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行为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9-27 18:2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绪行为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情绪行为心理学

篇1

关键词:情绪智力 情绪利用 情绪监控 信息搜寻能力

分类号:G250

引用格式:王浩成, 汪淑云, 车俊铁. 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信息搜寻行为能力的影响探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3): 186-191[引用日期]. http:///p/1/134/.

1 引言

在信息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搜寻已经成为人们每天的主要活动之一,特别是大学生利用信息搜寻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或社会生活知识的扩展。对于信息搜寻行为影响的研究中,情绪一直未被重视。然而,情绪在人的身体和大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和适用功能。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已成为决策过程中与认知并驾齐驱,甚至超过认知作用的一种重要成分,情绪和理性对行为的作用也会随着各自成分的增减而发生变化[1]。T.D.Wilson较早将心理特质情感因素引入信息搜寻行为模型中,认为信息需求并非是最原始的需求,而是源于更为基础性的需求――心理、认知和感情3方面的需求,认为情绪影响个体信息搜寻行为[2]。C. C. Kuhlthau[3]的信息で蠊程模型奠定了情绪在信息搜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信息搜寻的每一步都伴随情绪的产生并受其影响,与信息需求相关的是“不确定性情绪”,但随着查找的进行和相关资料的获得,用户情绪随之发生变化。最能体现个体情绪控制和利用能力的是个体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的研究者指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信息搜寻行为能力

2000年1月18日,在美国德克萨斯的圣安东尼奥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冬季会议上,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4]。C.F.Timmers和C. A. W. Glas[5]基于此标准提出了信息搜寻行为能力的构成,信息搜寻行为构成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对照见表1。他们还开发了信息搜寻行为能力量表,认为测量大学生的一般信息搜寻行为与特定的目标任务无关,因此标准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特定的目的”被排除。而行为调整是信息搜寻行为构成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把行为调整作为一个构成添加进去。

2.2 情绪智力的概念及构成

1990年,P. Salovey和J. D. Mayer[6]最早使用“情绪智力”术语,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他们还指出了情绪智力由3种类别的适应能力构成:①情绪的评价和表达,包括自身情绪的评价和表达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评价,自身情绪可进一步分成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他人的情绪可进一步分解成非言语的感知和同情。②情绪的调节,包括自身的情绪调节和影响调节他人的情绪。③解决问题时情绪的利用,包括灵活的计划,创造性的想象,重新定向注意力和动机。1997年,J. D. Mayer等又提出了修订的情绪智力模型[7],强调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把情绪智力概念化为术语智力和情绪化的潜在发展。修订后的情绪智力包括4个分支:①情绪的感知、评价和表达;②想象力的情绪化助长;③情绪化知识的理解、分析和使用;④进一步助长情绪和智力的情绪调节。情绪的感知,评价和表达是最基本的过程,情绪的反射调节需要最复杂的过程。

许多研究者探讨了情绪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国内学者刘利华[8]提出了基于评估理论的情感影响机制研究框架,认为个体对在工作或娱乐中发生重大事件的评估会产生情感,这些情感影响信息搜寻行为意愿包括开启、扩展、限制、终止和规避信息搜寻,并进一步指出消极色彩的情感因素影响更大,有些消极情感会影响信息搜寻的开启、扩展、终止以及规避,而积极色彩的情感因素主要影响信息搜寻的开启和扩展。K. S. Kim[9]调查研究了用户情绪控制和搜寻任务对互联网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发现情绪控制和任务显著影响搜寻行为但是对于搜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用户的情绪控制对搜寻行为的影响随着搜寻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由以上可以看出,研究者主要探讨了情绪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而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情绪智力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是个空白,情绪智力能否影响信息搜寻能力,高情绪智力个体的信息搜寻能力是否较强?本文旨在探讨情绪智力与信息搜寻能力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对于信息搜寻能力,笔者采用C.F.Timmers和C. A. W. Glas于2010年开发的信息搜寻行为量表[5],该行为量表是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内容为基础开发的,包括30个题项,4个分量表,分别是:信息搜寻策略利用、信息评价、信息参考和行为调整。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式计分(3=总是,2=经常,1=有时,0=很少或从不)。刘妍等[10]对此量表对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进行了测试,显示此量表的Cronbach’s alph α系数为0.872,分半信度为 0.835,重测信度为 0.876;各分量表的信度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信度指标良好;各题项与量表总分的相关性显著,各分量表之间及其与总量表之间均呈显著相关,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良好,并由此得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中国大学生信息搜寻能力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

对于情绪智力的测量,美国心理学家N. S. Schutte、J. M. Malouff、L. E.Hall等[11]以P. Salovey和J. D. Mayer[6]的理论为基础编制了一份自陈问卷量表。该问卷量表包括33个题目,其中3道反向题,采用5 点记分形式,此问卷量表的Cronbach’s alph α系数为 0.90。北京大学黄韫慧等[12]对此量表中文版进行效度检验和修订:项目分析显示, 33个题目在项目-总分相关及项目鉴别度上均符合测量学要求,但是单因素和四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结果不满意。因此他们重新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4维因子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4维结构拟合为最佳(CMIN/DF=2.19,CFI=0.90,GFI=0.93,AGFI=0.90,RMSEA=0.05)。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达到0.85。量表与同时施测的量表的相关关系符合理论预期,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可以满足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修订的 EIS 中文版具有四因素结构,分别为:情绪监控,强调对于自我的情绪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有效的控制;情绪利用,描述了利用情绪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社会能力,描述了社会活动中的情绪使用; 他人情绪评估, 描述了通过口头和非口头的信息对他人情绪进行知觉的能力。本文用黄韫慧等修订的中文版进行情绪智力测量。

本次调查于2016年6月在北京地区展开,包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发放250份问卷,收回230名在校大学生的有效样本数据,男性占49%,女性占51%。其中年级分布中包括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年级具体分布为大一占26%,大二占22%,大三占24%,大四占23%,研究生占5%。

4 数据分析

本文所有研究变量的描述性y计和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信息搜寻行为能力总分和情绪智力总分相关系数为0.347(p

为了预测情绪智力各个维度对信息行为能力的影响,笔者以信息行为的各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以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即情绪监控、情绪利用、社会能力和他人情绪评估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模型,得到5个回归模型:

yi=ai+bix1+cix2+dix3+eix4+ξi,i=1, 2…,5。

其中y1、y2、y3、y4和y5分别为检索策略、信息评价、信息参考、行为调整和总分,x1、x2、x3和x4分别为情绪监控、情绪利用、社会能力和他人情绪评估的4个情绪智力维度。ai为常量,bi、ci、di和ei为系数,ξi为误差。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和回归方程模型可以看出,5个回归方程的整体拟合度F达到显著水平,从各个回归模型可知,当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信息参考行为主要受情绪监控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457(p

5 讨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发现情绪智力与信息行为能力正相关显著,说明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其信息搜寻能力较高,个体情绪智力影响信息搜寻能力。从情绪智力的分维度看,主要是情绪监控和情绪利用维度影响个体信息搜寻能力,当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情绪监控、情绪利用、社会能力和他人情绪评估能力)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影响信息搜寻行为时,情绪利用能影响检索策略使用、信息评价、行为调整和信息搜寻行为能力总分,情绪监控主要影响信息参考行为。情绪利用指个体利用相关情绪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利用维度得分高的个体其利用情绪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信息搜寻个体进行信息搜寻行为时会面临各种问题(如检索策略的选择、查询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应该调整目前的搜寻行为),由此会产生各种情绪,例如对信息结果不满意会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利用高的个体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搜寻个体调整行为,重新选择策略,直到产生满意的搜寻结果,信息搜寻效果提高;而焦虑情绪利用不好的个体可能会自暴自弃,放弃搜寻,不利于信息的搜寻。因此情绪利用对信息搜寻行为(检索策略使用、信息评价、行为调整和信息搜寻行为能力总分)影响较大。情绪监控指个体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情绪监控得分高的个体不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表现的较为理性,因此情绪监控得分高的个体对信息的利用参考程度较高,能更为理性地对搜寻的信息进行参考和加工,影响信息参考行为。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样本数量较少且单一,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②情绪智力数据和搜寻行为都是用自我问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来需要结合多种方式获得数据,例如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人格等[13],需要结合更多的内外部变量探讨情绪智力与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PHELPSE A. Emotion and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studies of the human amygdale[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6, 57(1): 27-53.

WILSON T D.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9, 55(3): 249-270.

KUHLTHAU C C. Inside the search process: information seeking from the use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InformationScience, 1991, 42(5): 361-371.

IANNUZZI P.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J]. Community &junior college libraries, 2000, 9(1): 63-67.

TIMMERS C F, GLAS C A W. Developing scales for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0, 66(1): 46-69.

SALOVEY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Imagination, cognition &personality, 1990, 9(6): 185-211.

MAYER J D, SALOVEY P.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⒗华. 信息搜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影响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8): 71-74.

KIM K S. Effects of emotion control and task on web searching behavior[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08, 44(1): 373-385.

刘妍, 邹男男, 程文英, 等. 信息搜寻行为量表对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探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2): 99-102.

SCHUTTE N S, MALOUFF J M, HALL L E,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 25(2): 167-177.

黄韫慧, 吕爱芹, 王垒, 等.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6): 970-976.

王浩成, 车俊铁.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3): 109-113.

作者贡献说明:

王浩成:论文设计与撰写;

汪淑云:数据收集汇总;

车俊铁:论文设计修改。

Effect of Undergraduat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Wang Haocheng, Wang Shuyun, Che Juntie

Department of Librar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篇2

【摘要】旅游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心理学可以为旅游的开发、经营、发展提供心理依据,并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提出四点可以把行为主义心理学应用于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建议,把旅游学和心理学相结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旅游企业管理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就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广泛应用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无系统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规律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篇3

20XX学年第二学期

称:

乘务心理学

团队/教研组:

师:

使

材:《高速铁路运输心理学》

教案

课题名称

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

授课班级

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导入】

认识心理学

【新授】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

1.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特点

二.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1.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念

2.了解旅客心理状态,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讨论、练习】

案例分析:售票员售票情况

【作业】

心理学起源的相关资料

【小结】

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们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课题名称

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XX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服务?

【导入】

心理学的起源

【新授】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

中世纪(11-14世纪):中断

15世纪初: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7-19世纪中叶:研究活跃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独立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讨论、练习】

收集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作业】

【小结】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的分类和旅客心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的起源

【导入】

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

【新授】

一、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

(一)旅客的分类:

1、按自然构成分类;

2、按社会构成分类;

3、按旅行目的分类;

4、按购买动机分类。

(二)、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需要

1、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2、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二、在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心理的规律性表现

1.旅客动机的产生

2.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购票

4.去车站

5.进入车站及上车

6.车上旅行

7.到站下车及出站

8.继续乘车旅行

三、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旅客

2.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旅客心理需要

2)把握旅客的心理需要

四、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三)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周到性

(四)树立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讨论、练习】

旅客购买高铁二等座车票曾更高等级座的心理分析

【作业】

收集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心理案例

【小结】

掌握心理学、旅客运输心理学与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

了解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悉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的分类

【导入】

人的本质及行为

【新授】

一、人为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本质

1、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

2、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行为

1、关于人类行为;

2、行为种类;

3、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关于心理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群体心理

1、群体的含义与分类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四)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

(五)心里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讨论、练习】

服务群体的沟通技巧

【作业】

【小结】

具有通过旅客或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分析其个性心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群体特点提供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入】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与管理学体系

(二)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1、管理科学化思想

2、管理民主化思想

3、管理高效化思想

4、管理系统化思想

5、现代市场营销思想

二、消费心理学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具有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心理特征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熟悉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导入】

认识过程包括哪些?

【新授】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一)感觉

1.感觉的特征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意义

4.感受性与练习

(二)知觉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和概括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注意

3)定势

5.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1)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2)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新授】

一、记忆

1.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线索划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考的程度划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记忆表象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记忆过程分析

1)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重现

二、想象

1.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2)想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补充的作用

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

2.有意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3.想象与创造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记忆和想象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思维、注意、语言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记忆、想象的基本特征

【导入】

什么是思维?

【新授】

一、思维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4.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二、注意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功能

5)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紧张度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三、语言

1.语言的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语言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思维、注意和语言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情感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情绪、情感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些体验属于什么?

【新授】

一、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6.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行为

1.意志行为的特点

(1)意志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为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2.意志行为过程

1)确定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充分利用情绪、情感达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学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旅客的外在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动机及服务需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导入】

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需要

1.需要的含义

1)需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运动过程

3.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性质分

2)从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从需要的范围划分

4.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斯洛的观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5.人的欲望

1)欲望的种类

2)欲望的特性

(二)人的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3.动机的影响因素

1)嗜好和兴趣

2)价值观

3)抱负水平

(三)人的兴趣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3.兴趣的分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你的兴趣都有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欲望吗?你现在需要什么

【作业】

人的动机有哪些?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

【新授】

(一)个性的形成

1.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3.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

2)学生时期

3)走向社会时期

(二)人的气质

1.关于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可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3.气质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人的性格

1.关于性格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的本质

5.影响性格的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因素

6.性格发展的过程

(四)人的能力

1.关于能力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能力与兴趣的关系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

3)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

4.能力与知识、技能

1)区别

2)联系

5.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性格特点往往能够补偿某些方面能力的弱点

6.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

【讨论、练习】

不同类型的人格对应的人物有哪些?

【作业】

性格和气质有何区别?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年轻旅客心理特征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年轻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个性和气质类型有哪些?

【导入】

多大的人算年轻人?

【新授】

年轻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指年纪不大者,多指年龄介于十几岁至二三十岁间的人,强调的是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状态的成人。

一、年轻旅客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1.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主动积极、勇于创新

3.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大量涌现,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4.情绪强烈、情感丰富

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正面心理特征

1)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创造力强

2)同情心强,乐施好善

3)办事认真,有进取心

2.负面心理特征

1)依赖性大

2)任性专横

3)自我中心

4)性格孤僻

四、年轻旅客的心理特点

1)热情好动、独立性强

2)维权意识强、态度固执

3)服务要求高、肯提意见

4)自尊心强,情绪易偏激

5)尊重权威、能服从管教

【讨论、练习】

作为年轻旅客你乘坐火车时有何要求?

【作业】

年轻旅客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多了解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以便在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组成及其出行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本地及非本地旅客旅客群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年轻旅客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导入】

你对于大连市来说是本地旅客还是非本地旅客?

【新授】

一、本地旅客是高峰客流的主体

在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中,本地旅客是主流的旅客群体,在全部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高峰客流的主体和特点

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分布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的,其中客流最集中、客流量最大的状态就称为客流高峰状态。这种高峰客流状态发生的时段就称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峰的最大客流量就称为高峰流量。

2.高峰客流旅客的心理特征

通勤旅客是高峰客流分主体,正是因为他们将高速铁路作为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此高峰客流旅客具有明显的通勤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1)赶点心理

2)将就心理

二、非高峰时段的本地旅客

三、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一)非本地旅客的分类

(二)旅客的文化修养

(三)一般的非本地旅客

【讨论、练习】

作为本地或者非本地旅客你的心理是什么?

【作业】

高峰客流主体有哪些?其客流特点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旅客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对旅客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的旅客心理现象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的平等心理及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掌握不同旅客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的外在表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导入】

你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满意吗?

【新授】

一、人格心理

不同的人格是造成人们行为表现各异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人格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范畴。

准确来说,人格具有3重含义:

(1)人的道德品质

(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大性格”是指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开放性仅是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五项特质能够基本确定一个人的性格。

人格心理是最普遍、最常见和最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活动。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虽然每个乘客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自己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二、平等心理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平等是人类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之一。

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群有:非本地乘客、进城打工族、残疾、体弱、老年乘客等,他们往往对平等服务的要求比较敏感,也最容易产生误解。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生、发展,从内心感受而言,一般有3个层次: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败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它一定要有第二者或第三者存在,而且这个第二者或第三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嫉妒者要优越,或虽不优越,却对嫉妒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提出的打开心胸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来到大海边,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无论你用盆、用缸,甚至是巨盆来

装,都无法把海里的水装完。

想象一下,你行大海里面取你要的水,而别人也在那里取水,而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讨论、练习】

从众犯罪是否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业】

什么是人格?简要说明人格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为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情绪与旅客的情绪表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人类情绪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不同情绪表现的旅客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人格?

【导入】

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情绪与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

(二)情绪的构成

人的情绪活动一般包含以下5个基本元素。

1.认知评估

2.身体反应

3.感受

4.表达

5.行动的倾向

(三)情绪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四)情绪的控制

(五)情绪的调整

1.表情调整

2.人际调整

3.环境调整

4.认知调整

5.回避调整

二、常见的人类情绪表现形式

(一)人类常见情绪

1.七情

2.六欲

3.七情与六欲的差别

(二)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三)心理波动与心理调节

1.心理波动

2.心理调节

1)心理调节的十大原则

2)心理调节的四法

(1)暗示调节

(2)放松调节

(3)呼吸调节

(4)想象调节

三、常见的旅客情绪表现

(一)疲劳情绪

(二)焦虑情绪

(三)恐惧情绪

(四)怀疑情绪

1.怀疑情绪无对错之分

2.怀疑情绪的消除方法

1)权威信息

2)公示天下

3)实际效果

四、自我牵挂情绪

五、自笑、自嘲、自言自语情绪

【讨论、练习】

面对就业情况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作业】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包含哪些基本元素?

【小结】

掌握不同的旅客群体或个人的情绪表现,分析其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旅客的决策与个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旅行决策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旅客对旅行服务的期待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不同的旅行阶段旅客的心理需求

能够掌握与不同旅客个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情绪包含哪些因素?

【导入】

影响你的出行方式的条件有哪些?

【新授】

一、旅客的决策

旅客产生旅行需求后,就要进行旅行方式的选择,这一步即旅客的决策。

(一)旅客决策的过程

(二)旅客决策的影响因素

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受供给属性和需求属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1.供给属性

2.需求属性

二、旅客对服务的期待

1.旅客运输服务

2.旅客期望

3.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的对应关系

4.影响旅客服务期望的因素

三、旅客旅行的个体心理与需求

(一)旅客旅行的共性心理与服务

1.旅客旅行总体方面的需要的表现

2.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3.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4.满足旅客旅行共性心理需要的心理服务措施

(二)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2.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3.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4.根据旅行行程和旅行性质划分

5.根据旅客自身条件划分

6.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7.根据旅客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划分

四、旅客旅行的群体心理与服务

(一)旅客群体的特点

1.心理的认知性

2.行为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二)旅客群体的类型

1,松散大群体

2.紧密小群体

(三)对旅客群体心理的服务

1.加强对紧密小群体的管理

2.用亲切、和蔼、礼貌的态度为大群体服务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旅客心理活动的基础

1.要有明确的思想基础

2.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要细心、有耐心,有耐力

4.要有迅速、果断的应变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服务方式的改进

(三)掌握旅客心理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旅客旅行的主要心理

2.掌握旅客旅行的具体心理

3.必须注意从站、车的实际出发

4.既要注意重点,又要考虑一般

【讨论、练习】

你觉得影响你的出行选择是什么?

【作业】

旅客群体有什么特点?如何为旅客群体服务?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旅客对服务的期待,了解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个人能力形成的因素及能力提高的途径

了解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教学重点

具有一定的感觉与感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决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导入】

你觉得你的能力是什么?

【新授】

一、认知分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使自觉地调控学习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二)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

1.明确目标,了解认知知识

2.丰富认知体验

二、能力分析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力实际上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一)能力的诱发

1.环境诱发

2.参与诱发

3.设疑诱发

(二)能力的形成

1.素质

1)个人素质

2)企业素质

2.知识与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的提高

1.牢固地建立起不畏惧失败的信念

2.在思考中积极地进取

3.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

4.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具有的主要能力

(一)感觉与知觉能力

1.培养感觉与知觉能力的重要意义

2.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与观察能力

1.培养注意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意义

2.注意能力的培养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记忆与理解能力

1.培养记忆与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2.记忆能力的培养

3.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思维与想象能力

1.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言语能力及其培养

1.礼貌语言在客运服务中的作用

2.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3.言语的表达

4.言语能力的培养

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言语表达注意要领

四、技能及其培养

(一)关于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三)提高联系效率的方法

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2.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四)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讨论、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有哪些?

【作业】

语言在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中的作用有哪些?

【小结】

了解个人素质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篇4

1.1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这个心理学研究分支所关注的是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结论认为积极情绪来源于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的认知,包括满足、幸福快乐的体验以及希望;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则以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为前提,培养积极情绪体验是获得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积极环境则包含了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中的那些刺激性因素,既包括主观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了客观的物质环境。

1.2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倡导现在的企业应该是以相互欣赏、合作、充满活力为特征的,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和积极敬业,希望企业的成员处在信任、关爱、谦逊和积极的高水平状态中,组织人际关系以友好忠实、诚实、尊重和宽容为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明显作用,也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企业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一项管理行为或者管理模式的应用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的变革,应用于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管理效力。

2.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2.1在员工激励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性理学研究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来源以及保持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人的主观意识更加积极,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主观意识积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必然能够使企业运营得到全面的改善。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能够使员工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是员工激励工作。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是以工作报酬的形式来鼓励员工并以各种奖励式行为来对员工的积极工作行为进行强化;而积极心理学则重视员工需要的满足、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工作能够获得的报酬的希望。在这样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员工激励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应实现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员工的需要与他们的年龄、个人生活实际有很大的相关性,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或者不同职位部门的员工选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奖金激励、提成激励、职位晋升等多种激励方式,以员工投票的方式对激励方式进行选择;其次,对员工进行职业满意度管理,管理者应该实施个性化的员工沟通,通过心理量表测量和日常工作总结,了解员工的个性,分析最适合与员工进行有益交流、能够使交流的内容真正被员工认可的方式,例如,对内控型员工进行积极自我的鼓励,帮助外控型员工建立工作信心等;再次,为员工提供促进他们职业成熟度发展以及与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可以收集全体员工的职业规划书,分析其中与职业报酬相关的内容如晋升、涨薪水、获得休假等,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其对自身的价值希望相符合的时候,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报酬,使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情绪能够得以巩固。

2.2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并重视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上下拥有统一的价值观,试图通过共同的企业心理模式的建立来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展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达成,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更加顺利。按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文化是小部分员工的积极品质扩大到整个员工群体,进而成为企业心理特征的一个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使员工的工作情绪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使企业环境对员工的情绪能够产生影响,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倾向于主动调整自身的生理唤醒节奏,在处理危急事务时,保持语言的语调和语速,进行深呼吸,以免情绪化表现造成矛盾激化,这些都是通过个人情绪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不仅是企业领导个人积极人格发展的必须,也是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必须;第二,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照顾员工在工作中的细节需要,如设立单独的吸烟室和饮水机、美化办公室环境,不使员工在拥挤和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些能够刺激负面情绪的情景出现,如此,员工的身心舒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工作也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第三,管理者应该拥有积极管理理念,以彼此信任和高社会支持感的员工团体建立为管理目标,这些特点能够导致较高的员工士气和工作幸福感,促进无障碍的多向交流氛围,也可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受到普遍重视,而与风险有关的管理被作为每个管理分项目中的管理要点而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营销中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流失风险应对等。对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形成是有一定共性的,风险通常来源于管理能力与需要处理的管理事务之间的不平衡,换言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使管理问题恶化,从而形成风险。实际上,企业风险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为企业的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困境中发掘个体的自身力量,研究其走出困境的过程,能够发现其中有助于进行风险防御的积极品质,一旦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够达到较好的风险预防效果。这意味着,无论在企业管理的哪一个管理项目中,要进行风险管理就不能单纯地关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是要从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加以强化,使企业整体的风险防御能力提高。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加强营销工作人员的能力,努力扩大市场、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并进行客户分析,较之“堵漏”型的风险规避更能够保证企业营销的效果;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富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员工忠诚度管理,比“缴纳违约金”的聘任合同更能够留住员工。

3.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总结

3.1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积极心理学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并非无限制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缺点和漏洞,因而,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从宏观的角度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一旦整个企业都在积极的状态下成长,即便是存在管理问题,也能够得以迅速解决。

3.2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较之其他管理模式,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心理学能够使企业员工整体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的企业管理策略也能够有效地推行开来,企业的日常运营更科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3.3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需要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与企业管理中较为新颖的一种理论,与其说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管理理念。在不同的企业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管理,其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管理行为的能动力,都影响着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以便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真正推动企业管理活动的发展。

4.结语

篇5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思想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026-2

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是我党思想工作中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开创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工作方法势在必行。人们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使传统的理论说教、思想灌输等思想工作方法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工作的直接对象是社会化的人,而社会心理学正是研究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思想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学问,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思想工作中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们复杂多变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以人们的心理为基础和导向开展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心理学和思想工作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怎么想”的问题。而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即“想什么”的问题。两者的研究和作用对象都为社会化的人,“怎么想”和“想什么”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思想工作必须以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社会心理和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和出发点,这样才能保证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工作的开展将会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例证。另外,思想工作中所指的“思想”,在社会心理学中就是通过个体或群体的思维而得到的认识、行为的观点的综合反映。社会心理学关于个体心理特征的研究为区别对待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可以为思想工作直接运用。

二、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学中动机和需要、情绪和情感、人际关系、归因等理论的应用上。

(一)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理论是思想工作的出发点

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在了解个体政治历史、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把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里的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引起和推动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机具有激活和指向功能,懂得动机产生的本质和功能运动机制,有助于思想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各种诱因,从而根据正面引导的方针,采取不同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动机,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个体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产生的重要源泉。思想工作者只有准确的了解了教育对象的需要,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教育对象不良动机的产生,从而实现思想工作在尊重教育对象需求、得到教育对象认可和支持的状态下,引导教育对象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下产生行为。

(二)情绪和情感理论对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引导

在思想工作中成功的实现对教育对象的社会引导总是与有效的情感激发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从情感的角度唤醒对象,并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沟通最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思想工作者对自己所传播的思想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感情,这就使被引导者在情绪上受到教育者的感染,从而使自己的思想逐渐向社会要求的方向靠拢。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同化的反应,它是情感低级的、简单的表现形式,具有情境性和时效性,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和情感相互转化。

情感和情绪具有信息交流和影响心理状态等功能,所以,思想工作者要注重对教育对象情感、情绪的影响。比如消除心理屏障,找到思想上的“切入点”。就是要注重消融受教育者的防御、抵触情绪,能在对象倾向方面找到共同点。其次要注重情感感化,即主动观察、寻找和教育对象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地方,以便使教育对象情感发生微妙的改变。还可以通过对教育对象性格特点的了解进行相应的情境和事件感染,以此来达到对受教育者教育的目的。

(三)人际关系理论促进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关系有多种类型,就思想工作者而言指“教育者团结和协调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相关的受众群体,以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活动的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取得教育对象的信任和支持,顺利开展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紧张、情绪对立,任何形式的思想工作都不会取得积极效果,反而会使教育对象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发生消极行为。这就要求思想工作者首先要坚持真诚原则。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真正的自我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做到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其次,要坚持尊重原则。尊重原则包括对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中,自尊、人尊和他尊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首先尊重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可能尊重别人,别人才可能尊重自己;再次,要坚持宽容原则。宽容是一个人自信、魅力和勇气的表现,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明显在对方时,如果能表现出“有理让三分”的宽容态度的人更是如此。宽容是一种美德,通过宽恕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建立起人与入之间和谐友好的桥梁。

(四)归因理论促进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了解原因之后就可以对行为加以预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和行为实行控制。思想工作者需要预见教育对象的行为,通过控制周围环境,以便使教育对象在行为发生前对其行为的适宜性有清醒的认识。归因理论可分为外在归因和内在归因两类,外在归因主要是把事件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内在归因是把事件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思想工作者既要注重从外在归因出发,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对教育对象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预测对象思想的变化动向,寻找时机展开思想工作;又要注重从内在归因入手,根据对象对即成事件中自身因素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思想工作策略,从而以恰当的方式和气氛开展思想工作。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作为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其理论成果还是其研究过程在思想工作中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思想工作者首先应以社会心理学个体动机和需要理论为出发点,从而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对象的情绪和情感是影响思想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充分关注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对思想工作进行及时性的引导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工作的效果,人际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思想工作者正确处理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必然促进思想工作顺利开展。人总会在一定事件和事实发生后产生思想的波动和变化,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积极主动的对其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强化对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预见性,从而实施符合教育对象需要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将归因理论运用于思想工作当中。总之,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是创新符合时展需求思想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人自身的心理为出发点,思想工作定能取得积极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肖旭.社会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孙时进.社会心理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一、飞行教员心理压力现状的表现和来源

(一)飞行教员心理压力存在的表现

一是情绪衰竭:疲劳、焦虑、紧张、压抑,性急易怒,容忍度低。二是职业倦怠:依据“惯性”工作,缺乏创新动力。三是缺乏个人成就,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二)飞行教员心理压力的来源分析

一是工作压力,包括适应压力和发展压力。飞行是高智力与高操作技能的职业,飞行教学又具有特殊性,它是在一个封闭的信息交换系统――驾驶舱里、由两个分工不同的人员――教员和学员、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完成飞行任务而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虽然适度的紧张情绪是飞行中的普遍现象,但实际上在嘈杂的机舱,重复着各种高应激状况,尤其负性飞行事件频发,安全警钟长鸣,都使飞行教员可能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状态。其次,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相对单一的工作内容、一成不变的工作前景、不够科学的传统评价机制、尤其离开部队后面临二次就业,这一切都使飞行教员的职业前途充满不确定,而过度忧心人生中的不确定性足以产生具有破坏性的压力反应。

二是社会压力,包括比较压力和关系压力。主要是经常跟别人比,或者经常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等。

三是家庭压力。飞行教员与家人聚少离多,来自情感、经济、甚至家庭教育的压力往往多于常人。

二、关于积极心理学

传统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问题与疾病诊断治疗为中心的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治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发现和培养积极品质。显然,消极心理学忽略了心理学的其它两项使命,因而自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DD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由此萌芽。它主张以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与力量,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 ,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对现在) ,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等。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落实到对心理压力的解决途径上,积极心理学不在意压力本身,也不试图去消灭压力,它关注的是如何从压力中恢复过来――人们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开心?换言之,积极心理学认为:压力本身没有问题,出错的是人们看待压力的方式。

三、积极心理学对飞行教员心理压力缓释方法的启示

(一)飞行教员要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

塞缪尔・理查森曾经说过:“如果人类的心灵一直忙于把每件不如意的事情往悲观的方向想,则不需要敌人的出现,自己就先溃败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所带来的困扰,持有消极态度的人则更容易陷入悲观情绪的困扰。飞行教员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形成积极认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与挫折。

(二)飞行教员要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特定行为倾向”。人们的这种特定行为倾向分为两种类型:逃避倾向和接近倾向。当消极情绪产生后,人会本能地出现逃避倾向。与此相反,积极情绪能扩大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够促使人在当时情景下打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和行动。

飞行教员要学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人对现实状况的主观体验,是反映一个人心里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幸福是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飞行教员要达到高度的主观幸福感,必须要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

首先,悦纳自己。要愉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挑剔,发掘能力和优势,找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其次,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面对各种压力,承受者一定要学会和懂得科学有效的减压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放松和减压方式。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增加自己的心理素养,多一些“心灵环保”意识。如欧洲人喜欢“运动排毒”,将郁结于胸的情绪病毒随着汗水排出体外。美国人发现自己情绪带毒,就去玩沙子,过滤人的情绪病毒。我们应该多学学“情绪管理”,多参与到环保行动当中来:既关注物质财富,也要关注精神愉悦度和幸福感。再次,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任何时候飞行教员都要牢记善待自己的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重视家庭沟通,扩大交往层面

篇7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韩玉金,中美澳联合(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规律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篇9

一、行为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行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再局限“捉摸不透”的意识上,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人体行为的行为心理学产生,它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对人体反应的影响,当人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身体会不自觉的作出回应,根据这些回应的细小差别,判断人心理活动。用最简单的实例来说:在企业工作时员工创造了营销新纪录,公司按照规定给他现金奖励,行为心理学就是根据员工在拿到奖金时的表情与动作,判断他此刻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学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人力管理效率能帮助公司协调人事关系,更好地统筹企业内部活动,而行为心理学能够根据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状况判断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在熟知员工情绪的情况下,针对性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利润空间。

二、行为心理学影响企业人力效率的因素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挖掘员工潜能,需要企业运用行为心理学理念,分析、强化员工自身优势,消退员工消极情绪,引导员工健康发展。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行为心理学中重要观点和理念能深刻影响管理层思想和决策,通常在企业面试环节中,管理部门会设置多道“难题”,如延长面试时间或者在企业走廊放置歪倒的扫把和撮箕等,根据面试者的不同反映情况决定录不录取。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追求“以最小的资金人力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行为心理学中通过分析员工语言或动作,能够合理安排员工岗位,给予员工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高企业人力管理效率,节省企业人力资源开支,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三、企业人力效率中行为心理学的经济研究

将行为心理学引入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和部门管理,加大对企业人力效率的重视程度,能够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依赖行为心理学中的操作方法,过度的使用行为心理学,员工会抵制企业对其行为、语言或表情进行研究,拉开企业与员工的距离,不利于提升人力效率。

(一)行为心理学提升员工贵任意识,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员工贵任意识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重视培养员工贵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对员工心理活动的研究,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在运用人才的过程中,应先深入了解员工生活现状和素质状况,如学历、工作经历等,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行为心理学设置障碍,让员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提升心理素质。同时,企业要引导员工发现自身长处,通过团建活动等方式,加强员工企业归属感,强化员工奉献精神,如播放励志电影、户外训练等,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促进建成和谐同事关系,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行为心理学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高素质管理人才直接决定企业人力效率是否有效,行为心理学能够帮助管理层发现企业管理人才,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为自己谋求更大晋升空间和福利空间,管理层要运用行为心理学综合考察员工素质,敏锐发现公司人才。行为心理学中强调“观察学习”,管理层要注意员工日常工作情况,观察员工处理应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定时考核员工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管理能力。

如定期收集员工对企业管理意见,从中发现高素质管理人才。

(三)行为心理学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竞争机制

良好的竞争氛围能提升企业人力效率,企业可以根据行为心理学理论科学的为员工制定发展目标,在为企业选拔人才时,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让能力优胜的员工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公司要拓宽监督渠道,根据行为心理学“操作性条件”

理论,按照程序规划公司日常活动,创建平等自由的工作环境。

(四)行为心理学帮助企业建立良好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强调“多劳多得”,企业运行过程中应该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强化”理念,建立良好的薪酬机制,用阶梯制薪酬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节假日期间,给予员工相应福利,如红包、假期等。建立健全员工综合评价表,奖励员工表现突出的行为,严厉打击对公司产生不良影响行为,提升企业人力效率。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心理学;采访对象;不合作;技巧

前言

随着现代新闻采访活动的增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新闻事件的采访中,而在记者的实际采访中,采访对象不合作的情况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会极大的打消记者的采访积极性,记者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应用新闻心理学知识,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寻找采访对象的正确应对措施,及时调控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以便于让采访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采访,让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一、采访对象不合作的类型

面对采访对象不合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记者采访自身的原因[1],另一种是采访者自身的原因[2],对采访对象不合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采访者的心理。

1、记者自身原因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记者在采访中,言语无意识中会伤害采访者的心理,或者是在利益趋势下,出现主观引导的倾向,这会导致被采访者产生排斥的情绪,进而引发不合作的行为。

还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准备不当或者是采访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等,采访对象会出现不合作的情况。如记者在采访某些专业技术人才时,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对相关素材的准备较少,采访中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采访对象会产生不受重视的想法,进而出现不合作行为。

记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采访结果的重要因素。部分记者在采访中表现出咄咄逼人或者是高高在上的情绪,言语中透露出轻蔑的态度,受采访者很容易出现反感情绪,进而引发不合作行为。

2、采访者自身的原因

采访对象不合作可以分为三种,每一种采访者的心理活动都会影响到采访结果。

时间紧迫型。这一类型的采访者一般都是工作比较繁忙,采访时间较短,如医生、护士等,对记者复杂的采访要求无法满足,由此出现拒绝或不合作的行为。还有是在受访对象已经接受采访时,记者整理的采访问题较多,不断延缓采访时间,这种拖延性的执意采访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情绪,进而中断采访活动。

心理障碍性[4]。这一类型的采访对象大多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媒体采访有着天性的害怕,加害怕曝光、批评等,因此会直接拒绝记者的采访。还有部分采访者对于新闻采访很敏感,不愿意暴露自身的隐私,或者是害怕其他相关者报复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使用消极对抗的态度来拒绝采访。

媒体偏见型。这一类型的采访者受到不公正报道的影响,或者是受到媒体的不公正对待,对媒体产生偏见,认为媒体就是逐利、不为大众考虑的群体,M而不接受采访,不与记者进行合作,对采访保持警惕、抗拒的情绪。

二、应用心理学研究面对采访对象不合作的技巧

采访对象不合作属消极对抗型,记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应用心理学知识放松采访者的警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首先记者要说明采访的目的和意图,其次记者要保持亲切的态度,充分挖掘受访者的内心;最后,记者要进行换位思考,让采访对象能够主动参与采访活动。

1、提高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在实际采访活动中,记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如要不断提供自身的临床发挥能力,如在一些社会大事件的采访中,由于事件的影响力较大,部分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采访手段,尽量减少敏感词汇,以比较委婉的方式转变采访对象的态度;记者还要为采访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参访对象的职业、工作经历、兴趣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采访活动,还要选择好采访问题,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以此让采访对象感受到重视,积极配合采访。

2、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包括采访对象的心理氛围和采访环境的氛围。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采访对象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因此在采访中,记者要改变采访的态度,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来进行采访,让采访对象能够感受到记者的关切,为采访对象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主动接受采访;另外记者也要为受访者提供良好的采访氛围,如对于不愿意暴露隐私的采访对象,可以用马赛克、变音的方式处理采访内容,也可以为采访对象提供比较隐秘的场所进行采访,让采访者能够安心接受采访。

3、选择合适的采访手段

记者要将新闻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融合起来,能够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应用合适的心理学采访手段及时调整采访对象的受访心理。如针对有心理障碍的采访对象,记者可以运用“强化”的心理手段,通过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来刺激受访者,在这一过程中,记者不要使用强迫性的词语或行为,可以通过转告真实意图,降低采访者的心理警惕,让采访对象配合记者采访;针对时间较少的采访者,记者可以将一次的采访内容分为两次,与采访对象进行协调,合理安排采访时间,尊重采访对象时间的变动,获得采访者的青睐,能够实现成功采访;针对对媒体有偏见的采访对象,记者要用真诚的态度来打动采访对象,一般应用“情绪激励”的心理暗示方法,以某一个刺激事件来调控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而引发采访对象的意见,进行采访[4]。

结语

面对采访对象不合作的情况,记者要充分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采访对象的心理,选择合适的心理学技巧,转变受访者的态度,让采访对象主动接受采访。在实际采访中,记者只有掌握采访的主动权,才能够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参考文献:

[1]柳娜. 从不合作到合作--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J]. 采写编, 2015(2):26-27.

[2]王敏. 应用心理学应对采访对象不合作的技巧[J]. 记者摇篮, 2016(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