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企业文化的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的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将其中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中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中5分者比例及自我离职倾向强烈者人数均较高,且其中职业效能感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人数明显高于职业效能感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及社会支持程度较高者。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明显,且其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其离职倾向影响较大。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离职倾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41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DONG Hong-juan,SONG Yan-ling,GAO Yan(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001)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Methods:84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Mobley 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and self turnover intention of all the nurses were analyzed,th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nurses with different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5 points rates of Mobley 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and strong rate of self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all high,the rates of nurses with lower occupation efficacy,lower education degree and lower social support degree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with higher occupation efficacy,higher education degree and higher social support degree,all P<0.05,there were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is obvious,and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are great.
Key wordsOperation room;Nursing staff;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Social support degree;Turnover intention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工作不同于病房及门诊护理人员,其工作强度相对更大,且工作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等,加之对于新技术不断学习的需求等,其各方面的负担明显往往更重,因此有研究认为[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明显,而这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对此方面的干预极为必要。笔者就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7月~2013年12月的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70±6.40)岁。护龄2~21年,平均护龄(8.70±1.70)年。职业效能感:很高22名,较高22名,较低21名,很低19名。文化程度:中专32名,大专40名,本科12名。社会支持程度:高支持40名,一般支持24名,低支持20名。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将84名护理人员分别采用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法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中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法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1)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主要为对被评估人员的离职倾向的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别为离职资本感知、离职诱因及离职意向。将3个方面的最终评分设置为1~5分,1分表示极不可能离职,毫无离职倾向,随着分值的升高,表示离职倾向加强,5分表示很有可能离职,离职倾向强烈[2]。(2)自我离职倾向则以视觉模拟的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由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感受选取最能代表自身离职倾向的分值,其中3分及以下为离职倾向较弱,4~6分则为离职倾向一般,7分及以上则为离职倾向强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Mobley离职倾向量表评估结果(表1)
表1显示,Mobley离职倾向量表职业效能感中很低5分人数最多;文化程度中中专5分人数最多;社会支持程度低支持5分人数最多。
2.2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自我离职倾向评估结果(表2)
表2显示,自我离职倾向评估职业效能感中很低倾向强烈人数最多;文化程度中中专倾向强烈人数最多;社会支持程度低支持倾向强烈人数最多。
3讨论
我国临床中护理人员的缺口较大,在职护理人员的流失速度仍较快,因此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离职倾向方面的调查及干预十分必要。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中工作强度较大的一个人群,较多护理人员存在明显的身心双方面的压力,加之手术室相关技术发展更新较快[3-4],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且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其工作压力相对更大,而这极大地影响到其工作信心及热情,是导致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较为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影响到护理人员继续工作的信心[5],这可能是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离职率较高的重要原因[6],但对其的肯定性研究仍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探讨的价值较高。
本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中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中5分者比例及自我离职倾向强烈者人数均较高等方面,另外,职业效能感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离职倾向更为突出,因此提示我们应尤其重视对此类护理人员的干预,积极疏导其离职情绪,满足其心理疏导需求。分析原因,职业效能感较低的护理人员其对于工作的信心不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较低,因此其离职倾向明显,而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其除工作压力方面表现更大,对于工作的积极性相对更低,因此离职倾向更为突出[7]。
参考文献
[1]邓芳丽,骆宁,吴永萍.护士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3.
[2]徐芸,张静,吴忠辉,等.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6A):12-15.
[3]张苏梅,李小妹,吕爱莉.陕西省护士离职意愿与职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3,9(25):2724-2725.
[4]涂丽娟,孔令磷,张平.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组织公平、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5-17.
[5]葛玉荣,赵凤梅.宁夏银川市三甲医院在职护士离职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6):575-576.
[6]曹晶,史妍萍,陈亚丹,等.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意向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18-620.
[7]刘晔,杨敏,陈菲菲.ICU年轻护士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疲溃感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33-535.
篇2
中国企业开始谈论企业文化,使用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最近十年的事。企业文化的概念是源自于欧美国家,是欧美国家在治理企业过程,超越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运用的一种手段。欧美国家是以制度为基本的社会体系,从而也形成了公司治理的规范体系。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可以让公司员工达到公司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随着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公司进入成熟期,管理者开始意识到用纯粹的制度来管理企业员工,这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人们就开始研究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发现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有效的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威力是无穷的(至今很多西方人还是没有理解阿拉伯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就开始在西方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来激励企业的员工,叫“企业文化”。
我经常有机会去中国的许多企业参观、访问和学习,也经常和一些著名的企业家进行沟通。但是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中国的每个企业都在热烈宣扬企业文化,每个企业都把自己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展示给员工和所有来访者;但我又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以人为本”、“诚信”、“客户至上”等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文字表述几乎都一样。当你问到他们企业文化是什么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清晰地给你讲出来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常让人觉得企业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宣传口号。
“感动”的艺术
其实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氛围,企业文化的口号、内容都不重要。好的企业,其内部氛围能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热爱企业,愿意为企业奉献,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
当一个企业处在高速成长期,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共享成功的硕果,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企业的员工都会由衷地表现出对企业的热爱。这个阶段,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对企业都不会显得那么的重要;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甚至出现危机的时候,除了企业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之外,企业文化往往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企业的员工都喜欢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上次我在国内某网站看到一个调查,被调查的8万多人中有78%的人都说不喜欢自己的企业,更有87%的被调查者说想离开自己的公司。根结所在还是企业的管理,就是企业文化。
我在日本做过勤工俭学,在美国创业过,也在微软工作过10年,现在在国内企业盛大,经历过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国家,相较而言激发中国员工的积极性是容易的,这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有关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
我在中国10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在中国做管理需要让员工感受到做领导的关爱,最好是让他们有点“感动”。一旦员工被你“感动”了,那时表现出的对企业的热爱是真正的“文化”。
看紧小细节
感动员工的方式可以多样的。我当时就给人事部门订了一条规定:所有加入微软中国的员工都要经过我的面试。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中层觉得不理解,甚至怀疑我对他们不够信任。其实我的目的就是在员工还没进入微软的时候就“感动”他们一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以人为本”,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公司的总裁面试每一个员工,即使是最基层的员工。很多从其他公司来的员工十分感慨,说在前一家公司里工作多年,和公司老总没有任何对话机会,而来微软的面试都是总裁亲自做,感觉自己一下子被重视了,这就叫感动。
有一天晚上,我在公司楼里的电梯里遇见了工程师David他正好带着“有可能的‘女朋友’巡视”完公司,我就主动地说:“David,最近你们工行的客户项目做得怎样了……”第二天早上,我的邮箱里收到了David的邮件,说我让他在他的女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因为连总裁都知道他的名字还知道他在做什么,觉得他在公司里很重要,也一定会有前途。他说他女朋友对他的好感迅速增加了几十分;说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不辜负期望……David真的感动了。
其实我能记住公司的1000多位员工的每一个名字,这样的方式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因为我每天都和员工接触……做了很多让他们感动的事,每天早上我给大楼“不听话”的电梯都派一个“电梯阿姨”对电梯做合理的控制;我让公司阿姨帮助员工代缴水电费;在工作日,公司负责去机场和车站迎接每一个员工的家属;中秋给员工的亲友寄送月饼……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小事,但是每件事都会让员工感动……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和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据笔者学校对合作企业的调查,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少毕业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留不住”。
究其原因,不是他们欠缺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职业意志薄弱和职业态度淡漠以及专业素养不够,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文化交融和接轨,学生很难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方法及措施
1.在校企合作中强化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走出去实践,引进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使企业文化精髓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笔者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像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回校后在教学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养。
笔者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接触企业,感受并体验企业文化。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中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清醒认识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现实,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2)请进来教学,弘扬企业精神文化。笔者学校诚邀企业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置身于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中。聘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劳模等到校开办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活动,使学生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2.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在班级管理中与企业对接,融合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色,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班级。班主任是厂长或经理,下设车间主任和各级班组,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2)在实训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引进了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首先,营造企业生产制造文化氛围。把学校实验、实习(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使学生踏进实验、实习(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在潜意识中融入企业。
其次,提升专业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一员,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带工具包,凭工作卡进出车间,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第三,营造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实验、实习(训)中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按企业的要求制定准时考勤制度、早会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责任连带制度等,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
第四,推行“7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的“7S管理模式”标准来要求实验、实习(训)班级。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为培养企业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
3.在环境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我校在学校围墙、教室、实训场地、楼道、甬路两侧、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悬挂或张贴创业明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的标语等。通过这些布置,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行业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使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重要渠道。我校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在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例如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用海尔“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管理战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又如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把海信“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和澳柯玛“自强、自立、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教育。
5.在课外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多地体现企业特色,使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带有“企业味”,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例如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职场素质、人文修养、就职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容的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和创业设计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对接,还需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订单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企业希望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认同,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学生希望能够提前感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理念,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提前进行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希望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在规范班级管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将订单班打造成一个优秀班级。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逐步完成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文化管理、缩短就业适应期,将对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和企业文化品位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2.1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企业培养一流员工的要求,在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理念下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课程设置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要求和企业文化理念引入相应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删减或重组。将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相当于企业、教室相当于车间、上课相当于上班。
2.2共同打造校企联合教学团队。
在选送校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学校邀请企业管理专家、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宣讲企业文化与内涵,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应多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企业项目工作路径在校内实施现场教学,以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
2.3精心设置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的布置要能够体现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完成。教室的布置不一定要很花哨或者面面俱到,但是要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并将该文化与班级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教室布置成企业的工作场所,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此外,也可以采取办专题黑板报、在教室的书报角放一些企业的报刊杂志、悬挂一些与企业相关的宣传标语等方式。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布置和管理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模式来进行,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室和宿舍的每个角落。
2.4构建基于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学生评价机制。
企业一般都会在订单班设立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企业奖学金的评定可参照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导向,结合企业对职工的评价标准构建班级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评价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评价结果是评定奖学金的依据,也是企业录用学生的重要依据。
2.5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
在订单班的日常管理中,除了校方的班主任外,企业人员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这样既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有利于加强企业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搭建学生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增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比如,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企业,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举办校企论坛,让学生直接与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优化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3、展望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处于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如何才能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只有在充分吸收企业文化内涵和养分的基础上形成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才能构成高职院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日积月累、逐步发展的产物。文化一经形成,便可产生无形的力量,即所谓的文化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或消极阻碍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富含竞争、合作、质量、创新、规范、职业、岗位等元素。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价值导向和企业精神,能够把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员工的潜在智慧和能量激发出来。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学校办学实力、竞争力和活力的体现。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处于浅层次的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是学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总和,是保证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处于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全体人员长期或短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能够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校园文化蕴涵着学校的共同价值观,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借助校园文化的内化而完成的。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看似有着不同的内容、特点,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但是,它们都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的共性是一致的,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管理对象都是有情感的社会人。校园文化培养人的能力,企业文化发挥和提升人的能力,都是借助文化这一载体使群体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以此来增强群体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为企业文化的渗透提供了空间,为高职院校吸纳企业文化、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前提。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日趋成熟的过程中,两种文化就有了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和无限宽广的话语空间。高职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前奏,企业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延伸。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高职校园文化的形成,也会在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内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到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体会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学生感受到了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学生在企业文化熏陶中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认知、强烈的职业情感、积极的职业态度、坚韧的职业意志。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以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在充分挖掘校园现有景观、雕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集美观、实用、富含企业文化的校园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具象或者写意的手法,把一些象征标志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在校徽、校服、建筑物的命名、指示牌的标识上都应力求突出职业特点。高职院校要让静态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训室等实现动态化、人性化和职业化。在教室里张贴一些著名企业家的画像,在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出职业氛围和环境。学生统一服装,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领悟企业文化的真谛,加深对职业内涵、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打下企业文化的烙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参与者和引领者。高职院校要实施“双师”素质培养工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赴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以专业实践为主的挂职锻炼。根据挂职教师现有的专业发展基础、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工作需要确定挂职岗位、提出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挂职锻炼活动,即教师在挂职过程中必须参与到企业的研究项目中,或者自带与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密切相关的项目、课题到企业中,与企业有关人员合作开展研究。教师在参与企业活动的同时,学习研究企业文化,在实践中真实地体会企业文化的真谛,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高职院校要聘请知名的企业家和企业先进工作者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介绍企业的运作和发展的前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用企业先进工作者的优秀事迹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3、以课程文化作为突破点
篇6
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 引进融合
高职教育正在开展的校企合作、学结合的改革实践中,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教育,进而积极影响高职教育文化,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客观性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和保持、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为文化决定着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表现为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现实运作过程的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选择在价值理念上的表现;从作用上看它注重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现问题,并用来规范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凝聚力、员工行为等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富有生机与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如何引入融合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文化发生碰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必然的。融合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在宣传、引进企业文化,展示企业文化元素上,要力求做到实际、可行、有用,避免流于形式,做到润物细无声。基础设施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我院新校区建设的“工业中心”。环境布局文化主要体现在利用空间,如教室、走廊、黑板等,将某个企业文化作为专题展示,或将几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走进的是教室,看到是车间”,通过环境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教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制度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中具有重要功能。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结合我院特点和实际,建章立制。要求学生无论在实验、实习、实训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与生产,在工作中形成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与管理。
体现高职特色的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最高境界。在研究工作中,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引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如通过开设《企业文化概论》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调查、聘请企业管理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等,对学生进行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全院师生理解、内化企业文化精神的内涵、实质,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在精神层面的融合。
2.高职院校引入融合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和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做法来促进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
(1)开展适合高职教育的企业文化教学活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与基本政策。为适应企业对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改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基本上完成了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但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却远远滞后,这对校企全面、深层次合作十分不利。事实上,很多员工被企业淘汰,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让学生逐渐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并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对学生进行一定企业文化的教育成为校企合作研究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设计中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内容,我们编写了《企业文化概论》教材。教材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本质特征、结构、企业文化基本功能、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的最新成果是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之上,又编写了企业文化讲义,制作了企业文化课件,并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春季在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中开课。通过《企业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认识到怎样尽快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
(2)结合专业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企业文化调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将企业文化教育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学生深入到企业及其生产实践中,亲身感受、认识并感受实习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增强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学习比学校里间接的书面材料和理论更生动更形象。2011年我们组织2009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到辽宁宝华集团进行企业文化调查,学生通过企业文化调查,了解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文化特点,了解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早一步接触感受企业文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面向企业,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这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汲取企业文化的养分。高职院校可以与合作的知名企业共建学习实践基地,增强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学习的针对性。
(3)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
学院实训基地的建筑和布局应以现代先进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为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并增添企业元素与色彩。实训室在建筑、布局和标语牌方面应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学院宣传橱窗定期展示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或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学院资料室要增加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相关书籍。通过环境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自觉将企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电子商务实训室为例我们具体做法有:1)实训室的企业仿真环境的建立,在物流仿真实训室悬挂企业文化理念标识如5s:即整顿、整理、清洁、清扫、修养。2)实训室环境布置:遵循企业工作流程及体现企业岗位设置,每个岗位都挂牌标识,实训中学生模拟企业工作岗位进行业务操作。3)建立了学生物流与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即学生超市:超市管理体现店长负责制,设立了店长助理、人事部长、宣传部长、店员等多个岗位,建立了与企业一致的管理细则、管理制度、促销方案、考核细则。4)“厂中校“的建立。与丹东乐购生活购物有限公司深层次合作,学生在企业轮岗实习,主要实习岗位有理货员、仓管员、收银员、客户管理员,学生在企业真实体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参加企业的专项PK赛,参与企业竞聘,六名学生获选了储备干部。与北京友谊宾馆深层次合作,学生到企业锻炼,培养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5)在校内开展技能竞赛,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大赛是对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进行的教学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的有益探索尝试和实践,是课堂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现有能体现技能大赛要求的实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赛促教,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精神素养等多种能力。
(4)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塑造良好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课堂上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在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感染。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将结合,潜移默化地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是开展高职院校学校特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围绕企业文化这一内容核心,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为此我们搭建了校园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校园网和行业网、企业网页(站)双向友情链接;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定位,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在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文化交融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文化吸纳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相互追求。也唯有校企之间进行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才能够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只有在高职教育中全方位的融入企业文化,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地适应现代企业,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2
[2]余兴国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07)
[3]言意文.高职德育引入企业伦理文化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构想[J].科技信息,2009(13)
[4]肖剑。姚奕.浅谈“订单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和企业文化相结合[J].政工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张利颖 (1962—),辽宁丹东人, 学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教授,研究方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悦(1981—),辽宁丹东人,硕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讲师,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细微之处;品牌;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48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它是企业的灵魂,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只是企业文化的表象,企业文化的内核是企业或企业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经营理念,包括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这些内容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根本。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企业的“硬文化”,也就是表面层的物质文化,它由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构成;第二层次,企业的制度文化,也就是中间层次的管理文化,它由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构成;第三层次,企业的“软文化”,也就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它由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构成。通过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企业文化,是群体产生的某一种行为自觉,这种行为自觉来自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散发的企业魅力,因此,对于一个品牌的企业,它的品牌特征会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各种细微之处。
一、产品包装体现品牌的真诚
产品的包装体现着企业文化的风格,如果说企业的外观是企业的第一张脸,那么产品的包装就是企业的第二张脸。对产品包装的重视,不是简单的要不要、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很科学的是不是合适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常常被普通的经营者忽略。有些经营者会简单地把这个问题看成一个成本问题,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是消费者埋单。只有特别注重品牌文化的经营者,才会在包装上下一番工夫。比如,将包装分成简装和豪华装,这完全是考虑到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简装当然适合普通的购买使用,而豪华装可能要用来作为礼品。
对于产品包装质量的高低,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成本问题,在这种细微之处,体现着品牌的内涵。比如,表里如一、内外相符的问题。如果一种产品很高贵,而包装很廉价,那自然是一种遗憾,影响了产品的品味;但是,如果消费者打开豪华的包装,里面却是很廉价的产品,这就不仅仅是一种遗憾,消费者会有一种被无辜消费的感觉,很显然哪一个消费者都明白,这些包装肯定也是自己买账。在这里,脸面问题很可能就会自动上升为真诚问题。
所以说,恰到好处的包装,体现着品牌贴心的真诚,体现着经营者的表里如一。对包装的重视,并不是一味地投入成本,只有投入真诚,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上帝的感觉。包装的外形、材料、大小,并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漂亮越好,而是越真诚越好。那种花里胡哨、虚张声势的包装,只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甚至不如没有更好一些。
二、售后服务体现品牌的智慧
很多品牌都特别注重售后的服务工作,并且经营者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售后服务进行管理,所以在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比如,像海尔这样的品牌,很多用户一直选择海尔,就是因为愿意享受它的售后服务。在购买前,钱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占主动;在购买后,服务权在经营者手中,消费者已经被动。所以,售后服务的问题,实际上是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品德问题。很多不到位的售后服务,都给品牌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比如,有的电器产品,买的时候答应三包维修,待到消费者的产品出现问题,承诺维修的网点已经遍寻不见,消费者都大呼上当,对品牌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事实上,售后服务的好坏还能直接折射出经营者的智慧。聪明的经营者都知道口碑的重要,与其花大价钱去做广告,不如多花些精力、多投入些成本完善售后服务。通过售后服务进行宣传,面对的都是重要的目标客户,好的口碑可能会直接带来新的客户。凡是有远见的经营者,都会在售后服务方面花力气管理,不惜成本完善售后服务网络,从维护消费者这个源头入手,维护自己的市场形象,保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售后服务还反映着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经营实力,一个不起眼的城市,一个简单但正规的售后服务网点,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前景。如果一个企业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消费者是不可能对这个产品有信心的。长此以往,企业的前途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的结局不言自明。
三、促销大潮体现品牌的淡定
每一轮促销大潮中,都有一些品牌淡然处之,“这个品牌不打折”的背后,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首先,体现了这个品牌的实力。一个不需促销的品牌,虽然会失去一些消费者,但却让品牌本身在无形中升值。对于已经购买了本品牌的那些消费者,无形中是一种激励和吸引。而且这种状况,对于促销过后的销售是一种品牌保证。就利润来讲,因为没有在促销中出让,利润的损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其次,体现了这个品牌的努力。所有的促销,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价格的大战,那么,如果说一种产品想不以价格战来抢占市场,它必然会以更加努力的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在生产、科研、设计、开发等方面,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最后,体现了这个品牌的个性。同类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对于消费来说,往往难分伯仲。富于个性化的品牌,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宣传效果更利于品牌的成长。
企业文化之于消费者,最直接的就是一种感受,正是这种感受,或者使某种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或者使某种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厌弃。消费者是上帝,因为品牌最后的评定,要用消费者手中的金钱来说话。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的细微之处体现着企业的真诚或伪诈,这是每一个经营者不能不深思的问题。
产品的魅力来自企业的魅力,企业的魅力来自企业文化的魅力,这些魅力就体现在与产品相关的诸多细节中。
参考文献:
[1] 徐大佑.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的塑造[J].中原市场大观, 2002(1):44.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困局企业文化建设影响
企业管理是保障一个企业正常运转和盈利发展的关键,企业的运行受管理控制,而管理行为受企业文化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已逐渐成为企业逐渐交流合作的文化基础和通用话语。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企业文化代表的是整个公司的文化,通常都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企业愿景、目标、宗旨等,涉及企业劳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特色和精神[1]。企业文化可以对整个企业和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软性企业文化氛围来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思想、行为、心理,当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之后,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种凝聚员工的粘合力,使员工都凝聚在一起向着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努力,同时,以尊重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促使员工从心底由然而发出一种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此外,当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稳定之后,不仅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对企业自身运行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当一个企业以自身企业文化为指导原则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或在宣传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有形或无形地都帮助企业在外界面前树立起了很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赢得知名度的同时得到社会大众的赞誉,从而引发辐射作用,更好地助推企业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简析
首先,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得以凸显出来,是现代化企业运行的基础[2]。如果没有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和员工之间仅靠利益来维持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企业给员工多少钱,员工就出多少力,为企业做多少事,全然不顾及企业的兴衰与否的可怕现象。如果是这样,当有更好的待遇和平台的时候,员工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企业,而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怎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破解企业管理困局
(一)对企业文化进行梳理以使人心得以凝聚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领导的文化。可是如果领导所提倡的理念,得不到员工的认同,那么这种理念也就只能为企业当中的口号,而不会变成企业文化。存在于管理困境当中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本企业中的文化理念进行梳理,也就是客观分析企业文化,并深入的对企业目前的文化进行剖析[3]。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了解员工的想法,对讨论这种方式进行应用,让员工提出对企业的看法和意见。为了让讨论可以真正的落实,针对员工所提出的合理性建议,企业应该采纳,让所有员工都可以看到企业是动真格德,进而使员工可以认真讨论,将心里话讲出来。只有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梳理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高层所提出的新理念才会被员工认同并接受。假如企业只是从上而下的对文化理念进行制定,这样员工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的,这样将不能很好的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传播的氛围
在提炼出企业文化理念这一体系之后,需要应用各种形式来传播这种文化,让管理者、全体员工以及广大客户可以熟悉、知晓此文化理念。针对内部传播而言,应该构建内网以及文化墙报和内刊等众多传播载体,建立包含公文、会议和培训等众多系统在内的传播网络,与此同时,对企业当中的非正式的传播方式进行应用。非正式这种传播方式就是存在企业当中的人际网络。美国学者曾这样说过,企业当中存在牧师、说书人、谍报人员以及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员等,他们一同组成了企业文化网络,能够使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企业管理者对这一系列的文化角色进行应用,促使所有人员来认同以及接受这种文化理念。针对外部传播而言,应该对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符合的识别系统进行设计,特别是LOGO。一个完美的LOGO设计,不但要具有识别、传播、记忆等性能,还应该与企业当中的文化理念有机结合,将企业文化特点传播下去。要对视觉识别系统与LOGO进行有效利用,使企业更具文化气氛,让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关注。如果企业有着较好的条件可以对出版图书以及参加论坛等一系列的方式加以应用,以对企业文化进行传播。譬如:张瑞敏应用论坛的方式来对海尔理念进行传播,而任正非则在华为的各个发展时期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章[4]。
(三)利用制度将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具体化,并保障理念的落实
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理念只是基础和开始,想真正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实际效用就不能够只停留在认知理念的阶段,而是要辅以各项制度规范、流程、细则等来将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并借助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协助理念的落实。企业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制度进行审视,将其中与企业文化理念不相统一,甚至是矛盾的部分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比如,当企业文化理念倡导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时候,就不应该制定实施末位淘汰和强制分布式这种容易激起同事间竞争的考核制度。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围绕企业文化理念设计相关制度,比如,美国3M公司实行的“15%原则”,此原则倡导员工每天可以将15%的工作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方案上,即使这些方案不能够为公司带来利润。
(四)利用活动以及仪式来将理念深入到人心
有人认为仪式能够将文化凝聚到一起,美国一家公司为一些优秀的员工颁发胜利勋章,假如一个人一共获得了五枚勋章就可以获得精美的礼物,且在发勋章的时候,公司还要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即使是高薪的经理也会为了要获得勋章而继续努力,最后使员工可以增长士气[5]。还有很多的企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在组织策划活动的时候,应该对企业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让所有员工可以在一个快乐的气氛下去感受团队的力量,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获得自豪感。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必须重现审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再将其当做一种形式、口号或是简单的企业活动,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帮助企业摆脱管理困局,助推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霍黎敏.用企业文化建设破解企业管理困局[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2):105-106.
篇9
摘 要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旅行社 新形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大,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各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还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行社以中小型旅行社为主,大型旅行社所占比例很小。因此,绝大多数旅行社把精力主要放在业务开发和服务接待上面,对企业文化培养缺乏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一片空白。有些大型旅行社虽然强调文化建设,但是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并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不够紧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经营活动没有产生很大的竞争优势。 (二)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载体创新
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上层”的理念,精神财富的总和,但是必须以物质为载体。当前,旅行社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以企业内部建设为主,包括企业标志、纪念品、宣传的标语、文字资料,以及员工的衣着等,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缺乏物质载体创新,尤其是对外文化宣传载体极度缺乏,企业形象难以深入人心。 (三)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旅行社在业务操作规范、绩效考核、企业纪律等行为规范方面缺乏重视,同时在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方面也缺乏规范,尤其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不关注客户的需求,不注重客户关系维护,对客户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建立精准的客户关系档案。 (四)旅行社文化建设缺乏情感管理
目前,大多数旅行社对员工缺少关心,不了解员工内在的需求,把员工看做是企业的成本,获利的工具,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管理和情感管理,员工的归属感不强。旅行社很多导游长期在外带团,服务游客,缺乏应有的尊重,本身就没有什么成就感和归属感,加上旅行社方面与他们缺乏沟通,使得很多导游最后选择放弃这一职业。 二、新形势下我国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旅行社应该在战略层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因此,旅行社应该在战略层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企业的愿景、使命,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加大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做好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工作。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外宣传工作,培养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创新文化载体,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是最容易被员工和顾客认同和感知的部分。因此,旅行社应该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创新物质文化载体的选择,除了常规物质载体,比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内部设计、企业设施、员工服装等进行创新设计,同时,还要在载体本身选择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旅行社品牌logo创新设计、旅行社网站创新、旅行社交通工具创新设计、旅行社产品创新设计、旅行社对外公关媒体的选择等等,通过一系列物质载体的创新设计和选择,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员工和顾客心里,并得到广泛认同。 (三)重视对客服务制度文化建设
旅行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旅行社应该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包括对内的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和对外的客户关系管理文化。大多数旅行社对内的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建设比较成熟,长期以来,旅行社忽视了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服务缺乏主动性,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旅行社应该关注客人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一些个性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产品,同时,还要注重后期客户关系维护,建立专门的客户管理档案,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通过日常的客户管理,让老客户感受到旅行社不一样的企业文化,提高老客户对旅行社的忠诚度。 (四)对员工进行情感化管理
员工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尤其像旅行社这样的服务接待型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就是企业最好的竞争力。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企业文化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充分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提高劳动绩效,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旅行社应该重视情感管理,它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动力,诱发人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它是企业文化力向生产力转化的催化剂。情感管理集中体现为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仅是工作上的,还应包括员工生活上面的困难。只有员工真心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企业的关心,他们才能真正用心关心客人,尊重客人,细致耐心服务好每一位客人,确保留住每一个客人。
参考文献:
篇10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1
课程中,无论是廖佑庆、林伟贤、张又为老师,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另外,在刘一秒的《灵光乍现》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刘一秒说:“中国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解决的是商业文化氛围。换句话说,社会各阶层比较认可咱们的时候,咱们的企业才能变大。为什么有些企业长不大,就像种树一样,无数老板一心往上长,从来不往下长。结果上面不断长,下面没有扎根,如水中浮萍。而只有根深蒂固,上面不用规划,他也会不断的再生长。”
我的理解是,这个根就是企业文化。联系到去年冬天在河北参观时,走入鑫华新的感触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太深厚了,扎下这么厚重的仁义礼孝的正义之根,因此他会不断的再生长,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才会不断长大!这都是学习和落实传统文化带来的。这就自然成为了这个企业的主旋律,也就是他自身的企业文化,不管是客户还是员工,影响他的就是这种企业固有的文化,只有他适应企业,而非像某些老板一样,去适应员工。这就是文化的震慑力!
要想企业有文化,那么归根到底老板需要有文化、有思路、能够认可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性来生发出自己的文化来。还有一点更重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企业文化这株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企业遮风挡雨!
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也不是表面做些宣传能够凑效的,我的想法是由心底生出来的,与相由心生的道理一样。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2 作为xxx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
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公司的员工守则,部门规定,礼仪,员工服务守则等。这些知识让我这个以前对通号只有些简单认识的员工有了很大的收获。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战略思路,致力打造七大业务板块,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使公司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现代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提供了衡量内聚力的尺度,没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无异于一盘散沙,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就像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船只。它为企业在树立品牌、创建商誉、建立声望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通号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创新求进、安全至上、共创价值。
关于以人为本,作为一名新人,我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等等的关心,此外,还对员工的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精神追求的关心。这就是以人为本,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为一名通号新员工,我深知作为通号人应必备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我们应深入的学习通号企业文化,将其具有的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之中。我深知作为新员工我对公司的了解和一些制度仍有一些不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但我们应贯彻通号的精神,将其作为我们的精神指导,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工作,努力将工作做得最好。
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下,我们的企业将建造得更加的美好和坚固。我们企业的理念会深入每一个员工心中,我们的企业形象也会是世界企业中一道经久不衰的亮丽风景线。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3
企业文化没有固定统一的定义。依笔者的感悟,企业文化可能本就不应该是定义出来的,而恰恰是悟出来的。假如你到通用、奔驰、松下等企业参观,事先你不必被灌输一通他们的企业文化如何如何的好,只需到其厂区和职场里走一趟,你就会有感觉、有感受、有感悟。而这种感觉、感受、感悟是你永远说不清、说不准、说不透的,只能在心间产生共鸣、共识和敬佩。现在有些人以熟记了人家的几句被广泛流传、津津乐道的理念口号,就自以为学到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其实不然。
企业文化是"软件",是需要细心地"营造",而不是"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你看不见但能感悟到,自愿接受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你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中的那部分,虽然无法逼真地写出来,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个企业的人文环境、氛围、机制、服务、精神态度等方面感悟出来。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企业文化理应是百年大计,一脉相承的。那些用一、两年时间就"搞"出企业文化,那些换一任领导就换一句理念口号,那些心血来潮而"搞"的零碎活动,说到底不过是贻笑大方的作秀而已,与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不搭界的。
企业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其本质和职能自然同理。"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天条"。撇开人谈文化只能是天方夜谭。忽视了人,企业的价值观、伦理观都不复存在。所以,那些员工牢骚满腹、客户抱怨不断的企业仍然敢口口必称企业文化,着实有亵渎企业文化之嫌。怨言是上帝给人类最大的赐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你怎能不重视?一个企业文化好坏,看看他的员工精神面貌,听听他的市场口碑就行,无需标榜和多言。你能让自己的员工优雅文明,忠诚豁达,让不好的员工逐渐变好,让无能的员工逐渐有能;你能让客户心悦诚服,投桃报李,忠贞不二,让竞争对手的客户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直到弃"暗"投"明",那毫无疑问你已经拥有了可骄傲的文化底蕴,这些底蕴比起那些空洞的口号来得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