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学课程设计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剂学 课程说课 设计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ajored in pharmacy pharmaceutical teaching level. Method: The lessons form on the course of pharmaceutics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teaching effect and so on many aspect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Conclusion: Through this lesson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mobilize teachers to jo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eory,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promote peer exchanges and jointly explore effective means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Key words】Vocational; Pharmaceutics; Course Lessons;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9-02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无论在本科院校或是高职高专类院校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同行之间交流、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1.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学生今后在从事药品生产、经营、质检还是相关药学服务工作,也都离不开药剂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各种卫生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

1.2 本门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继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之后学习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性学科。是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使药物制备成一定剂型,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应用技术性学科,也是新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调剂及药品管理等工作所必须的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常用剂型的制备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分析和解决制剂生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的能力,以及处方药调剂和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1]。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总体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2.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标准,药剂学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从事药品生产的企业开展的。课程的设计应该更加的贴近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岗位,充分的做到有效的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岗位。

2.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实践操作为主,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将学习带入实验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充分利用学校模拟制剂生产车间的有效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中关于具体剂型的编排条理清晰,基本上主要从剂型概念、分类、制备方法、质量要求、具体处方来举例论述,因此,在教学的同时,积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总体思路,将教学按照剂型模块化教学。

2.3 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积极按照“必需、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整合教学内容,使知识结构更具条理和层次。针对药剂学知识点多且分散的问题,将模块式和流程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药剂学课程的讲授中,例如,根据各个剂型所需基础理论知识点的相似性,将药剂学分为若干的模块,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方便学生对模块知识的归纳总结。在流程式教学中我们先帮助学生疏导出主线,然后根据具体的工序 段再添加零散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可以横纵向的比对知识点[2]。

2.4 教学模块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实践学时54,教学内容主要按照模块化分为四大部分: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具体分为12个教学单元。

2.5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常用辅料及附加剂、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质量评定等,难点是制备理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要精讲、多练,同时要研究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等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3.教学实施

3.1教学组织及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本门课程专业性非常强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气体制剂;采用“讲-练-讲”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带入实训室,在实训室中进行边操作边讲解,通过对药物的理论学习和制备,学生可以结合所学药剂学的知识,对药物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药物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在以后的药学工作中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2 教学方法

授课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因材施教,又要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新知的求知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因材施教,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流程教学法。以大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但本门课程学习内容多且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难以系统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授人以渔”,在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理清教学主线,侧重讲练结合、讨论启发。

3.4 考核方式

积极改革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70%)、实验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10%)相结合。应用这种考核方式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资源

4.1 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使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药剂学》,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条件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我校积极进行工学结合,强调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模拟制剂车间、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配备了大型粉碎机、V型混合机、压片机、半自动胶囊填充机、包衣机、滴丸机等制药设备及崩解仪、溶出仪、硬度检测仪、脆碎度检测仪等一批药检仪器,基本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4.3 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教学效果

5.1 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毕业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学生药剂学知识扎实,在岗位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教师、社会等共同评价;并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与行业研讨交流。

6.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注重工学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注重教、学、做一体化,以企业工作过程为根本,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以工作为导向过程的课程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4]。

7.改革思路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为主,教学中应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开设实训车间,加大实训项目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工学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部分课程交给企业完成,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师多到企业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5]。积极引进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做到专兼结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模块式和流程式教学为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药剂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极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刘丽敏,经嘉,刘东平.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说课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8):150-152.

[2]王琪.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课改前沿,2013(8):256.

[3]高姗姗.浅谈高职药剂学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 11(,27):75-76.

[4]李辉,罗红梅,冯传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3):55-56.

[5]李辉,陈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当代职业教育,2014(1):80-82.

篇2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0引言

中药炮制是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备中药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技术,被列入2006年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饮片是中医临床调配处方及中成药生产的基本应用形式。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后制成饮片后方能使用。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综合应用学科[1],是中医药类院校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1中药炮制学学科特点

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渗透着现代科学的传统制药技术的学科,同时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艺学部分,解决中药如何炮制的问题,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中,中药炮制学教学首先是强调继承传统饮片炮制方法及其工艺。二是质量学的内容,主要解决中药怎样炮制才好的问题,对于确保中药饮片内在质量的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饮片的质量要求上。现行教材的质量要求包括饮片的传统质量标准,即成品性状以及《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标准。传统质量标准主要通过感官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即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的方式对饮片的外形、颜色、质地、气味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饮片的质量。三是临床学方面的内容,炮制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大多数中药炮制传统理论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中药炮制学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和纽带。临床学方面的内容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炮制作用中,主要探讨中药炮制与药性改变的相关性,揭示在炮制过程中中药药性的变化规律,解决饮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怎样应用才好的问题。实际上,历代中医典籍及医案中有大量记载及论述,近几年也有相关的教材及专著出版,如胡昌江、张振凌教授均主编有《临床中药炮制学》、原思通教授主编的《医用中药饮片学》及吴纯洁教授主编的《中药饮片学》等。在现行的中医培养方案中,这部分内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以解决目前医、药分工趋细以至于医药脱节的现状。

2中药炮制学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中药炮制学教学学时较少

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工艺性强,但饮片生产多无具体、规范的工艺技术参数,特别是缺乏客观可控性较强的工艺参数,需要通过较多的实践操作积累经验,从而对火力、火候等抽象概念有基本的判断和认识。我校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中药炮制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39学时为理论课(含5个学时自主学习),33个学时为实验课,理论课学时与实验课学时的比例不到1:1。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课时多的有108学时,课时少的则只有54学时甚至只有36学时,我校处于中间水平。就本学科而言,要求学生继承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目前的课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难度。

2.2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对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如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以及MOOC、微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2-8]。但从整体上而言,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基本上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对于中药炮制学来说,教学中重视传统炮制理论的学习及工艺技术的掌握,往往重知识传授、重传统技术传承,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性创新未予以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在现有教学课时的条件下,针对如何兼顾传统与现代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加强。

2.3实验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中药炮制学实验作为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一般分为两个板块:传统炮制实验和现代炮制实验。我校与国内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实验课的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传统炮制实验主要的教学内容为传统炮制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传统炮制技能和验证传统炮制理论的正确性为主,现代炮制实验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现代实验意识、实验技能以及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为主。在33个学时的实验课中,其中21个学时为传统炮制实验,涵盖主要的炮制方法,6个学时为综合性实验,6个学时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明显少于验证性实验。在传统炮制实验中,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对炮制过程中的要点如:火力、火候的探究意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累积炮制经验。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关注以及兴趣浓厚,但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开设比例不高。此外,炮制实验与现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饮片规模化生产有很大差异,学生对饮片生产设备、生产程序了解太少,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

3.1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

针对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校炮制教研室通过创建、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构建了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根据中药炮制学教学课程设计,整合的教学资源主要有:①相关的科研平台:“贵州省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地加工与炮制技术工程中心”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炮制技术平台”,这些平台在校内建有炮制传统技术实训室及饮片生产中试车间,炮制传统技术实训室用于炮制传统技术的传承,饮片生产中试车间有利于学生的饮片生产工程化训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②饮片企业实训:目前整合的企业有中药饮片公司,学生到其车间进行实训,能真切体验中药饮片真实的业环境,拓展学生的专业实践技术,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该经验已形成论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切实加强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于上海“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作交流。

3.2传统炮制工艺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传统特色制药技术,该技术的工艺细节和某些关键点难以用语言在日常教学课堂上进行完整表述,再加上实践课程安排有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中药炮制这门制药技术。遂在理论教学中应遵循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制作了系列教学软件,除了基本操作以外,软件以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为中心,对饮片生产流程进行跟踪拍摄,内容包括炮制实操技术、企业生产、饮片生产器械展示及中药饮片标本展示四个部分,该软件成果分别获得省级“多媒体软件大赛”及教育部组织的“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的殊荣。与此同时,本教研室打造了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能全面直观了解中药饮片的生产实际,做到“助教与助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正在进行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本教研室在进行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时,强调教学方法的递进式革新和结合式运用,例如灵活运用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达到辅助互动教学的目的。

3.3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活动一体化教学

《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作为纲,构成点则应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活动版块以及其下更细分的版块为目,纲目结合,层次清晰。理论教学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类比教学、问题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借助于符合教学需求的《中药炮制学》系列软件、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课程资源,构成理论教学脉络。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设计合理专业实验模块,以传统炮制工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为辅,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学术研究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生既可使用《中药炮制学》系列软件、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进行巩固性学习,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求索的科研能力。此外,学院每年通过举办影响深远的“实验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及竞争意识,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赛教融合”的良好效果。

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苦荞黄酮的生产

1教学质量改革的现状

教学质量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实验实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生物、化学、化工类等工科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应注重价值引领,凝练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国际化培养、进行科研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能在传统和新兴化工行业、化学与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发挥引领性作用[1]。目前从理论出发进行的改革较为常见,从而也导致大众忽视了对实验实训的改革和优化。过于繁重的理论教学在加大的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错失了实践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机。目前很多院校的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方面仍沿用传统模式,教学效果欠佳[2]。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社会使命及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剖析课程教学元素,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列举典型性的教学案例,预期为实践类的课程教学开展提供参考[3]。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尤其是在实验实训方面的改革尤为重要。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化学化工的分支科目之一,是连接化工、生物、医疗、工业等行业与生产生活的必要桥梁。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应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当下教育需求相融合。

2教学质量改革的原则

针对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的现状,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始终束缚这门课程的发展和进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从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结合当下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以期为高校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及提高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提供参考[4]。

2.1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学生在设计性实验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也对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当前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验课程。相较于理论课的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课后积极完成作业等,实验课则往往被许多学生忽视,成为摆设。走马观花、点名签到似乎成了实验课的常态,实验课逐渐成为学生最不重视的课程,也失去了实验课最初对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化的教学意义。因此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而进行教学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课程设计能够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达到实验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教学初衷。加大实验课分值比重。实验课不被学生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实验课所占的成绩比重往往比较低,导致学生不在乎,对实验成绩更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因此加大实验课的分值比重,能够更好的鞭策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课的本质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当下的实验课存在一定的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现象。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按部就班的执行,把实践当成是完成任务、应付老师,没有做到真正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原理、意义等。教师在实验课上充当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充分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实验思路等,在课堂上照顾到全体学生,在传授实践技能的同时,对欠缺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补充,使学生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实验课的最大教学意义。

2.2结合当下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6]。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有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教育教学也需要面临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易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时代背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式应当摒弃,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表明,教师的存在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持久性,在线开放课程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在线开放课程的持久性[7]。2020年线上教学、视频授课等网络教学方式大受追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进行每日打卡、远程监督、线上互动等方式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利用微信、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主,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考核评估管理体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实现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跃升[8]。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3以苦荞生产黄酮为例的教学项目设计

以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综合考虑课程学习体系、实验室实验设备、学生技术技能等因素,设计一个关于苦荞黄酮生产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专业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基本依据、设计计算的步骤、设计说明书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内容如下。

3.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1.1目的进一步巩固加深掌握所学的《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备》和《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苦荞黄酮的生产工艺并进行工艺设计,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和流行CAD软件的使用操作。

3.1.2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所学内容等独立撰写一份苦荞黄酮的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力求设计成本合理、实用性高、论述详细、逻辑清晰合理等。同时学会在相关网站查阅文献和书籍等资料,并绘制一张完整的苦荞黄酮的生产工艺流程详图。

3.2本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3.2.1任务学生独立进行年产xx吨,纯度为65%的苦荞黄酮,广泛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设计。

3.2.2要求根据任务思考、查阅文献和书籍等资料,设计出合理的苦荞黄酮生产工艺及设备,并绘制流程图和撰写设计说明书。

3.3设计基本依据

使用配制好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在料液比1∶10,第一次在温度80℃下提取3h,第二次提取1h,总提取率为4%,产品纯度为65%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3.4设计计算的步骤

物料衡算和设计优化、确定设备。

篇4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在中小学开设起来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目前我国中小学各学段,信息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简介、办公软件、网络、多媒体知识的基本使用和数据库及程序设计等内容。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多媒体知识的课程设置,几乎已成共识,而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开设,却有着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学阶段,没有必要开设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其理由是:这一部分内容枯燥、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还需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是用不到的,只要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而要学也是让以后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开设适当的程序设计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造创性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规划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开设适当的程序设计内容这一观点是可取的,是站得高看得远的。只有站在长远的、全面的视角上探讨这一问题,才会得出正确的理论,从而指导教学实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是枯燥、复杂的,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此其误区之一。它简单地认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似乎应以兴趣为前提。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枯燥、复杂的内容,但并不能因为它枯燥、复杂就放弃对它的学习,因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没有这一部分内容,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就不能更深、更透彻地全面掌握这门学科。并且,枯燥、复杂的内容,你还可以想办法,让它具有趣味性。比如:高中信息课中的QBASIC程序设计中,你可以选用一些非常有趣的程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键盘模拟一架电子琴,并用其演奏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同一首歌》;再演示一个用QBASIC语句编写的《五子棋》游戏,然后对编成这些程序的语句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会发现用为数不多且不算复杂的语句竟能编制出这么有趣的程序,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在学习中就不会再认为它枯燥无味,而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它、掌握它。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上述工作,还能培养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第一种观点还认为:程序设计在以后学习工作中是用不到的,所以不必去学,此其误区之二。因为,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短浅的、缺乏远见的。它简单地认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似乎应以能否有用为前提,而没有意识到学习的综合性、互通性以及现代意识和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对此,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马梨曾这样说过:“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很有用处,虽然以后我们不一定会用到它,但通过它可以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了解语言的架构,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著名教授吴文虎也曾提出:“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算法知识凝聚了很多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从这个角度讲,编程训练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作为‘人类通用智力工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要计算机做,会不会编程将直接影响到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创造性水平的提高。此外,学习一些编程方面的知识,对消除我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培养现代的思维方式也有好处,编程能力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全面性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学阶段设置程序设计内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小程序员”,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现代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教学不能只考虑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升学是否需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上。

对于程序设计而言,编程的具体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越来越人性化的,但是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基本保持不变的,我们通过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实践证明,程序设计的入门,知识还没有被结构化的比已经有结构化知识体系的人容易得多,人们认识一种新事物时,总是先要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获成功,便得到认识水平上的平衡,程序设计是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它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如数学、物理学等)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一种形式,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和以往人们学习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大的不同,要把这种新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就会受到原有知识结构的排斥,原有知识结构越牢固,建立新知识结构就越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加,原有的知识结构越难以改变,这就是成人比高、初中生更难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的原因。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程序设计”这种结构,越早越容易,尽早地学习程序设计知识就会减少学习中更多的障碍。当然,这种程序设计知识结构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内容的多少,复杂的程度是有不同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总之,在中学开设这部分内容是必要的、有远见的。程序设计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QBASIC的变量概念和赋值语句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有甲、乙两个杯子,分别装有果汁和咖啡,要求将两个杯子中的饮料交换过来,编程模拟这个交换过程。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确立起数学模型(可用变量A、B分别代表甲、乙两个杯子,用数字1、2分别表示果汁和咖啡,这样就将交换饮料的物理过程转就成了两个变量的值的交换的数学问题),在这里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接着确定算法(为解决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算法如下:①将甲杯中的果汁倒入空杯丙中(TA),②将乙杯中的咖啡倒入甲杯中(AB),③将丙杯中的果汁倒入乙杯中(BT),其中实现这个算法的关键是提供了第三只杯子(T)。最后画出流程图、写出程序。这里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而用编程来模拟红、绿灯指挥交通(用条件转向语句IF—THEN实现),则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再者我们所指的程序设计还应从广义的角度看,不要把它单纯看成计算机完成任务而写成的指令集,还应从非技术性的程序设计方面看,也就是再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看,怎样能把“你自己做的事情转变成别人能做的事情”,这就要求能详尽地描述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以便其他人或其他设备能准确地重复这一工作,其实我们使用各种软件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时,也是用的这种算法思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规划能力。综上所述,程序设计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仅仅是编程序,而是要学生把这种程序设计的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只要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那么程序设计内容的设置将是必要的、有价值的,它将有利于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欧阳建国.新课标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62-65.

[2]邹娓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6):96-98.

篇5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生主体;四种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生活经验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分析引发学生反应的学习情境,安排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和谐统一。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学生强记了一些僵死的和贫乏的“无活力概念”,教师似乎教了很多而却很少教的透彻。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课程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可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

(1)知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要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

(2)学会做事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3)学会共处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代社会既充满竞争又离不开合作,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4)学会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从历史的角度看,斯宾塞早就探讨了为完美生活而设计课程的问题,罗素直截了当提出: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杜威更是深刻阐述并实现了“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的问题,因此,儿童和社会问题是杜威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杜威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在《我的教育信条》中他写道: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更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因素,我们便只剩下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弃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参考文献:

[1]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一、农药的危害

要让农民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不敢乱用、滥用农药,就得先让他们知道农药的缺点和副作用,就要先从农药的危害讲起。这一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造成的毒害、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对作物产生的药害等,重点是农药对人的危害。以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讲解农药因误食或无防护施药造成的急性中毒,因农药残留超标和生物富集造成的慢性中毒,以及给人造成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讲解农药导致不孕不育、畸胎死胎的现象。这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使农民在思想上形成不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就有可能伤害自己和家人,就有可能给社会公共安全留下隐患的共识,使他们产生敬畏之心,使他们形成不敢滥用、乱用农药的习惯。

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方法

有了对农药危害认识作铺垫,农民就有了获知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方法的渴望。这堂课首先简要介绍农药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重点是把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印的《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挂图》中的16幅图片搬上屏幕,对每幅图片细致展开来讲,并结合学员平常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情况,采用对比、提问、互动方式讲解这些内容。提出在购买、配药、施药、存储过程中必须按规程使用农药,绝对不使用禁用限用农药,对症用药,适期适量用药等问题,使学员真正掌握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方法。这堂课最后提出了“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请你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号召。

三、农作物病虫害诊断技术与农药选购

这堂课首先主要讲解病虫害的诊断方法、虫害的危害特征、病害的病症病状等,让农民能大约判断出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然后根据诊断结果选购相应的农药品种;其次,详细讲解了根据农药标签上的色带辨别农药类型、避免购买无效农药的方法;最后,推荐常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品种,并印成资料分发给大家,让学员在选购农药时对照参考,旨在提高农民用药水平,防止重复用药、过量用药,防止上当受骗,节约用药成本。

篇7

难道这些理论与模式都只是体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作用也是平分秋色?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基础?本文基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梅瑞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力图寻求一种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开展灵活变通的教学活动。

一首要教学原理概述

梅瑞尔在综合考察教学对话、多视角理解方法、合作解决问题法、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各种设计理论与模式都共同体现的几条原理,其假设是不管某一理论或者模式所具体规定的教学总体方式或者课程方案、教学实践有什么特点,这五条教学原理总是可以发挥作用,进一步说如果某一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实践违背了一条或几条教学原理,则学习或业绩将出现退步,此原理称为首要教学原理。梅里尔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环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和有四个明显学习阶段的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已有经验、展示知识技能、应用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生活中等四个学习阶段。首要教学原理是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它不限于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力图寻求一种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即“一个中心,四个阶段”的原理及其推论,以此为理论依据开展灵活变通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具体的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指标则是其设计是否包含了“一个中心,四个阶段”的“五星”级标准。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2008级两个班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分别开展以项目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实验班1)与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实验班2)的教学活动。其中基于项目为主的教学是指本课程以完成一个自选的项目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课程教学则严格遵循“首要教学原理”中的“一个中心,四个过程”的基本原理,以现实生活中完整的问题为中心,整门课程的每一个子问题都包括“激活―展示―应用―整合”四个学习阶段,以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知识建构、促进学习的课程目标。

2课程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首要教学原理的“五星”级标准,本课程在课程开展之前的两个多月就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安排与相关人力、物力资源准备,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1)以问题为中心

首先,教师需把握好本课程的总体课程目标,以保证学习者系统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其次,实验班2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完整的问题或者任务。实验班2分成8个学习小组,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授课课件的制作,其中有很多是2010、2011年的校级课件立项或者在研项目,使项目具有较高的任务水准与档次;另一部分是玉林市市属中学实习基地的物理教师授课课件的制作。实验班1采用以项目为主的传统的教学设计。

(2)激活旧知

在实验室班2课堂中,在解决每个子任务前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者要做好记录,填写好表格。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填写表格的信息,确定“先行组织者”,灵活调控教学活动,同时尽可能地对学习者进行个别答疑与辅导,进行个别化教学。每一个子任务的《问题解决记录表》放入学习者“电子档案袋”,作为期末确定学习者课程成绩评价内容之一。

(3)充分展现

首先向学习者呈现先行组织者,展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与学习信息,再向学习者展示与子任务、主题内容匹配一致的样例或者范例,样例与范例对于提高学习者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和展示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名家讲座、搜索引擎、重要会议或者比赛文献资料、各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等。在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以及教学模式。

(4)尝试应用

梅瑞尔的研究表明,加强对信息和例证进行操作练习能增强学习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实践每一个主题都布置相应的作业与练习,并给予学习者必要的指导,鼓励学习者进行创新性练习与操作。

(5)融会贯通与整合

在完成各主题的学习与应用练习后,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应用到子任务的问题解决中,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完善,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努力创造、发明、探索新事物和创造性地应用新知识。

(6)总结流、反思、完善、评价

课程结束前两周,组织各小组成员展现小组问题解决结果即小组多媒体网络课件作品;组织各学习小组之间相互评分、交流经验与反思。教师对整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完成整门课程知识网络图的梳理。

3数据收集与检验

为了检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的成效,在课程完成之后,我们对两个实验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效自我评价”问卷调查,本研究主要调查学习者对自己课程学习深刻性、规范性、自我效能感、自信度、学习内容匹配性、创新性、参与度的自我评价。另外,两个班的考核方式与内容相同。

三研究结论与分析

实践研究与调查表明,在考核成绩没有明显差距的境况下,以解决现实完整真实问题为中心的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实验班2)比基于一般自选项目的传统教学设计(实验班1)具有更高的规范性、参与度、学习内容匹配性、创新性,学习者在深度参与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明显地增强了对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或者工作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其一,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课程设计使得学习者有机会参与解决现实中完整真实的问题,问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要求学习者不能敷衍了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按照问题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而基于一般自选项目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缺乏真实性与约束力,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避重就轻,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知难而退、不思进取;甚至在网络上下载一个共享的资源、然后进行简单的修改便交给教师完成任务;或者是找他人帮助自己完成项目或者任务。其二,在解决团队任务与个人任务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与“问题提供者”访谈、交流、讨论,这时需要全体成员一起参与,保证学习者参与问题解决的广泛的参与度,而实践表明,基于一般自选项目的教学设计中的要求团队完成的作业往往变成此小组中个人能力最强那位学习者的个人任务,其他学习者在感谢这位“勇敢者”的同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失去了“接受挑战”的良好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整合的机会。其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展现系统的、匹配一致的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者高度的注意力与明确的目的性,进而产生高效学习行为。其四,问题最终的解决能与实战经验积累同步,能增强学习者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并能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其五,解决问题的具体性要求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下应用不同的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造、革新,不断研究与学习,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性。其六,“激活、展示、应用、整合”四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活动与根据这四个阶段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且符合人类认知同化原理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客观规律,可保证学习有效进行。

通过实践,我们归纳出首要教学原理应用的几条规律。第一,完整真实的问题是根本。这个问题与一般的项目不同,后者往往是在零碎片断的情境下出现,而在这里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完整的问题。第二,四个学习阶段是关键。这是考察多种教学设计原理得出的一般结论,符合人类认知同化理论,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第三,严密组织是保障。组织得力使计划按质按量落实,能优化学习、保障有效学习。第四,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特点。原则性在于是“一个中心,四个阶段”,而灵活性在于可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环境而灵活采用各种学习与教学策略、方法与模式。

首要教学原理是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为各种教学提供了通用的教学基本原理,简练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过程,为当今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模式等提供了一种相互融合与互补的可能性与思维,为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更加开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分析;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1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逐渐发展,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忽视了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欠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人才,我们对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药理学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在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教育中,药理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而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只是一门基础课,还是一门专业课程。因为它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适用范围,给药方法,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禁忌等药理学的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检测、观察、处理等护理宣教方面的技能。

2 目前高职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药理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现在使用的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现用教材设置主要是针对医疗方面。总体上来说是从药效学,药动学开始,各章节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性。每个章节重点知识也是讲临床治疗方面的比如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适用范围等理论化的知识。而作为护理专业需要的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报告、处理,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对不够突出。

2.2 《药理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药理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定位模糊”这个问题。因为药理学属于基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单纯的理论化学习,从而导致和岗位脱轨,和临床脱轨。具体表现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偏多,偏深,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偏少。

3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改革设想

3.1 明确课程定位,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药理学对于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它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提供大量的和药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对于护理专业来说,需要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的理论,熟悉常用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第二,能力目标:能够观察药物的疗效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对临床上一些常见药物进行知识咨询、健康教育;能了解临床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能够准确快速的换算药物的剂量。第三,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将临床专业中经常采取的病例式教学引入药理学教学当中,使理论知识和临床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采取引导式自学和启发式教学,既能够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一方面减少一些单纯性的验证实验,增加一些和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关系密切实验,比如药物的剂量对药物的影响,静脉给药的速度对药物带来的影响等。另一方面,为了和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可以增加学生的见习,让学生观察护理人员在药物的调配,发放以及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工作过程或者将教室搬入模拟病房,模拟药房,来模拟临床工作中对于药物的适用和观察。

篇9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年9月,新一轮课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经通过审查,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 2004年,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四省区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新增江苏;2006年有辽宁、天津、福建、安徽、浙江几省市陆续进入实验; 2007年陕西、北京、吉林、黑龙江、湖南;2008年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09年湖北、河北、内蒙古、云南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将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其基本理念为:(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首要目标,即不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一般能力的培养,把促进学生的全部发展和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相应地,这就致使物理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理念、物理教学过程包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 “高中物理课程应倡导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阅读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活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应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围绕以上方面进行: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建构”活动,才能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只是同化与顺应,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必需转变自己角色,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教师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应做到:1.尽最大努力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4.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5.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知,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学。使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与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时应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不能再一味的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而应向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实验等方式转变。如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组都确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教师充当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活动的管理者。这种设计将有助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也相互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可以克服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从多学生的差异。

四、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应把物理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时的快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体会到物理实验和探究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启发学生突破固定思维,使学生乐于接受不同的物理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学模式、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作为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物理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潜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水平。

篇10

摘要:为了探讨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的思路,采用书面问卷与访谈调研的方法,对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2012、2013两届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访谈10余家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相关人员。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学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课程建设;调查分析;岗位能力;实用药剂学

作者简介:孙琍,女,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管药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医药物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18-03

一、调研背景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明确规定,中职药剂专业培养方向为药品调剂、药品营销及药品物流,[1]主要面向临床以及医药商业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调剂、采购、储存、物流管理、销售、咨询等活动。这一规定为学校中职药剂专业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经过近20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实用型药剂人才。而“实用药剂学”作为药剂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中职课程应凸显中职教育的特色,与公共基础课程相比较,更突出的是职业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指导下,有必要基于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能力要求,并立足南京经济发展,对现有“实用药剂学”课程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通过界定“实用药剂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从而制定适合学校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中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资料和方法

(一)调研基本思路

通过对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等进行调研,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药剂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从而使课程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适应,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同时,结合本专业学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岗位对专业和课程的需求,构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案。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学校2012、2013届南京地区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研。采用学生用调研问卷,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7.83%。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对应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等课程教学相关信息。

2.对南京地区的10余家药厂、药店进行访谈。采用用人单位访谈问卷,调查对象为药厂、药店等用人单位的生产及经营人员。通过访谈易亨制药、海王星辰等11家药厂及连锁药店和门店,获得了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

(一)学校药剂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情况(仅列前三)

在回收的90份有效问卷中,学生分布的单位类型主要为:制药企业(30人,占33.33%),社会药房(28人,占31.11%),医药公司(26人,占28.89%)。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药品生产与管理(37人,占41.11%),药店经营(28人,占31.11%),医药物流(14人,占15.56%)。主要岗位为:制剂生产与检验(26人,占28.89%),药品零售(23人,占25.56%),医药商品营销(14人,占15.56%)。

(二)学生对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的认知(可多选)

学生认为,岗位对自身素质及能力要求为:专业技术(39人,占43.33%),职业道德与责任心(35人,占38.89%),语言表达(31人,占34?44%),压力承受(28人,占31.11%),沟通(25人,占27.78%),组织协调(21人,占23?33%),计算机操作(19人,占21.11%)。

(三)企业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仅列前四项,可多选)

通过访谈,11家药企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如下: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11家,占100%),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9家,占81?82%),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7家,占63?64%),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7家,占63?64%)。

(四)企业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最看中的素质(仅列前四项,可多选)

通过访谈,11家药企认为,他们在挑选中职生时最看中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为:专业知识和技能(11家,占100%),人文素养(10家,占90?91%),健康的身体和心理(9家,占81?82%),文化基础知识(5家,占45.45%)。

四、讨论

(一)药剂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与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两个方向就业,在药品生产与管理、药品零售等岗位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等工作,其对应的职业标准分别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对于“实用药剂学”课程,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制剂生产、处方调配、配伍变化与合理用药等。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药企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是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等;而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他们最看中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最后是文化基础知识。因此,“实用药剂学”课程必须凸显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相关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基本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2.专业核心能力。除具备药物制剂生产与调配的基本应用能力外,还应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药品采购贮存与养护、合理用药咨询与指导等专业核心能力。同时,药品销售等岗位要求具备医药商品购销员等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而制剂生产等岗位对药物制剂工等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未作要求,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拓展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

4.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5.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主要包括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目前,用人单位用工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主要看重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因此,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学生主要在药品生产和零售岗位就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所以,“实用药剂学”课程标准应以这两个工种的职业标准为参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制剂生产、处方调剂与合理用药等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的形成。

五、对课程建设的启示

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岗位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也必将决定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使所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及岗位需求相结合。

其次,要适应生产经营实际对技能的要求,紧贴岗位开发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根据岗位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将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技术与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行业标准与职业素质融于一体,构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2]

第三,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发虚拟项目、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营造职业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四,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方向,力求做到三个衔接:一是课程标准与市场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岗位知识相对应;二是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相衔接;三是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训相衔接,应参照岗位现场的操作标准规程,进行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0[4]号.

[2]吴丽华,聂莉萍.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以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