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篇1

一、广泛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将文化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涉及企业内部各层级的资源整合、业务重组、人员优化和流程再造,不仅关系到员工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也会给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带来新的考验,在发展、改革和管理上都极具挑战性。而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用统一的价值理念筑牢全体员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坚持用优良传统教育员工,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将文化力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可以保证改革的稳步推进、队伍的和谐稳定。同时,坚持企业价值理念与中心工作相结合,还可以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做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思想基础。

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湘潭电业局加强统一的企业文化传播,举办了“五统一”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故事会等活动,对全局干部员工进行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教育,发挥领导干部在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宣讲统一的企业文化,用核心价值观统一全局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将构建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让其自觉参与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中。

二、深入推进文化管理实践,实现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

文化管理实践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和检验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创新载体,推进文化管理实践,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各环节,可以实现文化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

湘潭电业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突出行业特性,把建设坚强电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作为践行企业宗旨、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大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品牌和价值。突出“干事、干净”廉洁理念,深化反腐倡廉进班子、进部室、进班组、进家庭“四进”活动,将廉洁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各个管理岗位,将廉洁理念传播到每位员工,文化反腐倡廉实践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坚持“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不断改进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在全市行风评议中,连续多荣获全市公共服务业公众满意度测评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获得第一名。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文化的强大力量。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经验和做法,全面落实“五统一”要求,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落地”主题实践活动,借鉴全面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专业、设项目开展企业文化实践活动,推进“五统一”要求在安全管理、优质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民主管理和班组建设的落地,实现文化与企业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推进统一企业文化在各项工作中的落地,实现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

三、全面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彰显统一企业文化的力量

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是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是统一的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推动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湘潭电业局党委落实省公司党组关于加强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围绕公司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保障、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加强执行力建设,确保了干部员工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严格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定期调度制度,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协调解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加强动态评估和工作评价,发挥统一的企业文化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激励鞭策作用。细化和分解企业文化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形成体现“五统一”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评力度,开展动态评估,确保统一的企业文化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通过加强文化管理,可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工作业绩、工作成果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性,推进“三集五大” 体系建设和各项工作新的提升。

四、广泛推广优秀成果,增强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创新,既是企业文化先进性的体现,也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认真总结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经验做法,将提炼成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指导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文化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文化内涵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湘潭电业局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思想变革,取得了一批体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实践成果;坚持承诺、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以及全面创先争优活动月度总结汇报制度,取得了一批制度建设成果;加强内质外形建设,涌现出等一批践行企业基本价值理念的先进典型,我局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方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郁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周呈午、“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陈星中、“岗位发明达人”张华山等先进典型,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同时,我们还认真总结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社会责任、全面创先争优等方面践行统一的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发挥内外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强统一的企业文化专题宣传,我局先后策划了《周呈午累倒在抢险防洪大堤上》。《检修一线出了个发明家》、《湘潭电业局学习之风大盛》等专题报道,在系统内网产生巨大影响。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价值理念。

通过典型宣传彰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统一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激励员工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模范践行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富有成效的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统一的企业文化。

篇2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烟草行业为国家缴纳的税收是重要的来源之一,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并且在社会主义环境下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烟草在实际培养、生产、运输以及配送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出现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烟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设有效的安全文化,从而促进烟草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安全文化;安全文化评价;烟草企业;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烟草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对员工宣传安全意识,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加深人们对安全意识的理解,从而建设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烟草企业。

一、烟草企业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自助监测技术。

一部分烟草企业缺少自主监测技术,没有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反复的监测,导致烟草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一部分的烟草企业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但缺少自助监测技术,导致安全文化的建设对烟草企业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二)缺少全员参与,安全事务的商讨和决策停留在管理决策层。

在烟草公司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参与不到相应的问题探讨和决策中去,员工认为企业安全问题是企业上层的责任,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企业上层给予工作人员的一项工作,这就导致员工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要的原因就是员工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相应的探讨活动中去,只是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起到检查作用。

(三)缺乏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烟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相应安全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相应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二、烟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

(一)烟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在二十世纪末期对安全文化进行了相应的定义,主要是说安全文化是单位与个人具有的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值,超出一切的理念。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因此,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指引工作人员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更是体现企业改革的有效体现。

(二)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有一部分企业因为自身缺少安全管理的意识,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随着增加。加大烟草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判断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确立一个合理发展的安全文化体系[2]。

(三)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烟草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就是依据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为烟草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具有安全意识的生产环境,避免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从而更好地发展烟草企业,建设具有时代意义的烟草行业。

(四)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烟草企业建设的安全文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技术、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的物质文化。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安全技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主要是对安全技术软件的建设,而安全物质文化则属于安全文化硬件上的构建,安全管理的制度则属于软件和硬件的共同结合,以此建设健全的烟草完全文化。

(五)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内容。

烟草企业要想建设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展现,宏观主要是对评价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微观主要是指考察企业安全的情况。宏观建设要先关注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理念以及态度等多多方面的意识,表现在企业制定的安全政策和制定的安全目标等,其次要注重企业对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对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的安全承诺等,可以从企业公开的安全生产资料和制定的安全制度等进行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科技技术的不断改进,烟草企业的安全文化也在不断的自我革新,虽然现阶段的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要依据实践获取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技术和理论的革新,并对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评估结果进行严密的分析,对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晋鑫.铜川市烟草公司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

篇3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先进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对技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进行整合,及时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管理层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服务,从而达到先进管理、迅速反应和正确决策的目的。

信息化从表面上看是指企业广泛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支出。它出现的深层次背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要求。传统的生产力三大要素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掌握相应信息技术工具操作的劳动者会更加熟练快捷地进行生产,新信息技术装备的生产工具会比现在更有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支配使用的劳动对象得到扩充。所以,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不应该理解成一种单纯的支出,而是一种着眼于长期收益的投资。因此,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纷纷慷慨解囊购买信息设备和架设网络。而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进行的信息化实施调查结果都表明:信息技术能够改变企业的原因并不是在于单独的硬件购买和网络架设,相反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使企业提高了获取、利用和开发信息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许多国内企业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鉴于信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资源,它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出现和使用的原因并不是在于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信息。

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应当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来理解。从硬件方面看它是指企业广泛采用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软件方面看,企业已经整合了拥有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集中控制,从而产生出更高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已经取得的成就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2年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调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如下:

1、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企业已经为信息化建设做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系统改造和升级。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得到改善。计算机拥有率和网络覆盖率及网络传输技术水平提高,为企业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工作协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有很大的提高。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管理人员达到了人均0.77台,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达到人均1台的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已占总数的68.4%。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3、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首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其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570户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企业(77.9%)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感到满意。

4、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570户企业2002年计划投入比2001年增长28.4%,2003年计划投入比2002年增长20%,年平均增长率24.2%。但从调查统计看,虽然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远。在被调查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

5、下一步规划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据统计,570户企业下一步规划建设项目合计为2183项,ERP、OA(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是企业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其中,336户企业将建ERP项目,占59%;243户企业将建OA占42.6%;242户企业将建企业内部网占42.5%;174户企业进行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建设占30.5%。

三、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几个关键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而且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想取得圆满成功,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加以关注的。

1、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在飞快发展,企业信息化是多类系统的集成,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也不是一个阶段能完成的。从管理的角度,它如同企业经营的产品,需要不断的维护,才可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性。

2、企业巨额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密切配合企业管理重组。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职能部门众多且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能力,企业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根据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过程化、组织扁平化、功能系统化”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组,十分迫切。同时要着力进行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设计与建设,全面转变和更新企业经营思想观念,注重员工创新意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3、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树立“人才是根本”的信息化人才观。目前,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精通情报信息的人可以使工作效益成倍提高,因此把信息人才的培养当作一种新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各公司的主要课题。信息人才应具有特殊的知识智能结构,包括熟悉专业,能较深入地研究科研、生产或企业管理所涉及的领域;知识面广,具有社会视野和市场感知能力,对国际国内形势有较强的观察力;掌握信息分析方法,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竞争对手的意图、实力等因素作出准确判断,成为企业伸向社会的触角。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当今是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海量信息,为企业产品推广和联系客户提供了平台。当前,尤其是伴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许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人力投入,以促进企业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但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例如:不法分子采取技术手段窃取企业重要信息进行不正当交易。企业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企业倒闭。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信息安全问题。深入性地分析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1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就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来讲,只要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1内部原因

1.1.1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因缺乏实践指导,管理层信息化意识缺乏,发展盲目,对信息安全问题往往忽视,使得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1.1.2信息安全软件技术不高

当前国内的信息安全软件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软件技术水平相比,差距仍旧比较大。并且信息安全软件是“盾”,黑客病毒是“矛”,防范措施总是很难赶上病毒以及黑客的发展。

1.1.3管理缺乏规范

部分企业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危害性,重投入,轻管理,空有信息系统却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问题防范机制,这就给恶意人员侵入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机会,造成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丢失。

1.1.4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都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但由于企业的高层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企业的发展程度差异,导致部分企业没有配置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设备与系统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

1.1.5信息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针对当前国内危及企业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这种类型犯罪较难管理,企业因信息被窃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难获得合理赔偿。

1.2外部原因

现阶段,企业信息系统受到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外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逐渐在市场中突显出其重要作用。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这一点采用不同手段来窃取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来谋取利益。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也会采取一些不法手段来获取其他竞争对手的信息,借以打压竞争对手。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企业应提高信息安全问题防范意识

企业应提高信息安全问题防范意识,将信息安全问题防范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将其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长远,合理规划,重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加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会发生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2.2正确选择信息安全防护软件

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往往会采用信息安全防护软件方式来防范安全问题。但有些企业在选择信息安全防护软件时没有注重信息安全防护软件的质量,有时候选择一些防护性能弱,价格低廉的软件。使得信息安全防护软件起不到防护功能。即浪费了企业资金,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3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管理

我们知道,不管是任何安全防护硬件或者软件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漏洞,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和攻击,使其失去防护功能。所以,其只是辅助措施,对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手段,以为只要采购好软硬设备旧高枕无忧了,而是要在拥有技术手段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人员切实贯彻落实才能防患于未然。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制。基于企业的信息系统不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技术支持下所建立的,所以在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各个系统可能存在的运行安全隐患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各自的不安全因素和漏洞。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制,通过量化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信息泄露都是企业外的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来窃取的。因此,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给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环境。

3结语

总之,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必须要重视的课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运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应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对策,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企业在市场中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无限动力。然而,受企业传统经营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等影响,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例如信息风险与攻击、网络漏洞以及Web服务安全问题等,给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在介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就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导致因素,着重就如何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运用日渐深入,给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升级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标志[1]。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1企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行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2]。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部门,其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完善企业内外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内外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可见,建设企业信息化体系,不但可以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数据信息给企业决策层,也为企业未来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动力。

2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

(1)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导致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易遭受外部网络系统的攻击,引发企业信息资料被他人截获、篡改与伪造等问题,甚至企业信息系统中出现通信线路、硬盘设施以及其他文件系统遭恶意破坏现象,上述问题的发生不但致使企业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其内部机密信息易发生泄漏,造成企业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2)针对邮件系统攻击防不甚防。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电子邮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传送,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间与外部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然而,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典型的如电子邮件病毒、垃圾邮件、机密信息泄露以及电子邮件炸弹等,给企业信息传输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因此,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3)漏洞攻击日益严重。按照漏洞问题发生原因可分为软件漏洞和协议漏洞两种,其中软件漏洞主要是受外部不法分子攻击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问题;而协议漏洞则主要是由于TCP/IP协议自身在安全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问题导致,外部不法人员通过攻击TCP/IP协议漏洞,致使企业信息系统遭受破坏。目前情况,很多企业对自身信息系统缺乏成熟的漏洞检测手段和能力,往往事发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4)是Web服务安全问题突出,根据Web服务流程,其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组成包括Web服务端安全问题、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两种。其中,Web服务端安全问题主要是企业Web主机遭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企业保密信息遭窃或者企业部分信息遭受非法篡改等;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则是企业浏览器客户端遭外部非法分子侵入,致使部分机密信息与数据遭窃等。

3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因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

(1)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重视度严重不足。一方面,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企业管理层偏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形资产给予关注与重视,而忽略了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料等无形资源,导致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各项投入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存在着盲目乐观现象,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不至于导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无法上升至企业发展规划战略之中,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2)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健全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受此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问题,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与解决对策。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使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与业务素质能力,致使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软硬件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企业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资金与技术投入方面都严重不足,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技术方法落后以及配套的资金缺乏等影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手段偏低,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4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为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有[5]:

(1)转变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从上至下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等,增强全体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企业保密信息不外漏;另一方面,逐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

(2)不断的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实现,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任何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漏洞问题,而保证其不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安全防护技术的运用。通过选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抵抗外来攻击,避免企业信息遭受窃取、篡改甚至破坏等,对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3)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系统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和漏洞,并制定出最佳的对策,降低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此外,加强相应的网络管理,防止外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侵入企业信息系统。

(4)根据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相关人才业务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招聘人才,引进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型人才;此外,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用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5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安全事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对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8,(1):43~45.

[2]纂振法,徐福缘.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4~28.

[3]谢志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06):132~133.

[4]秦海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05):61~62.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引言: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离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经验表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其各管理中,都充满着文化的因素。优秀而且独特的企业文化总是包括引人注目的制度、技术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创新。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1.1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倡导和积累,以及筛选提炼而成,其核心为企业的精神与共同价值观,主要内容为企业的最高目标、优良作风、管理哲学、标识、行为规范、环境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以及约束功能等是构成企业功能体系。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创造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为如何去整合多种技术流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的学识。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是能够使整个企业长期保持稳定竞争优势的竞争力,是使企业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为核心竞争力:一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替代的;二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异质的;三是竞争力应该是竞争对手难以去模仿的;四是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给客户带来特殊的利益,进而给企业带来最高效率;五是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市场认可,也即为必须可提供进入相关市场的机会。

2、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从文化入手。

2.1 对优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

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判断,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它对员工获取知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员工的行为方式起到直接决定作用,若要提升企业的文化,则必须将提升企业的核心夹着管作为基本。那么如何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1)不可以用生硬的概念与术语去表达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使所有员工都认识,应该通过领导,将其表达为一幅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蓝图,将员工团结在实现企业目标不断奋斗的历程中;(2)核心价值观应该可正确反应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3)为使所建立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接受和认同,企业的领导之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发动各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与提炼,唯有如此,才可使全体员工深刻体会并认同和内化该企业的价值观。

2.2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重视和尊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将“以人为本”的意识进行强化,将企业打造为其全体员工都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共同体。(1)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将员工对个人价值实现与对事业追求的正能量进行充分的释放,使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2)将唯才是举的导向强化。在对人才进行选拔与使用时,应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3)为人才成长构建平台。企业将为有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为其成长构建平台。

2.3 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才能持续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提升核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1)防止随企业成长企业文化惰性的形成,若形成这种文化惰性,则会造成企业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导致创新的动力不足;(2)通过积极的方式塑造企业文化,推动持续创新。

3、如何通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在立足于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去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着眼于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具备主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企业 的特点,并通俗易懂,能够被员工和群众接受。

3.2 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加员工认同感

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战略和发展方向,都应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有正确、鲜明的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首要目标,挣钱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全部。

3.3 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将企业文化融入进去

公司的用人标准应该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与本公司文化契合度较高的员工应优先被录入;在员工的培训中,应贯彻企业的文化要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员工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业绩与激励同样应要求融入企业文化中,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用反对或者鼓励某些行为的方式,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为使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理解一致,企业文化应与沟通机制结合,使员工心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企业制度应该被合理的修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得以修订与完善。

3.4 适当地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当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必须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戚戚相关,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动力。

小结: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以及创新企业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阐释。

参考文献:

[1]解永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职业时空,2009(8):75-76.

[2]唐书麟.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3(10):80-81.

篇7

首先,企业会计信息化改进传统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将会计信息同网络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很多的工作内容可以由电脑和网络独立完成。财务人员只要将会计原始信息输入后,点击相关的功能,则可以实现财务分析等,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同时,由于网络传输的便利性,企业的会计处理实现了远程处理和移动办公,在做好授权的前提下,企业人员可以实现家庭办公,电子处理的方式也提升对各环节的监控效率。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将导致内部控制更加复杂。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企业会计信息化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新要求。在计算机操作的环境下,一旦原始的数据输入出错,则后续的所有的数据都会出错,这种错误传输的速度和连锁的效应会比原有的会计系统更快,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存储介质及系统依赖更大,很多的数据更加集中,一旦没有良好的授权控制,很多的数据将丢失,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再次,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和人员要求更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也有新的要求,要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加工商、合作伙伴等的数据共享,实现管理的升级,而这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对管理的升级对企业的人才要求也加大,企业要有必要的人员储备,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保障。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管理理念不满足企业的需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很多的业务需要重新整合,部门之间的协同也成为了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一些企业单纯的把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认定为技术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是企业内部流程的重组、部门职责的划分、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相关工作的组合,简单的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做形式上的改变,没有落实到实处,这样的变化自然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企业的高层未能够意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管理上也没有进行改变,没有通过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足够的管理支持,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企业没有储备相应的人员,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结合了会计、网络和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和功能,一方面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要能够熟悉并理解运用相关的准则,另外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功底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子的变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并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结构,同时要能够掌握并运用好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考虑到很多的会计人员年龄较大,一些会计人员并没有能够真正掌握好这些相关的知识,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三)企业内部的控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健全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集中度提升,而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都是企业的机密信息,一旦受到外界的侵入将导致巨大的损失。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在一般的企业内部是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很多的病毒一旦进入都将导致企业的数据丢失或篡改等风险。同时,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下,修改都是容易被发现,而电子化手段中一些改动容易被掩盖,导致新的风险。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会计、软件、网络的结合,也需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很多的软件需要良好的授权机制保障,不然容易出现问题。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会计数据缺乏安全。

三、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领导重视

企业要能够树立起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企业要引导全员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转变人员的意识,成立由各个部门领导和骨干组成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小组,高层作为协调和组织人员,带领小组一起制定相关的计划,共同应对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的资源进行解决。企业要划拨专项资金进行购置相关的软硬件,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该小组还要负责组织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监督相关部门的协同,做好制度的建设等工作。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鼓励并提供机会让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学习,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让企业的人员可以相互理解对方的需求,在平台的开发时也充分结合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企业同时需要在招聘的时候引入一些计算机和网络功底较好的会计人员,让部门内部可以相互学习,提升原有员工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在企业内部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强化相关的流程管理

篇8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Su Tongji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Wanbei Coal-ElectricityGroup Co.,Ltd.,Suzhou234000,China)

Abstract: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promo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Chongzhongzhi is very importa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informatization,our country collie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continuously go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bidirectional propulsion,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satisfactory.This article has first analyzed the co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on information causes,and then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Coal mining enterprises;Information technology;Status;

Development direction

企业信息化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将高科技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息资源开发效率。它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从而改善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想融合,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更新管理理念,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现代企业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控制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关注企业增值链环节的有效管控,追求关键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合理化、科学化,重视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状况,从而实现全局范围的有效管理和有序运营,改善企业的竞争素质。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对信息化的内涵理解存在片面性

很多的煤矿企业没有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单纯地把购买硬件设备的多少、有无局域网、是否应用ERP管理软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一味投资建设面子工程,购买硬件设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信息化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各个层次的人们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基础的,不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只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手段。

(二)脱离企业实际

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充分结合实际,缺少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考量。信息化建设没有进行前期调研,不了解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实际应用要求,盲目地照搬别的同类企业的建设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调整方向要视煤矿企业的规模、管理方式、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三)领导重视不够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重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极广,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煤矿企业领导的重视,但是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煤矿企业领导已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员提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但不同的领导对先进管理思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企业领导难以下决心全面推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有效地领导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制约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的原因

首先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经常是井下作业,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企业领导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决策时,往往顾虑到生产安全的有力保证。其次,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涉及到大量成套设备,设备的复杂性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难度;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僵化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但是目前与新技术配套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组织框架还不够完善。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部门冗杂,内耗多,整体效益不高。传统管理模式下,不少领导管理思维落后,这些都制约着信息化的发挥。企业改革是改变过去维持的经营常态,员工很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很多企业决策者也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失败。现实生活中不乏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归根结底,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没有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实施过程遇到障碍时,或者在系统上线后的短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就轻易放弃。

三、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信息化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该落实到实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针对自身的情况来开展,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策略。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或者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信息化建设开展的侧重点也会不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务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新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与企业体制、技术情况等各个方面相匹配,需要一定的周期。领导者要认识这一现状,不能急于求成。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之初,要有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执行。总体规划可以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避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弯路。可以使得企业上下对信息化建设有个总体的初步统一的认识,可以保证后续信息化建设的连贯性。在总体规划中,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然后分步实施。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的要素见下图

信息化建设要遵照一定的流程,定期按照阶段性的目标,检测信息化的成果,信息化的开展顺序要先从企业生产管理急需和信息流比较稳定环节展开,然后逐步扩大化,以点代面,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的同时,增加人们的信心,同时也为下一步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煤炭企业生产环境恶劣、危险性大,安全性是煤炭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生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务必随时了解到生产过程的各种安全参数,严防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灵、通信快,方便生产调度,便于领导决策指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达到减人提效,增加矿井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做好长远战略规划

在选择软件和硬件、系统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也要为今后的升级奠定技术基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保持技术的连续性和先进性,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并能降低系统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长.企业信息化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景兴明.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张鹏.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信息化[D].苏州大学,2002

篇9

摘 要 本文从建设思路、目标、原则、建设内容和步骤等方面对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加快培育发展独具创新港口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用安全文化的力量引导和约束职工自觉自愿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总体思路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为核心,以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抓手,以引导职工自觉把安全当成习惯为关键,完善制度、改善环境,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安全发展的软实力。

二、建设目标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导、约束、激励和推动作用,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打造本质安全型环境,推进本质安全型管理,实现公司安全生产零违章、零缺陷、零事故、零伤害,并坚持以下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做到安全生产依靠职工、安全保障造福职工。

(二)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安全当成自身的需求,实施“安全优先”,坚决做到不安全不作业,不安全不生产。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位置,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把各类违章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实行安全部门综合监管、生产部门直接监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三、建设内容

(一)培育发展通俗易懂的安全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平安是福”的核心理念,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通过提炼、精化,创建”标准“岗,搭建推进“标准化”,结合公司团队年轻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借鉴“潮流时尚”元素,培育、传播“通俗易懂”安全文化,先化繁为简,后由浅入深,利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安全文化推广。

(二)培育发展完善有效的安全制度。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目标,人人签署《安全承诺书》,切实做到安全责任不漏岗、安全目标不漏项。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培养职工的安全习惯为重点,健全“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体系。分层次编写、评审、修订覆盖所有机械设备、工属具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其合规性、可操作性及时效性。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重点管控体系。以规范安全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安全环境为重点,健全集中监管、属地统管的网格化安全重点管控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以规范安全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编织公司分层负责、互为补充的反违章查纠和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创新建立、完善长效安全互动体系。建立“安全互动机制”方案,积极推行“安全互动机制“的长效健康运行,对安全运行情况、效果进行督查、评价,增强班组作业安全理念、激发员工广泛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健全完善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坚持科技强安,鼓励以破解安全难题为重点的“四新”技术应用和小改小革等科技创新活动,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本质安全型环境和本质安全型管理。

健全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提高职工的应急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为出发点,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与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事故管理体系。发挥安全事故的警示作用,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教育职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今后出发,健全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奖惩体系。从强化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健全安全管理奖惩体系。

(三)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环境

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感知环境。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手段和微电影、微信平台、漫画等文化载体宣传安全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员工感知、认同、接受、践行安全文化。

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目视化环境。规范港区作业现场安全色和各类安全警告、安全指令、安全提示、安全说明、安全环境信息和安全生产局部信息标志、标识,规范港区交通标志、标线等,让职工时刻都能看到安全作业要求。

五、建设推进步骤

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被动约束学习推广阶段。依靠文件、制度等强制性手段宣传推进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精神文明;群体意识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而群体意识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群体意识,实际上是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体现着改革精神和时代要求。

1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它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动因和有力杠杆。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面对着开放的、竞争的、波动的市场,企业必然要以自己良好的产品、服务、信誉、人员素质、精神风貌展示给社会,取信于用户,才能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还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今天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是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三合一”的综合竞争力。良好的品牌、信誉、形象是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积累又与企业文化分不开。科学的经营理念的确立,优良的产品形象的塑造,良好的企业声誉、信誉的树立,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说是企业走向市场的意识萌发。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要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生长土壤。我们应当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前进的客观要求这一高度,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企业群体意识基本特征。

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的共同意识。它的内涵应该是两层意思:其一是群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理想、信念、情感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其二是指群体成员(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中产生的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强调是企业的职工应该对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度建设中形成相同的企业信仰、价值观念,是增强企业文化厚重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团队精神的无形力量。

首先,在施工企业内职工群体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群体或称制度性群体,如领导班子、党团组织、职能科室、项目部等。在制度性群体中,由于各种群体角色在权力、利益、责任、工效等方面的分配差别,其群体意识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表现。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或称非制度性群体。这类群体不是按组织制度及分配的不同划分的。而是以情感、交往乃至邻里、血缘等关系形成,人们通常称之为“小圈子”。显然这种非正式群体的行为倾向与企业目标的切合程度是企业领导必须关注的问题。企业群体意识是企业领导意识和各种正式群体意识及非正式群体意识的整合结果。这个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领导通过控制和约束、引导和激励等手段,使各种小群体意识与企业领导意识尽量取得一致。也就是说,凡是企业领导意识强,并善于控制、引导 企业内各个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则所形成的企业群体意识就比较接近、符合企业领导意识,反之亦然。其次,企业群体成员一方面要受到经济指标、生产程序、技术要求等构成的群体压力制约,而另一方面群体成员的动机、需求、情感、认知及行为倾向等个性心理特征又决定着其行为的直接效果。因此,企业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群体压力和个性选择之间互动、整合的必然结果。再次,群体意识是社会意识的构成部分。群体意识可以表现为组织的、团体的、阶层的、地域的、民族的等等,但作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仍然不是这一简单的总和。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整体意识,是以社会主导力量倡导的、以反映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的社会意识现象的总和。社会整体意识不仅包括了各种群体意识,也反映着各种社会群体综合利益。因此,社会意识是各种群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也制约着各种群体意识,而各种群体意识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个性特征保持了它的相对独立性。

3建设企业文化培养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员工组成的自由劳动者的联合经济实体。要通过学习、宣传,并真正落实员工当家做主的责、权、利,使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是企业命运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把每一位员工都同自己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所在的集体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在员工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大家所接受的企业精神,以此作为鼓舞员工斗志,增强群体意识的基础;同时,要用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员工,树立集体主义的荣辱观,使广大员工能够以企业兴旺为荣,以企业衰败为耻,自觉把企业命运同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培育群体意识,必须在多方面下工夫,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宣传教育。加大对安徽建工集团“企业文化手册”的学习宣传力度,必须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才能使集团一系列文化理念,逐步转化为群体的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因此,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对职工进行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要深入进行特色理论、基本路线、爱国主义、科学技术、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从整体上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技术文化素质,使全体员工在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技术特长等方面都能显示出本企业的特色。

二是典型引路。大力宣传表彰企业职工在生产工作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并使弘扬先进典型蔚然成风。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要求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人格的力量影响职工、激励职工,进而推动职工群体意识的培育。

三是规范养成。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群体意识,既要发挥舆论的影响力,还必须在各方面有明确的规范,从小事抓起,从严要求,把严格的纪律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的员工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都有明确的规范,并严格执行。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求严,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事事处处体现出这个企业特有的风格。

四是硬件建设。建设企业文化,既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还必须有必要的硬件设施。企业文化既包括智力因素、精神力量,也包括文化网络等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职工的工作、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开展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都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培养职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