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见成效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整治见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伊通县明确工作思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统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按照“五清”、“十建”、“两化”内容,突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烈的建设氛围
从县情实际出发,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标准要求,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县里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村也要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乡(镇)、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并逐级签订了包保责任书,县、镇、村、屯层层落实了包保制度。坚持搞好宣传发动,大造声势。全县制作宣传条幅155条、书写标语535条,发放入户乡规民约宣传单23万份。通过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来。使广大村民认识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民知道农村环境整治是自己的事,要下大气力搞好,并且必须长期坚持抓下去,从而自觉地配合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
2.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点”是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屯以及示范村的环境卫生整治;“线”就是沿公路线、村村通线和旅游线的环境整治。在四平市确定“一核三带”节点镇的基础上,伊通县还抓了伊通——公主岭线、伊通——长春线、伊通——小孤山沿线乡镇、村的环境整治,整治重点乡镇达到了84%,沿线村达到了36%。“面”是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以景台镇景台村、大榆树村为中心,辐射马鞍山岗阳村、镇铁炉村、街里村、新农村、马鞍村、东风村;以伊通镇建国村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伊通镇五四村、福庆街道东新村、福宁街道小营城子村、福安街道新四村;以靠山镇河沿子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靠山镇下沟村村、靠山镇靠山村、庄家村,黄岭子镇黄岭子村、莽丈村、老烧锅村;以营城子镇杂木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营城子村、红塔村、四间村、新家村、新宏村、向前村;以河源镇保南村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河源镇榆树村、大酱村、吉祥村等,达到了全面整治的目标。全县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突出主导产业,要求每个示范村都要建设一个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一个蔬菜棚膜小区、成立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纯收入增长12%以上。民生目标达到基础设备完备,村域内道路交通、安全饮水、消防水源、供电、清洁能源、泥草房改造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整治做到村屯内无垃圾、无粪堆、路旁无柴草垛、无路障,院落整洁美观,切实解决好垃圾、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的问题。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稳固的建设基础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瓶颈问题,伊通县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积极申报,2011年伊通县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21万元,全部用于21个示范村的项目建设,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农民筹资酬劳用于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重点项目。伊通县将林业、水利、农业、卫生、文化等部门涉农13类项目资金整合到一起,全部投入到村镇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去,村镇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伊通县对新农村建设项目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无论哪个乡镇、哪个村,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严肃对待,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建设,对项目资金要严格审查,项目完成的,全额拨付,没完成的按进度拨付,没做的一律不准拨付。对此,省里项目资金到县财政后,县里立即组织农业局、财政局、县新农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项目大检查,对21个村的建设项目逐一检查验收,对合格的项目及时拨付了资金,对不合格的,限令整改,项目资金也及时拨付到位。
4.开展联动共建,建立稳固的帮扶机制
建立了领导包保、部门帮扶、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的全社会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安排19名县级领导包保19个乡镇(街道),42个示范村、沿线村、重点村,每个村安排2个帮扶单位。帮扶单位对所帮扶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乡(镇)也建立了机关站办所帮扶工作机制。县里特别强调各帮扶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重点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示范村建设规划、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指导。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市、县级各帮扶部门和单位、企业积极行动,四平市烟草专卖局等市级帮扶单位为伊通县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95万元,伊通县林业局等15个县直部门为8个示范村提供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达74.85万元,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5.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完善的奖惩办法
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进行检查评比活动,激发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多次组织开展由县主要领导、县委组织部、农业局领导、新农办人员,新闻记者、节点镇、主要公路沿线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参加的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大检查。检查组每到一村,都进行了严格检查,每发现一处垃圾或路障,由电视台录像,并由党委书记表态,进行整改。检查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所有参加人员对检查的乡镇、街道进行排名,并由组织部、新农办领导统计排出各乡镇、街道的总体排名。会上县领导又重申了检查过程中需要整改的镇、村,限期一周内整改完毕。县电视台对检查过程进行新闻报道,好的给予表扬,差的进行曝光,并公布乡镇检查名次,特例地对检查情况进行连续播放一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专设一台农村环境整治督查车,县农业局领导、新农办人员,坚持下乡检查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每到一地,发现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或电话告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或找乡镇领导亲自赶到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坚持落实好各项奖补政策。对新农村项目建设以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和奖补。全县设立专项资金500万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补贴360万元,奖励乡村干部和帮扶部门单位140万元。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篇2
由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原因,我村居住较集中,人口密集,村庄内主巷道狭窄,两侧断墙残壁,路面破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两侧的露天粪坑、垃圾、草堆、乱搭乱建,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水面水花生、漂浮物也经常到处都是,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2011年11月份开展村庄环境工作以来,我村抢抓契机,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目标,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的原则要求,在溱潼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着力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经过前期一段时期的工作,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为我村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 强化领导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形势,我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和方案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实施小组:
(1)宣传教育组。由村支部副书记任组长的五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动员,发放公开信1500份,做到环境整治家喻户晓,使全村村民人人要达到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中去的要求,通过会议、广播、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达到积极行动并带领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使广大村民认识到村庄环境整治是一件为民办的大好事,是全体村民大家的事,从而形成党员干部、全体村民齐动手,人人都是村庄环境整治责任人的良好局面。也只有全民参与,才能顺利达到整治的要求,为全面达到整治效果扫除了思想障碍。
(2)环境整治组。由村委会副主任任组长的五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村庄路道及周边绿化的管护、道路和田间乱堆乱放的清理、村庄内公共厕所的整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露天粪坑的取缔等方案的具体落实。
(3)矛盾协调组。由村治安民调主任任组长的七名党员干部组成。具体负责环境整治过程中涉及对象矛盾的处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让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立足自我 明确要求
(1)获得村干部支持。按照村庄环境整治的各项要求,我村通过召开村两委会,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签订环境整治责任状,成立环境整治实施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2)赢得领导的支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是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面广量大,矛盾错综复杂,在遇到重大困难和矛盾时,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去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矛盾。针对突出矛盾和困难,要及时汇报情况,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争得上级财力的支持。针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大的情况,我村为加大资金筹措的力度,村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里帮扶及相关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工程有了可靠的保障。具体做到了“三个一点”。
一是“民集一点”:就是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村民共整、共治、共建、共享措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实施受益村民共同集资建设。同时对在外能人、有钱老板回归的机会,让他们多多支持家乡建设。
二是“村筹一点”:村里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压缩其他支出,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建设费用的投入。
三是“上争一点”:通过争取上级的补助,从而解决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困难,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常态化。
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建、整、拆、包、清、栽六个字上因地制宜地进行了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建幼儿园东侧与老实验小学西侧停车场2处;建化库池1处;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车停车棚各1座;建2组泵房1座;建洲城新区污水池1座。
“整”:对村东西、南北两侧河道2000米护堤进行整治;整治村庄内水冲式厕所3座;整修村庄内破损路面1.8公里,并做好排水设施;整修路灯56盏。
“拆”:拆村内主干道两侧违章建筑26处;拆除涉及路道拓宽户18户;拆除泰东河两侧猪场4座、房屋2座。
“包”:包村庄内主干道清洁工2名;包村庄内公厕清洁工1名;包村庄内垃圾清理工2名;包村庄垃圾运输工1名;包村庄内主河道水面清理工14名。
“清”:清理村庄内主干道两侧露天粪坑89个、乱堆乱放草堆265个;清理村部东西、南北两侧河道淤泥3200米;疏浚泰东河周边河道8条;冲填沟塘土方9.3万多方。
篇3
游客络绎不绝,有一家老小、热恋情侣、同窗挚友……都沉醉于眼前的水乡美景中。
可谁曾想到,眼前清幽的美景,在两年前还是一片河涌发臭、污水横流的荒废蕉林地。谈起当年的污染情况,麻涌一位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记忆犹新:“马蚝蛹负跏锹橛孔钤唷⒆畛舻牡胤剑臭味难闻。”
为推动绿色生态水网建设,深化我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9月中旬,广东省政府在东莞召开珠三角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推广东莞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打造岭南水乡湿地公园精品
“珠三角地级以上市至少要建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每个县(市、区)要高标准建设示范性湿地公园,有条件的镇村也应该积极建设小型湿地公园,打造一批岭南水乡特色湿地公园精品。”
“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会上,省长朱小丹指出, 在珠三角地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网建设,是深入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珠三角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
湿地公园是绿色生态水网的重要节点。建设湿地公园是东莞、广州、佛山等地保护利用湿地、强化水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的一条重要经验。珠三角地区要以湿地公园建设为引导,结合治污治水和生态环境整治,恢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打造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岭南水乡风貌。
“一年开局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会议要求珠三角各地市要科学规划,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的湿地公园体系,争取到2017年湿地公园达100个、到2020年达155个,与村级排污设施相配套的乡村小型湿地分别达1000、2000个以上,实现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分布密度全国领先,涌现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湿地公园。
同时,大力提升珠三角水网湿地生态功能,力争到2017年、2020年,珠三角水网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50%、85%,充分发挥湿地治污治水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改善区域水质,消除劣Ⅴ类水体。
朱小丹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依托珠三角地区密布的水网资源,以水污染治理为基础,以水质改善为根本,以水系治理和水网贯通为纽带,以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同步推进治污治水、环境整治与水网绿化美化,努力在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推进绿色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要坚持水陆并治,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要坚持系统构建,形成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四要坚持合理开发,积极拓展绿色生态水网综合效益。
年底前珠三角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离不开水环境整治。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水质改善的根本目标,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区域,持续推进全省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4年,珠三角地区60个省控水质监控断面达标率80%,可比断面达标率较2011年上升了2.4%;从2011年起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100%达标。
省环境保护厅透露,2015年底前,珠三角地区城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按照国家“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今年是《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实施第二阶段――“三年新突破”阶段目标的实现年。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陈光荣介绍,我省通过实施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等重污染河流污染整治,水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
“一河一策”狠抓精细化治污。目前,广州市广佛跨界16条河涌整治工程111个项目已完工17项,在建74项;佛山市第一批42条“一河一策”重点河涌389项整治项目已完成253项,在建98项。城市内河涌整治方面,珠三角各市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投入约170亿元整治520多条河涌,河涌整治初见成效。
不过,省环境保护厅同时指出,省人大重点督办的6条跨市重污染河流,有4条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60个省控断面中,仍有20%的断面不达标和高达8.3%的劣Ⅴ类断面。有功能区划的水体中仍有18条河流未消除劣Ⅴ类。
接下来,按照“水十条”要求,国家将与广东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对此,省环境保护厅表示,将按照“水十条”和国家考核广东责任书的要求,形成省级工作方案。省政府将与各地市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并制定我省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
篇4
构建绿色长城,保卫美丽家园
“在我小时候天都是蓝的,那时候吃过晚饭后,拿张席子放到地上,躺倒上面看天上,全都是星星,后来很少看到了,最近这几年又都会来了,天又变蓝了!”在xx村,村民高兴的对着我们环保工作者说到,这是对环保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环保工作的要求。
至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蓝天保卫战政策与方针,多次通过实地调查,会议探讨,制定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办法,环保工作要以严字当头、强化落实,坚决打赢大气防治攻坚战。
通过多部门联合,直接面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村驻地的环境问题,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环卫、管区、村委会多方力量对村内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积极探索环境卫生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倒闭责任落实。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依托群众推进治理。辖区内的企业,环保等部门进行摸底,制做企业清单,污染类型,建立了日常巡查机制,对企业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企业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环保工作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天更蓝,水更清,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居住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篇5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向李县长、长等检查组一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乡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向你们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乡按照省、州、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刘奇葆书记关于“环境治理要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盲点死角延伸,攻坚破难,一抓到底”等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目标,以“五十百千工程”和“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六子”、“五乱”治理为突破口,把综合整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灾后农房重建相结合,通过“塑风貌、抓典型、重常态、建机制、促长效”,奋力拼搏,强势整治,城乡环境面貌显着改善,确保了4.19旅发大会、5.12重大接待活动圆满成功。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机制”进一步健全。1、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以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环卫所,具体负责全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召开了村民大会,签订了《乡环境综合治理村规民约》,为规范乡村环境卫生秩序整治,建立了长效机制。2、考核机制。制定了《乡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制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落实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3、投入机制。实行“群众自筹、上级补助、户主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并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综合整治。4、市场机制。通过比价选择,与乡卫生清理服务点达成总费用为42万元/年的环境卫生保洁协议,由其负责全乡垃圾清运工作。
(二)“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出动车辆300余台次,人力3175人次,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加强建筑工地、采沙场、车辆停放管理,工地乱象、沙场乱象、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加大市场整治,基本取缔了以街代市、占道经营的行为,逐步形成了“坐商归店、流商归市”的格局。三是强化乡容村貌治理工作,栽植绿化树3000余株,新投放垃圾箱15个,建立垃圾池7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点1个,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四是规范建设行为,开展乱搭乱建专项整治,共拆除乱搭乱建20多处,清理广告乱贴乱画30余处。五是大力规范国道沿线洗车加水点,初见成效。
(三)“点”上工作亮点突出。1、农房风貌大为改观。按照打造“藏羌驿站”的总体定位,集中对国道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界脑村农房进行了农房风貌补缺提升。2、“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东界脑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
二、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为扎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党政班子其他副职成员为副组长、分管副乡长为执行组长、乡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工作组、督查组,明确了各组(室)的职责、任务、整治的重点及区域。各村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抓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一是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各村通过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认真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二是通过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行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抓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一是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点带片、整体推进的思路,组织部分积极性高、有代表性的农户先行实施,通过示范点带动,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充分发挥集镇居民、乡直部门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作用,狠抓关键部位的整治,重点抓好集镇主干道路、集镇道路出入口的整治,特别是对集镇、村居及住房集中区、背街小巷进行了集中清理。
(四)抓机制建设,逗硬奖惩形成了“健全一套班子,细化两个目标,完善三项制度”的长效机制。1、健全一套班子: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2、细化两个目标:一是细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要求。二是细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和区域。3、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投入机制。实行“受益者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投入办法,通过“群众自筹、上级补助、户主投入”的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综合整治。二是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机制。三是责任追究机制。如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排在全县后三位,对乡长、分管副乡长、驻村领导给予2000元的经济惩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未根本转变,“六子”、“五乱”治理的成果易反弹反复。二是映汶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沿线工地多,沙场多,治理难度大,影响了我乡环境整治效果。三是沿线交通运输繁忙,洗车加水点多,整
顿规范难度大。四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有侍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集中精力加快整治步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明确人员职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强化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工作抓出实效。
(二)全力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四化”标准,切实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并更新垃圾桶、果皮箱、保洁车辆,加强集镇、集中居住点园林绿化,努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逗硬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办法,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坚持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篇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近期,我们深入全县17个乡镇3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总体感觉是,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们泽州县的基本县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搞好爱国卫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以东四义为典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大打了以清除四堆八乱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精心组织实施了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仅2003年就清除垃圾100余万吨,清运生活用煤10余万吨,石灰消杀10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处。二是农村改厕稳步推进。按照“行政村建公厕、行政事业单位改公厕、农户用卫生厕所”的指导方针,大打了农村改厕攻坚战,全县公厕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农村改灶初见成效。通过大力推广川底乡煤球火改造和南山村沼气建设经验,目前全县农户改灶率达到了70%以上。
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认识不到位。有部分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更谈不上组织和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大卫生观念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三是组织机构不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长效机制不完善。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比如农村改厕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农户又不愿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今后工作思路
从我县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工作思路是大力实施“151”工程。即:健全一个机制,抓好五项工作,实现一个突破。
(一)健全一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中心集镇建垃圾处理场,行政村建垃圾填埋场,自然村建垃圾池,农户建生活用煤煤池和乡村建环卫队”的工作要求,力争到2010年,全县卫生管理站达到20个,卫生专业队达到300个。同时,建成500个垃圾填埋场,5000个垃圾池和5000个煤池。
(二)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改水改厕工作。中心集镇、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和重点旅游景区要突出公厕建设,五年内建公厕100座(无害化处理10座);旧村改造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要突出户厕建设,五年内全县改建户厕5000座(无害化处理500座),力争到2010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全县98%的人吃上卫生水,94%的人饮用上自来水。
二是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力争到2010年,创建国家级卫生镇1个、卫生村5个、卫生单位3个;创建省级卫生镇10个、卫生村30个、卫生单位15个;全县60%的村和单位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同时,创建东四义式卫生模范村50个。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开课率达到60-8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0%,公共场所禁烟率达到80%。
四是除害灭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传为重点,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五是农户改灶工作。要千方百计指导和教育农民使用煤球火、沼气等炉灶,力争到2010年,全县改灶率达到80%以上。
(三)实现一个突破。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实现爱国卫生工作“全市闻名,全省领先,全国挂号”的新突破。
三、主要措施
爱国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泽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把农村改厕、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要成立各级爱卫会,设立爱卫会办公室,组建环境卫生专业队,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特别是爱卫会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畅、洁、舒、美、安”的总体要求,以整治公路沿线“脏、乱、差”为突破口,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营造整洁、安全、畅通的公路通行环境。
二、总体目标
计划用3年时间,按照“突出重点、分年实施、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大变化”的工作步骤,大力推进我市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公路路面整洁,安全畅通,沿路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规范齐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无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打场晒粮、种植作物、采空作业、悬挂衣物、焚烧物品等现象。通过在公路沿线种植乔灌结合、花卉点缀、品种多样、结构立体化的绿化带,形成公路绿色长廊景观。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治脏,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成立专业保洁队伍,集镇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要在专门场所收集,严禁沿路倾倒。禁止在国省道干线公路两侧设置露天固定垃圾池,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和废旧物品堆场尽快清除,垃圾清运要做好密闭、覆盖,防止沿路遗撒。广泛发动公路沿线群众,开展全民环境卫生大清扫,特别要加大省界、市界等重要出口路段、城乡结合部的清洁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制度,消灭脏、乱、差现象,推进公路沿线保洁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
(二)集中治乱,规范公路沿线秩序。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整合各方力量,下大力气,对公路沿线乱堆放、乱建设、乱占道、乱排污、乱悬挂、乱贴画、乱栽种等“七乱”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迅速改变公路两侧环境。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会同工商、商务、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集中整治骑路集市问题,规范集贸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公路畅通、安全。
(三)着力治差,提升公路沿线形象。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会同规划、建设、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依法拆除公路红线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对影响路域环境的破旧建筑物立面进行粉刷或遮挡。加强公路空间环境治理,对违法设置、影响公共安全的各类户外标志(牌)予以清除,对空白、内容陈旧、版面破损的广告牌进行更新和整治。坚决取缔未经审批、非法设置的加水、洗车、修车等路边摊点。
(四)推进绿化,打造公路沿线景观。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县城和“丰乐杯”小城镇竞赛活动,大力实施公路绿化带和防护林带建设,制定绿化方案,迅速对空白路段进行补植。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及城市重要出入口路段进行专项绿化景观设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绿化总体水平。
(五)强化管理,完善集镇公路设施。沿路乡镇(街道)要优化小城镇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审批公路两侧用地,严禁国省公路街道化。小城镇规划建设应在公路一侧与公路垂直布局,不得再沿公路两侧呈窄条状平行建设,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在穿集镇路段建设下水道、路灯、绿化隔离带、人行道彩砖等设施,确保穿集镇路段整洁、美观、畅通。
四、实施步骤
4月至12月,通过三个阶段的整治工作,实现三个延伸,即向县乡公路延伸,向通村公路延伸,向偏远路段延伸,逐步做到整治工作全覆盖。
第一阶段:集中整治阶段
组织开展我市路域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对境内104国道、307省道、309省道、明东、明西、三界高速进出口及穿集镇(村)公路沿线“七乱”进行集中整治。按照先重点再全面、先治脏再治乱、先关停再规范、先拆除再完善的要求,强势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坚决做到把公路让出来,把垃圾收起来,把市场管起来。公路两侧做到“四无”,即无垃圾、无污水横流、无乱堆杂物、无占道经营,确保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全面提升阶段
公路沿线乡镇(街道)要不断提升整治标准,逐步完善国省道穿集镇公路硬件设施,建设下水道、人行道、路灯、绿化隔离带等设施,促进路域环境总体提升。要做到“五有”:有专门的检查、考核组织;有稳定的综合整治队伍;有布局合理的设备、设施(垃圾箱、转运车等);有专项的财政经费保障;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五有”建设,促进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县乡道及通村公路逐步纳入整治工作范围。
第三阶段:长效管理阶段
深入开展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活动,做到“三个统一”: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做到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既要质量,又要速度,做到好与快的统一;既要见效,又要长久,做到整治与管理的统一。穿集镇路段要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健全联动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考核奖惩。通过持续不断的长效管理,公路沿线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穿集镇路段实现亮化和硬化。净化方面,做到保洁全天化、监管常态化;绿化方面,实现三季有花,冬季有绿;美化方面,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提升公路文化品位;亮化方面,突出实用性和观赏性;硬化方面,实施人行道彩砖和慢车道沥青(水泥砼)路面等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周密安排,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抓出成效。各乡镇(街道)文明公路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和落实辖区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全市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在市文明公路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内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本辖区路段的综合整治工作。
交通运输、公路部门负责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整治护栏、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整治占道洗车、修车等涉路违法行为。
城管部门负责查处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占道堆放等行为;负责对穿集镇公路门店、招牌等进行规范管理。
公安部门负责公路沿线车辆占道停放治理、交通安全标志设置、穿集镇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商务、工商部门负责对沿路现有的废旧物品回收点、车辆修理点、建材生产点进行取缔清理,规范新的审批行为。负责公路沿线集市经营秩序管理。
林业部门负责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和林带规划设计,指导公路绿化苗木栽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及资金补助。
国土部门负责查处公路沿线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及违法租地、用地影响公路两侧环境的行为,恢复土地性质。
规划部门负责对沿线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监督和指导。
宣传部门负责统筹综合整治活动的宣传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公路沿线群众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文明意识,努力营造公路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四)加大投入,务求实效。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将整治工作纳入文明创建范畴,与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乡镇创建、新农村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取得实效。
(五)目标管理,问责问效。市政府将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与主要领导政绩挂钩。各乡镇(街道)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规定时间、规定标准完成目标任务。每年年终开展一次综合整治评比活动,对实施好的乡镇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对整治后仍存在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的,实行重点督办,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实行挂牌督办;对挂牌整改不力的,对相关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进行问责问效。
篇8
深入分析查找我县旅游服务质量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提升我县游客满意度,力争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早日进入全国、全省游客满意度指数第一梯队”的目标,着力推进乃至闽台粤港澳地区休闲养生度假后花园和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1、完善旅游咨询和标识系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在火车站出入口、高速公路口、汽车站附近增设至景区标牌,完善景区公交站台。(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城管局、县财政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路局)
2、抓好各类住宿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度假型酒店及度假设施。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规范和引导各类连锁酒店、商务酒店、家庭旅馆的发展,指导和引导现有酒店的加快更新改造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住宿需求。进一步加快我县星级农家旅馆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抓好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特色街区建设。加强研制和生产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抓好餐饮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充分挖掘地方餐饮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开发旅游“夜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特色街区和夜生活聚集区。(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在旅游大项目周围和交通干道及客流密集区增设星级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内的星级旅游厕所建设,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加强现有的旅游景区厕所和城市公共厕所的管理和维护,按照星级旅游厕所的标准对景区现有厕所进行改造和完善。(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
5、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搭建高性能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做好智慧旅游基础工作,着力推进智慧型景区、智慧型酒店、智慧型旅行社、智能交通和智慧旅游网站等建设,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信局)
6、加快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休闲农业的电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区域的农户改厨、改厕、改水、通信等“三改一通”硬件设施条件。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及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提升休闲农业企业服务水平。同时,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示范点,进一步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建设市城郊休闲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软环境水平
1、在全县开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系列活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市政环卫、涉旅执法、社区环境等相关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要联系实际,深入调研,全面查找旅游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旅游服务规范标准的落实,逐步形成覆盖旅游行业、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交通局、县商务局、县文广局)
2、全面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营销策划、商务会展、电子商务等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我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县人保局)
3、全面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定期公布调查报告,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全线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旅行社、星级饭店评先创优活动,通过明察暗访、社会评价等方式对星级饭店、旅行社的运营、管理情况及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度进行考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游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旅游服务企业进行暗访。(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统计局)
(三)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1、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治“脏”,尽快清理城区、郊区、城市河道、火车站、汽车站、重点景区等游客集散地垃圾死角;开展沿街容貌集中整治活动,治理乱摆地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对汽车站、火车站及站外广场进行多部门联合整治,着力优化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2、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打击“黑导”、“黑社”、“黑车”、“零负团费”,依法严厉查处旅行社及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取缔查处无证无照联合执法行动中履职到位,重点打击各旅游景区(点)、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区域的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制售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定期对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明察暗访,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罚,并在媒体公开曝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由工商、城管、质监、公安、旅游、卫生、物价、文广、交通、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全市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城管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旅游局、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物价局、县交通局)
3、完善旅游投诉网络建设机制。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投诉管理中心等机构,公布旅游行风监督、投诉电话,实行热线电话、信函、网络联动,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形成旅游投诉全方位受理联动机制。设立专门的旅游投诉网页,增加旅游投诉处理的透明度,实行旅游投诉处理台账制度,及时公示和反馈处理结果。建立旅游投诉大调解的工作机制,相关行政部门各司其责,积极受理、处理职能范围内消费申诉、举报,并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机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质监局、县食药监局、县编办)
4、定期开展景区门票检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行景区联票、套票和通票;严格控制景区门票及游览场所、交通工作等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上涨。(责任单位:县物价局、县旅游局、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是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大局,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推进。
篇9
视察不止于“察”,询问不止于“问”,关键得看“效”。在台州市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心里,早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些年,他们在跟踪问效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定期跟踪:一审、二评、三回头,不让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人大很多监督议题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政府落实往往需要较长过程。其间,如果人大没有及时开展跟踪监督,那早期提出的监督意见、代表建议、百姓诉求常会因各种因素无法落到实处,甚至不了了之,从而导致当初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政府承诺三年内完成,现在时限早到了,可工程至今未完工,群众很有意见。难道政府当初的承诺不算数?人大是不是应该盯一盯?”在一些代表座谈会上,经常听到类似的牢骚。
腾达路是横亘路桥东西的交通要道,可该路施工至路北街道管前村、徐翁村时戛然而止,而且一停就是数年,当地群众对此颇有微词。很多人大代表认为,腾达路西延工程不仅能缓解交通拥堵,更事关城市整体形象,为此每年都有代表就此提出意见建议,可最终都以政府的“无奈”告终:西延工程涉及路北、桐屿两个街道好多个村居,拆迁安置政策处理难,工程耗资不菲,推进没那么容易。
2003年至2008年间,区人大常委会也曾组织过数次实地视察,听取过多方意见,提出了系列意见建议,可最终都不了了之。
蜻蜓点水式的人大监督,根本推动不了问题解决。路桥区人大下定决心:腾达路不能“断头”,人大监督更不能“断头”。
为此,路桥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践了一套颇有成效的跟踪监督模式:一审、二评、三回头。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议题,区人大在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充分审议后,于三个月内听取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第二年则以“回头看”的形式,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二次监督”。在此基础上,还辅以实地调研、代表视察、暗访等形式,不定期开展跟踪监督,力促一些“棘手”问题结束马拉松式的落实模式。
目前,该区已相继在工作评议、执法检查、履职评议等监督工作中引入了“一审、二评、三回头”模式,为推进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定期跟踪监督模式的启用,弥补了缺乏制度支撑导致监督点到为止、没有下文的弊端。2011年12月底,腾达路西延(财富大道至东桐路段)工程正式通车,当地群众和人大代表欢欣鼓舞。当然,腾达路西延工程只是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定期跟踪监督模式的广泛实施,近年来,路桥区人大常委会还推动区图书馆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中央山公园建设等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如期完工。
“我们的监督,关键要多一些‘回马枪’,对一些整改不力或者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要不怕得罪人,敢于盯住不放,深究原因并对症下药,督促问题彻底解决。对回查中仍然不改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碰上敷衍了事的,就要拿出点刚性监督手段,促其改进。”这是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心声。
据了解,自路桥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始,还尝试在每一届届末,重点对本届内的重点工程建设与完成情况、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代表重点建议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总回头”,尤其是对一些有时限承诺的重大事项,看看政府当初的承诺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兑现了,群众是否真正满意了。对于一些落实情况、办理绩效不理想的项目,列入下一年度区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议题,由下一届人大常委会继续开展跟踪监督,直至问题解决。
“政府对代表的承诺是否兑现,直接关系代表对选民的承诺能否兑现,所以一定不能让政府的承诺变成 ‘空头支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临诚恳地说。
代表同步跟踪:“游击监督”让问题无处遁形
“先喝杯水,不要着急,前面还有好几个人在排队办理,请您稍等一下。”当路桥区国土资源分局工作人员把一杯热腾腾的开水送到牟春雨手中时,他备感欣慰,这几年的跟踪监督总算没有白费,不仅“督”开了方便群众的大门,更“督”来了工作人员的热情笑脸。
牟春雨是路桥区人大代表,他至今仍清晰记得2007年的那次“发火”。那年10月30日,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对国土资源分局进行工作评议,当时参会的牟春雨在早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留情面地指出了国土资源分局存在的问题:“到地籍科办证实在是难,审批程序不是一般的繁琐,小媳妇熬成老婆婆了还没有办成!‘权力’意识这么强,怎么为民办实事?你局有些工作人员办事拖拉、不负责任,甚至遗失当事人申报材料、泄露举报人身份,你说群众能没意见吗?”
评议会结束后,牟春雨对国土资源分局的关注并没结束,而是紧盯该局评议意见落实情况。他除了全程参与常委会组织的“回头看”,还借各种机会到办事窗口“微服私访”,经常向一些去该局办事的群众了解相关情况,不动声色地紧盯该局整改动向。
在牟春雨和其他人大代表,以及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踪监督下,国土部门先后修订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们还把各业务科室全部搬到办事大厅集中办公,按超市式布局,实施一站式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改后,当地群众向牟春雨反映,如今的国土部门不仅态度很热情,办事效率也高,原来几个月办不好的事,现在一个月就基本办结了。
为了探其虚实,牟春雨再次来到办事大厅,直至亲眼看到办事人员的热情笑脸,切身体会高效的办事效率后,他才放下悬了多年的心。不过,他表示,今后还会时刻关注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情况,希望这样的转变不是一时之效。
“现在的人大代表盯得真是紧,时不时来个‘暗访’,还经常旁敲侧击了解情况。”国土部门一位负责人直言“压力山大”。
这就是路桥区人大有效提高监督实效的另一个“撒手锏”: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与常委会同步开展跟踪监督。
“仅仅依靠常委会开展跟踪监督,人力、精力毕竟有限。但全区有各级人大代表500多名,这些代表大多身处基层一线,他们除了参加‘集体监督’外,还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监督’,有关部门想要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就没那么容易了。”路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萍道出了开展代表同步跟踪监督的初衷。
经过多年实践,在各级代表与区人大常委会的同步跟踪监督下,推动路桥区的环境整治、城区“四小车”整治、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落户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或解决。
跨年跟踪:一年一项重点,逐步化解民生难题
“2012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2013年是流通领域(菜市场)的监督,去年则重点关注餐饮行业安全,想不到今年又安排了食品安全方面的议题。这样蛮好,每年的监督主题不变,一年一项重点,逐个攻破,最终推动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拿到2015年度常委会工作要点,眼尖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梁瑞德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端倪。
“食品安全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如果仅仅开展一两次监督活动,不可能解决得了问题。只有演好食品安全监督‘连续剧’,逐年开展工作、逐项解决问题、逐步巩固成效,才能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应友呈也这么认为。
确实,通过跨年度的跟踪问效,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截至2014年,全区共完成了25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当地群众纷纷对此点赞。家住路桥街道磨石桥菜市场边上的蔡女士对此最有发言权。她说,她在那里住了10多年,现在的菜市场井井有条,再也没了改造前污水横流的场面。她还跟笔者讲了一件亲眼所见的事。那是在2013年6月初的一天,她亲眼目睹菜场内一海鲜摊贩因非法使用添加剂被有关部门带走,还被判了有期徒刑1年,这对当地经营户的触动很大,再也没人敢乱用添加剂,群众买菜自然更放心了。
这样跨年持续监督的个案,在路桥区人大常委会还有不少。自路桥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以来,每届届首时都会选择一些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要议题作为本届监督重点,然后将该议题分解成若干项内容,集中力量一年一项逐个攻破,确保在本届任期内帮助群众解决几件实实在在的难点问题。
比如拆解行业整治,从上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搞拆解,到2003年的圈区管理,再到金属再生产业基地整体东迁,漫长的10余年间,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几乎年年就此开展监督。区人大代表梁方法说,他当区人大代表10余年,就关注了拆解业整治和环境保护10余年。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提高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力争在三年内,以“畜禽清场”、“企业整治”、“污水纳管”三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着力把莼湖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
二、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基本实现四个目标:
(一)铸造行业:以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基本思路,全镇铸造行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行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并要求铸造企业于2013年12月底完成整改。
(二)化工行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环境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化工行业呈现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并要求化工企业于2013年10月底完成整改。
(三)畜禽养殖关闭整治: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城镇居民区、阳光海湾规划区、公路近侧等63家禁养区养殖场在2013年年底之前关闭或迁移,2014年完成扫尾,并进行原养殖场地整治或复绿工作。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莼湖镇污水处理厂纳管方案及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计划,至2013年底累计实施29个行政村,2014年再行实施7个行政村,确保到2014年年底,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分别达到100%和70.6%。
三、整治内容及下步计划
(一)化工、铸造行业
1、整治内容:我镇共排摸出化工、铸造等重点污染企业31家。按照“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镇工贸办按照“一企一策”整改方案逐家开展整改工作,同时结合企情,要求化工企业于10月底完成整改,铸造企业于12月底完成整改,对在规定整改期限内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予以关闭。
通过近期多措并举的专项整治行动,化工、铸造企业的工业三废基本得到控制,周边环境面貌得到初步改观。同时我镇积极组织化工、铸造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项政策及技术改造培训,增强企业负责人对相关政策认知,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2、下步计划: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企业整治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下步我镇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强化与环保、经信、安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2)突出重点,抓好治理。严格按照污染整治时间安排,对照《市化工、铸造等五大重污染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化工、铸造企业整治工作的落实与督查,待整改完毕后,由环保、经信等部门进行验收。
(3)加强指导,全力服务。继续加强对整改企业的政策宣传服务工作,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与环保整改标准整改到位。继续做好相关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畜禽养殖关闭整治
1、整治内容:莼湖镇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共63家,截至8月,我镇共清退或迁移18家,自9月开始,我镇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清退或迁移36家,并已与12家养殖户签订协议,另有15家养殖户达成清退意向。
2、下步计划:
(1)增强工作组人员配备。通过调用海塘办人员、招聘畜禽养殖管理人员,加大工作组队伍力量。
(2)充分发挥村级力量。结合11月份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将本村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清退工作作为农村支部书记履职承诺的内容之一,将畜禽清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工作合力。
(3)强化签约养殖户的跟踪回馈力度。落实专人对已签订清退协议的养殖户进行全程监督,了解拆迁清退进度,确保所有养殖户能按时完成清退拆除工作。
(4)推动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户规范养殖。研究制定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的规范管理制度,争取养殖污染零排放,使养殖业能够健康规范发展。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整治内容:自约谈后,镇党委、政府立即按照整改要求,加快污水支管网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月份编制《莼湖镇污水支管网建设行动计划表》,8月份开展了各村调研、地形测绘、施工图绘制、预算编制并多方落实建设资金渠道,9月份完成了条件相对成熟的行政村的招投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经过近三个月的整改,污水支管网铺设及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从整改前的约4000吨提高到约6000吨;计划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的行政村个数由原先的2个提高到36个,截至2013年累计实施29个(目前12个村已截留纳管、4个村已完成主体工程,4个村已完成招投标,2个村已完成施工图设计,12个村正在绘制施工图,行政村有部分重复是因为12个截留纳管的村有7个需要管网改造),2014年实施7个,并对污染严重的果脯制品厂进行了纳管,届时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分别可达到100%和70.6%,大于国家级生态镇的建设指标。
2、下步计划:
(1)通过电视、网络、广播与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来扩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