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培育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培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培育

篇1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西方一些管理者通过到日本考察后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然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一种比“经济”因素更深层次的内聚力、外引力、创造力和持久力的各种精神因素、道德因素、智能因素的总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其不断增强凝聚力。

共同的目标是培育

和形成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目标是人的行为方向,共同的目标会激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是从20万元起家的,TCL更是从5000元起家的,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甩在身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难以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不断地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名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这是他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超越目标,实现新飞跃的结果。

思想政治工作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前提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通过培养先进的群体意识来实现。培育企业文化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着眼点,在建设、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体现一个企业的目标要求、经营信条、管理原则以及全体职工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进取精神、道德风尚和主人翁责任感。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因素使不少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创办了内部刊物,如海尔的《海尔人》、华为的《华为报》等,这一方面起到了对内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使命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向外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公司形象的作用。

领导的示范是培育

和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与一个身先士卒、模范带头的领导班子群体是分不开的。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要求员工打卡上班,自己也打卡上班,没有专车,没有专用食堂,员工上班穿西装,自己在上班和公众场合永远西装革履,出差轻车简从,无不是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来要求自己,这样的主人翁意识,真可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舆论灌输引导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固然有职工自发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为每个企业职工所接受,就得依靠舆论加以灌输和引导。通过报刊、杂志、网站、电视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和宣传,大讲企业提出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行为、企业文化素质、企业文化外延等)给广大员工阐述清楚。使广大员工精神风貌得以焕发,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物质文明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只有不断改善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才会使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经久不衰。所以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目的地使其接受文化训练,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使员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文化水平,才有可能使他们达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有扎实的思想根基。

民主管理企业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纽带

企业文化是本企业员工感情的凝聚,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它包括员工的民主意识,领导干部接受民主监督的承受能力,员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度等,通过民主渠道,可增进广大员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充满真诚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使职工从中感受到群体的温暖,使企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得以实现。

篇2

丰田集团在全世界拥有580个不同的公司,其中51个制造工厂是在日本本土,丰田汽车也是被销售到了170多个国家。那么,是什么力量能够促使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不同的运作能够相互协调,从而使各个环节成为统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呢?丰田欧洲运营主管Takis Athanasopoulos 认为正是“企业文化”实现了这个目标。

“TOYOTA WAY”(“丰田模式”)蕴涵着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文化,其中有五大要素:

改善(Kaizen)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持续“改善”观念。Kaizen是一个思维框架的模式而不是商业运作过程本身。丰田的员工每天都带着决心来上班,他们希望自己今天能够比昨天工作得更好。

现地现物(Genchi genbutsu简称GG)可以大概理解为“深入现场”。具体是指亲自到现场查看,透过直接观察以了解实际状况;找出和那些与所闻所说不相符合的事实,协调我们存在的争议,然后争取形成一致的看法。不仅如此,“GG方式”也意味着找出问题的根源。Athanasopoulos说,西方国家的公司通常花了很少的时间在准确审视他们商业运作中所面对的困难,并对困难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分析和归类,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GG方式”则是把力量的重点集中在前者上。

挑战 丰田的员工都拥有无以伦比的勇气,困难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不受欢迎的消极因素。员工们都能积极地把困难视为促使他们提升未来工作绩效的一种方式和动力。

团队合作 意味着公司的利益高于个人,个体应该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这种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丰田为此在岗位培训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对他人的尊重 公司每个员工以及他们的技术在公司的角色和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丰田相信,如果两个人的意见完全一致,那么其中有人就多余了。所以,一定要有这样的机制:以相互尊重对方的方式,让不同看法和意见都能够得到表达。

篇3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文化更应该加快创新,给煤炭企业改革以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现代企业的发展将不仅仅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体系内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更能激发知识型员工们的创新能力,并保证职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升。

关键词:煤炭企业 文化培育 发展途径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二者的融合对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认知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理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企业文化战略对于企业的指导作用;另一种则支持企业文化中各影响因素组合的合理配置。

文章认为企业文化也有两方面的释义。第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内含以及外延的各种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制度和企业外在形象;第二,它是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价值观与管理哲学的集合。

1.2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企业文化的存在必定存在自身的差异性特点,这种基本特点也保证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①内敛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外在的文化内涵,而是作用于员工与顾客身上的一种内敛的思想与理念,这种理念能够指导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②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的形成虽然是由人为原始创造而成,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朝夕可致,而是需要长期的企业发展积淀与文化传承积淀两种积淀方式慢慢沉淀,这种积淀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并抽象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制度建设等各种方式将这种文化积淀融人企业员工心中,以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点。

③传承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内敛性特征产生的连锁关系是这种内化在员工心中的一种企业价值意识形态,一般不会因组织结构、人事关系的变动而轻易改变,具备长期稳定性的显著特征。稳定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2 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2.1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优秀企业文化在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人文素养、提升公司社会影响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公司面临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挑战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繁重任务,要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加快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煤炭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支撑和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2.2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①提升企业信誉度的重要保障。当今煤炭企业尤其注重员工与顾客的企业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度正是企业良好信誉度的外在表现。企业通过高信誉度的经营能够获得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回报,这种信誉是新的资本形态及无形资产,业界称之为商誉。

②提升智力资本的必需基础。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不再是资金,而是优质产品及知识,是智力资本,是持续获得的创新能力。智力资本在企业间地位发生本质变化。与此同时,当企业具备强硬的智力资本后,还要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适于高素质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企业通过自身文化体系将所拥有的智力资本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正是企业智力资本增长的必要文化基础。

③提升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企业文化的传承与管理是提高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这种文化手段是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来保证企业获得更具竞争性的核心发展动力。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企业中,一般世界性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可以提升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减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方面的内耗。

2.3 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虽然当前企业文化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框架之中,但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依然存在着建设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虚浮”现象,主要表现为口号化与文体化。例如,现代企业大多会在办公室、车间等位置标出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口号却成了唯一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个毫无内涵的躯壳。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代的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与积淀。

②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短视”现象,主要表现为保守性和狭隘性。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战略目光过于短视,只注重自身企业的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形成了比较优秀的激励员工上进和具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但也仅仅局限于增强企业业绩的相关职能上,而远未实现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

③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忽视员工”现象,主要表现在忽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发挥与创造方面。虽然企业文化是组织全体员工的全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某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但是,却不能忽视员工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我利益的达成。组织与员工利益的共同获得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④部分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兼容”现象存在。一些传统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存在不兼容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封建主义、复杂的亲缘化倾向、强烈的人治观念等传统思想上,这些传统思想对与先进企业文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阻碍作用。

3 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

煤炭企业是生产、销售企业,客户数量大,涵盖范围广,服务层次多,服务要求高。因而须努力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一是要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素质培养,用“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二是必须加强规范服务,使优质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强化服务工作的效率,既要杜绝内部之间的扯皮,又要防止部门和员工的拖沓和不当作为。

4 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路径

具有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与管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①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基层企业文化创新实践,建立企业文化人才库,培育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编辑企业文化员工培训教材,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研究,广泛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成果,加快形成矿业集团文化框架下的煤炭企业文化体系,打造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煤炭企业文化。

②以人本主义为精神实质。企业文化的主客体都是人,只有通过人本理念为精神实质才能体会到企业文化的精髓。第一,强调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发挥企业员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充分了解并认识人的文化主体性,这正是高竞争力企业文化中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观点。第二,企业管理是以“人”为纽带而非资本。高竞争力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组织是“人”的综合体,是以“人”为纽带来进行企业控制与管理的。未来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各种物质、制度文化环境,以保证员工良好的工作状态。

③树立“大文化”和“文化管理”思想。结合贯彻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依法从严治企、“创先争优”活动等中心工作,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全员节俭意识,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④企业文化的教育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不难发现价值观念陈旧落后、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以企业文化来引导和武装员工,进而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步伐,进一步提高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

⑤以服务社会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所有企业将赢利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但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应该回到社会中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期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会增强企业高竞争力和高适应性,获取社会资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无论是传统思想还是现代的数据调查,我们都可以发现社会大众更加钟情于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优秀企业,这种企业长期保持社会责任意识,也就会保障更多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程度。

5 结语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知识结构合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煤炭企业文化人才队伍;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文化阵地建设,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到位和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段淑芳.论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目标[J].现代管理科学, 2004,(3).

篇4

围绕科学发展 凝聚全行共识

工商银行枣庄分行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推动业务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出发点、落脚点,力促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近年来,该行紧紧抓住枣庄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与地方经济共同成长”的发展文化理念,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支持枣庄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棚户区改造、龙头骨干企业、中小民营经济、居民消费住房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2012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98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3.5亿元、发放项目贷款11.84亿元、办理贸易融资36.13亿元,全年上缴地方各项税收9800余万元,效益类指标及纳税市场占比均居第一位。通过强有力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支持,自身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幸福新枣庄”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银行

工商银行枣庄分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视员工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爱员工、服务员工、成就员工,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构建培训文化,打造素质工程。加大教育投入,高标准新建了网络教室,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训方式,利用网点电视系统开设了“网点培训直通车”,有针对性地开展“短、小、精、快、准”培训,提高了一线员工培训效果;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激发广大员工苦练技能,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构建培训文化,打造素质工程,进一步拓宽了员工成才、成长渠道,受到全行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热烈欢迎。

——构建沟通文化,打造凝心工程。为更好的畅通上下沟通渠道,工行枣庄分行持续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广泛征求民意,确保各项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在财务收支、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上,认真落实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了全行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较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认真倾听一线员工的呼声,摸清基层人员思想脉搏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员工为经营发展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通过构建沟通文化,打造凝心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全行凝聚力和向心力。

——构建人本文化,打造民心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之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到职工书屋、职工食堂的建设中去,为营业网点配备了小型冰箱、医药箱等设备,妥善解决一线员工中午就餐问题;为舒缓员工工作压力,成立了摄影、书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文艺、自行车友等7个活动项目的俱乐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业余文化水准,为全行业务快速发展增添动力;深入开展“为员工办实事”、“有事我来办”、“为困难员工送温暖”活动,发挥好分行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民心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全行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全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提供卓越服务 树立良好形象

工商银行枣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盖伟同志深刻认识到:服务体现软实力,是真正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围绕客户需求转,在全行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满足客户、赢得市场。为此,他积极引导全行干部员工转变思想观念,视客户为相伴成长的战略合作伙伴,把提供卓越服务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促进了全行优质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塑造良好服务形象。加快营业网点装修改造和新建步伐,去年新建营业网点4家、高铁贵宾室1家,目前工行在全市拥有38个营业网点,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实施了营业网点“亮化工程”,建立了网点统一信息平台,确保全行视频信息的播发更加规范和高效,把全行各网点打造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员工和客户能时时处处感受工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效果。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工商银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广大客户的长期关心与厚爱,更离不开广大客户持久的信赖和支持。为此,工行枣庄分行依据各类客户不同的服务要求,着力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努力做到“零障碍、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建立起企业文化和经营效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同时,高度重视客户联谊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了高端客户答谢会、户外郊游、集体采摘、拓展训练、理财沙龙等形式丰富多彩、客户喜闻乐见的活动,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增进了与客户的感情。

——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开展达标管理、星级网点和样板网点创建工作,为各营业网点配备了专业保洁、保安人员,对物品摆放、员工仪容仪表、办公场所环境、服务设施管理等细节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和明确要求,营造统一规范的企业形象,为客户提供整洁舒适的服务环境,进而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加大自助设备配备力度,发挥好自助机具、叫号机等设施作用,借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服务手段,不断提高客户业务办理的便捷度,提升网点服务承载能力,缓解客户排长队难题;定期对全行柜面服务人员开展礼仪培训,从形象设计、仪容仪表、交谈礼节、服务语言、见面礼仪、引导手势、接打电话技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传授,进一步提升了一线员工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持续开展推典树优。为更好的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枣庄分行持续开展推典树优活动,通过制定《服务明星管理办法》、《服务明星评选标准》,明确按照业务量大小、客户评价满意度高低等评选季度服务明星,并予以奖励,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带动了全行服务水平。

履行大行责任 积极回馈社会

工商银行枣庄分行一贯秉持“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把公益事业视为责任文化的归宿点,积极倡导“爱心文化”,切实履行大行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深入开展“我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活动,广泛组织全行干部员工参加慈心一日捐、希望工程、见义勇为基金募捐等社会公益事业,近三年来,累计捐款、捐物80余万元,为社会困难群体献上了一份爱心。

——持续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组织开展了争做妈妈、义务献血、捐书助学、爱心敬老、送知识进学校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了工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组织全行团员青年持续开展“工行在哪里,爱心在哪里”救助活动,几年来一直对山亭区山城街道5名特困儿童进行资助,并为山亭区沈庄小学捐赠20台电脑,帮助山区学生们圆了“电脑梦”;在得知“最美中学生”-龚钰犇的英雄及时送去慰问金,弘扬了工商银行扶贫济困、互助有爱的良好风尚。

——扎实做好创先争优工作。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双千活动”,与台儿庄区马兰镇丁楼村结成帮扶对子,派驻了“第一书记”,并投入十余万元为该村打水井、购化肥,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受到村民的欢迎;定期开展“银村”党员联谊活动,多次为该村老党员、困难党员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展现了工商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组;价值观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基层班组又是企业的最小单元,只有每个单元建设好了,企业才能形成整体的文化。本文从五种价值观入手,总结了良村热电基层班组文化建设,对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单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有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天冷的时候人们朝着阳光来,天热的时候又奔着阴凉去,那是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同样,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环境风向标,影响着企业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更需要管理者去引领,让不同岗位的职工从各个层面慢慢体会,持续渐进,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透视一个成功的企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即技术决定了成本,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文化是发展的动力。随着中电投河北分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必然将出现一个与之相应的文化建设,加快公司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回顾良村热电从建设到生产运行所经历的三年,尤其是基层班组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值得探讨和总结。那么,对于基层职工又该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关键点在于得与失的讨论,即我们想付出什么,能付出什么,又想得到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这就需要企业的大多数职工有共识的价值观,才能统一思想,整合能量,提高效率。于是,我们从讨论着力培育的五种价值观入手,解析企业文化在基层班组的实践与应用。

一、效率优先、强化竞争

随着良村热电300MW机组的投产运行,取代了一批热电联产的小机组,运行技术的全面变革,岗位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对值班员的要求朝着全能的方向发展,因此,劳动效率的体现尤为突出,是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保证,对每项工作要求更加准确、及时、到位。对此,发电分场制定了千项操作无差错考核及奖励办法,也更加着重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效率优先则形成了竞争上岗最直观的成绩。

面对竞争,需要我们学会正确的审视自我,不但要勇于争做第一,更要学会争做唯一;做到第一不容易,但做好唯一却可以有很多个。良村项目从基建生产准备到机组正常运行,人员来自东方热电的多个单位,从事的专业也各不相同,每个职工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为今天取得的成绩贡献自己所能。当然,在经历了项目建设从困境走到盈利的艰难过程后,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资源的重组、设备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整合等一系列变革,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只有顺应市场竞争才能得以发展。

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作为运行班组应努力做好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的各项工作,推行标准化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努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针,以安全可靠多发电,降

低成本运行多创利为宗旨,指标分解到月、到班,到岗位,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继续探讨优化300MW机组运行水平,缩小与先进机组指标的差距。树立“事情无大小,要干就干好”的思想,以“质量、效益齐增长,指标、管理双突破”为目标,把“保增长”作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地将工作做细、做精、做实。

三、勤俭节约、公正廉明

勤俭节约是一个企业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兴旺的前提和标志,这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境界、一种文化。班中提倡生产节约,班后倡导节俭生活,通过纠正不合时宜的酒文化,杜绝班前饮酒,让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2012年,运行二值将获得的年度先进生产集体的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小学,并与莘庄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在学校吃的是素包子,喝的是清汤,净化的却是心灵,感受到人心向善的正能量。

公正廉明,生产一线的各级班组长要树立形象,做好表率,主持公道,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矛盾自行解决,不把矛盾上交。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形成团结,营造一种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四、忠诚敬业、和谐互助

忠诚敬业,既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做人品质,更是我们的使命。公司承载着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幸福和希望,因此,忠于企业、爱岗敬业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当充分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客户、公司上级目标和职工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好人与企业的关系。毋庸讳言,只有坚持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前提,以完成上级目标为己任,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失去了客户,失去了上级信任,也就失去了以人为本的内涵。运行班组作为一个集体,接班列队,交班站队,是一个集体确定当班每个人每项工作全部完成的结果,是互帮互助、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五、健康文明、与时俱进

保持文明的心态,学会正面思维。真正的人才不是仅仅能评判是非、指出对错的人,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人才是能够让事情变得更好的人,遇到事情不抱怨,而是想办法去改变。随着公司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充实到一线岗位,企业环境与个人成长问题也随之凸显。因此,基层班组要为年轻人的成长树立形象,建立信心。当下社会也流行着这样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情结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收入靠企业,前途靠关系,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种破格获取的文化,归根到底是弱者文化的思想。作为基层班组,应当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树立强者文化意识,立足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在开展讲身边的主人翁活动中,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岗位成才精英。

六、结束语

优秀的企业造就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深入班组真抓实干,充分利用张国来书记博客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从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将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努力培育企业共识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只有在共有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感召下,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职工潜力,达成企业目标。

作者简历:

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11

籍贯:河北省武安市 邮编:050011

工作单位: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 现有职称:经济师

篇6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 三峡大学后勤集团。

【中图分类号】 G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48-02

企业文化建设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聚力、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具有企业特质的高校后勤,面临大环境的冲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立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校后勤文化,是支撑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培育高校后勤特色企业文化,一方面,要通过对资源的完善与优化来为师生提供安全性、规范性、便利型的后勤服务保障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员工素质,加强商户培训,提升竞争层次与竞争品位,从而获得长久、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尽管方式、模式、体制等各不相同,但是都在围绕“三服务、三育人”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实体健康、良性运营和生存。

一、高校后勤特色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使命、宗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多年来,三峡大学后勤集团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及经营管理模式,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探索,积极借鉴各地高校成功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完善、演变、更新,后勤集团树立了“忠诚、敬业、团结、奋进”的文化理念;确定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爱心育人”的工作理念;建立了以努力实现“教师满意、学生满意、领导满意、后勤员工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后勤服务工作目标。这些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建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形成,对员工行为有着引导、激励、规范和约束作用,让全体员工有归属感,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和创造力。

高校后勤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一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围绕“三服务、三育人”的目标,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打造一流的高水平大学,除了搞好教学、科研等工作外,还必须有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做支撑。后勤企业文化是后勤企业的推进器,是高校后勤企业稳定和发展的支柱,是后勤工作的制导系统,决定着后勤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状态。优质的后勤企业文化对于树立后勤在学校各部门中的良好形象有重要的意义。增强后勤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满足后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后勤企业相关部门工作的效能与服务质量,是实现“三服务、三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条件。近几年三峡大学教育超市的改革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立足学校实际。将五大教育超市服务保障工作从以前的学校职工承包改变成引进社会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实行企业化经营,按照甲乙方关系运作。改革实施几年来,教育超市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日臻完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购物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实现了企业文化与后勤管理的进一步融合。

二、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 培育高校后勤特色企业文化必须提高后勤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

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后勤员工的共同努力,高校后勤文化的塑造也必须以全体后勤员工的发展为着力点。十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拓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少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对企业文化内涵认知不够清晰,对 “以人为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和曲解,忽略了对企业员工尊严的关照和维护,没有真正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从民本思想到人本思想的一次跨越,是对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民本思想的纠偏,有利于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观念认知的改变,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整体的阶级关怀向个体的人文关怀转变。这种转变高度契合中国社会从传统的等级社会向“自由、平等、公正”的现代社会转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重新定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中不是简单地挖掘人的潜力、也不止于单纯的增加员工的福利,它的题中之义还应该包括对每一个员工的高度的人文关怀,给每一位员工充分的“自由、平等”及自我发展的机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意味着每一个员工都能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这应当是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 营造高校后勤特色企业文化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和满足感

后勤企业发展的成效与后勤员工的幸福指数呈现高度正相关,这要求我们在建设后勤企业文化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职工收入的增长与企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的关系,企业发展的成果由职工共享,提升员工的满足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将企业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注入企业发展规划,既为妥善处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收入增长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员工的实际利益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注企业员工的福祉是高校后勤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创建,既要以服务于全校师生员工为宗旨,也要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为皈依。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福祉,为员工全面发展和尊严维护提供切实保障,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3. 打造高校后勤特色企业文化要确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全新的的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社会应共同践行的价值追求,也是全体民众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更是包括高校后勤企业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作为企业,要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下,通过改革,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和企业运行的规范下,以“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理念为企业管理的总原则,通过内部依法治理,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凝聚人心。通过外部有序竞争,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要求企业自身及企业员工都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要大力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体价值,并以之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上三个层次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内部营造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氛围,制定推动员工遵守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规范,以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的关键。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积极进取的集体意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4. 推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是抽象的,它有具体的指向,有具体的目标、有特定的任务、有严格的社会道德标准。归根到底,企业不是单纯的营利组织,它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也不简单就是追求利润的增加,或者不是简单的与消费者之间共享各种社会价值,而是要在法治理念下,保证企业产品安全、利润增长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遵守社会公德,担负起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创建,要求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的同时,还要自觉担负起推进有内涵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社会责任,从而总体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篇7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企业文化提供精神动力

“一年企业靠产品,五年企业靠管理,十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如何能够真正地尽快地培育起属于自己的能够扎根于基层并充满活力企业文化呢?我们认为,在队伍建设中,不乏铁腕式的管理制度,不乏铁人式的优秀职工,不乏铁打钢筑的过硬的职工队伍,精彩的事情不少,闪光的事迹很多,闪亮的语句不乏。但长期以来,没有把这些东西象珍珠一样收藏起来,使之成为一条精美的项链,发出耀眼的光环。所以,第一步要重点在挖掘能力上下功夫。利用企业文化这条线,把职工群众的心凝聚起来,把企业良好、健康的氛围营造出来。我们清醒的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其建设的重点必须是“雕形、塑魂、聚人心”。所以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明确的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职工信心,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打造学习、创新、协作与奉献的核心文化。

2 结合实际、抓好创新,构筑基层文化的特色雏形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通过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培育符合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符合燃气特点的管理精神,建立管理内化动力机制,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要以文化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文化力驱动生产力,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燃气集团的经营理念为什么是“合作、发展、共赢”?答案就在这里。辽河油田着手搞天然气业务的时间短,一些老牌的国企和民企已经将辽宁的天然气业务瓜分殆尽了,但是辽河燃气业务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要把对手变为合作方,谋求共赢!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文化氛围,都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公司点多线长,员工的工作、生活聚居地相对分散,工作生活环境也相对艰苦,这对公司企业文化活动开展有一定困难。但公司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具有各自特色的基层文化。盘锦燃气公司开展了独具匠心的安全文化,在盘锦CNG母站建了一个安全教育警示基地,一整面墙上是职工自己手工画了123种违章操作案例漫画,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营口燃气公司职工每天晚上轮流烧锅炉,充分体现了燃气人在困难面前能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3 适当投入、拓展空间,营造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研究对职工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各种环境,并注意自觉地利用和建设一个有利于企业改革与发展,有利于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环境。首先是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公司把文明生产和美化、绿化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门口改建工程、宣传窗与公示栏的建立等,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心情舒畅、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创造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开展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确定了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了职工礼仪规范;第三是开展职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实践使我们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源泉。通过三年来扎实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促进企业和谐与发展上公司受益匪浅。

一是企业文化对探求企业发展之道发挥了引导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干部职工的思想,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建设企业文化,无论是立“道”、聚“魂”、塑“形”、固“本”,都不能离开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应该是生产经营活动,只有扎根于经营管理活动,企业文化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是企业文化对内部职工队伍管理发挥了凝聚作用。企业精神是内部职工心理定势,它虽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过企歌、企规、企业标识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但绝不是仅仅提几条口号,挂几条标语,谱写一曲厂歌,确定一个标志就万事大吉了,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企业精神的提炼、表述,一方面它总结了历史发展过程,反映了企业特征。我公司的企业精神之所以把尊重理解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生产一线职工露天作业,冬季顶严寒,夏季战酷暑。他们的工作应该受到尊重,他们的创造应该受到尊重,他们的人格更应该受到尊重。

篇8

[关键词]造船企业;创新文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60-02

面对西欧、日、韩等强大的对手,当前实现这一梦想的根本途径是努力推动我国造船企业的创新,推动低端产能向高端产能转化,全面提高我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造船企业目前正面临着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造船企业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中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采取创新文化战略的见解。

1 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现状

西欧、日本、韩国和中国是四个主要的造船地区和国家。在世界造船业市场上,这四个地区和国家有着明确的“分工”:西欧瓜分了豪华邮轮、超级游艇市场,占有高端船舶市场的绝对优势;日本和韩国主要在LNG、油船、大型集装箱等中高端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国目前仍主要活跃在船舶业的低端市场。如何在造船市场低潮时期,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快速崛起,是当前我国造船企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2 国内造船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知识化时代,我国企业进入了国际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竞争时期。国内造船企业仅凭悠久的历史、雄厚的资本、众多的员工已经难于立足不败之地,必须依托持续培育、不断更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长盛不衰,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体现在于创新。只有按市场需求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力。

2.1 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造船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企业长期在高速发展变化的造船市场中角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文化。造船市场作为一个竞争相当充分的市场,企业没有持续的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文化的出现是为了可以在变化无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大多都是造船企业在进行创新管理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文化,它能激励所有员工具备高昂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创新、奋发创新,它所带来的效果是造船企业内部员工自觉地养成创新习惯,把企业的创新事业作为自己的本分工作,使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的价值观。

2.2 企业创新文化的功能

(1)对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功能

造船企业的创新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它并不缺乏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每造一艘新型船,都是一种挑战”。它所倡导的是一种把“以人为本”、“以企业创新”作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并不常见于其他企业,而仅仅在造船企业才可以看到,是属于造船企业的特有资源。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创新元素进行分类组合,整合出一种属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在对外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创新资源在管理方式上的极强的综合性和合理性,这就给了企业一次锻炼的机会,使企业对创新资源的使用保持了一定的均衡性,突出了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2)对员工创新激励的导向功能

造船企业创新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所提到的创新型经营宗旨和经营使命等经营策略对企业员工都有精神性、理想性的创新激励向导作用。它可以给予企业员工一种创新文化浓厚的环境,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工作并不断积累创新经验,培养了员工的创新主人翁意识,使自己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创新文化所具备的激励向导功能要时刻把员工的自尊、地位、情感、成就和自信等作为企业创新因素,这样就可以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心和事业心。倘若一个造船企业一直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就肯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 以企业创新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形成

3.1 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我国造船企业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必须直面危机,依靠企业创新文化,摆脱困境,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文化的博弈,创新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运用创新文化整合功能,整合各种知识、文化和能力,把各种有助于形成企业对抗外企业的竞争力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企业不同于其他对手的独特竞争力。而在这种企业独有的竞争力的作用下,企业的顾客群体得到了特殊效益,长期以来,使企业逐渐在国内、国际船舶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其形成机理见下图。

3.2 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带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创新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发展起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寄生”在企业创新文化之中的,是企业创新文化发展的结果。从我国造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看来,企业创新文化在对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决定作用,为企业内部构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观念平台和智力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倘若一个企业内部具备良好的创新文化,它就可以把企业以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到一起,使企业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并可以在不断推动核心创新竞争力的道路上扶危持颠。所以说,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4 以创新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培育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是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理念的根本途径,也是必经之路。创新文化的载体就是高素质的创新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创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的优化,以达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对于造船企业来说,更需要有众多的创新人才,企业必须真正重视创新人才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整体效应,不断研发、设计、建造出环境友好型船舶。这就要求企业赋予员工权利和责任,要时刻谨记把创新人才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并使这些创新人才保持高昂的斗志,奋发创新,以此来使企业永远领先于同行业。

4.2 营造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我国造船企业的硬件设施环境是满足创新文化的要求的,当然,仅仅硬件设施环境合格是不能构成宽松氛围的基本条件的,所以创新文化也需要有软件设施环境。而企业创新环境需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共同作用才会构成文化创新所需要的宽松氛围,所以建设硬件设施环境和软件设施环境刻不容缓。在宽松的创新文化氛围下,创新人才才会有创新的灵感,才会在“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5 结 论

综上所述,笔者就国内造船企业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直面危机,走好今后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创新文化在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方法和策略,希望在共同描绘我国造船企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中,作为应添加的淡雅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丁永波.试论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9).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双重力量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26-02

党的十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地位日益突显,人力资源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打造品牌、创造优势、推动创新、提升形象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创造产品,而且还要创造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企业来讲,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通过加强企业文化来推动人力资源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人力资源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人力资源培训的内涵

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里一般具有一个体系,是指在企业内构建系统性的培训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实施体系、评估体系,并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设立各种形式的培训的运作过程。因此,人力资源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技能和其他素质的培训,员工理论知识培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层次,选择何种层次,主要由员工具体情况或培训需求决定。

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简单的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企业所信奉并付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理念。具体来说,企业文化是有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企业提倡、全体企业成员所接受的理念和不断随企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系列行为范式。它以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经营理念为载体,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一种标志,它为企业内部员工树立了行为的规范或榜样,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自我约束的作用。

1.3 企业文化的特征

①具有人本性。企业文化最突破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如果离开了“人本性”这个特征,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谈。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又要培养员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

②创造价值观。创造和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作用。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把“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远景发展目标广泛凝聚共识,通过将企业发展愿景与员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打造载体、提供平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③环境和谐化。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员工成长、有利于关系融洽的环境和氛围,是打造企业文化的重要目标。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建设,通过文化的引导性和指引性,加强员工与企业、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关系,大力倡导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谅解的和谐环境,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和发展合力。

2 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

2.1 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观、行为方式、管理体系、工作制度、经营理念的“集合体”,而人力资源培训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涉及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围绕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培训,无论是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地点以及培训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为了使全体成员形成围绕企业、推动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观念,都是为了提高全体成员对企业的归属感、依存度和忠诚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培训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推动人力资源培训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不仅能够相依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够引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方向,能够有效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须把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有利于员工成长进步的培训体系,为员工发挥作用、创新发展、实现价值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因而优秀的企业培训都是“以人为本”的培训,都是具有企业特色的培训。一个优秀的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过程中,会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福利”,注重营造员工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终身提升的制度体系,因而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文化具有融合性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更是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创造核心价值体系,更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员工。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将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产生推动企业发展的“双重力量”,从而使企业发展步入良发展循环的轨道。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目标。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培训都具有战略性,企业文化是战略支撑,人力资源培训是战略基础,二者缺一不可,是优秀企业的战略构成。

3 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路径

3.1 制定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培训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着眼于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员工发展的“双赢”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特别是企业文化来进行,将各类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实现预期效果。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源培训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培训内容的规划方面,必须把企业文化纳入培训内容,将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真正把员工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2 营造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氛围

企业要着眼于营造人力资源培训氛围,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强化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经常开展座谈讨论、沟通交流、征求意见、评比表彰等系列活动,激发员工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合作共赢、实现价值的精神追求,提升员工创业、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任何组织都不乏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好员工,让每一位员工发挥最大效能。要破除旧有的“画地为牢”式的员工使用制度,建立员工良性使用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知识型员工有机会、有舞台、有待遇,真正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略和气魄,敢于大胆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才尽所能,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培训。

3.3 实行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职业设计

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必须按照“突出特色、分类培训”的原则,以促进员工发展和价值现实为目标,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设计。要着眼于企业需求与员工需求相结合,大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的分析,从不同员工的岗位目标、职业方向和职业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员工个人需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组织与个体的一致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把人力资源培训与员工职业设计、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和培养,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让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企业培训,更加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置于企业发展之中实现自身价值。

3.4 完善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出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完善的培训体系不仅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也是协助员工提升素质的关键。企业要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把完善培训体系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措施,树立“不惜血本”培训员工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创新员工教育培训模式。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探索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对流与挂职锻炼、境内轮训与境外培训、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要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档案,把员工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作为员工考核、晋升的重要条件,切实提高员工培训和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

4 结 语

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对于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制定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营造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氛围,实行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职业设计,完善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努力使人力资源培训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参考文献:

[1] 于开文.谈谈企业文化核心层[J].科技信息,2011,(35).

[2] 赵新琦.略谈企业文化与时俱进[J].广东科技,2009,(14).

[3] 金爱兰.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3,(Z1).

[4] 孟曙艳.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J].中国商贸,2011,(11).

篇10

[关键词] 商业变革 标杆管理 中华现代企业精神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企业,与其他力量和需求一起推动着中国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格局中,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紧盯着美国《财富》杂志每年的“世界500强”。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企业标杆管理(Benchmarking),通过向最优秀的企业学习,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通过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以避免犯代价昂贵的错误,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通过标杆管理的管理变革,虽然让企业认识到“赶”、“学”、“超”的重要性,但转型期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还将学习标杆只局限于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层面。

中国企业有待于超越基于感性的、短期性的管理改造,形成一种理性的、可持续的管理提升。本文建议瞄准道德标杆,培育管理精神,进行理性的、可持续的管理提升,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

二、向道德标杆学习一种企业精神

转型期中国不缺敢于实践的企业,所缺的是能体现精神和品格的企业的“伟大”。 2008年,在《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中,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2302.01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第五。对于转型期中国企业来说,这是名符其实的学习标杆。丰田公司在其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精神――丰田精神,也为它赢得了“企业管理之王”的美誉。“丰田商法”之所以极难效仿关键在于具有创新内涵的企业精神。中国企业在标杆学习中应着重学习创新一种企业精神。

1.节制精神

丰田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极其节制――节制成本、节制资本。实施“无债经营”, 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制,生产环节的“看板方式”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体制(TQC);加速资本周转与合理高效使用资本。节制成本最终也达到了节制资本的目的。健康的资本运行体制有力地支持了丰田公司的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对比转型期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自控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或管理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更体现为一种企业精神。节制精神同样有力地支持了丰田公司的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

2.效能精神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丰田公司有关效能的基本方针是:彻底贯彻好产品、好主意,创造高质量的丰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日本汽车在组装效率、开发效率等深层竞争力方面,平均水平均高于欧美同行企业。日本企业普遍采纳了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生产体制”(JIH)。从投产到销售环节,到实现正常生产率,到实现正常生产质量所需的时间,日本均明显低于欧美。

追求效能不仅需要过程和方法,智慧和能力,更需要一种企业精神。效能精神正是丰田公司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之一。

3.创新精神

有“企业管理之王”美誉的丰田公司,创造了“丰田商法”这一企业经营模式。“丰田商法”看似简单,却极难效仿。原因在于它不单纯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包含丰田管理精髓的企业精神。丰田的创新精神内涵为:精益求精、丰田特色。

“丰田生产方式”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概括为精益生产。在精益生产中,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尽善尽美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凭借着精益生产,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

丰田公司自主创新最终表现为“丰田特色”。其新技术模式为:“使用可靠的、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及流程”,即运用“最适合”的技术及流程。

丰田企业经营管理中包含一种有利于丰田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标杆学习应学习丰田追求卓越和永续发展过程中的那种精益求精及“最适合”的创新精神。

4.服务精神

丰田公司不仅将服务视作一种管理理念和思想,还将其提升到精神层面,形成一种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来思考问题。

丰田公司的服务精神主要表现在:顾客第一,魅力服务。

“顾客第一”体现在质量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弗雷明翰工厂每百台汽车的缺陷数是日本丰田公司高冈工厂的2.9倍。丰田汽车还从钢板压成车的外壳、喷漆,到安装各种部件、试车,每道工序都要认真检查,彻底杜绝出现质量问题。

“顾客第一”体现在开发方面。丰田公司的车系全,车种多,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革新都以顾客的需要为尺度,为了开发出安全的汽车,丰田公司每次都要试撞多辆汽车,集中各种数据,提高汽车碰撞能力,并设计出气囊,保护人身安全。为了开发舒适的汽车坐椅,研究人脊背的曲线,不断更新座椅。其它如产品的颜色等都以顾客的需要为尺度,从而生产出让顾客无可挑剔的产品。丰田品牌不仅赢得了高品质的认可,而且塑造了一种关怀、可亲、信任的企业服务精神。

魅力服务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上。丰田公司对卖出的新车发生故障免费修理,修理费用全部由制造部门负担;对需要检修的车提供代用车,方便客户;不断加长新车售出后的保修期,在保修期内,一辆汽车一般要消耗两辆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全由丰田公司负责筹备、管理、供应。丰田公司在销售某种新型汽车时,就会为它们储备可供10年需用的零部件。丰田公司在索赔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免费登门服务;出现不知是质量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的,登门服务。针对偏远地区,即使不在索赔期内,丰田公司也会定期走访。

Takahiro Fujimoto说:“丰田公司的员工重视顾客,对问题很敏感。这正是公司力量的源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事件极好地说明了丰田公司魅力服务的内涵:

芝加哥的一个大雨天,一辆丰田车的雨刷器坏了。车主正在束手无策时,一位老人突然冲过来趴在车前窗上就开始修雨刷,衣服都淋透了。雨刷修好之后车主问那老人是谁?老人回答说,我是丰田公司的退休工人,我看见我们公司的产品在路上这样,我有责任和义务来修好它!

丰田公司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智慧和营销能力,更表现为一种有魅力的服务精神。其魅力所在即对服务的敏感和重视。所谓丰田公司的力量的源泉正是这样一种有魅力的服务精神。魅力服务精神是丰田公司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之一。

三、中华现代企业精神培育

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的延续。它考量的是人的根本。人的根本是什么?人的根本是德性。所以精神传承最终指向德性。企业要走向卓越和永续发展,其标杆管理就应瞄准道德标杆。因此,商业变革背景下中国新型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的路径选择是,必须瞄准道德标杆,在学习适宜的智慧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应更深入地创新一种企业精神。

所谓的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自觉自愿遵守和落实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品格。它必然内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中华现代企业精神图示(图)基本说明了,现代企业精神是基于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基础上的一种集体意识,其精神特质既表现为人格品质的修养,又表现为主体、利益、自由和权利意识的主张;既表现为身体和精神的内在自律,又表现为法律约束下的个人欲望和竞争行为的外在规制;既追求精神的自我实现,又尊重物质的利益满足。它是六种要素、三个层次间神气贯注的和谐循环螺旋上升体。

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现代中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消化、吸收,进而生长出的适宜于现代化中国的一种企业精神。它区别于笼统的东亚企业精神,也区别于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的企业精神。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成为东亚企业精神的典范――中华现代企业精神。

参考文献:

[1][美] H・詹姆斯・哈里顿詹姆斯・S・哈里顿等著:欧阳袖 张海蓉译《标杆管理――瞄准并超越一流企业》[M].中信出版社,2003年

[2]孙黎曹声容著:《长大的鞋子: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标杆选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