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1

一、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宣贯的首要

企业的相关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所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企业而言是须臾不能丢失的宝贵财富,它们是企业在发展、壮大和经营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负荷企业特性和精神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是无法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是主导企业前进的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在向员工和社会宣传贯彻的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宣传这种特性很强的企业文化。

在宣扬企业文化时,不应当把企业和员工割裂开来,要注意把企业发展的战略前景和员工的个人理想目标和追求统一起来,使员工相信在企业中能更全面和更顺利地实现个人价值,促使员工更忠实于企业,也能从各个方面展现企业的风貌。要向社会宣传企业在环境上的贡献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要向社会宣传企业在执行国家发令方面的职责和如何执行《烟草专卖法》及其相关政策规定种种做法,要宣传企业在切实维护烟草市场的运行秩序所做的贡献,要让民众和员工知道企业为国家财政所作出的奉献以及在使国有资产增值方面所采取的种种有利措施。在宣传时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在工作中能自觉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努力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企业宣传和贯彻的任务不仅仅是提升企业形象和公关,而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真正明白为消费者服务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要让每一位管理干部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做到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对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在宣传和贯彻中也不能放弃,虽然因为轻重关系地影响,在宣传和贯彻的过程中会有侧重,但也可以采取进行拓展训练和书面考试等形式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和占领大脑。

二、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宣贯的基础

企业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管理中的精髓所在。这种管理是不是对员工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而是关注员工思想和情绪地变化,引导员工积极向上。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思想管理时,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说教为主和只做表面文章,以口号为主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让员工懂得和承认企业价值的同时,还要让每一位员工自觉地把这种价值共识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来指导自己在企业中的行为。所以,要想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和发挥作用,就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营造适合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气氛,把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都形成一种员工自觉遵守的制度,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只有把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成为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产品,才能最终成为一种企业机制,变成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宣贯的核心因素

企业文化的传扬关键看领导干部,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领导是居于核心地位。对于企业来说,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等都是企业文化地反映,对企业文化地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地推动也需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在企业中推广,用自己的行动和表率引导员工践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领导干部在管理企业时,要用企业文化作为剂,凝聚人心,团结广大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同时,在向社会宣传企业形象时,也要求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将定型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一种良好的、能被公众所接收的好的形象,建立起规范企业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两系统,让企业文化在展示过程中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是企业文化宣贯重要内容

当前企业管理都推行以人为本,因此,在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要把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价值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所以,建立企业文化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建设出适应时展需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一蹴而就和追求轰动效应,要扎实打好基础,长期坚持才能成功。在建设新型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和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行斗争,防止企业文化被落后的思维所干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发展。

五、加大培育企业文化执行力度是提升企业文化宣贯水平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和执行力都是企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企业确立了战略发展方向之后,就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来决定企业朝战略方向前进,并在前进过程中保持着高速度和高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有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就能把企业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就能维系企业正常运转,生产出合符要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开创出好的市场环境,赢得好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执行力,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就会受到掣肘,所生产的产品无法达到企业和社会的标准,更无法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后在发展中消耗殆尽。一些知名企业家都把企业执行力高低看作是企业最大的挑战,因此,执行力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宣传和贯彻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执行力的一个有力的环节。

篇2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大笔勾勒出的一幅幅草图,那么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渐确立,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文化,及国有企业文化来更新和替代。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命认同、行为习惯和目标企盼,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凝聚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息息相关。这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本身就是达致企业和谐、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所传承的企业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充满奋斗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需要不断的凝聚员工的思想,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和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就是无形的纽带,通过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统一员工的行动,形成强大的动力。在新形势下,挑战和机遇并存,更需要国有企业换发强大的生命力,提升战斗力,在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奋勇拼搏,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也就更加凸显。

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坚持以促进和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以铸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团队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要获得的成果是要达致企业和谐,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创新、超越和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和谐。只有把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达致和谐,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树立对知识价值的新认识,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迫切性,旨在建立一种学习型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知识图强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国有企业一方面应强调全员学习、全面学习、不断学习的观念,注重群体智力的开发,着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敏锐洞察力、系统和辩证思维等,以促进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变为企业创新的的源泉和动力,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秀东西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自身领域,形成国有企业的新特色。

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存在简单化的问题。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把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或者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结合实际不够,缺乏自己的特点。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脱节。

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实践。当前我们要重视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增强企业的自我认知。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形式,是管理科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和与创新。今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的舞台上竞争。一个企业的文化如何,有没有企业文化,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企业对于其使命、优势、定位、愿景、环境等方面的清晰的认识,企业文化不是面对企业生产、技术、市场、人才、资本等具体实际问题,而是要回答“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和“怎样成为这样一个企业”的问题,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存在”和“我们靠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企业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也不可能形成特有的企业精神。因此企业文化是基于战略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是战略的战略。

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魂,集中地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身使命和未来的认识。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经历风雨300多年,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些企业的成功都首先源于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看,现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相互雷同,缺乏个性,仍然是个突出问题。

凝聚企业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属于企业自己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作为一个永动系统是可以带动企业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是要把各种积极因素凝聚成为文化力这样一种能够驱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就是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氛围,激发员工创业报国和建功立业的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塑造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社会对企业的认知系统。每一个企业在社会的形象,包括它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包括它的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都是企业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在这方面,我们的一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搭建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些同志把企业文化单纯看成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标语广告,这当然是片面的。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也离不开这些必要的载体。只有把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才能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里,体现到实际工作上。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二是要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家肩负治理企业的责任,企业文化的内涵更需要企业家带领团队去实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其规律性,要根据企业客观实际的需要。

篇3

【关键词】竞争;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的的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人本化原则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曾经说过,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发动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真正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2.个性化原则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内生文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谓个性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物质环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制度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容易丧失且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差异化必将是大多数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终极选择,而作为差异化的根本,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则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的。

3.动态化原则

所谓动态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企业的价值理念应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组织体系、面临形势和战略重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完善和调整、创新和突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化发展的过程,静止的文化是没有出路的。当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内部人财物及组织规模、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有文化对企业发展已经产生阻碍作用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不断追求商品的差别化和多样化,使得同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活动也要适时做出调整,但是,企业文化所内含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文化是一种力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竞争文化,在这种竞争中,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经成为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显著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产品竞争,而且也是文化竞争。因此,企业竞争实际上也是隐含在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广告宣传及社会公关活动背后的文化竞争,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良好的企业效益。企业必须重视文化战略,以文化决胜于市场,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中关键性的竞争要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方式

1.企业文化的任务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作为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基本内涵、主要任务和运作方式是相同的。就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来讲,主要有六个方面:(1)培植企业理念,铸造企业精神支柱;(2)导入管理文化,规范员工行为;(3)弘扬企业楷模,展示企业形象;(4)发展礼仪文化,营造内部环境;(5)推进教育培训,组织文化活动;(6)注重人才开发,激活动力机制。

2.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基本方式

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方式有四条,即设计规划、强化意识、精心培育、追求卓越。要坚持企业至上的原则,能使员工始终感到激情在激励他们,激励人们心中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出现,这样的企业理所当然地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强者。

四、公共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公共关系是当代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对外树立形象的重要工具。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形象,找到社会公众与企业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把企业为公众所做的一切,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播给社会公众,唤起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关心、认同和支持。

1.采集信息

企业应当注意优先进行企业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信息和国内外信息的采集和吸收,以便在制定和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2.咨询建议

它是公关专业人员向企业领导提供有关公关方面的可靠情况的说明和意见。具体表现为:提供企业组织与公关状态的一般情况说明,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企业组织开展某个专题活动时,提供与该活动直接有关的情况说明和意见,使专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对公众心里变化分析的意见,为企业长期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变更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3.帮助决策

企业决策是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公众的组织决策机构提供咨询、参与组织决策的全过程。公众作为最高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一部分,公关活动的功效表现在:公关部门为组织决策提供有关环境的信息,帮助组织确定决策目标,通过进行企业内外沟通为组织决策提供根本的依据。

4.协调沟通

公共关系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日常交往活动,如联谊会、节庆活动、参观拜访、社会赞助等,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公众对企业的感情,使他们了解企业,赢得他们对企业的支持。

5.促进营销

无论企业是直销商品还是通过经销商代销,销售的唯一对象是顾客。企业公关人员要了解公众的态度,分析趋势,预测结果,增进企业与顾客的交流与融合,使企业在充分尊重顾客权利与利益的基础上反馈信息,做到相互理解、支持、合作,达成互利的关系,通过提升企业销售量达到促销的效果。

6.提高品牌效应

知名品牌紧跟时代潮流,始终受到人们青睐,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品牌的创造,除了需要产品的优秀品质、完善的服务保障外,公关的策化活动同样重要。任何产品都需要消费者体验、接受、认同并给它较高的评价。它要求公关人员紧盯市场,研究消费心理,预测产品走向和发展趋势,设计产品与生产的信息、不断为企业提品需求、推销及扩张影响等一系列信息与活动措施。

7.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广大消费者对企业的营销策略、经营方式、购物环境、服务规范、企业精神、企业效益的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求包括良好的商业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形象,在此公共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要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次,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第三,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第四,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公共关系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2]张荷英.现代公共关系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明安香.当代实用公共关系[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

篇4

一、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原则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创立、经营、发展及延续具有明晰的思路和定位,并通过各个管理部门到各工序环节,由这个企业的群体在生产过程中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雏形,继之通过磨合、磨砺、磨难不断加以完善,然后在完善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一代代人传承下去,这种企业文化绝不是静止、固化的,它应是与时俱进的,符合向上、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的,是企业从上至下全员紧紧围绕,积极参与,共同培育的企业文化精华。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实体是企业所有的人通过经营、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运行实践,通过市场、行业的竞争、交流及探索,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思路、制度、方法,从而提炼出的精神内涵。

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让每个管理者包括最基层员工都能自觉并积极地关注企业的立足生存和发展,把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牢牢地维系在一起,如此,主人翁精神、敬业爱岗、舍小家顾大家等等便会成为全员的自觉向往和行动。如此,每个人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到极致,并能努力发挥团队力量,呵护团队荣誉,珍惜企业生命力,并由此逐渐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完善

优秀的并得以持久发展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要经过艰难、艰辛的创新、摸索、锻打、修正的不断完善过程,以使其更贴近时代脉搏、更符合时代精神、更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会有痛苦,也会有挫折,但只要是积极向上,孜孜以求地行进在不断进取、不断完善的路径上,就一定能使日臻完善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引领企业跨过一道道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的传承

企业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它如人类的繁衍,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和传承。前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新老交替的传授和继承,是保证企业薪火相传、经久不衰,成为品牌或“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文化形成传承完善的要素

企业文化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它的建设和实施必须融入企业活动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一)弘扬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员工参与度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主体是所有员工,可以说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所有员工的文化,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内涵,弘扬企业奉行的精神,鼓动员工积极参与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和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为员工了解、熟悉企业文化搭建平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企业文化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执行也不尽相同。企业文化要落地首先要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同责任与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决策管理机构要主导企业文化的形成、建设及推广。首先要在管理人员中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导向,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自觉向企业文化靠拢并利用与基层的交流沟通,把正确的理念扩散出去;基层职工则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执行,并能结合不同岗位工种的实际反思、回馈,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趋向完善。

(三)循序渐进与创新实用相辅相成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要从上到下、由点到面,在贴近经营管理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关注员工的接受程度。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实施企业文化各项举措,以此保障企业文化平稳落地。与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才能适应时展,才能做到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不断补充具有实用价值的新鲜元素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在有序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课题。

三、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做法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过程是企业文化要内化员工的心理,外化员工的行动上,固化在制度上。简单来说,就是对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接受、执行的过程。

(一)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增强企业文化认知度的基础

企业文化氛围是员工执行企业文化程度的体现。和谐文化的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能通过员工之间的信息的传播和存储,行动与效果感受到。通过宣传、引导营造文化氛围必不可少。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营造和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弘扬“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的相互关爱的整体。使企业各个部门积极投入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实践中,通过加强内部宣传工作力度,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发全体职工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创新企业文化的思考和讨论,以行为文化提升士气、树立形象。企业要围绕文化理念,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及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使企业文化氛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员工长期处于“企业精神”的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在内心深处认同企业文化,并在具体工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提高员工素质是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员工的潜力,除了在业务技能的培训,员工素质的更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能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向往的工作环境,自然会吸引人才关注,增强员工忠诚度和凝聚力。企业为营造企业和谐氛围、促进员工勤奋学习方面,需做大量的有效的工作。企业不断为员工岗位成材搭建平台,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如定期举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培训、考证,通过优化员工尤其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机制,为更多有潜力、有能力的员工提供成长空间;每年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介绍企业发展历史和未来规划,为新人尽快融入企业、岗位成才奠定基础。引导激励广大员工开阔视野,超越自我。企业要着力培养树立先进员工先进典型,用先进企业文化和发生员工身边的事教育大家。内外兼修,软硬结合,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员工参与各项培训学习教育的过程,实际就是了解、参与并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一大途径。

(三) 高效的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重要手段

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文化由理念转为实际的手段。提高执行力首先就是提高责任心,员工要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宣传先进事例、完善制度流程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执行理念,埋头苦干抓落实,力争上游谋发展。企业要采取积极人才战略,以注重实际为出发点,把合适的员工安排在适合其特点的岗位上,发挥能力最大化,既提高工作绩效,又培养员工高效的执行力,事半功倍,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企业都会面临转型发展,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青年员工逐渐成为生力军,这正是提高执行力良好契机。为此,企业要从不同层面鼓励青年人在执行企业战略、目标过程中,既要传承“企业精神”,又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企业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在青年职工群体中,通过岗位竞聘、带教培养发掘人才,根据各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智能部门要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来发掘业务新秀,使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传承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四、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探索

(一)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作为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隐形的工具,就是要把企业文化扎根于管理流程中,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制度管理承接管理层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成效的期望,引导员工明确并实现期望。所以只有建立了符合企业文化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文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员工才能更容易了解、接受并最终执行。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如何将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与制度有机结合,这将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

(二)建立监督评价体系

篇5

就一个企业而言,要完成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文化的艰巨任务,必须建立和发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用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动员和激励广大企业员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和建设当中。具体说,企业改革的深化,需要进一步引导员工树立新的观念,正确看待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对企业在前进中的困难有新的认识和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帮助员工认清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消除员工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员工能够自觉抵制消极倾向的影响,同时使员工增强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抓住重点,突出主旋律。积极倡导和弘扬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时代精神,坚决批评和反对不利于这一事业的错误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实践性和针对性。首先,要广泛开展以“知我中华、兴我中华”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抓好以热爱集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主义教育,加强新时期企业创业精神教育,认真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其次就是应从实际出发,善于基础性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中去。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过去好传统、好作风、好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创新。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亲切,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广大员工所欢迎、所接受。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心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给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也必须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有所作为,并且深入人心,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上,从而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素质,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营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技巧

应该针对广大员工群众中最关心、议论最多、最不理解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与广大员工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鼓舞斗志。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更有力地保证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把握四点

俗话说:“人心不是铁打的。”“只要你热,总有被熔化的时候。”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四点:一要实事求是,一定要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作出公正评判;二要全面掌握员工的各种情况,作到对症下药;三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决不让一名员工掉队;四既要讲究疏导,同时也不能放弃批评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有些人却往往把疏导理解为顺着对方说好话,不管其情绪是否稳定,要求是否合理,一味地点头表示理解、同情;有的人明知对方看法不对,却担心激化矛盾,因而放弃原则,对不正确的心态姑息迁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教育;还有的人在是非面前态度不明朗,对好人好事不支持,对坏人坏事不敢抓。这样做,显然是与疏导的初衷相违背的。我们应该清楚,疏导不是放任,它既包括正面引导,启发对方觉悟,也包括对错误思想进行批评教育。我们常说,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包含着坚持原则开展必要的批评,不然就达不到疏导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要组织到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组织到位,也就是说,要有人想、有人抓、有人干。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组织到位,首先是企业多级领导要带头抓好两个文明建设,另外,要形成“三级连锁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做到员工队伍中的小问题不出班组,一般性问题不出车间,较复杂的问题不出公司。这种全方位、多层次、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网络系统,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扎实,有效果、有威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篇6

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两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的塑造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形象不等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长期培植,员工共同创造形成的企业独有的特质和风格。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反应。可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两者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但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形象的根本前提,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从企业文化的建立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组织形象提升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通常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建立一个运营团队,调查组织文化的现状,分析组织文化建设的要求,诊断出组织现有文化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组织文化定位奠定基础。其次,分析组织的行业特征、使命、发展远景与战略,通过对组织文化基本要素的界定,对组织文化定位。再次,提炼出科学、简练、准确的核心价值观,完成组织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然后是以企业核心价值为中心,对相应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包括任用、培训、绩效与激励、沟通,将组织的核心价值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并结合公司战略与目标,形成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组织文化的行为与制度层面的建设。最后,把组织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结合起来,以系统观为指导,将组织文化提升为企业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展示给社会公众,最终树立起组织的良好形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标志着组织形象的整体确立。

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二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三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从这三个竞争层来看,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比较直观和外化;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也是组织文化外显的桥梁;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了组织的信念和精神,也表明了组织追求和倡导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篇7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还同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国内金融界的航母,以及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商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巨大转型。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经过全体员工的长期努力,“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等反映工行特色的企业口号,已经初步达成了广大客户群体和本行员工的共识。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银行和负责任银行的形象已经逐步深入到国民的心中。但是我们同时应意识到,工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同其治理结构一样,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其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目标也不够匹配。这就需要其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在狠抓经营管理的同时,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符合工行社会地位的文化。以避免国内金融业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局面,进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国有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注意到,国内银行机构众多,光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国内银行就有20多家,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地区性银行和正在进入的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造成了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银行创新型产品保护不足的客观现实。据招商银行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银行推出一件新的代客理财产品,从开发模型,到运算测试再到实际投放市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在三个月时间之内,肯定会有同业推出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削弱开发者的盈利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彰显工商银行的特色和差别化服务?可能的选择就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现代社会正在从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理由主要蕴藏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优”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从微观现象层面看应是:产品对路,服务周全,质量上乘,价格低廉;从宏观历史层面看应是:找准了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点,抓准了治理企业内部的侧重点,夺取或掌握了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科技制高点。

以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从二战后的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其原因在于:一是立足于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侧重于塑造优美的企业形象,三是努力把现代信息技术用来发展民用产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国家注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知识管理、文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企业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固然不可或缺,但企业文化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力量。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是经过科学认证的

企业竞争力是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能否对宏观调控和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应,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企业竞争力是由创新、盈利和社会责任能力来衡量的。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报告,可从生产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企业文化和科技创新几个方面分析企业核心要素的演进趋势。管理绩效、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层次的提高而显得日益重要。这两项指标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弱和创新是否能够遵循市场变化来进行。企业管理能否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来配置企业资源,满足市场需要,企业文化能否充分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在起步阶段甚是关键。但随着企业竞争层次的提高和企业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和优化,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表现,是其最终落脚点。

二、积极利用外脑,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CIS系统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行欧美,并且推动了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等许多公司的跨越式的发展。但是CIS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却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形象识别阶段,缺乏对企业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企业文化的连续执行。

事实上,CIS系统包括MIS(Mind Identity System)理念识别系统、BIS(Behavior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VIS(Vision Identity System)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个系统中MIS其实才是整个系统的灵魂,MIS的制定和BIS的落实恰恰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VIS只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浓缩和落脚点而已。

从工商银行的形象识别来看,进入时间是比较早的。工行行徽和“协助手”标志也比较广泛地进入了广大群众的印象中。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缺乏对标识的深入挖掘。对于标识的理解和接受仅仅停留在受众的自发阶段,就是对于本行员工来说,也很难具体说清楚宣传标识所表达的全部意义,这就是CIS导入不彻底的表现。所以工行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就需要把未完的功课补上。目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广告公司,在CIS研究和设计方面具有经验,工行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这些外脑完善和改进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完整的CIS手册,并且监督推进MIS、BIS、VIS的共同落实。

仅从程序来看,银行要做好此项工作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企业实态调查。主要目的是掌握原来的工行形象的状态,了解内外部公众对工行原有理念的理解,重新评价原有理念。对内部公众包括银行高层决策人员和银行员工的调查主要是看原有理念是否反映了工行的发展目标、实际情况,是否对员工有着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是否真正塑造了工行的凝聚力。对外部公众的调查主要是看经营理念是否给社会公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是否具有鲜明的识别性等等。这些调查可采取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

第二,原有企业理念评价。根据企业实态调查的结果反馈,评价原有的企业理念是否概括了工行的个性特色、是否适应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战略、是否为工行员工所普遍认同、是否对社会企业公众有影响力等等,要对原有理念的优劣都有充分的认识,形成完整的评价意见。

第三,工行形象定位。要以企业实态调查为基础,参照原有企业理念评价,对建立的工行形象进行定位。企业实态调查提供企业可能达成什么,以及公众需要什么,原有企业理念评价原理念的缺陷和不足,然后为了改进原有理念,在公众需求意向和工行发展潜力之间寻求契合点,并根据这个契合点来设想和规划未来的工行新形象,预估工行新形象应该在公众和员工心目中占有何种位置、新形象中最可能产生良好效应的个性特色是什么。这种参与评估的结论便是对工行形象的“定位”。工行形象的定位即是确立工商银行形象的个性,现代企业只有准确定位,有着独特的个性,才能在市场中突出自身。

第四,具体设计。根据企业理念定位,形成多种设计方案,提出设计初稿。

第五,评价、筛选与定稿。初稿完成后,要对设计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表达到位,是否反映了定位,是否简明扼要、便于识记,从而筛选出最好的系列作为定稿,加工修订完善,形成完整的企业理念。

三、充分挖掘资源,建设符合中国特色和工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正是企业个性挖掘和个性设计的过程,只有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才容易被客户所识别,从而实现软性营销的目的。从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来看,国内企业的个性挖掘应该从同业的区别以及与国外企业的区别同步进行。由于中国工商银行将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所以后者显的尤为重要。我们以工商银行的个性特点,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起码有两点可以挖掘:

(一)大而全的特点是工行的先天优势

工商银行历来是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资产以及业务一度占据全国银行业的将近1/4。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上市以后,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市场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与亚洲最大的上市银行,并跻身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上市银行。大意味着实力、大意味着稳定,作为客户来说,保证资产安全是他们选择银行的首要因素,要求服务方便快捷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工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好保障。该行完全可以在大的方面多做文章,在资产规模、经营品种、服务网点等各个方面凸显自己的优势。

(二)担负社会责任是工行的内在要求

作为以国家为实际控制人的最大的商业银行必定要肩负维护金融秩序,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工商银行肩负着比以前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为股东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还要为国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要维护 35万名员工的切身利益,还要关注广大客户的利益和需求。工行的社会责任必定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银行排队现象”事件中,该行董事长和行长先后站出来表态,承诺改进流程和设备,保证让每一位客户的排队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保护良好公共关系的重要举措。

(三)挖掘民族文化是工行的国际比较优势

虽然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工行在赶超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市场一定的认可。工行的股票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就是一个证明,广大投资者的偏好使工行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说明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有伟大祖国的雄厚背景,银行业的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样需要发挥民族优势,才能把作为中国大型银行的特点表现出来。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恰恰包含着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提倡艰苦创业、提倡人本主义、重义轻利、提倡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社会和谐、重教化和树立道德榜样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作为现代金融企业员工的宝贵品质。我们的任务就是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并把其提炼为反映工行文化的精辟内容。

四、认真贯彻落实,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银行发展的长远之计

前文已经提到,如果把企业文化建设用西方语言CIS来描述的话,VIS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和依托手段,而MIS和BIS才是构建企业文化和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不管银行以何种形式建立起何种内容的企业文化。要持久以恒(下转第43页)(上接第45页)的把它贯彻在工作中,要深入到每位员工和客户的心目中才是构建企业文化的真实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工商银行的软实力,才能让文化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要认真落实企业文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全员参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员工高度自觉的努力下形成的,是企业自觉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修炼和维护,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工行所有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所贡献。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播者。企业文化是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的统一。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特征。人是活的资源,是能不断升值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才能,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系统整合:企业文化系统逐步完善,各要素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整合互动,共同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发挥特定功能的系统。企业文化不是如一盘散沙,而是各要素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由于结构方式不同,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不同。

第三,形成制度: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工行的制度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要得到制度保障。企业文化形成以后会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延续下来形成制度,逐渐成熟和发展。企业文化传统具有传承性,优良传统和不良因素都会传承下来,因而要注意保持和发扬好的传统,摈弃恶劣的习气。

篇8

一、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教育

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灵魂,这个灵魂如果能永远不衰、永远常青,企业就会永远存在。目前,我们应该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抓好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强化创新思维,培养锤炼市场意识,确立自强、开放、创新、追求的企业精神;追求卓越、平庸非我的企业理念;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企业宗旨。

要在全体员工中强化四个意识。一是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经营管理上。产品质量、人员素质、内控机制、配套措施等,无一不是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二是服务意识。用户就是上帝,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拥护服务,提倡文明用语,礼貌待客,周到服务。三是人才意识。要形成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气,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造就环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使企业知识层次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推动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创业意识。要树立自立、自强、自谋发展,二次创业的新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乘势而上,学会在困境下求进,在无热点下发展,在微利下生存,创最佳经营效果。 中心 htt

二、注重培育新世纪职工新形象

培育和树立新世纪职工新形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应充分运用各种板报、会议、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宣传厂规厂纪,传播新思想、新风尚、好人好事。打击不良风气,营造有利于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的舆论氛围,培育以“八有“为标准的新世纪职工新形象。即:有爱国家爱企业的思想境界;有与时惧进的道德理念;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熟练过硬的业务素质;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文明向上的交际形象;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影响和带动企业,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发展和职工整体形象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建设

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宗旨教育,使领导干部牢记五个宗旨。即:位为民心,淡泊名利;权为民用,清正廉洁;利为民谋,克己奉公;欲为民节,艰苦创业;情为民系,热爱职工。二是树立全新的道德楷模。思想作风突出一个“实”字,即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突出一个“勤”字,即勤奋尽职;生活作风突出一个“廉”字,即清正廉洁;处理问题牢记一个“公”字,即公道正派。三是增强自身修养,培养蓬勃向上的形象气质。各级干部都应做到待人真诚,言谈不俗,举止高雅,彬彬有礼;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名利恩怨;要努力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欲”、“慎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本单位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干部制度,逐步实现企业干部由职工直选,有效体现职工的民主权利,使企业干部成为职工拥护、信赖的带头人。 转贴于

四、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技能和业务素质

企业要善于发挥传统优势,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群众性学习培训活动,引导职工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鼓励他们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一是针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职工要适应新的形势,能自觉、自主地设计自己的知识,技能提升方案。二是组织重要岗位,技术工种知识技能学习培训,采取业余和脱产相结合,导师带徒弟和互帮互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职工可送到专业学校短期培训。掀起学技术、学业务热潮,使全体员工技术业务知识在短期内有明显提高。三是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大练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涉外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尤其是企业机关干部更要熟悉掌握业务范围、职责内容相关知识和政策、规定、办事规则及程序。要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教育培训活动,寓教于乐,引导职工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五、注重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

篇9

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一签(字)了之”的事,而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过程。企业兼并重组是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在19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杠杆并购及跨国并购等五次规模浩大的并购浪潮,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集聚,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催生了像通用、微软、思科等一大批资本雄厚、实力超群、客户群体庞大、市场拓展力强的跨国企业。同样,国内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打造了海尔、联想、华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企业重组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像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当时,中海油提出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优尼科,最终却由美国雪佛龙公司以171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还有2009年2月,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困境的力拓与中铝达成195亿美元注资协议,中铝将持有力拓18%的股份。4个月后,中铝并购力拓案却以力拓单方面违约而终结。特别是在2005年,海尔在先期具有竞价优势的情况下被惠而浦击败,错失了跨入全球最大家电厂商群体的机会。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指向了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企业重组中的文化建设。

1 企业重组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文化是渗透到血液里的东西,入心入脑,决定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类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历史上,满人入关,推翻了汉人的统治,虽然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文化上最终还是被汉人所同化。犹太人无家无国、周游世界,但民族信仰坚定,历经磨难,矢志不渝,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在一个组织群体内,文化认同,人们心气顺、服管理、能合作,同心同德,事业就能成功;文化不认同,抵触、反抗,离心离德,就会形成冲突与排斥。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排斥的过程。这种冲突,既指跨国、跨区、跨省企业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也包含各个企业之间与同一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就像中餐的筷子遇上西餐的刀叉,中医的郎中遇到西医的大夫,弄不好就会出现对立,甚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企业进军好莱坞真可谓气势如虹,然而,仅仅半年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不是日本人财富不足,而是输在了文化的整合上。同样,TCL整合欧洲汤姆逊,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都因并购双方的文化不相融而导致失败。尤其是2009年震惊全国的河北建龙集团与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的并购重组,由于企业文化冲突激化,吉林通钢集团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建龙集团入驻,把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据有关人士分析,河北建龙集团无视吉林通钢职工的合法权益,新任总经理上任伊始就宣布“让工人全体下岗”的极端做法,是形成企业员工对抗冲突爆发的导火索,教训极为惨痛。

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一签(字)了之”的事,而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过程。在并购重组中,必然会引发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有文化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企业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往往会成为重组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惠普合并康柏,吸收了康柏文化的精华,建立了一种更为包容的企业文化,使得这宗当年饱受争议的并购案成绩斐然。海尔集团用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办法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东航兼并上航按照“不下岗、不减薪、不裁员”的“三不”原则重组,员工稳定,企业和谐,重组效应快速显现。最具神奇的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让一个具有83年历史的世界老牌明星企业改嫁仅有13岁的中国民企,创造了一个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奇迹。并购以后,吉利“只派沟通联络员”,保持了沃尔沃轿车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四个不变”,把文化融合化作技术问题一个个去处理,使形而上的文化变成形而下的具体问题,实现了中外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与资源、技术、资金、信息、组织、管理上的融合相比,难度更大,过程更长,其关键的问题是磨合期的文化冲突要处理好。只有努力推进思想融合、理念融合、制度融合和行为融合,才能实现资产与文化、人与物的有机结合与创新,从而达到“文化融合1+1=1、价值创造1+1>2”的效应。

2 企业文化融合需以人为本才能凝聚力量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尊重人的人格,保障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成长,以此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服务。这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也是重组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文化的本质是文化人。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应把企业中“人”的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紧紧抓住“尊重人、信任人、留住人、融合人、培养人、发展人”这条主线,搞好文化融合与管理创新,建设广大职工普遍认同的文化,以此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增强重组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融合是对不同企业的文化或文化因子进行梳理和同一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和企业环境、核心价值观、领导者风格、英雄人物、文化网络、故事传说、礼仪庆典七个文化要素的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文化主张和文化体系。

第一,企业使命、愿景与发展战略的融合。使命是企业的经营目的。愿景是企业的发展梦想。战略是实现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发展途径,解决思想一致、步调统一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向与路线问题。企业由于产业定位、行业特征、发展历史、管理境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企业的性质定位与未来发展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企业重组的首要问题应该是管理思想的融合,只有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厘清企业发展方向与经营目的,理顺企业的经营秩序与管理体系,进而明确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有效推进企业产业、资本、资源、组织等各方面的重组与变革创新。

第二,企业精神、理念与价值观的融合。重组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行业特征、产业背景、市场环境与领导风格等多方面的不同,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识、观念、行为和习惯。这些文化的不同与差异,融合不好就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影响企业和谐与生产效益,甚至导致企业重组失败。因此,企业精神、理念与价值观的融合,实质上是一次文化体系的再造,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提炼与确立企业新的精神文化体系,凝聚正能量,塑造企业魂,让企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信念更加清晰坚定。

第三,企业制度与行为规范的融合。制度作为理念的重要载体,统帅员工思想,规范企业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安排与文化理念的匹配性是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只有制度融合了,重组企业才会政令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一体化协同效应。整合企业制度与行为规范,需要吸纳和传承各个企业合理的优秀文化,用新的企业理念指导修订企业制度,建立主次得当、系统协调、结构优化、条理清晰的制度管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让企业理念行为起来,让行为习惯起来,让习惯文化起来,真正使企业制度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文化合力。

第四,企业形象与传播方式的融合。企业重组前各自的形象标志与传播方式是不同的。整合绝不是对原有企业标志与传播方式进行简单的合并,而是需要在充分吸收各企业产品、标志、员工道德、企业诚信、经营环境等优质形象资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统一规范的视觉标志,塑造新的企业形象。对传播方式的整合,更要兼顾各个企业的实际,发挥优势,优化组合,实施名牌、品牌战略,推进文化再造创新,使重组后的企业塑造形象力,增强吸引力,扩大感召力,提升辐射力,让具有企业特色、民族风格、国际水准的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深入,真正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篇10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本质安全型职工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现就浅谈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在安全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方面,我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观,牢固树立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促发展的思想,立足安全,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适时开展了知识竞赛、安全签名、发放安全宣传单、组织观看“全国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为员工规范安全作业夯实基础。为了增强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强力推行了“双述”活动。在各基层还组织开展了“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展示大赛,强力推进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全面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岗位作业节能,规范了现场安全管理。

在安全发展理念宣传贯彻方面,为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公司利用宣传橱窗、牌板、条幅,并以文化长廊、广播专栏等视听系统,强化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内涵和实质的宣传,提高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领导,齐抓共建班组安全文化,成立创建班组安全文化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初步形成了班组安全文化体系。

在安全亲情教育方面,建立职工亲情档案,定期组织“安全亲情座谈会”。邀请职工家属参与“送清凉”、“送温暖”等活动,为职工送安全毛巾、鞋垫、手套,使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认真开展安全心连心活动。建立矿处级包区队、科级包班组的安全心连心制度,加强领导干部与职工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不让职工带意见上岗、不让职工带脾气上岗、不让职工带包袱上岗、不让职工带情绪上岗,排除一切安全心理隐患。

二、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安全文化主题过于单一,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安全文化教育流于形式,老套、死板等。

2.安全文化教育没有行为准则,班组安全文化不够深入,职工普遍不够重视班组文化在安全文化中的建设。

3.安全理念普遍淡薄,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坚持齐抓共管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职工观念、道德、态度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同时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只有职工广泛参与,各级组织齐抓共管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抓实抓好。首先要继续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坚强领导。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政治的保障;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针、目标、任务,培养安全文化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注重安全文化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建立起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是要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将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使命、安全目标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唱响“安全发展”的主旋律,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共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三要为安全文化提供机制保障。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上头热、下头凉”,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此,必须针对公司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文化创建方案,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2.强化教育和培训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促进职工树立正确安全观的最基本、最有效手段。要采取灌输式的日常教育。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安全文化的精华,必须要通过安全法规教育,着力培养职工的执行意识。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要采取分层次的岗位教育,结合现阶段的对标管理及岗位达标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围绕生产关键或针对有关人员的技术薄弱环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技术示范和岗位技术比赛活动,促进安全生产;要采取由针对性的班前班后教育。其关键在于内容要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切忌简单化、程序化合过程化。通过班前班后教育,把安全生产的人本观念与亲情文化渗透到职工思想之中。

3.优化环境和浓厚氛围,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的“硬件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因此,要加大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广播、投影、简报、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区队,广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座谈会以及在征寻安全漫画、警句、格言,举办安全签名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加强区队建设,进一步改善井下安全文化建设,加大井下主要巷道、重点区域进行美化、亮化、规范化力度,为职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要通过安全文化的物态化,依靠环境引导人,使广大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4.强化制度的约束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要使安全文化建设起到规范职工行为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一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必须严谨科学,操作性强,才能对职工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因此。要充分调查研究,细化具体考核细则,提高落实效果。二要强化行为约束。努力提高职工的自控能力,使职工摒弃“三违”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作业习惯。充分发挥班组长、安检员、熟练工的作用,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三要奖罚注重实效。惩罚是为了制约,奖励是出于激发。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应当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的道路,我们只能在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研究和总结完善,但最终的落脚点要放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上。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煤炭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总体战略之中,整体推进,使两者有机结合,煤炭企业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