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经济纠纷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上经济纠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慕课(MOOC) 系统分析 设计建议
一、引言
MOOC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Jim Groom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Michael Branson Smith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国内,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正式宣布加入在线教育平台edX,标志着MOOC成功进入大陆教育系统。此外,还有譬如像新东方这样的课外在线英语授课课程的报名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本文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的慕课系统为例,学生在学期开课前所选课程基本都按照本学院培养计划书上的信息安排自主选择,但是对于跨专业考入首经贸各学院的同学而言,经调查,由于本科专业的参差不齐,大部分都希望通过慕课的方式或者跟随本科生一起学习相关且实用的基础课程,用以弥补自己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缺陷。
二、现有慕课系统的分析
(一)进入慕课系统流程(如图1)
其中,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之后的主页面所呈现的内容(如图2)
(二)需求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及慕课系统操作,明确该系统应该满足的需求目标为:满足每年新入学的跨专业研究生对其他学院专业课的需求,弥补学生自身的基础劣势,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
三、系统分析
(一)面向对象的局限性
该慕课系统主要面向对象是本科生,研究生教务系统没有网课,所以该慕课系统登录界面是针对本校本科生设置的。其讲授课程以社会学、美学等尔雅通识课居多,精品课程和推荐课程非常少,部分搜索词条的下拉菜单处于搁置空白状态。
(二)学科专业课听课受限
本校对于学科专业课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室授课,因此该慕课系统除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专业课之外,专门针对本科生专业课讲授的内容,如各编程语言的学习、各统计学软件的学习,各会计基础课的学习等等一些专业课程,除选课同学外,限制其他本校学生进行听课学习。这样的选课模式使得首经贸本部的2000余名研究生(占总学生人数的10%),无法自由的开展自主学习,弥补自身的基础缺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发展进步。
(三)慕课系统与教务处选课系统脱节
该慕课系统没有与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挂钩,本科生与研究生每学期、各学院开设学科课程的信息处于闭塞状态。正是由于这种闭塞的选课模式,使得跨专业被录取的学生无法接触相关学院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表信息,进而无法及时安排时间,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四)慕课系统模块设计简单
该慕课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简单,标题栏目少,模块未进行细化分类管理,主页的标题栏目仅仅呈现三个模块化的设计,其下没有进一步的具体类别和内容(如图3)。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细化分类模块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按照自身的浏览习惯或顺序仔细的钻研深究每一门网课的详细内容。
四、慕课系统设计的建议
为满足首经贸跨专业被录取研究生对于自身匮乏的本科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依据上述对于慕课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分析的相关内容,对学校未来慕课系统设计提出针对性的几点建议:
(一)扩展面向对象
慕课系统不能只针对本科生,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回归基础课程内容的需要,尤其对于刚入学的跨专业研究生新生而言,这种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慕课系统的面向对象对象应该扩展为首经贸全体学生。其中对于本科生而言,尔雅通识课继续保持与教务处选课系统嫁接的设计,学分与挂课时间相互关联;对于研究生而言,只需要可以登录进入浏览和听课的设计,不涉及学分,但登录名与学号挂钩,以验证是本校学生操作。
(二)放开专业课的听课限制
教师在教室授课仍然是国内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但是慕课模式目前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也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优势,即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我认为本校慕课系统在专业课课程开设上,要放开对于非选课学分制学生的限制,使本校的全体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网上慕课学习。除此之外,可以在征得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学校教室内的高科技产品,对某些专业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录制和后期处理,使之成为一门网上慕课课程,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
(三)慕课系统与教务处选课系统合理嫁接
针对当前本校慕课系统与教务处选课系统存在脱节的现象,基于实用性原则,把慕课系统和研究生教务处选课系统进行合理的嫁接,在开课前研究生选课系统中可以设置查看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安排表,帮助想要弥补基础专业课的研究生新生合理安排本学期学习时间。此外,通过与选课系统的相互联系,使当前慕课系统访问量不仅仅限于尔雅通识课的网课比例,做到让包含专业课程的慕课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增设相关模块
相对于教务系统而言,慕课系统的设计相对简单,主要包含的模块的设计有:学生登录模块设计、教师管理模块设计、院系及专业管理模块设计、课程管理模块设计、学生管理模块设计、学生听课管理模块设计、数据库链接设计。通过增设相关模块,完善首经贸大学慕课(MOOC)系统的页面布局,使得慕课系统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五)登录名与学号挂钩设计
慕课名义上是能够大规模免费听课的一种学习模式,但是对于学校及一些盈利机构来说,采取会员制及收费制则更为普遍。为了提高首经贸大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慕课系统没有设置研究生登录听课的模块,其中为了防止校外人员进入我校慕课系统听课,可以采取慕课系统登录名与在校学生学号链接挂钩的系统设计方式,从而实现对我校慕课系统安全有效的管理。
(六)合理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与交互设计
针对跨专业入学研究生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科目计划,帮助其设计基础知识学习节点及内容,更加合理的进行时间的分配和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做到科学选课,这样的设计内容可以附加在学生学号账户登入界面。同时,学校可借助公众号、论坛等平台开设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七)对接课余活动设计
在选课平台加入课余活动的设计和选择板块,直接链接微信公众号,打造跨专业研究生课余交流活动平台,适当添加教师成员,引入科研项目,实现项目带动知识实际运用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打牢基础。
(八)移动端慕课
手机移动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研究生更是深有体会,因此,实现移动端慕课系统的开发很有必要,可以通过嫁接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讨薪农民工,半路遭伏击 3月6日,赵新彪和侄子赵智明等21名广西全州老乡,到位于英德市郊的中铁十五局广乐高速T22标项目部,讨要已被拖欠半年多的工钱。
当日中午一点多,讨薪无果的工人离开项目部,不料十多分钟后,就被一伙人截住。赵新彪说:“来了三辆车,前面两辆在埋伏,后面追来一辆堵住,二十多个人拿着一米多长的大砍刀和铁棍,二话不说就冲我们杀过来。”
赵新彪回忆说,工友们手无寸铁,一下子就被打蒙了,很多人被打倒在地,之后四下逃散,待这伙人扬长而去,才发现赵智明倒在路旁沟里,血流不止。当地警方证实,赵智明被刀砍断右腿大动脉,医生到场时已失血过多休克死亡,另一名工人唐阿明被砍伤左大腿、臀部。
英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介绍,经初步查明,当天中午带头打人者为李玉坤等4人,均为项目所在地附近城南廊步村人。其中李玉坤是中铁十五局项目办的员工,根据合同显示为该项目部的材料承包运输商。目前公安机关刑拘了4名嫌疑人,网上追逃3人。
记者从多方证实,自2013年9月起,赵新彪等人长期被拖欠工资,几经讨要,到春节后仍欠14万余元,其中赵智明应得8000元。
6日中午,讨薪工人与李玉坤发生口角,一度持刀对峙,附近派出所民警到场制止,并随同工人离开,但中途民警离去,随即发生血案。讨薪工人反映,他们和李玉坤并无宿仇,这次伏击砍杀,是对讨薪的报复,项目部对此难逃干系。
“中铁”系企业,各地惹不起? 中铁十五局广乐高速T22标项目部副经理赵平,否认这是项目部指使报复,但称确实监管做得不到位,“我们不通本地语言,平时也请李玉坤帮着处理一些村民纠纷”。
近年来,个别参与重点工程施工的中央企业,采取暴力手段来应对经济纠纷,以致酿成血案。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里,仅“中铁”系的两家公司,在处理欠薪等经济纠纷中,就发生了10多起影响较大的恶性打人事件。中国铁建党委书记张宗言对此曾公开撰文表示,打架斗殴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粗放。
此次事件发生地――广乐高速,是广东省重点工程。由于管理混乱,T22标段合约工期一再被延误。
涉重点工程,拟大事化小?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案件大多涉及重点工程,地方政府有赖于这些项目,处理上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铁十五局一公司工会副主席赵永奇称:“中铁方面没有直接责任,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们给予家属18万元的一次性补偿。”
篇3
8月8日,释永信徒弟,曾为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的武僧总教头释延鲁,与少林寺原僧人或员工等人,一同来到北京,准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材料,实名举报释永信“十宗罪”。这是自神秘举报人“释正义”出现以来,释永信面临的最为正式的一次举报。此前,“释正义”连续五波通过网络举报,举报内容涉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身份证违法、与女性通奸、违反寺规、侵占少林寺资产等多个方面。此次赴京举报的人,均否认自己是“释正义”。举报者包括释延鲁在内,共计五人。
对于组团进京举报此事,少林寺有关人士称,仍在调查中,不方便接受采访。
传闻1:与情人经济纠纷?
“我不是释正义。”释延鲁表示,他和其他举报者是受此鼓舞,决定反映一些“亲身经历”和“知道”的关于释永信的问题。“释正义”最初在网络上声称,释永信和尼僧释延洁有私生子,二人均拥有两个身份证,并贴出一张释延洁与女童的照片,声称图中两人是释延洁和其私生女。随后,“释正义”又贴出了一组疑似警方笔录的图片,指称释永信和一位名叫刘立明的女士存在不正当关系,并因此被警方调查。
针对这些问题,原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延鲁说,他能以亲身经历和所见证实,这些问题的部分信息是真实的。释延鲁称,2004年,刘立明和释永信之间有一起经济纠纷,起因是一批佛像的货款结算。释延鲁声称,他全程参与了这场纠纷从发生到调解的过程。“是释永信报的案。”释延鲁表示,2004年的一天,他跟随释永信、寺院内管理寺务的工作人员殷某某和释永信司机庞某前往郑州。去郑州第二天,释永信去郑州市公安局报案,称刘立明敲诈。警方随后开展了调查。“后来刘立明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有关她和释永信发生性关系的有力证据。”释延鲁说,这之后,释永信答应赔付刘立明300万元,其中200万为释永信向他索要。“在这次要账发生之前,刘立明的哥哥来向方丈要过钱,方丈安排我拿出70万。我安排学校校长从少林武僧培训队(注:后来改名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的账上取钱,交给释永信的司机庞某转交。”释延鲁说,再后来,刘立明来登封大闹一场要账,释永信又安排他拿出130万,他“亲自经手”办理。释延鲁表示,这两笔钱,移交时并未留下书面证明,只有参与的几人能够证明。
传闻2:与尼僧有私情?
按“释正义”曝光的信息,释永信母亲胡昌荣的户口本上共有5人。其中,韩明君被指实为释延洁法师,6岁的韩佳恩被“释正义”指为释永信与韩明君所生的女儿,而24岁的刘梦亚则被指为释永信与另一个女的关丽丽所生的女儿。
根据胡昌荣的户籍信息显示,韩明君为“外甥女”,韩佳恩为“外孙女”。记者在7月29日下午向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证实了资料的真实性。“韩明君和释延洁是一个人。”释延鲁称,2012年,释延洁去澳大利亚,使用过叫韩明君的身份证。此后也多次使用这一身份证订机票。释延鲁还表示,这张身份证的照片,是释延洁戴着假发拍摄,但他不清楚身份证具体办理时间。
释延鲁回忆,他第一次见到韩佳恩是在2010年。“在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外,释延洁抱着个孩子来,介绍说是她的孩子,正过周岁,我还给了红包。”释延鲁说,这个小孩就是网上公布的图中幼童。之后,释延鲁又见过几次该幼童,但近几年没再见过。
2009年11月,释永信和释延鲁带领少林武僧助阵安徽阜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我和释永信一起受邀参加,释延洁也去了。”释延鲁说,释永信和释延洁同住酒店的一间房。
7月27日,少林寺寺务处的释延芷法师曾回应,网帖举报的内容都不属实。网帖中晒出的女子照片确为释延洁,但是,释延洁是少林寺下院的当家法师,抱一个小孩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释延洁与释永信的来往也仅限于工作上。
传闻3:侵占少林寺财产?
记者注意到,五位举报者均实名举报。五人均向记者表示,有在少林寺或其所属公司工作多年的经历。
释延鲁在2012年离开少林寺,他声称离开原因系与释永信交恶。交恶缘由是释延鲁举报的另一问题:释永信利用寺院的招生办公室多次向他索要财物。
篇4
关键词:合同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is to govern the enterprises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and prevent property damage and economic dispute, be helpfu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Key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 其他经济组织等对本单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自我规范、 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等活动。合同管理, 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财产损失和经济纠纷, 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不强、 合同管理不严、 权责不明确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须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 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合同管理日趋规范、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等。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 不论是在基础管理方面还是在流程管理方面, 和国外企业相比, 差距还很大。
1、政府在立法上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 市场机制并不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条文不严谨; 合同管理水平低下,“私下合同”屡禁不止;企业不够重视, 个别项目不报建、 不招标;或先招标, 后报建;或明招、 暗定最终都使施工合同的管理及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匮乏, 很多企业不设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这种现象在施工企业普遍存在。
2、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合同法律意识差、 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 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 合同签订、 履行监控制度不完善, 导致合同履约不理想、 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亟待提高。
3、合同管理人员匮乏, 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较少,而真正符合要求的合同管理人员更少。
4、合同基础管理工作不健全, 合同集中归口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发挥有限; 制度体系不健全, 缺乏全面性和规范性, 制度执行不力。
5、合同流程管理控制不力, 对合同签订前的市场调查、 招投标和谈判论证,签订中的审查授权与签订后履行监控、 验收结算等工作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同全过程管理机制。
6、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 合同主体不当、 合同文字不严谨、 合同条款挂一漏万、 只有从合同而没有主合同、 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无效合同等; 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主要: 没有变更应变更的合同条款、 没有发出应当发出的书函( 会议纪要) 、没有办理应当办理的签证确认、 没有在法律诉讼时效内进行维权,超过了诉讼时效、 没有行使应当行使的权利和没有充分重视证据(资料) 的法律效力等。
二、合同管理工作的对策
1 、了解国家政策及本行业特点,熟悉《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行业的起源、 发展及现状等基本情况,并且熟悉掌握《合同法》,这是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根本。
2、设立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企业的掌舵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强化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由企业的法律顾问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主要有购销、基建、技改等) 、各单位( 主要有各个分公司、驻外机构) 分口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管理中,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顾问部门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质量,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 ,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 。
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 ,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 ,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
(2)组织好在职学习 。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 ,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 。
(3)选送人员进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 ,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 、工作出色 、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
(4)建立岗位责任制 。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 ,明确他们的责 、权 、利 ,建立竞争机制 ,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导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
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 网络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严格执行总公司《 法律事务工作暂行办法 》 和《 合同管理办法 》 ,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综合机构和专项机构) ,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 ,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 ,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 ,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 ,起到法律咨询 、合同评审 、履行监督和组织仲裁 、诉讼的作用 。
制度网络 。
一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 ,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 ,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 、草拟 、评审 、审订 、下达 、交底 、学习 、责任分解 、履约跟踪 、变更 、中止 、解除、终止等。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 。总部要建立和健全总的合同管理制度 ,分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也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 ,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 》和总公司的相关规定 ,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总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 ,做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 ,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286 条 ,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建设工程的折价或拍卖所得中优先受偿的权利 。
《 合同法 》 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人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 ,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句话 ,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 ,及时调整 ,不断完善 。
5、强化履行监控和结算管理
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通过监督和跟踪管理可以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合同管理部门应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6 、违约纠纷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因此法律顾问部门在审查或起草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条款显得十分重要。一旦有违约情况发生,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对合同管理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7、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已在企业中普及,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可引入计算机和网络,实行合同信息网络化管理。 即将合同在网上运行, 实现合同的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数据统计、网上监控、网上报表生成、网上合同生成、网上合同履行监控、 合同结算等信息化管理, 并对合同的授权签约、审查审批、履行、结算等设置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数据库,统一格式和标准等。 从而可以实现合同的无纸化管理, 减轻手工操作的难度, 使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
大量的实践证明, 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当前市场经济中一项较新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合同管理不仅是企业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宇清. 谈施工企业的工程合同管理工作[J]. 山西建筑, 2008,(36)
[2] 潘文祝. 对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4)
篇5
城建档案包含大量的地形勘测数据、地形图、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的资料。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整个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它为政府职能部门作出扩建、改建、道路布局、环境绿化、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对城市的和谐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广东省中山市城建档案馆馆藏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广东陆地测量局编印的《广东路线图》,图内绘有广东省境内省会、县治、墟市、乡村、铁路、公路、乡村路;标明了广东省著名山脉、河流、池沼、砂地、海岛等地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珍贵的勘测档案。中山市规划局在制定城乡建设的规划策略时需参考这些地形、路线等档案,它能有效规避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保障工程实施的安全,还能在城市防震减灾、抗洪抢险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对规范市场和服务区域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可以为调控管理市场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深入查找和研究城建档案、房产档案,可以找出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装饰装修、专业工程、房产开发、市政公用、招标、工程监理、项目管理、造价咨询、房产中介企业以及相关执业人员的优良业绩和不良行为,这样主管部门就能精确制定措施,真正奖优罚劣,有效净化市场。城市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建档案,房地产的开发、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招投标项目管理等都需要利用相应的房地产档案、工程档案。可见,城建档案对城市经济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记录城市发展历史,保存城市记忆
城市的历史需要被铭记,它是一个城市灵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承,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记忆是传承城市文化的接力棒,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城建档案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对维护城市历史意义重大,而城建档案工作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为止,为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许多城市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建设速度和城市扩建、改建的步伐,造成城市不可逆的改变。可以想象,如果不将城市历史记录下来,那么,人类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遗产,将会随着推土机湮没在地底之下、永久地消逝。中山市规划局和城建档案馆在维护中山市历史方面发挥着带头作用,在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规划等管理工作上业绩突出。中山市城建档案馆于2014年10月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的建议下,着手拍摄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对孙文西、西山寺、从善坊和沙涌共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初步拍摄,并将拍摄成果在其官网上展览。这种用声像档案定格城市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方式值得借鉴。
四、维护公民知情权,解决经济纠纷
城建档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城市建设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关系到人们的住和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有些地区的农村和郊区被划归到城市范围,也就是对这些农村和郊区进行城市化改造。比如,拆迁旧房屋、铺设道路和新建住宅区等等。而这个过程中所牵涉到的居民要进行相应的拆迁、搬迁新房等安置,安置的政策规定以及城市规划的方案是要对百姓公开透明的,以便维护公民的知情权。除此之外,城市的基建档案和公用基础设施档案也和公民生活密切相关,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老百姓的档案利用和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另外,城建档案在解决经济纠纷中作用突出。例如,当发生建筑物产权纠纷时,可去档案馆查阅产权人署名。档案是真实的记录,具有无可辩驳的凭证价值。因此,可有效解决纠纷问题。
五、对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来源
对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能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建议,避免错误的决策。而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需要大量地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形成的数据、图表和文字记录,也就是城建档案。这些原始记录对档案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情报,是城建档案科研工作重要的资料来源。例如,中山市城建档案馆藏有1995年10月完成的《中山市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影响区划综合研究》以及历时4年的《暴雨洪水对中山城市建设影响及减灾对策研究》课题成果和《中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专题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成果意义重大,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抗洪抢险计划、防震减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基础资料。而这些课题研究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调用馆内大量的城市地形、地貌、山川、河流、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档案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最终以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
六、有助于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篇6
犯罪嫌疑人穆某在北京操作邮票,是“奥运不干胶”(以下简称奥胶)等邮品的庄家。2008年11月穆某结识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阮某,后双方又有过多次见面、网上交流和电话沟通,犯罪嫌疑人穆某自称能操控邮市,特别是“奥胶”、“猴大版”等邮票,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在穆某多次鼓动和指导下,阮某投资百余万元购买邮品,收益颇丰。到2009年3月,“奥胶”从70元涨到200多元,而穆某此时资金十分短缺,难以托盘,急需大量资金,因而再次鼓动阮某投资。双方经协商,于2009年3月25日在网上签订了一份“邮票投资合作协议”,约定由阮某出资2000万元,投资期限为5个月,购买穆某已建仓的“奥胶”5万版计1000万元,“猴大版”6万版540万元,余款在穆某指导下购买邮品。阮同意锁仓,穆保证阮投资安全,负责在5个月内回收资本金,若遇任何风险,同意以原价回购邮品。穆自愿向阮提供1万版奥胶当保证金。穆某收到款项后,没有按协议购入约定的邮品,主要用于操作“猴小版”,少量购买猴大版、奥胶等邮品,并有部分资金(50万元)归还其他欠款。对于这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购买邮品的行为,穆某解释其向阮某联系过,阮认同改变品种。同时,穆称自己库存中有足够数量的邮品可以兑现合同,而阮证明穆没有与其联系沟通改变品种。当时奥胶、猴大版的走势呈下降趋势,猴小版表现较好。穆某出逃前一直是上升趋势,出逃时才大幅下降。阮投资以后,没有取回购买的邮品,据其陈述,数月后多次与穆某联系要取邮品,穆以各种借口一拖再拖,没有给付邮品。期间,穆某因资金大量短缺,未经被害人同意,将购入的邮品以1比1.5-2的比例作质押,以月息3%-6%向多名邮商借款,所得资金用于对所操作的邮品进行托盘,如此反复,最终因市场行情不好,邮品无法托盘,价格下行,穆某欠下巨额债务。2009年9月27日被害人阮某提出要到北京与穆某见面,穆某因无法履行与阮某之间的合同,再加上其他债务缠身,遂将最后一批市值40多万元的“猴小版”抵得30万元后,逃至老家与妻子协议离婚,再逃往外地。
本案由绍兴市院审查,由于事实证据存在较大的疑问,公诉处讨论意见不一,提请检委会审议,检委会召开会议后作出决议,本案证据尚不够充分,有待与公安机关进一步沟通之后再作决定。
二、分歧意见
本案的关键在于穆某是否具有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对此,有以下两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穆某的非法占有目的难以认定,属于一般的合同纠纷。理由为邮品投资协议本身是一份约定投资高风险的合作协议,签订协议后穆某改变约定邮品进行投资是为了共同获利、避免更大的损失,最终因市场行情变化导致巨额亏损,并非故意诈骗被害人钱财,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难以认定,本案以合同纠纷处理较为妥当。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中穆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理由为穆某在明知质押风险巨大并有可能因此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下,未经被害人同意,将其邮品进行质押,没有为履行协议进行过积极的努力。投资失败欠下巨额债务后,不是想办法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弥补被害方的损失,而是逃至老家,与妻子协议离婚后携款逃匿,这时可以认定穆某的主观上具备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从现有证据来看,认定穆某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证据不足
虽有穆某人的证言证明签订合同之前穆某的资金十分紧张,他把手中的邮品都抵押出去借入现金用于托盘,但无其他证据与该证人证言相互印证,仅此言词证据并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穆某当时的履约能力。穆某辩解,当时他仓库中1700万元的邮品已经存在,事先具备了履行合同的能力,购买其他邮品不影响合同的履行。要考证履约能力的真实情况,只有查明穆某签订合同当时所经营的邮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实际负债的数额,而目前掌握的证据未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在是否明知没有履行能力的认定上证据不足。
(二)客观上穆某没有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在客观方面实施了欺诈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对此,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了5种欺诈手段,包括:(1)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构的产权证明作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已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本案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同志以穆某事后携款潜逃的行为认为其实施了第4项欺诈手段,构成“逃匿骗财型”合同诈骗。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对此项的理解确实存在误区,认为只要合同一方当事人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跑的,一律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张明楷教授认为,“逃匿骗财型”合同诈骗仅限于行为人在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之前便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对方之所以给付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是由于行为人的诈骗行为所致。否则,如果行为人仅有逃跑的行为,难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本案中穆某与阮某基于共同的获利需求达成合作投资的意向,穆某在收受阮某的投资款项之前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阮某决定投资邮品并支付2000万元的投资资金是出于对丰厚利润的渴求,并非受穆某虚构事实、诱骗所致。在二人签订该项投资协议之前,阮某曾经投资百余万元在穆某的指导下购买邮品,且收益颇丰,正是这样的尝试让阮某对邮品投资的收益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且QQ聊天记录显示,合作之前二人有充分的沟通,阮对穆的情况也比较清楚,在充分的调查和尝试之后,阮才作出合作投资的决定,可见该决定是其真实意思表示的结果。
事后由于投资失败,欠下巨额债务,穆某将最后一批市值40多万的“猴小版”抵得30万元后,逃往外地。我们认为,事后行为人逃跑的态度要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综合评价,不能单独应用,逃匿抑或是避债需要考察行为人是否有归还意图。邮品价格下行后,穆某已无法履行与阮某之间的合同,加上其他债务缠身,若穆某仍在北京继续生活,定有不少债权人要上门找其索要巨额债务,据穆某供述,其一次都没有供认有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且有证据证明当时他在北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出走暂时回避一下,并非不想归还欠款。案发后穆某能退出部分现金,并把所经营网站的权益转让给阮某,也证明他并非恶意逃避责任、欺骗被害人财物。
(三)主观上,穆某不具有不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目的
非法占有目的是犯罪人的主观意图,是一种抽象无形的心理状态,本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原则,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须综合全面的考察
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履行合同中有无履约的实际行动、对财物的处置情况、行为人事后的态度以及不履约的原因等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如前所述,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穆某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结合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表现和亏损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其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首先,穆某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行为。收到款项后,穆某没有任意挥霍,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之所以没有按协议购入约定的邮品,是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且事先与被害人有过联系沟通。根据当时的邮市走势,协议约定的奥胶、猴大版邮品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若按合同原定计划投资,势必会带来亏损。为合理避免损失,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穆某在选购邮品时选择了行情较好、获利较大的猴小版。根据双方的QQ记录和当时的形势判断,阮某对此应该知情,这一变更可认为是穆某为共同获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不能否认穆某为履行协议所作出的积极努力。更何况作为协议的一方当事人,穆某也没有理由让投资亏本,合作投资的本意就是通过双方资金与技术上的配合,达到共同赢利的目的。
其次,邮品质押行为目的在于融资托市,亏损系因市场行情不好所致。有的同志认为,穆某明知资金紧张,质押套现存在极大风险的情况下,仍然未经阮某同意将购入的邮品进行质押借款,并因此导致大规模亏损。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质押行为是邮品市场经常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邮品质押的目的是融资套现后,再投入到邮品中进行托盘。质押的行为伴随着邮市的走势高低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并不能就此排除赢利的可能性。为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质押的邮品除了阮某的邮品外,穆某把自己的全部邮品也进行了质押,可见其主观上还是希望通过这种融资套现的方法托住所购入邮品的价格,将邮品炒上去,保证收益。最终因市场行情不好,邮品价格下行无法托盘,致不能履行合同,并非其自身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四)本案属于因商业风险引起合同不能履行的经济纠纷
篇7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档案是浓缩的、凝固的历史,有道是:千秋功绩,档案为凭,黄金有价,档案无价。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管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为当代及后人提供利用。通过对我院档案利用情况的研究,以促进医院发展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努力为医院管理和各科(处)室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2 院档案室的现状
我院的档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真实和客观的记录,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为了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服务,我院档案室打破被动的、守摊型的局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了服务意识,健全和完善了《档案借阅制度》、《重要文件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卷内目录》、《档案利用登记》等,通过借、阅、复印、网上浏览、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使用者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我院档案开发利用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3 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我们对医院1998~2004年7年当中的各类档案从利用人次和利用卷(件)的数量上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研究表明室藏档案利用率在逐年大幅度的上升。见表1,图1。 通过表1和图1发现,2004年比1998年档案利用人次增长了24.6倍,2004年比1998年利用档案卷(件)增长了40.1倍。表1 河北省人民医院档案室7年来档案利用情况比较图1 河北省人民医院档案利用情况比较
4 档案开发利用分析
4.1 利用文书档案进行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开展编史修志工作。为医院各级领导研究卫生工作历史、科学决策、制订规划、总结经验、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职称评定、案件调查、处理医疗纠纷等提供大量的原始依据。为编撰《河北卫生年鉴》、《河北省医院院志》、《河北省医院制度管理手册》以及制定我院《ISO90001医院国际管理标准》等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使得这些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4.2 利用档案为各种创建活动和迎接上级检查工作提供保障。如为创建国家“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三甲医院”、爱婴医院等各种活动以及院务公开、监督、计划生育等各项检查工作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保证各科处室顺利地完成各项检查工作。
4.3 利用基建档案进行医院的各项改造工程。为我院的干部病房楼、门诊楼、CT中心、肿瘤病房、手术室、心脏诊疗中心、妇产科门诊、产房等改造装修、消防设施的安装等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基建图纸,方便了各项改造工程,使其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
4.4 利用会计档案出具准确的凭证。为我院的审计、银行信贷、核实账目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减少和避免了我院的各项损失。
4.5 利用医疗设备档案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我院的医疗设备付款、维修、纠纷等方面,提供大量的厂家情况以及查考资料,使医疗设备的交易和维修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4.6 利用档案为处理各种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在我院的经济纠纷、土地纠纷、医疗纠纷等官司中,出示了大量的原始证据和材料,使解决纠纷找到了可靠有利的法律、法规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转贴于 5 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的具体措施
5.1 宣传档案的使用价值,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档案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使用要进一步开放,同时要加强档案的社会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率,更好地为医院建设服务,必须打破以往档案的神秘性,树立开放服务的形象,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档案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走进档案室。
5.2 树立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为使用者提供优质便利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人员要创造性学习和工作,提高创新能力,与时俱进。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我们采取接待查档、函电代办查档、查档咨询、档案复制、出具档案证明等等方式提供利用服务。我们从封闭、为少数人服务的保守、传统的守摊型旧理念中走出来,为实现政务公开透明,档案高效利用做贡献。真正做到“馆为民所开,档为民所用”。
5.3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工具,开发多种渠道,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要根据医院的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除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如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专题索引、文号目录,供利用者自行检索外,还利用微机档案管理系统检索便捷的优点,为查询者提供快速查询服务,又通过医院内部信息网开辟了档案一隅,为寻求查证建立了一个规范、高效、开放的档案信息利用平台,提供档案信息和档案常用内容,既可以为档案工作做了宣传,又可以为各科处室及时了解、掌握、咨询、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快捷方便的查找档案资料。
6 总结
只要人类还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档案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社会学科就会永远存在,档案工作为人类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也会永远存在。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意识到使命的神圣,做好档案工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现在收集、整理的档案,几十年、几百年后也同样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供后人借鉴。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医院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档案的重要性以及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将学会查阅档案信息和利用回溯性信息[1,2],可以预测,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档案的利用者会越来越多,档案的利用量也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将会全面和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宗文萍.构建我国档案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档案,2004,7:9-11.
篇8
着力提高服务发展大局能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平安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平安平湖”建设,切实做到服务全局、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三改一拆”、城市有机更新、水污染治理等工作中的问题。协调发挥好政治、组织优势和司法手段的作用,采取调解、仲裁、和解等方法,竭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维护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企业合法性经营联合调查机制,坚持差异化处置小微企业诉讼,依法严厉打击针对企业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高利借贷、暴力逼债等妨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击企业主欠薪逃匿专项行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因欠薪逃匿引发的,切实维护经济秩序。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实施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力量预防化解企业矛盾,妥善处理涉企经济纠纷。巩固“综治进民企”工作,深化政法系统中层干部担任企业综治指导员制度,广泛开展走访基层、帮扶企业等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有效服务,切实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具体问题入手,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关注舆情民意,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狠抓源头治理。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时机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定期社会稳定分析制度,落实情报信息会商和分析研判制度,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预控能力。狠抓排查调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以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调中心”为平台,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建立调解专家库,引入首席调解员制度,不断完善拓展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承包和新居民调委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切实提高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狠抓积案化解。继续采取领导包案,落实“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办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妥善化解。对重点案件和重点人员,落实三色预警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当地。
着力提高驾驭治安局势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经济社会越发展,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越高,对社会治安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努力顺应群众新期盼,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始终坚持高压态势。不断挤压犯罪空间,坚持既破大案又破小案,着力完善“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丑恶必扫、盗抢必打、赃物必追”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重点打击有组织团伙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重大暴力犯罪、“两抢一盗”多发财犯罪,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赌博、高利贷和传销等犯罪。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街路面治安视频监控网络,推进单位内部视频监控建设,加快形成以信息情报为主导,街面巡逻、城乡社区村居、单位和行业场所、区域联动、技术视频防控、“虚拟社会”以及心里防控等七大防控网络为重点的动态防控体系。不断强化群防群治力量。继续加强村级专业巡防等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深化“邻里守望”、“治安岗哨”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治安积极分子、调解信息员、网格长、村民群众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震慑和减少犯罪。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管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专项工作组的作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抓好督查,推动落实。抓住重点人群。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新居民的服务管理,积极保障特殊人群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强化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助及强制医疗措施。继续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教工作,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民警“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格局。突出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和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突出重点领域的防控和监管,着力抓好学校安全、校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着力提高基层综治协调能力,夯实平安创建基石。基层安则大局稳。坚持把更多精力、注意力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筑牢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千方百计强化基层基础。探索建立镇街道党委政法委,统筹基层政法工作资源,实现基层政法工作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着力推进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公安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司法所、人民法庭、检察室等基层政法单位建设,使基层政法单位真正成为维稳的坚强堡垒。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相应网格,真正做到“人在网格内接受服务、事在网格中得到解决”。坚持不懈深化平安创建。以深化平安村(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力争实现省级平安市“九连冠”,勇夺“平安银鼎”。深入开展“平安综治宣传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积极稳妥加强舆情管控。以实施网络实名登记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网络舆论管理服务中心运作,推进部门、镇街道网络微博建设,着力强化舆论引导、部门沟通、信息传达和舆情应对等机制,防止网上非法活动向现实社会转移发展。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被诉案件 预防与化解 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52-05
商业银行被诉案件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被客户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而请求权益保护的争讼事件。近年来,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成为被诉的对象,银行作为被告现象的频繁发生,一方面表明广大客户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某分行2005年以来被诉案件的主要类型、争议焦点,剖析被诉案件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银行避免或减少被诉案件的对策和建议。
一、被诉案件的主要类型及争议焦点
(一)公司贷款及保证合同纠纷
市石油公司(后改制更名为中石化某市分公司)为某水产公司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水产公司经营不善破产,银行依据保证合同约定直接从中石化某市分公司账户扣收贷款本息。中石化某市分公司随即银行,认为银行扣款错误。
该案争议焦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扣款的合法性问题。本案中,银行扣款的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从贷款保证人存款账户直接扣收贷款问题的复函》(银条法[1989]7号)的有关规定,以及保证合同关于 “银行在合同履行期间内可直接向保证人追索” 的约定(但该复函未明确规定可以直接扣款)。二是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中石化某市分公司认为,分公司是中石化的分支机构,其在改制之前具有法人资格,改制后作为中石化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担保能力,故在没有获得中石化总公司书面授权的情形下与银行签订的《债权确认书》效力待定,同时银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部门文件扣款法理依据亦不足。法院审理认为,银行与石油分公司签订《债权确认书》构成新的法律关系,石油分公司应当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同时,银行实施扣款是主张权利的一种方式,不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个人按揭贷款纠纷
李某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一份,申请购房按揭贷款。半年后,李某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称房地产公司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期限交付房屋,请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同时申请解除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银行作为第三人参加了仲裁。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是否必然导致《借款合同》的解除。仲裁委员会认为,这是两个具有独立法律效力的合同,但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房地产公司没有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交付房屋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案三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房地产公司归还银行全部贷款本息。
(三)个人储蓄存款纠纷
周某到某储蓄所取款,被告知密码不符不能取现。周某又出示其身份证,要求办理密码挂失手续,又被告知其出示的身份证信息与账户登记的身份证信息不符,不予办理。随后周某向法院提讼。
在本案中,周某认为在其提供了存折和身份证后,银行不予办理挂失和取款手续的行为是错误的。而银行认为是按照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个人存款账户实行实名制规定》、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问题》、《关于〈个人存款账户实行实名制规定〉施行后有关问题处置意见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办理密码挂失手续时要求存款人出示与存折一致的身份证信息,因此不予办理挂失和取款手续没有过错。最终,法院判决银行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四)网上银行外部欺诈
在夏某诉某支行网上银行纠纷案中,夏某称在未开通网银和进行网银转账的情况下,其账户资金被他人通过网银划出。后经法院审理查明,不法分子利用新型作案手段获取了夏某的卡号和密码,再通过网银转账盗取客户资金。法院认为夏某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卡号和密码,导致资金被他人划走,银行在该案中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五)ATM自助银行安全问题
在陈某诉某分行信用卡纠纷案中,客户在自助银行进行操作时,由于疏于防范,银行卡密码被不法分子窃取,银行卡则被不法分子事先设置在ATM机上的机关卡住。在客户离开ATM向银行工作人员反映此情况时,不法分子迅速窃取了银行卡并随即到他处取出该卡中的存款。客户认为银行未尽到保证交易场所安全的义务,向法院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该案系第三人作案导致客户资金损失,判决银行不承担责任。
(六)支付结算纠纷
在某县面粉公司破产清算组诉某支行结算纠纷案中,某支行在汇款账号和户名不符的情况下,没有按照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将该笔汇款退回汇款人,而是直接按照汇款人填写的汇款账号入账,造成面粉公司资金损失。尽管该案银行最终胜诉,但是银行在业务操作上的违规行为大大增加了应诉难度。
(七)不良贷款剥离纠纷
某漆业公司向法院某支行,并将总行列为共同被告。原告称其改制前单位(造漆公司)曾与被告于2004年签订银企协议一份,双方约定造漆公司分期偿还部分贷款、原告承接部分贷款后,某支行将负责办理剩余债权的核销手续。但某支行在向总行申请核销剩余债权时未获批准,遂在股改上市过程中,根据相关政策将剩余债权转让给某资产管理公司,后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让人向原告催收上述债权。原告遂要求银行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某支行是否构成违约。某支行根据有关政策,负责办理剩余债权的核销手续,而该债权最终是否能够核销,必须履行必要的程序报上级行审批;即使原告的债权进行了核销,也并不意味着对原告债权的免除,银行仍有追索权。因此,某支行不构成违约,不需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该案在地方政府和法院的协调下,原告最终撤诉。
(八)内部人员违法犯罪行为
2003年4月至2005年8月,葛某利用其银行对公客户经理的身份,以揽储及帮助某建安公司办理保函为名(办理保函银行需收取一定的保证金),骗取建安公司保证金用于购买彩票。原告认为,葛某的上述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其所造成的后果应由银行承担。
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葛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代表银行的职务行为。银行在诉讼中提出,其一,葛某实施的诈骗是个人行为。揽储和办理保函是葛某为了诈骗成功而虚构的事实,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且刑事判决书已经做出认定。其二,葛某的诈骗行为并不代表银行的意思表示,也不是为了银行的利益做出的,没有代客户办理存款和办理保函的法定义务,故不构成职务行为。法院最终采纳了银行的观点,判决银行不承担责任。
二、被诉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被诉案件的原告既有个人、也有法人客户,以个人客户居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依法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客户为了实现自身的权益或为了转嫁损失,抓住银行过失或过错不放,或者在与第三方的纠纷中将银行牵连进去,欲通过银行转嫁损失,通过诉讼手段强行向银行主张权利,转移法律风险。
(二)被诉案件多是由操作风险引发的。不少银行员工尤其是基层行员工对法律学习重视不足,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又未严格按照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操作,忽视潜在法律风险,习惯于以个人经验代替法律、以传统操作代替法律、以主观臆断代替法律,致使银行操作风险事件频发。从近年来发生的被诉案件来看,违规操作成为银行遭遇被诉甚至败诉的主要原因。
(三)被诉案件业务领域相对集中。股改上市以后,新发生的被诉案件虽然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但主要集中在贷款、存款、资产处置、支付结算、ATM自助银行、网上银行被盗等业务领域,风险相对集中。
(四)被诉案件类型分布多样化,个案差异较大。多数被诉案件案情比较复杂,有些案件的法律关系不甚清晰,部分被诉案件中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交叉在一起,证据收集比较困难,处理难度非常大。还有些案件原告与被告存在混合过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银行意欲不承担责任也非常困难。
(五)新业务、新产品引发的被诉案件不容忽视。近年来,新技术、IT技术在银行广泛的应用,各种银行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相关法律、法规对创新业务操作中银行与客户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规范,法律适用不够具体,甚至没有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银行面临现实的法律风险。
三、被诉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人员管理不到位引发被诉风险
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违规操作的核心,近年来银行业频繁出现的客户经理作案、重要岗位人员作案的情况都表明对人员管理的重要性。如在某建安公司诉银行一案中,葛某是服务原告的银行公司客户经理,后被改任为个人客户经理,但所在支行没有及时书面通知客户,致使葛某诈骗得逞。该案深刻反映人员管理不到位引发的风险隐患,如没有严格要求岗位调整的客户经理及时交出服务客户的资料,没有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客户明示银行客户经理工作岗位的调整,以致被用心不良的人员加以利用,致使银行被动地卷入经济纠纷案件中,甚至承担不应有的责任。
(二)业务运营不合规引发被诉风险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心理、侥幸过关心理和麻痹大意心理,都是银行风险控制的大忌。在某面粉公司破产清算组诉某支行一案中,某支行如果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将汇款退回汇款人,该被诉案件完全可以避免。在某漆业公司贷款剥离案中,反映了银行在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着重大风险隐患:擅自承诺债权核销内容,擅自免除借款人债权,擅自对外泄露应当保密的事项,都严重违反了内控制度规定。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不够引发被诉风险
作为新型的金融产品,网上银行、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等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近年来出现的假冒银行网站、网络诈骗,银行卡诈骗甚至银行自身的信息系统缺陷等问题,使得金融产品的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以陈某诉某分行银行卡纠纷案为例,客户在自助银行进行操作时,由于疏于防范,银行卡密码被不法分子窃取。虽然法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银行的判决,但并非意味着银行没有过错。监管法规及法院的相关判决均表明,ATM属于银行的经营场所,银行有义务为客户提供安全的业务办理环境和交易环境,保障客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因第三方的原因引起被诉风险
金融产品不可能脱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商业银行既是特定企业组织,也是其他组织的客户,与商业银行相关的如押运公司违约、供电公司违约、计算机产品质量或系统缺陷、其他商业银行不正当竞争等第三人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和经营管理活动,并有可能因为第三方的原因产生法律纠纷。从银行开办的业务活动来看,在按揭贷款、委托贷款、信用证等银行业务中,也往往涉及多方当事人,在银行与客户的金融服务合同之外,还存在客户与第三方之间的基础合同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由于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受到基础合同关系的制约,在客户与第三方出现法律纠纷以后,银行也不能独善其身。如在李某与房地产公司房屋买卖纠纷案中,被诉案件的发生责任和原因均不在银行,银行不存在任何过错,但仍然被卷入他人的法律纠纷中。因此,在涉及第三方的业务中,不仅要审慎审查客户的资信、还款能力,还要做好对第三方的资信、履约能力等方面的调查,做好潜在风险防范工作。
(五)客户投诉处理不当引发被诉风险
商业银行的客户投诉就是客户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不满意表示。如果客户的不满不能得到合理处理,客户投诉必然升级,直至与银行对簿公堂。在肖某诉某支行储蓄存款案中,储户肖某声称两年前在某储蓄所存款2000元,但后来发现存折上只显示1000元。肖某在多次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向法院,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经银行出示相关影像资料等证据后,法院认定原告仅向银行存款1000元,原告也承认是因为年事已高记忆模糊导致的,并向法院申请撤诉。这起案件表明,银行如果能够在客户投诉的初期就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诉案件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六)银行股改上市阶段遗留的被诉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非常复杂。法律规定模糊、法律手续不健全、处置程序不合规等种种原因,为银行被诉埋下了隐患。
以不良贷款剥离为例,就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了大量的被诉案件。一是剥离自办公司贷款引发的案件,有的是自办公司出资不实,有的是自办公司擅自对外提供担保,有的是因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而不具备法人资格,有的是未对自办公司进行清算或清算程序不合规等。二是剥离不实引发被诉,有的是债权剥离前已收回现金、实物,将已消灭的债权又对外剥离;有的是债权剥离后,从债务人处收回现金、实物而未移交资产管理公司,等等。三是银行贷款剥离涉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银行阶段性剥离政策中存在瑕疵等。
四、预防与化解被诉案件的对策建议
在前述2005年以来发生的所有被诉案件中,某分行全部胜诉,实现了零损失的目标,避免了被诉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取得了圆满的诉讼效果。本文认为,被诉案件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管控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被诉案件。
(一)健全被诉案件事前预警机制
1.严格执行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是预防被诉案件发生的根本保障。一是要充分认识操作风险事件是导致被诉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依法合规意识,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降低操作风险,减少被诉风险隐患。二是要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修订、补充和整合,进一步完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使之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行内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对新业务、新产品更要事先制定相关制度以准确计算和评估风险;对于阶段性工作必须做出审慎安排,避免或减少因法律规定不健全、法律手续不完备等原因引起的经济纠纷。三是要确保各项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在各专业、各层次得到贯彻执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操作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要杜绝仅凭经验、猜测想当然去处理业务,要杜绝出于照顾关系、讲人情的需要简化业务手续的做法。
2.积极发挥法律审查的事前风险控制作用。一是要参与产品开发。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协助制定和审查相关业务合同文本和规章制度,重点关注业务创新设计的法律依据、法律关系及法律风险防控措施,提出有针对性或建设性的法律建议。二是参与业务发展。要适应业务部门需要,积极参与对重点客户的前期营销、业务谈判或方案论证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和业务方案,预先识别和控制法律风险。三是要正确把握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既要善于识别和揭示相关法律风险,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支持金融创新发展,为提高创新效率和降低创新风险提供法律支持。
3.高度重视客户投诉化解工作。妥善化解客户投诉是减少被诉风险的重要手段。客户投诉是反映银行服务和业务操作是否存在漏洞或风险隐患的一面镜子,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客户投诉,既尊重和保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也能有效避免因客户投诉引发被诉案件的风险。一是要充分认识客户投诉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客户投诉作为企业形象建设和服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研究解决每一起客户投诉事项,确保客户投诉的各项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各专业部门要分工负责处理好客户投诉问题。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认真负责高效地处理本专业客户投诉事项,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措施,妥善解决有关问题,消除被诉风险隐患。三是提高客户投诉管理工作水平,形成一套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根据“纵向按地区、横向按专业”的原则分配客户投诉事项,妥善处理相关客户投诉事宜。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客户,避免激化矛盾。四是要认真做好客户投诉统计分析工作,研究客户投诉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投诉暴露出的产品的缺陷和漏洞,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从源头上消除被诉案件的风险隐患。五是探索建立小额赔付机制。对于一些数额不大的争议纠纷,客户无明显过错、银行有明显过错或者银行虽无明显过错但受客观技术条件限制形成的客户投诉,银行可以与客户进行协商,对客户损失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从而化解矛盾,避免久拖不决面临被诉风险。
(二)完善被诉案件事中处理机制
1.制定周密应诉方案是被诉案件胜诉的基础。一是精心组织,在处理每一起被诉案件中,全面收集证据、资料,对每个环节、每一步操作步骤,均查找出相应的法律或规章制度依据。二是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召开被诉案件分析会,组织人员详细分析案情,从诉讼程序和实体方面下功夫,充分集思广益,注重每一个诉讼环节、证据和争议焦点,理清答辩思路,确定诉讼策略。三是经过对几套应诉方案的缜密推敲、论证和比较,制定出最佳应诉方案,力争取得圆满的诉讼效果。
2.充分调动行内外各种有利资源是案件胜诉的重要因素。在被诉案件应诉过程中,要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部门、法院和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阐述银行的合法主张,争取外部支持和有利条件,确保案件取得最佳诉讼效果。在某漆业公司银行不良贷款剥离案中,就是通过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恰当地做通原告的工作,加之原告的理由也并非无懈可击,最后以原告撤诉结案。在处理跨省的被诉案件中,可以主动与当地银行联系,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通过兄弟行与当地法院的桥梁作用,或者通过兄弟行介绍合适的律师,能够在陌生的环境里面迅速打开局面。
3.与承办法官良好的沟通是案件胜诉的重要环节。在银行被诉案件中,由于案件涉及的金融业务专业性较强,承办法官往往对银行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尤其是那些法律规定比较模糊、弹性较大的案件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银行人员向法官反复讲解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金融规章、文件等材料,并清楚阐明其适用范围及发展变化,使得法官对案件涉及到的银行业务有清晰认识,以便于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正确适用法律,避免或减少败诉案件。
4.重视“首例官司”。“首例官司”是指可能引起群发效应的第一例官司,往往是一个客户银行,而更多的同类型客户处于观望状态。如果第一例官司取得胜诉,成为对银行有利的判例,其他同类型的客户就不敢盲目银行,甚至放弃的念头;如果第一例官司银行败诉,则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5.注重发挥和解的作用。经过诉前论证后,对于那些银行业务操作确有瑕疵,甚至存在明显违法,败诉可能性极大的案件,银行宜主动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和解,减少败诉案件,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6.积极发挥外聘律师的作用,引入“风险”机制。在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示范性较强、法律关系复杂的被诉案件中,可以聘请那些社会资源丰富、与法院、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律师进行“风险”。为了充分调动外聘律师的积极性,可以综合考虑案件复杂程度、社会影响面、诉讼标的等多方面因素,与之签订风险合同,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则不予支付诉讼费。例如在处理某支行一起存单纠纷案中,法院一审、二审均判决银行不承担责任,原告遂向上级法院申诉。该案采取风险方式,明确律师的任务就是阻止该案进入实体审理。上级法院立案庭经过听证,决定驳回原告的立案申请。银行将案件成功阻止在立案阶段,避免了进入冗长的实体审理程序,节省了高昂的诉讼成本。
(三)强化被诉案件事后管控机制
1.及时总结被诉案件的经验教训,着力防控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被诉案件。一是要建立健全被诉案件风险定期通报机制,并定期组织对被诉案件法律风险进行梳理、识别和评估,及时将被诉案件处理中发现的法律风险向有关部门通报,提示被诉风险和防控措施,并定期向管理层报告有关情况。二是涉案分行和业务部门要注意从被诉案件特别是败诉案件中总结经验教训,排查和化解潜在风险隐患,努力实现被诉风险防控关口前移,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三是通过被诉案件揭示的风险点所在,有针对性地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操作风险引发的被诉案件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有效化解操作风险引发的被诉风险。
2.实行被诉风险重点关注行制度。对未决和新发生累计超过一定数量被诉案件的下级行,可以确定为被诉风险重点关注行,采取风险警告、集中研究、现场座谈、专项指导等措施,及时了解重点关注行的被诉案件进展情况,督促做好被诉风险管控工作。
3.完善被诉案件考核机制。一是强化被诉案件的考核力度。银行内部往往对于刑事案件不论金额大小都非常重视,但对于动辄损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被诉案件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要将被诉案件造成的损失与员工的切实利益挂起钩来,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发生被诉案件将损害或危及自身利益。二是要改变目前的考核办法。对于发生被诉案件或败诉案件的,不能只考核法律部门(扣法律事务部门的分数),而不考核该被诉案件的业务管理部门,不能既要法律部门“替人消灾”又要其“代人受过”。对于被诉案件造成资金损失的,可以按一定比例扣减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和案件所在行的费用指标,将垫付资金作为虚拟成本,参与利润考核;对于胜诉案件,按减少赔付资金的一定比例奖励有关部门和个人。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徒法不足以行”,严格被诉案件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违规操作,也可以使被诉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得到有效补偿。
参考文献:
1.李健:银行法律纠纷救济机制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25期。
2.余保福:商业银行被诉法律纠纷主要类型、争议焦点及风险控制[J],《银行纠纷法律风险控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
3.陈攀:商业银行被诉风险的原因及对策[J],《银行家》2008年第8期。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合同管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全自由、公正、安全、诚信与有序的市场状态只能是理想,潜在市场风险时刻存在。对经济活动中的市场主体而言,任何市场风险归根到底都意味着经济风险,都可能导致当事人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减少和预防市场风险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合同,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环节,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一环,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市场风险、树立商业信誉、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律手段,通过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以在最大限度上依法获取预期经济效益。
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信用意识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合同信用缺失、合同履约率低和合同欺诈行为等。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信誉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赢得信誉,除了必须做到产品适销对路、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的合同信用。企业信誉好不好,履行合同是硬标准。
第二,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自身合同管理。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完全靠合同直接联结起来,没有合同管理,企业的外部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活动就都失去了基础。合同管理不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且与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技术等具体任务的实现紧紧联结在一起。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流程、把好合同签订关、提高合同履约率。企业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及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挽回或降低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费用,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第三,现代市场竞争中法制经济的客观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充分实现自己产品的价值,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和交往,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而合同是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合同法》是市场规则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企业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方面和活动作出预测,提出避免法律风险的方案和建议,增强企业应变、发展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在竞争中提高预见性、减少失误,使其管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自觉履行合同义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预防经济纠纷,防止因不懂法、不用法招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我国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就我国企业合同管理的整体现状而言,市场主体的合同管理意识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在对合同的认识、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合同作为维护权益、保障利益等作用的发挥,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企业法律观念淡薄,对市场风险意识认识不够,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签书面合同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市场主体就盲目轻信口头承诺,或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一旦对方失信或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交易无法履行就会引发纠纷,由于当初双方未签订合同并约定相关事项,事后当事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去消除遗留问题。
2、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对市场风险认识程度不够,仅仅将签合同当作一种形式,对其并不重视,比如:在企业的采购、工程建设及维修等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先实施,在需要付款时后补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就很难将双方的责、权、利划分清楚,给项目的履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生产安排失调。
3、企业签订的合同不规范,条纹残缺不全,一些重要合同约定粗糙、不明确具体,导致
出现合同纠纷的时候非常被动。此外,企业对合同管理人员要求不严,培训不够,造成其法律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审查对方经办人的身份、人权限及公司资质,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以及是否在经营范围之内等;二是企业的公章、介绍信和空白合同等重要法律文书被人借用、盗用;三是企业没有明确的授权制度,或对业务人员的授权不明,造成超越其权限对外签订合同等行为引发纠纷。
4、在合同签订后的履行监控制度不完善。企业一般仅注重合同的静态管理,而忽视合同的动态管理。合同履行是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也是整个合同的核心,对合同履行的监控,就是监控合同义务的全面履行,包括签约、交货、验收、结算等环节。为保证公司或企业的合同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一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但由于与各业务职能部门协调或深入监控的程度不同,致使合同履行中的监控不能到位。
5、合同履约率不理想,追究违约责任时容易忽视诉讼时效期间。导致合同履约率不理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法律知识匮乏,在合同签订之前没有深入调查对方资信情况而落入合同骗局。同时,在对方违约后,又未能及时行使相关权利,导致合同债权因过了诉讼时效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建立现代企业合同管理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独立承担经营风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本质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微观基础、利益主体。这就迫使企业更多地考虑市场的变化,改变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来实现与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生产、交换、运输、销售等经济往来和协作。企业合同已是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要法律形式、生产经营活动之导向、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订立、履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和信誉,合同管理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现代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1、健全合同基础管理工作
建立合同集中归口管理机构,这是管好合同的组织保障,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应由法律事务机构专门负责。同时,合同管理工作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企业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有效衔接合同签订前、签订中和签订后的各项工作,形成完整科学的合同全过程管理体系。因此,应当采取统一归口管理与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即由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全面负责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合同实行统一管理,对合同的立
项、谈判、起草、签订、履行、变更、纠纷处理和事务管理行使监督、检查和指定职责。在企业计划、财务、供应、销售等业务部门和从属企业设立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事务机构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这样,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由法律事务机构和各部门、从属企业组成的层次化合同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是管好合同的制度保障
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及使企业各方面步调一致,这些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委托制、审批审查制、台账统计制、监督考核制和档案制度等。通过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风险、保障企业权益,从根本上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不断完善合同法律审查标准等,使企业在合同管理建设中更上一个台阶。
3、合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是合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实施合同管理时可借助网络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的网上录入、审批、数据统计、监控、履行监控、结算等,并将合同文本制定、合同审查、合同履行以及存档管理设置统一流程和数据库。合同管理系统的预警程序还可提示合同管理人员不要脱离轨道,自身的加密程序则更让非合同管理人员或公司外来人员难以进入不该进入的档案区,而拥有自己账号的公司员工则可以在公司内外远程或近程地轻松查找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因此,合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合同的无纸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手工操作的难度,还可以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安全,使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加快与国际企业接轨的步伐。
4、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普遍存在,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公司内部对于客户资信的开发与管理、信用分析及信用额度审核、应收账款管理与监控、拖欠账款的催收等工作还缺少专门的部门管理。因此,应尽快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专业化地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信用地位以及增强信用实力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
5、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形成全员风险防范的企业文化
在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方面,首先,要重视人才,招聘或选调具有较深法律知识,懂业务、责任心强、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充实合同管理队伍;其次,要加强法律理论知识学习和在职培训,定期送合同管理员到高校学习,丰富其知识结构并积累经验;最后,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规范,明确岗位责、权、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以机制引导人,对为企业争取经济利益、挽回经济损失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