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地籍测绘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地籍测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GPS技术应用原理及现状
GPS的接收装置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运输时间来测量距离,判断出卫星在太空中所处的位置。巧妙的运用了基本三角定位的原则。GPS卫星定位系统有两大类,一类是全国或全球性的高精度型GPS网,用于作为高精度坐标框架,服务于地球运动等的科学研究。另一类是包括GPS城市网、工网等的区域性GPS网,主要用于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由于GPS的卫星信号的载波和调制码可以用于测量,所以观测量常为伪距离或是载波相位。在土地测绘中,GPS的测量方式主要有静态和快速静态定位、RTK,及差分GPS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了许多具有先进水平的地面测量仪器,如电子经纬仪、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精密测距仪等等,这些先进技术工具的出现为我国工程测量走向数字化、现代化提高了必要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自1994年GPS在美国全面建成后,这项发明给测绘带来了本质性的改变,由于GPS定位技术速度快、费用省、效率高、精度好、操作易控制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土地的测量中。
2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研发和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地籍测量工作在内的诸多测量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尤其是对地籍控制测量的影响甚深。因为GPS网状结构对网精度的影响很小,并且GPS技术对于地籍控制的测量不要求通视,减少了以前地籍控制工作中关于点位选择的麻烦。由于全天候、精度高、速度快、自动化等诸多优点,GPS技术在我国各省市的地籍控制测量中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应用。
根据国土资源部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则》里要求到: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点。
2.2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
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是为了满足土地权属范围内的特征点,也是俗成的界址点服务。作为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全区的控制测量是制作宗地图、测绘地籍图的首要数据基础条件。网点的密度根据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为首级控制网以及加密控制网两大类。局限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加大的特点,在保证网点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需要增大至便于测定界址点,有时还需在GPS网下增加一级图根导线。方便直接在图根点测量界址点。由于GPS网各边要比常规网边长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根据需要可分期布设,亦或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下。
2.3 位置基准点对GPS网的影响
GPS网的基准点有尺寸基准、位置基准和方向基准。在用常规手段建设城镇的地籍控制网时,附近如果没有国家控制点作为位置基准点时,常用假定坐标值作为起算点,以此建立独立的坐标系。在用GPS定位技术时,由于定位得到的是WGS-84坐标系的三位坐标差,所以GPS网的网形和其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基准密切相关。在经度方位上,位置基准的偏差会使得GPS网产生整体性的旋转,就一定范围内、高差较小的GPS网来说,位置基准在经纬方向上的偏差可不计。只有高差较大的GPS网才需要有精确的起算数据。建于位置基准对于投影在椭球面上的GPS网会产生变化,可通过常规方法来精确测定高程。
2.4 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每块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线等等,是地籍调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调查规则中谈到,在地籍平面所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中,对城镇界址点和解放内较明显的界址点的距离允许有10cm的误差。而隐蔽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界址点允许有15cm的误差。在GPS RTK的技术的利用下,完全能满足所涉及的精度要求。
3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GPS测量系统目前是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具有多功能、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简便、精度高、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GPS的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在观测中的测量员主要只需开关仪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工作状态等简单操作。其余的如卫星的跟踪观察、记录、捕获等都可由仪器自动完成。GPS用户接收机通常质量轻、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野外测量时,甚至只需一键开关,方便使用和携带。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在均匀的分布下保证了全球地面覆盖率,任何时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可进行观测工作,通常只在雷雨天气下不适宜观测,多数情况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说,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是经典测量技术的一次打突破。它不仅是经典的测量理论及方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还使得测量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了渗透性的交流,促进了测绘科学的发展。
GPS接收机与红外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可谓旗鼓相当,并且随着间隙距离的进一步增加,GPS的测量更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同时GPS能够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测量中,不仅可以精确测出观测站平面位置,还可以准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这一特点,为研究大地准面的性质和确立地面点高程开辟了新途径,也为航空摄影等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4 小结
GPS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各类测绘带来了新技术和方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是测绘界的一次巨大改革。GPS系统独具特色、高速度、高效率、多功能等的技术让工程测量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开拓范围,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证。要将GPS技术作为一种全面的测量技术,作为未来广泛应用的测量手段,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少全,张华海.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金君.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M].测绘同胞,1999.
[3]王金山,周圆.测量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2
1.1 地籍碎部测量
1.1.1 地面测量方法
新时期,在对地籍要素进行获取的过程中,地面测量中开始广泛使用全站仪,该设备运行中,可以对不同碎部点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其中包括斜距、水平角和高度角等,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记载的过程中,可以对掌上电脑或外业电子手簿进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界址点三维坐标进行直接的计算[1]。
1.1.2 摄影测量方法
在对目标物体的实际方位进行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对测制底片和航摄像片这一媒介进行充分应用,在实际测量中,具体的点位坐标应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法来?@取,如果拥有较多的界址点同时没有良好的地面通视条件,最佳测量方法就是摄影测量,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精准度。同时,我国现阶段在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式为航测法,并对地籍图进行绘制。
1.2 地籍控制测量
在对地籍控制测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区域内的控制点、空间区域等进行全面视测,其对地籍图和界址点精度拥有较高的要求。在对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会对GPS定位技术进行应用[2]。目前,部分控制点在原有控制网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破损,因此在对控制网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GPS定位技术进行应用,在这过程中,必须促使联测现象产生于控制点和GPS定位技术之间,通常情况下,必须确定最少2个联测控制点。
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数字测图技术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的结合应用
某地区拥有3640km2的陆地面积,其中1800km2为农村土地面积。当地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过程中,对D级控制网进行了布置,这成为本次测量过程中选择控制点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放线,多数点位都实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因此可以被作为起算点应用于首级控制中[3]。受各种测量因素的限制,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首级控制应用了静态GPS,同时,在将图根控制测量应用于各个村落之中时,对GPS―RTK的应用,实现了加密测量。
2.1 GPS外业控制测量
要想促使精准度在测图中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对基准点进行选择,基准点为四等控制点,并在城镇区域中有效引入控制点。由于观测数据在GPS实时动态测量中形成的观测数值具有独立性,因此,要想提升检验数值的精确度,无法通过计算数据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在实际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重复观测,并在导线复测的过程中,对全站仪进行了应用,一定程度上促使精确度在测量结果中得到了提升[4]。在测量中,对50个点进行了重复观测,其中有26个点是已知的。在反复观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正负2.31cm作为误差存在于反复观测点中。
2.2 权属调查中对遥感摄影影像图进行应用
在权属调查中将遥感影像图当作底图,这一遥感影像图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同传统的线划图相比,遥感影像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直观性,工作人员在划分宗地和编号的过程中,可以在图纸中直接进行,因此权属调查工作的效率极高[5]。并且,在对数字线划图进行绘制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图可以实现有效的检查,在科学转换遥感影像图时,并在内业审核检查工作中,可以将其同数字线划图进行综合利用,如果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了测量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外业,同时对数字线划图和遥感正射影图进行综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必须拥有较高的分辨率,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展开权属调查工作,促使工作人员对农村的地面建筑物产生全面的了解。
2.3 地籍测量中3S技术一体化运用
3S技术指的是卫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共同构成了3S技术,3S技术之所以拥有较强的功能,是因为该技术综合了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导航等多种技术的功能。因此,在对3S技术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更加全面和具体,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确性也较高,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不容易发生丢失,同时,数据结果也更加直观。在农村土地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GPS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在对目标定位坐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时间有效缩短,但是该技术并不可以对地理属性进行明确;而在对RS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面状信息在测量空间中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但是,相关信息很容易受到光谱波段的限制;在对GIS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实现信息分析、处理、查询以及检索等多种功能。但是,在数据的搜集和记录方面是该技术的缺陷,因此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调查中,要想提升地籍测量效率,应对3S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提升信息、数据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促使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有效提升。
3S技术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图片以及影响作为重要的依据,对全新的数据进行解析,全新数据在获取的过程中,可以对遥感数字影像进行应用,在解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有效的读取和数据处理。
篇3
(廊坊天众土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廊坊065000)
摘要院地籍测绘是农村地区开展土地发证工作和厘清土地权属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往农村地籍测绘工作不太规范,所测得的数据不准确,导致土地发证工作缺乏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运用RTK 技术开展农村地籍测绘工作,并且结合测绘实例具体分析RTK 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措施,以期提高测绘精度,为地籍统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和数据。
关键词 院RTK 技术;误差;测绘
中图分类号院TU1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01-02
0 引言
农村地籍测绘是厘清农村土地权属和开展土地发证工作时必须进行的一项测绘工作。以往,由于在农村土地测绘中,对测绘技术的执行不规范,造成测绘数据不准确,加之随着农村土地使用时间的推移,地界逐渐变得模糊,在没有一套准确的地籍测绘数据作为参考的条件下,居民在土地发证和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上经常出现矛盾。最近进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测绘中,RTK 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本文将运用RTK 技术对河北省香河县村镇土地进行测绘,旨在通过规范、精确的地籍测量为厘清农村土地权属和土地发证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地籍统计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确保地籍统计工作顺利实施。
1 RTK 的基本原理
RTK 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又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 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基准站把接收到的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基准站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数据和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据后,把基准站信息传到控制器内,将基准站的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就可求得两站间的基线值,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就可求得实用的未知点坐标。系统的结构和流程如图1 所示。RTK 的关键技术是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和数据传输,这里就不多谈了,在实际工作中要保持卫星信号不失锁,使用尽可能高的波特率,如9600bps。
2 RTK 的应用优势
淤提高了测绘精度:RTK 测量不存在象全站仪测绘一样的误差累积,每个测点的精度都是不相关的,这就提高了测绘精度。于控制点之间不需要通视:RTK 测量是对观测卫星的实时观测来获取地面点的坐标,不象全站仪测绘那样需要地面控制点之间的通视,这就减少了观测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盂作业方法简单:全站仪测量需要布设图根控制网进行测绘,而RTK 测量则减少了上述作业工序,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3 RTK 观测的质量控制
RTK 测量容易出错,因此,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加强检核,下面,介绍一些RTK 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3.1 已知点检核法:转换参数解出后,利用解出的转换参数测定一些已知点,用测出的坐标与已知控制点坐标相比较,以此来检核转换参数的可靠性。
3.2 复测比较法:这种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淤两个基准站之间应有一定数量的重合点作为检查点。于每次启动基准站后,应复测几个已测过的RTK 点,以此进行比较检查。
3.3 穿线比较法:在每一个基准站测量成果的基础上,选定2-3 个已测RTK 点来组成一条新的RTK 测量链,把新测成果与原测量成果相比较,以此来检查原RTK成果的可靠性。
3.4 电台变频法:在两个不同的基准站上发射不同频率的差分改正数,依靠流动站的变频开关的切换可以收到两个基准站的数据,从而进行比较。
4 RTK 的误差分析
4.1 转换参数的影响:RTK 作业前,在测区选定一定数量的高等控制点并对其进行RTK 观测,求解其WGS-84 坐标和地方坐标系坐标,利用后处理软件或内置的实时处理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控制点精度和RTK 测量时的误差都会影响转换参数的精度,导致最后成果精度的降低。
为了提高转换参数的精度,要求所选控制点精度较高并且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一般3耀6 点为宜,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转换参数,经比较后,选择残差较小的一组参数且在以后测量时,测量范围应在控制点校正范围内,否则,将引起较大的误差。
4.2 基准站的误差:基准站的对中,整平以及基准站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流动站的成果。由于RTK 采用的是一种视距传输,利用超高频电磁波,因此,它的传输距离受天线高度,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的影响,所以,基准站应远离各种强电磁干扰源,同时,基准站周围无明显的大面积水域以减小多路径的影响,而且,基准站和天线间无大的楼房等遮挡物,天线尽量设置高些,以提高传输距离。实践表明,气象元素的测定误差(温度,气压等)对对流层延迟改正的误差影响较大,因此,应注意仪器的操作和气象元素的测定。
4.3 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误差:当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较短时,基准站的误差影响可通过观测值的差分处理得到减小;当二者之间的距离较长时,其观测值经差分处理后,仍含有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最后结果精度降低。另外,观测时要注意卫星的图形强度,当接收到5 颗以上卫星,PDOP<6 时,才能进行RTK 观测;基准站的整平、量高要准确;对中杆上的水准器必须定期严格校正。
5 RTK 技术在河北省香河县农村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5.1 测绘项目概况我们所做的项目在京津之间的河北省香河县五百户镇,乡村面积20 平方公里,居住地密集,交通方便,由于镇在几年前已完成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工作,所以,此次完成的是乡、村级地籍测绘工作。在本次地籍测绘中,我们抽取了有代表性的10 个村,600 个界址点,运用上述RTK 测绘技术进行了地籍坐标分析,最终得到表1 所示的测绘结果。
5.2 测绘方案及测绘流程由于通视条件很差,加之时间紧迫,单纯采用传统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或测距仪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作业中的困难程度较大,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研究决定采用以GPS RTK 施测地形为主,按照上文所述技术措施逐步施测,在局部房屋稠密、GPS 信号较差地区配合使用全站仪。
测绘流程:四等GPS 网布测寅一级GPS 网布测寅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网布测寅四等水准测量寅图根控制测量(共布设27 个图根导线网)5.3 测绘结果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工作中,充分发挥了GPS RTK 的技术特点,既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测绘任务。
河北省香河县政府根据表1 所得数据以及相关统计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农村地籍统计与审核工作,进一步厘清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发证工作中因地界模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6 RTK 应用的展望
精密单点定位的出现,节约了人们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精密单点定位: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由IGS 等组织提供的高精度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来进行高精度单点定位的方法。该方法目前在静态方面比较成熟,在动态方面正在完善之中。
广域差分增强系统(wide area augmntation system)WAAS:数据处理中心将差分改正信息送往卫星,卫星将自己的卫星星历和差分改正信息转发给用户。该技术的优点是用户只需GPS 接收机就可收到差分改正信息,无需其他设备,同时,提高了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
局域增强系统(local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LASS:在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区域周围建立若干个基准站,这些站也和卫星一样发射C/A 码测距信号和差分改正信号,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WAAS 和LAAS 技术改善了GPS 的通讯条件,增强了信号的覆盖面,使接收设备简单廉价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
篇4
【关键词】土地测绘;测量发展;精度
前言
近几年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步伐飞快。土地测绘技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是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和部门都不可或缺的。土地测绘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测绘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土地管理。
但土地测绘一直以艰苦著称,一提到它,人们大多还停留在技术人员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的阶段。但随着测绘数据精确度要求的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人力测绘已经逐渐被淘汰,同时由于高新科技的发展,数字测绘慢慢的占据了主流地位,我们接下来就简单的叙述一下不同时期的土地测绘方式以及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感受一下土地测绘的发展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1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过程
1.1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测绘方法
(1)钢尺结合比例尺的测量法。这种测绘方式从八十年代开始运用的,其具体操作方式是技术人员先用三十米的钢尺现场进行测量,再按一比一千的比例在测绘版地形图中标示出所测量的位置及尺寸,这样就可以将不是规则形状的土地划分成可以计算的规则形状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所用工具简单,但是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测量误差相对较大,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十分辛苦,并且遇到折线、弧线较多的土地就会处理困难,土地本来就是较为敏感的资源,这样就会加大在征地时引起较大争议的可能。
(2)经纬仪结合钢尺的测量法。由于土地的不规则形状,无法使测量人员应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得到土地面积的测量结果,利用经纬仪测量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角度,实际测量中,将其放置到被测区域的各个拐角处,用固定架将其固定,得出的角度再综合钢尺的测量长度,最终得到被测区域的真实面积。实际过程中,区域的不规则程度严重,在每个拐角的测量是很大的工程,方法复杂,耗时耗力。
(3)全站仪测量法。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上的建筑物日渐增多,前两种测量方法相比较之下越来越被动,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全站仪得到了运用。全站仪不仅可以测量土地的标高和面积,而且还可以测绘宗地拐点的坐标值,它所带来的最大便利是节省了将仪器必须固定在宗地拐点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与经纬仪结合钢尺测量法和钢尺结合比例尺测量法相比,全站仪测量法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1.2现代技术催生下的高科技土地测绘方法
分析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测绘不难发现,以上三种测绘方式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并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土地测绘方式也应运而生,土地测绘的发展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GPS技术。GPS技术又称全球定位技术,近几年,GPS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其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土地测绘中。在土地测绘中可以利用它的的动态三维坐标点位方向以及静态接受卫星信息两大功能,保证测绘的数据准确性和技术先进性。在GPS观测中,可以根据卫星和接收器的距离来确定所测地的海拔高度、经纬度等参数。与此同时,GPS技术还和掌上电脑结合在一起,便利了土地的野外作业,在掌上电脑上安装数码摄像头,使土地测绘的变更、区域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而且数码摄像头还分担了人工绘图的大部分工作量,很好解决了野外长时间工作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GPS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该技术中,数据的安全性不高,容易丢失,防盗措施不够到位,数据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他的基础技术是航空摄影技术,是获取信息的高效手段之一,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的勘测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检测城市中土地占用情况,加强土地的管理。而且现在的数据的处理和提取也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说拍摄的航天、航空拍摄图和现在我们已经掌握的现状图做比较,进行数据更新或对数据进行修改和补充。
(3)地球信息系统。作为新科技环境下的产物,此技术利用空间科技,结合计算机科学,在大气层外空间对地球上的土地信息进行测量,绘制得到较为准确清晰的分析测算图形。科技进步对土地测量方面也是新的技术革新,GIS也逐渐成为了土地测量方面的重要手段,地面上的计算机系统从空间得到采集的数据,储存并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地理信息,计算系统的发达也可以使土地测量中利用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建立以大量数据为依据的测量系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多媒体显示技术也使应用方面更加直观有效。
2土地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数字化土地测绘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全面的发展,然而信息化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运用还很不成熟,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要将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研究放在首要位置,以尽早的踏入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使土地测绘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在土地测绘新技术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但是只有将这些新技术充分的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得以运用才可以真正做到科技惠民的目的,真正做到技术为民所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指导。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烈,地理信息的测绘技术都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科技部分,我国的土地测绘技术的创新起步晚,底子差,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所使用的土地测绘技术一定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地超越和创新已有的技术,并将创新的技术及时应用到实际的土地测绘工程中去,学以致用,逐步提高我国土地测绘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土地测绘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出新的奇迹。
3结束语
我国土地测绘技术所走过的脚步预示着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目标。土地测绘对国家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土地测绘技术的创新是土地测绘的生命线,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给土地测绘技术带来了发展的春天,开创了土地测绘发展的新时代。当然。土地测绘技术还在不断地摸索和探索,现代测量测绘相关部门要注重自身技术更新,使土地测绘的发展速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军霞.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2]张梅,张敏.试论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2(7)
篇5
关键词:地籍测绘;土地开发整理;应用
Abstract: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high quality ha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cadastral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in three aspects the basicmeaning of cadastral, in assau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surveying and mapping from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report's main requirements.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地籍测绘主要是根据权属临界点和临界地址为基本坐标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当中不仅要求精确,而且要求全面,如相关土地的实际使用面积、具体地理位置、土地使用的现存权属关系以及将来可能利用的状况等因素都要在测绘图纸上进行准确全面的绘画,此外,还要根据以上数据与记录制作相应的测绘表格,以有助于开发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地籍测绘在突击开发中的基本意义
(一)地籍测绘为科学化土地开发的实现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持
地籍测绘的相关数据需要科学化,科学化的相关数据不仅能够为多个部门提供其所需的数据信息,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具体来讲,地籍测绘相关数据信息的科学化要求在其信息取得与信息共享的过程当中将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经济的统计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与完成。只有将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经济的统计等因素与测绘的原始结果进行结合与分析,才能够将需要开发的土地的交通、地形、水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反映,从而为所要开发的土地提供完整的数据。
(二)地籍测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避免浪费
土地开发设计方案的质量高低、预算合理与否以及可获得的效益多少等,都与地籍测绘报告有着直接的联系。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当中,地籍测绘的精确化与科学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效率,促进其顺利完成,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开发成本,避免突击开发整理过程当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地籍测绘可有效规范土地开发的工程质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开发整理这项工作,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工程量较大,涉及范围也较广,因此没有基本的原则与固定的规矩,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整个工程也是难以按要求完成的。要想达到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就需要在地籍测绘上下足功夫,因为地籍测绘可以为整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的数据,且其所提供的数据是精确的与科学的。在其精确科学的数据支撑之上,不仅整个工程的进度、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原则规矩等都可在其基础之上制定,而且整个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整个工程最终形成的质量也就可以随之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在有既定质量目标的情况下,各部门、各环节则可按照相关要求去进行实际工作,从而对工程的完成质量有所规范、有所保证。
二、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当中的重要应用
(一)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前期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地籍测绘的主要应用在于将所要开发的土地的一些前期情况进行完整的表现。首先,地籍报告当中要对开发土地的地形与地貌、居住人口与赔偿金额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估。其次,地籍报告当中要对长时间没有检查的一些地下管道、道路问题等损坏数据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最后,地籍报告的相关数据要为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等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说明,为其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中期的应用
地籍测绘报告当中的数据要具有精确性与科学性,因此,该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土地开发要在该数据的支撑之下,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监督,尤其是一些有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的监督,这样不仅有助于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施工单位的统一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率与质量,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顺利完成与高质量完成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后期的应用
土地开发整理后期,地籍测绘的主要应用在于其竣工测绘数据的应用,因为该数据就是竣工时工程所要达到的水平与高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籍测绘报告当中的数据越详细、越准确,竣工后,其工程效果也就越好。因为地籍测绘报告当中的竣工测绘数据是工程目标的直接体现,精确的数据不仅权威而且有说服力,因此,与竣工测绘数据相一致的工程是合格的工程。
三、地籍测绘报告的主要要求
(一)关键位置点的测绘
土地开发整理这一工程的地籍测绘当红总,关键位置点的测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将关键位置点测绘准确,才能够进行其他的测绘工作,其他的测绘工作都是在关键位置点确立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关键位置点的测绘是先测整体,后测局部,先测表面,后测内在,先粗略的测绘,再细致的测绘。然后根据各关键点的测量设计出一个网格状的图,该图不仅要清晰明了,而且要准确可靠,只有清晰准确的测量结果才符合测绘标准,才有参考的价值。
(二)要对土坎测绘的精确度进行精准把握
土坎的测绘较为复杂,尤其是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当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土坎,针对这些各种各样的土坎,不仅要把其坎顶、坎脚线进行精心的测量,而且还要将其缓坡的坎顶线进行细心的测量,由于土坎的不规则性较强,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测绘则难度较大,因此在对土坎测绘的过程当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避免因数据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
(三)要将细部的测量进行注明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当中的细部测量主要是指要开发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的位置与面积、花草树木的种类与年龄、建筑与人口的密度等内容进行测量,这些内容较为琐碎,不仅容易遗漏,而且统计起来难度较大,尽管如此,其准确性还是十分重要,因为这些因素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当中的许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搬迁等,因此,要在位置点等因素测绘准确的基础之上将这些信息进行注明,只有将这些细部的数据进行注明,才能够在实际的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当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事端。
四、总结
地籍测绘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不仅有着为科学化土地开发的实现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持、有效降低成本避免浪费等基本意义,而且还对贯穿于土地开发管理工程的前期、中期、竣工等多个环节,其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与高质量保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地籍测绘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测绘过程当中要对关键位置点、土坎、细部等方面的测绘进行尤其的注意,要确保其准确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1]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2]应超.关于地籍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的整理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2(04)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 测绘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图
一、引言
目前,常州市处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正处在构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飞速发展时期。现势性数字化城市地形图和地籍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开展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平台。2003年常州市政府投资2900万元,常州市规划局、常州市国土资源局经市政府批准,联合开展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工程并建立常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常州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二、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三、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常州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常州市建成区(含新北区和戚墅堰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的要求;
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 四、实施过程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1、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北京星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常州市测绘院承担,常州市规划局、常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常州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数据生产阶段
由南大、南师大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等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常州市规划局、常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图1 常州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Fig.1 The Construction of Changzhou Urban Fundamental GIS
五、主要特点
1、 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2、 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常州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常州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篇7
[关键词]土地调查 现代测绘技术 土地测绘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34-2
在土地调查中应用现代测绘技术,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维护土地秩序。同时,现代测绘技术还能保障土地开发的效果和质量。土地测绘常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3S”技术,即GIS、RS、GPS,通过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以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为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规划设计服务。
1土地调查的工作流程
1.1调查土地现状的技术
调查土地现状要先进行现场勘探、修测和平面测量,得到测量数据之后进行图片编辑,并研究建筑现状,构建地籍管理信息并完善流程规定。土地现状测量是根据1:500比例来调查城镇地籍情况,并修测、补测不断变化中的土地。全过程测绘采取全站仪的解析法,并将测点的位置标在草图中。用相关软件将信息传输进电脑内,编辑时采用电脑绘图的软件。调查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完整全面的土地调查体系。
1.2分析土地现状的技术
以分析和评价的方式,将城镇地籍的基础数据技术和调查结果相结合,实现有目的的空间汇总、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现状的结构、数量、强度等空间规律,并做好潜力分析,提供定量、定性的依据和基础。以这类方式获得调查技术路线,并根据统计学技术来分析未开发土地的空间分布和数据分布情况。评价未开发土地时,要从土地利用率、利用强度和利用结构上进行评价。单位面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即土地利用强度,这是与其他区域比较后的结果。它有着时间可量性,也有空间可比性。
1.3分析土地潜力的技术
在调查土地现状和分析土地现状之后,要综合分析土地潜力。未开发的土地潜力,需采取综合指标和单指标评价方法,调查土地功能和适宜程度,并采取测绘技术获得高精度结果。为以多角度反映土地实际功能,需对未开发土地做好功能分区,并采用电子技术展现土地潜力。
2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效果
2.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属于独特性的空间信息系统。GIS需要计算机系统支持,采集、分析、存储和描绘地球空间的地理数据。一般而言,计算机技术构建出地理数据库,并把地理环境中地理空间分布和属性数据做好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构建出有效化的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多种要素后,便能快速方便的获得需要的信息,来满足不同科学研究和应用需要。GIS可利用数字和图形方式表现出结果。目前,土地调查过程中,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会沿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获得的测绘基础数据较为可靠详尽,准确度也较高。在土地调查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计算机具有较强的逻辑判断和高速运算功能,短时间能够增加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计算机能够生成许多规划用图、报告和表格,采用数据库又能更新程序信息。故此,实现城市动态设计和动态监控成为了可能。对GIS加大使用力度,城市规划人员和测绘人员的协作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能够统一信息使用获取的方式。
2.2全球定位系统GRS的应用
采用GRS技术进行土地测绘,减少了常规地籍控制上工作点选择的局限性,GPS网的精度影响也较小。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高和速度快的优点,能够广泛应用在省市城镇的土地控制测量内。土地测量要做好全区控制测量,是测绘土地数据和图件基础。GPS技术可根据测区的先后次序和范围将网点密度分为加密网和基本网。加密网密度等同于5级的导线和小三角网,中小城镇土地控制要考虑城市远期需要和长远规划,应当布设四等网。城镇地区的界址点有着较大的密度,因此要控制好点密度,增大测定的界址点。GPS网要加密图根导线从图根点获得界址点。相比较而言,GPS网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大,而且结合长短边较为灵活。各级网要根据需要进行分期布设,或者一次混合布设获得需要密度。
GPS技术以三维坐标使得土地调查具有空间数据,获得空间定位。近年来,GPS技术结合了掌上电脑,方便了土地野外调查工作。GPS和数码科技的摄像头彼此结合,将数据传输到掌上电脑上,能够实现地形测量变更。土地测绘中有些变更地区的地域情况不明显、形状不规则,通过数码摄像头取代人工绘图,能够拍摄野外环境,减少了人工量。GPS技术和掌上电脑的结合还能减少野外工作的时间,实现数据存储和连续工作的目的,实现土地图形的快速更新,提高了土地调查结果准确性。
2.3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以飞机、人造卫星和其他飞行器来收集地面目标反射的电磁辐射,来确定地球资源和环境。目前,我国土地调查中广泛应用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对重点城市土地勘测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利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城市的耕地情况,有效管理好土地资源。测绘人员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图和地形图,对比土地现状图,补充和修正数据内容,实现数据更新效果。
土地管理具有高精度、连续性和综合性,遥感技术关键部分是监测精度。有时土地状况会不断变化,为获得精度需要,测绘人员要结合土地利用图进行对比,把城市人文、生态指标都纳入土地测绘资料。如果要求的精度较高,则需要GPS高分辨卫星影像补充。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地测绘上最重要的是提取变化信息,以固定土地资料和时段内产生的变化相关量来提取变化信息,再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出土地变化规律,可为日后整体规划提供参考。在遥感制图时,遥感器所处地区不同,获得的图像信息各不一样,成图精度比例尺也不同。遥感专题制图时要结合研究用途、成图比例和精度,达到经济和实用的效果。在显示制图对象动态变化情况时,需选择短期分辨率遥感信息源。而这需要气象卫星图像。
2.43S集成技术应用
3S集成技术是将GIS、GPS、RS技术有机的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测绘技术。使用3S技术能够全方位的实现存储管理、对地观测、分析模拟和信息处理。3S集成技术中,GIS负责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GPS负责快速、实时提供传感器、运载平台位置;RS负责实时准确的提供环境和地域信息,及时找到土地表面变化情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国3S技术逐渐成熟。该技术有着良好的土地调查作用,并体现出新发展前景。以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获得影响资料,和土地调查更新技术进行叠加和汇总,以专业软件分析,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和变换范围。3S集成技术运用解决了调查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精度低问题,并加快了土地调查的效率和速度,在实际应用上已经较为成熟。
3结束语
在土地调查过程中,采取现代测绘方法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测绘方法能够改进传统测绘的低精度、低效率等缺点,达到灵活性、准确性测量。现代测绘方法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能够分析土地类型、现状与分布,以及时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铁锐.试论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与土地测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2]刘威.对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与土地测绘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篇8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测绘应用
1 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资源的节约问题就更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测绘就是节约土地使用的一种途径,可以通过测绘土地来有效节约土地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测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测绘的重要手段。工程测量包括对地形、水文地质等的勘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完成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并且可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工程测量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督,以便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工程质量。
2 传统土地测绘技术
2.1 钢尺结合比例尺测量
此方法即利用钢尺测量较近的距离并且根据比例尺进行放大所进行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较大,钢尺所造成的小误差通过比例尺的放大就可能会导致大误差的出现,并且针对弧形或是折线形的宗地不便于测量。同时,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比较多,会导致误差的出现。
2.2 经纬仪结合钢尺测量
此方法是在钢尺结合比例尺的方式基础上,加上经纬仪进行辅助,以便测量弧形、折线形等不变测量的宗地。在使用时,经纬仪固定在拐点处测量角度,再加上钢尺和比例尺的利用,可以测量宗地面积。并且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更为精确。
2.3 全站仪测量
由于经纬仪的可架设点有限,并且通视较难做到,所以经纬仪并不适用于很多地形,只适用于土地,并且经纬仪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其工作效率也很低,并不是测绘的最佳选择。而全站仪则可以做到经纬仪做不到的,比如不需要将全站仪假设在拐点处等。同时利用全站仪还可以做到测量更多的参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测量土地面积。首先选择可以通视各个目标的地点架设全站仪,选择其测量面积的程序进行测量,仪器会自动显示距离等参数。其二,标高及坐标测绘。方式与面积的测量方式非常类似,但是其缺点也显现出来,即针对距离城区较远的地域,需要设置传算点等,耗时较长,并且精度不足。
3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 TMS隧道测量系统
此系统适用于引水隧道洞断面的测量,并且通过TMS Office来处理数据。TMS Office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平台,可以高效管理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在我国目前的技术中已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可以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实际应用中,TMS隧道测量系统可以对开挖轮廓进行放样工作,可以测量断面的基本数据。同时,也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对断面的浇筑回填土情况进行分析。此系统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操作的简便,不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复杂的操作,其自动性高,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得其自动运行,并且在完好记录数据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精度,保证了工作效率。
3.2 GPS测量技术
此系统适用于水电工程的测量。GPS技术并不是人们陌生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其应用。比如车辆的导航系统、公安局的定位系统等,都是GPS技术的应用。当然,在测绘技术中,GPS也有其独特的应用。由于GPS具有不受地形影响的特点,所以其在水电工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此特性进行测量。工作人员只需要对布局进行控制,就可以得到测量结果。并且GPS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不受时间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方便了我国工程的建设。
3.3 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
数字化测绘是我国传统测绘方式像数字化和电子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在PC机上进行模拟的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全站仪、GPS、数字化仪等多种先进仪器的模拟技术。这种模拟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在PC机上看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和图像,其优势主要在于其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信息量大和信息编辑的方便。这些优势可以使得数据的记录等工作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力资源。
数字化测绘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各种地形的测量。以地籍测量为例,使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还可以及时绘制地籍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精度足够高,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同时,针对GPS信号无法接受的地域,就可以利用其它仪器比如全站仪等,进行细部测量。总之,相比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测量速度以及精度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4 工程测量中的遥感技术
遥感测量的优势在于其时效性很高,可以对想要观测的地域进行同步观测。随着遥感技术的普及,工程测量中的遥感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形图,可以观测和获取地理信息。目前我国对遥感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得益于其同步性及便捷性。
4 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类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的发展也在朝着现代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技术趋于智能化、自动化,需要的人力资源也在逐渐减少,并且其数据和图像的精准度也在逐渐提高,方便了施工。所以我国工程测量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越来越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可控化,精度也将会越来越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测量技术影响着我国的工程建设,所以对其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是符合我国的发展要求的。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测量技术得到不断地更新,已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还需要我国继续努力。同时,也需要测量技术人员及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工程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学敏,杨春旭.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125-126.
篇9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技术;航空摄影测量;质量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日常土地测绘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测绘成果的使用需要。主要包括:地籍图测绘、日常宗地测绘、建设用地项目竣工复核验收测绘、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绘等。下面就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谈一点笔者的认识,以供同行参考。
1采用遥感技术实施测量
遥感技术(RS)是2O世纪6O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
1.1解译标志的建立
找出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位置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的关键。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影像对比判读、影像叠加分析、影像一--矢量地图对比判读等。在工作实践中需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特点选择利用合适的方法,有时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准确发现变化区域,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在通过实际调查和布设样方,到最后利用Map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计算机的套合,同时根据影像中相应位置的纹理、颜色,建立相关士地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
1.2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前需对波段组合进行选择。在土地利用监测中将遥感影像以不同方式组合,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以像元为基础的加权融合、HSI变换,比值变换等。利用上述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既融入了TM假彩色影像的波谱特征,又保留了原来SPOT影像的清晰度,使SPOT影像成为了—个包含丰富信息量的假色彩影像,从而提高了影像的解译精度,便于专题图的制作。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已有的SP0T影像和TM影像的利用价值,各种专题地图可以与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地图相结合比较分析各种信息,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支持。多时相的RS影像融合技术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目标,由此可再进行准确的人工量测,这样就减少了动态监测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解译的精度,通常使用的遥感影像增强方法主要有:光谱增强处理、空间增强处理和辐射增强处理等。
2采用航空摄影进行测量
使用航空摄影资料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据影像对地类、地形以及权属界线进行外业调查和标绘,从而能明确而直观的使外业权属双方进行指界、判断不同地类之间的界线。
2.1准备资料
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图幅接合表;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权属、行政界线图;收集整理原有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等确界档案资料;明确各个镇、村、村民小组的行政代码;调查本县内河流、道路的等级划分;收集整理涉及更新调查的城镇初始和日常地籍已调查的成果资料;收集近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批准文件及其附图;整理航摄资料及航摄基础数据。
2.2地形调绘
地形调绘可将航片放大后在其上进行,放大比例尺通常在1:4000以上较合适。能通过航测内业明确判读的可以不在调绘片上调绘整饰,当在像片上同时表示地形调绘和地类调绘有冲突时,以地类为主表示;地类调绘又能同时放映地形调绘内容的,地形调绘则不表示。对于新增的地物,首先要外业量取其周围相关的地物间距,同时在放大的调绘片上绘制示意图,与权属界线相关的地形地物,不论大小均予以调绘,便于内业结合地形地物编辑权属界线。
2.3 地类调绘
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新的分类标准,进行外业地类调绘须以1:4000的航片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以新标准规定的代码表示;所标注的地类界必须自成闭合或与其它线状地物一起形成闭合图形。地类调查可通过室内判读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判读可作为野外调查的准备,可降低野外调查的盲目性和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在实施调绘工作之前,要对该地区的地类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从而保证地类调查的质量。地类调查以室内判释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室内判释作为野外调查的准备,以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和避免野外调查的盲目性。在实施调绘之前,要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类情况,保证地类调查的质量。
2.4 获取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
获取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应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分别采用矢量化航空正射影像图件的调绘图形(扫描矢量化法)和航空摄影测量立测法(简称立测法)两种作法。
2.4.1 扫描矢量化法扫描矢量化法,即对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件进行扫描,经过角度纠正对外业土地更新调查线划图进行矢量化的过程。在矢量化之前,须对调绘调绘正射影像图件与权属调查表等做图、属一致性的全面检查。在矢量化过程中,分点实体、线实体、面实体3种类型来进行,其中面实体在矢量化时应做到面实体周界的封闭性。
2.4.2 立测法立测法即在数字模型上进行地形测绘的同时,转绘中心投影放大航片的调绘图形.即以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地形图和现状图“二图合一”的采集。
3 影响质量的因素
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人、仪器没备、方法手段和环境条件。
3.1 人的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者、管理者、操作者,测绘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如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的编写,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编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测绘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3.2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外业的作业精度。如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满足相应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可靠等,都将会影响测绘产品的质量。所以,相关规范规程都对测绘仪器设备的签定检验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3 方法手段
在测绘施工中,施测方案是否合理,各项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个测绘项目是由若干个工序组成,如控制测最、地形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图形编辑、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各类表格编制、成果装订、验收检查等工序。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果质量,且每个测绘项目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只有根据各测绘项目的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测绘产品。因此测绘单位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流程、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软件。
3.4 环境条件
测绘生产环境条件包括:测绘技术环境、测绘作业环境、测绘生产管理环境。这些都对测绘产品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4 质量控制措施
4.1 人的控制 应本着量才而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测绘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管部门人员、检查人员及主要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上岗证。
4.2 方法手段的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应力求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3 仪器设备的控制 仪器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用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测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并应当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有效检验期限内使用。
4.4 环境因素的控制要关注环境变化对测绘作业成果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5 结束语
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必须按规范、技术设计的要求对施测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把好检查验收关。
参考文献
[1]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
篇10
一、土地开发整理主要阶段及其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政策措施。土地开发整理一般包括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两个方面,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三项活动。目前,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重心是农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从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体系或全过程角度来分析考察,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及竣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若干环节与过程,各个环节与过程都要应用到相应的测绘技术。
二、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在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制作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其图件比例尺一般要求为1:5万~1:20万,是在国家测绘部门提供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1万)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利用航片、调绘片编绘而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是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潜力调查图以1∶1万土地详查图为工作底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来开展工作的。目前,市县级实际使用的土地详查图编制时间多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或中期,变更调查又不能较好地到位或及时地反映实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因而导致图件的现势性较差,影响了规划成果的准确性。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当前对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可以借助3S技术,从遥感影像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土地利用信息,或采用GPS实测现势性较强的数据,再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库,并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评价,以解决专项规划基础图件的现势性问题。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框架性基础研究。该阶段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精度要求并不很高,可采用专项规划中的相应图件作为工作底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不为1∶1万或1∶5万。也可以到项目进行概略性的现场实测,如使用平面定位精度小于15m的手持式GPS,现场实测项目的规模、土地权属界线、道路、排灌沟渠、电力线等。但该阶段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较高,要求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经纬度坐标,建议采用GPS测量方式精确测定项目区边界控制点。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因涉及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判断、沟林路渠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及土方计算的准确性等,因此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对项目区各类土地的面积、长度、高程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可采用常规方法先用GPS布设控制,再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应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利用全站仪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或数字,生成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辅助计算出每个设计田块的设计填挖土方量及施工填挖土方量。池塘、河道、沟渠、涵洞应测水底高程,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测出农业基础设施、道路、林地、坟墓的分布及面积信息,以便于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只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采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法,依据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提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设计阶段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理及分析评价,可充分利用项目竣工验收的测量资料和图件,与施工前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及施工设计图进行对比研究及跟踪管理,但施工过程中如牵扯到较复杂的如沉降、变形观测等施测活动,则需要由专门测绘机构进行专门施测研究。
三、与相关专业测绘的比较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一般指借助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成图系统,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或室内成图,最终生产出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及施工的测绘产品的技术性工作,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各项相关活动的现状图、潜力调查及分布图、规划图、施工设计图、竣工图的生产。土地开发整理的不同阶段对图件比例尺、成图技术方法及测图精度均有不同的要求。在测绘组织上,既有采用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按较高尺度标准施测的方式,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要求;也有按照一定地图制图综合的原则,编绘成小比例尺的现状图,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开发整理的测绘成本。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工作与地形测绘、工程测绘、地籍测绘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专业测绘既有某些相同特性,也有不同的一面,是上述四种专业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综合应用,属于专题地图的测量及应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