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猪场污染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材料;建筑垃圾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概述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7%;2020年,城市化发展水平将达到58%
左右,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化速度过快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建筑施工引起的扬尘已成为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城市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是造成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首要污染物。据了解,可吸入颗粒物能导致呼吸不适及呼吸系统症状(例如气促、咳嗽、喘气等),加重已有呼吸系统疾病及损害肺部组织。所以,有效控制城市建筑业带来的扬尘问题成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重中之重。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的来源及控制目标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的来源
建筑工程施工的扬尘污染,是指在建筑工程工程材料的运输和堆放、道路保洁等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材料有:水泥、砂石、石灰、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扬尘的控制目标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通过实施确保工地施工现场达到城市扬尘治理检查要求,使扬尘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从源头减少扬尘
1、加强设施建设,确保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
完善的防尘设施是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要严格按照《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置好围档,并保证围档连续、密闭;硬化工地内的车行道路,防止运输过程中起尘;在工地出入口处安装洗车设备,防止车胎带泥或带土上路;对地面进行绿化或铺设细石;对易产生扬尘的渣土料堆进行覆盖,防止大风天气起尘。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车辆清洁上路;洗车喷嘴静水压不低于0.5MPa;洗车污水经处理后重复使用,回用率不得低于90%,回用水水质良好,悬浮物浓度不应大于150mg/L;施工场所车辆入口和出口30米以内部分的路面上不应有明显的泥印、砂石、灰土等易扬尘物料;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设有专门的处置系统;无法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洗车污水不得直接排入环境或市政下水系统;接纳洗车污水的水体和市政下水系统不得有任何因洗车污水排放造成的淤塞现象。
2、落实降尘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
(1)施工现场围挡
所有施工现场必须沿工程四周连续设置封闭围挡,主干道两侧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应坚固、稳定、美观,外立面采用标语、自身广告、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比例不得低于20%。 大门净宽不小于6 米,净高不小于4 米。 在建工程主体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表面美观整洁无破损,正立面悬挂施工安全、文明管理内容的标语。
(2)材料堆放
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应按规定要求分类堆放,挂设定型化标牌,堆放应稳定牢固、整齐有序。施工现场内的土堆、砂石料等应使用密目网等材料进行覆盖,确保封闭严密。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存放在库房内,如需露天存放采取严密遮盖措施。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必须入库入罐存放。在工地上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
(3)施工现场工地进出口地坪采用 C20 砼进行硬化处理
道路、加工区、办公室、生活区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其他地区平整后使用碎石覆盖。大型公建项目建筑施工现场大门入口处、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应根据土质、气候等情况种植花卉。建筑现场要设置喷水降尘设施,遇到干旱季节和大风天气,要安排专人定时喷水降尘。设置两名保洁员负责现场的经常性的打扫施工现场内道路及公共区域。
(4)清运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容器,日产日清。垃圾清运应委托有资格的运输单位,确保清运到规定地点,严禁随意倾倒垃圾。在施工现场出口处必须设置车辆冲刷设施,运输车辆在驶出现场时要彻底清理车轮、车体,保持出场车辆清洁,运输散装货物必须覆盖,不得遗撒,避免行驶途中污染道路。
(5)控制大气污染
施工现场要严格控制对大气的污染,使用油、气、电等洁净燃料,禁止使用散煤等污染性燃料;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严格按照“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建立施工现场废水再利用系统,合理布置管线,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雾化喷淋洒水,净化施工现场空气环境。
(6)控制污水污染
施工现场应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配备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不积存污水,不乱排污水;合理设置沉淀池,沉淀后的废水可合理利用。施工产生的泥浆污水经沉淀净化后方可排出,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7)控制粉尘污染
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进行地面硬化。进一步强化商砼的使用,严格控制砂、石、水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污染。风速四级以上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扬垃圾。
深基坑开挖应选择合理的土石方存放位置,对施工现场的原土、回填土采取防尘网进行覆盖,有效防止扬尘。充分利用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对表层进行雾化喷水,遇干旱天气和大风天气,应随时喷水防止扬尘。
(二)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
项目部成立扬尘治理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专职安全员、责任工长为副组长,专项工长、施工员、材料员为组员,实施扬尘治理工作。 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项目部每周将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评比,并作好保存记录。每月向公司书面汇报扬尘治理工作执行情况。
(三)发展节能建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因而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节能建筑是解决城市建设中能源资源消耗过多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的一个好方法,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2007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了法律文件中,为我国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制定应急措施
管理部门应制订治理建筑施工扬尘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工程当地的气象信息,一旦遇到 4 级以上大风天气,所在区域在建工程要停止土方施工作业。 当预测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应急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土方、地面进行洒水、覆盖,防止扬尘污染,并停止所有土方作业和建筑渣土运输。
(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扬尘污染的自觉性
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整治工作,仅仅依靠环保部门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建筑扬尘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知识,努力提高各相关部门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自觉性。特别是要提高工地建设方与施工方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搞好扬尘污染防治不仅能减少对空气质量的污染,更能给自己创造一个空气洁净的工作环境,从而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落实。
参考文献
篇2
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将嘉兴包括平湖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列为市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动员会,也是一次部署新三年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工作会,同时也是一次促进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进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盛全生书记专门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长办公会议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总结近几年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各镇、街道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干湿分离为前提、沼气治理为基础、综合利用为根本”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对规模猪场采取沼气池治污模式、对规模水禽采取筑塘养殖治污模式,结合市811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实事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沼气池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412户,占86.01%,共建造沼气池1.8万多立方米。其中,常年生猪存栏200头以上沼气池治理设施建设67户、完成95.7%;存栏100-199头规模猪场沼气池设施建设153户、完成90.5%;存栏50-99头规模猪场治理建设192户、完成80%。同时有4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在沼气池建设基础上配备建造了后处理池(沼液贮存池),有85个规模场建造了干粪堆积棚。
二是开展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执行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全市存栏500羽以上规模水禽场已有270户完成了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占总数的37.39%。对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了关、停、迁,已关、停规模猪场3个、2000多平方米,关、停水禽养殖户27户、7146平方米。
三是启动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整治。在对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面开展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了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养殖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整治试点。在生猪养殖相对集中的曹桥街道野马、孔家堰、愚桥三个重点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部分村,选择沿河生猪散养户,开展“三水合一”整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07户生猪散养户完成整治任务,共建造沼气池2484立方米。
四是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针对外来养禽户主要是养鸭户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周边土地及河流污染严重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花大力气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89户外来养禽户,66户肉禽养殖户已经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外来蛋禽养殖户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是初步建立畜粪收集体系,综合利用模式得到逐步推广。市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明大牧业园区、春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个畜禽粪便处置中心已全面运作,已对部分规模猪场以及养殖重点村实施了干粪收集,年收集鲜猪粪约1.5万吨,生产有机肥近6000吨。通过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途径开展规模猪场干粪、沼液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工作,涌现出一批如林埭潘建华牧场、广陈威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保良牧场、新仓逢源奶牛场等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典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治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等,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规模畜禽场治污设施尚不完善。我市前几年治污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沼气池建设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建造后处理池或沼液贮存池、没有建干粪堆积棚,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与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今年嘉兴市提出的“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标准相差甚远。
三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养殖户违规排放、干湿分离不彻底等现象,目前还缺乏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对违规排放的处罚没有跟上,致使养殖污染治理成效还不明显。
四是收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市只有部分重点养殖户和重点养殖区域建立了相应的干粪收集体系,规模猪场实施干粪收集的比例仍然较低,主要是就地综合利用的途径不多,传统的种植结构限制了综合利用的出路。农户使用畜粪收集加工后的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有机肥还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五是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差距。现有的治污方式还停留在沼气池治污模式上,对引进与推广应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态型、发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还不够。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理念,改变纯粹为治理而治理的错误思想,将加强畜禽污染治理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营造和谐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干字当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统一思想,自觉行动,深刻认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略)
(二)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略)
(三)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略)
(四)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略)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六大工程
(一)全面推进“两分离三配套”工程。对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规模奶牛场,要严格执行畜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堆积棚等“两分离三配套”标准。具体任务是:1.5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2.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3.存栏100-199头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基本完成,其中列入市811工程的37个规模猪场今年必须完成;4.明年全部完成50头以上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各镇、街道要根据市里制订的具体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抓紧落实工作任务。同时,市和镇、街道要分别抓好几个标准较高的规范化示范场建设。
(二)全面推进散养户整治工程。曹桥街道野马村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今年要完成;曹桥街道、新埭镇、广陈镇、林埭镇等4个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明年要完成。涉及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整治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全面推进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工程。对水禽存栏500羽以上规模禽场实施上岸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水禽排泄物治理要按照干湿分离的要求,进厌氧池进行处理,严禁河道养殖水禽,到2010年规模水禽场治理率达到100%。
(四)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工程。就地综合利用是整个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中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治理方式,要在开展“两分离三配套”治污标准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实施就地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周边有条件的,要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鼓励发展林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力争各镇、街道有30%以上规模畜禽场实施农牧、林牧结合、综合利用。
(五)全面推进干粪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畜粪收集体系,提高畜粪资源利用率,在已有畜粪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再建曹桥、新仓、新埭、广陈、林埭、钟埭、黄姑等7个畜粪处置点。进一步扩大收集范围,对规模猪场干湿分离后的畜粪无法就地消纳的,要进行收集处置,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等手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粪收集处理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六)全面推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要积极引进、推广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开展规模猪场发酵式、零排放等治污新模式建设。要继续探索、推广工业化治污的路子,拓展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新方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要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教育与监管并举,强化排泄物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作为近三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加以推进。
一要削减养殖,严控总量。按照《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11年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平政发〔20*〕98号)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要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要通过规划和水源保护区实施,控制养殖总量;要通过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两违”整治相结合,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相结合,控制养殖总量。要密切掌握养殖动态,对在禁养区内或进行违法占地、违法违章搭建的,要坚决取缔,确保到201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47万头以下。
二要加强宣传,监管并举。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宣传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治理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要树立好“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治理典型,加快推进规范化示范场建设,以典型引路,以示范推动。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督促畜禽养殖户治污设施的到位。市环保、农经、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规模畜禽场“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标准,市有关部门要会同镇、街道,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治污不达标的养殖户要依法进行处罚,要逐步像工业执法一样,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篇3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污染;综合防控
随着养猪行业的低利润化,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逐步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1]。与传统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能大大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据测算,1头90 kg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 kg、尿量2.9 kg、污水20~30 kg(约含0.6~1.0 kg的总固体)。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该文从养猪生产流程的不同方面探讨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以促进养猪场污染的控制。
1从规划设计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得不面临重新搬迁[2]。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地处偏远、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结合,达到变废为宝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使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2从营养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3]。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添加大量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从饲养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 ℃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各养殖场应当尽可能将其消灭,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4从生物净化角度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4]。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某些猪场用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体,美国几乎冻结了对新型抗生素的审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法可依,但执行和执法力度还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应该对国内养殖场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制止非法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行为,特别是禁用人用抗生素,而鼓励开发如氟苯尼考、杆菌肽锌等畜禽专用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同时通过添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甘露寡糖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减轻养殖场特别是猪场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依法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建筑、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建议环保部门等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养猪场提供环境评估报告,否则不予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已建养猪场污染治理必须限时达标,否则依法查处,直至关停。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全部采用干清粪技术,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炜炜.治理猪场污染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9(1):19-20.
[2] 覃树华,袁善益.规模猪场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8(4):229-231.
篇4
1 九龙江上游畜牧水产业发展对流域环境的影响
龙岩市内九龙江流经新罗区、漳平市,(其中新罗大池镇属汀江流域)。该流域从1990年以来,畜牧业快速发展,其中新罗区生猪出栏从1990年的12.1万头增至2005年的140.5万头,家禽出栏从1990年的103.6万羽增至2005年990万羽。漳平市生猪出栏从1990年的7.8万头增至2005年的25.76万头,家禽出栏从1990年50.8万羽增到2005年219.5万羽。流域内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新罗区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67%。漳平市农民人均收入4198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35%。
传统的畜牧业是与农业紧密结合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畜牧养殖专业户快速发展,畜牧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化肥的广泛应用,农业经营者使用农家肥量越来越少。九龙江流域北溪段,地势较不平坦,可用于建猪舍的地方不多,迫使农民将畜禽舍建于靠近河床,或是房前屋后。加大了畜禽粪便用于农、林植物的成本,也加大了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业快速发展给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带来巨大压力。全省养殖业最密集的龙岩市新罗区去年生猪存栏数达75万头,比2002年增加38.9%,尽管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搬迁、治理,但由于缺乏规划引导,搬迁和新建养猪场布局不尽合理,造成污染转移,形成二次污染,影响了整治工作成效,九龙江龙岩段水质污染仍较严重。从表1数字看,1996年至2000年猪禽出栏已翻一倍多,生化需氧量,非离子N变化不大,说明按当时养殖、治污现状还是环境容纳范围内。2001年至2005年,猪禽出栏只增长60%左右,水质的变化却是如此之大(氨氮的增加有相当部分是城市人粪尿和农业化肥流失)。其中2005年雁石桥断面,生化需氧量超过Ⅲ类要求的2.5倍,已超Ⅴ类,氨氮是Ⅲ类标准的7倍,是Ⅴ类标准的3.5倍。华寮断面,生化需氧量达到Ⅱ类标准以下,氨氮达Ⅲ类标准以下。这说明这五年来所增养的部分或是说目前有相当部分畜禽粪尿是排向水体,沼气处污后的氨氮、总磷也还有相当部分流向水体。
从表1数字及上文分析来看,现有养殖业相当部分没有同种植业结合,无法通过植物吸纳动物排泄物,不同程度影响了九龙江北溪段的生态环境。
2 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治理措施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污染也逐渐增大。新罗区、漳平市、区政府都高度重视。从1999年开始投入较大资金用于治理。新罗区1999年专门成立龙津河管理委员会,区环保局、畜牧水产局配合。1999年4月新罗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养猪业污染治理实施意见》。至2005年累计投入环保资金4060万元,兴建沼气池21万m3,占应建数的89.2%,生化塘30.8万m3,占应建的61%,累计投入6100多万元,搬迁中心城市规划区内1616个猪场,拆除猪舍50多万m2。漳平市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沼气池55650 m3,生化塘59050 m3。搬迁猪舍16户,面积6680 m2,投入1422.32万元。
龙岩市畜牧水产局于2000年就在全市畜牧水产工作会上,介绍丹麦、瑞典养殖污染的管理与治理经验,要求各县畜牧水产局大力推广生态养殖,走猪沼草(菜、林、果)之路,力争零排放。2003年5月开始制订“龙岩中心城市及九龙江流域养猪业发展规划布局及污染防治的意见”,经多个部门4次修改,于2004年4月下发,规划中提出了最大可养量,计算依据是土地吸纳原则,并提出每头存栏猪应建沼气池0.4立方米,生化塘6平方米。2005年,新罗区、漳平市又重新修订了市、乡、村三级养殖业发展布局规划,绘制了三级规划图,划出了禁养区、控制区、可养区,各级都计算出最多可养量。严格规定了新上养殖场的审批程序。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新罗区生态养殖已达4079户,出栏猪110.8万头,其中种植杂交狼尾草(用于吸肥,割草养猪)1.5万亩,兴建四个有机肥厂年产4万吨生物有机肥,年可处理30万头的猪粪便。漳平市生态养殖达175户,出栏猪7.9万头,其中种植杂交狼尾草500亩,正在兴建一个有机肥厂。经过各级政府和养猪户的共同努力,养殖业对九龙江北溪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 九龙江上游畜牧业发展对流域环境影响的治理措施
3.1坚持统筹发展要求,完善规划,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生猪养殖业发展,走保量增质的路子。要制定完善养猪业发展及污染治理工作规划,要严把好新(扩)建养猪场的审批关,合理划定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禁止在九龙江干流沿岸1000米、支流500米或沿岸一重山范围内新建畜禽养殖场; "两"及沿河第一重山范围内一律不能新(扩)建养猪场,各部门要加强执法,依法依规查处查处违章乱建养猪。对于已建的养猪场有条件治理的要限期治理,直排的要及时查处,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坚决给予关闭,违章新(扩)建的养猪场要坚决拆除。
3.2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猪(禽)粪生物有机肥生产,大力推广 “猪-沼-草(果、林、蔬、茶)”等生态养殖模式,确保畜禽水产业规模总量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范围内。"猪-沼-草"工程模式用生物发酵配套技术处理粪便,生产有机肥外售,发酵过的沼液用来浇灌种植牧草,进行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此外,种草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牧场和牧草基地的其它工程建设也为当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无论对于养殖业发展或是环保都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模型,本课题组合作的民惠食品公司所属的几个生态猪场被厦门市环保局列为“生态型养猪示范场”、“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场”、牧场和牧草基地的其它工程建设也为当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养殖业发展找到了出路.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3加强畜牧养殖场的污染管理
目前,在饲养场污染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例如,日本和美国要求新建大中型畜牧场经过审批;日本提出粪尿应经过净化处理;芬兰提出新建养殖场要有粪便处理设施等。我省也制定了《九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在流域内划定“畜牧养殖禁建区”,严禁在九龙江两岸新建养殖场等。但从养殖业目前的污染现状来看,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还要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进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等措施,加强污染治理,防止超标排污。同时,饲养者必须加强对易发生泄漏和渗漏的储粪池及饲养间的管理。储粪池和生化塘应远离生活水源并避开水道,防止由于雨水、洪水的流入而引起的粪便溢出;要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地下水;要有合理的储存容量等详细要求。
总之,要通过对养殖业的有效治理,促进畜牧养殖对九龙江流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篇5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22-02
谷城县畜禽养殖业当前处于散养户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场逐渐增多的交替时期。散养户基本上还延续着干粪堆积发酵,污水进入集粪池,最终有机肥还田的模式。而康利、再然、荆山源、魏家山等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小区,发展之初就把治污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并且期望通过销售干粪带来收益,因此,一般都能够通过环保部门组织的环保评价。目前对水体环境污染较大的主要是那些初步进入规模养殖阶段的养殖场,缺乏资金或忽视自身可持续发展,以致出现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的现象,这其中突出存在的主要是养猪场和蛋鸡场。对这类规模养殖场的规范整治也因此成为谷城县畜牧兽医局多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和难点。
1 当前谷城县畜禽养殖场的治污措施
2006年以来,谷城县畜牧兽医局坚持对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治污基本思路,结合不同的养殖类别和谷城种植户对养殖场粪肥的需要,采取了一些实用的治污措施。
1.1 猪场的治污措施
不分猪场大小,整场实行干清粪工艺,干粪进入防渗漏、防雨淋的干粪棚,堆积发酵后销售给种植户还田或直接销售给有机肥生产企业。目前全县存栏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都采用的是该工艺。
年出栏量1 0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采取干清粪工艺后,日污水产生量在3t以内,污水可经过封闭的污水管网流入沼气池,沼液和沼渣再作为有机肥使用。一般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全场可建设2~5个8m2的沼气池。目前全县550家年出栏量50~1 000头的猪场均在县能源办的扶持下建设了数量不等的沼气池。
年出栏量1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因污水产生量大,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复杂:①人工及时从猪舍清理干粪;②粪水混合物从猪舍流入舍外沉跌池,经粗栅栏隔离去大颗粒固形物及塑料袋、草绳、树叶等杂物;③污水经过管网进入集污池,做初次三级沉淀;④上层污水进入调节酸化池,投入石灰絮凝剂预处理12h;⑤上一步处理的污水进入厌氧消化池处理72h;⑥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次三级沉淀池,沉淀处理24h;⑦上清液经污水管网排入水生植物氧化塘中心底部,经氧化、沉淀、污泥吸附和水生植物消化吸30d以上,达到《国家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I标准》B级排放标准后,供灌溉利用。这种组合式稳定塘工艺模式是对环保专家提出的猪场粪污序列式活性泥处理法原理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法原理的一个较为粗糙的结合,依据这种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原理,康利、再然、金田园等县内各大规模猪场均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都取得成功,日污水处理量可达到40t以上,且污水处理成本较低。
1.2 蛋鸡场的治污措施
因蛋鸡粪药残较大,进入沼气池后极易杀死产气菌,所以使用沼气池处理无效。魏家山蛋鸡养殖合作社和荆山源公司分别采用的鸡粪处理措施是国内的普遍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模式
魏家山蛋鸡养殖合作社围绕该镇蛋鸡产业,建设了有机肥厂,把养殖户的鸡粪收集起来,加入辅料,发酵后包装销售。这种模式对鸡粪以及辅料的需求较大,一般适合养殖量较大、较为密集区域使用。目前庙滩镇仅熊营社区、魏家山园区等几个蛋鸡养殖小区的鸡粪得到有效处理,汪洲小区的鸡粪还没有完全纳入处理范围。荆山源公司采用高投入的方式,高标准建设鸡舍集粪板附属设施,鸡粪直接落在微热传送带上,蒸发去除鸡粪中的水分,干粪传送出鸡舍后直接装车运送到有机肥厂处理。这种模式降低了生产有机肥对辅料的依赖性,蛋鸡生产车间不需要配置传统鸡舍的集粪槽、刮粪机等设备设施,保持了鸡舍干爽的环境,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1.3 肉鸡场的治污措施
肉鸡粪是蔬菜大棚很好的有机肥,目前全县肉鸡养殖户生产的鸡粪不能满足蔬菜大棚种植户的需要,一般作堆积发酵处理后就可作蔬菜大棚的高效肥料使用。
1.4 土鸡场的治污措施
谷城县土鸡林下放养模式按照50~100只/667m2的标准,户外鸡粪直接供林地吸收,舍内鸡粪同肉鸡场的鸡粪可供种植户使用。
1.5 牛、羊养殖场的治污措施
谷城县牛、羊养殖场规模较小,产生的粪污一般杂入垫草后堆积发酵,销售给山药种植户使用。
2 当前谷城县畜禽养殖场治污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种治污措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养殖户对粪污处理设施的不尽完善,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污水管网和集污池不密封或者部分密封。这是小规模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畜牧部门在指导猪场建设过程中强调最多的问题。
(2)小规模养殖场只建设干粪池,不建设干粪池上的遮雨棚,每逢雨天都会造成粪污混流,除大规模养猪场和肉鸡场外,其他大部分养殖场都存在这个问题。
(3)养殖场缺乏自己的液体粪污运输设备。这种设备的缺乏造成了更多的大田生产稀缺养殖场粪肥,但是养殖场从防疫卫生考虑,不愿意外来车辆进入场区收集液体粪污,从而造成粪污乱排放。
3 谷城县对养殖场粪污治理采取的措施
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对沿汉江、南河1km范围内设定为禁养区,1~3km范围内设为限养区。对这两类区域广泛宣传,要求这两个区域内的所有养殖场在2015年前必须做到治污措施到位,达标排放。禁养区内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就不准扩建、新建养殖场,现有养殖场治污不达标的不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予投放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扩大养殖量的国家项目。
利用项目对现有养殖场做标准化改扩建等规范性建设。自2007年开始,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就把粪污治理作为中央内容之一。①2011年后,国家投资在40万元以上的项目, 50%以上的资金用于粪污治理;国家投资在60万元以上的的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污水深度处理。②各类规模养殖场在创建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畜禽养殖示范场时,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粪污处理考核占30分,总考核分在85分以下的养殖场视为不合格,不合格养殖场不予晋级和奖励。③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着重强调标准化建设,其中粪污处理无害化是养殖场“六化”重要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宣讲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安排养殖户到老河口市、仙桃市、咸宁市、荆州市等地考察,在谷城县畜牧良种场、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各养殖场对比试验发酵床养猪、沼气池治污、生物菌治污等措施,推进了全县养殖场粪污治理的进程。
4 推进谷城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养殖场污染治理工艺方案必须考虑低成本建设、低成本运营、可持续有效治理和资源再利用,推进必须依靠加强领导、部门引导和监管,投入有必要采取社会多元化。进一步推进谷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细化,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推进养殖场治污。畜牧引导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扩建,达标排放;环保部门重点对禁养区、引用水源上流区域、居民区等区域的养殖场加强监管,督促开展治污整改工作;金融部门把污染治理作为贷款安全发放考核指标之一;农机部门把潜污泵等治污、排污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乡镇把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在面积较大的农田、茶园、果园附近的区域,扩大养殖场粪污还田面积。
(2)把养殖场治污与有机作物生产结合起来,不仅给予沼气池建设补贴,对适度规模的养殖场还给予粪污运输车、潜污泵等车辆、设备补贴,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养殖场转运处理后的液体粪肥到种植户约定的集污池供有机作物生产使用。
篇6
一、远离城镇建猪场
往往许多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在不得不重新面临搬迁。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建场;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互促进,变废为宝,达到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慎选饲料各类添加剂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注意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大量添加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三、合理喂养、采取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我们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一来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都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内我们应当尽可能消灭他们,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四、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杭州灯塔养殖总场的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篇7
【关键词】沼气技术养殖场污染治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沼气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沼气技术的应用对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综合效益日益显著,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沼气性质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可燃气体。沼气由50. 0% ~ 80. 0% 甲烷( C) 、20. 0% ~ 40. 0% 二氧化碳( C) 、0 ~ 5. 0% 氮气() 、小于1. 0%的氢气() 、小于0. 4%的氧气() 、0. 1% ~ 3. 0%硫化氢(S) 等气体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可燃烧。由于沼气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空气中如含有8. 6% ~ 20. 8%( 按体积计算) 的沼气时,就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甲烷的发热量为34 000kJ /,沼气的发热量为20 800 ~ 23 600 kJ /。
沼气技术的作用
节能减排作用
沼气能源在中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煤炭、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的热能利用率极低,传统薪柴炉灶热效率仅为8% ~ 15%,煤炉热效率也只有20%,而气化后产生沼气,按照GB/T 3606-2001《家用沼气灶》技术要求,在额定热流量时的热效率应大于55%,产生明显的能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因直接燃烧薪柴、煤炭等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推广沼气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也是多方面应对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生活用能仍以林木、柴草、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且传统的柴灶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低,C产生量大,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 薪柴的大量砍伐也使我国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逐年减少,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另外,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煤炭作为最主要的商品能源类型其消费量增加较快,由于缺少必要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煤炭燃烧排放的S、C、N、烟尘等直接排入大气,也给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显著不利影响。沼气属于生物能源的范畴,沼气的能量来自太阳的光和热。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太阳能贮藏在体内; 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质发酵分解产生蕴藏着大量能量的沼气。当沼气燃烧时,这种能量就转变为光和热而被利用。产生沼气的原料为有机物,在自然界中来源丰富,如人畜粪便、杂草、秸秆、树叶、垃圾等。沼气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清洁能源类。利用沼气能源,秸秆资源可得到有效利用,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也因此减少了秸秆及薪柴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减少了砍伐薪柴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使森林资源恢复其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功能。
3、改善农产品品质
沼肥包括沼液和沼渣,是生物质经过厌氧发酵后的残余物。沼肥与化学肥料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的环保性能。尿素、碳铵等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会改变土壤性状,降低肥力,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在施用期间短时间内还会释放大量氮、磷元素,随地表径流排入地表水或下渗进入地下水。沼气发酵过程中,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基本上都保持下来,因此,沼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也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抗生素,其中沼渣还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由于沼肥是厌氧发酵后的残留物,寄生虫卵数量显著减少,沼肥中大量的抗生素和维生素也可有效抑制和杀灭植物病原菌和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而施用沼肥的植物可减少农药施用量或不施农药,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产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沼气技术在养殖场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实例
某养殖场年存栏生猪5000头,每天排放大量的污水和粪便,由于未作有效处理,粪水通过污水渠直接流向附近河流,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域,而且产生恶臭,污染周围环境与空气。该企业为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经过充分调研,采用USR升流式厌氧发酵工艺有效处理废水和粪便进而产生沼气,同时副产沼液和沼渣,不仅减轻了环境污染,而且所产沼气作为燃料供居民使用,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施于农田,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情况
养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污染物主要为粪便和废水,其中粪便量为10t/d,废水主要来自猪尿、冲洗粪水、夏季猪舍降温用水等,废水排放量为75t/d,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OD、悬浮物、氨氮、病菌等。
3、粪污治理对策
对养猪场废水治理,应改变过去的末端治理模式,采用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农业生态模式,该养殖场就采用了USR升流式固体厌氧发酵工艺。原料从底部进入消化器内,与消化器内的活性污泥接触,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未消化的生物质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消化器内,上清液从消化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HRT)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从而提高了有机物的分解率和消化器的效率。发酵温度30℃左右,在pH=6.8~7.4条件下,加上适量的水,产甲烷细菌群将有机物消化生成甲烷(C)、二氧化碳(C)、硫化氢(S)等物质。这种发酵工艺,水力滞留期为10d,整个流程比较稳定。沼气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高浓度养殖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有机物含量如COD可降解85% ~90% ,产生的沼液、沼渣是适合于农作物的优质无公害肥料,将沼肥用于农业生产,可一举多得,即实现污水的“零排放”,降低养猪场的治污成本,又可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本项目建成后,沼气供居民使用,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蔬菜种植,解决了沼液的出路,同时使废水实现了零排放,对水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
图1 养猪场沼气净化处理工艺流程
总结
该养殖场污染物经沼气发酵处理后,较好地解决了粪便污水的污染问题,每年可以降解COD在50t以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同类型企业污染物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2003 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 R] . 北京: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 2003.
[2]左金龙,崔福义,赵志伟,等。 PAC - SMBR 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2( 2) : 311 -314.
[3]张捍民,王宝贞。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0,26( 6) : 28 -31.
[4] 章力建,董红敏,蔡典雄,李玉娥。“农业立体污染”不容忽视[ N] . 农民日报, 2004- 12- 31.
篇8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截止2011年12月底,郴州市存栏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875个,年出栏量221万头。从2009年、2010年郴州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情况来看,全市COD排放量农业源占42.3%、36.3%;氨氮排放量农业源占17.2%、40.04%。2011年郴州市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市COD排放量农业源占35.32%,氨氮排放量农业源占39.56%。由此可见,农业源在污染物减排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已成为郴州市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水治理设施和综合利用畜禽废弃物,畜禽废弃物及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便于运输,大多建在城市近郊,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1 污染水体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但是全国目前仅有19.4%的乡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 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郴州市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和污水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对河流水系产生污染: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多见于离河道距离较近的养殖场;通过污染养殖场附近的水源和地下水,间接污染水系;由于粪便的不规范堆放和过量施用于耕地,经雨水冲刷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污染河流水系。许多河流出现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都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1.2 危害农田生态
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氮和磷的化合物,据测算,一个存栏量500头的猪场,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1500t,其中约含5.35t氮和1.55t磷,这些氮和磷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硝态氮和细菌总数超标,污染饮水、土壤和农作物。
1.3 污染空气
畜禽粪便如不及时清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恶臭气体,这不仅会影响畜禽生长发育,降低畜禽产品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有的畜禽养殖场离文教区、居民生活区较近,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有的甚至会引发社会矛盾。
2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的对策
2.1 强化宣传教育,树立环保理念
要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实现畜牧业从城郊向山区丘陵转移、从沿江沿河沿水库向农业生产区转移、从房前屋后向生态养殖小区转移,促进立体种养生态畜牧业发展,做好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2 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治污
减少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大户。积极引导散养密集区、禁限养区,异地兴建生态养殖小区,实现养殖场和村庄分离,改善村庄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50头以下、5头以上的养殖经营户进牧业小区或归并入经营大户养殖,集中治污;也可根据环境现有的承载能力,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从源头及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减少治理成本。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畜禽污染治理技术,严格执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尿分离”,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积极扶持与鼓励个人或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对已颇具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应从严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及污染问题的产生。对小型养殖户要求其清理整顿,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2.3 加大扶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
畜禽废弃物同工业污染源不同,其含有丰富的肥源,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建议制定促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畜禽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扶持政策,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养殖户主动办理环评手续,对环评费用政府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和支持养殖户建设治污工程,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和支持养殖户创新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有重大贡献的给予一定奖励;支持生态养殖小区和生态农场建设,按规划建设的,给予财政补助。鼓励使用有机肥,对合理利用有机肥及沼渣、沼液的种养大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按标准建设的,予以政策倾斜与财政补助。对争取了资金没有完成治理任务,或建立了污染防治设施但不正常运行的养殖户,责令其改正并记录在案不再给予资金扶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县、镇、村以及养殖户的责任,切实加强投诉受理、举报查办和监督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管力度,使执法监管常态化,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2.4 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开展日常指导工作,并贯穿于养殖场建设、改造、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鼓励和支持创办畜禽肥水、沼液综合利用的中介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肥水、沼液配送服务,提高资源化利用率。积极构筑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农户提供畜禽排泄物供求信息。要和乡镇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源头控制,全面封堵直排口,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建立联合执法队伍,严肃查处直排、偷排行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畜禽废弃物堆放应有固定场所和设施,对堆放场所应实现地面水泥硬化;对畜禽废弃物用于直接还田的,应当经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措施,妥善处置贮运工具清洗废水。凡是新上项目,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相关污染防治设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和治污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推广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有机肥与化肥复配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科学改造畜禽房舍结构,推广科学的生产工艺,实现“固液、粪尿、雨污”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污水氨、氮浓度。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例行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
参考文献
篇9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市共有畜禽养殖场240个,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0个,包括:养猪场38个、养牛场1个,养鸡场1个。经查,一是2003年以来所有养殖场未在禁养区内从事养殖活动,均执行了“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二是近年来通过对畜禽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均修建了污染治理设施,主要采取“沼气+湿地”的治理方法,效果比较明显,养殖废水通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三是养殖企业均按环保法律规定,实行排污申报制度,并按时缴纳了排污费。在检查中发现:区兴旺养殖场的废弃物未按环保要求进行存贮和转运,其贮存设施和场所存在渗漏和雨污混排现象。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为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迅速转发了川环办发[2010]72号文件精神,要求各地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同时向市局报送书面自查报告。二是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监察支队支队长为副组长、污控科、生态科等科(室)负责人以及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组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组,对全市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认真检查。三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对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坚决取缔。据统计,此次共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40家。
(二)督促整改,监管到位。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我市切实加强了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促使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在环境监管工作中,将畜禽养殖企业纳入一般污染源进行现场巡查,达到了每月4次。重点检查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和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今年初,将区傅氏养殖场、区金星养殖场、区兴旺养殖场、县兴鑫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县俊明种猪扩繁有限公司、县畜禽养殖场、县鑫源牧业有限公司西坝养殖场7家畜禽养殖企业纳入全市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限期治理企业,现除了区兴旺养殖场未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外,其余6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已投入试运行。同时,责令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区兴旺养殖场对其无防渗漏、溢流、雨水等措施的废弃物贮存设施和场所加大整改力度,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务必完成整治任务。
篇10
关键词养殖污染;现状;原因;建议;安徽天长
随着天长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污染了环境[1-2]。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天长市养殖污染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长市有各类规模养殖户2 613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652户,500只以上养禽大户1 931户。绝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已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养殖污染的原因
2.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自2007年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等以来,天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2.2废弃物利用不充分
由于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土地没有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造成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2.3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据统计,天长市众多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
3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3.1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3.3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天长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生态食物链循环,就是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对生猪排泄的粪、尿利用培养的有效生物菌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供生猪食用,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该模式首先要制作发酵床。发酵床深度约90~100 cm,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体由有机垫料制成,分为上下层。下层50 cm左右,主要用细小木段、秸秆和少量谷壳、锯末制成。上层40 cm左右,由锯末、谷壳、泥土、食盐、少量米糠等营养物添加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要求水分含量达60%(手抓紧一把物料,以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发酵床建好后,夏秋季节经3~5 d发酵,冬春季节经7 d左右发酵,即可进猪圈养。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通过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养猪建造费用比普通的猪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几十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水85%~90%;而且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同时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3.3.2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该模式利用猪粪等建设配套沼气池粪污处理工程,为场区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源,从而减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带来综合效益。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栏生猪150头、出栏生猪500头的猪场建储粪池15 m3、发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粪污自猪场排出,先储存在储粪池,然后抽到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输送到周边农户,发酵残留物通过管道排放到农田综合利用。
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是一个粪物产能系统,100 m3的发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农户日常用气,沼液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每一周期产生的沼液可灌溉当地1~2 hm2农田。该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染,还能为农户提供能源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害化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粪污土地还原利用模式。该模式采取“雨污分流、两级沉淀、封闭排污、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一是建排水明沟,屋面雨水经排水明沟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二是建规格为26.0 m×3.3 m×1.2 m的三级沉淀池1口,池上加盖预制板;三是猪场附近农田上建粪污专用池,规格为2.5 m×1.8 m×1.0 m的15个,3.5 m×1.8 m×1.0m的1个,3.0 m×1.8 m×1.0m的1个,池上加盖预制板;四是三级沉淀池内粪污经吸污车收集后运至田间粪污专用池贮放作为有机肥使用。进行粪污工程改造后,可明显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粪便作为有机肥不仅降低种植业成本,而且解决了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种植的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保证规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雷雷.对川渝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6-17
[2] 朱永德,马春明,王瑞.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我国养鱼业的启示[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9(1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