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的法律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类的法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的类比由于事件可以看成由某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因此可将二者类比学习。例如:集合A∪B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元素x仅属于A或者仅属于B或者属于A和B的公共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用韦氏图来表示。此时若将A和B看作是事件,则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即概率论中事件的和等同于集合论中集合的并集。同样的类比方法,我们可将集合论中集合的交集类比到概率论中事件的积中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回顾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算,随之再引出相应的事件间的关系运算,最后归纳总结。此外,事件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均可对照集合的相应性质进行类比学习。
1.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类比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学生感觉较容易,但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往往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由于分布列在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与密度函数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等同,因此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边缘分布列与联合分布列的关系可以过渡到连续型随机变量中边缘密度函数与联合密度函数的关系中去,此外诸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充要条件以及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均可轻松过渡。具体我们可通过“把连续的问题离散化”这种方法,实际是将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对分布列的求和变成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密度函数求积分即可。表1我们将对其中的部分性质及计算作一个简要的类比。
1.3一维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降维类比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低维空间的知识相对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过渡学习。降维类比法是将高维空间中的数学对象降低到低维空间中去观察,利用低维空间中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归纳出高维数学对象的性质。通过上面的类比得知抽象的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一维随机变量有着一致的表达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此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均可借助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引入。
2类比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a)-0054-03
Impact of Ator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on IL-6 and hs-CRP and prognosis
WANG Zhi LIU Y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208th Hospital of PLA,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for the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an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n IL-6,hs-CRP and prognosis. Methods All 6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Ator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3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2 patients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angina symptoms and ECG and IL-6, hs-CRP changes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angina symptoms which improved (91.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8.13%).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ECG respons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4.4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1.25%)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TC, TG, IL-6, hs-CR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The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5.5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1.88%) (P < 0.01).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combined 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has good efficacy and low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cidence, and may be considered by blocking the generation of hs-CRP, lower serum hs-CRP, IL-6 levels and inhibit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Atorvastatin; Clopidogrel; IL-6; hs-CRP; Prognosis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斑块不稳定,包括血管内皮功能低下、斑块局部炎症、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统异常等[1-2]。其中炎症反应增强是导致冠脉内结构易损斑块破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是反映机体炎性活动精确而客观的指标。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及抗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等作用[3]。但关于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和hs-CRP及预后的影响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UAP患者的疗效及二者联用对UAP患者IL-6、hs-CRP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3],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证实,除外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及其他使用抗凝药物禁忌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58~85岁,平均(59.7±7.2)岁。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休息、镇静、吸氧,并应用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活血化瘀药物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波立维),首次300 mg口服,后75 mg口服,1次/d,连用14 d;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片,每晚1次,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血脂、24 h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并比较两组的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IL-6、hs-CRP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3 疗效标准[4]
①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低于50%。②心电图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没有好转。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检测方法
分别于入院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10 mL,3 500 r/min离心3 min,置-70℃冰箱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s-CRP和 IL-6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观察组36例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平均达(10.1±1.2)d,而对照组32例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平均达(26.1±2.0)d,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服药期间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肝肾功能损害等。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8.527,*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P <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IL-6、hs-CRP变化
两组TC、TG、 IL-6、hs-CRP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均P < 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TG、TG、IL-6、hs-CR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差异(均P < 0.05)。见表4。
2.4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后,无一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其中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而对照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5。
表 5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除经典的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ACEI类药物外,多主张应用抗凝酶、抗血小板、调脂及保护血管内皮等综合治疗[5]。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同时具有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作用。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的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TC、TG及升高HDL-C的作用[6]。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而起到抗血小板作用[7]。二者联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 < 0.05)。
Hs-CRP是一种炎症反应时相蛋白,主要由细胞因子刺激肝脏产生,炎症反应时显著升高。hs-CRP能够诱导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并且促使单核细胞向内膜下浸润,也参与到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联用,结果显示,两组TG、TG、IL-6、hs-CRP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均P <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TG、TG、IL-6、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研究证明,在心肌梗死和(或)心绞痛病史伴轻到中度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总死亡率和冠脉事件的发生率。UAP预后比较复杂,少部分患者虽经严格的药物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有些甚至发展至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脏意外[8]。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 < 0.01)。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考虑可能是通过阻断hs-CRP的生成,降低血清hs-CRP、IL-6的水平,抑制其促炎效应,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5-236.
[2] 黎秀武.联合三种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43-144.
[3] 叶登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3):117-118.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28(6):409-412.
[5] 吴桂杰.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199-1110.
[6] 陈永东,施德毅,周鱼,等.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976-977.
[7] 李靖,何照国.阿托伐他汀对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4):444.
篇3
法律是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章制度,保障社会秩序的有效运作,调解人们生活之间矛盾的法治体系,对于以法律来说,是一种比较有科学性质的一门课程,其理论知识不仅专业程度较强且在实践中涉及的专业性也是比较强的,以此作为法学中的服务法律和法学实践的实质。以此作为基本条件来对法学进行了分类,第一,直接服务于法律研究与法治研究,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讲的法学中的实务研究。而在实务研究中又包含了两层意思,即(1)借助于法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理论来对法律的制定实施有效的措施;(2)将法学理论作为法律运行的基础条件,以此来达到法律的完整性。第二,利用间接的形式来达到法律和法治在法学中的分析类别,其主要指的内容就是在法学研究中对原理的分析。这一种形式上的分析代表了法学实质上的理论构成,从中提出了法律和法治在社会中运用的一些法律依据。这两种类型的关系就像砍柴与磨刀的关系一样,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法学教育的类型。在法学研究中,既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育还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由于砍柴与磨刀都是法律和法治实践中所必须的,所以对于法科人才的培育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1)重点培育有专业性质的实务人才和理论人才,从而能够形成两种法学教育类型。对于实务型人才的培育目的是在于实务工作岗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育来说,需要明白:要加强对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书本中的一些法律概念,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有这样才能在运用时做到脱口而出,这样才符合培育理论型人才的目的与需要。从培育课程的内容上讲,需要加强学生两方面的知识,即一方面,对于以后打算就业于法学理论事业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全部的法学科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满足。(2)对于法律实务工作岗位来说,其自身带有的研究性要求实务人才要具备实务研究能力,对于培育实务型人才对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研究能力。在校法科学生和法学老师是法学理论工作中最能反映法学教育的过程,对于社会中那些工作于法律实务的人员和工作于法学教学的理论者来说,其主要形成了法学知识的教育体系。但是,对培育类型进行具体的区分并不是代表了在法学理论型人才和学科型人才中某一个可以从事于理论工作岗位,而是要求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因为这无论对于理论类型的人才还是学科性的人才都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均需要结合法律实务中的实际问题,因为在教学内容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重合与交叉。所以,对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仅仅是在法学研究的取向上有所侧重。
二、法学研究类型是构筑法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坐标
在一些学校中对法学知识的教育对法学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雄厚都代表了这个学校中学生学习的好坏程度,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社会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拥有高知识含量、高素质的法学人才。与国外的一些法学人才培育机构来说,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是: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不同,却都是以两种法学研究作为内在依据的。
第一,根据其研究目的上的差别,需要对法学人才进行划分,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划分,因为在不同的国建中对法律教育的规定也是不同的,有的偏向于对学生实务研究的培育,有的偏向于对学生理论性的学习,所以,在这两种模式上,第一种更重视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培育,比较注重于法律实务与理论的结合。
第二,从两种研究能力出发,设定不同培养层次。每个国家都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本科、硕士、博士等,而培育出来的法科人才类型是要有不同层次的学历的。实际上,从事于法律实务的必须是科班出生的,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等高学历学位人员都集中在法学理论工作岗位上。
三、法学研究类型为法学教育调整提供指引
根据目前我国一些学校对法学人才的培育来说,知识在一些重点本科院校才会设置与法律相关的专业,对于一些职业院校来说,根本没有设立与法律相关的专业,因为法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需要具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从事于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以至于在中国的法律岗位上出现了对人才的大量空缺,造成了法律人才难找的现象。即使有一些学生获得了法学学习的资格。但其学习的成果不理想,而造成了在一些本科院校内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不能从事于法律事业。在社会中对法律在形式上设立了不同的学位,有研究生学位,还有硕士生学位,这二者的确立代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差别。对于解决法科人才的短缺是当前培育能够培育人才的师资需要,以法学二级学科为专业的法学是建设开始,形成了培育各门法学课程教师的理论人才品种。在之后出现的博士就是对此的延伸,而法学本科将培育任务转变成了培养实务人才。我国法学教育针对人才的缺失做出了重新的定位和调整。第一,将两种法学研究能力作为标注,对社会法律中人才严重空缺的现象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1)将原来存在的本科院校法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实务法律的院校,将本科院校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取消掉。(2)将非法学背景的法律硕士作为实务型品种来进行保留,将法学硕士和博士作为理论型品种,取消法学背景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本科。第三,将两种法学研究能力作为一种门槛,清楚这两种岗位人才的准人资格,若是没有受过实务型法学教育的法学博士是不允许进入实务岗位的。
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民办高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9—0010—05
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鉴于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和基础性作用,教育公平通常被视为社会公平之基础。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指出: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类平等的最伟大工具[1]。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充分理解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内涵,并在该理论指导下审视、反思和改进高等教育的现实发展状态,既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又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目标。
一、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之思考
对于均衡,《辞海》的解释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其实质是平衡[2]。依此逻辑,非均衡发展可定义为事物的不平衡发展,均衡发展可指事物的平衡协调发展。从经济学视角看,非均衡发展在价值取向上更多体现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均衡发展则更多体现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不讲效率只讲公平,则难以在更高发展水平上追求公平,这样的公平是低层次的公平;不讲公平只讲效率,则难以在和谐环境下追求更高水平的效率,这样的效率不具有可持续性。事实上,无论是非均衡发展还是均衡发展,都包含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只是各有侧重。事物发展中,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非均衡发展的绝对性是由不同事物原有基础、条件等存在差异造成的。非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手段,其目的是优先发展某事物,在事物发展取得突破后,通过该事物“反哺”其相对的事物,最终实现事物间的均衡发展。相反,均衡发展是相对的,这同样是由事物的原有基础、条件等差异性造成的。事物的发展正是在不均衡——均衡的反复转化过程中通过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突破而实现的。这种转换取决于发展的“度”。当事物间非均衡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度时便要求均衡发展,否则会出现两极分化,造成矛盾激化,破坏发展;当事物间均衡发展水平达到一定度时也要求非均衡发展,否则不容易取得局部突破,以带动全局进一步发展。
当前基于两个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被强烈要求:一是从外部环境看,追求公平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平成为事物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本身就含有追求公平的价值取向。例如,要求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体现对公平的追求。二是从高等教育自身看,高等教育系统内某些方面的非均衡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的度,此时若不加以控制并转向均衡发展,则难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前些年高等教育数量、规模过快发展与质量发展相对滞后就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职教育以及民办高教(仅指学历教育)两类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高职教育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分类的一种教育类型,民办高教是基于资本性质分类的一种教育类型。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在类型层面不具有“先发展一种教育类型,之后再反哺另一种类型”之义,更强调的是教育类型的平衡协调发展。某类高等教育是否实现了均衡发展可通过两个维度进行审视:第一个维度是看某类教育的发展是否与社会需求均衡协调,实现了其“应有”发展;第二个维度是看某教育类型与高等教育系统内其相对应的教育类型是否实现均衡协调。以高职教育为例,可通过其与普通教育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实现均衡发展。高教系统内不同类型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各种高等教育类型在获取政府资源方面机会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二是高等教育类型均衡发展是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发展。各种高等教育类型公平竞争,才能促进质量提高和效率优化;各种类型功能互补,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
二、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均衡发展审视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社会需求维度看,高职人才数量和规格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在校生平均规模为5904人[3]。以此推算,高职学生为735.64万人。相对于庞大的高职人才需求,该数量仍然偏少。近些年“白领”低价易得、“技工”高薪难求[4] 等类似信息频频见于各类媒体证实了这一点。教育官方人士也指出,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是我国教育的突出问题[5]。同时,高职人才规格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当前社会发展亟需一批高级职业型人才,这需要由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但高职教育当前只举办专科层次而无本科层次,即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真空”地带。高职教育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格上都没有很好地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均衡发展。
篇5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岁~成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二、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三、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四、总结
篇6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县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县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订、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要依法规范撤并后原有校园校舍再利用工作,优先保障当地教育事业需要。
《意见》强调,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要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较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地方,要责成其限期整改。对因学校撤并不当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要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张 婷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2年9月8日)
我国将建立三项制度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行为
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家要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
《意见》要求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学校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班会、少先队活动的课时,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意见》提出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要加强对社会培训补习机构的管理,规范培训补习市场。(佚 名 新华网 2012年9月7日)
上海:打破“铁饭碗”取消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
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或改为每五年注册一次,中小学教师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册。继医师上岗资格证取消终身制后,教师也不再是“铁饭碗”。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景泰说,上海市教委新推出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举措,给所有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颇具挑战性、严峻性的考验。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
不少专家对上海市教委的上述举措表示欢迎。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缪迅教授认为,教师资格每五年考核注册一次,有利于教师素养的“常学常新”,提升职业本领。
据悉,除了上海出台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改革举措外,北京、甘肃、广西等地也有类似的动作。目前,上海的教师队伍建设处在全国前列,基本与国际教师教育与管理趋势相呼应。教师培养实现了大学化,教师来源趋于多样,职前职后培训贯通衔接,全国首创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也逐步展开。(俞菀 蒋蕾 新华网2012年9月9日)
武汉:今秋起所有民办幼儿园将按照公办园管理
近日,武汉市物价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秋季开学起,除了保育费、住宿费实行市场调节价,该市所有的民办幼儿园将按照公办幼儿园管理,首次统一幼教收费项目,并决定对收费高、收费名目多的“天价”幼儿园进行成本监审。
武汉市物价局负责人表示,通知要求民办幼儿园收费项目将参照公办幼儿园收费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园方最多只能收取保育费等六项费用。
通知要求,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其收费标准由办园者根据办园成本等自主确定,报物价部门备案,备案后原则上一个学年内不得变动。
通知还要求,民办幼儿园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得以任何名目另收费用。此外,对于低保家庭子女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进入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教费。(程 墨 王小占 《中国教育报》 2012年9月14日)
郑州初中小学招生禁任何形式考试,不得测智商
针对今秋招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郑州市教育局日前发文重申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有关规定,并着重指出: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更不得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
根据最新下发的《郑州市教育局关于重申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通知》,郑州市重申,将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和以县区为主的原则;坚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知》重申,郑州市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更不得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不准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学校要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不准任何单位或个人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竞赛活动。不准开除学生或以任何理由将学生驱赶出校园,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不准任何学校拒收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
同时,各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齐开全各类课程,保证学生课外作业的分量和难度适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切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吴战朝 邱萍萍 《大河报》 2012年9月20日)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连续14年减少
依照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在校生数均在减少,其中小学在校生比上年减少14.34万,初中在校生比上年减少212.53万,总共减少了226.87万人。这是1998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连续14年减少。
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照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1998年以来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小学生在校生连续15年减少,初中在校生连续8年减少。
依照《公报》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小学校数量为24.12万所,比上年减少1.62万所。这是1997年以来小学数量减得最少的一年,1997年以来我国小学校的数量一直在减少。对比教育部官方网站所能查到最早的1997年的62.88万所小学,则减少了38.76万所,减幅达61.64%。
初中学校的数量自1997年以来也一直在减少。2011年我国的初中学校数量仅为5.41万所,比上年仅减少773所,1997年以来减少数量仅次于2000年的0.05万所。但对比1997年的6.62万所,也减少了1.21万所,减幅达到了18.28%。(郭少峰 《新京报》 2012年9月3日)
学生15年全免费:学前3年 中小学各6年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据实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据了解,自治区自于1985年开始就对农牧民子女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对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同等标准的助学金制度和财政补助政策。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免费。2011年开始,对农牧区学前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同年秋季高中教育阶段(含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政策。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自治区决定实施城镇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实施范围及对象包括城镇幼儿园(含民办、其他部门办)在园幼儿,年生均免费标准达3600元。 (韩俊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9月5日)
研究发现:四成教育类本科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
篇7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青岛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试行)》(青人社发〔2017〕3号)、《关于做好2018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青人社字〔2017〕65号)等文件要求以及省、市有关规定,2018年即墨区部分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48人(详见《2018年即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表》,以下简称《计划表》),现公告如下: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一)笔试
初级岗位参加全省统一笔试,根据专业不同分为综合、卫生和教育三大类,各类均考一科。综合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卫生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按医疗、药学、检验、中医、护理五类分别命题;教育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
笔试采取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笔试地点在笔试准考证注明。
笔试时间:2018年3月18日
综合类:9:00-11:30
教育类、卫生类:14:00-16:30
篇8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法律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遭受着人们批评。当前,法律专业毕业生不好就业,特别是大部分学生未来无法从事法律职业,法律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加剧了人们对目前法律教育的反思。本文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探讨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法律教育问题。
二、我国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历史渊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形式的教育纷纷举办,层次亦呈多样化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学士)一直到硕士、博士,共存在五级层次。其中中专教育主要存在于各省所办的司法学校,学制为两年;大专的教育方式最为多样,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全日制短期职业大学、普通高等学校附设夜大学、普通高等学校附设函授部或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制一般为2年或3年;本科的学士教育主要由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承担,学制为4年,此外还有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或独立函授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集中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之中,学制均为3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则多为两年半)。高职高专类法律教育历史渊源很明显来自于80年代以后法律教育的多样化过程中。它主要包括上述的法律教育五级层次中专、大专层次,具体讲就是各省所办的司法学校、管理干部学院、以及经改制而来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所开展的法律教育。这类法律教育的出现一方面是我国教育行政化的体现,即警察系统、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可以依据自己需要的人才开办相应法律院校,这里面有体制的因素也有部门利益的考量;另一方面,它也是法律教育急速扩张的一种体现。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招生量少、高中毕业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低下的状况,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同时也不断进行专业扩充。对于我国法律教育来说它置身于其中也一直扩大招生、不断增加新的专业,也进行着教育层次的不断延伸。
三、我国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尴尬现实
我国法律教育传统不但有大陆法系的历史印记,也有前苏联法律教育的烙印。但是,随着我们法治建设不断的深入,对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我们意识到要去除前苏联法律教育的负面影响,坚决的以大陆法系的法律教育为基本,同时融合某些英美法系的法律教育模式。那么,对于诞生于80年代的高职高专层次的法律教育,即使它在当时也许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当今天社会对法律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要求时(本科毕业才能报考全国统考的司法资格考试,拿到这个资格证才有可能做律师、法官、检察官),当大量法律毕业生无法找到法律职业类工作时,高职高专法律教育面临的尴尬更加明显。有人面对困境甚至呼吁取消本科法律教育,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去留不言而喻。当下,全国高职高专类法律教育机构不在少数,它的存废不仅仅是个专业本身的问题,还涉及一批教职员工安置、设施设备处理等问题,所以,以谨慎的态度对待高职高专法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社会现实需求来看,法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律顾问、企业法务部门工作人员、律师助理等。很显然,法官、检察官、律师这样的工作需要你取得司法资格证后才能从事,企业法律顾问也得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才能上岗,至于企业法务工作人员、律师助理一般也要求本科以上、同时要有相应工作经验。对于其他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岗位,它们不但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需要你有相应行业的知识背景,那么这对于高职高专法律毕业生来说,他们几乎不能满足这些社会需求。
从法律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来看,它似乎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但其实不然。首先,正如上面所分析,社会现实需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基本上需要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类毕业生继续努力取得本科毕业证后才有可能满足;另外,目前高职高专法律教育回避这个问题另外开辟新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市场来自圆其说,例如,基层社区调解员、司法助理等。虽然这些行业与法律相关,但是,这些岗位目前只是理论上的岗位需求,而且,非法律类学生也可以上岗工作。所以,这样的说法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
四、我国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未来走向
篇9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边远地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39-02
一、德国职业教育基本概况
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三大类,即基础教育类、职业教育类和高等教育类。德国职业教育在整个全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水平的主要渠道。如下图所示。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较受推崇的是双轨职业教育制度,即企业学徒与职业学校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校园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所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截止到2008年,德国已经承认的培训职业数量达到了近350个。并且各州立部门也根据国家承认的教育培训职业制订并颁布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一系列的措施方法使德国职业教育得到稳步快速的提升与发展。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解读
1.“双元制”教育模式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生既在中高职院校进行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又在企业进一步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以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制度。
2.“双元制”教育模式特点。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实施,德国坚持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易于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及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重视实践技能,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确定培训目标,重视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双元制”的一个特色。“双元制”教育模式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锻炼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企业积极参与,实现校企合作共育英才,德国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实现了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承担部分项目教学任务,以衔接理论与实践操作。另外,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成功还有一点就是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且培训、考核方法灵活,既保证了培训质量又使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有权威性。
3.“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不仅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学生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启动了一批示范性职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职业教育院校的改革,增强了项目院校的办学实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教育的整体管理来看,其根本原因在教育结构方面。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基本形成体系,但教育模式依然以学历教育为主,轻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现在基本上依然采用的“灌人式”教学,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且边远地区教育形态落后,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为了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应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总结不足,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边远地区发展的职业教育新道路。
四、“双元制”教育模式对边远地区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1.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改革。职业教育是以锻炼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服务等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要紧紧掌握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依据企业需要开发出对应企业员工职业标准、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教材及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校本教材,这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关键。传统的课程设计就是简单地提炼教材内容,缺少创新性思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较低。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并且根据课程讲授对象及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来确定课程内容,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产业、依据企业需求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组织课程开发小组,以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为主,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定符合当地发展情况及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学模式的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动手演练操作,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交流。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专业技能采用AID培训方式即分组教学。而现阶段我国边远地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还较匮乏,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实现分组教学,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组讨论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方法;同时职业院校教师也应重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应用院校现有各种设备和实物教具,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职业能力的培养。边远地区高职院校可通过现有资源组织实施进行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两个课程的学习。通过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职业素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格政治素质;通过学生社团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从四个方面进行实施:通过职业素质课程的学习培养合格的政治素质;采取AID培训方式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事业心,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等。引进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
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德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管理有效、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现阶段我国边远地区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际动手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欠缺。为了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技术能手、行业专家,积极鼓励新入职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强化新入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一支力量雄厚、结构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功能,还承担着为企业生产一线和社会发展供给合格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责任。深化边远地区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适应边远地区产业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评价标准,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邦祥.“得其本义,忘其具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振汉,祝文静.德国的教育体制及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篇10
【关键词】发达国家 应用型 技术本科 教育
一、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的概况
(1)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多样化发展紧密相联,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群体结构多样性,比如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等,学籍管理相对灵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具有很大的弹性。二是学校类型多样性,比如殖民时期形成的私立大学和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教士和社会政治经济专业技术人员及官员;独立后建立的公立的州立大学和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于政治家、法官、立法执行官等;莫里尔法案后建立的大学和学院,重点资助创建实用学科,同时也不排除传统学科,这导致综合大学的产生;研究型大学,才培养注重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社区学院,以满足社区多方位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为主,其学费低廉、管理松散、学习方式灵活。三是是学习方式多样化,上课时间昼夜开设,学分换算灵活、授课计划弹性等等。
随着《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卡尔・D・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相继出台,对于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鼓励通过加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起到了强化作用。
(2)德国。德国的大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研究型大学和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或叫综合大学Uni),如柏林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这类大学强调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种是应用科技大学(FH),注重培养工程应用人才,这类学校原则上不开设文科;艺术学院,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追求个性化发展。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大学教授和未来科学家为主;一般性大学,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学术性大学;应用型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而建立的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工。
澳大利亚政府重视经费投入,政府通过大学本科教育,有计划地培养适应技术革新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4)英国。1944年著名的《巴特勒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56年政府发表的《技术教育白皮书》,成为英国战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转折点。同年政府发出“教育部305号通讯”,将技术学院分为四个等级。1961年出台的“罗宾斯原则”和5年之后出台的《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标志着多科技术学院得到法律认可。
(5)台湾地区。我国台湾地区,大学一般分为公立综合大学,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与中国院校相似;科技大学,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研究,实力比较雄厚;技术学院,一般较少升级为大学,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专科院校,集中在护理、健康评价等方向。
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技术本科教育培养方向上基本相同: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德国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实际需要确立人才培养岗位和目标;英国主要以多科技术学院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美国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师”,即技术应用型人才;加拿大社区学院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目标就是为社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半专业技术人员;澳大利亚以学生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学习和运用;日本技术本科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务性、创新性,培养兼备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型技术人才;台湾科技教育是培养工业技术师,相当于我国的技术本科教育。
二、高等学校要实现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以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岗位的不同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的客观要求。技术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的客观现实。
(1)研究型高校以举办学术性教育为主。以基础学科为主的研究型高校,面向的领域和工作任务是科学研究,课程的组织模式是学术本位模式。以科研、试验为主,人才类型是学术型,其培养方法以学校培养为主,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教育类型属于研究型。
这种教育类型,招生以选拔为主,受教育对象很有限,教学方法、条件、手段等均以适应培养精英型人才为主要形式。目前国际、国内专门举办这种类型教育的高等学校为数不多,只有被认为是国际国内顶级的研究型大学才属此类型的学校。
(2)老本科高校以举办工程应用型教育为主。以基础工程学科为主的老本科高校,面向领域是研究与生产部门过度的桥梁领域,如规划设计院、政府宏观决策等部门。工作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方案、图纸等。课程组织模式以学术模式为主,融入实践活动项目模式。以实验为主,科研和生产实践为辅。人才类型是工程应用型,其培养方法以学校为主,注意社会企业。教育类型属于应用技术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尤其是工程应用型的理念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逐步具有特定内涵:“相对工程研究而言,突出工程应用;相对于工程科学而言,突出工程技术;相对于精英教育而言,突出大众化本科教育。”我国的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长期实行精英型教育,追求培养学术型人才目标,实施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工程实践素质不高,缺乏产学合作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
(3)新建本科高校以举办技术应用型教育为主。以技术学科为主的新建本科高校,面向的领域是直接创造物资财富的行业和专业生产部门。工作任务是将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方案、图纸等转化为工程实践以及技术指导。课程组织形式是实践活动项目与学术两个模式结合。实验、实训同等重要,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其培养方法以学校为主重视社会企业。教育类型属于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