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职场工作礼仪常识
1大方介绍。
当你刚进入一个办公室或是有新的同事加入你的工作环境时,大方得体地做出自我介绍,将是你职场生涯里面第一张重要的职业标签。
2.同事相处的礼仪
真诚合作。接待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有团队精神,真诚合作,相互尽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对同事要宽容友善,不要抓住一点纠缠不休,要明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公平竞争。不在竞争中玩小聪明,公平、公开竞争才能使人心服口服,应凭真本领取得竞争胜利。
主动打招呼。每天进出办公室要与同事打招呼;不要叫对方小名、绰号,也不要称兄道弟或以肉麻的话称呼别人。
诚实守信。对同事交办的事要认真办妥,遵守诚信。如自己办不到应诚恳讲清楚。
3与上级相处的礼仪
尊重上级。树立领导的权威,确保有令必行。不能因个人恩怨,而泄私愤、图报复,有意同上级唱反调,有意损害其威信。
支持上级。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接待工作,就要积极主动地支持上级,配合上级开展工作。
理解上级。在工作中,应尽可能地替上级着想,为领导分忧。
不管自己同上级的私人关系有多好,在工作中都要公私分明。
不要有意对上级“套近乎”、溜须拍马;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不把上级放在眼里。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自己作下属时,应当安分守己。
4.汇报和听取汇报的礼仪
遵守时间。汇报工作时要遵守时间,不提早,也不推迟。
注意礼貌。先敲门经允许后才进门汇报。汇报时要注意仪表、姿态,做到文雅大方、彬彬有礼。
语言精炼。汇报时口音清晰,声音适当,语言精炼,条理清楚。
汇报结束后应等到上级示意后才可告辞。告辞时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和用过的茶具、座椅。当上级送别时,要主动说“谢谢”或“请留步”。
听取下级汇报时,也应遵行以下礼仪:
守时。如果已约定时间,应准时等候,如有可能可稍提前一点时间,并作好记载要点的准备以及其他准备。
及时招呼汇报者进门入座。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善于倾听。当下级汇报时,可与之目光交流,配之以点头等表示自己认真倾听的体态动作。对汇报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要求汇报者重复、解释,也可以适当提问,但要注意所提的问题不至于打消对方汇报的兴致。
不要随意批评、拍板,要先思而后言。听取汇报时不要频繁看表或打呵欠、做其他事情等不礼貌的行为。
要求下级结束汇报时可以通过合适的体态语或用委婉的语气告诉对方,不能粗暴打断。
当下级告辞时,应站起来相送。如果联系不多的下级来汇报时,还应送至门口,并亲切道别。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规范行为,从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如微笑、握手、鼓掌、鞠躬等,是无声语。礼貌语言如敬语、谦语等是有声语。
礼节——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体现方式,包括待人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场合的举止和衣着等。
礼仪——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社节与礼貌的统称。礼仪是有形的,如庆典活动、奠基仪式等,既受到礼的基本约束,又受到物质水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影响。
尊敬原则。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对人尊敬和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人与人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一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拜访别人不联系预约,不礼貌地搞突然袭击;探听别人隐私并四处传播小道消息等。
遵守原则。一是守法循礼,二是守约重诺。
自律原则。遵守礼仪要自我克制,自律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过程。礼貌修养好的人都能以礼待人,行动上不出格,仪态上不失态,言语上不失礼。
适度原则。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宽容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用宽广的胸怀去容人,学会换位思考。
仪表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交际的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包括了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和形象,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到你的背景、你的价值观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产生“魅力效应”,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成功。
(一)仪容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奥博特·麦拉比安认为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的比例:55%取决于外表、形象,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45%取决于语气、语调、言辞的内容等有声语言。作为职业人士,形象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利的口才、出色的文笔;出色的外表形象包括穿衣、修饰、个人卫生、发式、指甲、体型、礼仪等。
头发的修饰。应注意勤于梳洗、发型得体、长短适度。“好运从头开始”!
面容的修饰。男士面容要求:勤于修面剃胡须,修剪鼻毛,保持牙齿、口腔清洁。女士面容要求:美容化妆是最便利易行的方式。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属于生活美学范畴。通过外科整形来改变自己属于医学美容范畴。
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化妆的浓淡及风格要考虑具体的时间和场合。通常日妆以自然为主,略施粉黛即可;上班妆也要清新淡雅,体现职业感;约会妆可以让自己显得甜美一些。总的说来工作和社交妆均以“雅”为格调。干净、清爽、自然,与年龄、身份和环境相协调,达到刻意修饰后的无意状态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在正式场合,女士不化妆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二)仪态风度
仪态又称姿态、体姿。不同的姿态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用积极、优美的行为和举止来表现礼仪更让人感到真实、美好和生动,其作用不亚于有声语言。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与修养。人的相貌是无法选择的,而仪态和风度是可以潜心培养和训练的。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力量和能力,通过一举一动,让你浑身都散发着一个职业人士的魅力。
人的形体姿态包括立、坐、行的姿势和手势、面部表情及相应的动作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我国自古以来对人体姿势的要求。体态语的基本要求是:端庄、自然、大方、稳健,做到声、情、行协调一致。
挺拔站姿。站姿的基本要领是:抬头,颈挺直,双目向前平视,下颌微收,嘴微闭,面带笑容,动作平和自然。双肩舒展,气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自然呼吸;身躯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防止重心偏移,做到挺胸、收腹、立腰、提臀、收下颌;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内轻触裤缝,或将右手握左手手指放在小腹前,肘部轻靠在髋部,双手在身后交叉也可以。脚掌分开呈“V”字形,或呈“丁”字步站。
站立太累时可以变换调整站姿:一腿支撑,另一腿微曲,腿部放松,身体重心偏移到支撑的腿上,但上身始终保持挺直。男子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带“八”字,字放在腹前或背后都可以。
忌讳:缩颈、含胸、驼背、腆肚、撅臀。无精打彩、东倒西歪。手插在裤兜或交在胸前。
端庄坐姿。良好坐姿基本要领: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微收下颌;立腰、挺胸、上身自然直立,不要前贴桌后靠椅背;双肩平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或沙发上;双膝并拢,两腿不要分开,也不可以交叉伸在前,或两腿一前一后放置。关、颌、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女士穿裙子入座时,可用手背将裙子拢一下,以免裙底“走光”。就座后,双腿并拢,以斜放一侧为宜,掌心向下,将左手掌搭在腿上,右手掌再搭在左手掌上,这种坐姿比较娴雅。男子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分开一掌左右,双手分别放在左右膝盖上。在社交场合,不论坐椅子还是沙发,都不要坐满,坐在椅子的2/3处,以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和尊重。
忌讳:弓腰曲背,抖动两腿。尤其是女士切忌双腿分开和高跷“二郎腿”。
潇洒走姿。基本要领:从容、平稳、直线。
无论男女,行走时切忌摇头、晃肩、扭臂、八字脚,不要低头看地、两脚拖地。身体扭动幅度越大,越显得轻浮。
优雅蹲姿。一般用在取低位物品时,有半蹲式、高低式、交叉式3种方式。不管是哪种蹲姿,都切忌撅起臀部,这是非常不雅观的动作。
(三)不良举止
不当使用手机
当众嚼口香糖
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
在公共场合抖腿
大声清喉咙或吐痰
当众打哈欠
随手乱扔垃圾
别人面前脱鞋
篇2
大学生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一 一、什么是职场礼节?
职场礼节,是指大家退职业场所中理应依循的一连串礼节规范。明白、把握并恰外地应用职场礼节会使你在工作中进退两难,使你的事业旭日东升。
职场礼节的根本点极其犹容易。最先,要澄清职场礼节与社交礼节的区别。职场礼节没有性别之分。例如,为女性开箱如许的士绅风姿在工作场合是无须要的,如许做以至很可能触犯了对方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
请切记:工作场所,男女对等。其次,将谅解和遵重他人当做个人的指点原则。只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工作场所却时常被无视了。
二、职场礼节之新人注意
1)学习行业常识和客户常识
好多刚不久卒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做初期的见习,也许会由于切实工作内容和个人的理想状况颇有出入而很快挑选了舍弃。他们常常认为,个人在局内学了这么多专业常识到了公司却仅仅是做少数网调、张贴、简报等等干燥而容易的事件,是对个人的一样屈才。
新大家最先理应知道,不管从业什么工作,都要从根本的工作肇始学起、锻炼起,仅当有从基层一路体验过来,才会对整个公司和整个行业的运转有一个真正全面的认知。不要好高骛远、贪功求名、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放正心理状态、对个人有一个客观正确的确定方位和评估,况且踏切实实地交融新环境。
2)解脱功利性的思维
习生在原本就为期不长的见习期内假借学校种种卒业生工作之把柄屡次销假,见习单位在这方面寄予理解和宽大,然而他个人实则是去跑其他公司的面试
既是用人单位和新人之间是双向挑选,那么也理当是双向尊重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礼仪大全。假如为了寻觅更好而损失了个人的诚信,或者到末后捡了胡麻丢了西瓜,全是极其犹遗憾的。
3)擅长见到公司与身旁人的闪亮点
有不少新人刚不久进入职场就肇始埋怨,总认为这一个方面公司提供得不够、那个方面他人没为个人着想。要懂得,在校期连作为一名学生和在公司里作为一名职工的身份是全然不一样的。所接触之人也许会越来越偏向于不宽大,然而好歹,个人要以一颗宽大的心对待事物、接受身旁之人和事。
大学生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二 职场礼仪定义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比如,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
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遵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
职场新人法则
1、学习行业知识和客户知识
许多刚刚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做前期的实习,可能会因为实际工作内容和自己的理想情况颇有出入而很快选择了放弃。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校内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到了公司却只是做一些网调、剪贴、简报之类枯燥而简单的事情,是对自己的一种大材小用。其实,新人们首先应该明白,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学起、锻炼起,只有从基层一路体验过来,才会对整个公司和整个行业的运行有一个真正全面的了解。不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放正心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定位和评价,并且踏踏实实地融入新环境。
2、摆脱功利性的思想
实习生在本来就为期不长的实习期内假借学校各种毕业生工作之借口频繁请假,实习单位在这方面给予理解和宽容,但是他本人实则是去跑其他公司的面试。既然用人单位和新人之间是双向选择,那么也应该是双向尊重的。如果为了寻找更好而丧失了自己的诚信,或者到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都是非常可惜的。
3、善于看到公司与身边人的闪光点
有很多新人刚刚进入职场就开始抱怨,总觉得这个方面公司提供得不够、那个方面别人没为自己着想。要明白,在校期间作为一名学生和在公司里作为一名员工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所接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不宽容,但是无论如何,自己要以一颗宽容的心看待事物、接纳身边的人和事。
职场礼仪定义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比如,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
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遵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
职场四不要
1、不要好高骛远
初涉职场最常见的问题是择业的盲目性。有些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定位,抱着好高骛远的就业心态进入职场,希望一下子就进入高层管理岗位。其实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首先是要从自身来适应社会,以自身条件为前提,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工作。
2、不要锋芒毕露
年轻人往往不服输,想要锋芒毕露,但在职场里,低调点好。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
3、不要怕吃亏
刚毕业的大学生被称为职场新生代,平时在家在学校都不免有些养尊处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屑做。工作里或者与同事的相处过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容易怨声载道。其实在工作的过程中,多表达对别人的敬意并时常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或者热心跑腿,合理的情况下多帮助别人完成份外的工作,都不是吃亏。平时工作中应该多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加班更加不是吃亏,反而是福。因为学会合理加班,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4、不要怕说我不懂
初入职场,对公司的特点、运营方式尚不熟悉,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敦促自己迅速进入角色。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妨直说我不懂、我还不大明白,或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无论对方学历有没有你高。不懂装懂,等着别人来教你那是不可取的。
职场说话技巧
如何在职场上说话,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从组织的角度看,企业期望其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能自动自发地和同事建立彼此合作关系,高效快速地完成企业必须完成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赢得客户满意度和合理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的人际关系,就是赢得合作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伴随高校扩招,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日益增长。学生规模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越发凸显出来。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发展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以下六个方面是关键所在。
一、就业心态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的质量和趋势,是保障毕业生顺利毕业的重要条件。基于现阶段大学生择业就业多倾向于靠近父母、离家近;自我预期过高,不找到高薪职位不罢休;或是目标模糊,盲目从众等心态,学校应当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场上,好的心态能不仅能促进毕业生“好择业,择好业”,同时还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增强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学会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实现自己内心的不断成长和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高校已经开展了一段时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来看,仅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主动接受教育并参加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只是得到学生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能满足大学生择业和发展的需要。在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择业就业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般来说,毕业生质量的高低是和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效果成正比关系。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对负责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等,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业务知识不完备。因此,各大高校仍然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投入,要配套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条件,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期建立高质量、专业化、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三、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表现。相关调查表明,现今的大学生在规范礼仪和工作职业礼仪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这是高校在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一大缺陷,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各种不良的仪态,也将严重地影响其所在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是各门知识的传播者,任课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学习,在学生面前做好文明礼仪言行的表率。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还需要积极开设文明礼仪的相关课程,使文明礼仪只是更规范、更系统的为学生所熟知。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文明礼仪在真实社会中的运用。
四、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是企业在聘用工作人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要素。但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我们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并不具备有效的综合就业能力。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相关培训,要通过培训增加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和接触,要通过培训让毕业生更为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特点和位置,要通过培训让企业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更好的接纳学生。此外,学校还可以尝试选择与社会培训机构或相关企业合作,实现对学生更为有效的提升就业能力的培训。社会培训机构因为身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能更为及时和准确的把握用人单位的各项需求信息,很好的把企业需求内化为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接近真实情境,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操作性。
五、增强法律意识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市场,形成求职大军的时候,学校和老师有必要指导每一位学生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主动学习法律常识,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高校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相关门课程的设计,让法律基础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从而一步步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作情况的复杂多变,导致每一位学生在求职、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这时候,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更好的实现自我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必须主动的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提高自己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遇到问题时积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社会需求为导向
在毕业生求职应聘过程中,往往遇到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不相匹配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除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情况预期不足外,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滞后于市场需求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在保证各学科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注重适应社会要求,增加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篇4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对策
1 求职意向及求职态度分析
1.1求职地区以省内大城市为主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87.2%的学生倾向于在本省就业,有意向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占8.6%,4.1%的同学考虑在长三角地区就业。82.3%的同学选择在大城市就业,选择去中小型城市就业的占12.3%,而愿意留在乡镇就业的只有4.9%,还有少部分同学考虑应征入伍或自主创业,说明大多数同学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1.2求职意向以临床护士为主 调查显示,86.4%的毕业生首选去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其次考虑为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或继续学习深造,说明当前我院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热衷于本职工作。
1.3求职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主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72%的学生倾向于在三级医院就业,毕业生大都希望自己将来在三级医院工作,4.5%的学生愿意去一级医院就业。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需求现状,多数还是考虑自身发展为主。
1.4部分毕业生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值过高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57.6%的学生期望自己工作后的月薪3000元以上。有研究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加上自己对择业的盲目选择,他们在寻找工作时急于求成,开始对薪资要求不高,只要有工作机会,就选择签约,而这种后果往往会导致期待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从而离职跳槽[1]。
1.5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应积极主动的寻求就业机会 调查显示,有71.5%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寻求机会求职择业,认为应该由学校推荐帮助的占8.6%,依靠家人、亲朋介绍的占14.1%,选择其它途径的占5.8%。大部分同学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努力找工作,不放过一切求职机会。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等靠的依赖心理,在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面对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而是依赖于学校的安排和家长的奔波,有的甚至要家长与人洽谈,自己站在一旁若无其事。这样的依赖心理,使大学生丧失了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从而使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2-3]。
2 就业对策分析
2.1建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2.1.1改善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是指与毕业生择业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防治就业腐败现象,实现“阳光”招聘,倡导公开、公平、公正招考,竞争择优录用的就业方针3,只有坚决抵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就业环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改善就业环境更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努力。
2.1.2通过毕业生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为同学们分析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之充分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为就业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转变观念,降低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在择业中把自己的能力与个人发展、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考虑,理智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甘于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普通岗位做起,切忌盲目攀高。
2.1.3毕业生应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本次调查中发现,只有11.5%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愿望并转化为现实行动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地合理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唤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
2.1.4家庭应积极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就业制度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4,学生在校期间和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阅历不够丰富,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客观判断和长远打算的能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家长也应主动参与,甚至于借助亲朋好友和社会的力量,帮助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客观分析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情况等,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2.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2.1职业院校应坚持以德树人 以市场调研为佐证,强调职业院校教育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于服务区域地方经济,教育医护学生应将自己融入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医卫单位,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2.2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多元化的供需见面平台 积极参加本省市、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继续推行深度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服务;定期邀请用人单位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建立网络化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时求职、招聘信息;依托学校各级就业指导机构,通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帮助学生收集、传递招聘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QQ群、飞信等多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就业提供机会。
2.2.3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应重点帮扶 进一步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根据困难毕业生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大力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分类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为困难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形象、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提升就业素养。指导就业困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专攻强项,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2.3以岗位能力需要为引导,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技能、礼仪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2.3.1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次调查中发现,有71.2%的同学认为“实践能力”是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的规范和熟练与否,不但影响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疾病的预后。医院招聘过程中一般都有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的环节,护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求职的结果。
2.3.2毕业生应加强职场礼仪的学习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职场礼仪是同学们打开职场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名护士更应该认识礼仪在求职以及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知晓职场礼仪常识,掌握职场礼仪技巧。注重求职的语言、仪容、服饰、仪态等礼仪将为成功求职加分。
3 结束语
就业工作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努力方向,我院的就业工作要迈上新的台阶,需要举全院之力,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还需更大程度的参与到就业指导的队伍中来,认清形势、调整观念、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同学们也应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主动地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求职动力,提高自己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颖婕.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离职原因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4.
[2]何仕.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及其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礼仪教育 现状 重要性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23-02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的着重点放在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上,很多职业院校不管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为社会培养出了既懂理论又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专门技术性人才,但却很少有学校将礼仪教育纳入基本的教学范畴,在对学生礼仪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不足。而高职生整体礼仪现状也是令人堪忧的,礼仪知识匮乏,日常行为不端,对礼仪的认知水平比较低。目前,开设有礼仪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虽然比较重视礼仪类专业学生礼仪课程的教学,但对于非礼仪类专业学生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有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前根本就没接触过礼仪方面的知识。其他一些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有的高职院校部分专科开设有少量课时的礼仪课程,很多专业根本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关于礼仪的课程一点都没有涉及到,学生连最基本的礼仪常识都没有接触过,更不会有任何的了解。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招收数量逐年增加,不可否认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综合素质不高是现代高职生中的普遍现象,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高职生生活习惯比较邋遢,言行举止率性而为,欠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缺少最起码的礼仪礼节常识,只懂技术而欠缺道德礼仪的高职生绝对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这对现代化高职的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站在讲台上,呆板、枯燥地讲授理论性、文字性的知识。这造成了学生不仅学不会礼仪知识,还可能因为课程的沉闷、乏味而对礼仪课程产生反感情绪,丧失学习兴趣,最后造成适得其反的反面效应。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应采取措施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量,增加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使礼仪教育从乏味古板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做到推陈出新,别具匠心,妙趣横生。具体说来,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有如下优化途径。
一、聘请礼仪专业的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授课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礼仪方面的知识,只是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的对教材死记硬背。教师自己对礼仪知识都一知半解,自然难以将当代礼仪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所以,应聘请专门的礼仪专业的教师教授礼仪知识,专业教师知识渊博,知识运用娴熟,威望更高,能够让学生信服,这是学生学好礼仪的首要条件。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在给学生传授基本行为准则及专业理论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法
在礼仪教育中可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法,将企业中某一次完整的商务活动作为一个教学任务,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师先讲解必要的环节和理论性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训练,接下来分组模拟体验真实的礼仪情境。做完一个模块再做下一个模块,所有模块训练完毕后,学生再将整个任务用实际演练的方式完整的走一遍流程,最后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完善,让学生课后将完整的流程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加强记忆。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PDCA的理念让学生循环多次进行演练,小组之间相互找出不足,不断完善。教学场所不再设在固定的教室,而是在操场、大厅等其他一些环境很开阔的场地,这样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更加真实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很自然地掌握着装、化妆、姿态、表情、礼节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
三、尝试“实战”教学法
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在沟通交流、言语表达等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很多场合容易因心情紧张而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才能让学生成熟自信、落落大方。而且在现实交谈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可能是模拟演练所想不到的,做不周全的,通过实实在在真实的现场工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礼仪涵养,使学生做到从容淡定、不温不火。学校可以与营销企业或者一些大型企业的外联部合作,将学生安排在企业的相关部门体验几天时间,实地感受真实的前辈精英们的为人风采,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客户的接洽中,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礼仪素养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开展辅导员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恰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辅导员要熟知几乎每名学生,而且要非常频繁地召开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学生的日常琐事很多都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地处理,甚至有专家说辅导员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所以,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辅导员礼仪教育,由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各种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社会上发生的热门话题,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通过日积月累,使学生学到“真功夫”,因为礼仪就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有很高的礼仪素养和扎实的礼仪文化根底。可从以下方面切实增强辅导员礼仪涵养:一是从企业或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接受过礼仪教育,对礼仪有专门研究的人才进校教学。二是聘请社会礼仪专家或是培训机构对现有辅导员进行礼仪培训,让辅导员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礼仪文化和礼仪基础知识,并能够切实将礼仪的一些理论适当运用到学生工作当中。三是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外出参加国家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假期培训班,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应将辅导员礼仪教育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来抓,将其摆在战略高度,作为建设现代化新型高职院校的重要考核方面,在各个高职院校很好地实施和开展,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发展,使之成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它能够起到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作用。而职场礼仪更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社会交际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外在表现。正确、标准的礼节是对别人的尊重,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誉,增强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是社交成功的首要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礼仪更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法宝。因为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必须有深度的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而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好坏又与企业员工的礼仪素养息息相关。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很注重礼仪方面的细节,注重考查应聘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这就要求学校把礼仪教育规划为学生的必需教育,当做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认真把礼仪教育当做一门课程抓实抓好。
【参考文献】
[1]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师生冲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陈志强.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报告[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篇6
一、礼仪课程的教学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礼仪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基于礼仪课程的定位,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情景化、实训环节优质化、考核方式职场化、师资队伍职业化。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礼仪课程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其针对性、职业性和发展性。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等教授给学生并继续拧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而对于宗教礼仪等就不必教授了。职业性即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与学校设置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接待能力、会务沟通操作能力等。发展性即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求职礼仪模块就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谋职竞争力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把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社交礼仪,包括介绍、握手、名片、拜访、待客等礼仪;公共礼仪,包括散步行路、排队等候、超市购物、游玩参观、观看演出、交通礼仪等;职场礼仪,包括办公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金融业礼仪等。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礼仪课程的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环节;采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礼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案例本身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情景模拟法是指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从而掌握一定事实上的工作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在站、坐、行、蹲等各种姿势,引导、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训练时,可以采用仪态模拟教学,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突出看、做、练等亲身体验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在日常社交礼仪中的见面礼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将称呼、介绍、名片、交谈等礼仪运用其中进行演练。服务礼仪讲授时,可以使用演练模拟教学及角色模拟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送礼送花”部分,教师就可以指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教师还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美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服饰礼仪”的中山服、燕尾服、小礼服及三件套的讲解时就可以让给学生直观地进行接触和了解。
3、实训环节优质化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参照理工科的实验操作等模式,编写实训设计手册,对实际操作环节进行设计,明确实训目的、实训理论要求,科学设计实训方案,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演练,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加深对礼仪实质的认识。如“商务礼仪”中的签字仪式环节,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交待实训目标,然后分组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材料、会场的准备和模拟,最后学生谈体会、找差距,教师点评。
实训环节的优质化还指训练学生的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天生,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例如,在“拜访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中都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这些项目中又紧密联系着若干个小的项目和环节,如“拜访礼仪”就设计“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称呼礼仪”“座次礼仪”等。这些小环节的实现都需要学生分组合作,精心设计,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4、考核方式职场化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以实际应用为主。要改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采用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实施阶段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可以模拟职场中的面试环节的礼仪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就包括了个人的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及握手、名片、拜访等礼仪,考核,而不是纸质的笔试考核。
5、师资队伍职业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礼仪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由于工作需要才转向礼仪教学,半路出家,对礼仪的观念和实质都是浅尝辄止。再加上现在各个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进修机会相对减少,教师本身知识积累不足,现学现卖,降低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礼仪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并掌握各个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修养的要求,通过自身的谈吐、举止、仪表将职业礼仪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尝试聘请礼仪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增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在没有了特定环境和督促下学生不致于很快遗忘和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开展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大学生风采展示大赛、演讲大赛等;成立礼仪团队,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积累礼仪技巧与经验,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既有利于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又能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真正做到礼仪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同时,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还可以将学生在礼仪实践中的表现也纳入课程考核之中,使礼仪实践活动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必要补充。
三、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所体现的是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礼仪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还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把礼仪课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如开展“推礼”活动,每天都利用一定的时间,由老师指导、学生组织进行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的训练,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的氛围。
综上所述,学生职业礼仪修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性情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同时,也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高职业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李海叶. 如何进行高校礼仪教学[J].科教文汇,2009,8.
[3]黄铮.关于高校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9,8.
篇7
关键词:面试;求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66-0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虽然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但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求职节目应运而生。《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一频道联合打造的一档帮助求职者得到工作机会的节目,在面试中,听取面试官的点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每期节目有5位选手参与求职,男女人数不限。本文将根据对《职来职往》的数据统计及分析,给即将工作的大学生一些提示,早作准备,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一、大学生求职面试中的问题
(一)样本说明与分析
如果仅针对求职面试设计问卷,其调查过程庞大,且得到的数据未必真实。相对而言,这样一场公开的面试过程所反映的数据,更有说服性。本文随机选择50期《职来职往》进行分析,总共有250名选手参与求职,经统计,其中大学生(包括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求职者共有218名,其中男92人,女126人,放弃职位者有12人,非大学生求职者总数占全部求职者人数的12.8%。这说明,大学生求职者除了面对来自于大学生群体的竞争,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求职者,而这些人多数有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得到过锻炼。因此,对于将要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很大。
(二)面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第一印象不合格。在面试过程中,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在所调查的数据样本中,因为第一印象不合格而被批评的人占33%。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求职者礼仪方面的原因,比如衣着风格、精神面貌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求职者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艺而引起的。
2.思维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求职者在面试中,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的过程,是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经过对50期《职来职往》大学生面试过程的统计可知,57%的求职者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所想的东西[1]。也有少数求职者方言口音较重,难以让面试官听清他想表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他想面试的职位是销售等必须与人沟通的职位,因此,错失良机。
3.求职心态不正确。求职心态的问题表现为眼高手低、不谦虚不务实、不诚实。(1)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干部通常眼高手低,不愿意脚踏实地做事。这样的表达带有主观性,但也警示在校大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要戒骄戒躁。(2)一部分学生个性太强,不懂得谦虚。这种不谦虚、不务实的求职态度,其团队合作的精神是让用人单位怀疑的。(3)一些求职者的诚信度不高。求职者自以为聪明,伪造自己曾经的经历,甚至让面试官当场拆穿其谎言。
4.职业方向与职业目标定位不准。据统计,76%的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明确,没有职业规划。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没有付出很大的努力去验证自己是否适合该行业。例如,有的求职者觉得自己爱好交友,想求得公关相关的职位,当面试官问及公关领域内的问题时,求职者哑口无言,求职者并没有对公关职位作深刻细致的了解,结果浪费面试机会。
5.跨专业求职者多,用人单位深觉隐患多。在众多求职者中,跨专业求职者占69%。其中有一部分是求职者在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综合考虑后,为求得目标职位作出很大努力,因此,跨专业求职也能成功。而大部分学生只是觉得本专业工作机会较少而放弃了原本的专业领域,也有求职者因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瓶颈而选择跨专业工作。用人单位对跨专业的求职者有很多疑虑:是否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用人单位能否重用这样的人;缺少本专业领域知识,其快速适应岗位能力究竟如何;其对公司的忠诚度如何,等等。
6.专业技能考核不过关。在《职来职往》节目中有技能考评这一环节,由在场的面试官对求职者进行专业技能考评,并给出所得分数。经过对218名大学生求职者的统计,82%的应聘者得分在70分以下,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对大多数求职者的技能知识不满意。其中,大约有28%的求职者对专业领域内的常识性知识完全不了解,这说明求职者并不了解自己所求的职位背景。
二、面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求职者第一印象不合格
人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会出现偏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偏差是因某些特殊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应。在面试中常见的有首因效应、对比效应等。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客体以后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是却常常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在后来的认知过程中,人们常用最初获得的印象来解释这个人所有的举止行为。在面试过程中,根据首因效应,如果求职者在最初露面时不能得到面试官的认可,那他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承担更多的压力。对比效应是指当刺激物与环境或与知觉的其他目标形成鲜明对比时,这种由于对比形成的差异往往被扩大化。例如,在面试中,如果某位应聘者之前的几个求职者比较平庸,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得到比较高的评价[2]。
篇8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24-03
高职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还应渗透诸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即从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回归全面发展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与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1]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思想觉悟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2]礼仪教育通过良好个人形象的塑造,得体的言谈举止的养成,各种社交礼仪的了解,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形成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礼仪教育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可以塑造高职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完善自身形象、提升职业素质。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自古就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以修身为基础的,它能够帮助学生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觉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完成职业岗位职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人文素质、道德法规素质、审美情感素质、就业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团体协作素质、争优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内涵丰富。高职生要经过全面深刻地领会其内涵实质、形成职业素质需经过感悟的过程。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特别是职业礼仪教育,让高职生在礼仪文化生活中获得感悟,使他们熟悉行业规范,明确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懂得礼让、谦恭,尊重他人、和谐共处,就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逐步具备在社会和企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一、立足于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礼仪教育原则
(一)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礼仪规范,而是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伦理道德精神,在于礼仪背后所蕴涵的平等、谦逊、理性、尊重、真挚等道德精神。因此,实施礼仪文化教育可以把伦理道德要求落实到礼仪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将礼仪教育与一定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充分运用礼仪教育的伦理道德功能,从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上规范学生。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礼仪常识的同时,从日常细节入手,按照“礼”的精神做符合伦理道德的事,使礼仪成为他们乐意接受的习惯、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
(二)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炎黄子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礼仪。在传统礼仪中,有许多好的观点、观念,有许多好的礼节、习惯,如关于“礼”要以“诚”为基础、做人要真诚、待人要诚恳的观点,关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要讲究“适度”的观点,关于对人要宽厚、宽容的观点,以及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礼尚往来、入乡随俗的传统美德,讲究举手投足、视听坐卧、衣着打扮等仪态容貌的要求。这些观点和规范,对于处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仍然具有参照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的礼仪只能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礼仪的批判继承之上,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礼仪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基础,吸收精华,开拓创新。
(三)礼仪知识与礼仪实践相结合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良好礼仪的养成,离不开礼仪实践。古代礼仪文明告诉我们,学习礼仪不仅要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应该将知识与品行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学习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去体验和实践礼学的真谛,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学习礼仪知识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礼仪教育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礼仪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注重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通过实践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修养与道德品格。学习礼仪规范,坚持实践,身体力行,可以使道德意识内化,反过来促进内心德性的培养。
二、致力于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礼仪教育路径
(一)加强德育工作,推进礼仪教育开展
对高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基于高职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需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探索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等,是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比较常见的礼仪礼俗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民族礼俗。这些礼仪既分散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也分布在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学校可根据不同年级及专业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课程,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和实践教育。开设礼仪课程,首先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高职礼仪教育应系统传授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礼仪规范,特别是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礼仪规范,为学生就职做准备。同时,高职礼仪教育应强化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的基本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礼仪文化的理性认识水平,形成礼仪精神。其次要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的革新。礼仪教育可以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校内实践活动课堂、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三大课堂联动,提供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平台,把礼仪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全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校园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情操、礼仪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是礼仪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方法方式如下:(1)加强教师的礼仪文化修养。实施礼仪文化教育,教师应率先垂范,在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影响与教育。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达风趣、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具有示范性。(2)努力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为礼仪教育营造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按照礼仪教育要求进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绿色、人文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平台等开展礼仪知识教育,设置礼仪知识专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即可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3)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礼仪文化教育。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类活动,如艺术节、校运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展示、礼仪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展示学生风采,对广大学生起到礼仪示范作用。(4)利用重大典礼深化礼仪教育。重大典礼仪式如技能大赛表彰仪式、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喜庆典礼等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会对学生的言行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用这些仪式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习实训中加强职业礼仪教育
高职生在实习实训阶段不仅能有效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能加深对操作性、技能性的职业岗位的了解和认识,利于学生积累职业阅历、经验,为毕业后直接进入技术或管理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是文明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特别是就业面向服务行业的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礼仪、团结守信、爱岗敬业等人文素养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特别是职业礼仪教育。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贯穿职业礼仪教育,应坚持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着眼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职业礼仪是职业规范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规范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礼仪规则和准则。礼仪所规定的仪容、仪态、语言的规范和准则,以及诚恳、友好、谦让适度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的规则和准则。职业规范包括各种具有职业特征的礼仪规则和准则,具有行业特征,是构成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实训中加强职业礼仪训练,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使高职生顺利步入职场。
(四)建设礼仪教育的综合评价系统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礼仪教育尚不能完全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礼仪素养的提升还需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必要条件的立体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保证学校教育的影响力能够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可建立礼仪教育的评价系统,系统分为家庭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包括企业评价)三个模块。在校学生以家庭评价和学校评价为主,实习生则以社会评价(如实习单位评价)为主,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系统可建成校园网站的一个子项目,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评价提供便利的平台。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实行合格达标制,所有学生均纳入评价系统。学校建立健全公开、公正、公平的学生礼仪评价体系后,可把学生礼仪成绩与评优、助学金和奖学金评定等挂钩,真正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达到促进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就创业法律;高校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兼职、实习中的法律问题及维权途径,大学生就业权益,常见就业陷阱,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与终止,试用期的规定,违约责任,劳动争议处理等。应具备的创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法律形式的选择,创业中的合同法、物权法、债权法、商标法、专利权等。
二、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分析
(一)就创业法律课程设置分析。以泰州学院为例,根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主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外,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中部分章节涉及到少量就创业法律内容,但赋予的课时只有两个学时;此外,学校未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就创业法律课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但教学内容未涉及就创业法律知识;而选修其他法律课程的学生只有14%;出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中也只能接触到极少的就创业法律知识。在对泰州学院部分2018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99名毕业生中有331名学生认为自身十分欠缺就创业法律知识。笔者也对我国其他高校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他高校为在校生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与泰州学院基本相似。以北京两所高校为例,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求职技巧实训》。这些课程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场、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或者在创新能力、自我效能、有效沟通、求职礼仪和简历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均未涉及就创业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我国,从大一到大四,一名大学生能从第一课堂学习到的就创业法律知识是极少的。问卷调查发现,83%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法律知识不能应对现实中的就创业法律问题。(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1.高校就创业法律讲座培训开设情况。以泰州学院为例,学校就创业指导中心每年邀请专家为毕业生开设就创业指导讲座,如:江苏省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公益巡讲、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培训讲座、创业者沙龙等;各二级学院也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然而几乎所有讲座内容都没有涉及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未对学生实际会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指导。据笔者统计,从2015~2018年,泰州两所高校为在校生共举办28场就创业讲座,其中仅有一场涉及到就业法律知识,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6年举办的“大学生劳动就业常见问题解读”讲座。笔者也对其他高校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举办的讲座培训主要涉及行业分析、简历写作、面试技巧、面试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训练、求职礼仪、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讲座的形式能获取的就创业法律信息几乎为零。有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网就业辅导板块推送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等相关文章,但数量少,内容浅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高校就创业咨询情况。经笔者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信息网开设有“咨询预约”板块,学生可在线预约咨询,但很多高校这项服务并未真正开展,开展这项服务的高校,咨询也主要聚焦于职业生涯辅导,主要在自我及职业探索、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求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并未在就创业法律方面提供咨询。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时选择求助于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而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大部分并没有法律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并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也很难解决具体问题。学校法律援助中心也未在就创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服务。综上所述,以泰州学院为例的高校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均很难获得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这极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及就创业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中美就创业法律教育比较分析
上文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分析了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就创业教育限于对大一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提供一些就创业技能的指导,而未对大学生就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对就创业法律教育更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美国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一)就创业法律指导课程形式多样。美国大学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创业法律指导,服务的实施形式多样。常见的授课形式有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并将就创业法律实训平台运用于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课堂模拟进行法律文书撰写、法律事务实操训练,加强对学生法律操作技能的培养。另外,还采用就创业法律研讨会、校外企业参观访问、网络课程、创业者讲座等形式,而且往往一门课程综合利用各种形式。授课教师不局限于本校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美国就业指导课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是美国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第一课堂涵盖了建立和运营一个企业各个流程的内容,其中涉及创业各环节法律知识,可见,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美国大学已将法律知识纳入创业课程体系。(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内容丰富。在第二课堂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就创业活动周每年定期举办就创业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就创业法律讲座、创业论坛。我国各大高校也基本创建有就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但该组织开设的活动涉及到的就创业法律专业知识不多,未将校内外就创业法律教育社会资源利用起来。另外,美国高校时常邀请就创业法律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为大学生举办讲座,讲解就业及创办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方式,为学生就创业提供建议。
四、对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钟万林(1968-),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庆404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8-02
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上升,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处于转型引发社会生活发展了深刻的变化,弱势在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明显地呈现出来,如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她们日渐感到生存的压力;旧的观念和用工偏见,造成她们比男性就业更难;她们自身也或多或少存在诸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心胸视野狭窄、沟通交往能力不强、身心素质欠佳等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并立足于社会,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新的课题。关注女大学生群体,坚持以人为本,探索针对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教育的实效性,着力于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与发展环境,是促进女大学生人成其才的必然选择。
一、通过知识传授,晓之以理,提升女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
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将影响到女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高校教育要为女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开辟广泛的教育途径,帮助她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强化她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成为有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适应社会需求、业务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1.强化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大学是人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青年进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前主要的学习阶段。女大学生要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获得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就女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指导女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奋斗目标,以此来激发她们在校期间始终对专业知识的勤奋学习,对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创新精神的不断培养;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社团活动、学习与交友等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设女性专门课程,提升女大学生生存发展能力。针对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以公选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设女性课程,将女性学的基本内容引入高校课堂。内容包括妇女观、女性理论、女性人才、妇女发展与进步、中国女性的成长与发展等。女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使她们知晓以社会性别为核心理论的女性学内涵,了解女性性别的优势,树立女性独立的个性,懂得女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为女生传授形象设计及礼仪知识;邀请成功女士传授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等,使她们全面地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和开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3.开展女生技能培训,提高女生综合素质。为使女大学生更新传统思维观念,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树立长远目标,塑造新的形象,做好机遇到来前的各种准备,利用实践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等途径,组织讲座,开展主题会、报告会、演讲会、辩论赛等系列活动等。用这些主题鲜明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愿意积极参与的多种形式,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评判优秀女性形象和女大学生成才的标准,实现女性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等,以提高她们自觉培养独立个性、发展综合素质的能力,坚定成才的志向和信心。
二、通过心理辅导,动之以情,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
心理弱势在女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高考分数在本宿舍中最低而苦闷;因家庭生活困难,穿着打扮不能入时,产生自卑,生怕别人瞧不起;因同学一句玩笑话造成心理郁闷;等等,反映出她们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较差,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要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加强德育科学化,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来帮助女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和心理调节的基本技巧,如升华、补偿、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引导其用健康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提高应付挫折、摆脱心理冲突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利用报纸、橱窗、广播、网络等媒介,加强对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自强、自尊、自立”意识,尤其要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避免因琐事、小事而产生心理问题,用良好的心态,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3.建立心理咨询站,消除心理障碍。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做好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开通心理热线以及网络交流等手段,帮助女生解除心理困惑;设立心理门诊,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治疗。通过恰当的心理咨询,引导女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女生的意志力。
三、通过社会实践,导之以行,提升女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为人处世能力
女大学生期待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高校组织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我国的改革开放,城市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存在较多矛盾和面临诸多现实问题。让女大学生参加诸如“三下乡”、科普宣传、“三进三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充分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引导她们进行价值辨析和甄别,帮助她们开阔眼界,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直面今后进入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积极进取的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团体,社团的一切活动是民主、平等和生动活泼的,每个成员都是社团的主人,有义务为社团的生存和发展作贡献。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女大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升自信心,获得归属感,矫正心理成长。同时,有助于她们投身社会实践、陶冶情操、提高综合能力,是促进和帮助女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
2.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女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扰主要源于其观念陈旧、视野狭窄、完美求全等其非理性的认知倾向,通过增加阅读适宜的书籍等,其观念则能发生隐性调整,促进认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开展“读书节”“赛诗会”等活动,指导她们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每天读书、带着问题读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经典好书为伴。长期的读书思考,催生认知重构,她们才能恢复健康、愉快的心态,促进个人成长。
3.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能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使生命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善的境界推移,有效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学校除开设体育课程外,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适合女大学生身体特点的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比如健美操、拉拉操、交谊舞、跆拳舞、健身瑜伽、跳绳、踢毽子等。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烦恼得到削减,情感得到发泄,精神得到舒展,情绪趋向稳定,能有效地塑造女生的行为方式,增强女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
四、通过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营造促进女大学成才的良好育人环境
由于性别的特点,女大学生更需要春风化雨的思想教育、人性化的管理、全方位的服务,以及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高校应着力构建完善的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格局,把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作为学校党委、行政工作思考的重要部分,建立专兼职队伍,研究工作规律,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1.抓好队伍建设。一方面遴选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师兼职从事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选聘一支专职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辅导员队伍,保证每个院系、每个年级都有专职从事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同时,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会、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开展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专题研究。高校要有工作计划、工作目标,逐步建立社会性别学学科,重点开展女性学的教学和研究,积极倡导建立女性学研究中心,从学理层面和实践之中探索女性学科的跨历史、跨文化、跨时代的特点和基本理论。开展女性学相关课程,比如女性社会学、女性心理学、女子形体学、性别与发展等,给女大学生获取知识、立志成才、服务社会以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3.搭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报刊、广播、橱窗等媒体在推进女大学生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应把网络作为关心女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建立女性综合网站和专题网站,集女性学理论、女性心理生理、女性礼仪、女性时尚等一体,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应对社会、事业选择的挑战,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组织“女大学生论坛”,以女大学生如何丰富内涵、被人欣赏,女大学生如何提高修养、懂得审美,女大学生如何增强能力、快速成长,经济全球化与女性的作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等内容为主题,引导她们认知社会、认知自我,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和谐环境。
高校是培养和塑造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积极探索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途径,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女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也是高校的责任。它有利于女大学生自觉调整成才坐标,确立起既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人生;有利于女大学生处理各种矛盾,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有利于女大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娜.关怀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心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2]朱莎,李红莲.女性成才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
[3]邵振丽.困惑与出路:关于女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若干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吴新娣,许玥.新经济时代的女大学生成才教育[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