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 现状 改进对策

我在村小工作已经三十余载,亲历了村小的发展历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随着合理布局精神的落实,农村小学撤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甚至有的乡镇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所剩无几的村小又面临着哪些新问题呢?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结构问题;二是生源问题;三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就拿我校来说吧,我县在全国来说属贫困县的行列,但对教育的投入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这就足见县政府、教育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如今,我们全县农村小学的校舍在省内可以说是较好的,我校是一所和共和国差不多同龄的农村学校,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也见证了这所学校四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因为我在这里读小学、初中,那时的学校虽然硬件设施非常差,但教师的素质在当时来说是比较过硬的,一些年轻教师都是知识青年,学校有篮球队,文艺队还有乐队。然后我在这所学校工作,如今已经是三十三个年头了,我见证了这所学校曾经的辉煌,追忆过去,想想现在和未来,让我欣喜,让我困惑,让我彷徨……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随着合理布局精神的落实,我镇由原来的二十几所村小,到现在仅剩三所,其中两所还在摇摇欲坠,明年可能就剩我校一所了,那么我校又能维持多久呢?不得而知。要想让村小存在,就必须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现在的我校和过去相比可以说是办学条件好极了,校舍是崭新的,2011年国家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我校投资150万新建了770平方米的校舍和配套设施。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一应俱全,电脑、实验器材都达到了标准,操场实现了硬覆盖,各方面条件确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条件虽然好了,教师却老了,学生也少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的困惑。

1、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我校11名教师,最小的49岁,而且这些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编。他们虽然责任心很强,努力工作,但年龄大了,有些工作也是力不从心。现在农村小学的管理上,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条件与中心校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距离城镇又比较远。⑵缺少专业的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中缺少信息技术、音、体、美的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⑶教法陈旧。村小教师目前多数是民办教师转编,年龄偏大,教学研究能力偏低,教学方法很难转变,难于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依然是“墨守成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二是生源问题

我校80年代,学校属小学“带冒”,那时的学校有四五百人之多,而现在却只有45人,造成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计划生育,人们在观念上的转变,一家只要一个孩子,所以生源自然就减少了;二是由于村小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都不如中心校,一些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也要将学生送到离家很远的中心校去学习;三是农村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有不少家庭举家外出打工,这些是村小的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影响了村小的发展。

3、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无疑增加了学生的教育难度。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一个班级几个孩子,再有几个留守儿童,教育的难度很大,他们要么学习成绩很差,要么性格孤僻,要么顽固不化,我校今年毕业的班级里,就有三个留守儿童均为父母离异,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差,一个性格孤僻,不愿与别人交流;一个顽固不化,这些学生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每天跟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爸爸或妈妈每年在外打工,由于缺少父爱、母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其中一个孩子劣迹斑斑,偷小卖店的钱,把同学的练习册拿回家放进炤坑给烧掉,把其他班级同学的大词典偷回家卖掉等等,面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也无可奈何,学校老师也是苦口婆心,关心备至,但收效甚微,他们心理上的阴影和不良习惯的形成真是很难转变,不良的家庭因素制约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使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复杂化,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会很难,村小的长期存在就难以实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教师问题。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村小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调配。选派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到村小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村小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例如,有的教师每天要走几十里路,路途遥远,冬天雪大,行走非常困难。三是提高村小教师的职称晋升速度。在村小的教师中有的50多岁了,还没有晋升到中级,晋级速度严重滞后。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45-01

写字教学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文教学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将来学生面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综观当前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写字教学现状也应该成为我们农村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及时进行“教学六认真”反馈,推进写字教学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学校课题研究中,也经常就写字教学问题展开小型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学校写字教学的现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学习“语文课标”,都能基本理解“语文课标”的理念,理解写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际工作中,各个年级段的教师体现出的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一致的,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中、高年级。随着年级的增高,总体呈台阶式下降的趋势。

(二)学生兴趣。学生写字兴趣从总体来看呈低迷态势。在普通班中,学生明确表示对写字有兴趣的学生不足25%,在学校4个写字兴趣小组中,对写字有兴趣的学生数为78%。分析其中原因,一是教师对写字缺乏有效、有趣的指导;二是平时的作业中,教师对学生写字训练量的安排失当,重复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写字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三是部分教师对参加写字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的安排不是让学生自愿选择,而是凭教师个人的主观意见进行安排。四是写字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学生在写字上取得的成绩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因素较为弱小。

(三)写字指导。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写字教学的基本功,特别是近两年新上岗的教师,学历水平与写字水平层次呈现极大的反差,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写字教学的有效指导。在“教学六认真”专项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教师干脆只布置写字作业不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放羊式”地练习。

二、小学写字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面向学生发展,让认识自觉。毋容多言,对于写字教学的意义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心知肚明。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认识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对写字教学的认识是否始终立足于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写字教学出现的问题同样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者首先对写字教学有一个自觉的认识,要让每一个新的教育决策都能真正体现面向学生的发展,要真正给写字教学留下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作为基层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语文教学中的功利思想,要从面向学生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写字教学的意义。

(二)破解改革难题,给写字地位。有人说,“语文课标”提倡“多识少写”,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许多都来自于写字。也有人说,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电脑等的普及,写字教学是否要加强值得商榷。笔者以为,这些观点都是站在片面的角度来看问题。“语文课标”提倡“多识少写”,是针对以往有些语文教师大量重复机械地布置学生的写字作业而提出的,而我们所说的写字教学,是在教师专业指导下的具有一定量的控制的写字练习。笔者以为,给学生一定的写字练习时间,是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带来的写字教学难题的关键所在。给时间就是给地位,有时间才有地位。

(三)提升教师能力,使指导到位。我们说过,写字教学是在教师专业指导和调控下的写字练习过程,因而我们可以说,教师写字基本功决定着写字教学的质量。过去,在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视教师的“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的。特别是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要把“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作为一种“平时作业”来完成的。笔者注意到,综观目前各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写字教学的研究与阅读教学的研究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这对于写字教学的深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撼。看看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有多少研究阅读教学的风格各异的“大家”,我们却很少见到研究写字教学的“大家”。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

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86-02

寄宿生即为全日制学校规定的住在学校宿舍里的学生。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寄宿生数1080.78万人,所占比例为10.89%。由于受行政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仍将长期存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和学生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且非常紧迫。

一、研究设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小学。该校为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有3~6四个年级,共272名学生,7个教学班,教师有21名,其中寄宿的学生有197名。学校教学楼为一栋四层教学楼,一二三层是教学专用,四层为9间寄宿生宿舍,并非专业宿舍,而是教室改建的。一个宿舍有24名同学,配备2名生活老师,其中1名是专职生活老师,1名是兼职。学校有一所师生食堂,同时可容纳150人就餐。

2.研究方法。观察法,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实时实地获取小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动态;访谈法。主要通过与学生和老师交流等,了解学生们在寄宿学习过程中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学校的各项制度;调查法。在调查期间进行驻校研究,调查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区别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得知寄宿生的比例占到了72.42%,其中,男生寄宿的人数为114人,占到了寄宿生的57.86%;相比低年级(三、四年级)而言,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寄宿生人数为118,占到寄宿生的59.90%。

1.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孤独感比例较高。在关于情感方面的调查中,主要侧重对孤独感的研究。根据问卷得出结果:①寄宿生孤独感比例高于非寄宿生。感到孤独的寄宿生占到66.0%,非寄宿生为1.67%。在访谈中,寄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低于非寄宿制学生,寄宿学生鲜有主动提到家庭和父母,主要是谈论一些在学校和宿舍发生的事。②在寄宿生中,女生的孤独感明显强于男生,比例为91.57%。男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外向,在学校寄宿过程中能够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而女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经常想家和想父母,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太爱和别人交流。③在寄宿生中,高年级孤独感低于低年级,高年级为22.88%,低年级为50.56%。在经过一至两年的寄宿生活后,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己贴心朋友,同时和老师保持较好的关系,所以他们的孤独感较低;然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这所学校还不是很了解,加上和原来的朋友、伙伴分开,所以他们的孤独感较为强烈。另外,家长对孩子缺少主动联系,对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了解不够全面,忽视内心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同时,教师只关注寄宿生的成绩,很少对同学的内心进行深入的了解,造成学生的各种烦躁和厌恶心理。

2.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管理模式单一。①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管理模式单一。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由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主要是体育活动,占到84%,还进行哪些课余活动的答案有以下几种:同学一起玩65%;看课外书58%;做作业63%;看电视16%。可见,寄宿生的课余活动除了一起玩耍,就是学习,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业余活动。农村寄宿小学生,年龄偏低,离开父母和亲人集中在校园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但是放学之后,学校单一枯燥的情况就会凸现出来。②缺乏具有主题性的课外活动。一般小学放学时间是下午4:30左右,在到熄灯睡觉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寄宿生除了做作业之外就没有其他集体活动。虽然学校有自己的图书室,但是书籍少,图书室开放时间短,每天仅为2个小时,书有很多破损,种类也不是很齐全,不能很好的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安全隐患偏高。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报告中显示:72.23%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小学、中学、高中事故发生比为4.5∶3.6∶1,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园内部和在去校园的路上。这所学校上下学时间相对集中,多个年级同时下学,楼道内没有明显的安全标识。除此之外,询问一些同学基本的消防常识,只有36%的学生可以清楚的说出发生火灾后正确的逃生方法;学校没有固定的校车,食品质量安全和饮食卫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同时还存在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的情况。

三、调查原因分析

1.基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孤独感比例偏高的原因分析。①家庭方面,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还有一些父母离异,由单亲抚养,这些都对孩子的情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同学在学校可能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和欺侮,可能会变得自闭和自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和交往,没有真正的朋友。②学校方面,教师力量薄弱,会加剧学生的孤独感。四年级学生小A的例子很典型。他父母外出打工,将他安排到这所寄宿制小学,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回爷爷家。他的成绩属于中下等水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很难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关心。久而久之,他变得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也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充分表明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寄宿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减少孤独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管理模式单一的原因分析。①硬件设施不足,校方用于学生课余活动的资源较少。农村寄宿制小学相比城市普通小学,在基础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丰富多彩的、富有创造性和开发性的器材都没有配备;财政对农村寄宿小学的投入比较少,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生活活动。②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有待提高。他们大部分只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不注重课余生活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而且个别负责人和教师害怕学生出事,杜绝了大部分的课外生活活动。③主题性活动的缺乏。学校主题性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扩大学生知识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寄宿制学校却忽视了这一环节。

3.基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安全隐患偏高原因分析。①校园安全意识薄弱。校园安全制度简单,缺乏实际的操纵性,没有显眼的安全标志。校园安全问题只是纸上谈兵,摆设而已,投入力量不足。交管部门和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应当和学校联起手来,共同保卫学校学生的安全。②学校和家长交流不充分。仅仅把安全教育推在学校这一方面,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应当定期进行家访,和孩子的家长多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向家长反映,共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家长也应该将安全常识灌输给孩子,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1.建立标准化的校园建设流程,加强校园基本设施的建设。①建立农村寄宿制的建设标准。充分考察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学龄儿童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科学整体规划,制定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标准,建设辐射面广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同学有安全、方便的课外活动场所。加快校园图书馆的建设,扩大课外书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营建一个安静的环境供学生阅读。②提高学校教学人员和生活老师的配备比例。与非寄宿制小学相比,寄宿制小学的教师担负着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和生活责任,然而其配备比重却很少。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精力不能均匀的分配到每个同学的身上,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教职人员的配备比重。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校园安全。①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各级领导和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建立有关安全问题的各项应急机制,防患于未然;建立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预防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②规范校车管理和交通安全。消除寄宿生在交通工具上的安全隐患,严查校车超载、黑车问题。建议在校门口设立警亭,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对校园安全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①校方和教师要改变现有教育观念,合理利用可用资源。学校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增加课外活动。比如学习粮食的生长,同学们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统一下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这样也有助于陶冶同学们的情操。②加大课余活动设施建设,合理的分配学习和课余活动时间。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课外活动基本条件的同时可以分年级、分时段进行课外活动,这样既能减少因为设施缺乏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校方进行安全防护。③组织丰富多样的集体性活动。比如踢毽子、跳绳、拔河、运动会等,形式比较简单,组织起来也好把控,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孩子的多方面的发展。

希望本次调查能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引起学校和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只有切实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口语;交际学;现状;对策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课型,在教学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其要求,使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呈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不感兴趣,缺乏交际欲望。交际时,很多学生表现出紧张、胆怯,表达时结结巴巴,口头语不规范,夹着方言或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

上述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学习条件相对落后,一些教师和家长仍然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还人为地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至知识面窄,词汇贫乏。二是农村普通话不够普及,使农村学生习惯于用方言来表达,造成口语交际时,学生普通话能力表达低下,夹杂方言,词不达意,语病迭出。开化地处吴语区与徽语区的交界处,方言众多,这一现象尤其明显。三是农村孩子的性格较之城市孩子要更加内向,特别是在老师和众多同学面前,更容易显得胆怯、害羞,这也压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影响了口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在我县,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孤僻内向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

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积极构建平等和谐人际关系,营造交际气氛。口语交际是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因此需要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前提条件。许多农村教师由于“师道尊严”的观念过于强烈,加之农村孩子比较淳朴,对教师的敬畏心理普遍强于城市孩子,从而使农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农村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观,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主动和学生构建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

(二)注意调适学生的心理,激起交际欲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发,不悱不启”的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以利于实现现代人的使命”。可见,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消除这种心理,关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农村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让学生树立信心,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

(三)拓展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新渠道。农村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较为落后,他们本身生活空间又局限于农村,接触外界较少,与城市学生相比,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缺乏直观认识。因此,农村学校要想方设法拓展口语交际应用范围,将农村口语交际教学植根在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将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努力开辟口语交际的新渠道。因此,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要面对农村的实际;要避开农村局限性和劣势,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立足农村的环境和农村学生的生活来源选择话题我们可以选择的话题和创设的情境有:1.大自然领域:大自然的花草鸟虫、山野河流、日月星辰都可作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2.农村劳动领域:农村学生热爱劳动,亲历过一些简单的劳动,对农民的劳动也有较多的了解。因此,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从农村的劳动领域选取;3.农村生活领域: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城市相比有它的特殊性,鉴于此,可开展“收集民间故事”、“ 探究乡村风俗”等活动。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新型课例,缺乏足够经验可循。农村又有诸多制约着口语交际教学的不利因素,更要求农村口语交际教学要遵循这一原则,切勿操之过急。开展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式。

(一)交际组合范围由小到大。农村学生自信心不强,而自信心是由多种要素支撑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而成。教师在实施口语训练时,要允许学生人员组合的自由,人员可以由少到多,关系由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初始阶段,最好允许学生自行结对子,自选小组,自行组队,以消除学生胆怯、害羞、紧张等不利因素,使学生可以以宽松的心理状态进行口语训练。

篇5

这些现象极可能导致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陷入泥沼,导致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日益低下,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儿童阶段就对母语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阅读课堂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要想扭转这种不良现状,我觉得必须认真审视以下两个问题。

一、全面认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感官外置活动”与“心灵内觉体验”相结合的生命活动,是个体生命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个体表现和升华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发展创造热情、开启智慧、养育性情的体验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学生阅读的是汉语言文字,捕捉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和思想。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通过课文习得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正如弗西斯·格瑞莱特在《培养阅读技巧》一书中所说:“阅读是读者积极活动的过程。读者带入这一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读物中所找到的东西还重要”。

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内涵丰富的句子,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玩味,以求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作字形的比较;要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常用词语;要引导学生搜集词汇,摘抄名言佳句和精彩片段;要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表现力强、富于变化的句式;要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一些堪作学生写作楷模的诗文佳作。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建构言语模型,把外在的信息整体内化,提高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水平,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交际工具;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人生,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只看重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更多的东西,把它背熟记牢,眼睛总瞄着考试的得分点去带领学生阅读,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把自己更多的发现、感悟、批判带到阅读课文中去,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

二、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有关“读”的概念有朗读、默读、诵读、背诵。这是四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读,但在形式、要求等方面不同。朗读和默读,主要区别在出声和不出声上;朗读和背诵,主要区别在出声读时看不看文本上;朗读和诵读,主要区别在读的要求和层次上,诵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念文章,它首先是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节奏、语气、旋律等把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和朗读比较,更加强调熟练、技巧和情感。另外,从读的对象来看,朗读的对象是课文,诵读的对象是课文中的优秀诗文。

就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而言,朗读和默读是最主要的两种读书方式。朗读又分为三个层次: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默读的要领是不出声、不指读,还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有利于边读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既是手段,又是目标。说它是手段,是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凭借读;说它是目标,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诵读能力、背诵能力本身就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诵读、背诵能力。

篇6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信息、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2、师资队伍十分缺乏

音乐教师师资十分短缺。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有的教师甚至身兼多门学科。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音乐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4、教学设备陈旧简陋

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入,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改变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学,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素养,是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必须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要按照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规范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政策上强有力的保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2、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本校教师出去听课学习到请在教育教学上有突出成就的教师来校讲课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高年级

提高小学教育,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国务农的人民支撑起祖国的半边天,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重视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说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对于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针对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有着很深的体会,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现在农村小学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贫乏的教育教学设施

提到农村的小学教育,不得不提的就是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在农村小学的高年级(主要是针对四、五、六年级)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简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相信这个阶段已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了,但是农村的教育还是基于传统的板书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的方式依旧很死板,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但农村小学缺乏一些必要的体育器材,一个班级20-30人仅仅是玩一副羽毛球拍子,一根跳绳,就连简单的足球篮球都没有,相对城市的小学教育来说确实太简陋了,音乐课的教学也只是简单的歌词誊写在黑板上,进行着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死板教学模式,我们暂且不说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学生想学习,但是简陋的教育教学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家庭条件差,连买一些基本美术课需要的彩笔感觉都很困难,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学生上学要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程,至少要提前一个小时从家赶往学校,因为学校只有教室,根本没有学生的宿舍,教室里环境也很差的,地面坑坑洼洼的。因此说,我国教育的发展重心应该慢慢的转向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对农村的教育教学设施加大投入,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匮乏的师资力量

我国的很多小学在一些很偏远的地区,根本无法满足一些高等学历的外地人才的基本生活,有些地方的小学教师现在还是聘请当地的一些稍有文化知识的村民担任代课老师。我们暂且不说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符合现在学生对知识渴望。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发展,小学的课程安排也是多种多样,鉴于现在农村小学的师资现状,在没有对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之前,教师也不能完全的理解新的课程。另外,现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复式教育,两个年级在一个班级共同上课,根本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老师讲的自然不能够很全面。

另外,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基本还是局限在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思想品德,信息、科学等课程根本无法授课,有的地方上英语课,一星期也只是一节课,相对大城市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渴望。即使有些小学的课程上安排了音乐、英语的课程,也配上了英语、音乐的教科书,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教育师资还是无从谈起。

三、较为单一的教育授课模式

上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根本不知道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甚至一些工作在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更是想都不敢想。他们对学生的教学仍然是死板的板书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卖力的讲,学生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理解与明白。即使在“新课改”对于小学教育有着很严格的改革需求,但是对于现在农村小学的现状来说根本不能根据新课改的需求进行实践。

现在的小学老师即使有一小部分的师范毕业的,但是任职一两年之后也就回到了城市,不能在农村扎根。一些本地的老师,他们现在已经在很吃力的满足新课改的需求,他们每天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知识,课下的备课对于他们来说也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课程知识的安排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国家小学课程的知识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很大的作用。

四、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

鉴于以上我们所说的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国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有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的投人,比如说修建条件比较好的校舍,合理的安排小学位置的布局,避免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浪费。为小学的教学准备教育教学器材并逐步的完成小学多媒体课堂的设置。

2、对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新课改”的基本需要。另外要鼓励师范学院的教育工作者走进农村教学,为农村小学的教育贡献力量。

3、加快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应该定期的组织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城市的小学中学习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评价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教育重要性决定了我们现在不得不引起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全局考虑,领导牵头,推荐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质 清林小学的15个细节[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6)

篇8

虽然说农村小学听说教学较以往有所改进和提高,但仍然摆脱不了升学考试的束缚。在很多学校,听的教学大多围绕升学考试题型进行,每天就是给学生放一遍或几遍听力磁带,让学生做选择题,教师只是机械的录音机操作员,较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听的教学,淡化或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另外,多数听力教材大都以选择题居多,听和说严重脱节。即使有说的教学,也只是体现一下教材安排的内容,很少有教材以外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范围过于狭隘,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部分学校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机会。说的教学的滞后或缺失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造成“哑巴式英语”的出现。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做法

1.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

牛津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训练内容,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牛津英语教材把第一册前两个单元作为视听说入门部分。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2.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3.坚持值日生汇报制度

每次上课前由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由看着材料到不看材料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完成好值日汇报的任务,准备一下,写一写、说一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4.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5.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6.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7.改革测试方法,增加听力、口试检测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具体对策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也不断受到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工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更解决了很多教学问题。但就很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因缺乏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合理,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多媒体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下文就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多媒体运用问题进行研究。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缺少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首先,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较差,缺乏数学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再加上农村学生没有像城市学生一样的完善的教学设施,因此对数学的各方面知识都较为陌生,而且因为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农村学生对数学学习和运用产生惧怕心理,所以在数学课堂中缺乏与教师和互动,致使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提高也较为缓慢,以此恶性循环,促使农村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再次,就是农村多媒体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当前的大多数教学仍然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缺乏,教学中也是照本宣科,没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和情景,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不高。

2、多媒体课程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观念、目标、内容以及方式、评价上要有相应质的转变,尤其是针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既要明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又要满足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目标。在对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也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具体应用。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因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思想观与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输与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因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形式太过形式化,内容太不贴近现实,从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很大的反作用力,一次反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缺乏明确的目标

多媒体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作为一种手段,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学环节而言非常重要。合理的设计和有序的计划是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本条件,而我们不能过分弱化多媒体工具产生的作用,也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最终,信息技术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并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措施,是围绕着整个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所以信息技术必须按照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以教学活动的需求为契机,有序的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很多教师一味的将多媒体工具运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处处依赖多媒体工具,无论当时的情况是不适应适应多媒体工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在进行一些公开课以及示范课时也仍然过度使用多媒体工具,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多媒体的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由于数学学习涉及到很多实践运用,几乎都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播放电影、做小游戏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从而打造较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整体的效率。另外,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教学的中心,发挥其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以此来丰富数学教学,不至于让学生觉得枯燥跟不上。其次,除了要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到教学反思的作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的适当调整和计划。因此,适当的课后反思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师的自我成长,更是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性的重要途径。

2、大力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队伍的建设

除了需要对学生以及课程教学方式、内容的改革以外,加强多媒体基础建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是当前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关键。前面说到,因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教材也相对落后,学生缺少专业的指导以及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因此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要想加大对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加强多媒体数学设施的建设,提高其数学资源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学校应努力争取资金来源和渠道,向政府和社会相关组织求助,以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的资源。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农村小学的自身水平进行提高,通过定时定期安排教师去城市优秀的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在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其综合素质。

3、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融合,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入,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影视动画、音乐等方式,将抽象的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可以通过在动画片中穿插一些关于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来寻找答案,这不仅时刻抓住孩子的事先,更能有效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将多媒体工具视为小学教学的主体,时时刻刻通过多媒体工具来教学。教师应通过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得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滥用工具。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改善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情况,就应深入分析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通过加大和完善农村小学的数学多媒体设施建设,培养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栾慧.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0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普及浅显科学常识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并能指导日常生活,并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研究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但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这一教学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通过实践和调研,现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剖析,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共同探索。

一、农村科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校对科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多数地区,科学课都非考核科目,教育系统都潜意识的认为是所谓的副科。多数都是兼职老师,在小学主抓语数的大环境下,上课敷衍甚至被占课的现象严重

2、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科学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多数科学课都是语数老师兼职在上,及或有专职科学老师也非本专业,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查显示,当然作为教育的薄弱环节DD农村小学教育,科学教师素质会更糟:上科学的教师大多临近退休,工作安于现状,缺乏激情;职前学历更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教科研意识淡薄,群体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不强,外出听课、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加之本来在职前培训就“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这些教师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无实验技能、对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严而不活”、“灌而不思”、“教而不启”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的真实写照。

3、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农村小学的收入仅限于生均公用经费,少有隐形收入,配置不全的设备基本极少使用。农村的老师也基本不会去自我开发教学资源。

二、农村科学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关键在态度、关键在人。

1、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教学系统本身要重视科学教学,把科学教学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考察考核指标中。

2、核定教师编制时,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逐渐合理配置音体美、科学等薄弱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招聘新教师。

3、对已有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摸底,想法让业绩平平或老弱病教师腾岗分流,让教师与专业对口,条件允许的地区加强科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的专业转岗培训。中、高级职称投放比例向农村倾斜,让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有盼头。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能留在农村安心从教。

4、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只依语文、数学、英语课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评优晋级评价体制;严禁以唯分数为学生排名、分班的现象出现;严禁“小升初”各种变相的选拔性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