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安全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推进道路运输重点工作,我所实施三项制度如下:
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进行法制审核,未经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由负责牵头的行政执法机关组织法制审核,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参与法制审核。对行政执法机关应对哪些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做了解释,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应提交的材料和对哪些内容进行审核作了说明。
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公开透明,网上可查询,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行政执法部门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责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逐项公示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行政检查等事项。
三、《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篇2
关键词:大跨度软弱围岩;浅埋;安全施工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述
(一)隧道工程概况
天马山隧道为莆永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控制性工程之一,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A1合同段施工天马山隧道进口端,施工里程为:ZK1+756~ZK3+903.234, K1+745~K3+900,洞口段间距小于25米,设计为Ⅴ级围岩,为小净距隧道。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隧址内岩体为全—微风化花岗岩,岩层稳定;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如下:
全风化花岗岩,原岩已风化成土状,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受水浸润后极易产生软化、垮塌;作为洞口仰坡岩体,容易在水的冲刷下产生坡面变形破坏,形成浅层滑塌、松动剥落,对洞口安全不利。
强风化花岗岩,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强度较低,自稳能力差,受地下水影响,易发生软化变形、坍塌、落石破坏。在干燥状态时,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完整系数Kv=0.45,属较破碎软岩。
中风化花岗岩,块状构造,岩质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结构较破碎,以碎块状为主,自稳能力一般。在开挖震动及地下水渗透左右下,岩体易沿拱形顶板产生松动破坏,进而发生中、小塌方,洞壁易发生落石等危害。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RC=34.3Mpa, 完整系数Kv=0.47-0.84,属较破碎软岩-完整的较坚硬岩。
微风化花岗岩,块状构造,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结构较完整,自稳能力强,作为洞身围岩可基本保持稳定。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RC=62.31Mpa, 完整系数Kv=0.52-0.95,属较破碎软岩-完整的较坚硬岩。
(2)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围岩级别 Ⅱ Ⅲ Ⅳ Ⅴ 总长(m)
右线围岩长度(m) 1218.234 280 470 174 2142.234
所占比列 56.9% 13.1% 21.9% 8.1%
左线围岩长度(m) 1255 250 420 225 2150
所占比列 58.4% 11.6% 19.5% 10.5%
(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本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洞口全风化花岗岩段及洞身的构造破碎带。
隧道洞口地层为浅埋全风化花岗岩段;ZK2+480-ZK2+510/K2+450-475处构造破碎带F1, ZK3+570-ZK3+575/K3+560-580处构造破碎带F2。
二、隧道施工安全分析
由于本工程隧址内为全风化花岗岩,原岩已风化成土状,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受水浸润后极易产生软化、垮塌;作为洞口仰坡岩体,容易在水的冲刷下产生坡面变形破坏,形成浅层滑塌、松动剥落,对洞口安全不利,需要采取支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喷锚构筑施工法和复合衬砌法。喷锚构筑施工法是借助新奥法原理,把岩土力学原理作为基础,再将围岩承载力进行合理利用,并在开挖隧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扰动围岩,最后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部分。
三、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一)地表加固措施
挂φ8钢筋网一层,网眼间距20×20cm,和一层φ22钢筋骨网,间距60×40cm,挂双层钢筋网后喷混凝土封闭地表。施设φ42注浆小导管,小导管间距1.0×1.0m,长5~8m。小导管压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覆盖土层,减小由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保障施工安全。
(二)洞顶地表下沉量测观测点的埋设
(1)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必须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2—1的要求布置。
表2—1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序号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1 2B
2 B< Ho ≤2B 10~20
3 Ho≤B 5~10
注: 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2)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
(3)观测点用螺纹钢端头刻十字丝,用混凝土固定,于开挖洞口仰坡前7天左右埋设,以使混凝土充分凝固。埋设时若为冬季,要先用土覆盖,避免冻坏混凝土。
(三)明洞洞口段施工
1、明洞及边、仰坡开挖施工
施工顺序:测量截水沟明洞、仰坡开挖边、仰坡防护。施工方法:明洞、边仰坡施工前先施做截水沟;明洞及仰坡开挖按设计坡度从上向下分层开挖。开挖时土方用挖掘机开挖,软石用风钻打眼,小药量松动爆破及预裂爆破开挖,每层开挖高度控制在2.0米以内。然后及时施做砂浆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尽快封闭开挖面。在边坡及仰坡适当位臵(或监理工程师指定位臵)设置位移、沉降量测点,加强边仰坡稳定性观测。
2、明洞及洞门施工
洞口段土石方开挖至上台阶标高时,立即开挖进入正洞施工,待正洞开挖完成一段距离后再进行洞口段结构物的施工。其施工主要内容为:明洞段仰拱、填充、边墙基础、拱墙衬砌、洞门、防排水、拱背回填、坡面防护等。
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人工立模浇筑,边墙及拱部混凝土施工采用12米长整体液压衬砌台车做内模,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首先施工明洞仰拱(包括填充混凝土)、边墙基础钢筋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模并进行施工缝凿毛,同时绑扎明洞结构钢筋,然后施做边墙和拱部混凝土。混凝土由两侧对称灌注。拱墙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成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后按设计完成防水层。隧道进洞施工正常后,尽早安排洞门施工。洞门施工完成后进行明洞的回填,施工时注意对称回填。
(四)超前支护
本标段超前支护主要有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两种。其中长管棚主要是在隧道进出口进行隧道洞口超前支护,确保安全进洞而设置的;超前小导管则主要是在Ⅳ、V级围岩暗洞施工中进行围岩加强,保证洞内施工安全而设置的。
1、洞口套拱施工
施作套拱
待洞口边仰披开挖,支护到明洞初砌外轮廓线时,预留核心土,测量人员在坡面上定出中线拱顶高度,套拱位置线,横向十字线,然后开挖两侧套拱位置的土体,边开挖边支护至边墙底高度以后,浆砌套拱基础,施做完后在明暗洞交界处架立四榀U25号工字钢套拱,间距50cm,每榀用拉杆拉紧,防止倾倒,必要时在拱顶拱腰坡面上两侧打锚杆,将最前面一榀拱架焊在锚杆上拉紧,套拱在明洞外廓线以外,紧贴掌子面施作。在钢支撑上以设计大管棚间距安装Φ127mm,长2m的孔口导向钢管,必须用仪器仔细精确无误地检查其中线,方面与水平,确保导向良好,与管棚位置方向一至,用水泥纸或其他东西将孔口管封堵,防止浆液流入将孔口管堵塞,人工立模挡头板用钢筋拉杆拉紧,外模用铁线拉在衬砌拱架上,拱腰以下要用斜掌支于侧面上,完后浇注60cm厚的C25砼包裹钢支撑和导向管。套拱完成后,喷射C20砼10cm厚封闭周围仰坡面,作为注浆时的止浆墙。洞内大管棚施工,将需布设大管棚工作面后3-5米隧道开挖轮廓线扩大1-1.5米,作为管棚注浆工作室,供施工套拱和钻孔操作平台使用,套拱施作和架设方法与洞口段相同。
2、超前小导管设计与施工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或格栅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Ⅳ、V级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超前导管规格: (ø42×4mm).
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
倾角:外插角5°~8°,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注浆材料:1:l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为0.5~l.OMPa;
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
①小导管的制作
小导管前端做成尖锥形,管壁上每隔15cm梅花型钻眼,眼孔直径为8mm,尾部长度lO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
②小导管安装
a、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风动凿岩机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径大20mm以上。
b、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五)CD法开挖
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拱部180°范围及上到坑中隔壁范围内Φ42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注浆支护;开挖①部并预留核心土;施做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先安设钢筋网,架立支护钢架及临时支护钢架A,并设锁脚钢管,钻孔设置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②部并预留核心土,人工整修表面,初喷4cm厚混凝土并安装钢筋网片,接长初期支护钢架和临时钢架B,安装锁脚锚管,钻设径向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③部并预留核心土,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4、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④部并预留核心土,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5、根据监控量测结果,从B~A依次分段拆除临时支撑,每段拆除长度不超过10m,待监测稳定后先铺设隧道仰拱底部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及防水卷材,并及时施做Ⅴ部边墙基础与仰拱,仰拱要求整幅灌注。
结束语
本工程通过地表加固、边仰坡开挖、先期支护技术的应用,施工效果良好。对洞口段的收敛变形、拱顶下沉、边坡位移、锚杆受力、钢筋网应力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布设监测点的断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本文根据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道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加强安全管理文化教育等措施,以防范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工程施工进展顺利。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制度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其中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道路的增长是最为明显的。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和工期比较长,流动性也较大,而且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发生很多安全性问题,实际生活中也正是如此,目前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形势紧迫。
2 道路工程施工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加以分析。
2.1 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大部分安全事故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占很大一部分。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们主观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违反道路施工规范,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建筑物造成安全事故。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搭建不规范,使之处于一个危险状态,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建筑物能够造成安全事故,是因为处于危险状态的建筑物由于其潜在的破坏和伤害能力存在。今年来,由于建筑设备造成的伤害时有发生,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机车装卸土方或者石方把人压住或者掩埋等都是可能发生的。
2.3 道路施工环境造成安全事故。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是作业环境有可能是极其危险的,比如建隧道或者高架桥等,危险的施工环境会在心理因素上影响施工者的情绪,进而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存在人为的因素和建筑物得因素,但是客观危险的建筑环境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条件,所以建筑环境的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建筑物的影响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4 道路施工管理不严引发安全事故。在前面所述的三种造成道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中,他们仅仅是安全事故直接或者表面层次的原因,根据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根深蒂固的原因是缺乏安全管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混乱或者安全管理不严格,每年来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数不胜数。而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工人都是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强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 道路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建立健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体系来讲,主要包括建筑公司方面的安全管理和道路工程项目部得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就建筑公司方面的安全管理来讲,一要建立安全生产公共监督渠道,建筑公司应该选拔合适的安全人员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该以公司经理等负责人为组长或者是副组长,定期的召开安全生产管理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原因,从而实现动态的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二要落实安全责任检查制度,由于建筑工地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所以对施工工地的管理不能是死板的,应该要求承包人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包括一般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等,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来讲,必须狠抓安全生产,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文件等执行安全检查措施,保证安全进行施工,防止由于疏忽和玩忽职守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无论是制度或者管理,都离不开文化和教育,每一项安全措施的制定以及贯彻执行,都必须以企业安全文化教育为基础。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企业安全文化和教育的必要性。
3.2.1 结合企业安全文化背景,健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安全文化背景,制定一套具体的适合项目建设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岗位安全责任规范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的安全制度。
3.2.2 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要加强建筑职工以及其他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安全技能培训教育以及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法制教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思想水平有限,所以必须采取日常的施工规范等安全常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并且使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中自觉的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掌握自救或者逃生的技能,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技能训练,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不知所措的后果,贻误逃生的或者自救的最佳时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加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法制教育,可以使建筑单位的员工提高安全法律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水平,在思想上和法制上都要对安全管理措施有一定高度的认识,确切的理解公司的安全管理制规范,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措施,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正确的履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具有很强的制度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并且安全施工始终贯穿于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序,以及很多的施工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以及严格的执行建筑企业所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加快道路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一、工作目标
全市各地建立常态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各乡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经费保障到位、人员落实、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有序、考核逗硬;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群众交通安全常识进一步普及,交通安全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一般交通事故明显下降,较大交通事故有效遏制,重大交通事故得到杜绝。
二、工作措施
(一)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到位。
各地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乡镇交管办的工作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到位,保障乡镇交管办工作正常开展。
1.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县级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主责主抓,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2.乡镇交管力量充实到位。乡镇交管办要以乡镇公安派出所为依托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凡专职管理人员不足3人的乡镇,要根据辖区人口、道路、车辆及驾驶人数量等实际情况,尽快将管理人员配齐。
3.配齐工作装备。各地要为乡镇交管办安排专门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执勤执法装备,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4.落实专门劝导人员。村委会干部要负责对辖区机动车、驾驶人及车主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醒和劝导,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交通安全劝导员。
(二)完善管理工作配套制度。各地要按照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要求,对近年来制定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工作制度进行清理,并认真修订、充实和完善,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
(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地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
(四)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各地要制订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学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五)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各地道路交通安全局际联席会议要按照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每月向本级政府上报一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六)加强乡镇交管办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指导。各地要把辖区所有乡镇交管办分解到承担相关职能的部门,实行部门定点联系和业务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乡镇交管办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违法整治。各地要建立由乡镇牵头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制度,适时开展由派出所、交警中队和乡镇交管办工作人员参与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重点查纠客车、校车、面包车、拖拉机、低速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公安派出所要按照省公安厅《四川省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定(试行)》(川公交〔20__〕93号)要求,认真履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并确定一名民警经常参与当地交管办开展的交通违法行为查纠活动。
(八)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地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制定整治计划和完成时间表,加大财力投入,实施安保工程,逐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九)落实农村道路管理养护职责。各地要切实履行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主体职责,按照相关规定投入养护资金和日常管理补助,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确保管理和养护落实。
(十)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制定发展农村客运总体规划,积极引导农村客运实行公司化、公交化和片区化经营。要合理设置农村客运站点,根据农村群众出行特点安排好车次和线路,保障群众平安出行。
(十一)强化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农村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摩托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违法查处,要完善惠民政策,落实便民措施,大力推行“带牌销售 ”和下乡服务等便民服务制度,消除摩托车无牌无证现象。
(十二)实行考评考核管理工作机制。各地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评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全面客观实施,逗硬落实奖惩。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治理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督导检查,完善奖惩机制,解决突出问题。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以暗访与明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深入重点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整改。
篇5
关键词:道路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我们通过掌握其特点,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等活动,定会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以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其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
三、道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行为随意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著名的事故研究学者海因里希曾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们主观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安全事故
在道路施工现场,物体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设计上的缺陷、选用材料不当、开槽放坡计算错误、维护保养不足降低了使用的可靠性等等,若设法排除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材料、土方等物质过程中的隐患,就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四)、道路施工管理松散引发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管理,由于管理上的缺陷,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出现,在前面所述的两种造成道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中,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混乱或者安全管理不严格,每年来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数不胜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加上劳动力强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四、加强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的重要手段,既可以防止员工的随意性,又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符合以下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
《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只有主要负责人负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单位的各种资源,提升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保障制度得到充分落实。
(2)、系统性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覆盖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一次应急处置、每一次事故调查处理等等。
(3)、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保障严密、完整、有序。每项制度的编制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2、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各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安全管理。
(1)、综合管理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会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管理制度、安全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安全器具使用制度、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3)、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三同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通过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理可查,有据可依,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形势。
(二)、加强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1)、新入厂安全教育
对于新入厂的员工要分别进行厂(公司)、车间(工程处)、班组(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厂(公司)级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惩罚、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等为主。车间(工程处)以在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急救方法、现场设施为主。班组(项目部)以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及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等。
(2)、调岗或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调整和从事新岗位后,由于岗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应重新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原则上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大、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培训时间及内容应更长更具体,从安全风险辨识、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技能等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完成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在岗期间安全教育
主要包括日常安全会议、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地球日、环境保护日、安全生产月)等方面进行。
(三)、应急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报警,使企业及时、有小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建立预警机制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1)、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体系和范围,使应急不在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步骤:成立工作组、收集资料、应急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2)、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应急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在制定、执行程序等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同时通过调整演练难度,可以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应急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及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及通过讨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呈现演练;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响应任务,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每一次应急演练要有计划、准备、并且严密实施,完成后要做评估总结,并持续改进。
(四)、组织保障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有组织上的保障,否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九无从谈起。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人员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所以道路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管理。
五、结束语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严格的执行施工企业所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加快道路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将政策性和技术性,并且安全施工始终贯穿于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的施工意识,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
[1]、张仕廉, 潘承仕. 施工安全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杨建宏. 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浙江大学, 2006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 道路运输 重要保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进入广大百姓家庭。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长,而公路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拥有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这一新课题。即将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范了车辆驾驶人、行人等人员的行为规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法》中有关规定,结合公路部门工作实际,有下列一些问题需要着手解决:
一、明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根据业务量的需要,在行管机构设置专职部门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有牵头领导和部门,进行综合组织协调;又要分兵把守,管业务又兼负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把日常具体工作落实到客、货、修、培等相关业务部门,认真分解工作职责。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看,客运部分占据比重较大。为避免多头交叉管理,如果不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议以客运管理部门兼负主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为佳。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督促运输经营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
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人关,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当事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同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要立即下发整改令,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三、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
1.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前及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审验时,要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确定技术等级,核定经营范围。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营运。
2.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强化二级维护监督管理,督促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维护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行为,监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并按核定的经营性收费标准收费。对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的单位,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四、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1.督促培训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组织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坚决打击无证、超范围及违规培训等经营行为。
2.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
3.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誉考核工作,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
五、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1.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督促客运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
2.监督汽车客运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按要求配备危险品检查设备。严格按照客车的载客定额发售车票和检票,禁止超员车辆出站。凡因客运站原因造成超员超载的,除按规定承担分载费用外还要追究客运站的责任。
六、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运输经营者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行管部门要督促其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硬件,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人,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搞好车辆检测和技术维修,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到企业检查时,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跟踪和反馈工作。
七、特别注意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行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货运场站、信息配载站的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业户,坚决取消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格。对达不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车辆,坚决停运整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八、加强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工作
篇7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作用;稳定;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其中道路运输无论是在里程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随着人们日常出行的增加,我国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些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群死群伤的恶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旅客运输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是道路生产运行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安全管理对于广大人们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道路本身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作用。新时期以来,我国道路安全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出行的安全、便捷、舒适是从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 道路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人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因而我们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提高,又可以使得企业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最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但同时它对于道路自身的状况也保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而间接的减少了对道路自身的损害,道路自身质量得到保证,它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延长。
2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上文分析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探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技能薄弱。三是运输市场的不规范。四是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道路运输企业在平常生产运行中,职责不清,奖惩不明,制度不健全,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考核制度机制。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中无章可循,这是造成我国道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
(2)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技能薄弱。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非常薄弱。从业人员一是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管理素质不过关,个别从业人员甚至违法犯罪。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交通运输市场本身的不规范。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特点是“三高三低”非常显著:市场化程度高、私有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资金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导致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政府各部门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内容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各管理部门都可以对其发号施令,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企业的不适应,使这个行业的政策导向混杂。各个道路运输企业出于经济目的,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盲目追求效益。在道路运输过程中超速行驶,超载运输、疲劳驾驶的现象经常出现。各个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甚至在运输过程中也会由于一些细小的事造成纠纷,这会给道路运输带来严重隐患。
(4)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道路旅客运输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属于市场主导型的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多地依赖市场供求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来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结束现行的客运班线许可制度会有利于道路运输企业向规模化、节约化、公司化发展,安全生产水平会得到质的飞跃。
3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车辆的技术管理。四是严格治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下面就来详细论述这几点。
(1)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根本上是要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行政、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按照“三关一监督”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全面的清查,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整顿力度,要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来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整顿。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针对那些违规运营的企业要坚决取缔,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打非治违的力度,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道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对于道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介绍安全的意义,安全的技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另外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技能,是有效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加强对运行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安全运行管理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人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对车辆的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在平常运行中要加强对运行车辆的监管与维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车辆考核评价机制,对那些不符合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要严格及时清理。
(4)要严格治理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近些年来道路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频发。加强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的治理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就必须要重视对以上情况的处理。近些年来,在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对驾驶车辆进行改装的现象,我国法律严格禁止私自改装车辆。私自改装车辆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在人们对道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成了必然趋势。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上述四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伟,刘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篇8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篇9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8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师生拥有机动车的比率的日益提高,高校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008年5月,安徽师大西门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商贸职院一骑车女生;同年,仅上海市各高校就发生交通事故20余起;2010年1月20日,郑州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发生两车相撞的惨剧。著名的“李刚门”事件也是发生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到来严重威胁,也对学校名誉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校园交通事故甚至引起了学生的聚集,其对于高校日常管理和发展的隐患不容小觑。
1问题分析
1.1现状
滇东某高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十几年本科办学历程的学校,其由校本部、古城和环东三个校区组成,占地总面积1399.43亩,其中学校教学主要集中在校本部,这里地处郊区城乡结合部,有近15000名本科生和近1000名教职员工在这里学习工作。因此,人员比较集中。
由于学校校本部距离城市中心有近10公里的路程,因此有近70%的教师是自行驾车上下班,全校登记的机动车有600余量。不仅教师的机动车较多,学生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电动车的数量已经逐步赶上并超过了自行车。因此每到上下课等时段,校园内人、车异常拥挤。
由于人员较多,加上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使得校园内安全隐患陡增,安全事故逐步增多。2013年一名教师在校园内行驶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一名学生脚部受伤。2016年3月一名学生在宿舍楼附近驾驶摩托车时,将一名行走的女生撞到,造成女生半月板损伤,膝盖骨裂。除了这些造成人员受伤的事故外,还有很多车辆刮擦、碰撞的事故发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的。
1.2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三个基本要素,对高校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也离不开对这三个要素的考量。通过对滇东某高校交通安全状况的考察和分析,出现上述交通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2.1人车混行
由于高校道路是典型的“社区道路”,它与“社会道路”不同,没有严格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划分,部分区域甚至没有严格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划分。再加上人员比较密集,且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在上下课的时段是道路上人员和车辆较多的时段。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车混行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交通安全危险程度。
1.2.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
该校的停车位是3年前才划定的,之前校园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即使划定的停车线,仍出现部分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另外,校园内只有部分道路O置了减速垄,整个校园内没有限速标志,人行横道线也只有在部分学生通行较集中的道路上有,没有人车分流的护栏等设施。由于学校绿化面积大,岔路多,很多十字路口视线不佳,但是缺乏相应的道路广角镜等设施,增加了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该校在安全设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2.3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不力
学校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由保卫处负责,但是鉴于人员有限,工作繁重,在道路交通的管理方面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多的管理工作放在对校园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登记管理、校外车辆进出校园监督管理等方面。另外,对于保卫部门管理校园交通安全,还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从监管的技术层面来说,和很多高校一样,目前学校保卫部门对于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更多的还停留在“人防”、“物防”的阶段,“技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4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教育引导的相对薄弱,学校师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在校园内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很多学生不仅走在路上看手机、打电话、听音乐,而且还不走人行道。还有的学生在校园内超速骑行电动车,有的甚至搭载两三个人。有部分学生甚至在没有摩托车或小轿车驾驶证的情况下,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也有在校园内超速行驶、乱停乱放的情况。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式更加严峻。
2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消除安全隐患,就需要制度上的完善,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员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最权威制度性文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该法在高校交通管理方面却存在着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原因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基于此,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主体。就目前的情况看,就是保卫部门。要充分给予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管理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其次是要从制度的高度,严格规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是没有执法权和处罚权的,针对这个情况,高校可与当地交管部门联系,通过委派交警或交通协管员进驻的方式,弥补这一缺陷。
2.2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高校交通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是完善校园道路交通设施。在学校门口及主要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原则上校园道路应限定在20公里/小时。在部分危险隐患较大的路段设置监控探头,加强监管。在视线有局限的地方大量使用广角镜,避免驾驶盲区过多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建立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整个校园交通系统中运用先进的电子通信系统、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现代化。其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车辆进入校园的监管。原则上在上下课高峰时段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进入的车辆要严格登记制度,对进入的区域、时限做好规定。第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以志愿服务或者勤工助学工作等形式参与到学校的交通安全管理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和引导。第四,加强校园内各类交通参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在交通繁忙时段,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利用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制度,对不文明、危险隐患较大的行为予以重罚,以督促校园交通参与者自觉遵纪守规。
2.3加强师生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对师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是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最有力的抓手。开展教育引导,首先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让师生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避免出现不文明或违法的交通行为。宣传教育的途径应当实现多样化,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段。其次,是定期对社会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或校园内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通报,以真实案例警醒师生,提高其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第三,是开展各类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每年的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可以利用这些特殊节点,让师生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2,(2):3234.
篇10
一是督促运输企业组织开展从业驾驶员汛期安全行车警示教育培训,以道路运输典型事故案例和过漫水桥、漫水路、水毁路段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防洪水、防滑坡、防泥石流、防雷电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着力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雨季行车临危处置能力,推动汛期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一线操作者。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创安2021’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等活动。按照“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安全执法检查。督促运输企业落实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配备车辆技术专职管理人员,履行车辆维护制度落实的责任,认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到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人员按章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规范到位。
三是深入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综合治理。结合“危险化学
品安全综合治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专项整治”等活动督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认真落实电子运单、罐式车辆罐体清洗管理等管理规章制度。
四是加强汽车客运站源头管理。认真落实运政人员驻站制度,确保“三不进站、七不出站”“车辆例检”、旅客实名制售票、“安全带-生命带”、小件快运“3个100%”等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督促汽车客运站做好信息工作,提醒乘客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