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入门范文
时间:2023-09-27 18:2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知识入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Trips与澳门对知识产权含义的不同处理 2
(二)、Trips与澳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 3
(三)、Trips与澳门在知识产权中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5
二、Trips与澳门著作权的范围、效力和保护标准比较 6
(一)、关于文学艺术作品 6
(二)、关于计算机软件及其数据库的保护 7
(三)、关于出租权的保护 7
(四).关于表演者、唱片及录音制品的制作者、广播组织的邻接权 8
三、Trips与澳门著作权对知识产权的实施比较 9
(一)、刑事违法行为 9
(二)、行政违法行为 10
(四)、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公布 以及WTO安全例外条款 10
四、结束语 12
一、导论
(一)、Trips与澳门对知识产权含义的不同处理
就知识产权的概念而言,自从十七世纪法国人卡普左夫使用“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和18世纪中期德国在活字印刷术中使用知识产权内涵开始,知识产权已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历史。 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也有了广义与狭义的之分。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人类一切智力创作的成果,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其权利内容主要有以下各项: 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现;5)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它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包括澳门地区在内),也即大多数国家原则上已同意该公约广义知识产权界定的范围,但是中国澳门与各国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将科学发现排斥于法律所保护的排他性的权利之外,不授予科学发现以任何财产权利。在世界各国立法中,真正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称的“知识产权”的内容都当作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国家,并不多见。Trips由于是与贸易有关的协议,因而广义知识产权中的科学发现权与民间文学有关的权利也没有涉及。可见,各国及trips在概念上认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但在立法上有所限制。
狭义的知识产权,或称传统的知识产权,则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两部分。中国澳门已加入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目前对工业产权应作比较宽泛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应于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版权则包括作者权与传播者权等。目前,中国澳门与世界各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传统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认识比较一致。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正是在对这种狭义知识产权概念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许多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签订,也可以认为是这种观念的产物。而trips没有规范狭义知识产权中的实用技术专有权的一部分内容,例如“实用新型”。可见,这个协议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既非中国澳门与各国通常理解的狭义的知识产权,也非“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所定义的广义的知识产权。这一协议中的知识产权的范围是与国际贸易实践中一些经济大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护本国利益的实际需要相关。
(二)、Trips与澳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
《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是WTO文件的一个附件。WTO的文件可以用一个基本法,两项程序法与四项部门法来归纳:
基本法是《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两项程序法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四项部门法是《多边货物贸易协议》 《服务贸易总协议与附件》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诸边贸易协议》 。上述协议除了《诸边贸易协议》,不允许成员挑选,要么全部签署,要么全部不签。而其中的《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地位很重要。他与《关贸总协议》(GATT) 和《服务贸易总 协议》(GATS) 的地位也是平行的。它也可译为“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WTO的《知识产权协议》法律框架有七个部分,共73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和基本原则,关于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使用标准,知识产权的执法,知识产权的获得、维护及相关程序,争端的防止和解决,过渡安排,机构安排、最后条款等。
在澳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也即主要内容)是由著作权(版权)和工业产权两个方面组成:
一、著作权(版权)方面:
澳门的著作权一直以来主要适用1972年从葡萄牙延伸至澳门的著作权法。事实上,近数十年以来,科技的速度发展及在著作权方面所兴起的国际新类型均使法律不相适应。而11月25日第 4/85/M号法律及5月4日第17/98M号法令则只能填补其中部分法律漏洞。又鉴于目前存在非法大量复制计算机程序、录音制品及录像制品以及将其进行交易的情况,因此,有需要对相关法令进行修订。此现行法规不合时宜的局面,在相当程度上亦是基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澳门承担国际义务而造成的,同时也是非法大量复制计算机程序、录音制品及录像制品以及这些交易行为对知识产权的侵害已达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的原因。此外,这种行为也已对本地区与其贸易伙伴间的关系构成重大阻碍。本地区加入该WTO组织,即须同时受《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约束,而该协议则带来多项义务,其中包括须将域内实施的法规配合《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1971年《巴黎文本》、以及配合1961年于罗马签订的《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录制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的义务。基于上述各项理由,几年来澳门政府一直认为有必要核准新法规,并且也核准新法规,以履行本地区须遵守的国际义务,并同时响应在著作权法方面的现代化需要。
现行的澳门的著作权(版权)包括以下范围:著作权制度有关法例除了《著作权制度》(97/99/M)外,还有其它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著作权法例、公约和协议,包括有规范八月十六日第43/99/M号法令第195条至第200条、《计算机程序、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的商业及工业活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世界版权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二、工业产权方面
篇2
翻开书的第一章,经济法基本原理。在这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必须掌握的法学基础知识和经济法基本常识。这给我们入门起了一个很大作用。
通过自学这一章,我懂得了很多。法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说法,有称什么律的,比如说明朝的明律、唐朝的唐律,还有宋代称的“刑统”、元朝的“典章”。叫法不同,但初衷大体一致,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还有法的特征、法的分类,这些都是法的基本知识。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了解了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调解仲裁、民事诉讼。以前看电视,很多案件法院都希望当事人自行调节以后,双方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再请求上诉。原来想的简单,其实还有很多类型的案件是不适用于《仲裁法》的,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应有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经济法基本原理还只是个开始,而后面的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等等,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的经验,在讲解中穿插引用了许多生动的关于经济法不同方面的案例,让我们在听的同时,“看到了”许多真实的纠纷实况,我们学得津津有味,真切的感受到了经济法对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所起到的贡献,也了解并体会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我觉得对我而言帮助最大的是第三章公司法。我其实原来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并不了解,总感觉这些东西离自己还很遥远,其实再过个两三年就得接触,所以学习完这一章还是收获很多的。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顾名思义,前者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来承担责任,后者是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没有说像普通合伙企业那样,出事了,大家一起无限连带责任。学到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门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增加资本,贷的是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人增加资本,贷的是股本。其实在专业知识领域,很多内容是相通的。
还有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利机构,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在学习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董事长就是及权利与地位于一身的公司老大,其实他也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他也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事,公司较为重要的事情,必须通过股东会的决策。老师上课还开玩笑道,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没有规定,你们现在就可以拿一块钱去注册个公司,当个领头羊。其实想想,这个课程还是蛮好玩的,用处很大。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这个问题一直从拿起这本书到期末结束,我想现在我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现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经济发展对国家、对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我国颁布和施行了大量重要的经济法法律,国家在努力做好普法工作,树立以及强化我们公民的相关经济法律意识,让人们在经济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都寻求经济法律的保护,国家在一步一步的完善经济法。
篇3
司法考试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选拔司法职业人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司法考试作为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其是本科法学教育的“风向标”,对法学教学改革存在指导作用。
(一)评估法学教学效果
就一般经验而言,教学与考试是相联系的,考试的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考试,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才可能暴露,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试的基本功能即是全面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司法考试之于法学教学也存在这样一种意义,即法学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司法考试来反映。具体而言,法学教学的核心课程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这些内容亦是司法考试重点考察的内容,法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相关知识讲解的详细程度将对学生司法考试的成绩产生关键影响,教学的效果,将全面反映到司法考试的成绩中。实质上,就很多法学院校而言,其在宣传本校法学教学效果时,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也是其重点宣传的内容之一。如有法学本科院校即在其招生广告中宣称,该校大四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为30%,学生毕业后三年内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高达75%,并据此宣称该校本科法学教育质量过硬。从这个事例中即可以反映,司法考试之于法学教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全面评价法学教学的效果。
(二)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司法考试的作用不仅在于全面评估法学教学的成果,其还发挥着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桥梁的作用。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司法考试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法律人的入门考试,一旦通过这个考试,即获得了法律殿堂的通行证,成为法律共同体的组成人员。也就是说,法律职业作用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而评判从申请从业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依据即是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的,才认为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从事法律行业的前提并未接受法学教育,而是通过司法考试。因而,司法考试即成为了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意味着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通过司法考试才意味着其法律知识达到了从事法律行业所要求的水平,因而也才给予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的获得是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必经途径。不仅如此,实践中,很多企业招聘法务人员或者司法行政机关招收公务员的,也要求应聘者或报考者通过司法考试。从这个角度而言,司法考试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的,只有通过司法考试才能从事法律职业。
(三)指导法学教学的发展
司法考试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其对法学教学的发展亦存在影响。实质上,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法学教育的目的即包括了促使学生掌握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确保进入到司法职业共同体中,成为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为此,对很多法学院校而言,法学教育的开展即不得不考虑司法考试的考察内容,根据司法考试的需要而调整其培养方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自2008年司法部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司法考试之后,很多法学院校即调整了其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对法条的讲解。甚至有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即将成年司法考试的题目纳入到其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司法考试题目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这即反映了司法考虑对法学教育的指导作用。
二、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挑战
尽管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开展存在诸多的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法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而法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培养职业法律人之要求,司法对法学教育之开展存在诸多的冲击,当前法学教学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面临司法考试的挑战。
(一)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目标的挑战
本科法学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基础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法律条文知识也有相当程度的熟识。也就是说,本科法学教育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相比,其在教学目标上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使学生精通于法理。因而,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多地是培养综合性的法律人才。所谓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则不仅应当能够胜任司法实务工作,更应该能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因而,本科法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至于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由学生通过实习或者参加工作后习得,而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而习得。而司法考试作为选拔职业法律人的入门考试,其考察的重点内容即是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法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使学生掌握法律应用技能,而是培养其法律思维和法学理论功底,这即表明,本科法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司法考试之要求存在偏差的。因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本科法学教育即应当处理综合性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实务性法律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内容的挑战
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内容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课程设置上,本科法学教学包括十四门核心课程,包括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金融法、国际贸易法等课程。而就司法考试而言,其侧重考察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这几个部门法,所占分数比例高达70%左右,但在课程安排上,这几个部门法学受到重视的程度显然不及于司法考试对这几个部门法进行考察的力度。其二,在各个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当前主流的法学教材中一般都侧重于法学原理、法律发展、法律条文的介绍上。以目前国内法学院校采用程度较高的由姜明安教授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为例,该书即是侧重于上述内容的介绍,全书几乎没有出现法学案件。而就司法考试而言,其一般都是以案件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经历过专业法学教育的学生,一般都具备较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对法律条文内容也有相当的了解。但这些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案例的能力则不足以应对司法考试。从这个角度而言,本科法学教育内容与司法考试考察的内容之间是存在差距的。
(三)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学模式的挑战
司法考试作为选拔职业法律人的考试,其所考察的内容必然是具有实务性、操作性的。也就是说,司法考试以法律应用能力为考察对象,在具体的考试内容安排上,可能涉及到案件办理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程序错误、法律文书的写作等。这些问题,在本科法学课堂上当然也是可是进行讲解的,但如能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的办理,则其对这些知识才会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也才能理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内涵。遗憾的是,当然本科法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除为期较短的实习之外学生少有参与司法实践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前本科法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应司法考试之要求的。
三、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的应对
自2008年司法部允许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司法考试后,许多法学院校注意到此动向,在其教学安排中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为有效应对司法考试提出的要求,法学教育还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合理定位法学教学目标
如上所述,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多地是培养综合性的法律人才。所谓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则不仅应当能够胜任司法实务工作,更应该能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实践中,各法学院校往往基于现实的考虑而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而忽略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本科法学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即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的研究型人才,又定位于培养实务能力突出的实务型人才。为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法学院校可以建立起分班制度。具体的作法是,在大一阶段,学生统一学习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堂。到了大二、大三则进行分班,分为基础理论班和实务班,由学生在这两个班中自主选择。基础理论班的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到大四后专注考研;实务班的学生在此阶段则主要学习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应用知识,到大四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这种分班制度的建立,立志于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学生将有条件掌握扎实的法律应用技能,从而能够轻松应对司法考试。
(二)合理调整法学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就法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而言,不管是科目设置抑或内容安排,当前法学教育中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而非实务操作。据此,笔者认为,为有效应对司法考试,法学院校之教学内容应当作如下调整:其一是在科目设置上,加大实践性科目所占比例。在法学科目设置上,应当加入文书写作、证据收集、法庭辩论技巧等科目,从而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自如应对司法考试。其二是在内容安排上,则应当在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实践性较强的部门法中加大案例分析的比重,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同时将刑法、民法、行政法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熟识法律应用和案件分析的技能。
(三)创新法学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 策略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08-0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学专业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会计学的基础课程,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所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诸多教学问题成为影响该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因此,及时高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学专业中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学科的内容相对来说过于庞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出头绪,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总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尚有欠缺,难以适应教学节奏
在当前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十分基础的课程,并且一般都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向学生讲授。而财经法规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更多体现的不是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而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之前并未接受过相应的法律知识教育,所以,对于会计学和财经法律知识都十分陌生。[1]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法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要想学好相应的法律知识,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并未接受过相关的法律训练,所以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时候,由于法律基础的欠缺,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法律素养的提升,所以难以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显得较为吃力。
(二)教学方式传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绝大多数的老师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节奏基本都由老师来掌控,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尴尬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学专业教学同样也不例外。[2]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没有其他学科紧密,所以教学过程中难免显得较为枯燥,所以,要想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就应该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教学形式,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遗憾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依然单一枯燥,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三)缺少课堂教学的铺垫,学生理解存在困难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会计学专业学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应该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后学习,这样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有了之前的知识铺垫,理解得也会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3]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会计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都是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前让学生学习会计从业资格的相关课程,从而有效提升考试的通过率。由于其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学生由于没有前置课程的铺垫,理解起来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另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一门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学科,而学生由于尚未进行相关的课程实践,对于有关部分理解也不够深刻,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对会计学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影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学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前置课程的铺垫。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和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规划,不过度追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适当地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后移,让学生在有一定的会计学专业积淀之后再学习这门课程。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从而使学生了解会计实务中的工作形式,这样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会有切身的体会,不至于无法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4]另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使《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教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预习和消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为了追求考试的通过率而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这样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反而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二)适当采取案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很多学科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过程中难免显得过于枯燥,如果老师给学生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不仅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会过于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5]所以,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其中的许多知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又缺少专业知识的铺垫,所以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吃力。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可以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提炼,然后找出有关的实务案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融入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分析和整理案例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学到有关内容。[6]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读案例,然后找出案例中违反业道德或者财经法规的操作,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直观。与之前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相比,教学质量会有巨大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学
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适当地将课程后移,等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再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形式,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引入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4):139-140.
[2]张大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商业会计,2013(23):121-122.
[3]苏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35(21):121-122+123.
[4]蒋小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187-188.
[5]黄丽华.新视角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高效教学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3):235-236.
篇5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共14个,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第4、5号文确认,全市的卫生监督机构均为全民事业单位。核编362人,现有工作人员423人,共超编61人,其中卫生监督员共365人。
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组建以来,打破了以往“一个专业、一部法律、一支队伍”的监督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实行综合执法,执法规模和监督力度都大大超过以往,执法效果明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强化卫生监督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初步树立起卫生监督执法的良好形象。仅20*年,对33000多家被监督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达120000多户次,开展了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各类卫生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行政处罚2292户次,罚没款达190余万元,取缔非法生产经营800多户,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区县卫生监督队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监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且专业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不高,与当前的工作要求有差距。
目前全市区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65.5%(277/423),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41.8%(177/423),中专以下的人员仍有10%(42/423),无职称的达15%(66/423);与卫生部的卫生监督员全部要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卫生监督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的集合体,承担着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促进经济建设服务的任务,工作繁重、责任重大。因而,卫生监督员的高素质是实施强有力卫生监督执法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求卫生监督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行政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从目前的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构成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监督员是从原卫生防疫站直接转员到卫生监督所,且原来大多都是从事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专业结构单一,法律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不适应当前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的要求。而另一方面,部分监督员对卫生执法的专业性、技术性认识不足,在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比较重视的同时又忽视了专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监督工作中常常遇到困难。
2、卫生监督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无法适应面广量大的监督执法工作需要。
目前,全市14个区县卫生监督所仅有编制362人,实际工作人员已达423人,超编61人。14个区县卫生监督所承担了大量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被监督管理单位数量众多,共有33000多户,卫生监督人员数与辖区人员数之比悬殊太大,现场监督人员严重不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常超负荷工作;而当前政府、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卫生监督工作要求很高,要做好监督工作,满足群众需求显然是力不从心。例如秦淮区,全区有3103户的管理监督对象,现场监督人员仅有11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监督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更有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等许多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必须完成,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难以体现。
3、卫生监督人员工资、执法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卫生监督机构的发展。
20*年,全市14个区县卫生监督所共计得到财政拨款1150余万(其中卫生监督执法专项经费82.3万元),人均2.72万,最高4.56万(六合二所),最低1.51万(高淳县所)。部分区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人员基本工资政府都无法全部解决,其它如办公经费、执法装备、交通工具、执法专项经费更无多少资金投入,14个区县卫生监督所的经费每家都有不足,全年共缺少经费775.5万元。
卫生监督执法是代表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体现公正性,其监督执法行为必须与其利益脱钩。但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卫生监督机构,如果长时间不能解决经费问题,执法的趋利性就不可避免,它们首先必然考虑生存问题,不可能保证监督执法的公正和规范,十分不利于卫生监督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经费的缺乏,执法装备、交通工具、现场取证工具等都严重落后和不足,限制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职工各项福利待遇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也难以调动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卫生监督人员的进出口不畅,限制了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尽管卫生监督机构目前存在种种困难和不足,但它仍是全民事业性质、应当全额财政拨款的单位,同时具有行政监督执法权,仍是许多求职者向往的工作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开展,监督机构本身没有人事权,存在着不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人员不能有效分流,想要的专业对口、素质高的人才不能及时引进,而通过各种关系进入的人员不一定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卫生监督和卫生技术服务的范围界定不清,导致卫生监督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职责难以明确。
卫生监督与卫生技术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两者的分工与协作对于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区县普遍存在卫生监督所在工作中与疾控机构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其中健康证的办理、检测报告、监督监测、各种报表的上报等矛盾突出,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6、卫生监督的网络不健全。
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原来曾为城乡卫生监督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乡、镇一级的防保机构的业务关系、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没有重新理顺和落实,使这些防保机构逐渐萎缩,而郊区、县的卫生监督所人员本身就不足,加之辖地辽阔、点散、量大,对乡镇的卫生监督难以到位,使许多乡镇存在卫生监督的空白点。
三、加强全市区县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搞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必须致力于解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者不懂法等问题,努力推进卫生监督人员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努力推进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注重监督频次向注重监督质量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依法行政制度(包括行政处罚复议制度;重大处罚案件备案制度;罚缴分离制度;投诉举报查处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责任分工,制定具体目标,各项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和个人效益挂钩。保证机构内部的协调、高效运转。
2、严把监督员入门关。要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员的队伍建设,首先就要把好监督员的入门关,应积极探索补充卫生监督员新鲜血液的好方法,逐步实行必须通过严格考试并经过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来录用新的卫生监督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区县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
3、对已在岗的卫生监督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综合法律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对所有监督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让他们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执法工作需要。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强化培训是基础。为培养一支既熟悉卫生专业知识,又掌握法律知识的复合型卫生执法队伍,应紧抓提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放松,以适应日益完善的卫生执法体系的执法工作的要求。为此,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制度。要采取平时自学为主,授课培训为辅的方法,组织行政法学、程序法学及专业法规等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严格集中统一考试,对考试不及格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补考,未取得年度规定学分的,必须离岗学习。
4、建立并完善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质量效率考核工作,要在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数量考核的同时,还逐步加强对卫生监督执法质量的考核工作,同时积极进行人事、分配方面的改革,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拉开奖金等分配档次。探索建立卫生监督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工作中引入人才竞争机制,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监督员双向选择,吸引优秀人才,培养骨干梯队,同时对一些确实不能适应卫生监督新形势的监督人员转岗或分流。
5、卫生监督机构性质不明确,体制不顺,监督人员工资和执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差额很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卫生监督队伍的健康发展。卫生监督队伍是完全履行政府行政执法职能,应当纳入公务员系列,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执行,各类经费应得到各级政府全额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事分开,保证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保证卫生执法的公平、公正。建议国家卫生部或省一级人民政府应对各区县的经费数额有一指导意见。
篇6
论文关键词: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重要意义;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法律素质是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法律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概念性较强,与生活关系密切,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本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正确认识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难题。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文化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平时对法制不够重视。有关调查表明,正处花季的17岁是危险年龄,正成为犯罪高发期。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学习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必定会影响他们的法律意识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我自己守法就行了,法律也不能拿我怎么样。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法律怎么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也许不知不觉就做了违法的事,所以不学法、不懂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再者,就算自己守法,不代表别人的行为不会侵害到你的权益。这时候你就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了解法律常识怎么行?
法律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仍处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地位,有些学生觉得法律离自己比较遥远,“法律于我何干?学法律干什么?不犯法就行”的想法恐怕也不是少数学生才有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虽有理但却不知怎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最终吃亏上当或走上歧途的事例。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水平,建立起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和捍卫法律的尊严,进而使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重视绪论课教学
法律基础知识在初中课程里略有涉及,有些学生对“重炒旧饭”不以为然,还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后知识记忆不牢,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无所谓情绪。针对这些情况,第一节课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必须上好第一节课即绪论课,为日后的顺利教学奠定基础。第一次课除了介绍本课程的安排和以往一些考试情况外,要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入门欲望,使他们对后面知识学习充满期待,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热情,从而树立对本课程的积极学习态度,坚定学好本课程的信心,为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绪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在备课时,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搜集素材,合理选择教法,认真充分备课,做到胸有成竹。同时,应通晓教材全部内容,以便熟练运用教材。其次,开讲要引人入胜,悬念迭起。针对学生第一节课常有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可以提出问题:“当面对物质的诱惑时,你会不会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当面对鲜艳的刺激时,你能不能抑制往青春的冲动?当面对暴力时,你会不会手足无措?当面对伤害时,你会不会束手无策?”让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以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再逐一讲解,从而使学生觉得既熟悉又新奇,于是追求新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同时,再次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法律能给人以安全的指南;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法合理、适时适度地处理学习阶段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
法律教育与法治实践联系密切,源于法治实践的案例在法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法律教学中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教学方式。案例既是法律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律教学的重要内容,缺乏案例的法律教学是不完整的。恰当运用案例,能帮助教师阐明问题,突破讲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要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关键在于对其正确把握并合理应用。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介绍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然后说明其具有的五个特征:(1)防卫意图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起因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3)防卫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4)防卫时间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5)防卫限度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同时强调这五个特征也是构成正当防卫的五个必要条件,即主观条件、起因条件、对象条件、时间条件、限度条件。重点是要对各个条件分别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法律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便日后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懂得评判是非、合理应用。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 财经法规 会计职业道德
党的十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技工院校作为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宣传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此,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必须高度重视,同时,这门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国家举办的会计从业考试,使他们能够接受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规范教育,技工院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变课程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专业知识。
1、加强并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认识
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凝炼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更为新形势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并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并充分体现其要求,形成教学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行同向的正效应,使核心价值观在会计行业深深扎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必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细、小、实”上下功夫,如通过升国旗、入党入团、入社团、入学等仪式以及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教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推动者,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成为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会计的理论知识,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技术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社部对技工院校的一些指导性文件进行深化改革,学校按照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调整,重点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在教学中增设了较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虽然一些教学改革让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但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没有有效落实。较多的学校开展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开设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考证的要求,没有真正的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目的。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程教学方式较单一
传统教学中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方式采取的是课堂教授的方式,教学方式较单一,一味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调节课堂的气氛。由于课本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数是一些专业性的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定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内容的枯燥使得他们的热情大打折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考证的必考内容,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为应付考试而教学,为学生灌输概念性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不彻底,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经济方面的法律知识彻底的进行掌握,让他们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能够合理的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而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教学,没有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彻底的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受到影响。
3.2、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考试的必考科目。此外,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大多数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来,这门课程只是一门普通的专业课,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是属于一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察的科目,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不高。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是讲解关于法律法规的课程,总之他们认为对课程较多的理解对以后的发展也没有很大的好处,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没有对课程的真正含义进行深层的了解。
3.3、师资配置缺乏合理性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相对简单,非专业级别的教师也能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导致一些技工院校对教师的要求较低,调低了教师入门门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非金融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也难以涉及到经济的深层讲解,只是对理论进行阐述,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的讲解存在较多的缺陷。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师中有较多的教师没有会计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讲解,也没有进行深层的案例分析,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4.1、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讲解为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在老师对某一法律规范或是理论进行讲解的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和财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案例讲解可以将课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直观形象的在案例中进行讲解,使课程中的一些法律原理、条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体会课本知识的内容,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得到补充和丰富。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学生从理论的灌输中解放出来,提高他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对理论知识进行规范的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具体的法律知识基础,对一些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也难以正确的理解,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深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4.2、实施多媒体教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讲解中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使他们对抽象的内容进行深层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重新对教学进行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新型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多种教学展示的功能,在教学中应用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经济方面的法律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立体感,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感性的表达出来,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视听,调动学生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视频播放软件对企业中的具体工作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企业中工作的氛围,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具体的规划。
4.3、改变师资队伍的配置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着对学生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计做账,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遵守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为了让学生能够彻底的了解会计和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安排经济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能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层的讲解,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结束语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善于对教学知识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着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设计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道德素质和价值观自信,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雅.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32).
[2]张大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商业会计,2013(23).
[3]林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11(2).
篇8
一、齐抓共管把创建平安社区作为工作重点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今年社区6月份,根据上级要求社区综治办结合安监办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同时每个月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多次火灾隐患、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等专项检查,对企业进行安全宣传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本社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综治办每季度举行一次关于平安社区会议,总结上季度工作情况以及讨论下季度平安建设。我社区在小区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行驶,并且采用外来车辆入门登记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结合,去年开始社区内各个角落都配有闭路监控系统,电子眼,安装防火、防盗报警、防盗门率达100%。社区今年还制定保安队伍登记表、治保委员名册、群防群治巡逻工作情况统计表,在重大节日期间到来之前,社区坚持在每栋楼道单元门口张贴安全警示通知,警示居民自我防范,并经常性的开展治安安全检查、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多管齐下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治安安全。
二、对流动人口进行规范化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今年利用人口普查的上门机会,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今年开始小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出租户也逐渐曾多,社区外来人管理人员针对此情况,对社区内的出租户签订协议目标责任书,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流动人口花名册、对小区内以及辖区内工地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2、督促辖区周边工地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通过强化宣传教育、细化管理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使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人员。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并发放法律知识读本。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篇9
本文通过对财会人员行业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指出了财会人员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其内在的基本的要求,剖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即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更是全体财会人员均要恪守的职业道德。
2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面临的困境
2.1 客观环境困境
2.1.1 社会风气、经济环境的影响
财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的影响,每天面对单位的资金流转,很多财会工作者在物欲、贪欲面前失去了分寸,丧失了理智。
2.1.2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形成了监管漏洞
由于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经济活动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而有些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由此为打法律“球”行为留下了空间,也为法律监管提出了难题。由于现有的法律监督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也时常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而使很多通过“找关系”、“托门路”的企业、单位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削弱了企业和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作为企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在单位的财务行为与财会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而选择了违纪违规。而且,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又各有自定的监督标准,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从而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2.2 主观环境困境
2.2.1 财会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违规避税。有很多单位从维护单位及部门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少缴甚至是不缴税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做为对财会人员的工作考核标准。而财务人员作为直接责任者,无法规避地走入“避税”的误区。为了实现少缴税款的目的,漏帐、错帐、帐外账,隐匿收入,多计支出等违规处理方式而走上违法的道路。
2.2.2财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主要表现在有些财会人员,尤其是基层财会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也因为财会人员法律知识欠缺,片面的认为,“这事是领导让干的,与我没关系。出了事领导兜着”。正是这这种对法律责任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的态度,导致了很多不应发生的造假账、偷税漏税行为。
2.2.3 财会人员业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很多基层的财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知识素养。有的财会人员安于现状,对工作敷衍了事,有的财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财会人员队伍良莠不齐。
3 如何打破僵局,实现财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1 知法、懂法、用法
财会人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择业前知法,财会人员在选择要从事财务工作之前,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了解职业风险,熟悉财会法律法规,明确财会工作的,然后再走入这个行业,才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使自己立于安全之境。二是从业中懂法。随着国家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建立健全,打开中国财政部的网页,每天都有新的规章、制度、文件出台、颁布,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挑战,必须学法、懂法,及时了解并热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才能在工作中避免走入雷区。三是业余中学法。财会工作如逆水行舟,财会人员就要不断增强自我修养,坚持充分利用业务时间来学习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3.2 充分了解工作环境
财会是一个单位经济工作、业务发展的综合体现,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财会人员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仅仅依托财务部门是适应不了事业发展管理需要的,所以财会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查阅与单位所在行业相关的资料,充分了解对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法规(这直接关系到财会风险),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心里有数,在权限范围内多查阅以前的档案资料,例如会议记录、以前年度的年度报告等文件,通过这些,财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环境有了充分了解,更有利于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好,使财会工作顺利开展。
3.3 提升业务水平
曾经一部戏中有一名话说得很有道理“二十一世界最制缺少的,是人才”。不论哪个行业,人才都是最吃香的。财会是一个入门简单,但提升较难的行业。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掌握了基本的财会知识,就可以做简单的会计工作,但想从事更高深的财务管理,需要财会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业务知识能量。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队伍,是一个金字塔形,基层财会人员很多,高精尖财会人员紧缺。财会人员要想在单位立足,在本业上干出成绩了,业务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现今财会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要求等日新月益,如果财会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淘汰。财会考试中最难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知识更新率达到70%、80%,可以想象,要成为一名高端财会人员,需要财会人员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了。干一行,精一行,要想掌握工作主动权,业务能力必须过关。
3.4 道德选择
守住本心,坚定立场,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虽然在工作中有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经受住诱惑或压力,但对大多数财务人员来说,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仍然是最基本的选择。难得的,在职场工作,财务人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压力、要求、诱惑,如何做出决择,才是财务人员最艰难的。其实,任何选择都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如果单位领导施压,面对权势的压力,做为财务人员要分析,按领导交代办理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单位如何、个人如何,尤其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财会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轻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5年之内不得重考,终身禁止从事财会工作,更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财务人员心里要有明镜,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总之,财会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恒久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财会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财会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财会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东.从职业道德建设论会计诚信[J].山西科技. 2008(01)
[2]王程.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科技信息.2006(06)
篇10
关键词:审计视角;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种多样,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经济政策下健康合理的成长,经济管理政策与经济迅速提高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税收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税收政策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以逐步趋于完善和标准。传统的税收政策为单纯的缴纳、上交、记录、分发步骤,如今的税收和财务管理设计方方面面,针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制度了不同的管理政策。
纳税会计的兴起和实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如今在不断的进行推广和普及。纳税会计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事实证明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合理政策。纳税会计具有法律效益,任何违反纳税会计的单位和个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纳税会计如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审计视角下的纳税会计更是具有巨大的讨论价值,如何提高它的应用和操作水平成为了经济管理人员争相讨论的话题。
一、审计与纳税会计的基础理论介绍
纳税会计是一门涉及到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它包括广泛的税法理论和会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它的内容将更加和完善和丰富。接下来将着重介绍和审计理论和纳税会计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一,审计理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审计的内容和行为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审计其实就是审计法,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审计机关部门,行为对象包括各种各种政府和企业的财政部门,行为内容有检查财务行为规范、会计部门的行为标准审核、财政收支状况、资产和资金和来源和开销等等。审计还分为一般审计和税务审计,一般审计是指上面所介绍的传统的普通审计行为,而税务审计与一般审计有所不同。税务审计则是细分出来的专门针对税务的审计行为,在审计机关有专门设置税务审计的审计部门,他们进行日常的税务审计,包括对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税务审计具有国家强制性,因为税收情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税务审计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纳税会计。纳税会计是近几年来新兴发展的会计学科,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我国税务管理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结合了财务管理的知识和税务会计的理论知识。纳税会计的基础理论为法律制度,它的强制力和执行力也体现在法律制度上,法律制度与纳税会计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纳税会计运用税务学和会计学的理论知识行为进行它的日常行为,它的日常行为体现在纳税人所有的纳税行为,纳税会计在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标准则是以当地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统一货币。财务会计是纳税会计有相似之处的基础,纳税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纳税会计的很多理论和行为是从财务会计中演变而来。目前的纳税会计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它的业务不仅仅是对相关部门税务的监督和管理,它还涉及到对相关税务的统筹规划上。统筹规划包括对以往税务监督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规划安排,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纳税会计学科越来越完善,促进我国纳税会计的发展。
二、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几点原则
纳税会计是一门具有法律效益的学科,因此,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需要一定的实施和执行准则的。纳税会计除了具备会计业务的基本准则外,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的准则,以保证自身的工作严谨性和效率性。通过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纳税会计的理论特点和执行规则,下面本文将通过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基本对比来说明纳税会计的几点原则。
第一,法定性原则。会计强调客观真实性原则,讲究的事情处理的合理性,相比与会计的客观性,纳税会计更具法定性,讲究用法律来说话。审计是纳税会计的使用工具,它的出现很好地配合了纳税会计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纳税义务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财务会计是在真实事情发生之后所进行的行为,客观性比较强,例如只有当在规定时间内企业内完了收入和支出,并且实现了财政记录,企业的财务行为才能通过这些事件加以体现,而去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纳税会计是在企业单位和个人要在打算去进行收入和支出时,就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纳税行为,这就是纳税会计的强制性所在。纳税会计之所以具有强制性是它的服务对象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纳税会计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会计,它的法定性原则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相关性性原则。纳税会计发展到现在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有了相当的不同。它们在含义、属性类别和作用的对象都有所不同。纳税会计的相关性含义表现在子执行过程中辅助于纳税政策的关系。此时的相关性更多的表现的是纳税会计的意义所在。纳税制度的相关性则更多的由经济上的各种行为来体现,完成收入支出、业绩核算、成本预算等等,纳税制度都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从而体现相关性。在属性类别上,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财务会计的属性是通过千克等重量单位作为计算标准,而纳税会计则通过相关性作为计量属性,更多地体现在执行要求和准则上。在财务会计上的作用t是只在说明意义的重要与否,而纳税会计上的相关性在于事情的原由,是什么行为造成了如此的现象。
第三,可比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上还存在了可比性和相似性的原则。虽说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会计学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似性。在执行体系和执行内容以及被控制的对象也有所区别。在执行体系上首先执行之前所依据的政策和制度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执行的标准也有所区别。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是有区分的,财务会计为了计算规定时间内企业政府所实现的收支状况以及账单合算、盈亏状况、成本预算等等。而税务会计则是为了进行日常的税务审计,包括对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在影响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条件有所区别。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效由自身决定,自身的工作效率决定着工作业绩,简单来说就是工作速度越快,工作效率越高。而纳税会计不同,纳税会计是有纳税主体是否配合纳税工作者的工作决定的,纳税个人或单位及时缴纳税额那么纳税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就高。
三、提高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操作水平的几点策略
第一,提高纳税会计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越来越高,会计的管理越来越多样化,会计工作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会计理论知识设计经济、管理、法学等方方面面。在传统会计方面,凡是入门者必须具备会计的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根据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分为不同级别的会计证。对于具有强烈法制性的纳税会计来说,纳税会计的理论知识更加繁多和精细,这些知识理论中除了基本会计学科的知识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法学知识。因此,必须提高对纳税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考核,增加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对已经上岗就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水平考核,对于水平高低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给予升职奖励,对于水平低高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予降职处分。由于纳税会计的职务类型众多,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给对工作人员进行如下的几种分类:分验型人员、理论型人员、实践型人员,对于不用类型的员工应给给予其最擅长的岗位,各尽所长,才能充分提高纳税会计的工作效率。
第二,提高纳税会计的法律水平和政策能力。纳税会计的是以法律水平作为杠杆和基础的,它的权威性和执行性的关键在于法律是他的武器。因此,从事纳税会计的工作人员应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去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由于纳税会计工作种类也越来越多,复杂程度高低不一,因此,有职能水平不同的职称考试。因此,只有真正全面的掌握了法律知识和税务学科理论。才能真正的提高纳税会计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促进我国纳税会计事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纳税会计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有的企业、政府甚至高效都设有专门纳税会计的部门,这体现者广泛的单位和个人都在重视着纳税会计,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对纳税会计人员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与法律相关的培训。税务管理人员也在不管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的管理决策,通过制定不同的制度和决策来为税务部门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纳税会计部门,从业人员的法律水平和纳税会计的管理人员制定政策的水平决定着纳税会计的未来发展。
第三,提高纳税会计职能的多样化和创新工作方法。随着纳税会计的不断发展,纳税会计的工作业务范围已不再单单的局限于收支计算、账单报表、成本预算等等普通的财务业务,它还包括新兴实施的统筹规划业务。现如今纳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如果要实现纳税会计新的发展,必须提高纳税会计职能的多样化和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例如纳税会计中的统筹规划,它的工作职能包括对整个纳税会计业务体系的掌握和控制,对之前的工作业绩进行总结归纳,提取优点,吸取教训,从而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规划安排,从而保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使发生过往错误的概率大大减少,从而大幅度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使工作趋于完善。因此,我们所说的关于纳税会计的统筹规划是宏观方面的,是从总体来看的,而且这种全面的统筹规划特别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整个纳税会计的审查和监督,在这一点与审计工作不谋而合,大大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统筹规划的方法广泛涉及到高等数学方法,在预测中只有最先进的数学预测模型才能真正对统计的数据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利用新的数据进行规划安排。此外,在审计下的纳税会计工作中,不能被固有的法律知识所禁锢,应给根据多变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工作水平。
四、结论
纳税会计虽属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但是它却比财务会计更加灵活、复杂、多变,尤其子现如今审计视角下的纳税会计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更加严格和标准。借鉴审计理论和审计思想的纳税会计,对纳税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重视职业技能水平的掌握和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黑龙江史志,2009(2(1):4-9.?
[2]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要求与程序研究[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2):7-11.
[3]试析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程序、内容与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0(8):9-2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职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