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房一体化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自制零件;盒体类零件;工艺方案;普通立式铣床;铣加工中心

中图分类号:TN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15-02

1 盒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现状分析

1.1 结构特点

盒体类零件因其设计功能的需要,结构多为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薄壁腔体,而且腔体的内表面的加工质量要求高(一般内表面要求镀银处理)。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1.2 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针对盒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起初的工艺方案为:备料工序普通铣床工序铣加工中心工序钳工工序镀涂工序。

在产品定型之初,盒体类零件数量较少,采用这种工艺方案在保证盒体类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虽然加工周期明显比其它自制件长的多,但对生产进度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但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尤其是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时,每次留给自制件的加工时间非常有限,仍然采用这种工艺方案,对生产组织的均衡和自制零件的按时齐套影响很大。提高盒体零件加工效率,缩短其加工周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盒体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分析,在现有工艺装备及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对普通铣床工序和铣加工中心工序的再优化,可以实现缩短盒体零件生产周期的目的。

1.3 综合分析

我们作了一个统计,以图1这样一个复杂程度的盒体零件为例,在普通立式铣床上的加工时间为60 min,在铣加工中心上的加工时间为840 min。显然,普通立式铣床的加工量仅占全部铣加工量的10%不到,90%以上的工作量由铣加工中心完成。在公司普通设备多于数控设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缩短铣加工中心工序的加工时间,达到满足生产进度要求。

分析在铣加工中心上铣削型腔的整个过程,由于铣加工中心的整体刚性比较差,即使在腔体的粗铣阶段,进给量仍然不能大。相反,普通立式铣床传动系统及主轴整体刚性要好得多,对于形状简单的矩形型腔,粗铣加工时可以进行大走刀量,如果把型腔粗铣的大部分工作量由铣加工中心工序转移到普通铣床工序完成,减少铣加工中心工序的粗铣工作量,可以有效缩短盒体零件加工周期。

通过上述分析,提出在进行铣加工中心工序前,对型腔的复杂部位按余量处理,将各型腔转化为形状简单的矩形型腔后,普通铣床工序完成这些形状简单的矩形型腔成形加工,再转入铣加工中心工序完成。这样一来,在现有工艺装备及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不但使人员和设备获得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生产的均衡,以达到缩短盒体类零件整体加工时间的目的。

2 工艺方案的优化设计

基于这一理念,采用工序分解、转移工作量的办法。在原有工艺方案的基础上,将原来的铣加工中心工序分解为:钳工划线工序、普通铣床工序、铣加工中心工序。

新的工艺方案在设计阶段必须依据设计图纸作出粗铣型腔的工序图。工序图的设计原则:对型腔的复杂部位按余量处理,将各型腔转化为形状为简单的矩形,型腔的各面单面留余量2.5 mm。即可保证铣加工中心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依据设计图纸设计的粗铣型腔工序如图2所示

{1}钳工划线工序。钳工划线工序是新的工艺方案中重要的一道工序,如果划线误差过大或划错都会造成零件的报废,传统的手工划线费工费时,达不到缩短工时的目的。按工序图制作划线工装,提高钳工划线工序效率。利用塔式数控冲床,用1.5 mm钢板冲出划线模板,这样钳工划线工序就可简单完成,钳工划线工序按图2工序图划线,单件工时10 min左右。

{2}普通铣床工序。普通铣床工序的加工,参考划线按工序图可以方便完成盒体上各型腔的粗铣工作量。图1这样复杂程度的盒体,普通铣床工序按图2工序图加工,单件工时120 min左右。

{3}铣加工中心工序。由于在普通铣床工序去除了大量余量,铣加工中心工序使用的刀具数量减少,程序也有所简化。关键的是直接进入精铣阶段,大大缩短了加工工时。经过测试,以图1这样一个复杂程度的盒体为例,铣加工中心工序从图2状态开始加工,单件工时540 min左右,同时,零件质量也有所提高。由于工艺方案优化改进后,普通铣床工序粗铣型腔后到铣加工中心工序精铣型腔这一段时间,零件本身也是在自然时效、释放残余应力的过程。这样,通过铣加工中心工序精铣后的盒体零件变形更小。

3 效果分析

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工艺方案优化后,生产任务均衡,自制件齐套周期明显缩短。对于图一的盒体零件完成内腔加工,工艺方案优化前后的工时对比如图3所示。

通过图3可以看出,完成这样一个盒体零件单件节约工时约2.8 h。以批次50件为例,完成该批次可节约工时约140 h,可提前17.5 d完成任务。

②经济效益分析。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铣加工中心工序的工时分值是普通加工工序的2倍。假定钳工序和普通铣工序的工时分值是a元/h,则铣加工中心工序的工时分值为2a元/h,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工时费见表1。

按a=20计算,完成这样一个盒体零件单件节约费用为:29 a-21.17 a=7.83×20=156.6(元)。

4 结 语

通过工艺方案优化设计,作为一般盒体类零件整体加工时间都会缩短180 min以上,明显提高了盒体类零件的加工速度。充分利用了普通铣床加工时可以进行高进给铣削、铣加工中心小进给加工复杂形状的特点。同时,在我们现有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经济效益和生产组织的均衡性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12-03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于2010年启动了“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探索构建技能型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长效机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9年成为广东省首批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2010年开始试点“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即中职学生在学习3年后通过选拔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2年,中高职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各自的定位,强调中职是基础,高职是中职的延伸和拓展、深化,强化中高职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

一、课程体系的衔接

为实现中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中高职院校一起研究制定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做到双方认可的有效衔接。通过调研,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阶段的要求,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扩展专业知识内容,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避免交叉重叠。无论是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要做到有机、系统地衔接,如高职的主要公共课程包括“两课”、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应是中职课程的延伸与深化;而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进行延伸、深化,有的要作拓展。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在中职期间重点掌握手工机械制图和识图基本能力,在高职学习期间则突出计算机绘图和零部件测绘能力的培养。

对于专业技术课程则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衔接,中职培养“汽车护士”,主要培养学生汽车维护、修理和基本检测能力,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高职培养“汽车医生”,主要培养学生汽车综合检测、故障分析和诊断能力,达到汽车维修高级工水平。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于职业能力标准,重构“汽车维护”、“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层次递进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较好地避免了课程设置和内容重复问题。

具体措施:第一,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根据中高职两个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按不同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岗位目标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内容。第二,按层级和梯度原则遴选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期间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别。第三,双方骨干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

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与检修》课程为例,说明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与内容选取的思路与方法。该课程是学生在中职期间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发动机机械部分,是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需要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拆装与维护能力,能完成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大修作业、安装与调试,中职期间安排108学时。为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仍安排48学时的本课程教学,教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在实车进行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建立起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思路,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内容安排见表1。

三、学生管理的衔接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弱势的学生,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高职院校提前介入,分配各年级段的培育任务,做到中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

篇3

自2007年以来,以数据中心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绿色数据中心”成为了IT界特别是数据中心领域的最热门话题之一,节能、降耗开始成为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在IT设备采购中的考虑重点。根据Gartner在今年针对数据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70%的被访者认为,电力和制冷问题是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目前在数据中心的IT预算中能源上的花费从8%激增到48%。作为对数据中心节能需求的响应,以UPS和制冷为代表的机房建设解决方案供应商今年纷纷推出自己的节能解决方案和节能型产品。

为了推动数据中心的节能行动,帮助用户了解整体机房的最新节能技术,也作为本报发起的“2007中国IT绿色行动”的一部分,我们组织了“优秀绿色整体机房解决方案和案例征集活动”。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选,我们从征集的众多解决方案中挑选了5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介绍给读者。从这些方案中我们看到数据中心(或机房)的设计和建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数据中心建设强调整体规划

“整体机房”是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中最常听到的概念之一。过去,数据中心建设中常常是“各管一段”,空调、UPS、配电设备、电池分别是不同的人负责,采购时也很少考虑其他的设备,从而导致花了不少的钱买到了很好的设备,却达不到非常满意的效果。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受到很多数据中心管理者的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用户集中式应用需求不断增强,用户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单一UPS产品,而是希望提供包括网络机柜、动力输入、智能配电、浪涌保护、环境监控、温度调节、布线管理和安全防范等在内的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机房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是大势所趋。针对这一最新需求,过去主要关注UPS的供应商开始提出整体机房的概念。如APC-MGE的英飞解决方案、艾默生的网络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科士达的整体机房解决方案都已经不再把重点落在UPS产品上,而是如何保证数据中心的整体电源供应。

显而易见,这些一体化方案首先提高了机房整体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其次,有效降低了客户选型、采购、工程管理的整体成本,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当然,这种一体化机房模式还让机房用户获得厂商级的一体化服务成为可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体机房解决方案都倡导“边成长边投资”的理念,非常符合现在流行的节能、环保的大趋势,因此受用户的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按需制冷

机房建设中的空调过去很不受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的机房通常空间大、设备相对不多,因此用电量也不大,热密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在于认识上的不足,对空调的电力消耗以及过热对于IT设备的损害认识不清。

如今,随着IT技术的普及,IT设备的需求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过去宽敞的机房空间逐渐被大大小小的机柜所挤占,与此同时,机柜中的服务器、交换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机房的整体温度和机柜中的温度迅速升高。特别是近年兴起的刀片服务器更是进一步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如今机柜的制冷能力已经限制了每个机柜中的刀片服务器的安装数量,“你可以在一个机柜中安装功率达到20kW的多个刀片服务器,但是,无法为之制冷,”业内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针对机房制冷的需求,APC-MGE、艾默生等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制冷解决方案。与传统的制冷方案相比,这些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更精细化的制冷,即按需制冷,变已往的机房级制冷为机柜级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APC-MGE的InRow制冷系统就是机柜级制冷的典型代表。InRow安装在机柜之间,它把冷风送到各个机柜的正面,然后从机柜的后部抽取热风,由于冷风直接送到热源附近,而不像传统的机房底部送风或者天花板送风,因而可以保证机柜内不出现热点,并且可以根据每个机柜中具体温度决定是否送风,因此其效率更高。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相比,InRow制冷系统的电力消耗会节省70%,因此目前InRow制冷系统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数据中心中广泛采用。

支持实时监控和全面管理

篇4

陕西移动通过引进艾默生的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GSM网络动力系统,进而为企业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移动是陕西省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06年底,陕西移动的GSM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省99%的市、县、乡,客户规模突破1000万户。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移动通信产业转型的需要,陕西移动始终在不断地建设和改善其GSM网络。陕西移动通过引进艾默生的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GSM网络动力系统,进而为企业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移动的GSM网络由位于GSM网络核心位置的“通信局站”和处于GSM网络边缘位置的“通信基站”两大部分组成。针对这两类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同情况,陕西移动引进了不同的艾默生动力解决方案。

在“通信局站”方面,陕西移动为大型“交换局”机房(如通信综合枢纽)引进了多套艾默生PS481000系列大容量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采取N+1的备份方式)、多套艾默生Hipulse系列UPS(组成“1+1直接并连”冗余系统)、上百台艾默生ChallengerM+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和全球顶级的豪华型空调,以及艾默生的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PSMS);为中小型“交换局”机房(如端口局)引进了多套艾默生PS481000系列开关电源系统、多套“200KVA1+1UPS并机系统”、数台艾默生ChallengerM+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并安装了PSMS系统的监控单元(SU)。这些监控单元为陕西移动对全省通信机房和通信基站进行集中监控奠定了基础。

在“通信基站”方面,陕西移动为“室内通信基站”引进了艾默生的PS系列一体化电源系统和DATEMATE3000系列空调,并安装了PSMS系统的监控单元;为“室外通信基站”引进了具备整流、配电和远程监控等一体化功能的艾默生EPC系列一体化户外电源柜。

经过多年合作,陕西移动与艾默生在GSM网络动力系统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泛“服役”于陕西移动GSM网络的艾默生网络能源设备,很好地支持了陕西移动GSM网络的高质量运行。而艾默生也凭借着与陕西移动的多年成功合作经验,于2007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获得了陕西移动首次评选出的“设备供应最佳合作伙伴”称号。

篇5

[关键词]一体化基站;便捷;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34-01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4G网络建设依托运营商现有站址资源,进行原有站址升级或新增4G设备,使原有基站具备4G能力,但由于4G网络现阶段使用频率较高,且对网络结构更为敏感,仅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升级,而不增加新站点,无法满足网络在覆盖、容量、质量3个维度的要求,无法保障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因此,新建站的建设,成为网络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选址及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①规模建设过程中,建设场景逐步增多,在诸如矿区、厂区、拆迁区等特殊区域,存在站址变更及被拆迁的可能;②业主及基站周围居民对无线基站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站址选择及物业协调困难陡增。且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也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基站建设的难度。面对以上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采取一种更为灵活、快速、便捷的基站建设解决方案。一体化基站作为一项曾经在2G及3G网络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建设方式选择,在4G网络建设过程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里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一体化基站的概念

一体化基站是一种快速集成通信装置,主要由升降塔、底座、支撑、机房、控制等5部分组成;配备不同的通信设备后,可满足相应通信需求。一体化基站具有安装搬运便捷、塔体高度可调、重复使用等优点。一体化基站主要组成:一体化基站主要由塔体系统、机房系统、钢框架支撑系统3部分组成.

二、一体化基站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相比于传统建设方式,一体化基站具有如下优点:①建设周期短。从机房设备进场到最终安装完成,标准工期为2h左右,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适应4G网络建设节奏快,需快速建网的需求。②土建施工难度低。其无需开挖基础、也无需采用拉线等方式加固,且自重抗倾覆,降低了土建施工的难度。③结构紧凑体积小。具有塔房一体的结构特点,节省了基站整体占用空间,降低了其对周围占地面积及其他环境要求。④天线挂高灵活可调。升降高度从9―30m,可无级调节,适用于不用覆盖场景下的挂高要求,与4G网络对天线挂高的灵活要求相适应。⑤抗风能力强。适用于0.9kPa以下风压地区,无需采取拉线方式,可满足国内98%以上的地区要求。⑥安装搬运方便。各部件可拆卸,采取组装方式,采用全防盗螺栓连接,且塔体可伸缩,一辆普通载货卡车即可进行搬运。⑦有利于节能减排。顺应运营商节能减排的要求,其无需开挖基础,不涉及大型机械作业设备,相应废气、废渣、噪音等污染行为被有效屏蔽;同时因为基站的搬迁或废弃而留下的钢筋混泥土基础给环境带来永久性的破坏的问题,也将被解决。⑧重复使用率高。易拆卸、易搬迁、易组装,适用于同一套基站设备在不同站址间多次重复使用的情况。根据以上特点,一体化基站主要适用于以下建设场景:①工业园区、矿区。大型厂区、矿区,有业务需求且无法建设传统基站的区域。②拆迁改造区域。由于政府规划,城区大规模拆迁改造区域,房地产建设区域,站址拆迁几率较高的区域。③临时大型施工驻地。城市外环、铁路、高速等大型施工驻地,需要临时覆盖,但由于客户需求存在一定的周期特性,不适于采用应急通信车等短期解决手段,也不适于建设传统站点从而造成搬迁困难。

三、一体化基站关键技术

一体化基站主要采用了自重抗倾覆技术、天线杆塔采用标准的多样化设计、一体化基站机房设计、整体模块化预制工艺等关键技术。

(一)自重抗倾覆技术

一体化基站主要采用了自重抗倾覆技术、基站采用多根通过钢模成型、流程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反梁作为活动基础,直接布防在经过夯实平整或砼硬化的地面,机房底座及杆塔直接安装在活动配重地梁预制螺栓上。钢结构底座与机房底座和杆塔底座整体焊接。整个基站通信杆、机房、底座、混凝土反粱基础形成一个整体,依靠底座自身重量预防基站倾覆。

(二)天线杆塔多样化设计

一体化基站杆塔通过模块化工厂设计、加工、运输、安装,与机房基础一体化整体安装,天线杆塔可根据安装场景的需要进行灵活的整体设计。

(1) 杆塔高度多样化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 10~45m 高度不等,不同高度杆塔配置不同标准的底座和地梁基础。

(2) 杆塔类型多样化设计,根据场景需要,可以设计成普通的钢管式通信杆,还可以设计成各种类型的美化杆类型,比如美化路灯杆、美化集束杆、美化树等多种美化类型,杆塔可喷涂成与环境协调的颜色。

(3) 为了运输方便,杆塔类型可以设计成拆卸式杆塔和伸降式杆塔,自立式杆塔主要是采用标准钢管塔结构,中间用法兰盘连接,搬运时拆卸后分段吊装。伸降式杆塔是在杆塔分段之间采用滑轮实现升降安装。

(三)一体化基站机房设计

一体化基站机房主体结构为钢板一体化六面体集装箱式结构,各主要部件均采用工业化的结构设计,采用完全防水的物理结构,能够有效的抵御各种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危害,机房内所有配套设备可以在工厂配备安装完毕,整体搬运至站点,大大节省了工程施工时间。

(1) 由于采取整体钢结构,并安装在预制混泥土配重地梁上,通过高强度螺杆固定,故可抗强度8级的地震和12级强风,均能满足建设地的设防标准。

(2) 机房采用的钢板是热镀锌钢板作为基材,箱体表面为热反射隔热涂料,适应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为10%~100%,可适用于平原、山区等多种地域,具有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冻等性能,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3) 可以集成配置照明、应急照明、消防、空气调节、防雷与接地等功能。

(4) 可以根据需求配备满足远期机房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需要的交流和直流供电系统。

(5) 机房可配备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功能。

(6) 机房可根据需求配置空调系统,满足机房设备运行温度控制要求。

(7) 机房可根据需求定制配备防护栏,防护栏一般不低于2m,加强了机房的防盗功能。

(四)整体模块化预制工艺

一体化基站机房、杆塔、基础、配重地梁以及机房内配套设备、安全防护设备都可以通过定制,在工厂实现模块化预制,机房可以将配套电源、监控、防盗等设施在工厂根据站点需求进行预制安装,施工时直接搬运至现场,对安装场地做夯实平整或砼硬化后即可实现安装。

四、一体化基站的实际应用

案例1:某省会城市市政规划区域需要建设基站,常规基站建设周期长,有地基残留,而此区域短期内就有规划建设,又需要信号覆盖,不便于建设常规基站。一体基站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不用做地基就可以快速开通,用一体化基站建设可以同市政部门达成协议,便于以后建设、搬迁等,解决了附近的覆盖需求。案例2:某省部分区域需要临时补忙,因居民纠纷、小区拆迁等各种原因原来宏站被拆,暂时没有选取合适站址。后来采用一体化基站对拆迁的基站进行补盲,有效解决了信号覆盖问题,得到附近居民的认可和好评。待宏站站址选好后,可以很方便地拆走,重复利用,对环境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创湘.移动通信室外一体化基站的统一施工建设模型[J].电信技术,2015,07

篇6

在2010年4月召开的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了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Iized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Cloud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Clean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减少基站机房数量,降低能耗,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实现低成本、高带宽和高灵活度的运营。

C-RAN的提出是中国移动在控制流量、成本、功耗方面做出的创新,具体分三个步骤实施。在移动研究院主持下,中国移动分别选择广东珠海TD-SCDMA网络和吉林GSM网络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工作。

2 C―RAN架构概述

C-RAN架构在技术组成上,主要包括:由远端无线射频单元(RRU)与天线组成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光传输网络(连接远端RRU),由通用处理器和实时虚拟技术组成的集中式基带处理池三大部分。其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现有设备,C-RAN是将多个无线基带设备BBU集中放置于中心节点机房,RRU采用光纤拉远至覆盖区。BBU-RRU间采用传输主干光缆进行连接,采用双路由的方式。RRU可根据实际容量的需求配置为环网连接或者单RRU双上联到BBU。

C-RAN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1)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BBU侧可以充分利用骨干机房的传输、电源等配套资源;RRU侧无需新建站点或租赁机房,从而大大减少机房数量,降低配套资源的投资。

(2)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配套设备只需要在BBU中心安装,提高配套设备利用率,降低配套设备能耗。此外,由于无机房占用,无需在RRU覆盖点安装空调,从而大幅降低电耗。

(3)集中管理、维护方便:BBU集中放置,减少了被破坏、被盗窃的风险。对于扩容只需在中心机房插入基带板即可完成;对于新增站点覆盖也只需将RRU室外安装至覆盖点,通过光缆网络就近接XBBU所在中心机房,缩短建网周期,节省开支。

C-RAN架构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特别是在工程实施环节。主要有:

(1)光纤传输资源。这是最大的挑战。C-RAN依靠光纤传输BBU-RRU之间未经处理的无线信号,对传输速率要求高,对传输延迟和抖动要求很严,对光纤传输的需求很大。比如,对于TD-LTE,由于系统的带宽最大可达20MHz,加上多天线技术的应用,传输TD-LTE无线信号所需的光传输链接速率需要达到10Gbps。这要求统一规划无线网和传输网的资源并采用适当的传输技术,需要铺设更多的光纤,并采用创新的波分传输技术。

(2)室外备电柜的电池。远端站的室外备电柜目前采用的是铅酸蓄电池,铅酸电池寿命有限,需要2―3年一换。在温差较大的室外地区(如新疆、东北),如果室外备电柜的温度控制不好,温度变化过大将会缩短铅酸蓄电池寿命(甚至短至只有几个月)。这将降低备电的可靠性,并导致网络运维成本升高。

(3)BBU核心机房安全。采用C-RAN架构方式,把BBU和传输产品等室内单元集中到中心机房,该中心机房的安全级别将大为提升;机房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影响一大片无线信号的覆盖。

3 配套工程实施方案分析

3.1 绿色RRU安装方案

(1)城区RRU安装方案一:挂墙安装、抱杆和路灯杆安装

主要优点如下:

1)安装条件灵活,建设周期短。只要有安装空间,或者新建一根抱杆就可以安装主设备,外电需求灵活,一般1到2天就能完工;

2)建设成本较低。安装简单,建设成本在1―2.5万元之间;

3)运维成本低。租金较低或者免费,RRU设备体积小、耗电少,运维成本低。

但同时需要考虑配套电源设备、光缆成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另外,如果大量采用城区路灯杆安装,需要与市政部门进行商务谈判。

(2)城区RRU安装方案二: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和小型集成舱内

一体化机柜和小型集成舱。

主要优点如下:

1)占地面积小,选址容易;

2)安装方便,外电需求灵活,建设周期短。一般工程造价在3.5万元以内,建设周期不超过15天;

3)小型集成舱还可反复拆卸,安装运输方便。

(3)郊区RRU安装方案:安装在铁笼和笼架内

铁笼和笼架安装见图3:

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造价低。

3.2 安全的传输建设方案

(1)传输节点机房与无线中心机房协同规划,尽量同址或相邻,需预留最少15平方米满足未来无线中心节点需求。中心节点机房与传输节点机房相类似,要求物理双路由接入,远端站点原则上物理双路由接入,如存在困难,则必须保证传输骨干环物理双路由,末端管道逻辑双路由;

(2)争取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便于大量部署光纤,并更好地利用既有的运营商、广电、市政的管道、光纤资源共建共享;

(3)在光纤上采用波分传输技术,提高光纤传输的容量;

(4)由于远端站点对管道资源需求较大,建议扩大管道预覆盖面,加大管道子管铺设数量。为满足后续GSM、LTE等多系统扩容,建议预留纤芯资源,主干光缆铺设144芯或288芯,末端引入光缆铺设48芯以上;

(5)常用的RRU光纤保护技术有RRU非级联方式的双路1+1保护、RRU级联方式的双路1+1保护和RRU环网保护三种方式。建议使用RRU环网保护方式,即使一路主干光缆发生故障,通过另一路光缆也可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通过实时倒换避免发生业务中断。如图4所示。

3.3 安全的BBU核心机房解决方案

(1)优先选择传输节点机房或者与其相邻的自有物业等条件好的机房;

(2)机房需具备双向路由,且管孔、光缆丰富;

(3)机房需具备独立电源系统供BBU使用;

(4)建议BBU配置为双主控、双路传输、双电源;

(5)对于TD-SCDMA,单个B13U配置两路GPS天线,两路互为备份:

(6)建议配置为单RRU双上联到BBU的形式;

(7)对于核心机房,建议其所在楼宇不安装无线设备RRU及天线,避免物业投诉导致中心机房逼迁;

(8)建议核心机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9)对于条件成熟的,可以采用BBU基带池热备份方式,应对BBU核心机房整体出现故障的风险。

篇7

关键词 山区基站 低成本建设 配套电源设备 二次搬运费 分布式基站

1 前言

效益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运营商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强化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运营对于增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规划建设上,运营商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尤其对于山区地市,需认真研究当地市场发展与网络建设的特点,低成本地解决山区的网络覆盖问题,平衡建设投入、网络质量与市场潜力的关系,增强网络竞争能力,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在传统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山区基站建设往往存在建设成本高、工程量大等情况。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在山区应用场景下的基站建设方案研究,探讨如何在保证基站覆盖性能的情况下,节约成本,降低建设投资。

2 山区基站建设的现状

山区基站主要用于解决覆盖,网络利用率极低,山区基站建设成本主要呈现如下两大特点:

(1)单站投资较高:山区基站因施工条件恶劣,二次搬运、交流引入等费用较高,单站投资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如考虑传输线路等投资,山区基站投资所占比重更高。

(2)土建投资额及比例较高:主设备、配套设备价格逐年下降,土建投资额及比例逐年上升;基站土建部分投资(铁塔及基础、机房及围墙以及交流引入、二次搬运等)约占总投资的60%。

移动通信企业在前几年建设了大量的边际网基站,边际网建设初期主设备采用室外型基站,采用交流供电,不建站房,未配置空调、监控等配套设备。这种建设方式在投资紧张、主设备造价较高的情况下,有效地节约了投资,支持了市场发展。但边际网基站与宏基站主设备的网络适用性差距明显、故障率高,而且现阶段边际网价格与宏站已基本持平,所以建设边际网基站已不再适合作为降低山区基站建设成本的主要方案。

3 山区基站低成本建设的基本思路

山区基站低成本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1)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不能为降低建设成本而造成后期运行、维护成本的增加;

(2)因地制宜,细分场景,优化建设方案,降低建设成本;

(3)努力提高规划方案前瞻性,确保后期不折腾;

(4)高效、可靠的电源系统,是确保山区和室外型基站正常工作的关键。

4 山区基站低成本建设的方案

4.1站址规划

在山区基站的规划选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科学合理地布局基站,做到满足网络覆盖、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基站数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借助Google Earth工具软件选点,对当地的地形和基站附近的无线环境等有个初步的了解,获得较为准确的全局性的信息;然后再去现场重点调研拟覆盖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潜力、接收信号电平情况、周围基站的覆盖情况、可以采取的低成本方案等。

山区基站网络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广覆盖、低成本、高速度。因此建设思路有两个方向:一是采用能够最

大幅度简化配套设备要求的主设备建网,因为简化对配套设备的要求,既可大幅度降低网络整体建网成本,又可以降低建设难度,缩短建设周期;二是采用单站覆盖面积大的设备建网,减少站点数,因为减少了站点即减少了投资,同时可以加快建网速度,降低维护难度。

对于拟覆盖区域的人口稀少或者接收信号电平不低的情况,不建议建站。对于拟覆盖区域与现有基站之间没有山体及其他障碍物阻挡的情况,建议采用原有基站使用增强覆盖的方式解决,不建议建站,以减少基站数量。对于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交流引入、传输、二次搬运等费用较少),可以优先建站。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距离传输线路较近、电源、铁塔等设施容易得以充分利用的站址。

4.2站型与载频配置

在山区,以下这些地形是比较常见的:盆地型山区、高山、半山腰、普通山区等。在盆地中心选址建站,如果盆地范围不大,推荐采用全向O2站型;如果盆地范围较大,或需要兼顾到某条出入盆地的交通要道,推荐采用S1/1/1或O+S的站型。如果覆盖目标离山较远,或是纯粹超广覆盖而没有具体区域,推荐采用S1/1/1站型,配以高增益天线。在半山腰建站,基站天线的挂高低于山顶,山的背面无法覆盖;因此只需用定向小区,用半功率角较大的天线,覆盖山的正面。普通地形起伏不大的山区,推荐采用S1门门站型,尽量增加信号强度,给信号衰减留下更多的余量。

4.3机房建设

山区基站的机房类型,常采用的一般有独立砖房、彩钢板机房、一体化机房、无机房等。

独立砖房尺寸大、耐久性高、安全防盗性强、保温性好,可满足50年使用寿命。但其一次性投资较大,如建设场地需要二次搬运,建设所需的材料搬运量会很大,且费用较高。独立砖房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个月以上;并且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基础、堆料等,占用的场地较大,且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山区基站可选用彩钢板机房、一体化机房、无机房等建设方式,例如:

(1)基站站址位于山顶,建筑材料很难运到施工现场,即使运到,二次搬运费也非常昂贵,投资增长巨大,可考虑建设彩钢板机房;

(2)基站站址位于风景区等对周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场地,建设独立砖房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考虑建设彩钢板机房;

(3)对于场地有限、征地尺寸非常紧张的情况,建设独立砖房时,考虑建设基础,而基础开挖受限无法操作,可以考虑建设彩钢板机房;

(4)在景区等不适宜建设机房的区域,可采用一体化机房;

(5)在偏远山区、话务量小的区域,建设机房比较困难的地区,可使用无机房建设,例如建设分布式基站或者直放站。

4.4铁塔建设

山区基站的塔架类型,常采用的有四角塔、双H杆、组合抱杆等。在山区,同样的高度下,四角塔的建设费用远远高于组合抱杆的费用,而且相对组合抱杆,并没有多大的优势;所以建议山区在所需天线高度在25米以下时采用组合抱杆,在25米以上时采用四角塔。在需要设备平台的时候,可建设双H杆。

4.5降低电源配套成本

(1)配套电源容量配置

基站配套电源设备主要包括开关电源设备和蓄电池组,电源设备容量配置主要与设备负荷和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等因素相关。

1)蓄电池组容量配置

由于山区基站市电供应情况相对较差,月平均停电次数较多,每次停电时间较长,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给发电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蓄电池放电时间 按24小时考虑。山区一个典型的GSM配置的基站,一般情况下-48V系统直流电源负载电流在10A~20A。据此,考虑供电的安全性,可以计算得出蓄电池的容量需求为300Ah阀控铅酸蓄电池2组。传统蓄电池组的配置容量为500Ah蓄电池2组,因而在市电条件和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适当降低蓄电池组配置容量,每个站点可节省投资12000元。

2)开关电源容量配置

开关电源容量配置主要与设备负荷、蓄电池组容量配置和开关电源对蓄电池组充电电流等因素相关。根据山区基站设备负荷和蓄电池组充电电流统计,综合考虑开关电源设备招标选型情况和后期电源扩容方便,建议机架满配容量选择300A为宜。根据计算,配置3个50A或4个30A整流模块能满足基站近期需求。

(2)新能源解决方案

新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满足节能减排需求,可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进行配置,包括太阳能解决方案、光油互补解决方案、风光互补解决方案等。

(3)节能技术的采用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节能技术降低电源消耗,减少运维成本,包括采用开关电源休眠功能、采用高效率开关电源等。

4.6降低二次搬运费

(1)在建设双H杆时,可采用钢管替代水泥杆,钢管长度短、重量轻。例如搬运时,水泥杆不仅不方便搬运,而且高度有限,容易造成天线被树木挡住的情况。

(2)在山势坡度均匀的地方采用人工开挖滑道,用卷扬机拖拽铁船的方式来搬运材料;在山势陡峭的地方采用架设空中索道,用卷扬机牵引箩筐在铁索道上滑动的方式来搬运材料。通过创新,每站可降低二次搬运费两万元左右。

5 采用分布式基站降低成本

5.1分布式基站对配套投资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具有施工难度小、对配套设施要求低、节省投资等优点,适用于山区建设。相对于传统宏基站来说,分布式基站可减少下列投资:

(1)机房费用

分布式基站不需要建设专门的机房,所以可节省机房的建设费用,包括相应的基础、机房装修、征地及二次搬运费等,每站可节省投资约5.5万元。

(2)机房内设备费用

分布式基站不需要走线架、避雷器等机房内设备,每站可节省投资约5千元。

(3)天馈费用

分布式基站采用光纤连接,无馈线等材料,每站可节省投资约1万元。

(4)电源投资

按1个中心站和3个RRU拉远站、站距3公里考虑,电源采用交流远供,分布式基站每站可节省电源投资约6万元。

与普通基站相比。分布式基站每站可节省配套投资约13万元。

5.2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方式

分布式基站以灵活的安装方式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特别在实现低话务区域的广覆盖(公路、乡村、偏远山区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分布式基站如果是中心节点,则需建设机房,可建成塔下房或者塔边房,其建设方式与普通山区基站一样;如果不是中心节点,则不需建设机房,只需考虑电源、天面、传输的建设方案。传输的建设与普通宏基站类似,本文主要从电源、天面两个方面来考虑分布式基站的建设。

(1)供电方案

分布式基站远端RRU设备供电可以采用基站电源逆变拉远供电和就近供电方式,两种方式的比较如表2所示。

两种供电方案各有优缺点,投资主要在于市电引入和电缆,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市电情况、供电距离、施工难度、投资等情况,选择最优的供电方案。当基站附近有比较稳定可靠的市电电源,市电引入容易获得、引入费用不高时,应尽量选择就近供电的方式;当基站附近无市电或市电质量不稳定,市电引入距离较远、引入费用较高,且中心基站逆变拉远距离较近,施工难度不大时,应尽量采用基站电源逆变拉远供电方式。

(2)天面建设方案

在山区可建设组合抱杆来放置分布式基站的天线和RRU及电源设备。组合抱杆主杆为3个塔柱。高度在15~25米,一般设置两层天线支架,RRU可挂在主杆上。组合抱杆基础采用墩基即可,采用拉线的方式固定,所,以基础投资很少,且其重量不大,塔身投资也很少。组合抱杆的基础和塔身的二次搬运量均较小,费用相应较低。

篇8

结束日期:2017-11-25

会展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馆)

承办单位:北京合众会展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同源有限公司

会展类型:教育/培训/艺术

国家/城市:北京

参展范围

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3D打印笔、3D打印实验室建设、3D打印课程、3D打印教育解决方案、3D打印服务平台、教育机器人、机器人教育课程、AR\VR教育解决方案、STEM教育教育解决方案、各类创客教育内容提供商解决方案等;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仪器及成套设备、物联网教学设备及实验室、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及虚拟仿真系统、无线感应技术及设备、智能教具、印刷及复印设备、实训设备;职业学校自制教具、教学方案及成果等

互动教学及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家校通、智慧教育相关解决方案、云教室、云桌面、录播系统、翻转课堂、电子白板、液晶白板、电子书包、LED大屏幕、触摸一体机、高拍仪、视频展台、高清电视、实物提示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讲台、音频收录机、一体化切换台、教育电子产品、音视频解决方案等其他现代化教育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线教育应用及服务:在线教育机构及平台、移动教育APP、K12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教育录播及直播系统、在线互动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线考试及智能阅卷系统、在线支付技术服务商、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视/音频处理、中控系统、教育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及服务、课程软件光盘、计算机会议系统及网络电视、语音识别系统、数据处理终端、各类编程开发及应用软件、内容提供商(课件资源、流媒体、阅读、动漫、游戏、音乐)等;

篇9

有效的机房规划与布局,可为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奠定坚实的基础。空调节能涉及到机房的整个物理环境,包括地板、机柜及房间布局等诸多方面。空调能耗占数据中心耗电的比重较大,而通过CFD评估,便可显著降低空调的能耗。由此可见,空调蕴藏着较大的节能空间。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和前瞻性的理念,全球领先的网络能源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的主流供应商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CFD检测服务,通过对机房建模并计算机房气流组织分布,提出合理的机房布局方案,或对原有机房提出布局优化方案,从而减少能耗,建设“绿色”机房。

服务的内容

在机房规划建设初期,机房的基础架构,如机房地理位置的选择、气候的好坏、电力供应是否充足等都需要纳入考察范围。在选择合适的外界环境后,还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其中包括电源设备、制冷设备、监控设备等。同时,在选择硬件产品后,设备的摆放、通风口的设置、机房的布线设计等都对节能有重大影响。

艾默生网络能源充分考虑上述各个环节,将CFD检测服务分为机房设计评估、机房应用评估和机房再评估等3个项目。

具体而言,机房设计评估项目的服务内容有两项,第一项是无现场考察,根据图纸及远程沟通了解机房的细节信息,建立模型并计算机房热环境。第二项是模型不涉及到具体的设备信息,只根据每个机柜的发热量来建模。

机房应用评估项目的服务内容有两项,第一项是现场采集机房细节信息,包括机房尺寸及气密性检测、天花板布局尺寸、灯饰及相关数据检测、送风地板风量测量、底层地板障碍物的尺寸及位置记录、机架具体设备配置及温度测量、空调机组及配电单元检测等。第二项是根据采集的现场数据建立CFD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机房再评估项目的服务内容也有两项。第一项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模拟新加入设备后机房的运行情况,模型不涉及到具体的设备信息,只根据每个机柜的发热量来建模,无现场考察。第二项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对机房进行故障分析,无现场考察。

服务的价值

当今软件节能投入远比硬件节能投入合算得多。虚拟化技术、设备休眠技术等软件节能方式层出不穷,并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但是软件投资也会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毕竟软件节能需要对客户的设备运转和耗能有着准确的分析和评估。艾默生网络能源从事网络能源产品的研究、生产和经营已有60多年的历史,铸就了其CFD检测服务物超所值的品质。

艾默生网络能源开发的CFD软件拥有庞大的设备数据库,提供众多知名品牌空调、机架、服务器及定制机组模块,可根据具体的设备信息,真实反应设备进出风口的气流组织。不仅如此,它还能模拟机房整体层面到机架个体,从全面的机房数据模块,再到机房各个切面的气流组织(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分布、热密度、空调及服务器的能效利用率,客户可根据自身情况模拟不同的场景。

另外,对于模拟的效果,凭借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积累,艾默生网络能源模拟的计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情况,保证了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艾默生网络能源CFD检测服务,以此来设计机房,规划未来增长的IT设备对机房的影响,以实现“绿色”机房的理念。对于CIO来说,在机房建设之初就需要考虑节能因素,需要关注设备选择、软件选择、机房布局等各个方面,同时更要关注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从整体规划到全面实施,更好地构建节能机房。

CFD应用示例

机房设计效果预测

某机房面积180平方米,总的热负荷量为300kW。有以下两个设计方案:

方案1:4台Liebert豪华型FH529空调,可提供总冷量为296kW;

方案2: 2台Liebert豪华型FH529空调、1套Liebert的XD系统,可提供总冷量274kW;

都采用地板下送风,冷/热通道布置。

应用CFD技术比较可以看出,尽管方案1提供的空调冷量更多,且空调的摆放形式更有利于气流在地板下的流动,但运行效果并不理想。而方案2由于在机架上端配置了一套XD系统,与下面的2台空调配合进行制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冷量控制整个空间的环境。

经过对比发现:方案2优于方案1,应选择方案2。

机房气流组织分析及

热死点控制

某机房的中间层温度场分布如图5、图6、图7所示。

通过CFD模拟可以很清楚地查看机房热死点的分布以及引起该热死点的原因,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改进方案,使机房气流组织分布合理化,达到控制热死点、节约能耗的目的。

关于艾默生网络能源

艾默生网络能源是Emerson所属的业务品牌(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EMR),是“关键业务全保障TM”的全球领

导者,为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医疗保健和工业设施提供从网络到芯片全方位的保障。艾默生网络能源在交直流电源、精密制冷、嵌入式计算和电源、一体化机架和机柜、转换开关、动力和环境监控、连接、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技术。所有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均能得到本地的艾默生网络能源专业服务人员的全面支持。如欲了解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产品和服务详情,请浏览 .cn。

篇10

【关键词】 预设计 微小站 家集客 建设流程 基础资源建设 资源预分配方案

近年信息化飞速发展,底层传送网的建设须不断提高时效性、精细化、网络利用率。而传统的建设模式中,存在着业务接入效率低、重复建设率高、业务与资源不匹配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预设计的城域传送网建设模式,及相应建设流程,该建设模式输出基础资源建设规划、业务点资源预分配方案,并通过案例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传统建设模式

城域传送网的传统建设模式为,首先总体设计,初步预估业务需求,总体规划基础资源;然后同步建设基础资源及业务需求点。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需求点建设时,建设目光限于单点,缺乏总体方案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且单点方案设计需考虑组网等较多因素,业务接入效率不高。

2、基础资源建设时,对复杂的业务预估不够精细全面,资源建设不能紧贴业务发展,容易造成资源不均,且建设缺乏重点方向,难以全面支持市场发展。

3、基础资源建设周期长,而业务需求短平快,基础资源与业务需求不匹配。

为此,提出基于预设计的建设模式:

二、基于预设计的建设模式

从接入层业务需求(无线、家宽、集团专线等)出发,整理分析现有传输网络资源,接入/主干管道、配线/主干光缆、GPON、PTN、OTN等,通过对每个业务需求点预设计分配网络资源,推导基础资源缺口及其建设需求;同时可输出各业务需求点的资源预分配方案。

近年网络建设以家集客、微小站为主,以其为典型分析建设模式:

2.1建设流程

家集客预设计流程:

1、从市场、客响、无线等业务部门收集建设需求清单,整理导入谷歌图层;

2、现网光缆、光交、基站图层整理加工,导入谷歌图层;

3、区域网格化,商业家客楼宇、微小站与现网基站及基础资源匹配;

4、根据规划原则,编制资源预分配方案(微小站需选取信源站);

5、资源均衡,网格边缘站点可跨网格分流;

6、预设计方案归档共享,辅助现场设计;

7、成果输出:基础资源建设需求,业务需求点资源预分配方案。

2.2业务分析、资源分析

汇总业务需求部门对区域内的业务发展预估。整理分析区域内的接入/配线/主干光缆、接入/主干管道、分纤点、汇聚机房、GPON、PTN、OTN等资源可用情况。业务需求与资源情况相结合,整理分析现网资源满足程度。

2.3模型分析

根据现网情况及网络发展规划,制定基站、集团专线、家客固定宽带、OTT业务的业务带宽测算模型:

基站考虑宏基站、室分站、微小站带宽预估综合每站点带宽;

集团专线考虑每专线带宽、单用户忙时带宽、并发率折算每户带宽;

家庭固定宽带考虑家宽带宽、用户渗透率、并发率折算每户带宽;

OTT业务考虑点播、组播带宽及占比折算每户带宽;

2.4预设计原则

(1)家集客预设计方案原则

就近接入;

以光交箱为引入点,避免割接主干/配线光缆;

商业楼宇、1000户以下家庭小区就近接入盒式OLT,适度接入汇聚框式OLT;适度部署OLT下沉,对覆盖用户数超过1000户的家庭小区才考虑下沉OLT 。

(2)微站预设计方案原则

统一规划信源站、预留纤芯、站点资源。选取有富余纤芯资源的站点,纳入拉远信源站,以满足未来微站需求,且可盘活接入缆空余纤芯,提高光缆利用率。

一体化微站优先采用点对点、就近接入信源站PTN光口的拉远方式,避免占用配线或主干;

48芯接入缆的基站优先纳入BBU POOL清单,在BBU POOL中就近接入匹配合适信源站,优选割接接入缆存量纤芯;

如周边微站数量较多,采用改造方案,从附近光交箱布放出局缆至周边信源站,光交箱收拢各微站业务至该信源站。

三、输出成果及其运用

3.1推动建设项目清单

分析业务需求,整理影响业务接入的建设项目清单,提供给工程建设部门,优先推动建设和投产。

3.2资源预分配方案

结合附近基础资源,根据规划原则及带宽模型,编制资源预分配方案。

(1)家客,根据资源到达情况,编制资源预分配方案,并对业务需求点分级:

1级:传输资源已到位,或本年度基础网络工程建设完成后可满足接入需求。建议市场优先拓展。

2级:附近基础网络资源已立项建设,但建设存在瓶颈,需加快投产。

3级:附近没有可用的基础网络资源,需规划立项。

(2)微小站根据以下模型编制资源预分配方案

模型1:割接信源站接入缆接入;

模型2:通过光交箱跳纤:布放至光交箱、经出局光缆直接上联基站;或布放至光交箱、经配线缆、出局光缆跳纤上联基站;

模型3:级联到附近微站:1带1级联,优先级联存量微站。

(3)预设计方案后续应用:

将预设计方案归档共享,辅助现场设计人员,查询网络资源、已预分配的站点资源,从而快速准确制定详细接入方案,压缩组网方案制定审核环节的耗时。

对家集客业务,同时将分级方案反馈给市场部门,其可根据建设部门的意见按轻重缓急发展业务。以此形成“市场-工程-市场”的闭环,增强工程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性。

四、案例分析-CBD区域预设计方案

某省会城市CBD区域面积约2.8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汇聚机房5个,30台OLT。

4.1传输资源现状

该区域基础资源如下:

其中,现有2个汇聚OTN环,共3个OTN节点:现有30台OLT设备,其中机架式OLT设备1台,盒式OLT设备29台:统计各OLT使用情况,OLT名称,盒式/机架式,PON口数,PON利用率等。

4.2业务现状及需求

现网业务现状为:基站387个,家客0.29万,集客1148条。业务需求部门对该区域可预期的业务发展预估2017年需求:基站7个,家客4.42万,集客308条。

4.3业务模型分析

需推动建设基础资源

(1)设备:根据带宽模型,推导出2017年汇聚层带宽需求为:

该区域目前有2个80*10GE汇聚OTN环,均为2个机楼加上6个汇聚节点组环,波道容量共2*10*10GE,可满足业务需求。且后期可将10GE OTN环升级为100GE波道,无需规划新建。

(2)机房。根据机房规划原则,该区域汇聚机房设置标准为4个,现网已有汇聚机房5个,并且在建一个替代机房,可满足业务需求,无需新建。

(3)OLT。业务预分配设计后,需扩容PON口489个,需求精细化,同时PON口利用率优化,资源分配更合理。(如OLT:XHY综合接入间-OLT001-HW-MA5608T,新增2个PON口,利用率53.13%提升至59.38%)

(4)线路。主干管道可满足业务需求;规划新建主干光缆4条、配线光缆63条、光交42个。

4.3资源预分配方案输出

(1)基站业务:

根据预设计原则,新建7个基站就近接入光交箱,分布在3个接入环上开通。

(2)家集客业务:

根据预设计原则,对家集客业务进行光缆路由、纤芯、光交箱、PON口资源等预分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