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体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大,其中,建筑项目作为我国的一项经济支柱型产业,在经济的建设历程当中更加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之中,应当充分的运用平面设计相关理念,对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进行革新,使得生活的变化更加多元化,进而建设出更加高质量、更加完善的建筑设计效果。
建筑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针对当前建筑平面设计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加以分析,是促进设计效果提升和改良的关键点。总的平面设计,会受到城市规划原则、使用的功能性、场地现状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解决实际的矛盾及问题,对方案进行反复调整及改良,以完成基本设计目标,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是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对于平面设计影响较大,诸如用地的性质限制、布局结构形式的限制等,均以规划条件书的形式对相关工作形成了影响,其中,建筑的密度、用地范围、建筑周边的绿化率、建筑的停车库建设、日照系数、建筑高度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层面。建筑周边的交通设计和场地的形态,也是巨大的影响因素。此外,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对于最终设计效果的影响也较大,其最终的限制属于技术以及功能方面的,诸如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规则之中,对建筑的相邻关系、红线关系、建筑物的突出设计以及道路的设置等,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于建筑周边的绿化率以及管线的敷设形式,也进行了深入的规定,以确保建筑在采光以及通风方面可以有较好效果。在平面设计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消防以及建筑防火间距等等要素,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诸如建筑的专业设计结构形式、柱网的尺寸、建设的地下室工程状况以及基础形式等等,均是不小的影响,此外,空调机房的布置形式、场地的排水建设、各种类型管网的建设以及室外架空管网的设计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还需要充分的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以促进平面设计效果和总体质量的
增强。
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平面设计在建筑应用过程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对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控的部位和需要全面加强的项目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实践操作之中平面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基本设计思想等进行细致的探究,旨在促进建筑设计质量的增强。
首先,是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布局形式,其中包含有实体的布局、场地分区、绿地的建设安排以及交通建设的安排规划。需要确定各个元素之间的形态关系,同时还需要注重场地的基本形态。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对其内容进行分区,采用集中式的布置形式,对各个项目的功能内容进行设计,并且还需要突出上述元素的三维形态,突出其特征,进而形成一个基本的建筑空间方案雏形。此外,还需要在每一个设计环节之中对各个元素的特点进行反复推敲,对方案设计思想及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确定出最佳的方案。
在平面设计的前期,需要积极的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的了解业主设计思想,在理解了任务和规划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要求进行明确,在最大程度之上利用建设的场地,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需求进行确定,熟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平面设计设置方案的科学性,对功能进行改善。此外,还应当逐步的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从多方的利益着手,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通过上述步骤,全面的增强建筑平面设计效果。详细平面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内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量化过程。总的来讲,建筑平面设计的思想理念革新,是促进工作进步的关键点,故应加强重视。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建筑节能、雨水回收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绿色保障性住房具有“造价不高品质高,占地不多环境美,面积不大功能全”的特性,充分符合保障性住房“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2013年,苏州市保障性住房已经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在合理的造价增量范围内,如何科学的选择绿色技术,全面提升居住空间的品质,是绿色保障性住房的第一步。在具体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总平面布局、户型设计、非传统水源利用、节能环保、景观绿化是实现绿色保障性住房的主要问题。
1.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分析
1.1 总平面布局
大多数保障性住房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根据地块的特点和场地情况进行总平面设计和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的几个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特点表现为:建筑密度较小,容积率较高,建筑单体体形系数较低等。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保障房的开发一方面与商业开发小区有共同点,但在总平面布局上协调性相对较弱。
1.2 户型设计
保障性住房项目由于套型较小,一般都实现了紧凑的平面设计和恰当的面积分配,符合土地节约原则。但一些项目在住宅房型的实用性设计、精细化设计、节能节地方面考虑欠妥,南向楼梯间、北向客厅、无窗卫生间的设计仍存在,需要改善。
1.3 节能环保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造能够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的条件下,在允许的条件范围内采用适用、安全、经济、成熟的技术、材料、设备和产品,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规范条文的要求。一些住宅小区采用了太阳能技术(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在临街、噪声源大的区域采用了通风隔声窗。但从总体上讲,保障性住房在节能环保方面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多,科技含量不高。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建筑类型包括居住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两类。《标准》采用了两个维度的衡量体系,采用条文达标累计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两个维度是指技术领域维度和条文性质维度:技术领域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条文性质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在此标准后,又陆续了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超高层建筑等相关补充标准,构成了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截至2012年底,已经评出绿色建筑超过了700栋,其中保障房的建筑面积占比约为13%。
3.案例分析
某安置小区项目占地4.36万m2,总建筑面积约17.4万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4.2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21万m2。项目主要部分包含10栋高层住宅,总户数为1368户,其他配套建筑7栋。
4.1 项目方案设计的不足之处
从绿色建筑评价的角度出发,项目的用地指标、绿地指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场地交通、建筑节能、室内装修等关键性指标基本能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具备开发绿色建筑的前期条件,但仍然存在以下几项主要问题:
(1)室内环境不佳。该项目楼板的隔声构造不佳,卫生间位置不佳。
(2)无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该项目的可收集雨量较为丰富,也存在绿化灌溉等低质水源的需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缺乏深入的考虑。
(3)BIM技术应用不足。本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仅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的日照条件进行了简略的理论分析。在建筑的声环境、采光效果、场地风环境、室内通风、小区热岛强度等方面,都只基于经验判断,设计依据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4)“绿色”特点不鲜明。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相关要求,仅有一项可达标优选项(地下空间占比为32%),不具备参评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资格。
4.2 绿色体系策划
项目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项目方案设计的实际情况,从“四节一环保”的各个方面进行绿色潜力挖掘,弥足建筑的基础条件不足,合理选择绿色建筑的星级标准,以实现合理开发绿色建筑的目的。表1为绿色建筑设计预评和增项计划总表。
表1 绿色建筑设计预评和增项计划总表
注:(1)评价标准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二星要求”对应的数据系根据评价阶段和项目实际情况剔除不参评项后的折算值。
4.3 绿色建筑星级
通过合理的构建绿色建筑的完整技术体系,项目在“绿色”的角度得到了优化和完善。其中,规定项全部达标,一般项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的项数要求,优选项达标选项为“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4.2.10采暖和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此外,项目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以光伏发电提供景观路灯和室内公共区域的照明,满足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要求。
篇3
关键字:水利工程; 建筑景观; 艺术设计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use of, also accord with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give a person with rich sensual experie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is reflect a countr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Windows, still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country's strength and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people's happiness life situation, i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world. This paper focuses 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art.
Keywor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主要用于调配和控制自然界中的水资源,为除害兴利而修建的工程,它主要由各种不同的水工建筑物组成,对挡水、泄水以及进水和输水等水利设施周围的建筑物起着维护和管理作用。水工建筑物常以不同类型的形式组合成水利工程的建筑景观,水利工程建筑的目标主要以完成基本的使用功能为主,运用美学的原理和规律,存在于人类生存特有的社会环境,给人的生活创造出井然有序的状态,使人感受到明亮、开敞、整洁和美观的自然环境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激发出人们的激情,展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无限创造力。
一、水利工程建筑的合功利性艺术形式
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对水体进行创作的具体展现,建筑功能美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建筑实用功能本身所要传达的尺度要求,把建筑物的结构技术和材料等因素发挥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反映了建筑物功能美功利性的一面。艺术设计实现其预定功能就使合目的性和规律性有效地统一,就会使设计者获得一种自由感,表现出建筑的功能美。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更多表现的是它的艺术性,它又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现代建筑的设计从设计一开始就广泛地吸取了现代艺术中的形式语言。对于那些寻找形式语言的设计师而言,绘画艺术给他们提供了最丰富且最直接的灵感源泉。现代绘画艺术从起初的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发展到以后的极简艺术和波普艺术,每种艺术的形式和艺术思潮都给了设计师借鉴形式语言和艺术思想提供了条件。
二、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的形式美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形式美是建筑外观形态物质材料的声、色、形,是一种抽象形态,功能构建和它们的组合呈现出审美特征。
(一)整齐一律
整齐一律是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构成规律,是构成形式美物质材料量的关系。它的特点具有一致性和重复性,主要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秩序和统一。
(二)平衡对称
整齐一律且形式复杂的构成规律,把形式的外表从一致性到不一致性实现有效的结合,形、色、声相互交替重复,实现变化中带有一致性的对称平衡美。对称是从中轴线划分的两个相等部分,存在左右和上下对称。对称的形式有几何对称,有机对称等。平衡主要是指布局的等量而不等形,比对称更进一步,它从上下左右不同的形态体现变化,达到自然平衡。
(三)比例
比例主要是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以空间形式的形态存在。
(四)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展现了既统一而又相互对立,在统一中又存在着差异和对立的特点。对比调和跟建筑物的材料和构件有关,它强调的是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对比是由于形式上的显着差异因素造成的,形体的大小和色彩的色相以及空间的虚实和光线的明暗等对立的差异因素会给人造成一种鲜明、醒目而又振奋的效果。调和是在细微的差距中寻求统一,是按一定次序连续变化形成的效果,给人一种协调、融合的感觉。
(五)节奏
节奏是建筑物在运动中连续规律有秩的反复,节奏的关键是力,即有强弱的变化过程,把运动强弱有规律反复变化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节奏。
(六)和谐
和谐意味着多样化的统一,它是形式美的根本法则,是建筑和环境高级存在的形式,既是质的差异的统一,又是量的差异的统一,同时还超出质和量的差异统一上升为度的关系。和谐是对多样化的差异性的有机结合,它又表现在整体上的共性和整体联系上。使人在丰富中体验单纯,在活泼自由中感受秩序。
上述建筑形式的特征规律经过了长期生活实践的沉淀和积累,而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现代形式美注重于不对称和对比所形成的动态的秩序,这种动态的秩序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静态平衡,取得新秩序的美感。
三、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的关键点艺术运用
水利工程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比如建筑力学,结构学,以及电气消防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密切配合。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水利建筑也越来越重视视觉效果,许多水利建筑与旅游景点的融合,使得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为此,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实现水利建设与环境有效的结合,对水利建筑展开高质量的设计是当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大势所趋,以下是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的关键部分。
(一) 总平面的设计
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包括了水利工程主体建筑和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总平面设计,主要是基于建筑总平面设计在使用功能上满足基本要求,并做到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建筑内部交通线条明了、简洁、有序,便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避免使用功能的相互交叉造成的空间浪费是,此外还应考虑休息和绿化等与建筑之间的相互搭配,整体空间的造型更加丰富。
(二)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往往反映了一栋建筑的基本“性格”特征,它或者强调的是高科技的现代韵味,或者就是注重历史的文脉,运用时代的符号和象征表现当时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底蕴层出不穷,各有千秋,有的不拘一格,有的温文尔雅,还有的小家碧玉。简而言之,一栋楼或一个建筑物自身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它所处的年代和具体环境有关,它们之间要相互协调,符合时代特色,而不能天马行空,只靠猜想或臆断来决定。与此同时,即使同处于一个环境下的建筑之间,因为本身的体量不同,也会在建筑物的“性格”上存在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是统一于大环境建筑群之中的。
(三)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应用取决于造型设计,造型设计的来源是建筑本身的颜色及其质感。水工建筑由于自身的野外性,要求它要具备抗风性与耐脏性方面的功能.抗风性的主要表现在门窗,门窗对外来荷载的承载能力决定它的抗风性,耐脏性主要表现在建筑表面对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材料要满足建筑的耐脏性,还要不易积土,并且耐水冲,如石材、饰面砖、铝塑板和优质外墙漆等材料。此外,为表现出水利建筑的独特,还可在颜料的选用上多用白色、蓝色等冷系色,但这不是绝对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用暖色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要结合时代特色和所处环境,既要表现出景观特有的“个性”,也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还要符合时代的特点,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建筑形式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民,方冠卿,杨建中等.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207-208.
[2] 朱琳,宋磊.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解读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52-4754.
[3] 赵秀敏.基于江南丘陵地貌与特殊气候的新农村建筑景观设计[J].装饰,2010,(11):133-134.
[4] 李平毅,陈颖聪.试论四川自贡仙市古镇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科技信息,2010,(36):421.
[5] 蔺宝钢,徐娅,胡仁锋等.生态脆弱区的生物气候学建筑景观设计——河西走廊古浪地区景观规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4):531-536.
篇4
中小学校是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成果主要是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但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必然会对教学环境提出新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及思想发展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对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校建筑环境,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建筑应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情操,陶冶心灵,使学校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中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7-15岁的少年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好奇、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易出事故等。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为少年儿童创造出适合他们的良好环境。教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在云飞路第二学校的设计中,经过与建设单位的多次沟通,给出了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国学,希望通过这个学校建筑弘扬中华教育的特点。其次,我们在设计中,还提出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的本质是使用建筑的裙体所产生的价值,那就是学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学校建筑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在规划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总平面布局紧凑,空间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尽管学校用地充裕,建筑内容较多,但是总体布局没有散乱无序,而给人一种整洁有序之感。2、分区明确,流线清晰顺畅。规划中位于西边的教学区与东边的活动区动静分明,中间以贯穿中轴线的国学楼、综合楼进行过渡。3、紧扣国学主题,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筑设计上力求端庄质朴,历久弥新。
2总体规划设计
学校用地呈不规则长方形,东临彭泽路,西、北均为规划路。考虑用地临近彭泽路,人流车流量较大,噪音嘈杂,把校园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的规划路上,次入口设在西侧的规划路上,在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保证了学生安全。学校大门退道路16米,正对主入口设置一个椭圆形中心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了绿化景观和形象雕塑,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学校建筑围绕中心广场展开布置,正对校门主轴线的4#楼是国学楼,弧形环抱形态恰似面向学子展开宽广胸怀,4#楼南面的5#楼为实验综合楼。中、小学教学楼设于校园的西面,考虑到使用的合理性和学生年龄差距,将中学教学楼与小学教学楼分开布置,相互独立,教学楼之间围合成相对独立的内庭花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更为紧密。整体规划考虑功能分区合理性,将一个小型足球场和4个蓝球场设置在地块西南角,临近彭泽路;将室内活动场和学术报告厅设置在西北角,动静分开,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校园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间的区分及联系,做到动静分区明确合理,符合学生的使用重点。校园围绕主要建筑连接主、次出入口布置环形车道,道路系统构架清晰。为保证安静的校园环境,减少车流对校园教学环境的干扰,学校内机动车辆考虑停放在门卫西侧,外来机动车辆集中停放在门卫的东侧。
3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注重营造一个满足学生身心需求、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现代空间环境,以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教学楼统一设计成外廊组合式,小学教学楼组合体即能通过外廊联系,又有独立的庭院,不仅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需要,而且能将庭院优美的环境及绿化扩展到教学空间来。设计中结合单廊式空间布局的变化,每层设计了学生休息室,学生能在学与玩之间充分调节,以始终热爱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力求丰富多变的空间体系时,保证清晰的功能要求。平面布局上,将小学与中学分成不同的空间体系,高低年级空间分楼层布置,同时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分成不同的空间体系设置。这样避免了相互干扰,且利于教学管理。在具体设计中,教学楼南北平行,相对分开,组合排列,其中1#楼为中学教学楼,2、3#楼为小学教学楼,2、3#楼中间的连廊及专业教室形成了一个过渡区,组成一个既灵活变化又规范严谨的空间教学空间。竖向交通的设计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当走道过长或学生集中拥挤时,应经过一个缓冲空间再进入楼梯间,可有效的减少学生踩踏事故的发生。结合功能,楼梯间与教室之间都布置了休息室或是连廊做为过渡空间,这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员都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待进入楼梯内的人员疏散。1#楼为四层的中学教学楼,一层主要为架空层,做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二至四层为标准中学教室,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9米,总建筑高度17.2米。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东西的封闭楼梯间及各教室,东侧教室与楼梯之间设有供学生课间活动的休息厅及教师休息室,建筑西侧为公共卫生间及饮水间。2#楼和3#楼为四层的小学教学楼,一层主要为架空层,做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二至四层为标准小学教室;2、3#楼主楼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6米,总建筑高度16.2米。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各封闭楼梯间及教室,东侧教室与楼梯之间设有供学生课间活动的休息厅及教师休息室,建筑西侧为公共卫生间及饮水间。在卫生间及教室之间的位置设有3米宽的外廊联通2#楼和3#楼的各层,此外廊西面二层为合班教室、三层为音乐教室,四层为舞蹈教室。4#楼为四层的国学综合楼,正对学校的入口大门和广场,建筑采用弯向广场的平面弧形设计,恰似张开两手的臂弯,迎接莘莘学子。东西两侧设有封闭楼梯间及卫生间。一层设有门厅、国学展示厅、书库、阅览室等,二层设有国学大讲堂、书画室、棋艺室、民乐室等,三层设有校史室、科技馆、办公室等、四层为学校办公室。4#楼一层层高4.5米,二、三层层高3.9米,四层层高3.6米,总建筑高度18.7米。5#楼为四层的实验综合楼;地下室为非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层平面为学校食堂,在4、5#楼中间设有一东西向的食堂门厅,使食堂人流与实验实人流区分流线。二层设有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三层平面设有化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四层平面设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东西的封闭楼梯间及各教室,紧邻东面楼梯间设有公共卫生间。5#楼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9米,二、三层层高3.9米,四层层高3.6米,总建筑高度18.7米。6#楼平面设计为椭圆形,一层平面为862座学术报告厅,二层为室内活动室。楼梯间、卫生间、配套用房均环绕椭圆形四周设计。
4建筑立面造型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many years of work p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tailed narr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造价控制各阶段基本情况
1.1、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财务基础数据测评。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
(1)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技术参数、建筑市场动态等内容的原始记录及信息。
(2)切实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设标准,立项申请应具较强的说服力和可行性。
(3)科学地开展项目效益分析活动并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有依据,尽可能细致、合理。充分考虑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预留价格的浮动系数,投资基本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1.2、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政府依照法规审批,设计方精心设计,造价人员严格控制,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三位一体"的最佳组合。设计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包括设计的评价和比较、方案优化、概算的编制与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与审查。
(1)合理的功能定位、可靠的设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满足项目功能要求,这是对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首先必须做到合乎国情。同时,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深度要求,避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情况发生。
(2)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不只是设计方的工作,建设方需积极配合,起到事先控制和主动管理的作用。建设方在审查设计文件时,首先要关注设计方案的优化,要依据各类指标及资料对总平面设计、建筑空间和平面设计作分析比较。这不仅对工程造价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施工及运行后的生产经营都有重大影响。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选用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3)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靠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限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细化后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专业设计,尽力制止不合理的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分解投资总额和工程总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经细化后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之中,以通过层层分解来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实现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及概预算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初步设计时必须以批准的投资估算为底线,并通过限额的方式来控制概算不超过估算,其重点是对工程量和设备材质的控制。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应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招标,使设计人员增加市场竞争意识,尽力使设计方案更臻完美。
1.3、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客观条件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招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往往会发生工程变更与合同价调整、工程索赔,此阶段还包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与应用。
(1)尽力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变更和签证不可避免,但应严格控制。为防止因施工图存在问题而导致变更,在设计图纸审核时严格把关外,还应在设计咨询、图纸会审和技术咨询时认真检查和复核,以尽早发现问题并予以消除。应尽可能地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那些可能严重影响工程,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妥善解决。
(2)严格审核施工图预算。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作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联系,据实调整控制目标。
(3)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做好合同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仔细查看施工情况,并以合同为依据,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协助建设方审核设计变更、签证等产生的费用是否合理。
2、当前造价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探析
目前我国的基本建设体系和流程可保证工程建设投资得以有效控制和管理,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还存在相互脱节现象,因为项目决策与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结算审计这四个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分别由建设方及其主管部门、设计方、咨询方牵头落实,故难以建立起前者控制后者,后者影响前者的有效管理体系。
2.1、忽视投资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目前有些设计方为了满足建设方的工期要求,为赶进度而工作不够细致,导致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有些项目甚至出现了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等情况。有的设计人员不遵循价值工程原理,进行优化设计,而是追求高安全和高收费,甚至与业主串通,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2.2、招标阶段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低价、肆意扩大指定材料和设备
(1)目前有些地区规定只是采用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时按各投标人由低至高的报价排序依次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出合格的3个投标人按报价由低至高顺序排出中标候选人。迫使不少施工企业制定"低价入围、高价索赔"的策略,这完全违背诚信原则。
(2)部分建设方漠视建筑市场的客观规律,肆意扩大指定的材料和设备,人为缩小总承包的范围,加剧了建设方与施工方的矛盾。
2.3、施工阶段更改设计、盲目签证引起索赔,造成造价增加
低于成本中标后,为改变其亏损状态,一是施工方利用工期为胁迫条件,迫使建设方接受其变更设计方案、替换材料等调价要求,甚至和建设方串通,将隐蔽的土石方等工程签证量加大数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施工方与少数设计方串通,在施工过程中制造很大的设计变更,为施工方的高价索赔提供方便。
篇6
关键词:绿色施工 建筑行业 环境保护 施工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再一次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关于建筑施工方式的思考也越来越多。2003年,我国在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中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开启了我国建筑行业绿色施工方式的先河。在此之后,我国颁布了大量的关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标准和指导手册。2005年12月,住房和城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9月又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2006年3月国家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9年,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010年,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导手册的颁布,让中国的绿色施工相较于以往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从意识上还是实际的施工上提高都是明显的。
1 绿色施工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显著的。各项指标均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了近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国的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筑等8个行业的主要产品的能耗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40%以上;种种资源的低利用率,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此产生的资源残渣量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要多得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其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总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据统计调查,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相较于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当然也是机遇和潜力所在。由此,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改善我们的环境。
2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比较分析
2.1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
何谓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由此概念看来绿色施工无疑是传统施工的延伸。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是由五大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施工对象、资源配置、实现方法、产品验收和目标控制。前四个要素显然不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所在,目标控制的不同才是关键核心。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发展,经济的大发展是当务之急。传统施工正应了当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核心目的差异所在。传统施工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绿色施工宣扬的是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如果说目的决定行为方式,那么我们的绿色施工就是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的最好方式。
2.2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分析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第一,节能。节能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从最初的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到工程实际施工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等都有着节能的需要。以施工总平面设计来说,一份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图能够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住房、加工车间、用水、有电等设施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现有的动力、交通资源,减少临时设施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仓库、加工区,以尽量缩短施工运输的路线,并且能减少施工运输对周边绿化环境的灰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二,节地。节地主要表现在临时设施的体量和布局上。一方面,对于临时设施的体量,我们应根据待建工程施工规模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将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最小值处,最大限度的减少用地的死角。另一方面,在临时设施的布局上,我们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临时设施进行布置,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管线等为我们的施工服务。第三,节水。节水我们应该从意识、制度和科技上入手。从意识出发,我们应在施工现场所有的用水点贴上节约用水的提示语,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正在用水的人水资源的宝贵。从制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施工现场各大用水点的用水量进行分别计量,以此为依据对使用者进行奖励或处罚。从科技出发,在施工现场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阶梯式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第四,节材。对于节材我们应从所选材料的种类、产地及加工工艺上入手。无论是结构材料、装饰材料、维护材料还是周转材料对于材料种类的选择都相当的重要。对于施工原材料采购地的选择我们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一方面是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施工进度。第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作为绿色施工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应从扬尘、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几个方面入手。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将施工对环境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施工推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3.1 理解偏差
在中国,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绿色施工模式的推行时间还很短。何为绿色施工,部分施工单位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四种理解误差。第一,将绿色施工片面的理解为增大施工现场绿化面积。第二,将绿色施工错误的理解为只是施工单位的工作。第三,将绿色施工理解为安全文明施工。第四,将绿色施工理解为节约型施工。这些错误理解方式的存在都为绿色施工的推行造成了障碍。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户型选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美好享受,环境的每个细微变化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情绪,而心理情绪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状态,它是相互作用的生存链条,和谐舒适的住宅环境和户型配置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建筑设计中户型的选择与配置的基本要求
户型是指住宅内部的平面布局形式,是为居住者提供日常起居的空间。因此户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满足居住者生活的需求。
1、功能分区合理,室内交通便捷
住宅的使用功能虽然很简单,但却是不能随意混淆的。住宅内部功能分区从使用上分为(1)公共空间:供起居、交谊用,如客厅、餐厅、公共阳台等;(2)私人空间:供处理私人事务、睡眠休息用,如卧室、书房等;(3)辅助空间:供以上两部分的辅助支持用,如厨房、卫生间、贮藏室、服务阳台等。从形态上分为:(1)动空间:包括客厅、厨房、餐厅、阳台以及卫生间;(2)静空间:包括卧室、书房。
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各空间的关系,满足各部分的功能要求。这是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住户选择房型的最重要的着眼点。在合理安排各部分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流线顺畅,交通面积紧凑集中,减少干扰,使交通空间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综合利用,提高户内有效使用面积。
2、空间尺度适宜,居住环境舒适
由于使用功能的日趋专一化,客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由于受大厅小卧室之风的影响,在房型设计中,有的厅越做越大,大到40-50m2,而卧室越做越小,甚至只有5-6m2,使得住户在房屋的使用上很受局限,感到不自在。
一般来说,根据人体活动范围,厨房面积占房间面积比例约在11%-13%,贮藏室约占10%,卫生间约占8%-11%,卧室的长宽比最适宜2:1,采光口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7。总之,各空间的开间进深的比例不能失调,并要有利于家具布置和居住者活动。
3、厨、卫关系协调,功能恰当
厨房及卫生间是居室中最重要的辅助使用空间,由于在其中活动的时间长、频繁,更由于以前对其不重视,所以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作为居室设计的重点,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与现代居住文明程度。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厨房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宜带一服务阳台,可在一侧布置灶台和橱柜。
卫生间在家庭居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营造一种洁净、明亮、温柔的环境氛围。但由于卫生间的特殊用途,故其设置应尽可能的隐蔽。为了使排水与冲洗对家中其余部分的影响减至最小,洗漱与浴厕最好分开。
厨房、卫生间作为住宅中的重要元素,因二者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身份”,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避免“门对门”的布置,同时还要考虑各自使用上的方便、合理。
4、阳台大小适中,使用方便
阳台的设置随着功能的发展,已形成公共阳台和服务阳台之分。公共阳台若设计成封闭式的(高层住宅要求封闭),可成为日光室,或形成客厅或卧室的扩展。服务阳台主要与厨房或卫生间相连,便于家务劳动。现在的一种趋势是阳台越做越多,越做越大,甚至有以阳台的多少大小来招徕顾客。阳台过多,使主要房间通风采光受影响,对房间的私密性和居住安全也有不利影响,若阳台全部封闭计入售房面积,提高了售价,对购销双方都可能不利。
在设计中,应根据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适用度,划分合理的阳台空间,使之方便、实用,而不多占居住空间。
5、具有技术性和科学性,能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保温、隔热、隔尘、防水、防盗、节能等,在户型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房型设计在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以后,还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
二、建筑设计户型配置要点
1、户型进入了一个功能时代
面积需扩大,同时又必须体现各成套单元不同用途的功能空间,卧室、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各分区的布局要具有居住性、适应性、灵活性,满足“私密性强”、“ 公私分区”、“ 动静分开”、“洁污分开”的要求。
(1)洁污、厨卫分离。以往的设计往往考虑上下水比较集中容易处理,多数将卫、厨放在隔壁,以达到节省投资目的,但带来的后果却是常年累月处于洁污混杂的局面,这也是当前功能设计中必须注意到的而不可重犯的问题。
(2)公私分区。图1 中生活区域各自分离,起到了公共活动场所与卧室分开,互不干扰的作用。
(3)私密性强。以往的设计常常将厅放在整套房间的中央,周围有七八个门:卧室三个,厨卫各一个,还有储藏室及大门,一来厅被门包围着使用功能全无,二来对于各卧室一目了然,没有私密性可言。有一户型设计就很不错,在此介绍给大家,它将卧室与客厅、餐厅截然分开,起到了私密性强的效果,如图所示。
(4)动静分开。客厅、餐厅、厨房是人多、流动性大的地方,而卧室要求安静,图1 中就做到动静分开。一墙之隔解决了诸多以往弊病,达到了舒适温馨的居住功能。
2、注重采光、通风
目前楼型多样、地盘紧张,不少楼群密布,全然不顾规范规定的楼距要求,影响了居住者的采光需求,一旦楼盘盖起,已无法弥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居的需求越来越讲求质量,人们在满足居室功能的同时,采光、通风的要求便显得十分重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高层建筑,满足了不少无房户和小房改善的需求,但也有些楼型,不尽合理。如塔楼的多角楼盘,采光效果极差;也有些临街住宅楼,为满足市容需求,做成东西向楼房,长年顶着西晒的太阳;还有的楼群密集,居住者很少见到阳光,更谈不上什么舒适性。目前区域性的住宅群已注意到此弊端,不少小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采光充分,通风良好。具体来讲,除了注意朝向的选择外,厅不可做成暗厅,常年开灯照明,一来浪费,二来不适,应有采光窗做成明厅;厨房是主要的污染源,应靠近门户,自然采光和通风,管道宜隐蔽暗藏,宜配置服务阳台与餐厅紧密联系;餐厅尽量有直接采光源;而卫生间在做不成自然采光、通风的情况下,也要将通风管道直接通向屋顶,合理安排进风和排风管道。
通风是居住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设计时应尽量做到每户有穿堂风,或者设定相邻外墙上开窗所形成的转角通风,单朝向的住宅也必须有通风措施。
居室开间不可太小,以不小于3.6 米为宜,开间大,窗户自然大,通风也会随之良好。
3、环境
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回到家中,刚进入自家的小区即看到一片绿色植被花园般的清洁庭院,顿感放松,进入家中又感方便舒适,这是人们的追求。户型设计越来越多地重视环境因素,它是人们居住的生存链条,是净化心灵的良药、美食,它可以分成光学环境、声学环境、空气环境和视觉环境等。
(1)光学环境
采光是光学环境的主要部分,自然光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不再累述;其次是外部光照的影响,如果身居探照灯或者商业区的刺眼灯光下,也会使人烦躁不安,室内各分区的光线配置,家俱、地板、挂饰等颜色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反应。光污染(又称噪光)影响着人类多种功能,必须合理使用人工照明,避免对人类视觉以外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声学环境
这项主要指外部环境,声音对人体的影响力很大,常居闹市区或者歌厅附近、马路两侧,长期被噪音所包围会使人生理发生变化而降低寿命,远离喧闹城市的郊区是小康社会住户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室内对电器、音响的分贝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还有设计中对墙体隔音材料的选择也大有讲究。
(3)空气环境
外部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社区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当然也要注意到它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上风头是否有污染源的存在与流动,其次是户型内部的通风质量、换气功能的优劣,都是对空气环境的基本要求。
(4)视觉环境
除外部环境的重要部分以外,这里想谈谈与视觉环境息息相关的阳台与储藏室。忙碌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不再是往沙发上或床上一躺了事,而是愿意在阳台或平台上坐一坐,喝上一杯清茶,了望室外的风景,和亲人们聊一聊,所以阳台或平台的设置与布置就不单单是晾晒一下衣物的场所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光线,加上自己喜好的精美布置,必将成为家居中的一道风景线,时尚而实用。
再来谈谈储藏室,目前它是被人们忽视的地方,似乎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现在的家庭布局,讲究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而不繁琐,这样室内的家俱不宜太多,明面上的东西要求简练,但居家过日子还有不少东西暂时不用又不得不备的物品放在哪里?这时储藏室将是你解决室内视觉良好的不可缺少之地,设置一定面积的储藏室必将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参考文献:
[1] 连兵辉,李昕欣.浅谈中小型高层住宅户型设计[J]. 科技与企业. 2011(08)
篇8
关键词:人性化;经济;流线;功能;环境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principles, general hospital function layout, space structure of overall design, and strive to meet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o create a humanistic med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uman nature; economic; streamline; functio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21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建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科技进步将使医院建筑向综合发展。建设前对要建项目的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前瞻性,以及用地指标、建筑规模、建筑层数、建设(改造)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座医院建筑设计过程分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本人在医疗建筑设计实践中,体会、总结出一些设计要点,这里总结提出一些浅见,供大家讨论。
一、设计基本原则
1、“优质服务”的设计原则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立足于国情”的设计原则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规划与环境有机融合”的设计原则
医院的规划要求与其城市规模相适应,合理利用土地,力争建设一所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医院’。规划设计的人为环境与周边的原有环境有机的融合,将会大大的提升环境品质。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景观,结合自身的建筑群体造型,合理的配置绿化,净化空气和水源,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使环境素质得以提高,成为城市中心的新景观,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这个规划环境中的“人”。
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从医院内部到外在环境,都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对健康的关爱“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 指导我们作好工程设计的关键。
城市中心区域规划及医院建筑单体设计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也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特别是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成为可能。“以人为本”成为当代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突出主题和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建筑师更注重切合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等需求,注重领域感、归属感、安全感以及开放性、私密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布置要有前瞻性,适当集中,以利于发展、节能、交通与管理;根据门诊楼、住院楼等建筑使用性质,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建筑要求的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组织与城市交通关系,合理确定院区出入口,避免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一)外部出入口及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1、外部出入口
(1)门急诊出入口,其位置明显,管理上主要为人流出入口,是医院最繁忙的主入口。要考虑位置、数量,根据医院规模来确定门诊、急诊、急救出入口要分设。
(2)住院出入口:要有安静的室外环境,与门诊人流分开,要单独设置。
(3)供应出入口:供食物、药物、燃料及后勤管理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要布置集散场地。
(4)污物尸体出入口:该入口相对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要隐蔽、易清洁,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污物处理站、垃圾房等相邻。
2、外部交通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与污、病人与医生及器物等在总平面上的运行路线加以区分: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2)急诊、急救、门诊、住院、传染病的病人流线分开;
(3)医生和患者人流分流;
(4)机动车流分开:包括外部车流、内部车流、货流;同时还要考虑消防通道设置。
3、各功能分区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及组织立体空间联系。
功能分区的建筑面积指标要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合理分配,充分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医院建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同时各部分功能之间往往有着紧密的关联,功能分区的立体空间联系一定要结合医疗建筑的功能特点和使用要求,合理进行分区布局,充分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
4、园林景观的布置
医院园林设计受医院地块现状影响,在保障绿化率等规划指标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区分各功能区块,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的功能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可以辅助病人治疗,具有减尘的作用。部分植物对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分解功能。同时,绿化带的存在,在隔音降噪方面起到不少作用。对康复中的患者来说,医院园林所呈现的优美景象,有助于患者的心情舒畅和愉悦,加快疾病康复过程。另外,园林绿化的植物本身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绿化植物的存在,也有助于陶冶患者的思想情操。还可以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空间,给建筑内的医生和病人带来视觉的享受,缓解医生与病人接触带来的焦躁情绪及病人就医时的紧张心情。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类所谓新型疗法,医院领导和设计师们需倾注更多精力来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
5、合理利用建筑地下区域
城市中规模较大的医院,为解决地上土地使用拥挤、交通混杂的状况,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地下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停车需求面积大的问题,更有效的是可以解决地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即解决了地下运输、能源供应、人员交通、管线布局、设备仪器共用、洁污分流等重大问题。
三、单体方案设计: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来进行每幢单体建筑的设计,
1.组织好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联系,细化医疗流程:
医疗、公共、后勤、辅助四大空间的划分,是根据人流使用方向合理组织地划分出来的,各科室设计中结合功能特点,严格洁污分区、分流,医患分流,体现现代化理念,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做到流线简捷方便、分区明确。如急诊科室尽量布置在门诊楼首层,面向医院主要入口,与之相关的影像中心、血库、检验科、手术部等均建立起最便捷的交通,保证最有效的急救服务。
2.根据每栋功能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
如在病房楼设计上,病房应争取南向布置,尤其是北方地区,病人得到充足的日照,走廊应有外窗,极大地改善走廊采光环境和通风需要,避免暗房间带来的不便和能源浪费。
医院放射科等诊断科室拥有大型医疗设备,这些诊室一般会有放射性射线,因此在医院设计中,诊室相对封闭不存在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可选择在底下或低层,以节省采光和通风良好的上层建筑空间留给其他诊室和病房;放在地下或底层结构也较合理,可以节省结构造价和资源消耗;
3.空间感观设计
空间是游移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虚幻的实体。建立适宜的空间尺度感,为病人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意境空间。医院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达到人群普遍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追求空间的秩序与变化,色彩以浅色、暖色为主,装修装饰要简洁明快,避免过度装饰,力求创造亲切宽松的气氛,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体现现代化医院的特点。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各种规模、各类空间众多,合理区分对待满足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需求,是空间气氛营造的最基本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四、用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设计
篇9
关键词:多层民用住宅 轻钢结构
1. 轻钢住宅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轻型钢结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起步并不晚,主要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原因使得多层轻钢住宅的发展受到制约。国内最早出现的轻钢结构住宅是94年11月建于上海浦东北蔡的8层钢结构住宅,采用冷弯成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和U型冷弯型钢组合梁组成框架。其特点是采用稻草板作外墙和楼板的组件,单位面积用钢量34kg/m2。
天津经济开发区太平村是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探索基地之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95名参展商展示了各自的产品,其中钢结构住宅均采用框架结构。楼板及墙体、屋顶均采用复合结构,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缩短了施工工期。
长沙远大集团建造的8层钢结构公寓,称之为集成化建筑。该建筑装有中央空调一体化机组,整体浴室,“五表”远传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室内设计考究,体现了钢结构住宅的风格和质量,表明了钢结构住宅的良好发展前景。表1为若干轻钢住宅经济技术指标。
当前,国家将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化住宅成为必然趋势。国家鼓励发展
表1 轻钢住宅经济技术指标
工程名称 马钢住宅试验楼 北京西三旗水电工程宿舍 涿州中铁紫荆关钢结构公司试验楼保定太行集团轻钢住宅示范楼
结构体系 12层框架-支撑体系 6层框剪体系 6层钢框架-砼核心筒体系 空间框架结构
结构型式 热轧H型钢 H型钢,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焊接工型梁柱 H形柱,工形梁
用钢量(kN/m2) 52 63 46 52
单位造价(元) 1100 1100 1200 900
“新型建筑体系”,已将其列入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国务院1999年颁发的72号文件
提出要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在沿海大城市限期停止使用粘土砖。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司正在编制与修改与多层钢结构房屋密切相关的技术规程。建设部科技司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召开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编制研讨会”和“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会”。通过了18个包括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关键和试点工程的立项。国家政策为钢结构住宅开发创造了条件,钢结构产业化住宅有望在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多层轻钢住宅的优势
过去我国大量开发的是以小开间砖混结构为主的住宅。这种住宅体系由于使用实心粘土砖,浪费土地资源,建筑物自重大,对抗震不利。另一方面,由于结构体系自身的限制,住宅平面布局多为封闭式的小开间,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居住模式的要求。与传统住宅相比,多层轻钢住宅具有明显的特点与优势,日益受到重视。
(1)自重轻,抗震性能好。采用高效轻型薄壁型材,构件截面特性优良,相对承载力高,受力性能良好,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可以大量节约材料,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基础,运输和安装费用。因此,对地震区,地质条件差和运输不便的地区,其优越性更为明显。
(2)外形美观,建筑造型简洁,丰富,构件截面尺寸小,净使用面积增加。钢材强度高,可以提供较大的柱网布置;当考虑楼板的组合作用,使用组合梁或扁梁时,可以增加净高。这种开放式住宅既为建筑师提供设计的回旋余地,又为住户提供了灵活分隔室内空间的可能。
(3)供货迅速,安装方便,可以比混凝土结构至少缩短一半工期。在当前贷款利率高的金融形式下,早投产,早回收投资,这对于降低工程总造价,增加投资效益幅度是十分重要的。
(4)干法施工,装备化程度高,建设快速,高效,质量有保证。
(5)轻钢结构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能源与原材料消耗低,建筑垃圾少,粉尘少,噪音低,具有很高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循环性,因此是一种绿色环保结构。
3.多层轻钢住宅的体系与结构特点
3.1抗侧力结构体系
主要应用于多层轻钢住宅的体系可分为:纯钢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周围抗侧力体系等。
(1)纯框架体系常用于4~8层住宅。它主要由宽翼缘的H型或箱形柱和工字型梁组成,亦可采用热轧H型钢。这种体系具有较为灵活的空间布局,但侧向刚度较弱。相对于框架-支撑体系,用钢量较大。纯框架体系多采用双向刚接,这样可以加大结构自身的侧移刚度,减少抗侧移构件内力,加强耗能机制,提高建筑物的延性。但节点形式较为复杂。由于建筑美观的要求,端板连接不宜于多层轻钢住宅。
(2)框架-支撑体系主要由焊接工字型梁柱组成。多数情况下,这种体系为横向承重。梁柱节点在横向上,为刚接;纵向为铰接。因此,结构在纵向相当于排架,抗侧移刚度很低,需设置侧向支撑抵抗水平荷载,限制结构的水平变形。支撑可用槽钢,角钢或圆钢杆,具体形式可结合建筑立面或门窗洞口需要采用单斜杆、X型、K型或偏心支撑。单斜杆简单明快,但必须设置两组不同倾斜支撑,以保证结构在两个方向具有同样抗侧力能力。X型支撑具有很好的侧向刚度,但是交叉点处的细部构造比较复杂。偏心支撑具有非常好的抗震耗能效果。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中、小地震作用下,支撑提供主要的抗侧力刚度,与中心支撑相似;在大地震作用下,保证支撑不发生受压屈曲,而让耗能梁段屈服消耗能量。它是专为抗震设计提供的支撑形式。
(3)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系。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部分或全部代替钢支撑,就形成了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系。它适用于小高层住宅。一般将楼梯或电梯间设计成钢筋混凝土墙(筒)。这样即有效的加强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又解决了楼梯间的防火问题。如果结构刚心偏移过大,出现扭转的问题,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钢支撑。
(4)周围抗侧力体系。这种体系在欧美国家的商业和民用建筑中十分流行。它的特点是刚架柱强轴与其相交的建筑轴线垂直,形成外筒,抵抗水平荷载,将之传递到基础。它适用于建筑外型接近于正方型的结构。可以将这种思路应用到框架-支撑体系中。把纵向的支撑去掉,将原有位置的刚架柱扭转90度,梁柱由铰接变为刚接。这样,刚架柱同时起到抗风柱与竖向支撑的作用。
对于多层轻钢民用住宅体系的选择,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体系。可以根据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灵活处理,综合使用不同的抗侧力体系。
3.2 楼面屋盖结构
楼面和屋盖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应当尽量减少楼板厚度,增加室内净高。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平面刚度大,增加房屋净高的优点。具体做法是在钢梁上铺设压型钢板,再现浇100~150mm混凝土。在钢梁上焊接足够的剪力连接件,使钢梁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构成组合楼盖。这种做法耗钢量较大,且需防火处理。可以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板取代压型钢板。此外,预应力圆孔板、迭合板、组合扁梁也是常用形式。
3.3 墙体结构
各种轻质墙体材料以其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受到开发商的青睐。目前,墙体主要分为自承重式和非自承重式。自承重墙体主要包括用于外围护结构的加气混凝土块、太空板、轻钢龙骨加强板等,以及用于内墙的轻混凝土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等。外挂的非自承重式墙体材料主要有彩色压型钢板、彩色压型钢夹芯板、玻璃纤维增强外墙板等。采用非自承重式墙体材料,需设置墙梁用以悬挂外围护结构。门窗洞口上下要布置。墙梁多采用C或Z型冷弯薄壁型钢,尺寸取决于跨度(刚架间距)和墙距(板跨)。
3.4 多层轻钢住宅的防火
钢材属于不耐火材料,温度为400 °C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为常温的一半,温度达到600 °C时,钢材基本丧失全部强度和刚度。所以,钢结构不仅要进行结构的抗火设计,还要采用防火措施保护。目前常用的防火措施有以下四种方法(1)防火涂料法。将具有一定厚度的防火涂料直接喷在钢结构构件上。防火涂料主要两类:涂层8~50mm,粒状表面,密度较小,耐火极限1~3h的为厚涂型防火隔热材料;涂层3~7mm,遇火膨胀增厚,耐火极限0.15~2h的为薄涂型防火隔热材料。喷涂法造价较低,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但是构件表面不平整,影响美观。(2)隔离法。将防火材料或防火砖沿构件的外围,将构件包裹,与外界隔离。这种方法美观,无污染,但施工速度较慢,适用于外露的构件。(3)实心包裹法。将钢构件浇注到混凝土中。(4)膨胀漆覆盖法。将具有一定厚度的膨胀漆喷涂、抹、刷在经过处理的构件表面。抗火极限最高达2h。覆盖法施工容易,但不适用于潮湿的环境,仅适用于干燥的室内。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背景介绍
某示范楼建筑面积4665m2,5层纯钢框架结构,长67m,宽13.5m,层高3m。焊接工字形梁,纵横双向刚接H形柱。楼面活荷载为2.0kN/m2,屋面活荷载0.3kN/m2,轻型屋面恒荷载0.3kN/m2;基本风压0.25 kN/m2;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屋面为冷弯薄壁C型檩条铺双层镀锌压型钢板夹100mm厚保温棉屋面系统,外墙采用200mm厚陶粒混凝土空心砌体墙,分户墙为180mm厚菱镁土板,户内隔墙为90mm厚菱镁土板。条型基础,柱与基础为刚接。
示范楼共有四个居住单元,两种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建筑面积分别为143 M2,102 M2。一单元为大两室两厅,二、三、四单元为小两室两厅。一单元的大客厅使用了组合扁梁,从而实现了梁与楼盖的一体化,减少了结构层高。对于正常极限状态下的组合扁梁,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截面换算成同一种材料的截面,再按照弹性理论计算。为了楼板的放置,扁梁的下翼缘一般较宽,需验算施工时产生的偏心荷载。为了减少设计工作量,通常把扭矩简化为已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分别作用于扁梁的上下翼缘。详细分析方法见文献。
4.2 计算方法与基本要求
对于多层轻钢住宅,尽管采用单向板,但由于纵横向均有墙体荷载分布,宜采用三维空间计算模型。本工程采用的是普通楼板,不考虑楼盖对钢架梁刚度增大的作用,忽略楼板的空间联系作用,空间模型为纯框架结构。计算分析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完成。在结构计算中采用三维梁单元,质量单元计算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静力分析。
相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多层民用建筑的荷载工况简单明了。主要考虑以下三种工况:
工况一:1.2×恒载标准值+1.4×活荷载标准值
工况二: 1.2×恒载标准值+0.85×1.4×(风荷载+活荷载)标准值
工况三:1.2×重力代表值+1.3×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对于多层轻钢住宅地震荷载计算,由于楼层较低,结构布置对称,采用底部剪力法就可满足要求。
多层轻钢住宅侧向位移具体要求如下:
(1)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水平位移与总高度之比不宜大于1/500。
(2)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400。
(3)在常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侧移不超过楼层高度1/250。
对于多层轻钢住宅,还要满足刚架柱构件稳定性与钢框架的整体稳定性要求。
表2 两种方案(空间模型)比较
柱截面(mm) 柱用钢量(t) 单位用量(kg/m2)纵向主自振周期(s) 地震作用下纵向最大层间位移 横向主自振周期(s) 地震作用下横向最大层间位移(mm)
方案一 300x300x12x8 92.91 51.96 1.657 1/426 1.232 1/633
方案二 300x300x10x10 114.55 57.46 1.140 1/700 1.231 1/632
方案比较 节省19% 节省9.6% 基本相同
4.3 计算分析
由于活荷载与基本风压较小,所以工况三为控制工况。计算设计时将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不改变刚架梁的截面形式,只对刚架柱进行改动。方案一,刚架柱为工字形;方案二,刚架柱为箱形。表2给出两种方案空间模型的主要计算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1)两种方案的刚架柱在强轴方向惯性矩相同,即在横向结构的刚度相同,因此横向主自振周期以及地震作用下横向最大层间位移基本一致。
(2)本工程长宽比5,纵横双向刚接,因此对于方案一,当横向侧向刚度满足要求时,纵向刚度也能达到要求。
(3)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方案一节约钢材用量,单位面积用钢量减少约10%,经济性好。因此,在设计中选择了工字形刚架柱。表3示范楼主要构件尺寸及其用钢量。但是由于轻钢体系刚架柱的腹板很薄,为了防止局部失稳引起的结构失效,刚架柱宜在纵向梁柱刚接处做成局部箱形柱。
表3 示范楼主要构件尺寸及其用钢量
截面尺寸(mm) 用钢量(t) 比例(%)
刚架柱(GJZ) I300x300x12x8 92.91 38.3
刚架梁(GJL) I400x180x8x6 78.52 38.4
扁梁(BL) I280x140x16x10x210 10.86 4.48
次梁1(CL1) I300x180x8x6 9.14 3.77
屋面梁 I300x160x8x6 10.56 4.36
其它 4.040 16.7
篇10
关键词:道路系统;绿地;户型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一、设计原则及目标
(一)社区发展原则
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重要要素。为居民设计易于交流的场所,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定,它包含了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和居住氛围等内容。
(二)生态优化原则
通过使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的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小气候,实现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三)共享社区原则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全体居民对小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公共服务、共享景观、公平参与。
(四)自然与人文共生原则
“文化融入自然”,追求和享受自然是人类本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
(五)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原则
项目建设必须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同时又可以解决部分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环境状况的改善和提高。合理利用现有规划条件和有利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使小区融入城市大环境中。
二、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布局
充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减少土方工程量和后期环境景观营造的成本,并考虑到该地区周边环境对小区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七个基本组团。规划总建筑面积454533.07平方米,其中地面建筑面积为416881.26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面积392416.073平方米,商业面积23206.35平方米公建面积共计1258.84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6866.93平方米,平时为小区居民机动车停放场所,架空停车面积20784.88平方米。小区可供3845户居住,居住人数约12304人。
用地与城市道路相邻的三面均设有小区出入口,整个小区设有5个出入口,其中包括一个步行的主入口和三个车行出入口,另外还有一个专供市场的出入口。考虑到开发顺序及柳邕路对该小区的影响,作为小区形象的主入口应该柳邕路上,在西边道路及南侧规划道路设置三处车行入口,将人流车流尽量分开做到人车分流。作为规划部门要求配建的集贸市场,设置在小区的西侧临城市次干道的一侧,并在此单独设置一专供市场通行的出入口,将小区人流车流,与市场人流车流分开。小区配建幼儿院设置在小区西南边入口附近,且临近中心组团花园。满足幼儿活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小区居民接送儿童提供方便。
(二)道路系统结构
为了适应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本区交通组织力求符合人车分流人行的特点,使之便捷通畅,同时规划重视人车分流,减少人车干扰,并提供足够的停车场地,以创造符合居住行为特征的动静态交通环境。
1.动态交通组织
简单明确的道路网络:采用贯穿各组团的区内主环路+各组团鱼骨式尽端路的基本模式,在保证区内公共主环路高效率的同时兼顾各组团的内部私密性,各组团内部尽端路模式更能适应自由的建筑布局,道路等级及功能明确。
完整趣味的步行系统:规划重视步行空间与步行活动的组织,强调居住外部环境与步行系统、绿化体系及公建设施布局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2.静态交通组织
社会停车场:结合南面北面商业用地设置集中的社会停车场。
港湾式停车:路面局部拓宽,设港湾式停车,满足临时停车的要求。
自行车库:自行车停放结合局部住宅架空层及道路周边停放。
(三)步行系统
中心绿化广场为社区绿化主空间,是社区居民步行活动中心区。规划重视步行空间与步行活动的组织,强调居住区外部环境与步行系统、绿化体系及公建设施布局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三、绿化及景观设计
采用点线面的绿化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并在住宅主要出入口节点上设置小面积的硬地广场,以便活动和栖息。绿化以有组织图案式平面设计为主,把有限的空间有机统筹于绿色环境之中,使之在春夏季节更为宜人。
1.中心绿化广场:作为绿化体系核心的中心绿化广场,是小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心绿化广场通过地形的起伏变化,布置喷泉广场、儿童游戏场所和老人活动场所,满足居民不同的活动需求。
2.亲水绿色通廊:临近水的组团,通过绿化带将湖水美景引入区内,形成多向亲水绿色通廊。
3.组团绿地:结合建筑布局灵活安排,以展示不同住宅建筑组群空间围合特征。
4.宅前绿地:结合院落空间形态,重点布置草坪、花卉,点缀树木和装饰小品,以营造亲切、安宁、和谐的生活氛围。
5.富有动感的水系:水系规划为一动一静两个体系,结合地形高差的小溪为动水系,中心组图跌级水池为静水系。内部静水系通过部同标高的跌水来控制水质,可利用污水处理厂循环水作为景观用水,逐级跌落,赋予内部静水系予动感,做到流水不腐。
四、配套设施
规划设计着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活动支持,不仅满足居民居住、休闲、购物学习娱乐社交等活动设施,更要营造社区文化气氛。
1.中心绿化广场。中心绿化广场是居住区以自然环境景观为主的区域,与周围公建、多层住宅等设施的自然生态空间相过渡,公建、住宅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主。
2.城市广场。在柳邕路城市道路一侧结合周边商业建筑设置供小区居民及周边居民集会休憩的城市广场。
3.商业配套。北面和南面临城市道路布置以沿街商业,形成开放型城市商业街,包括、精品商场、商务中心、室外商业街、美食城、物业管理中心等为居主区市民服务的综合基础设施。用地西侧城市道路设置约8000平米集贸市场。
4.文教体育中心。西面小区次入口临中心环道的建筑架空底层设置650平米幼儿园及相关青少年及老年人活动用房;物管居委用房设置在小区步行主入口附近,最大限度的为小区居民提供方便。小区中心组团设置游泳池,结合组团绿化设置羽毛球、网球场地、康体设施及儿童游乐设施。
5.医疗保健。营造健康住宅及其医疗保健配套设施,实行房医联手,将其规模性引进小区。
五、住宅建筑策划
(一)户型设计
1.在充分分析本社区即将服务的社会群体类型、家庭模式及行为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居住功能进行分类,突破传统的“房间”概念,创造空间的可变怀和流动性,为家庭的持续发展预留充分的布局空间和功能“弹性”。引入户型的优化流线设计,使业主在户内的家庭活动与行走路径更趋合理、自然和便捷。
2.根据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及不同时段内的特定的行为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手法,赋予不同的空间区域以不同的性格与特征。动静分离、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有机结合,使人性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全自然的阳光住宅:相对地块而言总建筑面积较大,我们在住宅的设计中采用较大进深的设计,并且通过合理设置房间及交通流线使所有房间均能自然通风采光,使户内形成南北对流风。
4.更合理的厅房面积分配:合理的厅房面积和面宽,使室内空间利用更为有效,本设计将不同面积户型的厅、主房面宽进行人体形为尺度的分析,使大房有更大的厅房,小房也有合理的厅房;如100~110平方住宅配4.2米宽客厅,3.6米宽主卧,110~120平方以上住宅配4.5米以上宽客厅,3.9米宽主卧,而120~140平方以上住宅则配以5.0米宽客厅,3.9米宽4.5米进深主卧,使得豪住更有气势,小面积单位更加实用。
5.更为市场所接受的厅房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的户型面积要求,分别将住宅设计成小三房,大三房,豪华三房,四房,以及复式豪住等多种户型种类。在合理的面积分配之下,使本来寸土为金的住宅套内面积利用率更加高效,也避免了大而无用的空间浪费。
6.丰富的室内空间:豪华户型采用厅与房的错层设计,使住宅室内厅和房在空间上自然分开,达到室内空间的变化,也体现了高尚住宅的个性。在复式户型设计上,充分利用坡屋顶空间设置阁楼,充分利用和丰富户内空间。
7.全景观住宅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所有住宅厅和主房均有最佳的绿色广场全景视觉。
8.相对集中的设备管道:在卫生间和厨房布置时采用相对集中的手法,主管道也通过公共电梯厅集中管井进行统筹,这些措施使设备管道集中经济。多层住宅则统一设置水电表房。
9.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设计:住宅入口设置玄关,并配以专设的鞋帽衣柜;主房配以不同形式的衣服化妆间;厨房则按工艺流程进行布置,并配有工作阳台,卫生间尺度宜人。
10.满足私密性前提下的均好住宅:由于采用南北向的布局,各单元及每个单位之间有着良好的私密性。
11.以市场销售为本的总体布局:由于本设计由多种户型组成,我们从销售角度出发进行总体布局,把120-140平方米的住宅集中在中心组团或组团花园,以争取最好朝向;把经济实用住宅根据不同的位置需要进行组合,布置在用地的周边;而在每个住宅的端头布置可争取更多好朝向和景观的单位,并对这些单位进行特殊的室内空间设计,使之更具特色性。
12.住宅单元平面的可变性设计:设计中将相邻住宅单位的厅相邻,有利于满足在销售中两套合一的销售要求,也使单元平面的变化成为可能。
(二)配套设施
各种住宅内部都将提供齐全的设备和设施。厨卫设备可采用高素质的成套设备,以嵌入模块的形式,满足各种户型的需求;住宅室内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能源系统来支持日益增多的家庭设备;设置独立的高速宽频数据端口,方便住户家庭办公、上网的实际需要;水、电、煤气表作户外设计,设备管线作集中化、组装化、灵活化设计;以节约能源和环保为目标,设置节电节能的自控系统和自动调节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以菜单式的方式,根据住户的普遍要求和生活水平差异,提供相对固定、标准系列化的住宅分隔和装修标准供住户选择。
六、建筑单体设计
本案利用现代生活观念及现代生活方式对原始院落空间进一步重塑,为该小区居民人提供更多、更大的与自然结合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传统人文、自然、现代的居住观。同时,色彩素雅、朴实,其中又不乏亮色;而在单体上,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及手法,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通过空间、时间的对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寻求一种共鸣,从而形成一种打破时间、空间维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环境。
“现代・中式”的概念,是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的。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却是没有定论可寻的。从北京古都秩序严整的围合模式,到解放后苏联模式与中式相结合的折衷主义建筑;再到时期的粗陋的“国际式”;以及结束后,“民族特色”口号的重新喊起,引致一系列对传统建筑进行粗劣模仿的“民族特色”,至今,中式风格特色都没有一个定论。
设计中我们将门楼、屋顶、门窗、庭院之类的建筑片断、局部进行提取和复制,因为这些风格比较朴素、纯朴,所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它感动了国人,满足了现代国人的一种精神回归的需求。传统是难能可贵的。于是一些根植于传统的生态,在本案中得以再现,旨在唤醒人们深藏的记忆和认同感,发现,这就是中国。主观的意旨确定了,还要考虑到客观的条件,土地、容积率、位置、规划,缺一不可,但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水到渠成。天地人和,造就了这个小区。
空间的特征、实质,就要根据当地的生态,和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习惯而定的。于是内向型的院落,内敛的风格,曲折、小中见大的空间走向等等,是对于“现代・中式”理念的诠释,用来迎合这些的,是简练到极致的建筑元素――墙;中国式洁白的高墙,一瞬间可能让你分不清风格取向,一切你可以认出来的符号化的东西都不见了,但在高墙之间,却有不可言喻的中国气息在蔓延,人文的情怀、隐居的理想、寄情山水的浪漫在此慰籍。
七、环境设计
- 上一篇:饮用水源管理条例
- 下一篇: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