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卫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环卫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篇2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与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放在同等位置,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队伍、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改善。
(二)总体目标。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管理机制以及“户保洁(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多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3年将镇、镇川镇、麻黄梁镇等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2014年将其余乡镇、镇办事处纳入一体化管理;2015年扩大到各行政村,基本实现城乡环卫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机制长效化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工作制度。在总结和借鉴市环卫处以及其他县区环卫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及各镇村环卫工作实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按照切实可行、利于操作、便于考核的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环卫所(站)要认真梳理总结环卫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健全工作机构。在中心城区现有八个环卫所的基础上,根据建成区面积的拓展,适时设立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新开通道路和建成区及时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各乡镇、镇办事处也要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根据各自实际,尽快成立环卫工作站或环卫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各行政村要设立环卫工作队,由1名村干部担任队长,每50—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确保城乡环卫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三)强化设施建设。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要求,加大城乡环卫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垃圾压缩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根据实际需要,逐步配置垃圾转运车辆,距离城区较近的8个乡镇(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麻黄梁镇、古塔镇、青云镇、芹河乡、小纪汗乡)要将垃圾统一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其余乡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址建设简易垃圾处理场;各行政村每5—10户家庭按要求配置一个垃圾收集箱。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硬件基础。
(四)分批逐步推进。利用三年时间,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逐年分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等11个公路沿线乡镇及所属83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4年将其余13个乡镇(镇办事处)、187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5年将剩余各行政村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创建办和环卫局负责同志担任,财政、监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卫局,具体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环卫局负责拟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规划和考核办法,对各环卫所(站)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检查;住建局负责指导各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财政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经费预算和拨付;监察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教育局负责各学校(幼儿园)环卫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环保分局负责配合住建局和各乡镇做好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卫生局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物价局负责垃圾处理费收费许可证的办理、年审工作;水务局负责全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河流、水库等重点区域的环卫工作;宣传部和广电局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宣传报道;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动员广大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本部门相关的环卫工作。
(三)保障工作经费。要多渠道筹措落实环卫工作经费,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经费投入机制,由区财政局和区环卫局牵头,根据各乡镇、街道(镇)办事处实际清扫保洁面积以及日常工作考评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环卫工作所需经费进行核拨;二要整合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经费,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适当倾斜;三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先安排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站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要通过动员企业赞助、民间捐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支持。
篇3
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四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市、镇(街道)、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100%,初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系和环卫服务体系。实现垃圾从以简易填埋和简易焚烧为主逐步向卫生填埋和带有烟气处理设备的焚烧处置方式过渡,市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其中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内垃圾“日日清”,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今年确保80%以上行政村实现垃圾“日日清”。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创造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乡环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有关镇、街道)
编制全市镇级中转站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东部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建成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顺利投入试运行,完成对现运行的5座镇级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工作,加快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缩少市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处理规模,确保生态安全。全市再增加垃圾中转站8座,总数达到26座。
(二)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
全面充实和调整保洁员队伍,根据村域面积、人口分布合理配置保洁员,按常住人口每300—500人配备1名的要求组建保洁员队伍。招选保洁员原则上优先安排年富力强的人员担任并及时更换不能胜任保洁工作的保洁员。
(三)硬件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
进一步完善环卫硬件设施建设,各村居要按照每幢至少设立2只垃圾箱,每村设有1座垃圾收集房或自卸垃圾箱,根据保洁员人数相应配置扫帚、人力(机动)收集车等清扫清运设备。
(四)制度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各村、居)
1、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各村(居)与保洁员签订《环卫承包合同》和《环卫工作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保洁区域、工资奖金,日清日运,并落实好五项职责:一清扫(包括村内主次干道清扫、村部内外清扫及桌面清洗、公园、绿化带及休闲健身等公共场所清扫);二收集(村内住户的生活垃圾收集);三冲洗(公共厕所的冲洗);四养护(花草树木的养护);五保洁(河面、河岸两侧、塘溪沟渠内的保洁)。实行保洁员工资加奖金制度(原则上按全市环卫行业平均工资奖金总额为基数,提取20%为月考核奖金),以此来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
2、“三包”保洁制度。(1)户包卫生:实行垃圾袋装化或家庭自备垃圾收集器(垃圾桶)。各住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放置垃圾;养成不随地吐痰和乱扔瓜果皮核、烟蒂、纸屑等良好卫生习惯;每日收集好本户产生的垃圾供保洁员收取。(2)村包秩序:落实好本区域内每日的垃圾收集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村卫生公约》。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制止违章搭建和挖掘、破坏、占用人行道等行为;制止公共场所乱堆放废弃物、乱贴乱画、乱竖杆牌;制止借助树木搭棚和悬挂物品、损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等行为。(3)镇包清运:镇一级配足垃圾清运车辆,安排好清运路线,及时完成辖区范围内垃圾的清运任务。
3、公众评议制度。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人协会对保洁工作实效实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制,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奖金挂钩。(1)专人记录:由村两委委托专人对保洁员每日工作情况进行记录。(2)群众抽查:由村老人协会对村内清扫、清运情况每周一次定期进行监督检查。(3)代表评议:由村民代表根据保洁员记录和抽查记录,对保洁员每月的工作进行评议。(4)村两委考核:由村两委综合群众、村民代表意见对保洁员进行月考核。当月考核评分直接与保洁员工资挂钩,按满意率百分比发放工资,满意率90%以上发放全额工资,满意率80%-89%发放90%工资,以此类推。满意率低于50%时,直接予以辞退。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6月20日至7月10日)
建立组织,全面开展环卫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制订计划,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开展试点,形成经验。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11日至10月20日)
各相关责任单位按照规范建设标准,借鉴试点镇、街道成功经验,配足环卫人员,购置环卫设备,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机制,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市指导组对规范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三)检查完善阶段(10月21日至11月10日)
对照计划方案和规范建设标准要求开展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查漏补缺,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总结提高阶段(11月11日至11月30日)
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举措进行总结,巩固成果,表彰先进,推动全市环卫事业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各镇、街道和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地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引导群众增强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篇4
环卫托管费。各镇(街、区)村庄落实“一事一议”筹集托管资金情况,市政府督查办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督察通报,市人大、政协督导组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专项督导。各各镇(街、区)对各行政村落实资金筹集情况,每周进行调度,每月进行通报。
2、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为解决镇(街、区)环卫托管资金挪用、迟缴问题,环卫局改变托管费收缴模式,行政村托管费由原来的镇(街、区)经管站代管改变为经经管站监督直接支付给环卫局。各单位的有偿服务费直接向环卫局缴纳。通过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规范了资金的收取途径和方式,保证了托管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了环卫托管业务的正常进行。
3、不断扩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环卫局积极探索融资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取bt模式融资建设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工程,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达到了处理过程污染零排放的效果。
(三)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打造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新体系
篇5
一、村级环境卫生工作标准
1、垃圾收集、清运及时,垃圾桶周围无生活垃圾;垃圾桶无破损现象;无焚烧垃圾及树叶、杂草等现象。
2、村庄内外无垃圾死角、无“三大堆”,房前屋后及村内空闲地无堆积杂物,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3、进村路、连村路及村内大街及巷道路面干净整洁,路边无垃圾,绿化带无杂乱枯枝乱叶。
4、村属地管理范围内河道、沟湾边岸整洁无可见垃圾,水面无漂浮垃圾。
5、村外周边、进村路、连村路、种植区、养殖区、林带内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尤其要没有白色垃圾(方便兜、塑料袋、泡沫、岩棉等),实现村域范围内环卫保洁无缝覆盖。
二、保洁公司(保洁人员)职责
1、按照环卫工作标准和要求,配全环卫保洁人员,配齐垃圾桶等设施。
2、负责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村内主要街道做到每日1普扫,村内及村外200米范围内做到每日捡拾2次,村域内无卫生死角及零散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3、负责组织村内保洁人员教育培训,制定保洁人员工作制度,负责保洁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及具体工作安排。
4、适当提高农村环卫保洁人员工资,确保保洁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提高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5、保洁人员要统一服装、规范着装,配备保洁车、扫帚、铁锨等配套保洁辅助工具,并负责辅助工具的日常管理、维护。
三、村两委职责
1、村两委是本村环境卫生工作责任主体,负责村容村貌治理和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泼乱倒及“三大堆”问题清理整治,妥善处理建筑垃圾、生产垃圾。
2、村两委要成立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一名专职环境卫生管理员,全面负责本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该管理员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并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示。
3、村级管理员主要负责保洁公司和村内日常保洁中遇到的难点和推诿扯皮等问题。
4、村级管理员要协助镇城管环卫办公室对保洁公司进行监督考核,每天至少巡察2遍(村居环境卫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城管环卫办公室和保洁公司,并监督整改落实。
5、村两委不能干涉保洁公司内部人员管理问题。
四、各责任区职责
1、按镇政府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逐村排查、摸清底数,联合整治、集中验收,重点治理农业生产垃圾(小麦、玉米秸秆等)、农村“三大堆”以及垃圾死角等。
2、每责任区确定一名专职环境卫生督导员,全面负责本责任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对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员进行管理督导,并协助镇城管环卫办公室做好城管环卫相关工作任务。
五、城管环卫办公室职责
1、具体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及镇村容貌整治达标整治工作。
2、按照镇农村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及村级环境卫生管理考核细则,对各村和保洁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同时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
篇6
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属地管理,建立一个由“县农工部牵头、各乡镇属地管理、各部门分线负责”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管理体系。各乡镇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吉办字[2013]103号关于印发县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垃圾收集体系,完善环卫收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所辖范围内的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监督和管理工作,并因地制宜地落实好建筑垃圾、生产垃圾处置机制。
二、完善垃圾收集设施
根据我县地理位置情况和各乡镇垃圾实际产生量,分三个点布局建设垃圾压缩站集中收集点,分别为中路片的镇。各乡镇负责每日对农村垃圾进行收集后集中进行压缩,未建设压缩站的乡镇采取就近原则运送到小城镇生活垃圾压缩站进行压缩,由县环卫所定期集中收集到县垃圾处理场处理。
三、落实责任分工
各乡镇负责环卫队伍建设和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负责辖区生活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建设选址和土建工程的具体实施;负责协助有关部门落实设备安装及其他配套建设任务,负责做好项目申报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做好生活垃圾压缩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
1、县城管局负责全县环卫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察检查;负责压缩设备和专用车辆的统一采购和配置。
2、县环卫所为业务管理单位,负责生活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建设和管理的业务指导,负责对小城镇生活垃圾压缩站垃圾集中运送处理。
四、时间要求
1、2013年10月底前完成、镇、中转站建设任务。
2、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镇生活垃圾压缩站基础工程建设。
3、2014年2月底前完成压缩设备和专用车辆的统一采购和配置。
4、2014年5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5、2014年6月开始试运行。
6、12月前各乡镇按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吉办字[2013]103号关于印发县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垃圾收集体系。
垃圾处理实行收费制度,由各乡镇按照县物价局批准的收取标准,具体金额参照物价局的收费标准。各乡镇可以面向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县环卫所按照每车次收取,县财政每年补助各乡镇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多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整治、村庄整治、河道保洁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加大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扶持力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发动各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工商业主等积极履行各自的保洁义务,本着多扔垃圾多收费的原则,收取合理的垃圾清运费用,用以弥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费用的不足。
(一)加强领导
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措施,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完善制度,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建立起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网络,实现日产日清、集中收集、统一清运、全部无害化处理。
(二)强化宣传
篇7
关键词:村改居;环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厦门市加快实施“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发展战略,对辖区城市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大量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湖里区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区域,因此“村改居”后社区环境卫生问题成为制约湖里提升城区品质的重要因素。从2012年起湖里区对辖区“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办法,取得明显成效。
1 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湖里区23个“村改居”社区面积3221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等道路面积约226.23万平方米,常住人口约9.94万人,外来人口约91万人,日产垃圾700多吨。环境卫生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财政投入不足,环卫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村改居”社区的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大都靠社区自身投入或街道的资金补助,政府资金投入很少。“村改居”后,原有的村庄转变为居民社区,原有的社区环卫投入应纳入区级预算,但一方面由于“村改居”处在转型期过渡期,各级财政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这部分的资金预算,另一方面,“村改居”后,居民没有缴纳小区物业费或社区管理费的意识,社区正常的保洁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入不敷出,再加上居住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原本就不可靠的社区环境卫生作业带来很大的负担,有的社区连垃圾桶、人力平板车等都无法及时补充、更新。与此同时,城市化后“村改居”社区的常住居民受益于庞大的房屋出租利益,大面积的搭盖、违建造成原本应该用于垃圾中转的建设用地被改变用途或因影响周边居住而迟迟无法动工。
1.2 “村改居”社区环卫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结果使得“村改居”社区虽然在名称上城市化,但其本质仍然充斥着大量的农村管理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没有规范的甚至不存在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制。绝大部分环境卫生保洁靠村民“自扫门前雪”或社区聘请的“临时工”进行清扫,且无论是社区还是街道对环卫作业没有任何规范的管理措施。
1.3 无规范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
影响社区环境卫生的关键不在于保洁,而在于垃圾的收集转运。社区不同于道路、风景区,虽然人口密集,但造成环境卫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行人的随意丢弃,而是住户随意放置的垃圾桶、垃圾包,这些随意设置的露天堆放点容易被拾荒人员或野猫野狗等搅动,导致垃圾的二次污染。同时,“村改居”社区没有合理有效的垃圾转运体系,导致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有的甚至放置多天也未能进行清运。并且因为堆放地点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极易造成垃圾的漏收集。
1.4 保洁作业不规范,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低。
“村改居”社区不同于城区作业,没有专建立专业清扫保洁队伍,现有的保洁人员大都是社区内的闲散人员或老年人,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作业随意性大,没有时间观念,这就造成道路清扫时间的不确定性。二是作业人员配备不足,工人福利待遇低、用工不规范。目前“村改居”社区的保洁人员基本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更谈不上社医保的缴交。三是作业不规范。现有的作业人员大都是拿上扫把就扫地,没有统一的岗前培训和安全培训,对于如何作业以及相应的要求都不清楚。
2 改善“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对策及措施。
2.1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
2.1.1 理顺社区环卫管理及运行机制。“村改居”社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不适宜采用居委会、物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街道是“村改居”社区环卫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可以结合街道、社区实际推行环卫工作专业化运作模式。街道环卫所是“村改居”社区环卫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督促所辖“村改居”社区环卫工作,社区居委会则负责协助组织、管理、监督本社区环卫工作。
2.1.2 充实基层环卫管理人员。“村改居”环卫一体化的最终落实在社区,但目前社区基层环卫管理人员匮乏,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因此,按照编制落实街道环卫所及社区环卫专职人员是首要任务。通过逐步补充缺编岗位,明确人员职责,逐渐建立起一支较为规范的基层管理队伍。
2.1.3 完善规章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村改居”社区的环卫管理应该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网格上的人员配置、职责分工,真正做到管理面上的无缝隙、全覆盖。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大环卫”考核杠杆作用,建立起管理、监管办法,将社区的环卫工作纳入城区管理中。
2.1.4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环卫一体化就是将“村改居”社区中涉及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的影响因素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实现“一把扫帚”的模式。例如:涉及社区道路保洁,社区内店家的占道经营,店招广告牌的摆放、安置,社区居民、店面垃圾收集运输,背街小巷路面破损修复,明沟、暗沟的疏通改造等等全部纳入进“一体化”中,统筹安排资金具体落实,提高效率,将社区管理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2.2 加大经费投入,规范监管,更新、淘汰落后老旧设备、设施。
2.2.1 加大财政投入,规范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目前环卫行业还处在劳动密集型作业基础上,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证。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应该根据社区清扫保洁特点,对照建设部劳动定额标准对所需投入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合理分析,测算社区环卫保洁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予以核定,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同时,为防止社区随意使用或以其他名目使用资金,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资金监管,可以设立“村改居”社区环卫工作经费专项账户,区、街环卫工作经费全部拨付至专项账户,明确支出范围,独立核算,区财政、区审计局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以湖里区为例:2012年,区政府在原投入1342万元的基础上增投约2500万元(合计约3842万元),各街道再投入2500万元,共计约6342万元作为全区“村改居”社区环卫经费。其中,从区政府投入的3842万元中提取约250万元作为考评等级补助经费、300万元作为突击应急经费、3106万元作为街道“村改居”社区日常环卫作业经费。区政府投入的3106万元、各街道投入的2500万元(合计约5606万元)用于各街道“村改居”社区清扫保洁经费和上门收集转运经费、设施设备购置经费。各街道环卫所设立环卫工作经费专项账户,区、街环卫工作经费全部拨付至专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区财政、区审计局坚持年审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专款专用,落实到位。这项举措,为“村改居”环境卫生的改善和提升,注入了强大的新鲜血液。
2.2.2 更新社区环卫设施设备,建设垃圾中转站。
推进社区环卫一体化作业,设施设备的投入是保证。目前“村改居”社区由于发展过快,人口膨胀,在环卫设施设备上欠账太多,且以往的设施设备大都老旧落后,效率低下,因此迅速的更新环卫设施设备及日常作业工具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由于社区道路大都狭窄,大型转运车辆难以通行,而通过人力板车运输又效率低下。对此,可以通过二种方式加以改善:一是可以在一些合理地块推广一些安装便捷,占地面积较小的钢结构垃圾中转站。二是鼓励社区多投入一些小型电瓶垃圾转运车辆,提高运转效率。以湖里区为例。推行环卫一体化后,各街道共计更新密闭卫生容器6411个,三轮保洁车238部,各式转运车辆23部,建成钢结构清洁楼10座。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村改居”垃圾消纳问题
2.3 统一标准,推行环卫专业化运作模式。
2.3.1 统一作业标准、作业时间、用工管理。虽然各街道、“村改居”社区有其自身特点,但通过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时间、统一用工管理,是实现社区环卫作业规范的一项有力措施。统一作业标准:按照高于市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考评的标准来设定,能最大限度做到清扫全覆盖和垃圾不二次落地,实现城乡市容环卫一体化。统一作业时间:社区道路实行每天两普扫和18小时巡回保洁制度,与城区清扫保洁时间接轨,避免交叉污染。统一用工管理:按照住建部标准配备一线作业人员,实行用工合同制并办理医保、社保。对超龄的作业工人,给予办理雇主责任险。完善用工录用程序,提高工人待遇,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满足要求、人员相对稳定的环卫队伍。以湖里区为例,推进环卫一体化后,辖区“村改居”社区环卫工人数由810人增至 1234人,基本满足社区作业需要。
2.3.2 推行上门垃圾收运制度和垃圾“袋装化”。要从根本上解决“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问题,从垃圾的产生源头入手进行控制十分关键。对此,可以推行上门垃圾收运制度。即对“村改居”社区住家及沿街店家推行上门收垃圾制度,社区统一配备规范的垃圾桶,强制生活垃圾“袋装化”或“桶装化”。环卫作业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收集,做到每日早晚各收集一次,并运送到区环卫处指定的清洁楼或垃圾转运点。以湖里区金山街道为例,其“村改居”社区上门收垃圾采用将责任网格化和制度化的方式,将保洁人员及其收垃圾的范围及时间制作牌子直接上墙,明确责任。这样一来使具体作业人员能与辖区范围内的住家、店家形成良好互动,逐步改变了居民以前随意扔垃圾的陋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方式,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改善辖区环境卫生。
2.4 落实奖惩,建立考评监督体系。
2.4.1 制定考评办法,强化巡查考评力度。首先,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其次,可以确立市、区考评及日常巡查考评相结合的三级考评制度。由区环卫主管部门成立市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巡查组,实行错级管理,通过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书面通报、限期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踪、复查整改情况,并将整改情况计入考评成绩。区级综合考评可以由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特邀考评人员参与,每月1次对“村改居”社区环卫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
2.4.2 落实考评奖惩。有了制度就要落实。要建立管理、监管、考核环环相扣的考核机制。以湖里区为例,2012年起,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作为市容管理奖励金,奖励在市、区两级考评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单位的一线管理人员。此外,每年还从“村改居”社区环卫专项经费中提取约250万元作为“村改居”社区考评等级补助经费,采用以奖代补的模式,干得好有补助,干不好要被通报直至约谈、追责,充分调动社区环卫工作积极性。各街道、社区对待市容考评的心态,从以往的“怕考评”转变为如今的“盼考评”,形成良性激励机制,促进了环卫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村改居”社区环境面貌的改善。
结语
“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关键在于政府部分如何引导、推动相关体制规范的建立;如何逐步增加财政的投入力度;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具体分析。湖里区在这方面率先走出了一步,取得了一定经验,有效的提升了城区品质,把“村改居”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打造成造福人民惠及万家的民心工程。
篇8
一、主要工作
1.坚持上下联动抓宣传
发挥典型引领、模范带动作用,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采取让在这项工作中积极性高的村干部讲经验、表决心等措施,充分鼓动起全体村干部主动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热情;利用一周时间,镇上组织了3辆宣传车到各村巡回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意义;同时,各包村干部组织召开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积极争取群众的了解支持,努力化解该项工作上热下冷的矛盾。通过以上措施,在全镇营造出了人人支持、户户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2.目前的收集、转运情况。
我乡严格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收运体系,全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00余次,共清理“乱堆乱放”800余处,乱搭乱建500余处,月平均清理垃圾1000吨,添置垃圾桶950个,落实保洁人员98人。每月就城市管理、垃圾治理开一次专题工作会议,就每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并规划改进。
3.坚持调度观摩抓进度。
为给全镇城市管理及垃圾整治工作持续增添压力和动力,分管领导及垃圾治理工作人员去成效显著乡镇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观摩结束后,立即召开调度会,各办事处逐一汇报辖区内各村工作进度,既总结经验,推广好做法,又分析不足,研究制定应对措施,最后分管领导逐个办事处予以点评,在全镇形成了你追我赶,比进度、比质量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1.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严重性和整治工作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在农村中展开的环境整治活动,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在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后,总有部分村民仍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垃圾依旧按习惯堆放在老地方。
2.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各办事处缺少大型的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村庄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离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目标相距甚远。
3.环卫工人因待遇较低难以招到中青年人,目前在岗环卫工作平均年龄较高,工作压力大,健康风险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
搞好城市管理、垃圾一体化工作既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的宣传,努力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参战;分管领导要靠上抓部署、抓指导、抓检查、抓落实。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力做好环境整治服务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责好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督导检查、业务考核等。针对整治工作的推进和开展,要由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直接抓,由主管业务部门牵头、会同其他相关责任部门合力抓,切实加快工作推进。
篇9
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年内建立起城乡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工作机制并有效运行。阶段性目标为:一季度各镇集镇垃圾收运率100%、农村收运率60%以上;二季度集镇收运率100%、农村收运率80%以上;三、四季度集镇、农村收运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定点有序投放。各镇、村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工作的宣传,促使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引导群众定点有序投放各类生活垃圾。镇、村要切实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严禁乱倾倒、乱堆放,尤其要加大对偏远厂矿小企业和建筑工地等监管力度,确保城乡主要公路两侧、集镇周边、村边河边塘边无暴露成堆垃圾,切实维护农村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源头控制,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根据农村实际,镇、村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产出、处置、投放等相关环节的引导,对一些果蔬草木、人畜粪便等可回田复土、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生活垃圾尽可能加以回收利用;对一些纸类、塑料、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要尽量做好资源再利用,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三)完善设施,发挥环卫基础设施功能。镇、村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和设备,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环卫基础设施运行水平,尤其要确保生活垃圾中转站、密闭化垃圾运输车等重点环卫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培训,提升环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市各相关部门、各镇要通过学习、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环卫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统筹处理工作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各镇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严格按照要求配齐配足环卫管理、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篇10
20__年,__市政府印发《__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__政文〔20__〕37号),将全市乡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编制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0年成立__市城乡管理局,负责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1988年成立__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为城管局二级机构,负责城区26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编制到位,工作经费市(县)财政纳入预算给予了保障;每年有计划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已印发《__市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__政办〔20__〕25号)和《__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__政文〔20__〕77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初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2007年开始,先在城区及部分乡镇开展了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逐年向其他乡镇推进;城区及周边的__镇、__办事处、__办事处、__镇、__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村扫、乡运、市处理”环卫长效机制;2010年,__市政府印发《__市城市管理责任单位监督考核暂行办法》(__政文〔20__〕74号),将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列为责任单位,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由市城管指挥中心牵头,实施监督检查和排名考核,建立了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城乡环境卫生考评奖罚体系。
全市22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专门的环卫管理机构,行使环卫管理和运行职能,机构领导和人员已全部到位,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经费得到了基本保障,其中城区百泉镇、城关办事处、胡桥办事处、孟庄镇四个乡镇(办事处)及薄壁镇、峪河镇由城管局直接派驻,城区四乡镇清扫保洁经费纳入了乡财政预算,清运处理费用已纳入市(县)财政给予了保障。各乡镇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成立了清扫保洁队伍,结合本地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道路清扫保洁及乡镇过境道路、主要沿街道路的“门前三包”和乡镇容貌卫生的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垃圾乱堆乱倒、摊点乱摆放日常管理制度,各乡镇道路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点(池),特别是城区四乡镇背街小巷垃圾点设置较为完善,管理较为规范;2009年,利用省配套资金为全市11个建制镇配建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运输车辆,2010年又为9个建制乡配发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专人负责环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设施整洁,为及时清运垃圾发挥了作用。
全市53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清扫保洁制度,其中,334个村庄成了环卫队伍,特别是新建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示范村建立了固定的环卫队伍,运作完善;从事乡镇环卫工作的工人工资得到了足额发放,部分乡镇为环卫队伍配发了工作服等劳保用品;全市农村共设立了2913个垃圾临时堆放点或垃圾池,达到了凡是有环卫工人的村庄就有垃圾池的要求,初步实行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其中,孟庄镇全镇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孟庄镇曾获全国生态文明村、省生态乡镇、省文明乡镇等荣誉,孟庄镇南李庄、高村曾获得省文明村称号。
1、环卫投入有待提高。各乡镇因经济条件、重视程度、区域位置不同,对环卫工作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大小不一,部分乡镇环卫工作进展缓慢,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整体上与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环卫队伍建设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村庄虽有环卫队伍和建立了垃圾收集设施,但有些设施设置不合理,还远没有达行业标准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成立环卫保洁队伍,垃圾收集设施没有建设到位,环境卫生质量亟待改善。
3、垃圾中转站运作遇到经费制约。北方农村生活垃圾多由垃圾袋、树叶、煤灰组成,成分不一,运到中转站难以压制成形成块,增加了机械运输量,部分乡镇离垃圾处理场较远,最远达50多公里,运输成本费用较高,加上部分设备维护维修费用,乡镇财政难以落实到位,目前,11座建制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3座,8座因上述原因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