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及治理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流污染及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流污染及治理

篇1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 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 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 =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 ,360 ,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 Irish town) ,“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各群体和多渠道的广泛参与。生态学家和卫生学家最先向社会发出正视污染的呼声,他们是治污的先行者。部分生产者组成志愿协会,呼吁减少废物排放、倡议革新生产技术,为政府的积极治理建言献策。议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全面领导水污染的治理。这样,河流污染的防治得到了议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群体的参与和支持。

(二)议会立法和政府作为是治理污染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议会来说。1848年霍乱发生后,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虽不是专为治理水污染而设,但它规定在传染流行区域设立地方性卫生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地污水问题。由于习惯法提供的防御河流污染的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叫即。在第一届委员会提交初次报告后十年,议会通过了《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法案不仅对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业废液、颗状和悬浮状污染物、下水道污水排放等),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向工作部门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监督技术改进以控制河流污染。这是一部具有“框架性”意义的法案,它关于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1951年。

另一方面,从政府作为来看,主要是加强市政的排污系统建设。例如,1858年伦敦市政当局修建的“伦敦下水干道”,以及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就是政府治污的工程举措,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为减少伦敦水生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19世纪,尤其是下半叶,英国议会和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三)专家治理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1842年查德威克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揭示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飘着恶臭的厕所、污水沟和被污染的饮用水”是引发霍乱的根源。麻醉医师约翰·斯诺也提出同样的观点,1849年,他发表《论霍乱的传染方式》一文,指出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是霍乱传播的主要渠道”。他的这些结论有力地说明了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也坚定了全社会的治水决心。1848年,约翰·西蒙医生被任命为伦敦城区的保健医官,“这一职务不仅在争取城市制定供水、排水、贫民窟的清洁规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确保有关建筑和人口过分拥挤的规章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议会在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制定之前委任了两届皇家委员会,委员会全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如第二届皇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皇家工程院德尼森爵士、化学家弗兰克兰德和农学专家默顿等人。他们通过调查取证,亲自实验,向议会递交调查报告,同时,专家们还对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的行业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限制废水排放的详细标准,为国家制定水污染防治法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碍于诸多阻挠因素,《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19世纪末,英国主要河流受污染的糟糕状况没有显著改善。1898年,英国又一次委任多名专家组成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督查河流防治的进度。与德尼森爵士等前辈不同的是,此次委员会的专家们更加务实。他们注意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设法调动工厂主的治污积极性,待之以宽,不求速变,先制定适度可行的治污标准,再随污染状况的改善而逐年将标准提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倡导和促进下,产生了一系列减轻水污染的新方法。首先,也是最简捷的方法—一些滨海城市(如利物浦、霍恩、布里斯托尔等)将部分污水注入大海,通过污水转移以缓解河流的吸纳压力。其次,建立“污水农场”,将污水引到离城镇不远的农场用以灌溉作物,既廉价、无害,又不影响丰产,到19世纪末,像伦敦、曼彻斯特和诺丁汉等地附近已有不少这类农场。此外,多种净化剂得以应用,如动物骨灰、焦炭和页岩等,都能起到过滤和净化污水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成效凝聚着诸多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治污成效虽不显著,但仍在困境中渐进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英国人治理河流污染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收效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河流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力。

其一,政府治污不坚决。一方面,英国在19世纪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紧迫问题,相形之下,河流的防治事宜尚不够急切;另一方面,对工业与贸易利益的关切使行政当局不愿对工矿企业的污染行径和搪塞应付过于苛责,这势必影响政策法规的贯彻力度。其二,工厂主和矿主不诚心。革新生产技术、减少污水排放意味着投入的必然增加,显而易见,这种增加成本和损耗利润的要求是无法让各行业的污染大户欣然接受的。其三,民众不觉悟。“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还不为公众所认识。168公众对皇家委员会提出的防治措施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对一些协会付出的反污染的努力嗤之以鼻,将其讥为理论家的空谈。其四,科技不过关。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水污染特征、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问题上缺乏明确认识,科学家不能准确找到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而关于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不够成熟,要改善大规模的污染状况自然是力不从心。因此,有人总结道:“河流污染的治理必定被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公共卫生史中令人最不满意的一章。尽管如此,英国人在防治河流污染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还是不能抹煞的。

四、关于英国城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的几点启示

作为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经历和治理得失值得后发国家借鉴。

第一,正确认识河流污染的危害,重视水污染的防治。河流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鱿鱼是深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可在1836年,泰晤士河的鲤鱼已几乎绝迹,而在塞文河、特伦特河与埃文河,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不得不向加拿大和挪威大量进口蛙鱼,以稳定在比灵斯门鱼市的价格1858年,奇臭的泰晤士河令在河畔开会的议员们不堪忍受,被迫将会议延后一周举行19世纪霍乱频发,仅1832年一次,就“大约使3100英国人丧生”。放眼全球,因河流污染而引发生态恶化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触目惊心,所以污染防治关系重大,不容轻视。

篇2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市民健康为出发点,以防治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重点,以“调结构、控燃煤、抑扬尘、治尾气”为着力点,加大监管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着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深入开展污染源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护__、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统筹规划、完善设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为着力点,明确责任、加大投入、理顺机制、强化考核,深入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不断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美丽__。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一统筹兼顾,防治并重。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坚持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既要强化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存量,又要以环境空气质量倒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减少污染物排放增量。二突出重点,联防联控。既要突出抓好颗粒物的污染防治,也要注重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项污染物实行协同控制;既要突出抓好燃煤污染控制,也要加强对扬尘、机动车尾气以及工业、服务业废气的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三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一治河先治污。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先治污、后景观的顺序推进河道治理工程,消除污水直排现象。二辖区负责,跨界统筹。明确河流整治辖区负责制,对跨界河流实行全域统筹。三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创新环境监管体系和工作制度,增强环境监管能力,扩大社会参与度,落实流域污染防治责任,保障工作成效。

20__年__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在20__年69微克/立方米、102微克/立方米的基础上分别降低6%、__%,力争分别降低至65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遏制灰霾加重趋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20__年底前,全区范围内主要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鱼类可稳定生长,实现“水清、河净、富有生机”的水生态景观; 20__年底前,各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能力满足流域污染防治实际需要;重点河流水质达到年度改善目标。20__年底前,消除河道内污水排放现象,省控重点河流监控断面水质达到全省年度改善目标。全面实施河道截污整治,消除规划确定的21处污水直排口,配套建设市有关部门下达的排水管网建设任务。

1.不再审批新上传统燃煤项目,新上项目需要热源的,使用清洁能源或清洁燃料供热。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发改局

完成时限:20__年7月底

2.挖掘集中供热潜力,优先满足普通居民供热需求。新建建筑集中供热全部实行分户计量,配合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鼓励公共建筑和有经济承受能力的企业退出燃煤集中供热;逐步改造市区供热管网,实现热网互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3.开展建筑节能改造。采用清洁能源供热的区域,优先进行既有建筑节能保温改造。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4. 20__年实施5680户棚户区改造,逐年推进,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4.45万户,逐步实现集中供热。

责任单位:区开发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治理燃煤锅炉废气污染。采取限期治理措施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对全区24台燃煤锅炉进行高效脱硫、脱硝、除尘、低氮燃烧改造,完不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实行停产治理。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实施最严格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在线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严重违法的单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实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对不达标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新建扩建项目限批等措施。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3.按照__市政策规定,实施燃煤质量控制。全面提高现有工业、供热和民用燃煤的煤质标准,禁止销售燃用硫份、灰份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从源头降低燃煤污染物排放。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工商局

完成时限:20__年7月底

1.采取措施监督有关责任单位做到房屋拆除前、拆除中采取加压洒水、封闭等措施抑制扬尘飞散,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

责任单位:区开发局、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抓好建筑渣土运输撒漏治理,制定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撒漏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标准和措施,及时查处市级执法平台转办的运输撒漏视频信息。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3.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治理。依法查处露天焚烧垃圾、落叶等废物以及加热、熔融沥青不使用密闭装置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4.开展建材行业扬尘污染集中整治,依法关停中心城区非法石子加

工厂、混凝土搅拌站。责任单位:区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提高道路保洁水平,减少作业扬尘。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严格落实《道路保洁清扫服务规范》,增加洒水频次,提高保洁标准。更新使用“干湿两用”、“洗扫一体”等新型能源环保型扫路车,在作业中采取洗扫、先洒水后机扫等方式,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非结冰日作业时实行喷雾降尘。定时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洒水、高压冲洗,非结冰日主干道每天冲洗2次,高压冲洗每周3次,次干道每周冲洗1次。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7月底

1.定期组织成品油市场检查,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经营行为和油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受上级业务部门委托,依法对辖区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实施检测。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监管力度,对违规经营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责任单位:区工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加大对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力度,确保设施有效运行。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3.继续开展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工作。落实国I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政策,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2000辆。加快淘汰财政供养单位的黄标车。研究出台国Ⅱ排放标准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政策。落实《__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__省人民政府令第267号)关于黄标车禁行的规定。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财政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五)加强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治理

1.加强工业扬尘、粉尘治理。督促燃煤企业建设封闭式煤场、渣场,督促工业企业物料、废渣堆场完善防尘措施,完成6个工业扬尘治理项目,华电__发电有限公司开展煤场封闭改造工作。20__年石炭线煤场完成防风抑尘墙建设,20__年实施车辆出场冲洗轮胎、煤堆覆盖和喷淋。

责任单位:环保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加强服务业大气污染控制。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开展餐饮业环保审批改革试点,强化执法监管。20__年试点汽车4S店喷漆房有机废气治理;20__年在重庆路汽车大道开展喷漆房有机废气治理工作。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加强城市绿带屏障建设和城市土地绿化工作。加快城乡结合部、道路、铁路两侧的防护林带建设;开展城市绿荫行动,推进城市绿道建设,通过道路绿带、滨水绿带、步行道等形式形成绿色生态走廊。加大城区土地的绿化建设力度,全面排查现有闲置地、地和边角地、以及人行道树木缺株死株,加快补绿添绿,恢复绿化,实施浮山、双山等山头绿化整治,有效解决“因裸致脏、由露扬尘”。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按照全市河流污染治理规划,制定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和整治工程方案,优先安排截污治污整治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4月底

2.做好有关河道整治项目主体责任下放各项工作的接收。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6月底

3.组织实施河道截污工程,完成水清沟河等河道截污整治任务,沿河没有排污管网的,建设截污箱涵,使沿河污水得到全部收集与处理。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4.整治规划已确定的21处污水直排口,组织开展河道环境日常巡查监管,对新发现的污水直排口及时整治。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配合市有关部门在__河、__河下游等重点河流实施垃圾清理、清淤、防洪、蓄水、绿化景观等一体化综合整治,改善重点区域环境面貌,突出生态效应和民生效益。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按照市有关部门下达的排水管网建设计划,建设完善排水管网,解决管网不配套、不衔接、不贯通等突出问题;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加强涉水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对污水管网不配套、不贯通、不衔接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区域,不予审批新建涉及水污染排放的建设项目。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长期要求

2.强化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控。推行重点涉水企业排污信息公开。监督指导排水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实施尾水深度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减少尾水排放。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3.强化刚性执法监管。全面推行网格化执法监管模式,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每季开展“整治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执法行动。

环保、公安部门联勤联动执法,坚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对恶意倾倒污水、破坏污染防治设施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公安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4.加强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定期通报水质状况。实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理清上下游污染责任。落实“超标即应急”制度,发现超标快速查清污染来源,限期整治达标。对没有按期整治达标的,实行挂牌督办、限批、约谈等措施。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推行“河长制”管理。在重点河流五个断面确定由区级领导担任河长、河道管理责任单位负责人担任河段长,落实流域污染治理与保护责任。河长制实施情况与政绩挂钩、与干部使用考核挂钩。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加强社会监督。开展“随手拍”活动,实施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员队伍,强化社会监督,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宣传环保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在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定期对大气和流域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调度、督查和考核,保障大气和流域污染治理任务按期完成。

篇3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原因;物理防治

城市河流是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但近些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些被污染的城市河流水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会散发异味,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城市河流污染已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相关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河流百分之九十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想要改善城市河流污染问题,必须加强污染控制,降低河水污染程度。

一、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生活污水的排放。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排放并不能同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河流,不但影响了河流的水质,还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更为严重地是影响了水体的安全,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损害。

(二)工业企业的污染。由于我国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民间开办工厂,因此大批中小型企业钻了制度的空子,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导致城市周边的河流各种有毒元素严重超标,甚至影响到我国城市周的生态和谐。同时,由于我国重工业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在环保理念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许多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能力普遍低下,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严重,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了不利的影响。

(三)农业及养殖业的污染。农业污染是指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污水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如降水所形成的径流和渗流把土壤中的氮、磷和农药带入水体,使得城市河流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由牧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排入水体,这些都会使水体的水质恶化,造成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污染。

(四)雨水污染。雨水污染也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较低,因此常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工作。通过雨水的冲刷,许多城市中的污染通过排水系统排到了城市周边的河流生态系统中,造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紊乱,甚至阻碍了我国城市的生态平衡,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

(一)物理防治法。第一,禁止污水排放,清理河底淤泥。首先,严禁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中,减少河流污染来源。有必要时应当实行河流配水工程,加强城市河流网络的循环,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此外,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河底淤泥的污染,疏浚河道中的淤泥是治理河流水污染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方法的效率比较高。可以在冬季枯水期实行截留等措施,清理下流河道中的淤泥,必要时可以在河道中铺设石块等,减少河泥的淤积。第二,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城市排水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治理,能够有效减少河流中的污水量。目前在城市排水系统中主要有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方式,分流制是将雨水和污水通过独立的系统来进行输送,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水则通过另外的系统输送到河流中。虽然此种方法投资数额较大,但是处理效果非常明显。

(二)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除藻技术、金属化学固定技术、化学絮凝技术等。化学除藻技术是针对城市河流澡类的生长繁衍而提出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治理城市河流富营养。化学除藻技术在操作方面比较简单,效果反应迅速、明显,可以起到快速治理的效果,能短时间内提高城市河流污染水体的整体透明度。化学絮凝技术主要是通过絮凝剂的使用使水体中的胶体、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凝聚为体积较大的絮凝体,从而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改善河流水质,一般应用在河流污水一级处理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重金属的化学固定就是通过加入碱性物质,调高河水的pH值,使得重金属形成硅酸盐、碳酸盐等难溶性沉淀物,使其固定在底泥中。常用的碱性物质有石灰、硅酸钙炉渣等。该法见效快,操作简单,可有效抑制重金属以溶解态进人水体,但施用量不应太多,否则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转化和降解方式去除污染物,修复河内植物和生态,这种技术是最为生态环保的污染控制、处理方式。该技术由美国发明,是通过加速水体自然降解能力实现控制污染,净化水体目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的是特定微生物或植物来实现。重庆桃花溪的污染控制就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污染控制效果非常好,既能提高水体含氧量,又能改善水体生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控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三、结语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污染现象也不断突出。河流污染不仅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该加强城市河流治理,减少河流污水排放,及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水的随意排放现象,这对于河流水污染治理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小婷.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263-264.

篇4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污染成因;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7-02

1 引 言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得到深入,人类所拥有的环境技术也正经历着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污染了城市河流水质,改变着城市河流段的自然状态,使这些河流段逐渐消失着自然特性,尤其是消失着河水自然净化的能力,造成城市河流水质污染[1]。本文在分析城市污水河流污染基础上,对于常用的集中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相关分析。

2 城市河流污染成因概述

城市河流被污染一般是指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背景值,且改变了水体的理化性质,使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受到破坏,从而沦为“城市污染河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可以分为3类:

(1)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但污水的处理率没有同步增加,致使河流遭受严重污染,既影响了城市河流的水质,又影响了城市的景观,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受到损害。

(2)工业废水排放仍是城市河流目前的重要污染源。虽然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对污染严重的工厂采取了关闭、搬迁等措施,但是许多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废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偷排、漏排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对有些国家明确规定不许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仍排放入河流,导致河流污染日趋严重。

(3)随着郊区城市化发展,小城镇的生活污水量急剧增加,化肥、农药的流失量也越来越多,而且郊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规模化养殖场的粪尿和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日益严重的污染源。

3 城市污染河流的常用控制技术

城市污染河流的常用污染控制技术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修复法和生态恢复法等等。其中化学絮凝技术等已经在国内一些河流水体的治理中得到应用[2,3]。

3.1河水化学处理技术

河水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化学絮凝、化学除藻和重金属的化学固定等,化学处理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见效快、方法简单,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对受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运用化学处理法,能够起到控制和缓解污染的作用。

(1)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一般为混凝剂)去除水体中污染物,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随看水体污染的形势日趋严竣,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絮凝沉淀对于控制污染河流内源磷负荷,特别是河流底泥的磷释放,有一定的效果。常用药剂有:硫酸亚铁、氛化亚铁、硫酸铝、碱式氯化铝、明矾、聚丙烯酞胺、聚丙烯酸钠等。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应用于污染河水治理一般有2种:一种是直接将药剂投加到水体中改善水质;第二种是将河水用泵提升至建于岸边的构筑物中,投加药剂使之发生絮凝沉淀,出水回流至河道,从而净化水体。前者发挥作用快,但有一定局限性。第二种应用方式实质上就是污染河水的化学强化一级处理。

化学絮凝技术具有适应天然河道水力及污染物负荷变化大的特点,特别是去除磷与COD污染物的效果更明显,这对减轻我国南方区域性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化学除藻,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中已有应用。化学除藻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其效果可以参考滇池的应用情况。但该法不能将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3)重金属的化学固定。调高PH值是将重金属结合在底泥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在较高PH环境下,重金属会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性沉淀物。

3.2 曝气复氧技术

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其原理是水体中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如H2S、FeS等还原性物质)之向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具有反应速率快的特点。

河流曝气技术般应用在以下2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污水截流管道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之前,为解决河流水体的严重有机污染和黑臭问题而进行人工充氧,如德国莱因河支流Emscher河的人工充氧。第二种是在已经治理过的河道中设立人工曝气装置作为对付突发性河流污染(如暴雨溢流、企业突发事故排放等)的应急措施。如英国泰晤士河的移动式充氧平台(曝气船)。河流曝气技术存在消耗较大的缺点,因此在治理河流时应根据河流水体的污染实际情况与财力状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

3.3 底泥疏浚和综合调水

(1)底泥疏浚。河流中的沉积物又称为底泥,城市河流的底泥由于历年排放的污染物大量聚集,称为内污染源。在污染控制达到一定程度后,底泥的污染将会突显出来,成为与水质变化密切相关的问题。河流底泥中的污染成分较复杂,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尤其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从而改善水质。一般不宜将底泥全部挖除或挖得过深,否则可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河流底泥疏浚通常使用挖泥船,对于枯水期断流的河流可以利用枯水期清淤。

(2)综合调水。综合调水是河流污染治理的重要辅助措施,通过调水对河网水流进行科学调度,尽量提高水体流动能力,是改善水质的一项有效工程措施。水资源调度不同于河网水流调度,前者主要解决水资源再分配问题,后者主要解决平原河网地区的水质污染和汛期排涝问题,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

3.4 河流的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使受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恢复其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人类对河流两岸的过度利用、污水的大量排放,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巨大的干扰,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损害。一般而言,河流生态恢复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恢复河流环境,河流生态恢复要求重建或恢复己经退化的河流环境状况。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从河床到河岸,都依赖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是河流生态系统发。

(2)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群落组成、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和季节结构,在恢复计划中应该综合考虑。

(3)维护和改善流域范围的生态和景观,河流生态恢复计划不仅针对河流本身,而应该考虑流域的影响和变化。

常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的污染净化过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综合作用。

(2)植物进化技术,河水植物净化技术主要有浮床植物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将植物种植到水体水面上,利用植物的生长从污染水体中吸收利用大量污染物(主要是氮、磷等营养元素)。

(3)渗流生物膜净化技术,为了强化周丛生物对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可以用卵石等作填料,在河滩或者河岸构筑渗流生物膜净化床。渗流生物膜净化床因填料材料和粒径的不同,除了生物降解有机物外,还可能产生物理吸附、沉降、过滤等作用,去除悬浮物和氮、磷、重金属等。

(4)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建多自然型河流思路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包括生物和物理两部分。

4结语

城市河流污染程度不同,采取的治污技术也就因情况而变化。广州珠江的治污,既挖掉底泥,又引进新的水源;太湖蓝藻暴发,就是采取化学除藻法;辽宁葫芦岛市内河道污染后,采取的是生态恢复技术。对于河道治污,只有治污标准确定后,才能决定选择何种治污方法,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梁家俊. 浅谈河流污染防治[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8).

篇5

关键词:河道治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一、当前河道治理现状

我国现有河流是由人工河流与自然河流两部分组成的,虽然人工河流并不少,但因为开挖历史悠久,其人工痕迹逐渐褪去,已拥有了自然河流的特点,所以占据大部分比例的还是自然河流。我国现有河道污染严重,根据环境公报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有大量水源受到污染,其中海河、辽河污染程度最重,黄河、松花江等次之。近年来,部分地区城市水灾频发与部分地区供水严重缺乏的反差越来越严重,说明了河道治理的不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想办法研究政策对此方面问题进行解决,加强河道的治理,保证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河道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一)泄洪以及防洪治理

在对河道进行构建施工的时候,因为各类建筑物众多,又不能轻易对其进行排除,就导致了没有足够空间来进行河道防洪建设。不但如此,部分构建物因其特殊的位置或独特的构建结构会对河流走势进行改变,还会造成水流阻雍。这些都造成防洪泄洪的问题,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许多城市存在洪灾问题,有些由于河道堤防未有达标整治防洪标准不够高,有些由于不能及时泄洪导致内涝,需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功能也是河道治理的难点。

(二)无法对自然风险进行管控

自然环境是施工人员无法确定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也成为了一个治理难点。自然风险包括水文气象、作业环境等。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治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自然风险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只能尽可能做多方面设想,防治自然风险。

(三)难以设计出完全科学的工程

由于每个地方的地质有所区别,每条河流的河势流路也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创造一套能够通用的科学工程设计。另外,河道水流是属于自然水流,流势并不稳定,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控制,加上工程配套不齐全、主流控导能力很差、也会造成防洪压力大、水流散乱等问题。一旦因为工程设计而出了工程事故,不但危险性很大,而且没有办法进行及时抢险,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四)河流污染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的河流污染严重,而且势态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虽然河道治理包括对水质污染的处理,但是河道治理也没有办法短期完全将污染水质进行恢复。而且水污染并不完全是由河道建设所引起的,其大部分原因还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污染。水资源的污染,不但造成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还会造成生活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工商农业发展的阻碍,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但是,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忽视了生态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导致的结果是河道难以治理,造成生态破坏。

三 加强河道治理的有效策略

(一)修建河道整治建筑

河道整治建筑可调整水流,稳定河水走向,防止河流横向变形,巩固堤坝。通常的有丁坝、护岸等,采用的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土、石、竹,另外柳石枕、石笼也是不错的选择。丁坝通常以组布设,还可等距离的布置,切忌布置一体丁坝,因其可造成上下游水混乱,极易被冲垮。锁坝用于拥堵河道汊道,可集中水流,利于航行。根据地形水文条件选择优越工程。护岸则是在河岸布置抗冲刷材料,减少水流对河岸的侵蚀。

(二)实施河道裁弯

曲形河道虽然优美,但是在防洪方面却无能为力,裁去河道过于弯曲的部分,既可以增加防洪能力,也可以使通航更加的顺利。河道弯曲,河流对凹面冲击大,凸面泥沙极易堆积,会阻碍河道的畅通。所以在适时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裁弯,改变河道平面,使流水通顺。进行河道裁弯工作时,关键重视引河的设计,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河水年流量变化平均水平等。

(三)实施河道扩宽

河道的扩宽指在原有河道的宽度上人工的增加宽度。河道扩宽能够使大流量水快速通过,防止河道水面上涨过快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经过城市中的河道,河道过于狭窄在于洪峰来临时,疏导不利,城市变为海洋。河道扩宽施工中,要考虑河岸房屋树木的补偿问题,维护人民物权。还应考虑开挖泥土的运输以及开挖宽度,做到适度与实用的原则,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堤坝维护。

(四)实施河道清淤疏浚

泥沙的大量汇入导致河流水平面上涨,在暴雨时,高水位流量容易出危险。河流清淤疏浚后,减少泥沙淤积,增强了河流的泄洪能力;对清淤泥沙还可以用于堵塞洼地,一举两得。工程施工应该做好准备,实地进行勘察,做好记录,设计、作业与指挥上做好管理,工程的验收要严格。

(五)对河道水质整治

a 截污清淤。污染物的及时排除有利于增强水的自净能力。滚雪球越滚越大,污染自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截污清淤上要做到设计与施工上的完美衔接,可采取浮船清淤法,淤泥的运输上面做到避免后续的再污染,保重质量保证安全。

b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原理是在人工水池或沟槽地面布置防渗漏的隔水层,填入一定量的土壤或者植物根茎,然后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在湿地一端流入,污水在与植物介质生物膜接触后,植物自身功能修护,分净化水资源。人工湿地可保证污水的处理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利用自然的自解能力的很好实例,具有投资小,回报率高,工程简便,处理效果优越等特点。

c 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是在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前提下兼具自然美景的河道护坡方式。在河岸种植固土植物即可保持水土,还能涵养水源,枯水季节可返渗河流,洪水来临能削弱洪峰。生态护岸还可加强河流水与植物的水气循环,减缓流速,使得水生植物增多。河道两岸的植物根系可使氧传入水中,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水质改善。

结语

城市河流对于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生产发展的推动力。而河流治理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着它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也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特别注意。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平衡,好的技术要大力推广,并且不断的进行研究,克服其重点难点,争取实现河流的良好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 D922文献标识码:A

朝阳市凌河流域包括大凌河和小凌河两大河流,它们是朝阳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朝阳人民生存、生产的水源地,凌河流域水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不仅对朝阳的居民来说极其重要,同时对于朝阳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凌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势在必行。

一、河流水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

河流作为水环境组成的最重要一部分,承担着防洪、纳污、美化环境等基本功能。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了河流的水环境,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河流水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

二、朝阳市凌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朝阳市凌河流域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其中朝阳境内1.5万平方公里,分为大、小凌河两个水系。大、小凌河干流全长352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流经全市7个县(市)区、135个乡(镇),涉及近300万人口。

近些年,大、小凌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主要污染源来自各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未处理的排放,沿河两岸企业的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河道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倾倒,沿河畜禽养殖小区粪便直排造成的磷污染,尾矿库占河及私排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河道淤积造成的滞流、非法采砂造成的河滩塌陷,这些情况对大、小凌河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广大朝阳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凌河流域水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三、凌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

2012年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凌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的总体部署,朝阳市全面启动了凌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工作。自2012年初开始,为治理凌河流域水环境,陆续开展了以下治理行动:

凌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

凌河流域污染问题中尾矿库占河、沿河畜禽养殖企业排污不达标甚至直排、

河道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朝阳市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以充分发挥河道防汛行洪、涵养水源为目的,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尾矿库占河、沿河畜禽养殖小区排污、乱采滥挖等河流水环境问题。2012年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共整顿全市210家涉河尾矿库铁选企业,清除尾矿渣总计467.2万立方米;治理27处河道砂场,河道疏浚长度总计72.2公里,清淤方量总计455.9万立方米,同时整治40家临河排污不达标企业。

入河排污口的专项整治

朝阳市凌河流域污染最重要的源头就是入河排污口,这些入河排污口有的有审批手续、有的审批手续不完整、甚至还有很多无审批手续的。朝阳市凌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主要对象是直排入河、排放重度污染物的入河排污口。通过调查摸底,朝阳市统计入河排污口35处,2012年朝阳市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和朝阳市环境保护局联合行动,采取对无审批手续排污口进行取缔、对审批手续不完整排污口进行补办、以及对手续完整排污口的排污进行时时监测等办法,整顿大、小凌河沿线的入河排污口,确保了入河排污口合法、达标排放。

截止目前,朝阳市凌河流域只留有11处合法、达标排放的入河排污口,其余的入河排污口或取缔、或纳入城市截污纳管工程,并入城市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河道垃圾的清理整治

2013年为加强凌河治理保护工作,确保大、小凌河水质达标,朝阳市实施了“凌河流域河道垃圾专项整治行动”。经统计,朝阳境内凌河流域河道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总占河长度达197.4km,垃圾总量达161.72万m3。通过一年的清理行动,目前河道垃圾已经全部清理完成。

人工湿地工程

为有效净化凌河水质、涵养水源、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2012年朝阳市凌

河流域内建设了6个人工湿地工程项目,分别位于朝阳大凌河干流段、双塔区顾洞河、龙城区老虎山河入河口、北票市凉水河、喀左县第二牤牛河、建平县老虎山河入境处。这些湿地所在位置,原本都是河流水质不达标或悬浮物超标区域,为了能够改善、甚至根治这种状况,启动了人工湿地建设项目。2013年所有人工湿地工程均已竣工,通过对湿地建设前期和运营期的考察、监测数据对比来看,湿地对河流的水质的改变非常明显,水质等级均能提升一级。

(5) 凌河流域“河长”制的实行

按照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的要求,朝阳市建立了大小凌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河长”制,凌河流域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管辖区划分河段,各“河长”需对所负责的河流水环境现状,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台账,并制成整治计划,由当地环保部门督促检查出行政区域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各河段由市财政局直接扣缴该河段政府资金,作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朝阳市政府将“河长”制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底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得“河长”制切实有效的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通过以上行动的开展实施,凌河流域沿河排污企业达标排放,彻底清除占河尾矿渣和河道垃圾,沿河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良好运行,基本解决面源污染及入境水质污染问题,达到河道防洪安全及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实现了 “青山绿水、鸟飞鱼跃“的凌河新景象。

四、对凌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加强凌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社会的流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律及环境保护意识。

(2)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从朝阳凌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排污、沿河尾矿库矿渣的排放以及沿河养殖小区粪便的排放,而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凌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大、小凌河的污染物总量。环境监测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的手段,所以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凌河流域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规范,监测网络以及环境信息共享制度。

(3)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水环境状况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指标,水质达标等级是行政区域管理的指标,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发挥凌河流域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协作管理的优势,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凌河水环境的统一管理。

(4)建立凌河流域长效管护机制

篇7

关键词:滦平县;潮河;生态治理

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求,人们积极进行河道治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治理方式不符合自然规律,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需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文章主要以滦平县域内潮河为例,探讨河流生态治理修复的问题和具体方法,保证城市居民安全用水。

1河道现状与问题

潮河发源于丰宁县上黄旗哈拉海沟,在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区后注入密云水库。滦平县域内河长64.1km,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目前,潮河水域内并没有颇具规模的水利工程。现存的干砌石河堤由当地百姓自发修筑,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且面临年久失修的问题,一旦发生洪水,就会对本地村庄、耕地造成较大的威胁,还会影响水库的水质,导致水库中的泥沙增加[1]。目前,我国河道水体整体呈现出日益恶化的局面,许多城镇的河道水体质量较低。由于河道的水体流动性比较差,导致面临污染的河道无法得到有效的循环,部分中小河流也缺乏有效监管。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越来越多,但是并未设置更加完善的排水管网,导致污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许多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排入河道中,影响河流的水质。此外,许多河流与农田的距离比较近,如果河流面临污染,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由于人们长期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许多行为已经对自然河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河流景观的多样性。在河流中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其对温度、有机物浓度的要求不同,若一味地设置硬质护岸,不仅会影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水流速度下降,使得环境日益恶化[2]。尽管自然河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但若长期面临污染,水体就会处于缺氧或者厌氧状态,影响好氧微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此外,人们大量地修建护坡工程已对河道周边的天然湿地造成破坏,会进一步降低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积极在城市土地中兴建各种建筑,导致城市用地愈发紧张,也使得许多中小河流面积不断缩小,数量急剧下滑。由于河流日益萎缩,生物多样性面临破坏,天然河道景观不复存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此外,正是由于行洪断面不断下降,才会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3]。

2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原则

2.1生态治理

在进行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时,需遵循生态治理这一原则。由于人们长期从事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河道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避免对其造成破坏。此外,要及时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如在河岸种植合适的植物[4]。

2.2远近结合

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河道治理视作长期的事业。制订合理的规划方案,分阶段展开治理。结合地形特征与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理措施,明确治理时间,使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2.3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致

进行河道治理时,要认真分析城市的情况,重视细节,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一旦人与自然发生冲突,需仔细权衡,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避免环境继续恶化。要将河道治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明确治理目标和治理计划,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3河流生态修复的意义

3.1改善河流生态

进行河道治理时,技术人员会利用河流与河道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对水流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河流的条件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满足灌溉与航运的需求,技术人员会采用相应的措施,使河道得到有效治理。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实现对河道的治理,但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河流生态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5]。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河流内部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构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用水;同时,河流沿岸的气候发生变化,当地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会影响河道景观的完善,甚至导致景观消失。因此,进行河道治理时,技术人员应采用恰当的生态恢复措施,以保证河流恢复活力,改善河流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些年,人们愈发重视河流生态保护,认真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采取了有效的修复措施。对潮河生态进行治理时,要严格遵循国家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修复。通过改善河流生态,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社会更加稳定,更好地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实现对潮河生态文化的弘扬。

3.2进一步发挥河流功能

滦平县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的交界处,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要高度重视滦平县潮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潮河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其生态功能定位是京冀地区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区。滦平县区域内的植被、地质、水文条件将直接影响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因此,对滦平潮河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对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河流的作用。河流的功能主要有航运、防洪、灌溉、供水等,制订合理的治理方案,可以使河流实现上述功能。但若要保证其功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就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比如,修复河流生态,有利于灌溉。从防洪角度来看,河流生态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则会进一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使植被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调节作用,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4.1水质调整

要对水库进行合理调度,改变水质,及时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保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径流。此外,也可对水利设施进行调控,在下游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引入上流水体,改善水质。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在改善水质时,人们经常会将生态和生物相结合,也会使用化学法、物理法。其中,生态与生物相结合这一方法比较常见,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常见的技术有以下三种。第一,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主要是对河床中的生物进行过滤。通过载体填充或者填料,确保细菌生长,由此形成生物膜[6]。由于载体和滤料的表面积较大,微生物数量繁多,因此可确保河流拥有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第二,生物浮岛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生态工学原理,对水中的磷和氮等物质进行降解处理,从而有效改善水质,还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该技术能够发挥出植物根系的功效,可吸收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将水中的营养转移,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循环能力。第三,人工湿地建设。进行湿地培育时,主要是通过人工培育湿地的方式达到修复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需发挥出微生物、水生植物的作用,及时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与吸附,确保河流生态尽快得到恢复[7]。利用这一技术可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特定的洼池中,将填料和土壤进行混合处理,形成填料床,保证污水在床体表面自由流动,可在床体表面种植寿命长、适应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2河道曝气

一旦河道产生突发性污染,就可采用河道曝气这一手段。如果河水水质下降或者遭到严重的污染,将会消耗水质中的有机物,导致有机物出现分解现象,呈现无氧状态,还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味道较重,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河道曝气这一手段,向河水中注入空气,能够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有效改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4.3植物维护

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时,要发挥出水生植物的维护作用。植物维护成本较低,不会造成较大的能源消耗,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许多河流污染区域,人们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维护时,可及时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植物产生的氧气能够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4.4堤防建设

加强堤防建设,建设生态护岸,可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在堤岸建设中,主要是通过种植植被及设置木材、石材等方式达到护岸的目的。开展堤防建设时,需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此实现生态平衡,预防水土流失,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5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

5.1在抗洪方面的应用

在抗洪方面,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洪水后退工程。在尚未实施该项技术之前,河流流向均遵循自然规律,一旦发生暴雨,就会造成河流中的水溢出,从而形成洪涝灾害。实施洪水后退生态修复技术可确保溢出的河水得到有效治理,使河流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进行河道设计时,要避免河床有淤泥堆积,这样才能确保河流得到真正的恢复。洪水后退技术具有一定的使用要求,需确保河流区域尚未进行河堤建设。

5.2在堤防建设中的应用

在堤防建设中使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要维持河道的多样化形态,这样才能达到控制自然灾害的目的。需将恢复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绿化植被种植,使植物可以正常生长,提高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

5.3两级河道建设

将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与两级河道相结合,主要是将两级河道作为主要的河道形式。上部分河道可发挥出泄洪功能,另一个河道可用来预防淤泥堆积,使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了进一步提高两级河道的社会效益,可将上部分河道设置成娱乐休闲场所,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在设置另一个枯流河道时,要保证其拥有自然流向[8]。

6生态治理修复在潮河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6.1对河床断面与护岸进行修复

要重视河床表面的清淤疏浚与整治,确保清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中,需对营盘村和后湾村的潮河干流进行清理。选择开阔的河段,在河道两侧种植睡莲、荷花等植物,建造完善的景观河道,提高河道景观的美观性。进行护坡建设时,要种植比较低矮的灌木,选择合适的花草,提高河道的绿化效果。同时,要重视对年久失修的护岸的修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还可采用干砌石等材料设置透水坝,避免使用混凝土等不透水的材料,完善护岸的性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

6.2对河道形态进行修复

在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中,要将河道形态的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可在河流中设置辅助水道,确保河道连续。为了不影响河道的行洪功能,提高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需根据河段防洪的标准建设河道护岸,及时对各类淤积物进行清理。为了确保水体正常流动,要将石头放入河堤中,或者修建生态石笼跌水坝。

6.3重视河岸绿化与湿地建设

要重新构建灌草植被过滤带,结合河流的水位情况保留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保证植被完整,还要补充种植灌木与花草,凸显出植物的层次感,营造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可选择迎春、景天、金叶女贞等灌木,还可选择芦苇、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适当扩大绿化规模,增强河岸的绿化效果。在河岸两侧种植植物时,主要选择连翘、丁香等灌木,撒播合适的草籽,如白三叶、无芒雀麦。要考虑到河边公路的绿化,在沿岸公路栽植国槐、旱柳等比较高大的乔木。通过合理增加植被,加强人工湿地建设,不仅可以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还能提高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避免出现水土流失,及时修复生态环境。

6.4护岸生态修复

进行河道护岸修复时,要加强对叠石护岸的改造,或者新建生态坝结构式护岸,确保河道形态得到有效的恢复。对护岸进行加宽处理,使河道具有良好的排涝与泄洪功效。

6.5河道生态生物膜处理

对潮河支流的河道进行治理时,可选择生物膜处理技术,确保河流中的污染物及时降解,提高水质,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如果河道面临的污染比较严重或者河流水体中包含的有机物较多,可采用生物膜技术进行处理,确保水体中的污染物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

7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展望

7.1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

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要制定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现阶段,该项工作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和依据,这样会增加河流的修复难度。因此,要考虑到每一个修复环节,重视细节,对各项制度和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7.2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河流生态修复是一项持久、复杂的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看到成效。部分河流面临的污染比较严重,需经过一段时间方可看到治理成效。为了进一步验证最终的修复效果,需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定期对修复情况进行监测。

7.3重视综合性修复

随着河流的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变,河道治理工作愈发复杂。若采用某种单一的生态修复技术,则很难保证治理与修复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修复技术,综合多个学科知识,采用完善的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确保河流生态得到有效的修复。7.4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要选择恰当的水生植物。首先,需对水生植物的抗性进行分析。然后,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分类,进一步发挥出植物的功效,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净化效果。

8结束语

河流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进行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时,需考虑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与恢复技术,确保河流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任涵璐,李永庆.基于满足度分析的永定河生态水量及修复策略[J].吉林水利,2021(7):30-36.

[2]刘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与治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57-59.

[3]尹铭.河湖生态治理理念与措施研究[C]//辽宁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辽宁省水利学会,2020:265-268.

[4]生农,辛琨,廖宝文,等.海口市美舍河生态修复工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1,17(2):47-49.

[5]郭锋,张舰.山西实施十大工程修复汾河生态[J].华北自然资源,2020(5):137.

[6]马军.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7]吴一帆,张璇,李冲,等.生态修复措施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以潮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0,40(15):5168-5178.

篇8

[关键词]梳洗河 污染 对策

梳洗河全长13.2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最早见之于《山海经》中,称之为环水,又名中溪,源于泰山中天门下,河流沿山势而下,经经石峪,三潭叠瀑,醉心石,虎山水库,王母池,吕祖洞,过八仙桥流出泰山,再南流穿过泰安市区注入大汶河。梳洗河路经王母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梳洗沐浴过的地方,故称谓梳洗河。

梳洗河横穿泰安市区,对泰安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其水质环境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由于长期没有注重对梳洗河的保护,梳洗河水体遭到严重破坏,水质状况日趋恶化,伴随中下游河段水体发黑发臭,对其最终汇入河流――大汶河的水质也造成严重污染,治理梳洗河,刻不容缓。

1梳洗河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现状

近年来,梳洗河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据2008年~2010年监测统计资料表明,流域内排污量较大,污染物严重超标,受流域内各种污染源的排污影响,梳洗河流域水体质量状况较差。

1.1 梳洗河主要污染源

梳洗河由源头至流入大汶河河段,经过化工厂、印刷厂、机械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等几个排污较严重的工厂,再加上流经泰安市中心,城市生活污水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农业污水排放,使梳洗河由源头的清澈见底变成了到下游的浑浊不堪。

1.2梳洗河污染物的种类

梳洗河的污染物有多种,主要有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碱类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等。以悬浮物、化学好氧物质COD为主的工业废水污染物,是流域中最为主要的污染物质,油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修理厂,碱类污染物和感官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则是印染废水。

2河流水质污染的原因

2.1 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化工厂、印刷厂、机械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等排放的工业污水较为严重,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梳洗河,是造成梳洗河污染现状的主要原因。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泰安市仅有两座污水处理厂,远远不能达到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要求。

2.3 化学实验废水的排放不容忽视

梳洗河流经山东科技大学泰安分校与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校的实验室下水道直接通向梳洗河,除回收处理极为严重的污染物外,大部分的污染物都直接排放到了梳洗河,加重了梳洗河的污染程度,尤其以重金属、强酸、强碱、有机试剂最为严重。

2.4 水资源短缺加重水质污染

枯水季节,梳洗河的主要水源是两岸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这些污废水在河床中沉积、渗透,同时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污染;丰水期,由于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内,使河床中沉积的污染物被冲至下游,易造成下游水体污染的加重或突发性污染。

3梳洗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现状

3.1 梳洗河污染的危害

梳洗河是泰安市区仅次于奈河的第二大河,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泰安的市容市貌,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梳洗河最终注入大汶河,而大汶河是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枯水季节,梳洗河沿岸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流入了大汶河,直接影响了大汶河的水质,是导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推迟五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梳洗河污染治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泰安市政府对环境的重视,梳洗河流域经过各方人员的努力,其环境污染局部有所控制,但从整个流域来讲,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近两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梳洗河的治理力度,拓宽河堤,在河岸边栽种了柳树花草,大面积铺设中水管道,将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引入了梳洗河,增加了梳洗河的水源,提升了水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梳洗河的污染现状。但河床内仍然荒草丛生,垃圾遍布,附近有些单位的排污口直接通到河里,影响了整条河的美观和市容市貌。

2011年,政府再次加大了对梳洗河的整改力度,2011年2月18日,梳洗河综合整治工程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按照方案显示, 梳洗河综合整治工程北起泰煤机厂桥,南至辛大铁路桥南,全长约900米。工程任务包括将梳洗河河道拓宽至30~40米,进行河道清淤、污水治理,敷设污水管道和中水管道,河道两侧增设防洪通道和绿化美化工程等。同时,新建跨河大桥2座,新建橡胶坝2座。相信在政府的监督及全民的努力下,梳洗河的面貌将会得到较大改观。

4梳洗河治理建议

泰安现在要创建旅游文明城市,而梳洗河在泰城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河流,治理梳洗河应该从减少污染源和清理河道做起。

4.1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控制及整治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集中,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控制及整治,以防止对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再破坏。

4.1.1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工矿企业

对现有企业要加快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及改造;减少和控制“三废”的排放量,对达不到治理标准的企业,应坚决关掉;对新上企业,必须做到“三同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统一规划、科学预测,上一批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高、没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4.1.2 搞好城镇建设规划,逐步实施环保型城镇建设模式

在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搞好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优化布局,并做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4.1.3 加强城市垃圾的处理

城市垃圾的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会污染水体和环境,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借鉴其他地区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市容市貌,防止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2 河堤河床同时清理

河道是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治理不应该只治理河堤景观忽略了河床,在改造河堤景观的同时,要对梳洗河来一次大范围的河床清洗工作,使梳洗河重现原貌。

5构建生态梳洗河

5.1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一体的工程。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土体和生物之间相互涵养,适合各要素存在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梳洗河建设生态河堤时,应加大河两岸土壤面积,近岸种植能护岸的植被,有效促进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离岸较远处培植园林绿化树种,并在其间点缀人造景观,利于学习和休闲。在合适的地段建设能够使人见水、近水和亲水的通道和场所,使河流景观与人、生物及周围环境相和谐,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保持河道的自然环境对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应是梳洗河河堤建设总趋势。

5.2 注重实效,形成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河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芦苇、荻),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这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好,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可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在梳洗河建立人工湿地,既可增加湿地景观,又可对梳洗河污染物进行处理,是美化环境的手段,也是河流植物的典范。

5.3 休闲娱乐,营造优美环境

在梳洗河两岸,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不同的园林空间布局,特色园林景观营造,例如,在岱宗大街至迎暄大街段,建造一座梳洗河公园,以休闲、健身、旅游、文化、生态为主题,形成人水和谐的特色风光带。

参考文献:

篇9

1.1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滋润和催生了上海,使之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关系。塞纳河从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它像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起了整个巴黎。塞纳河聚集了巴黎的许多人文景观,也聚集了法国古往今来的许多精华所在。巴黎倘若离开了美丽的塞纳河,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恐怕谁都难以想象。上海离开了黄浦江、苏州河,也就不能成为今天的上海。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一般,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由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的珠江三角洲。据预测,在本世纪初,全国各类规模的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它们的诞生和发展都和河流水系息息相关。1.2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做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繁衍的。河流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河流两岸崛起大批的繁华城市群。凡是河网水系发达的地区,都是城市文明最发育的地区。

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1.3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远古时代,城市河流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发展到后来,城市河流除提供水源以外,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成为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网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可以说,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1.4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离不开大自然中与城市关系最密切的河流和水面。当代国际大都市环境建设的价值观念趋向表明,都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由疏离、隔绝变为亲近和融合。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体所形成的自然风貌,无疑能给城市增添许多魁力。从19世纪英国人欧文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设想,无不反映了城市人对城市优美景观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它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1.5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

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河网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生命线,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城市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目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已经和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2国外城市河流治理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2.1建设生态河堤是现代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城市中保持自然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城市治理准则,河道的治理也不例外。自90年代以来,采用混凝土施工、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环境的城市水系治理方法,已被各国普遍否定,建设生态河堤已成为国际大趋势。

生态河堤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一体的水利工程。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瑞士、德国等于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所谓“自然型护岸”技术,就是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护岸或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据有关资料介绍,欧洲的MELK流域经过近自然治理后,每百米河段的鱼类个体数量、生物量从治理前的150个、19公斤提高到治理后的410个、55公斤。

德国的莱菌河,1993年和1995年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市,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几十亿欧元。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由于莱菌河流生态遭到破坏,菌菌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渗透所致。因此,德国现正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

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仅在1991年,全国就有600多处试验工程。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将对5700公里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其中2300公里为植物堤岸,1400公里为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2000公里不得已使用的混凝土,都将按“多自然型护堤法”进行改造,覆盖土壤,并种植植被。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

美国的南佛罗里达州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已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著名的洛杉矶河也正在拆除衬砌。

总之,很多国家都在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进行反思,都在逐渐将河流进行回归自然的改造。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纷纷大规模拆除了以前人工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其实,拆衬砌的资金投入要比铺衬砌昂贵得多,但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保持河道的自然环境对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已成为河堤建设在国际上发展的总趋势。

2.2还河流以空间,是现代防洪规划的新理念

作为城市防洪的对策措施,在国际上非常重视“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给河流以空间,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给洪水以出路。

在欧洲,1993年、1995年莱茵河和默兹河发生洪水,对荷兰的防洪策略与河流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洪水使莱茵河沿岸低洼地(圩垸)疏散25万人,虽然没有垮堤,但是影响深远。荷兰对已沿用几十年的河流堤防加固计划作了审查和修订,河堤均按抵御12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进行加固。但是荷兰人知道,无论如何加高河流堤防,安全保障总是有限度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安全水准的提高,土地利用也发生很快的变化,总体风险(发生洪灾的概率)也在增加。洪水概率的降低很快被可能出现的更大的洪灾损失所抵消。土地利用和提高防洪水平的相互作用,已使荷兰主要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观受到很大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高加固堤防,已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此,近年来荷兰人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这可能要求放弃几百年前筑围堤形成的滩地。目前荷兰人正在研究的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挖低漫滩(与自然开发相结合),甚至退堤、扩大漫滩。在莱茵河的一条支流上,正考虑拆除现有挡水堰,这并非完全出于航运方面的考虑。

日本1965年以后针对因城市化急剧发展围绕河流引起的问题开展了新的河流治理。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遭受三次大的水灾,于1977年6月开始推行“城市综合治水对策”。为解决城市化增加的雨水径流,既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也实施了许多现地贮留、渗透、多目的治水绿地、地下大型贮留池、地下河等新型治水措施。恢复流域在开发过程中丧失了的保水、游水机能,并减少发生泛滥时的受害损失。

2.3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革命后,沿泰晤士河两岸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伦敦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19世纪开始,泰晤士河逐渐变成河水浑浊、污染严重的臭河。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污染更是严重,它的含氧量等于零,除了少数鳝鱼幸存外,其他鱼类几乎绝迹;污黑的河水臭气熏天,令人不堪忍受,尤其夏季,泰晤士河的气味腐臭难闻;面临河畔的英国议会大厦的窗户,不得不悬挂由消毒水浸泡的窗帘。河水污染还引起疾病流行,1849年到1954年,滨河区共有2.5万人因霍乱而死亡。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从1964年开始,对泰晤士河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立法,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3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9.44亿加仑污水,使排入河流废水由污水变成清水。

30年来,泰晤士河的污染已减少90%,河水逐渐变清。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数量不断增加,1979年已有104种鱼类在河中畅游,有人还捕到对河水污染极其敏感的大马哈鱼,还见到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道逆流而上。甚至,成群水鸟在河面上飞翔觅食。现在,泰晤士河河面河水清澈,鱼儿穿梭,运动健儿浪击飞舟;河岸老人垂钓,儿童嬉戏。泰晤士河重新成为伦敦一道风景线。

2.4建设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一个城市能见水、近水、亲水的特色景观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热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形象。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其原有的码头、工业区等逐渐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开敞区。

60年代欧美广泛开展以充实改善水空间功能为目的滨水区建设,拉开大规模城市水空间规划建设的序幕。以日本东京、横滨滨水区建设和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建设为代表的遍及世界的滨水区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空间的形象,重新恢复了它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华盛顿波多马克河绿带规划及日本各地的亲水公园建设,使城市河流再次展现了河水清清、绿树成荫的良好自然风貌。

日本80年代响起“亲水”的呼声,90年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河流治理方略。其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健康富裕的生活条件与美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富有活力的社会。提出要改进并确立有关管理体制,确保一般河流的水量,恢复洁净水流,保护水质,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开阔的空间,为各种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将城镇改造成与滨水环境成为一体的居住区。

遍及世界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活动,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恢复城市水空间,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

3当前我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广州市已经提出了要把珠江广州河段建设得象法国塞纳河巴黎河段一样美丽的整治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改善两岸的交通、绿化环境,特别是美化河流两岸,让游客及市民有一个观光、娱乐的好去处。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2000年10月召开的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成都国际大会,对成都市府南河的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获得了世界人居奖等三项国际大奖。府南河治理工程的成功,包含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住房与安居等多方面的内涵,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苏州曾说“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关键在于水,建筑物还是其次的”。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1盲目填没河流,减少水面,导致生态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导致城市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加重了内涝发生的机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多争一块土地,许多城市盲目填河,将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将软排水改为硬排水,城市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协调。防汛排水时,市区内河水满为患,泵站被迫停机的事时而发生,致使城市排水的矛盾十分突出。

当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难忍时,人们往往迁怒于河,干脆“活埋”了事,或以此作为与河争地的借口。人与河道争地,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留情,城市调节雨洪的能力越来越低,一遇降雨,到处积水,损失越来越大。人类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挤占河道,堵塞洪水通道,自然也给人类以报复,水位一年比一年高,灾情一年比一年大。

3.2河流被硬化、渠化,导致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

目前国内城市河流治理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略感美中不足的是,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以为这便是将水系“治服”,以图一劳永逸。河流的硬化、渠化,使人类自动放弃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断绝人与水的关系,造成地面与水面相隔离,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其实,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讲,硬化河床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水污染净化的问题。河道是有自净能力的,自然的河道有大量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降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植物还可以向水里补充氧气,有利于防止污染。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有些生态功能就会随之消失。失去了自净能力的河道只会加剧水污染的程度。另外,如果河岸做硬化处理,能够阻挡垃圾的植被被破坏,更容易造成河道水质的污染。

人类砍掉河流两岸的植物,种上钢筋水泥“植物”,本身就是破坏河流,破坏生态,破坏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破坏会日益显现出来。

3.3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沿海城市河道一般都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功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经济迅猛发展,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河道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大江大河的城市段已达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统计,在138个城市河段中,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仅占23%,超过Ⅴ类水质的占到38%,能饮用的地面水已所剩无几。其原因就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河道。河流污染使鱼虾生物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

4加强城市河流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4.1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城市河流治理主要就是减轻或避免水灾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而当今城市河流治理所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河流景观与其人类、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河道的堤岸整治,由于土地原因,大都采用单调的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水泥堤岸,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有考虑生态功能。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出发,在河道治理方面,生态河堤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

与人工混凝土河堤相比,生态河堤有如下优点:

(1)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生态河堤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带、多鱼类巢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两岸的绿树草丛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也提供了空间。

而混凝土河堤把水、河道与河畔植被分隔,隔断了护堤土体与水体的交换和循环,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难场所。

(2)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有机污染物受氧化作用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排入河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又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又产生氧供其它水生生物利用,过量的藻类又被浮游动物、鱼、虾、蝎、牛、鸭等所食,即按食物链的方式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

生态河堤采用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

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的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利于氧从空气传入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改善河流水质。

(3)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份的作用,同时,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而混凝土河堤是一个封闭系统,阻止了水体与土壤的渗透交换,丧失了自然河堤固有的调节水量的作用。

4.2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

我国的城市防洪比较注意防外水,即防洪,比较忽视防内水,即由于城市汇流区内遭遇暴雨所产生的内涝灾害。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10年一遇,一遇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必要时应开挖人工湖和运河,这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在城市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上,既要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尽可能采用。复式断面,这样可以加大洪水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不淤积,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的美感。

4.3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4.4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不应是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

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理河流污染,一是要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城市治理,上游城市我行我素,则白费工夫。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河流。如果保护不了,宁愿不开发。三是以城护河,以河美城,和谐共处,把城市建成山、水、洲、城风景地。四是对河流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治理河流污染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华中建筑》,1998,No.3

[2]于哲新,浅谈滨水开发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8,No.2

[3]徐欣、张虎,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人江》,2001,No.1

[4]韩振中,莱菌河流域的防洪措施与管理,《中国水利》,1999,No.5

[5]郝朝德,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水利》,2001,No.3

[6]卫明,横滨市水环境整治——安全、舒适、情趣,《中国水利》2001,No.3

[7]朱联锡、朱晓帆,在府南河下游修建生态河堤,《四川环境》,1999,Vol.18.No.3

[8]杨芸,论多自然型河流整治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四川环境》,1999,Vol.18.No.1

[9]周文波、程杭平、尤爱菊,浙江沿海地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河口与海岸工程》,2000,No.3

篇10

【关键词】水环境;修复与保护;对策;生态补偿

1流域基本情况

滦河流域包括滦河水系和冀东沿海诸河,北起蒙古高原,南临渤海,西界潮白、蓟运河水系[1],东与辽河流域相邻,总面积5.55万km2,其中山区4.81万km2、平原0.74万km2[2]。滦河流域地跨河北、内蒙古、辽宁、天津三省(自治区)一市,涉及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锡林郭勒、赤峰、朝阳、葫芦岛8个市(盟)31个县(市、旗)[3]。按行政区划分属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4.59万km2、0.79万km2、0.17万km2。滦河流域共建成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9座,小型水库418座;建成引水工程178处[4],设计引水能力16.83亿m3,现状引水能力12.63亿m3;建成提水工程308处,设计提水能力4.96亿m3,现状提水能力3.71亿m3;已建成大型灌区4处,有效灌溉面积达179万亩,中型灌区20座,有效灌溉面积达87万亩。引滦入津工程水源为潘家口水库,取水口在大黑汀水库,通过输水干渠经迁西、遵化进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再经宝坻区至宜兴埠泵站,全长234km。年输水量10亿m3,最大输水能力为60~100m3/s。引滦入津工程极大缓解了天津城市居民的用水困难问题,也成了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水源[5]。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流域内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水旱灾害频发、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监管不完善、外流域供水受益方和保护方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流域内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壁垒。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

2.1.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现状供需分析表明,滦河流域现状多年平均供水量为37.99亿m3,缺水量为6.60亿m3,缺水率达到14.8%。其中,内蒙古多年平均缺水率最大,达到27.3%;辽宁基本不缺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津、唐山以及滦下灌区的用水需求将逐渐增加,直接加重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担负的供水任务,生活及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入海水量大幅度减少,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6]。2.1.2区域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流域内上游水源涵养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灌溉面积小,农田综合灌溉定额偏大,农田灌溉用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下游工业多为高耗能、高耗水的冶金、能源、原材料等产业,部分企业缺乏监管,生产工艺落后,节水设施不完善,单位产品耗水量偏高,水重复利用率偏低[7]。流域内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偏低[8],部分城镇给水管网漏水率较高,居民节水意识不强,生活用水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2.2污染物肆意排放,严重污染河道水环境

据调查,目前滦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城镇生活和生产垃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和垃圾三大类。流域内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较为滞后[9],虽然各区(县)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但是城镇生产和生活污水因无法有效收集,导致大量生活和生产污水直排入河,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更是无序直排,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收集和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随径流进入河道,形成面源污染[10]。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库区网箱养殖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缺少废水和粪便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形成了明显的面源污染和集中污染,严重影响河道和库区水质。

2.3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2.3.1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受人类活动和近几十年持续干旱影响,流域植物群落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降低,降雨径流关系变化较大,遇强降雨,洪水来势凶猛,泥沙俱下,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滦河中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广泛,侵蚀强度多为中度以上;随着流域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地表植被受损,保水保土能力下降,有雨时洪水泛滥,无雨时河道基流减少甚至断流,河流生态系统难以为继。2.3.2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流域范围内人为侵占滨岸缓冲带,造成滨岸缓冲带内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陆间的自然过渡带逐渐消失,植被物种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机能几近消失;滨岸缓冲带的污染物拦截与净化功能削弱,污染物直接排入河湖,造成河湖水质污染[11]。由于上游经济社会用水量的增加,使得入海水量减少,河口过渡段面积缩小,河口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存在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河口渔场外移等生态问题。

2.4防洪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小流域洪涝灾害频发

滦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及达标比例较低,防洪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滦河流域有防洪任务的河段治理比例仅为35.1%;治理达标比例为32.2%[12]。以青龙河流域为例:青龙河流域河流纵横交错,降雨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6mm,年径流深达110mm,洪水特点是峰高量大,水流急,具有较强破坏性,形成大雨成大灾、小雨成小灾的局面。在有水文资料以来的50年间,出现20年一遇洪水4次,10年一遇洪水17次。1949年以来,洪水受灾面积12.5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54.5%,冲毁房屋8020间,死亡人口164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2.5流域水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不完善

滦河流域监测站网体系尚不完善,调度与预警系统尚未健全。水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水生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流域水环境监察与督查管理体系等尚需完善。引调水工程归属地与受益方分属不同地区,存在跨行政区管理问题;蓄水工程水面利用及周边环境管理监督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监管空白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流域内水环境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2.6滦河源头既要向外流域供水又要涵养保护水源,任务繁重显失公平

滦河内蒙古段是滦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这一区域生态涵养能力和污染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下游几个重要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尤其是城市居民饮用水的质量,因此作为滦河源头的内蒙古段是保障下游城市供水安全的第一个环节。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是引滦入津、入唐工程的源头,而承担水源地保护工作主要责任的却是水库上游的承德市[13]。受益方与保护方不尽一致,显失公平。

3对策与措施

3.1强化需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

针对滦河上游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和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的现状,必须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需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辽宁省主要是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源头节水,保障青龙河进入河北水量;内蒙古主要对农牧业现有灌溉设施进行改建,提高输水管网质量,减少输水损失,降低管网漏损率,扩大供水能力,节约水资源。同时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的涵养、保护和综合治理。

3.2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行动,严控入河入库污染物排放量

3.2.1治理面源污染,降低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在滦河流域上游地区,采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一体化处置技术,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时压缩转运、统一处理;逐步减少分散式畜禽养殖数量,鼓励兴建规模化养殖场,对养殖产生的废水、粪便等集中收集制作成有机肥料;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充分利用空间形成立体化、系统化养殖与种植,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制造肥料,整体减少污染物产生量。3.2.2通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高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能力通过采取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设施工程、兴建农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提升改造工业园区污水净化处理和偱环水利用工程,配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等点源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城镇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及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循环用水率。3.2.3大力整治污染源,保护饮用水源以潘大水库和于桥水库为重点保护对象,取缔、搬迁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结合河道治理、底泥清淤等措施控制入库污染物总量。划定落实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源地监控与管理能力。3.3通过采取多样性的措施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针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差异,采取不同措施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在滦河支流的清水河与水龙河以及引滦入津的蓟县内兴建河湖水体生境改善项目,在滦河的上中游地区及天津境内发展流域湿地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项目,在滦河中游干流和支流开展河流生态保育项目等,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改善河流水质、保障生态流量、维持生物多样性。

3.4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提高防洪减灾整体能力

在内蒙古滦河干流出境河段、辽宁青龙河出境河段等有较大影响区域的跨省河段通过加固堤防、修建护岸等措施以提高防洪能力,及时疏浚泥沙淤积以提高河道泄洪能力,通过开展沿岸缓冲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项目缓解洪峰,减少洪水泥沙量,保证防洪工程长效运行。

3.5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监测全流域水情况

建立滦河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实行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全覆盖,通过云平台传输、大数据比对分析等技术,快速、准确地掌握流域内水质、水量、水位等信息变化情况。

3.6外流域调水的受益方应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费

实行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调送至外流域的水源,受益方应将调来的水所产生的收益分一部分给水源地以及上游的水源保护地作为生态补偿费用,为水源地的涵养和保护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