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法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纪法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纪法教育的重要性

篇1

Key words: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importance;suggestions

一、引言

语法始终是外语教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语法教学的态度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早已发生了改变;20世纪70年代,人们批判语法,认为其是有害并且没必要的;而到80、9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语法并且认为其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个世纪以来,是否教授语法的问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有些研究者倡导在教学中重视语法的教学,而有的学者则对此持相反意见。同时在中国,人们对语法教学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变。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领域占据着很长的一段时间,其特点是强调对语法规则的解释和不断机械地操练,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考试获得高分的同时却无法成功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纯粹成了中式的“哑巴英语”。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导之下,教师和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尽管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但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似乎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界。其实,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对使用语言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对学习者学习英语更是如此。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有助于把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这也表明能反应语言结构普遍规律的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事实上,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口头和书面上熟练地使用英语这门工具。语言层面应该包括目标语的能力和知识方面。然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语言的目标包括三个层面: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与培养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知识是以学习语法为中心,并且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牢记语法规则。在听和写的能力培养中,如果学习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就能够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材料。知识获得的越多,越能够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语法是一系列告诉学习者如何将词组成句子的规则。对语法规则掌握得越多,毫无疑问,我们表达的时候犯的错误就越少。因此,语法是培养四种基本能力的基础。当学习者在努力提升自己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语言的语法规则所在。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在终身学习中,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者必须学会能够创造知识的知识,并且语法就是这种能够再造知识的知识。也就是说,要多关注语法教学,这样学习者才能够学到更多。语法能够解释语言的结构,能够为语言提供规则依据。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不得不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以便指导将来的自主学习。

三、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首先,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转变教师角色,尽可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英语教师本身应该全面客观了解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克服语法学习困难,让学生意识到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鼓励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根据学生整体的语法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提高语言学习和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刚性要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今后我国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正在包括我校的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

民族学院是隶属于自治区政府的创办在陕西的一所高等院校。去年我院建校50周年时,总书记写了贺信,高度概括和肯定了我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我院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我们教师就应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努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根据我校藏族学生较多,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效果。所谓“刚性要求”就是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教学规定,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原则。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采用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笔者把这些情况总结如下,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2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理由

大多数人的观点可能是:大学应具有一种宽松的氛围,主要靠学生自觉学习,学生应具有较多的自主性,教师只能教育、启发和引导,不需把学生管得太严,不需采用“刚性要求”。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所有大学可能完全正确,在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现在还可能完全正确。在那个时期及那样的学校,若有太多的“刚性要求”反到要影响大学生们的活力和创造性了。但经过近些年的大量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上述观点在目前的所有大学并非普遍正确。

我们学校主要面向自治区招生,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方面具有如下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刚性要求”教学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1采用“刚性要求”,夯实学习基础

我校虽也有招入的少数高分生,但大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年国家对自治区的投入很大,但目前自治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区内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和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我校学生的数学、物理、语文、外语等中学知识基础较薄弱。在内地中学已普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内地学生能相当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今天,区内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还需从零起点学起。

较差的学习基础,使得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会碰到很多困难。通过“刚性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他们不会因学不懂、学不会而放弃学习。

2.2采用“刚性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与较低的高考成绩、较薄弱的学习基础相比,更突出的问题是我校部分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大学将教会他们该怎么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较差,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如果我们不“刚性要求”学生,任他们这样不听讲不复习,很可能学生就学不到任何知识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就要落空。

2.3采用“刚性要求”,逐步树立自信

学习成绩一直不突出的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平庸,没了更高的理想,失去了攀登的勇气,放弃了追求的理想。

如果不“刚性要求”这样的学生努力追求进步,不“刚性要求”他们重拾信心,他们可能就会停留在山脚,永远到不了山顶,永远看不到彩虹。

2.4采用“刚性要求”,培育竞争意识

可能与区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关,也可能是区内就业压力不太大所致,我校部分学生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逃课情况较严重。

学生没有学习自觉性,不愿意去学,若不“刚性要求”他们,对其放任自流,他们就会浪费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时机,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甚至荒废了大学学业。

2.5采用“刚性要求”,克服语言障碍

我校藏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50%。对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少部分学生汉语不过硬,表现为听讲课、看教材理解领会稍慢,说写汉语语句不够通顺,逻辑不很清晰,错别字较多等。

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困难,如果不“刚性要求”他们克服语言的障碍,他们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灰心丧气、主动放弃、自暴自弃。

2.6采用“刚性要求”,灌输为学严谨

部分藏族学生缺乏计算机所需的严谨性。如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表达式用到的“=”、“+”、“-”等运算符都只能是西文字符,不能是中文的全角字符,但这种错误对藏族学生要纠正多次、纠正好长时间才能避免。

计算机技术是严谨的科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计算机的使用和程序设计中,必须“刚性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约定,按照相应的语法做,养成为严谨的习惯。

3具体的“刚性要求”措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以上具体情况,经过笔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采取了如下的一些“刚性要求”措施,以使他们必须学习、必须学会、尽量学好。

3.1 “刚性要求”复习

因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前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很有必要。对较复杂的内容,教师自己陈述,在陈述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回答。对一些较简单的,学生必须记住、应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会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再由大家纠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督促他们学习、复习。

3.2 “刚性要求”掌握

在讲重要的、比较难一些的重点知识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完全掌握,笔者会用中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刚性要求”他们上黑板演练或在投影上操作演示。如数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Excel单元格地址的引用,Word中文本格式的设置等较难、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了详细讲解、演示了相应例题后,会请学生上讲成一些习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很好掌握。若还没能完全掌握,教师应对这些基本的重点知识再多用些时间和精力去讲解。

3.3 “刚性要求”完成

为了督促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及时复习重点内容,笔者会布置适量的学生能力所及的课后作业。通过检查、批改布置的作业,将作业情况登记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个别作业很差,甚至不交作业的学生,笔者会在课下“刚性要求”他们来谈作业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完成或不交作业。

在学完一章后复习时,针对计算机基础涉及知识和概念较多,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较多的特点,笔者会“刚性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给出各作业题的正确答案,使所有学生把作业搞懂、搞会、搞正确。

3.4 “刚性要求”实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必须十分重视上机环节。笔者会精心设计每次实验的内容,每次上机都有相应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学生上机时不断巡视、辅导。对较难完成的操作笔者会让做得较好的学生给大家演示,以激励好的学生并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对少数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会重点对他们进行督促和辅导,达到所有学生完成主要的实践内容的目的。

4 “刚性要求”教学的效果

这些“刚性要求”措施会不会受到学生的强烈抵制?是否会因为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开销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实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接受的,从考试结果看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具体说明如下。

4.1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

在实施“刚性要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部分学生都积极配合并支持,少部分学生也能较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服从了“刚性要求”与管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刚性要求”措施极端不满、拒不执行,也遇到过个别学生较大的阻力。例如笔者去年给医学系的一个部队班(从部队转业的士兵中选择成绩较好的人组成的一个班)“医07护本3班”代课,这个班学生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少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能很好地从部队转变到学校、从士兵转变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要求。表现为:学生缺课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不按要求实践练习,布置的作业完成不认真。“刚性要求”教学法实施后,除一名学生不服从纪律约束外,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支持和配合教学。

4.2 “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刚性要求”教学法虽增加了些额外的时间开销,但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促进更多学生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007-2008第二学期我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好些班有一半左右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而笔者使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医07护本3班”26个学生的总体成绩较好,试卷成绩统计见表1,他们虽基础不好,但在“刚性要求”下最高的成绩为93分,最低的为33分,大部分学生成绩在70-79之间,有5个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只占19%,整个班成绩呈正态分布,较合理。

这个班的成绩若说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还是“刚性要求”不够,并在试卷分析中写道:“少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不好,以后可在如下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解决其缺课及上课不认真听讲问题。(2)加强实践上机的检查力度,督促学生完成上机作业及任务。”

表107-08第二学期医07护本3班试卷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100―9089―8079―7069―6059―0

人数(人)23975

占比(%)812352719

5结束语

只有充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好。笔者认为“刚性要求”教学方法针对了我院的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是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正确教学方法。只要事先给学生声明了“刚性要求”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中坚持执行,在执行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会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们更好的经验,把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得更好。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钢教授的很多指导,在此笔者对张教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窦燕,史倩竹.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 教学研究,2009,32(1):67-70.

篇3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数学生都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所以,将计算机教育置于游戏当中,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指法的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照着书本进行练习,那么,学生看着枯燥的键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计算机的键盘输入可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重复性很强,所以,需要学生们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熟练指法,然而,学生在没有任何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被动的练习,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引入游戏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了手指分工之后,可以让学生在《金山打字通》中进行强化训练。这个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练习指法,一个个字母符号从上到下飘落下来,并且是从慢到快的,而学生必须迅速按下相应的字母键,才能把字母击落,正确率高就可以取得高分。在这种游戏模式的吸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而大家为了取得别人高的分数,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样一来,就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指法,增强了手指的灵活度,不断提高输入速度。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指法,并具备一定的输入速度和质量之后,再把学生带入“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当中,可以组织一场小比赛,如果哪位同学可以抓住小偷,就评其为“最佳警察”。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班级就会出现很多“优秀警察”,给学生一种荣誉感和满足感,以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是不愿意总是按照相同的方式学习的,因此,游戏教学法进入课堂,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更容易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让他们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当然使用游戏教学,得有一定的分寸,不能过度过滥,否则会适得其反。游戏教学可以作为日常教学手段的一种有力补充,以利于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质量。

3促进教与学的结合

计算机游戏是教学中的“催化剂”,他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时候做到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使教师多了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手段,从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教学法一般是从理论出发,全面系统地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住,但是,其课堂十分呆板,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产生一定的限制,而且学生经常被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自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枯燥的命令与字符。而游戏教学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充分游戏教学法的优势,将相关游戏整合到计算机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游戏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与神秘性。人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充分应对突然出现的游戏事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往往将现成的知识告诉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记忆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缺少好奇心与主动性。

第二,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与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控制了大量的内容,学生缺乏思考与钻研的精神,甚至会引发厌学的情况。

第三,游戏教学法还可以增强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无法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更无法得到像游戏中的奖励。第四,游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操作性。目前,很多游戏中的每一个场景甚至微小的细节都很逼真,而艳丽的色彩以及奇特的造型更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这样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游戏教学法强调学生张扬个性,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传统教学方法并不具备这一功能。

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及步骤

1实施原则

1)适用性原则

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游戏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把握好游戏引入的尺度,明确游戏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而不是纯粹的玩。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教学的要求和其中的重难点。从而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游戏,并且做适当的指导,不可以玩代教。另外,应该强调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自觉地不在其他教学时间玩计算机游戏,更不能沉迷其中。

2)启发性原则

游戏教学法实施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教师可选择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并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表达,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学生掌握了鼠标与键盘的一般操作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画图软件,让学生利用这些软件来画图。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就可以让学生们学会文字编辑、修饰与美化,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不仅掌握了一门技术,也能够促进大家感情的沟通与交流。还可让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此外,游戏教学法的启发性还需要教师对游戏的难度进行适当的把握,应该难度太大的游戏不仅不能给学生任何启发,甚至还会让这些学生失去自信,不愿意参与到这些游戏当中。如果难度过低,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3)灵活性原则

在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同时,应该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游戏的关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实施步骤

1)明确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从而带着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参与到游戏教学中。

2)理解游戏的规则

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游戏的规则,这是因为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规则,难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是不可取的。

3)演示难点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教师应该亲自演示游戏中的难点,让学生快点进入游戏,完成游戏,并从中获益。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地解决游戏中难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沉迷于游戏。

5)效果评价与总结

篇4

关键词 幼儿 体育教育 健康

一、引言

2001年6月29日国家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并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幼儿体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重心的偏移,使得幼儿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得以提升,提高了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几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尤其在发达城市中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根据性弱,在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国幼儿体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尤为突出。有鉴于此,本文对幼儿体育教育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二、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对幼儿生理的积极影响。幼儿的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 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但是由于幼儿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适合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相对而言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的后备人才都会从这个年龄阶段开始训练培养;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幼儿骨骼增长、增粗,钙化的速度加快,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处于此年龄段的儿童的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得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 而且肌肉的力量差,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这个阶段肌肉发育的特点为,跑、跳已经很熟练,但是手的动作还很笨拙,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还不能精确完成,体育锻炼时需要神经系统支配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需要视听各感官的参与, 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和各感官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心肺的功能比较而言比成人要差,儿童的心肺体积比例大,心脏的收缩力差,平均每分钟心跳90-110次,适宜的运动强度可以提高儿童的肺容量,提高儿童呼吸道黏膜的抗菌、耐寒能力。因此学前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体育教育对幼儿心理的积极影响。就其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期是以直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完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对较低,兴趣爱好、各项特长表现均不明显,意志也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且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兴奋和抑制转换较快、灵活性高。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富于模仿性,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新动作较快。但由于兴奋性容易扩散,所以做动作时易出现多余动作,动作不够准确、协调,消退得快,但重新恢复也快。在幼儿期,他们的语言和动作发展都很快,生活范围空间扩大,独立性增强,求知欲旺盛,好奇、好问、爱模仿、喜欢人称赞,体轻胆子大,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为身心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合理的体育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信、快乐等良好情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开发幼儿体育教育的双重价值。幼儿体育教育是要把幼儿培养成具有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的未来栋梁,它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任何忽视其中一个方向的幼儿体育教育都是不健全的。幼儿的开发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单一的,完善的幼儿体育课程是能够带给儿童欢乐和享受,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及活力。

改变观念。禁锢人头脑的思想是前进的绊脚石。我们既然明确了幼儿体育教育的教育方向,幼教工作者们便应大刀阔斧地对存在于头脑中不合时宜的理念进行改革。不是改头换面,而是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理念系统地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改变幼儿园的环境与设施。2001 年国家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可以说是针对幼儿园场地不足的问题而言。我们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敞、和谐的活动场所,给幼儿感官上的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手脚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本体感等。根据幼儿的需要引进器材,满足幼儿的需要。

游戏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最优化地实现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认为:“教育,决不限于课堂教育和学校的课外教育。孩子们的玩,就是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游戏与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核心与突破口。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幼教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我们不应逆其天性,逼他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可能会因此而生抵触情绪。幼教工作者育儿的任务不仅是希望他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希望他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正常情商的人,能很好地与人相处,适应社会。不要以为育德育智只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范畴,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同样需要体现这样的宗旨和目标。将孩子们的课外游戏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将孩子们课外自发组织的游戏改编成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搞活课堂气氛的新游戏,推动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在设计和进行游戏时,要坚持灵巧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前者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通过设计有灵巧训练内容的体育游戏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后者则要让幼儿通过胜负的差异在心理上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或失败,学会如何去面对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重视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户外活动。中国的幼儿教育总是喜欢把幼儿圈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幼儿园,搞活动也仅局限于很狭窄的范围之内。应尝试把幼儿体育课的课堂搬到大自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设想,在绿草如茵的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吸收一下新鲜空气,玩玩山,戏戏水,带上他们喜欢玩的玩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们会是多天真烂漫,这比起以往枯燥烦闷的园内技术课来说要有趣得多,幼儿从中亦将受益匪浅。有条件的还可在园内营造和谐的户外活动区。不仅要重视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还要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活动区域内创设文化背景,如可以在操场的墙壁上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团结互助”等各种体育动态图画或醒目的牌子,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学会互相谦让与合作,体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衔接好幼、小体育教学。幼儿体育是进入小学阶段的前期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幼儿体育教学设计应与小学阶段对学生体育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联系,让幼儿提前接触一定的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李晔.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谈幼儿体育[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2):13-14.

[3]于秀,矫祯玉.我国学前体育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25-26.

[4]韦凌云.目前幼儿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2,19,(2):37-38.

[5]王玉珠,孟宪菊.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9):32-33.

[6]刘鑫.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8-10.

篇5

【关键词】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国书法;素质;文化传承

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明确指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书法普及教育的专业人员,笔者切实感到这个《意见》来的恰是时候,它对于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意见》的有关内容,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这一课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中国书法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白衣舞者舞动巨型画笔在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上随意挥洒,书法借助奥运的东风,充分展示在世界各国面前。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是中国书法界的一件大事,这充分说明世界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是中国人最伟大的艺术创造之一,仓颉造字、蒙恬制管,我们的祖先从实用中发现美,在书写中创造美,将线条的抽象写意发挥至极致,把无形的思想情感赋予有形的黑白墨韵,于是诞生了惟属于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说,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的生发与演化,与中国的文化同步,它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历经世纪更迭,依旧代代相传,绵延不息,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书法是写字,又不仅仅是写字。书法与汉字不可分割,从我们的祖先发明汉字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的书写,为了使我们的汉字更加具有美感,不同的书体被创造出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创造文字的初衷是为了记录语言,因此书法首先是一种表达的工具;式样繁多的书体则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书法演化为文化传播的手段。(2)书法是一门艺术,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作为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是可视的、有形的,又不仅仅是有形的,它有着无穷的韵味。书法作品无论流丽温婉,还是朴拙雄强,抑或悲壮激荡,都是书法性灵的一种体现,观者从中都能获得灵魂的美的享受,它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它远离了生硬死板的拼音术,而走上了一条凭虚驭风的艺术之途。(3)书法是一种文化,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书法是一种文化,是借助文字的书写来抒感,陶冶性灵,表现事理,荟萃风情。同时书法更是一个时代风气以及审美追求的体现,明代以前的书法家,在当时都不是以书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他们在所属的那个时代里大多数是行业精英,这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好书法都是非功利的,历史证明很多好的书法作品都是无意间的心灵流露,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它们在成为传世名篇的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的同时,又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或历史印痕,可以说,书法是一种跨越时空、传承文化的载体,是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源泉。

二、学习书法必须选取经典法书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真草隶篆均有不少佳作传世,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书法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为避免中小学生在学习前人遗迹过程中发生偏差,《意见》专门提出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

提倡“用毛笔字学楷书”是一项非常正确的举措。书法首先就是要是让人看得懂,楷书是规规矩矩的字,雅俗共赏的字,也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他们在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促进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合乎规范。作为书写的文字,它需要遵循固有的规范,明代书法家、书论家董其昌曾有“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之说。他指的是晋代书家讲究气韵生动,唐代书家讲究法度森严,宋代书家讲究随意洒脱。学写书法就要像唐人一样,讲究法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做到它的基本层次,即“墨守迹象”, 墨守迹象就是恪守传统,至少是合乎前人已经取得的正确、正统的书法规范。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便是程式化,这种特征在书法上就是遵循书体分类原则,遵循已经程式化的运笔方法,循规蹈矩,合乎前人的笔法、字法、墨法。

提倡“临摹名家书法”有一定的难度。这里我们要区分一对概念——书法与法书。书法是写字的艺术,法书是可以供人效法的书法。就是说,法书是书法,书法未必就是法书。选取名家书法作为法书,应该以古代的名家为准,当今书法界,虽然也是名家辈出,但是能够让书法圈内人士认可,并获得人民群众广泛赞同的书法经典作品又有多少呢?恕笔者孤陋寡闻,实在屈指可数,寥落星辰。即便是古代名家,由于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实用性的,不是为了创作而进行的创作,特别是宋元以前留下来的很多古代名迹都是书札,它必然有着强烈的真实情感的表达,而且在书体上也不一定都是楷书,因此,即使是名家书法未必就适合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法书。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它也涌现了一批楷书名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各具特色,各领。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后世称其为“正书第一”。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代表作《多宝塔碑》,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我们的孩子成长在繁荣昌盛的今天,通过学习盛唐时期的名人书法,更能培育他们的盛世胸怀。

三、解决师资缺乏刻不容缓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书法也是对其子女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因此社会上的少儿培训班也特多,学习群体也日益空前壮大。教育部出台《意见》是顺应大势,将大众的呼声转化为现实的举措,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通过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素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过,大多数学校在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不足,如何弥补刻不容缓。

《意见》对于开设书法课是这么要求的“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变更一节课程,对于中小学而言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现在许多学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书法课,但是,由于书法课为非主流课程,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教师编制,因此有不少学校的书法课是由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来兼课的,这种师资力量的不足与师资队伍的非专业必然导致另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端,那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每个学校的学生学出来的书法是不同的,良莠不齐的书法必然会造成学生素质上的偏差, 而“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这种偏差不及时纠正,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的结果就是使教育部“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的美好愿望逐渐成为空谈。

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

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

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篇7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在培训机构学习日语的人数为68万,位列世界第二;在大学等教育机构学习日语的人数为41万,位列世界第一。在如此背景下扫眼望去,我国的日语教育却与英语教育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便是应试能力与运用能力的严重不协调。大部分学生过了1级却不敢开口,无法和日本人进行流利的对话。而为了解决此问题,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方案便是增加视听说的课程,聘请日语母语者担当口语教师。然而,口语的训练需要日积月累,语感的培养也不是一日就成,单靠一周一两次,每次90分钟的视听说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理语言学认为,从“输入”到“长期记忆”需要艰苦的训练和不断的重复。日本也有学者提出:内语(将所听到的话在心里默念的行为)的反复可以促使所学内容的内在化,从而使其变为长期记忆。基于此种原因,日本近年来兴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潮流――跟读训练。玉井(2005)对于跟读的定义为:与听到的讲话内容几乎同时,或者有一定的间隔,进行讲话内容再现的一种行为。现存研究已经表明,跟读在改善音调、发音、提高听力、增强工作记忆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跟读即“内语的有声化”,反复的跟读练习不仅可以在以上方面有所成效,还可以促使所读内容的内在化,对于词汇及语法的掌握,外语语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读调查,其结果对于日语语法教学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二、跟读实验

本实验选取了某高校日语系的学生5名。日语学习时长皆为1年。在教师的协助下,按照平时成绩将学生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本次所选的5名学生皆为“高”中的成绩优异者,有着较为扎实的日语功底。

跟读材料则从《?叭栅我?き取り50(下)》中选取。该教材为日本面向留学生所编的听力教材,共设有25课,每课设有一个语法点。内容形式主要由单句、对话文、短文构成。本次从中选取了8个语法点,两两一对,共设4个课题。每个课题分别由8~9个对话文及2~3个短文组成。

跟读训练共持续4个周,每天30分钟。按照计划每周1个课题,每个课题需前后(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提交两次跟读录音。跟读的顺序参考门田(2007)的主张,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listening(单纯听一遍),②mumbling(小声跟读),③parallel reading(边看文本边跟读),④纯看文本,保证意思理解无误,⑤prosody shadowing(将注意力放在语音上跟读),⑥content shadowing(将注意力放在意思上跟读)。按照以上步骤,一周2次,共要求学生提交8次录音。

此次实验还在跟读训练开始前与结束后分别进行了2次口头翻译测试。形式为中译日,共8个对话,内容同样在《?叭栅我?き取り50(下)》中选取。最后,对5名学生进行了笔头的问卷调查。

三、跟读法对于日语学习的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跟读训练,5名学生的跟读流畅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具体文字化之后,发现有关助词的误用最为频繁(助词241、名词195、动词188、助动词109、形容词25、副词10)。这与松井?小野(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迫田(2004)曾在其论文中提出了“误用的化石化”这一概念。尽管正确的语音传入耳中,学习者重复的内容却与其相异,无论练习多少次都很难纠正的误用便是“化石化”。在本次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有关助词的化石化现象:「は?が的混用、「は?が?に?を?のの不足、「は?が?の的过多使用。鉴于以上现象不是个别学生单独出现的,而是大家共同所犯的。因此,可以认为是受母语影响:汉语是独立语,日语则是黏着语。跟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薄弱环节,跟读与否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对其薄弱环节注意程度的不同。虽然本次实验只持续了一个月,但就其反复训练的内容而言,出错最多的「は?が?に?を?のの不足现象,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可以推测,通过长期的跟读针对性反复训练,充分注意“化石化”中的错误点,可以达到减少误用,增强语感的效果。

而通过口头翻译测试可以观察到:在反复的跟读练习下,所读内容被无意识地存入学习者的脑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了长期记忆。对于一些句子和语法点,在翻译时,学习者可达到开口即出。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语感以及口语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1个月的练习之后,学生普遍反映语感有所提高,对于自己的口语也更加自信,由于喜欢跟读练习的方法,今后也想继续坚持下去。而对于今后练习的题材,则可以选择一些日剧、动漫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提高口语能力、增强语感的效果。另外,大家提出想通过跟读练习对“被动?使役”、“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ば、たら、なら、と”等相近语法点进行巩固。笔者认为,此次的实验在提高学习者积极性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多好的效果。

四、跟读法引入日语教学的意义

1.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流畅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时候将重点放在了读与写上,却忽视了“说”的重要性,以至于关键时刻不仅无法开口,即使开口了也大多断断续续,无法连词成句。反复的跟读练习一来可以让口腔肌肉适应日语的语言环境,二来可以通过加强记忆,加快信息输入与保存的速度,从而达到口语流畅度的提高。

2.可以促进语法项目的内在化。门田(2007)指出,跟读练习可以加强内语反复的显著化,从而将所读内容中涉及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转送到长期记忆,达到学习项目的内在化。

3.可以发现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如若在日常的外语学习中无法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就无法制订恰当的解决方案,给予相对应的反馈。跟读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其发音、语速、语调以及语法项目的“化石化”等问题所在,从而就其薄弱环节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4.建立语感。对于一名学习外语的学生而言,语感是极其重要的,日语亦是如此。由于日语的语序与语法等与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目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细究于语法项目的意思,运用场合及相近语法点的异同点,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依据规则思考造句通常来不及,并且书本中所写的内容也常常无法涵盖所有的语言细节。跟读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办法。从此次调查也可得知,持续的跟读练习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很多词语、句子及惯用说法,从而达到语境的整体记忆。这对于理解、掌握、运用日语,提高口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规则与语感的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

5.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由于跟读的难度与强度之大,在初级阶段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从本次调查也可以看出,就流畅度而言,虽然也有些许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开始适应这种练习,并且通过对自己流畅度不断提高的切身体会,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与自信心。而在最后的问卷调查中,虽然根据学生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对跟读训练的效果评价也不同,但整体在口语、语速、听力、语感提升方面的评价都颇高,并表示今后还想继续坚持下去。今后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将“被动?使役”、“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ば、たら、なら、と”等相近语法点与跟读训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同时,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重要性及方法

1、前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新时期关系更加密切。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有对语言背后文化的感知,任何语言的传播都有语言背后文化的影响。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这就对大学生更加深入细致的掌握英语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不仅要知道语言表现的含义,更要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的分析出发,阐释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2.1文化导入可以推动英语教学科学发展

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导入,可以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底蕴文化,避免了只会说一口流利英语,却对英语语言文化一无所知的尴尬。文化导入会对英语教学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2.2文化导入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比较枯燥无味的“语言―翻译式”教学,文化的导入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结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民族的国家历史、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法律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层次和方面,这无疑会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诱导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而且,对于学生英语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1]

2.3文化导入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相互学习借鉴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寓意,背后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的学习作为一种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文化的导入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借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既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促进对别国优秀问哈U的学习和借鉴,又可以通过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可以加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进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虽然具有其重要性,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囫囵吞枣、不加分辨的文化导入只会扰乱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秩序,只有利用科学的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文化导入要找准五个结合点

文化导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英语教学中要找准文化导入的五个结合点。一是结合口语材料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在英语生活的文化背景下耳濡目染的进行学习,提高口语能力;二是结合听力材料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熟悉听力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改善听力效果;三是结合词汇材料进行文化导入,找到词汇中的文化痕迹,向学生说明词语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四是结合句子材料进行文化导入,在讲解一些富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句子时,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五是结合篇章阅读材料进行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材文章的挑选一般与社会文化有关,可以用来作为文化导入的素材。

3.2文化导入要充分利用两个时间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从时间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课上时间和课余时间两各种类,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时间,把握好课堂内的文化教学和课余的文化学习。一方面,在课堂上,要找准五个结合点,加强对结合点背后的文化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重点向学生们教授对课文所反映的文化知识进行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课堂内容和时间的有限性,需要课余时间进行文化学习来延伸和补充课堂内容。可以采取组织学生阅读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组织英语演讲、话剧等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或者组织观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外语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

3.3文化导入重点要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两性” [2]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在介绍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适应性和主动性,发掘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发的进行英语文化的探究学习。[3]

4、结束语

21世纪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改革,要在注重英语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英语体现的人文性和时代性。大学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语言文化的“双修”,培养具有高水平语言交际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重要责任,利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文化导入。广大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相信,通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中外文化交流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显云.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9):4-5.

篇9

关键词: 中学英语 语法教学 必要性 策略

语法就是规范语言活动的法则。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加深,作为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语法也被列入与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并列的人类运用语言的又一个重要技能。但它被封为“隐性技能”,也就是说,这一技能并不能像听、说、读、写、译一样可以被显性地表达出来,而是这一技能贯穿于其它五项技能之中,并且决定着其他技能的水准。所以,我可以说:“正是有了语法,语言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语言的外壳。”语法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斯大林文选》下,P536,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因此,如果想要正确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以达到交流的目的,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语法教学其实并不是在本世纪才被提出来的新词,相反它是最古老的系统的外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主导外语教学达百年之久(Richard & Rodgers,1986:4)。随后语法翻译法又被听说法、交际法等取而代之。语法翻译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在交际法大为盛行的今天,语法教学被要求“淡化”甚至“淡忘”。交际法主张课堂教学活动以交际为核心展开。从此,英语语法教学在理论上受到很大的冲击。那么,在纷繁复杂的教学流派面前,语法教学究竟有没有必要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语法知识的获得相当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运用有了理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进步。对此,Celce-Murcia(1991)评论道:“引人注意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没有语法教学,无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还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只能导致蹩脚的,不合语法的洋泾滨式的外语,学生很难超越这个阶段,取得任何进步。”所以说,现在社会上学习英语的人不少,但他们的水平却千差万别,他们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的语法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深层次学习的能力的强弱,这就决定了他们最终能否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其次,语言是一门很复杂的符号体系,掌握系统的语法,可以帮助中学生组织更为复杂的句子,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领略异国文化,获得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作者遣词造句的理解而更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再者,英语的学习不能单纯靠习得,而更多的是要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规范系统的学习。很多人认为语法的教学没有必要性,靠习得即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还不能成为他们的专业课程。他们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学习其他很多课程,所以,他们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几乎就只有在课堂上才可以充分处于目的语中,而课后却只能在其他学科学习的间隙学习英语。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大量的英语环境可供中学生沉浸。因此,英语的学习不能单纯靠习得,而更多的是要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这时候,语法的介入就更加强化了目的性和意识性,使学习更加完整和系统。

最后,掌握语法知识还可以帮助学习者运用理性思维,顺利通过考试。中国人口众多,很多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通过统一考试来进行的,大有一考定终身的势头。尤其是高考,能否顺利通过高考,能否在高考后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对此,Celce-Murcia与Hilles有过一段很好的说明:“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为什么要教语法的非常实际的理由:很多二语或外语学生都需要通过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标准考试,以便进一步实施他们的人生计划。这些考试将决定他们是否能够上大学,是否有机会提薪晋级,这些考试甚至可以决定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些考试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的未来,而语法正是这些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无论你是否赞成教语法,如果你没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坚实的语法基础,你就是误人子弟。学生必须了解并能够应用英语语法规则,才可能在这些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1988:4)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对考试中把握性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中学语法教学不仅不可以淡化,更不可以淡忘。甚至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各种策略来充实学生的语法知识。

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首先,要明确语法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英语的遣词造句的规则,培养语言能力,进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有了这个对外语教学的正确态度之后,注重教授语法的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我认为有效的语法教授技巧有以下几点。

(一)遵循认知规律,讲究循序渐进。

语法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采用相应的措施。语法系统非常庞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学习语法的能力与接受语法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授。对于儿童或者小学生,教师不可以大量运用语法术语来灌输,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感知语法。因为他们处于感性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到了中学阶段,教师则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语法讲解。句子的结构应该复杂一些,句子的长度也应该长一些,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关于某一具体语法项目的教授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关于“名词”的教授,第一次可以讲关于名词的定义及分类,第二次再讲名词的数和格,第三次讲名词的复数的变化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名词的认识逐渐清晰,并且越来越深刻。

(二)宏观系统介绍,微观详细讲解。

在开始讲某一项具体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用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将该大语法项目下的子语法项目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一一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一定要合理安排语法教学的顺序。

(三)运用归纳、演绎,寓语法于情景。

在英语语法规则教授中,有两种传统方法备受推崇: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例句练习规则;演绎法:规则例句练习(Berman,1979)。

归纳法要求首先根据情景提供大量例句,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最后归纳出语法规则。例如,例句:

I read a book.You read a book.He reads a book.

练习:用“work”代替“read”。规则总结: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用单数。

演绎法直接介绍和讲解语法规则,随后用大量的例句进一步说明,最后再进行大量练习达到巩固。无论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恰当选择或交替使用,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合适的方法。

掌握了语法知识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正如Ruuskanen(1916)所说:“学生不需要‘规则’,他们已经知道‘规则’。他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应用这些规则,说什么写什么,给谁说给谁写,为何目的,在什么环境下进行。”(达维,1997)

(四)英汉对应对比,细心体会异同。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但作为语言,二者有许多相同处和不同处。相同处容易理解,不同处却不易掌握。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比学习。

(五)运用课堂游戏,增加课堂趣味。

一味地由教师讲授语法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设计运用课堂游戏与语法知识的传授及语法的结构的操练有机结合起来,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巧用语法书籍,学会利用网络。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拥有一本好的语法书可以让人豁然开朗。教师可以推荐好的语法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去看,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语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平时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在这个多媒体教学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去搜索我们需要的知识,正可谓“处处点击皆学问”。

此外,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对自身也要作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法能力,从而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比如,学生应该在学习外语时有意识地克服母语干扰,不要时时想着在汉语中一定要找到一个词、一个句子与英语完全对应。要知道,英语中有些语法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动机。

总之,语法的学习是重要而必要的。但语法的教授与学习却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它没有最好的方法,却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将其掌握,这样的话才可以让学习者避免只会机械地模仿,而是懂得语言规则,在语言的运用时能够积极思维,并且富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教师;学生;愉快式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重要性

教师不是诗人,但是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艺;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教学需要理念的创新,更需要实践的创新,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求精求活,从而内化为学生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九年义务教育低年级教学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新课改明确要求低年级老师必须要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学习。下面谈谈愉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明白什么是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行愉快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游戏式、想象引导式、情境表演式、竞赛激励式、有效表扬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式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道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道理,在快乐的心情下,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追求真知的毅力得以萌发,记忆力也就增强,最感兴趣的事是“不思量,自难忘”的。

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断追求新知,并表现出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乐学、爱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1]

愉快式游戏是小学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涉及如“开火车、比一比、爬楼梯、摘苹果”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读,拍手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棒,然后把生字结在书上的苹果里,利用抢读的形式进行,谁摘到了,苹果就给谁,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与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和尊重信息。我们在传授知识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消极。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

比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我先用愉快故事式导入法,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进行一次比赛,想去参加吗?看,他们都来了,是谁呀?(大屏幕出现6种小动物。)它们来干什么?它们今天要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呢?

同学们都很好奇。这时我采用图片展示、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的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活化了课堂教学。

第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认识自己,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告知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直接的奋斗目标等[2]。

教与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和尊重信息。当智能与美好情感经验相融时,可爆发出驱动力。因此,师生关系和谐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能使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趣味,师生情感及时沟通,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了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我们在传授知识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消极。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

第四、教师乐教、善教与学生爱学、会学相结合。

教师乐教、善教与学生爱学、会学相结合,是实施“愉快式教学”的保证,要实施“愉快式教学”教师必须乐教。如果一位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则他的工作肯定不会是全身心投入的。同样道理,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一上课则无精打彩,昏昏欲睡,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场空。教育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来自教育对被教育者的直接影响,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如春风吹进学生心田。以高尚的道德,和蔼可亲的教态,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愉快式教学”效果就更加明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唤起学生自觉是“愉快式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喜欢自学,学会自学,做学习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学低年级《蔬菜与水果》时,为了让学生人人能学,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桌上放了蔬菜和水果,还在小碗里放了煮熟的蔬菜。上课时,学生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嗅,认识了不同蔬菜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气味;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还可以亲口尝尝不同蔬菜的味道,了解了蔬菜之间的味觉区别。最后学生用蔬菜与水果练习说话,同桌相互介绍。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对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运用,感知尤深!

第五、教师在讲课中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师在讲课中要善于调控自己情绪是实施“愉快式教学”的关键。苏联教育家别利钦科说过:“跨进教室门就要记住,您是一堂课缔造者,要是心理状态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情绪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心境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效能。情绪和情感对于脑力活动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情绪闷闷不乐,感到压抑,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会发生抑制,大脑的活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场面: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气喘吁吁跨进教室,课前准备很不理想。一位教师目睹这一切,抑制不住心中怒火,对学生进行训斥,而学生则有些不以为然。教师心情不能平静,一个人讲,脸上毫无表情。教室气氛沉闷可怕。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而另一位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他扫视全班,用严厉眼神注视学生,态度严肃庄重,和蔼而又平静,有分寸做一次讲评,用简短而又有力的语言使全班学生很快稳定下来,显然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善于用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认真。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各具性格、层次不同的“人”,而好的学习方法就能体现学生是主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情、知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可见《愉快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