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概要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信用概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信用概要

篇1

[关键词] 中职教材改革 培养目标 护理技能

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爱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专业基础教材的《药理学》,按照理论知识“适度、够用”注重“应用性”,突出护理特色的原则,谈一谈如何以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对中职药理学教材进行改革。

一、根据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药物应用护理》教材

传统药理学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不太注重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本药理学教材常常许多专业共用,内容多而深奥,雷同于本科教材,而中职卫生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临床医学类专业早已停办,全部被护理类专业覆盖,所以新编的药理学教材我们更名为培养目标对应的《药物应用护理》,除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和培育护理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从护理职业分析入手构建运用知识的体系,突出体现护理特色,服务于发展学生护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药物应用护理技术为核心编写教材内容

1.针对护理岗位,突出护理特色。我们通过深入医院、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具体分析,我们把护理专业分为两大岗位群,即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和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和健康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书中每类药物都编有用药护理部分,尤其强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药物中毒协助抢救这一医院临床护理岗位能力的训练,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物也编写了预防高血压的卫生宣教知识。

2.用“知识链接”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对接与强化。生理、生化与药理同属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四大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往往反复出现在“三理”教材中,新编《药理应用护理》教材编写原则是生理、生化教材已叙述过的内容,《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不再重复编写,但药理内容中与生理、生化相关的知识用“知识链接”有机衔接,供教师教学做参考,为学生预习提供导向,便于相关课程内容的对接与强化。

3.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知识目标。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差,新编教材力求内容正确、表述准确、生动直观、形式设计美观,巧用图表,符合学生的审美和年龄特征。每章前有学习目标,便于引导学生预习;每章结束时有思考题,有利学生针对性复习,习题有适度弹性,顾及不同的学习对象,既启发学生思考,又为师生互动提供素材。

4.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陶冶职业情操。新编教材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旨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人文思想、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教材的灵魂,作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陶冶情操三位一体,教书又育人,使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5.力求体现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突出实用。新编《药物应用护理》大胆删除药理章节中与临床联系不紧,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纯属参考而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如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护士在用药护理中的职责“三查七对”,药物调配及体外配伍禁忌,突出药物知识的实际应用。

6.铺设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书中每章节都用“小贴士”及时引入该章节中的新药物,新剂型,新给药方法,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和可读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穿插相关临床问题,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铺设了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

三、与《药物应用护理》教材并举,编写配套药物应用实验教材

药理实验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以护理岗位技术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标准来编写实验内容。

1.临床护理问题分析实验。与相关的理论课衔接,编写护理问题讨论实验,阿托品化的指标和阿托品中毒的指标有何不同,临床意义是什么;有四位病人,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严重贫血高排血量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有心衰体征,估计在用强心苷治疗后的预后。酚妥拉明引起的性低血压如何处理;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处理原则及具体抢救措施;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利用“标准化病人”设立情境,并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应用护理知识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典型病例药效观摩实验。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实际问题,对一些易于观察到疗效的药物,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强心甙,预先准备好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用药前肺循环淤血咳嗽,体循环淤血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明显),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现场直观教学,便于对比观察强心甙治疗的药效。

3.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药理实验。为了让学生在药理实验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动手机会。编写实用性强、学生自己动手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抢救;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消毒防腐药物的临床护理应用,尼可刹米致惊厥及抢救等实验课,既让学生反复练习给药方法,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实际问题,学会独立复制药物中毒动物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抢救,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实验。开放性药理实验项目为自选实验,为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实验目的明确,改革以往单纯做验证性药理实验的方法,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后独立完成。

四、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吻合的考试指南

《药物应用护理》考试应与护士资格考试中应知、应会知识点与技能等同起来,试题的内容、形式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相吻合,操作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制定药物护理应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将操作成绩单列。

总之,中职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为确保本人信用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查询,避免因身份被盗用引发的信息泄露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网上查询设置了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即需要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个人才能注册成为查询用户。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不便,但确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手段。查询网站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查询操作安全防控措施。每次查询信用报告时,均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每次查询“信用信息概要”,需要在线输入本人注册绑定手机获取的“动态确认码”。个人应重视保护自身信用信息安全,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要将密码透露给他人,并定期更换密码;妥善保存信用报告,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及开放网络查询及保存个人信用报告,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二、如何防范互联网潜在信息安全风险,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感染、网络通信故障等?

征信中心从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策略、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和基础设备、建立较强的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努力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所引起的网络拥塞、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安全。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互联网查询网站已经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从访问、传输、存储等各环节均按照安全等级标准采取了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互联网查询网站不存储个人注册的身份标识信息(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在网上查得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客户的证件号码只展示后4位数字,其余数字用星号进行屏蔽。从获得可以查询的反馈通知之日起,查询结果仅在互联网网站保存7天,到期后系统自动删除。

三、他人或其他机构也可以上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吗?

征信中心提供的互联网查询信用报告服务方式,仅是对个人信息主体本人提供的查询服务,目前他人或机构无法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信息。

四、为什么私密性问题验证问题难回答?

私密性问题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私密性问题需要本人在一定时间内在线正确回答一定数量的问题才能通过。如果个人从未在银行办理过贷款,也没有使用过信用卡,就没有足够的信息对个人进行身份真实验证,个人将无法使用“私密性问题验证”的方式确认身份。如果个人对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未能正确回答所提问题,或本人的真实信息与征信系统收集的信息不一致,就无法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个人身份验证没有通过属于正常情况,个人可以转用数字证书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也可以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

五、为什么数字证书验证覆盖商业银行范围不全?

目前商业银行使用的数字证书(俗称U盾)有两类,一类是自行开发的数字证书,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另一类是使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放的数字证书,大多数商业银行使用该机构的数字证书。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网址为https://.cn)使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进行认证。凡是使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放的数字证书,均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身份验证。对于自行开发数字证书的商业银行,征信中心正在研发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争取尽快实现通过网银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服务。

六、为什么查询结果不能当时反馈?

互联网查询网站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查询网站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查询网站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因此,查询网站无法实现实时交付征信产品,一般会在个人提交查询申请的第二日反馈查询结果。对于那些急需查询信用信息的个人,可通过现场查询的方式获取个人信用报告。

七、信用报告中基本信息没有更新怎么办?

请您到业务发生银行进行变更。如果个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或有错时,当事人应及时、主动通知业务发生银行变更个人信息,银行才会及时将信息报送给征信系统,个人信息才会在信用报告中得到更新。

八、网上查的信息有错误怎么办?

篇3

[关键词]预警方法 银行预警系统 银行危机

银行业的创新、违规活动和全球化使银行业经营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潜在危险更大。这些都在构建银行业的持续监管方面向监管者提出了新挑战。反过来,监管者们为了持续地对银行进行监测和评估,已经开发出新的方法和程序。在银行风险预警研究和实践方面,G10国家走在前列,他们开发与完善了多种银行风险预警系统。

一、银行监管评级系统

银行机构监管评级是从现场检查评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这种方法也被应用到非现场监管活动中。无论是在监管当局有权进行现场检查还是无权进行现场检查的监管体制下,银行监管评级系统都有助于确认出那些其状况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机构。

1.监管评级实践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监管当局通过使用CAMEL评级系统,首次将评级方法引入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活动中。它被美联储、OCC,以及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等三家监管机构所使用。综合评级结果处于1(最好)和5(最差)的范围之间。问题银行案例(CAMELS评级为4级或5级的机构)的现场检查更频繁,评级结果也更频繁。与此相反,在稳健性银行案例中(CAMELS评级为1级或者2级的银行),现场检查可能只是每隔18个月做一次,同时评级结果相应的每一年或半年更新一次。

美联储使用BOPEC现场检查评级系统对银行控股公司进行评级。BOPEC评级方法来源于BOPEC的五个组成部分,即:被银行存款保险基金覆盖的银行分支机构(B),其他分支机构(O),母公司(P),盈利(E)和资本(C),加上一个独立的管理评级,BOPEC方法的每个组成部分的评级结果被标度成从1(最好)到5(最差)的范围。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FDIC监管当局,发展和采用了一种季度性的非现场评级系统,即CAEL。作为一个专家系统CAEL,利用简单的比率分析给出一个银行机构的季度性非现场评级结果。它利用银行季度性的监管性财务报告(call report)计算财务比率,以便在0.5(最好)到5.5(最差)的标度范围内给出银行的评级结果。

法国银行业委员会于1997年引入了年度的“防护行动的组织和加强”(ORAP)评级系统,作为一种针对单体银行的多因素分析系统。ORAP系统工作在一个经过了标准化和形式化的框架内,在14个方面给出具体的评级。每个评价内容都被划分成1(最好)到5(最差)之间的不同等级。

2.评论

现场检查评级可以有效评价一个银行机构当期财务状况和确认存在的问题。评级给出了银行机构财务状况的参照点,但评级系统的有效时间可能较短。现场检查评级方法并不是特别为跟踪银行机构财务状况变化而设计的,并且其结果可能在检查过程完成后不久就变得不可靠。美国的研究表明,尽管现场检查评级方法具有融合监管机密信息和通过监管及公共渠道可获得的信息的优点,但在现场检查过程结束两个季度后,这种信息内容的价值将开始失去价值。银行监管评级不能提供事前的观察,也不能用来把将来可能发生倒闭的银行从将来可能继续存在的银行中区分出来。而且,他们通常提供银行机构现存问题事后的特征。监管者应用评级方法主要来确认出那些需要立即采取特别监管措施的银行。

二、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系统

1.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

银行的财务状况被公认为一个相对一致的变量集。这些变量包括一些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盈利性和流动性的测量,大量的财务比率指标被应用到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系统里面。同质同类组分析是通过将一组银行的财务比率放在一起来进行的。

2.各国应用情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联储发展了单体银行监测系统,来对单体银行进行更详细更具体的财务比率分析,同时将财务比率作为对具有潜在问题银行的一个基本过滤器。监测系统提供30种以上的监管类财务测度。这些测度根据银行的报告每季度测量一次。单体银行监测系统在发现银行机构的潜在脆弱性,以及银行的显著性变化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1997年采用的BAKred信息系统(BAKIS),是一个被德国央行与监管当局共同使用的综合性标准化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作为该系统里面进行风险评估的一个组成内容。该系统使用了19个信用风险比率(包括清偿能力),16个市场风险比率和2个流动性风险比率。同时还有10个关于盈利性的补充性比率。在给定的任何时间点上的一个同质同类组内,该系统可以用来审核单体银行的财务比率或者根据风险类别来划分的比率。

在荷兰银行,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被作为一种观察系统来使用,它包括三个产生预警信息的模块。监管当局基于银行评级结果进行估计的预测系统,输入包括一些精选的关键业绩指标,这些指标来自监管报告、年度会计报告、市场信息如一些可获得的外部评级和股价信息,以及一些宏观经济数据。

风险评估,监管工具以及估计(RATE)的框架,被英格兰银行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银行风险评估系统,并于1998年被英国金融服务机构(FSA)应用,在其对银行机构进行正式的风险评估阶段,也使用了关键比率趋势和同质同类组分析方法。

3.评 论

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被看成对银行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这种方法已经成为非现场监测过程的一部分,并作为一个进行持续性监管的基本的最小化的工具集。然而,最近几年,它已经从一种对某些暗含在现场检查过程中的主要财务比率进行简单的非现场计算方法进化为一种正式的风险评估工具,并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具有统计形式的比率。

然而,财务比率和同质同类组分析不足以确认出银行所经历的风险的本质,特别是大型银行和专业性银行机构。财务比率是从大量变量中选出来的,各比率与银行机构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程度不一定显著到中以使它们被选入系统。给每个比率分配的权重也会显示出一些局限性。这些权重可能仅仅是在检查者个人的经验基础上被确定的,一旦权重被给定,它们将维持不变,并有可能无法根据短暂的变化做出调整,这使评估效果大打折扣。

三、银行风险综合评估系统

银行风险综合评估系统对银行机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详细评估。该方法将银行或银行集团分解为显著的业务单位,然后依照一些具体的标准对经营风险、内部结构与控制进行评估,根据标准分类判定分数,得出银行或银行集团的最终评估分数。这一方法已发展并在最近被两家G10监管权威机构所采用。

1.各国应用情况

在英国,单体银行正式全面的风险评估是由英格兰银行引入的“比率风险评估体系”的一部分,目前为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所应用。这一系统对重要经营单位的正式风险评估在对银行集团经营风险的九个评估因素的基础上完成。每个经营领域的风险基于六个评估因素,CAMEL-B,即资本、资产、市场风险、收益、负债和业务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如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

荷兰银行在1999年建立并运用了银行风险综合评估方法“风险分析支持工具”(RAST)。所有的风险和控制的类别都根据一个预设的矩阵被赋予了权重。所有的评估都在1-4的范围内打分,其中1代表最低的风险或是最好的控制,而4代表最高的风险和最低的控制。机构风险评估结果要与其偿债能力(资本比例)和盈利能力(股本回报率)作比较,分析结果用于为每个单独机构的监管检查作计划。

尽管英国FSA和荷兰银行所涉及的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很相似,二者仍有几处重要的不同。RATE汇总的方法论与整个机构的风险类别的汇总相关,相反的是,RAST的汇总与商业单位和基本活动相关。另外,RATE将资本和盈利认为是特定的风险单元,RAST仅仅认为它们是数据,用于在评估结束时比较与评估机构的最后得分。

2.评述

银行风险综合评估系统涉及到对银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由于国内外的监督机构可能也对相同的银行机构单体机构或集团,所以需要互动才能全面评价单体机构或集团。该方法唯一同时适用于并表和非并表的单体机构或集团。

四、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和前面描述的三种方法在两个基本的方面存在差异。首先,统计模型直接反映可能导致银行机构出现问题的风险。统计模型力图在经营出现困难或者倒闭发生之前确认高风险银行。这是与其他三种方法注重银行当期状况的目标是不同的。其次,模型使用了先进的定量技术,用来确定解释变量与诸如银行的脆弱性、经营困难,以及倒闭和生存等运营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统计模型涉及到久期模型,久期不仅用来进行估计银行的倒闭概率,而且用来估计银行倒闭的可能时间。

1.各国应用情况

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监管当局使用了统计模型。美联储和美国存款保险公司把统计模型作为非现场监管工具。为评估统计模型,美国监管当局运用了20 世纪80年代和90早期发生的倒闭银行数据。法国银行业委员会通过应用个人信用数据库和法兰西银行的统计,来构建自己的统计模型。美国货币监理署和意大利银行目前正在开发和测试早期预警模型。但这些开发或使用中的模型的方法论多种多样,分为(a)估计评级和评级降级的模型;(b)预测倒闭和生存的模型;(c)预期损失模型和(d)其他模型。

(1)估计评级和评级降级的模型

美联储在1993年为了估计检查评级结果而开发了一个双变量模型系统(SEER),SEER评级模型采用了多项式LOGISTIC回归,根据银行最近的报告数据来估计银行可能的骆驼评级结果。

1995年,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开发了非现场骆驼统计评级模型(SCOR)取代CAEL非现场评级系统。该模型使用了LOGIT模型估计CAMELS评级为1或2 的银行发生降级的可能性。在SCOR模型下,评级估计的时间水平是4~6个月。估计结果将要经过12个到18个月以上的检验,但是超过6个月后其结果的精确性将开始降低。

(2)倒闭和生存预测模型

美联储SEER模型估计在随后两年中银行发生倒闭(或者平均资产的有形权益比率低于2%)的概率。该估计是建立在对银行最新的财务报告的提供的财务状况的测量基础上的。该模型采用了双变量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技术估计倒闭概率。该模型利用美国1985-1999年期间倒闭银行的特征估计银行倒闭与财务信息间的统计关系。

意大利银行正在开发久期模型,不仅用来评估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还包括倒闭时间。考虑到意大利有关倒闭机构的数据集充分性和广泛性不足,“倒闭”的定义已经被调整,它将经营发生重大困难的银行,或者那些被清算以及因经营艰难而被接管的银行。

(3)预期损失模型

1997年,法国银行业委员会开始采用银行业分析支持系统(简称SAABA)模型。尽管该模型是一个统计模型,但它也可以通过定性评估来完善定量分析。通过3年期个体潜在损失额加总得出整个信用资产组合的潜在损失总额。该潜在损失总额数据再根据现有准备金水平进行调整,未调整的余额表示未来潜在损失,它要从银行自由资金的当前存量中扣除。如果调整后银行自有资金仍然超过8%的最低资本金要求,那么该银行在未来3年中将保持偿付能力。

(4)其他模型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增长监测系统(GMS)是一种简单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以6个概要性指标的水平及季度趋势为基础计算得到综合增长监测系统(GMS)得分。拥有最高的综合GMS得分百分点(目前为95-99个百分点)则需要进一步的非现场监管,监管当局也可以对得分低于95个百分点的银行、特别是CAMEL评级得分不高的银行实施额外监管。

1995年,英格兰银行提出(但未实施)了触发比率调整机制(TRAM)早期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和主观判断对银行业机构实施评估。此类评估涉及银行业功能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利润流、风险情况,以及控制与结构。各组成部分分数及TRAM总分数较高,将表明该银行业机构存在潜在问题。

2. 评述

早期预警统计模型依据严格的定量分析。因此,模型中没能反映诸如管理质量、内部控制以及信用文化、承销标准等银行特有的定性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定性因素特别是管理效率高低也是银行破产的重要原因。然而,很少有模型将管理质量进行量化或为管理绩效寻找现实可行的替代指标。这些模型也没有考虑由于诸如欺诈或行为不当等其他非金融因素导致的破产风险。

在统计模型中,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因果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以确保包括重要变量,排除伪造变量。而且,辨别因果关系的一致性同样重要。模型中包含的变量需要严格的统计程序和经济推理。在模型中,在评估期被固定时,自变量一旦被选定也应固定不变,这一点尤为关键。变量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其解释和预测能力进行严格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在动态模型中,在评估期变动的情况下,应定期对解释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检验,一旦检验结果显示其作为解释和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已下降,这些变量从模型中排除。

至于变量的选择,赋予的权重取决于单个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和预测能力,并经过严格的检验确定下来。而且,为确保评估的准确性,赋予解释变量的权重应保持连续性。

获取大量清晰可靠的原始数据是早期预警模型运行的关键因素。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输入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这不仅涉及到银行应监管要求所报告数据的种类和完整性,还涉及到应用于模型的其他数据库的可得性和完整性。一些已经使用早期预警模型的监管当局在不断努力改善原始数据的质量、种类和完整性。美国监管当局正在探索在其早期预警模型中使用私有部门信贷管理局数据的可能性。

尽管一些早期预警模型已经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在一般的机构和时间内,正确地预测评级下降的概率、破产或幸存的概率、预期损失或破产倒闭等被证明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早期预警模型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以改善其绩效。

参考文献:

[1]Alejandro Gaytán and Christian A. Johnson, 2002,”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Banking Crises,” Central Bank Of Chile Working Papers No. 183,2-5

[2]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2006,”The FSA’s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5-10

[3]Official of the Competroller of Currency, 2000,”Early Warning System Proce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