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务礼仪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商务礼仪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商务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关键词]文化差异 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75-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商务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商务礼仪活动的价值,帮助人们适应现代生活中的社交活动,是广大民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商务实践中,笔者发现,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商务礼仪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拟从文化背景、价值观体系两个维度出发,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带给商务礼仪活动的影响。

一、商务礼仪与文化背景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务礼仪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商务礼仪从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成熟的标志正是较为稳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凝定。一部商务礼仪的发展史,可以视为各种礼仪规程生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每当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商务礼仪程序产生,我们的商务礼仪就向前推进一步;每当一种商务礼仪程序成熟,我们的商务礼仪知识就会有所丰富。正是在各种商务礼仪的不断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我们的商务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活动产生的影响,必须从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背景入手。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的礼仪传统。就中国的文化背景而言,“礼”是最为重要的特征。“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礼节,在具体内涵上是指中国古代的社会道德规范,在深层社会含义上是社会等级秩序的要求。”②但现代社会的商务活动早已不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它面临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的服务对象成为当代商务礼仪活动主角。这一事实告诫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就具体的商务礼仪活动而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称模式的不同。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活动双方会面的第一步就是相互寒暄、问候。如果对于对方的称呼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习惯未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商务活动陷入僵局。以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文化背景作为对比的双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更为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同时对自身总是做一定程度的“贬抑”;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对自我的肯定,不仅直呼其名而且常以昵称取代全名。其次,时间观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文化崇尚轮回思想,西方人认可线性思维。前者催生了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拉长周期的惯性思维,也培养了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重视逐渐培养信仰的思维模式;后者则使西方人将是否信守承诺和接受事前约定列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他们的商务活动往往会作较早安排,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关问题加以处理。因此,常见的情况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往往被中方误认为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人被认为东拉西扯、不务正业。”③同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的餐饮文化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人往往将餐桌视为商务活动的延续,并力求排场,与西方人讲究简约、节俭的商务宴会有较大差异。

仅从商务实践活动而言,文化背景因素对商务礼仪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也是不易被察觉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商务礼仪的演进轨迹难以准确勾勒。商务礼仪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被湮没在习以为常的活动中。商务礼仪的演进和文化背景的关系自然也无法被我们完全揭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背景的因素不存在。对某一具体商务礼仪形式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怎样在现实活动中,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认识商务礼仪活动的发展过程,探讨商务礼仪的发展规律,了解实际行动中人的心理状态,评价各种商务礼仪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还是一项值得继续进行下去的任务。

二、商务礼仪与价值观体系

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主要源于世界上各不相同国家间的文化传统的差异。自从泰勒提出了“文化”的定义后,“文化”就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我认为西方学者弗·詹姆逊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他在《:文化与政治》一书中明确说到:“所谓文化——即弱化的、世俗化的宗教形式——本身并非一种实质或现象,它指的是一种客观的海市蜃楼,源自至少两个群体以上的关系。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独自拥有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接触并观察另一群体时所发现的氛围。”④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了解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受其影响形成的中西方人的价值观体系也对商务活动的展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西方的文化观念中,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主观能动性。”⑤因此,在西方人的思维观念中,个人的利益被置于最高的价值层面。而奠定西方现代文明基础的“蓝色”海洋文明更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特征,受此影响西方人在商务活动中较少表现出顾及整体利益的“牺牲”行为,而是将如何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视为最终目标。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价值观体系,作为源自“黄色”农业文明的国度,中国人更为注重一定范围内集体的利益。这是因为,在农业文明的原始阶段,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所有的农业活动,个人必须依赖于集体的力量。而海洋文明则不同,他们可以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伟大英雄的身上。价值观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此影响孕育的中西方商务礼仪活动也被烙上深深的文化印记。这里所谓的中西方价值观体系的不同,不是一种逻辑上不同于当代或不同于西方文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在于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礼仪活动准则,使得中西方人考虑问题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以中西方的宴会为例,中国人讲求排场,而西方人崇尚节俭。因此,在商务宴请中,中国的宴会往往是杯盘满盏、西方的宴会则简约、大方为主;中国宴会重视等级高低,西方宴请强调女士优先。尤其是在商务礼仪活动中,为增进双方的私人感情中国人更热衷于劝酒,西方在追求隐私化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为迁就于他人的情感诉求。这样一些具体商务礼仪活动中折射出中西方人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商务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中必须尊重不同服务人群的习俗,给予符合他们价值诉求的礼仪安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化,中西方的交流日趋紧密,我们必须正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性。只有真正落实了、平等交往,才能有效提升商务礼仪的社会价值。商务礼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不是一时一地的不同,而是源自文化机制的差异。在21世纪的传媒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汇更加迅速,我们只有摆脱单向度的思维模式,才能在具体的商务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一切的取得依赖于我们正确解读商务礼仪下的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们理解和认识商务礼仪活动提供了参考。从跨文化的高度认识商务礼仪活动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本文旨在为人们认识商务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因素提供启示意义。

注释:

①汪洪梅.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7(33):56.

②张荣翼.冲突与重构[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③张波.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J].对外经贸实物,2011(3):69.

④弗·詹姆逊.:文化与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20页.

⑤王书柏.浅谈商务礼仪与文化差异[J].时代金融,2012(6):321.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道魁.现代礼仪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管是产业结构还是行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由此带动了职业结构的改变。[1]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目前对文秘专业商务礼仪培养和客户关系管理这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对于商务礼仪的培养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非常重要。

1高职文秘专业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复合型文秘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文秘人才存在着中职、高职、本科等多种不同的培养要求,因此提出了不一样的培养模式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如定向培养的“3+1”模式和本科的“2+2”模式等,这些培养模式都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老师的引领和市场的需求上面,极大地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发展方向,使得他们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2]由于对商务礼仪学习的兴致不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的效果。

12双证型文秘人才培养

所谓的双证就是指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或者技术等级证书,高职院校的文秘人才培养围绕这样的模式进行,依靠岗位凭证的获取作为文秘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文秘人才的技能,但是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的国情。由于秘书的专业技能的特征不是非常显著,因此相关的秘书证书就降低了自身的含金量,企业在选择秘书人才的时候对于资格证书也不太重视。[3]另外,这样的模式虽然大大提高了文秘的专业技能,但是却很容易忽略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因此对商务礼仪的培养还是很有限的。

13应用型文秘人才培养

应用型文秘人才就是按照岗位的需求来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目标,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对人才进行培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秘书人才的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太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就容易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文秘专业人才需要做的就是经常和别人打交道,情商在专业培养中非常重要,但是应用型文秘容易忽视这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该职业的长久发展。

2文秘专业商务礼仪培养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个人、民族、国家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外在展现。高职文秘专业的教育中,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文秘技能为目的,而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院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学习商务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情商,进而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解决人和人之间产生的误解、矛盾或者冲突。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还能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道德和精神上的支撑,促使社会朝着积极、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5]另外,商务礼仪也是用人单位和企业迫切需要的,商务礼仪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企业认为职业道德能弥补专业技能上的不足,但是职业道德的缺失却是无法弥补的。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客户,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商业礼仪,才能最大化的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尊重,进而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在高职文秘专业中商务礼仪的培养非常重要。

3高职商务礼仪培养的措施

31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现在商务礼仪的教材资料非常多,不过很多都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述为主线,对于实践教学缺乏指导。而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性的教育,它的目标就是向社会和企业培养一线的生产管理人才。[6]因此,需要对不同职位有不同的培养重点,都要坚持以实践为主,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择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性的教学教材和知识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商务礼仪的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分为几个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主要讲述职业形象礼仪,第二个模块主要讲述日常交际礼仪和公务礼仪,第三个模块主要讲述商务活动礼仪,第四个模块重点讲述商务宴请的礼仪。这四大模块中又包含很多小的子模块,将商务礼仪的教材变成一个系统,方便学生的学习。

32创新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不能很好地使用,因此老师需要创新教学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从具体的案例入手,用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对商务活动的认识,通过例子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7]其次老师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可以以身示范,或者让同学和同学之间进行演示,把学习的站姿、坐姿、握手和递送名片等礼仪这些可以演示的进行当堂示范,不仅提高了知识的直观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效率大大提升。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演示,学生就能体验到在实践中应用的感觉,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老师还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教学的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时候商务礼仪的教学内容中,很多地方自身的示范达不到需要的美感,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专业人员的演示,或者将学生示范的过程拍摄下来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促进学生商务礼仪的培养。

33改革考核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对于文秘专业商务礼仪的培养过程中,考核的形式也是影响学生商务礼仪学习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考核方式利用纸质试卷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对考核的形式进行改革,增加情境模拟的实训成绩。[8]在教学中,有很多商务拜访活动,或者日常生活的交际礼仪,比如人员的介绍、接打电话、宴会的座位等,老师都可以将这些知识通过情境设计,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商务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现状

4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讲授法,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学生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学习没有兴趣。[9]另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非常的不合理,往往采用试卷成绩为主的老师单向评价的方式,这样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实际的运用,只关注考试的结果,不利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42教学设计不合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大多数教学都是以知识模块对教学内容划分,在教学中老师也常常根据教材安排讲述,没有具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得学生觉得知识枯燥无味,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体验性不强,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对管理的技能和方法的应用不系统。

43教学内容呈现两极分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而且是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管理机制的结合。其中管理理念和机制注重理论,主要研究通过对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来维护企业的利益。而管理技术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专业的技术为主,注重的是先进技术的管理使用。[10]因此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教材设置中,有注重理论的,也有注重技术的,教学内容呈现两极分化。

5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的改进措施

51开发教学教材

高职教育中教学教材应该具有容易理解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于教材模块的设置还需要结合相关企业专家的观点,尽量避免教材的空泛。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应该满足课程实践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

52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识。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模块的讲授:

第一个模块是对潜在客户的挖掘方面,在总课时中可以占到25%的比例;第二个模块主要是新客户的开发,在总课时中可以占到30%的比例;第三个模块是对现有客户的维持,在总课时中可以占到35%的比例;第四个模块主要是对流失客户的挽回,在总课时中可以占到10%的比例。[11]通过这样四个模块的讲授,基本上涵盖了客户管理的全部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53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创设教学情境、互动案例教学、实际环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实践能力。比如,利用情境模拟教学,老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客户和企业服务人员,让学生在实际的互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客户,并主动思考怎样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12]在互动案例教学中,可以每次利用一个经典的教学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在讲解理论的时候适当的引入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在知识讲授完之后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进而巩固新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4创新评价标准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核机制中要设定横向和纵向两个考核评价标准,其中横向是指对整个项目过程的考核,纵向是指对项目结果的考核,综合这两个方向的考核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相比较以前只注重纵向的考核,对横向考核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注重实践的过程,进而提高实践的能力。

6商务礼仪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61有助于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

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等级可以分为可信性、善意、承诺和能力。其中能力是确保客户能获得企业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但是文秘的商务礼仪直接影响着专业能力。如果一个文秘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对客户没有礼貌,那么就不能够建立和客户的关系。而可信性和承诺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给客户承诺,客户觉得企业可信不可信主要是企业能否遵守承诺,而商务礼仪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文秘的个人形象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客户通过员工的文秘举止言谈和仪容仪表来判断整个企业的可信度。最后善意指的是客户和企业都觉得对方的行为对自身的利益不会造成影响,而其中商务礼仪是善意表达的做好方式。

62有利于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客户在确定和企业建立关系之前,对于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将会带给自身怎样的效果和利益产生了期望,这里的期望主要是企业给出的承诺。当客户进行消费之后产生的感受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带来的,更多的还有企业的商务礼仪给客户带来的心理感受。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商务礼仪,就会使得客户的期望值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导致客户的不满意。这个时候依靠提升服务质量和改进产品对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作用有限,如果不断提高企业的商务礼仪,那么客户的满意度就会很大程度上提升。

63有利于客户和企业更好地沟通

一个企业的客户是比较分散的,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或者地域,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如果企业文秘能具备专业的商务礼仪,就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不同客户的差异性,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摩擦和冲突。就能在充分了解客户文化习俗等的基础上,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增强沟通的效果,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

64有利于加大客户的转换成本

如果客户要转向其他的企业,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情感成本和心理成本。一般客户和企业员工之间在有了一定的联系之后,就会有一定的信任和亲善,有的员工也能运用自身良好的商务礼仪和客户建立友谊性质的合作关系。即使客户对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想要转向其他企业也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因为和企业终止关系而造成情感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客户会积极地向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继续和企业保持关系。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要依靠企业商务礼仪的表现。

65有助于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

在商务活动中,企业的员工不是要一味地满足客户所有的要求,而是能够及时地想到客户所想的和客户所需的。而商务礼仪是影响企业员工素质的主要因素,它不仅仅代表了员工人际交往的能力,还能呈现出员工的精神风貌和阅历以及见识。进而在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过程中,能实现和客户的良好沟通,增进和客户之间的相互了解,掌握客户的需求,让客户真正地感到企业对他的重视,从而继续和企业保持关系。

篇3

关键词:高职 商务礼仪 素养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但在追求各自特色的同时,很少有院校注重商务礼仪素养教育[1]。有的高职院校仅在工商管理等二级学院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满足市场营销等专业与人打交道的需求;有的仅在全院开设公选课;或者根本不开该课程,认为学生参加工作后自学就可以了。即使开设也往往因教师教学理念落伍,教学方法刻板,教学手段单一等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实,高职生毕业后大部分要进入到生产、流通、服务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企业中,或自主创业,商务交往活动将伴随其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商务礼仪素养成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行高职院校商务礼仪素养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高职院校重视商务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职业性”,即高质量的职业素养[3]。作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掌握商务礼仪技巧这样的硬件不能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拥有商务礼仪素养这样的软件才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1.1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对学生来说,都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呢?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重视商务礼仪素养养成,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并为其职业发展创造美好前景。

1.2 提高学校服务社会水平

对学校来说,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学校应该“为学生的明天负责”。高职毕业生希望能尽快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环境,适应职业及岗位的要求,在职场上崭露头角,有所作为,获得认可,但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如何做。对企业而言,也希望毕业生能快速融入企业,担当岗位职责,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时进行商务礼仪素养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毕业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快地向工作角色转换,增强其归属感,也有助于其遵循企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1.3 满足企业需求

对企业来说,每一位员工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招聘新人时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3]。很多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选是因为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不但要求新职员能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充分理解并掌握商务礼仪的内涵和理念,还要求其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熟练掌握和运用商务交往规范和艺术,培养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能有效的开展商务活动,为企业广结人缘等等。

1.4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高职毕业生入职后,若不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特别是与人相处不融洽就会导致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而拥有一个好的人际交往圈,不仅是取得工作成功的基础,也是获得幸福生活的需要。商务礼仪就是要表达对他人的尊重。通过素养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做人,构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运用的过程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素养教育现状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纷纷开设这门课程,但是大部分只是生搬硬套,没有与自己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相结合,造成了人才培养体系脱节或者是背离了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学生的特点,最终效果不好。

2.2 教师执教能力不足

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素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问题是专业课教师的商务礼仪素养及其教育能力尚不足。另外,对于什么是商务礼仪素养教育以及如何实施这种教育,大部分教师和学校缺乏正确的理解与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如何提高担任该课程教学老师的品行修养和知识修养,以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手段与途径

3.1 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教育,并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教师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个人素养将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知识面宽广、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直接对象。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注意学生为主体,学与练同时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3.2 加强企业社会培训,凸显特色,追求实效

现在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礼仪方面的投入都很大,从一个方面来讲,一个企业的形象主要取决于员工,员工的素质是自身的形象,以及对礼仪的把握与实践。现在企业对员工礼仪培训需求很大,这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改变企业观念、企业面貌,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去企业进行礼仪培训,企业员工素质提高,必然带动学生礼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施计划,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必然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的执教能力的提高必然使学校更加积极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最终实现双赢。

3.3 加强学生的自我修炼[1]

调查表明,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商务礼仪课程应放在大一新生入学时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而非放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学期开设。原因就在于放在顶岗前开设,只是教会了学生商务礼仪技巧,如:知道如何与他人握手,如何承办商务活动等,而非商务礼仪素养。商务礼仪技巧只是表象,真正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更深层次的商务礼仪素养。加强学生的自我修炼非常重要,大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且可以完全自己支配。商务礼仪课程放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可以在学生认识到商务礼仪素养重要性以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培养,自我修炼。

4 结语

本文研究高职院校商务礼仪素养教育现状,指出高职院校重视商务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院校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手段与途径,为高职院校重视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高职学生入职前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7).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人生一世,必须交际。进行交际,需要规则。所谓礼仪,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

在古中国,就有对礼仪的规范。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互动,互动看结果;礼仪是沟通技,巧沟通强调理解;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对中国人来讲礼仪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自己,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美感,适当的距离是对对方的尊重。国际交往中,拉开距离如果适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便套近乎。人际交往要使用称呼,国际惯例是使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在现代社会,礼仪不仅仅是关系到我们的个人形象,更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文化。说它有用,是因为通过合理的着装以及礼仪,来促进贸易谈判;说它高深,同样是交谈,为什么有人能谈的很和谐,而有的人却把人惹的大发雷霆,生意告吹。

二、认识:

通过学习商务礼仪,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这对我为人处世方面及以后找工作会有很大帮助!给别人也会产生好的印象。同时增强了我的内在素质,也塑造了我的外在形象,增进了交往……

随着人们日常交际的频繁,在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社交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交往的细节,也许一个微小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之规。礼仪,是一种在人与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互相尊重的需要。

“商务礼仪”这门课, 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老师用行为教学引导同学去学习,并且通过一边教学,一边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前,我对于礼仪的概念及重要性理解不透,总认为礼仪好坏是个人问题,人与人不同,甚至认为像气质一样是天生的,认真学习后,我才进一步明白,礼仪不仅是个人形象的社会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所在单位的荣辱得失,尤其像我们所在的服务性行业,个人的礼仪素质,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满意度,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感受

通过选修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许多日常必须注意礼仪,也让我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必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除了提高成绩锻炼智商外,还应该提高文化修养来培养自己的情商。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礼仪就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约束了商务活动中的某些方面。而在商务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顿晚餐。

学习商务礼仪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可以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礼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等我们一出学校,找工作,面试,哪一样不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商务礼仪。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中拔得头筹,如何才能在面试中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一直是困扰每个毕业生的最大问题。而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虑学历,更会观察是否有良好的礼仪规范,从最基本的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主考官可是看的很清楚呢。因此有人说礼仪是面试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礼仪表现会给主考官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取得他们的好感,尊重与信任,而没有什么会比信任更为重要了。而能够在面试的种种细节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相信在与客户洽谈时也一定不会有差错,同时还能代表公司形象。良好礼仪同时还是人际关系的剂。现代企业强调团队精神,而礼仪可以促进这一力量。好的商务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会给人一种亲和力,增进吸引和情感交流,增强信任和了解。

四、评价(题外)

篇5

摘要: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是现代社会对商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方面,商务礼仪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教学中实际成效并不十分明显;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在院校的课程改革经验,从商务礼仪教学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商务礼仪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商务礼仪;实际;教学;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1402

商务礼仪是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得体的待人接物行为; 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职场中必需的基本礼仪知识和礼节技能,提高从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较为自然和娴熟地进行商务交往,表现出与企业风格一致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职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形象。因此,商务礼仪的学习在现代社会已显得尤为重要。1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一般使用的教材按照传统模式:首先讲概念、特点及规律;然后讲仪表、服饰、国际礼仪禁忌等;往往是理论知识介绍的多,讲解行动要点的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显得空泛说教。缺乏学生从业需要的针对性,学生对商务礼仪的学习兴趣不浓,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没有达到开设礼仪课程的目的。(2)教学方式单一。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是“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总体而言,教学模式仍然较单一,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施实践教学时困难重重,其一,不但需要实训教材,而且需要实物;其二,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其三,组织工作较复杂,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学生方面难于管理,衣食住行、安全保障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其四,所需要的实训耗材、实训场地的硬件设施难以保证。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有些院校便减少了实践教学学时。(4)任课老师门槛要求低。相当多的人认为商务礼仪学科性不强,没有多少理论深度,其他人文社科学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可胜任。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老师来源杂,专业背景多,兼职任课老师多。特别是现在高职院校的任课老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上课时从书本到书本,大部分还停留在“教教材”的传统模式上,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5)考核办法简单。目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的考核主要还是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样的考核导向,无形中把学生学习的要精力用在机械记忆概念、原则和枯燥的要点等方面,忽视了对其应用能力的锻炼和考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平时无所谓,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也不会”的不良状况。2 加强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1)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新的课程体系。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看,重点是要讲清礼仪规范的行动要点及禁忌等内容,为此,教材建设要打破原有教材针对性不强的缺陷,分解和扩充知识点,以任务为教学单元,将内容具体处理如下:首先讲礼仪概论,介绍礼仪基本原则、特点及其文化意义等。其次将教材规划为上下两编,作为两个大的教学单元,上编以个人的职业形象塑造为中心,教材内容可分别安排仪态、仪容、西装、女士服装、首饰佩戴、手势与表情以及综合形象设计的要素。下编分别介绍交谈(电话)、会议与座次、公务宴请与馈赠礼仪、求职面试等知识;并按上下编安排相应实训内容,设计综合实训方案:个人形象设计(或形象设计师)比赛以及办公室情景表演等。(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启发引导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启发引导”式,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情景模拟”式,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自由编撰一个商务活动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商务交往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角色扮演”式,在特定情境之下,让学生扮演特定组织中的有关角色,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如新闻会、签字仪式的接待工作角色扮演,由部分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并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传递多向化、反馈效果好、实践性强。(3)培养、引进、提高相结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真正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方面,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引进具有商务礼仪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大型礼仪接待任务或者大型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中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可以聘请富有丰富礼仪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把商务礼仪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互联网应用等不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授课,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强化学生对礼仪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仪表礼仪”章节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VCD,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仪表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建立网络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放在校园网上,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 (5)改革考核方法。经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体状况的研究和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可以实施一种相对宽松、开放、灵活的课程“考试测评”方法。考试测评分为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平时在礼貌礼仪方面的表现,包括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书面作业、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等。(6)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融入社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参加展览展销活动、庆典活动、新闻会等大型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商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礼仪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培养社会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张晓虎.职校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7).[2]杨青青.杨青青教你礼仪[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4,(4).[4]于海波.关于高职高专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篇6

刚开始选择商务礼仪的时候对这门课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只觉得选门简单的课,容易拿到该有的学分就行了。但是接触了之后,让我越来越重视它,因为这门课真的很实用,而且孙老师很优雅,有亲和力,而且讲课时候经常举很多具体的例子,使我们切身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候的细节。

一直以来对礼仪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就简简单单的认为是对别人的尊重。而它实际上不仅仅如此,通过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商务礼仪课上,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让我们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服饰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着装礼仪,因为我觉得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其中个人着装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着装礼仪主要强调的是颜色和款式两方面,随着年龄场合的不同,都要有所变化。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位。公务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穿着制服。社交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等。休闲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如T恤衫、短裤、凉鞋、拖鞋等。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衣服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也要注意三原色原则。着装上的成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开始。

个人觉得大学生学习商务礼仪真的很有必要,最主要就是它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中崭露头角,在面试中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就需要好好的学习礼仪。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虑学历,更会观察是否有良好的礼仪规范,从最基本的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主考官可是看的很清楚呢。因此有人说礼仪是面试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礼仪表现会给主考官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取得他们的好感,尊重与信任,而没有什么会比信任更为重要了。礼仪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与人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注重个人的谈吐和修养,建立良好优雅的形象,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别人的赏识。而现在的商务活动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团结合作和发展,因此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技能。

商务礼仪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感谢公司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今天听了陈彦斯曼老师的课,我从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心态问题,心态可以决定命运,一个好的心态能够使我们快乐,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的,我们要积极的看待问题,我们在工作中都保持着好的心态,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点事儿,影响自己的心情,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心情是可以传染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影响到别人,所以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我们还需要自信,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是最棒的,可以把事情做好,不要因为一些任务以前没有做过,就害怕去接触,就退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凡事都有第一次,我们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把任务完成,这样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压力也是两面的,适度的压力能让我们产生动力,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太安逸的生活会让自己没斗志,整个人懒散,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沟通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最好的方式,通过沟通,我们才会相互认识,相互更好的了解,学会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沟通的一些方式和细节。语言文明,选择合适的话题,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要注意倾听,也要要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

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穿着,三色原则,我们应该时刻记着,我们是公司的员工,不仅表现的是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我们要带给客户不错的的第一印象。好的印象能使交流更顺利,我们要维护好公司形象。还有就是话务礼仪,虽然对方不能看到我的形象,但是可以听到我的形象,我们在接听电话的时候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乐观和热情的态度对待。我作为技术员,和客户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如果有客户投诉或者问题,我们怎么样处理才是最适合的,通过听了陈老师的课,让我明白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别的注意。

最后,通过一个游戏,教会了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心,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要感谢自己的父母,努力工作,拿出成绩来父母看,好好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得感谢周总,感谢周总提供一个舞台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我们应该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商务礼仪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公司组织销售部及客服部员工参加了钟老师的商务礼仪培训。钟老师老通过采用生动的互动形式和视频案例分析,让我们知道在商务交往中接待客人、得体着装、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要求,看过讲座后,我深深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商务礼仪看似虚无抽象,其实包含在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工作在服务岗位的员工,每天都会接触一些不同层次、不同修养的人,这些人都是我的客户,他们就是我在商务交往中的对象。对照自已在为客户服务中的一言一行,我感觉有很多地方都还有待改进。对待客户,既要坚持公司的原则,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时也要从客户的角度着想,灵活地处理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琐事,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同形形的客户处理好关系。

篇7

[关键词]应用型 实践 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16-02

一、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课程特色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办好大众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大众化”是针对“精英化”,“应用型”是针对“学术型”而言的。大众化和精英化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应用型和学术型是两种不同的人才类型,因此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礼仪修养意识为目标,理论课与模拟训练课相结合开展教学工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规范的训练为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德修养和稳重大方、彬彬有礼的外在形象,充分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因为本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商务礼仪运用能力。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训结合、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以及重视学生参与是该学科所体现的学科特色。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师组不断探索将模拟训练部分与理论教学部分紧密结合的方式方法,使商务礼仪课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师们在与社会各行业的接触过程中,将社会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上来,将最新的案例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教学课堂上。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获得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种教育特色是礼仪修养课程不断提升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学互动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到模拟训练部分的实训无不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时时处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历练自我的管理平台。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一贯坚持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和谐融洽相处。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礼仪原则、礼仪规范等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遴选先进的、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图片等教具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与学生平等交流,通过教学,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操作和课堂讲授并用的教学理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礼仪意识引导和礼仪素养培养为教学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礼仪真正成为人际沟通和商务活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与演示、案例教学法为主,实践教学以礼仪技能课堂训练、情景模拟、实战训练为主。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与实训上,更为重要的是将课程延伸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学生一方面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校园礼仪接待等项目将礼仪技能熟练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践,将所学礼仪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工学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快捷地掌握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重新构建,本着以工作岗位必需的技能为依据,以强化技能应用为主线,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优化出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上,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力争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讲练式教学

即按照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系,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姿、引导客人、介绍、握手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2.讨论式教学

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授现代交际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3.情景模拟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有关的场景,其中蕴含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得模拟内容与礼仪情景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进行中提高。在整个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的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项目式教学

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其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招聘训练、自我介绍演讲、剪彩仪式礼仪知识大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5.案例式教学

在礼仪教学中还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集改编了几十个商务礼仪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进考核方式

(一)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信息量大,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如经管系的综合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创造广泛的外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在为期一周的实训期间,设置专业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包括仪容仪表仪态、化妆、日常交往礼仪、商务会晤等实践技能,进行专业培训。另外,利用学院成立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真实的任务作为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学校有关接待、迎送、颁奖、典礼等活动,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课程组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广泛使用各种教学录像资料,为学生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通过一些图片、声音、影像的直观再现,将礼仪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这一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礼仪课程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到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考核方式灵活化、多样化

在学生的考评措施中,我们积极创新,由原来的“一卷定音”,推出并不断完善了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课程考核体系。学生的课程成绩将平时和期末、理论与实训成绩融为一体,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生考试成绩亦为理论课与训练课两部分总和,各占50%,综合全面地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为塑造大学生的礼仪形象和整体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珍.现代礼仪实训课的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4月.

篇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事先将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因素考虑在内,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外贸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和正确处理和目标市场国的文化差异,具备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才能使公司的跨国经营成功。

关键词:

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国际商务文化环境;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4902

1 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力量。迈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持续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进出口总值超4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军中,中小型外贸企业无疑是一股活跃力量,尤其是在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之后,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开始大胆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0%左右。中小型企业在外贸行业中占了绝大部分,它们的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我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界定及现状

我国2011年6月颁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应属批发业,以外贸进出口为主营业务,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暂行规定》,批发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目前,全国有外贸经营自的内资企业从1989年的60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因为外贸公司从业人员人数一般较少,很难达到大型企业的标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这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同时国际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扩张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弱,国际竞争力较低,导致多数企业长期维持低利润的局面。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使得其贸易地位不高,在对外谈判中缺乏足够的控制权和谈判权,而国内同业竞争过于激烈也造成企业定价主动权的缺乏,议价能力低(刘增科,2004)。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国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放慢,外贸企业的订单锐减,大批中小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沿海地区尤为严重。现在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但是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动态国际商务环境中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迫切需要。

3 国际商务文化环境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加强和改善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尽可能地避免经营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一定要在拓展国际业务之前对国际商务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国际商务环境是指企业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所必须考虑的、能够影响其活动成败和赢利水平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国际商务环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环境(包括国家政治情况、国家法律情况、政治和社会动乱情况、关税政策、进口控制、外汇管制、价格控制、国有化政策等),经济环境(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通货膨胀情况,对外贸易情况,市场购买力及购买力指向等),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因素等)”(李建华,2004)。国际商务活动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很多,而我们在进行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时,应重点研究的是可控性因素。可控性因素是指那些已经存在或者可以预知的因素,比如一个国家的人口、文化、风俗习惯、信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状况等就是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指的是那些不稳定的或无法预知的因素,比如政治因素中的国家政权的更替、暴力事件、罢工、游行、示威、经济危机等无法预知的事件。而可控因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无疑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小企业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国际文化差异,提高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由此国际商务文化环境的建设对于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关键。

4 中小型企业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国际商务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在多元化的跨文化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国际商务文化环境高度关注,这对于和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商务关系的建立及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具有积极的作用。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从管理阶层到一般员工都必须充分意识到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公司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

4.1 管理阶层的重视

企业管理人员的先进决策能改善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商务文化环境建设的加快。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建设公司商务文化环境的一大核心着力点。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商界,交际意味着一切。而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在当今越来越全球化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明了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对确保成功可谓至关重要”(史兴松,2012)。因此进出口企业的管理阶层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必须把培养外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建立广泛的商务关系奠定基础。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在“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中首次定义跨文化交际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是一种通过得体和有效的沟通在跨文化语境中能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利用文化差异作为资源,在具体的语境中能产生有效性的能力(Lustig,2007)。Edward Hall也最先指出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跨文化交际研究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问题。简而言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在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语境下完成商务沟通和谈判等环节需要的一种交际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国界经营的风险来确保商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日常工作中,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公司员工进行商务文化环境建设意识的渗透。相对而言,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人的能力不是很高,他们对商务文化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重要性也不在意。在和外国客户打交道时,可能会与客户的沟通不畅甚至会得罪客户而错失订单,从而导致公司商誉受损,蒙受重大的市场机会损失和经济损失。此类惨痛事例屡见不鲜。据华尔街杂志估计,美国每年因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就有几十亿美元,中国因此而蒙受的损失可能更大(葛志宏,2004)。公司应有计划地对外贸从业人员进行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的定期课程培训,培训的宗旨是使他们具有国别之间的文化差异意识,能了解和熟悉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背景,掌握当地的商务惯例,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技能,并缩小那些可能引起误会的文化差异。而且,在进行公司的年终业绩考核时,企业管理阶层应把国际商务文化意识列为一项考核内容,以提高员工们对这方面相关知识和能力的重视程度,并潜移默化地将其运用到他们的日常业务行为中。

4.2 普通员工的培养

作为商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外贸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商务文化环境。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企业员工应该充分了解国际商务文化环境的各个因素,在商务交际的过程中规避触犯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禁忌等文化风险,满足客户的文化个性需求进而赢得竞争优势。

在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既精通外语又业务熟练的外贸人才很抢手。那些语言基础不好,且国际商务文化意识不强的员工应是公司培训的重点对象。当然,能力的培养仅凭短期培训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员工自身的长期努力,一定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商务实践中揣摩和总结,才能更顺畅地融入到国际商务环境中。

(1)加强文化平等认知,克服偏见歧视影响。在国际经贸与商务活动中,要达到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目标,必须站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寻求进一步的合作与发展。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在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上会大相径庭,沟通双方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所难免。“我们不要拿本国文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异国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彭克,1959),必须摆脱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崇洋的盲目心态,既要展现本公司的文化特征,也应理解和尊重文化背景不同客户的、价值观、工作习惯、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于人。唯此才有可能求大同存小异,在经济贸易或商务合作等方面和外国客户达成一定的共识。

(2)尽力攻克语言难关,有效使用语言工具。在实际的商务沟通中,语言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障碍。语言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特征。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必须要与外国客户联系,了解客户的消费需求,向客户介绍企业及产品,说服其签订单。而语言作为人际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必然会影响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行为。对于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和商务活动的外贸企业员工而言,只有熟练掌握外语并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才有可能使跨文化商务交际取得成效。当然,在与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进行商务交际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遵循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恰当地使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讲话规则和习惯用语,尽量以简单、清楚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做到语言交际的大方得体,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

(3)注重国际商务基本礼仪,塑造和提升个人形象。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有助于国际营销活动的成功。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体现相互尊重的一种行为准则,主要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提出了一定要求,用以规范日常商务活动的行为方式。商务礼仪不仅是企业员工个人素质的表现,也反映出其所在公司的公司文化和管理规范水平。外贸从业人员应该熟记一些国际通用的商务礼仪知识,包括像工作着装、头衔称呼、业务联系、商务会

议、商务旅行、协调与客户的关系等方面,才能更好地适应

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差异。企业员工在国际商务交际中一定要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及仪态,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以免闹笑话或无意中冒犯客户。得体的商务礼仪可以赢得客户的好感,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维护及提升公司的商业形象。

5 结语

中小进出口企业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忽视国际文化环境问题必然会导致商务交际受阻,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中,提升个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正确地认识及接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才能理解、适应目标市场国不同的国际文化环境,拉近与目标客户的文化距离,使他们的行为和营销策略能为外国客户所接受,从而达成企业的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目标,终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增科.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4.

[2]李建华.中小企业走出去亟需外部推进[J].国际贸易问题,2004,(4).

[3]史兴松,徐.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2,(4).

[4]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5]Lustig M. W. &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 (5th 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篇9

关键词:中职;外贸专业;文化素养

一、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外贸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市场结构日益完善,对从事外贸工作的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外贸专业人才仅掌握专业技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日渐频繁的商务活动需要既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对国际谈判和交际游刃有余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文化素养人才,但现今,很多中职外贸类专业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呈现出言语贫瘠,信息狭隘滞后,对中外文化缺乏认知和了解,运算及书写能力缺失的现象。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三练法”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全方位培训,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他们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有内涵的、全方位发展型的外贸技术人员。

二、中职外贸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中职外贸专业教学结构特点

传统的外贸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引入、实务惯例和条款的讲解、外贸函电的阅读与撰写、单证的审阅及制作等,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搜索信息能力、现场口头交际能力及书面字体练习等方面的培养。这使得很多中职外贸专业的学生在技能方面遥遥领先,而个人文化修养严重缺失。这些学生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漠不关心,对与客户间的直接交谈退避三舍,对于洽谈磋商更是缺乏自信、屡屡受挫。

(二)中职外贸专业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中小学时期的屡屡碰壁和中考的失利,往往严重缺乏自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他们对各种课程的学习缺乏求知若渴的欲望;他们漠视国际市场乃至整个外贸环境的瞬息万变,他们也不好奇世界各国的风俗礼仪;他们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与人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更没有修身养性的想法。这使得这些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都不尽如人意。

三、文化素养对外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一)文化素养的内涵

文化素养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泛指一般知识、礼仪、习俗。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还包括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专业不同,对文化素养培养的侧重点也会有差异。外贸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指学识水平、信息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人格修养及职业素养,其中涵盖了技能水平、艺术修养、礼仪气质、交际能力等。

(二)对学生职业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对外贸人才的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需要外贸人员及时调整心态。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宽容、理解、镇定、细心等人格素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运用所学的交际沟通技能来正确、沉稳地处理问题,使客户满意,圆满处理危机。

(三)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行为素质的影响

外贸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和形形、各种层次、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无论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新闻、体育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此外,高雅的审美和艺术情操也是职业素质不可或缺的。只有具备内外兼修的文化素养,才能在竞争中一举获胜。外贸专业的教师要特别注重文化素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利用教学的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体会和领悟文化素养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使这些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文化素养对人生价值影响的教育为主线,将文化素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观积极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四、“三练法”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三练法”的含义

“三练法”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项目方法,紧紧围绕教育部门、学校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重新设计中职外贸专业文化素养教学模式,将理论与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践演练法相结合,建立教、练、查三步走的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渗入文化素养技能教学,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在学中找乐趣,修炼出高尚的艺术魅力和道德情操。

(二)“三练法”的内容及作用

“一练”是练口,即通过课前十分钟读书、读报、读新闻的方式,迅速掌握实时财经动态、市场变化与需求,不断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库,丰富知识量,锻炼学生自主搜索和掌握信息动态的能力,并开设商务谈判沟通技巧课,结合模拟岗位演练,增加学生胆量,提高沟通水平,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二练”是练笔,即通过开设书法练习课,传授学生汉字和英文的书写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升艺术修养,锻炼学生的书写技能。“三练”是练技,即通过开设商务礼仪文化课程,进行专业文化礼仪的培训和练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整体气质,锻炼学生的职场应变能力和技巧。“三练法”通过对学生书法技能、信息搜集、礼仪技巧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涵盖面、艺术修养和礼仪上都有较高的提升,达到能适应外贸形势的高水准。

五、“三练法”在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性

(一)“三练法”对教师自我修炼的要求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培养外贸类学生文化素养时,首先要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我知识的全面性、及时性,通过阅读和网络开拓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榜样目标,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读财经报纸、国际新闻,一起勤练书法,注重礼仪,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自主培养文化素养的积极性。

(二)“三练法”在外贸专业学生课程中的运用

在外贸专业课程中增设特色专业文化素养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机能。课堂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有效进行“三练法”文化素养培养的主要方法,因此要精心挑选课程,严格管理课堂。开设有特色的阅读课、口语交际能力课、商务礼仪课、书法课等,并创设情境,模拟商务谈判,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以职业人的身份去演练,注重细节,从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最终达到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效果。首先,通过开设阅读课,订阅国际财经报纸、杂志,学生将搜集到的外贸信息在课堂上分享,以及进行阶段性的外贸知识竞赛,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准确地更新知识库信息,丰富外贸知识,了解国际形势走向,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学习和搜集外贸信息的能力,具备对市场变化较好的应变力。其次,通过开设书法修养课,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和英文,掌握书写技巧。带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并开展书法大赛。锻炼学生的双语书法书写能力,提高外贸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就业的自信,具备更优秀的职场竞争力。最后,通过开设口语交际能力及商务礼仪课程,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技巧能力,具备应对各国文化差异的礼仪技巧。同时,设立模拟环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开展“商务礼仪风采”比赛,加深学生对外贸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深刻认识,熟练地掌握商务谈判和礼仪技巧,锻炼临场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结合社会实践平台,提升“三练法”对外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通过建立学生实训平台,与社会企业挂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去参观学习,甚至参与其中,学习沟通和谈判技巧,通过直接的接触,临场应变,解决问题,观察和体会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书法展览,感受艺术气息,明白字如其人的意义;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礼仪指导,使学生对文化素养的体会具体化、现实化。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三练法”的实施,使中职外贸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书写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同时,练就学生自主获取国际贸易信息和学习的能力,能更好地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于晓平.提高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之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8):162.

[2]徐玉明.中职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职教通讯,2007(6):80.

篇10

关键词: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跨国企业的推动作用,人才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精通英语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商务环境会让商务跨文化交际遭遇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了解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拓宽视野,理解商务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

《跨文化交际》课程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联系密切。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互动沟通等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尤其是中国的入市,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交往主旨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这些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空间距离感,却无法打破人们心灵的隔阂。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形成了文化差异;国家的法律,规范,商务习惯,社会交际风俗等不同,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认识各国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掌握商务跨文化交际技巧,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使外经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课程丰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创新

1.优化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对课程的重要性。邀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实际文化冲突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组织有海外背景的教师组成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研小组,选择与中国有紧密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进行划分,具体可分成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欧盟国家),亚洲(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进行课程划分,按区域进行授课。教师根据自身海外经历背景组织教材,教研小组进行整理。课程围绕文化的差异为主线,讲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的理解;商务礼节和社会风俗(主流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案例);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管理。

同时邀请跨国企业商务人士介绍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神秘感。商务人士能够将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加强课堂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并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制定针对相关国家、地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作演说汇报。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3]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与教材精心选择或者整理和重新编写;注重提高学生外语基础和利用英语进行商务经济贸易活动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鼓励课堂讨论和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增进讨论和学生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在若干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例如不同国家的风俗禁忌,商务交际的礼仪与技巧等,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想到答案然后掌握知识。如果学生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完整,则由老师继续逐步暗示,让学生自我改正完善,得到答案。

课堂上针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交际特点,风俗习惯等,通过让学生讨论、演讲、表演、游戏、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讲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一般的理论部分和理论应用部分,如商务礼仪交际部分,则可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对比错误礼仪和正确礼仪,标准礼仪示范,故事情景演练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准确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4.多媒体动画和影视教学能够辅助教学。影视教学“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商务跨文化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的实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商务活动的了解,有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影视教学模拟商务环境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商务跨文化交际的魅力。例如,讲授日韩国家商务跨文化交际时引用典型韩剧情景,鼓励学生模仿表演,抓住重点内容。电影作品中商务谈判的场景也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将电影《中国合伙人》与美国人谈判的场景作为教学片断,让学生指出美国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技巧,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5.设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实验锻炼,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模拟跨文化交际,尽可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感。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了解跨国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以及参与企业的工作,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环境,迅速融通团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配合学校的 “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依据实习企业的情况,开展跨文化交际策划方案的分析、研究和撰写,并每年定期开展一到二次商务跨文化交际比赛。

三、商务跨文化交际考核创新

《商务跨文化交际》在课程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分别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最终以创新的考试考核形式有效地评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性质,考试形式脱离传统的笔试考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国际商务酒会为主题进行考核。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期末考试以“某葡萄酒国际进出口公司商务酒会”为模拟背景,设置酒会的主办方致辞、入场自由交流、产品展示、自由提问、学生才艺展示、主考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要求参加考试的同学分别模拟酒会主办方以及日、韩、英、美等多个国家代表,以中英文双语应答,以此来考核学生在仿真跨文化环境下商务交际礼仪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给出单项分数,并根据一定权重合计总分。这种考核方式跳脱了传统笔试面试的形式,而以实务性情景模拟,来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

创新的考核方式强调了考核过程,做到“学”中“考”,“考”中“学”;强调了因教施考,不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强调了全面考核,不仅考智力,还考素质,不仅考知识,而且考技能。

总之,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创新与改革从课程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应该积极配合进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应该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双语教学,互动教学,配合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一系列辅助教学,同时不能忽视实际商务环境的作用。随着外国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与日俱增和我国本土企业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更加频繁开展,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商务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出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莉.文化的边缘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外语教育. 2011(05)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02)

[3]苗淑华,邵迪.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9(02)

[4]王莎,管俊.案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