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道环境治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
街道北面与南淝河相邻,约两公里长河段在街道辖区境内,西起合作化路,东至亳州路桥,属此次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范围,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属街道奥林花园、翠竹园、潭三个社区工作站负责具体管辖。
二、工作目标
围绕“水清、岸绿、景美”总体工作目标,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为重点,切实把辖区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做好。
三、责任单位和工作步骤
(一)责任单位
1、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合作化路至肥西路河段;
2、翠竹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肥西路至长丰路桥河段;
3、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长丰路桥向东至亳州路桥。
(二)工作步骤
1、应急处置阶段(五月中旬完成)。各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出现的危害严重、社会关注、媒体曝光的违法排污等问题,果断查处,坚决治理到位。
2、摸底建册阶段(五月底完成)。由环保部门牵头,各责任单位与住建、城管积极配合,完成责任区的河污染现状调查,将调查情况按规定登记造册建立图表、文字、影像档案。
3、全面整治阶段(五月至九月底)。各责任单位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对责任区内实施整治。
重点落实四项工作职责:一是河污染源的巡查定位、绿化整治、垃圾清理及日常管理;二是对危害水体质量安全的单位及个人行为进行劝阻;三是向辖区居民和驻地单位宣传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四是完成区、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工作。
4、总结验收阶段(五月至十月底)。各责任单位整治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并转为常态化管理。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将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辖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第一组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设立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统筹协调,地点在综合执法科,茆锋担任办公室主任。
2、街道实行例会制。整治期间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召开。
3、社区实行巡查制。各责任社区工作站实行水环境巡查制度,原则上每周不少于两次,并建立巡查台账,认真记录巡查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并上报街道。
4、加强沟通协调。各社区责任单位与街道负责环保、住建、城管、农林、卫生等工作的相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协调,主动配合,条块结合,形成合力。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紧紧围绕打造“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总目标,按照“天蓝、地绿、水净”的要求,全面开展河道环境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省山区小城市建设管理典范”提高保障。
二、整治目标
1.河道环境明显改善。加强河道整治,彻底消除“脏、臭、淤”现象,达到水环境治理标准。完善河道保洁运行机制,所有整治河道配备专人保洁,实行考核监管。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十二五”末建成污水管网120公里;完成污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完成紧水滩镇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乡镇污水处理能力。
三、整治内容
(一)加强河道整治
1.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水碓港保洁力度,加大巡查监督,逐步改善水碓港水质环境。
责任单位:城市建设执法大队
参与单位:环卫所、市政科
2.开展河道长效保洁。本着"整治一条、巩固一条"的原则,对河道实施保洁长效管理,完善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河道保洁考核制度,强化日常督查和台账整理,进一步提高河道保洁质量。
责任单位:城市建设执法大队
参与单位:环卫所、市政科
(二)加快设施建设
1.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到“十二五”末,计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20公里,其中主管网50公里,支管网70公里。对新城区进行强制性的雨污分流管道建设,对老城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雨污分流管道改造。2014年计划实施主管网8公里,支管网10公里;2015年计划实施主管网7公里,支管网9公里。
责任单位: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规划科、市政科
2.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计划2014年启动项目前期,2015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完成调试并正式运行。
责任单位: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规划科、市政科、行政许可科
3.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成紧水滩镇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二五”,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污水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5%,建立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乡镇达到90%。
牵头单位:市政科
四、保障措施及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河道治理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建设“最美县城”重要举措,为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县住建局成立水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城发公司、城管大队、环卫所、规划科、市政科等单位科室为成员。同时,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运行高效、联动、畅通。
篇3
关键词:地下管线探测 水环境治理 重点描述 敏感点复核
一、 前言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经济规模、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恶化越来越成为严重制约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深圳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境内无大江大河,地下水贫乏,水库水源有限,城市供水主要依靠境外引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需求矛盾日益加大,为摆脱这一困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圳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改善水环境,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水环境治理也是环保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水环境治理常用的手段包括污水截排、污水处理及回水利用、河道景观绿化的生态治理等,多年来,深圳市致力于水环境的治理与改善,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保证水环境治理的效果,往往会在原有雨污水管网的基础上,进行管道的铺设与改造、河道或渠涵的修葺与改造等。而在设计与施工时,由于对拟建场地地下管线现状的未知,导致施工时可能会对现状管线造成破坏(导致供水管道爆裂、排水管道爆裂、高压电缆断裂、燃气管道爆裂),或与现状管道垂直空间交叉导至施工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危及人员、设备安全等,造成巨大损失。在较少的成本下,有效的针对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不同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地下管线探测,供不同阶段使用。解决了设计的盲目性、避免了施工的破坏性。
二、地下管线探测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在河道治理、污水截排工程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之中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其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应用
在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首先要重点了解指定区域(或流域)内的排水系统的现状,收集测区地下管线探测资料。而由于管网历经多年敷设、改造及新建等,收集管线资料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且随着项目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作业精度要求也日益提高,较早年的管线资料已不符合现在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因此,管线测量人员应充分了解拟进行项目的设计意图,对设计区域内所有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的分析,撑握原有资料的作业精度。对重点点、线、面进行有目的实地核查,形成相对准确的管线点属性数据库和管线图纸。为水环境治理项目,特别是河道治理、污水截排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既是保证规划、调研结论准确度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项目评估的重要参数。
2、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
工程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是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如:管网完善方案、确定拟改造的管道线路、新建管道具体方案、确定河道整治范围等。因此,为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实际施工的不可操作性,必须首先为设计人员提供拟施工范围内准确的主要管线现状,以选择合适的线路、合适的空间,也只有在掌握了综合主干管线的空间分布,才能开展合理的设计。因此要求地下管线资料相对详实全面,并且应对管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重要管线种类和重点管线点的数据应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设计结果合理可行。
鉴于此阶段地下管线探测按普查要求进行,在可研阶段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地下管线野外进行修补测并对原有资料进行校核。因河道治理、污水截排项目工程区域大多为条形带状,为尽可能查明工程区域内主要管线,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不能仅限于设计涵盖区域应适当加大探测范围。
目前由于地下管线探测仪器设备、技术方法的局限性,探测区域内部分管线点可能无法查明或探测误差较大,存在疑问的地方在综合管线图及管线点属性库中必需进行重点描述,交待清楚探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设计工作达到提醒目的。
3、 水环境治理施工图阶段地下管线探测的应用
河道治理、污水截排工程施工图阶段包含施工图设计和现场施工两部分,此两项工作都必需在完全掌握现状地下管线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此阶段所依据的综合地下管线资料必须是详尽的、精度可靠的管线成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突发事故,如拟建排水管道管底标高低于拟接主管道标高而导致水排不出去、拟建管道和其它管道交叉或重合而导致无空间铺设新建管道、施工时挖爆水管、燃气或挖断电缆等;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甚至危及人身、机具设备安全等,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地下管线探测成果资料必需详实准确的反映管线的埋设情况,同时也要详系的反映疑难管线的探测情况及可能存在的最大误差范围。
本阶段地下管线探测工作需结合初设阶段最终设计资料进行,首先要沿设计施工线路确定适当的探测范围,再结合前期管线资料开展详查工作。前期管线资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收集的原有资料,另一部分是为满足初步设计需进行的补充探测资料。
三、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
由于管网历经多年敷设、改造及新建导致城市地下管网密集、错综复杂,给后期的河道治理、污水截排、管道敷设项目寻找地下空间带来更大的困难。这就更要求提高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准确性和作业精度,同时又不局限于日常管线探测作业调查项目。
1、重点检查井、检修井的井内底高程调查
根据最终设计资料对重要的现状管线敏感点复核时不仅要复查所有日常调查项目,同时要调查检查井或检修井的井底高程和井的构筑物位置与设计管道的顶高程及平面位置进行比较,看是否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故的发生。
2、与设计施工管道距离较近的平行管道同样是复点
施工图阶段完成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后,需结合最终设计资料采用地质物探方法(如:采用地质雷达做断面扫描)沿设计施工线路进行复查。以减少漏探、错探事故的发生。需重点了解设计管道的施工措施,对距离较近的平行管道着重检查管线点间的直线段有没有漏测拐点。
3、地面以上管线的调绘
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涉及现状地下管线改迁,有时还涉及地面以上的临时性(不包含架空)管线。而地下管线探测常规作业一般只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因此有时会给管线改迁工作造成疏漏。
篇4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印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防洪排涝、控源治污、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等联动,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苍南河道水环境状况
苍南县山区溪涧纵横,平原江河密布,全县范围内有省、市、县、乡镇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河道总长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1、水质不达标
由于江河水动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及实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使苍南河道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和其它底栖生物已难寻踪迹,沉水植物难以生存。滨水及陆上植物生长状况总体较好,但生长带普遍窄小,难以形成河道与农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边水环境堪忧
由于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一是河道水面环境堪忧,不少河道有杂物、漂浮物,个别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个河床水面被水浮莲、水葫芦及藻类覆盖,二是河道两侧环境堪忧,不少城郊河道两侧成为周边村民堆放垃圾的场所,违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垃圾、杂物随意倾倒,导致河道排水严重不畅,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发挥。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往直前的决心、强势推进的力度、抓铁有痕的作风,是“狠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先进的技术、统筹有力的管理,是“巧劲”。两“劲”结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苍南县水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推进转型升级。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苍南县共有各类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由温州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县级河道78条由苍南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并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其余河道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牵头整治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的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责任捆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苍南县动真格、下狠劲,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专门成立了县治水办,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给每个人都系上“责任制”,让所有项目的推进都有相应的个体河群体支持。2014年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重点工程、重污染行业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黑臭河治理等开展捆绑攻坚,明确任务、时间和责权,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严格监管,对照攻坚目标和攻坚承诺,全力做好落实。
苍南县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资26.26亿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1.74亿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态河建设27km,整治25条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条黑臭河共24km。全县2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开工,其中终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底板浇筑、池体浇筑、设备安装及主体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网工程中的主干管铺设、支管铺设、检查井安装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学治水、正本清源呵护生态
大干快上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的方式,以达成并巩固长期的成效。曾几何时,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严严实实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乡镇的治水“主流”,这种做法重安全、轻生态,造成河流严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复千里生态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网为重点,修复河道水生态,改善河网水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体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 等工程措施外,要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结合水体 曝气增氧,重建生态食物链,改善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要做到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强长效管理,确保修复后的水体转入良性循环。
(2)、建设江河景观带
以横阳支江西岸绿化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以萧江塘河、沪山内河、江南河网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同时在适宜地段设置休闲、康体、运动、浏览设施,打造开发独具苍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旅游产业。
(3)、河道拆建工程
苍南县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积极开展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城乡河道两岸为重点的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时限,落实“河长制”。实行严格的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整治考核机制,全力清除河道两岸违章,努力实现河道两岸“洁化、绿化、美化”。切实把河道环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美观,更加亮丽。
(4)、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调水总量,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加强平原河网的水力调控,完善调度方案,提高调水效率。促进水体流动,减少水流盲区,改善河网水质,建设横阳支江节制闸工程,促进县城人工湖水体流通,同时完成县城河网7条主要沟通河道及35条县级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务,实现整个水系沟通。2014年开始实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渎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条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区,改善河网水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苍南县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4年3月
2、《苍南县江南平原综合整治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3年5月
篇5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述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由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四个区组成,东、西、北三面环山,主城区面积46.21km2。
清水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上游洋河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崇礼县桦皮岭南麓,于张家口市宣化县姚家房乡清水河村西南2.5km处入洋河。流域面积2380km2,河道全长109km,河道比降为4~10‰,年平均流量3.4m3/s,是一条多泥沙季节性河流。清水河自北向南横穿张家口市区,沿途汇入的主要支流有小西沟和西沙河。
二、河道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清水河上游没有控制性工程,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市区段现状河道断面宽窄不一,下游河床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桥梁压缩了河道断面,一些临时建筑、违章建筑侵占河道,壅高水位,加重河床淤积,影响两岸防洪安全。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河道两岸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管网覆盖率低。干涸的河床杂草丛生,沿河垃圾等造成的环境与视觉污染影响城市形象。
三、工程规模及总体布置
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工程等别为Ⅲ等,防洪标准(近期不降低现状河道行洪能力,约不足40年一遇;)满足上游修建水库后50年一遇,蓄水建筑物按1500m3/s标准进行设计,河道治理按2200m3/s进行复核,主城区排水管网按远期(2020年)设计,规模为20万m3/d。堤防及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设计标准3级,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建筑物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
2.工程总体布置
2.1治理理念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为防洪、发电、航运、灌溉、输水等,传统防洪观念为控制洪水;现代水利工程主要为在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兼顾河流的生态、景观功能需求,现代防洪理念为洪水管理、给洪水空间、使洪水资源化[1]。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河道整治与城区总体规划相协调,以建设河流文化、体现人与河流、城市与河流与自然相和谐的现代水利思想原则[2~3],营造一个水域与台地绿化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适于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让市民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2.2总体布局
根据张家口市主城区段河道现状情况及城市规划,确定河道治理范围:北起小东沟(桩号1+437)南至建设桥(桩号7+791),治理河道全长6354m。
(1)河道总体布局
河道总体布局分蓄水区与非蓄水区,清水桥跌水至清河桥橡胶坝为蓄水河段,清水桥上游及清河桥下游为非蓄水河段;河道以景观分区定位为自然-城市-自然,根据张家口市的历史文脉特征,将河道分为沉砂净化区、大境门山水景观区、军事主题文化景观区、城市中心蓄水景观区、自然景观游览区5个景观区域。
河道横断面以现状挡墙为边界,以复式断面为主要设计断面形式。
(2)污水截流干管工程布局
旧城区仍维持原有合流制排水系统,顺清水河两岸(道路下)设两条截流干管,把旧城区污水截流后送往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主干管以汇集现有污水为基础,充分考虑城市的远期发展要求,为今后发展留有一定余地。雨水截流倍数为1.0。
(3)减淤措施
为减少蓄水河道段泥沙的淤积,依据上拦、中滞、下排的减淤设计原则,采用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减淤措施。
工程措施: 1)在清水河上游西沟设计3座拦砂坝,坝体采取透水结构,拦截推移质。2)在大境门外,利用七里山大渠导流坝,拦截小东沟上游较大颗粒的石头。3)在大境门橡胶坝上游1500m区域内,调整河道纵坡,减小水流速度,设置泥沙落淤区域,阻拦河道推移质流向下游,减轻蓄水区淤积压力。
管理措施:汛期及时塌坝行洪,汛后及时在上游清淤。
四、工程设计
1.河道工程设计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同时考虑行洪和蓄水两方面要求,调整河道纵坡,集中落差,分段布置橡胶坝及跌水,使每座坝前蓄水段纵坡变缓,尽量延长水面长度,河槽采用复式断面。现状河道平均纵坡为7‰~10‰,调坡设跌水后,非蓄水段8‰;蓄水段2.3~5.3‰。
非蓄水段:小东沟~红旗桥上游段,河道长1216m:主槽宽114~136m,子槽深2m,边坡1:10,底宽60~86m,断面边坡缓,便于清淤。红旗桥~清水桥、清河桥~建设桥段:河道长,2868m,主槽宽120~140m,横坡3%,子槽深2m,边坡1:3,底宽60m。断面便于固定子槽,防护面积小,两侧平台可作为公共空间。
蓄水段:清水桥~清河桥段,河道长2271m,子槽底宽40m,深1m,边坡1:10。
非蓄水段河道子槽采用0.5m厚钢丝石笼防护结构。蓄水河段河底采用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膜上浇筑0.2m厚C25素混凝土;河道两侧岸墙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贴坡防护结构,竖向防渗墙高度按设计蓄水位以上0.3m设计。
2.橡胶坝、跌水工程设计
橡胶坝工程主要由上游防冲段、铺盖、底板、消力池、海漫、防冲槽,泵房组成,坝高、坝长等设计指标见下表。
橡胶坝设计指标表
跌水工程主要由上游河道防护段、进口连接段、进口及消能防冲段和出口连接段组成。清水桥跌水垂直河道方向进口采用3孔布置。中孔宽60m,左、右岸边孔宽分别为36m、32.0m。
3.拦沙坝设计
在输沙量大的西沟修建3道拦沙坝,拦沙坝溢流坝段采用高镀锌石笼结构型式,上游直立,下游为阶梯式石笼砌筑,非溢流坝段结构型式为土坝。3道拦沙坝总长分别为183.6m、135m 、180m,拦沙坝拦沙库容共计约28.2万m3,拦沙量约39.48万t。
4.污水截流干管设计
根据排水总体规划,污水截流主干管以汇集现有污水为基础,充分考虑城市的远期发展要求,为今后发展留有一定余地。污水截流干管管线总长15971m,管径d500~d1350。其中桥东截流干管长7494m;桥西截流干管长8477m。道路恢复18.4万m2。截流干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柔性接口,管道基础采用天然土基夯实。
五、 结语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已大量开展相关工作,且积累了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治河理念,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还河流于自然。
参考文献:
[1]丁鹤.对城市河道可持续开发利用趋势的认识.海河水利,2002,21(1):24-27
篇6
Abstract: river regulation work,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matter to rural and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bility, matter to economy construction smoothly. City river training work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after years of effort, whether it is from the river structure or function have been fundamentally changed,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improvement, water environ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annel management.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现状 措施
Key words: river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一、河道的功能简介及现状分析
1河道的功能
(1)防洪排涝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环流季风带,很多地方汛期降水量大,汛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汛期主要集中在7—8 月份,容易形成夏涝,导致江河的汛期洪水,因此,河道能在汛期内发挥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能是行洪排涝。
(2)航运
河道的航运功能在陆地运输条件改善以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南方,河流众多,为当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3)调节局部气候
河流中的水蒸发吸热,能小幅度降低附近温度,蒸发的水蒸气可以增加邻近区域的空气湿度,提供舒适宜人的空间,也是多种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4)农业灌溉,生活供水
河道中的蓄水、滞水,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溉,有效缓解旱情。同时,能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因此,要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就必须保护好河流的水资源环境。
(5)景观功能
码头、护岸、水流、水闸、丁坝、高河滩等都是河流景观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河流景观有益于居民的生活。人们可以更好的休息,观赏景物,散步和进行集会轻微的球类运动。
2、河道现状及分析
河道淤积严重是防洪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流域表面和河道面变硬导致水流下泄速度加快,河道的保水、滞水能力降低。对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交换变为与自然相反的方向,导致河道流量较自然状态下减少,部分河段断流。人为设障也会致使防洪能力下降,河流经的主行洪区内栽植速生林,造成水流速变慢,延长了堤防浸泡的时间,降低了河道的防洪能力。
目前,我国河流普遍受到污染,污染程度还在加剧。水污染不仅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约束了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河道,尤其是城市河道的富营养情况非常严重,这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人口多,环境负荷大直接相关。而我国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正确还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导致生物多样性条件被破坏,天然食物链脱节,许多河流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致使河流生态环境恶化,对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为了扩大土地面积或获得方便的施工和交通运输条件, 很多河道被填埋板覆盖,河道变窄甚至完全消失。
二、河道治理中的问题
1 对河道认识和整治投入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技术力量弱,缺乏对河段进行长期的、科学系统的研究。另外,没有科学的规划整治工程,工程建设不配套,没有完善一套完备的防洪体系。尤其是研究资料少,研究手段落后,对河道特性与河床演变的规律认识不清,缺乏可直接借鉴利用的经验和方法。
2 没有明确治理思想
对河道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指导思想与系统的整治方案,不能均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达不到综合整治,综合利用的目标。整治的工程只是为了应急抢险,造成背着石头追河的被动局面。无法考虑左右岸、上下游的关系,进行统一治理。
3、工程设计不科学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也没有形成合理的工程格局,没有控制河势流路,河道处于自然状态。另外,整治工程布点少,控导主流的能力差,工程不配套,无法改善河势,使得河道处于自然状态,水流散乱,主槽游荡不定,防洪压力大。另外,河岸塌岸严重,对工农业取水和当地群众的生活影响极大。同时,岸堤出险机率增大,抢险费用大,却效果不明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4、防洪安全隐患多
没有有效的控制工程,主流摆动频繁,堤防受冲塌垮严重,防洪大堤、村庄及水利工程、 交通、通讯线路等设施受到严重威胁,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三、河道治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1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性的传统观念,强化生态、环境要求,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城市建设中还需制定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为近、远期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2河道水质治理
(1)人工湿地治理。修建一些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为微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提供条件,以充分发挥湿地中的土壤和生物对污染物与水体的净化作用, 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净化。
(2)土地治理。该技术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植物系统的吸附和过滤,对水体进行净化,该法一般用于污水处理。一些岸边的挺水植物生命力极强,能很好的与土壤融为一体,过滤和吸收能力强,对污染物,悬浮物的吸附能力强。比如芦苇对于磷的去除效果很好,其去除率可达 65%。另外,河道边要多建设一些自然的,生态型的护岸或者利用透水材料建成的岸边,并保留适当临水的滩地,为岸边动物和两栖动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场所,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3)水生态治理。利用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将有机污染物层层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增加水中植物的多样性,这样能为水中生物提供良好的繁殖和生长条件,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水质净化作用。水生植物,才保持和创造了洁净的水质及一派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对水葫芦等水中飘浮植物和蓝藻等浮游藻类也要正确对待,扬其所长,避其之短。人为控制水葫芦等水中飘浮植物,充分发挥降解污染物、吸收重金属和点缀环境的长处。同时,要充分发挥水生动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3、实施清淤
河底淤泥污染也是水污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河道淤积不仅减小了河网的调蓄容量, 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发挥, 而且还减小了灌溉供水量, 降低了河网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污染附着于水体,对水体造成危害,因此清淤是增加河道行洪断面和调蓄水量与清除河床污染沉积物的有效措施。
4、做好丁坝防冲措施
丁坝在河道整治效果明显, 它能束窄河床、调整水流、保护河岸。丁坝一般由坝头、 坝身和坝根分组成,在平面上呈丁字形,故谓之丁坝。丁坝一般可分为淹没式和非淹没式两种。 淹没式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主要用于航道枯水整治; 非淹没式丁坝的坝顶高程有的稍低于堤顶,难以被洪水淹没。丁坝能束窄坝前水流,使流场发生变化,将水流分成主流区、上回流区和下回流区三个区。其中,回流区与主流区的交界面不稳定,形成泡漩等复杂流态。丁坝使水流单宽流量增大,形成冲刷坑,冲刷坑在发展过程中,常造成根石流失及坝头坍塌破坏,因此在设计丁坝时,正确估计冲刷坑的最大可能冲刷深度
5、加大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应用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在近几年东丽区开展的清水河道建设中,在以后的河道治理工程中,还需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不同功能定位的河道研究相关生态护岸技术,推广应用各种生态护岸新技术,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亲水性,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
6、截污治污,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
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坚持以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按水系分片整治的原则, 注重水的“安全、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规划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截污治污,局部地区实现雨污分流,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通过污水集中统一排放、雨污分流等措施的实现,可大大改善河网水质状况,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7、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调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核心是截污治污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在当前污染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道水污染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调度水资源,缓解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一是在已沟通水系中加大引水调水力度,增加水量,加大水体的稀释能力,提高水体置换速度,加快污染物外排;二是充分利用已建泵闸工程,增加河道水动力,加快水体流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8、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提高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果
长效管理工作是做好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保障,河道整治与管理并举才能达到综合整治成效和水环境保护的目的。要真正实现“蓝天碧水”的水生态环境,还需强化河道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加大排污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强水务、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巩固和提高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成果。
9、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同时要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取得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共同维护水环境安全,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五、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河道的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结构破坏程度逐步加重,河水经常冲塌堤防, 形成险情,河道整治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研究河道的治理,切实解决河道的一系列问题,努力创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丰华丽.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河海大学, 2002
篇7
关键字:亲水河岸 原生态 生物链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城镇中纵横交错的河网以及相应的滨水环境是城镇的宝贵资源,它给城镇景观的丰富和城镇小气候的改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许多城镇河道环境由于污染等多种原因而不尽如人意,城镇河道环境的综合保护和整治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国内外许多城镇河道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国外许多著名河流都曾遭到严重污染,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1830年开始污染,到1850年河水已经黑臭,主要原因是伦敦的污水量超过了原有下水道的承载能力,导致污水流入泰晤士河。19世纪后半期,伦敦兴建大型下水道,改善了城镇排污设施,并加强水质的监控和污水处理能力。直到1969年,经过多年治理,其河水重新变清,现在已经有100多种鱼类重返泰晤士河;而俄罗斯的莫斯科河一度成了污浊不堪的水沟,为此莫斯科市政府在全市铺设了总长5000公里的排水管道,把城镇污水引入处理厂,经净化处理后再排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污水净化度可以达到90%-95%。另外,政府十分重视污水的回收利用,通过污水再利用系统,向数十家大型企业提供工业用水。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河道环境治理问题这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复杂问题。
1 城镇河道现状
许多城镇中未经过治理的城镇河道通常污染现象严重,环境破败,堤岸年久失修;经过治理的河道在短时期内能够保持较好的状况,而过了一段时间水质情况重新失去了控制。究其原因如下:
1.1 水体污染的反复性
目前我国多数城镇河道疏于治理或虽经治理但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城镇的部分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到河道当中,对河道形成了持续污染。另一方面是由于好多城镇水道经改造后一段时间后水体又受到后续污染,究其根本是污染源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水质出现反复。
城镇污水源头除了工业废水外,还有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的污水直排,加上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很多河道变成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水生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长期臭气熏天,杂草丛生,严重影响自然景观,严重破坏城镇水道的整体形象。有些城镇对生活污水的控制力度较差,导致对河道的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1.2 河道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受水体污染的影响,许多河道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一方面由于污染问题严重,污染情况大大超出了水体的承受能力,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恢复;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河道水体的水量较小、流动性较差、封闭性强,河水与地下水交流较弱,加上生物种类单一,造成其河道环境的生态自恢复能力较差,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1.3 堤岸设计与材料选择的单调性
在我国,多数经过简单改造的城镇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都采用混凝土及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使得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更有甚者,在河底也采用了硬质材料。这些城镇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护岸硬化、渠化现象严重,其地下水与河水也不能及时的沟通,水循环过程被隔断,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这样的处理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两栖类动物无法越过高高的河道护岸;泥鳅、螃蟹再也打不通坚硬的混凝土;小鸟、蜻蜓在水边怎么也找不到落脚的芦苇和水草;这些不仅阻碍了生态循环系统,连动植物、微生物的整体生物链都被阻断。
2 河道环境治理的手段
城镇河道环境治理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根除污染源,无论是生产污水还是生活污水均应经过治理达到标准才能排放;其次,清淤疏浚是河道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另外还需修建污水处理厂,沿河床铺设截污管道,把城区的污水集中收集起来,从根源上治理,真真正正使水变的更清,保障城区的河流真正成为景观河,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沿河风光带,加固河堤,摘花种草,垂柳依依,成为市民纳凉散步的又一好去处。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城镇的建设者们开始寻找一条有效的生态化解决方案,来解决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人与自然隔绝的现象,力求创造一个水清岸绿、蛙鸣虫叫、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
2.1 亲水河岸系统
许多经过治理的城镇河道通常全部采用硬质坡面护堤,远观觉得整齐、干净,却过于单一。不仅缺乏形态设计、无沿河景观效果;而且滨河沿岸地带环境与水体部分基本割裂开来,陆地景观与水体景观缺乏有效结合,同时缺乏人与景观的互动,缺乏人对水体景观的参与感。
从城镇景观构成的意义上将,城镇河道景观系统具有维护城镇景观系统连贯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将营建滨河景观列入城镇河道综合整治的范畴,使其融入到城镇整体景观体系中,并成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亲水互动、满足市民观赏性需求和体验性需求、展示城镇历史和风貌的空间和载体,是人类需求层次提升、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
亲水河岸在近些年的水景设计中常用到,一般都是指河岸景观设计中做出一些能深入到水域内部的平台、台阶或相关小品类建筑,其功能是让人观赏景观的时候和水之间的距离比较接近或产生人在水中感觉的效果,便于人与水的交流,其方法是采用水边景观的设计或亲水空间的设计。水边景观的设计是通过设置建筑物或构筑物来保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保证水边景观的连续性、自然性;亲水空间的设计,是通过水边的台阶、缆绳、绿地、亭台等设施来实现。
硬质驳岸或堤岸与自然生态河岸相结合是营造亲水河岸的有效方式。亲水河岸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防洪,减少水土流失等传统河岸功能;另一方面克服由于城镇用地的紧缺,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侵占,水面越来越少,河宽越修越窄,而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亲水河岸治理就需要退地还河,恢复滨水地带,摒弃原先觉得单调,且热岛效应明显的渠道护岸,采用生态材料护堤护岸,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河道线型直线化,可以改善堤岸剖面形式单一,使得沿河景观丰富多彩,人与水面更加亲近,还可以使河道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2.2 原生态的保护
大自然中孕育的动植物生命力最为强烈持久,且大多不需人来维护。因此在城镇河道修整过程中应该尽量维护河道体系的原生形态。
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应减少人工治理的痕迹,尽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使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所以在河道断面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断面,实现防护与景观效果的完美结合。在保持天然河道断面有困难时,按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的顺序选择。
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在有条件的河段,应该尽可能的保留一些湿地、河湾、浅滩、深潭、沙洲等具备原生态特色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态的多样性,从而最终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篇8
**年4月15日,省政府召开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现场办公会,讨论通过了滇池环湖截污工程建设和湖滨“四退三还”工作的总体思路,对滇池治理各项措施和工程进展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滇池水污染治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立即行动,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快出成效,经市政府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围绕重点工程建设,不折不扣地推进滇池治理各项工作
(一)认真抓好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和滇池“十一五”规划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以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内容为主,结合滇池流域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滇池流域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编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2006-2010年)(即滇池治理总体方案)。
**年6月10日前完成规划初稿,达到向国家汇报的要求;11月30日前完成规划文本。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
(二)积极推进和落实“十一五”具体实施方案,抓紧开展规划项目前期工作
1.将牛栏江引水工程、环湖截污工程、环湖生态恢复建设等滇池治理的关键性措施和支撑性工程,纳入滇池“十一五”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科学性、操作性、可行性、政策性,做好向家专题汇报“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治理的工程实施方案的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2.加快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扎实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为项目尽快动工做好准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省市确定的滇池治理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以争取银行信贷和工作的主动。
**年7月1日前,提出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第三批前期工作经费安排意见,报市政府研究;11月1日前,提出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第四批前期工作经费安排意见。各项目责任单位按月向市发改委、市滇管局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滇管局,各项目责任单位
(三)全力实施好环湖截污工程项目建设
环湖截污是滇池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环湖截污工程是干渠截污、河道截污、片区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四个层次的截污管网系统建设。
1.环湖截污干渠建设
(1)坚持全面闭合的总体目标,按照“长远考虑、百年大计”的规划设计标准,切实加快规划设计和报批工作。
**年5月30日前,完成环湖东路截污工程可研编制及报批,并同步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和项目环评的修编工作,确保截污工作与环湖东路施工同步。
**年6月30日前,完成环湖南路截污工作可研编制工作,同步开展项目环境评价和初步设计工作。
**年12月1日前,完成环湖截污北岸完善工程和西岸完善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规划局
(2)组织对截污干管实施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年5月30日前,至少组织一次有国家层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结果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
(3)今年6月,结合环湖东路建设,动工实施环湖东岸截污干渠建设。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4)今年10月,结合环湖南路建设,动工实施环湖南岸截污干渠建设。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5)今年完成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9公里截污管建设。
责任单位:滇池北岸工程局
2.河道截污建设
(1)今年要全面实施盘龙江综合整治、宝象河截污整治,动工实施7条入湖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29条主要入湖河道整治,实现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彻底截污。
盘龙江综合整治:**年12月31日,完成盘龙江综合治理一年行动计划内容。
宝象河截污整治:**年5月15日前,确定整治方案,8月30日完成有关征地拆迁工作,9月动工建设。
金汁河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年12月31日前完成。
洛龙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12月31日,完成30%工程量,整治河道2.43公里,截污管网5公里。
玉带河-篆塘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6月30日前,完成征地拆迁,7月开工建设,年内完成60%工程量。
新运粮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9月完成征地拆迁,10月开工建设。
老运粮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9月完成征地拆迁,10月开工建设。
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依托西坝路改扩建工程,抓紧开展二环南路-广福路段截污管建设,其以下段于10月完成征地拆迁,年内动工建设。
海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6月完成征地拆迁,7月动工建设,年内完成50%工程量。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2)进一步完善“河(段)长负责制”,尽快完成市(各县区)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及河段长责任制考核细则(考核管理办法)。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3)启动和完善入湖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建设,采用自动和人工的方式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3.片区截污建设
(1)**主城、呈贡新城、晋城、昆阳—海口、滇池西岸五个片区,分别制定和完善片区排水规划。今年内完成主城地下排水管网普查。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
(2)结合主城提升完善,对城市中心区合流制排水体制分片、分阶段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实施滇池北岸工程,按计划完成草海西岸B段截污管及庄房村污水泵站土建工程、官宝路A段污水干管建设。开工实施村、张官营泵站建设,启动西坝路、盘江东路、金汁河、东二环、环湖东路城区段污水管道建设。今年完成第七、第五污水处理厂改扩建50%基础处理工程及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70%土建工程。上半年启动第一、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消毒)处理装置,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建设。
责任单位:滇司
(3)今年分别完成呈贡捞鱼河、洛龙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总投资的40%、30%。
责任单位:新都公司
(4)结合道路建设、片区改造,开展城市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完善配套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政府,呈贡新城管委会,滇司
(5)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商业集中区等,都要建立起相应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快推进再生水设施建设,今年底,再生水设计总处理能力达到每日451万立方米。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节水办)
(6)滇池流域内的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完善污水集中收集处置设施。
责任单位:三个开发(度假)区,各有关县区政府
4.集镇、村庄截污
在滇池流域内环湖公路以外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污水收集管道及处理设施。**年7月30日前完成前期工作,8月动工实施。
采取分散处理等方式,对滇池流域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建设,到2010年,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和一级保护区外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市环保局
(四)加快环湖公路的建设,为环湖截污提供载体
1.按照环湖公路由三个层次道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环湖交通干线为重点,加快环湖公路建设(环湖景观步行道、环湖交通干道、环湖高速公路系统建设)。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
2.抓好研究论证,统筹考虑建设环湖轻轨。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五)加快环湖生态建设工作
1.还湖、还湿地、还林是滇池治理的关键性举措,是环湖生态的重点。在滇池外海环湖交通路以内,开展退人、退房、退田、退塘“四退”和还湖、还林、还湿地“三还”工作。
(1)“退耕”。**年内,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地区退耕59424亩,全部退出粮、菜、花等农业生产。其中,官渡区14000亩,西山区6000亩,呈贡县12000亩,晋宁县27424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农业局
(2)“退塘”。在有条件的湖岸,拆除防浪堤;**年内,通过租用方式,退鱼塘7576亩,恢复为水面或自然湿地。
责任单位:晋宁县政府
(3)“还湿地”。**年内,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退耕或退塘地区,通过租地的形式,建设生态湿地或恢复自然湿地26128亩。其中,官渡区3882亩,西山区2784亩,呈贡县3595亩,晋宁县15867亩。租地费用由市按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予以补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滇管局、市环保局
(4)“还林”。**年内,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退耕或退塘地区,通过租地的形式,建设生态林40872亩,因地制宜组织种植生态林、经济林,如核桃、蓝莓等。其中,官渡区10118亩,西山区3216亩,呈贡县8405亩,晋宁县19133亩。租地费用由市按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予以补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滇管局、市林业局、
(5)“退房退人”。以县区政府为主,对环湖公路以内59个行政村,约3万人,涉及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年10月1日前,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补偿标准。市有关部门按“搬迁有新居,生活有来源,就业有扶持”的原则,在8月1日前,研究提出指导性政策意见,报市政府研究。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从**年6月30日起,滇池环湖公路以内和31条河道河堤两侧沿地表外延20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滇池流域范围2920范围内搬迁或者关闭存栏畜10头以上、禽1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由市政府法制办按有关程序尽快予以颁布实施。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嵩明县政府,市农业局、市政府法制办
3.结合草海片区开发,实施草海生态修复,同步恢复建设草海片区生态湿地。
责任单位:西山区政府
4.在滇池流域开展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按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的要求,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推进流池流域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林业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5.对滇池流域面山的采矿、采石、取土点(场)全面关停,对“五采区”进行绿化。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加强滇池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物、工程、保土耕作等措施,小流域单元综合整治和大面积封育防治相结合,治理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年完成水土流失整治20平方公里。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6.加强水源地保护
推进落实全市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加快调整饮用水水源地种植结构,今年松华水源一级保护区取消所有养殖业活动,推广农村能源替代与节能。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确保水源地安全。
责任单位:盘龙区、嵩明县政府
7.提高滇池运行水位,增加蓄水量。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水利局
(六)加速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促进滇池污染治理工作
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统筹考虑和解决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移民搬迁和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机制。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七)抓紧底泥疏浚的相关工作。在有效截流入湖污染物后,底泥疏浚就是改善滇池水质的重要手段。
1.加快实施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2.减少滇池内源污染,加大对滇池底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研究和示范工作。
一是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污泥掺烧发电项目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经委
二是抓紧开展水环境固体污染物综合处置利用一期工程(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
责任单位:滇司
(八)抓紧开展牛栏江引水工程开工各项准备工作
配合省水利厅,抓紧开展工程动工各有关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工作。今年年底,动工实施牛栏江引水工程。
责任单位:寻甸、嵩明县政府,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移民局
二、采取各项措施,保障滇池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积极争取国开行的信贷支持
1.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要求落实项目贷款各相关审批手续。
责任单位:各项目承担单位
2.市级财政研究,筹措资金或是安排专项资金,按确定的比例,作为滇池保护治理工程项目的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更大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3.滇池治理的前期工作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技术贷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积极向国家和省对口部门进行汇报和联系
明确专人负责滇池治理项目贷款涉及的各项审批手续的推进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优惠政策、资金补助等支持;5月底前,完成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特别是今年要实施的项目的前期相关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大支持。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
(三)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建立和明确滇池治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市作为滇池治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地位,量化和细化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各级各部门在滇池治理中的责任,一年一考核。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2.市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指导,加强监管,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切实履行好滇池治理的责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市农业局、林业局、市水利厅、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
(四)建立滇池治理信息公开制度
在**年6月1日前,提出滇池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监督机制,通过公开污染治理信息,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进度等信息,建立健全滇池综合治理公众监督、举报、受理、公示制度与平台,努力推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五)创新体制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尽快改变目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状况,加快建立职能清晰、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有效的治污管理体制。
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2.理顺全市排水管理体制,在**年8月1日前提出理顺全市排水管理体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滇司
3.建立并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全市水环境管理工作。在**年8月1日前提出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
4.进一步完善滇池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在稳定财政投入基础上,统筹各项规费,引导社会资金,吸引外来投资,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融资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滇司
5.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推行项目排序和投资效益优先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六)其它有关事项
1.与省民政厅进一步联系对接,开展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阳宗海流域行政区域调整问题,在7月1日前提出调整具体方案,经市政府报省政府研究。
篇9
1技术概述
多方位生态修复是一种以多管齐下为方针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将不同的治理技术结合到一起,并通过管理的统筹,实现长效运行,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外源污染进行截留、对内源污染进行控制、人工净化以及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加强。其中,对外源污染进行截留指的是通过雨污分流和生态驳岸的建立将外源污染截留于河道范围以外;对内源污染的控制指的是采取河道清淤及生物酶对不同类型的内源污染进行控制与消减;人工净化指的是利用超微净化等新方法对已经被污染的水体实施净化;水体自净功能的加强是指通过生物群落构建或完善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1]。这项技术完全摒弃了过去单一、落后的治理方式,在当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它能有效截污,避免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防止富营养化,实现源头控制;采用周期性的清淤方式,河道淤泥不再逐年累积,防止内源污染;采用人工净化的措施,当水质的恶化情况比较严重时,立即启动,对水体迅速净化,尽快恢复透明度;完善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的基础上,增强景观效果。最近几年以来,各个行业发展迅猛,带动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从生产角度来分析,由于各大工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日用品种类越来越多,工业生产量日益增大,对水体产生较大的污染。当前,大部分的湖泊,包括水库边缘,经常会出现一些绿色、悬浮物体,很多鱼塘的表面漂浮大量死鱼,农村的小水沟内部水体变黑,发出恶臭味道。在城市居民楼附近,一些景区用水的含氧量特别低,会滋生大量细菌与病毒,而变质水体当中繁殖较多的蚊虫,使得河道水环境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而且可以实现全方面实施,减少生活污水量,保证水体更加清洁。该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河道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修复与治理,以便早日实现生态平衡目标。
2外源污染的控制
暴雨初期,雨水造成的污染可能比生活污水严重,只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基于此,针对面源污染,覆盖多个方位的综合生态修复手段可以设置自动膜率装置,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它属于工程化处理手段,以超低压膜过滤为核心,能在前处理的基础上实现膜过滤,系统独立且紧凑,能对雨水径流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高标准和高效率的去除。该装置的滤芯采用折叠式结构,过滤面积较大,能在截污基础上使装置正常过水。过滤系统还设置了过滤后水体的临时储存装置,可以在暴雨之后对滤芯进行自动反冲洗,进而减少污染物累积,延长滤芯寿命,降低装置的维护成本。这一装置主要安装在管网进入河道以后的末端,对携带大量污染物的雨水实施过滤,然后排入水体中,避免河道直接遭受污染,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次污染问题[2]。对于没有排入管网的雨水,可以借助滞留系统使河岸具有可渗透性,以此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径流量,实现对污染负荷的有效控制。过去,驳岸仅重视水运和防洪,使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采用生态驳岸的方式,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渗透性的界面,绝大部分植被都能起到应有的稳定水土作用,并涵养水源。另外,生态驳岸还支持栖息地与生物走廊等的修建,以此进一步提高驳岸整体生态调控能力。该系统采用建立渗透性驳岸的方式,把陆地、水面和驳岸连成一个整体,将植物的间隙、所有类型的空隙与孔洞都视作能量及物质的传输途径,而且流速带还能加强水和空气之间的接触,增加氧的溶入,提高水体净化水平[3]。
3内源污染的控制
底泥污染是外源污染在进入河道后不断沉淀形成的,对城市河流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属于二次污染源。即便对外源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但底泥含有的污染物会释放到水体中,对覆水体的水质造成影响,产生二次污染。对此,可采用机械设备清淤和生物酶修复充分结合的技术来有效控制这一污染,即将生物和物理措施相结合,这不仅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而且能达到可持续起作用的目的。机械设备清淤能改善底泥及水体理化性质,但成本比较高,所以只能在面积较小但污染负荷很高的水域中使用。在面积较大但污染负荷不高的水域,可利用生物酶对底泥进行修复,它的修复机理为:酶具有的活性先激活了底泥微生物的活性,以此提高微生物的污染降解性能。提高微生物自身活性以后,微生物还能对之后产生的底泥进行持续处理,实现可持续净化修复的目标。
4人工净化体系
如果外界的污染物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河道中,河道系统此时还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或失衡的状态,人们要采取应急措施,立即净化恶化水体,使水环境系统保持完整。对此,应采用人工净化方式来干预,提高河道对干扰的应对和抵抗能力。现阶段较为主流的人工净化方法为超微净化,它属于界面技术,利用超高压进行气水混合,处于超饱和条件生成气泡,以此对藻类、有机物与重金属等进行有效氧化,提高含氧量,保证水体的能见度,这是一种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的有效工艺。这一工艺能逐步消除包含重金属、黑臭水和水体浑浊与发绿等在内的各项问题。比如,对于已经发绿的水体,采用微米级气泡能快速将藻类黏附清除干净;对于比较浑浊的水体,采用超微气泡,能对水体中的泥沙及胶体进行快速吸附与分离;而对于黑臭水,采用超微气泡能对自由基与氢氧基进行沉降,最终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分解及氧化处理。
5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
从河道水体自身角度讲,生态系统能强化它的净化能力,现在已经在修复工程大量应用。水生植物群落的建立可能涉及浮叶植物、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不仅能提高景观效果,还能净化水质。沉水植物可以使河道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保持生物多样性,这是生态修复工作的核心,可以促进能量及物质的循环。对于岸边水深较浅的区域,可以布置水下草皮,采用四季常绿的低矮型苦草;在中部水深较大的区域,可采用水下森林的形式,植物的选择遵循四季常绿与体型较高的基本原则,这样能有效提高景观度,弥补深水区缺乏景观的缺陷。以上群落构建方式的作用机理为:首先,采用沉水植物对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如氮磷等;其次,对水体中存在的硝化及反硝化予以加强,起到清除总氮的作用;再次,加速悬浮物质的沉降,对底泥的二次悬浮进行控制,减少其氮磷等物质的释放;同时,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氧的释放量,使底质含有的磷和铁、铝充分结合,从而加快磷的沉积速度;最后,加强化感效应,通过对沉水植物的布置,释放出很多化感物质,这些物质对藻类植物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还应充分考虑水生动物群落,如浮游类、大型鱼类与底栖类等。其中,大型鱼类的布置遵循完善生物链和保证景观效果的基本原则进行;合理布置底栖动物能沉淀和过滤水体,动物能捕食底质中的腐败残体与有机质,以此减少底质的营养物质产生量;建立浮游类动物的群落是指向河道中投加水蚤等浮游生物,水蚤可以对水体中的细微腐泄物质及蓝藻进行捕食,以此保证水体的透明程度,加快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除此之外,浮游生物还能作为鱼类饵料,使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及蓝绿藻都变成动物蛋白质,为鱼类提供营养,最终形成一条良性的生态链。
6实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排渠河道为例,此河道位于两交通大道交汇位置,其中,示范区的河道位于某交通道上部,长度为330.0m,宽度为30.0m,水深为0.6m。在河道示范区内部,原来的水体为黑色,发出恶臭味,透明度比较低,水体当中的COD、NH3-N含量分别是295.8mg/L、13.87mg/L,超过地表水质指标,属于重点治理水质。为了保证河道水体得到更好净化,相关单位决定采取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因为该河道上游沿线并没有采用截污方案,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均排入河道中,然后顺着沟渠输送至指定的河道内。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有关部门要遵循外源截留原则,结合使用聚酯纤维膜和土工膜,以此形成一个隔膜导流全新模式,把这一隔膜布置于和南岸距离2km的部位,在内层铺设土工膜,在外层铺设聚酯纤维膜。把污水导流至指定区域下游,能够有效减少示范区污水量,保证进入示范区河道中的非溶解性污染物得到更好拦截。长时间没有处理的雨污水排入河道中,导致示范区河道底泥含有大量的内源污染物质。为了减少内源污染的出现,人们要有效消减底泥内源污染,可以在河道内部投入适量的生物酶,保证水体与底泥微生物活性得到充分激活,增强底泥微生物呼吸强度与新陈代谢能力,使得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得到有效处理,真正达到河道底泥原位治理的目标。通过成功构建水体生态系统,人们能够有效提升河道水生动植物的存活率。因此,在构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在河道的上游位置设置处理量80.0m3/h的超微净化设备,保证河道内部的水体得到有效净化,实现循环净化目标。采用良好的人工净化方案,能够保证河道水质得到良好改善,进而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建设创建稳定的生存条件,满足河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引入生态修复措施,可以保证水体修复成果,使河道水体具有的自净功能和景观效果都得到充分发挥。有关单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向河道内抛洒种子和育苗,形成动植物群落。要大力建设水生态工程,从本质上改善水质,使水的颜色从淡绿或深绿变为无色,并使水更为清澈透明,降低所有污染物指标,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标准要求,河道水体具备的自净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篇10
一、高度重视,找准问题,查清原因
在收悉区治理办的通知后,我镇对通报中所涉及的3个问题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沈波同志立即组织相关领导、镇城管执法中队和督查考核办,对上诉问题进行认真核查,对存在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经查,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存在思想麻痹大意、畏难恼火情绪,无论是城管办、清洁承包公司,还是工商执法部门,均存在责任意识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场镇卫生和秩序监管存在漏洞和死角。
(二)客观原因。现有市场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经商者。镇户籍人口只有3.7万人,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实际常驻人口已超过7万人。目前,场镇市场容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造成市场内人满为患,市场外占道经营的现象;现有执法力量薄弱,主体执法资格不具备。镇场镇管理机构为城管执法中队,属于临时常设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从镇上各站、所、室抽调组成,至今没有得到执法的委托授权,致使监管手段失之于软,加上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监管效果不理想,场镇人多,垃圾也多,个别地方来不及清运,出现乱堆乱码现象;管理职权交叉,难以形成监管合力。镇菜市场采用BUT模式进行修建,目前菜市产权归个人所有,只有工商部门有权管理,造成管理缺位;镇中、省、市、区驻镇单位及企业达120余个,驻镇单位大多属于上级垂管,个别驻镇单位环保意识不强,镇政府难以有效监管。
二、认真分析,从严追责,举一反三
我镇这次被市、区治理办督查通报,痛定思痛,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场镇环境综合治理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努力实现环境综合治理无缝覆盖。
(一)认真反思,从严追责。我镇现已责成分管领导于6月28日在党委(扩大)会上做出了深刻反思,城管办主任于6月29日在全镇职工会上做出了深刻检讨,吸取教训。
(二)加强宣传,注重沟通。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加大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促进市民卫生、秩序的习惯养成。加强与业主、驻镇单位的协调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形成“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三)持久治理,巩固成果。我镇决心以此为戒,坚持不懈开展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采取刚性投入、柔性引导、严管重罚的举措,全力开展“五乱”治理,坚决防止反弹,巩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的创建成果,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整改到位
针对“农贸市场内脏、乱、差,跨门占道经营,牛皮癣广告多”的问题。我镇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所涉部门及分管领导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详细研究了整治办法和方案。由镇党委副书记张宜刚同志协调工商所,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清除市场和场镇各种“牛皮癣”广告上万张,制作广告定点张贴栏5处,规范广告张贴秩序;将临时水果市场迁移至滨河东路市场对面人行道上,统一划定经营地点、使用统一帐篷,与摊主签订清洁卫生承诺书;完善《场镇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约束驻镇单位及各村居的环境卫生行为,加强管理,严禁乱倒、乱丢垃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城乡环境治理成果。
针对“滨河东路垃圾池爆满、河道内垃圾未清理、河面漂浮物较多”的问题。我镇已对滨河东路的旧垃圾房进行拆除,购买便携式垃圾箱进行更换,并在各居民小区和场镇街道增设33个塑料垃圾桶、更换70个预制构件的果皮箱,由清洁人员进行统一收集清运,解决垃圾池爆满的问题;新购置一辆垃圾清运三轮车、组装维修一辆垃圾运输车,增大垃圾清运能力,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安排两个清洁工专门负责打捞河道漂浮物,保持河道清洁。
针对“公厕管理不到位、又脏又臭”的问题。我镇在对公厕中所有已损坏的设施进行维修后,移交公厕管理人负责日常管理;撤换公厕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对公厕新的管理人员严格要求,保证公厕卫生经常打扫、清洗;同时考虑到停水时冲洗厕所困难的问题,要求公厕管理人员可就近在芦溪河取水冲洗,并做好“设备损坏,暂停使用”的告示牌,以备不时之需。
四、工作建议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河道治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