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的渊源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法律的渊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安院校;素质教育;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0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01
公安警察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的摇篮,在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迈入新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的推进,给公安警察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警察院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特色立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渗透法律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形成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政治建警和政治建校,坚持主动服务于公安实际工作,坚持为公安机关输送各类专门人才。我院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坚持德育与法律教育并重,既注重普及法律,又注重法治实践,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常化和规范化,使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校各部门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实营造法治校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研究公安警察院校素质教育中的法律教育策略,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公安警察院校要想开展有效的法律教育工作,就必须优化师资队伍,以教师梯队建设来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和比武,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明方向。公安警察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具备法律意识,能够学会运用法律、遵守法律。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法律理论教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如今社会形势纷繁复杂,存在许多迷惑学生的现象或者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公安院校的教师应该紧随教育形势的发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督促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养成正确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并且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法律教学。公安警察院校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人,创新教育方式,使法律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
二、 建立法律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活动
法律教育在各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教材以及没有构建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无法真正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氛围,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发挥法律教育的作用。如今的公安警察院校必须建立起法律教学体系,设计系统性的法律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加强其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编法律教材,将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思维都归纳到教材中,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规避错误的行为,建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公安警察院校需要将法律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并且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教材编写等方面都予以高度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法律教学日常化和日常生活法律化。还要经常开展普法宣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意识。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举办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图文展板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法律知识。
三、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完善考核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公安院校开展法律教育必须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化教育教学工作,将法律知识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我院根据教育规划,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教学目标,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坚持以“构建法制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增强师生的法律素养和意识为重点,以提高法制教育水平与质量为宗旨,积极组织学法、用法活动。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积极探索和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人权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并将其有机整合于学校法制教育范畴,使教学内容更为科学、丰富。同时,还要对法律教育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法律教学的各项工作,定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常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达到共同进步和统筹发展的效果。
四、 净化校园教育环境,构建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是进行法律教育的关键,学生在具有人文性和和谐性的校园里更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投入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公安警察院校开展法律教育需要考虑到公安部门的实际工作要求,并且以此作为教学依据,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防止生搬硬套,突出教学特点。构建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能够远离身边的违法行为。学校要加强阵地建设,在校园宣传栏或者展示栏内进行专题专刊宣传,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演讲或者辩论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从而为公安院校警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法律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且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将其真正推向新的高度。学校要明确教育职责,给每一位教师确定教学指标,定期邀请公安部门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法律宣传工作,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五、 强化学生权利意识,有效预防犯罪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公安院校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权利意识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危险或者伤害时不能及时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的心态或者行为。学校的法律教育对于预防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在法律教学时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道德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育,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而不是仅仅提升“差等生”的法律意识。如今在学生的身边出现过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比如有偷盗的,有抢劫的,甚至还有杀人的,所以把学校传统德育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系统性的法律教育已成为公安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法律分析,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向家长发放倡议书,以确保家长能够及时配合学校,共同开展法律教育工作。总之,公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进行法律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教育目标,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结合日常生活,强化学生的法律素养,使法律教育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蔡仕鹏.试论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法学教育――以浙江警察学院为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2] 田冰.法制教育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3)
篇2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焦虑抑郁;关系;抗焦虑抑郁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64-03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headache and anxiety,depression and effect of 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CHEN Dong-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Shunyi Airport Hospital,Beijing 1013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headache and anxiety,depression and effect of 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Methods 100 cases with primary headach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HADS,NR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nd HADS,NRS score after 2 and 4 weeks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after 4 weeks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headache ea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66% (33/5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18/50)] (P
[Key words] Primary headache;Anxiety and depression;Correlation;Anti-anxiety depression treatment
在神经科临床中,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在既往生活史中有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情绪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头痛。在痛觉下行抑制中,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等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疼痛进行抑制的镇痛作用体现在其将内源性痛觉调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属于小剂量美利曲辛和氟哌噻吨的复方制剂,能促进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含量的显著提升,最终达到兴奋神经、抵抗抑郁的目的。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头痛协会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1],头痛频率均≥4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分别在8分和7分以上;将有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造成的头痛患者排除在外[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8~68岁,平均(36.5±12.5)岁;病程3个月~46年,平均(7.6±7.4)年;头痛类型:12例为偏头痛,19例为紧张性头痛,19例为其他原发性头痛。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9~75岁,平均(39.6±12.3)岁;病程5个月~40年,平均(7.1±7.0)年;头痛类型:10例为偏头痛,22例为紧张性头痛,18例为其他原发性头痛。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等治疗,起始剂量:对于65岁以下患者开始治疗时可给予每晚2粒,65岁以上患者每晚1粒。如在治疗中出现抑郁、锥体外系反应和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如在治疗2个月后未见明显改善,则可视为患者对本品无反应,可停止用药;维持治疗:如果疗效满意,患者需维持治疗时,应减至每7天连续给药5 d(剂量同上)、停药2 d。即使预防性维持治疗的效果显著,且耐受性良好,在治疗6个月后也应停药观察,只有在复发时才应重新服药。如果患者具有剧烈的头痛,则给予其加巴喷丁(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67)等止痛片,每片300 mg,第1次睡前服1片,以后每天增加1片,用量可以高达每天3600 mg,上述剂量需分3次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74)[3]治疗,口服,2片/d,早晨顿服或早晨及中午各1片。如病情较为严重,则3片/d,早晨2片,中午1片。每天最大用量为4片。
1.3 评定标准
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表(HA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评分,分值为0~42分[4]。运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分值为0~10分[5]。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HADS分值、头痛程度NRS分值进行测量。头痛程度的指标为减分率,减分率的计算方法为治疗前和治疗后分数之差与治疗前分数的比值。有效: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50%[6]。
1.4 统计学处理
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HADS和NR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S和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的HADS和NR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HADS
和NR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头痛减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减轻有效率为32%,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减轻有效率为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P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2、4周头痛减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3.1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在神经科临床中,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依据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诊断标准对头痛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果慢性原发性头痛患者属于偏头痛,则应对其头痛的发作进行有效预防,并在其发作期给予药物止痛治疗;如果患者为紧张性头痛,则给予其肌肉松弛治疗,但是仍然有很多患者反复就诊,原因是慢性原发性头痛症状无法得到持续的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也无法在临床常用的镇痛及对症治疗下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或运用相关精神心理障碍量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筛查,发现多数患者在既往生活史中有焦虑抑郁情绪,且该情绪的持续时间还较长,甚至在就诊时仍然处于焦虑抑郁中。情绪波动、经期等均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头痛的发作,由此可见,焦虑抑郁情绪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头痛,头痛可能就是焦虑抑郁向躯体症状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S、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的HADS、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2 原发性头痛的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
在痛觉下行抑制中,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等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疼痛进行抑制的镇痛作用体现在其将内源性痛觉调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抑郁症患者具有较为低下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等神经功能。Koch等[8]医学学者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系统功能减退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疼痛的发生和缓解。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够在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上作用,释放多巴胺递质,并对突触前膜的再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作用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促进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显著提升,最终达到兴奋神经、抵抗抑郁的目的[9-10]。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头痛减轻的有效率分别为32%、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减轻有效率为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P
总之,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焰生.头痛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436-437.
[2] 吴斌, 邱春光,韩战营,等.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双心”疾病患者抗血小板出血风险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10):733-734.
[3] 邓伟华,何方红,邓慧琨.头晕患者的情绪障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9):1408-1410.
[4] 赵亚红,张志坚.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1(7):411-415.
[5] 李庭梅,姚薇,张志民,等.慢性非器质性头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0,7(8):1090-1092.
[6] 袁婷.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68-69.
[7] 赵迎春.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80-81.
[8] Koch HJ,Jürgens TP.Antidepressants in long-term migraine prevention[J].Drugs,2009,69(1):1-19.
[9] 唐霞,于明忠,张晓霞,等.慢性原发性头痛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27-29.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律教学;措施
一、高职院校法律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效果,对于其他学生来讲法律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了解就会直接影响到法律知识的运用,更不能将法律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如果进行了解,那么就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顺利,有着更好的规划。对于学校来讲,其最为重要的还是提高教育质量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行发展,如果不能做好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就会逐渐的降低其影响力,从其长远角度来讲,负面效应就会逐渐的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要对自身负责,法律教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课程,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十分缺少,进而导致各个学科的针对性教育比较笼统,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本身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其实践性没有得到重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有效的实践性教学,就会导致法律教学仅仅为书本教学,最终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尽量的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尤其是法律教学,必须要重视其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无法提高法律教学的实践性,那么说明法律教学是失败的。
(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进而导致法律教学十分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们具有抵触心里。如果依然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就会直接降低法律教学效果和效率。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证其能够系统的学习,才能够真正的引导和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所以,良好的互通可以给学生们尊重,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方法。
(三)教师水平问题
目前,我国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自身资质问题而出现的教师水平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法律教师,其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比较低,从而无法对法律教学起到较好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方法改善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师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更是直接实践者,对于教学方法的改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如果不能保障教师素质的高低,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就会阻碍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推动。如果不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学优化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法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会对学生的教育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方法改善的时候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掌握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的起到改善教学方法的作用。互动性也是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保障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良好的互动加固学生们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的提高学习效果。主动性是保障学生们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性,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的寻找知识弥补自身的缺陷,并且能够真正的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学习方式必须要真正的适合自己,所以,必须要做好指导工作。
(二)改善实践性学习的地位
实践性教学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法律教学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实践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就会导致其法律教学与普通教学几乎一致,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应用的效果,所以,学校必须要保障教学方式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实践效果。实践本身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保障学生们在实践生活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讲,必须要保障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真正的运用法律,并且在实际运行的参观中加以学习,才能够不断的明确自身的定位。法律教学最为主要的环节就是生活,必须要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从根本上提高法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了能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法律人才,职业院校必须要结合时展的步伐和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法律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水平,从而才能够促进职业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丽凤,王宏.以就业为导向抓好法律专科层次教学工作[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杨晓晨.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学方法的优化[J].河南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1(9).
篇4
关键词:律师;法律援助;职业趋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59-02
法律援助制度的系统构建,需要制度、政策、政府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多重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律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律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身份,决定了其必然成为法律援助实践的主体和法律援助创新的主体,如何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树立科学的执业理念,实现高效地法律服务,不但影响着律师职业的演进,而且直接制约中国法治进程。
一、律师法律援助职业趋向的价值界定与国际比较
1.律师在法律援助中的主体地位无可替代。律师法律援助主体地位是法律所决定的。中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对律师在公诉人出庭公诉案件中的三种情况应给予法律上的援助作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中也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支持律师行使辩护职能所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为其提供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及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等。可见律师作为法律援助的主体地位是法律所决定并赋予的。同时,律师作为当代法治社会中公平正义与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志,具有维护社会成员个体利益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双重职能。在针锋相对的诉讼过程中,律师的介入,更是维护了法律的正确实施,对完善国家的司法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上职业使命的顺利实现,必然要求肯定和加强律师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职业的独立性,也由此奠定了法律援助是律师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2.律师在法律援助中职业趋向的专业化。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中,律师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职业视角,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义务而非主动性的职业选择。在统计调查数据和案件分类上,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职业方向,还没有进入律师职业选择的主流视角。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选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从事专业的法律援助工作,将法律援助作为专业性的职业方向。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对欧美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英国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提供者主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法律服务委员会签订法律服务合约的律师事务所,这类主体承担了法律援助中的大部分工作。特别是在《接近正义法》施行后,将全新的法律援助合同引入了英国法律援助体制中,以便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活动,保证服务质量。只有通过法律服务委员会质量认定,并与之签订法律援助合同的律师事务所,才能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服务[1]。通过这一做法,从政府层面到律所层面,对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视和投入,就使很多律师将法律援助作为职业方向,成为专职法律援助律师。因为在成为专业性法律援助律师后,不但在经济利益上能够得到保障,其职业价值也得到了肯定与尊重。第二类,是法律服务委员会直接雇佣的公设辩护人,也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服务委员会同样会对公设辩护人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设定一定的质量保证标准,并且要求其受法律服务委员会规定的行为规则的制约,以帮助其提供合格的法律援助服务。这一法律援助服务形式的存在,也使得这一类律师会将法律援助作为职业趋向 [2]。与法律援助委员会对法律援助案件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相对应的,是其同样为法律援助服务提供了高薪酬,法律援助服务不再是免费和低报酬的代名词,运用市场的经济手段来引导律师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其职业专项。
参照英国经验可以发现,律师在将法律援助服务作为职业趋向时,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对律师职业价值的判定与尊重,另一个便是具有法律援助服务的良好外部环境。只要具备以上两方面条件,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职业律师投身到法律援助服务中,进而实现法律援助服务的专业化。
二、法律援助服务的职业化发展与路径优化
法制社会的深入发展,要求法律援助事业在广度与质量上的突破,随着中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法律援助事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律师从事法律援助服务的路径优化:
1.逐步完善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律师从事法律援助服务提供立法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律援助工作之所以能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与这些国家非常注重制定并不断修改有关法律援助的立法密切相关。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明确了政府所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阐明了法律援助机构的性质和职责、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条件、程序及资金来源,使法律援助活动更加符合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法治精神的内在需要。
篇5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发展新趋势 挑战 旅游教育改革
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服务商价值链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差异化和多元化战略即个性定制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跨界”产业融合
未来旅游发展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跨界产业融合,不再是旅行社景区等的概念,而是出现以其他产业为主题的旅游,比如地产旅游、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书法艺术旅游、登山旅游、宗教旅游等的主题旅游,实际是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文化、经济、艺术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跨界产业的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尽管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仍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技术发展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2.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发展
国内目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同质化严重,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与行业需求不对等,课程改进速度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旅游系统工作。旅游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旅游企业需求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供给不对等的矛盾。
3.多元化旅游教育模式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办学、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增多,增加了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机会。
4.教学内容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型
网络信息化使旅游行业日新月异,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捕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需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和潮流,结合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快速更新,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和跨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内容国际化。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育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战略定位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人才将是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能直接引领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应根据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目标,制订教育计划。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旅游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模式应结合旅游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课外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体验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广旅游产品的过程以参与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为与企业结合的“学徒制”教学。
3.改革旅游教育内容,符合“互联网+”旅游市场需求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用技术型院校在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新增一些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跨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根据不同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跨境旅游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技术、智能终端服务等技术类专业交叉课程以及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网页设计等艺术类专业交叉课程。
4.采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只是照PPT宣科,使教学变得枯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抵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
5.构建“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改革用人机制是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有一定网络信息技能的双师型旅游师资队伍,以提升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发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余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受教育权 法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068-02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洛克认为,人与人之间所以有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教育同社会进步、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也使得受教育权的内容多姿多彩。我国宪法第46条对受教育权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在我国上大学的权利不是每个人必然享有的,公民要享受此类受教育权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并支付一定的费用,此阶段的受教育权表现为一种相对的权利,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受教育权,即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
一、独立学院与大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界定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办学模式,融办学者、举办者、管理者为一体。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的提高,我国高校办学主体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独立学院就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性质如何界定?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从全国318所独立学院来看,办学模式主要有几种形式:国办大学独立设置型;国办大学与国内民办大学合作设置型;还有比较特殊的政府出资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但共性是所有的独立学院办学经费不靠政府投入,基本靠学生学费,学费按教育成本收费使得独立学院具有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独立学院在性质上具有民办高等教育的性质,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的招生模式又是同公立学校相一致的,采取的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分工合作的模式,由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或地区统一考试完成本科生招生。有关独立学院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从国内各种文献来看,并没有专门研究阐述。我国教育法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明确规定了高校对学生具有的管理权,很长时期内高校一直扮演着类似“行政管理者”的角色,高校与学生关系被认为是行政法律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出现,学者们对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争论颇多,包括民事法律关系说、行政法律关系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说等。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转为收费教育,大学生日益成为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和自为性的利益主体,与高校的关系也有了质的变化,高校与学生之间单向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已被打破,更具有平等和均衡的特质。多数学者认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因学校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公立高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兼有合同关系和行政管理关系双重属性,并以行政管理关系为主。在私立高校中,有学者认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则是比较纯粹的合同关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力和保护义务,要么本身就是教育合同的内容,要么是由教育合同派生出来的附随义务。也有学者认为,私立高校与学生两者关系包含两方面:一是平等的契约关系,二是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不平等的关系主要依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和日常管理。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按教育成本收费,分析独立学院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要立足于其兼有公办和民办性质的基础。它按教育成本收费,学生已从单一的受教育者变成了兼具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等多种身份的主体,因此独立学院与学生的关系既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教育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平等的契约关系和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两者关系表现出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并存的态势。那么在独立学院与学生之间哪些方面存在管理关系,哪些方面存在平等的契约关系?独立学院是按分工合作模式进行招生的学校,这类学校的特点是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介入招生工作,学校与学生的管理关系主要是学籍管理和日常管理关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事项包括: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考试与纪律、奖励与处分、毕业、停学及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是以行政法为依据的行政执法行为,颁发毕业证书和授予学位的行为是基于国家行政授权的一种行政行为,学籍存废的决定权由教育行政部门行使或在教育行政机关的监督下由学校行施,因此独立学院学籍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而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不涉及学生重大权益的管理。笔者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合同形式予以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如果违反合同条款,学生完全可以以违约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学生与独立学院在食宿、学校设施利用及一般买卖交易等方面存在的关系属于平等主体关系,适用于民法,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侵害学生的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关系也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其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就权利本身而言,与其他大学生是相同的。特殊之处在于,独立学院学生不仅可享有独立学院本身的教学服务,更享有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这是因为,独立学院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其特殊性表面上在于学生支付的学费较普通高校昂贵,其本质在于在传统高校招生体系下不能享受优质高校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院享受到优质高校教育服务。二是学生也必须考到一定的分数方可入学,这也是对学生的限制。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受教育权,特殊性在于学生不仅有权得到独立学院本身的教学服务,更有权享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
三、保障独立学院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措施
1 完善独立学院内部运行机制,为保障受教育权提供匹配的资源
市场导向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市场导向型的独立学院具有灵活的选择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具有弹性的学习和管理制度、多样化的服务及多层次的教育类型。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上,基于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性的需要,独立学院可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模块。要坚持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又拥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的毕业生。独立学院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尤其要关注长期性,要突显特色,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2 加强学生权利意识,实施权利与义务对等教育
美国法学家波斯纳认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生存,就要求具有某些最低限度的感觉,即某些根本性东西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保存和处理,并随时准备为这种控制权而斗争,这种准备就绪状态就是权利感。增强权利意识,提高维权水平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受教育权充分实现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维权的主体,但增强大学生权益意识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的事情,大学生处于社会和校园的过度地带,强化学生受教育权等权利意识,大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负有同样的责任。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讲,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了解自身权益的维护范围。对属于自身的受教育权等权益要充分地了解,以便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其次,要认识到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在与校方的互动中敢于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共同的权益维护行动中去。再次,应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如加强法制教育、设立维权机构等去增强学生的权益意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必要的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发挥相关执法部门的监控作用,利用媒体等倡导一种全社会一起维护学生权益的良好氛围。
3 学校治理必须注入法治精神
法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制约权力就是为了保护权利。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依法治校在法治语境下就应该重新梳理权利与权力的制约关系。要保护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就必须限制和约束独立学院的管理权力。高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学校环境中的秩序,而对于如何在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和“维护人的权益”则重视不够。随着我国法治进程中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校管理的传统理念正在面临着挑战。从不断发生的高校管理的讼案来看,人性尊严正在从一种“潜在需要”迅速地成为“显性需求”,人们越来越追求教育领域中人的权利的平等,越来越看重人的选择的自由,越来越重视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尊严的确认与维护。因此学校应赋予学生组织更多的权利,如代表学生参与决策的权利,在学校制定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制度以及决定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项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监督等。
篇7
【关键词】分离焦虑;小班幼儿;新入园
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随着幼儿分离焦虑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渐次增多。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相关分离焦虑的研究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对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分析
焦虑属于情绪反应中一种正常的情态,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也可以称作离别焦虑,属于学前儿童情绪障碍比较普遍的一种,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及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从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教师敏感性三方面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指出常用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干预措施及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二、新入园小班幼儿常见分离焦虑表现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某幼儿园新生班47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对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进行调查,对其表现进行分析,找到分离焦虑的原因。这些幼儿均是2014年9月入学,首次接受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此次发放问卷47份,回收45份,有效回收率为95.74%,与此同时,作者还针对入园分离焦虑的对象与家长进行了访谈,以加深了解。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生入园与家长分离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分离焦虑状态,如分离时哭闹,请求父母不要离开的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95%以上,而提到去幼儿园会显的心事重重和特别依恋父母不相信其它人的比例也占到84.44%,这三项表现是存在的普遍现象。
三、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建议
1.针对家长的策略建议
(1)提前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准备。这里提到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孩子的能力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帮幼儿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的能力准备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上厕所、穿脱衣服等。
(2)创建一个放松和愉快的气氛。营造放松和愉快的氛围主要建议年轻父母尽量避免问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如教师在幼儿园是否批评等一些负面问题,而要和孩子多谈快乐的事,如和小朋友的游戏,或者教师又交了哪些新奇的知识等以此来增强和提高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兴趣。
(3)父母自身的分离焦虑情绪。对于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要给幼儿一个适应的时期,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不要过于担心,相信孩子,鼓励他们,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应该坚持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忍心而不舍得送孩子去幼儿园。
2.针对教师的策略建议
(1)创建安全而温馨的环境。从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方面,要尽量营造出家庭的氛围,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的环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教育需要,更要考虑家的元素。例如,可以在墙上贴上幼儿的全家福,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在教室里等,以降低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使之对新环境有认同和归属感。
(2)组织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的,也可以分散孩子的焦虑情绪,也就是说,对于年幼的孩子,教师应多组织一些室外活动,让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吸引幼儿,让他们的注意力从焦虑的情绪中分散出来,投入到有趣的游戏里,以减少儿童的分离焦虑。
(3)鼓励幼儿相互帮助。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儿童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所以通过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自信,也会减少孩子的焦虑。同时教师要鼓励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去帮助其它小朋友,这样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慢慢爱上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开放教育环境;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培育;提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不容或缺的主要依赖。互联网的普及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尤其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在这种趋势的影响和带动之下,开放教育环境得以出现。开放教育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环境,它强调的是学生与老师在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彼此分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己学习,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地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这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为求学者的学习提供了更为自在和方便的教学方式,并且也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简要概况
所谓的法律修养指的是人通过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主要是强调个体对法律的具体掌握程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所谓的道德修养则是人展开道德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指的是个体为了实现理想而在各种观念和日常行为之中采用道德展开自我锻炼的一种道德活动。
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现阶段我国学生的法律素养低,主要表现在法律观念十分的欠缺,并且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遇到事情不会使用法律来加以解决。尽管人们强调我国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的具体作用,并且号召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但成效甚微。仍然大量的学生在遇到突发状况不会适用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己,反而会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行为,严重者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而道德修养也十分的匮乏,主要表现在现阶段社会中违法犯罪的年轻人多数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改之心,缺乏对生命的尊敬;其次在知行方面表现出矛盾,大学生身为高等知识分子,清楚了解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但却在真正践行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却让人质疑,甚至有些时候打着践行社会公德的行为却在违背社会公德。再次,家庭道德方面的匮乏,这主要表现在不尊敬长辈,缺乏起码的尊老爱幼的得到观念等。
二、现阶段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学生是我国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储备型资源,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前途。也就是说,他们整体的道德素质以及智力水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所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十分的重要。
(一)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国公民,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只有遮掩高才能提高自身的发绿色为,才能加强对法律权威地位的信服程度,才能是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控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但现阶段我国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还不高,还缺乏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这就要求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积极践行法律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法制性观念。
(二)现阶段学生道德素养水平极低
道德与法律是我国维持整个社会平衡发展的主要手段。一般学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他们的素质一般要比社会中的一般性群体的素质要高。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学生本应该是引导整个社会朝着高素质的方向发展,对社会一些群体提供道德示范的作用和产生同化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期待极高。然而,社会重视与人们期待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两者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距,使得整个社会开始进入恐慌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学生犯罪会有着巨大震惊态度的原因了。例如当年的马加爵案,在整个社会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复旦大学“投毒案”,也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等等。
现代社会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并且社中充斥着各种诱惑,学生年纪不大,正处在人生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因为三观尚未形成,因此极容易受到一些外部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许多学生形成了与国家、社会要求的标准性道德素养相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从而严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现阶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具体方式
无论何种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有专门的人作为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并且思想并不成熟,这就表明学生在培育道德素养以及法律素养离不开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以及家庭教育和教学环境的影响。而开放教育环境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老师教育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和教学手段
远程开放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基础之上,选择适宜学生接受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本。首先,教学素材必须要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强调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需要老师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同时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强调实用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帮助学生能够通过一类具体的实例,掌握整类同样事件的应对处理,以及从中学习到的应对同一种类型的道德应对方式。此外,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展开自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培养法律意识以及提高道德水平。
(二)强调教学内容即时性
法律知识是一种随时展而不断变更的学习内容,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开放教育环境之中,强调使用互联网及时的基础特性,跟上时代潮流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同时,老师在课程内容的编辑中,强调对新知识的传递和教授以及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内容,继而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而在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强调使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接收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搜集的教学内容展开看法的表述,通过老师在旁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常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教学课程的开展强调成本
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以及学校教育所投入的教学成本。任何教学课程的开展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必须要从成本角度出发,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条件,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扰乱性给远程教育带去的影响,需要学生深入到老师不能面对面所教授的课程中去。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尽可能地以互联网为基础,并且过多的选择教学案例作为知识扩展内容,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知识学习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等课件作为最直观的教学教材,减少学生对面对面教学教师的需求程度,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继而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培养和强化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基础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家庭是社会的单元细胞,在家庭生活领域,往往腐败的滋生和各种丑恶现象的发生都伴随着道德的滑坡与沦丧。许多家庭就是因为家庭长辈的道德修养问题,而影响了下一代人的道德观。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道德的培养,因此,作为父母亲应当在家庭生活方面做好榜样,让道德的约束力量在家庭领域起到积极的、统领的作用,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能负起责任的人。
(五)学生自身的修养是开放环境下培育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关键
开放性环境中应该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整个课程开设的关键性目的在于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学生,从而维护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然而有些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设置毫无作用,从而形成不认真听讲,甚至不听的情况。这样说明学生不理解具体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因为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如果不懂法,何从谈起守法?所以,现阶段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只有懂法,才能确保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才能形成法律思维和法制观念,才能在日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另外,学生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加强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深入反思,加强自身的教育反思,锤炼自己的意志,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完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才能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9
关键词: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58-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s the gym tour resource actuality and question 0f the Yangtse area by literature and datu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angtse area gym tour resource is rich. But its exploiting is irrationality and its output structure is singularity. For accelerating this area gym tour industry, we provide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Yangtse area; gym tour resource; actuality; analysing research
[HJ1.38mm]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旅游业最活跃的地带之一,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两翼,凭借两江(长江、钱塘江)、一河(大运河)、五条铁路干线(沪宁、沪杭、杭甬以及即将建成的新长、宁启线)和四通八达的公路,将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5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座国家历史名城、48个国家4A级旅游区及数十个大型主题公园连接起来,形成我国最大的旅游经济区。近几年来,体育旅游业依托该区良好的旅游环境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比较而言,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呈现出体育旅游项目重复建设,体育旅游产品被机械地仿制、移植、空间配置零乱、相互争夺客源等不良态势,体育旅游开发的边际效益低,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影响了体育旅游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本研究重点调查了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其开发存在的问题。
1 体育旅游资源的界定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
近年来,伴随体育旅游的兴起,一些研究者对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柳伯力、陶宇平将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定义为:“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客体。”王桂忠认为体育旅游资源“是指以体育内涵为内容的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能够产生可持续的体育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虽然以上对体育旅游资源的表述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上包括了下属客体范畴:(1)能与旅游联合的体育资源系统。包括适宜开展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如山、水、特殊地貌、气候等自然资源,也包括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比赛和具有观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人文资源;(2)具有地方特色,能烘托吸引游客的体育旅游气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均可视为旅游资源;(3)只要对游客有吸引力,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后能产生效益的体育系统均可视为体育旅游资源,只是存在“潜在”和现实的差异。
根据目前我国体育资源特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体育人文资源和体育自然资源两大类。其中体育人文资源包括民风、民俗风情和赛事、场馆建筑; 体育自然资源包括 地貌类资源(如山地类、高原类、峡谷类)和水体类资源(如湖泊、海洋等)。鉴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本研究重点探讨该地区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2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背景
2.1 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大举入驻长三角,作为抢占中国市场桥头堡的全球战略定位。长三角体育旅游经济面临着同样的形势,这就要求长三角的各个体育旅游企业、各级政府之间携手共进,如果彼此之间还采取各自为政、各自依据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产品、各自参与国际竞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措施,就很难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相反,如果长三角能够整合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长三角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角逐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凭借长三角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将产生l+1+1>3的显著效果。
2.2 国内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形成了九大重点区域旅游(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青藏铁路沿线旅游、香格里拉区域旅游、环太湖健身度假旅游圈、大长江三角洲旅游、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旅游、粤港澳旅游、媚公河跨区域旅游、丝绸之路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合作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进一步拓展一一合作主体更加积极,合作层次更加丰富,合作内容更加全面。尽管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目前还是走在前列,但是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全国各方大小区域体育旅游整体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竞争将更将激烈。因此,长三角必须尽快整合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从而发挥整体资源竞争优势效应。
2.3 区内协调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以来,区域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合作的内容也在逐步深化,但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表现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主要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人力资源不能共享、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各地旅游资源规划缺乏统筹协调、邻近地区景点建设表现出较大的雷同(尤其是主题公园的建设)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惟有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一条途径可走。
3 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分布特点
长三角地区拥有 25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 个国家AAAA 级旅游区(点),三地还拥有全国总量 20% 左右的旅行社。 2003 年 7 月 5 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常州、南通、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15 个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和安徽黄山市,发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简称《杭州宣言》),宣布长三角将构建旅游健康安全保障体系,建成中国首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在这些城市中,各个城市均具有自己的特色。
3.1 上海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上海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都市文化,上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国际大都市性,都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吸引物。上海的人文旅游资源优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上海社会资源独具特色,而自然旅游资源在规模和数量土都相对要小得多。所以,上海旅游资源的特色是:虽然缺乏一流的名山胜水和高品位的文物古迹,但人文资源相对比较集中,而且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方方面面都渗透着都市旅游的魅力,从而形成了上海自己独特的旅游吸引力。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旅游圈,即以人民广场和浦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及以佘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圈。
上海市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以鲜明的风景为标志,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融自然环境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创造出优美的风光名胜和城市旅游环境的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国际观光、度假、康复、疗养的圣地;作为国际商务旅游城市:以鲜明的商贸为标志,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经济贸易、金融枢纽地位和完美的商务体系,加上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风光资源;作为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以鲜明的会展为标志,凭借良好的国际交流和会展服务环境,为各类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集聚地。体育大赛众多,如国际F1赛事、大师网球杯等等。
3.2 江苏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江苏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以多变的山水组合、浓郁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全省现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绍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绍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省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50多处。
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聆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多数在以环太湖地区、沪宁沿线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等人口众多、腹地广阔、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利于开发利用,交通便利。江苏省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较好并在逐步完善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和良好献旅游服务质量,为江苏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省会南京,滨长江临钟山,山水城林自成一体,风景秀丽的钟山、玄武湖、莫愁湖、秦淮风光带、大江风貌带、栖霞风景区、两湖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南郊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区(点)星罗棋布,景观优美;国际商务旅游城市。南京市则作为世界文化古都型旅游城市,以中国四大古都为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挖掘六朝文化、明清文化、金陵文化、都市文化、高校文化等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具有南京古都特色的文化型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大都市的鲜明旅游形象;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市以国际风景园林旅游城市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拥有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环太湖拥有众多风景区、森林公园,整个城市是一座大园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苏州水乡古镇、湖泊众多,景色优美;国际文化古都型旅游城市。苏州是吴国故都,古城保护完好,文化古迹甚多,国际度假型旅游城市。苏州濒临太湖,约占总岸线1/3。苏州中部湖泊星罗棋布,拥有淀山湖、汾湖、尚湖、澄阳湖等省级度假胜地3处。其中太湖为国家级度假区。
3.3 浙江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浙江省总体旅游资源条件是仅次于四川省列于全国第二。全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6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8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爱国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度假区1个。
浙江自然资源中以山水最为著名,富春江、新安江和西湖千岛湖是最主要的旅游景区;省会杭州风景秀丽,有人间天堂的称号;古城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佛教胜地普陀山和“海上雁荡”朱家尖、“中国渔都”沈家门形成海岛风景黄金三角旅游区。浙江的人文资源同样丰富多彩,余姚河姆渡遗址和余杭良诸文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浙江的宗教旅游资源和古建筑结合在一起,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白堤、苏堤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流连西子湖畔;清代盛世君主康熙、乾隆五下杭州六游西湖,给浙江的风光美景添上浓彩重墨;严子陵、李渔、秋瑾、鲁迅等名人故里故居,无不体现出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济、社会资源方面,浙江的经济建设中产生的辉煌成就和所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如温州模式,代表了民营经济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了浙江旅游的良好吸引力因素。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内许多产品不可忽视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市场考察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区位资源方面,浙江省拥有杭州、萧山、宁波、温州、黄岩、义乌、衡州和朱家尖8个机场,航线可通向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和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地,初步形成了航空网线。浙江省大力支持公路交通建设,在2002年己经实现省内4小时公路交通图。
省会杭州市则是拥有“三江两湖一山一湾一河”等风景旅游资源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其中西湖与富春江一千岛湖为国家级风景区。拥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3 处,是国际休闲、度假、会展之都。杭州将要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此正在兴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拥有宋城等大型主题公园,也拥有杭州展览馆等大型会展设施。杭州以一年一度的西湖博览会为依托,以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以浙江省会、浙江中心旅游城市的地位,有望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会展之都;世界爱情之都。
从以上长三角两省一市旅游资源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浙江以自然上水、人文古迹、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特色,江苏以园林、文物、水乡、古都和主题公园等人文资源见长,上海以都市风貌、购物娱乐、会展商务等为主要吸引物。这种差异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互补的优势,也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基础。
因此,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圈的建立应以吴越文化为共同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南京六朝文化、上海都市文化与海派文化、杭州南宋文化、常州龙文化、镇江山水文化、宁波等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艺术文化、名人文化、博物馆文化、古都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长江三角洲体育人文旅游产品国际品牌;以长江三角洲江(长江)河(京杭古运河)湖(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及其它湖泊)海(东海、黄海)山(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等)林(43处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岛(舟山群岛)等打造长江三角洲体育自然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国际品牌。体育旅游产品重点发展体育人文旅游产品(名胜古迹、博物馆、园林、美食、名人故居、宗教文化、主题公园等)体育自然观光旅游产品。
4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体育旅游”正在都市人群中流行,如:登山、冲浪、水上滑翔、探险等融体育健身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早在 2001 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就针对国家旅游局提出的“2001 年中国体育健身游”以及省旅游局提出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走近浙江山和水”主题,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如舟山有传统的海上摩托、帆板、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汽车等运动项目,还要开发海洋探险、海钓、潜水、采贝、海岛生存训练、渔民海上竞技大赛等项目,给都市人一个回归自然、体验自我、超越自我的最好选择。杭州市利用黄龙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和优美环境条件,在现有国际体育交流基础上,积极开展马拉松长跑、赛艇、摩托车、跳伞、航模、拳击、围棋、钓鱼、自行车、龙舟、武术、徒步、旅游等专项体育旅游活动。资源。湖州市已经提出了打造水陆空极限运动的 10 多个具体项目。
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湖州全力开发新兴、时尚的 “极限旅游”,并争创“中国极限之都”。湖州市迄今已经举办了4届极限运动会。极限运动作为一种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向自身挑战的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体现了人类归真返璞、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在空中,早在2002年湖州举行了“2002年国际极限运动精英赛”,有来自海内外的360多名极限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水上极限运动充分发挥太湖的优势,开展皮划艇、赛艇、滑水、摩托艇、水上摩托以及风筝滑水等多种水上运动项目; 在陆地上,利用天目山脉得天独厚的山地环境,分别在安吉“大竹海”、黄浦江之源、莫干山等地推出攀岩、山地越野、瀑布溯溪等运动; 长兴机场、安吉直升机场推广航空滑翔、空中游览太湖、航空模型竞翔等项目。
上海具有丰富的都市体育旅游资源,已经建成或在建的体育旅游设施有东方绿洲、淀山湖水上运动场、闵行体育公园、F1 赛车场、室内滑雪场等几个体育旅游的项目。定期举办城市马拉松、武术、高层建筑登顶等竞赛活动。
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启动建设长江三角洲体育圈。浙江湖州则从陆地、湖上、空中 3个方面开发体育旅游。2003年9月13日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构建长三角体育圈,上海、江苏、浙江3 省市体育局在杭州召开建设长三角体育圈首次联席会议,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署了 3 省市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其中建立“环太湖体育圈”的目标是在太湖沿岸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创建一个跨省市、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以“太湖山水、桥岛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逐并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体育圈”。
5 存在问题
5.1 产品单调,体系不完整,结构不合理,规模小
在目前的开发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体育和旅游的关系,更多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集中在体育自然资源方面,忽略了体育人文资源。不符合我国“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大多依然停留在低层次的登山、骑车自助游等等,缺乏尝试刺激的新产品,忽视了游客对参与度、刺激度的诉求。随着21世纪旅游主体多极化的发展,体育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各类参与型的体育旅游产品将大有发展,体育旅游产品的多源性成为趋势,因此单一的体育旅游产品的简单组合将限制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的深化发展。
5.2 产品特色不显著,没有形成知名品牌
体育旅游产品几乎都是一些体育活动的原形,既没有形成某一类型的以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为体系的“产品链”,也没有围绕某一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这样的产品很难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深入的体验,更难让游客在游后还意犹未尽去主动宣传该产品。
5.3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各自为政、建设重复、恶性竞争
由于缺乏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合作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两省一市分别根据各自的价值取向确定体育旅游发展项目,以致有些活动项目雷同,项目重复建设;不能配合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忽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不利于体育旅游产品的相互延伸和相互利用。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如对水上观光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开发,但规模较小,如果能把扬州、镇江、无锡、苏州、湖州、杭州这些运河古道旁的名城及其周围旅游点有机地串连起来,形成以古运河为依托的水上旅游产品,很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在对客源市场促销时,各城市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等区域旅游保护主义,分割旅游精品线路。以太湖为例,围绕着太湖的无锡、苏州和湖州曾经各打各的牌:无锡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苏州说“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湖州则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由于相互争夺客源,旅游开发的边际效益较低,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影响旅游圈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5.4 大众性、趣味性不强
很多体育旅游产品专业性较突出,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性不强。如保龄球、滑翔、蹦极等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较高,有的项目还要求旅游者懂得运动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者对这些旅游项目的参与,导致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不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发展旅游业的作用不明显,但同时说明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5.5 缺乏有效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承办地的旅游业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形象,增加到访的旅游者人次,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仅上海市2004年举办的国际国内赛事就达100多项次,国际赛事达30余项次,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NBA季前赛等等。尽管上海举办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杭州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赛事,但由于组织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5.6 体育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江浙沪三地旅游部门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但由于一些旅行社之间出现利益纷争,景点之间相互抬价,体育旅游市场缺乏区域公约和法规,没有专门经营管理体育旅游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没有形成区域体育旅游一体化,没有统一开发利用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让长三角地区大大降低了体育旅游的含金量和美誉度。
6 发展对策
6.1 摆脱体制束缚
加强区域合作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各地市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时往往只从地方利益的角度考虑,各自为政,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旅游资源、资金以及人力上的巨大浪费。要推进区域体育旅游合作局面的形成,迫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体育旅游协调组织,并根据各地市的不同优势,建立合理的分工体系,达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实施的目的。
6.2 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创建品牌要从整体上对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在旅游市场开发上,必须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有步骤、分地区、分重点逐步开发,形成拳头产品,树立起体育旅游品牌的支撑点。在开发中要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形成优势互补,以吸引全国甚至国际体育旅游消费,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与国际的体育旅游热点区域。
6.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投融资环境
体育旅游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或者说体育旅游要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产业,起在自身必须走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起自身的资本市场。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上,一方面要依托旅游及体育发展的专项资金,保证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初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含内资)直接投资,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体育旅游,还可采取政企联合、区域联合的投资及运作模式,走多元化投资经营道路。
6.4 突出体育旅游资源特色,发挥资源的特色优势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应因地制宜,有主题地进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建设体育旅游设施,开发设计体育旅游项目,既保持其原来的特点,又形成自己的特色。
6.5 维护与开发相结合,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贾铁飞、冯亚芬、张振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71-75
[2] 董宏伟、赵丽光.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8-10.
[3] JosephKurtzman,InauguralAddress-SportsTourismInternationalCouncil[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 Vol.1.,No.1. 19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5] 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会,1999.
[6]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5, (3):39-41.
[7] 韩鲁安.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65-67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编撰.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9] 张尚武.区域整体发展理念及规划协调机制探索[J].城市规划,1999, (11):35-41
[10]沈玉芳,张超.论长江三角洲未来产业整合战略[J].上海经济,2001, (9):22-25.
[11]马宏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7-10.
[12]卞显红.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一体化[J].商业时代・理论,2005, (32):66-67.
[13]王志明.体育旅游资源特征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125-128.
[14]夏海明.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初论[J].改革与战略,2005:18-23.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修养;教学改革;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于2006年出版后,各高校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现在学生统一使用2013年7月修订版,这部教材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起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因为教材的通用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为了提高该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严格执行“新课改”精神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进行一系列优化组合,将教材内容分为理想、爱国、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律五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部内容又进行了详略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要突出讲解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章要重点讲“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关于法律部分,突出讲解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学生以后的就业有密切关系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如在讲解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时,除了选取历史伟人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也列举了典型的学生熟知的人物,如马云的为理想而战。我们通过选取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对法律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呈现案例,也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法律方面的视频让学生看。通过这一方法,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明确,也使课堂教学摆脱抽象、枯燥的局面。
(三)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部分。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贯穿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突出多样性,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课堂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单纯听老师讲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创设了如下的活动:
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运用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着丰富教育价值的影片,如为了国家尊严的爱国主义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孔繁森》;针对某一节法律知识的简短视频等。学生看完后,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更容易接受、掌握课本知识。
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如:结合第一章内容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人生理想演讲,激发学生们为自己理想而奋战的情感。针对第二章内容的“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朗诵会,学生们抒发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学生为祖国的复兴而努力。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让学生们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如讲第四章道德的内容时,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到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讲到法律部分时,班级举行法庭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法律的权威,也培养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长知识,获取体验。如:在学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时,让学生收集民族歌曲,并让有唱歌特长的同学学会演唱,收集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或小故事。这样,课堂就变得丰富多彩。有的同学唱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的同学唱了壮族歌曲,每唱完一首歌后,让准备好的同学介绍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这一节课,激发了学生促进民族团结、做忠诚爱国者的情感。在动手操作中,还让学生制作了“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们制作手抄报,一方面把自己的绘画、写作的才能得以发挥,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社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利用包头市周边人文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校史馆、包头市博物馆、王若飞纪念馆,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利用包头市企业资源,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现代企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强烈愿望。
第二,利用周末步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到包头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同时给福利院中孤残儿童带去了温暖和帮助。此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使学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奉献社会,为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自主地提出问题。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例如,让学生到企业、到农村进行考察调研,撰写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学生也可以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调研,开学时学生上交调查报告。通过社会调查,能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学生总评成绩的完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考查。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期末成绩占绝大部分的考评方式,实行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20%的方式。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由三部分组成。(1)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0%,以百分制记分,由任课老师结合课本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在课下思考,完成书面作业。(2)课堂考勤占10%。对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进行相应扣分,直到扣完为止。(3)课堂表现。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主要以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为主,对于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扣分。课堂提问是由任课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给与加分。
2、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综合性测评。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期末考试采取了开卷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总评成绩的40%,题型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考查课本不同章节的内容。这种考试题型既考查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反映出学生思考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
3、实践成绩
实践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方式评定。老师设计出调查主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定主题,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每组最终需要提交一份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潜涛 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刍议[J].北京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