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研究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交易成本 金融脱媒 金融改革

一、前言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内涵没有明确的定义,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也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但无论研究者对互联网金融问题持有哪种观点,都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与融合,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其实,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研究者只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就可对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型进行解释,这里要注意,互联网的实质绝对不是金融脱媒,因为某些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中介反而增多,如余额宝,金融中介就有两个:支付宝和天弘基金管理公司。

既然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在于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的交叉融合,也就是把互联网看作成“虚拟店铺”向消费者出售金融服务,这种“虚拟店铺”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余额宝就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销售金融服务的经典案例,自余额宝诞生到余额宝助推天弘基金坐上基金大佬的位置,历时不过半年时间,发展之快不可谓不快,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关于余额宝的发展奇迹,仔细分析归纳后有四方面原因:第一,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低,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而余额宝(基金)的收益率高达6%;第二,阿里巴巴拥有海量客户群体;第三,目前国内投资渠道极少,理财服务需求大;第四,普通公众的理财知识还有所欠缺,余额宝的横空出世让他们欣喜若狂。不过,在最后一点中也侧面反映出余额宝一个隐藏的弊端,即占相当比例的余额宝注册者并不知晓注资余额宝其实是基金投资这一本质,这会影响余额宝的长期发展。从余额宝的成功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本质上,余额宝仅是在卖货币基金的流程上进行了小小的创新,即与消费平台衔接,增加用户的便利性,它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不会给中国互联网金融改革带来关键性的转变。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余额宝的蹿红有助于大家更加了解互联网金融这一新金融服务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探讨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问题还需要探索,但是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下面我们先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优劣,然后探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主要在于它有许多优势,这从余额宝的迅速扩大中可以提现出来。首先,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其次,互联网金融覆盖广,借助网络平台的发展从而摆脱了金融业发展的地域限制。再者,互联网金融便利性强,任何金融活动参与者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金融交易,大大方便了交易双方。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效率也非常的高,由于是计算机自动操控,许多交易项比人工操作方便,可24小时无间歇工作。

(二)互联网金融的劣势

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它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要求高,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成本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新技术的切实运用;第二,金融监管难,其一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体系还没有和传统银行体系对接,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短、程度低、规模小,所以相关法律还没系统形成,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第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大,这主要是由于法律规范还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违约成本小,其次互联网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此类案件取证难、调查慢,成本高。

(三)互联网金融的“革命”

在学术界,一直有学者持有传统银行将完全被互联网金融取代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夸大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且“革命”这一提法也不十分科学。我们知道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资产端业务和负债端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影响力在于资产端业务的拓展,因为互联网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资产端服务的效率,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负债端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在上文中提到,由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实行时间短、发展规模小、风控能力弱,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给予负债端业务营业执照的资格和条件,因此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银行,也不能称之为“革命”,而是金融业“改革”。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把双刃剑,优势虽突出,劣势亦明显,毕竟金融业对风险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学金融就是学会控制风险,但我们也要把握金融业的发展潮流。互联网金融必将是未来金融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银行将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各取其长。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产生、不断发展、日益壮大,究其缘由是由互联网和金融两个主体的性质决定的,金融交易的核心需要的是数据和信息,而互联网恰恰在这两方面最具有优势,因此对于金融来说,互联网有一个天然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2]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

[3]谈浩.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103.

[4]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影响

引言

2015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其实便是体现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发起人通过朋友圈众筹信息,参与《大圣归来》投资的有89位众筹投资人,总计投入7813万元,而在几个月的等待后,89位众筹投资人平均每人获益25万元。近年我国影视众筹发展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平台只占小部分,大部分影视众筹平台运营都较为艰难,整体融资规模不大。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业态和竞争格局的影响等,各方也产生了众多讨论和分歧。而目前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几个比较重要的争论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是否有颠覆性冲击影响、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如何加强对这一新兴金融模式的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本质

(一)理论基础

普遍认为的是,谢平和邹传伟两人首次在国内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这一概念。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融通资金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即将资金从多余持有者转移到短缺需求者。转移发生的时候,金融中介则通过利用专门技术和规模经济来减少交易成本,同时金融中介利用其广泛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专业的信息整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多余持有者和短缺需求者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都是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解释。但是在一般均衡定理的经典表述中,金融中介其实是不存在的。传统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前者对应着资本市场,如股票和债券市场,后者对应着商业银行。不可否认,这两类融资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以金融机构薪酬、利润和税收为主的不可忽视的交易成本。而依托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则可能出现既不同于直接融资模式也不同于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二)内涵与本质

以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利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内容,实现资金融通、移动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金融融资模式,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个体移动支付是和集中支付系统统一的,极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网络使得风险评估和信息情报以一种更加公开快速的方式流动,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证券交易所和银行等金融中介几乎起不到作用,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和买卖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进行,这种充分有效的金融市场近似于一般均衡定力经典表述的金融中介不存在状态,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保持不低于传统金融融资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许多软件技术代替了对传统金融业的专业分工的重视,金融交易操作的简便化导致了主体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效益将体现在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身上,这也是一种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民主化的金融模式。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对金融稳定甚至于对货币理论等的冲击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会给传统金融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和影响,甚至会彻底地改变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其实只是渠道意义上对传统的资本市场和银行的改变,而并非是产品设计和产品结构意义上的“新金融”。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传统金融销售渠道和获取渠道上的扩展,但在金融产品或支付结构上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产品并没有什么区别。互联网的介入改变的是方式和渠道,并没有改变信用交换和跨期价值交换这一金融交易的本质概念,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契约,而非新金融。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现在的发展处于一种过热和亢奋的状态。也有研究表明,中国近几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补充性、辅的金融业务,其实涉及了比较少的主体性和实质性业务。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业务在创造价值模式和经营方式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也逐渐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二、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谢平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三部分关键内容的观点,即信息处理、支付方式和资源配置。在这个基础上有研究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了五类,有的分为六类,还有的分为八类。根据当前中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传统理财产品网络销售

近些年,由于以云计算、移动支付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产生了新的服务形态,移动金融服务和网上理财产品销售等互联网化业务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第一个利用电商平台寻求创新发展的是保险理财产品,紧接着,其他领域的多种基金、信托产品纷纷开始视网络平台和电商业务为渠道重心。之后很快,各大券商也推出了全新的网上商城。不仅是传统金融机构新增了用户需求的网上业务,众多互联网企业主导的网络销售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自东方财富网的网上业务基金代销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金融互联网能有如此深程度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都在于更进一步地适应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高效性等需求。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而充满活力的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完善甚至全部重构,完善优化服务模式,强化对风险模块的专业管理,从而实现具有更高便利性和更广覆盖面的金融服务,也使得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有了更强的保障。在此流程中,互联网为金融业务完善奠定基础,金融市场实现了集约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

(二)第三方支付

基于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新型支付体系的迅猛发展是离不开移动终端智能化的全面支持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清算体系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推动下得以迅速增长。近几年来,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几乎每年都在以翻倍的速度增长。以快钱、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占据了高达近80%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拥有十几年发展历程的银联及银行网银渠道。第三方支付体系包含很多种模式,如电话支付、网关支付、移动支付和账户支付等等,其业务模式的核心关键还是在于账户支付模式和网关支付模式,分别为综合第三方支付模式和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代表。综合第三方支付模式是通过抽取一部分银行体系的资金放置在用于第三方支付的备付金账户,不仅提供第三方支付功能,还能拥有担保功能,属于此类型的比较常见的有财付通和支付宝。相对来说,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运行机制就比较简单了,该模式连接了付款方和收款方,仅是代替了银行的支付功能而已。

(三)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信用业务并不陌生,包含众筹和网络贷款等新兴业务,可以分为网络股权融资和网络债券融资两个方面。前者的典型例子是众筹平台,后者的典型例子是P2P和大数据金融。众筹指的是以中小企业或个人等为主要代表的融资者,为其项目通过互联网上的众筹平台向广大投资者寻求资金援助,而每位投资者量力而行便可以使融资者成功筹集预期目标的资金,众多投资者便和融资者间形成了股权关系。常见的有追梦网和点名时间等。众筹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或个人提供了很大程度的资金帮助,对于资本市场格局有一定深度的影响。P2P也称人人贷,即以网络信任机制作为中介平台,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相互借贷完成信用交易。其特有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一出现就广受追捧,国内已有相当规模的网贷市场。大数据金融主要指以一达通、苏宁易购、百度小贷和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机制,信息流和大数据是这种运行机制的核心,企业往往利用已有的数据和网络优势,直接拓展进入信贷市场。这种创新的结合方式除了提高效率,还起到了显著的风险控制作用。不仅如此,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自发的融合并循环,整个贷款业务没有和银行产生实质关系,也是一种金融脱媒的方式。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业务模式的优化上,更体现在对整个金融市场渠道和理念等各方面的变革中。

(一)弱化金融中介功能,加速金融脱媒

银行业和证券行业等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中介通过利用专门技术和规模经济来减少交易成本,同时中介机构利用其广泛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专业的信息整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即金融中介依靠成本减低和信息处理功能得以存在。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这些功能都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所替代,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的资金中介功能都会大幅度边缘化,加速金融脱媒进程。互联网为融资双方或付款双方提供搜索引擎以及担保,交易双方自主选择直接交易,操作简便快捷,达到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几乎同样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在期限和金额错配甚至分担风险上的成本相当低,安全性方面也得以保障。

(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一直影严重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而互联网金融独有的惠普性特点给这一发展困境带来了全新的局面。仅仅跻身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不能够满足很多互联网企业,他们已经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直接向小微企业信贷等方面进军。互联网企业融放款速度快、获贷成本低、审批流程简、产品类型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宽,融资门槛变低,融资额度也变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微贷技术等,可以使中小企业或个人融资者的信用等级和经营行为全面为广大投资者所知,建立健全网络信用数据库和网贷信用体系,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提高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正是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让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有独特优势,超越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引发“渠道革命”,加剧行业竞争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和券商的传统物理网点已不再占据优势地位,提供更低成本、更快速服务同时还兼具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往往更受用户青睐。互联网技术能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业务模式,还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携带着自身客户资源与信息优势向金融行业渗透,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竞争。互联网金融正以其与生俱来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快速推动着现在金融领域竞争格局的变动,引领着投融资市场的革命性创新。虽然其现在还没占据主体地位,但不久的未来就很可能对传统金融的核心客户资源和核心经营业务产生巨大冲击。国内无论是互联网用户还是网购人数都在逐年增加,面对这一趋势,传统银行和证券市场必须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优化现有运营管理模式,扩宽目标客户群和服务边界。

四、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银行和证券行业等传统金融机构必须足够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系列计划,快速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有长远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扩展互联网融合业务

在理念和实践上,银行和证券机构都要从有形市场努力向无形市场转型,迅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积极探索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首先就要转变以物理主体营业部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要向线上大众化定位和线下精细化定位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此外,传统金融机构本身也具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应加强客户粘性,丰富拓展网络交易产品和网上业务,不断吸引新客户。长期策略还可以为客户建立大数据,精准分析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挖掘潜在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二)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熟,多个平台或市场并存,互联网金融业进入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传统金融企业就更加需要强化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不变应万变,并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是传统业务要更加透明,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要整合优化客户分类管理和服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扩大产品线。

篇3

1.1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小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所获得的金额超过融资总额的50%。我国的农业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分配中大多遵循“重消费、轻积累”的原则,致使农业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目前我国县域经济金融创新体系尚未建设,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匮乏。中小企业板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对于众多的农业中小企业来说,仍然存在入市门槛过高的问题。因此,我国农业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贷款规模较小、成本偏高。

1.2融资风险偏大,融资成本较高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存在弱质性,造成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较大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经营覆盖风险原则选择贷款接收方,对农业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放贷限制。另一方面,农业中小企业单笔融资金额较少,但是需求较为频繁,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贷款需求存在“急、少、频、快”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前需要耗费大量支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调查,放贷后仍需加大监督预防道德风险,提高了贷款发放成本。

1.3可抵押资产匮乏,缺少第二还款方

当前信贷体系中,抵押、质押贷款方式因其能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而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但是农业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农业企业的果园、猪场等资产大都不符合银行要求。同时,农业中小企业的土地、厂房设施部分通过租赁途径取得,企业没有产权,不能进行抵押。因此,现有担保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目前我国农业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发展略为缓慢,农业企业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匮乏,担保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4传统金融行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农业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大多设在农村,传统金融机构不容易获得其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该类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信息、风险控制情况等具有非公开性,信息不对称促使银行担忧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的产生,从而放弃对农业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1.5农业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中小企业尚处在资产规模小、管理理念落后、缺乏长远战略、制度建设缺失阶段,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近年来,虽然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运营模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难以摆脱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生产的模式,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能力仍然得不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认可。

2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新型金融模式,其推出的产品依托于互联网,开创低成本、传播快的融资新途径,在挑战传统金融业地位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众多的融资选择。目前我国适合农业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模式

阿里巴巴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模式最成功的标杆。鉴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主要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商可以获得企业经营、信用、资金等信息。随后,阿里金融等电商平台通过使用网络数据模型与在线视频资信调查2种方式,交叉审核其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满足其融资需求。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使用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融资过程具有全程网络化、信息透明、贷款灵活等特点。

2.2点对点融资模式

点对点融资即大众普遍了解的P2P(peertopeer)网络信贷模式,该模式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了有益补充与完善,避免了传统金融体系在选择贷款受益方时对中小企业存在歧视的问题。点对点融资模式与民间借贷的信贷原理相同,资金需求者在P2P网络平台发放融资需求,资金供给者在对企业与其融资要求进行筛选后,采用竞标的方式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使用权。与民间借贷不同的是,该网络信贷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速度快、信息相对充足、匹配成本低等优势,使得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可以在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平台上实现快速交易,并消除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据统计,我国P2P网贷平台在2013年年底已经成立超过350家,成交金额大于600亿元。

2.3大众筹资模式

众筹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共募集资金的融资模式,是一种较新的创业投资代表,其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银行、基金等传统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成为主要的来源,具有注重创意、进入门槛低、操作简便等特征。与其他互联网金融融资方式不同的是,企业在平台上公布的是募集资金所投向的项目或者产品,并阐明具体的不局限于还款付息的回报方式,也会采用非资金的物质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回报。在2015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平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接下来工作三大聚焦领域之一。报告指出,政府会继续促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众筹、众创等新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学习互联网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为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帮助。由此可见,众筹模式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为农业中小企业通过该模式进行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

3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中小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模式弥补了传统商业信用体系的缺陷。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农业中小企业方面有如下几点优势。

3.1.1互联网金融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融资平台

通过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互联网金融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平等的、低门槛、便捷的融资平台。在该网络平台上,农业中小企业只需完成注册便可以平等地获取所需的发展资金。注册成功后,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在线提出融资申请。阿里金融就是针对淘宝平台等小企业展开融资服务,基于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累计的信用数据,向这些小微企业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解决了大量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动问题。

3.1.2互联网金融能够运用渠道优势,有效整合社会闲散资源

从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借助融资平台从传统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渠道汇聚了资金,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再从点对点融资模式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职责是审核每一笔贷款申请,在对申请者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方面考察后再进行贷款发放。对于众筹模式来说,资金拥有者亦是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网络平台对自身较为感兴趣的项目与创意进行投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统一配置,当事人双方不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可以实现借贷交易,只要求双方都能够进入互联网并接受对方提供的利率、使用期限等条件,就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配对。

3.1.3互联网金融能有效降低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首先,互联网自身具有低成本的优势,金融产品可以直接在网络融资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易,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并节约传统金融行业营业网点的投入与运营成本,只需少量人工便可以完成信息的识别、匹配与交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其次,互联网金融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融资申请,其申请可以面向全国各地的资金提供者,支付方式便捷,大大提高了业务的处理速度和申请成功性,减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3.1.4互联网金融能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

相比传统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判断与监督。首先,大数据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获得中小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的数据,提供给资金供给者使用;其次,云计算能力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大数据进行随时随地的分析与监控,使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能有效监控企业的风险。阿里小贷、人人贷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按贷款发放的不同环节进行风险控制,根据企业在交易平台上积累的信用数据,对企业在贷款前、贷款中以及放贷后的信用进行评级,从而有效控制了贷款风险。

3.2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产生的时间较短、相关规范性文件匮乏等原因,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扎根于县镇区域的农业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在破解其融资困境过程中仍会面临以下问题。

3.2.1农业中小企业探索新兴互联网融资工具的能力较弱

一方面相比较城市企业,农业中小企业处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县镇,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城市企业,企业负责人接触互联网金融融资方式的渠道和信息较少。另一方面,农业中小企业的业主文化素质一般不高,企业经营过程中家族特色明显,缺乏接受新型金融工具的创新意识和使用能力,对互联网金融新型的融资方式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更偏向于传统的银行融资模式或者民间的借贷行为。

3.2.2互联网金融提供的资金受限,资金来源不稳定

例如P2P、众筹这2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平台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个体投资者等持有少量资本的主体,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相对较少。对于阿里金融这样较为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也面临着资金来源的限制,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截至2014年2月,阿里金融累计投放贷款已经超过1700亿元,在源源不断增长的客户资金需求下,阿里金融急需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

3.2.3农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客户信息缺乏共享平台

相比较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当前我国互联网客户信用体系的构建尚处在空白阶段。阿里金融通过其电子商务平台累积的小微企业交易信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控制其信贷风险。但是对于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如何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数以亿万次的农业中小企业交易信息反馈至构建的信用体系中,进而综合分析其信用等级是亟需解决的难题,需要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信息收集技术,强化客户信息之间的共享。

4对策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产业升级,不仅能促进传统金融行业进行理念、服务等创新,更能够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自我累积效果差、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过高以及民间借贷利息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获得贷款。因此,互联网金融被视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办法。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中小企业共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成果,有效缓解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这一难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4.1政府应该在规划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有关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的法律规范,使得政策体系适应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做好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的引导者,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其次,应尽快制定符合农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规范,统一信贷标准。从当前的信用评级体系来看,主要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缺乏适合农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再次,不断提高农村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计算机,进一步推动县城、乡镇网络覆盖;最后,基层政府应推动农业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农业中小企业学习并使用互联网金融知识,改善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4.2建立农业企业区域性合作机构,为区域内的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农业企业互联网金融参与度

首先,由于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小、急、频”的特点,单个企业所需融资数量较小、次数较多,通过合作性机构,可以集合区域内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集合融资,增加融资金额、减少融资次数,减少中小企业和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工作量。其次,建立合作性金融机构有助于构建区域内农业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区域为单元构建企业的信用体系,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加强自律,改进农业中小企业当前的信用体系;最后,区域合作性机构可以发挥信息共享作用。我国农业中小企业分布区域广,主要设立在农村区域,其经营、交易、财务等信息较为隐秘。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农业中小企业可以学习、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将本区域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等信息建成数据库提供给互联网金融企业,缓解信息不对称现状。

4.3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研究

农业中小企业作为融资难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拓市场的良好领域。首先,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加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最大程度地利用传统金融行业的信用评级资源,传统金融体系也可以将互联网平台收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纳入自身的考评系统中去,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行业之间信息共享;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成立以研究农业企业融资需求为方向的行业协会,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并共同防范农业企业的信用危机,发挥协会的协同效应,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共同发展。

4.4农业中小企业应该抓住当前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篇4

>>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探索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挖掘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风控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 大数据分析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转型方式研究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互联网+”驱动下基于物联网及大数据的温州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实质为大数据之争 大数据揭秘 互联网金融诈骗渐热 大数据征信,互联网金融发展支点 大数据为互联网金融预警 大数据技术凸显金融互联网价值 互联网、大数据与金融科技 大数据可助力互联网金融风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珊,王会举,覃雄派,周@.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10:1741-1752.

[3]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05:54-58.

[4]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126-131.

[5]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6]吴军.大数据时代的银行业经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01-22A03.

[7]马曙光.以大数据思维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03-14A03.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业的结合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具有变革意义的影响,这源于互联网的精神,即"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是存在区别的,其区别不单单在于各自的金融业务的开展所采取的媒介不同,更主要的区别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能够深刻理解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存在,使传统的金融业务具备了金融信息透明度更高、金融主体参与金融业务更加广泛、金融主体与金融中介的协作度更灵活、传统金融业务中间成本更加低廉、金融工具的操作更加便捷等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显著特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和传统金融的日异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已在我国蓬勃兴起,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六种模式。

2015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支付市场规模,在2015年支付市场规模为9.22亿元,这主要是归因于中国电商的高速发展。其他市场规模如下表所示:

市场规模类型单位(亿元)

基金销售规模超过6000

财富管理规模 100

网络小贷规模 5000

P2P网贷市场 1000

众筹规模 100

金融机构创新市场 2000

在以上的市场规模中,其中基金销售规模和财富管理规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其可用资金规模是逐渐扩大的。另外,我们通过比较也可以看出,众筹市场和P2P市场在我国就目前来说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传统金融业对互联网越来越重视,可以预见,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在将来的金融市场上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风险,值得我们关注。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自2013年开始还比较短,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细化,所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事金融活动必然有风险,互联网金融也属于金融的范畴,其也不会改变金融的性质和本质。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风险的,这就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的加强管理,从而促使互联网金融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

1.技术方面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其大量业务均是通过设计的电脑程序和软件来完成的。所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可靠性和管理的安全性就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最应该主要的技术风险。这种技术风险首先体现在计算机系统的内部,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的系统瘫痪、磁盘破坏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不安全性。其次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还体现在计算机运行环境方面,诸如网络黑客的攻击、传输故障、外界病毒的入侵等。当然,其技术方面的风险还表现在客户身份泄露和伪造方面,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客户身份窃取客户的金融财产。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技术方面的风险愈演愈烈,这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技术风险的存在为金融主体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法律方面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立法的滞后性而导致的交易过程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仍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而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金融法规则比较少,我国也仅仅在2015年7月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与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的势头明显是不匹配的,还缺乏与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金融主体身份确认、互联网金融合同确认等相关细则,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权利与义务的确认缺少相关的依据,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交易产生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影响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信用方面的风险

传统金融中的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到期不能履约的可能性,而信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最大特点是其虚拟性,这不仅体现在金融服务机构上,更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虚拟性一方面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开设虚拟的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互联网的所有交易业务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的,交易双方并不面对面的交易,使得交易者的身份确认难度加大,也增加了金融信息交易的不对称性,从而加大了信用风险。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当一部分金融交易者对于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疑问,更多的就是来自于对信用风险的担心。

4.流动性方面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随时应付客户提现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互联网金融的期限转换功能不佳所造成的。在互联网金融中,也存在资金的长短期的问题,若互联网金融机构长短期资金期限错配出现问题而不能应付客户资金体现需求的话,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应运而生。例如:互联网很多的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是长期的,而其负债则是流动性比较强的短期资金,一旦流动性较强的负债不能按期偿还的话,就可能会存在流动性方面的风险。

三、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技术投入,提升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安全性

为了防范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首先应加强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工作,开发安全性能更好、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的互联网金融运行系统,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互联网技术风险。同时应提高互联网金融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对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系统和数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防范黑客攻击。最后应对客户的交易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采取信息备案制,防止客户信息的泄露。

2.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

法律法规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国家应该在2015年《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具体细则,制定严格的互联网金融准入和管理制度、互联网金融退出制度、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相关细则等。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在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协会的作用,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国家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健康的发展。

3.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由于互联网金融运行的虚拟性,使得信用体系的建设在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与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发展不相匹配的,经常见诸于报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跑路“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企业诚信问题的思考。为了加强和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诚信度,首先应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诚信记录,再次基础上确定其信用等级,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者提供参考。其次要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公开,从而形成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最好要建立第三方信用体系评估机制,定期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信用评定,对于信用评定较低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引进退出机制,以此来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意识。另外一个方面,我国也应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信用意识,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使信用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以减少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4.重视投资者风险教育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它的风险暴露不充分,还在集聚之中。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义务向金融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是推广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理论中存在着很多的专业词汇,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对于其含义和意义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可以利用比较形象的漫画、宣传片等借助于网络、纸介媒体、电视、手机等媒介进行通俗易懂的普及,帮助互联网金融主体能够对互联网金融的知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二是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意识教育,让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了解互联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树立风险意识。三是推动组合投资、分散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技巧。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的方法是组合投资和分散投资,互联网金融投资方式的多样性为投资者进行组合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提供了机会,投资者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将资金投资于多种多样的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去,从而减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

总之,互联网金融在为我们带来投资便捷、获得收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注重其风险管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3]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07).

篇6

互联网金融虽然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其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关监管制度和法律规制的滞后性导致其风险多发,市场乱象纷呈,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浅议了互联网金融的规制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制;风险

金融的主要作用从本质上来看就是配置时间、信用和风险这三类资源,帮助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但是在光芒背后隐含的却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子[1]。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还有独属于自身的风险因素,十三五期间正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金融在此前集中爆发了诸多问题,因而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5年央行等十部委出台文件进行了规范,指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属于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相融合的新领域。具体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支付、融通、投资、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正式合法化。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快速,并且在金融领域中逐步成为有力的补充,比如P2P网贷,截止2016年底,全网平台数量6635家,其中正常运营平台2307家,问题平台2456家,此外还有作为观察的平台1872家,具体可参考第一网贷《2016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大数据报告》。又如众筹平台截止2016年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427家,可参考界面新闻的文章《互联网金融现状及2017年展望》。然而2017年正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切实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时期,多部门联合出台系列办法,改善互联网金融治理,防止监管套利,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包容有序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乱象纷呈,专项整治工作显然任重而道远,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关于互联网金融规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十分紧迫。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研究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需要明确一定的逻辑,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应遵循三个层面的逻辑,即创新逻辑、监管逻辑以及整治逻辑[2]。对于创新逻辑来说主要是从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驱动理解,监管逻辑则是平衡市场各方利益,而整治逻辑在于解决问题的机制和风险管理。这三个层面是递进的,只有以创新逻辑为基础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监管逻辑,并通过监管形成整治逻辑。简单来讲,整个风险规制的逻辑应是“治病救人”,最终目的是要保护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上述三个逻辑缺一不可,而且要正确理解。比如说2016年初集中爆发的诸如E租宝等事件,虽然涉案人员美其名曰互联网金融创新,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法集资模式,并不是互联网金融,而当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且互联网金融正式合法化并未度过一个长期的沉淀过程,所以在后续的整治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逻辑的重点要理清其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三个层面的逻辑,并由此形成科学化的规制路径。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理清需求主体,当传统金融领域无法满足主体需求时,应自动转向互联网金融,以便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应保障定价机制以及融通机制的合理合法性,理论同实践结合,从而确定风险差异,直观反映每笔记录。结合上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范式则能比较容易地概括出来。首先金融脱媒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实现方式,以高资产净值的方式将小微初创的融资者或是非专业资产展示出来。从而将融通机制以及定价机制合理合法化,进而解决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脱媒也体现出其信用风险,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是其规制路径当中的标准范式。所以结合当前互联网领域的专项整治形势,当前国家正在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但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监管和法律法规相对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明显是滞后的。所以当前其风险规制路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基础,明确法律底线,结合有力监管与专项整治将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序化。所以笔者认为重点还是在于监管,这并不是要打压其发展,而是要保证其健康有序。首先,强化过程监控。可通过设定进入门槛(如注册条件)并执行信息披露制度。过程监控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监控平台,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统一监控管理。日前中国消费者报披露消息称全国互联网金融监测预警平台将建立,以此来提高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识别水平,当前已有一些预警平台,但是针对性不同,因而统一的监测平台的建立十分必要,紧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次,强化自律管理。严格执法、处罚公开公正,自然退出,追责公开透明。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已形成一定的自律管理机制,并在不断完善制度框架的过程当中,把行业自律机制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规范市场行为,推动信息共享,保护合法权益,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责任重大。最后,强化信息披露,始终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保护消费者,消除信息不对称[3]。消费者只有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才能更好地进行辨别,这需要从业者信息公开,合同上要注明各类信息,同时普及金融知识,树立风险意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以高回报诱惑消费者的非法集资行为,从而在根上实现市场化监管。从当前国家金融领域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中可见一斑。

三、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相比传统金融领域来说,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同时还具备特殊风险。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膨胀,但却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和监管,导致市场乱象纷呈,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十分必要而且重要。本文的研究内容仅为个人意见,起抛砖引玉之用,望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努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王礼力,魏姗.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毛茜,赵喜仓.科技金融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衍生出 “互联网金融”一词,即将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投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而由此应运而生的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互联网理财等新型网络金融模式,则被广泛地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打破了传统的存、贷、汇渠道,并将对银行经营模式、技术手段、服务营销和内部管理产生倒逼效应。因此,深入研究客户在多种金融模式下的行为选择,以更高的视角再次审视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与不足,借鉴互联网金融信息化优势,优化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和经营理念,将对传统商业银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对比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皆是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资金融通平台。但由于经营模式不同,二者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风险管理和价值增值功能同样存在区别。

2.1交易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资金规模远超于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货币的成本,并实现多种类投资;由于其数量众多且经营内容相似,容易形成成本协同节约的范围经济效应。同时,传统商业银行作为专业的信贷中介,可以避免大量的客户信息搜集维护、资信调查评估和合同洽谈监督工作,具有专业化分工效应。

互联网金融借力信息化的优势,将资源配置的权利下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重新构建了信贷交易模式。投、融资双方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完全竞争的方式选择交易对手,节约了金融机构的谈判成本和搜寻成本。但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小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例如并不适用于风险厌恶型客户,也无法应对大量的流动性需求。

2.2信息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资金调拨,银行不仅能够掌握客户的时点资产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客户动态资金变动形式,从而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和网络平台,减少了前期调研取证工作,降低了信息的人力搜寻成本。在信息共享方面,可以将信息公开透明地展现给投、融资双方,减少了剽窃问题。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搜集到更多信息,将客户的风险偏好、消费习惯以数据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传统银行所欠缺的方面。

2.3风险管理

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间接融资的主体,已构建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独立的风控系统。多年的经营经验,使得商业银行有能力应对资本市场中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风险防范问题尚不能有效把控。在网络平台上,金融交易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数据交互性增强。客户的信用评级和交易记录在增强信息对称性同时,也加大了客户信息泄露流失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尚短,风险问题不易显现,又缺乏全面的国家政策监管,风险管理水平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提并论。

2.4价值增值功能

传统商业银行作为典型的金融中介,是专业的金融机构,在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着人角色,通过存贷差和中间业务赚取利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商业银行的运作基于整体资本市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的前提下,设计专业的金融产品,为资本市场实现更为优化的资源配置。因此,商业银行的价值增值功能更多体现为以优化资本配置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和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在对客户数据信息综合利用的前提下,以“了解你的客户”为出发点,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衍生出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投资理财、消费贷款、网络融资等服务,更像是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为基础,在为客户创造消费、娱乐、交流的同时所设置专项金融服务,具有便捷、高效的产品特点。

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存在众多不同之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不可避免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影响,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自身经营模式等带来影响与变革。

3.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资本具有天生的逐利天性,以“余额宝”“理财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与货币基金产品的组合,在保证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了较高的收益回报,使客户获得了良好的体验性。而反观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由于受到利率非市场化的影响及刚性管制,且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申购与赎回又存在众多限制,导致其很难在流动性、收益性、体验性方面实现有机的统一和高度的融合。

尽管目前受到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尚未成熟、互联网平台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负债业务仍具有小、众、散的特点。但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成熟、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大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认可,其在未来将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构成现实挑战。

3.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信息处理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核心优势,也是后续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凭借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在保障互联网金融交易具有充分的信息基础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风险问题,强化了其在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中介功能。另外,信息化的核心优势也大幅度提高了互联网金融资产业务的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例如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百度小贷、微众银行等,这种电商类互联网融资平台都是基于特定消费场景、特定支付场景而出现,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商户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交易数据、行为习惯等数据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整合场景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风险点,提供便捷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业务服务。

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正在逐步由个人信贷向中小企业、交易链金融甚至大公司客户领域扩张,未来有可能对传统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带来挑战,挤占市场份额,影响传统商业银行核心盈利能力。

3.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弱化了银行的支付功能,从而对银行结算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造成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二是代销业务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形成了竞争关系。互联网金融构建了统一的代销平台,代销各种理财、基金、保险产品,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自由地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产品的组合。互联网金融代销业务的发展,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从而降低了中间业务的收入。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远不止以上两个方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重要前提是市场交易双方具有信息不对称性,而互联网金融利用核心信息技术,能够大大地降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弱化商业银行作为中间媒介的作用,金融脱媒的现象会日益显现。

3.4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通过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技术,可实现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在资产匹配、风险管理、业务定价等业务流程中,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管理操作体系。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客户的投资方式、融资需求、价值观念、服务诉求等都将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而是要求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且更加注重参与性与体验性。

客户偏好的改变,反过来会倒逼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的功能转变、流程优化与产品升级,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乃至经营模式,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4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促使金融市场格局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参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对于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4.1深化合作,寻求共赢

一是要与优质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平台用户数据及交易记录,提高精准化客户营销水平,另外及时掌握信用记录和实时交易动态信息,将信息流和资金流加以匹配和管理,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与优质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利用自身发卡渠道广、结算系统完善的优势,拓展网上支付市场空间,共同打造网联平台。三是利用自身风险管理优势,依托自身信用数据库,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其大数据信息技术优势,共同打造线上融资平台,摆脱依靠物理网点的扩张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4.2重视体验,提升服务

互联网金融依托自身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个性化的服务、交互式的体验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操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一是要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工处理环节与等待时间,增强组织效率,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二是要充分借助网络化、电子化金融手段,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功能,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离柜业务率,促进业务与客户的无缝对接,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4.3加快转型,打造生态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型,打造线上以金融服务为核心,集消费、社交、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金融生态圈。一是建设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消费场景,并可通过该电商平台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管理、支付结算、融资信贷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同时也可与其他优质电商合作,共享资源,拓展业务。二是建立社交类平台,依托社交平台的客户圈加载金融服务和产品,或者与社交类媒体、互联网公司合作,向目标客户群体实施有效营销。三是建立生活服务生态圈,例如实现线上代缴水电费、手机充值、处理交通违规违章、购买飞机票火车票、预订演出等。通过打造线上以金融服务为核心,集消费、社交、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金融生态圈,可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关系粘度,深挖附加价值,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模式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来说就是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到来的时代,将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起来,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让人们获得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分析已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具有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功能可将其分为四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服务平台型。

1.1支付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在网络支付这一行业中,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较为传统的支付方式。为赶上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还陆续推出了B2B、B2C支付平台和手机钱包等支付产品。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了最耀眼的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额支付市场已被第三方支付占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程度不断加深,以京东、苏宁、平安等为代表的电商、传统零售以及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第三方支付领域。再者,随着各种“宝”(例如余额宝)、各种“通”(例如零钱通)的不断涌现,第三方支付正朝着传统金融服务领域进军,成为其后的发展趋势。

1.2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为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一些融资需求,融资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运而生。在国内基本有以下三种发展类型。一是众筹融资经营模式。众筹,简单来说,就是小企业或个人通过向公众展示一些项目创意,进而谋求资金援助。众筹融资模式中,项目的发起人享有100%的项目自主权,不涉及股权的转让,通过“团购+预购”来筹集资金。虽然众筹模式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但其犹如星星之火,在短短几年就形成了燎原之势。点名时间、淘梦网、追梦网等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帮助那些有创造力但是缺乏资金的项目发起人筹集资金,实现梦想。目前,众筹融资模式一般以细分市场为盈利模式,例如点名时间的细分市场为创意投资,淘梦网的细分市场为微电影。鉴于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出资者的回报形式,我国众筹平台的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盈利能力稍逊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二是P2P信贷经营模式。P2P信贷(Peer-to-PeerLending)是借助互联网,使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平台进行借贷交易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P2P模式进入我国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下四类P2P信贷企业。纯中介线上模式中的网络借贷平台只是充当牵线人,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对出资人的本金不予保障,借款人和出资人只是借助此平台自主完成交易。类似这类的有拍拍贷、红岭等。复合中介型线上模式中的网络借贷平台不仅承担着借款的利率指定人的角色还承担着借款的担保人或者联合追款人的角色。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安心贷、人人贷等。线下认证模式中的线下认证部分是针对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甚完善而采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为降低借款人违约风险的措施。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合力贷等。非典型P2P信贷公司模式是我国特有的以线下行为为主,以宜信为典型代表的融资模式。主要就是通过线下主导以债权转移的方式来完成借贷交易。三是平台小额贷款模式。其核心是电商平台数据+小贷,而其核心竞争力为通过自有的电商数据挖掘来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阿里小贷就是该模式的开创者,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搜集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将其转化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实现“P2P小贷+O2O模式”的量化放贷,从而降低执行成本。之后,苏宁、京东等也采取不同的措施踏足小额贷款的领域。

1.3理财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通过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发展模式,该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发展出两大模式:个人理财服务和理财社区。个人理财服务主要通过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帮助个人用户实现碎片式理财,一般以支付宝为代表。理财社区不仅包括国内各大金融机构斥资打造的网上理财社区平台,还包括一些独立的理财社区,比如财旺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相应的理财计划。

1.4服务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充斥市场,那么消费者如何才能便捷的选取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低费率产品呢?在这种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搜索和比价服务的金融企业应运而生。其中,融360就是先驱代表。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习惯性地在网上搜索一下,而且有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也会在网上进行搜索比较,因此可以说服务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可以说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金融模式将会不断出现。这里仅仅只是梳理一些主要现存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求为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条件

首先,大数据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持。在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数据流的产生、交换、分析、存储和应用成了金融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数据量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数据结构也在日益变得复杂,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为其创新提供了可能。其次,第三方支付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创新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支付仍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依赖条件,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便捷的完成各种各样的交易。传统的金融组织信息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被削弱,这时未来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将主要来自由第三方支付积累起来的一些基础性数据。最后,信息处理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行信息处理一方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及时并准确处理。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海量数据的及时、准确处理提供了可能。信息或者数据经过处理后,不仅金融企业能够以低成本对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定价,并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定制化金融产品服务,用户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此外,随着一些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无论是用户还是金融企业都能够从海量信息库中搜索出与自身相匹配的信息。

3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策略

3.1加快传统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升内生能力

为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首先商业银行应该遵循“泛资产”管理原则,打通业务界限,拓宽业务空间,加快发展结构性融资、跨境金融、泛证券化等新型业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其次,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传统的业务模式,建立网络金融平台,创设多元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来扩大服务范围,将客户和数据结合起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交互式营销新模式。再次,加强银行业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对之前陈旧的业务流程进行技术化改造,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进行严格把关,建立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提升服务效率。最后,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利用相关信息处理技术深入市场调研,预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内因是事物自身发展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传统商业银行只有从自身出发,进行内部改革,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坚挺过去。

3.2扩大外部开放,在竞合中实现共赢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金融业遭受了冲击,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二者要想在这一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探寻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传统的金融机构经过多年在金融领域的打拼,积累了一些客户信息和资源,有的还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掌握用户的资信状况。双方可以共享这些信息资源,联手建立更加全面的资源信息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健康发展。在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进行合作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应将眼光放至国外,加强与国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金融业务。

3.3构建多元防控风险网络,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注意其对经济有利的一面,又要防范其带来的风险。首先,在搜集到的海量数据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一些网络欺诈活动的潜在关联特征和统计特征,结合生物探针等技术构建特征矩阵、建构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算法对数据集进行测试,确定风险阈值以及规则权重,可对风险用户进行预测并对风险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其次,运用相关检测技术,对互联网上发生的垃圾注册、账户被盗、黑客攻击等现象进行精准的识别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及时制止以降低风险,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金融,其金融产品不断复杂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化,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的加大。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助于其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本质为金融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利用用户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危害金融稳定。其次,对消费者相关权益的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并监管到位。在明确监管主体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监管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促使各个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这就需要银行做好新时代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应对,从而保证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力量,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当下,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创新理念,革新发展方式,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服务,包括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新的财务风险。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有机的构建和完善。

1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依托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也将势必面对新型的财务风险。相较于传统财务风险来讲,银行必须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及控制能力。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了直接财务风险与间接财务风险。

1.1直接财务风险

首先,财务制度建设风险。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以能迅速满足不断更新的客户需求,从而加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性。而很多创新网络金融产品并无可参考的实例,给银行出台配套的财务核算和财务制度增加了难度。其次,流动性财务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及客户行为,流动性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例如,改变了存款结构,要想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大力发展,就需要由线上理财资金替代传统的线下储蓄;改变了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个人是线下储蓄存款的主要客户,而互联网理财资金则有比较复杂的主体,除了个人之外,理财机构、货币基金等也会参与进来,相较于线下储蓄,更加复杂。再次,信用财务风险。虚拟性是网络银行业务的主要特点,商业银行在虚拟网络中提供相应的业务活动,这样商业银行就存在对客户的身份、交易真实性进行准确确认和判断的风险,相应也会存在无法对相关人员的违约责任有效追究的风险,致使银行面临信用财务损失的风险。

1.2间接财务风险

首先,操作财务风险。因为网络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基础,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犯罪日趋增多,对商业银行技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客户信息遭到篡改窃取以及资金遭到盗用等。现阶段,享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银行客户还没有对操作规范与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等深入掌握,有意或者无意操作失误容易出现于交易过程中,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信息泄露。这就要求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银行内部系统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将防控体系科学构建起来,避免带来不利影响。商业银行还需要对外部事件科学防范,包括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其次,市场财务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市场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即利差变动风险。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以往,由于利率受央行宏观调控,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些创新产品如余额宝等不断吞食着银行传统市场份额。如果银行固步自封,不去适应互联网金融,资金就会加速流出。而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想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定价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很多银行放弃了活期存款带来的巨大利差,开始推出活期理财产品,这都将大幅收窄银行的利差水平,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影响。最后,其他财务风险,如法律风险等,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大力拓展,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没有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纠纷的处理和界定责任。在信誉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增大了信誉风险和管理难度。本类风险容易出现于银行系统登录、支付等环节内,且信息化条件下,一些人可能会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不当言论,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信誉和健康发展,增加了信誉风险管理难度。

2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2.1提升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商业银行要大力建设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要构建风险识别机制,能够有效辨别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避免造成损失。同时,还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全面地监测风险。如果财务风险已经发生,则需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来转移与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情况,将国外先进流动性管理模式引入进来,积极搜集流动性管理数据,将国外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数据库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要专业化处理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大量数据,提高大数据管理应用水平,以便能更加准确地开展风险计量。对市场需求深入挖掘,促使银行管理系统得到显著优化,同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管。第二,建立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为了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财务风险,需要由专职管理部门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银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风险管理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由专业的人员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仔细衡量,科学地考核与监督、汇总等,将流动性监督者和利率风险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下去。

2.2提高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盈利性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中,需要充分考虑该业务的盈利性。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政策,为了应对本种局面,除了需要银行积极创新,将一系列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去外,还需要建立差异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定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的盈利性,拓展发展空间,推动银行盈利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大力建设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利率风险识别、控制与防范能力,稳定银行的利差水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大力支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建设信息技术平台,压缩行政管理类费用,促使经营管理转型,提升财务产出效率。

2.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在内部制度建设中,需要完善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外部法制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过程中,将信息完全、业务安全、操作规范等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内部规章制度体系,规范银行客户与银行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行为,降低操作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二,有效规避与防范互联网金融产品财务风险。在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需要将战略成本和财务风险可控的原则贯彻下去,有效分析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各项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流程设计事前控制,有机结合事中管理与事后监督,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互联网技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要对数据加密技术不断优化和提升,使传输过程中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避免不法分子窃取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设计以及客户信息处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安全性,通过多层次的保护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2.4建立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商业银行要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能力,使其能在综合核算、业务判断、数据分析,甚至商业模式方面提出建议;要使其能积极参与和推动银行业务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方法和参数,提升对业务决策的支持能力。同时,还要构建人才激励约束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自主性。最后,还需要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历程,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有效凝聚员工,吸引人才,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结语

互联网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新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生存与健康发展,就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大力提升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各项操作与行为,有效监测、防范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晨玮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财务会计部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应用前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运用到互联网业务中,以在传统互联网功能下再实现融通资金、管理风险、信息中介的作用,达到互联网和金融的有机结合。1995年首家互联网银行SNFB成立,是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标志。2012年,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人们对这个新型模式关注度逐渐升高。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飞速发展势头,随后几年,该模式在各行各业不断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欧洲70%以上的客户选择网络银行完成基本业务,中国的网络渠道实现了50%以上业务,电子渠道正成为主流的业务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前景引起各行业关注,可通过该模式的视角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农业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对资金使用的敏感性及互联网提供的广泛平台,又注入农业属性,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农业的特性,农业互联网金融应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互联网金融不仅具备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还兼存农业具有的特色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业应用问题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固有问题

第一,农产品过剩以及价格不稳定。由于国际竞争力低,大量的农产品只能自销国内市场,我国主要消费地是城镇,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农村,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68%)少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而我国城市消费(占总消费86%)远远高于农村消费(占总消费14%),供需之间的地点和时间的差异常造成产销过剩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断层,农户没有农产品销售渠道,往往只能等待中间商收购,常常造成某些区域产品供不应求而其他区域产品滞销的问题,不仅使农产品生产过剩,还使价格存在区域性差异。第二,国际间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其他国家输入输出农产品贸易增多,其中美国农业基本上以大面积的农场和牧场为主,其国土面积940万km2,耕地有28亿亩,而仅500多万的农民却为2.9亿人口提供食物生存保障,且美国是世界范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为规模化是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农场主平均耕种面积达600英亩,其生产的农产品成本低、产量高,然而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积仅占1.43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1.4亩,未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较高,这种现状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力远不及发达国家。第三,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直接信息缺失。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多通过中间商的采购,不仅增加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削弱农民的实际收益,还抬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农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有助于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使得供给需求随市场变化同步,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推广运用问题

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而农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需要知识基础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大型机械化设备应用不高,农产品大多通过中间商收购买卖,少有未涉及网络电商模式,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是制约该模式在农业应用的瓶颈。同时,正因为这种模式市场未被深度开发,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是一片蓝海。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营销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内在动力是产品品质,诚信经营加之适当的网络营销方式,可以迅速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以安徽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具有生产育苗、种子配种、服务配送、生态观光等多种新型业务,坚持“从农场到餐桌”原则,发展产业链平台的“一条龙”服务。将互联网金融模式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直销通路。同时开展农业园观光和农业基地旅游创新业务,增大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拓宽销售渠道,丰富经营多样性

应用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能拓宽农产品的供销渠道,争取更大的发展平台。社交软件如微博提供了新型销售渠道,而这种销售渠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能有效提高市场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农户个人或企业应选择在农村地区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建立公众号并利用软件转账以及支付功能,直接促成商品交易,并将产品直接邮递到顾客身边,降低中间环节的时间成本。此外,农产品企业或个人也可构建自身的网购平台,如安徽的小蚂蚁优选和厚土农牧有限公司都分别创建网站,开放会员注册,与电子商务紧密接轨,结合农业服务性和高效性。

(三)规范农产品生产,赢得客户的信任

农产品的规范生产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因此,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其逐渐规范化,减少人力、时间的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如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运营管理、物流及客服团队,不仅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服务,同时赢的客户的信赖与选择。可借助互联网应用各种传感器对作物的环境湿度、光照情况以及温度进行分析观察,通过农产品生长状况图片的拍摄,将农作物信息进行定时定位,通过综合整理分析,判断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使农作物的生长更规范、更科学、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规范农产品的生产。

(四)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预定、选购、配送等一系列需求。运用互联网云端,建设多重监督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比如农牧产品的生产记录档案及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摄像传递。建立VIP手机客户端以及建设现代农场互联网,使得客户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以参与监督。云端在农业中的运用最终可以为有需要的顾客“定制”农产品,将种植养殖过程全程摄像,并传递到顾客的手机客户端。在这种新媒体运用的情况下,客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属于自己的产品,还在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作用。

作者:徐阳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秀霞.浅析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J].科学与财富,2015

[2]谢方舟.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