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
时间:2023-09-27 18: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单的用餐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琥珀蚕;茧壳;丝蛋白;硫氰酸锂
中图分类号:S886:TS143.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5-0124-05
Suitable Extraction Conditions for Yunnan Antheraea assama
Silk Protein using Aqueous Solution of Lithium Thiocyanate
Li Qiongyan, Liu Zenghu, Yang Weike, Zhong Ji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and Apicultur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zi 661101, China)
AbstractAntheraea assama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sect. Its silk shows excellent features, and has a good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fields of textile, biolog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used lithium thiocyanate solution to extract A. assama silk prote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A. assama silk protein could be extracted 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the set maximum bath temperature of 60℃,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10.257 mg/mL after dissolved for 12 hours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8.91%. When keeping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of 60℃ and proceeding ultrasonic treatment (53 kHZ, 500 W) for 12 hours,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reached 14.552 mg/mL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16.93%. SDS-PAGE gel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nds of silk protein extrac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egradation of silk protein. The extracted silk protein in bo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quality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laboratory research.
KeywordsAntheraea assama; Cocoon;Silk protein;Lithium thiocyanate
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被用于纺织业已有上千年,另外蚕丝具有无毒、无刺激及良好的生物相溶性,有益于人类及哺乳动物细胞的附着和增殖,所以也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创口覆盖材料、药物控制释放载体、组织工程学支架、皮肤修复材料、人造骨骼、韧带修复材料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1-7]。与家蚕相比大蚕蛾科的非桑蚕通常在野外或半野外饲养,其氨基酸的极性更高,生物活性更强[8-10]。大蚕蛾科的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其丝以耐磨和富有金黄色光泽而闻名,与家蚕丝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强伸力和吸湿性并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在纺织、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琥珀蚕资源限制,目前琥珀蚕的研究相对滞后,对其蛋白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琥珀蚕丝蛋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医学材料。Kar等[11]用家蚕、琥珀蚕和印度柞蚕3种丝蛋白膜进行人类成骨细胞MG-63的细胞附着性和生长性试验,结果表明非桑蚕丝蛋白膜的细胞相溶性模型可与标准模型媲美,琥珀蚕丝蛋白非常适合作为自然生物工程学的材料。研究表明,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氨基酸组成相似,含有大量的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氨基酸[12]以及大量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三肽能提高细胞的粘附力并促进细胞生长和扩繁[1,13],可作为良好的组织工程学细胞培养基。另外琥珀蚕丝蛋白还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可用于构建血液仿生支架的体系结构[14]。与桑蚕相比,琥珀蚕丝蛋白在生物医学的运用上具有优越性。
目前对丝蛋白的研究和利用大多是从丝腺提取物中获得,如此很难进行大规模的运用,而直接将蚕茧溶解来获得丝蛋白,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丝蛋白还避免了直接从蚕体中取丝腺的道德问题。但丝蛋白高度结晶,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适宜的溶解条件来溶解茧壳获得丝蛋白,对于丝蛋白的研究和利用有极大的意义。查阅文献发现,提取茧壳蛋白主要采用尿素buffer和硫氰酸锂(LiSCN)溶液[15,16],其中尿素buffer主要是提取丝胶蛋白,而LiSCN溶液可以提取丝素蛋白,同时也可溶出丝胶蛋白。另有研究分别利用沸腾的Ca(NO3)2和30、40℃的LiSCN溶液提取柞蚕的丝素蛋白,结果显示40℃的LiSCN溶液溶解茧壳蛋白的效率较高[17]。因此,本研究利用LiSCN水溶液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琥珀蚕茧壳提取丝蛋白,以期获得利用LiSCN溶液提取琥珀蚕茧壳丝蛋白的适宜条件,为琥珀蚕丝蛋白的研究以及生物材料制备提供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形状为长椭圆形呈黄褐色且大小适中的云南琥珀蚕蚕茧,剪成大约 1~2 mm2碎片备用。琥珀蚕茧壳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供。
1.2不同温度下溶解琥珀蚕茧壳
取0.5 g茧壳碎片,加入10 mol/L LiSCN水溶液10 mL,分别置于30、40、50、60℃的水浴环境中溶解茧壳。每隔1 h对溶解液进行一次蛋白浓度测定,12 h后取出未溶解的茧壳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并在100℃下干燥5 h,称重,计算茧壳的溶解率。茧壳的溶解率计算公式如下:
溶解率(%)=原重-未溶解的质量原重×100。
1.3超声及振荡条件下溶解琥珀蚕茧壳
取0.5 g茧壳碎片,加入10 mol/L LiSCN水溶液10 mL,在保持6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涡旋振荡和超声处理(53 kHZ,500 W),同样每1 h测一次溶解液的蛋白浓度,并在12 h后取出未溶解的茧壳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在100℃下干燥5 h,称重,计算茧壳的溶解率。
1.4蛋白浓度测定
利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Biomiga,中国)对提取的丝蛋白进行定量。首先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将reagent A与reagent B按照1∶50混合,配置成BCA工作液;用水将蛋白标准品稀释成0.5 mg/mL;将工作液、蛋白标样及水按照要求加样到96孔酶标板中,混匀,37℃放置30 min,冷却至室温,在酶标仪(Biotek ELX808IU-PC)中测定562 nm吸光值,测得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将20 μL、10倍稀释的蛋白样品加到酶标板的样品孔中,再加入BCA工作液200 μL定量后根据标准曲线算得样品蛋白浓度。
1.5SDS-PAGE电泳检测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丝蛋白的提取情况及分子量范围。配制5%浓缩胶和10%分离胶,加样10 μL,对最终提取的丝蛋白进行电泳分离。电泳时浓缩胶电流为10 mA,进入分离胶后为20 mA,当溴酚蓝指示剂距分离胶底部1 cm处时,电泳结束。电泳结束后固定2 h(固定液:40 mL无水乙醇,10 mL醋酸,50 mL H2O,混匀);之后分别用70%无水乙醇漂洗2次,水洗1次,20 min/次;0.02% Na2S2O3敏化1 min;水洗3次,20 s/次;硝酸银染色(染色液:0.4 g AgNO3,20 μL甲醛,100 mL H2O),显色(显色液:2 g Na2CO3,10 μL 0.5% Na2S2O3,50 μL甲醛,100 mL H2O);终止(终止液:1 g甘氨酸,100 mL水)。染色结束后用透射高精度扫描仪对电泳凝胶进行扫描。
1.6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对丝蛋白提取的影响
如图1所示,30℃条件下提取的蛋白浓度最低,第2~6 h内蛋白浓度变化幅度较小,从第7 h开始逐渐升高,到第12 h浓度达到6.100 mg/mL;40℃条件下蛋白浓度在12 h内变化不明显,前8 h内和50℃条件下提取的蛋白浓度差异较小,从第8 h开始50℃条件下提取的蛋白浓度较40℃高;60℃条件下提取的蛋白浓度在各个时间点都为4个温度条件下最高,且每小时浓度增大的幅度也较其它3个温度大,溶解第1 h 蛋白浓度为4.122 mg/mL,已达到30℃条件下第6 h时的浓度,第12 h浓度达到10.257 mg/mL。表明相同时间内随着溶解温度升高提取的蛋白浓度增大,其中60℃条件下提取的蛋白浓度最高。
2.2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
SDS-PAGE检测溶解12 h后提取的丝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琥珀蚕丝蛋白连续分布在整条泳道中,并主要集中在30 kD以上,4个泳道中都能看到在30 kD附近有一条明显的条带,95 kD以上的蛋白更加集中并有大量蛋白滞留在胶孔中。为更加清楚地看到分子量较大的丝蛋白的分布,降低分离胶浓度并延长跑胶时间,图2B结果显示,丝蛋白连续分布在泳道中,主要集中在95 kD以上,且在230 kD处有一条明显的条带。从图2可见4组试验提取的丝蛋白其蛋白条带无明显差异,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得到的琥珀蚕丝蛋白并没有发生明显降解。因此,本试验所设置的4个试验条件提取琥珀蚕丝蛋白都是可行的。
2.3超声及振荡处理对提取丝蛋白的影响
通过以上试验可知,不同温度提取的丝蛋白浓度存在差异, 60℃条件下提取的丝蛋白浓度最高,且通过检测发现在60℃高温条件下提取的丝蛋白并无明显降解。为进一步提高丝蛋白的提取效率,本试验在60℃且保持相同溶剂浓度、浴比条件下分别增加53 kHZ(500 W)超声及振荡处理,每隔1 h测定溶解液的蛋白浓度。结果(图3)显示,增加超声和振荡处理后,蛋白浓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且超声处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增加超声处理后第1 h的浓度为6.081 mg/mL,已超过无超声处理第3 h的浓度;第8 h的浓度为10.536 mg/mL,已超过无超声处理组第12 h时的浓度;第12 h的浓度达到14.552 mg/mL,是o超声处理组的1.42倍。说明,增加超声处理能够提高蛋白的溶解效率。另外,对增加超声和振荡处理后提取的丝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图4)显示,其电泳条带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随着溶解条件的加剧,得到的丝蛋白浓度增大但无明显降解,说明可通过增加超声处理来提高丝蛋白的提取效率。
2.4琥珀Q茧壳的溶解率
不同处理条件下溶解12 h后茧壳的溶解率结果(表1)显示,在30~60℃温度条件下溶解12 h茧壳的溶解率分别达到5.29%、6.82%、7.71%、8.91%,且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溶解率增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60℃条件下增加振荡处理12 h后其溶解率提高到11.72%,但与60℃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在60℃条件下增加超声处理12 h之后其溶解率提高到16.9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温度升高有利于琥珀茧壳的溶解,超声和振荡能提高溶剂在茧壳中的扩散,增加溶剂与茧壳的接触从而增加茧壳的溶解效率,且超声处理下效果更好。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LiSCN水溶液能溶解部分琥珀蚕丝蛋白,通过提高温度及增加超声能提高溶液在茧壳中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茧壳的溶解度。
大蚕蛾科野蚕的丝素蛋白仅由丝素重链fib-H及多聚丙氨酸形成二聚体,而不含丝素轻链(fib-L)及P25蛋白[18]。Adarsh等[19]研究结果显示,琥珀蚕fib-H基因编码230 kD的丝素蛋白。丝素重链蛋白是琥珀蚕丝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显示,230 kD附近有一条明显的条带,推测为琥珀蚕丝素重链(Aafib-H)蛋白,说明本试验方法可以提取到琥珀蚕丝素重链蛋白。
提取时间较长,丝蛋白之间的次级键如氢键、疏水键、二硫键等容易被破坏,所以在提取过程温度过高、条件太激烈时都有可能引起丝蛋白降解。从图2和图4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条件下提取的丝蛋白其蛋白条带差异不明显,说明在本试验设置的条件下丝蛋白间的共价键、次级键没有被明显破环,蛋白没有明显降解。
综上所述,LiSCN水溶液提取琥珀蚕丝蛋白的方法可行,且在60℃、53 kHZ(500 W)超声条件下溶解效率最高,溶解12 h后丝蛋白浓度达到14.552 mg/mL,溶解效率为16.93%,提取的丝蛋白质量可满足普通实验需要。
参考文献:
[1]Minoura N, Aiba S, Higuchi M,et al.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fibroblast cells on silk fibroin[J].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5, 208(2): 511-516.
[2]Gotoh Y, Tsukada M, Minoura N. Effect of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he arginyl residue in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on the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fibroblast cells[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1998, 39(3): 351-357.
[3]Inouye K, Kurokawa M, Nishikawa S,et al. Use of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as a substratum for cultivation of animal cells[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Methods, 1998, 37(3): 159-164.
[4]Sofia S, Mccarthy M B, Gronowicz G,et al.Functionalized silk-based biomaterials for bone formation[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2001, 54(1): 139-148.
[5]Altman G H, Diaz F, Jakuba C,et al.Silk-based biomaterials[J]. Biomaterials, 2003, 24(3): 401-416.
[6]Chiarini A, Petrini P, Bozzini S,et al. Silk fibroin/poly(carbonate)-urethane as a substrate for cell growth: in vitro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cells[J]. Biomaterials, 2003, 24(5): 789-799.
[7]Dal P I, Petrini P, Chiarin A,et al.Silk fibroin-coated three-dimensional polyurethan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interactions with normal human fibroblasts[J]. Tissue Engineering, 2003, 9(6): 1113-1121.
[8]Sen K, Murugesh B K. Studies on Indian silk. I. Macro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2(2): 1080-1097.
[9]Lucas F, Shaw J T B, Smith S G.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ibroins : I.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various fibroin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and taxonomy[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1960, 2(6): 339.
[10]Goujon N, Rajkhowa R, Wang X,et al. Effect of solvent on ionic liquid dissolved regenerated Antheraea assamensis silk fibroi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3, 128(6):4411-4416.
[11]Kar S, Talukdar S, Pal S. Silk gland fibroin from Indian muga silkworm Antheraea assama as potential biomaterial[J].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3, 10(4): 200-210.
[12]Freddi G, Gotoh Y, Mori T,et 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theraea assama silk[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4, 52(6): 775-781.
[13]Pierschbacher M D, Ruoslahti E. Cell attachment activity of fibronectin can be duplicated by small synthetic fragments of the molecule[J]. Nature, 1984, 309: 30-33.
[14]Kasoju N, Bora U. Antheraea assama silk fibroin-based functional scaffold with enhanced blood compatibility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J].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12(5): 139-147.
[15]Oyama F, Mizuno S, Shimura K. Studies on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broin heavy and light chains[J].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1984, 96(6): 1689-1694.
[16]Wadbua P, Promdonkoy B, Maensiri S,et al.Different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fibrous scaffolds of separated heavy-chain and light-chain fibroins of Bombyx mor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0, 46(5): 493-501.
[17]Tao W, Li M, Zhao 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regenerated Antheraea pernyi silk fibroin in aqueous solu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07, 40(5): 472-478.
篇2
春华之根―五大主题
“以文立身,以礼约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有效的教化模式。礼可导德,礼教的最终目的是沉淀内在的道德素养。在礼教的过程中,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炼出孝、礼、勤、诚、耻五大主题。目的是让学校的孩子懂礼仪、知孝道、守诚信、比勤奋、知廉耻,构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计了“春华阳光少年成长计划”,构建“阳光宝贝―阳光天使―阳光少年”的低中高系列评价机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五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其标准为在家做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小标兵”,在学校做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小卫士”,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勤奋自立的“小主人”。把教育具体化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独处时的行为要求,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养成良好的美德和行为习惯。
春华之仪―六礼仪式
“夫礼,始於冠,本於婚,重於丧祭,和於乡射,此礼之大体也。”《礼记》中的这句话,点出“礼”的时间感。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都需要相应的“礼仪”,通过某种仪式来感悟人生,接受人文熏陶,涵养德性。这是中国文化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因此,学校将传统礼仪时代化,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六礼”仪式。
学校按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实施“六礼”(开笔礼、入队礼、岗位礼、十岁礼、义工礼、成童礼)仪式。每一种礼也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有固定的仪式和程序。其意义在于用“礼”修正学生的言行。这些礼分别是:
“开笔礼”。“开笔礼”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启蒙学习仪式。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感受到入学是一件大事。激励学生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学习。
“入队礼”。它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以“我是小主人”为主题,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学做班级的小主人。
“岗位礼”。结合三年级的岗位礼,学校制定了“五岗七长十员”班级自治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十岁礼”。四年级中开展“人人露一手”的特长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态度和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义工礼”。五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担当、奉献的道德品质。
“成童礼”。六年级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的情怀。
这样一来,学校把德育主题活动年段化,将年段的活动与仪式有效结合,构建起年段衔接的育人体系。
春华之礼―七礼课程
“不学礼,无以立”,讲文明、懂礼仪,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小学阶段的“礼”,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为此,学校根据学生一天在校的不同时间段提出了“春华学生七礼”课程―形象礼、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用餐礼、课堂礼、卫生礼。
形象礼:发必理、面必洁、衣必整、容必善,头须正、肩须平、胸须宽、背须直;
问好礼:鞠躬,微笑,说您好;
卫生礼:捡渣滓、对桌子、摆凳子;
课堂礼:姿端正,专心听,声洪亮;
课间礼:整理,解便,会放松;
集会礼:有序出入,用心倾听,静候退场;
用餐礼:排队取餐,进餐不语,光盘行动。
这样的“七礼”内容通过“课堂训练、家庭实践、社会检验”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积极搭建掌握礼仪、践行礼仪的平台,促使师生在参与互动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
礼仪进课堂。通过每天“十分钟队会”中的“做一做、练一练、演一演”环节,学生自编小品、自编课本剧、进行案例评析等,创设生活情境,探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明理、知情、导行。
礼仪进家庭。“亲情小档案”记录了家人的生日、兴趣爱好、身体情况、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等内容。有了这个小档案,孩子们变得有意识地去关心家人。学校每天还会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要先向父母问好。同时,学校还倡议学生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学会协助父母料理家务。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要求,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承担家庭责任的开始。
礼仪进社区。以“四个一”(每天为家庭干一件家务劳动,每周为社区做一件好事,每月参加一次社区教育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校外服务活动为载体,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把“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精髓由校园辐射到社区。
篇3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篇4
关键词 特色餐饮 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特色餐饮”简称“蒙餐”,是蒙古族饮食文化商业化的一种表现。广义来说“蒙餐”包含了内蒙古境内、包括蒙古国以及相邻省份接壤地区的饮食品种、饮食习俗、饮食文化礼仪。也就是说一切与蒙古族饮食习惯相关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蒙餐的内容。
与一般的菜系不同“蒙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呈现,他更是集“饮、食、礼、情、器”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文化的表现。蒙古族古老的饮食传统是“先礼后食”,仪式、歌舞、酒、奶食、肉要穿行。首先用歌声和舞蹈迎接客人入席、紧接着上茶、敬茶,在饮食上遵循着先白食后红食的顺序,当歌舞时主人敬酒,退席前吃羊肉稀粥等主食。过去,蒙餐宴请通常要进行整整一天,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就餐时间也相应缩短,但现阶段为了在短时间完成就餐,很多企业的做法让蒙餐的就餐形式走进误区,礼仪上的缺失和程序上的混乱让当今“蒙餐”失去它本身的意义。“礼仪”永远是蒙餐的灵魂,不尊重蒙古族餐饮礼仪的“蒙餐”也就缺少了文化的铺垫和后劲。
因此如何在将蒙餐文化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便成为现代蒙餐企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蒙餐行业市场营销手段主要遵循菲利·普科特勒的传统4p理论,将营销从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从这个层面看来传统营销理论主要以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利益为诉求点。蒙餐能够作为产品来展示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实体产品,也就是食物,在现阶段食品产品是蒙餐营销中主要的产品基础,蒙餐的食品可以分为三类:白食、红食、青食,其中白食是指所有类型的奶制品包括奶豆腐、奶嚼口、奶渣滓、马奶酒等;红食就指的是牛肉、羊肉、野味;而青食代表着各种青茶。蒙餐中这三类食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白食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红食中钙和铁的含量很高、青食中所蕴涵的酶可以解除食肉过程中产生的油腻感。第二,文化产品,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一角度出发蒙餐行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就包括蒙古族特色的室内装修风格、民族特色的餐具,以及一切能够展示蒙古族文化的行为和实体。
在现代蒙餐商业化过程中,表面上以“文化”作为诉求,但在呈现过程中却丢失了蒙餐的灵魂——“礼仪”,举个例子来说,当前各大蒙餐企业都会有献哈达的仪式,哈达是蒙古人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同的场合所用的哈达和敬献哈达的方式也不同,但是如今很多蒙餐企业照猫画虎的使用哈达,服务人员将哈达直接挂在客人的颈子之上不仅是非常不合礼节的做法,更是将蒙古族习俗错误的表达。这样简单的将民俗文化符号堆积不仅会让营销手法越来越低质更不利于蒙古族文化的正确传播!
蒙古族文化的宣扬和蒙餐事业的发展总是相互促进、彼此相长的关系。蒙古族文化越是受欢迎蒙餐行业的发展就会越来越顺畅,同样蒙餐行业若要做的精致,它厚重的用餐礼仪又会吸引接触蒙餐的客人对蒙古族文化的好奇。因此,蒙餐行业的营销内容不仅仅会决定蒙餐未来的发展,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播也会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或组织以文化为主体进行营销的行为方式。与传统营销不同,“文化营销”是以品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作为诉求点。蒙餐的灵魂就是“礼仪”,“礼仪”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文化营销这一种营销思想恰恰符合蒙餐发展要求,应该成为蒙餐发展的主要营销手段。进行文化营销前首先要深入理解和挖掘蒙餐内涵,把什么是蒙餐和怎样将文化与商业相结合分析清楚。
蒙餐是通过“饮、食、礼、情、器”来展现的,在饮、食方面当今蒙餐企业不仅要收集和汇总现有的蒙古族饮食内容,更要深入挖掘蒙古族最辉煌时期“元代”的一些宝贵的药膳食谱加以传承;在礼、情方面,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简单的堆积蒙古族民俗符号,更是要深刻理解蒙古族民俗传统以及饮食、言情习俗。传统的习俗固然繁琐,如果要将传统习俗照搬照抄不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如传统蒙古族婚礼这样的大型宴请传统上往往要持续一整天,但我们可以保留传统的程序和项目将内容尽可能缩减,这样不仅不会将民族文化错误的传递,也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篇5
一、渗透思想
把少先队员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完全彻底地渗透到队员的心中,这是很重要的。如果队员们不知道什么叫文明礼仪,应该怎样做才算讲文明,守礼仪呢?心中没有概念。野蛮、粗俗、邋遢,他们以为很正常,只要不做坏事,不打架,完成作业就行了。为了让队员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尽量利用晨、班会课及所任学科课堂,对队员们加强读讲与演示。例如,“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课后,我还指导队员们编儿歌、诗文等。又如课后鼓励他们自己创作《文明礼仪之歌》,队员们的创作热情很高,有的队员还写得有板有眼――花溪小学好根基,严谨诚勤好校风;我更不能拖后腿,文明礼仪要牢记;言行举止三思行,校内校外一个样;花溪学生顶刮刮,大家都把我来夸。还有:看见老师行个礼,遇到同学问声好;打架不文明,骂人不礼貌;纸屑果皮不能丢,大家要做到;春风化雨化干戈,轻声细语不喧闹;同学之间讲礼让,你有困难我来帮;建设文明班集体,你我他都算得上……这一句句朴实的歌词,道出了全体队员们共创文明礼仪中队的心声,如此切实有力的强化渗透,文明礼仪的思想在队员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烙了印。
二、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主体,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可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多么的重要。认识了这点,就觉得自己一言一行影响是多么重大。我的以身作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细节中。如早上进教室,当队员们在早读时,我会对队员报以微笑,晨会的第一句话我会对队员们说,“队员们早”,升国旗、批作业或讲课时,我也尽量端正姿势,集体会议及活动时认真带队,不到自由活动时间也和队员们一起同样严肃认真,不论什么场合,看见果皮纸屑主动捡起,有一次组织队员综合实践活动去蒋巷村,我带了一瓶水,喝完了,我一直把空瓶子拿在手里大约半小时,直到看见垃圾箱才处理掉,有位队员看见了,回头去找自己随手扔掉的瓶子,我看见了,和这位队员相视一笑,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简单的动作不就是言传身教最好的结果吗?
三、抓点促面
要求队员加强文明礼仪的养成,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反而什么都做不彻底,队员可能会产生厌倦麻木心理,因此对薄弱环节加强反复提炼,对优秀事例加大表扬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采用了培植典型,典型引路,抓点促面的方法。通过各种手段,及时发现、引导总结,使文明礼仪在本中队深入扎实地有效开展。例如,学校大队部每月每班要评比班星。我十分认真地看待这件事情,层层筛选,选出名副其实的班级小明星,在队员们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典型的反复提炼对习惯的养成非常行之有效。
1.课堂礼仪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课堂上队员们的行为文明了,队员们学得专心,教师自然就教得轻松,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培养队员们良好学习习惯,大队部号召全体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强化规范课堂一整套礼仪――铃声响迎接老师、立正时肃立问好、安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坐、立、写的正确姿势。作为辅导员,我更有责任全面管理好队员们的课堂文明礼仪。课堂上,我随时提醒以外,还在上面做示范和手把手地教,然后随时和任课教师进行协商,想方设法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如:一部分队员上课发言问题热情很高,但个别回答又很胆小,故插嘴现象十分严重,及时提醒也没多大改观,如果多批评吧,有的队员索性不举手了,坐在位置上侧耳倾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怎么办?如果经常这样,队员们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谈及这种情况,很多教师都有同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前思后想,编导了一个很简单的统计课上发言次数的比赛手段,如每堂课结束之前,开展手指比赛:请你高高地伸出你的手指代表发言的次数,看看谁手指伸出的多,谁就更光荣。这样一来,令队员们都带着羡慕的眼光去看这位队员,手指举着高高的队员也感觉非常自豪。这样几天下来,队员们上课专心听讲了,大部分肯积极举手发言了,插嘴现象不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怎样来严格执行课堂礼仪,我还给队员们编儿歌,如:坐如钟,站如松,端端正正来举手,大大方方来站起,响响亮亮来答题,高高兴兴把手指伸,老师同学啧啧赞。如此一星期下来,课堂文明礼仪大有进步。我对队员们说:不管你将来参加什么工作,你一定会有学者的风度,军人的铁纪,管理者的自如潇洒。因为你从小就熏陶了坐、立、写等高雅的文明礼仪。
2.穿着卫生礼仪
中队中总有几个胖墩墩的“大花脸”在我眼前转悠,他们的衣着,更是“滑稽可笑”。如队员小赵,胖墩墩的很可爱,但每天早上见面就是一个大花脸,据我了解,他难得洗脸,何谈刷牙,衣服脏得油光发亮。还有一个学困队员小胡,他的课桌、书包、课本,可以说浑身上下找不到干净的地方,玩弄果皮纸屑、泥沙、墨汁是他的爱好,泥土在上面铺了一层又一层,在上面还加了点水,铺得也很均匀,前面有位女队员每件衣服背后都有黑墨水,队员们称他的座位是垃圾收集房,坐在他周围的队员回家告诉家长,很多家长来电要我调整孩子座位,还有小肖同学,脸上时常“白加黑”,这三个都是外地的队员,这几个典型的例子就影响着中队的整体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何来好的学习氛围?又何谈什么文明礼仪?面对这种情况,我又该怎么办?首先得联系家长,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教室,让他看看孩子不讲卫生的模样有多“可爱”,再看看其他队员,对比自己孩子,家长也难为情地笑了,我抓住契机说服家长,洗脸刷牙,勤换衣服应该先由你们督促,让孩子每天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怀着轻轻松松的心情走进学校,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利的。家长不住点头,心悦诚服。其次,在学校有班干部很有礼貌地督促他们:“对不起,为了你也为了我们中队,我要检查你的书包整理情况。”以督促检查他们的课桌课兜等,这样一天不行,就一周,一周不行,就一月,不讲卫生的队员看在眼里也开始讲究起来。我想,假以时日,他们的习惯总会养成的。
3.尊师礼仪
谈到尊师礼仪,不得不“佩服”个别外地队员们的家长,他们可以在不与老师打招呼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直闯教室,如:我班的小张队员,她妈妈每天都来接她,一到放学时间就直奔教室给她整理书包,当其他队员们还在有组织有纪律地排队,她会带着孩子,拎了书包回头就走,孩子也骄傲地瞟一眼其他队员,跟在妈妈背后,动作是何等的利索。队员们看在眼里,何尝不记在心里呢?记得有一次,老师给她补差晚了一点,她对妈妈说,“今天三位老师都‘发神经’”。我们三位老师知道后苦笑了一下。还有一位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座位,来给我讲的时候从头到尾脏话连篇,在她嘴里没有名字,吐出的都是她给别人起的绰号,我当时真为这个队员着急!这样的家长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多大的影响!更因为他是我们的副中队长,一旦这种恶习养成,难道不会波及他人么?像这样的家长,中队班中还有几位。面对这种家庭下的孩子,我又该怎么办?事不宜迟,发现问题就得及时想出处理的办法,我利用晨会课问了队员几个问题。我对队员们说:“假如一个人满嘴脏话,我们怎样来评价这个人?”学生毫不犹豫地说:“没有素质,不讲文明。”“假如一个外人走进别人家,或走进教室是时旁若无人,我们该怎么评价她?”“没有素质,不讲文明,不尊重别人。”那你们要不要像这样的人学习?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假如这样的人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应该怎么办?队员们众说纷纭,但意见都是一致的,要做一个讲文明,尊敬老师,有礼貌的人。我在家长会上曾经说过,由于孩子的缘分,我们五湖四海的朋友有缘来到花溪小学,有缘聚集在这个集体中,我们有共同的责任搞好队员们的学习,更有共同的责任使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仪的小公民。后来,很多家长在路上遇见老师也会主动打招呼,要接孩子的家长很自觉地在室外等候,队员们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也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队员进教室或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老师讲台上抽屉里的物品,不随便翻动。
4.用餐礼仪
篇6
不懂礼仪闹尴尬
尴尬镜头之一:元旦这天,章先生的儿子正坐在门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章先生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让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似乎没反应,还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章先生尴尬地笑着,用眼瞪瞪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尴尬地寒暄几句,匆匆离去。而章先生则在尴尬地送客之后,陷入恼羞之中。
尴尬镜头之二:宋女士的儿子在家里正玩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挂了。岂不知,来电话者正是宋女士的领导有公事来找,而宋女士正在厨房做饭,对此却浑然不知。
尴尬镜头之三: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深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女儿一定要懂得礼节。可是在家无法无天惯了的女儿尽管随口应诺,其实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几个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吃了个遍,最后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我想回家!”搞得李女士无地自容。
采访到的类似孩子不懂礼节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很多家长平时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场合,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尴尬。
将餐桌当成课堂
英国家庭教育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之语。
在采访一些在餐桌礼仪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给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据在某机关工作的崔先生讲,他常常带着女儿参加一些朋友的宴会,他成功地借助这种场合,对女儿进行了有效的礼仪教育。开始的时候,女儿并不习惯,但他不断地循循善诱。一旦女儿做得好时,还要适时表扬。特别是客人们表扬女儿时,他还会锦上添花地继续表扬。女儿在这种肯定中,越来越知情达礼,成了一个人人称道的小淑女。
在日常交往中学习礼仪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接听电话有礼仪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1)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2)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3)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4)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5)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6)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7)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篇7
1、接听电话礼仪
语气平和,礼貌问候;认真倾听,真诚交流;
明晰内容,准确记录;灵活应答,干脆利落。
2、介绍礼仪
属于社交场合的介绍有两种:即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掌握介绍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如个人身份和地位明显高于团体,应将团体先介绍给个人。
自我介绍要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
3、握手礼仪
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4、接送名片礼仪
名片的递送。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5、座次礼仪
会议座次礼仪。基本上按照以左为尊的原则。会议主席台领导为单数时,主要领导居中,2号领导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排列顺序为:7 5 3 1 2 4 6 ;领导为偶数时,1、2号领导同时居中,一种排列为:2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排列顺序为:7 5 3 1 2 4 6 8;另一种排列截然相反,排列顺序为8 6 4 2 1 3 5 7(以上排列均指面向观众),两种方法没有正确不正确之分,可根据当地的习惯确定。
宴会座次礼仪。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签字仪式座次礼仪。签字双方主方在左边,客方在主方的右边。双方其他人数一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
6、乘车礼仪
当有专职司机开车时,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4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2号在第一排右侧。如果是主人自己开车,则要请主宾坐到主人的右侧,即前排右侧的位置,也就是副驾驶的位置。
7、乘电梯礼仪
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引领者先入后出,操纵电梯。
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时,引领者后入后出。
8、走楼梯礼仪
当宾主双方并排行进时,引领者走在外侧,让来宾走在内侧。单排行进时,引领者应走在前,来宾走在其后,起到引路的作用。
9、倒茶礼仪
遵循酒满茶半习俗。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上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敬茶时按照职务从高到低的顺序。
10、着装礼仪
①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②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③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④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⑤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超短裙、短裤、拖鞋等。
正式场合男士着装礼仪
一般以西装为正装。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西裤、衬衫、领带、腰带、袜子和皮鞋。
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站立状态时应将纽扣系好。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以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为宜,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系领带时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处为准。
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皮带扣应大小适中,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
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袜口应适当高些,应以坐下跷起腿后不露出皮肤为准。
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如果是深蓝色或黑色的西装,可以配黑色皮鞋,如果是咖啡色系西装,可以穿棕色皮鞋。压花、拼色、蛇皮、鳄鱼皮和异形皮鞋,不适于搭配正式西装。
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礼仪
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裙子:以窄裙为主,不可太短;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
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
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裤袜。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
11、中餐餐桌礼仪
①让菜不夹菜;②祝酒不劝酒;③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饰;④就餐时不发出声响
12、中餐点菜礼仪
①请客人先选菜,如客人谦让不必过于勉强;②点菜要快,重点菜和口味菜询问一下客人是否喜欢;③一般主菜要比客人多一到两个;④点好头菜,讲究档次,一到两个即可,其它菜要凉热、荤素搭配,突出营养保健、时令特色。⑤点菜不要同时点几道同类型的菜。
13、西餐礼仪
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身体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铺开轻轻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 吃东西要文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14、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是指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我单位员工在境外从事生产经营、考察、培训等活动,经常与所在国家政府官员、公司职员和民众交往,必须遵守以下通则:
1、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个人形象的六要素是: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的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的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各国礼仪习俗存在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要以我为主,兼及他方,。
4、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变而当自己是客人身份时,则应讲究客随主变。
5、信守约定。许诺要谨慎,承诺要兑现,失约要道歉。
6、热情适度。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7、谦虚适当。反对过分抬高自己,但也不要过度谦虚客套。
8、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教学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1.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不了解文化,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导致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或交际失败。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渗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和内容标准中详细描述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文化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化文化意识,即中外文化的敏感性(sensitivity),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tolerance),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flexibility),旨在提高鉴别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如果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靠合理配置的教学素材,那么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要依靠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内和课外教学的潜移默化。
1.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文化意识培养。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部分,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许多词汇的文化内涵出现了不对等。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应注意强调不对等性,否则就会出现大量汉语式的英语。
(1)词汇空缺。文化差异造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如a bingo game 在汉语中无对等的译词,汉语中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中的三伏和三九也会使英美国家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2)对应词范围不同。英语和汉语中虽然有大量的对应词,但大部分词的词意范围不同。如英语中的modern既是时间概念,又是文化概念,意味着对中世纪的反叛,倡导人文精神,这显然要比汉语中表现代的意思更广泛。
(3)词义褒贬不一。社会文化本身不同,造成英汉文化内涵上质的差别,词义相同而褒贬不同。如中国人经常用狗骂人,狗仗人势,走狗,狐朋狗友,等等,西方人则把狗视为man’s best friends,如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与词汇相比,英语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典故更是体现了文化的内涵。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其口语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发音,而是在实际的情景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把语言放在具体的背景下进行,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比如最简单的英美人见面互相问候: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ow are you?或谈论天气:It’s fine,isn’t it.而中国人见面是吃了吗、喝了吗,或你到哪里去?当然,还有其他场合,如打电话、购物、问候、约会讨论等。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先讲清一些语言习惯及内涵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学到地道的、真正的英语,而不是汉语式的英语。
3.语法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和结构的不同,还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如“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的谓语动词怎么用is而没有用are呢?原来西方人用餐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所以谓语动词用单数。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 is my a friend.”,而要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总之,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有关英美风土人情、人文地理、节日(Halloween,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名人趣事(Audrey Hepburn,Maksim Mrvica)、标志性建筑物(Big ben,the EiffelTower,the White House)、饮食(hamburger,hot dog pizza)、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文章,这就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创造了条件。在做这方面阅读时,我们要先给学生提供有关这些方面的大量的阅读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会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5.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意识的培养更是随时随地,光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跨文化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课外要最大限度地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开办英语角。让学生在草坪上、树荫下无拘无束地用英语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外教或外国朋友和学生直接交流,真实真切地感受英语文化,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2)开设研究性课程。以跨文化研究为主题,系统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比如每周增加一两节英美文化史、英美风情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英语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3)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利用投影仪、互联网等播放一些配有字幕的原版电影、影碟,比如可以播放Family Album U.S.A,Growing Pains等很多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原版电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同时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道德观等形成直观地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社会发展必将使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尤其是随着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所以,在初中外语教学中,我们在注重传授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以文化意识促进语言的学习,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轻松愉快地学习外语,最终实现文化交流无障碍。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主编.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2011.
[3]陈俭贤.“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
篇9
关键词:英语教材;优化使用;小学英语
一、《牛津小学英语》概述
《牛津小学英语》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一共有八册教材,每学期一册。此教材结合了国内外英语教学的优势,不仅注重情景真实,教材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
《牛津小学英语》里面涉及40多个语言功能,1000多个单词,还有一些简单的语法,教材将这些内容编写在20多话题里面,这些话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点,并运用在生活中。另外,教材的编写也非常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合真实的情景,辅助以灵活好记的英语歌谣、交谈课题等等,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在《牛津小学英语》的基础上,编写组也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录音带、教学挂图和卡片等等,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浅谈《牛津小学英语》的优化使用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死板地教学,加之各片区学生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而言之,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拆分、重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充。因为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美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时候教材里面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1.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比如《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Project 1 Around our city这一环节,就可以设立小组对学生所在城市进行讨论,或者进行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参观城市著名的景点,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
再比如5B Unit 5 Help our parents这一章除了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加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以及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而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和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针对学生去医院的经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健康,也可以引导学生向父母进行调研,问问父母对看医生这件事的看法。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是非常旺盛的,但是由于他们对英语掌握不够,因此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会有一些困难,需要老师加强引导。从生活入手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更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补充不仅是指对知识点的补充,更多则是要教师补充一些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比如《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Project 2 My important day,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叙述的话,可能会比较乏味,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调查,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调查结束进行分享时,学生表达的都是通过自己调查得来的结果,不仅会满足他们的自信心,还活跃了课堂氛围。
3.化繁为简,重点教学
《牛津小学英语》carton time多是以对话为主的,一般会在对话结尾的地方点明对话的深意,有的是幽默搞笑的,有的寓意非常深远。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很容易就陷入逐字逐句讲解,将本来有趣的对话搞得死气沉沉,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比如先让学生看卡通片,在笑笑闹闹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并进行提问和分析,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有利于他们的记忆。
比如《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A第二单元是说两个人去荡秋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主要内容是其中一个名为Bobby的小男孩害怕荡秋千,而他的理由在对话中也有显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出why,就是Bobby为什么不敢荡秋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其实是很强的,但是他们的耐心也有限,因此如何将有些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4.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这是从整体上的教学而言,《牛津小学英语》一册教材可能会出现前后内容相似但却不连贯的情况,教师在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前,应该通读整本教材,将其中相似的部分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以免教学过程散乱。当然,整合内容时也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来,不能想当然,避免整合之后出现更加混乱的情况。
比如《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5和Unit6一个是Help our parents,另一个是In the kitchen这两章是有交叉性的,所以可以结合来讲,比如帮父母在厨房做事,顺便再探讨一些餐具以及中西方不同的用餐礼仪知识。
5.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依旧以carton time为例,其实这一部分是图文结合的,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其中仍然有很多可以发挥想象的地方,教师不应该对此视而不见,可以进行适当的挖掘,发散思维进行教学。
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A第四单元Hobbies的carton time有非常丰富的插图,在进行文字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放插图,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想象,在放完插图、引导想象后,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抠除,让学生结合插图填空,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和对话的能力,因为填空的部位是需要结合英语语境才能完成的。
可以说多方位、灵活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五年级的英语已经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引导,并在学生中间进行适当竞争。小学生是比较好强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当然,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引导,不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运用自身的专业对教材进行拆分、整合并加以拓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当然,学好英语不仅是课堂的事,更重要的则是要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甚至家长进行引导,多开发课外的英语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课内教学;课外活动
当今外语教学界更加强调外语教学应当与文化渗透有机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分阶段扩展文化教学的范围,将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积极价值取向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地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鉴于此,跨文化教学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即突出主流文化。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不仅要侧重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而且要突出这些国家主流文化的特点。如,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道谢和答谢;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等等。
2. 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即突出跨文化教学的阶段性。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极其广泛的。胡文仲教授曾指出:“无论文化教学或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层次问题。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无所不在。因此,不能认为只在高年级才能谈文化。但也绝不是不讲阶段性,学生刚一接触外语就立即灌输许多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愈显得重要,文化教学的比重也随之加大。”由此可见,年龄阶段不同,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领悟能力也有强弱之别等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渐进性原则。
3. 对比性原则。对比原则就是把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不同性。许多学生经常犯一些实用性的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缺乏理解汉语和英语间的不同性。与外国人交流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汉语文化模式代替英语文化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者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中英文化差异并简单地了解一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或社会背景。虽然外语教材主要是为语言教学编写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丰富的外国社会文化知识。
然而,寻求相似性与不同性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手段。用一种比较与融合的态度全面比较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跨文化教育,提高区分可接受文化和不可接受文化的能力,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4.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即突出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体验。单纯的英语知识传授必然是被动灌输,单纯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必然是空洞说教。真正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应该是:在理性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发展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教学中,基于初中学生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教师可联系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情景,模拟交际,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都是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其实,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任务有很多,例如创设初次见面、购物、问路、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社会生活情景,如去西餐厅就餐时要注意的点餐方式和用餐礼仪(刀叉用法,就坐位置,食品种类,上菜顺序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体验来完成。
二、跨文化英语教学与课内教学
1. 跨文化英语教学与词汇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词,学生易望词生义,或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以理解,要么感到迷惑,要么闹出笑话。如果对这样的词汇只注意字面意义,忽视其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正确运用。
首先,是汉英相关词汇的(非)对等性。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语言中的大部分词汇通常具有双层含义:一层是浅层的指示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字面意义,另一层是深层的内涵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文化的差异基本上体现于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是必须的,一来可以让学生清楚汉英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差异,二来解答了学生心中可能存在的诸如“英美人如何区分‘叔叔’和‘舅舅’”这样的疑问。
其次,习语、谚语是语言学习中最能体现文化差异的部分,也是最有意思的语言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到习语“rain cats and dogs”,学生刚接触到这个习语时,充满了新奇与疑惑:莫非在英美等国下大雨的时候是下猫下狗的吗?其实不然,这一习语其实来源于北欧神话。古代英伦大陆曾被斯堪的纳维亚人(Norsemen)统治,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因而,这一习语的遗留充分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统治时期对于英国文化的影响。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看似荒唐的习语,同时加深了对于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2. 跨文化英语教学与语法教学。文化对语法是有影响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别。英语中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
3. 跨文化英语教学与听力口语教学。口语表达是一种信息输出,它的来源是从听力而来的信息输入。因此,在听说的训练过程中注意对语言材料文化因素的挖掘和合理渗透,才会使学生的听说技能有更大的提高,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的。
当然,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容量来培养和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应尽可能选择课外比较浅显的著名作品或文学名著作为阅读材料,其精神文化是丰富的。例如,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在英语课最开始的时间进行五分钟的duty report。我建议我的学生们读一些我给他们推荐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虫系列的英语短篇小说,并把读后感做成report(报告),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英语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得体地传递和接受信息,从浓烈的文化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
我们学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给学生们开设了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方面的校本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扩展和补充。而每年从国外进修回来的英语教师也一定会开设介绍国外文化、习俗的选修课程,这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很受学生的喜欢。每逢母亲节和万圣节等节日,我们学校还会举行英文海报制作大赛。相信在准备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当中。
学校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参与各种课外交际活动,拓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渠道。如,阅读英文小说、报刊;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影、录像;组织英语讨论、编排英语戏剧、组织表演等活动,鼓励他们只要有机会就多和native speakers(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通过比较校园内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帮助学生形成实用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各项活动的参与中,学生对跨文化英语的感悟和体会才会更加深刻。
四、建议
1. 英语文化教学和我们的阅读课文紧密相连。比如,八年级上第五单元SectionB的3a课文中谈到了的yard sale(庭院售物,指的是私人家庭在自家的前院摆卖那些自己不要的旧货,供买主选购)。我们通过相关的视频短片来丰富对美国这种独特的售物方式的介绍,并且问学生们我们在周末往往都做的事情有哪些,以及在中国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销售活动,由此引发学生对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