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莓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草莓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篇1

关键词:草莓种植技术;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43

草莓最初在北方地区种植时,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不高。本文分析现代草莓种植技术要点,以期能为专业种植者提供种植技术,增加草莓产量。

1露地草莓种植技术分析

1.1合理选择土地

草莓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太严格,在普通的土地上往往就能种植。但是草莓具有耐旱性与耐涝性较低的特点,往往要种植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且要保证地面平坦,地面泥土较完整,还要在光照充足的土地里种植。应种植在具有一定酸性的泥土当中,确保泥土pH值在6.0~7.0之间[1]。草莓的种植时间一般在7~8月份。在种植之前,应适当地种植一些瓜类、豆类与小麦等,且要确保草莓被单独种植,不能和其他农作物混合种植。在种植草莓时,必须提前清除杂草,多施肥。

1.2草莓幼苗种植

草莓苗的培植,往往在培育幼苗的土地当中,或是在草莓园当中繁殖而成。在选取幼苗的时候,应当保证其大小合适、生产环境良好,且不存在病虫害。在幼苗挖取的过程中,应携带适量的土壤,及时种植,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草莓苗的成活率。要控制好草莓种植时间,防止种植气温过高,出现草莓苗干旱问题。且要及时进行水灌溉,避免草莓苗旱死。如果草莓苗种植时间过晚的话,会导致幼苗无法抵抗冬季的严寒。

在进行草莓幼苗种植时,需要注意种植深度,如果种植的太深,容易掩埋生长点,影响后期生长,甚至会烂死;如果种植的太浅,无法掩埋好草莓苗的根部,容易导致根部,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干枯[2]。最好的方法是,保证草莓幼苗生长点和地面平行,草莓幼苗根部刚刚深入土地当中,且保证草莓幼苗新芽顶端露在土地表面,在种植好草莓幼苗之后,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保证草莓种植成功率。

1.3 后期科学管理

加强后期科学管理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必须保证种植土地营养丰富,保证草莓正常生长,及时做好草莓施肥工作。在进入冬季前,要确保施肥充足,满足冬季草莓种植的需求,防止草莓养分缺乏导致减产。在草莓花蕾大部分成型时,追施速效肥,促进草莓对肥料的吸收,保证草莓正常开花结果,提高草莓成功坐果率。在草莓成长当中,应及时摘除多余和干枯的叶子,因为衰老的叶子不但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还容易消耗养分,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

2覆棚膜草莓种植技术

针对草莓小拱棚覆膜种植来说,所需的成本低,管理起来比较简单,且相对于露地种植来说,最终的草莓产量更高。另外,小拱棚覆膜种植的草莓往往比较早成熟,相对于露地种植可早成熟20天左右,能提前进行草莓采摘和出售。

对于覆棚膜草莓种植与露地草莓种植来说,两者最明显的差异是棚膜。在覆棚膜草莓种植当中,主要形成小拱棚,该拱棚的架子是用竹片制作而成,棚的上方有聚乙烯薄膜,因为草莓具有向光特点,所以最好将拱棚按南北方向放置[3]。覆膜保毓程中,控制好覆膜时间很重要,结合气候条件,在1月下旬和11月初是覆膜最佳时间。要适当把控好覆膜棚内的温度,并及时通风。草莓种植前期的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5℃~20℃之间,中期的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晚期的棚内温度应控制在35℃以内。另外,应该在花开授粉的时候进行覆棚膜种植,发挥蜜蜂辅助授粉作用,特殊情况时可进行人工授粉。

3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草莓的食用往往是鲜吃,因此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且要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栽培原则,对于南方地区的草莓种植来说,往往会出现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4]。应在草莓选种环节进行病虫害防治,且要保证抗病虫害品种优良,严格控制草莓病虫害发生率。要想预防病虫害,可进行无毒草莓原苗的科学繁殖。

草莓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两种。一是综合防治。即及时清理垄土,及时清除病虫害严重的草莓植株,且要针对草莓的枯枝病叶做好深埋工作,解决病虫害问题[5];二是药剂防治。在草莓的实际生长过程中,蝼蛄、蚜虫等害虫很常见,可通过药剂喷洒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要保证药剂稀释度科学合理。

4草莓果实采收

草莓的实际成长时间是1~2个月。在草莓成熟以后,应每隔2天左右采摘1次,且最好在早晨的时候采摘。不能在天气较热的时候进行采摘,不然容易导致草莓腐烂。因为草莓果实很容易受损,所以在采摘过程中要控制力度,必须将果柄一同采摘下来。若草莓需运输到其他地方,应提前采摘,最好在半成熟期采摘。若草莓需进行二次加工,要在完全成熟后采摘。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草莓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完善,运用现代种植技术,能培育出更多的高质量草莓品种,从根本上提升了草莓种植技术水平,创新草莓种植技术,增加草莓产量。

参考文献

[1]苟军.大棚草莓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62-163.

[2]王国安.浅析草莓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98.

[3]覃永惠.大棚草莓种植技术[J].现代园艺,2015,(24):47.

[4]周玉琴.家庭盆栽草莓种植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5,(08):40-41.

篇2

[关键词] 闽西北 设施 草莓 栽培技术

Practic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trawberry in northwest of Fujian Province

Liu Ming-ho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Ming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365200)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o the northwest of Fujian Provinc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trawberry.

Key words: Northwest Fujian; facilities; strawberr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 S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79-01

草莓,果美味鲜、营养丰富,果实富含维生素C,且含鞣花酸抗癌成分,被誉为“水果皇后”、“活的维生素丸”等美名[1]。早期草莓主产国在欧洲、北美及日本[4],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草莓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自2003年起我国草莓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界第一[5]。目前,我国草莓常年栽培面积近10万公顷,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闽西北地区秋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发生少,在该季节利用钢架大棚种植草莓,供周边游客休闲采摘,价格高、效益好。所以近年闽西北许多县市将草莓秋冬季大棚种植做为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的重点项目。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及农民的栽培习惯不同,所以在草莓的栽培技术上各有特色,为便于各地草莓合作社及种植户相互借鉴,笔者在考察后,对闽西北各县草莓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消毒整地

7月初,选择易于排灌、疏松肥沃的棚室建园,种植前翻耕蓄水30d,结合打田时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3]或有机肥1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作为基肥,均匀洒施后翻耕园土2-3次,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种植前15d,按畦高30cm、畦宽70cm、沟宽30cm的规格整地,并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全园,消灭地下害虫。

2 定植

8月下旬至9月上旬(闽西北地区),每畦定植两行,株行距22×25cm,种植6500株/667O,用打孔器定位,铲刀扒土放苗覆土。栽植深度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苗心茎部与畦面持平。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如发现有露根或淤心,应立即补救或重栽。

3 水肥管理

种植后,在畦面中间插孔洞1000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50kg/667m2(50g/孔)。在畦面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一般10-15d灌水一次,注意早晨时观察植株叶缘是否有水珠,无水珠应及时灌水。成活10~15d后浇灌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15-20kg/667m2;10月下旬始花,浇灌15:5:20硫酸钾型复合肥20-25kg;11月下旬果实膨大结果期,滴灌2-3次12:8:40水溶肥300倍2.5kg/667O/次,水肥浇灌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4 中耕覆膜

植株成活后,及时拨除杂草、中耕疏松土壤表层,及时进行补苗,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和枯叶。11月上旬,覆盖黑色地膜,增加保温,减少杂草,一般在中午阳光照射叶片发软时进行,地膜覆于畦面苗上,铺平拉紧,四周用土压紧,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用土盖严破膜口。

5 辅助授粉

采用人工放蜂进行辅助授粉,在5%植株开花时,放置1~2箱/667m2[4],帮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6 病虫防治

在确保种苗健康不带毒的基础上,注意棚内早晚通风换气,避免湿度过大。发病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拨除株穴土壤撒上石灰消毒。棚室门及通风口加设防虫网,田块四周洒上生石灰,防止外来虫源的侵入。利用杀虫灯、糖醋钵、黄板等分别诱杀趋光性害虫、蚜虫,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为保证无公害生产,要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结果期要禁止用药。种植成活至开花期前,每5-7d用80%波尔多液2000倍液或间隔轮换绿科植物保护液(Ⅰ)型、(Ⅱ)型400-800倍液喷雾,防治病虫害。剂防治:白粉病,可用龙灯同灭白粉三合一可溶性粉剂稀释900-1200倍液喷雾。灰霉病,可用龙灯巨力星灰克三合一可溶性粉剂800-900倍液喷雾。红蜘蛛,可用10.8%阿维・哒螨克悬浮剂25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500倍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

7 适时采摘

闽西北地区一般于11月中下旬果实成熟,直至第二年清明前后。采收时,鲜食可在八九分熟时采摘,需远距离运输可在七成熟时采摘。采摘后,应及时冷藏保鲜或速冻保鲜。

参考文献

[1]杨雷, 孙莉. 草莓高效栽培.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5:9-10

[2]宗静. 设施草莓实用栽培技术集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5:79

[3]杨莉, 杨雷. 棚室草莓土肥水管理技术问答.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2.1:52

篇3

刚迈进大棚区,艾家果蔬公司经理朱子鹏就迫不及待地为我介绍起来:“2010年,86团的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其中温室大棚390余座,棚内面积700余亩,生产各类蔬菜、瓜果50多种,去年果蔬总产4000吨,实现总产值1200余万元,菜农户均纯收入达到了3.58万元呢。”

我一边听着朱经理的介绍,一边在这座大棚里转。发现大棚外的白菜、大葱、茄子,大棚内的西红柿、油桃、草莓长势都很好,怪不得朱经理这么自豪,看来今年对于86团艾家果蔬公司的职工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经过一上午的采访,记者走访了艾家果蔬公司职工夏成国和郭永敏的大棚。他们一家种菜,一家种果,各有特色。从与他们的交谈里可以听出些心酸,也可以听到些辛苦,可是更多的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

卖菜记

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艾家果蔬公司职工夏成国、吴良梅夫妇说起了他们的故事:“十几年前。我们夫妻俩双双下岗后便来到86团承包蔬菜大棚。那时候,这片28亩的地一共有7户人家承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棚,生活比较艰难,可是团里的政策好,这些年来不断帮助我们扩大规模,现在我们家已经有两个冷棚、两个温室,日子过得挺有滋味。”

夏成国告诉记者:“每天一早起来,我们俩就开始忙,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土豆、茄子、大葱现在正是热卖的时候,这个时候把它们尽快卖了,才能卖上好价钱。现在对我们来说,种菜轻车熟路,卖菜却是大问题。”

“每天到了下午7点,我们把菜装上自家的三轮摩托,一车300公斤,拉到博乐市的西郊市场卖。每天傍晚阿拉山口、精河、温泉的菜老板们都会聚集到这里采购蔬菜。”夏成国说,“现在的夜里,气温只有四五摄氏度,去卖菜还要自己带着被子和褥子。我们就睡在车里,等菜老板来了再起来卖。这些菜老板买菜。可不是一来就直接到我这里买,他们要货比三家。一车菜要卖整整一夜。”

夏成国还说:“菜老板们晚上先把土豆、皮芽子、胡萝卜这些量大的菜买了,早上才买葱、姜之类的菜。我的菜质量好,表面上的和底下的都一样,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夏成国每次去卖菜,都可以卖四五百元,他说如果市场更规范,菜价能统一控制,他肯定可以赚更多钱。

夏成国还悄悄告诉记者:“去年菜价好赚了4万多元,今年赚3万多元应该没问题。”

老郭的梦想

走进郭永敏的大棚,他正在草莓地里拔除杂草。

说起这棚草莓,郭永敏显得很兴奋:“这个棚里的1000株草莓。是今年3月从上海空运来的,都是最新的品种,在新疆也不多见。”

郭永敏笑着说:“好多人不相信草莓里能弄出‘真金白银’。但从我多年种植管理销售的经验来看,小草莓里有大财富,种好了照样能挣到‘大钱’。”今年郭永敏家的3个温室的草莓和棚外的露天草莓让郭云敏挣了8万多元。

篇4

北京奥运之后,全国花博会(顺义)、国际旅游旅行大会等一场场国际性专业盛会频频驾临北京。2012年2月,创办于1989年的世界草莓大会也将在北京昌平启幕。对昌平来说,这意义非凡,因为这不仅是世界草莓大会第一次走进亚洲来到北京,也是昌平代表北京、代表中国向世界草莓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独一无二的低碳节能日光温室的一次良机。

北京市已经成立了由市长郭金龙任主任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筹委会,6月10日专门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会议听取昌平区汇报筹备进展,并指出大会筹办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筹备工作。无疑,强大的政府动员力将再次托起一届精彩的国际盛会。

当一届盛会势必将推动昌平草莓种植规模及产量大幅增长,草莓能否成为北京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当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管理、文化汇聚昌平交流展示,昌平草莓能否借此解决成长的烦恼,当曲终人散,大会遗产草莓主题公园、培训展示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即“一园两中心”能否高效利用?这些都是昌平乃至北京市需要回答的问题。

距离大会举办还有一年多时间,大会筹备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让我们走进昌平先行打开期待之门。

产业基础初步成形

中国草莓能够在世界草莓界有一席之地,转折之年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中国草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超过了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草莓大国。

在最能体现中国特色日光温室种植方式的北方地区,北京市又以种植水平高超、产品品质出众而闻名,这其中昌平草莓无论是品种、技术、设施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占全市总量80%以上的规模和产量更让其他区县难以望其项背,以昌平代表北京来承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似乎再合适不过。

而在昌平区发改委副主任王胜看来,世界草莓大会本来是一个专业性的学术交流会议,现在北京市把它上升为一件经济大事交给昌平,其实是希望昌平唱好草莓产业大戏。“世界草莓大会的申办成功,给了昌平草莓产业提升的机会,也必定将昌平的草莓产业发展往前推动一大步。”

“事实上,2008年之前的昌平草莓种植根本算不上什么产业。”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立府告诉记者,2008年昌平的草莓种植大棚只有2000栋,即便申办成功的当年就实现了成倍增长达到了4000栋,但与大会举办的要求相去甚远,更重要的是,当时仅有的2000栋大棚多为一家一户种植,又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标准化种植和产业化运作。

草莓大会的申办成功迅速为昌平的草莓种植规模带来了变化。“河北省卖到昌平用来盖温室大棚的砖已经由前两年的两毛一块涨到了三毛多,价格翻了近一倍。”与草莓打了几年交道的王立府通过这一变化告诉记者,昌平在大会筹办期间草莓种植规模快速增加。据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昌平草莓设施总规模已经达到6500栋,年产量达1000多万公斤,年产值1.3亿元,建成优质草莓种苗繁育基地2500亩。

与此同时,昌平草莓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显现,近两年,昌平除了连续承办了第一届、第四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和第六届全国草莓大会,并在历次活动中,昌平草莓都是获奖无数。而且,昌平草莓的品牌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尽管种植规模相比2008年已经翻了两倍多,但市场上对于昌平草莓仍然表现出供不应求。

规模和品牌的形成,使昌平草莓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草莓产业能不能形成,已经成为草莓专家的王立府认为,良种育苗能力的提升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王立府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栋种植草莓的大棚,从购买种苗、化肥、铺膜,到最后的采摘销售,如果不计算劳动力成本,其总体花费大概为5000元左右,这其中仅购买种苗的费用就需要2000-3000元,也就是说仅购买种苗一项就占到了整个草莓种植成本的50%。

“草莓种苗繁育属于草莓种植的高端环节,我们的想法是把昌平建成国内草莓种苗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今后在昌平的种苗企业不仅仅卖给农民,更多的是为全国的种苗公司提供扩繁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种苗。”王立府说。

据王立府介绍,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已经在金六环农业园建立了草莓种苗组培快繁中心,从日本引进了红颜、章姬等优良品种的原原种进行扩繁,具备了年产39万株原种苗的生产能力,并带动昌平的种苗企业从2008年的一家发展到了十几家。目前,昌平区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多家种苗公司参与的草莓原原种、原种、商品苗三级繁育体系,初步具备了昌平向全国提供种苗的产业基础。

在他看来,昌平只有在草莓种植的前端,把规模、品牌和种苗繁育技术几个环节做强,在实现种植规模增长的同时完成草莓技术的输出,未来的小草莓大产业才有可能实现。

重点解决成长烦恼

表面看来,昌平的草莓产业通过在种植环节的快速突破,而且在品种方面已经有70多个品种实现了世界同步,如果能借助此次草莓大会的举办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再提高一下,似乎中国草莓领导者的地位愈发不可撼动。

但王胜却不这么认为,“目前昌平种植的草莓90%以上为鲜食草莓,只有极少量的加工草莓,尽管鲜食草莓能够让种植户快速实现经济效益,但比起经过深加工之后的草莓产品,如草莓酱、草莓酒、草莓冰激凌等,其产值根本没办法比,这些说明昌平草莓在加工配送环节还很薄弱,而这部分恰恰是草莓产业最能实现增值的环节。”

王胜表示,具备了一定规模效应的昌平草莓产业,其加工配送环节薄弱是成长中的最大烦恼。“举办一次草莓界的国际盛会,我们不能只搭台给别人唱戏,最应该解决的就是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昌平区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组委会综合协调办公室副主任陈卫文告诉记者,其实昌平草莓现在基本上没有加工,多数为坐等商贩收购和城区市民前来采摘,而且还供不应求,只是把一些单果重量达不到商品销售标准的小草莓进行了一些简单加工,如榨成汁后送到周边饭店进行销售,虽然市场需求比较好,但并未形成什么规模。

在考察了随革莓大会筹办而进驻昌平的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一批国际知名的草莓企业之后,陈卫文更是感觉到了昌平草莓在加工配送环节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例如西班牙的草莓企业,从草莓分拣、包装、分盒,一直到配送到周边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销售

卖场,全部是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仅一个分装厂的日处理能力就能够达到几百吨,而昌平草莓除了有一些简单的礼品包装和小型的物流配送之外,其他全部为人工操作完成。”

毫无疑问,对草莓进行精深加工之后再辅以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昌平草莓的产值将会大幅增加,像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草莓产量都比不上中国,但产值却是中国的几倍甚至数十倍,这已经足以证明专业化分工对提升昌平草莓产业的重要性。

“昌平现在的草莓年产值才1个多亿,‘十二五’期间计划达到5个亿,但如果只解决了标准化、规模化,运作机制上无法形成产业化,昌平草莓产业仍然难有较大作为。”陈卫文同意王胜的观点,他坦言,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加工交易环节将是昌平草莓产业迅速扩张做大做强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昌平草莓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主动转变观念去发展精深加工的动力不足,但如果长期缺乏精深加工昌平就不会出现高附加值的草莓产品,也不会诞生现代化的物流配送。

对此,陈卫文表示,昌平设想利用此次草莓大会举办的契机,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加工企业,带动昌平周边乃至北方地区的草莓深加工向昌平发展,进而吸引一些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企业集聚昌平。

提前谋划会后场馆运营

从奥运会、世界杯,到世博会、花博会这样的专业性国际会议,会议召开之后都会为主办地留下一些场馆遗产,而这些遗产的会后永续利用都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北京的奥运场馆如此,花博会如此,革莓大会同样如此。

据了解,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主会场将设在昌平九华山庄会议中心,自然不用考虑会场的场馆利用,但配套建设的加工配送中心和培训展示中心都为新建场馆,其会后的利用问题则不容回避,而且利用好了也极有可能成为区域的一个新兴产业。

事实上,筹办初期,昌平的主要思路集中在大会期间如何展现中国草莓产业与科技发展最亮丽的风采,如何实现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草莓学术与博览盛会,对会后的综合利用研究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但筹备了一段时间之后,昌平才渐渐发现,场馆的会后运营是需要会议筹办期间就必须重点研究和论证的一件大事,让这些建筑物继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昌平经济发展服务,其实是留给昌平的一道必选题。

陈卫文告诉记者,在草莓大会相关场馆的设计之初,昌平便一直从产业角度去思考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而且将视野放在了整个北京北部地区。“现在初步的设想是,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利用昌平承办世界草莓大会和顺义承办花博会遗留下的场馆,以及周边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将其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形成一个向全国展示现代农业的技术窗口和产业示范基地,昌平区科委正在根据这一构想,结合国家相关项目政策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昌平草莓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第七届草莓大会的重要配套项目,也是支撑昌平草莓产业持续发展和服务广大农民的重要功能平台,昌平拟借鉴荷兰花卉和日本果品等拍卖方式的成功经验,以草莓加工配送为主,形成现代化的商业物流模式,实现在昌平加工的草莓产品能够顺利打入北京乃至全国的大型超市。

不仅如此,加工配送中心还吸引到了香港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参与建设,这家公司拟利用这一平台,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高科技食品中试基地,将中试基地的研究成果进行精深加工之后就地实现产业化转化,以此推动中国农产品加工的持续创新能力。

仅以草莓为例,该基地依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初步计划实现年草莓加工配送能力到2012年达到10000吨,5年左右实现60000吨,届时昌平将成为华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重要的草莓加工和配送中心。

与此同时,昌平计划在草莓主产区安四路和昌金路,建设设施农业走廊,配套草莓销售港湾,促进观光农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市区消费者到昌平的田间观光和采摘草莓。

这样做将有可能形成昌平草莓对外物流配送和对内观光采摘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实现鲜食草莓与加工草莓的同步发展。

篇5

摘要阐述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包括茬口衔接、品种选择及其栽培技术等内容,对草莓、水稻高效种植,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草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誉为“水果之王”。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草莓生长,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营养消费观念的增强,对草莓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南通草莓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并逐步形成以草莓—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可错开草莓繁苗、寄苗与水稻育秧、生长茬口期,能缓解连作多种土传病害发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1-2]。

1茬口衔接

草莓每年10月30日前后起垄,11月初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5月底结束;水稻5月18—20日播种,6月上旬机械移栽,10月25日前后收获。

2品种选择

草莓选用高产、优质、耐贮运、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如宝交早生、BF-2、硕香等。水稻选择高产、稳产性好、抗性优良的超级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4等。

3栽培技术

3.1草莓

3.1.1繁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母本园。先耕翻培肥土壤,施粪肥60 t/hm2、复合肥750 kg/hm2,耕翻土壤15~20 cm,然后整平耙细制畈,畈宽2 m,其中沟宽0.2 m、深0.2 m。1 hm2大田选择1 500株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病毒的优良母株种植。4月上旬开始定植,在距畈边0.3 m处定植母株,每畈2行,株距0.5 m。草莓移栽后,每个畈边播种1行玉米用于遮荫,株距为0.2 m,以防7、8月高温伤苗。母株栽植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和浇水,当母株出现花蕾时要及时除去,以集中养分促进匍匐茎和子苗生长。

3.1.2寄苗。按秧本比1∶10留足寄苗田。施粪肥30~45 t/hm2、灰肥22.5 t/hm2作基肥;耕后整畈,畈宽1.0~1.5 m。8月中、下旬当母株伸蔓5~6个,每蔓有子苗3~4个时,选择2~3叶的子苗带土寄栽,行距10 cm,株距10 cm,寄苗93万株/hm2左右。寄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寄苗阶段不宜过多施肥,以防小苗徒长,苗质下降。

3.1.3移栽。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耕翻起垄,11月5—15日移栽。栽前施足基肥,集中施在垄的中央,栽后一般不追肥。基肥施碳酸氢铵450~600 kg/hm2、25%复合肥1 125 kg/hm2、优质粪肥37.5 t/hm2、菜饼600 kg/hm2。标准移栽草莓苗:绿叶6~8张,根茎粗1.2 cm左右,心芽饱满,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生产上采用中型起垄机械耕翻起垄,垄底宽0.7 m,沟宽0.3 m,垄高0.25 m,垄顶宽0.6 m。每垄移栽2行,株距0.26 m,移栽7.65万株/hm2左右。栽植时按苗的大小将苗分开,壮苗的株行距可适当放宽,弱苗可适当加密。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植时应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将凸面朝向垄外侧[3]。

3.1.4栽后管理。草莓移栽后要及时灌水,沟灌窨水,水不上垄,自然落干,以促进土壤沉实,加快草莓醒棵。为防止草莓越冬冻害,提早上市,1月15日前后当日均温降到3 ℃以下时,覆盖地膜增温。2月15日前后日均温上升到4 ℃以上时,破膜露苗。及时摘除枯叶、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疏去四、五级花及无效果,争取多结商品果。

3.1.5收获。果面2/3变红、果色由硬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摘。

3.2水稻

3.2.1育秧。壮秧标准:秧龄20~22 d,叶龄3~4张,苗高13~16 cm,苗粗心2.0~2.5 mm,百株干重3.0~3.5 g,发根数12~15根;秧块宽28 cm、长58 cm,厚2.0~2.5 cm,均匀一致,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插秧前秧块床土的绝对含水率35%~45%。

按秧本比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5 d,开始做秧板,秧板宽度1.4 m,腰沟宽20 cm、深15 cm,围沟宽25 cm、深20 cm,秧板要求平、光、直。1 hm2大田备秧盘300~375张,种子45.0~52.5 kg,地膜63 m,稻草若干。播种前晒种1~2 d,用5 kg清水加25%先净悬浮剂4 g、12%种舒净粉剂10 g、16%咪鲜杀螟丹15 g,搅拌均匀后,浸稻种3~4 kg,浸种时间为48 h以上。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装入袋内或堆放催芽,温度控制在32~35 ℃,防止高温烧芽。

床土要洒水湿透,保证秧床底土吸足水分,盘与板面纵向垂直,2盘并排对放,盘与盘紧密结合。铺床土厚度2.5 cm,铺平使土厚均匀一致。每盘播湿种180 g,播种要均匀,可先播70%的种子,留30%的种子补匀。播后覆土,土厚0.3~0.5 cm,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膜保温保湿,防止雨淋。盖草防止秧苗烧伤,盖草时要留30%的地膜透光线。

3.2.2移栽。由于草莓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基肥数量应酌情减少,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移栽密度24万~27万穴/hm2,每穴3~5株,基本苗90万~120 万株/hm2。栽插深度一般控制在0.5~1.0 cm。栽后20~22 d总苗达到够穗苗数,栽后28~30 d达到高峰苗,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左右,成穗率70%。

3.2.3栽后管理。栽后7 d施醒棵肥,用尿素150 kg/hm2。栽后15 d施分蘖肥,用尿素120~150 kg/hm2。叶龄余数3.0~3.5时施促花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叶龄余数1.2~1.5时施保花肥,用尿素75~120 kg/hm2。

齐苗后于傍晚揭膜,并灌1次平沟水,以弥补盘内水分的不足。揭膜前一般不补水;揭膜至二叶期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利于秧苗盘根;二至三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移栽前2~3 d排水蹲苗,利于机插。移栽至够苗期保持田间水层3~5 cm。够苗期至孕穗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60%左右,即开始脱水搁田,第1次搁田至田边1 m处土表发白,灌跑马水,再搁,第2次搁至田边1 m左右土面出现细小裂缝、田中硬板时,再上跑马水后,视生育进程搁田,搁田程度和时间可逐步加重和延长。孕穗期至成熟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田间灌1次浅水后,待土壤自然落干再灌浅水层。收获前5~7 d断水,忌过早断水[4]。秧田期主要病害有稻蓟马、稻瘟病等,秧苗二叶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4参考文献

[1] 刘福喜,李月娥.草莓-水稻轮作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3(5):39-41.

[2] 魏良胜,吴爱美.草莓、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0(10):12

篇6

关键词:双面型日光温室;生态循环种养;产值;效益

生态循环种养就是合理且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运用先进的优良品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冬季在日光温室阳面(南面)栽培反季节甜瓜(草莓),阴面(北面)栽培耐阴作物食用菌;春夏季将日光温室阳面改造成鸡舍,仿野生模式散养草鸡,利用食用菌废菌棒养殖蚯蚓来喂鸡,鸡粪及喂养蚯蚓后的食用菌废料又可作为冬季种植草莓的肥料,从而形成日光温室“甜瓜(草莓)、食用菌、鸡、蚯蚓”四位一体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该模式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食用菌废料、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进行开发利用。现在2011-2012年试验的基础上将该模式总结如下。

1?双面型日光温室主要技术参数

日光温室采用拱圆式钢架结构,长度50 m,跨度16 m(阳面跨度8.5 m,阴面跨度7.5 m),脊高3.5 m,脊下钢管立柱间距3 m,钢管两侧各设置一层薄膜分隔阳面与阴面。后墙高1.2 m(墙体厚度0.2 m),后墙每隔1.2 m留1个0.4 m×0.6 m的窗户,东西墙体厚度为0.4 m,耳房建在立柱位置,方便进入前后室内操作。日光温室之间的间距为5 m。

2?温室阴面(北面)食用菌周年种植技术

引进了武香1号、Cr04、花菇939和夏菇93 4个香菇品种进行试验,结合菌株特性,制定出武香1号+花菇939的周年种植模式。平均每栋温室放香菇11 000棒,可生产鲜香菇8 500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5 000 kg。

食用菌培养料采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每棒装料1.5 kg。料棒经灭菌后,在四周均匀地打4~5个深2~3 cm、直径1.5~2 cm的接种穴进行接种。接种后的菌棒竖立排列,用铁丝固定,行株距为20 cm×15 cm。

3?温室阳面(南面)冬季栽培反季节甜瓜(草莓)技术

引进了珍珠、红珍珠、苏甜1号、苏甜2号和新景甜一号5个甜瓜品种,以及红颊、宁丰、宁玉和幸香4个草莓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红颊草莓、红珍珠网纹甜瓜最适宜用于生产。

3.1?红珍珠网纹甜瓜

于1月育苗,当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定植,667 m2栽植1 200~1 500株,采用单蔓整枝。平均每栋温室产量为1 236 kg,折合667 m2 产量为1 920 kg。

3.2?红颊草莓

于2009年从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引入试种,采用垄上双行栽苗,667 m2栽植12 000株。尽管草莓定植时间较晚(10月中旬定植),但667 m2产量仍达到1 280 kg,与原栽品种明宝基本持平,但价格要比明宝草莓高1倍以上。

4?温室阴面(北面)利用食用菌废菌棒养殖蚯蚓

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鸡的理想饲料,用蚯蚓喂鸡能使鸡加快生长,还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用蚯蚓喂鸡,鸡的粪便无臭味。选择在温室阴面(北面)背阳潮湿且安静的环境中养殖蚯蚓,有利于防暑保温,同时养殖地必须排水良好、通风避光、无敌害。蚯蚓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 2.8~3 kg为宜,投种少,产量高。蚯蚓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疾病很少,主要是预防缺氧症、饲料中毒症等疾病。

用90%食用菌废菌棒和10%鸡粪混合堆积发酵来制备蚯蚓饲料,10 d后翻搅 1次,再经过 1周后,待饲料变成黑褐色,质地松散、不粘滞,无恶臭时即可使用,含水量70%左右,pH 5.5~7.8。

5?温室阳面(南面)夏季5-9月作为鸡舍

2010年5月初引进尤溪麻鸡4 000羽,于5-9月在4栋日光温室内进行散养。尤溪麻鸡在温室散养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迁移、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等优点。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5 kg,母鸡平均体重1.9 kg,9月初每栋温室累计生产尤溪麻鸡1 980 kg。

5.1?温室改造

温室顶部用遮阳网覆盖,阳面前端用1.5 m宽的塑料布和围网圈上,塑料布可活动,以便随时收放,天气炎热时可将塑料布掀起0.8~1.0 m高进行通风换气,以利降温降湿。在温室底部开排水沟。每栋温室以饲养草鸡800~1 000羽为宜。

5.2?雏鸡饲料配方

将碎米30 kg、蚯蚓粉4.5 kg、豆饼10 kg、棉籽饼1 kg、钙粉3 kg、骨粉1 kg、食盐200 g、土霉素5 g、痢特灵100片、多维素10 g混合均匀配成饲料。当小鸡体重达到350 g以上时,开始进行催肥饲喂,将上述配料中的蚯蚓粉改为3 kg,豆饼改为7.5 kg,多维素降为2 g,同时去掉土霉素。痢特灵主要用于防治鸡白痢,可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篇7

长丰县草莓物流现状安徽省长丰县作为全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国家级草莓标准化示范区,其草莓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品牌———“长丰草莓”,2012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8.5万亩,预计总产量30余万吨,亩均产值1.8万元以上,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大县。拥有草莓种植户7万多户、从业人员12.6万人、受益农民约30万人。全县70%草莓果品销往京津地区,20%销往沪宁地区,并成功进入各大国际连锁超市。国内各大市场的水果批发商纷纷到长丰经销草莓,每年有近400家国内客商进驻长丰。如此大的草莓产销市场,带动了长丰县经济的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

(一)长丰县草莓物流状况

1.物流主体状况在整个产供销链上的物流主体包括:农户、批发商、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其中农户占销售主体的70%,草莓专业合作社10多个,龙头企业20多家。草莓专业合作社在所有物流主体中起主导作用,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联系水果批发商、物流公司,将草莓批量出售给批发商,获得集体力量大于个体的效应,促进了草莓的流通和市场的繁荣,提高了市场信息的传播效率,降低了草莓的流通成本。但目前长丰县有30%左右的草莓是经由草莓专业合作社进入零售和消费领域的。2.物流基础设施状况长丰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纵贯县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冷藏运输设备、货物包装和搬运、信息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和加工设备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对于水果物流的发展,物流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草莓等果蔬在流通中损失率超过25%,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相当的损失。3.草莓流通加工水平状况鲜嫩水果的流通加工包括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流通环节,长丰草莓只进行了分级、包装这两个加工环节,分级设备大多采用人工分级,包装技术含量较低;清洗、打蜡加工环节需要精密的设备,而这些精密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龙头企业还未在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农户更没有资金投入,这就无法提高草莓物流的附加值,反而使得草莓在流通环节中的损失增加。4.物流信息化建设状况长丰多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输草莓,这些企业大部分属本土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仓储、运输等环节的相关市场信息的网站较少,网站上的一些产品没有报价,部分功能无法正常打开。少数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二)长丰县草莓物流问题分析

1.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在长丰草莓物流主体结构中,散户占70%,参与草莓物流的合作组织少,从事草莓运销的商人主要是个体经营组织,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龙头物流企业,草莓物流链组织关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资源与运作难以有效整合。2.草莓的包装技术含量较低草莓的果皮极薄,外皮无保护作用,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损伤。目前上市包装共有纸质、塑质和柳质三大类,规格有50g、500g、1500g、2500g、5000g、10kg、15kg等七种。一方面适应了城乡不同居民家庭对购买量的需要,一方面满足了大客户成批走量对草莓包装的需要。用印有“长丰草莓”字样的纸盒子包装的最多,该试样纸盒子最多可装2500g。用纸盒子装的2500g的草莓,往往由于路途遥远、颠簸,草莓达到目的地后表面大部分都磨损、出水,损失率达25%。目前甚至还有用竹篮装的散称草莓,顾客在手工挑选草莓的过程中也造成很大的果品损耗。3.农村交通状况差,运输方式单一长丰县的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死角较多,砂石公路没有到村到组,在农产品收获季节,难以满足大量、快速运输的要求,恶劣的交通条件限制闭塞地区发展草莓产业。对于销往京津地区的草莓,多采用公路来运输,运输时间较长,等草莓达到目的地,草莓的风味跟品质受到大大损耗,不利于抢占市场,同时也降低了草莓的受欢迎度。4.冷链技术设备缺乏个体农户因受资金约束不能建设冷藏仓库,摘下的草莓都放在常温的室内,夏天气温高,草莓熟得快,在等待过程中不对草莓做任何的冷藏措施的话,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运输设备单一,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运输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普通农用卡车和箱式汽车,大多数都没有任何保鲜冷冻设备。卡车有时最多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根本不能保证运输货物的质量。5.草莓采后加工能力不足鲜嫩水果加工过程不仅是便于流通、延长保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使鲜嫩水果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90%的长丰草莓只进行分级和包装的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对草莓进行清洗、打蜡、喷洒保鲜剂等环节,分级工序是农户自己手工操作,包装采用最简单的纸包装。农户没有资金投入设备对新鲜草莓进行加工,只有部分龙头企业采用最近设备将草莓加工成果汁、罐头等少数草莓加工品。6.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完善长丰已经建立网站“安徽长丰草莓网”“中国•长丰草莓网”等,这些网站涉及到了新闻中心、草莓资讯、草莓知识、供应信息和求购信息等,很好的推动了长丰草莓业的发展。农户可以从网站上了解到种植草莓的技术以及关于草莓市场的供求信息,从而更好地生产和销售草莓。但也只有安徽长丰草莓网建设的比较全面,其他合作社和公司的网站都只有几篇文章介绍公司,并且没有介绍当季草莓的新闻、市场情况等信息。关于水果物流的信息网站更少,尚未建立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草莓物流信息系统,现有的物流信息建设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草莓业的发展。

二、鲜嫩水果物流对策

目前,我国鲜嫩水果物流从总体看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果流通加工水平低、物流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鲜嫩水果物流经验,以加快发展我国相对滞后的鲜嫩水果物流产业。

(一)积极培育物流主体,使物流主体更具组织性

日本的水果物流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各个物流环节都发展的相当完善。日本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协”在果蔬物流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97%的农户加入“农协”,90%的果蔬由“农协”销售。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与或组织的果蔬批发市场。在果蔬的销售环节,“农协”组织建立一批挑选、分级、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的果蔬加工产业链,以提高果蔬的附加价值。同时组织技术创新队伍给农户以技术支持,“农协”为农户进行水果种植及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从事鲜嫩水果产销的商人主要是个体经营组织、农户,仍然采用自产自销的传统水果物流模式。农户将水果采摘后运送到批发市场,然后经过流通达到销售终端,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流通模式环节过多,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运输工具的交替、水果的装卸,造成物流成本过高,同时水果的损失率也大大提高,我国目前的鲜嫩水果的损失率达到25%。而以水果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产销模式就可以减少物流成本,降低水果损失率。水果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户种植技术含量高、标准化、规范化的水果,通过了解水果市场信息,迅速高效地将水果从农户那里组织起来,进行批量销售[2]。因而加强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生产规模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这方面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财力上加大资助,技术上给予指导,从而完善水果物流组织体系。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鲜嫩水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1.改善保鲜、包装技术在果蔬的保鲜和包装技术上,国外发达国家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日本专家研制了一种一次性的果蔬保鲜膜,该保鲜膜能缓慢地吸收从果蔬表面渗出的水分,从而达到保鲜目的。英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可食用的水果保鲜剂,将该保鲜剂喷洒、涂刷在苹果、柑桔、西瓜、香蕉和西红柿等水果的表面,保鲜期可达200天以上。日本一家造纸公司生产了一种水果保鲜包装箱,能防止水果水分蒸发并抑制水果呼吸达到保鲜的目的,用这种包装箱包装水果可在1个月内使水果保持新鲜[3]。目前,我国的鲜嫩水果的保鲜、包装技术较低,包装简易,也没有对采摘后的鲜嫩水果进行保鲜处理,不能长久的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并且包装水平呈现两极化现象,龙头企业的包装水平高,能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人群,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在上海及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龙头企业采用高技术高质量的包装来满足消费群体。而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的水果包装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大多采用纸箱子、尼龙袋、塑料箱来装运鲜嫩水果。因而,针对中小企业,应根据水果特性、目标销售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提高保鲜包装技术。龙头企业可以采用国外的先进保鲜包装技术,进一步提升水果的品牌形象。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是水果种植大国,当然对水果的需求量也相当的大,物流设施能力不足,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我国水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铁路、公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定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都没能达到城市公路发展的水平,农村交通状况差,还有部分道路是砂石路,鲜嫩水果在农村公路运输过程中受到颠簸就容易破损。应继续加大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速农村公路的改造工作,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建设力度,使更多的自然村庄通达水泥路,从而改善水果物流的整体交通状况。在运输方式、运输通道的选择上,也要有所选择,应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鲜嫩水果运到目的地,抢占水果了市场。3.加大力度发展鲜嫩水果冷链物流鲜嫩水果具有生鲜、易腐等特性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新鲜度,冷链物流可以保证水果的新鲜度,减少损耗。美国、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都采用冷链物流系统来处理鲜嫩水果,鲜嫩水果采摘后,95%以上的水果进入预冷库,在运输过程中全部采用冷链车,并配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控制鲜嫩水果的状态,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方式运输,建立了完善的鲜嫩水果的冷链物流系统[4]。与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物流环节过多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鲜嫩水果冷链物流的成功经验,依靠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政府,重点发展鲜嫩水果冷链物流。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加快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级、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和推广。

(三)发展鲜嫩水果物流加工业,避免鲜果运输损耗

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水果采摘后进行商品化处理的比例几乎达到100%,包括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流通环节,在美国,有49.5%的水果进行深加工处理再进行销售,50.5%的水果作为鲜果销售。我国鲜嫩水果流通加工设备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只有10%左右的设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就导致了我国鲜嫩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只达到10%左右。发展鲜嫩水果物流加工业,需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政府的大力合作与支持,大力发展保鲜工程技术,引进采后处理、分级和包装设备,进一步开发水果流通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先进水果物流加工设备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最终实现鲜嫩水果的流通加工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长丰草莓在采后加工环节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应起到带头作用,引进采后先进处理设备,使草莓产品线向标准化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美国有近百家提供水果信息服务的商业系统。在这些系统里,用户可以查询市场当前的水果价格、供给情况、和其他农产品信息。美国还建立了水果的专家服务系统,系统提供先进的育种、种植信息,从而为水果生产和物流提供了便捷的信息[5]。鲜嫩水果从采摘、加工、流通、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库,收集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但由于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没能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因此,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运用电子商务来管理鲜嫩水果的物流。这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及各农业信息化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建立鲜嫩水果物流信息平台,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控,使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提升鲜嫩水果的交易功能。

三、结束语

篇8

富山环境整备株式会社主业是处理产业废弃物,同时却还生产草莓、番茄、桔梗花等。原来,富山环境整备株式会社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后送到工厂附近的山沟里进行无渗漏填埋处理,40多年的填埋把很大一片山沟填成了平地,公司就是从这片土地做起了现代农业的大文章。

摆脱凭经验种地

几年前,该公司投资10亿日元自有资金,并申请到20亿日元政府补助金,在15公顷土地上建起28栋玻璃大棚,开始从事鲜花、瓜果蔬菜的无土栽培生产。大棚内地面上0.7毫米厚的塑料薄膜,实现了营养液与地面的隔绝,以保证食品完全无污染。如今该公司生产的草莓、番茄、桔梗花等已经推向市场,并赢得市民的信赖。

日常维护成本不高

精确管理大大延长了番茄的产果周期和产果率。高田指着大棚内的番茄苗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种植的番茄今年3月进入挂果期,如果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生产3至4个月,采摘4至5次,但在大棚里挂果期延长到7至8个月,每株番茄都能采摘10次左右。花卉大棚中的鲜花也从自然环境下的收割两季发展到收割四季。

如此高科技是否意味着高成本?高田雅史说,大棚机械设施的一次性投资确实很贵,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土地是自有的,电源、热源利用的是垃圾焚烧厂的余热资源,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减少了人力投入,只在育苗和收获季节需要人手,所以日常维护的成本并不高,该公司的经营战略就是以相同价格中的更高品质站稳市场。

发展“第六产业”

富山市西部半山区的山田地区是典型的老龄化农村,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到78.2%,10年间农业劳动力减少了三分之二。本来富山县以种水稻出名,是“越光”品牌大米的发祥地,但稻田管理复杂,作业繁重,因此很多稻田开始撂荒。3年前,富山市政府调研后引导农民种植省工省力、附加值高的作物苏子。

苏子又名荏、紫苏,可以榨油,还具有化痰降气、止咳定喘等药用功能,苏叶也可以食用。山田地区的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种植技术指导和后期加工、销售。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4.8公顷,农民在减小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收益与种水稻持平。2年后苏子种植面积将达到24公顷,实现真正的规模效益。

篇9

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京密引水渠沿线地区,成土母质主要为冲积物与洪冲积物,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潮褐土、褐潮土、潮土,大部分为碱性土壤。多数草莓种植技术文献中提到草莓生长发育要求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6.5,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经过多年对草莓pH值的检测,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土壤pH平均值由初建时的8.29下降至7.22,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发生过因为土壤pH值高而产生的典型生理症状。

2016年昌平区种植草莓地块土壤EC值平均为475.74 μS/cm,其中大于1000 μS/cm的地块占10.4%。目前,部分草莓老棚已经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因此,减缓和抑制、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在生产管理上更加迫切和优先。

硫磺施用对土壤pH值有显著降低作用,草莓生产已经开始常规使用,但其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硫磺、土壤pH值、EC值三者制约规律和对土壤条件有无负面影响等尚不明确,因此无法开展有效的技术指导。

本试验通过寻找不同硫磺用量对草莓种植土壤pH值、EC值的影响和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初步揭示硫磺用量与土壤pH值、EC值的线性关系,并按照其变化趋势提出常规土壤条件下硫磺适宜用量和限制使用条件,警示其对土壤EC值的负面影响,达到正确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硫磺、土壤pH值、EC值三者制约规律、趋利避害,防止顾此失彼,实现推广运用技术措施为草莓产业服务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试验土壤取自昌平区马池口镇娄自庄露地菜田20 cm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及化学性状见表1。装盆前的土壤过4 mm筛,去除大颗粒土粒、砾石和植物残体。供试草莓品种为当前主栽品种红颜。

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施入的硫磺粉用量以昌平区农民常规用量0.238 g/kg土壤为参照,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所用硫磺粉为分析纯粉末状物,硫磺净含量为95%。各处理施用硫磺数量分别为,处理1:空白(0 g/kg土壤);处理2:0.119 g/kg土壤(即常规的1/2);处理3:0.238 g/kg土壤(常规量);处理4:0.476 g/kg土壤(常规量的2倍)。

每个处理盆栽用土量均为3.33 kg,试验不施用其他肥料,按照农户常规整地习惯首先将硫磺与土壤混匀,装入底部带孔的塑料盆中,浇水至接近80%田间持水量,静置于草莓生产棚中10天后,选长势一致的草莓苗与生产棚同时定植,密度为每盆一株。盆与盆之间无间距集中摆放。日常管理均按照农户习惯。

测试项目与方法

测试项目:分别在盆栽前、定植90天后(第一茬果膨大期)取土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有效养分、土壤pH值、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同时测量草莓植株生长量,如:植株冠幅、株高、叶片数等。

测定方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法,碱解氮采用1.0 mol/L氢氧化钠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0.5 mol/L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1 mol/L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pH值为电位法,水溶性盐总量采用电导率法。

结果与分析

不同硫磺用量对土壤pH值的影响

经过90天的草莓盆栽试验,最后测试结果如图1、图2所示,结果表明硫磺施用量越高则pH值降低越明显,处理2、3、4组pH与施用前相比分别降低了0.56、0.80、0.83个单位;比空白对照处理1相比分别低0.61、0.85、0.88个单位,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结果与吴曦等[1]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不同硫磺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分析不同处理的测试结果(表2)得出,不同硫磺施用量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养分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影响显著。与试验前相比,处理1、2、3、4有效磷含量分别升高26.81%、32.72%、39.60%、15.41%。有效磷含量升高效应由高向低排列依次分别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由于土壤中的硫磺氧化产生的酸,使pH值降低,进而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并且有研究表明,磷可以使硫磺氧化后的氧化硫硫杆菌增多[2],硫磺的转化中酸性土壤≤中性土壤≤碱性土壤[3],所以在碱性土壤中,硫磺和磷相互作用更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处理4硫磺施入量虽然为常规量的2倍,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效应弱于硫磺施入量较小的处理,表明处理4的土壤pH值较低,已经降低了硫磺的转化强度。

不同硫磺施用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试验数据(图3、图4)表明,施用硫磺后土壤EC值明显增高且呈正增长趋势。处理2、3、4组EC值较施用前分别高18.33、79.33、256.67 μS/cm,较空白对照处理1分别高63.30、124.30、301.64 μS/cm。硫磺在土壤中反应最终形成SO42-,增加了SO42-数量,从而使EC值明显增高。而草莓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吸收养分,使空白处理1的盐分无增加。

不同硫磺施用量对草莓长势的影响

通过对草莓长势的观察记录(表3),施用硫磺的处理好于空白处理1,处理3和4要优于处理2。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栽培过程中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6.5,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4]。分析认为,pH值下降使土壤pH值处在草莓根系生长适宜范围,对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处理3、4草莓植株长势较好的原因所在。

讨论

目前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土壤pH值平均已经下降至7.32,草莓生长已经处于有利土壤pH条件。相比之下草莓属于对盐分敏感的植物,过高的盐分将抑制植株的生长,因此施用硫磺对土壤盐分升高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今年昌平区种植草莓地块土壤EC值平均为475.74 μS/cm,其中大于1000 μS/cm的地块占10.4%,目前,部分草莓老棚已经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因此,如果在优化土壤pH值、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之间做出选择,减缓和抑制、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在生产管理上更加迫切和优先。

本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施用硫磺(硫磺用量分别为0.119、0.238、0.476 g/kg)在降低土壤pH[分别降低0.61(7.13%)、0.85(9.93%)、0.88(10.24%)个单位]的同时,增加了土壤EC值[分别增加63.30(23.02%)、124.30(45.20%)、301.64(109.67%)个单位],改变强度更加明显。如果忽视其对土壤EC值的负面影响而无限制使用、无根据的加大用量,不但达不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还会顾此失彼,加速、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而对草莓产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因为试验所用土壤条件属于中高肥力,使用硫磺后土壤磷有效性增加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但可利用其增加效应减少磷肥使用量,有效减少化肥投入。由于施用硫磺后土壤磷有效性增加,而增加量还需通过试验验证,是否可以通过施用硫磺而可以完全不施磷肥。昌平区土壤属于碱性土壤,有研究表明硫磺在碱性土壤中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有所增加[3],将选取昌平区一定土壤磷水平内的地块,进一步探讨硫磺与土壤磷之间关系,找出硫磺活化土壤磷的关系曲线,结合硫磺与土壤pH值、EC值的关系曲线,以便应用于昌平区保护地草莓栽培生产中。

根据使用结果初步提出不同土壤条件下硫磺适宜用量和限制使用条件如下。

常规土壤条件下硫磺建议用量

试验处理2即1/2倍用量(0.119 g/kg)为最佳,即草莓标准棚(50 m×8 m)硫磺用量12.50 kg,此用量调整土壤pH值作用明显、EC值增高的副作用较低。

不建议使用硫磺的土壤

对于土壤EC值大于1000 μS/cm的地块不建议使用硫磺调整土壤pH值,可采取其他不导致EC值增高的措施来调整土壤pH值。

有条件的限制使用硫磺土壤

对土壤pH值已经下降至平均值7.32,且EC值高于平均475.74 μS/cm地块,建议减量50%施用硫磺即草莓标准棚(50 m×8 m)用量6.25 kg,或采取其他不导致EC值增高的措施来调整土壤pH值。

参考文献

[1]吴曦,陈明昌,杨治平,等.碱性土壤施硫磺对油菜生长、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671-677.

[2]Blair G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ulphur-cont aining fertilizers in Australia and NewZealand [C]//Proc of the Inter Workshop on current

and future plant nutrient sulphur requirements, availability and commercial issues for China. Beijing:The Sulphur Institute, 1995:57-66.

[3]Milkha S, Aulakh, Ramesh C, et al. Mineralization-immobi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S and oxidation ofelemental S in subtropical soils underf looded and

篇10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法;成效;问题;建议;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27-03

1 基本情况

1.1 农村劳动力结构状况

阜阳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 0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3万人,农村劳动力53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0.1%。农村劳动力按性别分:男性279万人,女性258万人。按状态分:在家务农人数260万人,转移城镇务工人数277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程度为7.9年。

1.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户情况

全市共有适度规模经营户10 860人。其生产经营规模、土地流转年限、年龄和受教育情况如下。

1.2.1 生产经营规模情况。全市共有适度规模经营户10 860人,其中,粮食种植6.67 hm2以上的有2 520人,占23.2%;经济作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 909人,占17.6%;畜牧养殖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4 606人,占42.4%;水产养殖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62人,占3.3%;农机大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 059人,占9.8%;植保服务经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58人,占1.5%;其他经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46人,占2.3%。

1.2.2 土地流转年限情况。粮食种植1~3年的有1 570人,3~5年1 955人,5年以上323人;其他流转年限1~3年4 048人,3~5年2 033人,5年以上931人。

1.2.3 年龄和受教育情况。35岁以下1 637人,占15.1%;36~55岁7 818人,占72.0%;56岁以上1 405人,占12.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 928人,占63.8%;高中、中专3 284个,占30.2%;专科以上648人,占6.0%。

从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阜阳市适度规模经营户以种养大户为主,占总数的82.2%;粮食种植流转年限以5年以下为主;适度规模经营大户以中青年为主,占87%;但适度规模经营大户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64%,大专以上仅占6%。

1.3 培训情况

2004―2015年,阜阳市共培训新型农民逾41万余人,已培训农民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6%。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

阜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建立了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农委、财政、教育、人社、科技、金融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协调解决职业农民培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合力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2.2 积极开展培训

阜阳市始终把开展对农民的培训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抓手,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阜阳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逾41万人。一是依托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开展对一般农民和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种养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依托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训,发挥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到3个结合,即理论培训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考察学习相结合,与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相结合。

2.3 加大政策扶持

阜阳市及各县市区都出台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阜阳市政府出台了6条硬性措施,扶持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一是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对当年在本市区域内新增流转土地6.67 hm2(含本数,下同)以上的种植大户,按900元/hm2标准补助。对当年流转土地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按600元/hm2予以补助。补贴资金由市、县(市、区)按1∶1承担。二是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建蔬菜、瓜类、草莓、食用菌、苗木花卉、果木经济林等标准园的,分类型和规模予以补助。三是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予以补助。四是支持农民组织化建设。对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对成立并规范运作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五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和奖励。六是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10万元;对评为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颍州区对全区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户,区政府分门类制定奖补支持政策,鼓励有规模、有发展前景的经营户更快、更好发展。全区常年落实兑现的惠农优惠扶持政策已达23项,营造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的政策环境。

3 主要成效

3.1 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通过新型农民培育,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阜阳市在实施新型培训过程中,结合农时、农需,因村制宜,因时制宜,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使部分学员很快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参训的农民充当了“二传手”的角色,将学到的种养技能、实用技术传送给未参训的农民,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3.2 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阜阳市围绕粮食生产四大行动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广了小麦高产攻关技术、玉米振兴计划、超级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畜牧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40余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并通过试验、示范、引进适合当地生产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几十个主推品种。目前,阜阳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8%。通过培训一部分农民掌握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阜阳市粮食总产连续8年超100亿元,连续12年夺丰收,“百亿江淮粮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3.3 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没有现代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使受训农民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而且让农民了解了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变了传统种养观念,树立了现代农业意识,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23.53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其中仅2016年以来就新增流转面积逾8万hm2。土地流转呈现出以租赁经营为主、以规模化经营为主、以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为主、以流转期限5年左右为主的4个特点。阜阳市现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 022家,比2010年新增近3 000家。目前,注册家庭农场296个,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大户7 244个。目前,全市经营33.3 hm2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40个,共经营土地1.93万hm2,其中66.7 hm2以上的合作社87个,经营土地1.33万hm2。全市66.7 hm2以上经营大户84家,经营土地2.29万hm2。

3.4 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

2009―2015年,阜阳市经过新型农民培训的学员中,有7 900人创办了企业,占培训人数的3.6%,带动逾5万人就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培育各类农民创业带头人12 100名,其中,省级110名,市级310名,辐射带动694万农民勤劳致富,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农民创业带头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97个,会员逾9万人。某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系颍泉区闻集镇火营村农民,现任颍泉区草莓协会副会长,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7年,其带领全村150余户种草莓41 hm2。由于种草莓技术含量高,果种更新换代不及时,出现了种植品种杂乱,产量不高,价格过低,收益不大,致使该村草莓生产步伐缓慢。2009年以来,区农广校在该村和周边村举办了几期新型农民培训草莓种植技术培训班,吸收草莓种植户和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面对面现场指导;通过培训,其干劲更足了,当年组建了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到2011年,该合作社草莓面积扩大到333.33 hm2,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3万元。通过新型农民培训产生的效果,部分外出的农民工纷纷返乡种植草莓。火营村的草莓生产带动了周边村的产业发展,并辐射带动了全区。截至2015年,闻集镇草莓面积已扩大到1 200 hm2,此项收入逾3亿元,解决农民就业逾2万人。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学员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学员遴选困难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老人,农民参训目的不明确,真正愿意学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非常少,影响了培训效果。

4.2 培训方式有待完善

新型农民培训在政策设计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弱化了现场教学和观摩学习环节。从调研看,参训农民认为比较直观的现场教学和观摩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1-2]。

4.3 培训对象亟待调整

在目前参训农民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程度偏低的情况下,撒胡椒面的培训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效果,需要从实际出发,减少培训人数,遴选优化培训对象。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4 培训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多年来,参与新型农民培训授课的农业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忙于事务,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一部分人知识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同时,由于各级农技推广等部门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致使一部分农技人员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培训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就理论谈理论的现象。二是培训机构教学设施亟待改善。培训机构的电脑、投影仪、照相器材等教学设施少,已有的教学设施,也因多年使用折旧较快,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又不允许培训补助资金节余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制约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3-4]。

5 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5.1 有利条件

5.1.1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每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求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作为推进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提上农业部门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市及各县市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1.2 基础较好,年龄结构优。据统计,目前阜阳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户有10 860个,其中,中青年占87%,这些经营户年龄轻,观念新,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能力强,发展势头较好,具有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条件。

5.1.3 具备良好的培训基础条件。经过10年新型农民培训的磨练,阜阳市已锻炼成长了一批优秀的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培植了几十家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

5.2 限制因素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参加必要的教育培训,通过调查了解,这些规模经营户大都经营一定面积的土地,虽然渴望更新知识,参加培训,但他们纷纷表示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长期学习。

6 发展建议

6.1 明确培训重点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重点应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常年稳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且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学习积极性高的农民。

6.2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坚持“项目化管理,按需求培训,小班化组织,竞争式推进”的原则。一是科学安排培训方式。对职业农民培训采取分期分段培训,理论教学与观摩学习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合理确定培训时间。

6.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师资培训。省财政每年应列出专项资金,组织新型农民培训骨干教师到涉农高等院校等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新型农民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二是通过举办新型农民培训教师教学研讨会、观摩会等方式,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完善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队伍。吸纳一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龙头企业负责人以及山东、河南等地设施农业、养殖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充实到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队伍中。

7 参考文献

[1] 王珍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教师,2015(24):109.

[2] 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