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难点范文

时间:2023-09-28 18:0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化学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化学难点

篇1

【关键词】 初中化学;四大难点;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教学大纲中是这样定义重点的,在知识体系中,知识网中多次交错的知识。对于难点的定义,在老师教授或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实践证明,老师在将重点完全交给学生的同时,学生对难点也有所突破。这就证明了重点和难点是有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以下主要具体介绍四大难点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方法。

一、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的范畴很广,它包括化学元素、元素化学式、物质反应后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之所以会成为难点,并不是因为化学用语的概念难以理解,而是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始终围绕着化学用语,它的出现频率极高,学生一旦对某个化学用语疏于记忆,解题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化学用语的记忆。

(一)扩展知识密度

课本中将化学用语仅仅安排在两个章节内,要同学们在短短两个章节的时间内记住众多的化学用语是非常难的。但是这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记住,之后的化学课程的学习会更加困难,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人员经过长时间研究得出,扩展知识密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也就是说,在化学课程学习初期,老师就应该逐步渗透化学用语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慢慢累积,经过不断的记忆,化学用语在心理就会根深蒂固。这样的做法能够将化学用语由难变易。

(二)制作卡片记忆

尽管老师可以在化学课程前期适当渗透有关化学用语的知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用到的化学用语越来越多,他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学生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制作化学元素卡片,卡片一面写元素或物质名称,另一面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化学元素的记忆,并且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

实践证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在利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准确记忆了化学用语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在之后的学习中,化学用语这个难题就被解决,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更轻松,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相对提高。

二、物质相关知识

物质相关的意思是指物质的结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和共价化合物等等建立在化学元素基础上的知识。这些内容会成为难点,并不是因为内容本身难而是内容量之大在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遇到如此大量的化学物质相关知识时,短时间内无法克服记忆问题。老师为帮助学生更快的记忆物质相关知识,就要教会学生使用联想法记忆化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两种相同质量的液体混合后得到的总质量小于两者之和。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但是分子是微观的,学生不能有直观感受,因此在理解上非常费力。此时老师就要举例,两个同样大小的碗分别装满了黄豆和芝麻,将两者混合倒入更大的容器后会发现其体积小于两个碗之和,原因是黄豆之间有间隙,芝麻和黄豆就能起到间隙互补的作用。此时学生在大脑里就形成了宏观感受,老师再讲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知识时,学生领悟起来会更快。

研究证明,通过比喻的方法进行物质相关知识的讲授能够更快的达到教学效果。将这部分知识学好,会为之后化学课程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由于比喻的形象生动,学生一旦记住就不会忘记。

三、方程式

方程式包括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两种,这两种方程式都遵守守恒定律,但在书写上还存在一定差异。

(一)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将化学用语和物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们确实带来了问题,尤其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学生考虑不到多方面的因素,如下标、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物符号等。此时,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可将书写要点编成顺口溜,如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中间用等号,记住有条件。把系数配平,完成化学式。如有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诸如此类的顺口溜既好记,学生在书写化学式的过程中友又可以根据顺口溜内容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相关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将知识组合成系统,方便以后的运用。

(二)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是对离子符号的综合运用,较于化学方程式稍难。学生不仅仅要保证方程式基本条件完整,还要记住每个物质中构成元素的离子价,离子价有正负和阴阳之分,学生要正确的写出电离方程式会更加困难。

想要正确的写出电离方程式要综合化学用语和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在学习初期就记录相关的离子价,再用化学方式是同样的顺口溜检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四、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遇到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首先要正确书写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得到溶质质量。再根据守恒定律算出溶液质量,最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分数得出最后的结果。除此之外,我国近年来也有部分地方使用图像和方程式结合的方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图像能够更直观的展现化学问题中的重点。

五、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四大难点的突破方法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方面也有较大进步,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继续保持这样的教授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在不断探索中得出其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为培养祖国栋梁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清怀.巧用分子模型突破教学难点——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2]于得娟.浅谈初中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3).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99-03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一直以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单兵作战模式,根据业务需求开发,缺乏整体考虑,系统差别较大。虽然业务部门基本上建成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部门之间没有对应的统一的数据标准及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形成“ 数据孤岛”。同时,由于各个平台的开发时间不同,研发人员不同,技术构架不同,导致系统之间由于各自独立,无法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高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1 目前存在问题

1.1 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要经历一个复杂并且历时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在进行校园信息建设之前,设想到将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并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包括软件、硬件、管理、协调等多方面问题,提前做好规划,规划引领,降低建设风险、保障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校领导重视力度不足

高校机构复杂,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作为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的部门,不可能协调各部门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要的投资力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强有力推动,各相关部门的全力协调、支持和配合,很难做成一个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1.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次不分明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当其冲先建设好网络基础硬件设施,保证校园网络,高速、稳定,可靠。为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行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1.4 用户怠慢数字化校园建设

员工对什么是数字化校园以及数字化校园能够带来什么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从全局出发,结果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可能会增加其原有工作量,导致某些员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大力宣传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使得员工对数字化校园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上好好配合,快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度。

1.5 技术骨干人员短缺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少技术型人才,而管理行政人员过多。校园数字化建设实施需要一支精干、高效、技术过硬、学习能力强,能够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否顺利开展。

1.6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是建立在整个校园管理制度上的,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那么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 编制一个好的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的先进性

围绕一流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整合现有教学、科研、财务、图书等系统资源,开发人事、学生等一体化应用系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体系,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数字化校园,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现代信息服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建设内容规范科学

改造机房,保证校园网核心设备有一个良好安全的允许环境;更新校园网络设备,改造网络结构,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楼宇、百兆桌面”;增加校园网出口带宽,提高网络使用性能,扩大校园网络全覆盖范围,增加跨校区视频互动功能,实现福建路校区、桥头校区学术讲座实时声画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三区相连、三网相通”;改造“一卡通”专网,建设“一卡通”服务中心,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

3)建设思路清晰性

坚持整体优化,分步实施,体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技术原则。注重系统化的需求分析;注重建设更丰富的以图书馆为主的数据资源、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资源、以管理文件为主的办公资源,实现学校有序及高效的管理;注重效益和效率,强调应用。

2.2 明确建设的计划与要求

1)夯实的基础设施

为网络设备提供一个环境安全、设施稳定具有良好监控手段的设备机房,按偏平化要求改造校区内光纤链路,同时改造“一卡通”网络,更新网络设备,新建数据中心,为信息化校园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行平台

完成上述建设任务后使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达到“三区相连,三网相通,一卡通”以及“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千兆出口”的目标

2)完善的应用系统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整体规划、持续建设的过程,规划方案不但包括数字化校园数据标准,还包括了软件工程规范、网络建设服务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保证数字校园后续建设的全面性、可持续性。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过程,运行支撑平台保证不同应用系统能够相互融合,将来可以适应应用系统升级、更换等变化。采用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技术架构,功能和性能更加稳定,使得校方可以不依赖于承建商。

运行支撑平台的产品(共享数据中心、信息门户、单点登录等)采用了国际厂商的开放式的系统,功能、性能和标准化程度都有保障,容易协调不同厂商的产品进行融合。

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建、升级、集成的不同建设方法和内容,既照顾了现有的比较成熟的系统也考虑到了新建的需求,这样就把业界比较先进的应用系统都纳入到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当中来,实现了我校利益最大化。完成上述任务后,达到免去全校师生进入不同部门业务系统使用不同账号、密码的烦恼; 建立共享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彻底解决数据不同步问题,以及相同信息重复填写的问题;用户登录后可根据不同的用户依据其身份与权限,展现不同的内容, 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自主定制显示内容。当然,页面内容的展现会随着对现有系统的集成和新系统的建设而不断丰富。

2.3 寻求一个好的集成商伙伴

一是具有国家相关部委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资格等国家规定的承担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必须具备的资质和相应级别,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

二是拥有一支技术全面的队伍,具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咨询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运营维护能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有良好的声誉;能够提供覆盖数字化校园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过程、通过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充分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维护的个性化需求;拥有众多熟悉高校业务的资深业务分析人员,与多个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先的高校长期合作,具有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能力。

三是具有已经建成并且运营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调研、总体方案前期设计与认证并经资格预审入围的单位。特别要强调的一是与我校共享源代码和知识产权,提供二次开发平台给学校师生,让学校掌握后续的运行维护和升级,而不是依赖这个集成商。二是由我校与系统集成商共同开发的产品,需要与本校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2.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咨询、监理与管理队伍

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周期较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技术障碍、方案修订的问题,以及对应用系统功能、性能测试工作,这些都需要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要完成好这些任务。一是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相结合的技术咨询与监理队伍,既借力外援,又充分发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和现代技术中心专家的作用。二是成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强化内部管理,实现管理与建设的同时跟进与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大力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建立起专业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主要领导,必须切实重视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规划引领,技术可靠成熟,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的顺序,更高层面理解轻重缓急,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学校管理理念、管理流程、职责整合,利益调整等,全校各部门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要高度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参与。根据工作性质的变化要经常性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使之适应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

决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不断投入、持续跟进,以及保证资金来源;系统建成后学校要规划每年的维护投入,保证数字化校园系统正常运行。

要建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平台内涵和系统功能,必须要有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运行维护队伍,要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并吸引高水平的人才,要制定相应政策。从外部引进以及内部培养两手抓,形成开放、互动、提升的环境。组织和稳定信息队伍与技术队伍;制定有利于建设的政策,以确保该项工作支持力度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然后由信息中心人员参与,共同进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信息资源必须实行统一管理,信息才能成为资源,才能为学校各部门所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做到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和利用充分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小组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开发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还需要充分了解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还要紧跟技术潮流,清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努力做好学校与信息技术的无缝对接,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实施者。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力,要及时要制定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相关项目的建设中要归口管理,统一规划,避免多头建设,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投入大、建设工作量和工作技术难度都非常大的系统工程。不难发现,当前高等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建议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一定能将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需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和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

篇3

本活动旨在通过为青少年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爱好。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益原则,倡导创新思维,倡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活动之所以30年经久不衰,不仅仅是竞赛过程中规则的严密,以及它的公信力,更有它写作专业的权威性。从命题到评选,评委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

本届竞赛经过三轮淘汰评选,共有302名学生获得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7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7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获奖选手则来自于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100余所学校。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评比则通过学校推荐与自荐结合的方式,除了文学创作的条件外,还要求品学兼优,并得到学校的认可。因此,这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不仅文学创作水准出类拔萃,而且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俱佳。

颁奖典礼结束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孙卫卫就中小学生关心的作文训练、文学阅读、人生成长等话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专门致函对获得“雨花奖”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荣誉称号的同学表示祝贺。

写作:用词要不要很华丽?

“我周围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都喜欢把很华丽的词语堆起来,但这样又会显得文章过分空洞。我应该怎么办?”来自浙江宁波的蔡一林同学提出了自己疑问。

怎样才能让文章华丽而不空洞呢?黄蓓佳表示,华丽的表达是很多人在写作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积累的增加,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对于黄蓓佳的观点,毕飞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孩子的写作表达一定要华丽,华丽的表达是语言的扩张。”毕飞宇举出了一个例子,“‘孤零零’写一个名词,文章自然生动不起来,但是,如果能够用五个甚至是十个词语来修饰这个名词,表达会立刻变得丰满。能够写出十个形容词,这便是你的语言扩张的过程。”但毕飞宇也认为,华丽的表达终会随着年岁的增长,归为朴实。他举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他说华丽的辞藻好比小姑娘头上的发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独有,是美丽的,是合适的。当你渐渐成长,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个华丽的发卡,已不再适合自己,那一刻你可能就不再选择华丽。从华丽到朴实,需要一个过程。

阅读:应以经典作品为主

和作家对话,当仁不让的话题便是文学。有意思的是,坐在主席台上的作家孙卫卫,正是第二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获奖者。昔日的“文学少年”如今已成“文学中年”,但“前辈”和“后辈”的对话还是备受关注。

来自合肥第一中学的一位小选手勇敢地举起了手,提问了关于网络文学和网络的话题,想听听作家们的观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表示,网络文学还是有一定的文学性的,中国作协也动过想对网络文学加以引导,甚至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的念头。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阅读还是应当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主,不宜在网络文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网络文学走红的背后不排除“网络推手”的存在,以致出现“一夜成名”等现象。所以读书还是应该有所选择。

《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补充道,阅读可以分为“娱乐型阅读”“知识型阅读”“品鉴型阅读”和“思想型阅读”,为自己的阅读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于知识积累、文学写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文修改:要不要给孩子一支红笔?

福建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贪心”地向到场的三位作家“取经”: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到底应该怎样改作文?

红笔该握在谁手,毕飞宇和黄蓓佳两位老师再次出现了“分歧”,但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老师必须保护孩子写作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篇4

一、多媒体课件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化 

大学化学中的各种反应机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中由Chem Office或Chem Window和Flash结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变得更加简单化、明确化,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微观现象变得宏观化 

大学化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在原子、分子学习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合成等变化规律。大学化学教学的最大特征是在思维方式上注重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微粒的构造、运动,比如粒子碰撞、布朗运动、离子的电迁移等问题,是无法直观观察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以3D动画的形式将这些物质的构成进行细节化展示,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直观化感受。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基于大学化学知识的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实现大学化学多媒体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大学化学模拟实验情境 

大学化学新课标强调对化学实验课的注重,为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关注。但是受各种化学元素的碰撞影响,大学化学实验操作会出现各种风险。还有一些化学反应应用常规的实验是无法展示给学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这些无法操纵、不方便操作的化学实验进行情境模拟。 

(一)模拟化学实验的错误操作方法 

化学实验的操作伴随一些风险,而这些风险大多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为了避免这些化学危险现象的发生,需要减少化学实验操作失误现象。在化学实验操作之前,教师会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这些注意事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错误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短片能够将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牢记于心,从而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减少错误的出现。 

(二)代替实验操作危险系数高的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操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这些高危实验,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模拟,进而让学生在避免实验操作危险的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化化学微格教学系统 

第一,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建立。在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下,社会发展对非化学专业的理工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化学微格系统的构建成为一种可能。第二,化学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化学微格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系统能够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进行展现,通过让学生在事后观看录像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了解。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生自主學习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化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化学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学习经验。第二,应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开展分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创设计算机视听阅览室,从而为学生分组学习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持。第三,大学化学教学网站的建立。大学化学网站的建立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能够为师生的化学学习创设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大学化学教学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大学化学教学实际有效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和大学化学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功能,有效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顶岗支教 化学教学 反思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89

河北师范大学自2006年初开始实施“顶岗支教”工程。通过“顶岗支教”,使农村中学教师有了一个“充电学习”、“休善生息”置换培训的机会,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顶岗支教”,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关注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并以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修订、专业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进与创新。

笔者曾参与指导59名学生、在9所中学为期半年的“顶岗支教”。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也发现了“顶岗支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所教学科(化学)的专业知识把握不够到位,其表现为:一是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二是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把握不准;三是对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不能很好地联系。

第二,学生的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然,对于“顶岗支教”的学生,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去要求不太现实,但对于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必要的教学技能。比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媒体运用技能等,都需要认真培养和训练。

第三,学生对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理解有待深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实施,向过去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顶岗支教”的学生,其本身对新课改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难落实到课堂教学上。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作为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师,从大学化学教学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了解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加强大学化学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化学的课程内容涉及不同领域,尤其是大学化学的选修课内容,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如:电池、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与生活等,这些内容与高中化学的必修、选修模块密切相关,顶岗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既丰富了化学知识的内容,又能初步熟悉高中化学不同模块的内容。

例如:我们常喝瓶装水,可瓶装水是怎么生产的呢?在选修课上,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讲解瓶装水的生产,然后再讨论家用饮水机的优缺点。由于这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能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能涉及到金属离子和水垢的去除方法、电化学知识、紫外线消毒、水的检测等知识。电池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且在2013高考全国卷中也出现了关于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试题。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原理、电池组装、与电池相关的参数等在选修课上均有所涉及,这些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初高中化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是固定的,只要按照要求做完即可,有些则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改善实验。通常我们演示酚酞遇碱变红实验时,是将酚酞滴入碱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如果提前将酚酞和碱溶液涂到烧杯壁上,晾干,烧杯看起来与普通烧杯无区别,然后将水倒入此烧杯中,水变成红色。这个实验就如同变魔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探究原因时,学生就能理解,从而成功讲解了这个问题。氢气和氧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反应,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和氧反应放电,使灯泡亮,(如图1) 这就是燃料电池。氧气来自空气中的氧,而氢气则自制。此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氢气:比如,铝、镁和碱、电解水等。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了金属反应制备氢气、水电解、燃料电池、铝等金属的回收、氢氧可逆反应的条件等知识内容。总之,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兴趣,接下来再进一步讲解与实验相关的内容,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图1

3 转变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倡导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

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比如:第一,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化妆品的制备及原理),学生能通过收集材料、分析,基本了解某类化妆品的作用原理以及与化学的相关性,最后由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大家进行课堂分析;第二,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后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第三,引入科学研究的表征方法,理解微观物质。授课教师多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对物质的分析和表征有独特的观点。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等微观量是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给出微观粒子的隧道扫描电镜下微观粒子的图片或者粒子反应的flas等形象的素材,有助于微观世界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师生互动教学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顶岗过程中能应用。

在顶岗实践过程中,顶岗生运用所学的大学知识,通过某一主要问题形象生动的讲授,将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相对于目前在课堂对某一知识点的着重的讲授,通过生活中的实验现象将不同知识点关联起来,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及记忆相对比较深刻,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作者简介:柴玉俊,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篇6

在我们的传统中,教育是以老师为主导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和学也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便是课外实践环节,包括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科研创新等活动,也大都是在老师指定的方向下进行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有限的。对大学生而言,打破学科壁垒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事实上如果老师仅仅传授大纲里要求的知识,即使把教材的内容传授得再完美,而不注重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在毕业后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学科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可能会手足无措;而从长远点的观点来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学科交叉认识的缺陷和创新思维的缺乏必将不利于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教育中,科学方法可视作创新知识的“工具”。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快乐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才能更快地获取科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而这些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科学授课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学科背景,给学生介绍不同的科学方法。具体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科学课题目标上,要能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通过教育过程能实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活动。当然,科学方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需要老师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对于事实性的知识、平行性知识则只需要展示、激发、猜想等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科学素质。

学科进展动态

具体到《大学化学》这门课而言,针对学生的专业,在主要章节教学切题处,结合课本知识,展示其在非化学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成果,激励学生对化学领域的兴趣。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再加上发达的网络时代,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喜欢也乐意接受新鲜的科研成果,适当推荐科学网、小木虫等相关的学术网站,推荐阅读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技动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这些学科进展知识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引导他们抛弃某些误导及学科偏见,从而自觉地在后期的学习中拓展学习和研究的思路,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开设和发展。同时把多专业同堂授课引起的众口难调的教学难度转化为一定的教学动力。比如,在给建材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介绍目前绿色建材都属于化工新材料产品,如近年来国内外土木工程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橡胶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将橡胶粉掺入混凝土中配制出来的,通过橡胶粉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而且还拓展了废旧橡胶的应用领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利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大学化学》课程大多是基础知识,概念多,公式多,并且是在一年级开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因而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为此,有必要将《大学化学》的有关应用结合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来。比如,在讲配合物这一章时,如果仅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一介绍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相关计算等等。教师讲起来空洞费力,学生听起来也兴致索然;而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结合我们人体的相关配位组成以及自然界的常见配合物,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还能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课前精选案例,最好是针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利于理顺自己的科研思路,同时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刻了解,提高学习《大学化学》的乐趣和兴趣[1]。

适度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传统上所强调的系统性教学概念是一个错误。因为它只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专业工作。由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要讲清楚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体系内容及逻辑联系;重要概念和原理。而对于酸碱解离、原电池的概念、配合物的命名等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已经初步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查参考书等准备过程之后,引导学生积极走上讲台讲解相关专题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的完整技能,同时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强化了某些难点的教学效果;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授式教学学习中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当然这些优点能否落到实处,需要教师从全局把握,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学生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不仅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认识,同时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

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79-02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化学实验由于其学科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有力途径。对于我校这样的民航类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但化学实验课时较少,更有部分专业删减了化学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使化学实验处于弱势地位,也使得学生和老师对化学实验课程重视程度都不够。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近些年来非(近)化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完善的非(近)化学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本校非(近)化学专业不同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三个层次构建了非(近)化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公共基础课教学,该层次教学主要针对近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油气储运专业),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依托,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实验课程中的内容设定为基础实验,多涉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第二层次是公共选修课教学,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依托,从化学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用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此来满足非(近)化学专业需求。通过化学实验学习,提高动手力能,以期在本专业运用化学意识,提高所属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层次为提高性教学,主要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我们以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及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该体系不仅能解决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更能强化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图1是构建非(近)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说明。

二、更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非(近)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教学实施环节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开设的实验内容。根据非(近)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精心安排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非(近)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大学化学理论课内容相互关联,进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既能练习和掌握大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大学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实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地选择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真正把《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密切联系起来。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由于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往往一些小的错误操作不仅会使实验失败,而且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实验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所有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教师要对实验的内容讲解得更为细致,强调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实验教师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这样做既可以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危险的发生。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训练,注重实验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据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进行操作,并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思考。对于实验的结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和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致时便束手无策,不去思考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就不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本节实验课内容,认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总结该节实验课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查相关资料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节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师的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把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向所有的同学提问,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措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细化评分标准,完善考核制度。如何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成绩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一个难点。我们把实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例如对实验的迟到和出勤、预习报告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的卫生状况和对实验报告的处理等进行评分细化;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准备好实验题目让学生随机抽取并现场操作和解答题签上的思考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操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综合上述成绩按不同比例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非(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二)建立和健全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具体措施:(1)根据所开设的实验题目和内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审核和完善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要独立完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翔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对于失败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的结果,指导教师要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实验数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讨论、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等。学生把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三、加强教材改革,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狠下功夫,先后自编了《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电子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更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使实验平台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配置进行了优化,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仪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重新设置,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本科平台。为了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纳入本科实验平台管理,为学生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解决一些在课堂教学学时内开设比较困难但学生有兴趣的实验项目,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开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在兴趣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是工厂的生产线,它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让每个本科毕业生都具备更全面的素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树立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晔.提高非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班,2003,(25).

[2]邹宪芝,尹荣.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 特点 案例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①。化学学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有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模拟和探索实验才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具备的特点。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1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突破书本和试卷的限制,从理论走向实际,成为有用的化学。作为基础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

1.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无污染性。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还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视化学实验的无污染性突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些化学试剂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器具等乱丢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的。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凸显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只是围观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其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只是简单模仿,目的是获得与教师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单纯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凸显探究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1.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强化应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仅仅是被当做巩固“双基”的手段和工具,其应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定理验证和假设的,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强化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从中获益提高。”

2.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在设计时要注重突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应用性及密切联系生活等特点,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CuSO■和NH■・H■O的配合实验”介绍配合物的性质及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通过简单的实验仪器比较CuSO■・5H■O固体、CuSO■固体分别与氨水溶液培养产率的高低,比较Cl、H■O与Cu■的配合能力的强弱,测定CuSO■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物质都能够与CuSO■配合,而且反应过程也是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和试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探究该实验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注释:

①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②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2]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9

关键词: 大学化学 课外知识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大学化学课程(一般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是低年级本科生进入大学课堂后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在高等学校的化学专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所有相关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韩愈的《师说》给出了千百年来经久不变的教师的经典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代的高等教育,仍然应该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解答的同时,不忘把“传道”(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也符合高等学校锻造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有人认为这方面的教育本来就有年级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负责,化学专业任课教师似乎没必要参与其中而喧宾夺主[1]。的确,专业课教师若在此方面过多“着墨”有近于“不务正业”之嫌;但是如果能够适度应用、合理调控,则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

在一定的施教与学习阶段,也就是师生的交流阶段,教师的修养、态度和气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尽管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叛逆性的阶段,但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实际上是显著的。为此,教师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文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具有了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和知识层次,修养成一身正气,才可以为学生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示范作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十分广泛,知识体系也广博繁杂,要求专业课教师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并非是必要的。但在科学知识体系中,“一枝独秀”并非是理想状态,关键是要求教师有一种培育综合知识体系的意识,不排斥、不轻视对非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在日常生活和业余时间里,教师应有目的地博览群书,主动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相关知识,以服务于教学目标为中心,从中进行筛选和梳理,逐渐整理和积累具有条理性的,与化学知识相辅相成、互为借鉴的,并且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网络,才是根本目的。同时,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非但是以专业教学为目的的知识应用体系在不断完善,教师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也在无形中获得了锤炼和提高,达到了与教学手段和技巧相得益彰、同步提升的双重效果。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很多环节和节点上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此时,教师因材施教,即根据知识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手段[2]。以化学知识为中心,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十分丰富,无论生物、物理、经济、军事等理学知识,还是文学、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都可以合理运用,为化学教学提供辅助教学效果。尤其是一些文化史和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些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重大事件,均可以从中找到其对化学专业知识的楔入点,使其成为“有利有益”的课外知识并适时地引入到课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控好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以达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讲授金属配合物化学这一章节时,与电子自旋状态和分子光谱学密切相关的Jahn-Teller效应是一个知识难点和讲授重点,由于比较抽象而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联系到此效应提出者之一EdwardTeller的另一重要身份——氢弹之父,则可以此将核化学知识及核武器的军事研发简史顺带讲授出来,从而将两个分布于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以杰出人物和军事背景为兴趣点,增强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环节的理解和形象记忆,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知识点是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熵是热力学理论中为描述系统的混乱度和自由度而设定的一个热力学函数。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对它进行形象化解释和概念衍生,学生就容易将其接受为一个抽象的数学符号,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大打折扣。实际上,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理解和阐释“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衍生空间。宏观上来看,天文学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就与熵增的绝对性表现出一致性;具体到人类世界,人类的大多数生产活动与技术进步都是与熵增原理背道而驰的,如高楼大厦的矗立、导弹与核武库的高能量集成等,如果没有大自然对于能量的庞大消解和缓释能力,人类社会早就会面临“熵减危机”带来的灾难。以此为基础,对于这个知识点学习和理解,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人类进步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以传道为准则,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

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应建筑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之上,因此,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同步传授[3]。这就明确了“传道”(具体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应以此为教育准则。在此指导原则下,具体实践上还应以增强教学效果为实际目标,力求战略与战术的统一,使德育与智育兼顾。

例如,在无机化学课程的元素性质部分,当讲到同样的铬(Cr)元素,需强调其正六价态(CrVI)具有高致癌性和其正三价态(CrIII)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时,我引用中国历史知识,指出同样一位北宋宰相王珪,其孙女是奸相秦桧之妻、吹枕边风将民族英雄岳飞陷害致死的长舌妇王氏,而其外孙女则是志存高洁、巾帼不让须眉的词坛大家李清照,两者在做人原则和身后留名上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一历史典故与元素性质的合理对照,在课堂教学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从课程考核的结果上也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同时,通过对两个历史人物分别遭人唾弃和受人景仰的不同境遇,也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事例,比照本宣科的普通德育方式更加有效。

类似的化学知识衍生环节应该还有很多,例如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可用以阐释辩证法中“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地理上的三角洲平原及其肥沃土质可以作为胶体溶液与电解质聚沉知识的典型例证、对于共价键和特殊的配位共价键的学习则可以通过向学生对比解释婚姻法中的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知识而达到强化理解,等等。我们相信,只要肯于钻研、善于思考,每一门课程的每一章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找出它的“精彩之处”,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四、结语

总之,在本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合理地运用专业之外的学科知识,是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有益手段,这已被诸多教学实践所证明[4—5]。这不只是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上同样有积极效果;这不但适用于大学教学实践,相信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上进行运用也将是有益的。在这样一个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中,不但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而且有助于同步培养出更多潜心耕耘于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梁永贵.乱花似欲迷人眼 浅草能把春引来——试论课外知识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1,61-62.

[2]李志刚,李素丽.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大众科技,2009,9:198.

[3]谢安邦等.高等教育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5-68.

篇10

关键词:药物化学;添加氢;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93-02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制药工程、药剂、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各类代表药物,而药物的讲解又是从化学结构和化学名入手。药物的化学名可有利于准确的掌握药物结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查阅药物文献等,因此,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的化学名。添加氢(Added Hydrogen)与指示氢(indicated Hydrogen)是复杂环系药物化学命名中常用的,可更清楚的标示环系的结构。药物的化学命名是以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来命名,对于药学本科生已经先修过有机化学,基本的命名方法已经掌握,但是没有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添加氢、指示氢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使用“指示氢”和“添加氢”命名药物时相互混淆,概念不清。以下笔者结合“添加氢”和“指示氢”的定义对比二者的异同,并梳理这2个难点的教学思路。

一、相同点

二者都是在稠环或杂环等环系中使用的命名方法。

二、不同点

1.概念不同。添加氢: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添加的两个氢中的一个,不是结构位置上的那一个。如异戊巴比妥在命名中采用芳杂环嘧啶作母体。为了提供嘧啶环的结构特征而添加了6个氢,饱和了3根双键,分别为1、2位,3、4位,5、6位之间的双键。按照命名规则,应把最能表明结构性质的官能团酮基放在母体上。为了表示酮基(=O)的结构,在环上碳2,4,6均应有连接两个键的位置,故采用添加氢(1H,3H,5H)的表示方法。所谓添加氢,实际上是在原母核上增加一对氢(即减少一个双键)。本例的结构特征为酮基,因有三个,即表示为2,4,6-(1H,3H,5H)嘧啶三酮。2,4,6是三个酮基的位置,1,3,5是酮基的邻位。见图1。

指示氢:又称为定位氢,是指已经达到了最大不饱和程度的环,由于饱和的原子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双键位置异构。这样为了区分环内双键位置异构体,就用指示氢指示出饱和原子的位置。主要用来表示环上饱和元素的位置或用来指示主要功能基。如吡咯环为五元环,最大不饱和程度为环内2根双键,由于饱和原子位置不同,可出现3个异构体,用指示氢来表示以示不同。1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1位氮原子上,2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2位碳原子上,3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3位碳原子上,2H-卓酮表示卓环上2位为饱和元素,且2位酮基为主要功能基。见图2。

2.表示方法不同。添加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加上圆括号组成。如异戊巴比妥化学命名为: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见图1。

指示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组成。如地西泮化学命名为: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见图3。

3.置放位置不同。

添加氢:置于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指示氢:置于环系前面。

三、总结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添加氢的药物有:异戊巴比妥、毛果芸香碱、咪唑斯汀、盐酸地尔硫卓、氯吡格雷、昂丹司琼、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青蒿素。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定位氢的药物有:地西泮、卡马西平、盐酸氯丙嗪、氯氮平、盐酸丙咪嗪、咖啡因、毛果芸香碱、盐酸多奈哌齐、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氯沙坦、洛伐他汀、华法林钠、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塞来昔布、泰利霉素、氟康唑、利巴韦林、阿苯达唑、青蒿素、氢氯噻嗪、生物素。

综合以上所述,添加氢和指示氢均是在环系中用来对药物化学结构命名的,二者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系统详细的讲述清楚二者的不同,学生就能牢记在心,对于后续药物化学名称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可反复复习巩固,比如可在第一次给学生讲授添加氢、指示氢时就让学生注意积累总结,把教材中看到的添加氢和指示氢分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作业。平时上课时间也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讲解某个药物的命名,如此一来,课程结束时候学生就能彻底掌握并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了。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