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素质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职业素质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职业素质要求

篇1

2、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提升的关键。

3、法律信仰,是法律素质提升的核心。

4、法律道德,是法律素质提升的职业需要。

5、法律价值评判,是法律素质提升的本质要求

篇2

关键词: 翻译公司 网站调查 商务英语口译 岗位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口译人才尤其是商务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口译不能被狭义理解为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更应该被看成一种发展迅速,对人类工作、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职业。国内学者对口译及口译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波[1]指出翻译的职业化对译员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翻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杨焱[2]认为口译人才选拔及培训中须对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赵恒、高忻[3]认为口译人员的中外语言水平、反应能力,现场情景和气氛的把握能力等非常重要。胡振东[4]认为口译人员在临场翻译之前要尽可能做一些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张捷、宋立明[5]认为笔译与口译存在着不同的标准、模式。吴佳[6]认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任何外语教学中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李紫凌[7]认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译员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保密意识、合作精神等。韩红[8]认为合格的口译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敏锐的听力能力、明确的表达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娴熟的口译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记忆能力。高怡松[9]分析了外事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巧,包括外事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互联网在翻译方面的应用等问题。杨焱[10]指出性格也是口译潜能的影响因素。张海霞[11]指出同传意愿应该具备敏捷的思维、出色的记忆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任文[12]指出译员都很难在交际过程中保持一贯的中立立场。国内学者对口译分类、口译标准、口译译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口译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属于定性研究,缺乏统计数据。为了丰富口译职业研究,有必要对翻译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口译服务领域、薪资水平、译员岗位能力,以及素质要求。

2.网上调研

为了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质量,真正培养能够娴熟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在商务工作领域中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我于2011年6月至9月对本课题组成员在众多翻译公司网站中随机选取了120家翻译公司并进行了调查,其中上海40家、北京35家、广州21家、南京24家。这些公司包括上海语翼英语翻译公司、上海宇译翻译有限公司、上海欧得宝翻译公司、北京奥体汇友翻译公司、北京信德雅同声翻译、广州全意翻译公司、广州粤神翻译有限公司、南京雅博翻译公司、南京新世界翻译公司等。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口译服务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翻译客户,翻译公司往往都在网站上单独开辟“翻译服务领域”这一栏目。口译是翻译的一类,是口头形式的翻译,因此翻译服务领域与口译服务领域完全吻合。一般来说,翻译服务领域主要包括以下12类。第一,商贸类,主要包括商业信函、合同、企划、邀请函、简报、公司简介、产品目录、产品手册、营销资料。第二,科技类,主要包括科技文献、技术规范、安装手册、网站及网页翻译。第三,法律类,主要法律法规、条例、判决书、政府公文、管理规定、章程。第四,理工类,主要包括机械、通信、电子、电机等。第五,社会文学类,主要包括著作剧本、影视对白、新闻、散文、诗歌、广告、小说、音乐、录像带、录音带、教育。第六,城市建筑类,主要包括建筑、交通、土木工程、用地及都市规划。第七,财经类,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财务报告、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投融资协议、上市公司年报等。第八,工业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标书、技术标书、商业标书、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第九,生化类,主要包括环保、医药、食品营养、农业、染整等。第十,学术类,主要包括论文、参考文献、评论。第十一,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简历、入学申请、求职申请、户口本、推荐信、委托书。第十二,证件、证书类,包括学历证明、结婚证、营业执照、出生证明、身份证、执照。在广泛搜集翻译网站中关于翻译服务领域介绍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表。

商务类口译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商务类口译狭义上指商贸类口译,包括商业信函、合同、企划、邀请函、简报、公司简介、产品目录、产品手册、营销资料等。广义上指泛商务类口译,包括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各种材料类型,主要涵盖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工业工程、生化类等领域。一般来说,口译译员面对的材料题材广泛,如果在平时教学和训练中局限于商贸类口译实践,译员一旦遇到其他领域的材料时就会束手无策。基于上表数据,我认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的编写和口译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泛商务类材料的口译练习,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上述各领域的口译实践能力。

3.2口译种类及译员薪资水平

3.2.1口译种类

翻译主要包括口译与笔译。我们根据所调查的网站中大部分网站的分类方法,把口译分为英汉口译、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以及本地化翻译。英汉口译包括陪同口译(一般活动口译)及交替传译。交替传译包括技术交流(商务谈判)、中型会议口译、大型国际会议口译。交替传译,又称连续翻译、连续传译,简称交传,即讲话的人讲几句话停顿一下,译员开始翻译,译员翻译完了之后再继续讲。同声传译也叫同步翻译、即时翻译,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翻译间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通过传译设备送出。本地化翻译包括软件本地化、多语桌面排版DTP、网站本地化翻译、音频视频翻译。

3.2.2口译译员薪资水平

我对标明英汉口译价格的59家翻译公司价格进行了统计,发现陪同口译(一般活动口译)的价格为747元/人/天,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口译的价格为1154元/人/天,中型会议口译价格为1696元/人/天,大型国际会议口译价格为2887元/人/天。以上数据足以证明英汉口译为高薪职业。我对明确标明同传价格的52家翻译公司价格进行了统计,英汉同传价格为8763元/人/天,极高的薪酬反映出同传的工作难度,口译业内视同传为“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也常常被称为英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3.3商务口译译员能力与素质要求

41家在译员招聘广告中明确提出了对商务口译人员的要求。我对翻译公司针对译员语言技能、行业知识、工作经验、口译职业资格证书、责任心、兴趣、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翻译(82.93%)公司要求口译人员具备一定的翻译工作经验。由此可见口译是技能型较强的一种职业,口译的熟练程度与质量与译员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口译技能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高职口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技能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练习,切不可把重点放在理论分析上。除了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正规训练外,口译教师还应该建立口译测试库、试题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口译不应被狭义地理解为一门课程,而应该被看成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终生技能和一种职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应成为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53.65%的翻译公司认为口译人员须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要想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就必须对其服务领域,如: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等有所了解。另外,一些翻译公司对译员双语的驾驭能力、口译职业资格证书、责任心、兴趣、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4.结语

本文对商务英语口译岗位的服务领域、口译译员的薪资水平、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的能力,以及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商务英语口译主要涉及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工业工程、生化类等服务领域。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皆为高薪岗位。合格的口译译员必须精通来源语和目标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口译工作经验。此外,译员对口译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为了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口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次调研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口译行业及商务英语口译岗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标准、整体设计,编写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口译教材,改革和创新口译教学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波.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道德[J].上海科技翻译,2004,(3).

[2]杨焱.关于口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6).

[3]赵恒,高忻.简论译员的素质[J].中州大学学报,2002,(4).

[4]胡振东.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张捷,宋立明.口译与笔译机制差异[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6]吴佳静.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8,(9).

[7]李紫凌,刘淑倩,陈洁.论口译员必备的基本素质[J].科教文汇,2002,(1).

[8]韩红.论英语口译员的素质要求与口译技巧[J].经济与教育,2011,(24).

[9]高怡松.外事翻译素质及技巧浅谈[J].东南亚纵横,2010,(7).

[10]杨焱.性格与口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1).

[11]张海霞.同声传译中译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

篇3

论文摘要:西方秘书教育起步较早,既能适应各自基本国情的需要,又能与国际社会经济市场的背景合拍,秘书教育机制比较成熟,职业化特征突出。我国秘书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西方相比,客观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文秘教育机制与市场要求脱节,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法等国已经普遍实现了秘书职业化即指秘书人员单独形成一个职业阶层,按照法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有一定社会地位,而且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在西方,秘书职业很受尊重。美国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被定为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节日祝贺。秘书在西方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秘书工作技术含量的提高,秘书职业专业性日益加强。美国秘书职业就包括41个职位的分工种类,且分为14个工资等级。此外,西方还普遍为秘书工作立法,用法律形式来明确秘书职权范围。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是英美法国家的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董事会秘书具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董事会秘书隶属于董事会,是协助董事会执行业务的助理机构。如上所述,西方秘书的社会职业化程度较高且已相当成熟。

与社会秘书市场职业化进程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秘书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调整,特别突出了秘书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强化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培训,也由此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目标定位细,秘书职业培养层次明显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秘书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西方秘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得非常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美国的秘书教育:高等院校主要培养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普通职业高中主要培养通用型秘书。技术成人学校主要对社会人员进行秘书知识培训。德国秘书教育也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主要掌握一般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强化训练英、法以及其他欧共体所用语言,同时学习德语文书、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就业或在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学习欧盟各国的经贸用语、日常会话及历史、文化、民俗等,强化西班牙第三外语,可在欧盟各国顺利就业。正因为这种细致的职业定位,秘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文科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更有着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重实践操作课程

西方国家秘书教育课程设置职业特征突出,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秘书教育一般的秘书理论课程,虽然作为“必修课”,但仅视为入门课程,并非考核重点。但对一些实践性的技术操作课程,如速记、打字、办公计算机程序处理以及外语等,却格外重视,每一门选修课都有确定的指标。美国秘书教育把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秘书会计学等列为必修公共课。专业课则根据不同秘书的职业分类来确定。例如法律秘书专业课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行政秘书的专业课是商业数学、企业法、行政秘书准则。医学秘书的专业课是生物学、生理学、医药法等。在强化公共课职业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秘书专业领域来开设专业课,秘书职业定向性特征突出。

三、考核测评职业化,技能量化标准明确

西方秘书考核测评注重的是考察职业技能,例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除此还要考核英语、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课程则不作为考核重点。同时,西方各国在秘书考核测评时都有明确具体的技能量化标准。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明确要求秘书打字最低200~220键/分钟,速记120词汇/分钟,英语口述同步打字不低于150键/分钟。瑞士的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秘书德文打字280键/分钟,英文打字240键/分钟,德文速记150键/分钟,英文速记120键/分钟。西方秘书职业技能量化特征突出。

四、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国外对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要求是由权威较高的秘书协会提出的,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实际素质中归纳、抽象出来的,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西方非常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例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等。这些不光是在单独的课堂教学中分类实施,而且在专业实践中落实渗透。除此还把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标准同秘书职业培训和职业合格证书考试结为一体,并随秘书实践活动发展而不断调整。

相较于西方,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起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渐成熟,秘书工作已经呈现出社会职业化的特征。现在,秘书已是一个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庞大职业群体,已有其特有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秘书职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秘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可以说,当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时代已真正到来。但是,我国的高职秘书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于社会秘书市场的风云变化,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缓慢。基于此,应该切实借鉴吸收西方秘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成果,加快高职文秘教育职业化进程。

1.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加强校企合作

以前培养秘书人才的任务完全由高职院校承担,现在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秘书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合作,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现在一些培养秘书的高职院校虽然都有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的安排,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反映收获不大,甚至实习实训有走过场的嫌疑。作为培养秘书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和企业保持足够的有效沟通,真正了解现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秘书。校企合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目标可以根据企业所需不同秘书种类分别制定。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和不同企业签定相应秘书培训协议,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模拟到教学过程中,或者直接把课堂教学挪移到该企业现实生产场面中,使学生感性地掌握该企业秘书所需的知识技能。由于企业对于学校秘书教育的有效参与,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学生毕业即能顺利上岗。这既节约了企业日后培训的人力、财力资源,也使学校解决了学生找工作难的后顾之忧。 转贴于

2.优化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必须改变过去秘书专业课程覆盖面太广、综合性和理论性太强的状况。一些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的理论课可以适当压缩,适时增加一些统计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以及速记、形体礼仪训练、汽车驾驶等实践课。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全可以在课时安排上有所倾斜,保证实践教学的充足时间,以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给学生多开一些选修课,例如经济法、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重视选修课的考核质量,以此来拓展学生就业的宽度,力争把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具有选择多种职业的综合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秘书的必备技能,学校要在安排足够课时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实效和质量。

3.实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与秘书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在高校秘书人才学历教育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方式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位一体的科学模式。但从深层次讲,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与现行秘书实践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些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有在考试中加以体现,而且不同种类的秘书实践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在整齐划一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种却缺少这种区分度。除此之外,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对于各种技能考核缺乏一个精确量化标准,现有的则不细致,太笼统。也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在秘书培养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培养学生的目标方向感,学生学习也显得无所适从。

4.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要更加务实

秘书职业人文素质的优劣现已成为秘书成功就业与否的关键,现有高职院校大多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往往比较僵化,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在不少高职学生心目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与本专业联系不大,自己学习兴趣也不浓。由此,必须使高职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务实起来。开展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大学语文和“两课”中,教师加强引导,利用一些真实生动的秘书职场案例来渗透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时,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秘书实践操作规范,以此来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现代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秘书礼仪风采展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出色秘书专题讲座等,寓教于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秘书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冬升.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J].消费导航,2007,(11).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9).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4]章玫平.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

篇4

关键词:地勘单位 内部控制 技术人员 素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制度,对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监督、事后纠错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单位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这一过程,需要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使内部控制达到最佳效果。但是再好的内控制度,归根结底都是要人来执行的,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人员的执行原因失去作用。所以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素质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因此,人员素质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西藏地勘单位实际情况,就技术人员素质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员素质的构成

人员素质是构成“人”的能力的综合要素,它是由人的思想、技能、行为以及心理和身体素质等组成。不同行业工作性质不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和标准也不相同。为了满足西藏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需要,技术人员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品质。个人品质是由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职业操守、责任心等构成,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一定会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一个防错纠错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技术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工作,依据规范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错误。要求所有参与技术人员都应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评价和监督。

2.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每个人工作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虽然不同岗位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所担当的角色不同,但都应当具备驾驭所从事工作的能力。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内部审计的内容、方法、步骤等全面把握;财务人员应当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内部会计控制全面掌握;地质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地质工作方法,熟悉地质规范以及野外和室内的检查验收制度等。

3.独立作业能力与协作精神。地勘工作性质决定了地勘内控人员必须具备独立作业能力和协作精神。由于野外地质工作有时要化整为零,各负其责,单独工作;有时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内部控制活动有时要单独完成某一环节,有时需要多个部门的集体配合。各部门之间、各部门技术人员之间应当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以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服务于控制目标。

4.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地勘生产单位部门多、工作战线长、时间久、各作业组分散等特征决定了技术人员应具备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内部控制是一项与被控制对象进行交流的工作,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应当进行有效地沟通,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并客观评价各项工作。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各作业组之间的工作,内控制度就能顺利完整实施。

5.工作方法的选择能力。工作方法与工作业绩往往紧密联系,较好的工作方法通常会带来良好的工作业绩。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选择工作方法时,通常注重选择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方法。例如地质找矿工作,工作方法选择得当,不但会大大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和出现错误的几率,而且会有较好的找矿效果,这正是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因此,工作方法的选择能力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6.承担责任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困难、挫折,都会有过失或错误。内部控制既然是一个防错纠弊的过程,那么技术人员就必须具有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敢于纠错,才能将内部控制做得更好。

7.心理和身体素质。西藏的地质工作区常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多数地方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经常会遇到常人难以预料的困难。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影响人员素质的因素

影响人员素质的因素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内因和外因都会影响员工的素质变化。

1.内部因素。(1)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自我学习才能产生效果。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对于西藏地勘人,就是要热爱地质事业,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三光荣”传统,坚定能走好中国特色、西藏特点道路的信念,坚定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摸清西藏矿产资源家底,找到大矿、好矿的坚强信念。(2)用人目标。员工的素质要求决定于单位的用人目标。单位的用人目标应与生产经营方向和目标一致。例如,单位的经营目标定位于新产品开发,则需要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素质的员工;生产经营方向定位于以粗放产品和以产量为主,则对员工的素质就尽量强调熟练和协调。西藏地勘单位中,有的是综合性队伍,地质、物化探、水工环、测量、钻探等各专业都有,有的则是单一的专业队伍,各单位应根据各自不同的业务范围,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素质。(3)管理形式。单位的管理形式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有影响。西藏地勘单位从地勘局、各地质大队到野外作业分队,属于分权管理形式,对各层次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因为在分权式管理条件下,每一位技术人员不但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管理,还应该对所控制的下层人员进行控制管理。(4)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措施对职工素质的影响很大。正确运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鼓励职工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奋发向上,努力完成责任与任务。要坚持以“教育、引导、激励为主,批评、处罚、约束为辅”的方针。

2.外部因素。(1)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个地区或一定范围的文化与职业教育影响着该地区或该范围的人员素质。一般情况下,文化教育是由文化教育系统负责,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寻求符合自身文化素质要求的员工。目前,虽然西藏的文化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所提供的各种素质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各地勘单位还要结合自身需要,大力加强职工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只能作为社会文化教育职能的补充。(2)事业发展与法律环境。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西藏地勘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藏专项的大力度投入,使西藏各地勘单位发展更迅速,队伍更稳定,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不断完善的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员工要进一步知法懂法,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3)技术发展与就业压力。随着地球科学技术及地勘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日新月异,新技术的使用与发展,要求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促使员工自觉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人员素质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员工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等的控制,保证单位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工作质量。技术人员素质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人员选择的控制。要根据地勘单位内部管理和工作的需求,选择那些熟悉工作特点、工作方法,有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员。在既定标准条件下,重点要控制选用程序。选择时,要公示所选人员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应完成的基本任务以及相关的职责与权限,采用竞争的方式公开招聘。

2.合理用人。根据每个员工的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给员工安排相匹配的职责与任务是员工素质控制的内容之一。根据员工特长,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与任务,使员工能够胜任各自工作、承担各自责任,最终实现内控总目标。

3.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的继续培养。继续培养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方式。要建立职工职业道德和技术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业务素质。教育培训要有科学性,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基础之上,要根据本单位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的规划,对人员现状和岗位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结束后,要通过一定的考核办法,对培养结果进行考察。定期对员工进行培养,始终保持员工素质的优良状态。

篇5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会计工作在企业活动中与各部门各方面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而企业经济活动又有其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会计工作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而会计工作人员又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决定了会计工作人员重中之重的作用。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是否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否诚实守信,是否能通过主观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了飞速发展,但是也不乏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充斥在各企业各部门,一些会计人员甚至利用会计领域的薄弱环节,勾结某些单位、经济组织谋取一己私利,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使会计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1.对会计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任何会计行为都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这些法律法规规范着会计行业和会计从业人员,并提出了具体的职业要求和操守,指导并且规范着会计人员的行为。但法律法规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这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补充,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恰好对不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完善了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2.有利于会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仅是会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全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自身职业道德,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小见大,从而加快整个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建设步伐,这对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全民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想引导积极的职业观念,会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行业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素质。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格界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正确应对面对的诱惑和挑战,正确应对日益增加的物质要求,时刻敲响警钟。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时刻鞭策警醒。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风气,为社会风气的净化添砖加瓦。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得比例很少,初级职称占比例较大,这就造成了层次不合理。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学历水平都偏低。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广泛存在业务知识不到位和知识水平滞留不前的问题,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够熟知,不能及时了解,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差,职业能力不高,有些会计人员很少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会计相关知识的提高,理论上,技术上,操作上都比较低下,种种原因造成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2.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会计人员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忽视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按照法规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坚持自身原则,致使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出现。一些会计人员不能经受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满足自身的物质要求,不顾道德法规法律的约束,利用职务之便以身试法,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制建设没有跟上会计行业发展的步伐,一是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会计领域,显得陈旧,不规范不科学;二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内部不相协调,法律法规之间不配套,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尤为突出。管理体制的漏洞也使得会计人员经常受到行政方面的干预,导致会计监督职能不能行之有效,阻碍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脚步。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经济建设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对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对规章制度不能深刻理解,处理会计业务时,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不能很好地理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利益的驱使就容易迷失自我,做出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2.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稳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冲击传统道德的不正之风,社会丑相频现,社会风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会计人员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业务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的会计人员容易受到影响,其价值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行贿受贿现象频现,违反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严重危害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3.法律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会计的相关法律已经逐渐完备,走向成熟,但是其中却只有个别条款涉及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去法律这个强有力的支撑,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一些企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力度不够,使得经济业务中会计工作人员主观操作随意性强,这样不但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也使得日常工作不能有法可依,自然也就不能做到违法必究,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作支撑,甚至不能做好法律的新旧交替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在实践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正确处理会计工作中权力与义务的关系,要充分利用法规赋予的权力,也要正确对待应有的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次,建立会计道德评价体系,奖惩分明,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楷模榜样;再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身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开展会计知识再教育的方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单位要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一些重要会议和重要讲话的内容,使会计人员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与信念。要做好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工作,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觉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尊严和社会形象。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认真做好会计相关工作,坚决纠正和自觉抵制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

2.加强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减少会计政策的主观操作性和不确定性,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补充修订,不断完善,使之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匹配,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通过奖惩制度,追究民事、刑事责任来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从根本上约束会计人员的经济行为,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3.净化外部会计环境。会计领域仅占会计人员工作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会计人员来说则更为突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形成情况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各界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要不断完善各种好的影响,做好普及工作,坚决抵制各种不利影响。净化社会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会计工作人员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一是要把道德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二是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仅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而且各行各业都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乱纪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要有具体明确的处罚规定,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恶意提供虚假信息的会计人员,要加大对其的处罚的力度,依法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有关责任,如对造假的相关会计人员吊销其资格证等措施,并且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准从事相关会计职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就要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社会公众,舆论媒体等都是很好的监督群体,可以共同建立起有效监督的铁丝网。

五、结论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加强国家道德建设,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整个会计领域的秩序才能稳定,整个会计环境才能得以净化,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才会使社会道德建设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不但需要会计人员自身提高,还需要法律支持和社会大众的参与配合,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总之,我们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地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轩涛.论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建设途径[J].财经界,2013(5).

[2]朱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分析[J].北方经贸,2013(3).

[3]赵春磊.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

篇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业,这对于航空企业的劳动工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航空业工人的劳动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航空业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它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那么在对劳动力要求高的情况下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赋予一定的责任,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必须得到保障,他们有义务为工作人员买保险,以免出现事故无处申诉。但是当前我们国家航空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相当的不完善,以至于航空企业的员工出现职业病的很多,从2002年起,经过调查就已经发现在企业中人们出现了职业病问题,并自那时起,国家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出台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强,所以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虽说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但是也初步形成了卫生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使得那一期间的职业卫生管理有了一定的改善。而到了2010年,各个行业的行业病越来越多,由当初的个位数类别发展到了几十种类别,在航空业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员工出现了职业病,并一直在蔓延,同时也影响到了航空工作人员所接触到的旅客,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发展趋势,乘务员由于长期的乘坐飞机出现了各种病症,而企业对他们的负责又不到位,以至于员工出现了倦怠情绪,这样不仅影响服务质量,也影响到了旅客的旅行,这样对公司收益也不好。但是,职业病又广泛存在,这就是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够到位的表现,这些问题不止存在于个别航空公司,几乎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危机,也是当前我们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现状。此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航空企业招收的员工圈及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而这些员工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自身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文化水平啊,生活水平啊什么的千差万别,这就给航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境。

二、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那么首先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当前我们国家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由于经济的转型,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不得不进行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对用人制度的革新,开始接纳来自不同环境的群体。而航空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和生理要求比其他行业都高,这就给新一代工作群体带来了难题,肯定不免接纳来自于偏远地方或是生活水平不高的地方的员工,他们与城市阶级的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就给职业卫生管理带来困惑。第二点就是我们国家对于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管理者这一方面的知识薄弱,管理时忽视了人性化的方针,不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以至于职业病更加严重。

三、航空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策略

1.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检测,人性化管理

对于航空企业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它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它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航空企业要想在国际航空界立足是很难的。首要办法就是员工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政策,多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管理者也应该多亲民,多去了解自己的员工,然后定期安排员工进行体检,必要的时候对员工进行心理检测,并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2.完善航空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察力度

我们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几乎我们人类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法律来保护,对于航空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早在2002年起就有了相关法律的体系,但一直没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于各行业的职业病一直蔓延并扩大,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好多种类了,这个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完善航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尽快被落实。其次,有了法律法规,各航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加大对自己企业卫生方面的管理,从根本上遏制职业病的不断蔓延,为旅客和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3.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来管理企业,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

针对当前出现的航空企业卫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员工工作缺乏动力,才有了职业病的出现,他们一份工资常年不改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就出现了职业倦怠,心理问题产生伴随的就是生理问题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下,航空企业必须利用当前航空业高速发展的优势,利用收益的资金给优秀员工施行“绩效”工资奖励,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有了工作的热情,自然会努力工作,这样对于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有极大的好处。

四、结语

篇7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就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及作用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 内容作用 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工作责任重大,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已成为当前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虚假财务信息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问题。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信守诚信。诚实守信是任何行业最起码和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更应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把“诚实守信”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工作原则。2.敬业爱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工作充满热情,即敬业又爱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3.廉洁自律。财会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都要与金钱打交道,经常要受金钱与权利的诱惑,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廉洁自律,抵制诱惑,避免走上犯罪的深渊。4.公正客观。造假账问题一直是财务工作当中时有发生的现象。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要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财会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公正合理的处理各项经济活动。5.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谁都应一视同仁,不讲亲疏,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6.保守机密。财会人员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掌握了工作单位的大量财务信息和内部机密资料,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保守内部机密,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在现实社会中,很多行为是超出法律规定之外,很难用法律规定做出约束的。如爱岗敬业、信守诚信等。这就要求用会计职业道德对财会人员行为加以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依据。任何行业行为都要受一定道德法律的约束,但要有章可循,才能合理的进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就是对会计这一职业的良好规范。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工作目标的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目标就是为各种经济活动和服务对象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这种工作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除了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外,也取决于会计人员能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因此,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会计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有效保证。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行业职业水平的提高,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技能,有利于促进会计从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针对目前虚假财务信息蔓延全球的趋势,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差的问题,以及目前会计行业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市场经济需要法律规则加以约束,但仅依靠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近些年来,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单纯依靠法律法规不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只有加强道德诚信教育才能加以纠正。目前我国的会计道德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制定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教育。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训练,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道德诚信教育,近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及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督促建立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面对各种财务经济问题及假账频发的现象,要规范会计职业行为。加强舆论监督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会计工作在来自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督促之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利益观,增强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会计从业环境。

篇8

一、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坚定地政治思想素质

医院财务管理在政治上必须打好“三个根基”:一是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基。理论路线根底打好了不管情况多么复杂形势怎样变化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二是要打好政策法纪根基。牢牢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三是要打好群众路线根基。医院财务工作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的、根本的素质。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遵守准则、客观公正、保守机密。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规范,是检验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首要前提;财务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医院管理。

三、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诚信自律、坚持原则的素质

(一)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医院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诚信的品质,做到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事实。会计人员还应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二)廉洁自律是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医院会计人员要实现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要公私分明,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三)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它要求医院会计人员要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如实反映医院的各种财务状况,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四)遵守准则是会计人员依法办事的核心内容,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它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五)保守秘密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是保护会计行业利益的需耍。它要求医院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秘密资料,不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理论知识

(一)计算机操作知识。这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日常工作,熟练使用计算机来解决经常遇到的各种财务方面的难题,能在互联网及时找到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维护、网络技能等,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时代,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懂法的能力。只有在充分掌握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才能保障医院经济的安全运行,防范财务风险,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三)扎实深厚的专业业务知识。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掌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五、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提高业务能力的素质

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财务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新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医院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专业知识是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工作的根本,要引导财务管理人员了解一些会计理论知识,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务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应用财务核算软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核算能力。

六、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素质

(一)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医院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医院日常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新形势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能够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务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来作出选择。

(二)战略决策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与医院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准确把握“度”,从长远的角度评定现在和未来的环境,估计医院的未来,确定医院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谋求医院的绩效最大化,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有战略决策的能力。

(三)沟通协调能力。随着医院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医院内部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采用不同的技巧来沟通协调。财务管理人员要善于同各利益主体合作,获得共同的经济利益,达到“双赢”。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采集和传递公共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公共关系信息的传递影响利益主体的态度,增进外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了解。由此形成良好的财务形象,求得各方面的合作与增效的目的。

篇9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培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完全胜任工作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要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化水平才能得到充分提高,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笔者基于对法律思维方式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的认识,试图探讨法律思维方式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 

法律思维方式之辨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观察、分析和解决涉法性问题的思维方式。作为法律实践活动方式的观念形态,法律思维方式是伴随法律职业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独特性思维定势和思维模式的固化和凝结。不同于经济思维方式偏重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治思维方式偏重于不同利弊的权衡和道德思维方式偏重于善与恶的评价,法律思维方式则偏重于合法性的分析。作为法律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合法性强调要以法律为准绳来思考与处理涉法性问题,面对任何涉法性社会矛盾和纠纷,基本任务在于做出合法与非法的判断,并依照法律,以权利与义务分析为线索,最终做出权利安排和义务界定。合法性是对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最高抽象,把握了合法性,也就从根本上把法律思维方式与其他非法律思维方式区分开来。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一判断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法治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如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等,也离不开全民法治观念的确立。“只有当人们能够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经常地而不是偶尔地按照法治的理念来思考问题时,才会有与法治理念相一致的普遍行为方式”,鉴于此,“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成为人们处理涉法性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法治得以真正实现的必要条件。 

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基本资质的内在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思维方式仅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所独占。从思维主体的角度来说,法律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层次。狭义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官的思维方式;中义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广义的法律思维方式则是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作为广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思维主体,社会大众是遵从法律行为规范的一般社会成员,他们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未经专门职业训练而逐渐养成的一种法律价值观和法律判断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可见,法律思维方式既是专业的,又是大众的。法治的实现需要经专门职业化训练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也离不开未经专门职业化训练而具有一定法律思维能力的普通社会大众。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应自觉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这既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之互助共生 

在现代社会,法律和道德共同构成两大基本的行为规范,两者共同为社会的有序运行保驾护航。在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法律,既是人们思考和认识法律问题的前提,又是人们思考和认识的对象。没有法律,也就无所谓法律思维方式。什么是法律?按照法学理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内容丰富,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等基本构成要素。职业化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任何职业活动都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其发展也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样,职业道德规范也就应运而生。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发展的产物,它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自觉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遵守职业纪律,展现职业作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按职业道德标准行事,是各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一种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生活的两种基本行为控制方式,法律和职业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助共生。一方面,遵纪守法常常构成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是法律的灵魂,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法治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职业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时,法律制裁的威力也有助于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当某一行为冲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做出了严重危害他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为了维护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正常秩序,就要动用法律手段对这一行为进行强制制裁和惩罚。 

法律思维方式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 

尽管人们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但在基本范围内也存在着深刻的共识,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方面成为各行业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在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积极探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努力促使学生形成契合职业化要求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行为。 

按照一般德育理论,道德的培养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这样,帮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含义,是培养其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互助共生,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和惩罚。因此,努力挖掘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的法律意义,必将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法律思维方式的保障。 

敬业是一切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基础,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敬业就是要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岗位,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职业与责任如影随形,一个敬业的从业者,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其中包括道义责任,也包括法律责任。具体来说,一方面,从业者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则应承担相应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履行职责,是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责任的本质要求。如果遇事临阵退逃,不仅谈不上敬业,还可能违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甚至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职场从业者的道德底线。诚信的本质内涵是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在职业生活中,诚信要求从业者尊重事实、真诚不欺、讲求信用。其实,诚信也是我国现行法律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显然,在诚信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 

篇10

 

第丨法考试”是一种法律职业考试,至于涵盖的是几种、哪几种、还是全部的法律职业,则用抽象出的“持定”二字就概括了。

 

第二.司法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不等同于任职通过了司法考试,只是获得一种法律职业的可能性.还不能等同于现实性。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还诸如培训、实习、考试(考核)、分流等程序要求.因此司法考试不能只是单纯地“一考之法考试制度也不只是单纯的考试制度,而要完善的司法培训研修制度、同法官遴选制度等与之相配套。

 

第“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这充分表明丁司法考试的权威性。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司法考试”的定义应为: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以此定义.“司法考试”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合一”考试的现状,而且以后考试中纳入了新的职业,概念仍可沿用。并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职业准入考试也可统一使用“司法考试”这一概念。

 

(二)司法考试制度

 

法考试制度是国家关于司法考试的性质、原则、组织机构、职业种类、报考条件、内容、方式、资格授?、培训、选拔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从性质上看,司法考试制度属于司法制度的里要组成部分,属上层建筑的范畴。

 

从结构上看,司法考试制度不应仅仅包括考试制度,而还应包括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的吊法培训制度(研修制度、实习制度)和闰法官遵选制度。因此司法考试制度是考试制度、培训制度、司法官遴选等制度的有机统一。

 

二、司法考试之体制

 

各国由于法律传统、司法制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司法考试体制。

 

(一.)英美法系司法考试体制

 

英美法系国家(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实行的是法官(检察官)任用上的一元制。2即法官(检察官)是从有经验的律师(特别是出庭律师>中选任的。而律师,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获得资格。可以说,英美法系的律师资格考试就是其司法考试。

 

(二)大陆法系的司法考试体制

 

在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是法官(检察官)任用上的二元制,即法官(检察官)是直接培养的,一般不从律师中选任。故大陆法系的司法考试是典型意义上的司法考试。其中,又可分为法律家资格一元制和法律家资格二元制司法考试本制。

 

1、法律家资格一元制体制

 

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法律专业人士或法律家(广义时,亦可包括法学教授)'5。法律家资格一元制是指取得法律家资格(无论是取得律师资格还是取得法官或检察官资格)都要经过同样的司法考试和统一的同法实习。德国和日本是典型的实行法律家资格一元制的国家。

 

德国于1878年就举行了全国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资格统一的国家司法官考试,确立了法律家资格一元制体制。日本在二战以前,律师的地位一直低于法官和检察官,在考试以及实习制度等方面,律师资格也始终和法官、检察官有所区别。战后,日本通过制定出新的《律师法》.实行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资格的统一的考试,完全确立了法律资格一元化的体制。

 

不过,德、日法律家资格一元化的司法考试体制也有重要的差异。德国的司法考试不丨又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而且还包括公证员。而S本的司法考试是-法曹”一体化考试,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统一考试。其次,德、日两国司法实习制度也不同。在德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司法培训机关,第一次司法考试合格者分散在各个实际司法部门实习。而在日本,所有的司法考试的合格者都集中到最高法院所属的W]法研修所,接受统一的培训。所以日本的法律家资格一元制比联邦德国更为典型。

 

2、法律家资格二元制体制

 

法律家资格二元制,是指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格取得制度,即法官(检察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是分别进行的。

 

法国实行的是法律家资格二元制。在法国,通过大学法律专业考试获得法学学士,是步入职业法官队伍的最基本的专业资格条件。要想成为职业法官还必须参加国立法官学院的职业培训并通过考试而要取得律师资格,则必须参加律师培训中心的入学考试和结收考试并合格。准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还必须申请实习,期限一般为两年,合格者才能正式执业。

 

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的也是法律家资格二元制,即司法人员考试中的律师和法官、检察官的资格考试是分别进行的.其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等都不尽相同。

 

司法考试度之价值分析价值,在哲学意义上,首先是一个表征关系的范畴,它反映的是人(主体)与外界物——自然社会(客体)的关系,揭示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其次是一个表征意义的范畴,是用以表示事物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的概念气可见,在价值关系中,人(人类社会)是价值主体,外界事物是价值客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关系中产生的®。”可见,司法考试制度的价值就是指司法考试制度(客体)具有的、满足人或人类社会(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手段性价值)两类。

 

其实,司法考试制度的所有价值都可视为目的忭价值,即国家建立司法考试制度的(或司法考试制度的建设对于人或人类社会的意义但这些价值标许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一个处于最高或终极的价值目标即目的性价值,而其他的价值在小范围看是的,而在大的范围内看,它们又是用以实现最终价值目标——H的性价值的工具或手段.因此称其为具性价值或手段性价值。

 

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工具性价值

 

司法考试制度的工具性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形成统一法律职业共同体和提高法律从业者素质两个方面。

 

(一)形成统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保证法律从业人员具有共同的职业i&言、知识、技能、思维和伦理,保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统一化和同质化是所有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要求'法治社会成功的经验表明,法律家集团的力量来自于它内在的统一和内部的团结;而统一与团结并不是因为组成这t共同体的成员出身的一致,而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训练方法以及职收利益的一致,这里所说的法律家集团内在的统-.不R包括各法律职业内部的统一,也涉及到各法律职收之间的统一。统--的核心就是职业准入资格的同一。而我国在实行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前,法律职业准入资格是不同的(既有职业之间的不同一,也有职业内部的不同一)。我国早在1986年就举行了全国统一的律师资格考试,使律师行、1R有了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而迄止1995年《法官法》、《检察官法》颁布之前,我们对法官、检察官的选任既无学历要求,也无职业背景要求。1995年《法官法》、《检察官法》颁布后,我国虽对法官和检察官实行了考试录用制度,但其标准起点不高,并且不是面向全社会来进行的,带有很大的封闭性和行业性色彩。3种职业比较来看,律师的从业标准要比法官、检察官严格得多,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现代从业制度民主化的基本原则的。®从实践来看,不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正是通过对法律家资格的统一,使其形成共同的法律信仰、法律理念、法律思维、法律知识和技能;统一其对法律的理解,维护法制的统一,促进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提尚法律从业者的素质

 

所谓法治,不过是那些受过严格法律训练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管理和调整n。法律是要由执法者来执行的,法律制度上的进步也必然要通过执法者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来表现。由此表明,一t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不仅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从业人员标准的不统一,必然影响整个法律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受过完整专业教育的人与毫无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工作在一起,结果使得职业发生分裂,不同背景不同出身的人们难以获得知识和语言的沟通,无从达成职业伦理准则上的共识,行业的凝聚力丧失了,同事之间必要的相互监督也无从谈起。更可«者,良莠杂处的行业中,人员的流向往往是劣胜优汰,借用经济学上的说法,叫作‘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