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文化认知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企业文化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以人文本 和谐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改制转型,企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环境,员工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新老员工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多数大型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员工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但面对社会的大发展大变化,企业员工还有诸多劣势。如劳动强度大、交际面窄、工作单调、晋职余地小等。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其实还是“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真诚地关怀员工是政工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发展为了大众、依靠员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职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职工共享成果”的理想境界。“人文关怀”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人文关怀能够助推和谐企业的构建。和谐的本质在于心理和谐,和谐企业在于员工心理和谐,而心理和谐需要“人文关怀”做坚实的后盾。在企业里,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企业大家庭,企业才能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员工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员工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也能保障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新时期职工思想的新变化及开展思想工作出现的问题
处在变革年代新形势下的企业员工思想呈现出多种新变化: 一是思想开放,善于效仿。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不断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职工思想接受的范围不断拓宽,职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程度不断加快,在激发职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必须与职工思想变化速度相适应的客观现实。二是行为现实,注重功利。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职工面临着一些影响自身和他人利益的现实问题,关注自身利益使职工感到尤为迫切,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表现明显。三是目标高远,习惯攀比。市场竞争拉大了各行业、各部门及部门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这些新的变故必将冲击职工的固有观念,产生新的思想动态。种种的思想问题潜伏在职工中,使职工思想层面趋于复杂化,给思想工作带来难度。
针对这些新变化,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实施亲和管理,与员工交流谈心,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重视不够,方法简单,效果不好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中,有的自以为权位高人一等,遇到问题不是先冷静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粗暴,搞一言堂一言封顶。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很容易伤害职工的思想感情,形成矛盾冲突,造成仇官心理,影响企业发展。
二是精神关怀不够。多数管理人员注重关心“事”,关心工作进展。对精神方面关注少,认为只要薪金高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注意关注职工的心态变化、情感起伏和言行倾向,官兵缺少共同语言,形成隔阂。关心应当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方方面面,关心人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从物质上关心,也从思想上沟通,还要从精神上鼓励。
三是健康关怀不强。员工心理健康关怀是新时期新的诉求,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竞争竞职日趋激烈,员工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职工的思想情绪和执行力,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真诚关怀,开拓职工思想教育新局面
一是把人文关怀要与企业文化结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精神,为职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搭建企业文化平台来实现,一方面弘扬了企业文化,一方面使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灵活,职工乐意参加,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这样既增加了本部门的凝聚力,又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把职工逐步引导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危险和不良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出现矛盾必须谈话,用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调解方法,送上一份合理公正的解决;评上先进或获得奖励必须谈话,送上一份一份鼓励、一份祝贺;生病住院必须探望,送上一份关怀和慰问;家中有难必须访问,送上一份关爱和帮助。用真情感化,职工思想理顺、压力舒缓、心情舒畅了,必大大增强凝聚力。
二是人文关怀要与激励机制结合。激励就是要用精神或物质的东西去激发、引导、鼓舞和推动职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执着与热情。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职工更加需要正确的激励和引导。实践证明激励可以激发人身上的某种潜能和“闪光点”,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工遇到的一些难题及思想观念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分析面临的问题,克服困难,顾全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岗位,服务于事业。要努力抓住物质激励这个切入点,尽力为职工谋求最大利益,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一般而言,职工思想的波动多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一些实际困难,而利益分配的不均更是引起职工思想冲突的触发点,问题如不能合理的解决,没有解释清楚,久而久之便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工作上的消极,直接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而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障碍。
三是人文关怀要与真诚服务结合。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项任务、指标不断增加,给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理负荷也在加重。因此,各级领导要加倍的关心他们,提倡“上级为下级服务的理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营造出团结、互助、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四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能力。
四是人文关怀要与职工教育结合。把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做到年有目标、季有计划、月有安排。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同时,要突出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品质的培养,使职工能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引导职工正确看待各种心理现象,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摘 要] 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呈现新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消除职工疑惑、激发干事创业、激励成长成才的好做法,是开展思想政工工作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以人文本 和谐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改制转型,企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环境,员工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新老员工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多数大型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员工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但面对社会的大发展大变化,企业员工还有诸多劣势。如劳动强度大、交际面窄、工作单调、晋职余地小等。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其实还是“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真诚地关怀员工是政工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发展为了大众、依靠员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职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职工共享成果”的理想境界。“人文关怀”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人文关怀能够助推和谐企业的构建。和谐的本质在于心理和谐,和谐企业在于员工心理和谐,而心理和谐需要“人文关怀”做坚实的后盾。在企业里,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企业大家庭,企业才能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员工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员工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也能保障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新时期职工思想的新变化及开展思想工作出现的问题
处在变革年代新形势下的企业员工思想呈现出多种新变化: 一是思想开放,善于效仿。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不断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职工思想接受的范围不断拓宽,职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程度不断加快,在激发职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必须与职工思想变化速度相适应的客观现实。二是行为现实,注重功利。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职工面临着一些影响自身和他人利益的现实问题,关注自身利益使职工感到尤为迫切,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表现明显。三是目标高远,习惯攀比。市场竞争拉大了各行业、各部门及部门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这些新的变故必将冲击职工的固有观念,产生新的思想动态。种种的思想问题潜伏在职工中,使职工思想层面趋于复杂化,给思想工作带来难度。
针对这些新变化,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实施亲和管理,与员工交流谈心,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重视不够,方法简单,效果不好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中,有的自以为权位高人一等,遇到问题不是先冷静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粗暴,搞一言堂一言封顶。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很容易伤害职工的思想感情,形成矛盾冲突,造成仇官心理,影响企业发展。
二是精神关怀不够。多数管理人员注重关心“事”,关心工作进展。对精神方面关注少,认为只要薪金高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注意关注职工的心态变化、情感起伏和言行倾向,官兵缺少共同语言,形成隔阂。关心应当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方方面面,关心人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从物质上关心,也从思想上沟通,还要从精神上鼓励。
三是健康关怀不强。员工心理健康关怀是新时期新的诉求,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竞争竞职日趋激烈,员工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职工的思想情绪和执行力,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真诚关怀,开拓职工思想教育新局面
一是把人文关怀要与企业文化结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精神,为职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搭建企业文化平台来实现,一方面弘扬了企业文化,一方面使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灵活,职工乐意参加,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这样既增加了本部门的凝聚力,又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把职工逐步引导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危险和不良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出现矛盾必须谈话,用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调解方法,送上一份合理公正的解决;评上先进或获得奖励必须谈话,送上一份一份鼓励、一份祝贺;生病住院必须探望,送上一份关怀和慰问;家中有难必须访问,送上一份关爱和帮助。用真情感化,职工思想理顺、压力舒缓、心情舒畅了,必大大增强凝聚力。
二是人文关怀要与激励机制结合。激励就是要用精神或物质的东西去激发、引导、鼓舞和推动职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执着与热情。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职工更加需要正确的激励和引导。实践证明激励可以激发人身上的某种潜能和“闪光点”,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工遇到的一些难题及思想观念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分析面临的问题,克服困难,顾全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岗位,服务于事业。要努力抓住物质激励这个切入点,尽力为职工谋求最大利益,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一般而言,职工思想的波动多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一些实际困难,而利益分配的不均更是引起职工思想冲突的触发点,问题如不能合理的解决,没有解释清楚,久而久之便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工作上的消极,直接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而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障碍。
三是人文关怀要与真诚服务结合。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项任务、指标不断增加,给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理负荷也在加重。因此,各级领导要加倍的关心他们,提倡“上级为下级服务的理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营造出团结、互助、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四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能力。
篇2
关键词:物业公司;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1.企业文化是规范物业管理,推动物业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1.1企业文化建设是规范物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和凝结, 其精义在于通过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共同价值观培育来塑造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人,一旦企业的价值观变成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理念,企业的内化控制无疑就会加强,员工也会以共有的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控生产、经营和日常活动,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还有对外的发散力就会增强。如果企业的每个成员都工作在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平等向上的环境中,素质得到提高、智力和潜能得到激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将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和生产优势,很显然企业在竞争中将会获得全面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公司内部管理而言,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价值观推行文化理念来实现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德治”。目前笔者所在企业使用的"物业管理,以人为本"、"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您的满意是我的追求"、"业主多一份满意,我们多一份荣耀"等,是在多年运作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文化理念的运用比较有效的解决了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矛盾,也为员工的行为规范服务意识作了较好的要求和规范,调节了人际关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使员工在良好的气氛中以正确的心态接受和领会企业文化的精髓。
就物业管理规范化的对象而言,物业管理法规不仅要规范物业公司的行为,还包括业主的行为。如果我们服务区的业主对物业管理制度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有限,那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本身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由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国家、政府的法规来自我建设、自我完善。业主对物业管理制度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则需要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来培养提高,这也主要靠我们物业管理公司来做,其实质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宣化、延伸、渗透。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宣传各项法规,弘扬社会公德,促进感情交流,提高居民素质,才能有效增进社区认同度,从而,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1.2企业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品牌竞争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的群体意识,具有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对内可以约束员工行为,使之更加规范合理,同时由于其对外的发散力,也为物业管理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服务行业,其有形价值较少,更多的则是无形价值,而品牌则是物业管理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价值。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创建自己的优质品牌,而创建优质品牌,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就物业管理企业来说,由于几乎所有物业管理企业都认识到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物业管理的“产品”——服务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物业管理企业如果想通过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传统的竞争手段来甩开对手,显然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着良好品牌和公众形象的物业管理企业,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先人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将蛋糕做大。因为强势品牌拥有核心消费群体并且有着强大的发散力。品牌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市场上,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它在保持企业凝聚力方面,也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企业竞争的背后是品牌,而对品牌的支撑则是企业文化。品牌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所蕴涵的功能价值、品质含量、服务质量、企业伦理,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外化的结果。品牌的差异,说道底是文化的差异,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差异识别度越高,品牌竞争力越强。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实际就是企业文化对外发散力的一种集中体现。
2.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
2.1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区文化,从广义上看,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内的一个独立行为主体,也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自然主体。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内一切主体的社会责任,物业管理公司也不例外。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一项自然责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签订契约,为业主提供优质专业的安全、维修、保养、保洁等服务,这是物业管理的物质层面,属于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范畴。因而,社区文化建设又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契约责任。另外,与现代企业打造企业竞争力时重视服务与文化附加值相一致,与物业管理市场对文化附加值的巨大需求相适应,物业管理公司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物业管理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社区文化建设又是物业管理公司内生的责任,即,对自身发展负责,同时,对社区发展负责,而且重在精神层次的文化发展。这也是我们物业管理公司必须主动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根本原因。
2.2物业管理公司关注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
从我国物业市场的发展看,在我国物业市场需求结构中,对物业管理的文化附加值的需求占很大比重。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服务中的角色易于让业主住户对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抱有较高的期望。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应对市场需求、完善物业管理环节的必然选择。
社区文化以人为核心,以环境为重点,体现出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和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使人们一进入小区,马上就能感受到典雅、舒适的人文环境和自由飘逸的文化气氛。完善统一的物业环境视觉系统,安全有序的交通管理,方便快捷的通讯信息和管理人员的文明言行。这些映入眼帘的优美的文化载体,都是社区文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通过环境对文化的渗透,达到启发人们的自律意识,培养人们的文明素质,这是现代住宅园区社区文化的重要特征与发展方向。实践证明,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物业管理公司,更能为市场所接受。由此,社区文化成为物业管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时的一大偏好。
2.3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主观能动的
物业管理公司毕竟不是政府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而是一个有自身利益的经济实体。物业管理公司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互动,并起到示范和主导作用。在兼蓄个性化的家庭文化、个人行为文化的同时,积极倡导社会、社区、企业、家庭、个人利益互惠,共建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将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的伸张与社区文化的个性需求有机结合。从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来看,不着眼于满足社区文化的个性化需求的企业文化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根据这一规律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其在社区的延伸、扩张、渗透,与社区文化建设是相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由物业管理公司组织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也就是说,这样的诱发性社区文化实质上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交往行为上的表现。因此,诱发性社区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1)从政府的角度看,发展社区文化,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社区文化发展上,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文化建设主体,与分散的家庭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文化建设主体。(2)从整个社区的角度看,物业管理公司只是社区内众多文化建设主体中的一个。那么,物业管理公司只是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而已。(3)从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物业管理公司应业主对社区文化的需要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对市场的积极主动反应;物业管理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在社区中的渗透力、辐射力,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是公司的经营发展策略;由物业管理公司组织主导的社区文化实质上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交往行为上的表现,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
因此,物业管理公司是社区文化的能动建设者;企业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品牌的深厚底蕴;社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诱发性社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样,物业管理公司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就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恰当地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需要渐进发展的系统工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对我们积极主动建设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成都航空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一定成果,其正积极行动,以文化的落地生根、创新提升,为转型发展、成功示范运营国产民机提供了强劲智力资源和无限生机活力。
关键词 航企 企业文化 体系
具体建设路径如下: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思路
文化建设,规划先行。2014年初,成都航空分别组织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习、交流,集中对国内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学习调研,广泛与各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团队及咨询公司沟通、咨询,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初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以中期规划为指导,阶段实施、分步推进”的工作路径,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炼总结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灵魂”,理念体系的提炼,是成都航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成都航空率先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与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项目组,对其成立来的文化元素、文化信息和文化发展及文化诉求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诊断提炼。围绕总结提炼、讨论完善,经过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成都航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三、突出重点推进企业文化有效实施
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典型人物、文化故事、先进事迹,开展评比表彰、班组活动、联建共建以及z影、诗文书画、微影视和各项球类业余兴趣小组、文体社团活动等各类群团活动为企业文化注入丰富而鲜活的内容,增进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知。结合公司安全生产月、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活动以及企业文化理念宣贯,通过培训、活动、研讨、宣传等多种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结出丰硕成果,获得“法治民航 安全民航”知识辩论赛全国第三名,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成都航空深刻认识到:规模扩大和员工数的迅速增加,在创业之初和快速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小心翼翼”地维护得到十分完好的价值观已经有被稀释、认识模糊的问题。成都航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加快、加强培育、全面建设富有成航特色、体现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塑造形象。全面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形势,成都航空重新从战略的、企业长期发展的高度看待企业文化,思考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四、全面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地”
紧密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建设实际,切实将核心价值观和安全、服务、品牌等文化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培育企业精神,推动公司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在全公司形成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用文化纽带把员工的思想意志凝聚到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推进改革发展、实现战略目标上来,为国家民机战略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企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以价值理念为引导,结合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实际,制订管理行为规范、生产经营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等,形成完善的公司行为规范体系。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安全、团队协作等方面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不断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加强文化执行力建设,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厚德明理、行止有序。要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导向,实施员工关爱工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忠诚度和归属感。
六、优化完善企业形象体系建设
按照公司统一的价值理念要求,围绕公司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的社会责任形象和发展建设实践,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加强环境标识体系等应用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体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公司形象。要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展示窗口建设,形成兼顾公司内外的形象展览展示窗口。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推广展示、员工形象展示,形成公司完整的形象展示体系,不断塑造和提升公司良好形象和影响力、美誉度。
篇4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理念四会五讲
一、企业文化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公司改制后,自我生存的压力更大,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探索与实践符合公司生存需要和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1、实践与探索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性质、员工的身份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稳定等方面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需要对其蕴含的企业文化进行探索与实践,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柱,适应公司稳步发展的要求。
2、实践与探索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拥有一支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公司大部分职工能够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但也有少数职工思想观念转变的比较滞后,成为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和带动。
3、实践与探索企业文化是树公司良好形象,成为检维修行业名牌企业的重要途径。欲想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成为众多检修企业中的名牌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显得举足轻重,企业文化的精神成为员工规范工作、优质服务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提升公司形象的必由之路。
4、实践与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党群组织工作的新阵地、新抓手,结合实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党群组织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实效。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作法
1、科学规划,深入研讨,完成企业文化诊断。
针对企业文化的现状,公司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确定公司企业文化创建的方向。制订详细方案,开展了企业文化诊断工作。企业文化诊断采用取样调研的方式,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4个层面展开,涉及企业理念、社会责任、文化产品、运行机制、人力资源、文化机制、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硬件设施和形象标识等13个维度、52个要素。调查取样主要采取座谈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对座谈取样及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公司企业文化诊断报告,以此为基础对公司企业文化构建方向、优秀因子提炼及企业文化构建的着手点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企业文化诊断报告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现状,为公司企业文化创建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准确定位,分层研讨,完成了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
根据文化诊断的结果以及企业文化创建的规律,公司确定了“长远规划、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着眼管理实践、挖掘企业特色、促进文化管理”、“构建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文化体系”创建思路。围绕这个思路,精选11个词条,涉及企业价值、企业发展、安全生产、生产服务、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围绕这11个词条,开展文化理念的提炼工作。在文化理念的提炼过程中,公司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经专家进行指导,初步形成了公司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发展理念等企业文化。
3、精心设计,认真修订,完成了公司标识的制作。
企业标志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元素,要反映和体现企业的特性。公司在企业标志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了意见,同设计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邀请设计方进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查,充分认知企业。公司收到了八套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公司领导及有关人员开会充分讨论,并进行投票,确定了公司标志。公司标志承载着公司名称、性质、文化理念等多种信息。
4、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加深企业文化内涵与实质的理解
一是开展企业文化学习活动。以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为主要内容,采取党课、团课、政治学习、班前会等多种形式组织不同层次企业文化专题学习活动,熟悉和掌握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使职工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对企业的宗旨、愿景、精神和核心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认真学习了职业行为规范。从自身行为开始,努力工作,为公司的持续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开展企业文化宣讲和点评。企业文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有明显的先进性,具有凝聚、激励、引导、规范、弥补等多种功能,企业文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和激发职工的能动性,是打造团队的得力工具。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为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公司的科学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各级负责人把企业文化建设同日常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围绕企业文化,进行了文化符合性点评,对符合要求的进行宣扬,对违背文化要求的行为进行剖析和修正。使之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建立支持企业文化运行的机制。
三是加强文化落地过程中先进经验的交流。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企业文化信息共享和先进经验快速交流,对内部局域网的版块设置、表现形式、设置目的等进行重新规划,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结构,开设企业文化专栏,定期登载各单位在企业文化落地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公司网站成为宣贯企业文化典型事例的平台。
四是开展全员企业文化知识考试。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在工作中的实践,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宣扬企业文化精神,使“让顾客满意、对员工负责、促企业兴隆”的企业宗旨,“打造强盛、卓越、和谐的公司,成为检维修行业名牌企业”的企业愿景,“技精人勤、情隆意厚”的核心理念,“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为装置保驾护航、与石化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以诚信赢信誉、以实力创效益”的经营理念,“精心、精细、精品”的服务理念根植于每位职工的心中,公司根据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紧紧围绕装置停工大检修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印制企业文化试卷,组织全体职工分层进行了企业文化考试,测评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熟悉和接受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职工对企业文化精神有了更深地了解,充分理解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实践与探索的意义。
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通过采取多项举措,做到“四会五讲”。四会即会内容、会理念、会运用、会提炼,五讲即班前班后会讲、好事差事讲、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时讲、考核兑现讲评时讲、不定期培训和集体场合讲。
三、活动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成绩斐然,效果显著。
1、提升了公司的形象。通过实践与探索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2011年同2010年同期相比,公司顾客满意度提高1.2%。优质高效地完成了2011年装置大检修任务。公司无论在服务意识,还是在检维修质量上树了良好的声誉,收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篇5
一、深化认识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打好“阵地占领”拳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长期紧缺,供不应求,导致供电企业市场的战略意识不强,文化建设的氛围不浓;供电企业长期的半军事化管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性很强。但总的来说,供电企业向心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文化松散。其外在表现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和顾客的利益;自我感觉良好、固步自封;自我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不足;经营理念落后等。传统供电企业文化是一种太过重视内部的内向型文化,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供电企业面临着来自市场、政府、客户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压力。供电企业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化解各方面的压力,任务相当繁重。
二、加大国网品牌宣传贯彻力度,打好“品牌宣传”拳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经营上万亿资产、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自从分离了政府行政职能成为企业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就一直在探索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的“绿色地球”加网标志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也无不展示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创新型电力企业文化,还有“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等,明确宣示公司对国家、对电力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对社会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这些核心价值观更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国家电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国家电网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极大地丰富了国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作为供电企业,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宣贯,既要对内做好宣传,让员工熟悉并牢记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和品牌,把国家电网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要对外做好宣传,要重视整合客户关系、广告宣传、促销活动、营销策划等方面,借助企业文化的魅力,借力造势,因势利导,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让电力的消费者体会到电力企业的文化魅力、品牌精神,感受到供电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感受到供电企业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让国家电网的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三、加大企业文化规划和规章制度建设,打好“制度建设”拳
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框架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多深奥,多好听,若不能转化成为企业员工行为,都只是形式。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实践,就是指把理念转化成企业策略、流程、制度等各项行为上。企业文化内容很宽泛,供电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细分企业文化系统,比如讲企业文化细分为廉政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安全文化等,建立相应的配套建设方案和约束、激励机制,培养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使员工既有各项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植,打好“内化升华”拳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框架给各供电企业建立了一整完套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系统员工虽然接受到了国家电网传递的企业文化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领悟到文化愿景的精髓。因为领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的大量记忆、了解,意味着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同时意味着要真正悟出企业文化的真谛,形成情感上愿意接受文化愿景的前提和基础。
“内化”就是价值观信念化,其实就是抓学习教育和引导,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强化,将个人工作与企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强化全体员工对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度,促进对建设统一优秀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要使企业文化的理念进一步升华,就需要将企业文化向高绩效文化推进。只有供电企业创新思维,才能企业理念进一步升华,各项管理活动才更有效益和效率。
篇6
一、建设统一的集团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良好的企业集团,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调动资金、资源、人力、技术、品牌的优势,集中力量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态势,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开拓和巩固市场份额。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就要不断提高集团管理控能力。集团化管理的本质是建立战略管理系统和文化共享平台,通过统一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实施一体化管理和协调运作,从而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司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企业间横向联合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地位也日趋重要。尤其是我国的中央国有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的集团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为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国资委以培养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目标,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实现优势互补,推进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已由2003年的196家调整为129家。
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导致中央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实力越来越强。而调整重组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是一个对所属成员单位文化进行不断整合、融合、超越、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的一致是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凝聚力和控制力的重要纽带。没有统一性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就不能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型企业集团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中央企业建设统一的集团文化,提高集团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二、建设统一的集团文化的主要途径
建设统一的集团文化建设,关键是抓住“统一”,对集团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范、统一内容、统一实施,在坚持集团公司文化权威性的基础上,调动基层企业建设统一集团文化的积极性,实现集团文化的落地。
首先,要加强对集团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能否整体有序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建设统一的集团文化工作中,更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集团化”运作的方式,确保实现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一致、目标同向、品牌统一、标准看齐的工作目标。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成立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负责整体规划部署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所属各层级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企业文化工作责任。形成集团公司总部抓部署,各层级公司抓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集团公司总部作为集团文化的组织领导者和推进者,要对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要求和重点措施。所属各层级企业要制定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其次,要统一集团文化的建设内容。一是要推行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系。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体系是核心内容,统一的价值理念既能够统一企业的外部形象、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又能够直接促成企业发展目标的同向。集团公司要在对所属企业文化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全体成员企业和员工认同的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构成的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树立公司统一的价值观。要坚持用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全局工作,贯彻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融入到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要制定和实施公司统一的行为准则。制定公司行为准则,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指导和规范公司全体员工在处理公司事务和开展正常业务过程中,自觉遵守公司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三是要建立健全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管理标准。根据工作实际,组织编制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标准,明确各层级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主要职责、工作程序和管理标准,形成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管理标准体系,推进企业文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
再次,要大力推进集团文化的落地。加强集团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体系的整合传播。按照全公司“一盘棋”的思想,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等手段,大力宣传集团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采取座谈、讨论、宣讲、培训、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深刻领会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促进全体干部员工认知、认同、共享、遵循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要把集团公司核心文化理念落地于制度建设。按照公司核心理念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价值观的制度化;全面清理、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司制度体系与公司统一的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公司规章制度的整合,促进全公司制度标准的统一、上下级单位制度的匹配、不同类别制度的协调、新旧制度的衔接,促进全公司制度建设的一体化、标准化、协同化。要采取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中,实现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员工行为上真正落地。
篇7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
今年五届五次公司职代会上,总经理王治卿在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和谐向上的企业氛围”,列为2011年度“七大工作任务”之一。如何贯彻职代会工作报告要求,切实将年度工作目标化为具体生动、可操作、有实效的工作措施,是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企业价值理念根植人心的关键。让员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感知文化,是企业文化部规划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2011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仍将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铺陈开来。一要通过讲述企业文化故事,宣传贯彻《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精神,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及职业规范等六条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拓宽渠道,扩大成效。二要通过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企业价值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为形成“一套制度文本,支持多个管理体系”的制度架构和管理模式提供文化条件。三要通过成立学用一体的质量文化课题小组,加强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持续推进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质量文化、和谐文化等企业文化“子系统”建设。四要通过举办“上海石化企业文化论坛”,使基层特色管理案例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并使文化论坛成为阐释价值理念、展示建设成果、推动工作交流、分享管理经验的窗口和舞台。五要通过深化职业道德示范岗(区)创建活动,优化岗位规范,细化评价标准,探索并完善“员工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成为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六要通过对企业展示馆的改造,凸现各个展厅的功能定位,深化企业历史的纵深感与文化的厚重,使展示馆成为传承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七要通过设计制作《上海石化视觉识别应用手册》,规范企业视觉识别体系,为上海石化全面对接中国石化相关视觉标准奠定基础。
二、企业文化最好的传播方式是将价值理念融入管理实践
只有在多彩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才能体味理念的真谛,感知文化的力量。曾几何时,企业文化还只是少数“文人俱乐部”成员谈论的“高雅话题”。几个掌握“秘诀”的人,尽管在撰写报告、解读理念时搜索枯肠,但其文字却每每给人以艰涩难懂、过于“专业”的感觉,因而应者寥寥。就连“金山精神”和“三守三人”这样耳熟能详的名词背后究竟蕴含了什么,也有人说不清楚。上海石化在全体员工中持续开展了3年“三守三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12名平凡岗位上涌现出来的普通员工的感人事迹,以其形象生动、感人至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励志故事。人们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完成了一次次自我教育。实践证明,用人格化的方式诠释文化内涵、指导文化实践,不仅加深了员工对上海石化价值理念的理解,也实现了理念“落地”的基本要求,即“好懂、易记、能做、可评判”。如今,员工对“三守三人”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持认同态度的人较以往有了显著增加。随着文化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在与大家讨论企业文化建设时,各个层面的员工都能“一语中的”。最近3年职工代表的提案中,就有不少涉及企业文化建设的话题,其中许多提案透射着智慧的光芒,质量可谓上乘。例如,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建议,涉及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铁律”,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的方法问题;每年定期举行隆重仪式,给在企业中服务年满20年、30年和40年的员工颁发荣誉册或纪念章的建议,则对企业如何增强凝聚力、归属感和忠诚度的问题,提出了员工自己的见解,并将尊重员工劳动、肯定员工价值,提升到了制度的层面加以考量;对上海石化地标性建筑,如热电一站退役烟囱进行综合改造的建议,将文化传承和形象塑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员工认为,改造后,烟囱既可发挥厂情厂史教育的功能,又可发挥传达信息、服务社区、扮靓石化的功能。这些充满智慧的提案、建议,几乎涉及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强调的都是通过实践,加深认知和理解,提高价值认同,实现精神皈依。企业文化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虽然它化育于无形,但却深入骨髓,融入我们每一个细致入微的职业行为之中。企业文化像空气,它无处不在。无论对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持什么样的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名员工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作用和影响。当然,企业文化也会对每一个企业从业人员产生反作用力,受其影响和制约。因此,文化建设不是哪个团体和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员工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上海石化实现“重举旗帜,再站排头”目标的重要保证。上海石化将认真贯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要求,着力打造具有人文情怀和上海石化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不断实践和完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及职业规范等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实现与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比学赶帮超”工作、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等管理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努力营造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篇8
一、华北油田矿区服务文化的发展沿革与概况
纵观华北油田矿区服务业务与服务文化发展沿革,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1996年。在油田会战开发建设过程中,随着油田勘探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华北油田逐步形成了以河北任丘为中心、遍布周边的16个生活基地,53生活小区的生产和生活基地布局。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生活基地的住房都是企业自建、自管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生活服务在内的一整套企业办社会体系。通过建立“大而全”的基地后勤服务业务,满足了员工家属的基本生活,保障了油田一线生产的正常进行,为华北油田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时期的“生活后勤保障服务”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概念,只是作为从属石油生产一线的一种工作划分,谈不上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也不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的商品特质,因此也不可能形成自成体系的服务文化理念体系。
第二阶段,1996-2006年。随着华北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一次将企业办社会部分整体剥离,在全油田范围内按区域划分先后成立了17个综合服务处,油田物业服务管理在矿区层面上初步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和区域化服务。各综合服务单位认真学习借鉴周边城市和兄弟油田先进物业管理经验,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加强矿区服务工作、提高矿区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和运作机制,以“用户至上、服务为先”为宗旨,狠抓小区绿化、环卫保洁、治安巡逻和基础设施、制度体系建设,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时的“服务”已不仅仅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简单的劳动分工概念,而已经作为一种特定行业和专业,成为可以在市场中交换价值的一种商品,同时伴随着行业服务理念的实践探索,开始孕育服务文化的萌芽。
第三阶段,2006-2012年。集团公司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矿区的高度,积极推进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改革。重组后的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分工更细,个性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框架下,围绕建设和谐矿区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矿区文化建设,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矿区服务特色的矿区文化理念、物业服务方法和服务规范,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积极传播服务文化理念,丰富服务文化内涵,提升服务品质,矿区服务文化步入规范系统化建设和持续总结完善阶段,对保障油田生产、服务员工生活、维护队伍稳定、促进和谐共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油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矿区服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自觉意识亟待强化。服务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和软实力表象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企业发展、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实力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践中对服务文化缺乏正确认识,是服务文化体系构建中的一大障碍。
二是文化理念体系亟需规范。华北油田矿区服务专业化改革重组以来,各综合服务单位矿区服务改革发展实践,创造性提出实践了一些体现服务特色、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矿区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标准和服务口诀等,但总体上看还缺乏共同认知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服务文化呈现局部、有限、零散的特征,文化内涵挖掘提炼得不够,适用范围也较窄,还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科学适用、覆盖全面的服务文化理念体系。
三是基层文化建设亟待深化。纵观矿区基层服务单位的服务文化建设现状,还存在着总体发展不够平衡、具体推进不够深入、文化个性和特色提炼不够突出、文化执行力不够过硬等问题,久而久之,势必衰减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对企业文化在基层广大员工内心深处落地生根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四是服务文化机制亟待健全。个别单位缺乏服务文化建设的系统思考与规划,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比较详细的文化建设规划,但相关工作职责不明确,提出的服务理念、价值、目标没有真正贯彻融入到服务制度体系建设中,出现把服务理念、服务宗旨、企业文化“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现象,重宣传、轻效果,重承诺、轻践行,以文化机制指导矿区服务工作的成效显现尚不明显。
五是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矿区服务系统员工平均年龄偏高,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员工队伍整体呈现出年龄逐年老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与矿区服务改革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服务文化的普及宣贯、行为养成及服务内涵品质的提升。
三、打造特色矿区服务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育建设特色矿区服务文化,是不断满足深层次服务需求、推动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油田经济社会发展和矿区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矿区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员工群众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对服务需求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驻矿单位要实现持续有效稳健发展也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生活保障服务。矿区系统服务单位向驻矿单位和广大员工居民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经济效益和主要收入都来源于服务,能否提供优质满意的用户服务,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决定着企业的收益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存亡。这就要求弘扬华北油田核心价值理念及公司企业文化基础上,加快培育、建设具有华北油田矿区鲜明特色的服务文化,在不断完善矿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牢“硬件”的同时,把思想的关注点、工作的着力点、服务的创新点更多地放在增强提升矿区服务“软实力”上来,用在培育建设特色矿区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内涵、优化服务品质上来,让驻矿单位和居民普遍享受到更加专业规范、方便快捷、温馨舒适、困难群体受到更多关爱的人性化服务,以此推动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培育建设特色矿区服务文化,是塑造良好服务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石油矿区服务工作定位和职能决定了它既不同于承担油田生产和技术服务职能的单位,也不同于市场主体意义上的现代物业服务企业,而是按着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定位和要求,肩负起服务油田生产、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矿区服务追求的应该是价值和效益的最优化,而不能追求单纯的企业利润最大化。但随着矿区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定位,构建矿区服务文化不仅是服务油田和驻矿单位发展需要,也是树立良好社会服务形象、赢得忠实服务受众,构建企业与客户、社会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近年来,华北油田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实践形成的特色企业文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成就了华北油田独具特色的精细管理品牌形象,在石油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实现了精细管理从经验到文化的飞跃发展。
3.培育建设特色矿区服务文化,是建设高素质服务团队、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矿区服务系统员工队伍,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但由于矿区服务专业化重组整合时间较短,且各自服务行业性质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文化认知的差异。因此,只有把服务提升到文化层面,在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发展方向、共同的发展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文化的融合、传播和引导,教育引导干部员工牢固树立视用户为上帝、把服务当作产品的思想,把服务当作安身立命的手段,形成共同信仰和目标追求,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通过服务文化力提升企业队伍的竞争力,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高。
四、推进矿区特色服务文化的措施和途径
(一)推进矿区服务文化的措施
1.持续完善矿区服务文化体系。以建立系统规范、精炼科学、覆盖全面的矿区服务文化体系为重点,持续总结提炼服务文化理念体系,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制度、流程控制、考核评价、运行机制、视觉形象等文化内涵。根据矿区服务业务范围和服务特点,按专业、分系统总结提炼反映各自服务特色、高度凝炼概括、易诵易记、切合实际的服务理念、团队精神、发展愿景目标及服务规范、服务方法、服务口诀等,从价值导向、行为养成、自我激励等视角完善特色服务文化体系,在保持总体恒定的前提下,根据矿区服务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文化内涵、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2.着力打造矿区服务文化品牌。对服务企业来说,将服务做成产品,将产品做成品牌,以品牌提升核心价值和竞争实力,是企业赢得用户信赖、获得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通过服务文化建设、树立服务形象、打造服务品牌,实现企业管理的进步和飞跃和矿区服务的转型创新升级,需要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做到服务规范化和品牌化。2008年矿区服务专业化改革重组以来,在根植于公司企业文化基础上,实施了矿区服务思想、理念、文化的持续整合。2011年以来,通过在矿区服务系统持续开展“出精品、做明星、创品牌”活动,强化了服务精品、品牌建设,相继培育形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谐民调、李少民水电维修班、“手拉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特色服务精品和特色品牌,提高了矿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推进了矿区服务文化建设,提升了矿区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3.建立健全矿区服务文化长效机制。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原则,牢固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明确中长期目标与规划,持续总结提炼矿区服务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服务规范制度、外部评价机制等制度建设,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把特色矿区服务文化建设提高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二)推进矿区服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突出文化铸魂,营造浓厚氛围。企业文化培育发展需要客观环境和生长的良好土壤,文化环境的熏陶对于人日常行为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用。在营造服务文化环境中,要注重环境美化体现文化特色、主题活动突出文化主题、文化传播坚持广泛持久。在服务文化理念宣贯引导上,要坚持文化育人、文化树人,以文化打造企业核心价值和灵魂;在载体上和传播形式上,要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在矿区主要街道、办公场所等设计制作矿区服务文化理念、张贴文化理念宣传标语,以及印刷品、宣传品和设备设施等多种传播媒介和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贯集团公司企业宗旨、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和矿区服务文化,不断提高矿区服务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2.突出规范管理,促进行为养成。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行为规范体系,使无形的文化力量通过有形的规章制度得到固化与释放,从而提高服务文化执行力,促进服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推进服务文化理念制度化、流程化运作中应当注意两个问题,把握好三个环节。两个问题:一是机制与理念应该是“互动相融”的,企业发展既需要“软”文化的倡导、培育,也需要“硬”制度的约束、保障;二是服务文化的执行力来自于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光靠转变思想层面来提高服务执行力是不现实的,还必须注重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标准化、服务化的流程,用制度控制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才能更为有效。三个环节。一是坚持理念固化于制。注重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服务文化理念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服务环节,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简洁实用、操作性强的服务道德和标准、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等内部管控体系,这是保证服务文化执行力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二是坚持服务标准外化于行。注重把抽象的服务概念变为具体的服务规范,细化服务标准和要求,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做到服务语言规范、行为操守规范、着装仪表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同时,实施必要的机制创新和服务管理流程再造,做到与服务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三是坚持抓好培训和考核。健全了制度、有了好的机制、并不等于就有了优质服务的成效,还必须注重“人”这一关键因素,强化服务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形成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严格考核促进规范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升矿区服务内涵、优化服务品质。
3.突出创新实践,提升文化内涵。持续推进矿区服务文化建设,光靠理念培育、行为养成还不够,还需要人、事、物的多元配合,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和服务方法,以此来不断提升服务文化内涵和品味。一是进一步加强视觉形象建设。统一设计标识,融入文化内涵,突出服务宗旨,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公共场所视觉形象识别体系。二是进一步搞好服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矿区主要建筑物、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办公用品设备设施更新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突出文化内涵建设。三是在服务软环境上要注重提升员工文化品味和人文修养,加强礼貌礼仪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
4.突出激励机制,推动文化自觉。坚持激励机制与文化约束相协调,推进矿区服务文化建设,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员工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自觉。一是有效运用物质激励方式。在工资奖金及绩效分配上,坚持向“矿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倾斜,对矿区贡献高、服务成绩优异的给予重奖,使每个人通过优质服务达到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同步增长。二是运用精神激励手段。坚持思想引领行为,持续加强干部员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华北油田核心价值理念的再学习和再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全新的服务价值观。三是运用典型激励手段。以矿区服务系统“出精品、做明星、创品牌”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
五、构建特色矿区服务文化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关系。矿区服务文化植根于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既要反映实践要求,又要推动实践发展。从文化角度来讲,矿区服务业务作为华北油田的重要业务板块,服务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游离于油田公司文化体系之外,必须在油田公司文化建设方针、目标指导下,以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框架,构建具有矿区服务特色的文化框架体系。
2.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服务文化首先要解决为什么服务和为谁服务的服务动力本原问题。矿区服务系统各单位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提炼形成了一些行业服务文化,物业管理文化,医疗卫生文化,离退休服务文化等,反映出浓厚的行业、系统文化特色和个性文化色彩,但所属行业的服务文化又具有统一的“服务”共性。因此,构建特色矿区服务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局部和整体很好结合起来,既要承认服务文化的特殊性和个性,更要看到矿区服务文化的同一性与共性,通过在矿区层面加以规范整合,提炼丰富,形成上下一体、覆盖全面、科学适用的矿区服务文化体系。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形象
一 企业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形象”既是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反映又是公众通过企业的识别过程而建立起来的认知和评价,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和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之争、资金之争、资质之争 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因此,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和社会认知度。
二 企业形象建设的措施
(1)加强外在硬件表现形式
企业的外在硬件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施工设施、办公设施、设备、环境、标志、资金实力等。其中产品质量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核心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的建设,企业能建立起良好的核心形象和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其余辅助设施的建设,企业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通过对外在硬件的夯实,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从而使更多的人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并从心里对其产生好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并信任这家企业。
(2)提高内在形象建设
企业的内部文化也是企业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文化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的优劣。提高内部企业文化,就是要让每一位职工在思想和认识上都明白并遵循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方针目标和企业宗旨,有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建立。近几年,公司举办了以“重走路,实现新跨越”、“追寻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开展了一系列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职工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强了对公司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把企业的兴衰融入到自身血液里,职工之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企业内在形象的建设,公司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职工围绕着同一个目标积极努力地工作,一言一行中传达出公司的精神、理念,工作中自然地感染到客户或公众,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宣传公司形象的效果。
(3)搭建视觉传达平台
有了好的外在硬件和内在形象的基础,可以再通过制作并丰富具有公司特色的标识标牌、版报、宣传画、报刊、网站等多种视觉传达形式来宣传公司的思路及理念。历年来,公司在企业形象建设上很下功夫,特地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手册和专题板报,及时把公司最新动态和最新文件精神传达到各项目部,让项目部和公司机关有着很好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宣传了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篇10
行政工作涉及到各分公司、各单位、部门,由此,行政工作是复杂、烦琐的,更多时候需要各分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高层领导的有力决策。在此,我对近段时间行政工作的开展总结如下:
一、行政日常工作
(一)行政后勤工作基本能及时落实到位。
(二)采购经过整改后,减少了采购程序和琐碎,节省了相关开支。但是,采购工作还未落实到计划当中,采购单的填写还是未落实。
(三)领料:领料程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规范,但还欠缺计划性。(四)租金收取方面相对及时。
(五)会议记录能及时上交,工作总结开始实施,但因为公司一惯的企业文化造成行政人员落实工作困难,在各方面还需要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监督实施。
二、人事方面
(一)人员招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招聘,勉强能适应工作需要。但因为招聘力度的不够和其它一些直接因素,导致招不上好的人才,或者因为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和环境,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人事调动、考勤、采购、员工宿舍管理、招聘、离职、请假等方面有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书面化。但鉴予长时间的无制度化管理,因此,在很多方面还是难以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来慢慢完善。
(三)人员组织规划:由于公司长期以来都有人员组织规划的史册,故此方面也就一直渊源流长。
(四)人员培训:人员培训工作计划书、相关程序、制度与表格已出台,从2009年11月中旬开始,行政部已将员工培训落实到实际中,因为公司管理层对行政工作认识不到位以至于不重视,认为培训工作只是行政部门的工作,此方面,还需高层领导的积极配合与重视,多方面对高层领导培训,提升高层领导的管理意识,让管理达到一个高层次,通过时间逐步完善,真正起到人员培训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推进,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培训。
(五)绩效考核:关于此方面,由于时间因素和行政工作的复杂繁琐,故还需要在后阶段一步一步开始执行与实施。
(六)考勤:考勤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一定的力度,由于亲力亲为的跟踪与监督,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考勤工作已经落实准确、及时、有据可查。
(七)档案管理:通过整理,人事资料基本编号入档,便于快捷、方便的查找,未尽的事项将在下一阶段完善。
三、公司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协调、凝聚等多种功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真正的企业文化本身是建立在企业目标之上的崇高的精神追求,她蕴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又凌驾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上;她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她不是金钱,而是对金钱的态度;她不是权力,她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协调。而我们公司产生企业文化不被认同,其原因其实并不是企业文化本身的错,而是我们在提出、建立企业文化时没有提升到这个层面上来,本来终极的精神追求却没有达到终极的精神境界,导致我们企业文化的神经衰弱。所以,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公司最高层领导做出敏锐的决策力度和经理人的高度认识与认知。
1、企业领导缺乏主动性:目前公司部分经理人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与认识,与企业形象混为一谈,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
2、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变革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变革中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配套建设,或者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认识到与企业改革的相互影响,顾此失彼。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脱离,很多时候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一种文艺娱乐型文化,没有与企业的发展有效结合。
4、忽视企业文化传播体系的建立,导致企业高层和中、基层之间的沟通障碍,使企业上下对企业文化变革及其他变革难以达成共识,等等。
5、由于长时间形成的企业文化,守旧的思维惯性,让员工习惯性的按原有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员工的创新意识差。表现出安于现状的惰性和对学习新知识的抵触、对改变原有工作习惯的恐惧,缺乏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 7、传统企业文化的特有惯性。在公司长时间形成来的企业文化,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传统企业文化的特有惯性是指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它存在于组织中的每个员工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之中,一旦形成,不容易变化。它是特定内、外环境下的产物,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应随之变革,否则,传统的企业文化就会变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阻力。
8、传统企业文化中创新文化的缺乏。由于企业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长期形成,新聘任的人员在同事的影响、要求或者约束下,
特是高层领导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时候,会逐渐让新来的人适应或者效仿企业共同的思维及行为方式等,这种同一化将会扼杀新来员工和新来管理者的个性发挥和创新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往往不会主动放弃既有的稳定感和安全感,所以大部分不会追随领导走向新的征途,而同时企业也就不能留住创新人才,除非领导者有强有力的人格魅力与自信,能够运用雄辩的口才和表演技巧,客观对事、对人,这实际上就是企业共同价值观与个性理念文化的冲突。如果企业文化缺乏这样的创新精神,就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固步自封和落后。
9、企业文化经费落实不到位。
四、返货
(一)经过晨会的多次强调,总部规范了返货的堆放、管理。
(二)对南北方分公司返货管理、对账也进行了规范。当然,更多的规范在于落实,在原有的企业文化中,落实规范化的管理,还需各位领导加强力度,协助行政部门更好开展工作。
五、鉴予行政工作的难开展、难落实、难推进,本人建议如下:
(一)高层领导做出有力的决策,在原有企业文化上不断对各部门经理做相对应的培训,推动企业文化改革,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