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知识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知识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方法;有效运用

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即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于2001年引入中国的创业培训项目。法律知识作为创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却是创业前作为一个准老板,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充分了解、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去领会法律知识部分的要点,并在创业实践中有效的使用,以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现实中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的误区

(1)简单问题复杂化。SYB(创办你的企业)作为SIYB创业培训中的培训模块之一,就是告诉创业者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创业者在未来创办企业前能对未来企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控。就法律知识部分而言,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创业者可以向讲师或专业人员咨询、解决。教学中,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充分引导学员,让其去领会知识点,并对未来企业的有关法律部分内容做出决定。实际的创业培训教学中,部分讲师总以为多讲、深讲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了解法律内容,将创业培训讲成了学历教育,结果实得其反,学员越听越糊涂。(2)“简单”问题简单化。个别讲师认为法律知识枯燥难懂,自己本身对法律知识也不太明白,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出现一个人讲,全体学员看教材听,整个教学部分死气沉沉,且不说与创业培训教学的宗旨相悖,就教学效果来说很不理想。

二、创业培训中法律教学方法有效使用思考

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部分教学中,讲师应该做到有效“引”,让学员“能去悟”,激发其积极主动性学习相关法律知识。(1)“引”。“引”就是“有效引导”。在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讲师要根据成人学习功利性强的特点,教学设计时,开始由法律教学案例引导出相关的法律后果,吸引其去关注引起法律后果的成因,让其“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2)“能去悟”。“能去悟”就是学员在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后,“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内容,积极去思考法律的每一个规定对自己未来企业的影响,从而对未来企业作出判断,并做出合适的决定。“能去悟”的前提是让学员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哪些对自己未来企业有用,所谓的“简单”法律知识就是教材中与教学中引导学员了解到的、简单的、可能是其未来企业需要的法律知识。(3)“精”与“简”。“精”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对相关创办微小企业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做到“精通”。“简”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法律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做到简明扼要,变讲解的角色为主持人的角色。创业培训中只有讲师做到对法律知识的“精”与教学中的“简”相结合,做好主持人,“引导”学员参与教学其中,才能促使学员“能去悟”,才能使教学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三、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部分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培训援助;街道法律诊所;本土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DF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21-03

在美国,广义上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分为四类:虚拟的法律诊所、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校外实习诊所以及街道法律诊所。目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中国也发展成多种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假象环境之下的角色模拟,相当于美国虚拟的法律诊所;另一种是以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法学专业教育实习,又称毕业实习,相当于美国的校外实习法律诊所;第三种是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相当于美国的“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第四种是法律咨询与社会调查,相当于美国的街道法诊所 [1]。 前三种在中国实践较多,而第四种街道法律诊所在中国实践很少。美国的“街道法诊所”是指运用角色模拟、庭审模拟、案例讨论等教育方式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在法学院的经历,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法律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责任感和律师职业道德 [2]。“街道法”诊所中,学生就法律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处理纠纷的方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对非法律人士进行指导,意在培养知法、懂法的“积极市民”。鉴于街道法律诊所在锻炼诊所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法律院校应该开展此种法律诊所模式的研究。本文在吸收美国的“街道法诊所”理念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尝试构建一种符合中国现今法学教育体制的中国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

一、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概念

街道法律诊所是指“运用角色模拟、庭审模拟、案例讨论等教育方式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土法律需求特点构建了一种新的街道法律诊所模式――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是指诊所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职业学校等社会单位,通过培训这一教育形式为弱势群体系统的讲授法律知识,从中锻炼法律诊所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法学实践教育方式。它之所以称为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首先在于“培训”形式,“培训”一般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及管理训诫行为。与传统培训概念相比,新模式法律诊所更侧重于通过“授课”这一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来实践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培训主体为大学生法律诊所实践课程的法学学生,培训客体为渴求法律知识、急需提升法律素质的社会群体,培训内容是利用街道法律诊所教育平台,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广大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系统化、多方位的法律知识教育援助。其次,目前的法律诊所教育侧重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其中涉及到对具体法律的运用能力、文书的写作能力、对专为评估而设计的模拟案例的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在“真实委托人诊所”中对学生业务能力的综合考察等 [3],而新模式法律诊所侧重于学生对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法律的基本理论、具体法律条文、司法判例、现实案例的深入理解和反思。诊所学生由法律教育客体转变为培训授课主体,成为培训法律课堂的主动参加者和课程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诊所学生不但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更加深入,还重点培养了自身表达与沟通这一法律人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特点

1.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通过法律援助手段实现法律诊所教育,是对法学实践教育形式的再继续和再创新。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般意义上的诊所法律教育是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法律知识,掌握交流、辩护、谈判、等法律实践技巧,养成法律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而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更侧重于法学学生对法律精神、法律基本理论、具体法律条文、司法判例的运用,通过知识讲授、案例模拟、角色模拟、庭审模拟、法律咨询等援助手段。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就是通过法律知识培训这一援助手段实现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教育目标。法律援助作为法律诊所采用的方式之一,可以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机会。新模式法律诊所以法律知识教育为援助手段,即通过授课、讲座、社区咨询、街道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援助”创新了法律援助手段,从已有的个案援助模式走向新的普遍援助模式,使接受法律援助的对象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且从已有的法律诉讼援助模式走向新的法律教育援助模式。

2.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提升法学学生综合素质,是对法学实践教育内容的再继续和再创新。

首先,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仅是其表层价值,这种法律教育模式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就是应用法律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法律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在具备了法律理论功底之后,需要准确地把握案件事实问题,从复杂的法律事件中归纳出具有法律意义的内容和要件 [4]。新模式法律诊所中的诊所学生即是在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之后,准确把握培训客体的需求,从复杂的法律事件中归纳出系统有效的教育方案。新模式法律诊所利于培养法学专业思维技巧,具体表现为收集、整理和研究法律资料的技巧;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为具体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行法律研究确定研究问题并准确清晰阐释的能力;检索最新法律资料的能力。在新模式法律诊所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诊所学生运用各种实践方法训练法学专业专有的思维技巧。

其次,培养法律人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所代表的社会公平及正义紧密联系。新模式法律诊所中,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新模式法律诊所强调参与公共服务的意义,这种公共服务是从事法律专业人士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一部分。法律援助作为法律诊所采用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和职业责任感有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职业责任心和社会正义感,在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三、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构建体系

本文构建的培训援助式街道法律诊所教育新模式充分结合了吸收美国街道法律诊所的理念,并特定化了培训授课这一实践手段。新模式体系包括: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主、客体条件和课程建设两方面。

(一)新模式法律诊所教育主、客体条件

街道法律诊所教育主体为诊所法律教师,客体为参与诊所课程学习的法学专业学生。为保证最大程度地实现这一法律诊所模式的理论价值,发挥它的教学功能,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必须使自身具备一定条件。

1.诊所教师必须尽职责完成三个基本工作: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有效管理诊所课程,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首先,街道法律诊所课程基本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与弱势群体或渴求法律知识的相关人群进行有效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培训授课对象群体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培训授课对象对讲授内容质疑的处理能力;培养诊所学生在培训授课各项工作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培训授课过程中展示优良品格和专业素养的能力;帮助发展诊所学生在培训授课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街道法律诊所课程管理要求诊所教师完成以下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其法律教师的角色;帮助学生了解培训群体的特点,并使其在这一群体中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发现培训对象质疑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处理法律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帮助学生从经验与教训中学习,培养学生健康且完整的法律职业性格。最后,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诊所教师,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完成个人的重要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在学生完成个人计划的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指导。

2.学生加入诊所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形式条件,加入诊所时必须庄严承诺自己将认真、负责并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诊所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自愿承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诊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实质条件按包括:诊所学生一般为三年级法学专业学生,他们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对重要的法律概念等基本问题有全面且完整的理解;诊所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法律、法规条文和重要司法解释内容,并能够将法律条文与法律理论紧密联系,熟练运用;学生必须培养自身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判例的兴趣和敏感度,及时发现适合培训课程改编的案例和判例。诊所学生应该具备发现案件事实与相关法律之间联系的能力。诊所学生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学会与partner共享信息与资源,学会倾听和了解partner的观点。诊所学生还必须必须具备善良、严谨的职业心理,能够用普通话清晰表达讲授内容。

(二)新模式法律诊所课程建设

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法律诊所课程按实施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部分:诊所教师专题讲授,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实施,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培训经验总结,诊所学生实践效果评价。

1.诊所教师专题讲授部分。这部分实践内容的教学主体为诊所教师和诊所学生,诊所教师主要应完成三个教学内容:第一,了解援助对象现实法律需求,督促、辅导学生按援助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援助教学纲要;第二,引导、帮助学生确定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目前针对援助对象自身特点,培训内容主要应以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法规条文、典型真实案例为主;第三,帮助诊所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授课的方法,例如培训授课的基本顺序应该是案例在先,然后根据案例中的矛盾向学院提出问题,最后引出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规定,此外诊所教师还需要在案例模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

2.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实施部分。这部分实践内容的教学主体为诊所学生,诊所学生主要完成两项工作。首先是授课前准备工作。在这一期间,诊所学生分组进行按组设定讲授专题内容,并根据培训援助教学纲要制定具体的授课内容,例如针对盲人按摩学员讲授劳动合同法,就不必讲授或仅简单概要介绍集体合同和劳务派遣这部分内容。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讲授编写教学内容,包括将真实的案例进行改编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使改编后案例能够引出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其次,诊所学生培训援助对象课程展开,诊所学生将自身准备的授课方案,包括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真实案例讲授给援助对象的过程。最后,诊所教师与诊所学生培训经验总结。诊所学生根据培训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出新的培训教学案例,也可能会发现授课准备时忽略的重要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还会发现在培训课堂上诊所学生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等问题。同时诊所教师也会在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诊所学生的理论不足,甚至会发现诊所学生对原有理论的错误认知和错误运用的情况。这些都是培训式街道法律诊所教学亟待改进之处,所以这些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过程对于这一新模式法律诊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培训援助式街道诊所教育实践效果

按照以上新模式法律诊所的构建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律诊所师生将新模式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一定实践效果。本次实践主体为三年级法学专业的学生,诊所师生利用2009―2010教学年度法律诊所实践课程的六个教学周实习期间进行街道法律诊所新模式初步实践。本次实践效果主要变现为四个方面:(1)诊所师生总结了这种培训授课的四大特点,第一,成人性,培训对象全部为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第二,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授课对象并不以法律为职业,他们需要授课者更多的直接讲授具体的权利与义务;第三,普法性,虽然是普法性讲授,但诊所师生所完成的是系统的、较为体系化的普法授课工作;第四,社会性,需要和不同的社会单位进行合作,例如职业介绍中心、社会保障等机构 。(2)对受援助群体而言,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合同法基本知识,逐步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懂得如何用劳动合同法保护自己的基本创就业权利。(3)对学生个人而言,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及角色扮演使学生加深对原有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法律条文与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诊所学生发现案件中“法律真实”的能力。在街道诊所教育新模式下,学生不但是法律诊所课程的学生,还是弱势群体的“教师”。在探索做好普法教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锻炼过硬的表达能力。(4)对社会而言,无偿法律援助也利于减轻创就业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降低社会成本,帮助他们在创就业过程中减少矛盾和纠纷、防范法律风险。

五、结语――法律诊所的发展机遇

培训授课式街道诊所教育选择开放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地通过多元教育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模式法律诊所根据弱势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较弱、在现今的法治社会中创就业时易处处碰壁等现状,应以“切实满足对象需求”设置培训授课内容。培训授课内容涉及合同法、公司法、劳动合同、保险、与创就业有关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救济途径等等弱势群体急需的方方面面内容,诊所学生按照法律认知思维使所有内容成体系化,使专业内容通俗化。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尝试设置培训课程内容:(1)合同的订立、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2)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财务会计;(3)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福利;(4)行政许可、征收、处罚、强制与行政复议;(5)刑法的构成要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类型;(6)权利救济途径、诉讼程序、诉讼时效等方面,分析诉讼、调解、仲裁等救济途径的利弊。这些法律基本知识能使培训对象有能力认识并解决基本法律事务。

最后,本文无意夸大街道法律诊所工具价值,必须承认街道法律诊所教育的特点决定它无法让诊所学生真实案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锻炼诊所学生职业能力的空间。街道法律诊所的社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它的教学价值。但若能在更多高校的法律院系推广,并将其与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相结合,将能全面地完成其法学实践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甄贞.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91-430.

[2]韩爱芹,付云岭.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类型与中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284.

篇3

开展单位:

服务类别(按行业):法律援助

主要服务人群和人数:主要服务于街道内的小学生。以街道为单位开展项目,项目覆盖1000多人次,间接服务人群为整个街道的居民。

项目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为使青少年了解国家法律体系,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

通过本项目切实加强法治宣传,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项目主要内容:

(1)   法律知识小课堂。为街道内小学的学生开展普法小课堂。将校园普法课堂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律师普法宣讲团课程的设置和编排,让学生面对面、手把手地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让青春期少年预防犯罪深入人心。

(2)   法律咨询。定点学校定点设置法律值班点,回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解答学生疑惑;

(3)   模拟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项目周期:项目周期为3个月,从2018年7月起至2018年10月止。

主要活动:2018年7月初前期宣传(5天)。2018年7月中旬完成小学生法律兴趣需求调研(5天)。2018年7月中旬,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法律讲堂的讲课内容、编写法律知识问答题目、选择合适的案例编成模拟法庭方案(15天)。2018年7月下旬以后开展法律课程,模拟法庭指导培训(53天)。

实施内容:2018年7月初,建立工作群,宣传体现项目的优越越性和建设性。7月初前完成小学生法律知识兴趣与实用性需求调研问卷的撰写。7月下旬,分析调研数据,整理小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的关键点难点痛点,根据需求制定可行性高、互动性强、能够深入浅出的方案。7月下旬以后开展法律知识小课堂。课堂计划分3场:根据每年级的情况、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课程内容。指导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计划分四阶段:(1)筹划准备阶段:确定参加庭审人员及角色分配。(2)演练阶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排练。(3)正式演出阶段确定日期公演。(4)活动总结阶段:总结优缺点,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普法的效果,扩大影响面。

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预期:通过专业律师面对学生宣讲法律知识,利用身边的人或身边的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校园氛围。

项目可持续和可推广性:教师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基础和法律实践经验,无法完全解答或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具体法律问题。XXXX机构专业的法律人士走入校园,可以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实中遇到的真实案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讲述,同时可以现场回应学生对具体法律知识的困惑,从而大大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法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XXXX机构专业的法律人士走入校园,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提升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因此本项目是切合小学校园的实际需求,能够实际解决小学普法教育工作的难点,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效果。项目具有巨大的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

团队/机构过往项目或本项目成功经验:

统筹执行机构及资源合作方:

执行团队:XXXXXX.

 

经费预算

宣传调研费      3000    (10天4人调研)

人员成本费      20000   (3个月4个人团队项目运行)

物料费          5000     (课堂小讲本,模拟法庭的道具:法官袍,律师袍,检查官袍,法槌,国徽)

其他费用        2000     (交通费,协调管理费)

篇4

2016年以来企业“七五普法”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建设平安企业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现将我企业“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干。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普法水平

一是按照普法工作要求,普法工作人员首先要学法、懂法。我们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全面开展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教育,不断提高普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引导党员、职工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三、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全面开展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结合重大政策法律出台,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利用微信、LED等媒体,加强普法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违法案件的公示公告工作,大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深化普法宣传。三是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在法制宣传日,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法律知识宣传版面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企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职工队伍对普法工作重视不够,对依法治企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支持力度不大。二是普法宣传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宣传形式以传统手段为主,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普法宣传手段。三是普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加强。

篇5

一、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一)学习法律知识。围绕公安民警应知应会法律知识,集中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做到真学真考,随学随测。

(二)提升执法能力。以提升执法办案能力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执法、为了执法”,集中组织执法练兵活动,以学促练、以练促学、学练结合,推动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全面提升。

(三)选拔法制人才。通过学习、练兵、考试、竞赛,广泛培养选树一批叫得响、树得住的法制型人才,选拔参加全省森林公安民警法律知识竞赛选手。

二、开展执法规范化评查活动。

对2020年度各类执法卷宗查评。依据《吉林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细则及标准》,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进行评查:

(一)受立案及时准确率.按照《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吉林省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工作规定》等要求,依托执法规范化系统并结合执法办案质量考评,重点检查案件是否如实受立、受立案是否符合时限要求、是否存在将刑事案件降格受理为行政案件等问题。

(二)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关联率。全面落实《吉林省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建立执法记录仪使用台账,重点检查现场执法音视频资料同警情关联对应、“九必录”等情况。

篇6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生活,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创美好幸福生活,认真贯彻落实《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__镇实际,充分利用__镇资源,开展了系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__镇科技活动周时间按照《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于5月17日开始,5月24日结束。

围绕今年科技活动周“科学生活.创新圆梦”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认真组织“科技活动周”活动,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会同水利站、林业站、计生站、司法所等站所,组成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和医药卫生科技推广宣传服务队,集中到四个村和两个社区开展适用农技知识宣传、培训、新品种展示和法律知识讲座。同时在5月22日,组织水利、计生、司法所等站所走上街头,在镇人民广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农牧站以我镇农业生产特点为依据,重要宣传与之有关的新品种,新技术,并现场解答种、养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发放精心准备的科技资料,发放节约能源资源、抗震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的科普宣传资料,共10余种,1760余份,受到种、养户的欢迎;司法所当街悬挂警示教育挂图,并在群众观看挂图学习同时,发放各类小册子和法律知识读本,使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增强了群众法律、法规的意识。林业、水利等部门也积极解答群众提出问题,发放3000余份科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了科技下村队、园区活动。县科协和镇农牧站组织技术人员并邀请县畜牧中心兽医师深入养殖、种植园区,开展了畜、禽病防治技术咨询和现场诊疗活动,对种植园区群众给予技术指导,得到了种植、养殖户的欢迎。同时宣传了科技在农业,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使种植、养殖户在今后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科学技术来增加收入。

(三)陶乐镇妇联在5月23日举办了“妇女法律知识及健康教育”讲座,讲解《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妇女卫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等知识。以普法知识和健康教育为基本原则,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动家庭学法、讲法、守法、遵法,积极参与普法读书活动,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的良好氛围。参加人员达25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篇7

一、健全普法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及时听取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制定并下发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及时指导,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3、及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局普法办公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普法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法制宣传设备。

二、普法教育工作情况

1、突出学习宣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各项基本法律得到广泛宣传。

2、按照全县2011-2015年普法教育工作要点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本单位各年度公民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班子成员全部参加每年县里组织的领导干部普法考试,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及民营粮食企业负责人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部门专业法律法规。

3、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完善并落实局党组中心组学法等制度,中心组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两次。强化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考察和学法用法情况等考核,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我局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的参考率和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4、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法律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培训计划,干部职工年度法律知识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法律六进”及法治文化建设

1、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进活动,开展局机关干部与包村点对接帮扶活动,加强对包村点法治宣传教育。

2、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日活动。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以提高全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中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以法治实践、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夯实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础,营造人人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各项事务依法规范和管理,不断提高我镇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能够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农村基层干部更要带头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忠实执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2、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围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3、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要在继续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村组干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基层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4、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围绕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四、主要内容

1、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二要加强机关人员学法制度建设,主要是进行法制讲座、法制培训和考试等,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三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2、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的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举办村干部、村民代表法律知识培训班,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围绕农村换届选举等工作,加强《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解答有关土地承包、农民外出务工、婚姻家庭、经济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

3、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大力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一是组织普法宣传骨干为社区干部群众举办法制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学习。二是印发普法读物和宣传资料,为人民群众学法懂法提供学习素材。三是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以致用。四是表彰学法用法的正面典型,批评违法乱纪的负面劣迹,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

4、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坚持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依托法院、检察院、监狱、劳教所等机构,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大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定期研究解决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学校法制教育师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法制校园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法制基石。

5、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通过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宣传法规知识。加强企业职工学法用法阵地建设,开通“职工维权热线”,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与司法救助部门的联系,积极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救助,坚决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6、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组织、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开展法制讲座。各单位通过公示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

7、广泛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认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宗教教职人员法律意识,使他们爱国爱教,依法从事宗教活动。

五、基本要求

(一)坚持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学法用法氛围,促进我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普法教育与农村基层工作相结合。要坚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把法律法规以及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为干部队伍学法提供条件;建立和落实学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把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作为工作考核内容,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三)坚持普法教育与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的法律实践相结合。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健全管理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四)坚持普法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制度、法律顾问咨询制度等多项普法工作制度,使普法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五)坚持普法教育与宣传相结合。一是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创新法制宣制教育形式,发挥宣传标语、板报等各种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合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宣传实效性。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确保我镇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镇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安全稳定科,由李柏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法律七进”活动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1、承担法治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2、拟订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和相关文件;3、组织落实有关规划、年度计划等各项任务;4、开展法治调查研究,制定有效举措,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5、对执行规划情况进行检查、总结、验收及表彰。各村、镇直各单位要调整和充实领导小组,并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工作。

(二)保障措施

1、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建立健全“法律七进”活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定期会议、年度工作汇报和工作普查等制度,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做到有部署,有检查,保障规划的落实。

2、健全机制,严格考核。逐步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开展普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考核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成绩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篇9

【关键词】法律人才培养;域外;警察教育

一、欧美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一)德国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德国警察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两大类。

1.学历教育则再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则具体渗透于各个级别的培养体系之中。

第一种,初级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德国的初级警察教育面对的是新招录的警员。培养方案依据新入警人员的学历不同而有不同安排,大体在两年半到三年之间。教育课程安排表中的法学课程一般配置如下: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秩序违反法、警察与秩序法、交通法、公职人员法。这些法学基本理论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年。

第二种,中级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级警察教育一般是由培训公务员的行政学院,或州的警察学校进行。培训对象是接受过初级警察教育,有过三至五年警务工作经验,且成绩优良者;或者是虽未接受过警察初级教育,但具有报考大学资格。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警务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即上20周理论课后安排30周左右实习。在这一阶段法律知识的传授也从普及专向了应用,基本课程安排仍有宪法、一般行政法、警察法、法官法、交通法等。

第三种,高级警官教育中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高级警察,在德国必须经过联邦警察高等学院培训。在德国,高级警官占全体警务人员的1.7%,能够成为高级警官的门槛很高。其选拔一般有两种渠道,一部分在中级警察中选拔。另一部分由外界直接选拔,其中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及格的大学毕业法律人员为主(在德国称之为“法学家”)。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律人员可以直接参与高级警官的遴选,这种方式必然保证了高端法律人才在高级警官队伍里的比例。

2.在职教育与训练。德国在职教育分别有警察学校与警务部门承担,由专门训练机构负责。从法律知识教育层面,初级警员主要侧重新法律法规的学习、普及和知识更新。中级警员则以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作专题培训;高级警官教育则以研究和教学并重。

(二)美国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美国采取了警察教育训练与录用晋升一体化政策,警察行业组织的执法认证委员会(CALEA)为警察机构及警务人员制定众多的教育培训标准。从宏观上看,美国的警察教育由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一是在警察机关设置警察学院负责警察的职业教育;二是在普通高校设置刑事司法专业承担警察的学历教育。

1.警察学院教育。美国没有统一的部门主管全国警察教育培训,而是由联邦、各州分别设置警察学院负责警察教育与培训。大部分大城市警察局都设有警察学院,“警察学院是警察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由警察局副局长担任院长。” i警察学院的招生与警察招募一体完成。从法律人才的培养层面,警察学院一般会定期对在职警察进行新法律的普及和提高培训。同时,在警察学院配备的专业教师中也相应设置了“法学家”类型,即只讲授法律问题的教师。法学教师每年也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到警察机关实践,充实教学内容。

2.普通大学警察学历教育培训。美国警察机构鼓励警察到非警察院校进行学习、进修,并对就读大学的警察给予经费上的补助。从法律人才培养角度,美国的普通高校也为在职警察敞开大门,为在职警察其提供普通大学法学院在职学习的机会以攻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美国也同样具备完备的警察学术教育体系。根据国际警察手掌(IACP)的调查,美国关涉“法执行有关学院或高级教育机构,专科1221所,大学部2150所,研究所硕士班130所,授予博士学位的博士班12所。”ii这些承担警察学术教育的大学一般称作执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警政学院、司法学院等。这些学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本科院系,而是本科后的职业教育,其学员多是取得本科学历想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或在职的执法人员。可以说,其性质是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二、亚洲警察教育中的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一)日本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日本的警察教育由国家警察厅统一负责,并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日本的警察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其性质属于单纯的职业教育,其培养教育训练体系及运作模式均不受教育部门制约。警察院校招收大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人员,学生入学即入警,并配置工资和津贴。日本的警察教育十分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并体现在基础培训、晋升培训两方面。

1.基础培训。日本的各道府县的警察学校负责基础培训,即新入警人员录用后的初级科目培训。法律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入职培训的两年内须有6个月(大学毕业生)或10个月(高中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集中培训法律知识。

2.晋升培训。日本警察的晋升培训分别由7个管区警察学校和在首都的日本警察大学负责。无论是晋升巡查部长、还是晋升警部或警视;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都需要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培养。

(二)韩国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韩国警察教育主要由警察厅直属的警察大学、警察综合大学和中央警察大学三所大学,以及地方警察厅直属的警察培训中心承担。其中,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承担学历教育的警察大学承担。警察的学历教育学制是四年,报考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发放法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完专业基础科目,还要完成与警察法学、犯罪侦查学等科目共172学分。

三、总结

警察机关归根结底是执法机关,警务人员如果对法律知识欠缺、法律素养匮乏必然影响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因此,从世界各地警察教育对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素养的提高,对法律人才培养及法律人事晋升,以及教的额配备均予以高度重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胆扬弃域外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经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制度的初始设计成本,缩短新制度在进入社会时的磨合期。我们在借鉴时仍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其相关配套制度作整体考察,注意其变迁趋势以及相继的校正过程。当然,在借鉴之后,我们仍要在本国实践检验后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找与我国警察教育中法律人才培养实践的最佳契合点。

注释:

篇10

1、成立了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六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检查督查和验收工作。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局年度目标管理。(4分、自查得分4分)

2、制定了《沐川县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3—2015年)》(沐林发[2013]8号)并下发到局属各单位、乡镇林业工作点、伐木场、经营所。做到年初制定工作要点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4分、自查得分4分)

3、根据人员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沐林发[20]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主任邓仕弟兼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年初会议研究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配备普法宣传车一辆(森林防火车)。(3分、自查得分3分)

4、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征订各类普法教材,确保局属个部门、行业普法学法基本需要。(3分、自查得分3分)

5、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进行奖惩,激励制度有效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创新、科学发展。(3分、自查得分3分)

6、对普法依法治理资料和文件及时归入专用文件袋进行管理。(3分、自查得分3分)

二、普法教育重点内容(20分、自查得分20分)

7、在普法宣传中重点突出宪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5分、自查得分5分)

8、每年组织召开林业系统法律法规培训会,邀请木竹材加工厂、木竹材经营业主参加,宣传学习林业相关法律法规。(5分、自查得分5分)

9、严格按照各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利用森林防火期和“12.4”法制宣传等时机切实做好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5分、自查得分5分)

10、每年制作年画1万余份,书写岩标100余幅宣传林业相关法律法规。(5分、自查得分5分)

三、普法教育重点对象(20分、自查得分20分)

11、不定期召开林业局党委会集体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7分、自查得分7分)

12、组织林业系统职工在党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培训会。(7分、自查得分7分)

13、对全系统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参学率和合格率均达100%。(6分、自查得分6分)

四、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15分、自查得分15分)

14、按照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5分、自查得分5分)

15、利用会议学习、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利用联系社区、联系乡村开展活动的时机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融入活动中;利用“爱鸟周”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到企业检查工作、开培训会等方式进行法律法规普及,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工作。(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五、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15分、自查得分15分)

16、根据社会热点、难点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结合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月会同法制股开会研讨。(4分、自查得分4分)

17、成立法制股担当林业系统法律顾问和法律咨询,为系统内重大决策决定提供咨询和合法性审查。(4分、自查得分4分)

18、为系统内职工办理林业行政执法证,严格按要求持证上岗,亮证执法。(4分、自查得分4分)

19、每年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对不足的地方寻找差距改进,对好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3分、自查得分3分)

六、法治文化建设情况(10分、自查得分9分)

20、森林防火期在沐川电视台滚动播放森林防火相关法律法规。(3分、自查得分2分)

21、在沐川县林业局办公信息化系统内及时与本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会议、通知、咨询等多形式开展专业法宣传教育。(3分、自查得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