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

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

1 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地籍测量,指的是一种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进行的专门测量,它主要用来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等。与其他测量相比,地籍测量有其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1)它具有现势性。它是伴随着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因此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籍数据的现势情况;(2)它的进行必须以地籍调查为基础。因为地籍调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的登记情况的,要进行地籍测量必须要了解土地的一些基本的实际情况;(3)它是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利用技术措施实现其对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行为。(4)它具有法律特征。这就要求测量的技术必修要符合土地法的相关要,而且它还可以进行勘验取证。

土地管理内涵:土地管理的内涵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国家和政府利用一些政治、经济、法律手段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其含义:(1)实施土地管理的主体,我们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决定了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必须通过国家来实现对土地的控制。(2)土地管理的客体。土地是实施土地管理的对象,也可以称为其客体。这里的客体还指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和人、地和地、人和地的关系。(3)实施土地管理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土管理是为了使我国的土地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保证这一局面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过调控满足土地需求。(4)土地管理的阶级性。土地管理是受制约的,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都对其目的和特点产应影响。

土地管理原则:要想实现土地管理的预期效果,保证充分、合理的用地就必须遵循整体原则,责任原则,法制原则,利益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化原则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规范土地管理中主体的行为,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终极目标。

2 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的现状

地籍测量现状:地籍测量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利用,发达国家的地籍测量事业较之发展中国家历史悠久,且已达到先进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地籍测量在本国的发展。我国地籍测量其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地籍测量却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是地籍测量制度的不完善和地籍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当然目前随着数字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土地管理现状: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管理的质量,受此影响,我国的土地管理虽然已迈入正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如乱抢乱战耕地、某些土地资料不全造成权属混乱,还有一些非法买卖出让土地的现象。这些混乱都不利于土地管理,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3 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影响

我国的土地管理包括地籍管理、地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而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地籍测量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为整个城市的规划提供科学的测量数据,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建筑群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土地权属的界限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规划或者一些矿区规划的建设时,一定要对土地权属、形状等进行测量和复合,为城市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保证城市规划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土地市场的规范作用。通过地籍管理,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完善土地市场。而且经过地籍测量,可以确保土地权属登记,能增强土地所有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地籍测量还可以及时的掌握土地市场的变化,便于准确地判断土地市场的形势。地籍测量还有利于及时的发现土地市场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从而确保土地市场的有序管理。

3.3 地籍测量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可以对转变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式起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等在地籍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地籍测量技术的提高使得土地管理效率和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飞跃。

3.4 地籍测量的发展使得地籍管理对土地所有者起到保护作用。依照法律程序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它不允许任何组织任何形式的侵犯。而且通过地籍管理,可以如实地做好土地登记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现存的地籍测量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土地管理的需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加快地籍测量工作的进程,使其更好地为土地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联系;发展展望

Abstract: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ata is the main access,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processor management to dat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new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which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computer, only the clever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ed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it ca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ity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unction, only effective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apping technology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herefore, the related problem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有关数据的测量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绘制地图后在开展相关的策划和设计及项目的实施。为此,对于工程建设和施工来讲测绘工程是非常关键性的根据,是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的关键性保障,同样也是房产及土地经管的有效方式。

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科学的两方面关键性科技,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为此文章针对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相关论述,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一)工程测量定义

工程测量包括对工程及城市建设、资源勘测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经管等一系列测量工作的统称,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性根据,同时对于工程的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对有关数据进行的采集、输入、储存、经管、浅析及查询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大范围的使用在资源管理、土地规划、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的浅析和决策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三) 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文章当中很多次提出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都归属于测绘工程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两者之间的探究重点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获取数据是工程测量的关键性工作,它为工程施工组织规划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根据;而地理信息系统着重点在于对数据的处理和经管,经过对有关数据进行浅析提出有关真实性的依据。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结合使用,逐渐展现在建筑工程、土地资源规划经管及军事等领域上。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皆能够采集和展示地物、地貌的外形、面积的大小、建筑物方位等位置信息,按照有关规划把建筑物的外形、面积的大小、具体方位等真实的展现在地图上,同时,在工程作业的时候能够进行切时的监工,使得工程项目达到高精准化程度,同时将正确的信息记录下来,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更加规范化。

除了这一因素以外,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库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基础地理信息、土地使用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基础地理信息包括矢量化地形图、空间信息统计资料等,为城市规划提供全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有利于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工程测量主要运用在工程项目当中,在进行勘测设计的时候能够从地理信息系统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这样有利于把握好与工程项目所关联的自然、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信息,使用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上。

二、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

(一)工程测量未来发展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运用,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成图、GPS定位技术、摄影遥感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等先进科技逐渐运用在我国的各个方面上,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逐渐发展为一体化,向获取数据的时候非常便捷,测量工作掌控及系统操作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操作工艺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全新的工程测量具有及时性、动态化、连续性、可靠便捷等特征。面对各种问题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应当强化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上的运用,逐渐提高工程测量先进技术,增强处理数据信息及相关影响的能力。目前,工程测量开始慢慢的从之前的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形式逐渐转向技术化、现代化、精准化。

(二)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既是测绘工程的分支科学,又是一种技术相互交叉的空间信息学科,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地理信息系统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地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逐渐变成国家安全战略性技术,为此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开发机探究,提升科学技术水准,走在世界的最前端。所以,从空间按信息维护及经管方面对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准求,使其在未来的时间里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完善。

1.空间信息维护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讲地理空间信息是其血液,如果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当中没有地理空间信息的话就会对其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信息的获取、处理机交换是空间信息维护的基本性工作,它要求获取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信心进行处理机转化之后,对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及时的获取地理空间信息要依靠于数字化测图、摄影遥感测量、GPS定位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数据转换等工程测量。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探究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遥感技术集成技术,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在地理信息获取当中,逐渐满足当下社会对地理信息快速精准性的要求。

2.空间信息管理

地理空间信息管理通常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数据模型管理,二是空间数据库管理。

因空间数据库具备时效性的特点,所以就一定要周期性的对数据进行更新,然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形式、多种格式的数据转换机更新通常需跨行业来开展,这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方面。

空间数据模型为空间数据的组织及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供应了根本性的办法,为此,它对探究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关键性的意义。面对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准求,需要凭借各种类型的先进软件组件及中间件科技研发高性能、便捷运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服务系统,来提高我国当下地理信息技术水准。

(三)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及工程测量在土木工程机地质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运用,它们为消除矿山、气象、地质及物理等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慢的地理信息系统与工程测量逐渐结合,同时向网络化、智能化、多维护啊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在工程测绘当中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两个关键性的方面,相互联系但有存在一定的区别性。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都为工程建筑、资源经管及城市规划创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两个的重点方向不同,除此之外,工程测量大部分为工程所服务,而地理信息系统出了工程服务外,还作为工程安全性战略技术,具有保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

因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一定要运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熊的技术水准,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需要对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有效结合,以有利于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矛盾,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秦峰.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2] 赵媛,赵军.基于GIS的城市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刍议[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3).

[3] 江彬,周荣福,许保瑞,徐海林,郑睿博,吴向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篇3

关键词:数字测绘 3S技术 数字国土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简称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先导,对世界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搭配。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而且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重要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几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篇4

关键词:测绘技术;测量模式;地籍测量;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现代地籍图的测量模式

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藉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等几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3个环节――权属调查、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对环境和电力要求不高、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目前还不够完善,但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测量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GPS RTK(全球定位系统 实时动态差分法)技术的迅速发展,GPS 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进行补充且设备价格昂贵。

(2)GPS 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手持GPS(GPS模块与PDA的完美结合)+测图软件。手持GPS是根据定位系统的各卫星发来的各自位置和时间信息,算出持有者的位置并告诉使用者,以此进行导航和定位。目前,由于定位卫星的数目较少且信号较弱,使得这一技术难以应用于地籍测量等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测量,但随着伽俐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及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逐步建成使用,加上早已投入使用的美国的GPS定位系统,测绘技术将实现双星、三星乃致多星定位,这一技术的实现将革命性地提高测绘精度,提高作业测绘效率和降低测绘成本,在地籍测量中它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3遥感模式

应用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广义的遥感还包含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1.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3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4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埋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地籍测量

引言

现代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化技术就开始应用到计策测绘中。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始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目前的经济发展,就要求测绘技术更力加现代化,因此,为了方便地籍测量,提高测量工作的精确性,很多学者提出了实时测量的想法,实时测量就是定时对地籍数据进行测量、检验、更新,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数据的统计。

一、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相关力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在信息系统设计方面,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可扩展标记语言、网络化、跨平台、开源等一批新技术及新理念也在不断影响着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

1、地籍测量的原则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土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质量等级等;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相关面积,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现实性;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3、地籍测量的成果

地籍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地籍图:地籍图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两大类。地籍薄:地籍薄是以表册形式表达地籍内容的一种正式文件。地产册:地产册是土地权力登记册,具有法律效力。界址点坐标册。土地统计册及土地估价图。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系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有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和直角平面坐标系。我国目前采用“1975年北京坐标系”,这无疑对各地区地籍圈、地形罔的拼接和使用都将是方便的。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一些能互相通视的点(称为三角点),构成连续的三角锁形状或网形状。三边测量:对布设的三角网,用测定网中各边长度代替各内角的观测,用内业计算方法求解出各点坐标值。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相互通视的点,测定导线边长的转折角度,并观侧所有的连接角,导线测量是城镇建立地籍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3、卫星控制测量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相邻点间不要求通视,从而省去了大量的地面测设工作。

三、地籍要素测量

1、地籍要素测量的对象

地籍要素测量的线对象主要包括:行政区域界线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土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其它具有重要意义的永久性建筑设施的轮廓线等。地籍要素测量的点对象主要包括:控制点和目标点。

2、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2.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野外数字测量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三种方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圈软件。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功效不高。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

2.2 GPS测量模式

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万式: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 RTK接收机是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优点是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

2.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

1、地籍图地形要素数据质量要求

要素完整、编码正确;空间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正确、完整,相邻图幅同一要素表达及属性一致;所有地形要素都以点、线、面和注记特征存在,地形数据之可逻辑一致,相关要素处理准确;点状要素符号以“BLOCK”方式建立。文字注记均为为TEXT对象。所有面状地物必须构面;不允许存在悬挂线、回头线;有方向的线状地物,全部采用“左推”方式绘出。

2、地籍图地籍要素检查

检查界址线与界址物重合关系;检查宗地号、地类号和界址点号是否与调查表一致;不允许存在隙地和狭弄。检查空宗划分是否符合地类调查要求。检查确权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性质是否矛盾。

五、面积量计算

1、土地面积量算的几种方法

解析法就是实测的数据计算界址点坐标。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算面积的方法。

2、量算面积基本单位与量算方法的选择

从要求来讲,控制面积精度应高于碎部面积精度,解析法精度高于图解法精度。

3、面积量算的精度控制

实际土地测量中往往要求量算某一区域内的全部分类面积。引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平差原则和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面积量算的平差原则:士地面积量算,与一般测量工作一样,面积量算应有检核,以防止粗差的产生并对面积量算成果进行控制与平差。

4、输出面积计算资料

界址点坐标册:该表应列出界址边勘丈值与坐标反算值较差,要求较差不大于±10cm。街道调查完成后,打印虚拟街坊直接计算面积和多边形各点坐标册。宗地面积正总表:预留宗、共用宗、共有宗及等权属性质在备注栏内作说明。该表还成列出街坊面积计算检核数据:∑S、S、S、S 允。设虚拟街坊直接计算而积为S,确权宗而积与空宗面积之和为∑S,即S=S-∑S。要求S≤±0.06v■ (m2)式中n表示确权宗与空宗个数总和。

土地分类而积统计表:合并街道内各街坊的五类面积数据文件,按街道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EXCEL),并打印l份。

篇6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测量模式

伴随着科技的发达目前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 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C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一)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种方式:

1.全站仪+ 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 等)+ 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 便携式计算机+ 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 掌上电脑(PDA)+ 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2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GPS 测量模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 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 接收机+ 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 RTK接收机+ 全站仪+ 掌上电脑+ 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三)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 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做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

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三、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一)资料分析

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二)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

引 言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手段,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作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与地籍相关的信息都能够体现出空间信息的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较,具有精度高且效率高等特点,是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地籍测量人员的认可。以下就针对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地籍测量共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优势分析

1.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地籍测量通常是运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对于城镇的宗地位置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宗地的面积,对采集的宗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地籍图。城镇地籍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城镇宗地的权属以及位置等,形成数据以及图件等资料,为城镇的地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字化地理测量主要是针对城镇土地的属性以及位置等进行测量,将得出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以此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有效的实现城镇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地籍图以及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等,还可计算宗地面积等。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的专业仪器主要包括了GPS、自动化成图软件以及全站仪等[1]。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实现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型定位系统。在数字化地籍测量中,运用GPS,不仅能够有效的测定宗地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等,还能够保证精度。全站仪则是全站电子速测移,主要是由电子测角以及电子计算等组成的测量系统,具有测距长且精度高等特点。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则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系统,通过采集数据就能够生成图表数据与图像数据等,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便利。

1.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测量仪器在测量时经常会出现测量周期长以及测量精度低等情况,但数字化地籍测量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系统,此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各种数据,如土地的面积与范围等,测量工作结束后还能够将数据存储到客户端中,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整体性强。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了解析法对于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建立局域网,随后便可在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测量工作,必要时还可进行表组合作,对于各个体系进行调查。分组合作的效果较好,精度也较为均匀,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能够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对土地的属性以及图形进行测量,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地块或者建筑物的确切位置,且检测出的基础数据还能够为地籍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规划更加科学,降低规划的成本[2]。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此次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加密控制网,编制出宗地图以及地籍图等,以街道为单位统计分类面积。

2.1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时,应当在一、二级导线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PS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共布设十二个点位,联测一、二级导线作为GPS起算数据。GPS测站点不要求一定要通视,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测量,在选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站点与某一点通视,并远离大功率的高压线等[3]。需注意的是,控制点应当选择适当的数量,且应当均匀的分布在测区内,如此才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此外,还应当选择在适宜区域内,测站点不能选择在高山或者高楼等较为隐蔽处,需要保证测站点与某一点的通视,且选择时要远离高压设备,以此保证数字化测量仪工作时不会受到干扰。

第二,外业实施。按照具体的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模式,本次主要以静态作业模式为主,同步观测卫星为四颗,且分布较为均匀。每时段观测四十五分钟,采样间隔约为十五秒,卫星截止高度角小于等于十五度,点的周围十五度以上不能出现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阻挡或者被吸收。

第三,处理数据。完成数据采集后,就可利用软件实施GPS基线向量的解算以及网平差,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的平差值等指标[4]。

2.2界址点测量

第一,直接法。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对于一些较容易测量的界址点来说,就可选择极坐标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测量精度的要求。

第二,间接法。对于街坊内部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来说,实施测量工作较为困难,因此可使用间接法进行测量,但是不能超过界址点总数的百分之五。主要的测量方式为,运用激光测距仪或者钢尺量取边长,距离交会法等,运用直角推算时,定向边不能小于推算边。

2.3地籍图测绘内容与方式

第一,地籍图的测绘内容。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各级行政界线以及界址点,街道地理名称以及建筑物等。对于房屋的测绘应当标注层数以及每宗地内的编号,宗地内的房屋则需按照权属调查的成果进行标注[5]。行政界线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标绘,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行政界线应当跳绘在界址线两侧。电力线与通讯线通常不同表现出来,但假如有塔位的高压线,则应当标出。假如城镇中土地界址点的误差超过了0.1m,就需要就城镇宗地进行二次测量,重新编绘地籍图。对于没有地籍资料的宗地来说,应当对宗地进行地籍调查,实测界址点,随后在绘制出地籍图即可。

第二,编辑平面图。在AutoCAD环境下,按照宗地绘出界址点以及房屋,随后标注出宗地所在的第几号以及界址边长等。

第三,编辑地籍图。本次道岔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最后将各个要素按照“地籍图式”进行分类,随后即可进行编号,输出地籍图即可,操作较为简便,且精度较高,能够节省大量劳动时间。

2.4内业面积计算

第一,宗地面积计算。在计算宗地面积时,首先应当将采集的测绘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处理后变成图形文件。随后按照外业调查表将界址点连线,提取出面积,最后再将宗地的属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主要包括了土地的来源、建筑的面积以及宗地的面积等。第二,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可按照行政界限来计算街道的,Ian及以及陈镇交通用地面积等,汇总出街道宗地的土地分类面积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项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与财力的消耗,还能够缩短测量的周期,提升测量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满足了土地地籍调查的需求,对于土地的数量与性质等都能够进行分析,且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的推地建设的发展,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束芬荣,张芬芬,何跃林. 土地资源有限 科学利用无限――江苏省昆山市节约集约用地“8+8”模式探索与实践[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11)

[2] 刘一凡,鲁桂华. 鲁山县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3] 林爱文,孙铖,李山勇. 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以基本农田划定及其动态监测为例[A]. 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henyang City cadastral database function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authorit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cadastral alteration of cadastral data in the process of updating and processing work has conducted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measurement method of boundary points, as well as the cadastral data updating process.

关键词: 变更地籍;数据更新;界址点;沈阳

Key words: cadastral alteration;data updating;boundary point;Shenyang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98-02

0 引言

全国土地二调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目的在于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土地实际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结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信息,满足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土地二调调查的目的是建立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以及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不仅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还可以提高数据精度,修正以前的错误,逐步完善地籍内容。

1 沈阳市变更地籍特点

沈阳市变更地籍调查与2009年首次普查的地理基础、内容、技术方法和原则是一样的,结合沈阳市自身城镇特点,建立基于二调的沈阳市日常变更地籍管理系统不仅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也要继续为将来的土地更新调查提供服务,使我们掌握的土地数据具有较高现势性,保证数据质量,为地方图件更新、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2 沈阳市变更地籍调查程序

目前沈阳市变更地籍调查是地籍管理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变更地籍调查通常由外业工作小组完成地籍调查和界址测量工作,后期进行图件资料更新和面积量算工作,地籍变更程序如图1。

3 界址点重新调查与测量

沈阳市变更界址点测量主要采用外业现场调绘方法,多采用GPS、全站仪观测坐标数据,现场绘制点之际,并进行界址点保护。

3.1 有变动的界址点测量

①界址点坐标已知。可以利用原有界址调查表中界址点坐标和宗地草图来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界标是否完好,重复测量边长等内容。

部分情况涉及到宗地分割、调整边界以及新增界址点等内容,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现场测量。当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采用偏心观测等测绘技巧,但需要保证界址点精度要求。也可以采用解析法获得特殊点坐标,此时需要标注点位坐标获得方法及原因。

宗地合并不需要重新增加界址点,可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原则是可以直接应用原测量结果。

②界址点坐标未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布设导线点进行测量,小范围的可以利用原有坐标系统进行观测坐标。此时需要对同名地物点进行重复观测,检查坐标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3.2 无变化的变更界址测量

①检查界址点。需要检查坐标和边长数据,满足限差要求即可。

②变更调查。由于原来进行地籍调查时候经济条件限制,测量精度无法满足目前经济发展要求,需要重新用高精度的仪器,实测原有宗地界址点坐标。

3.3 恢复界址

地籍要素进行地籍调查后应该有界址点坐标,宗地草图上界址点的点之记、地籍图、宗地图等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若实地界址点出现位移或被破坏情况等情况,可以利用已有的界址点数据进行界址点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一般有全站仪坐标放样,受条件限制,可以采用角度、距离放样。这几种方法其实也是进行界址点测量的方法,因此测量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放样是互逆的过程。

4 变更地籍资料更新与处理

变更地籍调查需要对相关地籍资料进行相应的数据更新,做到各种地籍要素数据之间相关内容一致性。通过变更测量后,宗地内的图表、卡册、证之间,相邻宗地之间的边界描述及宗地四至等内容不应产生矛盾。变更地籍资料要求见表1。

沈阳市变更地籍测量是自2009年之后日常的地籍管理主要工作,通过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不仅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最优的现势性,还可以提高地籍要素数据精度,修正以前的错误,逐步完善地籍内容,为目前进行的地理信息普查提供精确数据。

参考文献:

[1]詹长根主编.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灿.基于长沙实践的变更地籍调查及测量实施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1(16).

[3]谭立萍.沈阳市城镇数字化地籍测量[J].科技信息,2008(33).

篇9

【关键词】二次调查地籍调查精度分析;成果利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作业技术方法分析

0 引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以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保证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坚守好耕地红线,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部署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在人员组织、财政经费保障、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和精度控制等方方面面作了充分准备。各地都成立了土地调查领导工作小组,通过招投标,全国有许多支优秀专业测绘队伍参与到二次调查工作中,现大部分地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并提交了二次地籍调查成果。

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满足整体的、数字的、动态实时的地籍管理建设需求。同时建成一个统一的、现势性好的数字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也为土管部门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土地管理工作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土地测绘部门在如何充分利用好二次调查地籍测量成果,怎样科学合理,更好地更新完善二调地籍图件成果,逐步提高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保持地籍图件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土地管理对测绘图件成果的要求,确保发放土地证件质量,是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值得交流和探讨的问题。

1 做好地籍变更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技术性要求强,质量要求高,是搞好土地地籍管理和登记发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既是我们国土部门日常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长期工作。

近几年随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征、用地拆迁工作持续不断,土地和房产市场火爆,建设用地需求和增多,土地权利的变更日益频繁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地籍图件也要随着现状的变化而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所以我们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中要用精度高的测量成果替代原有精度低的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地籍成果数据库的内容,才能保持原有的地籍测成果绘资料的连续性、正确性和现势性,才能避免因地籍测量错误引起相邻宗地之间的纠纷,保证土地发证的正确性。

因此认真搞好日常的变更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精度高的变更测量成果,为地籍信息管理系的持续发展建设和保障土地权利者的合法权益,为今后的再次土地变更测量工作打好基础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2 现地籍图件成果情况

我市现有的地籍图成果是通过招标的专业测绘队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在先布设GPS控制网点后,再发展一、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点的基础上,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大部分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实测,部分内部隐蔽界址点采用丈量交会等方法反算,将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合成地籍图。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可以满足表1:

表1

地物点大部分也是采用解析法实测,但部分采用丈量和图解的方法成图的地物精度低。根据现有成图情况在日常变量测量中发现测区建筑物密度较低的地方,因便于控制点的布设及使用仪器支站能观测的界址点和地物点数量较多,界址点和相关地物便于检核,地籍成图精度较好。而在较老城区和镇区及一些古、旧建筑物比较多、宗地个数密集,施测难度大的街坊内,因实测点少,地籍成图精度低。加之当时测量作业人员责任心和认真程度的差异和作业失误产生错误等原因,也可造成个别地方存在粗差。

3 变更地籍测量的作业

现以近年来与本单位同行和其他专业测绘队技术人员现场作业实践为基础,浅谈搞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提高保持图件精度的作业方法。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是变更测量任务急、发生频繁、作业地点分散、地块范围小,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土地部门在接收提交的二调地籍测绘成果后,变更工作一定要在原始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变更,无论是界址点号、地籍号、变更宗地的宗地号还是图形接边,都要以电脑里二调初始地籍成果为基准。在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存在变更后的界址点、线与初始界址点、线接边问题,当两者衔接有误差时,应当是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原则进行接边。变更地籍测量与初始地籍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变量测量时的条件和作业方式、方法等。若在变更测量中控制点全部采用级别高于初始地籍测量控制点,对新增变更地物和界址点进行全解析法测量,则精度显然高于原来采用低等级控制点或没有实测到,通过其他方法计算绘制出的界址点和地物。因而在接边时应修改初始地物、界址线,若新增界址、地物是以原有界址、地物为起始,通过测距交会等方法丈量装图,则精度比初始成果还低,只能依初始地物、界址线为基准进行衔接。

变更地籍测量的坐标系一定要采用二次地籍调查测量选用的的坐标系,在技术上要求采用全解析法测绘,使用测量软件计算机编辑成图和面积量算。

(1)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测量

变更测量时的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时所布设的控制网中的各等级控制点,经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可直接使用进行地籍细部测量,若变更测量地块距离原控制网控制点较远,测绘单位应布设图根导线。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导线的测量起算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控制网中的较高等级控制点,地籍图根导线网的布设,以满足全解析变更地籍测量界址点测定和宗地图及地籍图的精度需要为准则,布设成附合导级方式。在图根控制点的布设应充分满足变更地块施测界址点、地籍图精度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地块附近将来的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再次使用,因而应布设为一些不易被破坏并可长期保存利用控制点,点位选择必须保证通视条件良好,尽量选在视野开阔,不影响交通和安全,利于设站,图根导线测量时应采用全站仪三联脚架施测。新设的控制点应设制作好控制点标识,图根点一般在柏油路面应打入钢钉,水泥地和水泥路面上可采用刻“十”字的形式。在土质松软的地方确需保存的点应埋设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石桩,且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

在通视条件不好,布设成图根导级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测设图根控制点,GPS基站可架设在二调时使用的高等级GPS点上,观测采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观测控制点位坐标,点位应选择在方便架设仪器,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4,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大于200米,距高压输电线应大于50米,四周仰角没有高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观测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精度应满足变更测图精度的需要,并至少与一个方向通视,并实地绘制图根点点之记,以方便将来该地块附近征用地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房地产开发等土地变更测量作业。

对变更测量地块离原二调控制网点较近的,但不适宜布设图根导线及架设GPS信号条件不好的地方,可直接采用支站和支导线方法引点施测,但支导线边数不宜超过3条,总长不得超过100米,并且要做好复查。对重要的公共界址点应在不同支导线下都要测量进行比较,并做平差处理以保证精度要求。

(2)细部测量

细部测量是测定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面积及其他地物等要素。宗地权属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测量一定要充分利用已布设好的控制点,观测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拐点,宗地界线必须看到、走到、测到,有的点时可能需攀爬墙、上房等方式才能直接测量到位,尽量确保变更宗地的权属界线施测准确无误,保证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精度。变更宗地全部界址点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测量,测距不得超过150m。细部点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要常归零,当归零差超过24"时,重测前一阶段细部点并保证每测站重复测量2个以上相邻测站测过的点,用以检查并保证两站的数据精度,测站定向应以较远点作为起始方向,并测定边长,定向边长宜长于测定边。并另选一方向作检查,测站定向完成后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固定明显目标,应测定其水平角,作为测站观测过程中的检查方向,数据采集过程中和每站结束前应对标定方向进行检查。观测时司镜员在立镜时应按原底图上的实际位置依顺序编号观测,同时注意要加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值。

全站仪解析施测后,应对方便丈量间距在50米以下的界址边,应用钢尺或手持式测距仪丈量界址边。并适当丈量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的距离,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内业计算机图形编辑时对反算边长的校核。对实在不能观测到的点,无法解析法采集到的部分地物,可利用采集到的地物点通过丈量量距、交会、截距等解析几何方法解算出未测点坐标。丈量时注意墙体厚度加减,公共界址边长应相等,还应多量取一些界址点和地物点之间相关距离,在便编辑图形时检核。

4 结束语

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既是一项精确性要求高,又是日常一项长期的工作,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和质量,关系到每个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是保证发放土地证正确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土地测绘工作者正确使用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采取合理的作业方式进行变更测量,并做好与原有地籍成果的无缝衔接,每一次变更测量工作的成果都要及时入地籍信息库,使地籍成果保持现势性和较高精度,为今后相邻宗地和本宗地再次变更测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成果资料。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不断提高日常地籍变更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才能夯实土地登记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以上为一家之言,错误不足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樊志全.地籍调查[M].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S].国家建设部,1999.

[3]CJJ/T 73-2010 地籍测绘规范[S].国家测绘局,1995.

[4]CH 5002-94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国家住建部,2010.

篇10

关键词:GPS-RTK;城镇地籍;碎步测量;应用

引言

地籍测量的对象是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是具有勘验取证法律特征的测绘工作,现势性和经常性突出,要求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传统测量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地籍测量的需要,GPS-RTK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集成化程度高和数据处理能力强[1]等特点,其应用将极大推动全解析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1 GPS-RTK定位原理与方法

GPS-RTK是根据相对定位原理,由信号接收部分、实时数据传输部分和实时数据处理部分组成的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系统。实测中,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步采集卫星信号,基准站作为参考站,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数据链实时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和基准站传输的数据,并依据相对定位原理,利用实时数据处理软件解算出移动站(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并将其精度与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符合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记录该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 GPS-RTK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地籍测量误差包含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分两部分进行分析:针对GPS系统误差,至少保证5个共同星时进行OTF解算(“途中”解算)模糊值,同时关注PDOP值(几何图形强度因子),该值越小越好,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6;对于RTK系统误差,尽量采用GSM电话方式建立数据链,关注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对坐标精度的危害,基准站和移动站使用同一类型天线,以消除GPS天线存在的物理相位中心之间的偏差,同时对RTK软件处理数据的延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GPS-RTK测量偶然误差的主要来源施测环境、技术方案和观测者水平等。

2.1 施测环境的影响分析

天气、地形和电磁干扰是造成GPS-RTK测量误差的主要环境因素,天气的剧烈变化将导致观测坐标达到1~2dm的变化;地形和电磁干扰通过影响无线信号传播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障碍物、地表覆盖物致使无线信号中断或发生反射,产生多径误差,电磁干扰引起信号中断甚至卫星失锁,应尽量避开障碍物和输电线、电站、电台、电视发射台、雷达站等干扰源,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

2.2 观测方案的影响分析

(1)坐标转换参数

GPS采用的是WGS-84地心坐标系统和WGS-84椭球面大地高,而根据地籍测量规范,城镇地籍测量采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等参心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是影响RTK测量的关键因素,坐标参数的求解需至少3个已知坐标点联测,高程参数求解至少需要4个已知高程点联测,为提高WGS-84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数字模型的拟合度,联测的所有已知点应分布均匀,且能覆盖整个测区[2]。

(2)基准站设置与距离控制

基准站的选择应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架设位置应在测区开阔的制高点,以保证观测卫星数量及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链质量。同时,流动站的定位精度与其和基准站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折减比率约在1-2ppm之间,因此,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依据相关规范对定位精度的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10km以内[3]。

(3)观测时段和观测次数

观测时段和观测次数的合理确定也是保障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为施测时接收到足够多的卫星信号,作业前应进行卫星预报,选择最佳时段进行测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定位精度。同时,尽量避开14:00左右电离层和对流层影响较大时段;其次,虽然RTK测量精度与观测历元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但观测次数的增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偶然误差。在实际测量中,多采用一次测量,以避免重复测量造成的时间和经费的浪费,但为考察RTK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故障,施测过程中应在已知坐标点进行重复测量。

2.3 测量人员的水平

测量人员的水平包括业务能力和职业态度两个方面。施测时,需掌握地籍测量知识和RTK实操技术的测量员进行操作,以保障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测量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仪器架设、对中、整平等过程中要细致认真,对天线高的量取不能有差错。

3 GPS-RTK技术在城镇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3.1 GPS-RTK技术在城镇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局限性

在一般地区,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明显,在土地界址权属的测量划分中,已经得到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是一种省时省力、施测效率高的方法。但在城镇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GPS-RTK技术的局限性主要源于GPS系统,GPS所接受的卫星无线电信号频率高、功率低,不易穿透阻挡在卫星和GPS接收机之间的障碍物,位于GPS接收机与卫星之间路径上的物体都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有害影响,甚至造成测量结果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同时,城镇地籍测量作业区用地种类繁多,权属关系复杂,有些区域建筑物高度较高、密度较大,街道两旁树木密集,都会影响GPS接收卫星信号。同时,地籍碎步测量可能需要在房屋内、隧道内等完全遮蔽卫星信号区域和高压线、强电场、强磁场等强干扰源区域施测,导致测量结果无法达到精度要求,甚至错误结果。

3.2 对GPS-RTK局限性的解决方案

GPS-RTK技术虽然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不要求通视,但是要求GPS接收机的天线必须对空通视,由于城镇地籍施测环境的限制,某些区域RTK无法进行数据采集,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RTK技术与其他测量技术集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其中:(1)RTK与全站仪集成是将RTK与全站仪集成在一起组成测量系统,可实时地得到测站点、定向点的应用坐标,控制测量与碎步测量同时进行。利用全站仪与RTK组合的方式进行地籍碎步测量,可以补充GPS无法精确定位的点,达到整个测区的全覆盖,明显提高工作效率;(2)RTK与激光红外线设备集成,将手持式激光测距仪装置在RTK接收天线的下方,通过测量、计算并存储RTK天线不能靠近或接收机不能接收信号的隐蔽点,解决城镇地籍碎步测量中的应用问题,且手持测距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使用,是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成技术;(3)双系统的使用,采用双系统的全球定位系统(如GPS+GLONASS系统),由于天空中可见卫星较多,则上面提到的情况,会有明显地改观,对城镇地籍碎步测量的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4 结束语

GPS-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人力物力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仪器、软件的不断改进推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RTK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邓乃滨.GPS(RTK)技术特点及精度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2014 (2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