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宣传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法制教育宣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法制教育宣传

篇1

关键词: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0

现今,众多学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有学校开始编写教材,有学校聘请专门的法律教师,有学校专设小学生法律课堂,有学校开展了众多关于法制教育的宣传。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小学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点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总之,这样的法制教育是没有真正触及小学生的灵魂的,没有唤起他们知法用法的热情,没有形成一种法律的信仰。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如果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顺应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赢得学生内心深处对法律的敬畏,不能将权利与义务的意识萌芽播种于他们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终归只会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幻想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公民社会。从此角度来看,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 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通过进行法制理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那涉及到小学生相关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主要包括《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此外,《民法》《经济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也与小学生有关。

什么是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谓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脱离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对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找回其本来面目,并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本源来考虑法制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围绕生活而展开,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其二,法制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领生活。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的过程。法制教育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离生活,在知识的"真空"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更旨在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对教育界的影响深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内涵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可见,教育只有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标诉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应为人的生活服务,其根本目标是促使人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在此点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增强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守法、用法的能力,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学会正确地行使权利,积极地履行义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培养学会生活的合格公民做准备。可见,"生活"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何其紧密。

第三,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感兴趣,法律知识如果以一种机械的条款呈现,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法律知识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规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样有理解难度还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将法制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法律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联系,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又进一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造。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三、怎样实现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归生活,培养小公民。

在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坚持把法律启蒙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树立教育生活化,实践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引导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面对困境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牢记我们培养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生活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件比比皆是,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将生活中的违法问题、侵权现象以及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素材来进行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小学生从违规到违法到犯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应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对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违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合理教育。许多实施的犯罪行为就是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法制教育不仅要重视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应当提高对生活中一般违法违规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所以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多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不当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同伴交流,多进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教育,从生活细节上指导他们,总之,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源于生活点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第三,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实践。

曾看到一则关于学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许对学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案例中,一名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此类事件一般是学校的"封杀"事件,然而该学校的校长却不顾政府、媒体的压力,毅然带领全校师生为这名学生举办追悼会。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总是对学生高呼珍爱生命,生命何其珍贵,另一边却对周遭生命的陨落置之不理,这样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同样的,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大肆宣扬法律知识,号召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当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学校漠然处之,这样的法制教育又怎么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因此,在学校公共生活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将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落到实处。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在学校中出现此类事件,学生能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校能保障学生维权的顺利进行,那么,这样的法制教育才是鲜活的,才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将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进行法制教育,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真正在实践中、在学校公共生活中进行法制教育,才能达成法制教育的目标。

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面对着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识的淡薄,违法现象的泛滥,维权意识的缺失。连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问题,我们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也不能急于一时,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时候将"法"的意识植于他们心灵之壤,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种于他们幼小的生命之中,他们心中不会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将法律的条款细化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面对问题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的合法权益,最终,学会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过振兰: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载《科研经纬》。.

[2]李翠君:对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方法与手段的探讨,载《学科教学探索》。

[3]许灵: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载《天中学刊》2005年6月。

篇2

[关键词] 法制 教育 意义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要害的一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浅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1.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或从当地公检法机关聘请干警担任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①,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尼木县中学聘请了尼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尼木县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并且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固定的法制课,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④组织学生开展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

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爱好,尼木县中学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尼木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旁听,切实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2)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3)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①成立法制教育办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②。目前有好多学校已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学校可以挑选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教师来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纵观在所有中小学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从小养成了犯“小”罪的习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任性妄为地做些违反学校纪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法》

篇3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

篇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篇5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公民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4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逐渐转型为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理应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公民法制意识的现状,从而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一、传统型法制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

传统学校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案例等途径,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学会遵从法律制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强调对社会的遵从和对法律的依赖。而公民法制教育则是基于“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更要唤醒他们督法、立法意识的教育。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当前普法教育的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1]我国的法制教育必须适应时展,拓展教育内容,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公民参与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力量,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立法、执法环节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立法能够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法律的合法性;[2]公民参与执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

要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由“管理型法制”向“权利型法制”的转变,[3]就必须区分二者在目的、理念上的不同。“管理型法制”是指强调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其理念的总称,这样的法律是治民之法,强调对社会的管理;所谓权利型法制,是指通过“权利――义务”的平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承认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尽管我国已开展数次大规模普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相当多的地方只是简单发放法律宣传画册或者举行法制教育的讲座,观摩一两次法庭审判等。同样,学校法制教育的理念也比较落后,注重知识的灌输,只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不能做哪些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明白法律规定的“你们有哪些权利”或者“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可见,学校贯彻落实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将公民法制教育的模式从“传统法制教育”转变为“公民法制教育”,从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逐渐培养守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调查对象的确立

课题组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134人,回收有效问卷4063份,其中小学1466份,初中1973份,高中624份。本调查参考《中国公民意识调查问卷》[4],将公民意识划分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公正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相应问题,调查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回答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说不清四个等级。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编录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问卷中“法律意识”维度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法律意识不仅表现为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而且体现在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监督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见表1),其中对“如果你发现学校某项规定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愿意提出质疑”这一问题的回答,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的比例分别达到87.2%和81.8%;对“如果很多人都不遵守某项法律,你也可以不遵守”的选择,持“不赞同”观点的高中生比例达75.8%。由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遵守法律,懂得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切身利益,在学校规定与法律相悖时,懂得提出质疑,维护权利。

(二)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好朋友违反校规,法律意识存在年级差异

对“如果你的好朋友违犯了校规,你愿意举证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1所示:小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的比例是75.7%,初中生所占比例仅有56.9%,表示“不赞同”或“说不清”的小学生比例是24.3%,而初中生却是43.1%。

面对朋友犯规,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这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15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处于亲密的共享阶段,这时的友谊有强烈排他性,孩子们懂得忠诚、理解是友谊的基础,经常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同伴相处时间已超过家庭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集体作为同伴互动的社会背景,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初中生更看重同伴关系,而选择不举证违反校规的好朋友。

(三)中学生宪法意识较薄弱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分别有41.4%和48.9%的初、高中学生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范围处理问题,另有17.2%和13.8%的初、高中学生无法做出判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赞同这一观点。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见,当今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有关。在中学生甚至在成年人心中,“法律高于一切”的信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遇到违法案件能私了就私了”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8%的高中生表示“非常赞同”,15.7%的高中生表示“赞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高中生较初中生、小学生而言,其社会化程度更高,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选择赞同私了违法案件就不足为奇了。

四、引导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路径

在加强公民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清公民法制教育的目的,树立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教师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唤醒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技能,即遵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并以此作为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更要清醒地意识到,公民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是仅靠背熟法律条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观摩几次庭审就可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制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法律权利,唤醒学生督法、立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权利观念的形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是法律的权利主体,而不仅仅是义务主体。

(二)管理路径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开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学校立法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法规的权威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实效性;学生参与监督法规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法制教育的参与性,提高法规的修正机能。比如,设立校长信箱、学生法制委员会、学生智囊团等都是很有效的手段,能为学生今后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管理奠定基础。

(三)生活路径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法律生活介入社会管理,一方面可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提高立法、督法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者、参与者的角色,对社会管理、法制运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参与法制管理的热情,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因此,学校如能为学生提供走进生活,践行法律的机会,对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例如,在公共设施保护、公民环境治理等领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管理、配合、监督法制工作人员等活动。 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更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所,学校要努力取得社区人员的配合,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法制建设中去,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切实体验作为公民在立法、督法方面的责任。

公民参与途径的拓宽与参与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前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公共管理,不但能提升其公民参与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其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制技能。

参考文献

[1]赵俊林.时展与我国公民法制教育内容的拓展[J].中国司法,2006,12.

[2]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推动法治秩序的运行[J].法学与实践,2009,1.

篇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大精神和xx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切实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和谐、创新、发展为指针,以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动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蓬江教育现代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现在校学生违法率控制在0.5‰以下,犯罪率为0的工作目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德育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加强实践育人和传统育人,培育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

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其生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位置,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预见性,发挥学校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推进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实践化,形成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主要措施是做到“七个抓,七个促进”和四个“进一步加强”。

(一)抓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德育队伍建设是保障。今年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和促进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拟请省内着名的德育研究专家到我区举办讲座和辅导报告,组织各学校的德育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二是加强班主任培训,继续举办主要面向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师c证资格培训班,力争使我区的班主任持c证资格的比例达到100%。同时加大b证和a证的培训力度。三是配合市教育局的 “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通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这一崭新载体,有效引导班主任教师向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四是要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统筹驾驭工作的能力。五是各学校要结合本身的实际,开展针对本学校德育队伍的培训,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交流学习、举办讲座报告、开展研讨互动等,切实提高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二)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落实在班主任工作、班级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要抓好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尤其要突出抓好班级常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仪表着装等几个方面。三是要注重开展体现本校常规教育特色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某一个方面为切入口和着力点,进而抓好各项常规教育。四是要抓校风、学风、班风。五是要正确处理抓日常行为规范和抓教学的关系,避免重教学轻规范,要以规范促教学。

(三)抓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守法意识的提高和法制教育目标的落实

一要认真落实去年12月召开的区中学生法制教育座谈会的精神,用以指导并做好法制教育工作。二要做到法制教育常抓不懈,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开展“法伴我成长”、 “与法同行”等活动。三要注重在有关学科教学和团队主题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四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校上法制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五是中学特别是高(职)中要密切关注和监控学生违法犯罪的苗头和倾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可与区司法局、禁毒办等单位联系,请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六要落实好法制教育工作责任制。七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的歌舞厅和网吧等不良场所。各学校网吧义务巡查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八要每月至少要联系属地派出所一次,加强信息沟通。九要切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的中小学生预防教育目标。禁毒示范学校要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各学校要结合“6·26” 国际禁毒日,组织好各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十要切实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落实专人结对帮教,转化率要达到85%以上。

篇7

200*---200*学年第一学期

8.20(周三)法制工作布置会,要点:(领导班子)

1、 构建领导组织管理构与网络。

2、 法制工作三年规划,由杜校长制定。

3、 法制工作学年计划,由冯校长完成。

4、 法制工作研讨会,下周二举行,校领导班子,各班班主任。

5、 本学期法制工作具体安排由戚主任负责。

第15周为法制安全教育周,开展法制、安全讲座。

结合评选德育示范班开展法制教育。

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堂教学与法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8.26(周二)法制工作研讨会,(校领导班子和班主任)

(1)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灌输、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2)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法制安全教育?

(3) 学生法制、安全意识现状及应对策略。

(4) 法制、安全教育途径、方法研究。

(5) 各班因人而宜有针对性、有重点进行法制教育。

(6) 坚持每周汇报制度。

(7) 开展家庭与学校、社区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

(8) 制定各项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9.30(周三)普法工作专题会要点(全体教职工)

(1) 学习“四五”普法读本(要求有笔记)

(2) 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3) 浓厚普法工作氛围、创设普法环境。

(4) 开展讲座和知识竞赛。

(5) 进行全员考试,成立法制与普法办公室。

(6) 制定普法工作规划和计划。

(7) 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

(8) 期末进行总结。

9.15(周一)校长办公会

10.10(周五)法制工作会(领导班子)

(1) 完善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2) 制定学校章程。

(3) 汇总前期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 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工作管理。

(5)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环境建设。

10.27(周一)校长办公会

2004.1.5

(周一)法制工作总结会

(1)通报本学期情况

(2)进行总结、评优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

2004.2.9(周一)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子)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

(4)学期末班主任汇报会

(5)确定本学期法制工作要点。

①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②利用具体活动的载体

③班级工作有机结合

④与贯彻法规,规范结合

⑤优化法制教育环境

2.23(周一)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主任)

(1)布置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周工作

(2)在活动中紧密结合法制教育

(3)布置征文比赛

(4)评选遵纪守法德育小标兵活动

(5)德育示范班会贯彻“规范”与法制教育要求

3.1(周一)校长办公会

5.14(周五)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布置会(校领导、班主任)

(1)师生共学法,搜集学习资料

(2)浓厚法制教育氛围,办好板报,专栏

(3)学法,用法主题班队会

(4)学法用法演讲比赛

(5)学法用法征文比赛

(6)学法用法活动小结

6.28(周五)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学校法制工作年度总结

(2)汇总班级工作经验

(3)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2004.9.7(周二)法制工作会(校领导)

1.制定本年度法制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安全教育活动周

4.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

(1)时间(2)人员(3)地点(4)内容(5)形式

5加强法制阵地建设

(1)组织领导阵地(2)宣传阵地(3)教育阵地

6定期召开研讨会

(1)10月中旬 (2)11月中旬 (3)12月中旬

校委会 班主任 学生

10.18 (周一) 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主任)

1.组织学生学习新修订的“守则”和“规范”

2结合法制教育开展学习、贯彻、落实

3结合“五项评比”有针对性的落实

4结合评选德育示范班进行落实

5结合评选德育明星进行落实

6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教育活动

7期末进行小结,汇总经验

10.11(周一)校长办公会

11.15(周一)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校领导、班主任0

1组织开展学“规范”守法纪教育活动

2本周召开贯彻新“守则”、新“规范”研讨会

3组织“我的行为我规范”知识竞赛(第15周)

4征集学生学习、体验、反思体会

5活动周小结

12.3(周五)“我的行为我规范”活动安排(德育处、班主任)

1以年纪为单位分组进行

2知识竞赛时间、地点、内容见通知

3竞赛内容大部分结合实际问题

4评委及颁奖

5班主任组织好参赛选手进行比赛

12月20日(周一)校长办公会

2005.1.18(周四)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交流工作经验,找出新问题

2进行工作总结,评选优秀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2005.2.29(周二)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 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学习2004-2005学年法制工作计划。

2. 明确人员职责,提出工作要点。

(1) 队伍建设(2)阵地建设(3)环境建设

3. 普法办公室人员职责落实。

4. 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考核。

5. 确定法制安全教育周

6. 做好家庭教育,社会宣传等工作

3.14(周一)校长办公会

4.7(周日)法制教育活动周安排(校委会、德育处、班主任)

1. 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规。

2. 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活动。

3. 观看法制教育警示片。

4. 开展手抄报、板报等评比活动。

5. 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

6. 进行活动周总结。

(1)活动周小结

4.18(周一)校长办公会 (2)环保与法制

(3)近期工作安排

5.11(周三)法制教育研讨会(校委会、班主任)

1. 小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分析。

2. 提高小学生法律意识策略。

3.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4. 法制教育的途径、方法研究。

(1)普法工作小结

5.30(周一)校长办公会 (2)研讨会总结

(3)成员工作情况汇总

6.17(周五)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 交流法制教育经验。

2. 总结优、缺点,评选先进。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2005.9.7(周三)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制定本学年法制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制安全教育周。

4.组织法制安全讲座。

5.加强监督检查。

9.26(周一)校长办公会

10.11(周二)法制工作研讨会(校领导、班主任)

1、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2、 班级管理中如何有针对性开展法制教育。

3、 如何在家庭、社区开展法制宣传。

4、 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立体教育网。

5、 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

11.1(周二)、法制教育活动周安排(校领导、班主任)。

1、 结合实际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 各班创出有特色的法制教育。

3、 培训骨干学生当宣传员。

4、 组织好学生听讲座。

5、 组织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1)活动周总结

11.21(周一)校长办公会 (2)培训工作情况

(3)家庭教育情况

(4)知识竞赛安排

12.7(周三)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广大师生)

1、 开展好“学会感恩”教育活动。

2、 结合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3、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法、用法。

4、 师生座谈会。 (1)法制教育活动小结

12.19(周一)校长办公会 (2)法制课、培训小结

(3)近期工作布量

2006.1.7(周二)法制工作总结

1、 交流经验、查找不足。

2、 进行学期总结,评选先进。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06.2.6(周四)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 总结上学期工作,检查落实计划情况。

2、 明确人员职责和学习任务。

3、 确定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

4、 定期培训教师的时间与内容。

5、 阵地建设。(1)领导阵地(2)宣传阵地(3)教育阵地

6、 队伍建设。(1)校领导(2)教职工(3)学生

(1)学习“两会”报道

3.10(周五)校长办公会 (2)落实计划情况

(3)活动周安排

3.15(周三)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安排(校领导、班主任)

1、 交通安全教育讲座,由交警大队于建立讲。

2、 法制教育讲座,由关工委苏宝元、马树立二位讲。

3、 “礼仪、安全、文字”黑板报评比。

4、 活动周总结。

3.20(周一)专题学习会(全体教职工)

1、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 结合实际工作,每位教职工对照找差距。

3、 结合法制教育,有重点地开展活动。

4、 宣传“八荣八耻”,分学校篇、家庭篇、社会篇三部分材料。

(1)学习“八荣八耻”

3.27(周一)校长办公会 (2)查找法制工作不足

篇8

从学校整体工作看,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重知识、轻品德、疏法制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2、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单一;3、法制教育与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4、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配合不够密切;5、法制教育的教研工作相对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校整体教育工作的实际,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具体探索: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建立校长负责的法制教育组织机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战略目标。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是确保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增强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政教工作领导同志具体负责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确立了我校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责任制。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制订并实施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督导检查,且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二、制订规范,提升师德,发挥教师法制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为了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法制教育,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决定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等规定,定期召开全校师德建设工作会,要求全体教师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允许有斗殴和赌博现象发生。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有效地推进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活动,综合治理,营造生动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我校法制教育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有关法律知识为基础,侧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交通、治安、禁毒和环保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另外,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安排一定课时的法制教育内容,每学期保证不少于4课时,并要求做到课时、教师、教材、效果的“四个落实”。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挂图、光盘;设立“法制宣传日”、“法制教育活动周”,模拟法庭、旁听庭审、办校园小报、举行法制讲座等。且将法制教育工作情况纳入中小学整体工作和教师绩效考评的内容,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实行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管理,落实帮教对象、帮教人员、帮教措施和帮教效果。

篇9

按照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依法治区、把我区建设成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总体要求,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在已有的成绩的基础上,将继续以方法求新、工作求实、效果求好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实践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力求取得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成效。在工作中,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努力开创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综治委、区委宣传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区司法局、区文化局、区团委、区妇联、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建邺区中青少年法制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讨、协调解决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开展工作的新机制与新途径。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领导下,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联合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对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组成由各校团委、少先队、政治教师、班主任、社区教师、法制副校长为主体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建立定期分析例会和学习制度。各校定期组织教师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评优、评职称和竞聘上岗的依据之一。

三是坚持正面引导。坚持依靠课堂主阵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确保普法开课率达到100%;坚持把法制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坚持把法制教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促使中小学生将日常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各自的自觉行为,使学生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逐步树立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健康、向上、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以科学、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动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是坚持形式多样。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普法手抄报比赛、普法小品比赛、普法系列报告会、开展法制课观摩活动、法庭旁听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尤其是引导学生们围绕《宪法》、《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取材于日常生活,自编自演普法小品会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五是注重有的放矢。针对我区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相对较差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有效地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发展自我的能力;针对毒患死灰复燃、蔓延泛滥对学生影响的问题,积极开展“远离、珍惜生命”的禁毒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针对“”的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校园、家庭拒绝”,“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反科学、、反人类丑恶本质的认识;针对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加强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发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外来工子弟教育,确保外来工子弟这一易被忽视的群体健康成长。版权所有

篇10

1.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相对低下

现阶段我国教育仍然偏重于学历教育,并没有转移到素质教育方面,经过多年来的教育改革,虽然“重学历、轻素质”的教学观念有一定改善,但是并没有非常理想的效果。现代高校一般只是在大一课程中开设了“法律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是直接按照课本生搬硬套,照着文本念,并没有将学生法制教育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很难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学校以及社会对于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目前,虽然大学生在法律意义上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心理年龄普遍较低,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从社会层面上分析,从小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应该是书报杂志、电视等,但是其中不乏很多不良影视作品以及杂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产生很大影响。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直接受“高压管理”,而大学教育比较自由、放松,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思想上很容易放松,极易走上歧途,现代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从学校方面来看,民办大学生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成人教育学院。虽然民办大学为很多低分学生以及高考落榜学生提供了一种受教育途径,但是办学理念一直强调经济效益,而且学生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在学生法制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二、和谐校园视角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加强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之间的关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校园建设要求各项校园管理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是校园管理的主体,想要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就应该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明确法制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自然也不会形成相应的法律行为,这样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也无从谈起。(2)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会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道德素质、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现代很多大学生犯罪,并非是他们不知道犯罪行为会遭受法律惩罚,而是因为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出现极度扭曲。为此,高校要想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准确找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构建和谐校园。(3)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从法律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形势下,只有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融入法律意识,才可以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认可法的权威性,以法的思维以及精神参与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利用自己的暑假时间在外勤工俭学。但是,一些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有上当受骗的现象,有的用人单位随意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果大学生能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就可以在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

高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法制观念教育、基本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等。目前,很多类别不同的高校都是统一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实施法制教育,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系统、繁杂,课时比较少,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赶进度而简单地罗列各种知识点,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过关而死记硬背,最后造成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样显然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成效,学校应该进一步调整、优化法制教育内容,根据学校类型开设相应层次的法制教育课程。不仅需要向学生普及民法、刑法、宪法等大法知识,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开设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了解到法制教育的实用性,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3.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

法制教育的专业性较强,相关的法律条文、法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感觉索然无味,很难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认为,法制教育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模拟或者真实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出现的犯罪行为案例,这样可以增强案例教学的说服力以及震撼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功能组合向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案例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实践教学法。法制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尽可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从而有效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及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定期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开展法律征文活动,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法律服务信箱,鼓励大学生诉说自己困惑的法律知识,及时为学生解答。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或者旁听一些关于行政、民事、刑事、经济等方面案件的审判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性,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4.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