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篇1

首先,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苦衷;员工有员工的困惑,领导有领导的烦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一个人情感上遇到挫折,工作上遇到不公平待遇,生活中遇到解不开的疙瘩,都需要有人给他语言上的解释,心灵上的宽慰,思想上的疏导,行动上的帮助。因此,中国自古就有“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古训。如果把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定性为“服务性”,就会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大量的企业文化工作需要去做。

其次,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从“政治化”向“人性化”的转变。我们常常把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政治性挂在嘴边,却容易忽略人的本性和情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常常是隔靴搔痒。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是门综合性艺术,需要像心理学家那样把握人的心理脉搏,需要像探险家那样善于发现人们的精神“宝藏”,像教育家那样善于调节人们的思想,甚至需要具备演说家那样的煽情艺术。现在人们常说要享受生活,为什么农信社企业文化不让人享受思想呢?

再次,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垂直化”向“平面化”转变。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党的宗旨和群众观念的根本体现。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也一定要树立人本意识,坚持以人性的理解为重,以人品的升华为魂,真正体现农信社先进文化的方向,代表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发展 方法 思考

油田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油田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干部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提升素质、推动企业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是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功能,能够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凝聚功能是指当正确的油田企业价值观取得油田企业群体的认同而产生的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好企业文化活动,避开那种简单、呆板、僵化的政治说教模式,能够实现自然地沟通职工的思想和感情,凝聚群体力量,产生奋发进取的集体意识,焕发职工整体的能动精神。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教育功能,能够确保队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目的。教育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具有使油田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愤进取的效应。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渗透、拓宽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搞实搞活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很有效的载体。它能将理论精神经过文化加工,大大增强感染力和教育力。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能够弘扬队伍正气。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够对油田企业群体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并通过不间断的动态调整使其符合油田企业所确定的整体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对于有效地拓宽企业宣传工作的视角和途径,展示职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产风貌,进一步密切油地关系,树立油田企业良好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调节功能,能够缓解职工压力。由于油田企业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一线职工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无法舒张。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油田企业文体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职工身心压力,调节职工情绪。比如我们开展的篮球比赛、书画比赛等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通过一系列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给油田企业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提高油田企业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生产力的目的。

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信息化语境下,“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的中国,西方文化涌入,泥沙俱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其他一些腐朽没落思想对我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三俗审美观”、“世风价值观”等甚嚣尘上,然而对于消极社会现象,我们要抢占道德的高地,高擎正气的大旗。对于外来文化现象,我们不缺海纳百川的胸怀,没有理由闭关自守,惟有放眼世界,关注世界大潮流的发展变化,尊重文化的客观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操守底线,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新风,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才会迎来文化的“春天”和新纪元。

三、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

长期以来,企业高度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具有特点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概括起来就是“创业、创新、创效、建设和谐油田”的油田企业精神。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企业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油田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廉洁从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建设要活。一是要组织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造更多体现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企业文化精品,让职工群众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增进对企业工作和油田企业队伍的了解、理解、支持。二是要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企业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陶冶情操、舒缓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单位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单位改革,增强活力。努力培养造就企业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企业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好地为企业工作服务、为干部职工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教育注重方法

一是要加强文化教育。教育全体职工就必须用最新理论成果,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武装头脑,进一步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教育,引导和帮助职工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三是要加强纪律教育。经常性地对职工进行企业厂纪、厂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教育,让职工明确各种规章制度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在各种规章制度范围内行事。四是要加强廉洁教育。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和开导,采取多种形式,让职工算清经济帐、法律账、亲情账、政治帐、幸福帐,提醒职工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突出实效性,搞好苦练专业技术与文化建设结合。

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生产力和凝聚力,并结合苦练扎实的专业技术共同促进企业工作。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干好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术培训中突出趣味性,搞好业余生活与文化建设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增强企业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吸引职工自觉主动参与。一是开展文艺活动。举办企业文艺演出,组织有文艺特长的职工编演各类节目,弘扬主旋律,增强自豪感。组织各类比赛,选拔、储备优秀人才。二是开展体育活动。要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激励职工工作热情和激情。三是开展趣味活动。组织开展大众味文体活动,活跃氛围,缓解职工身心疲惫。

推动企业文化全面发展,还应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突出重点项目,切实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向前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军,甘世纪.浅析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途径[J].党的建设,2010,(04).

篇3

一、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个性相结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邯钢人创造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邯钢经验”。

二、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发展相促进

1. 审视不符合发展需要的落后理念,果断摒弃、剔除。

2008年下半年,河北钢铁集团成功组建,在企业管控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河北钢铁集团提炼并形成了“四大核心理念”,对此,邯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主动对接,果断剔除或改进了包括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在内的理念条目,迅速实现了与集团文化的协调统一。

2. 借鉴引进先进文化元素,加以创新、吸收。

2011年,在“建设国际水平现代化邯钢”目标基本实现,邯钢加快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关键时期。邯钢颁布实施了“十二五”《邯钢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对企业理念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提炼,形成了新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新的理念系统,内容上进一步体现了集团核心理念的指导作用,更加突出了符合卓越绩效模式,充分保障相关方利益的市场理念和企业责任,形成了导向正确、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

3. 激发内部文化活力,加以培育、规范。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亦将全面进入改革深水区,其中的矛盾、问题盘根交织,新问题、新情况或将层出不穷。2015年,邯钢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在企业确定新的发展目标的同时,“改革创新”成为下一步工作的主线,市场化运行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建设,随之提出了建设“争先型”企业文化,构建邯钢企业文化完整体系的总目标,进一步把“替用户着想,为用户创造价值”升华为邯钢的市场理念;把“积极构建文化育成体系”作为现阶段的文化建设重点,大力加强市场化的行为养成与规范;把“打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支撑,积极打造幸福邯钢”作为激发职工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职工为拥有邯钢身份而感到自豪。

三、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管理相协调

新常态下,企业市场化的改革,离不开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变。企业文化是不是先进科学,不是看言辞的华丽,也不是看能不能获得什么荣誉,最终要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加以检验,要在管用使用发挥作用。

邯钢在企业文化推进中,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实际,把延伸文化、专项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成了一批提升管理水平的专项文化:在管理层面,陆续形成了以模块式推进为主要方式,以采用前沿管理技术手段为特征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各专业系统树立文化培育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具有业务特点的专项文化建设。系统创新部,以卓越绩效为载体,培育“邯钢模式”的管理文化;党群系统,整合竞赛资源,发挥竞赛作用,培育以争当河北钢铁航母“先锋号”为代表的竞赛文化;工会组织,以提升班组活力为目标,培育自主管理型班组文化;纪检监察系统,以领导干部和经营部室为重点,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教育引导,培育廉洁文化;安全系统,以“抓基层、夯基础”、“严格执行确认制”为重点培育安全文化,形成了精彩纷呈,管用实用的企业文化创新推进氛围。

四、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人本相呼应

1. 是让职工参与企业理念的提炼,增强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的提炼过程,不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的过程,也不是专家学者生搬硬套什么模型的过程,而是所有企业成员共同酝酿的过程。从这点来说,企业文化又是群众文化,是从群众中升华出来的、富有本企业特色的、反映本企业职工愿景和精神追求的文化阐述。邯钢在提炼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发挥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通过各种讨论、征集和比赛活动,调动每个成员阐述个人的见解,凝聚成团队的共识。例如邯钢厂徽的原型图案,就是来自自动化部职工的原始创意。

2. 为职工打造特色的活动载体,增强文化的向心力。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企业文化体现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企业文化也是一个时代产物,某一个特定时期或某一个时代也有其一定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围绕发展大局培育企业文化应当体现当今时代变化,体现时展节拍。一个聪明的有远见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应当时刻利用文化建设这一动力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离开了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而文化建设滞后的企业也必将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要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电力生产实践的内在关系

文化既反映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从根本上说,先进文化必然来源于引领社会不断走向进步和繁荣的先进阶级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活动。同样,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改革发展和电力生产经营的实践,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以创新发展的意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时代感和时代特色。我们要在电力生产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引领电力企业不断走向繁荣进步的先进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总结经验,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在这方面,许多电力企业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成果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它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决不能因循守旧,囿于固有的模式,必须具有崭新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才能不断创造出叫得响,站得住脚,并为广大职工所接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电力企业文化成果。

二、要有充分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有一段名言: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它,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当前电力企业改革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激活电力企业的活力,使之进一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努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使我国的电力企业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从而成为真正的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也是职工群众强烈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能说已经取得了最有说服力的成果,广大职工群众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制度上和文化上作出科学的解释,从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可以说,哪个单位对这些重大的关键的问题解决得好,哪个单位的企业文化成果就必然骄人。而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一些抽象的道理,实质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战略、企业经营之道上的问题,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我们应当立足于电力改革发展的实践,正视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多地着眼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着眼于电力企业自立于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前景,大胆开展创新活动,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从根本上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力企业理念、精神和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一提及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少数笔杆子写文章,提一两句貌似时髦、对职工群众并无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标语口号。更不是一讲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制造氛围,组织文艺演出,或是组织一帮人在那里喋喋不休。那样肤浅机械的理解和创新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永远走不出固有闭塞的胡同。

三、解决好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古今中外,文化创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在充分吸纳前人的有益文化养分,吸收和继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创新,否则,创新就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我国电力企业的文化创新活动,同样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个方面的关系。我们今天从事电力企业文化创新活动,至少应当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文化的因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体系中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文化体系之一。这是一笔值得我们永远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进行电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电力企业的实际,如果一提到企业文化创新,一提到确立新理念,就言必谈美国,言必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言必谈国际一流电力大公司,企图全面照搬照抄某个模式,那样的创新既没有必要,更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久前日本大地震中电力企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积弊,就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二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因素。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绝大多数企业都经受了改革开放风风雨雨的磨练和考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在进行电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对这笔财富决不可视而不见,应当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对别人所走过的弯路,我们要尽可能避免,对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尽可能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为我所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诸如山东海尔文化等一大批企业文化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企业成功之道。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吸纳这些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逐步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是自身的因素。电力企业是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行业,不仅体现了社会公益性和产供销同时进行,更在于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从这一点出发,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就应当有别于其他行业,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让社会瞩目的电力企业文化。

四、解决好继承创新与“落地”的关系

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对于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成果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中积极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塑造企业文化为契机,营造上下同欲、团结同心是实用主义,落地不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缺乏持久的深刻内涵,而是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弃旧图新、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努力使创新的企业文化成果融会贯通,深入企业发展的神经中枢和方方面面,融入企业发展进步的每一道血脉。真正的企业文化创新,决不会只管企业发展的一时一地,更不会貌似图新、简单化和庸俗化,不会仅仅顾及表面上的先声夺人、制造声势,而是要融化到企业发展的灵魂,融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推进“落地”工程。使继承、创新和落地融会贯通,融为一体;二是要坚持继承、创新和“落地”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坚持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落实,在继承、创新和落实中推进发展;三是要保持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中国化原则,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印记。让先进的外来企业文化成果,在中国电力企业的“落地”过程中,不仅能为我所用,更要打上明显的和深刻的中国印记。

篇5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作为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在2011年全球制药行业50强中位列第15,是亚洲制药企业中唯一进入前15位的一个。自1781年起至今230余年的历程中,武田制药始终保有活力以及强大的竞争力,这充分表明其践行的以“诚信”为原则,“创新”为动力的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和良好的灯塔效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武田制药为切入点,关注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是“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加深对国外大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对我国本土企业博采众长,建设个性化、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有效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特征

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中,日本产品竞争力令困境中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瞩目,“日本企业”成为一种世界品牌。威廉?大内等第一批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的美国学者指出,与西方管理模式不同,日企重视以人的发展推动生产率提高,以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制胜,使日本在国内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强竞争力。

相比更倾向于个人成功的美式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更多地是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归属,和基于此的集体的进步。折射到薪酬制度、决策制度等方面,表现为日企通常采用的终身雇佣制,以及集体决策制度。这在西方效率为先、利润为重的理念框架下,可能被评估为低效的经营方式,实际上更鲜明地表现了“人是最重要的”观念;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员工通过个人业绩的突破与他人竞争获得迅速提升的空间并不很大,更倾向于团体协作,容易形成和谐平稳的工作环境。终身雇佣制下的奖惩略带暗示性,如果公司对某人停止例行加薪,即表明对其工作能力不再认同,但除非极端情况,企业一般不实施解雇;雇佣关系一经发生破裂,职员基本不可能再在同一行业找到更好或相似水平的职位。因此日企中的工作人员多倾向于留任,以一种类似于氏族的亲密合作方式,在有意识地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负责中求取自身发展,这实际与集体决策制度相得益彰。总体看来,日企的管理模式与西方很大的不同在于,将人的管理和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在职员间取得默认和共识的文化体系,柔性、间接地推动生产率提高,带有明显稳步推进,共同发展的特点。

武田制药由日本本土发展起来,历史悠长,带有家族企业特点,其管理理念受本国制度、文化传统等影响,表现出日本企业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武田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武田精神(Takeda-ism)”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二、武田精神“Takeda-ism”的源起、内涵和特征

“武田精神(Takeda-ism)”作为武田制药总体价值观,成型和完善于其2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自1781年长兵卫I作为药品经销商在大阪道修町开业始,在假药横行的日本药品市场环境下,确立并秉持“诚信经营”信条,由此赢得了良好口碑。至1871年,接手经营的长兵卫IV改姓氏为武田,开始进口和销售西药;同时,“诚实”和“医者父母心”作为家训逐代流传下来。

1895年,武田家族开始从事药品R&D以及生产业务。其经营信条也相应扩展为“亲手制良药”,和“自主研发新药”。“创新”由此进入武田家族发展业务的根本信念。

此后约30年间,武田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并逐步成立经销处、试验机构以及药品测试机构,企业在这战事频繁的历史时期平稳地成长。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环东京地带严重受灾,发生药品短缺。武田在此次空前灾难中充分展示了忧国情怀,所有职员夜以继日地为向东京地区投送药物工作,以“扶助危难中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1925年,长兵卫&武田联合有限公司(本店)成立,此时其组织结构已经可以囊括自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经营主线。到1940年,长兵卫V正式以书面形式确立公司五条制度规范,即“服务公众;团结协作;深入研究;崇尚朴实;恪守道德”。被称为NORI的这五条守则,与“人和为企业资本”的信念一起,逐步固化在武田长达230年的历史之中,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

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长兵卫&武田联合有限公司更名为武田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并于1949年在东京及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支系延伸到海外,开始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在实践形势演变过程中,以原有“NORI”五原则为基础,发展出现行公司哲学Takeda-ism,经翻译凝练,通行海内外。

篇6

在社会新形势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在此过程中,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也能够拓展企业发展思路与路径,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更理想的发展前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在日常工作发展中,加强企业文化、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进而为企业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真正达到预期的革新发展目标。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分析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拥有较为显著的区别,是一种辩证发展的关系。作为一种核心价值理念的心理、行为与思维方式,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将企业的整体精神面貌全面反映出来,也有助于激发员工工作斗志,拥有良好的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等功能。且作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效落实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

从客观实际角度来讲,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渗透与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落实,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可以对职工实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构建出健康的政治、思想环境,从思想层面给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能够促进思政工作的进一步升华[1]。在全面适应市场经济、企业革新发展,以及拓展思政工作上,企业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途径与载体。两者的科学融合,不仅可以实现现代管理理念、思想政治的有机融合,也能够全面增强其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与时效性,从整体上提高职工的素质与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有助于拓展企业思政工作思路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调查可知,人们在工作方面的需求不再只是局限于经济利益方面,也逐渐重视起了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也是与传统企业管理存在的最显著的区别,所以说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群体行为塑造已经逐渐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不仅要注重对企业职工向心力、潜能的激励与挖掘,还要重视勇于上进精神的培养,以此来统一企业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有机整合员工日常工作与个人发展目标,促进员工团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以此来将其各种潜能全面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生产、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拥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所以,加强两者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突破传统工作的种种局限,也能够有机整合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思想对策,并逐渐向精神文明建设中渗透[2]。

在现代企业体制背景下,企业思政工作特点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新时期创新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两者的通融与整合;将企业形象、精神视为重要工作内容,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员工努力拼搏、企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以此来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不断拓展其影响力,并积极通过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来将全新的思政工作内容恰当融入到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真正实现企业思政、文化建设的有机整合,将组织、社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另外,对于企业文化来讲,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灌输,而是要通过文化载体,引导企业职工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对同一规范要严格遵守。同时,加强文化建设也能够进一步革新思政工作方法,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为职工营造一个更和谐、公平的工作氛围,进而获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企业职工在参与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人思想行为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O能够为企业拓展出更广阔的工作思路[3]。

(二)有助于开辟全新的工作路径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企业追求更高目标的一个行为过程。同时,企业文化也可以从更新颖的层面,来为思政工作拓展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为企业思政工作、日常生产经营等一系列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有效对策。着重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统一精神与物质。其实企业文化原本就包括精神、物质文化两方面,且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思想理念、生产经营等工作的自然整合。所以,通过有机整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可以使得思政工作落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理念、规章制度的统一,能够使得企业思政工作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得到有效弥补;二是,能够统一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简单来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机整合管理理论与实践,让企业员工逐渐从被动的接受企业强制性管理向自觉遵守制度的方向转变,以此来有效克服思政工作管理中经常存在的空乏问题;此外,从其他层面来讲,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能够将思政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反映出来,同时,还可以为思政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可行性较高的理念方法,所以,应积极引导企业职工科学融合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真正实现共同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凝聚力的不断提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4]。

(三)有助于推动思政工作革新发展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思政工作的革新发展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契机,为其工作实效性逐渐增强,提供有力保障。但由于企业思政工作在具体开展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再加上一些企业采用的思政工作方式过于单一,有效载体也比较少,所以,一直以来,其工作都停留于盲目的理论灌输上。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与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政工作内涵,也能够尽可能减少企业出现思政工作、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相背离的情况。

首先,从理论角度来讲,在生产、发展层面企业原本就拥有创新思想理念,且可以将社会当前发展进步潮流全面反应出来。对于一个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来讲,其优秀成果获得往往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及其理论、实践有机融合方面提供的支持。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能够为企业各项思政工作的革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在革新思政工作中不能对其他企业进行盲目的照搬照抄,而是要针对自身特点、需求来做出科学调整与灵活应用[5]。

其次,从方法手段角度来讲,其实企业思政工作内容的进一步丰富都离不开企业文化提供的理念、价值支持。针对我国当前诸多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企业的实践来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思政经营管理中思政工作的渗透提供有效载体,也能够可以将其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充分突显出?怼L乇鹗嵌杂谝恍判闫笠滴幕?的推行,不仅是在增强企业凝聚力,还是提升综合竞争力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各企业应重视起科学、人文文化的有机整合,逐渐将思政工作中涉及到的党的路线、方针等内容向企业内在价值理念方向转变,以此来全面增强企业向心力,将员工工作热情全面激发出来。此外,还应通过多种新方法的运用来有效克服各种发展弊端,探索出全面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企业经济、思政工作的恰当整合,拓展更广阔的经营发展空间。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内容。企业的广大政工人员,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努力帮助企业和员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内容。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活动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全部内容,其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完全替代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要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发挥其独特的作用。(3)围绕关心职工群众丰富内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解疑释惑、又排忧解难,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要努力做到通过为企业和职工办实事来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建立和完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可以通过实行公示制度,让职工了解关系其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及单位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增加工作透明度;完善职工个人与企业管理层的对话制度,鼓励职工对企业经营、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批评,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加强载体建设,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除板报、广播、电视等传统载体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互联网、局域网、企业网站建设和管理,搭建信息平台,提供释放心灵空间。还可以利用电话彩铃、手机短信等新手段,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2)遵循工作规律,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新手段。在典型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别谈话、集体教育、演讲报告、文体活动、专题采访、事迹展览等方式,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3)拓宽工作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活泼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性格、情绪、爱好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出现的这种新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摒弃呆板的教育方式,让职工在观看、阅读中去思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篇8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入手,针对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认识进行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根植思考方式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现代社会中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全面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企业需要针对自身文化建设创新和根植的基础进行全面有效的考虑和研究。

一、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与已经注重到积极发挥员工的作用,对员工的潜能进行充分发挥,同时有效发挥了文化熏陶的功能和作用,第二,企业文化中从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的方面入手,积极有效的发挥了文化凝聚的作用。第三,当前的企业文化中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作为了重要的切入点,将服务精品意识积极贯穿于企业工作中,有效发挥了企业的文化管理作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企业文化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很多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并没有真正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第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很多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但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形式建设和内容方面较为相似。第三,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企业文化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很多文化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人们的用心。

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认识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积极采用良好的手段,从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建设良好的文化运行机制,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需要积极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员工的需求,积极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一)着眼于发展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积极主动意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灵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方向人物,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积极增强自身的积极主动意识,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最终呈现效果。企业管理者需要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充分的重视,积极选择一些有效的建设方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这需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从企业自身建设发展的情况入手,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采用较为先进、科学的运作模式,并将这种意识积极传达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很多百年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有着根植于自身建设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积极融合了时代的发展背景、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消费者的自身需求,有效迎合了社会公众公认的文化,符合民族发展和文化需求,从现代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标准的,可以说是民族之魂在企业文化中的根植和融合成果。

(二)企业可以积极导入GIS系统管理工程

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的文化建设情况,导入GIS系统管理工程,该项工程是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针对自身行为方式、经营理念以及视觉识别情况进行创新,开展统一传播活动,从而收获良好形象的重要战略。

GIS系统管理工程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针对自身炔康男形规范进行全面识别,这主要是企业针对自身全体干部、员工进行相应的组织培训和管理等,积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环境之中能形成较为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优质的服务水平。第二,企业还需要对外部行为进行有效识别,企业想要获取到外界眼中的良好形象,所面对社会公众而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公益性活动、广告宣传活动等。第三,视觉识别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各种信息传达给社会公众,让公众能够了解到企业自身的精神和文化,这其中需要积极使用到具有较好系统性的识别方案。通过GIS系统管理工程的良好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形象,增强企业自身的文化风格。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更需要从根植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人的价值理念,因而只有在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存在才有着其根本价值,根植才不会是空洞的话语集合,才有丰饶的“土壤”。企业在建设文化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在企业经营发展的突出位置中,积极开展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企业文化需要将文化建设内化成企业全员的内在素养和综合性的自觉行动,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创设出符合全体员工利益的重要文化形式,进而推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性,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成为企业全体人员的重要行为准则,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着眼于发展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积极主动意识,企业可以积极导入GIS系统管理工程,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文化才能“血丰肉满”,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实现良性的可循环的新陈代谢。

篇9

Abstract: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to the hotel internal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is ques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and is helpful for the hotel to realize its operation target.

关键词: 酒店管理;以人为本

Key words: hotel management;people oriented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54-02

0 引言

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酒店内部管理一直是业内管理人员长期思考,偶然得知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工作难题,顺利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酒店管理者深究与总结的一个核心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酒店管理,同时也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工作体会,认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酒店内部管理,必须着力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 目标明确、注重渗透

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酒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定目标管理,必须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的结合点,要注意及时抓住解决酒店管理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酒店经营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1 工作的重点要下移,目标要着眼于“基础”的管理。酒店的一切业务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具体专业人员定位,往往是在前沿阵地实现的。这些地方是员工聚集最多、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也是管理最基础的部位,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向这些部位,才能实现“共振”,产生效应。

1.2 工作的形式要有效,目标要着眼于“质量”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一要为经营服务,二要培养“四有”新人,无论完成哪方面的任务,都应让员工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用的、有效的、实在的,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以良好的质量去取得满意的效果。

酒店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一直以来站在塔顶端的是高管人员,是政工干部,塔底部是广大的一线员工,这样的员工就会把目光集中在塔顶部的人,而背对宾客。笔者主张:要做一个变革者,把一线员工置于金字塔的顶部,让他们随时面对宾客,管理者、政工干部处在金字塔底部,渗透在基层,站在服务的角度看待员工们在前线作战,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策略什么,该拓展什么。

2 以人为本、讲究实效

酒店要实现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酒店内部管理的准确定位,就是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与否与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客人是酒店的“上帝”,而员工则是站在“上帝”旁边的职业侍者,同样应受到尊重!员工是使酒店财富从“有可能”变为“现实”的效益实践者!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客人的满意服务;没有微笑的员工,就不会有客人的微笑再现!很难想像,一个在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而酒店实际上完全可以让其“满足”的员工,会在其服务岗位上提供能让客人“满意”的服务?如果决策不能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那么再好的决策都将流于空话。

因此,笔者强调:第一,在观念上,要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居于核心地位的以人为本观念,能够自始至终指导酒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同时,还能对我们思想中其他观念起支配作用,强化科学的观念,消除落后的观念,使酒店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一种良好的思想意识状态。

第二,要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也会创造人。酒店思想政治工作要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制建设入手,大力破除既有机制中那些阻碍人发展的部分,积极建设新的、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机制,从而为酒店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二是从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加强以反映以人为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使酒店的员工对以人为本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培育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为培养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员工,我们管理集体的一贯做法是:①主张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基层员工中去,像关照尊敬的客人那般关心、呵护自己的员工,一起谈心,一起沟通,尽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自身也在与员工们的交流中不断获得更新知识的机会,与他们共同成长、前进;②加大投入,积极改善软硬件设施,尽量完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③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每年计划性安排相应人员外出进修与培训,利用相对空闲时间积极组织员工们进行技能大赛、业务理论知识培训;④确立酒店的企业文化。通过实践提炼服务理念,通过服务理念指导服务、提高服务水平,那就是“关注细节,追求卓越”、“让客人方便是服务最高准则”、“永远不向客人说‘NO’”、“将小事做成精品、将细节做出极致,将投诉做出惊喜”等等,让所有员工“内化于心,外用于行”。

事实证明,我们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做法,推动了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锤炼了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美德,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强化了人的精神动力,激发了酒店的活力。

3 融入基层、规范管理

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社会活动,人们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营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以及酒店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转折时

期,我们首先要强化酒店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度。任何单位、部门都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政治工作岗位,其他任何岗位上的负责人,都应承担与其岗位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一级负责一级,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明确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这样就使思想政治工作由上而下地连成网络。其次,制定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和例行工作制度。坚持八要素工作程序,即计划、主体、布置、实施、反馈、检查、总结、奖励。建立运行机制,说到底就是建立保证工作程序良性循环的各种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汇报制度、分析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内容和任务,落实到各项实际活动中。

4 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尤其是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热心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要把加强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做;分管领导专门抓;政工干部具体抓。明确思路,要把握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发扬“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工作作风,让思想政治工作在转变思想、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方面大有作为。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狠抓关键时刻、关键岗位、关键力量。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介,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宣传手段,创造机会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联谊活动,举办各种球赛、拔河等群体性强的活动,以满足员工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而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不断增强其教育的时效性、广泛性、趣味性。

5 结束语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酒店内部管理,通过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不断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以人为本及红红火火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陶冶员工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可以激发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从而达到人人都能为酒店业的发展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最终实现酒店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国敏.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08).

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企业;文化建设;市场竞争

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全体员工共同形成的管理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总和,即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和压力,它可以将员工整体的凝心聚力、精神状态直接的体现和反映出来。在企业不断地改革发展中,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的过程中提炼而成的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构成要素当中,企业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企业文化的理论及概念。管理学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了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中国企业经历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潮,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将商品经济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企业在其现代化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种种迹象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已然迎来了第二次企业文化热潮。

新形势下创业型企业文化建设,针对创业型企业高风险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总整体来讲,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方式,同时又综合体现出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企业素质水平。在具体实践当中,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的起来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礼仪及企业传统等精神信条和意识形态,不仅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统一认可,而且还可以积极地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仰仗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其精神支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就是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氛围、可以是形象、可以是精神、可以是追求。先进的企业文化势必会促进创业型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创业型企业会有高风险的特点,其在短期内可能会遇到较多的挫折,而良好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员工的士气,有助于企业解决暂时的困难,为后期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中,企业文化尽管并不是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发挥作用,企业能否持久的发展下去,取决于其是否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作为新型的企业管理活动的方式,企业文化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到了具体的生产经营的每个活动当中,潜在的生产状态会过企业文化的转化从而成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企业文化亦是生产力,它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

包含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在内的企业文化通常会发出“无声的命令”来指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想、怎样做,员工在行动过程中要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上就加强了内在的向心力和导向力。

2.激励功能

激励指的是个体会因外部刺激而产生奋发进取、情绪高昂的效应,是精神状态或精神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企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精神激励作用,其所形成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可以将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先进的企业文化要不断地激活员工的“心智模式”,开发潜在智慧,这就是激励力或推动力。

3.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会发挥软约束的作用,来指导企业员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无形的约束力量,企业文化实际上可以弥补规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有利于将企业成功道路上的潜在障碍排除掉。通常来讲,人们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若赞扬或认可他们符合特定准则的行为,会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反之,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如挫折感、失落感等等。

4.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在沟通过程中,可以用到大量的微妙方式,用统一的思想指导企业员工,使他们认同企业的观念、准则和目标,并充分认识到作为企业一员其自身应该肩负的使命感。同时,在企业氛围的影响下,企业员工会因其自身的感受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形成归属感、使命感、自豪感、认同感,可以将员工在潜意识中形成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凝聚力。

5.纽带功能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两种纽带,一种是产权、利益、物质的纽带;另一种是道德、精神、文化的纽带。企业若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则会不利于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形成精神道德纽带,在企业发展中只有充分结合物质利益纽带和精神道德纽带,使之互相互动互相完善,才能形成纽带力,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6.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员工、各个组织之间,而且对社会、对企业外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一种辐射力、感染力。

上述企业文化的功能均是站在其积极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的。事实上,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健康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积极地促进企业文化共同体的成长;另一种是病态的、不良的、消极的企业文化将破坏和阻碍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企业文化功能的两重性将文化的相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企业文化传统的优良性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的,如环境因素、地点因素、条件因素、时间因素等等,企业文化实际上很难达到完美无缺的永恒状态,这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对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的相对性和功能的两重性。

三、新形势下创业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把握个性、突出特色

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个性特色,由于企业自身的经历及所处的行业、环境的不同,其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因此体现在企业文化方面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尽管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把握企业特点,将更多精力放在突出企业特色上,这样才能建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首先,抓住行I特征。企业隶属于哪个行业,企业文化将应该反映该行业的特征。其次,抓住企业主要矛盾,充分发挥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既会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企业文化建设要针对问题症结,使其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创新,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将主要矛盾得以妥善解决,发挥企业文化的正确引导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指引方向。最后,追求独特的企业文化模式。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准确定位企业精神,将企业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充分突出出来,过于形式化、大众化的企业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仅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2.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管理形态,首先体现在企业领导者身上。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就是企业家,在抓管企业文化方面,CEO亲力亲为,各级领导才能上行下效,各级管理部门才能贯彻执行,才能够在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因此,企业领导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企业的主体是员工,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就势必要积极调动员工的参与度。实际上,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领导发挥带动作用,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深深地烙印在内心深处,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意识和行为规范。

3.注重人的培训,增强企业文化发展底蕴

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或其职业道德缺失,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其基本素质,这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底蕴的重要保证。同时,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探讨企业人力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进行管理和开发。企业管理人员要想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就要加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实效的且定期的培训使人本管理思想得以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提高竞争力的软件,而软件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当今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内容:首先,培训对象上要抓重点,尤其是针对企业高层管理干部,要不断加强其培训力度,确保他们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使其思维层次得到较大的提升,更能应对随时变化的市场形势,不断地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其次,培训内容上打破传统的“技能班”、“培训班”的束缚,重视企业文化的解释和宣传,在企业培训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度,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教学方法及科学的设计和策划,来不断地增强企业文化宣讲的冲击力和可感性,使培训实效得到较大的提高。最后,培训形式上打破灌输模式的束缚,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基于此应该逐渐向互动型、启发型、研讨型转变,培训的目的是交流经验、拓展思路和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