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传统文化;现状;对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中国便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传统文化危机,当今中国人的礼仪修养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独特的群体,今天在强调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重温礼仪教育依然应该同步而行。
一、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现状
礼仪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崇尚时尚、追求潮流、注重自身形象的群体,在西方主流思想占上风的当代,盲目追求并歪曲理解自由、平等的现象无处不在,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和继承已被无形的边缘化,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排斥和挤兑传统文化的思想。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1、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表现
(一)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
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中华“礼仪之邦”几千年积淀的宝贵资源,可是现代人却忽视了礼仪文化的存在作用,礼仪文化的缺失日益严重,而且有蜕变的趋势。新时期大学生缺少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知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内涵,受一些片面认识的影响对有关礼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读,认为“礼”文化都是封建糟粕。
(二)礼仪文明意识淡漠 缺少谦敬意识
“礼主敬”,礼者敬人也,也就是说,礼就是要先要尊敬他人。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尊重长辈,不敬重老师,不尊敬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仪容仪貌有失文雅
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失礼”现象屡见不鲜: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某些大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旁若无人、举止亲昵;某些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某些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
(四)礼仪践行手足无措
礼仪的修养在于内外兼修。某些大学生不懂得谦虚、礼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懂礼仪,自然也就谈不上能够做到遵守礼仪了;某些大学生内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不会问候,不知道应该怎样与别人建立关系,遇到陌生人不知所措,不知道与长辈乘车时自己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
礼仪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是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又告诉我们,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2、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校园、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外来文化的冲击。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这其中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影响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中、小学这一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大学前的阶段,一些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已经有所缺失。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新鲜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年轻一代越来越崇尚过“洋节”就是一个证明。礼仪的产生发展存在着与其他文化背景的礼仪相融合的过程,但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又何来面向世界呢?
(三)大学生人格“单面化”与礼仪规范“多面性”的冲突。
新世纪大学生对待学习刻苦努力,勤于思考,注重效率。但是,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 一切以为将来消费作投入准备。这些为了功利的目的对专业知识的过分追求,对实用化价值取向的过分强调,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上是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单面化”趋势严重。然而,礼仪规范所体现的是:遵守、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真诚和适度等“多面性”原则,它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功利化的目的使大学生们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谋职而将自己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于智力性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忽视和冷落。这样,势必造成受教育者科学知识的掌握与道德品质的养成、礼仪规范的领略与人文素养的获得之间的无情脱节。
三、大学生礼仪教育改善的对策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对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改善,我觉得有以下几种途径。
1、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人无礼而不生”,礼仪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学校礼仪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行为更自然得体加礼貌大方,气质更加文雅端庄,对学生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社会礼仪文明程度也大有提高。
2、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在学校的礼仪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礼仪说教、规范礼仪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
校园的环境熏陶作用。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这样,学生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礼的存在、礼的气息,就可以在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和熏陶。
3、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要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
逐步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第二课堂,取其精华,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由督学,自学到爱学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使当代大学生礼仪具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4、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优势
篇2
关键词:射艺礼仪修养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97—03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弓箭最早的国家之一,最开始,射箭作为一种狩猎和军事活动存在,后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已逐渐跳出了纯粹竞技体育的圈层,演变为一项多元化的文化复合体。圣人孔子将其列入传统六艺之一,成为君子修身养德和培养风度的方法。射艺包括射技与射礼两大方面,中国传统射艺它除了具备竞技体育的属性以外,同时彰显了人文文化的回归。
近年来,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挖掘、保护和推广中。作为古代“六艺”之一的“射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重新得到生机。
本研究拟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以传统文化推广战略为契机,深入剖析射艺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比对和研究优秀射艺体系,努力构建完整、科学、合理而富于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射艺教学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附加在习射里,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人的哲学理念,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而这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珍贵的价值所在。
古人云:“射以观德”,宏观上讲,是通过射箭运动反衬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微观来说,则是通过射箭行为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射箭同样有射箭的礼仪,表现在外的,是仪式化的“射礼”,蕴含于心的,是射箭的修养。
1内容丰富的射艺古籍是我们修身养性的行动指南
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与“射艺”相关的著作有120种,这些古迹内容丰富,史料与文化价值很高,是一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国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射艺技术以及理论出现了历史断层,研究这些古籍,对射艺的恢复以及弘扬可谓是此道之捷径。
在清李汝珍《西江月·射艺》第一句就指出,射贵型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紧接着提到开要安详大雅,放须停顿从容。对射箭是的姿态有基本的要求。王守仁《观德亭记》写道: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后面就是射者在射箭时的种种心态进行分析,给人们何为射以观德最简洁的答复。
在礼记射义中写道: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以肯定的說,射艺古籍是古代体育类书籍中存世最多的书,每种射艺古籍在技术讲解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提到道德修炼、礼仪培养的方式与方法,这些方式方法是我们现在进行射艺教学时文化传承,礼仪修养的行动指南。
2射艺练习的程式是知行合一式道德训练绝佳途径
是通过技术练习来修身养性,了解传统文化,在练习的程式中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可以称之为君子之学。
孔子以射观德,对“主皮之射”深不以为然,“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意思是说,比赛的射手之间力气大小不一样,不必非要射中,更不必要射穿标靶。礼射注重的是人的品行,射以养德,古老的传统不主张射穿其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即可,甚至稍微偏一点都是可以的。可见孔子时代“礼射”早已超越“主皮之射”。
面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孔子呼吁重建西周初年的“礼乐”,因此他对射礼推崇备至:“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射礼的要求,所谓“不鼓不释”,射箭的人只能在鼓乐配合时射中才能称作“获”。“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夏商周三代的教育模式基本是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精英教育。贵族精英文武兼修,他们的义务就是政治和战争。所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射艺之射礼是道德教化不二法宝
在这几种射法里,礼射影响巨大,尚武成风的商周时代,弓箭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被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射礼。射礼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轴心时代,孔子将射箭赋予了礼的色彩,赋予了哲学的内涵,它变成了教化人修身养性的方式。
射礼分类可分四大类:一是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二是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是平时宴饮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礼,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
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每年两季,各乡的行政长官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大夫、士和学子,在州立学校中举行乡射礼。乡射礼的主持者,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担任,称为“宾”。射位设在堂上,箭靶称为“侯”,设在堂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供报靶者藏身之用,称为“乏”。弓、箭、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
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称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配耦:射礼中司射把射艺相近者两两配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搢三而挟一:每位射手每次射四支箭。三番射:古代射礼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三番射,即一次射礼需要射三个轮次。第一番射“贯而不释”,是说贯中目标也不计算成绩,而侧重的是要求及考察射者的进退仪容是否合乎礼节。以现在的习惯来看,可以视为热身赛,而从整个射礼的程序看,此番射透出的信息是:射礼先要“中礼”。即射以观德。第二番射“不贯不释”,是指不能贯中目标就不计算成绩,要求射者进退中礼之外,还要射艺娴熟,礼技并重。此番射表达的信息就是:“中礼”、“中的”同样重要。还有主人和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第三番射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司射宣布:“不鼓不释”。指射者进退还要应和乐节,并且每一箭都必须应和鼓节来发射,贯中后才能计算成绩。此番射传达的重要信息则是:“中礼”“中节”“中的”三中合一。
传统射礼皆射三次,第一次射,但取合礼。第二次射,始取主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第三次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据说孔子本人就是一位“矢无虚发”的射箭高手,《论语·述而》中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4射艺传承与发扬的当代意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现代的体育赛事的奖杯就是一个放大的酒杯,来源与给胜利者饮酒祝贺,但我国的射礼的饮酒者是输的一方,提示你在射技上,德行上需要提高,即礼记记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义》)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射礼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道德意识的强化,无疑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5结语
射礼的起源从经验层面而言,一般认定为源自狩猎、军事训练或战争的需要,这种说法遭到了日本学者的反对。射的出现不代表射礼的一定产生,所以射礼重点在礼不在射,它的起源跟礼息息相关。“礼”并非通常所认为的礼节、礼貌、礼器、礼制,真正的“礼”本源于人们的诚挚之心,由心发端,施诸万物。上古时期或早有“射礼”的意识,但无实物留存,因此起源问题不应贸然定论。
射以观德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多人都看做是儒家依据自己的学术理论给射艺罩上的美丽光环。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曾在日本学习了六年射艺,通过弓道考试。返回欧洲后出版了《箭术与禅心》一书,用亲身实践证明了超然境界和道的真实存在。存世的明清射经虽然在语言表达上和日本弓道有差异,但究其本旨,细审对射艺功夫的描绘,并无二致,均是养气正心、格物致知而“明明德”的过程。中国儒道经典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记载,但因普通学者从未有过射的体验,大都视作泛泛之谈而略过。射不仅可以修德,亦可用以观德。辞让风度,进退周旋之仪礼,以乐为节从容发射,都是观德的一部分。
射艺内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外有周还进退的举止和肃穆庄重的姿态,但是,射本身也是武事,习武难免好争斗、嗜杀戮。为了防范这些情况的产生,有识之士根据射艺本身的特点,加入饮酒礼和诗乐环节使其发展成“射礼”,强调即使比试竞争之时,也要始终保持人文的礼貌。乡射礼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三番射”是射礼的中心,其余环节大致与乡饮酒礼相同。射礼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它设置的用意,整个射礼更多地承担了教化民众的社会意义。
诗乐和射看似两样毫不相关的艺术,其实诗和射同属六艺,同源同功。诗以言志,射以明志,都有益于兴发个人的高尚志愿,开启对世间一切有限事物的超越感,升腾自己的内在生命,达到富而好礼、贫而乐道的仁者境界。诗和射均是教育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射礼中,正式比赛开始之前都有合乐环节,这正是周代礼乐“郁郁乎文哉”的表现;诗乐配合射艺,既完成了一场庄敬又生机盎然的典礼,又让所有的人从始至终都沐浴在神圣、优雅、和谐的光华中,不知不觉中受到礼乐的陶冶熏染。
射艺曾经远传日本、韩国,如今在中国却难觅踪影。现代社会,人们对礼文化也有着很深的误解。其实礼的终极目标是解放,把人从对立冲突中彻底解放出来,达到圆融和悦。射礼教育不仅蕴含了个人身心和谐发展之道,也涵盖了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礼樂文明的复兴必先了知礼乐实质。
由于中国传统射艺濒临失传,所以它的礼仪形式、内修的方法和理论有许多地方已经不清楚或者争议很大,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家学说来挖掘和整理。“射艺”从字面上看讲求的是射箭的艺术,但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或武艺,更多的是通过技术练习来修身养性,了解传统文化,在练习的程式中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可以称之为君子之学。
射箭在世界各地都被当作一项高雅绅士的运动,但凡射艺高超的人,必定在为人处事方面品格不凡。传统射艺的核心体现是“崇德、尚武、重礼、弘文”,敬人、敬物、敬事是射礼的基础。晓礼仪、懂分寸、知进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最初吸引大学生的,不是这个内在的教化功能,而是表面的、肤浅的、天然的那些吸引力。二射艺本身的教化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是通过射箭练习必然能体悟到的。所以说,初衷可能简单,结果必然高大。因为大学生心智比较成熟,通过习射,他们就会体悟其中道理,即射以观德,反求诸己。在体验传统文化中有效改善大学生礼仪修养风度与气质。
参考文献:
[1]张 旭,苗 华,安 江. 中国传统“射艺”与“国学”[J].西北大学学报,2013(1).
[2]马明达.中国古代射术考[J].暨南史学,2013(12).
[3]戚继光. 纪效新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4]潜 风.从练箭到练心[J].中华遗产,2013(8).
[5] 郭肖波.传统射艺的审法要诀评议[J].中华文化论坛,2011(3).
[6]马廉祯.中国射箭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
[7]李梦奎.先秦射艺描写的文化蕴涵[J].北华大学学报,2004(6).
[8]袁 鹏.将射箭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学校体育,2012(9)
[9] 崔志锋.汉代射艺及其体育思想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7).
[10]李新秀,陈克耀.对古希腊奥运会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体育的文化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
篇3
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自古就被称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所谓礼仪就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礼仪修养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质、文化与学识、修养和价值、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完美人格的标准,更能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当代高校大学生礼仪就是指大学生在公共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了解、掌握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则。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礼仪修养。加强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道德教育的必需。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应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应该了解和运用现代文明礼仪。高校全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然而,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知识贫乏,或者是了解非常肤浅,礼仪意识淡薄,礼仪风气不浓厚,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令人堪忧。探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礼仪知识教育,礼仪修养意识不强,部分高校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有差异,使得素质教育并不能落到实处,当前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的熏染与影响,就业压力阻碍了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等。因此,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目标,积极探寻礼仪修养教育途径,才能有效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由徐克敏撰写的《大学生礼仪修养》一书,对加强高校学生礼仪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大学生应具备的礼仪修养归纳为形象、仪态、见面、沟通、位次、办公室、餐饮、求职面试和涉外礼仪等九个方面。该书所有章节都是由一个实际的“任务描述”开始,通过“相关知识”讲解相关礼仪细节内容,提供的“强化训练”为实际训练项目,通过“知识小链接”为读者提供知识拓展的渠道。
该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礼仪与礼仪修养。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和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一种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所谓礼仪修养就是礼仪达到的一种程度,它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更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具有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和时展性六个基本特征,它又具有尊重、遵守、适度和自律四个原则,具有沟通、协调、维护和教育四大功能。礼仪还具有改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和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的社会作用,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自重、自信、自爱。第二章介绍了仪容与服饰形象礼仪。良好的仪容与服饰礼仪能够塑造出非常好的公众形象,也能@得大众的信赖和支持。服饰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甚至社会地位。第三章介绍了站姿、坐姿、走姿、蹲姿、手势、表情等仪态礼仪。仪态礼仪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外在美好,不同仪态彰显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第四章介绍了介绍、握手、拥抱、亲吻、吻手、递名片和鞠躬等见面礼仪,也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礼仪,掌握一些见面礼仪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第五至十章分别介绍了沟通礼仪、位次礼仪、办公室人际和通信礼仪、餐饮礼仪、求职面试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当前我国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日益紧迫。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利于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笔者在开展所承担的河南省科技厅2017年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高铁乘务人员提升服务形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573)科研过程中,对这部教材进行了系统地阅读和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因此,要采取一定的可行措施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礼仪修养。作为榜样的教师一定要在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强自我教育,学校也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礼仪训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善于修饰自己的外表与行为,塑造适度、优美的风度仪表和形象,以自然的仪表美、形象美和语言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其次,开设礼仪选修课,给学生传授礼仪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和严谨的习惯。第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多管齐下。礼仪修养教育要从儿童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礼仪修养教育进课堂、进课本。第四,高校要加大专项与专业礼仪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社会风气,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和不文明现象。第五,要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整合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改革德育体制,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礼仪。第六,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合理设置礼仪课程,甄选礼仪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礼仪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创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等。总之,要通过各种策略促进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提高。
(姜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舞蹈学在职研究生。)
篇4
(一)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部分人刚刚走出家门,开始独立生活。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强烈的情感归属和沟通交流的需求,这一需求的满足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维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必要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挫折感,减少孤独、寂寞、空虚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过:“社会化———这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和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它是个体积极活动和积极进入社会环境的结果”。[2]社会化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个体与他人、社会交互,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3]大学生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产物。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由于在社会化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我,与社会不断磨合,接收社会文化和行为的约束,这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较易失衡,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更甚者会演变成危害社会的个体。良好的礼仪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增强自信,树立积极心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4]
(三)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品质;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5]思想道德修养是礼仪修养的基础,礼仪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礼仪才知荣辱。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形象,也会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准备,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表现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沟通更加便捷,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却逐渐减少。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渐忽略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责任感,人文精神缺失,礼仪知识匮乏,道德观念不强,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
(一)道德感低下与礼仪修养缺失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以下现象: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玩手机,做“低头族”,吃东西,说话,乱扔杂物,更有甚者趴在课桌上睡觉,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宿舍内行为、语言不文明,对人不尊重甚至引起打架斗殴事件;食堂打饭时不排队,等等。虽然在接受着高等教育,但自己的行为却表现出很低的道德水平,这其中很大原因与礼仪的缺失相关。
(二)自我意识过强与文明意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家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甚至会做也不去做,花钱大手大脚,不知父母赚钱的艰辛,更有甚者,稍不顺心就对父母吆三喝四,大吼大叫,对中国的文明传统不屑一顾。步入社会后,在大街上随地吐痰,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这些都是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礼仪,缺乏文明意识和公众意识的具体表现。
(三)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礼仪知识不足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种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了解较少,大部分学生重视专业学习,对礼仪知识很少关注,不仅漠视其他文化的礼仪常识,对中华民族自身的礼仪知识也了解不够。由于缺乏对礼仪知识系统的了解,导致失礼行为在自身重复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加大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养成。尽管他们在家长或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取了一些礼仪知识,但真正懂得并在学习生活中恪守礼仪的并不多。新时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大学生礼仪教育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意识上使大学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6]
(二)礼仪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的礼仪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应该将其普及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熏陶。(1)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礼仪教育的传播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要加强礼仪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大学生们认真学好礼仪,真正发挥好示范作用。(2)将礼仪课程设置成必修课程。礼仪课程是培养文化素养的载体,应该把该课程纳入到学校通识教育平台,设为必修课,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创新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尽可能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传授礼仪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实践、交流、讨论、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行为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执行者,从而发挥教师的经验指导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7](4)重视礼仪教育的实践性。通过举办“礼仪风采大赛”、“礼仪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礼仪,在学校形成知礼、学礼、懂礼、行礼的校园文明风尚,在提升大学生自身社交品味和道德修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家庭礼仪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
除了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很关键。如果仅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学生回到家后又开始了“公主”或“王子”的生活,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来讲也是事倍功半。所以,家庭礼仪教育必不可少。(1)家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前苏联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8]生活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重大,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建温馨、幸福、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下而不是溺爱的环境中成长。(2)严格日常生活礼仪规范,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3)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领路人和标杆,影响孩子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好人、做好事。这样才能培育出知礼明义的优秀大学生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四)高校礼仪教育要与社会接轨
篇5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cess various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ve the etiquette training not to be high generally, the etiquette quality flaw's phenomenon, this becom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obstacle on the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unifies the employment and the etiquette knowledge, explain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process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diligently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attempted was proposing the raise employment etiquette's content and the way.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礼仪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Etiquette education
作者简介:黄豆豆(1981- ),女,广东汕头,法学学士,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 尽管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日益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薄弱,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礼仪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和整体形象,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目前就业过程中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失现状
当前大学生因礼仪修养而使得就业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缺乏社会公德和遵纪意识
现实生活中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破坏的这些都是学校的东西,学生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简单,一旦形成习惯性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就业中再精心的准备也会无意识自我破坏掉。我们常听到捡起一片纸屑而得到一份工作的例子,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考核大学生的方式,也是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乏的证实。
遵守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大学生遵守纪律差的弱点反映了其社会化程度低。而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有各种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学生,就会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淡漠,最终会因违反正常程序而被企业淘汰出局。如作为公司的员工,上班不能迟到,这是最起码的一条。因此大学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企业朝九晚五的制度。
1.2自尊却不尊重他人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大学生在家人和老师的呵护与激励下都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在家里有家人的关爱,在学校有着老师的关心,大学生在象牙塔里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就业时很难完成观念的转换,如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特别激烈,但是很多学生依然不选择到西部就业,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虚荣心和“高、大、铁”(高薪水、大城市、铁饭碗)的就业目标所造成的。在找工作时,很多学生无法接受企业对他们的层层考验,被拒绝就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工作时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刚工作时常常发牢骚说感觉没有了自尊,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大学生的不尊人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清高。在学校时一些大学生就存在不尊人的行为,比如上课迟到并无惭愧之色,施施然走进教室。有人在网上调查大学生十大陋习,不尊重人就是其中之一。
1.3缺乏诚信和爱岗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曾就“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缺乏诚信敬业精神在就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学生毁约。一些大学生在实习后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事后单位给他们安排了岗位、办公桌,甚至有的连名片都印好了,可到了报到时突然说要毁约,这些情况让公司措手不及,非常被动。而这些存在于高校学生就业中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最起码的要求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 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2.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持久工作的基本能力
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同时,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2.3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这是能否应聘成功的先决条件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在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3.1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学习掌握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大学生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运用问候、握手、介绍、交谈、接待、宴请等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运用书信类文书、致辞类文书、对外商务信函类文书礼仪,借助礼仪文书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尊敬之意;学会运用应聘、商务谈判、商务服务、商务会议、商务仪式等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的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学会运用涉外商务礼仪,拓展工作领域和范围内容。在内容选取上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3.2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途径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抓好课堂教学。学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大幅度的开设有关现代礼仪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礼仪,规范行为举止。教师在上课时介绍一些有关礼仪的书籍或播放一些影片,如《金正昆讲礼仪》等,可以让学生自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其次,加强学生的礼仪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指导理论。学生的礼仪知识拥有后,如不在实践中运用、充实、完善,那礼仪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由此及彼的桥梁,我们掌握了礼仪知识,就要到实际社交活动中去运用。到社交场合中多听、多看、多想、多学,自己的礼仪修养才会不断提高。大学生要时时处处自觉地用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在就业中表现良好。而学生的礼仪实践除校园行为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礼仪。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应聘会。在应聘会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应的应聘技巧,更多的是可以了解应聘中需要哪些礼仪,都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学习、充实、完善自己的礼仪。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对策
礼仪,人们人际交往的基石,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礼仪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表现,而礼仪修养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气质、文化、道德品质已经完美人格的主要标准。在我们身边,行为失范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也异常严重,比如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同学交往不懂谦让,时而言语粗俗甚至大打出手,校园里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等行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己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于是笔者开展了此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本次调查以南昌师范学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系、外文系、中文系、数计系、体育系、音乐系、生物系、化学系、美术系、政法系等11个系部的部分在校生做过礼仪知识问卷调查。
在食堂,26%的学生不会排队,因为他们表示排队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吃完饭剩饭剩菜率高达42%;在宿舍,电脑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必备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80%以上的学生回到宿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而他们的乐趣是在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真正用在学习方面的并不多。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每个人从降临人世到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就是父母。就教育而言,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在家庭中的各种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此时家长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几乎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为所欲为,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所以也就出现了成绩好的孩子有时骄傲任性、专横跋启,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则自卑、压抑。
(二)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回顾我国的教育历程,无处不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学习成绩始终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礼仪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虽然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就没有把礼仪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得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地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的、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中国有句古话:衣食足而知礼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现状却变成了“衣食足而失礼仪”――打开我们的QQ聊天记录、微信记录,诸如“日”、“靠”、“草”、“妈的”这些不文明用语频繁出现,以耍流氓为荣,以乱吐口水为幸,有些词和字在网上被强行禁止,但却还是挡不住国人国骂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能吃苦”、“不诚实”、“贪小便宜”、“嫌贫爱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闯红灯”等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唤醒礼仪意识
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认为:礼貌是儿童应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唤醒孩子的礼仪意识。但从目前大多数家庭来看,孩子在家庭得到的礼仪教育极其缺失,所以在大学阶段再来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的问题已经太晚了。礼仪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二)高校应设置科学、合理、多样化的礼仪课程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尤其应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首先,各高等院校设置基础课程时,应将礼仪课程设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礼仪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改变传统的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其实践性特点,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让学生除了听、看、记忆以外,更多的是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之外,可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四)提升高校老师的礼仪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首先,加强教师礼仪修养,不但可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次,礼仪教师是传承礼仪文明的使者,其教学水平的好坏也是大学生礼仪素养提高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的礼仪教育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及行业的实践经验,很多礼仪教师本身并不能真正传递礼仪的本质和真谛。
(五)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健康的礼仪教育活动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学校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同时,可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演讲比赛、礼仪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礼仪意识,推动大家学礼、懂礼、知礼,让文明礼仪之风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3]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刘敬.中学生礼仪教育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具备礼仪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根据白然[1]、卫以诺[2]、赵莉[3]、李红毅[4]的研究发现结论如下:
(1)部分当代大学生尚未形成基本的文明礼貌习惯。
(2)当代大学生对礼仪的认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很大部分不懂得社交礼仪的基本常识。
(3)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礼仪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对礼仪知识学习和相关培训有迫切的需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很多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学校学习礼仪修养的学习。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过于看重成绩,因而对礼 仪修养的培养有所忽略,造成家庭礼仪教育欠缺。
虽然礼仪修养的学习已经逐渐被重视,但是,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样,礼仪修养的学习和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从上文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的修养,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应该具备基本的礼仪知识,以供学习,使他们具备基础礼仪修养。
(二)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礼仪
1、个人角度的礼仪
个人礼仪是自身文化与道德修养的的体现,正确的个人礼仪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与魅力。因此,个人礼仪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个人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两个方面。
(1)仪容仪表礼仪
正如原一平所说:“端庄的仪表与整洁的服饰就是最好的推荐信”。这是由于仪容仪表礼仪是首先能够为别人展现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为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在交往活动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仪容仪表礼仪主要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的介绍。
仪容礼仪主要体现在个人面部和发型的修饰,其一般原则为美观、卫生、整洁、得体。面部是一个人最突出代表部位,对其进行修饰主要根据皮肤的类型进行护理和化妆。发型要求头发整洁,无头屑,并能够与身材、职业搭配。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肌肤护理和化妆技巧还是很必要,不要让别人觉得自己邋遢。
仪表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举止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方面,而仪容美包括仪表的自然美、仪表的修饰美和仪表的内在美三个方面。仪表礼仪主要的作用是将礼仪的三种美充分发挥出来,
主要通过服饰的穿戴方面介绍。服饰打扮应符合整洁、个性、和谐、整体、文明和符合着装时间、地点、场合的原则,满足合体、合适、合度、朴素和整洁卫生的要求。为了上述的目的,可以以根据体型选择服装、场合选择服装、季节选择服装、服装色彩搭配等当和服饰色彩与肤色相配为依据。
(2)仪态仪表
培根曾经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舒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之美,这是美的精华”。所以,我们不仅要有美的仪容仪表,而且更要有美的仪态仪表。仪态仪表主要从举止礼仪和谈话礼仪两方面介绍。
举止礼仪主要包括站、坐、走礼仪,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日常生活中,正确的站立姿势是全身正直,双肩自然下垂。如果长时间站立,可交换双脚的位置,将身体的重量交互落在左右脚上。如果是十分正式的场合,必须始终保持身体直立,两臂下垂的姿势.与别人作较正式的谈话时,不能把两臂抱在胸前或插在裤兜里。正确的坐姿是:上身保持正直,下巴往后收,脖子要直,胸部要挺起,手自然地置于双膝之上。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入座时注意轻、缓、紧;坐着的时候,要注意两手的放置,两手可以自然地放住腿上,或双手抱臂,或交叉两胳膊放在路上;坐着的时候,要注意两脚的步型。正确的步态匝该是端庄有力,即头要正,挺胸,微昂头,支撑脚的膝部不要弯曲,脚掌要直行。由于性别、性格的原因以及美学的要求,男女生的步态是有区别的,男生以走大步为佳,女生以走碎步为美。女生的走姿应风度朗朗,背部挺直,摆臂自然,步态轻盈。
谈话礼仪包括说话礼仪和听话礼仪。说话正确礼仪是看对象说话、看场合说话,说话时注意体态语、创造愉快的说话氛围和掌握幽默的说话技巧。但是要牢记说话的禁忌是:不要喋喋不休、不要尖酸刻薄、不要逢人便诉苦,不要一言不发以及不要自以为是。听话正确礼仪是凝视说话者,值得你倾听他说话的,必须值得你用眼睛注视着他,对对方的说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细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努力产生共鸣,用眼神与对方交换意见.交流感情;向对方表示你关心他说话的所有内容.赞成对方所说的话时,可以轻轻的点一点你的头,脸部露出代表诚意与兴趣的微笑;听话时应稍稍前倾身子;听话时,干万不应东张西望或将腿晃来晃去,或低头只顾自己做事或做些无关的动作;不要中途打断对方,应让对方把话说完;听话要有耐心,对方发泄的越干净,越有利于倾听者,能听到最后的才是最会听的。
2人际交往角度的礼仪
当代大学生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礼仪人际交往过程中在协调人际关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人际交往礼仪和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可分为日常社交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交际礼仪等方面进行分别阐述。
(1)日常社交礼仪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与陌生人认识,就需要进行握手、介绍和打招呼。这里面蕴含着重要的礼仪知识,我们将从握手礼仪、介绍礼仪和打招呼礼仪分别介绍。
握手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文雅而得体的艺术握手,是人们必须掌握的礼仪。一般情况下,握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他人握手时,应当神态专注、认真、友好。在正常情况下,握手时应目视对方双眼,面含笑容,并且同时问候对方。与人握手时,一般均应起身站立,迎向对方,在距其约l米左右伸出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手掌,稍许上下晃动一两下,并且令其垂直于地面。握手的时候,用力既不可过轻,也不可过重。若用力过轻,有怠慢对方之嫌;不看对象而用力过重,则会使对方难以接受而生反感。一般来讲,在普通场合与别人握手所用的时间以3秒钟左右为宜。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介绍可以分为自我介绍和对他人介绍两种形式。正确的自我介绍礼仪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证介绍内容真实、详略得当,形式标准,方式灵活多样以及态度从容、自信。而正确的对他人介绍礼仪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被介绍人的地位、辈分、性别和亲疏顺序进行介绍,一般情况下,介绍不同地位的人,应先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介绍不同辈份的人,应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介绍不同性别的人,一般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土;应先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家人(即使是地位显赫者)、要好的朋友等,介绍给客人或关系一般的人。
打招呼时要注意对别人的称呼和社交用语得体。称呼是沟通人际父系的信号与桥梁,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称呼不当,则可能造成对方的不满乃至反感。在社交过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适当称呼,避开庸俗称呼、绰号等称呼禁忌。同时,在充满关怀的说话方式下,要有简单明了的礼貌用语、生动得体的问候语和适度的寒暄。
(2)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是指学校的师生在学校生活和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些礼仪规范。校园礼仪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礼仪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与老师、同学、管理人员以及在公共基础设施的礼仪。
要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当代大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礼仪,其实是需要当事人共同努力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原则入手。师生之间礼仪要点是:师生双方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彼此宽容的原则。掌握了师生交往的原则并积极实践,就有很大可能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的交往是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方面,其交往礼仪要点是:坦诚相待.谦度谨慎;友善热情,礼貌待人;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男女交往,举止得体。而当遇到管理人员时,当代大学生要做到要尊重管理人员、服从管理并以礼相待。
校园、宿舍、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以及从容其他活动的地方。“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公共场所,一般要做到: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维护好公共秩序,使用公共设施时要有节约意识,注意个人举止和社影响等。
(3)社会交际礼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就业竞争激烈日趋明显。因此,社会交际礼仪主要从涉外社交礼仪规范和求职礼仪两个方面介绍。
涉外社交礼仪是指在国际社会人们的交往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交际礼节和仪式。当代大学生掌握了涉外社交礼仪规范,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总体来讲,涉外社交礼仪主要有以下一些规范:拜访预约、遵约守时、尊重隐私、尊重习俗、女士优先、按照位次、不妨碍他人、不必过谦。
大学生要求职成功,顺利就业,仅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礼仪素质。求职主要有直接洽谈和利用求职通讯的两种方式。在直接洽谈面试时,当代 大学生应掌握以下的礼仪和技巧: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谈吐文雅,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及时、准确、简洁的回答问题,要明确表示自己的求职意愿,注意见面的礼仪。通讯求职又可以分为电子邮件和电话求职。电子邮件求职时,要保证称呼要正确、贴切,正文要写清楚,结尾祝颂要真诚,署名、日期要准确和附加部分要说明。电话求职时要注意不要装模作样,求职时应以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情况、自己能否在用人单位发挥作用为主和不要强行推销自己。
参考文献:
[1]白 然,康光辉,李焕旭.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及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卫以诺,杨虞婧,张晓欢.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公共礼仪;培养路径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接物以德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自觉提高礼仪修养,注重形象塑造,规范言行举止,不过在大学生公共礼仪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部分大学生公共礼仪修养缺失现状,实施有效的培养路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人才培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强盛的必备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公共礼仪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90后一代,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日新月异的变革让当代大学生在公共礼仪方面出现了与其文化教育不相称的现象,大学校园里仍然存在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具体表现在:
1、传统礼仪的缺失导致日常行为礼仪失范
由于现在许多在校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宠爱有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缺失了分享、礼让等很多传统美德,导致在公共场合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一意孤行,甚至不认为自己日常行为礼仪的不当会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长,素质也良莠不齐。大多数大学生尽管已经成年,但心智仍然不成熟,具有单纯、冲动、遇事缺乏思考等特征,表现在礼仪行为方面:见面不打招呼,待人冷漠;脏话随口而出,不注意生活细节;穿奇装异服,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公共场合穿拖鞋、睡衣、抽烟等;不懂基本礼仪,有些同学进别人寝室、教室、办公室,都不懂得先敲门,冒冒然就进去了,离开时不知道随手关门……种种日常行为礼仪的失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这些基本做人的礼仪规范还有待加强。
2、自我约束能力弱导致大学生教室礼仪失范
教室是大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要去的公共场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他人、影响到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能做到遵纪守规,尊重他人和老师,注重课堂效率,践行教室礼仪,可也不少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监督自己,屡次做出让人反感的行为:上课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上课吃东西,香味弥漫整个教室;不认真听课,私下里交头接耳;上课无精打采,趴在课桌上打瞌睡;玩手机、听音乐、发短信,甚至大摇大摆出去接电话,达到视若无人的境界;有同学把手提电脑都带到课堂,旁若无人……不仅如此,有些同学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接受,更多的是不满甚至抵触情绪,这些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二、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培养路径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多发自不经意间,而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礼仪规范却来自于长期的自身修炼和有意识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为大学生公共礼仪的教育,行之有效的主要还是在大学校园里所接触到的东西,针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公共礼仪方面的不足,应该全方位地通过各种培养路径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
1、强化大学生自身修养,达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将礼仪作为个人修身立业之本,积极学习公共礼仪有关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远离家乡,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花费了一定的时间适应校园生活,同时也缺少了父母的束缚,告别父母的絮絮叨叨,拥有了更多的支配权。在新的环境中,接触了形形的人,开阔了自己的交际圈,但一些不良习惯也随之产生,这个阶段,更能考验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谁能控制好自己就成了赢家,谁控制不好自己大学必定是失败。
2、开展体验式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以及社会大型活动的自愿者服务,既有深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学习到礼仪常识,对学生也有较强的吸引力,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愉悦感,更能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切身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实践中体悟真知。
大学阶段是各种观念的定型阶段,对许多事物仍然缺乏鉴别能力,要注重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团结合作、服务他人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除了自觉实践公共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弘扬优良传统。还要通过礼仪修养的提升,使大学生成为有礼有节、品格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建,《大学生礼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篇9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作用一、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困惑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活动中,主考官首先是通过求职者的仪容、仪表、仪态来认识对方并形成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在最初的交往中,这甚至比一个人的简历、介绍信、证明、文凭等书面材料的作用更直接,更能产生直觉的效果。因为主考官往往通过与求职者初次见面时的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形成第一印象并用它来判断求职者的身份、学识、个性等,这个印象无形中会左右着主考官的判断。如果招聘者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哪怕在硬件方面求职者稍有欠缺,他们也会愿意给求职者机会;如果求职者的某个细节动作让招聘者产生反感,从而影响双方相互交往的进展与深度、看法和评价,他们当然宁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在求职中,仅靠专业知识和热情是不够的,与招聘单位接触时还应有礼貌、讲仪表。
因此,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往往感到困惑:与招聘单位接触时,如何体现求职者的应聘资料?如何拥有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如何与人交往,给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要想解决与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学生进入职场前认真了解、学习、把握并遵守礼仪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礼仪教学的作用――解惑
生活之路,始于“礼”;学业之路,始于“礼”;就业之路,始于“礼”;人生之路,始于“礼”。求职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和机会,注重礼仪,把握仪容、仪表、举止、谈吐等方面的礼仪要求,做到胸有成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握就业机会。那么,如何运用礼仪打开大学生的就业之门呢?礼仪教学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充分了解与把握礼仪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让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1.指导大学生恰当地进行仪容仪表仪态修饰
礼仪教学按照个人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恰当地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做到仪容美,即貌美、发美、肌肤美。仪表美,容貌、形体、姿态等协调优美,体格健美、身体健康、服饰得体、修饰得当。仪态美,站姿、走姿、坐姿、蹲姿、手势等姿势、动作的美。充分地展示大学生的良好教育与优雅的风度,进而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指导大学生了解并很好地应用社交礼仪
礼仪教学按照社交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了解并很好地应用:见面礼仪、介绍礼仪、电话礼仪、称呼与问候礼仪、名片礼仪等。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
3.指导大学生正确地把握并得体地使用商务礼仪
礼仪教学按照商务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把握并得体地应用,拜访与接待礼仪、宴会礼仪、用餐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懂得并能够得体地使用商务礼仪开展各种活动。
4.指导大学生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礼仪教学按照语言交谈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进行幽默文雅的谈吐,正确地选择交谈的话题、得体的运用表情礼仪、举止礼仪、声音礼仪、语言表达礼仪、听与说礼仪、告别的礼仪等。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5.指导大学生处理好与同学、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礼仪教学按照职场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职场中,处理好求职者与在职者,下级与上级、同学之间或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6.指导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气质形象
礼仪教学按照形象与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塑造的良好的气质形象,认识与了解:气质美需要培养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为人诚恳、心地善良、宽容忍让、乐于助人。
气质美需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待人热情而不轻浮,诚恳而不过度,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粗俗,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虚伪,认真而不迂腐;不乱发脾气,善于理解别人,有同情心,有主见但不乱发言论,忌怒忌狂;待人不卑不亢,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作用的几点建议
1.在所有专业开设礼仪课
现在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只是在文科类、管理类的部分专业开设礼仪课程,而理工科类及一部分文科类专业是没有开设礼仪课的,这无疑不能满足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发展的需要。
(1)从学生的角度看
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应对繁重的学习,到了初中、高中更是需要应对各种考试及高考,除了学习课本理论,他(她)们无暇顾及别的,即不了解什么礼仪修养,更不了解社会、企业的需要,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内在气质、品格、形体、举止、谈吐、沟通、与人交往、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礼仪修养与训练,这些方面的盲点,将会导致社会、企业对他(她)们产生误解,以致失去工作或是合作的机会,从而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想让每一个大学生,不仅具备敏锐的头脑、睿智的眼光、高深的文化修养,还能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那么,就应该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礼仪的学习与训练。
(2)从学校的角度看
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既要重视构建名牌学校(相当于名牌企业),也要重视塑造名牌学生(相当于名牌产品)。
这里特别想要说明塑造名牌学生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当于是学校的产品,名牌产品是要讲包装、讲质量、讲形象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是学校为大学生提品的基本效用和性能,是大学生需求的核心部分,是实质产品,是产品整体概念中最主要的内容。而礼仪学习可以算作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各种具体产品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的外观。形式产品的各种有形因素虽然不全部都直接进入产品的使用过程,但也间接影响了消费者(学生自己或用人单位)对产品(大学生)的满足程度和评价。其中,核心产品即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是实质、是根本,它必须转化为形式产品即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过礼仪修养与训练的高素质人才,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在市场竞争、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对大学生形象和大学生品牌更是格外关注,社会总是通过大学生的具体个人形象,如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来识别、评价、接纳大学生或大学生所毕业院校的整体形象。所以,构建高职院校品牌需要在所有专业开设礼仪课程。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教学师资队伍
为配合高职院校全面开展礼仪教学的需要,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师资队伍,推出高层次的礼仪训练教师资格培训。培训训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演练及课程设计辅导、行动导向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艺术表现及教学研究、示范、测评方法,实行礼仪训练教师资格证书制,切实提高礼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礼仪职业教学模式
现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基本形成了以教师“讲授”良好形象与学生“背诵”良好形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多属于理论型专门人才。这显然不符合国家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礼仪职业教学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生动讲授”良好形象与学生“速记熟背”良好形象却“不知如何用”的尴尬与困境,主张在全过程职业化教学模式中,把内在的理论修养和技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主张良好的个人形象是靠“做”或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讲”或是“背”出来的,培养实战型、应用型的高职人才。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礼仪 成因 对策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仪,对大学生求职效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提供及时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高等院校指导机构所面临的一项急迫任务。在很多情况下,求职礼仪甚至成为招聘者取舍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要高度总是求职礼仪的辅导,提高求职礼仪在面试中的恰当应用。
一.大学生求职礼仪缺失的表现
1.礼仪修养的缺失。时间观念不强,面试时迟到;面试时推门而入或面试后不知礼貌告退等;不注重仪表修饰,要么奇装异服,要么浓妆艳抹,要么蓬头垢面等同面试这一正式场合格格不入;面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问,左顾右盼或不宵一顾等都是对招聘者的不尊重;面试时口若悬河,自吹自擂,滔滔不绝,只关注自己,不顾及招聘者的感受,让其被动的接受情况。
2.自我展示的缺失。在语言表达方面,在大学毕业生的面试中,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说话声音太小,或抑扬顿挫,或遇到不知道的问题就结结巴巴,缺少恰当的肢体语言,使得招聘者不能准确理解其表达内容。在能力展示方面,当被问及专长,业余爱好的问题,有的喜欢自我吹嘘,过分炫耀,言过其实;有的特别谦虚,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有的特别紧张,心理特别想得到这份工作,有特别害怕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工作等,让招聘者感到无所适从,继续追问已毫无意义。
3.准确定位的缺失。在自身定位方面,没有对自身的兴趣、气质类型、能力等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造成对自身定位过高或过低;在目标单位选择方面,面试前没有对目标单位和目标单位的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其发展历史,现状和主要业务一问三不知,过多的关注薪金;在价值定位方面,没从目标单位角度思考,自己相较于其他应聘者的优势不清,能为目标单位带来多少收益不清。
二.大学生求职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求职礼仪课时不够。求职礼仪的就业指导课时安排过少,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突击强化式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机械地给学生灌输很多的就I相关知识,相关教材中对求职礼仪的讲解多是局部在求职礼仪表层上的求职技巧介绍,如初次见面的礼仪、服饰礼仪和姿态礼仪等,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是接受能力,效果可见一斑。所以,求职礼仪不是“突击补习”两三天可以“及格”的,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也不是通过几节课的讲解就能得到提高的。
2.求职礼仪训练不够。目前,高效开展的就业指导中,求职礼仪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较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进行辅导。对如何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礼仪水平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尤其是针对本校毕业生求职特点的进行的礼仪培训更显薄弱,没有体现出所在院校的特点。对学生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远远没有达到助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目的。这样的就业指导容易导致指导对象在求职过程中机械照搬书本知识,不能在求职中灵活应用,有可能造成本末倒置或者适得其反,影响求职的效果。求职技能的训练应该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而非“临时抱佛脚”。
3.求职礼仪实践不够。当前,进行求职礼仪的实践也非常短,而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大学生自身创造求职礼仪实践机会,因能力受限;高校在创造求职礼仪实践上又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家庭在创造求职礼仪实践上又显得力不从心。
三.高校应对大学生求职礼仪缺失的几点对策
1.丰富礼仪课程设置。高校要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结构,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礼仪修养》、《道德教育》等课程。同时明确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言行的教育和管理,并适时地组织礼仪修养知识讲座,特别是在大学新生入校时进行礼仪教育;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展针对应聘面试,初到单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指导。
2.营造浓厚礼仪氛围。一方面,要注重教师自身礼仪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们的思想、信仰、品德等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规范他们的举止、谈吐、着装、仪态,使得教师既愿意又有能力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与培养。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礼貌待人接物,尤其在同老师和同学的日常交流中,要强化礼仪锻炼,努力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
2.强化求职礼仪训练。只有求职礼仪知识,没有反复的训练,得不到及时的指导,那么在面试中,大学生很难从容应对面试,举手投足也不可能做到得体自然,让面试官印象深刻更是无从谈起。只有恰当的指导和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从容自信,关键时刻超常发挥,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3.拓宽礼仪实践渠道。要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共事合作的能力,注重大学生的内化过程。高校要多措并举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求职礼仪的规范;大学生自身要积极培养共事合作的能力,积极创造机会参加社会各类招聘,以实战检验求职礼仪;家庭要积极支持大学生参加求职礼仪实践锻炼;社会要降低门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招聘,让其早日了解社会需求,让其明白自身的价值所在,努力方向,尽量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于环.高校毕业生求职礼仪指导[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85.
[2]张朝晖等.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19-20.
[3]曹月坤.对加强大学生求职礼仪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