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对个人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对个人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用对个人的重要性

篇1

为进一步响应人民银行征信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我行自身征信服务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征信意识,我行积极推行宣传人发银行的征信活动,组织了以“信用拓宽致路,征信服务乡村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目的是使更多的为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行使自己的知情权,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2019年3月22日,在西安市五一村社区广场悬挂宣传活动横幅,摆放并散发宣传单,吸引路人驻足了解,还为市民准备了多种生动形象的宣传折页,工作人员身披银行绶带,热情主动向大家宣讲。路过的市民不断驻足,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当今社会征信记录的重要性,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结合银行业务,提示大家个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切勿出借给别人使用,身份证复印件,信用卡也需要妥善保管,防止被他人昌用,从而影响个人的征信情况。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公众对征信体系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多客户开始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加深了他们对征信的认识和了解,此次活动的开展,使重视信用记录,关注信用报告、行使好自己的信用信息知情权成为所有咨询者的共识和心声。同时,通过征信宣传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居民逐步树立诚信理念,争做诚实守信的模范,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持续的信用体系建设、纯洁的金融市场我各项金融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2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体系;市场;政府

1 构建民商信用体系的意义

建立了一个以“诚实”和“信用”原则的信用体系,既可以促进交易更加公平和和公正,又有助于让经济环境更加透明化和自由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没有什么不良记录而言又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一般度都可以获取有限额度的信用贷款,这可以用于不时之需或者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企业家而言,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内部同样有一个比较健全的体制,就可以获得有限额度的贷款,这比资金可以用于企业的发展也可以用于促进企业销售。所以说民商法明确信用体系和制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市场交易公平和安全。

2 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社会经济的转型虽然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这同时也让社会陷入信用危机当中。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信用制度才能使市场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经济和信用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和制约。要建设良好商事法律体系,我们需要利用完善的信用机制去完善市场经济的建设。

加强对债权法律等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发挥诚实信用作为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的效力的关键,这是《民法通则》对强化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而加强城市信用基本原则的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在单行法中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强化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地位呢?因为这可以在三个方面获得帮助。首先,对于事活动双方所享的义务和权利,它能有效的区分开来,然后法律能够清晰地照出责任之所在。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害的,它是一种短期经济行为。政府要避免干预经济,拒绝地方保护主义,要把规范自我和引导社会时刻记在心中。最后,对于司法救济制度的环节而言,规范化、合理化的法律制度是命脉所在,这就要求让民众接触到一个公正透明的裁量过程。

3 建立信用体系的民商法律制度

3.1加强市场主体――公司的信用建设

市场主体的建设要以信用为根本,它既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但这一切都必须以不违反法律制度为前提,如果有欺骗违约的行为,那么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信用缺失的问题尤为严重。因为信用是一个企业能长期发展的根本,公司信用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所以法律法规应该针对这一部分进行改善和加强。从社会和经济的的角度来说不仅是债权人受到公司信用的影响连与之利益相关的人也会参与其中,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公司信用的可以通过从企业自身履行义务的程度和实际承担债务的情况来评判,但是这两者又会受到“人”和“资”的影响。企业会在法律的作用下制定一个人格系统,人格的高低会由公司的内部人员所做出决定。

3.2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体系

如果能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那么社会经济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我们要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首先就需要完善个人信用法律。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真正意义上制定一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是在名誉权的范围内轻描淡写的提及了一下个人信息,这也给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增加了难度。所以宪法应该从社会个人权利的角度出发,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防止个人信息泄漏方面做出明文规定。如果能解决隐私受到侵犯和主动支配权的问题,那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将变得简单很多,因为个人的信用资料的收集和使用都会可能将个人隐私泄露,这里面包括了你的资产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法律体系将个人的信息保护起来,但当事人有绝对的权利对个人信息选择沟通的方式和时间。关于对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和侵犯都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当事人有权利申请获得赔偿,这些都将纳入个人信用体系当中。不仅如此,个人还可以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修改和查询,收集个人资料的人的目的和过程都将受到法律的审核。

3.3强化政府信用的导向作用

对政府信用通过专门的法律来评判,这对于引导市场主体活动确是大有裨益,因此就需要我们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法律系统。首先,我们要在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上做功夫,让他们意识到格尽职守、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然后在工作逐渐提高他们职业素养,强化服务。然而,社会道德有着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对许多事物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界定,因为它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慎省慎独。所以想要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必要时还是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为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部门在处理事务时应当合法合理,对于那些对社会信用是有正面的影响的和对于那些失信的行为要赏罚分明。此外,应当尽可能政府信用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平衡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权益问题,逐渐将其引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法律法规的监督势必使得政府部门的工作更加合理透明、分管明确,不断强化政府的办事能力,当然政府部门始终贯彻廉洁为民的原则,法律监督也可以更加平民化、民意化、这样民众就能看到政府信用的提升。而对于独特的存在,比如公务员的的信用问题,还是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单独对其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章渊.关于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3

[2]钟君.关于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6,07

篇3

1.管理机构

(1)公务员等档案管理。我国公务员等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县以上(含县)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实行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等单位相对集中管理,不具备保管条件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其干部档案由上一级单位管理。现职与非现职的公务员档案管理机构相同。美国公立系统的现职人员是集中管理模式,由人事管理总署负责管理。联邦政府各部门统一设置人事机构。州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也设立人事档案的机构――人事办公室或人力资源办公室。美国公立系统的非现职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国家人事文件中心管理,它由军职人员文件中心和文职人员文件中心两部门组成。

(2)其他企业、私营组织人员档案管理机构。我国1992年颁布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的劳动(组织人事)职能机构管理。1996年颁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一律由市、区、县组织部、人事局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劳动服务机构负责。美国这类人员的人事档案一般由本单位的人事部门保管,辞职、死亡或工作调动等情况后,其人事档案仍然保留在原供职单位。此外,美国的一些专业部门也保存着大量的个人数据,如社会保障署保存了所有成年人的社会保障号和信誉局发给所有人的社会安全号,通过社会保障号和社会安全号可以查询相关档案数据。

2.管理的开放性

我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查阅档案应凭单位介绍信,档案除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借出查阅,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单位领导批准后才能复制办理。美国利用人事档案可以是本人或他人(经本人授权),一般需提交申请信、全名、出生日期、社会保障号、任职机构的名称,任职时间和离职时间、利用目的等。

3.档案的利用

我国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重“管理”轻“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人们总是认为人事档案是很神秘的东西,非常封闭。其次以往人事档案收集个人业绩、能力、信用等方面材料比较少,不能及时完全记载和反映一个人的现状或全貌。另外,有的用人单位只看现实能力,而不看个人档案。目前随着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退休时当地社保部门需要审核人事档案,核对视同缴费年限,技术职称,特殊工种等,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但其利用还相当局限。

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国家。在美国,公民的人事档案除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服务外,还建立了个人信用系统。每个公民有社会安全号码和社会保障号(成年人),这个号码在其申请工作、支取工资、纳税、贷款时,都要使用这个号码,这些信用记录由专门的征信机构收集整理,形成信用报告,记入其个人信用档案。

二、中美人事档案管理不同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社会公众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了解,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知识,人事档案可以证实个人的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人事档案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了依据。另外,人事档案是办理社会保险和退休手续、提供出国政审和公证材料、出具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材料主要依据等。如办理退休手续时,就需审核本人人事档案,核定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高级职称等;遗产纠纷时也需查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等。

篇4

关键词:网上银行信用风险信用机制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手段,使客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上银行又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我国目前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

1.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身份难以确认,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障碍。金融也是具有虚拟性的服务特点,因此,相比传统金融而言,基于网络而产生的金融业务更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在信用价值被忽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和个人既不会有目的地利用信用手段增强经营实力,也不会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和地位,造成了宝贵的信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2.我国的信用发展现状。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银行交易活动中失信现象非常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信用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交易当事人的不诚实不诚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彼此金融行为具有短期化倾向,而最主要的是对相应的不诚信的交易行为的惩戒力度非常不够,使当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个人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太低,远远低于他不诚信所得到的好处,而社会上没有一种舆论对他进行谴责。

首先,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严重缺乏。在网上银行业务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的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信息不够通畅,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很多企业与个人对于信用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社会上信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没有信用的经济个体,竟然还会有交易行为的发上,说明整个社会行为和舆论取向会大大制约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利于信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

其次,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违约的可能性很高。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状况的不完善性,整个社会对信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个人和企业用户对网上银行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这也间接阻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

3.银行机构内部的信用风险。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础上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网上银行业务引发信用风险的机会比以往增加。例如,当银行未能稳定地提供安全、准确与及时的网上银行服务和产品或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好时,银行信用受到质疑;内部员工操作失误和欺诈使用户遭受损失,可能会削弱消费者或整个市场对银行是否具备适当管理互联网交易能力的信心,甚至还会导致整个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因客户流失而中断,银行信誉便因此受损。所以没有信用的基础,想要高效地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确实是不现实的。

信用风险影响着银行建立是否新的客户关系或业务渠道,也可能导致银行面临诉讼、财务损失及客户流失的不利局面。如果银行机构因从事网上银行业务而遭受信用风险,那么网上银行业务这一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将会受到削弱,其发展势头也必将遭到遏制,会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1.健全建立信用机制。要建立整个社会信用机制是一个社会系统复杂工程,要全方位地努力,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配套工程,以期能够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制度框架。

2.建立银行内部信用管理机制。银行内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以保障银行的切身利益,促进网上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网上客户档案管理。银行在进行网上业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根据用户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额度,就会使得优良的客户定单得不到增加,也无法及时发现信誉较差的客户,造成信用损失。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上客户档案,并定期进行跟踪调查,以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提高风险测量水平。信用风险评估对银行来说是一项复杂而极其重要的工作。要求银行具备准确地识别的风险和实力,在整个银行的范围内为用户评定出统一且准确的信用等级。银行也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从事信用管理的工作。

(3)合理利用客户信用信息。目前,针对房屋贷款还款信用规范还是比较普遍的,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3.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目的是与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接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的,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极力维护评级的公正性,可以帮助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进行评级。在当前我国信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必须强调信用评级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银行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银行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促进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失信的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要远高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来弥补法律惩罚的不足,确保社会信用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整个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篇5

信用社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去了xx市xx县xx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实习。我所在的实习职位和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消费信贷中心的业务包括了信用卡、个人购房贷款等业务的办理。随着央行不断上调利率和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银行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大?据师傅们说?如今贷款的人们少了很多,完全不能跟前两年的繁荣时期相比。因为上调了利率,许多人觉得每月还款压力太大,就选择了提前还款,信贷中心因此又忙碌了起来。 而在我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个人贷款业务的全过程?包括个人贷款目前的政策掌握、个人贷款的客户受理、贷款申请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表格及合同等资料的填写、个人客户信息及贷款申请信息、利率信息、抵押信息在建行信息系统中的录入、扫描,以及从贷款申请到提交审批等。

首先先学会的是打印机的使用,这看来只是一件很简单而且与业务无关的事情?但是如何复印/打印出美观、清楚而又节省的资料出来却是工作的基本功。因为在所有的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 都要打印客户账户流水和主档、客户的基本个人资料、客户收入证明、抵押证明、个人购房合同以及各种由开发商提供的资料等,因此我实习的第一件事是学会怎样使用打印机这项简单却必须的工具。接下来学习的是如何利用建行的系统进行贷记卡客户信用审查?虽然系统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却要求查询者认真仔细并且按章办事,客户的资料必须授权才可以使用。同时不得透露客户个人隐私。

在学会查询客户信用查询后?我开始学习利用建行的系统进行客户的开卡登记?同时利用信用调查结果并结合客户的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客户申请的审批等。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建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卡务的一系列进程?而这个系统对于办理购房信贷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在办理购房贷款的业务中?需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录入、协助客户准备购房证明、抵押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资料?同时协助客户签订合同以及及时提醒客户还款等。很多贷款人在还款过程中由于工作繁忙,很容易忘记还款日期,对于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客户更容易忘记自己每月该还多少钱,因为这种还款方式是逐月递减方式还款的。如果少还了,就会对信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就分到了一个任务——打电话催还款。从电话里你可以感觉到与人沟通的好处。能体会客户的心情,同时能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服务意识。如果客户有需要,我们应该尽量为他们解答。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充当着客户的优势。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就是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在实习期间,我看到个贷中心从上至下每一个员工,对于贷款都保持着警惕的态度,在接到贷款申请时,都会从基础进行调查,一旦发现不利因素,便立即停止贷款审查,取消贷款资格。从手续上使个人贷款不再畅通无阻。办公室的橱柜里,整齐的排列着每个借款人的档案,根据资料的不同分类还要做好目录整理好归档,以备随时查阅和上级领导的检查。个人信用非常重要,每个贷款人档案里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料就是个人信用报告。在征信系统中,根据身份证号码查出这个人的信用报告,以此作为贷款和为他人担保的重要参考资料。如果经常有还款逾期的,无疑是个人信用上的污点,会是申请贷款的一个障碍,而且在申请信用卡时,对获得的透支额度也有很大影响。一段时间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贷后管理也是整个信贷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贷款一经发放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因为我帮经理做了很多后续工作,比如信用业务授信业务授信后检查报告、贷款户贷后检查报告、信用评分比表,信用户台账等等。这些信息的汇总是以后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依据。 这次的实习,虽然不是专业对口,但我也对金融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信贷管理基本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信贷业务的流程,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审批和贷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呆账坏账的产生。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

在实习中我认为有收获的是?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不仅仅有学生?还有个体商户等等?学到了为人处世的经验。而且?在与同事的相处了解中?我也对银行这个曾经陌生的行业慢慢熟悉起来。银行业的工作?业绩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有吸储的指标需要完成?在我们个贷中心?更是有存款和贷款的双重压力?每位客户经理必须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客户资源?日益积累的经验更重要。对于个贷部?放款要控制风险?审核要严格。理财经理对理财产品收益?宣传要有独到的见解。每份工作都十分不易。同时?实习也教会了我到一个新环境首先得适应?当适应了才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大家认可你的为人的时候才会认可你的工作。在实习的开始?要积极主动?帮大家做事?并且加上必要的客气和礼貌很重要。正是这样我取得了各位同事的认可和信任?愿意耐心教我?并且把重要的工作教给我做。以后我们走上社会更要如此?毕竟社会很复杂?要想成功就要先迈好第一步?要处理不少人际关系?建立自己的人脉网?只有这样?以后我们走上社会的道路才会更加平稳。 此外?单从工作方面来讲?我也学到了很多。首先?我深刻体会到银行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标准的重要性。那么?在工作岗位上?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例如?在银行工作?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等等。 其次?工作后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习中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业务办理需要身份证件?虽然客户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 再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虚心向他人学习?和同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不断培养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银行?尽管许多操作看似简单重复而枯燥?但要做到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和长期高效的准确无误还需要加倍努力以及进一步的再学习。

篇6

一信用:一种经济关系

信用是就交往关系而言的,用于经济领域,就是指经济交易的关系。这种信用不是从道德诚信开始的,也不是从竞争中产生的,而是从商品交换活动中产生的,是商品交换活动和货币流通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信用作为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以资本或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流通中才会历史的出现。”[1](P534)马克思在阐述早期资本主义信用时指出,商业信用是从劳动力买卖开始的。因为资本主义首先需要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劳动力的价格是在契约订立时确定的,而工人在拿到工资前就已经消耗了相当长时间(如周末、月末等)的劳动力,资本家是在买到劳动力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付给工人工资的,因而劳动力的让度和价值的实现之间就有个时间差,这就构成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一种信贷关系。马克思说商业信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也有信用关系存在,但那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不同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这种信用是相互的,作为契约维系的商品或货币借贷就是债务和债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一面提供信用,一面又接受信用;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时就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支付能力;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在这种关系中,信用体现的就是一种经济关系;从整个信用体系来看,信用就是体现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巨大调节器。当然,作为商品形态变化的过渡桥梁,信用也是再生产不同阶段转移的媒介;从对待责任、义务和支付资本的限度来说,信用又是兑现承诺、合同、契约的可靠程度;就其商业目的来说,也可以说信用是实现交换价值的手段。

从经济制度上来看,信用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这里不说信用的两重性,只从它的积极作用来说:第一,通过信用可以使全部复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流通过程各个环节上的人都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和活动。第二,通过信用可以节约货币,加速货币流通、资本运动和资本形态变化的速度,从而加快社会再生产的进程。第三,通过信用可以调节公私、公公、私私的矛盾,促成资本所有者的联合,使分散的、孤立的资本形成社会资本,形成联合的股份资本。第四,通过信用可以加速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推动世界资本运动完成其历史使命。因此,可以说信用作为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整个商品生产和资本运动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具有经济规律的性质。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必然从经济领域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从而也获得更多的伦理意义。

有种看法,把信用仅仅看作道德状况,因而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缺乏信任。其实,冷静地想想就可以明白,我们的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它的信用作为经济关系是伴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的。没有信用,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存在和正常运转的。拿一个大城市来说,如上海,每天平均证券交易额达到132亿元,每天有6.3亿元存款存入中资金融机构,有3.56亿元从这些金融机构中贷出,每天收入保险市场的保费达6800万元,每天的市民消费要用掉5.5亿元。(注:参见《解放日报》2002年7月21日“上海‘一日’一文”)试想,如果没有稳定的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上海的金融还能运转、人民还能正常生活一天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到大小商店去买东西,货币稳定,消费正常,都是靠基本的公共信用和市场交易信用保证的。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现实社会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就必然会发生。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交换信用,我们就只好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中去了。

当然,我国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的市场经济,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信用短缺问题,急需解决。据调查资料:目前我国企业之间逾期应收款平均比发达国家高约20倍。在每年订立的约40亿分合同中,完全履约的只有一半,经济纠纷案件占去了法院工作量的半数以上。至于经济交往中的种种不守信用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存在这种状况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但是,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但必须讲信用,而且一刻也不能停止信用运转的调节器。世界上所有的大企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一个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在企业和顾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国家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信用关系,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了广泛的、良好的信誉。这就是我们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它告诉我们:解决社会信用问题,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诚信:一种道德规范

诚信是一个道德概念,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诚者,信也;信者,诚也。两个字本是同义的,但根本之义在于善心,也就是北宋大儒张载所说:“诚善于心之谓信”。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此这种关系只是在外部经济利益和契约法的强制下形成的,其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增殖的货币,即马克思所说,其“动机和决定的目的是把G转化为G+ΔG”[2](P365)。在这里,资本的运动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对资本所有者个人发生的作用,就构成了资本所有者个人意识中的动机。如果撇开这个经济人的头脑,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在履行契约的实践中,当事人在追求交换价值的同时,以各自的意志成善于心,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那就表现为当事人应有的诚信之德,也可以说是出于道德良好。诚信作为道德规范的本质,在于道德主体的心善,品德正。

诚实、守信是指主体的主观方面,在经济活动中,它体现为主体内在的行为动机和良心。作为个人的主观意志,它是任性的,带有偶然性,虽然通过信用承诺和契约使个人的主观意志客观化,形成了共同意志,订立了契约,但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性和任性,还仍然可能在信用双方的心里埋藏着失信和不法,信用的实现仍然可能受到破坏。所以,即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信用制度,它本身也还是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会有力地推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运转,保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即用剥削的办法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更大的赌博欺诈制度。所以,有了信用制度也还要重视道德诚信的作用。(确切地说,诚信体现在个体身上称为德或品德,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属于社会道德意识形式。)

不过,信用作为一种制度,总的说来并不取决于个别资本所有者的善意或恶意,因为“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3](P300),不守信用者必定失掉商机,受到惩罚,甚至破产。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早期资本主义发财经的那些琐细哄骗和欺诈手段就逐渐被比较人道、比较诚信的手段所代替,商业道德也就必然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就这里的道德诚信而论,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这些人的道德良心发现,而是经济规律本身使然。

可见,信用与诚信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大体说来,信用体现的是双方共同意志建立的客观关系,诚信体现的是信用者诚实守信的德性和人格。在经济交易中,两者都关系到同一的经济内容和实际利益,但各自的着力点不同。交易的客观信用关系要求个人(法人)要有诚信,个人(法人)的诚信则维系着信用关系,而信用关系和制度就构成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强制维持市场信用关系和制度的是法律,非强制维系这种关系和制度的是道德。个人或企业遵照法律和道德讲信用,做到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就会在商界和社会上获得好的信誉,成为“信得过企业”或“信得过企业家”。信用要求诚信,信用和诚信赢得信誉,这就是经济市场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逻辑。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守信用”,而不说他“守诚信”;说“健全信用制度”,而不说“健全诚信制度”,就因为这两个词的涵义是所不同。当然,当我们说要“讲诚信”、“讲信用”时,两者也都有讲道德的要求,二者也有相通的道德涵义。因为讲信用必然包含讲诚信的要求,否则社会信用体系就失去了道德主体的支持,信用制度的存在和作用就难以保证。

总之,我认为不要单从信用主体的主观方面去理解信用,不能只把信用理解为道德概念,那样就会缺乏从客观的经济规律方面对信用的把握;但是也不应把诚信说成是客观经济关系,那样就会模糊道德与经济的区别,或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从确定的物质事实领域搬到或多或少是不确定的意见和感觉的领域中”。[4](P170)

当然,利益是人类教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逐渐体会到讲诚信、守信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做失信和违法的行为是愚蠢的。双赢来自信用和诚信。应当说,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不乏诚信的倡导,但是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意义,养成诚信的品德,不断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三讨论:诚信不是经济规律

有学者认为,诚信是经济规律或带有经济规律性。其根据是恩格斯的一段话。这段话说:“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然,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作者认为这段话贯穿一个思想:“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其实,这是对恩格斯的话的误解。

从行文看,恩格斯所说的“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的内容,是在“就是:”后面的整段文章阐发的,而不只是这一大段话的第一句。恩格斯的这一大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财之道有了变化,从原来的哄骗欺诈手段转变为注意时间和劳动的节约,从而使商业道德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也可以说是讲经济发展和商业道德的关系。恩格斯说这里有一条政治经济学的规律。这个经济规律是什么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经济发展必然引起商业道德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再用早期的那些哄骗和欺诈手段已经不行了,而要采取改良的或与此相反的手段,讲诚信,因此商业道德随之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恩格斯在这一段话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诚信”这个概念,但从“哄骗和欺诈”推想出其反面“诚信”,大体是不错的。这样概括恩格斯所说的经济规律是否合适还可以商量,但是由此得不出“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的结论。因为:

第一,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从来都没有把道德说成经济,或把经济说成道德。他们强调经济和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从来没有说过道德能够成为经济规律。恩格斯在这段话里所说的“商业道德”,当然是包括诚信在内的商业道德。可以说商业道德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可以说诚信是这种变化、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而得出商业道德就是经济规律的结论。

第二,这一大段话的最后一句说:“在英国,在工厂主对待工人的关系上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工厂主感到靠着对工人进行琐细偷窃的办法来互相竞争已经不合算了,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了。拥资百万的工厂主有比在这些小算盘上浪费时间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工厂主实行了一些改良措施,尤其是大工厂主们还学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等等。与此同时,大工业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恩格斯说,“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资本加速积聚于少数人手中和消灭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不能维持下去的小竞争者的一种手段。”

很清楚,这里所说的“同样的变化”,就是指上面所说的由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引起发财手段的变化,从而引起道德的发展。这里说的“道德准则”、“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都是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赚钱手段的变化,从而使资本主义道德也有所进步。就是说,后面这一大段话,同样是在叙述经济发展引起道德变化的经济规律。

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必然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恩格斯认为,那不是由于资本家的“伦理狂热”,而是客观经济的原因,迫使资本主义从哄骗、欺诈、低劣的谋财之道趋向于诚信和对仁义让步,他们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

“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这句话很重要。正是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点出了制约着道德的经济规律的实质。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正象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5](P120)马克思把它简化为如下的公式:“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6](P107)“真正的节约—经济=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力的发展。”[6](P619)在这个问题上,恩格斯与马克思是完全一致的。恩格斯所说的经济规律是否是指时间和劳动的规律,还可以再研究,但是可以肯定恩格斯所说的经济规律绝不是道德的诚信。

要寻求伦理的客观规律性是很有意义的,许多谈论诚信的文章都忽略了这个方面。但是,这个客观方面是什么,应当怎样表述,却是值得斟酌的。问题在于把握信用与诚信的区别。一般说来,在经济领域,信用体现的是经济关系,诚信体现的是道德良心。如果从客观经济规律上看问题,那么可以说,体现经济规律的是作为经济关系的信用,而不是作为道德良心的诚信。诚信的本质在于心善,不能说“诚信的本质在于经济规律”。

诚实、守信是指主体的主观方面,它体现为主体内在的道德动机和良心。作为个人的主观意志,它是任性的,带有偶然性,虽然通过信用承诺和契约使个人的主观意志客观化,形成了共同意志,但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性和任性,还仍然可能在信用双方的心理埋藏着失信和不法,信用的实现仍然可能受到破坏。所以,即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信用制度,它本身也还是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把资本主义生产发财致富的动力,发展成为更大的赌博和欺诈制度。[2](P499)所以,有了信用制度也还要重视道德诚信的作用。

还有人认为,在发达的竞争条件下,“诚信是经济主体之间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如前所说,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压力下,资本所有者为了不失掉商机,获得更多的利润,不但会改变经营方法,变换发财手段,而且也会在道德上有所提高。但是这不能说道德的进步对资本家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说赚钱的动机在资本家的脑子里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是可以的;但是说道德的诚信在资本家脑子里产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就要谨慎些了。因为,第一,诚信的道德动机不会是出于资本的内在本性,因而也不是资本家的内在本性,因为资本的内在本性是攫取利润,而不是道德良心。这一点连亚当·斯密也看得清楚:资本家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利润,只是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使他的资本促进了社会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是作了充分的科学的论述。第二,由外在强制力量所产生的动机,也不能构成道德感和道德良心,或者说并不具有道德价值。对资本家来说,诚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赚钱,获得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恩格斯多次批判的打着利己主义烙印的资产阶级道德。恩格斯在上面所引的两大段话里所说的“道德进步”,也都包含这个意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篇7

【关键词】地质行业;诚信档案;形象;建设

前言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社会上出现了形形的"失信"现象。在我们地质行业,某些技术人员为了不当利益或其他原因,地质资料造假情况也时有发生,像假项目、假异常、假槽探、假样品、假品位、假报告、假储量等如同阻碍地质工作发展的一颗颗“毒瘤”,不仅让单位名誉扫地,更连累整个行业面临诚信危机。广州地质调查院被指收钱出具虚假灾害报告之事,影响之恶劣,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大环境下,树立地矿行业的良好风气,职工诚信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做好地质行业职工的诚信教育工作,建立完整、齐全、系统的行业职工诚信档案很关键,同时为建立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打好基础。

我们都知道,日本、韩国和许多欧美国家公民的诚信水平相对较高。其实,这些国家公民的诚信水平相对较高,并不能说明他们的道德水平有多高,只不过那些国家都建立了个人诚信档案,以之约束公民的行为。如果某人做出违反诚信的事,就会被记录在诚信档案中,他因此受的损失将远比因此而获得的利大,权衡利弊,他们也只能选择诚信从事。而在中国却没有涵盖全国和外来人口的诚信档案体系。故,不管是本土人士也好,还是外来人士也好,都没有做了不道德的事之后会受到惩处的顾及。由此可见,诚信、道德与否,不能仅靠个人的自律,还必须用完善的社会体制来规范、约束每个人的行为。故地质行业要重塑地质诚信形象,建立健全地质职工个人诚信档案才是解决之道。

1.什么是个人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是指自然人在社会活动中诚信状况的原始记录,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等多项个人原始信息;其内容涵盖其本人的工作、生活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诚信社会和诚信制度的基础,是一个人在社会各项活动中的诚信反映,起着其诚信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个人信用档案是个人诚信档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个人诚信档案是比个人信用档案多了些精神层面的要求。

2.个人诚信档案的内容

诚信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诚信承诺书、诚信文明公约、诚信档案登记表等。诚信档案登记表中,诚信记录主要记载个人在社会活动期间遵纪守法情况,经济往来情况,是否认真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承诺等情况,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档案。具体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户口证明及同一户口册内家庭直接成员情况、个人职业经历、个人的社会关系等;个人收入来源资料。包括现金、实物、福利补贴等多种形式;(2)个人资产构成资料。包括个人银行账户、股票、债券、个人名义下的不动产等资料;(3)个人信用记载情况。包括个人在银行借贷情况和还贷情况,以及个人社会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记录等;(4)精神层面的资料。如诚信承诺书、诚信文明公约、诚信档案登记表、奖惩、批评、表扬资料、品行说明、健康状况、信用记录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诚信档案的内容也将不断增新、拓展,并随着社会进程的多元化,公民的个人诚信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3.地质行业诚信档案现状

2007年,汪民副部长在全国地矿局长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要“共同维护良好的勘查秩序,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并要求,地勘协会要向全国地质勘查单位诚信自律倡议书。稍后形成并了《全国地质勘查单位诚信自律倡议书》,各地勘单位纷纷响应,表示要遵守法规,履行承诺,严格执行八个遵守的内容,保证地质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了把这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2008年,中国国土资源报、地质勘查导报、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共同推出全国地勘行业诚信自律单位宣传展示活动,详细介绍各地勘单位响应倡议书,开展自律活动情况。2010年,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勘查市场的形成与繁荣,国土资源部已初步理出地质勘查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思路,并已搭建起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是根据“构建个人与单位共同负责的地质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行业诚信管理新制度”的思路设计的,即在地质工作者中探索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在地质勘查单位中进一步强化地质勘查资质管理。

为了重塑地质诚信形象,相关部门做了一定的工作,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没有起到杜绝地质行业诟病的目的。

4.如何建立地质行业职工个人诚信档案

在地质行业中引入社会个人诚信联合征信系统,设立职工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在职工个人诚信联合征信系统中,参与活动的职工每人对应惟一的信用码号码,不可修改、不可重复申请,一生只有一个,可谓“诚信身份证”。设立职工诚信档案,可从职工参加工作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工作情况、经济往来、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工作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单位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本系统和交往客户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职工的诚信风险。同时,健全诚信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彰显诚信对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一旦谁违约犯规,就会四面楚歌,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对于诚信品质差的职工,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职工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对于诚实守信的职工,则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比如:评先、晋级等,从而发挥职工个人诚信档案在维护地质行业诚信、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5.建立健全地质行业职工个人诚信档案对重塑地质诚信形象的重要性

5.1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能起到约束和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

个人诚信档案作为有形的记录,其约束力是巨大的。可以说,诚信档案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步人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关系个人未来前途的公证书,它警示公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5.2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有助于诚信意识的提高和增强职工素质

个人诚信档案作为一种无形约束,时刻提醒其诚信监督的存在,不断诱导每一个人远离失信行为,从而逐步增强职工的信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守信观念,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地质系统的诚信形像就树立起来了。

5.3 构建职工诚信档案能够使诚实守信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真实全面的诚信档案资料,有利于诚实守信者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机会,可作为评先、晋升、获得奖励、取得低息贷款的有力依据。

5.4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提升地质行业的竞争力

建立行业员工诚信档案有利于提高行业的诚信度。诚信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对行业来说,有了诚信,就可以给人以信任感、亲近感,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而赢得效益,提升其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杜绝个别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贪图小便宜,利用单位赋予他的权力,擅自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或在工作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坚持原则,在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工作过程中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致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偏离实际;以及工作中,或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以及弄虚作假或伪造资料等陋习。诚信是行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策略。

5.5 建立诚信档案可以解决人才危机、降低管理成本和信用风险

很多行业发展迅猛,紧缺人才,但又不敢聘用有才能的人,因为担心其掌握行业秘密后会另立山头,为自己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这也是因为没有诚信体系对同业禁止条款的支持;为员工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对员工是个约束,而且还有利于行业发现人才,使其每个员工都发挥自己最好的能力。

结束语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迈向成功的阶梯,获取幸福的钥匙;诚信也是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文明社会的基石。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道德价值观走向迷失,出现“诚信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地质系统职工个人档案,构筑地质系统诚信体系,对于当前重塑地质诚信形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静文.地质行业:诚信贵于千金[OL].2010-4-20.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17081&page=1.

篇8

“人”由一撇一捺组成,从我们祖先造字的角度,是一个人行走的样子,属于象形字。后来,有人将其解读为叉开腿站立着的一个人,赋予“人”字顶天立地之意。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近30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也时常思考“人”的问题。本人结合诸多学校提出的“成人、达己”教育理念,把“做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将自己的感受与做法付之于文。

一、对“人”字的解读

“人”的一撇是骨架,是外表;一捺是支柱,是内在。一撇就像父母给我们的肉体,是先天的身躯,是每个人客观存在的基本元素;而一捺则像我们平日的言行,是后天的修为,是需要主观努力、消化、汲取之后获得的元素。一撇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一捺的支撑,那一撇是会倒掉的。由此,我理解为:一个人先天的肉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人活下去的基础,但如果缺少了后天的修为,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没有良好的品格和远大的抱负,一个人也是难以屹立于天地的。

那么,后天的“修为”(一捺)包涵什么呢?应该指人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其中包含了人的性格、品质、学识等所有后天才能形成的好元素。就二者而言,品德修养又最为重要。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扩展自己在社会中的功用性,这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不偏不斜、站得稳、顶得住、有信用、有目标、健康合格的大写之“人”。由此可见,对于人,后天的教育极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理解“人”字文化内涵

就造字方法来讲,“人”属象形字,将其分解为一个人的“骨架”与“支柱”、“外表”与“内在”,学生极易明白。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一个人,如果没有后天良好的教化,将无异于动物。因此,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看重“人”字的一“捺”,努力去理解这一“捺”的深刻含义,以及其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首先得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因为品德修养好的人,一定受人欢迎。在此基础上提高文化素养,他必将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当然,面对高中教育的现实,我所在的县级高中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进人大学继续深造。所以我告诉学生,“人”的一捺中,品德修养是做人的基础。客观地讲,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品德,即使文化素养弱一点,人们也能够接纳。他至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在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并快乐地生活。

三、引导学生用言行展示“人”字文化

一个人平日里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次问候都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品德与学识,彰显了一种素养。所以,我要求自己及全校教师尽可能在各方面提高和完善,按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在学生面前做一个标杆。为此,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比如《学生礼仪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给他们正确的引领;同时利用团组织的先锋作用,要求所有团员佩戴团徽,把县福利院作为学校团委的基地,每周都有一个支部前去服务,借此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另外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向上的活动。当然,我也要求语文、声乐、历史等学科的老师将此项内容融人到该科教学中。

对每一届新生,学校均要求他们收集相关的励志、明德等方面的诗词名句,并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反复吟诵,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关于做人的意义及价值。比如:“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人而无信,不须礼之。”(《增广贤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等等。让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不仅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句,还能思考和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四、将“人”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近年来,我一直将“人”字文化作为办学特色在全校推广施行。比如将之融入到班级文化、环境文化中。要求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和对“人”的理解,拟定出相应的班级发展目标、学生成长规划、教室美化及班级活动特色,等等。环境文化中,从教师办公室、活动室,学生住宿区、活动区、学校景观区等,都用名言警句、温馨话语、青松翠竹、寒梅秋菊来装饰和点缀,从而使整个校园都充满了“人”的特质、“人”的精神。

篇9

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它起着融通资金,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平衡功能用。由于商业银行在其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研究其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例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探讨有效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等等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47

1引言

自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例如信用膨胀的结果,虚拟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泡沫破裂造成的2008次金融危机,引起全球关注,还有因为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的不平衡引起的欧洲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它起着融通资金,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平衡功能用。由于商业银行在其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研究其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例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探讨有效的信贷风险度量方法等等意义重大。

2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基础

2.1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相比传统的信用风险的定义,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的解释更符合信用风险的本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贷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的兴趣。信用风险具有金融风险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它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信用风险概率分布具有不对称性、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用风险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2.2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一般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是与另一方交易一方没有信息,甚至第三方无法验证。即便是能够验证,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和精力,这在经济上是不好的。例如,借款人偿还知道超过贷款人的趋势;对汽车质量卖方知道更多的买家;董事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会知道以上的股东;对事件风险的投保人知道的比保险公司等。从时间角度不对称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的不对称性。不对称发生在签约之前调用方的不对称,不对称发生在缔约方称为事后不对称。事前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分别造成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3不对称信息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在贷款市场之中,借款企业作为参与主体拥有私人的信息,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参与者并不拥有私人的信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对银行和企业契约关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银行和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贷款、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三个方面。

3信息不对称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的现状和问题

3.1不良贷款过多

银行发放贷款后,信贷资金加入到借款人的资金循环,借款人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然而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却难以掌握其使用情况。有的客户为规避商业银行的监管任意捏造个人情况,使用对自己有利相关经济数据,甚至是提供虚假的证明,例如将借于房款的资金用于股票、证券等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商业银行仅仅是提供资金,并未参与到资金的应用中,难以掌握其风险使用的概率,客户可以将借贷银行的资金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中,把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常常会由于投资不善而遭受损失,赖贷、欠贷、逃贷等现象时常发生,让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节节攀升。此外,随着个人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周期的不稳定性的波动,个人不良贷款率也随之增加。

3.2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债券和股票和其他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商业银行是非常低的,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形式,结合葫芦岛地区的经济发展,2015的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中只有15%的商业银行资产率资产,而美国的相应比例的42.8%,可以判断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鉴于商业银行在资产运作效率和安全的角度,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大部分集中在较低的风险效益良好的地方中小企业,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小企业和私营小企业和个人消费少问金。贷款集中不仅增加信贷资金供求结构失衡,而且还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有效的风险分散,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3商业银行“惜贷”现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是银行感到贷款难,另一方面却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借款难问题。有些银行方面存在巨额存差,有些成长性非常好的中小企业却贷不到款,社会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因为中国中小企业毕竟是占大多数,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葫芦岛银行来讲虽然主要面对地方中小企业,但银行在贷款的时候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对效益一般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放贷有可能会因为企业无法偿还而造成损失,所以放贷对象一般为信用较好的企业。而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对贷款需求是很大的,银行不敢轻易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惜贷”现象,不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葫芦岛银行自身造成了损失,以至于阻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4信息不对称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监控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4.1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经验

西方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发展,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信用风险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他们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管理体系,是他们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西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总结出我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独立、优越的风险管理体制。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外资银行许多是上市公司,它们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商业银行,且银行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它的正常活动不受政府干预;外资银行运作规范,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具备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体制性优势直接转化为外资银行较高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

第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外资银行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将管理理念上升到略的高度,并通过政策、制度以及组织形式等,将其理念贯穿到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其中值得借鉴的理念有:银行积极管理风险,而不是回避。它的目的是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获得利润。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规范风险管理标准,并共同分享信息和经验。风险管理并非只是少部分工作人员的职责,而是全体职工的共同目标,银行部门协调有序,调控风险。

4.2健全个人贷款风险监控系统,提高信息对称度

高效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能防范信用风险,目前我国有的商业银行虽然也建立了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完备性方面还远远不足,商业银行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目前我国各个信息部门之间独立收集信息,缺乏协调合作。如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和别的商业银行合作,共建系统,做到信息共享。第二,要保证系统基础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要注意甄别虚假信息,同时加强对提供虚假信息个人的惩戒力度。第三,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同时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以提高职员素质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

4.3建立声誉机制

声誉是维持交易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机制。企业借贷的声誉如何,对于商业银行做出借贷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向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一方的一种承诺。声誉是卖者、企业家、经营者不得不为自己的说假话行为、欺骗行为付出的代价,也是维持交易持续进行的成本。企业的声誉越好,意味着说假话和欺骗的代价越大,因而就越能得到买者、投资者的信赖。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企业进行声誉机制的调查,对其过往违约情况进行评分。声誉机制中声誉越好的企业一般违约概率不大,而对声誉机制中声誉低的企业慎重贷款。长此以往,与全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声誉机制网络。

4.4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征体系

商业银行可以在这几方面建立风险预警特征体系,来防范信用风险。一方面,建立个人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分析个人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适当控制个人的贷款规模,降低贷款风险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个人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个人发展前景和趋势。因为个人的盈利能力的大小,从长远来看,是贷款安全性的根本。另外,要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通过综合指标,分析贷款客户的贡献状况和信用。做出贷款前后客户行为的调查评估,并对贷款客户评定不同等级,便可以据以进行风险管理和投放贷款。

4.5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征体系

商业银行可以在这几方面建立风险预警特征体系,来防范信用风险。一方面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分析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适当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降低贷款风险度。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大小,从长远来看,是贷款安全性的根本。四是要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通过综合指标,分析贷款客户的贡献状况和信用。做出贷款前后客户行为的调查评估,并对贷款客户评定不同等级,便可以据以进行风险管理和投放贷款。

5结语

商业银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获胜,关键取决于其管理个人信贷风险的能力。因此,如何加强个人贷款风险防范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个人贷款风险预警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风险的产生,同时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的预警、监控,确保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健康稳定的发展。

同时,由于本人的阅历和学识有限,可能还不足够透彻分析某些观点,文章可能会缺乏一定的深度。下一步的将会在KMV模型的必要的修正、扩充方面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争取分析、解决问题更加专业化,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舒小燕.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探析[J].广西金融研究.2012,(10).

篇10

中国古代,两个异乡的秀才在赶考时相识并成为知己。试后各自返乡,约定来年重阳节在张秀才家中饮酒赏菊。次年重阳之日,李秀才因为忙碌而将重阳之约忘了,等到记起,已过重阳之日,想赶到好友家已来不及,听说鬼魂可以日行千里,于是自杀化为魂魄驾驭轻风前来赴约,张秀才为好友的重情信义深受感动,二人把酒言欢一顿之后,为不负友人张秀才也上吊化为魂魄追随好友去了。

这两个故事都是幼年时看到的,记得当时深受震撼,如今事隔十余年,依然印象深刻。故事中的人对于诚实信用的追求和恪守几乎到了极致,而这种品质对于当今社会更有着莫大的警示作用!

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固守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代的道德学说中,“诚”具有最高的道德境界,而“信”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讲诚实、守信用而闻名于世,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诚信观。从那些史迹中都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诚信的崇尚和膜拜!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更有谚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都是诚信的重要性。古代先哲们认为,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无诚则无德。诚也是一个人为学和立业的根本,无诚则事难成。而信以诚为基础,以义为准绳。诚信要求人们守信履约,不弄虚作假,不欺诈为恶。这些都是最朴素的理解,也一直指导着古人的言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古人吟咏诚信的佳言妙句。

历史的车轮驶到了21世纪,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不能把诚信理解为不撒谎、说到做到这么简单。新的社会形态赋予了诚信更多的内涵。比如我们把诚信这个原始的道德原则法律化,上升为法律原则,指导着一切民事行为,因为诚信原则的重要,更被一些人称为“帝王原则”。它要求人们守诺、践约、无欺。心怀善意,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然而现实如何呢?放眼周围世界,发现到处都在强调诚信,一个社会越发强调某种论调呼吁某种价值观念,正说明这个社会越发欠缺这种意识形态。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很多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顾客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合同欺诈、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假账偷税漏税、恶意拖欠、医疗腐败等等,不胜枚举。因为商家欠缺诚信,造成百姓在消费生活的时候小心翼翼,担惊受怕。一些假产品的横行肆虐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而假种子假化肥更是让农民苦不堪言!因为某些人某些部门的权力滥用造成整个系统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下降,这个后果更严重更可怕!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让人忧心忡忡!于是有人感慨“道德沦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商家不讲诚信,也许会得到暂时的利益,但因失去诚信而失去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才是最大的失败。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一旦失去信用,那么他的生活将举步维艰,工作、求学、购物、贷款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市民都会很讲信用,用心维护自己的信誉,整个国家也形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进出超级市场可以带包不用寄存;新购买的蛋糕,吃掉一半后说不对胃口还可以退款;超级市场里的爱心伞任顾客使用,因为诚信使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周围,会是什么样子,不用过多描述,我们都知道进出超级市场必须存包,买了东西后很难再换,爱心伞一去无回。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拿国人和美国人相比,因为在美国有一整套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并且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张信用卡跟随一生,完全记载个人的诚信记录。而在中国,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相应的法律配套设施,所以对于很多的诚信问题也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国人对诚信的越发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有着美国那样完善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