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

篇1

关键词:中国民俗文化;平面设计;意义生成;民族个性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弱化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些极具本土特色气息的艺术形式。不管是民俗文化研究者还是专门的设计实践者,都意识到了平面设计在与国际现代设计接轨中保持民族个性的突破口之一,就是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寻找生机与源泉。

一、中国民俗文化的范畴与特性

民俗文化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并且随着精神生活的丰富而不断进行着各种演化与动态发展,逐步延伸出特有的文化现象,融合着多元化的历史元素,是一种深入内心的意识符号,因为载体的多元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进而形成独特的符号视觉系统。应该说各地的民俗风情积淀着某一地域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历史情感,具有普遍性以及约定俗成的效应,满足着特定时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中国民俗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贴春联、祭门神以祈祷平安,挂蒿草、舞龙狮来消灾降福,年画、剪纸、刺绣以及衣食住用行的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孕育出形式多样的民俗艺术文化并得以延续下来。中国民俗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性,了解了这些特性才能在平面设计中将二者进行更好的结合。一是历史继承性。民俗文化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历史传统经验与丰富经历的凝聚。比如每年端午节对屈原的缅怀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并且在其他国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二是民俗文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些规则对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进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很多都是具有道德约束价值的,有利于良好文化生态的构建与意义的生成;三是伴有审美特性。很多地方的民俗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延伸出的其他元素形态上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如果能够将这些具有民族与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平面设计中,将会带来清新且极具个性的视觉传达效果。

二、中国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延伸价值

1.商业价值

“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同性,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在提升企业形象和促进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将民俗文化应用在平面设计当中,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何选择一种民俗文化来契合时代的发展,是关乎企业形象的关键。“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在于其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这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降低不可控因素对于设计宣传的干扰。首先,选择契合实际的民俗文化可以缩短受众对于产品的文化认知时间,降低企业宣传成本;第二,平面设计的元素可以有效借鉴民俗文化的部分元素,缩短设计的时间维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的附加价值,提升企业的文化认同度,有效提升企业形象。

2.文化价值

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俗文化”呈现不断发展交融的态势。如何在发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保留文化独特性的同时,提升文化发展的创新性,是当前关乎文化发展的关键。民俗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文化,其包罗万象的呈现形式,体现了世界万物的多样性。其文化价值在于传承发展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民众对于社会存在的认同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得到极大的发扬,各民俗文化的发展逐渐趋同。民俗文化的文化价值在于提升民众对民俗文化认知度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提高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能力。在社会活动中,人是最基本的单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民俗文化的传承是加强彼此了解及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与人之间个性的不同,从本质上也说明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利用民俗文化进行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宣传的过程中,要将民俗文化的差异性有效融合到平面设计当中。

3.美学价值

“民俗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一部分,从其侧面来讲,是各地区自然风貌、人文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受任何形式元素的限制,其发展带有充分的自由性和多元性。其美学价值在于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种美。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的美学元素,从深层次来讲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影像,增加人们的文化认知和品牌认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元素,能够迎合中国民众对于自身文化认识的内在性特点,降低品牌宣传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理解的不同深度,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接受民俗文化逐渐趋同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延伸路径

中国民俗文化在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延伸中想要发挥出最大价值,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注重深层意义上的融合和迁移,同时不失对自身民族个性的传承。

1.挖掘有意味的民俗形式民俗文化应用于平面

设计主要是能够挖掘出跟现代平面设计有机契合起来的有意味的民俗形式。可以说有意蕴并具有广泛传播价值是艺术品最重要的性质,否则艺术品就失去了其作为艺术的价值。平面设计作为设计艺术品更是要在符号形式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意义阐释,从而使民俗文化与平面设计产生内在的联系。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知道形式和意味是一个整体,形式通过图形、文字以及民俗文化元素的组合表达出一定的符号意味,给受众以最直观的感受和最贴切的解读。比如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图腾具有丰富的象征力和独特的宇宙观,使置身其中的受众感受到真实与虚空的对接,超脱而厚重的历史印记使人们产生膜拜,神秘而精美。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凤鸟图形台标,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鸟“喜相逢”的意味,体现现代媒体的多元变幻意境,彰显出和谐、平衡、力度。当然有意味的民俗形式能被挖掘的前提是平面设计师对相关民俗艺术的深度认知和理解,能够通过民俗文化元素的嵌入延伸出一定的文化意境,从而激发出创意灵感和精神内涵,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诠释中国民俗艺术符号。

2.促进创意转化、意义生成设计师在进行民俗

文化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中,不能只是自说自话或者传达出表面意思即可,还应注意对民俗文化元素中的符号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意义构建,让受众进行自我反思与解读,且不同的受众从不同的方面能够读出不同的意蕴,达到在意境中引发多元思考的效果。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对民俗文化进行编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将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转化成便于大众解读的创意,让平面设计的主题因为民俗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在作品中无限度延伸。一是要从大的格局上,敢于采取大破大立的态度去丰富创作素材的内涵并移植到平面设计作品中,符合大众对于作品的定位和审美需求。艺术具有无限的想象力空间,如果囿于思维局限,不敢将原有的传统进行延伸变化,将最终走向虚无的形而上学;二是保持文化意蕴又不能随意变幻,从文化中去寻找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突破口,少一些商业气息,多一些民俗的亲和力和凝聚性,取其最能深入人心的意义。比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是盘长纹的变形,佛家意义上的形式已经逐步淡化,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促成了无限沟通的内涵,象征着联通公司的通信能够畅通有序。

3.体现文化认同、民族个性

中国民俗文化在应用平面设计时也不是无限延伸的,还应该注意保持“天人合一”的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一是重视文化认同,只有受众在看到作品时产生深深的认同感,这件作品才能具有更为广泛的传播价值和社会效应,比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代表了吉祥和美好的寓意,象征着公司要给人们带来平安祥和的信条,符合大众的价值观和对航空事业的期待;二是设计的作品要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当代一些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作品,能够将民族特质与视觉传达诉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自然流露出民族的个性化色彩,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借助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特点,将文字、篆刻和书法杂糅起来传达中国艺术和东方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中所彰显的力量,正是平面设计所要寻求的灵感,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但不会淡化文化或者弱化作品效果,还会因为文化的延伸而增强作品的生命周期和传播力度。现代优秀的平面设计绝不只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文化竞争的体现,而无限变大的设计格局,也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延伸提供了多种可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对民俗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对多种结合形式的本土化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中国民俗文化与平面设计作品的有效结合点,在现代化形式中凸显民族个性,使中国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作者:朱黎音 苏箐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1.西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吉回族木雕艺术的形成是由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地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木雕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装饰图案,它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形制而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木雕艺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宽松的社会环境,较好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造就了地域特征浓厚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上的木雕装饰图案也就应用而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装饰图案,它体现着当地浓郁的文化特质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地势较高,平均海拔2100多米,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较,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气温不到6℃,无霜期时间较短,年均降水量超过不600mm。但县城北部的火石寨乡地区,林木茂密,草原植被保护较好,流水清澈,山峦迭障,奇峰高耸,山势险峻,景致壮观。南北朝时期建有石窟群,佛像造型严谨、功力深厚,自然景观美如画,是夏日旅游避暑的理想胜地。位于西吉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战国秦长城遗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西吉县人民政府重点保护的古文物遗迹。自然景观还有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党家岔震湖等。另外,西吉县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有中国工农会师的将台堡纪念碑、单家集纪念碑,还有被誉为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的西吉钱币馆和好水之战遗址、石城之战遗址等。西吉气候四季分布不均,春寒干旱,夏短温和,秋凉多雨,冬冷少雪,无霜期较短,自然环境极为苛刻。西吉建筑为了隔寒、保暖、挡风的需要,一般门窗用料较为结实厚重,这为木雕的创造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民居木雕主要在于满足老百姓生活的需要。西吉民居形式大致有两种,山区以窑洞为主,城区以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西吉建筑依托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吉回族建筑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色。

2.西吉民俗和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西吉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结果。千百年来,西吉回族人民就生活在这块热土上,他们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回族的民俗文化,因其民族的形成特点,既有对阿拉伯风俗的继承,也有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汲取,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上恪守与保留了民族个性的原则性以及入乡随俗的灵活性,彰显出了回族的民俗特色。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方水土的民众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文化,它形成于过去,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根脉一直影响着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继续向前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信仰是一种很朴实的价值观,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重要的精神依托。从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再到发展成熟的佛、道、儒和宗族价值观,古人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铸就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信仰崇拜在西吉木雕中都有所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俗的地域性尤为突显,西吉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环境相对闭塞,山多,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从而影响了村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造就了西吉独特的地域风俗习惯。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成长、生活的人们,这种独特的民俗习惯深深地耕植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固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黄土地上的民俗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西吉传统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沉淀深厚,在民间艺术文化中表现较为突出,西吉民居建筑更是精神和物质方面对民俗文化的综合反映。西吉流传的民间故事在民居的传统建筑装饰中丰富了木雕装饰的题材和内容,这些木雕图案很好的体现了西吉传统民俗文化,是西吉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西吉回族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西吉回族木雕的艺术价值第一,西吉回族木雕的艺术欣赏价值。西吉回族木雕的艺术欣赏价值集中体现了西吉老百姓的审美观、生活观及文化观。在木雕装饰内容上,更是把技艺与寓意结合的非常紧密,这些装饰时刻都在散发着木雕的艺术魅力。从西吉回族木雕的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源,在欣赏今天的西吉回族木雕艺术品时,除了感受到木雕艺术品工艺的精美外,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责任感及使命感。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及个人文化修养的提高,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西吉回族木雕艺术将会被更多的人关注、欣赏和借鉴,也会被更多的人所传承。第二,西吉回族木雕艺术的民俗价值。西吉回族木雕艺术中的装饰图案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装饰图案的艺术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历经千年所沉淀的结果。西吉回族木雕的装饰图案,在不同民居装饰中都时刻反映着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生产力水平。通过对木雕装饰图案的了解,题材的表达,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品味、文化观念及审美情趣。西吉回族木雕的装饰图案让我们较全面的了解到不同时代的西吉,是我们研究西吉各个时期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第三,西吉回族木雕艺术的收藏价值。文物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携带着从它诞生到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历史的见证。西吉回族木雕艺术装饰图案真实的反映了西吉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及民居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建筑体现着西吉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自从收藏热市场兴起后,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在琳琅满目的木雕装饰上,民居木雕装饰图案因其涉及到民俗文化,雕刻技法与儒、释、道文化的结合,造型上细腻或粗狂,处处散发着奇异的艺术魅力,其收藏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2.西吉回族木雕艺术的保护第一,西吉回族木雕艺术作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之一,正在遭遇着消亡的危机。尽管当地政府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对木雕艺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民间文化保护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较为全面的、切实可行方法,不是简单采取一些措施就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在保护这方面,政府除了资金投入、命名传承人等形式外,还要利用各种媒体途径进行宣传,建立博物馆,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间艺人也在考虑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问题,他们在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中也起到担当保护着的角色,这些对保护西吉回族木雕艺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要保护好西吉回族木雕艺术,必须通过现代先进技术,对木雕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把调查结果用数字、书籍等形式存储加以保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分类逐层的保护。在保护中,要时刻明确民间文化艺术的主体,加强木雕艺术传承人在民间文化艺术中的核心位置,把木雕艺术传承人作为主要的保护对象进行保护。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民间文化艺术也在发生着变化。要使西吉回族木雕艺术能继续传承并发扬下去,就要对木雕艺术采取保护性利用措施,把商业市场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让木雕艺术有生存实用的价值。如果一种文化艺术在社会上没有了实用价值,就会很快消失、被淘汰。因此,最重要的是开发木雕艺术的商业价值,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注重木雕艺术的持续发展与生存问题。第二,从现存资料来看,木雕艺术的保护工作还主要是进行资料整理、遗产认定、试点工作阶段,各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要实现保护工作方案中的目标,就要做到保护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和法制化,目前距这个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从保护木雕艺术的相关法律规范来看,目前的主要工作还在围绕着如何申报相关遗产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还是宏观性的、指示性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如何制定更为详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3

关键词:角色造型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现代化

不同阶段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领悟力,要求越来越偏重写实的脚本内容,精神层面的表达也更加重要,以现实社会、历史为背景的动漫,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和服、樱花、日式建筑、和风装饰风格、婚丧嫁娶等风俗仪式经常被展现,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精神面貌。

1动画片《天使宝贝》介绍

《天使宝贝》讲述了存于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保护的《周易》在神秘的古氐王国被奉为圣书,由于狼人间谍的破坏,《周易》数据失窃。于是王国的熊猫琪奇王子和女友阿吉展开了追回数据的冒险之旅,期间经历了各种奇闻趣事及与狼人国度的冲突。后来,实体AI柔竹姐妹、布若若兄弟陆续加入了寻找数据的行列,在熊猫阿吔博士和阿力博士的帮助下,终于找回了数据并击败了狼人国,维护了王国的和平与宁静。故事中的古氐王国源自神秘的古氐羌民族,现实地理位置为绵阳市平武县,熊猫原型参考野生大熊猫,绵阳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地人文文化历史,把绵阳本土的民族元素融入到角色设计中去,笔者相信对于以后的相关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熊猫琪奇和阿吉角色设计探讨

在回归传统浪潮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国内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有关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研究到达了一定深度。但是就动漫作品表现而言,还比较薄弱。笔者以熊猫琪奇和阿吉角色造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民族化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方式。(1)角色造型设计审美特征民族化“人类文化是各种符号现象”,[1]社会大众的审美品位在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当前科技、多元文化的成果,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经验,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角色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传统美人的最好诠释就是柳叶眉、丹凤眼和樱桃小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的日渐丰富,这一审美主流都没有改变,仍然是大众认可并追求的一种形式。丹凤眼被中国人认为是最好看的眼睛类型之一,丹凤眼眼角上翘极具美感,凤眼也被称为东方人的特点。取材于京剧中旦角的丹凤眼妆容,笔者给阿吉熊猫设计了一双妩媚的丹凤眼,尽显阿吉秀丽、妩媚之女性柔美和聪慧的性格特点。(2)角色服饰设计民族化,动漫角色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反映了民族化进程的发展。绵阳市平武县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也是《天使宝贝》中古氐王国的所在地。平武县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造成相对稳定的民族特征得以保留下来。羌族、白马藏族服饰作为绵阳本土的一种民族文化形象符号,折射出两个民族鲜明的人文气息,笔者为琪奇和阿吉分别设计了羌族、白马藏族服饰。笔者在设计角色服装时,认为服装的外在形式的奇特以及时尚感上不需要过多追求,设计重点应该在强化民族特色上,以避免同质化倾向。琪奇和阿吉的羌族服饰保留了男士的青色头帕和女子的瓦状头帕,这是羌族服饰最具特色的古俗。传统的羌族服饰比较朴素,以蓝色、黑色、白色、红色为主,四色突出反映了民俗文化“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三个核心要素[2],色彩体现羌族的民俗文化,因此笔者在设计服装用色时保留了这些色彩,同时增加了大量的补色关系,比如黄色的长衫配上紫色的花边点缀,头帕和服饰的图案也多用对比色,让服饰色彩变得更加丰富。羌族人崇拜羊,认为羊是保佑他们的神灵,因此笔者为熊猫琪奇设计了羊头纹样的裹肚。羌族的“云云鞋”亦是体现民俗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元素,因角色两头身的比例关系,鞋子做了一些简化处理,保留了波浪云纹和上翘的鞋尖。作为羌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羌绣,原始古朴的技法、绚烂纯粹的色彩、鲜活生动的图案,体现出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笔者为阿吉设计了充斥大量精致花纹的服饰,充分体现了羌族服饰朴素又华丽的风格特点。虽然羌人也喜欢佩戴银饰,但是与苗族相比而言,羌族银饰的民族特性不是特别显著,这里笔者将其省略处理,以便突出羌族服饰的民族特质,让角色造型更具有识别性。如图1。白马藏族人口少,规模小是我国具有典型性的小族群,是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民族及文化的“活化石”。与受吐蕃文化影响深刻的藏族服饰相较而言,白马藏族服饰受中原文化影响更为久远,其服饰特点是明显有别于藏族服饰的。白马藏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沙嘎帽”,又叫“盘盘帽”,是白马藏族独有的,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服饰符号标识。上面缠有红色、蓝色、黑色的彩带,因为角色是熊猫,黑色的耳朵,黑眼圈,黑鼻头集中在面部,帽子上再有黑色的彩带会影响视觉效果,让头部显得琐碎,笔者就只保留了红蓝两色。阿吉的帽子上垂挂彩色的珠串,以示男女的性别差异。帽子上插着的一至三根挺直白色公鸡尾羽,是白马藏族的传统风俗,代表男士的勇敢和刚直,女人的纯洁和温柔。白马藏族有崇尚白色的习惯,据说跟他们民族的起源有关。笔者为琪奇选择了白色为基色,青色翻领的右开襟服装,边缘部分用紫色的条纹做装饰,没有繁复的图案装饰纹样,色彩明快、装饰简洁。阿吉身穿粉红色衣裙,袖子外侧、肩部保留了彩条纹图案,青、红、黄、蓝、绿等色并置排列,独特而单纯。白马藏族服饰中,太阳、月亮、星辰的变形图案在女性的服饰中最为显著,阿吉的服装袖口就是连续的米字型纹样。在白马人的纹饰中,日月星辰纹样是并存的,米字型太阳纹中加入代表星星的圆形或三角形小点,在代表满月的圆形图案中加入米字型的太阳纹样,象征阴阳的结合,子孙的繁衍,是白马藏族生殖崇拜观念的代表性纹样。“鱼骨牌”是白马藏族服饰饰品中最常见的饰品,将贝壳磨制成方形佩戴在前胸,鱼骨牌饰品具有祈求吉祥平安的寓意,与古老的图腾崇拜——鱼崇拜有关。见图2。动画片有宣扬民族文化的责任,角色可以通过真实地还原我们本土的民族舞蹈形式来宣传我们民族坚贞不屈,乐观弘毅的精神内涵,让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

3结语

蕴含深层的文化底蕴而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载体和形象代言,动画形象兼具艺术性和商业价值,以其形象带动的衍生产品将为动画片带来持续盈利的广阔空间。优秀的动画形象都基于现实生活中对各个元素的抽象和提炼,才能创作出真实、生动的角色形象。笔者认为通过对本土民族、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提炼出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质,对民族特色浓厚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发掘、保护、开发更加有利,可以激发本地民族的自豪感,提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保持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当前商业化大时代下我们设计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只有立足本土,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精髓,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动画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巴.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2):1-7.

篇4

[关键词]地域文化 经济 发展策略

一、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从混沌中走来,从生命之初的那天起就在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成长,接受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的熏陶,滋生出本土文化原有的面貌。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虽然存在着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但却无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文化的多元性本身就意味着承认各种文化存在的权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自古以来在汉藏文化的包围圈内,形成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

二、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地域文化塑造出区域特色经济

在《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曾写到:“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形式,这种多样性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价值在于自然地理环境造就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利用手工痕迹造就的不同民族、区域特色。尊重历史,正视自己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各民族文化习俗的宝贵遗产,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出发,以平等的文化尊重产生交流、互动,以鲜明的地域文化塑造特色经济,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价值。

2.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文化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经营活动,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只有通过大规模运作的文化产业形态,才能向外辐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价值在于文化内涵,它的物质载体可以在消费中被磨损,但是文化内涵却可以得到丰富和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命和潜在价值。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化产业应该从文化创意的核心出发,逐渐形成大的文化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又不失时机地向旅游、宾馆、餐饮等产业扩散,通过层层扩散使独特的文化创意变成大量生产和销售的文化商品,即把文化价值转换成为商业价值,又以商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促进文化的传播。

3.文化创新促进区域创新

深圳市龙港区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这里的村民为了满足一定规模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以油画艺术为突破点,向多方延伸,形成了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大芬村油画产业创新的思考点并不在于油画艺术本身的创新,而在于以油画为媒介,进行文化产业化的创新思考。我们应该对凉山地区经济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并以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创新。

三、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凉山经济发展

彝族是伟大祖国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有效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促进凉山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1.服饰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往往形成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而形成民族服饰的独特性。凉山彝族主要生活在山区,其民族性格凝重、宽厚而朴实。他们自称“诺苏”(意为“黑族”),崇尚黑色,以黑为贵,黑为美。服饰中大多以黑为底,其上装饰丰富多样,图案色彩一般以红、黄为主,红色热烈而富于刺激性,原始先民对红色赋予了“血”与“火”的意义,因此它被看作是生命之色;而黄色是光明的象征,有阳光、火光的含义。服饰色彩对比强烈,但因黑底的调和而给人以单纯明快之感,彰显了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变化的魅力。

英国先锋时装设计师维维恩•韦斯特伍德说:“在我的设计当中,我真正信赖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文化。”日本传统色彩在设计上的应用也推陈出新,将能体现大和民族特征的色彩广泛应用于服装、手表,甚至家用电器行业。凉山彝族对原色的喜好直接来源于自然,色彩情感单纯、朴实,充满了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色彩和装饰纹样的大胆创新开发新产品,拓宽应用领域。

(1)在设计中通过黑、红、黄三色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搭配形式和视觉效果。

(2)彝族服饰中常用“火镰纹”“蕨基芽草纹”等装饰纹样,我们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取舍,将之应用于服饰、包袋、产品包装、饰品等领域,拓宽市场,促进发展。

2.饮食

凉山彝族饮食调配比较独特,自成体系。主食主要有荞麦、马铃薯、玉米;蔬菜以圆根、青菜、白菜等为主,多产于夏秋两季。他们把粮食与肉食相对搭配起来,认为这样最合口味,形成沿袭已久的传统食谱。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酒在彝人的饮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招待宾客、磋商议事、调解纠纷处处以酒为首,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杆杆酒。杆杆酒又称泡水酒,是彝人逢年过节敬奉祖灵或婚嫁喜庆招待宾客的饮料,主要原料为高粱,甘醇清冽,营养价值高且饮用方法别致。饮用前将坛盖揭开加冷水,两三个小时后将一根或几根弓形的竹管插入坛底,竹管上系一条手绢,以便人们轮流吸饮后擦拭管嘴。

在了解彝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笔者建议:

(1)在凉山州境内重点的旅游城市建立大型饮食广场或特色食品一条街,制作出售凉山彝族特色饮食,如彝族砣砣肉、杆杆酒、苦荞粉、圆根、燕麦炒面等,制作过程公开可见,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制作过程,增强吸引力。

(2)除了彝族特色饮食之外,民间百姓流传的德昌板鸭、高草坝牛肉、沙坝板栗、会理石榴等也可成为特色食品的一员。另外,凉山出产的蚁菌(俗称鸡棕)、松茸、牛肝菌、马湖莼菜等山珍可以作为凉山特产制作销售。

(3)建立杆杆酒生产基地,注重产品的包装和档次,作为凉山的特产,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

3.居住环境

凉山地区的地域性产生居住环境的独特性,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性的设计风格,此地区彝族住房大都是土木结构,顶部为双斜面瓦板盖,瓦板用无节疤杉木劈成,分底、盖两板交错铺盖,长2米左右,盖好后横放一些木条,置较重而稳的石块压在其上,俗称“瓦板屋”。居住环境、城市景观是民族文化的发射台,凝聚着先人的精神性格与聪明才智,反映着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与文化艺术的营养。在凉山州旅游城市的规划中要重点把握相关居住环境、景点、景区的形象塑造,传达新时代文化的感悟。

(1)在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建立相应的展厅具体展现彝族社会形态、生活文化、宗教艺术、民风民俗,让大家对彝族历史有充分的了解;民族风情园和火把广场是最近几年新建的旅游景区,可以考虑设立群组彝族文化主题雕塑,加上民族舞蹈、音乐的展示,形成强烈的视听感受。

(2)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条件,西昌市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有“不是昆明而胜似昆明”之说。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树木品种繁多,彝族同胞也大多居住在山上,我们可以建立森林公园,避暑度假村,让客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实地考察、感受彝族的生活。

(3)在民族风情园的民族文化村建立彝族寨的建筑群,房屋以石条、木板、草为主建成,充分体现彝族传统的建筑风格,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放大器,包括民族风情、社会风尚、传统节庆、特种工艺等内容,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凉山的彝族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毕摩文化,形成了难得的全国惟一的毕摩文化原始生态保护区,并于1996年成立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毕摩文化的研究。

“毕摩”是彝族社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彝语音中,“毕”是举行宗教活动、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彝族毕摩一般是男性,精通彝文和经书,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他在彝族传统社会的主要职责可分为四类:一是主持祭祀;二是占卜;三是采药治病;四为主持盟誓和神明裁判。 根据毕摩文化独具特色的优势,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充分利用毕摩经典著述、毕摩书法艺术和美术作品等进行高品位的文化包装,进行展览。

(2)聘请著名毕摩进行商业性的毕摩仪式的展示和绝技表演。

(3)聘请民间能工巧匠仿制毕摩法具及其经书中极具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艺品,如毕摩木刻艺术、竹雕艺术、泥塑、草塑等。

5.传统手工艺

凉山彝族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沉积了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地域环境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反映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它以多种形式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凉山彝族的、等级观念、道德修养、世界观和审美情趣。从全国漆艺文化的层面看,凉山彝族的漆艺文化在器物种类、造型、图案、色彩及用料等方面独具特色,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从彝族文化的层面看,它不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工艺文化,而且在大小凉山地区历史悠久,使用普遍,凝集着彝族人民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漆器种类主要有酒具、餐具、兵器、马具等,共二十多个品种。酒具主要有圆形酒壶、扁圆形酒壶、鸟形酒壶、鹰爪杯、高脚杯。食具有盘、盆、钵、碗、勺、餐桌。现代的漆器种类和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兵器和马具基本停产,只有酒具和餐具仍在生产,现在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对其的振兴也势在必行。

鉴于彝族传统漆器的艺术价值和现在的发展状况,笔者建议:

(1)将漆器生产规范化,建立各级不同层次的市场。笔者在调查时发现漆器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很少有脱离农事的漆匠,他们可分为三类:一是少数全凉山有名的漆匠,二是在局部地区小有名气的漆匠,三是会一点简单漆艺,偶尔做漆器的农民。这三类人做的漆器良莠不齐,导致市场的混乱,所以应该将作品进行层级划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市场。

(2)彝族漆器产业是凉山地区的特色产业,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自然与人文密切融合的文化等因素都必不可少,而文化特色、民族风情因素则是设计的关键,色彩设计以及工艺制作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以特定景点或地域的文学艺术创作、神话传说、趣闻轶事、历史典故作为设计主题。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有工艺品厂商根据所拍摄的照片制作了世贸大楼的水晶纪念品,这一举措起了人们的回忆,该商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这就是题材多元化的一个经典范例。

(3)漆器图案的意义直接表现在餐具上,酒壶上的图案包括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地、日月、山川,聪明吉利的蛙、避邪驱灾且勇猛无比的鹰和“鸡冠牙”纹等。我们可以将这些纹样用于相关产品的开发,如:花瓶、果盘、糖果盒、首饰盒、手镯、笔筒、茶筒等,漆绘上彝族传统的图案,形成了一种复合文化的漆器。

(4)建设彝族民俗文化一条街,以旅游休闲街区为定位,可以学习借鉴杭州荷坊街、成都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建设情况,在以彝族民俗产品为主体的前提下,可适当穿插藏族、回族的民俗产品,丰富市场,使人们能够置身于丰富的民族产品之中,关注它们,被它们吸引,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语

总之,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只有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前进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发展时期,党和政府正在实施传统文化与经济建设并重的大战略,在这一方针下,根据凉山地区所在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经济特点,努力去实现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文物图谱,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篇5

本文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北京老字号目前发展的状况,认为需要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北京传统文化来建设北京老字号的品牌文化,从文化遗产传承的语境下探讨包括品牌文化建设、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消费体验、产品品质的四个方面,来提升北京老字号的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文化的完善,对其表现出来的视觉形象设计有更准确的指导,从而通过北京老字号这一传统商业名片更好地呈现北京文化,同时助力北京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品牌文化;地域文化;文化遗产传承

在国家商务部颁布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中给“中华老字号”这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定义: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该规范提出了四项关于“中华老字号”认定的评定条件,即: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经营50年以上;具有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有良好商业信誉,诚信经营,都可为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属于地区老字号,最多时达数百家。有研究认为,2004年前后全市约有老字号320家,其中百年以上的有90多家①。2014年4月3日,北京老字号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了北京地区145家企业(151个品牌)进入第一批“北京老字号企业名录”②。然而,在北京老字号保持着众多数量的同时,其品牌形象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在历史进程中失去了太多它本来的面貌,怎样让北京老字号从视觉形象上更好地呈现北京传统文化,甚至让本身就是文化遗产的北京老字号在获得更大市场的同时成为北京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北京老字号品牌具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历史赋予北京这座文化古城的特有属性,让老北京人引以为豪的,也恰恰是独特而传统的京味儿文化。北京老字号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诚信立业的典范,处处散发着北京传统文化的光芒。这些老字号产生、发扬于北京,同时又代表着北京文化。老字号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区域长久的生产生活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商业活动,被其存在的地区生活方式所充分接纳。一个地区在民俗形成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北京城社会的发展中,来自山南海北不同地区以及部分北京土生土长的文化传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吸收了北京作为“皇城”特有的宫廷、皇城所产生的气质,使得北京民俗文化不仅有皇家文化的至尊无上,也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无论是故宫庄重典雅的皇家文化,还是大栅栏胡同沿街叫卖的百姓民俗文化,历经百年的历史洗礼,仍旧无处不彰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老字号的发展也蕴含着北京文化兴商的民俗氛围,把文化作为兴业的必要条件。在民国以前,北京作为皇都,是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轻商重官、重文的社会风气浓厚,商家为了在京城立足就要贴近文化、结交名士,提升自身和店铺的文化档次,这就使流传久远的北京老字号大都赋有很深的文化气息。比如有些老字号把儒家的仁、德、和、信等理念用于店名,如同仁堂、全聚德、同升和、信远斋等,以彰显文化品位;有些老字号引经据典从古诗词赋、俗语典故中选取店名,以示文雅。除此之外,北京作为数百年的皇城,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以及物件品质精神有很高的追求,也就是俗称的“讲究”。反映在商业活动中,就无形中成为商号所要遵守和执行的流行标杆。在这种极具文化意识的社会环境下,北京老字号逐渐彰显出诚信立业的民俗文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礼貌待客、周到服务几乎成了每一个老字号店铺共同的特点。如同仁堂药店几百年来秉承的古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张一元的茶道则是“人品如茶品,做茶先做人。”这些不被利益所驱使,严秉家训、诚信经商的老店,正是北京老字号的道德缩影。然而在历经了各种社会变迁后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经济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民俗文化已经改变或消退,老字号企业在体制的曲折道路上行进的同时也在不断经历着精神文化上的冲击。甚至不同程度沾染了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商业恶习,鲜少从消费者角度建设品牌形象,造成定位模糊、忽视与消费者情感维护、忽视产品的维护和开发等明显问题。如何使老字号能够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继续自己优良的商业传统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成为传统文化、民俗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生态环境,是企业人、品牌设计工作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者共同的课题。

二、北京老字号品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概念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全新的市场格局,许多老字号并没有正确地走上品牌化的道路,虽然建立了公司和品牌,部分企业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但与很多非老字号企业一样存在一定误区,将品牌形象和品牌视觉形象混为一谈,认为设计一个好看的标志,包装好一套产品,找个好的宣传手段就可以投放市场良好发展。其实品牌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是一个精心培养的过程,其成功过程无不是真正懂得、了解消费者的过程。作为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价值观、期望、态度、利益以及个性等内容,不准确或不明晰的品牌概念会影响品牌视觉形象的建设,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一个品牌所包含的内在文化,对于品牌的宣传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停止,这些品牌的概念思绪随着品牌的发展而发展。如果一个品牌所传递出的视觉形象是杂乱无章的,那么除了开发者对于视觉形象设计的不用心,还可能存在品牌概念不明确、品牌文化缺失等根本问题。在调研北京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网络现象,有数十名网友@北京稻香村品牌的新浪官方微博,表示自己在日常购买“稻香村”糕点时存在买到劣质品或仿制品的尴尬情况,致使北京稻香村品牌的官网和官方微博的首页设计以及日常的大量工作都是在为网友普及品牌辨识知识。经过具体调研,不论网络购买渠道还是各处实体机构,未经系统了解北京稻香村品牌知识的情况下确实容易被其他同类甚至同名品牌混淆,不只是品牌名称,包括产品、包装、店铺等各方面都较难辨识。因各种“稻香村”品牌有数个之多,其中不乏市场口碑较差的产品,导致北京稻香村品牌无故承受了一些负面影响。面对这一局面,北京稻香村公司也持续做着相关权益维护的工作。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来说,提高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条款、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刻不容缓。但从品牌形象设计角度上看,通过设计手段干预品牌辨识度同样重要。回归地方文化、完善品牌概念、树立更加鲜明的企业特色,从而对品牌的传播性视觉形象做出正确合理的指导,在设计上使品牌的视觉形象地域化、系列化、家族化,自动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利用北京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及其视觉符号形象,使品牌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产生深切的关联,才能使北京老字号更加能代表北京。然而就老字号的发展来说,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不是做一套VI设计而已,与所有的品牌建设手段一样,需要回归地方文化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来仔细摸索和定位。

(二)基于服务和环境的用户体验

在当今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已经不仅仅只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也非常看重品牌的整体体验。用户体验设计理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体验经济的时代潮流,以用户为中心,研究商品怎样传递感知的途径。在一次商业活动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客户的感受产生作用,而不是止于商品的使用过程,在众多因素中,我们主要来分析北京老字号的服务和环境。店面中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优质的环境有益于引导购物、提升良好的购物体验,加深对品牌的印象和认可度,作为一种硬件配合,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工作人员的服务功能,是品牌形象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有很多体现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缺陷,我们看到位于前门的瑞蚨祥专卖店,动辄数千元的定制产品,其服务场所布置草率、店面陈旧。在这种环境下,再热情专业的服务也会使总体的消费体验大打折扣,给予客户的是与产品定位完全不符的消费体验,造成了完全靠产品本身和名号来吸引和维持消费者的情况。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很有可能降低客户忠诚度,使客户群体小众化,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时则难以抵御竞争。很多其他老字号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比如多数商家还处在制止顾客拍照的品牌保护措施上,显然与信息时代的传播方式不符。陈旧的店面布置、杂乱无章的陈列方式、服务意识薄弱的导购人员丝毫不能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反而无不传递着老旧过时的负面品牌特征。老字号显然只是一个名号,证明着企业悠久的历史和曾经长久存活的实力以及对于传统文化、民俗的传承。而社会持续在前进,创新、服务于当下始终应是老字号所必须具有的意识和行动。纵观国际上历史悠久的奢侈品品牌,如1854年成立于法国巴黎的品牌路易•威登,种种经典设计不仅顺应了旅行历史的重要发展,也在用户购买体验方面做到了极致,没有一刻停止从环境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脚步。其门店形象设计、橱窗陈列设计等方面均成为时尚流行风向标,也成为同行业借鉴模仿的重要对象,给予消费者提供的不单单是一件产品,更是品牌涵盖的附加文化价值和服务体验。

(三)品牌形象与市场需求

老字号品牌能生产优质上乘的产品毋庸置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环境的变化,品牌设计走向整合、多元、开放,以建立品牌为目标的整体设计方向。在产品设计方面表现为“从单一产品设计”转向“整合品牌形象”,每一个产品设计都应有效地积累品牌资产,紧跟市场的变化来及时更新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方式对于提升品牌市场渗透力至关重要。人们对物质产品需要也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且在得到物质产品满足后开始转向对个性化服务的需要。老字号品牌如不在产品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则很有可能造成与市场不同程度的脱节或不能占有更多市场份额。调研结果显示,产品的单一化限制了北京部分老字号品牌的拓展与新盈利点的开发,用户市场研究不够导致产品脱离现代市场需求。北京老字号基本都保持着历史产品品类,品牌非常依赖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一旦某种生活方式有所转变,就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现阶段都认可中华老字号的品牌,而且认可老字号品牌的消费者认为中华老字号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给予保护,但真正持续产生消费的却数量不多,原因是并不一定有匹配需求的产品或选择其他代替的产品。北京的这几家老字号虽然在国内知名度很高,但其多数规模小、市场窄,品牌价值上升不高,即使发展较好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是很大,距离国际知名老字号品牌更是实力相差悬殊。以历史悠久的外国食品品牌雀巢为例,它从做幼儿食品起家,现在已经拥有咖啡、冷饮、饼干、饮料等众多类别的产品,而且每样产品都是紧贴消费者生活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品牌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过程达到品牌忠诚度,以起到提升品牌价值的目的。相似的例子还有日本资生堂,1872年由一名医生创立于东京,经营西式调剂药品,如今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日化品公司,旗下涵盖从护肤系列、彩妆系列、男士系列到洗护系列的全方位产品。其赢利情况在全世界同类企业中也居首位。曾经有很多人分析过它成功的秘密。日本的一位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是:秘密并不在生产领域,资生堂的生产设备并不比其他高档的化妆品公司先进,而在于重视市场调查,充分地调查支撑着精准的产品定位。

三、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北京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策略

(一)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语境下完善品牌文化

民俗民艺作为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个区块,在当代社会保护民俗民艺除了需要传统手段比如博物馆藏、宣传教育、政策支持、技艺传承、个人及机构等,还需要更多种符合人们生活习惯、商业市场变化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应该是能在无形中渗入人们生活而不需要去主观认识的,这一特点也符合民俗民艺等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规律。而北京老字号品牌有着与民俗民艺天然对接的优势,回归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从中寻求支撑品牌文化建设的文化后盾,提炼利于品牌发展的北京精神,与文化遗产品牌结合创设传统文化生态环境,都有利于鲜明和完善品牌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民俗民艺,单独的种类或形式的生存力量是非常弱的,应打破传统文化习俗自有的发展规律,适当与老字号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发展,形成有机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建立情感化品牌视觉形象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影响品牌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因素,它是传达品牌信息的主要媒介,是品牌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情感化是指品牌能够在感官和精神层面影响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共鸣,有利于加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在进行情感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调研消费群体的实际愿望和需求,从目标群体出发进行设计;其次要以代表品牌核心文化的品牌概念为指导思想展开设计工作;再次还要联系社会时代背景,比如遵循绿色环保等全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来提升品牌的正面形象。对于本身就承载着鲜明地域传统文化的北京老字号企业来说,在挖掘品牌文化内涵的同时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甚至将其从精神层面扩展到更深、更广泛的哲学层面尤为重要。如果其品牌形象设计仅停留在缺乏内涵思想的外在形式,那它终究仅是一时的流行、符号的堆砌,无法历久弥新地传播品牌内在核心的文化和概念。

(三)全面升级终端店面的营销体验模式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除了重视消费的结果商品的品质,更加注重产品的消费过程,对于品牌产生的教育、信息、休闲方式等附加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北京老字号不应该真的维持着“老”的营销模式,应结合自身特点长处,从服务、环境、营销方式等方面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导入现代化服务文化,深层次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结合自身传统形象开发设计升级店面形象,使功能与形式互为辅助,为营销模式和人员服务创设优质条件,提升品牌整体品质;增加以相关文化遗产展示的季节性、时令性陈列和展演,给品牌形象展示带来变化和活力;挖掘老字号本身文化内涵,突出老字号品牌对顾客的心理影响,继而展开体验式营销的相关活动,使顾客心中深刻的品牌印象转化为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

四、结语

北京老字号企业生存在当下,就要为现代社会的消费者提供所需产品,在大量新品牌、外来品牌的市场冲击下,更需要北京老字号在消费者对其保有产品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情况下,研究自身发展策略。多元化的消费群体让市场丰富且难以琢磨,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能否充分调研每一个层次的消费群体需求,准确根据不同档次定位推出相应产品并不断推陈出新,对北京老字号品牌是巨大的挑战。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势头猛烈,同样也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老字号本身具有浓烈的文化遗产特色,其产品也多具有相关文化属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必将为老字号注入新鲜的活力和特色。

作者:乌仁娜 滕晓铂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志.品牌文化形象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篇6

关键词:仿古商业街;后现代主义;地域文化;形式

建筑的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筑艺术由现代主义占领绝对优势,逐步转向后现代主义。当简单纯粹的“方盒子”式建筑席卷全球之后,设计师们慢慢开始意识到,将建筑的功能放在第一位,而忽略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一种过于极端的设计方法。人们意识到,现代主义建筑将建筑遗产和文化排除在外,而遗产与文化却是人们代代相传的东西,是根深蒂固,不应被抹灭的。后现代主义的旗手文丘里为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指导思想,强调建筑遗产和传统的重要性。当设计师意识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的重要性后,近年来,一大批仿古商业街在国内遍地开花。

1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简洁、适合于机器生产的方式,在上个世纪高效地解决了人类的居住问题。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居住的基本要求已经满足,人口出现负增长,住者有其屋达到了,人们就要求居住的精神满足。如海德格尔说的:生存就是居住,即所谓诗意地栖居。在建筑界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后现代主义是自六十年代以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其中的一些分支,即地域主义、文脉主义等。强调建筑应注重建筑的地域性和传统文化内涵。当建筑具有文化性时,建筑就不仅仅是解决使用这基本的功能了,它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讲究传承和延续的国家。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不在少数。即是是新建或改造的建筑,在必要时,建筑也应当承受文化的内涵。

对于中国建筑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内涵却似乎被广泛的误读了。大量的后现代建筑仅仅流于形式的模仿,运用拼贴、组装的方式,把一些传统元素或者建筑符号运用到建筑中。这是建造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手段,但并非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全部内涵。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1]采用装饰是区别于简洁的现代建筑形式上的手法,让建筑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并让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深层的内涵要求。所谓内外兼修,手法和内涵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都需得到恰当的运用,才让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得到充分体现。

2 仿古商业街的兴起与现状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文化商业街都是名声赫赫的百年老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时代的烙印。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炸式的增长,对商业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眼见百年老街对中外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开发商看到了其中的经济价值,希望通过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来获取利润。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运用仿古商业街的手法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仿古商业街遍地开花的今天,真正获得成功的项目并不多。一大批仿古商业街因为招商、人气不足等原因而成为“死街”。2011年,针对各地仿古商业街区日益泛滥的现象,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座谈会上呼吁:“不要再搞仿古一条街,因为这不是文化城市建设的方向!”[2]仅仅对外观的盲目模仿和复制,而忽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造就了越来越多“只有外壳没有心”的仿古商业街。

3 仿古商业街的特性

3.1 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按建筑的形式和意义来看,仿古商业街应属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范畴。从形式上讲,仿古商业街不像现代主义建筑一样,仅仅强调功能的重要性,而将装饰减少到极致。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可以在仿古商业街中得到灵活的运用。从意义上讲,仿古商业街是需要从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出发,建筑成为让文化得以延续的载体。

3.2 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不管是否仿古,商业街的基本性质是商业。开发商开发此项目的根本目的也是其经济效益。所以,仿古只是商业街所选择的一种方式,商业街还是需要能够形成活跃的商业氛围,才能使开发项目取得成功,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一条商业街,功能流线合理自然是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既然是仿古商业街,就应该凸显“仿古”的意义。以什么形式仿古、为什么仿古、仿古所代表的意义、仿古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都应该在思考范畴内的问题。人们钟爱仿古商业街,除去其商业性质之外,无非看重的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这就跟现代社会的人类,吃惯了鸡鸭鱼肉反过来去吃野菜野味一个道理。居住在由钢筋水泥建造的森林里久了,也希望感受一下传统建筑的风味和内涵。如何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这最根本的诱人点,潜移默化在商业街之中,是仿古商业街不应绕过的问题。

4 解析国内仿古商业街的成与败

4.1 成都名片――锦里古街与宽窄巷子

到成都旅行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的两大景点,便是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了。这两条以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已经成为成都的名片,每年吸引数百万的中外游客。

锦里古街的前身,是成都武侯祠旁的一条名为“曹营坝”的小巷,是由旧民房改造而来。作为一个建筑、风俗、民生高度融合的例,对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有着重要参考意义。锦里古街以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为特色,这在成都市中心,足以显示其强烈的特色。在锦里古街里,有许多茶坊、餐厅、酒吧等,网罗最具四川特色的各种名小吃,让每一位游客能边吃边玩。如果仅仅是美食,那必定不能使锦里古街的名气如此之大。锦里古街的成功在于其准确的定位,利用武侯祠的人文资源,形成以武侯祠为中心的锦里商圈,做强三国文化产业。在短短不足400m的古街上,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川蜀文化的原味生活。古街定期举行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行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例如元宵灯会、小吃节、端午吃粽子大赛等,让游客可以在一种原汁原味的川西民俗文化氛围中去享受最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所谓旅行的意义,就是希望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锦里古街不仅在建筑形式上保持了川西古镇的原汁原味,让川西民俗文化的氛围也得到很好的传承。锦里古街的成功在于没有流于表面形式,而是将建筑这个载体与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契合。

宽巷子、窄巷子,由三条商业步行街所组成的宽窄巷子记录着老成都的闲适、新成都的时尚。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将成都人的精髓很好的展示了出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市井的民间文化: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慵懒地盘着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生活,构成了最独一无二的成都语汇,展现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浓浓的民俗风情冲淡了以经济为目的的商业氛围,游客在这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和川西风情。

从成都的两个成功案例不难看出,它们并没有单纯追求建筑形式上的后现代主义,而是很好地将后现代主义中对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的要求结合在了建筑之中。游客在其中不仅可以看建筑,还可以吃特色小吃,体验民俗风情活动,感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这种体验是多重的,是富于变化的。当建筑具有了文化性,它所能带给人们的便更多了。当仿古商业街具有形式以外吸引人的地方时,它所能激发的商业潜能也更大了。

4.2 苏州寒山寺临近地段古街改造

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古香古味的建筑形式,闻名中外。有了游客,就有了商业价值。于是便有开发商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建造了一条比例、尺度、建筑风格等方面都不错的仿古街道。从古街与寒山寺的整体关系来看,并没有不协调的地方。但这里,也就仅仅是一条充满五花八门纪念品的商店而已。随着古街建造的完成,原有居民被全部动迁,原有的生活场景消逝了,朝九晚五的商店留在游客眼中的也不过是精致的摆设而已。当设计者把建筑承载的文化意义清除之后,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街道的尺度以及建筑的形制而已。[3]没有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就没有了传统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感,流于形式的建筑只会让人们觉得肤浅。比例、尺度等抽象范畴的东西,仅仅是形成意义的手段,没有了文化的延续,也只是一个个精致的空盒子而已。纷繁都市里的人们来到这里再也感受不到那种恬静生活的意境,留给他们的,也不过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

没有文化的仿古商业街,只是披着传统建筑的外衣,妄图赚取商业利益的工具而已。当人们在这里感受不到经济之外的东西时,他们会逐渐抛弃这些地方。大都市里,购物街和商业中心何其多,人们千里迢迢前往,为的是感受商业氛围之外的东西。作为仿古商业街,就应当体现区别于一般商业街的特质。仿古是仿古商业街的限定词,如何将仿古的形式和内涵相结合,才是仿古商业街的出路,才不是流于表面的“后现代主义”商业街。

5 结 语

仿古商业街的开发在国内如今呈现盲目之势,撇开其它因素不谈,简单的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模仿和复制,让仿古商业街显得浅薄且缺乏内涵,不利于其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将“仿古”的本质进行深刻理解,从形式到意义都做到古香古色,才是后现代主义赋予其真正的内涵。装饰、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大特征,斯特恩对后现代主义建筑,提出的要求也包含了形式与意义两个方面。在仿古商业街的开发中,只有做好了仿古形式和仿古文化意义的结合,才能使仿古商业街显得厚重,才具有更加璀璨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牛耕.议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J].艺术与人文.

篇7

关键词:老街区;更新;保护;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浪潮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普遍增多。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给旅游业、房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房地产项目和民间自由建设量如雨后春笋。一些城镇的未利用地和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被短时间用于建设。城镇土地被过量耗尽,挤占了城镇升级建设的空间。一些城镇的老街区,由于居民自古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保存着原有的独特居住方式和街道。这些构成其独特的城市机理,它是城市的无形资产。但是这些老街区由于它单一的结构以及利用用途,居住环境极差,同时在生产用地减少、土地创收微弱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收入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需求水平。因此,这些老街区面临要改造,提高居住环境,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改造,改变经济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笔者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老镇区的五龙街区为例,谈一谈老街区改造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发展模式。

一、天涯镇老镇区五龙街区的概况

天涯镇是三亚市南部的一个滨海小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6万人,主要以黎族为主。汉族人口集中在老镇区五龙街。老镇区自古以来是黎汉两个民族文化往来频繁的地区,其毗邻天涯海角风景区,自古有“文门古道”“天涯若比邻”的流传。

老镇区距离三亚中心城区约22公里。处于天涯镇镇域的南部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发财岭,北为布山岭),南部面向南海。区内整体地势较平坦。225国道(东西向)从五龙街北侧经过,与省道S314(南北向)正交在黑龙街路口。镇区的现状建筑主要集中在海榆西线和S314相交位置。主要有行政办公、教育、卫生所、旅馆等,大部分建筑的功能是底商上住的形式。

五龙街位于老镇区225国道南侧,其用地范围为:海域西线以南至海边进深约200米,宽约250米围合的区域。面积约0.5平方公里。所在社区为马岭居委会,人口约5300人。在五龙街区的产业结构中,主要为海贝壳加工、旅游服务业(海洋动物园旅游观光,海上摩托艇)、餐饮业(海产品加工)、商业、渔业。人均年收入约4500元。

二、五龙街区的优劣势分析

(一)五龙街区的空间机理

五龙街区南北向、东西向的巷道构成朝向大海的方格状路网格局。建筑基本以独立的民宅为主,都是以2-3层为主的骑楼。部分地区还保留民国年代的骑楼。街巷都不宽,约在6-8米左右,勉强能满足两辆车同时通过。街巷的整体宽高比在1:1―1:1.5之间,尺度宜人,从而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天涯老镇街巷肌理。道路以硬化的水泥路面为主,整体交通状况良好。街巷两旁的行道树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绿化空间。整体道路环境比较安全,室外交流空间具有活力。因此,本案中考虑应以保护。

(二)五龙街区的历史民俗文化

五龙街片区拥有“红、白、青、黑、黄”龙5条历史街道。其命名方式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民俗特点。那里古时是天涯渔民出海打渔、渔民休憩的地方,其整体呈垂直海岸线东西向平行排列,承载着天涯的发展历史,是天涯渔村生活的历史见证。

(三)区位、旅游商业优势条件

天涯镇及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环境条件优越。重点旅游资源有天涯海角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海滨景观、旅游度假区(红塘湾、三美湾、力村)民俗文化村(文门村、过岭村、黑土村)、重大旅游项目(南天门生态农业园、兰花大世界、日出观光高尔夫球场、红塘湾高尔夫球场、非洲之窗)等。五龙街区是三亚市西部旅游黄金线路(南山――天涯海角――西岛)的必经之地。在那里沿225国道两侧发展了很多旅行中途吃饭休息的餐饮点、海鲜店。

三、五龙街区改造的必要

五龙街现状存在以下的情况:

(一)建筑质量大多比较破旧,居民居住条件差。各个建筑之间布局较为局促,建筑之间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

(二)居民收入水平低,片区单一居住功能。少部分的旅游商业、服务业仅集中在沿225国道两侧的“一层皮”,后侧的建筑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三)街区南侧的滨海用地未能发挥滨海稀缺资源的价值。

四、浅谈五龙街区改造的规划策略

(一)立足旅游,高定位激发商业

现状五龙街片区与旅游相关的业态有:海上体验、小型的海贝壳加工、餐饮业、商业零售、小型家庭旅馆、以及游客观光、摄影活动等。各种业态规模小、数量寥寥无几,不能形成产业链。笔者认为,应在保留传统道路和城镇肌理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延续五龙街区路网这个空间文化载体,以南北向狭长支路网分割地块,形成小地块、多街道界面的道路系统,通过功能置换,将其主要的用地类型变为居住、商业、娱乐等多种用地,植入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酒店、演艺等功能,将五龙街片区打造成商业风情街区。

(二)改造提升,激发旅游商业街区的活力

现状五龙街片区主要的用地类型是三类居住用地,而值得保存的是具有传统特色的街巷空间,以及部分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特色老建筑。因此应通过规划,在商业风情街区定位的前提下,提升街区的风貌特色,丰富街道空间,激发街道旅游商业的活力。

1、五龙街区的保护:将五龙街作为历史地段加以保护,保护范围可划定到:东至马岭路、南至南海海岸线、西至道德路、北至海榆西线。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景观风貌;保护街区、街道、巷弄形成的空间格局、建筑风格、尺度与结构;保护传统居住文化、民俗风情等;保持街区的活力。

2、优化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老街区的建筑室外空间是一种活力空间,是当地居民交流的场所。这些空间提供当地人民驻谈,休闲娱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当地人民的归属感,同时,也将是旅游、商业、娱乐活动的活跃空间。通过公共空间系统的改造和城市设计,构建起一个独具特色的天涯老街区。

(三)合理拆迁安置方案,促进五龙街区改造实施

结合三亚市的安置政策,在原有五龙街北侧规划马岭安置区(该安置区可包含五龙街片区居住用地),主要用来安置或临时安置五龙街区内改造抽疏出来的居民。被保留部分原居民,可保证街区的原有韵味。通过功能置换可使土地使用类型能更好地打造天涯特色风情小镇,满足镇区旅游的发展。原住民迁入北侧新的居住社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四)提升整体环境,助力旅游风情街区建设

1、统一街巷空间脉络:新的街道空间承接五龙街片区原有的特色街巷空间脉络,并保持安置后地块的社会构成,与风情小镇五条历史道路实现整体统一,注入旅游风情特色。

2、高品质建设开放的滨海公共用地:高品质建设开发的滨海公共空间,提升天涯老镇区滨海景观的公共享有度;增加市政道路海景路,道路设步行道和广场绿地,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休闲设施,保证亲水沙滩区供市民和游客公共使用。同时强化从五龙街望向沙滩和海面的景观视廊,形成特色视觉焦点。从而大大提升五龙街区的滨海价值。

(五) 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稳推旅游发展

五龙街区的改造应考虑其独特的旅游区位,融入大天涯的发展,为天涯海角著名景区提供便利的旅游接待服务,以便更好的发挥天涯老镇区的海滨一线景观资源。因此,应考虑在海榆西线南侧规划布置旅馆用地,在老镇区的基础上规划娱乐设施用地、特色餐饮业用地,以及旅游购物用地,实现和天涯海角景区的旅游对接服务。

(六)策划文化特色与活动,增加魅力

在五龙街片区打造风情小镇中还应加强旅游主题活动策划,延续我们所看到的五龙街居民现有民俗活动,打造节庆游,当地居民与游客同乐。

五、改造模式的探讨

五龙街的改造应在保持五龙街区整体格局的前提下,按照“控制旧街,改造旧街,建设新街,置换旧街”的原则,采用“抽疏”的方式,近期建设基础设施及安置街区,置换拟拆除的街区。对条件好的局部区域、关键要素进行重点改造,提升街区的品质。远期对拟保留住宅进行改造,根据使用状况采取原地回迁的方式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改造。

考虑马岭社区的经济实力,可采用政府+社区的主导方式,前期启动由政府进行规划指导,垫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安置区。后期由社区成立股份公司进行运作。这样可有利于社区居民共同对改造行为决策、负责。社区居民可享受改造的收益,从而极大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减少改造阻力。

六、关于实施建设的先后顺序

按照分期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五龙街区的改造:本着基础设施先行和先安置后置换的原则,首先完成五龙街区北侧的基础设施和安置区建设;其次是对五龙街片区进行改造,置换出滨海地区的旅馆娱乐商业用地;同时着力提升拟保留街区的特色,增加旅游吸引力。最后通过临时安置、原地回迁的方式,全面完成对五龙街区的彻底更新改造和提升。

篇8

【关键词】 凤翔泥塑;产品开发;品牌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然而其审美和实用功能正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成了如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途径是其走出目前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

一、凤翔彩绘泥塑及其艺术特征

1、凤翔彩绘泥塑的基本种类

凤翔泥塑的花色品种多达170多个,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 其按照不同的类别可分为:泥玩具(主要是动物造型,多为十二生肖)、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等。

2、凤翔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

凤翔彩绘泥塑多以植物的花、叶、茎、蔓等作为装饰图案,以红与绿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在造型上,虽然不刻意追求写实效果,但又不粗略,它夸张又有度,简洁又不粗糙,给人一种和谐、明快、艳丽大方的审美享受。在色彩上,其主要以黑白两色勾勒图案,以红、绿、黄为主色,并搭配少量其它颜色进行装饰,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感极强。凤翔泥塑既不失粗犷不羁的阳刚之美,又不是精巧细致的柔和之美,在图案应用上它细腻而有法度,在色彩上它含蓄而不失大胆,其强烈的造型和色彩对比,给人留下强烈视觉印象。

二、产品开发

1、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凤翔泥塑的形式及内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工业文化的内容,因而其渐渐被边缘化。因此,凤翔彩绘泥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能够反映当下社会审美习惯的产品,并通过商业途径获取利润,进而对其艺术载体的物质存在进行反哺,并使其得以存在和发展。

2、产品开发的方式

如果不对其产品进行推陈出新,其制作工艺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供人们怀念,使其不能有效的与时下社会进行互动,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因此,应当尝试从材质、色料的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图案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更新,使其具有时代感。比如用玻璃钢代替泥土;用丙烯颜料代替植物和矿物质颜料;图案和色彩的应用融入工业化的设计元素;用巨型的城市雕塑形式替代传统的“耍活”的功用等,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任何艺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其结果只有消亡。

三、品牌的推广

存在于商业社会的民间艺术如果不具备商业竞争意识,是很难存在和延续的。因此,作为商品的凤翔彩绘泥塑,其品牌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标志设计

标志是商品识别的重要因素,凤翔泥塑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具有时代感的标志,设计以及申请凤翔泥塑专门的标志亟待进行。标志的设计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而应该在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上与凤翔乃至关中文化的内在上基本统一。凤翔泥塑以六营村最为著名,所以在设计标志时以“六营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也可以把其传统纹样、色彩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争强其作为商品的识别性。

2、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的主要图案在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照片写实、手绘插图、电脑处理等手法进行,图案的色彩可以吸收彩绘泥塑的基本元素,比如由花、叶等组成的图案,色彩可以用“大红大绿”等。图案的寓意最好能表现出一定地域,民俗、人文特征。次要图案可以采用诸如“喜鹊”、“蝙蝠”、“石榴”等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元素,以此来体现其传统文化的性质。另外,也可以采用青铜器装饰纹样、画像石、瓦当纹等。另外,包装上除了商品的标志外,还应当注明一些行业认证或是流通符号,比方说绿色环保标识、回收再生标识、防震防水防压等流通标识,以增加包装的规整性。

现在六营村的很多艺人都在提倡创新,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创新的泥塑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继承,这些创新都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凤翔泥塑风格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我们的包装上,也应借鉴这一点,不管我们怎样打散重构还是进行传统风格的创新应用,都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原本艺术风格,而应该在审美精神层面以及凤翔甚至陕西的文化内涵上保持内在的基本统一。

3、品牌推广的途径

凤翔彩绘泥塑的品牌推广应当将传统的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首先设计精美的海报、招贴并利用报刊、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利用电视等多媒体等途径对其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宣传;再次,利用时下已经广泛普及的电脑网络进行宣传。通过这些宣传途径,让人们首先对凤翔彩绘泥塑在感官上有个感性的认识,并逐渐对其文化价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进而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要想使凤翔泥塑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我们有必要对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对于凤翔泥塑的视觉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具备凤翔审美特色的因素,满足凤翔泥塑多方面的功能需求,符合当前包装的绿色环保要求。我们可以针对凤翔泥塑特有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一定的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多些对凤翔泥塑的接受与了解,增加他们对凤翔泥塑的深刻印象,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性的传播。只有具备良好的功能,凤翔泥塑包装才能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才能被众多消费者接受,才能成为凤翔泥塑发展的积极因素。

总之,要想使凤翔泥塑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到新的发展,就应当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有益的补充,并通过品牌战略对其进行商业推广,用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为其艺术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得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彩绘泥塑的传统形式元素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应当保留,否则就不是对凤翔彩绘泥塑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雅楠,凤翔泥塑色彩应用特征与审美内涵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

[3] 许欣,凤翔泥塑中的符号语义传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

[4] 仇文君(导师:武小明;邓心泉),凤翔泥塑工艺品的整体包装设计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6.1.

篇9

关键词:皮影;艺术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63-01

一、皮影的艺术价值

皮影戏也称作“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民间戏曲的一种。它用纸板或薄片透明的驴皮、牛皮、或羊皮等雕刻成人物、景观等,夜间在堂上设置一方白色的幕布,幕后借灯光照映,由艺人在幕后操纵影人来表演各种历史、神话、传说故事,观众从台下看,意态生动,惟妙惟肖,故称之为影戏。影戏的剧目、唱腔多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影戏的表演由操纵者俗称“拿线的”和演唱者也叫“唱影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皮影戏是融绘画、雕刻、音乐、影像、表演及唱白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其唱腔丰富,音乐优美,操纵表演生动多变,千百年来深受百姓的喜爱。

(一)经济价值

皮影是地道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使得这种蕴含丰富的工艺品可以独立于影戏之外,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可以作为手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可作为室内的装饰品,点缀生活的空间,从而产生其商业价值,为在都市的人们带去乡土的气息。同时,作为非物质遗产的唐山皮影也成为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的艺术品。

(二)文化价值

1.皮影人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

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且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民间艺术与专业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现代艺术从民间艺术吸取营养,无论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民族精神,都将作新的产品提供积极地经验和有用的启示。

2.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剧目中所表演的内容多是直接源于百姓生活的民间平常故事,以简单的故事情节阐述一些深刻道理,所有它常常能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种伦理形式。因此剧目中包含的故事情节,以及反映的民风是调查采集民间艺术素材的有效方法。

3.皮影戏的唱腔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中,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民歌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所有,皮影戏的唱腔艺术是在同地区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没有统一的腔调。但他的唱腔丰富,板式丰富多样。

二、皮影在现代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唐山皮影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本土现代设计的影响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造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造型和色彩的联想作用、造型和色彩的视觉美感。造型和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在现代设计诸多构成要素中,造型和色彩是使设计产品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元素,会起到影响人们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设计师通过有效地运用造型和色彩赋予了服装、广告、包装和其他工业产品一定的诱人魅力和灵性,使欣赏或消费者从中产生无限联想和灵感,或者说是一种被深深打动的感慨,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对品牌标识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山皮影的原发性、传承性、审美性等特点使得唐山皮影自然构成一个独立的造型体系。它体现了信阳民间文化观念的传承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唐山皮影造型中对“形”与“意”的结合与表现,很值得现代艺术设计者去发掘和体会。在现代平面设计、装饰设计中,唐山皮影不同人物的剪影造型,它们在信阳本地的户外广告、公交站牌上大量的出现,选择唐山皮影中不同剧目的典型造型人物图案,使其和不同主题的广告先对应,展示出唐山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又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内涵。更有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门类也都在可以不同程度上从总体风格、局部形式及个体图文方诸多面借鉴和沿用了唐山皮影的形式理念,并适应时代需要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唐山皮影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特别是信阳本土艺术设计的作用与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同时也通过现代产品和广告展示我们的特色文化。

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唐山皮影,是设计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取之不尽的灵感渊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审美思想、造物原则、造型方法极大的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语言。在现代设计里面,对唐山皮影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图形、色彩、式样等局部的、典型的采用,就是找到了传统审美与现代意念的契合。把唐山皮影的优秀文化同现代先进设计思想融合起来,创造出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现代艺术设计风格来。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篇10

[关键词]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3-0063-05

1 引言

城市历史地段是保护区和城市地段两个概念的融合体。最早正式提出保护区概念的是1967年英国的《城市休闲法》。在这个法案中保护区被定义为“具有特殊建筑或历史价值并值得人们去保存或强化其历史特征的地区”。而城市地段这个概念出现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海思等人(Heath et al,1996)将之归纳为“具有相对较小尺度、混合功能、良好的步行环境(满足但不鼓励使用汽车)、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建筑以及使用权的多样化”。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类似于国外的历史地段概念(赵中枢,2001)。我国首次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是在1986年的《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报告》中。

城市历史地段在旅游开发方面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开发方式也因地制宜,主要有复合式开发、渐近式开发、人性化开发等等。郭湘闽(2005)研究了以旅游、商业为动力的历史地段更新机制。作者认为政府部门要制定新型的发展规划模式,即成立综合型的领导机构、采用复合型的发展规划。科尔伯(Kolb,1990)提出“累进重读过程”开发理念,通过采取一种渐进和插建的开发政策(而不是全面的综合性开发),保护现有历史地段的旅游环境。胡葺(1999)在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有控再开发”策略。阮仪三(2000)认为做好历史地段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坚持整治的方式,严禁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乔晓红(2001)认为尊重人的行为环境是历史地段旅游开发的主题。福斯彻(Fotsch,2004)认为对历史地段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考虑游客的需求而忽视当地居民。杜塔等人(Dutta et al,2007)从旅游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在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历史地段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常青、王云峰(2002)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历史地段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王均(2002)从行为地理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思路出发,提出利用城市意象来对历史地段进行旅游开发。

2 案例介绍

2.1 资源现状

2.1.1 旅游环境

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由明城墙、外秦淮河、白下路、建邺路围合而成,横跨建邺、白下、秦淮3区,包括安品街、健康路、双塘、夫子庙、钓鱼台和饮虹园6条街道。内秦淮河历史地段人口密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该地段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万人,比整个老城人口密度高出1.2万人。由于该地段地处老城和新城交接地带,潮汐式交通状况日益加剧。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该地段交通状况满意的仅占24%。该地段城市建设矛盾突出。2003年统计的南京危旧房集中的3个区中该地段占了两个。但由于涉及传统民居保护问题和居民恋土情结,该地段改造进程缓慢。尽管如此,由于能够提供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市民择居的心理惯性,该地段仍然是南京目前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周岚等,2004)。

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资源异质性强,但保护体系不够完善。该地段以“南唐轴线”中华路为纵轴、“十里秦淮”内秦淮河为横轴,明城墙为环线,体现了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该地段最能代表南京传统民居特色的占78.7%。但该地段整体环境受现代化建设影响较大,传统街区保护较为薄弱,历史文化资源大多处于点状开发利用阶段,且多局限于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未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系统性的整理。许多近代优秀建筑、名人居址也未列为法制化的保护对象。

2.1.2 相关规划

2002年6月,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参加,开始进行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工作。2003年2月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2003年11月,5个老城区(本文讨论的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涵盖在内)完成控制性详规。

2.2 研究现状

就目前研究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该地段上,夫子庙(赵仁平等,1999;伍乐朗,2001;许友根,2004;侯利民等,2007;杨兴柱等,2007;张维亚,2007)和秦淮河(李全根,1999;姚亦峰,2000;郑忠等,2003;官卫华等,2006)由于开发价值较高,明显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也有人对明城墙(姚亦峰,2000;陈绪冬,2001;姜武堂,2001)和南捕厅(杨俊宴等,2004)进行了研究。二是主题形象的定位。许多研究者从城市整体高度对该地段旅游形象进行了探讨(喻学才等,2000;黄震方等,2002;徐菲菲等,2005;刘滨谊等,2006)。更多的研究者具体针对该地段进行形象定位,并以六朝文化(邱敏,2002;宋平等,2004)和民俗文化(韩凯等,2003;陈燕等,2006;杨艳等,2006;徐智明,2006)最为看好。

从上述文献来看,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少;从旅游开发角度研究的多,从遗产保护角度研究的少;理论研究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用统计分析模型对国内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做出实证研究。近年来,揭示旅游潜在进入途径和目的地遗产管理的分析模型研究拓宽了遗产旅游的视界。本文即以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模型对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对这一类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开发有所助益。

3 研究工具

3.1 理论基础

邓等人(Deng et a1,2002)通过分析等级程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价值评估,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福罗切特(Frochot,2000)针对地段内历史建筑旅游服务特点提出HISTOQUAL模型来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皮尔森等人(Pearson et al,1995)指出,作为遗产管理者,既要重视评价遗产的文化价值,又要重视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评估。法尔康(Falcon,2000)提出了一种以资源为基础的评价目的地内某一旅游类型的竞争潜力的理论。他们的研究显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稀缺、价值和不易于被模仿和替代上。海思等人(Heath et al,1996)认为城市历史街区包括7大价值:美学价值、建筑价值、环境价值、功能价值、资源价值、商业价值和连续性价值。瑞克 玛(Rypkema,1992)把城市历史街区中建筑的价值归纳为8个方面: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城市文脉价值、建筑价值、历史价值和场所感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经济价值是支撑其他所有价值的基础。王世福、薛颖(2004)认为美学价值是历史地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麦克切(Mckercher,2002)认为遗产价值的评价离不开两个部分:遗产的市场潜力评估、遗产的承载力评估。李等人(Li et al,2004)使用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模型分析了香港新区几个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

3.2 城市历史地段旅游资源分级评价表

城市历史地段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分级评价表(表1)分为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管理两部分。前者以市场吸引力为核心,后者以旅游承载力为核心。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计算旅游地最大游客数、景区承载力分级评价(张继辉等,2007)。本文的旅游承载力研究属于后一类。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生态承纳力、游客感知承载力、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个方面(崔凤军等,1997)。本文根据城市历史地段的特点,建立一套以兼顾上述4个方面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转换成具体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调查结果转化成表1中指标的评价结果。

3.3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图1)用来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级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指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市场吸引力和承载力。二者缺一都会导致文化遗产丧失旅游吸引力。图1中A1、A2表示该资源有“高市场吸引力,高中级承载力”,很有利于旅游开发。B1、B2表示该资源有“高中市场吸引力,低承载力”,开发时确保遗产的文化价值不被损害。C1、C2表示该资源有“高中承载力,中级市场吸引力”,市场潜力比较乐观,前提是遗产保护和游客管理工作到位。D1、D2、D3表示该资源有“低市场吸引力”,遗产不具备旅游开发价值。

4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共有3种: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文献包括政府规划文本、旅游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2007年上半年课题组对内秦淮河历史地段进行了资源考察,重点调查了文化遗产保存状况。2007年5-6月在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有效数291份,有效率97%。本次调查对象为游客和市民,问题皆为封闭式。

5 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将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分为6个部分(安品街、健康路、双塘、夫子庙、钓鱼台和饮虹园)分别分析评价,限于篇幅,本文重点分析2个代表性地段:夫子庙、饮虹园。

5.1 夫子庙地段

夫子庙地段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有夫子庙、贡院、李香君故居、乌衣巷、文德桥、桃叶渡、瞻园、白鹭洲公园等知名景点。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在外国游客选择的南京最值得去的景点中排第三位(黄震方等,2002)。本次调查资料显示,64.7%的人认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最知名的景点是夫子庙,51%的人认为夫子庙小吃代表着南京小吃。夫子庙民俗旅游商业文化特色街区现为南京市5大旅游特色街区之一(侯利民等,2007)。该地段也是南京3大商业圈之一。该地段由于开发较早,旅游行业管理启动较早,已制定《中国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综合服务质量通用要求》等一系列规范。该地段不仅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文学遗产价值也极为丰富(张维亚,2007)。但由于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影响了夫子庙地区旅游文化层次的提升。与之相邻的建康路地段由于高层建筑较多,对该地段文脉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5.2 饮虹园地段

饮虹园地段位于夫子庙地段以南、中华路以东,东边和南边为明城墙和外秦淮河,是6个地段中与夫子庙地段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段。其地段中的中华门城堡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区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南终点站。饮虹园地段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街巷格局(赵辰,2006)。地段内有历史感和故事传说的地名众多,有省文物保护单位蒋百万故居。饮虹园地段一直是商业开发和保护规划争论比较激烈的地段,也是目前政府着力开发的历史地段。

5.3 综合评价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表2)来看,夫子庙地段市场吸引力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段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好,开发时间长,已形成一定市场知名度,并且旅游产品互为补充,呈系列化。建康路地段吸引力最低是因为旅游资源最缺乏,可以考虑今后定位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综合服务区。其他4个历史地段都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质,只是目前开发程度不一。饮虹园地段开发条件相对成熟,有潜力与夫子庙地段共同成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核心地段。其他3个地段可以定位为二级地段,为核心地段提供辅助旅游产品。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承载力(表3)来看,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仍然是夫子庙地段和建康路地段,但分差缩小(吸引力最高最低分差38,承载力最高最低分差29)。这说明遗产承载力比市场吸引力更难控制和管理,问题也更具有共性。由于老城始终位于城市化浪潮的最前沿,再加上旅游业的错位开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双重压力,直接导致除去夫子庙地段承载力较高之外,其余地段得分均不高。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综合评价(表4)来看,夫子庙地段成为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均为高级的唯一地段。饮虹园地段虽然市场吸引力较高,但遗产承载力需待进一步提高。安品街、双塘、钓鱼巷3个地段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均为中等。要想提高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整体品质,这3个地段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至为重要。本次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城市老城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哪个方面最重要时,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悠久度(26%)、丰富度(22%)和独特度(18%)。安品街、双塘、钓鱼巷3个地段历史悠久度毋庸置疑,但旅游资源,尤其是代表地段独特度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管理不力直接导致了丰富度下降。今后政府应该从这些地段遗产的丰富度和独特度方面考虑旅游开发。

6 结论

6.1 模型评价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可以用来寻找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历史地段类型。如果该地段处于A1、A2位置上,则该地段适合发展旅游业。当遗产保护和游客管理工作执行到位,旅游业就可以持续发展。内秦海河历史地段中夫子庙地段和饮虹园地段即属于该种类型(图2)。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可以帮助政府制定适宜遗产特性的旅游发展政策。如果历史地段处于C类位置上,则说明该地段市场吸引力不强,就需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多下工夫。安品街、双塘、钓鱼巷属于这种类型(图2)。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还通过遗产项目的列示帮助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最后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不仅适用于历史地段的旅游开发,还可以用于单类遗产的景点开发或城市遗产的旅游规划。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模型在使用时不能完全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偏见因素。研究者的专业领域、个人经历、文化背景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使偏见影响最小化,在对项目评分前,研究者要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收集充足的证据。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另一个缺陷是缺少社区参与设计。在对历史地段进行规划开发时,社区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重要参考因素,旅游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与当地公众支持参与度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对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评价时,应当把公众意愿考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