

2、曾志云《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

篇8

关键词:学校管理;决策;活力;品味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

一、加强效管理,提升决策能力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水平。作为校长,要充分考虑到决策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决策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在本人平时一些决策的经验中,总结出了关于作出好的决策的几个方面。

1、决策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和客观地分析问题,区分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并选择不同解决办法,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2、决策须有可行性,任何决策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要将眼前所能达到的效果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使得决策所能达到的最终目的便是推动管理体制的改善和学校的发展。

3、与决策的制定是否有效的是时机,决策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等影响,有些是基于刻不容缓的威胁和稍纵即逝的机遇,要求作出快速的决策;有些是关于教学计划或者管理方式改进等方面,则需要长期试验和实践才能决定的,总之,因时而定,因地制宜。

二、激发教群体活力,促进专业发展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三、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新课程在课程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人”。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时,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管理为宽松的“师本”管理。注重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提倡从课改前的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主义枷锁,宽松,凝聚和富于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篇9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籍管理 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学院,它是在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独立学院作为对我国高校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有其特殊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创办对高校优质的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籍管理是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务实高效的学籍管理往往意味着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等学校中,学籍管理是指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考核和管理。国家教育部队对于高校学籍管理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各高校对于学籍管理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学籍管理的内容上来讲,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纪律与考勤,升级与留级,转系(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等。学籍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较强的政策和原则性,我们必须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做好这项工作。

一、独立学院学籍管理的发展

高校学籍管理在本质上属于管理工作,工作的开展既要讲政策又要讲原则。通过学籍管理学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校时期的各种情况,是学校了解把握学生的主要途径,也是针对学生变化情况作出学生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早在2007年3月中国教育部就了《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通知第一条提到《办法》是依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具体规定而制定的,对高校学生进行学籍管理是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籍管理有利于对高等院校的办学行为进行规范,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高等教育的公正和公平。通知第二条说明了学籍管理的技术支撑和管理对象。对新生学籍进行电子注册所依靠的是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其管理主体是政法,管理客体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本专科学生的学籍。通知的这前两项充分说明了学籍管理在高效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对学籍制度进行规范的必要性。此后,为了对高等院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这一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为了对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学籍进行更有效的管理,2008年在对高等院校新生学籍进行电子注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对普通高校学生学籍进行学年电子注册的新规定,此外规定还要求各高等院校要尽快建立起学籍查询网站,对于学籍网站的建设各省市教育部门对所属高校必须进行检查或抽查,在此过程中尤其要严格检查的就是独立学院。

教育部制定和出台的各项通知规定对于独立学院自身学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督促作用,独立学院的学习管理体系也呈现出较好的运作态势,但是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进,各高等院校的学生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比之前增长了数倍,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更加正确合理地做好学籍管理,成为摆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二、独立学院在学籍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成长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自2003年开展得以规范发展以来,独立学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比其刚建成时发生了令人称赞的速度。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相对与普通高等院校来讲,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较短,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还缺少经验和规范性的制度,尤其是在学籍管理方面始终滞后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一些不足。归纳起来,独立学院在学籍管理上主要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独立学院还未建立起较成熟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一是与学籍管理人员有关的管理体制,其二是与学生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在学籍的管理工作上,虽然独立学院在不断发展,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一直隶属于教务处的管理体制之中,这样的情况未能体现院系两级部门的自主管理优势。在对学生学籍的管理规定上,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能较好地贯彻上级有关部门的学籍管理精神,但在在实际的学籍管理中,独立学院结合本身院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而制定的学籍管理规定较少,这样既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部分特长生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还未积累到较丰富的学籍管理经验

独立学院的起步晚,办学时间短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情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独立办学存在办学经验的上的不足,这一劣势同样也体现在它的学籍管理水平上。其一是对学籍管理的操作规程不熟悉,学籍管理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人员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对于学籍管理的操作流程还不熟悉。其二是对于上级学籍管理精神的贯彻不彻底。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籍管理,国家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都非常重视,而且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通知和规定。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人员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对于上级的这些文件中有关学籍管理的精神不能通汇贯通的理解,因此势必会影响到实际的学籍管理工作。其三是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虽然学籍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原则性和制度性,每一项管理环节都是有章可循的,但是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些家长或学生经常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感到不满或产生误解,甚至有时会强行要求学校更改学籍处理规定。这些状况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学籍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能力来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则会让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很被动。

(三)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对母体学校有较强依赖性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创办必须依靠和依赖于母体学校的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这种在教学资源上对母体学校的过度依赖使得独立学院在学籍管理上依然沿用着母体学校的模式,较少能有自己的创新。母体学校与独立学院是有区别的,母体学校在学籍管理上的规定和办法,往往是针对“一本”或“二本”学生群体而制定的,母体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也较独立学院要好。因此如果将母体学院的学籍管理模式照搬进独立学院,既不符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也不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实际。

三、如何完善独立学院的学籍管理工作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观察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独立学院的服务意识。应当认识到,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落脚点,独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在学籍管理工作上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才能推动整个教学管理的有效运行,实现独立学院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的办学目标。

其次,实事求是地加强独立学院的制度建设,努力使学籍管理制度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制度建设是规范教学管理的根本,没有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就没有高效的学籍管理工作。对于独立学院来讲,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放宽有关转专业的规定。让有专业特长或对特殊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能便利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这种对学籍异化程序的优化不仅有助理提高学籍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

再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监督。学习管理工作的高效和准确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来不断完善学籍管理体统,可以充分实现学籍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完整的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利用网络实现对学习管理程序的监控,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中的纰漏。

参考文献:

[1] 朱培英;论学籍管理制度改革[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篇10

论文关键词:现代学生班级管理 效能 以人为本 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班级管理。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致力于制度建设工作,优化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科学管理,把握有利时机,促使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现代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眼前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从远期效应来讲,学生管理工作还会对国家教育事业产生影响,而学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从一定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正因此,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分析和探讨提高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想现实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

正如果把每一个学校比做一个花园,那么班级管理就是这个花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之花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花园美丽与否。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与管理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发展,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级非理性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计划和规章制度等理性管理的作用外,要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班级成员的非理性因素作为管理的内容之一,运用各种非理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对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班级成员的情绪、感情、意志等心态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成员潜在的自信、自强、自尊、自控、的意识,通过群体的共感和共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一一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了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理验,下面就班级管理谈点个人的看法:提高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方向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项具有教育特色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需要掌握与班级教育管理相关的各方面的理论,例如,学生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等,并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现代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主观念和民主意识,结合这一现实情况,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也要相应的有所调整,第一,现代班级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管理学生,也不是简单的维护班级秩序即可,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将学生真正是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一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需求,并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探索班级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但是学生的管理者,更要使学生的引导者;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听话守纪律,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素养,这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正确方式。 转贴于   2做好制度建设

搞好制度建设工作是现代学生管理效能提高的基础。现代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将重点集中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但是要想达到自主管理的预期效果,少不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班级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观审视教育形势,对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注意要宽严适宜、有奖有罚。现代班级管理制度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大致来说,可以划分为会议制度、参与制度、考评制度、骨干选拔制度以及行为规范等类型。优化班级管理制度要始终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明确提倡、禁止、限制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社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可以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这对于扭转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管束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好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是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项学习,并切实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

3实现科学管理

提高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核心内容就是优化班级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班级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是却存在一定的规律,具体的说,现代班级管理模式要具有三大系统:第一,计划系统,在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时要从时间、空间以及事件三方面入手,班级管理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防止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没有有效的应对机制;第二,监督检查系统,主要指的是班干部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检查、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以及相互之间检查等,班级管理人员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第三,反馈系统,班级管理者要随时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以便学生可以随时了解相关信息,此外,还要将学生的意见和好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帮助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赢取学生的信任和配合。

4把握时机

促进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抓住有利时机。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准确把握时机十分关键,在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预期效果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所实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就是现代学生班级管理者对有利教育时机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引导的最有利时机是学生入学时,因为此时学生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和陌生感,教师的引导作用最为有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班级管理者要对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科学管理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促进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发表时间:2008-06-01

[2] 董永哲.用新课程理念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新课程实施中班主任角色的转变.考试周刊,2009年 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