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制作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的制作与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篇1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0引言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以较短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并且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的可视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自2011 年首次在国内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就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这一概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迅速传播,而与之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

1.微课简介

1.1什么是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一般在5~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通常由简短的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微课的核心理念

为什么微课自引进之后很快就变得比较火爆?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什么?微课的核心理念和精髓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便捷的面向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它能使学习者利用工作之外被浪费的简短空闲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种诉求成为可能,比如在上班的地铁里或者在下班回家的公交上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使得学习者有事可做,感到充实,不无聊。如果把微课比作超市里的货物,把学习者比作进超市采购的消费者,就不难理解微课的核心理念了。

1.3 微课的发展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他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在线课程。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微课的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知识点破碎化的面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资源,契合了当今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解决了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等问题。微课与常规课程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见表1。

表1 常规课程与微课的对比

项目

常规课程

微课

授课内容

多个知识点

单个知识点

适用学科/内容

所有学科

理科或不需要持续讲解探讨的内容

授课方式

面对面讲授,课程无法重现

以教学信息技术媒体为载体,可反复

授课时长

45分钟左右

一般10分钟以内

教学场地

学校教室

任何场所

设备

计算机、投影仪等常规教学设备

多媒体数码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

知识点针对性

对教师信息技术要求

较低

较高

网络环境要求

较低

较高

相比于常规课,微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制作出一堂优秀的微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一般需要考虑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教学分析

在制作微课前应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选题,选题要新颖,好的选题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选题要聚焦,受限于微课的时长,选题要尽可能集中到某个知识点、某个小技巧等;选题要便于表现,应该尽可能选择便于采用图形或视频形式表现的内容。(2)受众,微课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明确,同时还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如何、学习的特点如何等。

2.2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微课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2.2.1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1)微课内容的选择要做到真实化,微课的时长很短,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习者学会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技能,应该选择非常典型的案例,最好是工作现场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可以给学习者留下最直观、最直接的感受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篇2

【关键词】 数学微课;意义;设计制作

一、数学微课的意义

(一)数学微课的理论意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在微课过程,教师主要扮演教学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的设计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要达到平衡状态. 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探究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微课的实践意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微课是一种研究学习,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借助这种微型的视频教学,教师可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做到博采众长,互为所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其次有利于数学专业水平发展,最终让数学教师从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微课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数学微课设计的形式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微课分为导入式、新授式、练习式、实验式与总结式. 下面具体介绍五种微课教学的设计:

(一)导入式的微课

根据针对课前导入要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收集动画素材或引用视频场景材料,直接引入新学习内容或过渡到新知识点.

(二)新授式的微课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解释、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教师安排生动有趣的图像、动画等媒体信息,将新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时,直接录屏软件录制PPT《12.1全等三角形》微课教学视频,根据以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三)实验式的微课

实验型微课主要指通过老师或学生演示数学操作步骤,清晰展示动手过程、特点,因此这类微课设计的重点就是操作步骤与过程的精心设计. 在实验中有学生总结:看这些自己参加微课真的很过瘾,特别听到同学们的回答,看到同学们的作品,感觉真的在上课一样,激发自己不断地思考. 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动手一起练习,效果就一定会不错的.

(四)练习式的微课

怎样设计一节课中的“练习”的微课呢?对于解题,大家都很清楚,包括审题、分析与结果书写等步骤. 设计时要注重这些环节,特别对学生易错部分更要“引经据典”,像新授式微课一样可通过概念图、框图、动画、软件等形式呈现,也可以像平时上课一样把板书过程用摄像机直接录制下来,或者用手绘板加录屏形式完成,通过类似手把手的书写分析过程,让学生跟上老师思路,掌握解题分析与过程,提高训练水平,及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五)总结式的微课

本人从微课课题选择、教学知识点、字幕等总结微课制作的经验,为提高微课的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我们不但要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而且要结合自身优势与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课题. 擅长讲解的老师,要善用丰富的表情,悦耳的语音,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擅长技术的老师,把各种复杂的知识寓于动画、视频之中;同时利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设备资源,找到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去制作视频.

篇3

文章将从微课的内涵及特点,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以及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既可以正式的辅助教学形式,也可以作为非正式的自主学习形式。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辅助于其它教学材料,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概括明了的教学,因此微课是一种目标明确、方法简洁的教学方式。微课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微课是针对于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课程,目标明确;(2)教育性,微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人们的知识,开拓人们的视野;(3)共享性,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要尽量进行共享,同时也能得到推广;(4)趣味性,微课的形式应该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人们求知的欲望。

2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

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辅助材料、上传反馈和评价修改。

2.1选题

微课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能够学到某个知识点,因此微课选题往往是众多知识点中的要点、难点或是兴趣点,微课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归纳总结、题型精讲、教材解读和技能演示等等。微课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把知识点记住,内容必须简洁有趣,经过修枝剪叶,避免冗长沉闷,这样才能达到灌输知识点的目的。

2.2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知识点,避免与知识点我关的内容出现。同时在微课教学完成后还要提供适量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题可以是多种形式,尽量使学习者能够带着兴趣去做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视频制作

视频的制作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只有引起学习者注意力的视频才能让学习者对知识记记深刻,因此微课视频制作要新颖有趣,视频的开始要么开门见山的引入知识点,要么由学习者感兴趣的案例来引入知识点,显然第二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思路清晰,使学者能够顺利的接受知识点,不被外界所干扰。结尾也要简要总结,加深学习者的印象,但不会给学习者带来负担。总之视频的制作要创新,传递知识点的方法要有效。

2.4辅助材料

除了主要内容之外,微课还有很多辅助材料,例如教学教案、多媒体素材、课后练习等等,这些辅助材料虽然能丰富微课,但过多的话也会给人_种冗长的感觉,因此辅助材料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

2.5上传反馈

微课内容制作好后要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之中,以便学习者能够方便浏览微课内容或是评委可以观看评价参赛的微课作品,上传的微课内容及视频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目前的网络平台五花八门,仍需要不断改善。

2.6评价修改

微课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不仅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水准,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而且对于微课的技术性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评价对微课进行修改,从而完善微课内容,使更多学习者收益。

3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3.1多媒体讲解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通过多媒体工具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声音等同步录制于一个视频当中,之后经过后期处理,使整个视频达到流畅清晰的地步,其中视频中的语言文字可以事先准备好,以防在录制时出现差错。这种视频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但也有很高的质量。

3.2屏幕录制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将多媒体课间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同时教师对着屏幕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触摸屏或鼠标进行辅助,最后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这一切过程录制下来。屏幕录制型微课视频制作简单,很容易得到推广,但录制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在专门的录音房录制。

3.3动画讲解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以讲解的声音为时间轴,在不同的时间轴点插入相应的动画、文本或图片,从而形成一种微课视频。仅仅用语言讲解可能会枯燥乏味,但是如果配上生动有趣的动画,那么这个讲解过程讲话引起学习者浓厚的兴趣,因此动画讲解型微课视频具有很高的教学效率。

3.4教学录像型

这种微课视频是利用录像机将整个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它不受地点的限制,既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也可以在操场、风景区,视频中也可以有学生观摩,但这种视频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形象。教学录像型的微课视频在电视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例如百家讲坛,名校公开课等等,这都是很好的案例。

3.5视频剪辑型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微课 设计 制作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35-02

微课最早是在2006年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可汗学院进行实践的。它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我国于2012年,在佛山市率先启动微课建设,征集了超过3000节优质微课,参与教师超过2000人,覆盖“小、初、高”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点播次数超过100万次,深受师生的欢迎。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这是网培中心成立6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的在线开放公益比赛。[2]全国省级赛区共有31个,参与比赛的高校超过1600所,参赛选手超过12000多人,受到了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微课的发展已完成了从中小学到高校的全方位覆盖,目前,在教育界正掀起一股微课的热潮,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高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3]。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或者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因此,微课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加快我们学习的步伐,让我们不再只是以传统课堂单一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一、微课简介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选择最佳的效果,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在线播放或流媒体的形式展开,主要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在教学时用的时间比较短,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微课教学内容较少,针对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相对是一个零碎的知识点;资源所占用容量较小,从它的大小上来说,“微课”拍摄出来的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为几十兆,视频支持在线播放,视频所用格式一般为rm、wmv、flv等,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进行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同时也为学生起到预习、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师生们一起实现移动学习。

(三)微课的类型

微课的类型有很多,主要有:启发类、演示类、讲授类、实验类、讨论类、练习类、探究学习类和自主学习类等。[4]比如,在学习客观规律的时候,可以通过启发式的微课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又比如,要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时,可以通过探究学习类的微课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达到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因此,在制作每个微课前,要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微课类型,从而实现提高微课的效果,提升学习成效。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一般先选取知识点,然后通过知识点来制作微课视频。

(一)微课设计选取的内容

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最佳,知识点的选择、分析和处理十分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前,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知识点要尽量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考点;选择要细,要把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割成若干个小知识点,且教学时间不能过长,要求十分钟之内能够讲解透彻;选择要准确无误,不允许出现语言、文字、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其次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让师生更加易懂,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制作的步骤

首先是选题,选取所要讲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其次是编写教案,通过我们所选的题目,针对题目的内容并按教案的模板编写教案;再次是设计课件,根据题目和教案来设计课件,一般课件用PPT来设计;然后教学实施与拍摄,把前面的工作准备好了,接下来的就是拍摄视频,把拍摄完的视频加以剪修,主要是为了突出知识点,控制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最后是教学反思,通过所拍摄的微课内容反思内容是否完善,内容是否有漏洞。

三、微课的应用

(一)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把知识点中的重点、疑难点和考点的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随时在线进行播放学习。通过微课这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和学习,提高巩固学习的成效。

(二)微课在教师的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当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与当前的微博、微信、博客等一样,它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教学研究的发展。首先,微课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便于教师对知识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微课自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再次,微课便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最后,教师通过制作和录制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上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微课,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识发生了改变,它使学习形式也发生改变,不再是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传播知识,而是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和类型传播,方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去学习。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发生在固定场所的教学活动中,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播放,或者是下载到客户端进行移动式的学习,这样我们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老师,也可以是微课学习者。

如今,学生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预习教师还没有讲授的知识点,也可以复习和巩固老师传授的知识;教师通过微课借鉴别人使用什么方法达到优异的教学水平,事半功倍。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下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把握住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及易e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进行预习,他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讨论、实验、解答疑问。

微课在开发与应用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就开发方面而言,建议录制微视频人员能够大胆创新,融会各种演讲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把信息技术等融入到微课制作中去,提升微课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多开发、设计微课,参加各种微课比赛,建设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今后,微课必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加快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焦建立.微课及其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2]胡铁生.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23-26.

篇5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设计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66-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师生间的教与学方式上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社会转型进入“微”时代,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方式的应用催生了“微课程”,使这一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逐渐走进中小学教学视野,也走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设计制作出符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的“微课程”呢?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及其优点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是指以微课程学习法为指导,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录制内容,根据知识体系结构细分知识点,围绕某些主题而设计制作的系列化的5-8分钟的教学微视频,并设计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在线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的设计制作是以课时教学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目标的,在一个课时的微课程内容中并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它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几个知识点的融合。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优点

1.“短时聚焦”效果好

微课程的设计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限定了每一节微课的时长:以5-6分钟为佳,最长不超过10分钟,课程聚焦于解决一个问题或某个主题的一个点。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短时聚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细分异步”利分层

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受家庭学习环境影响极大,除了学生个体差异之外,家庭经济条件及父母的信息技术意识与能力也会叠加在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来,导致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差异较大。微课程将学习内容细分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内容的多少,打破了传统教学“同一节课学习同一内容”的限制,有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高起点,大步子,而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小步子、重复学习,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

3.“自主学习”成习惯

微课程具有传统文字教材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图文声像兼具、声情并茂更易理解,这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成为可能。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觉和主动的意识,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相应的微课程,而教师则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前的任务设计和过程性指导和评价上,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化重为简”转重心

从信息技术教师任教情况来看,通常在课程安排上都采用平行教学,即一人任教整个年级,这样同一节课的相同内容在一周内需要重复好几次。微课程通过教师的一次性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构建起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库的内容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将教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教师的工作减轻压力,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和评价上,形成良性循环。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既包括教学微视频,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制作流程主要由“选题设计”――“撰写脚本”――“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组成。一个好的信息技术微课程离不开优秀的选题设计和高超的制作技巧。设计是制作的基础,制作是设计思想的最终体现。微视频还应有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作指导,帮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以任务驱动模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一)微视频的设计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程虽然时间短,但它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也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导入、讲解到练习等环节都应具备,在设计时也要有系统化思想作指导,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到细致全面,过渡自然。例如: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中的“曲线工具的使用”微课程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微课涉及的知识点,再从生活中常见的曲线图形导入,接着重点利用自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三种不同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辅以曲线图形练习,最后再用总结页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微课程的知识点及操作要点。虽然,只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但在设计时以精练的语言和文字、图像对学习过程需做系统的设计,以避免单纯只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录像的生硬,使学生在使用本节微课进行学习时犹如老师就在身边,既有技术操作的学习,也有信息素养的培养。

2.“微而不碎”

微课程虽然短小,但并不是“碎片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是基于学生掌握某些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引发的,所以,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需要基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微课程虽然是为满足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要求而制作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都围绕某个知识点或单元知识,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每个知识点是相对零散的,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却是相互联系的,必须有系统性学习和应用的练习。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微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承载讲授某一技能的载体在前后必须有一个系列化的主题,每个知识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体系,并且学习的过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不断丰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设计Word软件有关知识点的微课时,可以利用制作电子板报这一形式,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将Word模块中关于文字、段落、图片、修饰、版面、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等内容全部设计到《传统节日知多少》这一电子板报中,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入手,逐渐引入文字、修饰、段落等Word中的相关技能学习,并提供拓展应用的思路练习,让学生在整个微课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丰满起来,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3.除了教学场景化及主题化设计要求之外,微课程设计还应遵循微课程设计的常规标准

例如:在微课选题、内容讲解、制作规范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要求合理、科学、完整、有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各级单位在组织微课竞赛时的评审标准,如:中央电教馆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关于微课的评审指标就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和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形成的十条标准,它可以简要概括为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和创新五个方面。

(二)微视频的制作

1.合理选择视频录制方式

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它包括操作系统的认识和键盘鼠标等实践操作的内容;二是对于办公软件和动画软件等软件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关于计算思维类的内容如logo语言、scratch等编程初步知识。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录制方法,讲授型微课适合使用录屏方式,演示型微课则适合使用摄像的方式。譬如:键盘和鼠标的操作,需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这就需要使用录像机录制教师操作过程的方法来制作。录像时,既可以边操作边配音,同步录制;也可以先录操作,后期配音。拍摄时要特别注意需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更明显。而对于软件知识的讲解,则使用PPT课件结合软件应用――利用录屏软件,完整录制教师的示范操作,并配以课件来提示重难点内容,是比较合适的方法。而对于编程算法类的知识,既可以通过手机结合板书的方式录,也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在讲清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编程软件实际应用的过程来帮助学习建立直接的表象,化抽象的思维为具体可操作的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充分挖掘应用软件功能

有屏幕录制功能的软件有很多,其中,Camtasia Studio软件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该软件添加了PPT插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Camtasia Studio 8.12版本录制PPT演示文稿和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好的素材,可以继续在该软件中进行适当的编辑,最后生成mp4或flv等网络流行格式的教学视频。Camtasia Studio软件是一款录屏编辑的专业软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熟练掌握软件使用技巧,充分应用软件功能可以减少微课制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如Camtasia Studio 8.12版本中的缝合媒体、多轨道片断素材组合、打开组进行局部修改等功能,对于后期剪辑十分方便。又如音频调整结合录制旁白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在录屏讲授过程中的口误,使录屏过程可以略过小错误而一次成形,免去同一段视频反复录制的麻烦。软件的标注功能也是后期编辑的一大利器,通过标注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标出操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填补某些教师语言无法表述清楚的缺憾,也可以通过字幕的方式归纳对比前后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录制好的视频,可以通过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微课程。例如:可以给同一个模块系列的微课添加同一个片头和片尾,使视频更具整体性。在片头开始添加一段优美或者震憾的音乐,使学生打开微课视频后精神能为之一振,迅速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来。在后期编辑时,要遵循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要求,声音清晰,重点突出,色彩对比强烈而不花哨,力求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与教学微视频内容配套使用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Word文档。自主学习任务单为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而设计,设计时应贯彻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及学生的困惑与建议三个部分。学习指南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子项。通过学习指南设计,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换化为问题。如:在设计闽教版四年级下册《荷塘美景》一课的学习任务单时,围绕曲线工具使用可以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曲线有几种类型?(2)绘制单弧、双弧和封闭曲线的口诀有什么不同?(3)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曲线?(4)你能用曲线绘制荷花与荷叶吗?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应用

系列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集合区域内的教师组成团队进行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区域资源共建共享。选择合适的平台微课程,多渠道、多时机应用微课程,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一)微课程资源平台

微课程制作完成后,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观看。可以微课资源平台的地方有很多,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供选择:一是利用国内知名公众视频平台,如:优酷、酷6等网站微课视频系列,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观看、学习;二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应用终端推送微课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打开学习;三是携手微课程专业网站,如:“微课程共建共享联盟”、“微课程”网站等平台,加盟网站视频和课件、学习单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后台管理数据;四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等软件在区域内专门针对本区域学生自建微课程学习网站,管理微课和学生学习过程。

(二)微课程资源的使用

微课视频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视频时间短、体积小,易于传输和观看,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

1.翻转课堂,课前、课外学习

可汗学院的微视频教学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对微课视频中涉及的知识在课前、课外进行自学,先解决基本概念类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释放出这部分时间用于个性化或更有深度的问题解决,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线上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技能的回顾和课堂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一对一的高效帮助。

2.教学助手,课上、课后使用

在当前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的现实情况下,信息技术学科让学生在课外抽时间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翻转课堂,微课程也有用武之地,可以作为常规传统教学中某一环节的教学资源进行嵌入式应用,将它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来发挥作用。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用播放微视频的方式作群体性讲解,选择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也可以使用微课程做学生个体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师,一遍遍观看;还可以将它作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课后辅导教师,再次学习使用。

3.专题探究,兴趣小组活动用

将信息技术专题微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类别的兴趣小组时学习的对象,例如scratch教学系列微课程。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校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受时间限制,只能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用主题学习单元为框架,嵌入包含scratch高阶课程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外使用微课程资源自主或合作探究,完成综合性主题探究任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篇6

关键词:微课制作;软件开发;开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174-01

1 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的功能需求

微课视频制作软甲技术应用要具有功能记录性,能够将以往制作的操作信息进行一个保存,这样教师根据所开展的课程规划进行微课视频制作时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并在最终的设计效果上得到一个提升。微课视频设计制作会大量的搜集网络素材,并结合学生的听课兴趣来进行一个整合,因此视频制作软件开发中还要具有自由拼接剪辑的功能,这样在最终的功能上才能够更好的体现。软件中的视频与音频拼接功能是最常使用到的,微课在视频时间控制上比较严格,因此其中有关于重点知识内容的提取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现场的功能规划,更符合实际软件制作使用需求,在功能开发的效果上也会有更明显的提升。对微课视频制作技术创新优化,也会结合软件开发程序特征来进行,完善功能的同时也会考虑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能会产生的需求,例如关于知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及在相关知识点的整合上,是否播放的顺序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掌握详细的功能需求,接下来所开展的技术整合才是更加合理的,并且在软件开发系统的稳定性完善程度上会有显著提升,下面文章将针对具体的设计加以探讨。

2 利用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进行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

2.1 教学设计功能完善

微课是传统课堂的一个创新形式,能够将知识点整合提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掌握的课件,虽然时间较短,但在知识内容上并没有收到缩减,对教育工作人员的信息整合能力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自由的观看,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软件系统开发首先要完成的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对知识内容的整合,软件要能够接入到网络环境,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所需要的数据素材进下载,并根据所下载的内容进行一个自由的拼接整合,对其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软件设计是基于传统课堂习惯基础上开发的,同时将网络软件开发技术的先进性融合在其中,达到更理想的设计效果,在资源使用上也能自动做出一个筛选提出,避免人工查找信息浪费大量的微课视频制作设计时间。

2.2 课件制作功能设计

课件制作需要在掌握完整数据信息基础上来开展,数据信息的分析也是在软件功能自动检索环境下来进行的。比较常用的软件简称为PPT,但创新微课视频制作技术中对软件系统功能要求更严格,仅仅依靠PPT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通过接下来的数据整合,能够自由的选择视频内容,并进行拼接处理,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框架上数据库建立更理想,最明显的突破是存储能力上的一个提升,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帮助。课件制作软件系统设计还会引入删减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不需要的信息自由删除,并在这一阶段的视频中引入需要的视频内容。

2.3 视频录制功能设计

一些微课视频制作中的资源在网络中并不能够搜集到,尤其是创新的微课视频制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一个视频录制。与简单的视频剪辑、拼接功能不同,录制要保障画面质量与视频的流畅程度,这样才能够确保在使用中不会出现因数据丢失而造成视频无法继续播放的问题。视频录制的同时对音频进行捕捉,一些软件系统设计不合理的微课视频中,会出现画面与音频不能对应的情况,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在系统开发设计中会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块来进行独立运算处理,以免影响到最终的安全隐患,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在数据库的使用上彼此之间也不会产生影响。

3 微课视频制作软件开发设计需要完善的部分

微课的教学功能在设计中已经得到了实现,但有关于学生针对知识内容的交流互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的软件开发设计中要重点针对这部分内容加以完善,通过数据库系统设计来提升运行使用稳定性,学生能够根据需要的学习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形成一个微课视频中的交流互动。

4 结语

以上文章论述可以总结为,微课视频的大小一般控制在几十兆以内,格式需要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如flv、wmv等,便于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线观看、下载等。主要用于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主要作为知识点的导入或案例的呈现。此类视频需要较强的趣味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它甚至可以是简单的视频截取,但不需要完整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陈设设计 微景观 课程改革 实践

陈设设计,也称为室内软装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室内空间在不改变建筑结构基础上所实施的空间再创造,主要体现在室内各种物品的摆放、陈列上。在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客户审美、功能造型等特点,创造出既满足使用者功能要求,又符合他们欣赏水平的宜居环境。

《陈设设计》课程是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在课堂上对陈设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让学生掌握什么是陈设设计的概念,并能够优化当前空间、创造出功能布局合理、风格特征统一、审美品位高雅的环境空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陈设设计》课程现状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由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目标要求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诸如“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而技能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做什么,怎么做”的技能知识。

《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其目标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侧重于技能目标、即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动手具体操作,才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常常止步于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而课后练习仅仅停留在纸质、电脑制图的程度上,虽然这种室内设计构思方案的训练也能一定程度训练到学生们对陈设单品的审美、室内色彩氛围的把控、设计风格流派的搭配等能力,但还是缺失具体的实践过程,使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陈设设计》这门课程中,这种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们对陈设物件――家具的尺寸感觉常有偏差,且对物件陈列空间感知能力不强等需要具体动手操作的环节上。

二、微景观的优点

绿植陈设一直是室内陈设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分类,而绿植陈设中的微景观陈设是近年来在市场上流行度颇高的绿植小品。微景观,是将苔藓、多肉、蕨类等一些尺寸体态微小的植物,配以砂石、模型等小品内容,置入合适的器皿内形成妙趣横生场景的陈设景观,微景观由于其尺度微小、养护方便、玲珑可爱又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深受大众们的喜爱。新兴的俗称“多肉植物”的番杏科、景天科、马齿苋科等造型微小、姿态可爱的植物,成为微景观营造中的主角。此外,一些诸如国外引入被人们称作“空气草”的气生植物凤梨科铁栏,由于其几乎不需要水土且造型美观的特点,也被常引入到微景观的设计之中。苔藓类植物也在微景观中应用广泛,配以合理的高低起伏布局设计,可打造出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恰当地将微景观绿植陈设于室内居室之中,可以起到既美化空间,又净化空气的效果。

三、微景观与陈设设计课程结合的切入方向

陈设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具体拆分为:家具、灯具、布艺、绿植、装饰物五类。其中,绿植分类就契合了微景观所涉及的内容。而微景观因其操作性强、易展览交流的特性,也决定了将其搬入教室、融入课堂的可实现性。所以,在高校《陈设设计》课程上创造条件将微景观这一项目接入,是合情合理且可以实现的。

将微景观融于陈设设计的课程结果不应局限于一个效果图纸或小型的室内模型,而是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前提条件和拟定空间状态,创造出一份恰当的、真实的实体设计作品。学生在采购,选用每一项作品中的元素时,都需要用心考虑花卉草木的色彩与形态,此外,花木当中的盆器、造景小品的摆放位置也需要在创造作品中不断地观察与修改。学生在与作品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之中,设计思想与情感直接体现在手中的作品上,学生可在作品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现实实践经验,可以说,微景观的融入让学生的作业形式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

四、课程教学重点

微景^设计制作内涵包含有种植、养护、营造、摆放等内容,而对于《陈设设计》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过程内容有所截取和放大,选取与《陈设设计》所授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让学生来操作和演练。因此,根据《陈设设计》的课程内容,我们主要关注于微景观所营造出来的艺术姿态,以及其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将微景观的造型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着重研究植物的色、型、材与盆器的搭配、以及成品作品在室内空间中的摆放所产生的艺术视觉效果。

例如在西方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上,室内空间通常大气、华丽,物件造型繁复,常用金碧辉煌的色调,配合大空间、大物件、大主题、大图案来表现。在植物选择上,常选择叶形宽大、叶色美丽、大型且线条优美的观叶植物。装置植物的器皿也通常光滑、精致,如若花器为较高的冠军杯形式,还可选择具柔美悬垂线条者(如珍珠吊兰)作为向下拉曲线的植物打造整体效果。在微景观的设计营造上,选择植物时主要注重其整体的色彩和图案美,并将欣赏的重点放在微景观的整体图案和整体色彩上,植物要尽量选择形体量大、色彩浓艳、端庄大方的品种。在种植布局上,构图多为对称性的几何形构图,如饱满的圆形、月牙形、S形,伞状形、且均要有明显的轴线。

在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里,空间往往干净明亮,物件多以利落的几何造型为主,则可以运用简约、流畅的陈设造型,结合各种科技的元素,呈现出时尚、个性的现代设计。对于适合于现代风格的微景观设计与制作,首先要分析空间拥有的条件与呈现需求,就视觉来看,可选择线条干净、简约的植物,布局构图也不宜过于复杂,放置在金属、玻璃、塑料等带有现代气息的材质的器皿上,较为符合空间主题氛围。

而东方禅意风格的室内空间色彩较为暗沉,气质内敛深厚,当中往往蕴含有非常浓郁的文化意境,一石一木都充满耐人寻味的人生哲学,最适合陈设与摆放神韵静谧、姿态古朴的苔藓类微景观。选择的植物多以姿态优美的线性种类为主,配以一些姿态婆娑的观叶植物,如姑婆芋、佛手芋等,在低光照下仍能展现茎叶的线条美。在微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上,植物品种尽量简洁,色彩最好素雅;配以奇石、朽木、苔藓与蕨类,注意突出植物的线条造型,花朵、叶片、枝条等尽量互不遮掩,重视植物的个体美,充分表现幽远、安静的意境。在微景观的整体布局上,则和西方风格中的微景观营造完全相反,尽量构图简练,以不对称的自然构图为主。在盆器与植物的搭配方面,若想呈现原始景观,可选择较浅的浅盆或广口深盆,以便于植物群组造景。若想呈现优美的线条意境,素色单盆植栽搭配曲线优美的植物即可,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朽木木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古拙的姿态,也十分适合用于作东方禅意空间的微景观盆器。

结语

具体而言,将微景观的造型设计融入高校《陈设设计》课程当中是方便可行的,是促使学生们加强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改革后的《陈设设计》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从理论层面完整而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微景观的信息和其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次,微景观的设计与创作实践性很强,在课程过程中需要留出精力和时间给同学们现场创作,务必强调实际操作的必要性。再次,微景观的造型设计与艺术审美品位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广泛借鉴、参考各种相关艺术形式,并了解和熟悉市场,使学生的创作之前能够充分地开阔眼界、了解市场动态。最后,作为《陈设设计》课程的改革尝试,应重视结课后的教学评价环节,要制定一套澜骱侠淼目翁媒萄Ъ翱魏笞饕档钠兰燮婪直曜迹促使学生对制作微景观这种新的课堂实践、端正态度、认真完成教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在课程结束之后,还需注意给予学生作品展览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及时听取学生们对课堂的反馈,以此更进一步调整该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乔国玲.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装饰,2014.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焊接缺陷;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0-02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大庆技师学院《焊条电弧焊》的课程改革实践,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设计进行一些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

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专业知识与工作的联系,难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学生难以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缩短“学”和“用”的距离,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调研,将本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实际需要,结合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的中级工的取证的考核内容,对《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重新进行了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岗位调查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调查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企业调研,调查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得到了焊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课程目标设计。《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了解由焊件外部缺陷检验所需要的规范和质量标准;掌握焊件缺陷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正确使用焊件外部缺陷检验的工具;根据检验结果评定产品质量和正确填写检验报告文件。课程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具体如下:①能力目标:通过完成焊件单个焊件的单个外部缺陷和多个焊件的多个外部缺陷检验的项目,学生能根据焊件外部缺陷检测规范,运用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具有能独立完成判断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件外观是否合格的能力。②知识目标:知道焊接缺陷的影响因素和与材料的焊接性;了解焊接缺陷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掌握焊接缺陷的分类和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焊接缺陷;掌握焊件外部检验。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个专业化的态度,焊接检验员必须根据事实做出公平、全面和前后一致的决定;培养学生具有诚实的职业道德,焊接检验员必须完整的保存真实的、未经改动的检验记录;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与规范的精神。

3.课程内容设计。为使教学内容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实际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精心设计了《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

模块一:概述。使学生对外部缺陷、内部缺陷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模块二:焊缝外观缺陷。主要内容是咬边、焊瘤、焊穿、弧坑、内凹、严重飞溅、未焊透和未熔合焊缝外观缺陷的定义、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模块三:焊缝内部缺陷。主要内容是偏析、夹杂、气孔、裂纹和焊缝残余变形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缺陷分析及防止对策。模块四:焊缝基本质量检测。学生熟悉所有缺陷及缺陷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完成焊缝基本质量检验的工作任务。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

1.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策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技术,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1)演示教学法。缺陷中不易用语言解说的难点和要点,借助实体照片、视频和动画资料和教学文字内容的完美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实体教学法。从实训场地中将有缺陷的焊件拿到教室,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而判断是哪种类型的缺陷,进而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3)典型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企业中的典型工程缺陷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对案例讨论,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任务教学法。教师准备焊件、检验工具,让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焊接外部检验的具体工作任务,完成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统一结合。

2.考核方案。课程考核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该课程的评价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设计,有效的改变了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需要反复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4]冯菁菁.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工艺课程的开发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1):66-68.

篇9

微课是当前在线视频教学的一大趋势。微课是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教学视频, 一般以5~8分钟为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强调“做中学”、“用中学”。

1.小学美术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1.1 微课的目的

微课既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微缩版,也不是简单地展示教案和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就是快速解决学生急需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立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旦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可带来为教师和学生减负的意外效果。

1.2微课的内容

微课程应用较多的领域是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更注重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构建理论体系。解决问题可以理解为“成果输出”,构建理论可以理解为“理论输入”。美术课微课的内容也应该注重“成果输出”,而不是注重“理论输入”。

1.3微小性与完整性

微课可以被形容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要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即小学美术课微课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同时,这也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1.4 技术是辅助

微课属于信息化教学,在微课中,各种动画、视频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学习内容,但是,微课归根结底是教学的艺术,而不是技术的展示。我们在制作和评判微课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切勿舍本逐末。

2.《美术与传统》的微课教学设计

现以《美术与传统》微课为例,相关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如表。

3.小学美术微课开发制作过程

3.1 组成制作团队

在微课制作之前,应当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团体。首先,成立小团队有利于减轻制作者的工作量,让团队内每个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每一个细节,起到提高制作质量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降低制作压力。同时,当有人灵光乍现,拿出更好地局部设计时,无论这个设计来自团队内还是团队外,都便于团队进行交流调整,以提高微课质量。

3.2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也可以看成是教学内容安排。好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让人更简单地了解微课的构成。教案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前接受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使其在观看视频时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也可让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按照实践――理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3.3 视频设计与制作

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因此制作不宜太复杂,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对于不相干的问题或者理论,完全不需要在视频中进行表达。如制作者觉得确有必要,可以将这部分放到教案里面去。视频是整个微课的精华所在,在设计时应做到节奏鲜明,主题突出,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微课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视频的制作上。目前,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有三种:外部视频工具拍摄、屏幕录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

3.4 练习设计与评价标准

微课主要是描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微课展示了这个过程之后,制作者应当提供一个练习素材供学生进行操作,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最后还需要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5 微课的

微课制作完毕之后,还需要将微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相应资源。教师可以考虑将微课在QQ空间、微博或者各类专业教育平台(如世界大学城等)。

4.结语

篇10

关键词:微视频;设计;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701 提高微课创作水平的意义

传统课堂受时间地点限制,知识点多、内容冗长,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实际、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弊端。微课是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全新教学方式,以教学视频为主,也叫微型课堂,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观看学习,微课具备短小精炼、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

2 微课的特点

微型化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微”字是其核心特征。包括时间缩短化、类型多样化、容量缩小化、内容具体化、创作趣味化、传播多样化和反馈及时化。

(1)时间缩短化: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至8分钟,相比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间大大缩减。一节微课讲解的知识点1至2个,这样不仅照顾了微课时长,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避免时间冗长而缺乏学习耐心。

(2)类型多样化:微课视频的教学方法和类型按讲授方法区分常用的有:讲授类、启发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教学方法和类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其分类不是唯一的,需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断的在发展,我们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3)容量缩小化:微课视频的传播和应用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或下载到终端设备播放。为了流畅和便于存储,在兼顾画质的前提下微课的视频文件及相关资源需要控制文件的容量大小,一般二百兆以内。

(4)内容具体化:微课的内容设计要围绕主题开展,通过案例学习、过程分析、演示实验等方法,具体讲解一个理论观点、一个仪器使用、一个实验流程、一种学习方法等。总之,微课主题鲜明内容精炼,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难点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

(5)创作趣味化: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微课创作涉及到诸多专业知识和设备技术。人人可以参与创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熟悉的内容做成微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微课的设计与创作经验和相关技术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6)传播多样化:微课文件的格式和传播形式多样,视频可以是mp4、flv、wmv等格式;利用网络平台和设备终端进行访问学习,包括MOOC平台、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终端、实时通讯软件、微博等。

(7)反馈及时化:微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互联网,学习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即时的讨论交流,包括微课质量的意见反馈和学习心得。

3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1)建立高水平的制作团队。微课的设计制作,不是一个部门或个人轻易完成的。包括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网络及相关设备的建设;教学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和培养一支以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兼具创新力和执行力的专业人才为主体的优秀团队,这是微课创作的基础条件。

(2)微课制作的准备工作。微课制作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硬件包括性能优良的计算机、录音设备、摄像器材、拍摄场地等。软件包括premiere、Photoshop、Flash等。创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能熟练使用硬件和软件。

(3)微课设计与制作。首先、微课视频教程设计前应明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系列微课程的制作更要整体构思,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编排,遵循教学规律,精炼明确。制作前要详细编写微课教案和制作脚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意在笔先的原则,这是微视频课程的创作核心。

其次、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和教学方法。微课的制作类型和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确定,内容形式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微课的设计思路是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并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好的创意和策略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重视制作过程及质量。微课的创作要严格按照总体设计执行,积极统筹协调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从顶层设计到人员培训、从制作过程到后期编辑、从意见反馈到修改完善,每个环节都要严控质量。

4 微课的应用及评价原则

教学效果和用户的正确评价是评判微课建设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注重应用和完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设计制作到应用实践的各阶段都要做好评测工作,微课开发初期可制作样品给专家、学生评测审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和方法严重偏失的问题,做好意见反馈和分析并及时修改完善,包括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学习效果与感受、设计与创新程度、画质音效等等。不同类型的微课,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微课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

5 结语

微课的发展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学习体验的变革,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微课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和信息共享。微课的目的是讲授知识和创新学习方法,其制作水平得益于大量的创作实践。微课的建设应重在内涵,形式语言是外化手段,要遵循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提高微课的设计和创作水平是推动高校微课建设的核心课题。

参考文献:

[1]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2]王靖主编.数字视频创意设计与实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