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行动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治理行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治理行动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严格执法、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环洞庭湖区排污企业污水处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规范洞庭湖及相关水域的畜禽养殖行为,保护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

二、工作重点

(一)洞庭湖沿岸及重点水域的有关企业及畜禽养殖业

对洞庭湖沿岸及王家河、东风湖等重点水域的企业进行排查,排点为: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等化工企业及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企业。对没有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未按环评要求建设项目的,一律停止建设;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产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洞庭湖及内湖沿岸的畜禽养殖要加强监管,尤其是郭镇乡、洞庭街道办事处和洛王街道办事处要紧抓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对水体污染威胁较重的规模以上畜禽养殖户,通过专项行动规范一批、整顿一批、关停一批,对畜禽养殖业的散户必须坚决取缔。同时,洞庭湖沿岸及王家河、东风湖等重点水域的相关乡、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及保洁工作。

(二)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在2011年对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对已确定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加强涉重金属化工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同时,要集中开展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对无法获得《危险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一律报区人民政府关停。

(三)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继续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重点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进水浓度高、排放超标的污水处理厂,切实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对南津港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同时,加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监测,全面分析、掌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尤其是新增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情况。

(四)禁烟、禁噪工作

随着各项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我区的基建工地噪音扰民、烟囱冒黑烟现象有所抬头,各乡、街道办事处要深入各自辖区,确定重点,常抓不懈,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将禁烟、禁噪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17日-4月23日)

环洞庭湖各乡、街道办事处及区直相关部门进行动员部署,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二)排查摸底阶段(2012年4月23日-4月25日)

环洞庭湖各乡、街道办事处对各重点行业和重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提交整治名单至区政府。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4月26日-5月31日)

确定整治名单后,各有关乡、街道办事处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对未自行关闭的企业进行联合执法。

(四)巩固验收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20日)

各相关单位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效果,同时认真做好总结,力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区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秧励任组长,李青松、孟森秋、许定贤任副组长,区监察局、区环保分局、区农林畜牧水产局、区工商分局、区水利农机局、区城管局、区环卫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交通局、区政府督查室、区局、区新闻中心、城区供电局及各乡、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环保分局),由易松任办公室主任。

篇2

美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提出“行为环境”的概念对以上问题作出了直接回应,对我们的科学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提出新的要求,他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前者指的是物质环境与人际环境,而行为环境是幼儿有意识的参与进去,与物理环境互动时所形成的环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环境要素的陈列与堆砌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真正产生影响力的使幼儿与其互动形成的“行为环境”。

目前幼儿园科学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物质材料缺乏,或只按教师的意图,不能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也有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解、说明,把区域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活动材料当成自己的道具……而我们的孩子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在科学区域中如何创设环境,正确的在区域投放材料,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形成“行为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设鼓励幼儿探索的心理氛围

心理上的安全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品质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鼓励幼儿真正尝试、并支持探究那些不明确的想法,为他们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就是说,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安全的学习和探究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成为幼儿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的意图、行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造性想法,挖掘每一个孩子探索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一个孩子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比如:自然角的仙人掌、芦荟、发芽的绿豆,他们都需要喝水,但是孩子们不知道不同的植物对水和阳光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他们很热情的帮助这些植物每天浇水,让他们晒太阳,结果,一星期下来,芦荟、仙人掌的根部有些发黑,芦荟的叶子发白,浸在水里绿豆长出了小芽,叠在最表面的一部分绿豆有些焦黑。当他们围在一起争论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大家谈论植物生长是否水浇的越多就越好,晒太阳时间越长越好有的孩子介绍了自己家养植物的经验,使大家知道不同的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芦荟、仙人掌一星期浇一次水就行了,但要把土浇透,绿豆发芽的时候需要很多水,每天都要浇,保持湿润,芦荟不喜欢晒太阳,仙人掌喜欢多晒太阳,绿豆发芽也不喜欢晒太阳,否则绿豆芽会变老。由此可见,我们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力,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原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指导幼儿提供了依据,也能通过幼儿探索的自然结果的反馈调整幼儿的认识。

二、投放利与幼儿探索的操作材料

考夫卡指出,个体行为需由作为刺激的环境因素来发动,行为环境本身具有动力特征,就如同磁场中的“引力中心” 牵引着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再者,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对物体的直接操作。也就是说对于幼儿而言,操作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支柱。

比如:教师提供核桃、锤子、夹子、木板、积木、盘子、口袋、绳子、螺丝刀等材料,让幼儿探索怎样打开核桃。这些材料能引发幼儿想出很多办法,用锤子砸,用夹子夹、用积木敲、用木板压……孩子们在对这些材料的探索中,不断摸索出开核桃的方法,后来孩子们为了防止砸核桃时核桃弹开或滚掉,会用几个工具配合使用:用夹子夹住核桃,再用锤子砸;把核桃装在口袋里,用积木敲;用木板压住核桃,再使劲砸;先敲开一条缝,再用螺丝刀把核桃撬开等等。投放在区域中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也使幼儿获得了知识经验。

另外,每个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提供和投放区域操作材料时还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如在探索“沉与浮”时,为小班幼儿提供了他们平时喜欢的水果:苹果、葡萄、桃子、枣子、梨等,这显然比石子、回形针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中班幼儿则是积木、塑料筐、塑料盆、玻璃球、磁铁泡沫板等,为大班幼儿提供的是回形针、塑料板、海绵、木板、硬币、木板、白纸、餐巾纸、棉花、橡皮泥等,这样能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更好的引起幼儿操作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又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

三、教师的支持性引导促进幼儿的主体参与度

我们知道: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教师应该相信幼儿自己的学习能力,创造条件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尝试,当幼儿犯了错误,可通过提问或提醒,使他得到更多信息,而给他正确的答案并不能使他信服。比如:孩子在玩万花筒时发现万花筒里的花纹变来变去真有趣,又会发现不同的万花筒里面的花纹不同,万花筒里怎么会有花纹?不同的万花筒里面的花纹为什么会不一样呢?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宝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拆装万花筒,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让孩子动手动脑,与万花筒充分互动,发现里面的秘密,积累、拓展、加深相关经验,丰富认识。

篇3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护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神经介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应用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技术治疗高龄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日渐成熟,术前、术中、术后的的护理也得以得到长足发展。

1 、一般资料 自 2012年 1月~2013年 12月我院共收治36例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 ,年龄 76~92岁 ,平均年龄81 . 5岁。病程 3~18个月,平均 8个月。18例存在 2次以上的失语、 肢体功能障碍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 A) ; 15例出现长时间的头晕、 嗜睡; 3例有一过性黑朦。采取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后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均获满意治疗效果。

2、 护理方法

2. 1 术前护理

2 . 1 . 1 心理护理 颈动脉患者多为老年人 ,常伴有脑梗死、 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 ,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既报希望 ,又担心危险 ,心理负担较重 ,往往导致焦虑、 失眠等。为此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讲解手术相关知识 ,介绍成功病例并请同种手术康复患者现身说教 ,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及安全感 ,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 . 1 . 2 术前用药术前 10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d,同时服用噻氯匹定 250 mg, 2次 /d或氯吡格雷75 mg/d。

2 . 1 . 3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常规行会阴备皮 ,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 6 h禁食、 禁水;术前晚应用镇静药 ,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及血压稳定。

2 . 2 术中护理

2.2.1 手术台上细致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及打消患者对介入治疗的顾虑,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解释手术过程、 术中可能得不适感觉及配合方法;听轻音乐;心理安慰等。

2.2.2及时正确提供术中所需材料。准确地提供术中所需要的材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掌握术中所需的各种耗材的型号、 特点 ,提供准确的信息 ,做好“参谋 ” 。

2.2.3及时、 准确地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另一重要因素。

2.2.3.1给药的时机:镇静剂 ― 手术开始患者紧张配合不佳;降压药物 ― 手术开始即缓慢降压 ,球囊扩张前将收缩压降至110 mmHg左右并保持稳定;阿托品 ― 心率低于 80次 /min者进行球囊扩张前给药将心率提高至 80次 /min以上 ,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由于颈动脉窦受到刺激产生减压反射引起心率减慢后可静脉注射;多巴胺 ― 狭窄消除或改善后脑供血增加可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后可静脉注射或持续滴注,保持收缩压至110 mmHg左右并保持稳定。给药的方法:静脉注射前将药品稀释后可保证药物全量进入血管内充分发挥作用 ,避免死腔内药物存留而影响治疗 ,例如阿托品 , 0 . 25 mg的体积仅为 0 . 5 mL,即使用1 mL的注射器从三通内推注 ,也难免其在死腔内的残留。

2.2.3.2将药物提前抽到注射器内备用,必要时将最可能用的药品接到三通上并保持人员在为做好随时给药的准备。所有急救药品均事先抽入注射器内 ,用明显标记 ,避免混淆 ,避免需用药时再抽药延误用药时机而影响抢救治疗。

2.2.4监测指标。重视术中各项监测指标 ,及时向术者提供信息 ,保障手术安全。关键时间点的监测决定手术进程及安全性。

2.2.4.1手术开始时指标检测。病人的血压、 心率决定是否需要降压、 提高心率;

2.2.4.2手术中指标的检测。球囊扩张时的心率变化决定阿托品的应用、 血压变化决定给升压药物 ,本组资料中有 5例曾出现心脏停搏 3~4次 ,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心率恢复到 60次 /min以上;

2.2.4.3支架置入后指标检测。心率、 血压指标决定是否进一步给药的标准;

2.2.4.4术中 ACT(200~240 s)监测.为是否需要给予肝素的依据 ― 充分肝素化避免血栓形成而过度抗凝则增加出血的风险;

2.2.2.5患者的意识、 瞳孔及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的监测。这项工作可以提供脑出血或梗塞等并发症的诊断参考 ,以便及时诊断处理;

另外特别注意老年患者行PT AS治疗时的监测及观察。

3 . 3 术后护理

3.3.1术后护理处理 术后卧床 24 h,采取平卧位和侧卧位交替 ,并保持手术侧下肢伸直位 ,防止髋关节屈曲而致穿刺部位出血。

3.3.1.1穿刺处的护理: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 6 h。

3.3.1.2术后 24 h内每 30 min~1 h测足背动脉搏动一次 ,询问患者伤口疼痛情况 ,注意有无出血及血肿。如果患者出现手术侧下肢疼痛、麻木 ,肿胀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皮肤温度低 ,应注意检查是否包扎过紧并对症处理 ,防止发生动脉闭塞或静脉血栓形成。

3 . 3 . 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 ,反射性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危险。因此 ,术后 24 h持续心电监护 ,每 1h观察记录一次血压。一般维持血压在 90~120 /60~90 mmHg,心率 50次 /分以上 ,同时注意观察心电图 ST段有无改变、有无肾脏缺血表现 。对心率减慢至 50次 /分以下者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如无效者可考虑起博器植入;血压过低者可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

3 . 3 . 3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 语言及对侧肢体活动情况 ,是否头痛,以便及时发现因术中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和由于抗凝治疗过度或 /和脑高灌注所引起的脑出血,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妥善处理。

3 . 3 . 4 出院用药指导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持续 3 月 ,然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长期服用。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波检查 ,以观察支架内的血流通畅情况。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 (简称PT AS)具有侵袭性小、 可重复进行、 可同时处理多处病变等优点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 手术不能抵达者均适用[ 6―8 ],围手术期护理为 PT AS成功及顺利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李 生,李宝民,邵如宏,等. 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及随访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3

篇4

关键词 企业 战略管理 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层次,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管理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基于西蒙的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分类, 战略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都是以前不曾出现、不具有确切性质的决策问题。对于企业,处理战略所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最为缺少,战略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战略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动态变化之中。

一、战略管理概念辨析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所采取的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综合性决策。针对“战略”的定义,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但综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也是企业谋求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间平衡的一种规定,是关于企业经营方向和解决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具体地讲,是围绕企业与环境这一核心问题,从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上系统地提出的有关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方案。它通常被用以指导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资源运用效率和效益完美的统一。

战略态势是指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出现的各种机会与威胁作出的战略应对措施。根据战略态势可以将企业战略分为三种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发展型战略亦称增长型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上向更高一级发展。发展型战略一般包括集中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多样化战略。

二、企业制度环境

企业的宏观环境是指会对企业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来自企业外部的力量。由于企业宏观环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归纳把握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四类,即PEST: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中战略制定的步骤,企业首先需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战略的调整。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度将极大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对宏观环境的四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归纳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能够对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潜在机会及威胁进行清晰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或调整战略。

三、企业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的互动关系分析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层次,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管理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基于西蒙的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分类, 战略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都是以前不曾出现、不具有确切性质的决策问题。对于企业,处理战略所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最为缺少,战略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战略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动态变化之中。

当制度环境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时,由于制度环境多样性水平已经较高,制度套利并不会因为组织制度环境多样性的提高而大幅提升。制度套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利用制度环境的差异发展出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提高,一个地区的分支机构发展来的资源和能力更难以适应其它分支机构所处的极为不同的制度环境,应用到其它分支机构的难度上升,导致制度套利的收益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另外,由于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多样性程度已经较高,制度环境多样性的微弱提升可能导致原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企业管理能力难以应付企业面临的复杂环境,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因此,制度环境多样性上升会带来极高的边际成本。此时,制度环境多样性上升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超过边际收益。因此,当制度环境多样性水平高时,企业绩效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四、建立具有互动性的企业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策略

制度环境多样性也使企业面临更高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经营管理成本。外部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提高,企业需要熟悉更多地区的制度环境,并且熟悉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投入与制度环境多样性正相关。制度环境可以分为正式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

其次,制度环境多样性程度越高,企业越难以充分熟悉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有可能违反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制度规则,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大量成本。例如,企业可能由于违反政府显性或隐性的规则而受到制裁,或由于违反当地商业非正式规则,导致与当地商业伙伴的关系恶化,甚至丧失大量的商业机会。另外,企业还可能由于违反当地的社会习俗而被民众抵制。

五、总结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战略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稳定、 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战略管理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意义,同时, 为了保证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在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控制的各个环节, 建立有效的制度环境, 保证实施全面的战略管理,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战略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荣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2]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3]张元吉.W首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实证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篇5

一、工作步骤

1.召开动员大会

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认真动员部署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3.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协调乡综治、派出所、食药监、等各相关部门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会议。

二、开展活动

1.对校园周边治安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当地派出所派工作人员到学校周边不定期巡逻。

2.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学校联合交管部门,重点排查整治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和无证“黑车”私拉学生非法营运等问题,我校利用间操升旗时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以“严禁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教育;利用校园滚动显示屏幕文字进行相关内容宣传教育。

3.邀请乡派出所同志来我校给学生上法制专题教育讲座课,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a)-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early exercise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effec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9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2016 Janua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used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of 38 cases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care based uplink early exercise nursing of 52 cases of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two groups of nerve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femoral venous blood and pain, swelling, and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contrast. Results Nursing after two groups NIHSS, Fugl Meyer score and the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 of the wer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Fugl Meyer score (68.86±2.38) poi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88±22.70) excellent, peak flow velocity (25.98±4.50) m/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3.82±4.20) m/s advantages,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pain, swelling, and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cidence of 5.77%, 7.69% and 1.92%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4.21%, 39.47% and 26.32% low,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exercise nursing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vein blood flow,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otor func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form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Hemiplegia;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exercise nurs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脑梗塞为因脑供血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的病变坏死而形成梗死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中老年人为其主要发病人群[1]。偏瘫为脑卒中常见障碍,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偏瘫发生风险较高,且偏瘫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高危人群,临床考虑可能和患者长期卧床导致机体静脉循环维持作用逐渐丧失,使肌力降低与血液回流不通畅有关,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2-4]。为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并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借鉴,该研究针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已选定的偏瘫脑梗塞90例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脑梗塞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严重肾肝与精神疾病者排除,且均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第四届)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合[5]。根据护理时所用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40~75岁,平均(55.25±2.38)岁,偏瘫部位:15例右侧肢,23例左侧肢;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年龄40~76岁,平均(55.27±2.40)岁,偏瘫部位:20例右侧肢,32例左侧肢。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每隔2 h予以一次拍背与翻身,将床头抬高一定高度(约30°),并提醒患者3 d后活动肢体,取得家属支持与帮助。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早期运动护理,①医院成立护理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早期运动护理计划,且设咨询电话,方便患者和家属咨询,并完善血管超声检测。②护理人员借助小枕垫将患者脚后跟垫高,使小腿和床面约成30°,且先深呼吸,再实施膝关节与踝关节屈伸、被动拓屈运动和背伸内外翻,20次/min,且每项动作反复进行20次;护理人员和家属强化对患者的按摩,由患者肢体远端朝近端对机体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等进行按摩,每侧5 min。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臀大肌、股二头肌与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项动作先收缩5 s,再行5 s放松,连续重复24次,且由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协助指导家属以帮助患者练习,从入院后4 d开始,3次/d(上午、下午、睡前),持续训练10 d后开始评估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股静脉血流(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及疼痛、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定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前者满分20分,得分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成反比;后者满分100分,得分与运动功能成正比[6-7]。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值行组间、组内比较;[n(%)]表计数资料,χ2值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对比

护理后,两组NIHSS、Fugl-Meyer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P

2.2 两组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对比

护理后,两组血流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P

2.3 两组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

3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常出现说话不清、肢体麻木与偏瘫等症状,临床治疗时间较长与治疗费用高,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且给家庭与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临床于疾病早期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患者康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8-9]。为寻求偏瘫脑梗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护理方法,该研究对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行早期运动护理观察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股静脉血流及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对比分析。

医院组成护理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早期运动护理计划,由专门人员接听患者与家属咨询电话,且针对性对患者关节与股二头肌等进行训练等,可提高机体血流速度,逐渐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从而改善神经功能与提高运动功能[10-11]。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NIHSS、Fugl-Meyer评分和血流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68.86±23.80)分比对照组(38.80±22.70)分优,血流峰速度(25.98±4.50)m/s比对照组(23.82±4.20)m/s优,表明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机体血流速度与运动功能,与金晓琼等[12]人文献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验证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篇7

为巩固提升“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加快“生态旅游岛富美新XX”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提档升级行动,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整治目标

按照世遗大会城乡面貌品质新提升要求,在“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在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开展“四零五到位”专项行动。到2020年年底实现国道、省道、县道、镇区公路整治全覆盖,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实现阶段性整治长效管控的目标,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

(二)整治范围

围绕全镇范围内国道、省道、县道与镇途经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开展“四零五到位”整治。具体包括:国道(XX)、省道(XX)、科技大道、县道(XX)四条道路以及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其中我镇县道(XX)自前坑洞与港西交界至后林八尺门。

(三)整治原则

实施“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提档升级涉及千家万户,是全面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城镇形象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协调。整合执法力量,采取“统一指挥、集中调度、联合行动”的形式,形成有震慑性的“攻坚力量”,坚决查处到位。属地政府要做好风险评估,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提前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防止执法现场出现不稳定因素。

2.突出重点。“两违”综合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确定好攻坚重点,精准发力,切实打造一批示范路、示范村,以点带面,扩大成效。

3.拆改结合。要以拆促改,以改带拆,通过成片、成规模的改造提升,让群众得到实惠。对于拆除后的土地要及时按规划还耕、复垦、绿化、收储或进行项目建设,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

二、整治内容

(一)“四零”,即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基本实现“两违”清零

1.零铁皮。即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无铁皮搭盖,腾出街巷空间,道路畅通。

2.零裸房。引导群众对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裸房立面进行简易装修,改建坡屋顶或半坡屋顶。

3.零围占圈地。各道路用地、集体用地的门前或供水、供气、供电设施旁无违占水池、院落围墙、停车棚、废旧物料、简易厂房等,用地权属清晰。

4.零违规广告。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无一店多招、废弃店招以及私设标识路牌等,标识有序设置。

(二)“五到位”,即保洁到位、整治到位、装点到位、增亮到位、补绿到位

1.保洁到位。结合“门前三包”责任制,严禁占道经营、乱设摊点,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全天候保洁,交通护栏定期清洗。

2.整治到位。整治跨路零乱缆线、黑网,拆除杆塔、废旧电杆,鼓励共杆共管;归整空调外机、排烟管道、水箱等,确保整洁美观。疏通房前屋后水沟,改善提升居住环境。

3.装点到位。临街建筑有碍市容市貌的,进行穿衣戴帽,切实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美观。

4.增亮到位。实现道路照明亮灯,消灭县城偏街小巷的照明死角,确保道路亮灯率达标;广告灯箱按照一街一景统一色调,确保和谐美观。

5.补绿到位。抓好公共绿化树木绿化养护,及时修剪、浇水、施肥,清除树池花坛内的垃圾、余土和杂草,行道树缺株进行补栽,提高绿化率。

三、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2020年3月)

镇、村全面细致开展调查摸底,形成问题清单,建立台账。镇区范围内微“两违”建筑物“增生”问题及其它道路由镇村建和各村负责调查摸底,录入省信息系统。

(二)组织实施(2020年3月-11月)

根据问题清单,开展集中攻坚,按照整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做到整治提升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镇“两违”治理办负责牵头开展整治及整治进展情况汇总,确保整治提升进度和质量“两不误”。

(三)验收评估(2020年12月)

镇“两违”治理办及时收集汇总整治提升的举措、成效及存在问题,并于12月5日前形成书面验收报告,报送县“两违”治理办。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镇有关部门及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机制保障

各村要建立完善保洁机制,对积存的垃圾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处理,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镇要完善农村建房审批机制,严格按照“无规划不建设,无审批不建设”的要求,坚持堵疏结合,满足农村村民建房需求;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引导鼓励群众使用“两违”手机APP举报违法建设行为;强化常态巡查力度,切实增强村“两违”整治的主体意识,对新增“两违”采取即查即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营造村与村、户与户创先争优氛围,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三)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工作拖拉、责任不落实等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篇8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液体张力疗法;血浆内皮素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03-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NPY)、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2],拟定如下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2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的其他分型。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1.3 一般资料:21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中,男性69例,女性61例,年龄30~71岁,平均为48.85岁;病程6月~8年,平均为4.5年。对照组80例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23~75岁,平均为49.45岁;病程6月~9年,平均为4年。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电针治疗:针刺部位:软组织异常点。1点:C2棘突(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2点:寰椎横突尖(头上斜肌起点头下斜肌止点),3点: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起点),4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止点),5点:C3~C6椎横突尖(前斜角肌、肩胛提肌起点),6点:肩胛骨的内上角及脊柱缘(肩胛提肌的止点)。

操作方法:在以上诸点区,寻找软组织异常点(硬结、条索样变、压痛等)中心区,常规消毒,均采用直刺,深度以达骨面或横突、棘突为准,施用平补平泻手法,当患者出现有酸胀感,以及向头部或肩胛部放射样感后,接通(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1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频率50次/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液体注射:注射药物:香丹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按5:1比例配制备用。

操作方法:注射点同上,采用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药液,注射区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推药,每一点注射1~1.5ml混合药液,每次注射3~4点,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上述两种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250ml+复方香丹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口服西比灵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治疗前空腹取静脉血,进行NPY、ET放射免疫检测。取静脉血2ml,注入含10%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70℃保存待测。测定前,将样品置于室温中复融,混匀,再次4℃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NPY、ET放射免疫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治疗结束后,复查上述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法。

3.2 三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内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内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X±S)

由附表可见,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神经肽、内皮素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浆神经肽、内皮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电生理实验已经证实[3],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高可使NPY释放增多,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多伴有交感神经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末梢的NPY合成和释放增多,导致血浆NPY水平增高。冯世庆等[4]认为,颈椎退变致椎动脉受压,经壁压力增高,缺血、缺氧,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内皮素(ET),释放入血,作用于小脑和脑干的受体;椎动脉的长期慢性刺激,ET释放增多,机体反应性增高,受体上调;颈椎转颈运动时,加重椎动脉缺血、缺氧,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前原内皮素,经过ET转化酶作用,形成ET;ET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ET是可引起血管痉挛和组织器官功能损伤[5]。它对血管收缩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许多缺血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7]。目前ET作为一种体液因子参与脑血管发病愈来愈受到重视。Bagkaner认为ET可以引起脑血管管径减小,血管痉挛。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连续波电流作用于针柄,使针持续地有节律地上下跳动,令患部肌肉处于不断收缩与舒张状态下,僵硬,拘急的肌肉得到被动锻炼,起到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的作用。液体张力疗法是在颈部各大肌群起止部位的软组织异常点注入活血化瘀药液,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的疗效。由于一定量的药液不易被机体组织迅速吸收,就会在病变局部占有一定的体积,通过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在有酸胀感或无痛的情况下充分将粘连、机化甚至挛缩的软组织松解,消除机械压迫、炎性介质对血管的不良刺激,使患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同时可延长对病变局部的刺激时间,能够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反应机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颈肌韧带的支撑力,增进颈椎小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

我们采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后患者血浆神经肽、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86-187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3] Bishop VS,MalliA,Thoren P, et al.Harndbook of physicalogy.Beches Maryland.America:Sheppard RS,1988.497

[4] 冯世庆,杨敏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7

[5] Lee CY,Chiappinell VA.Similarity of endothelin to snake venom toxin. Nature, 1988,335:303

[6] Saito Y, Nakano K, Mukoyama M, et al.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endothelin to hypertinsive research. Am J Med,1990,15:734

作者单位:442500 湖北省郧县中医院

篇9

关键词 联合国 全球治理 自主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从联合国自身发展情况看,1945年世界各国签署的《联合国》并未包含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环境问题并不在联合国议程范围之内。除了一些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进行环境问题的研究之外,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关于环境问题的多边计划。然而,这种情况自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此后在联合国体系范围内日益重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等专门机构相继建立,联合国主导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逐渐形成。本文主要关注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行为的自主性和局限性。

一、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行为的自主性

所谓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了以联合国为主导,各国政府参与、全球市民社会广泛予以关注的全球环境治理网络;以《联合国海洋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为代表的环境立法机制;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会议、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为代表的全球环境会议机制。联合国并非最早、也非唯一关注全球环境治理的机构,众多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运动(Green Peace)、地球之友国际(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对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各类非政府组织就在污染、核试验、捕鲸等环境问题上游说相关政府,但收效甚微。只有联合国能够汇聚国际社会的预期,形成共同的偏好。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提出了《行动计划》,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问题才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自然科学议题转变为国际政治议题。

那么,环境治理中的联合国如何体现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自主呢?按照委托—模式的解释,国际组织具有集中性、独立性等特征,能够保证成员国获得通过其他方式难以获得的收益。因此,成员国会授权给国际组织来执行各种政策任务。但由于国际组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组织机构,其内部的职员关心组织的存在、希望获得更多的预算、更多的组织机构以及更多的执行机会。所以国际组织具有自身的机构利益。由于成员国在监控国际组织上存在巨大的成本问题,因此,国际组织能够产生自主性的行为。

委托—模式能够解释联合国为什么是具有自主行为的国际组织,但很难解释联合国为什么通过自身的自主行为建构了环境治理这个议题。这种解释模式将国际组织自主性的根源归因于国际组织具有自身的结构利益,这并不符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全球环境治理的现实。1972年后,联合国发起和主持的旨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会议超过1000多次,促使成员国缔结了众多的环境公约,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缔约方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的概念、原则和规范。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环境问题治理的思考。可以说,正是联合国的自主,建构了国际社会全球环境治理的议题。联合国的这种自主很难界定在仅仅是国际组织自身的结构利益上面。因此委托—模式与其说能够有效地解释联合国的自主行为,不如说仅仅赋予了国际组织一种行为自主的身份。

迈克尔·巴特尼和玛莎·芬尼莫尔将国际组织作为官僚机构加以考察,在他们看来,国际组织作为一种官僚机构,被赋予了理性—合法的权威。然而国际组组织也从授权过程、道德诉求和专业知识中获取权威,这些方面联合起来给予了国际组织行动的权威,并且提供了自主性的基础。正是由于国际组织在创建时被授予的理性—合法权威以及具有的授予性权威、道德性权威和专业性权威,使得国际组织能够运用权威以及知识和规则来管制(regulate)和构建(construct)世界。豍国际组织的自主主要通过三种相关机制来进行:对世界加以分类,把问题、行为体和行动分成不同的范畴;确定社会性世界中的意义;表述和传播新的规范和规则。豎

作为一种官僚机构,联合国先天具有理性—合法的权威,这种权威的获得来自各成员国的授权。1972年113个国家参加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和推进联合国环境计划的目标。联合国拥有环境治理的整套机构和工作人员,有来自成员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授权。此外,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还具有道德性权威和专业性权威。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联合国通过协调与成员国政府、其他国际组织、市民社会的行动和合作来推广历次全球环境会议通过的各项原则和规范,提出了不少环境治理的创新性概念,如代际权利(intergenerational rights)、“第三代”环境人权、“共同空间”等。在确保环境的过程中平衡国家的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如《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 国家拥有开发与它们环境相一致的资源的至高权利”,但是附加了限制,即必须“与它们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责任相符合”。因此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具有的道德权威是其行为自主性的来源之一。此外,联合国还具有专业性的权威。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策者在环境治理中不得不求助于相关专家。科学知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通过“认知共同体”豏来进行环境治理的理念,而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国性的特点,联合国在协调各国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构建“认知共同体”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中海行动计划》和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便是联合国推行“认知共同体”进行全球环境治理的成功典范。此外,联合国通过对全球环境信息和环境状况的搜集、解释和评估,掌握了大量单独国家难以掌握的专业信息和知识。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例,环境规划署建立了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涉及人口和陆界环境、越界资源问题和自然灾害等领域,在针对新的环境议题和新近出现的环境威胁作出早期预警方面作出了贡献。豐

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采取的自主包括:(1)完成了对发展和环境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行动计划》这一具有政策导向性的文件,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了为环境质量而规划和管理人类居住地,自然资源管理的环境问题、对污染物及其危害的辨别和控制、环境问题的教育、信息、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问题,发展与环境等与环境治理紧密相关的内容。(2)建立了新的机制框架。新成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联合国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和联合国内部系统内环境问题的机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日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署每年发表的《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明确了国际社会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采取行动。(3)促进了大量环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环境保护起到宪法作用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海洋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环境立法都是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和实施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环境会议。除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外,联合国主持召开的重要的国际环境会议还包括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从上述论述中不难发现,联合国主要通过管制和构建两种方式来实现行为自主的。联合国通过建立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公布,使成员国遵守相应的环境公约。此外,联合国通过环境治理领域的议程设置、建立渠道、提供场所来管制成员国的行为,通过经济措施、资金援助、技术转让、建立信息知识网络、监督评价等约束各行为体的行为,引导国家的行为和偏好与现存的规则和授权一致。由于联合国在全球环境领域中具有的多样性权威,对构建全球环境治理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联合国通过全球环境会议和各种环境规约所确立的原则、规范,构建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社会现实。

二、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行为的局限性

从国际组织自主性的视角分析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意义。毋庸置疑,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提高了人们的意识,促进了国际社会在环境治理上协调立场,达成规约,为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全球环境问题的善治奠定了基础。

然而,国际组织的自主行为对国际关系的意义并非总是积极的,联合国在实现全球环境善治目标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的。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陷入了僵局,以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谈判最终度仅达成无约束力的协议并为取得预期的成果为主要代表,国际社会在反思之余,要求改革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呼声不断高涨,处于全球环境治理中心的联合国在治理中的局限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首先,国际组织的系统失灵和功能紊乱制约着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行为自主性的发挥。

坚持国际组织中心视角的学者也认识到国际组织发挥行为自主性的局限,迈克尔·巴特尼和玛莎·芬尼莫尔在论著中专门分析了国际组织功能紊乱的行为,将其称作“国际组织的病症”。豑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吉乌利奥·加拉罗蒂在《国际组织的局限性:国际关系管理中的系统失灵》一文中论述了国际组织系统失灵的状况。豒指出同经济学中存在“市场失灵”和管理学中存你在“政府失败”一样,国际组织也会因其内在的局限性而产生系统失灵。加拉罗蒂认为国际组织自身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国际组织系统失灵,即管理复杂的、紧密耦合的体系、不良的替代效应、争端激化和道德风险。国际组织系统失灵的存在对国际关系产生负面或不稳定的影响。巴特尼和芬尼莫尔则更加关注引起国际组织功能紊乱的内部文化上,指出常规性(routinization)与官僚机构的专门化和部门化石导致国际组织病态行为的构成性特征。前者可能导致整体的使命和更大规模的社会目标模糊起来,后者则能够限制官僚们的视野,官僚机构对规则、专门化和部门化的强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病态行为。主要包括理性化的非理性、普遍主义、越轨行为的正常化、组织隔离和文化争执。

在全球还击概念治理机制中,联合国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国际组织,存在着系统失灵和功能紊乱的危险。联合国自身的机构、计划与众多的委员会之间,专门机构之间以及他们与联合国之间缺乏协调,以至于帕特里西·波妮感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像其创立的那样能够成功地在联合国体系内外协调环境计划的想法很早就被抛弃了”。如何降低联合国的系统失灵和减少功能紊乱,成为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进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其次,联合国内部环境治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也制约着联合国行为自主性的发挥。

在联合国内部存在着环境问题多头治理的现象。作为联合国进行全球环境治理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成立以来在环境领域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除了环境规划署外,联合国其他的部门性专门机构也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如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拥有在环境领域进行治理的广泛权力。甚至一些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于在提供资金援助方面的特殊地位,近年来也不断强化对环境治理的权力。这一方面说明了全球环境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另一方面也表明联合国内部机构在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着功能重叠、冗员等现象。由于联合国在设定目标和环境规划时必须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构成了影响环境治理的制度障碍,进而对联合国在环境治理中的自主行为形成了局限。

最后,国际社会政治结构的现实也制约了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自主行为。

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危机及由其引发的国际环境治理使国内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国家受到制约并相对弱化。豓这种观点是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国家按权力分配形成的国际政治结构仍然是制约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行为自主性的最大制约因素。即使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密切联系的生态环境领域,权力斗争的阴影依然存在。一些发达国家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将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当作权力斗争的武器和场所,以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为例,发达国家在会上极力否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废除《京都议定书》,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甚至分化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导致气候变化会议陷入僵局。这表明权力斗争的阴影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依然存在,制约了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深入发展,也影响了联合国在环境治理中,行为自主性的发挥。

三、结论

联合国对当今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提高了全人类对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建立和完善了国际社会和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的原则、规范、立法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世界各国在多边主义下协调环境治理的立场、付诸行动,为人类社会实现全球环境“善治”的目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液体张力疗法;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58-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0~71岁,平均48.85岁;病程6月~8年,平均4.5年。对照组60例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3~75岁,平均49.45岁;病程6月~9年,平均为4年。

1.2 诊断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2],拟定如下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的其他分型。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电针治疗:

针刺部位:软组织异常点。1点:C2棘突(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2点:寰椎横突尖(头上斜肌起点头下斜肌止点);3点: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起点);4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止点);5点:C3~C6椎横突尖(前斜角肌、肩胛提肌起点);6点:肩胛骨的内上角及脊柱缘(肩胛提肌的止点)。操作方法:在以上诸点区,寻找软组织异常点(硬结、条索样变、压痛等)中心区,常规消毒,均采用直刺,深度以达骨面或横突、棘突为准,施用平补平泻手法,当患者出现有酸胀感,以及向头部或肩胛部放射样感后,接通(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1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频率50次/min,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液体注射:

注射药物:香丹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按5∶1比例配制备用。操作方法:注射点同上,采用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药液,注射区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推药,每一点注射1~1.5ml混合药液,每次注射3~4点,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上述两种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5%葡萄糖250ml+复方香丹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口服西比灵 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

受测者均于空腹12h后晨起抽血,标本采集后离心15min(3000r/min),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标本按操作规程处理后, 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Spectra-span-V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DCP-AES)进行检测,单位用μg/ml表示。

3.2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锰、锌浓度变化的比较,见附表。

治疗后两组血清锰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清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但血清锰水平无差异性;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下降的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从而缓临床症状及体征。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二者又与中老年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中老年骨质疏松与微量元素锰、锌的缺乏密切相关[3]。已知骨质增生与退行性改变有关,有报道表明机体缺锰可能是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之一[4]。锰是体内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的组成部分,锰离子又能激活精氨酸酶、磷酸化酶、醛缩酶和胆碱酯酶等,还参与人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所以锰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质脱钙,异常沉积后表现为骨质增生,并可压迫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连续波电流作用于针柄,使针持续地有节律地上下跳动,令患部肌肉处于不断收缩与舒张状态下,僵硬,拘急的肌肉得到被动锻炼,起到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的作用。液体张力疗法是在颈部各大肌群起止部位的软组织异常点注入活血化瘀药液,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的疗效。由于一定量的药液不易被机体组织迅速吸收,就会在病变局部占有一定的体积,通过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在有酸胀感或无痛的情况下充分将粘连、机化甚至挛缩的软组织松解,消除机械压迫、炎性介质对血管的不良刺激,使患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我们采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后患者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86-187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3] Ditmar R.Trachtenbarg DE.Treatmento fo steoporosis.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1989,5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