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养成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素质养成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素质养成计划

篇1

关键词:职业素质养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志强(1977-),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职院校提升科技社会服务能力问题研究”(编号:162400410166),主持人:张志强;2014年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基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编号:GZZD201501),主持人:张志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37-04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与完善。高职校园文化通过其外显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内隐的精神文化,对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载体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具体包含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职业素质的形成是学生在一定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高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必需的养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高低,它所培养的是具有较高适应性的职业化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是反映高职学生质量的关键参数,是衡量高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1]。高职校园文化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特定的高职教育活动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2]。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是职业教育的文化点缀,而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一)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物质文化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3]。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治学积淀及队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育人意蕴[4]。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文化,它主要包括物态环境文化(学校的各种建筑物如图书馆、宿舍、食堂、教学设施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形态)和自然环境文化(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从校园内的建筑规划与设计、景观建设、标志性建筑到校园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校园广播、学术报告厅、大会堂等设施及一些音响、声像设备和校园网络等,都属于物质文化范畴,作为一种有形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一定的文化魅力和自然美感。每所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既是其持续的生命力所在,也会让沐浴在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中的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无形中陶冶情操,产生极大的价值影响作用。

(二)高职校园精神文化以其隐性力量发挥着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的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在长期发展中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并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深层次的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展示的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从办学理念来说,它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育人途径等,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必然也会在思想上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职业综合素质形成产生较大影响;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校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使身处其中的学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达到实现修为之目的;“三风”的校风、教风、学风不仅从不同层面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不同要求,也是一种精神力量,体现的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三风”具有较大的约束力和促进力,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具有熏陶和激励作用。

(三)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发挥着规范制约和激励导向的功能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其精神文化顺利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集中体现了对师生员工的行为要求,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用简洁精炼的语言,通过学校制定的正式制度或者是各部门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进行规范和制约。对于学生来说,校园制度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它能使学生在自我调节中规范行为,锻炼自控能力;同时,生活其中的学生还能在制度规范下,产生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热情,引导着他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努力奋斗。

(四)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发挥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功能

校园行为文化即活动文化,主要包括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还包括师生们参与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学术研讨等活动以及活动行为中体现的深层次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价值认知等,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具体来说,校园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学校进行的教学实践类活动,如实习、实训、科学技术活动及相关学术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启发思维,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新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实践形式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另一类是人际互动类的活动,如人文类讲座、各类竞赛性活动、体育文娱类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或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等,这类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校园空间,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营造文明和谐气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实现塑造其职业精神的目的。

二、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独特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它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特色、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的校园文化。我国高职院校在经过十多年的数量不断扩张时期后,进入到了注重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学校发展中突出自身特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其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积淀、提炼,才能形成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仅限于一些行为文化即一些与职业发展关系不够紧密相关的活动,层次较低,特色不突出。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认知。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体现培养高技能,也包含着高素质这一基本理念。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认识明显不够到位,因此,要在校企文化融合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要对职业素质内涵进行解构,将职业素质构成要件中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之中,同时,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所包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处处从职业素质培养角度设计建设目标,体现特色。

(二)充分利用物质文化载体,营造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使高职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培养和完善。作为无形的教育力,高职院校首先要结合自身的人文特征、治学精神、职业精神、技术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等进行提炼升华,通过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生活设施、文化设施、教学设备等与这些要素相结合,形成各高职院校特有的环境氛围,构成一种整体的育人氛围[6]。其次,高职院校要突出“职”的特点,注重校企互动,建立凸显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营造氛围。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文化主题,按照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长远规划,小到教学楼、道路的命名,大到专业教室、实训室的设计与规划、仪器设备和实物展示等能处处体现校企文化的融合与互动,给学生以信心,使其主动提升自己职业素质。

(三)夯实精神文化建设基础,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实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反映着学校的追求和信念。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校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7]。因此,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1.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要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为前提。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需要历史积淀和精心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只有始终准确把握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区别,主动适应企业需要,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才能培植高职教育特色,凸显高职教育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8]。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把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的追求,最终确定符合其发展特点的办学理念。

2.创新高职学院精神,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的适度融合。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要培养具有行业属性和企业所需素质的高职学生,打造符合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从企业文化引入着手,增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沟通互动,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企业文化理念、规章制度等产生价值认同,最终在两者的密切联系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充分体现精神文化内涵。高职院校要从细节入手,从新生入学到日常管理,时时处处体现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氛围,使优良的校风和浓厚的学风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内心自觉,而严谨的教风又在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增强学校的品牌影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努力完善制度文化,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建设有助于创设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培养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是,笔者在审视高职院校现有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发现,一些院校对制度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对于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特点、体现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内涵把握不准,“拿来主义”的制度建设或沿用老制度等问题都有存在。在注重内涵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阶段,制度文化建设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制度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本思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契合学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中,要尊重个性、发扬民主,融入理性化和人性化的色彩,体现制度服务于人的理念,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时,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使之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多元需要。

2.制度文化建设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体现高职特色。从目前高职的录取情况来看,高职生源质量不够高,与本科生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考虑生源状况,注重学生做人的规范和道德的养成教育;同时,制度文化建设还要体现高职发展特色,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渗透有关就业和职业制度、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使学生对规章制度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遵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五)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在活动中激励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教学、实训、文体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行为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校园人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学习、文体及生活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动态地反映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9]。因此,校园行为文化最能展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准,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化活动形式,从量和质两个角度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品味,更对学生在行为习惯、价值观念、职业技能和基本素养提升方面提供了平台。

1.紧密围绕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加强实训和实习课程建设。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它需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实习、实训和专业技术讲座等课程内容的改革,推动涵盖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品质即职业素养的训练。在课程安排中,应注重模块教学,将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实践与订单安排等模块的组成具体化,通过校企双方在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和训练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和实践,实现校、企、生的“三赢”。

2.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打造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社团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校园生活中最富有色彩、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备受学生欢迎。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因此,高职院校在社团活动中要加强管理、提升层次,不仅管理要规范,更要加强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将社团活动内容的安排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社团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社团建设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发展特色,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目的,才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邢丹.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7):185-186.

[2]卢亚莲.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J].凯里学院学报,2014(5):139-142.

[3]候长林.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6.

[4]石正东.高职院校彰显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探究[J].学习月刊,2010(6):49-51.

[5]祝玉芳,张飞.构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J].教育与职业,2007(6):33-35.

[6]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3.

[7]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52.

篇2

1 警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发展的意义

为了顺应时代变化,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从事公安司法警务岗位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规范”与“创新”并举,德育为先、实践为本、创新为魂,探索警官职业院校特色学科对学生警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对警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在各警官院校都得到普遍的重视,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总体现状而言,我们的工作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各类学校自然会在自身投入和相关机制之间进行全面考量,从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因此,更应该加强学生特色学科教育,警用创新人才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警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定义及重点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本文由收集整理

目前,我们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还不能满足警官院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不少学生不重视行为规范和道德礼貌,遇事易冲动,情绪浮躁,这些现象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警察人才的障碍。因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警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警官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警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对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培养:(1)职业道德养成教育;(2)综合能力和实战型技能的养成教育;(3)良好心态养成教育;(4)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 警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警察创新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研究制定学生职业素质测评标准。建立警察职业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实际测评中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修正。构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制度体系。出台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各项制度、实施方案培养计划;研究制定专兼职教师能力、素质达标标准;明确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人员、实施步骤等具体内容。

3.2 努力建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其职业知识传授提供人员保障

从教育的宏观视野来看,通过知识传授途径来培养、训练能力已经成为近代教育思维中的一个公认的信条。要形成警察的职业技能,必须通过职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从事警察职业所必须的知识体系。要实现警察教育的目的,关键是合理地配置各种知识成分,使警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教师队伍,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通过“送出培训、引入取经”,开发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专职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创新思维。通过警体教师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强化擒拿格斗基本功技术,使学生掌握从事警察职业所必须的擒敌本领,进而形成警察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3.3 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训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警察职业技能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计划的基本条件,是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重要基地。校内的模拟法庭、模拟监狱、模拟劳教所、模拟侦查室、谈判室、警体射击场等都可以作为校内实训场地。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为了真正满足教学的需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情景仿真化、功能实用化、管理专门化的原则。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依托行业特色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职业养成的重要场所。校外基地的选择可以与教师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进行统筹考虑,尽量做到一“地”多能、一“地”多用。在基地建设中应坚持相对稳定、管理方便、利益共享的原则。

篇3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养成教育途径,以期提高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特别是职业师范院校,其生源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单独考试,其文化课要求不是太高。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 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差,文明礼仪修养差,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强调职业师范院校开展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养成教育的内涵

谈到养成教育,人们必然想到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概而言之,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的内容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学习生活方式。所以,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又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教育,它渗透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诸多教育内容和训练内容,不仅是德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训练。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由内到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外化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也只能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而通过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则是将此项工作做实的关键。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行

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来源于职高、中专、技校。由于中职学校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中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在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学习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上动力十足,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缺乏学习独立性、主动性和勤奋刻苦精神的不足。他们的学习目的普遍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在英语和数学学习上,存在悲观情绪与自卑心理,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在进入大学的最初阶段,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逃避态度。

行为和生活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行为习惯上常表现出随意性,自由散漫,集体观念淡漠,自律意识、自控能力比较弱,做事缺乏考虑。有的学生酗酒,寝室卫生脏、乱、差,鞋袜乱扔乱丢,衣服不摆放整齐,作息时间乱,不爱参加集体劳动,不遵守交通规则,娱乐活动单一等。

文明礼仪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文明礼仪上常表现出不会尊重他人,文明礼仪知识缺乏。他们甚至不会用基本文明用语,不懂入室敲门、见面打招呼等人际交往基本礼仪。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由于最初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很多人留下了“职业师范院校学生难管理”的印象。但笔者认为,在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入大学之初,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养成教育,是能扭转这种局面,并能提高学生素质的。

职业师范院校学生

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根据我们调研,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规矩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够、自我认识不客观等问题。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我约束力不够强等情况,不论是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高标准职业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经职业人。

二、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内涵

为了解企业对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职业行为素养的要求,我们对企业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财经岗位职业行为规范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回收率98%。问卷调查显示,93%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77%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与职业行为规范相关的制度;75%的公司认为个人的职业行为对公司的外部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对于员工职业行为养成教育,80%的企业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完成。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定义为引导学生对财经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举止规范、语言规范、仪容仪表与着装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素质进行养成训练,培育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划分为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和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四个方面。

三、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根据学院实情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工作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并制定了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规范开展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一)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

为帮助学生形成对个人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学院从课程设置、制度建设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财经职业行为养成认知教育活动。

1、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职业人”意识

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的意识,学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诚信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加强学生对职业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建设,强化学生“职业人”意识

学院通过调研、座谈会、考察、学习等方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突出财经职业特色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将规范进入学生手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习财经职业行为规范,明确财经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行为。同时在实训室、教室、寝室、财经文化长廊中张贴宣传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养成教育氛围。

3、特色活动,营造校园职场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礼近财院”、“最美职业人”、“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精英”等系列活动,模拟职场环境,强化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二)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基本行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主要是寝室、教室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学院学工部牵头,公寓管理部门和各班级辅导员老师及生活老师具体实施。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

建立学生请销假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纪律行为。修订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制定“文明寝室”、“标兵寝室”评选办法,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制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能素质、艺体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将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2、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培养

成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由学工部指导,依照学校规章制度,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学生寝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和低碳环保系列活动。寝室文化艺术节由寝室装扮大赛、水果拼盘大赛和寝室风采大赛等构成。低碳环保系列活动由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省电大比拼和节水大比拼等活动构成。同时每月进行“文明寝室”评比,每学期进行“标兵寝室”评比。

3、实施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倡导学生上课关闭手机,对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倡导学生每次上课前集体起立向老师问好,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教室进行着装规范,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倡导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杜绝作弊,养成诚信行为。同时通过流动红旗、优秀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和示范班集体的评比,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融入到学生常规管理的制度中,通过制定检查督促和考核标准,以职业人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三)职业礼仪养成教育

学院以会计二系牵头,开展“礼近财院”特色活动,通过礼仪知识培训、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文化讲座、班级礼仪文化建设和评比、礼仪文化文艺表演、礼仪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求职能力。

1、开展职业礼仪知识学习和竞赛

学院邀请校外企业专家,针对职场礼仪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介绍职场及面试的礼仪及相关化妆技巧;各班级组织观看“金正昆职场礼仪”视频讲座,学习礼仪知识;在校内请礼仪教师现场指导,模拟职场礼仪中各个环节,学习职场礼仪。在课内、课外学习培训基础上,学院组织礼仪知识竞赛,竞赛以卷面考试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礼仪文化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同场合应该具备的礼仪常识。

2、组织礼仪培训和礼仪实践

通过第二课堂由学院素拓部组织全院各系礼仪骨干进行形体礼仪培训;由各系礼仪骨干分别对各系各班级学生骨干集中培训进而在全院各班进行形体礼仪的展示和培训,教会学生掌握社交的通用礼仪并熟练运用在人际交往沟通中。在学院和各系部大型活动中,由礼仪队员进行礼仪实践。通过课程实训和课外培训就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

3、礼仪成果展示

通过开展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教室环境布置及黑板报设计评比活动,让班上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礼仪文化活动中,并深切感受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通过学院举办职场礼仪情景剧表演和一系列关于职场礼仪的比赛,如:职场着装、职场靓妆、模拟职场大赛等等,让同学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关注职业礼仪、增强人际交往,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意识,从而提高职场中竞争的能力。

职业礼仪训练和实践,既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也增强了学生求职成功的自信。

(四)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了规范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期间的职业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院提出“五个规范”:工作语言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工作环境规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安全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语言规范: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同学之间交流用语文明得体;与人交流条理清楚;不传播不良言论;不讲触犯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言论。

行为规范:公共场所着正装,特定场合着职业装;个人无不良嗜好;学习有计划善总结;完成学习任务及时高效;学习、生活、工作讲诚信。

环境规范:整理学习、生活用品保证整洁有序;个人用品管理规范有序;爱护校园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公用物品使用后不乱丢、乱放;无不良习惯影响学习、生活环境。

纪律规范: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集会纪律;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公寓管理制度。

安全规范: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及重要文件资料;文明交友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文明上网,遵守法律道德底线;严格执行用电、用水、防火安全制度。

在“五个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基本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将职业行为履行情况融入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和德育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院建立了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模拟职场环境,购置考勤打卡机进行考勤,要求学生着职业装上班,严格职场纪律,营造职场环境。

四、建设成效

经过3年探究与实践,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模式,对引导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诚信品质和道德修养,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校风得到明显改善,校园违纪行为明显减少,违纪率为历史最低水平。学生主动关心自身德育素质发展状况,参与德育实践、培养道德素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努力提升德育素质,争当财院优秀学子的热潮。学生的职业素质有进一步加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劳动,讲求信誉,开拓创新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二)对接专业,制定了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及考核评价办法。如形成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实习实训实践职业行为方案;建立了《学生基本行为考核评价办法》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校内实践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通过课内、课外教育训练,校内、校外教育融合,养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财经职业特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欢迎,家长认可,赢得社会

通过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专家讲座、特色活动、校企考核等系列举措,将“职业人”意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打下基础。在对2015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的调查中,占有97.28%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同时,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弥补、调节和促进的作用。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4%,已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继续稳列省教育厅第一阶梯。2015年我院在川招生工作中,一专、二专调档线位列该批次调档线前列位。我院学生的规矩意识、担当意识都有较大提升,既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社会满意的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校园里构建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环境和氛围规划设计还需进一步加强,使之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史晓鹤.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3]曾艳,周淑芬.职业养成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5(30)

[4]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13(17)

篇5

一、中职教育的培养内容

(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健康的人

中职教育应该尽最大能力为培养健康的人而实施教育。一个健康的人,首先是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良好的身体是人之生存之本,也是人为他人、社会服务之基础。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承担起个人、家庭、社会所需要的基本劳动。其次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一个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利用自身健康的身体和所学技能成为符合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专门的中初级人才和劳动者。

(二)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全面素质的公民

无论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社会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一个具有合格公民素质的人。从广义上看,公民素质就是指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李芳)。国家的中职教育方针指出,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这里强调了全面素质即公民素质是最为基础的。只有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公民素质的人,培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符合社会建设需要的公民。

(三)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具有职业能力的人

中职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从无业成为有业的人。要成为有业的人,学生就必须具有符合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对待职业工作的信念,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完成具有目的性的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能力、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教育对象的特点

现今,中职教育对象和20世纪末的教育对象已经有了显著变化,这也是现在中职教育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和中职教育的现状是我们必须深刻了解和把握的。

(1)中职教育对象文化基础较差。近几年,随着初中生源的卜降,大部分的中职生在文化课程这些基础课程上是无法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的。

(2)中职教育对象的公民素质较低。中职教育对象受家庭环境、社会多渠道文化灌输的影响,学生的社会道德、法治观念、行为习惯、对真善美的认知等公民素质较低。很多学生从小缺乏公民素质培养,没有被社会认可的道德观念,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生活中有小良习惯,缺乏对社会真善美的认知。导致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小服从学校管理、缺乏礼义廉耻孝、自目趋从迷恋自身认可的事和物等等。

(3)中职教育对象缺乏系统稳定的职业理想。中职教育对象大致都是15-18岁的青少年,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学习渠道,家庭小愿学生过早打工,而在看似被迫的环境之卜来到中职学校学习。对于将来要成为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学生是茫然的,更无法设象在所学专业技能上成为精英。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职教育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检验标准,构建中职教育实施途径。

(一)实施主体定位准确,办学实施具有科学性、发展性

1实施主体转变观念,办学定位科学

国家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很明确的,在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的时期,中职教育实施主体必须随之转变观念。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素质和一定职业能力的社会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

2符合社会建设需要,专业教学计划具有发展性

社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变化,要求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必须快速的相辅相成的制定。小仅要迅速跟进这种变化,还要能够敏锐地把握社会需要的发展态势。只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符合社会需要的变化,培养的人才能够让社会满意。

(二)中职教育对象培养是一个低层面、全方位、多渠道的过程

中职教育面对的对象特点是不必回避的。针对这类教育对象,中职教育要着力培养健康的、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具有合格素质的人。对于教育对象文化基础薄弱这个小争的事实,这个培养工程注定是低层面、全方位、多渠道的。

(1)低层面的培养过程。针对中职教育对象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重点的工作。这就要求教育实施的内容必须低层面化。基本道德观念、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基本真善美的认知、有一定良好生活等都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2)全方位的培养过程。中职教育的内容是低层面化的,要让学生能够养成,却又是复杂而又艰难的。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共同协作,形成一个连贯共同的立体空问。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相辅相成,学校应是全员一体化,共同实施教育内容。这种全方位的培养过程只有一个培养目的,就是促成养成教育的实施。

(3)多渠道的培养过程。低层面的养成教育要养成要靠多渠道。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要浅层面,涵盖面却要丰富广泛。实施内容的方法要现代化、多样化、趣味化。学校的氛围建设要营造积极、健康、文化、青春气息。社会平台和学校平台要融会贯通。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否能够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初中级专门应用性人才。学生具备了谋生的技能并为社会建设所需要。这样的中职教育必然成为好的人民满意的教育。中职教育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

(1)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中职教育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否达到有机统一,二者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和社会发展的步调协调一致,这是学校时时专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需要教育单位加大对教学软硬件设备投入;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只有灌输给学生最符合社会建设需要的教育内容,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建设中才能有用武之地。

(2)校企合作贯穿教育始终。中职教育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接受技能训练,更为真实地融入企业和学校文化,更为有利地锻炼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学校所有实施的教与学的过程都是学生获取技能的过程。

篇6

(一)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文明礼仪、纪律卫生、生活习惯等日常点滴小事做起,重点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严格学生管理,坚持班级量化赋分制度,提高偏差学生转化率,降低班级违纪率,提高课程及格率和优良率,在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和育人环境。

(二)通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坚持“预防为主”,针对学生违纪易发阶段,利用早自习、班会、活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建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上好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三)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增强德育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构建较完善的班级德育工作制度。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本学期重点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成型,为将来成人、成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德育课教学内容进行必要修改和补充,把具有鲜明职业学校特征的学生德育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纳入德育课。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班风,进一步完善班级博客,积极参与“奏响青春旋律”为主题的“济南九职专班级博客交流评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公民。

继续加强学生的文化课及专业课的学习,配合任课教师利用一切学生在校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配合技能大赛积极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1、结合专业,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学生将来要成为幼儿教师,因此,除了要求她们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还要求她们处处以幼儿教师的行为礼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自习课、班会等时间加强对学生站姿、坐姿、文明用语、与人沟通等方面的礼仪培训,并通过班级礼仪之星的评比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礼仪的重视,从而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礼仪规范的养成,并为学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班级博客,不断充实内容,让它成为展示班级风采的舞台,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3、带领同学们积极参与本学期专业部安排的保育实习,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文化课,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4、在卫生、纪律、两操等方面,继续加强管理和训练,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学生一同做卫生扫除、广播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个好榜样,从而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

5、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参与学校、专业部的技能大赛,争取好成绩。

6、继续加强班级团支部的建设,整理团员资料、发展新团员、搞好团活动。

7、结合十一运会,进一步发动全班同学,搞好班集活动。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二基一能 能力导向

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全国蓬勃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以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标志,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建设阶段。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不是简单地在原有学科模式基础上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和改进,而是在办学理念、整体规划、思路策略到具体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模式,都要真正按照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规格要求,进行规划和构建。

一、“二基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在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过程中,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大学与职业相衔接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过程面向职业世界、面向工作世界、面向生活世界,通过学科知识向职业知识、实践知识转移,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教学与服务相互渗透;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上,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在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上,搭建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立交桥;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上,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知识理论指导为辅,实现二者相辅相承的教学模式。

二、“二基一能”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结构及特征

“二基一能”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由基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基本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和就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块组成。这三组课程模块分别有着各自的特征和培养任务。

基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是按照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来设置的,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基本职业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它实质上是全员共同参与的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解决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养成游离于专业教育活动之外,摆脱主要依靠课堂说教弊端,开展对政治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学生个人访谈,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体系中进行设计,按各项预设行为养成目标分层次安排从学生认知教育、能力培养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开展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并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相配套,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整体改革方案及实施计划,系统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政治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教学教育资源,以及结合学生课外社团活动,比如珠算、点钞、凭证填写等竞赛活动,与专业教师团队共同组织实施,实现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融通。

基本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则按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方向与拓展课程来设置,指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针对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专攻“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这两项技能,其特点是“熟能生巧”和“身临其境”。例如,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课时对半开设,集中安排48学时的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旨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借贷记帐法与手工会计帐务处理程序,增强其运用手工技术处理小型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并为其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我们独立开设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学生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采用手工会计方法填制记帐凭证,然后进入电算化会计处理程序,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大中型企业日常财务会计业务确认与计量的方法和电算化会计的具体操作程序。在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学生可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共同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在仿真动态环境中完成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任务,使学生在较短较集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全过程接触会计业务,增强其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创业素质。通过合理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训实验教学课时比例,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等办法,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实验教学体系。

在上述“二基”模块基础上设置“一能”,就是就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块。能力导向的实质是强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和工作分析得出的职业能力结构方式组织教学,重视和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对相应的就业岗位强调必需和够用。根据这一出发点,以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外顶岗实习、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或从业资格需要。在实施就业能力导向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设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包括创业案例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创业与人生等课程,并拓展到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珠算等级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商业一条街等等,以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就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块,为通识知识与职业知识转化成迁移性的实践应用能力打开了通道。

“二基一能”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就业能力导向,培养质量源头抓起,实践教学全程跟踪,在“二基”的基础上嫁接反映“一能”,其中,“二基”支撑理论教学体系,“一能”支撑实验教学体系,整个模式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前期趋同保证了学生基本职业理论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养成,也为就业和继续学习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期分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就业应变和适应能力。

三、强化保障措施,提高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引进和培育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大学稳定和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在岗培训、教学技能训练和“传帮带”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借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之契机,不惜成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专家、教授、双师型教师,并从行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学科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高职院校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推行“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选派教师到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等挂职调研,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具实用性。启动教学督导机制,利用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等方式从教前、教中及教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延伸教育服务功能

在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与管理创新的同时,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上,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前提,从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设计:①宏观层面要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不仅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产学合作企业去锻炼,增长实践经验和才干;“请进来”,不仅是指面向企业聘用师资,也指将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理念纳入教学内容之中。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从单个企业零碎的合作到多个项目的合作。②中观层面上加强校企合作,探索符合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的融合,建立“校内工厂”,或实现“厂里有校”。③微观层面上加强校企合作,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调研论证基础上,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研究分析,酝酿校企共同的人才培养价值观,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认同和相互渗透,实现校企共同繁荣。

3.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形成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输出”主要是面向工作,面向就业,就业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砝码。就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块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突破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树立全程就业教育的理念,将就业教育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就业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将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工程建设,并创建“零距离就业”实施机制。首先,以科学性和连续性为原则,完善就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设置了具体的教学实施计划,确保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得以实施。其次,以生动性和多维性为原则,不断完善就业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建立网上就业教育和信息交流平台,向学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咨询、模拟网上求职等服务。邀请企业经理举办招聘讲座和面对面就业咨询活动,广开就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寻访最合适的用人单位,也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人才供需的“无缝接轨”,形成了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省“地方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交流资料,2010年6月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苦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姚寿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改革的系统设计与实践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篇8

论文摘要:爱岗敬业、礼仪礼貌、服务意识、团队精神、t苦耐劳等是酒店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1职业养成教育的涵义

养成教育是一种渐渗入微的教育方式,核心是价值观的教育,它倡导通过“外化一内化一外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倾向于把职业养成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启田和丰宗立(2007)认为养成教育是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在“专业建设”指标下的子指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2.2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O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2.3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我院校友、全国劳模邓建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3.2礼仪礼貌

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酒店业是国家和地区的窗口行业,礼仪礼貌、仪容仪表的合理得当至关重要。

3.3服务意识

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3.4创新精神

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3.5团队精神

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3.6优秀品性

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4.1塑造仿真职业氛围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环境基础

4.1.1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场所

南京旅游学校借鉴“洛桑模式”,在建校之初就是实行了“前店后校”的办学方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校通过建设模拟客房、中(西、日)餐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仿真的职业氛围。学生身临“职业环境”,举手投足会因环境的职业化而深受感染,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以“素质训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4.1.2重视细节建设,传递行业气息

可以开辟专栏,张贴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简历,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介绍酒店业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动态;办公室、教室悬挂酒店业名人照片、名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评比文明宿舍、免检宿舍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酒店人作风。

4.1.3师生统一着装,带上“紧箍咒”

酒店业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业,师生统一穿着职业装也是创设职业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专门的旅游、酒店院校有条件做到全院师生统一着装上课,从外部形象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些综合性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老师在上实训课时一定要统一穿着职业装,在整个学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要求学生自我约束,穿着西装套裙的学生站、坐、走都小心翼翼,言谈举止文质彬彬。

4.2与行业沟通零距离是职业养成教育的必要保障

4.2.1专业认识环节让学生走进酒店

在教学计划中第二学期专门设有专业认识周,在一周内统筹安排学生走访参观各级各类的酒店,加深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在对不同酒店的对比分析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业的热爱。

4.2.2专题讲座请酒店专家走进学校

定期请酒店各部门经理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请酒店员工为学生授课。如我校香格里拉班每周一次到合作酒店由各部门总监在酒店内为学生上课.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日常教学工作是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环节

4.3.1以技能训练带动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实训中要渗透人格化的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室,要求学生遵守实训室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实训器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托盘练习从轻托到重托、从重托站立半小时到重托曲线行走,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翻盘情况时有发生.要求学生快速补位、清理现场,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工作快乐的法宝。

礼仪实训引导学生评选“微笑之星”、互相敬礼、互相评价对方的站、坐、走等姿势,学会真诚赞美、正确评价、积极接纳对方,培养学生温厚善良的优秀品质

4.3.2以理论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理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教学、设计典型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及时跟进行业的最新资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如讲到“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理念.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举行辩论赛,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在酒店法规中涉及到很多行业内的争议如“退房时间定在中午12点是否合适.客人是否可以自带酒水进行消费”等,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深入调查酒店业现行规则,积极展开讨论,加深了对酒店行业的认识

酒店服务心理学中全程贯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方式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超级秘书网

4.4社团活动是职业养成教育的辅助战线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酒店协会、礼仪队、茶艺社、调酒协会、SingerClub等社团,举行缤纷多彩的趣味社团活动。如折花比赛、托盘马拉松、承办各级各类的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5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在校期问.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5.1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

西餐厅为学校来访宾客提供中西式接待服务:茶艺室为访问我校的友人进行茶艺表演:酒店专业学生全部参加值班站岗服务,在学校的教学楼前、电梯间进行迎宾服务:实训室全部由学生承包定期打扫

篇9

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就业力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直接感受。在毕业生深受就业困扰,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寻找到契合点,达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都需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一、就业力的内涵

不断更新的社会为其良好运转总在补充新进人员。就业力即为就业竞争力,是指一定主体获取和保有工作并区分于竞争对手的职业优势能力,是个体良好知识、能力、素质、态度等多要素的综合体现。构成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素养,后者是指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个人品格、人文素质等。就业竞争力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知识结构与技能、品格与身心素质等。其中,知识结构与技能、品格与身心素质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采取可操作的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求职者才会脱颖而出。

二、人才需求特点

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我国在人才需求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极易获取,然而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源素质却是无法通过人力资源的数量来替代的。计划性教育惯性,迎上略下,凭主观意识判断,难以客观定位人才需求的本质。企业衡量人才素质有两个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职业技能包括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竞争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用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职业技能则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质与技能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员工获得企业青睐、为企业创造财富从而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础。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想成功就业,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然而不计成本的用工本身就是掠夺行为,对社会来说应形成有价值就业价值指导机制。

三、发挥社会管理功效提高大学生就业力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大学生职业理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大一做起。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生活都使他们非常迷茫,无法了解社会和职业,唤醒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文化氛围的不良影响学校很难定位其人才目标。为此,高校应按照“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原则,科学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树立大学生职业理想,鼓励大学生培养职业素质,掌握确定职业技能,充实而快乐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顺利就业。具体规划如下:大一阶段:适应环境,规划学业。调整心态,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好专业学习计划;大二阶段:确立目标,提高技能。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通过职业实践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确定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大三阶段:专注目标,积极实践。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学会科学规划时间,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实践经验积累,并考取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四阶段:结合自身,做好决策。结合自身素质和能力实际,检验目标是否明确。同时做好求职信息的搜集和求职技巧的学习,迎接挑战。计划性的教育应服务稳定的市场需求,然而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就应鼓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更多地立足于自身因素,而少依赖于不可靠的社会因素。

2.加强社会功效,培养职业素质

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把就业融入整个社会全局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务实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职责,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人才选拔体系。实施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养成。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形式和内容,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把职业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把职业素质具体化,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各专业课程应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把它具体化到培养和哪些人进行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职业教育载体养成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具备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凝聚向上的团队精神。

3.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高校要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创新思路,采用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团队游戏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把职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把掌握的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岗位认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把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培养学生岗位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适时出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培训计划,比如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模拟提升训练营、名企人力资源主管进校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类职业指导和探索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资源环境,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素质和能力实际,找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并制定弥补方案,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技能,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构成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等。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其本人的职业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化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体现。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注意仪容仪表,说话文明礼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酒店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有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当今学生多为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学习进取精神不强,工作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2)礼仪礼貌: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

(3)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

(4)创新精神: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5)团队精神: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6)优秀品性: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

四、酒店管理专业养成教育的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担任酒店管理专业课的老师必须认识酒店、熟悉酒店的各项服务流程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在上课过程有意识指导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要定期到星级酒店实践锻炼,及时了解、掌握现代酒店服务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收集酒店行业信息、行业行为规范,真正体会酒店的企业文化,提高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酒店业的高技能人才。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日常教育和管理

依据酒店工作对员工的服务礼仪、礼节方面要求相当高的这一特点,在开设礼仪、形体课之外,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活动:

(1)准职业人意识教育。要求学生统一穿着酒店管理班专业服装,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每天定时组织站位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的站、立、行、微笑等方面与酒店行业的行为规范相适应。

(2)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服务情景模拟训练等,对学生职业理念、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进行全方位养成教育和引导。

(3)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酒店是一个对清洁卫生要求很严格的行业,我们要求学生把宿舍、教室当作客房一样去对待,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让学生自觉认识培养服务意识的重要性;由于酒店要求员工时间观念要很强,因此,我们就对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进行强化的特别训练。如实操实训课时要求必须穿制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要高,当天的任务当天必须完成。在学校始终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