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广义上讲,网络经济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从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向未来社会的网络经济的转化是一种经济的变迁。在农业经济时代,很多产品都直接进入市场,中间环节较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交易方式越来越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由此产生了商业这一中间机构,传统商业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空上分割开来,这大大促进了工业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层层的中间环节,交易成本也随之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某一程度上产生隔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对话,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使交易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活动范畴,可见,网络经济应是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经济,即社会化了的经济。
网络经济不是信息经济,也不是服务经济,而是两者的结合。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服务经济不是网络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经济并不等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不只是产业经济,也不是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信息经济是一种生产方式,是与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生产方式,而网络生产方式则是在更高程度上的直接经济。从全局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将对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国民经济全局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和变革
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开始发生逆转,信息管理应运而生。众所周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核心是资源,企业管理中对各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对人有人力管理,对物有生产管理,对资金有财务管理。在传统的工业时代的主要资源是自然资源和资金,信息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某一企业的资金和自然资源丰富,生产的成本低,他就会占领市场,就是赢家。当今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已经意识到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不仅需要好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更需要有对多样化需求和"透明"的市场反应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靠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已成为独立于人、物质资料和资金资源之外的另一种重要资源,并处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地位。信息管理的目标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作出最好的决策。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生产的组织上,不再以传统的物质和资金为基础,而是以高速网络所支持的信息流作为运行基础,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特征,是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
管理组织由垂直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组织形式是从上至下的垂直结构,即从董事长到职员方式管理信息传递一层一层下达,这样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在网络经济时代伴随着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速度大大提高,管理组织中原来上传下达的中层组织逐渐消失,高层决策可以与基层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决策,组织形式由垂直结构向水平的矩阵式结构转变。
企业管理从自动化走向合理化。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基本而普遍的方式是运用信息、技术部分地或全部地取代以人工方式进行的活动和业务职能,促进财务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如工资核算电脑化、会计电算化、报表生成自动化、商业和服务业结帐POS化等。随着自动化程序的提高,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步骤和环节在自动化运作条件下会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合理性,显现新的瓶颈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即促使管理过程的合理化,以进一步提高效率,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传统的手工财务处理业务中,要周期地对明细帐目和总帐进行校核,防止人工计帐可能出现的差错,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系统本身的运行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类差错的产生,因此帐目核对这一业务环节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已无必要,从"自动化"到"合理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初级阶段。
从过程重构走向全新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运作过程的自动化还是合理化,都是在原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对这些过程的重新研究和设计,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这就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方向--企业过程重构(BPR)。BPR是立足于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出发,从根本上重新分析和设计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简化或省略重复性和非增值过程。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彻底全面地改造重构职能运作方式和业务工作流程,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然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从更高的层次出发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产生根本的变化,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甚至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从"自动化"到"合理化"、到"重构"乃致"模式与理念变化",体现了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作用的不同方式和程度。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自动化"相当于给我们传统的人力车加装了节省体力的发动机,"合理化"主要是对动力传动机构进行改造以提高效率,而企业过程重构是要从动力源角度研究是选择柴油、汽油还是电力而提高整体上的质量和效率,那么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的变化就相当于摆脱地面拥挤的交通,转向空中发展一样。
分工化与结构变革。面对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大中型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发生变化,有形作业将逐步被无形的数字化作业模式所取代。全球化的网络结构和PC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INTERNET的经济模式,将使传统的中小型企业获得与大企业等量齐观的竞争力。Internet、ATM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间的联系更加方便。网络通信使得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企业者随时聚在一起研究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不必像过去那样,把所有的业务都有一个公司处理,而是根据业务的内容委托给相应的公司分别处理以提高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分工化"。与拥有各种各样功能的大企业相比,规模小的、专业性高的企业反而更有竞争力。
同时,信息网络的有效使用使个人工作的生产能力也可大幅度地提高,过去多人无法完成的工作,现在也许一个人便能完成。由此可见,拥有许多人员的大企业反而受到冲击。可以预见,当网络技术达到更高的应用水平,很有可能发生大企业转为中小型企业的结构变革。
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 挑战 企业管理 创新策略
所谓网络经济,主要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以多媒体信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形态,包括现有的经济调控在法律上,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是信息社会的最佳的、最一般的表述。随着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社会和经济生活各领域正在经历或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企业在竞争于越来越激烈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它必须是“新”形象跻身在世界中,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一、网络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1.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经济需要满足经济规模所需的最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同时,需求决定供给,确定制造商。然而,在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的时代,市场供应和需求的大小往往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扩张不仅使成本迅速下降,同时也能满足大规模的量身订做,此外,由于具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使得供应和需求大体平衡。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耐克,其市场定位的核心是处于最终产品设计上,专业生产则分发给其他企业,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推动企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降低风险和产品设计,是企业的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革。
2.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充分重视人的管理,视 “物品”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人只属于被控制的对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度和标准化等硬性管理。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知识的价值,着重于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时间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强调激励机制,并提倡“人人参与”。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表现出色的员工有机会发展,表现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得到充分肯定与认可。此外,领导也不能依靠权力和命令来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不断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与员工进行良好沟通,实现企业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统一。
3.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传统经济的企业,主要依靠稳健经营,长期积累,规模化生产,技术驱动,低价格的优势等竞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那时的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短期收益。然而,网络经济时代是一个客户为导向,从生产到经营都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灵活的组织生产和营销的电子商务方式的虚拟战略,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在网络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进行电子商务,避免了中间环节和无序的空间环境,时间压缩成为一个即时的点击操作,大大节省了交易时间。同时,企业的收入往往放弃短期利润,重视预期回报和市场的增长速度,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世界市场的透明度,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在网络经济时代,体现出的是一个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竞争,规模竞争转变为时间竞争,竞争理念从“你死我活”转向“共生”、“竞合” “双赢”或“多赢”取胜。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1.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管理理念
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管理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被形象地描述为“鼠标和水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网络技术变革,来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同时还要有紧迫感,危机意识,加快节奏,争分夺秒,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寻找良好的企业管理创新机会。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讨新知识,新事物,抓住机遇利用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充分认识到这一技术革命的意义,企业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2.加快扩展企业战略资源
调查显示,其实我国有很多企业,有实力,资本雄厚,然而,在实施多元化经验管理中,却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严重不足,盲目地步入一个无法发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死角,导致在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年来,我国有些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长远发展优势,意识到企业战略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逐步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合、扩张等战略,不断扩展战略资源,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不断挖掘潜在的内部和社会资源,联合采取国际战略资源优势,并把它们进行最优化配置,这样,将会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规划与发展。
3.加快组织管理创新
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将技术、人才、资本和设备有机结合一起的营利性组织,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人以“三叶草的组织结构”作为网络形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第一片叶子代表核心业务的核心员工,及企业的管理层。因为,企业要确立竞争优势,必须以核心技术为依托;第二片叶子代表与企业建立长期合同关系的组织或个人。由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必须交给这些职业化的各类咨询服务人员或公司,从而企业不必花巨资自己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为企业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第三叶代表了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一部分,如非全日制劳动力,临时工和兼职人员。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以减少长期就业的就业人数,增加“随叫随到”的临时工数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和网络信息正在迅猛发展,必将对我国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企业抓住网络迅猛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祖飞.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生产力研究, 2005,(07)
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环境;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自从我国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企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稳住脚跟并长足发展,就必须要紧抓网络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财务管理。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如今,网络经济环境在社会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控制与反映了企业经济信息的重大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内容等产生了巨大影响。总体而言,网络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冲击财务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信息中心,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再对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信息作分析评价,将该评价作为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无论是企业生产力还是组织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逐渐增大,这就需要先进会计系统来处理记账、数据存储等。网络环境下,会计不但提高了核算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还缩减了成员。
2.冲击财务管理评价系统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决策。在网络经济环境还没形成前,企业大都是依据净收益的最大化作为依据。但是网络经济环境形成后,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年限都存在不稳定性,无法再使用净现值法了。而且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商标权、专利权以及信息所有权等等都无形资产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这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影响。同时网络经济环境具备开放性,企业在经营时不但要考虑自身价值最大体现,还必须要顾及多方的利益,这就必须要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制。
3.冲击了预算控制系统
随着企业逐步壮大,其预算控制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成为了财务管理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企业资金、费用以及技术,大都企业都在是采用集权管理还是采用分权管理上举棋不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调动企业各个部分的理财创造性与积极性,降低财务的决策周期提升效率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措施,要实现这些决策就只能采用分权管理。但是纵观网络经济环境前的财务管理措施,对于各种预算根本无法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必须要重新构建出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够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需求。
二、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求发展,就必须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为企业增强实力打下基础。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
(1)创新财务管理目标;事实上财务管理是财务理论与财务实物之基础。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日渐显著,为企业中需要信息的人提供重要依据。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注重企业经济目标,还要重视企业的社会目标,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是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源,只有在这两个关键点上下功夫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对经营决策有用。
(2)创新财务管理假设;基于网络经济环境,财务管理外延不断的变化,其功能与结构都不大稳定。因此,如果现代化财务管理要替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财务管理信息化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通过财务管理将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分配更加清晰、合理。事实上,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交易大都是电子货币,许多企业都是使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种手段同时进行,使用多元化的计量模式。
(3)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中的无形资产比例与重要性正逐步增高,比如知识产权、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这些都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重要的动力,因此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人力资源,也是关系着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多方,就必须要实现财务集中管理体现出信息个性化的需求。事实上,协同集中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最为基本的思想,只有做好了这个基本思想,在企业中构建出一个核心的中心数据库,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企业内部要将各个部门与企业中心数据库有机联系起来,当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以及销售系统有了变动,中心数据库就会自动接收到信息并传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自动进行核算,将处理好的会计信息返回给中心数据库。当相关部门要进行预算控制或者决策分析时,就会调用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在企业外部,通过各种网络技术与互联网,为企业和其他有联系企业构建出一个密切联系的网络,企业通过这个网络就能够及时了解采购市场、资本市场以及销售市场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映。
3.构建出综合的分析体系
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决策支持。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为了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就要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分析体系,为决策者提供企业经营风险、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获利的大小。
三、结语
网络经济环境为企业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必将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让财务管理朝着信息化方面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才能将网络经济优势在企业中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丹华.网络财务之我见[J].管理观察,2010(02):76-78.
[2]付维维.浅论新形势下企业的网络财务管理[J].决策与信息,2010(09):181-183.
篇4
(1)网络营销市场无缝化。网络营销因为是借鉴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促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平台,其自身超越了所诞生的空间,与世界联通。由于网络营销对于空间、时间、方式没有硬性的限制,所以全天无间隙营销成为可能。(2)竞争合作生态化。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即时共享成为可能,使协助各方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大大增强,使处于不同企业中的价值创造能力得以有效整合,形成相互联接的价值链。同时,由于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度的提高,企业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进行比较,从而能在自营和协作方面做出最经济的选择。(3)网络营销的职业化。目前网络营销市场越来越专业,在最初由于营销的成本、技术、工具、市场不够成熟,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并非人人都可参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将这种现状打破,到现在人人皆可参与到全球网络营销当中去。由于市场前景大好的客观性和发展的速度过快,这样就需要一大批专业的网络营销人员参与其中,担当起整个网络营销的支撑者。(4)营销创新与技术进步同步化。创新将是营销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创新就死亡。纵观企业营销发展的历程,营销创新都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产品;使传播手段不断升级,新促销方式不断涌现,新渠道模式的诞生,促使营销整体上的不断创新。实践证明,营销创新活动的频繁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直接推动的结果。在网络营销时代,不断提高信息搜集的范围与速度,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为唯一能重复使用的共享性资源。信息技术发展使营销沟通更加有效。通过网络直接传递产品以及服务信息,在更广泛的时空中设计、开发与制造新产品、外购资源与信息,通过友好的交流界面与有效地互动方式创造逼近现实的虚拟采购环境,使购买人可利用嗅觉、触觉、味觉来提供更综合的判断,已获得网上采购如同传统现场采购一样的经历与体验。
2网络营销的优劣分析
(1)营销效果不易把握及产品类型的限制。网络形式的效果至今无法向传统媒体那样容易把握,包括网络广告所影响的区域、对象以及对象的购买力等等,不定因素多,企业难以在投放广告之前有一个清晰的收支把握。不是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适合进行网络营销。比如一些需要短时间食用的食品或是古董等,这些商品或受时间限制,或是难以运输,通过网络营销进行销售难度比较大。(2)法律及监督制度滞后及安全问题。由于中国的网络营销真正的发展还是在近二十年内,由于中国国内的商业建设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整个商业经济的自律等建设对于传统的商业行为还有很大的不足和不合理,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的网络营销就存在着自己特有的“混乱性”。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相关的法律监管的制度速度。缺少商场的真是气氛,买家与卖家双方的信任问题,物流配送相对落后,以及交易信息的安全问题。
3企业网络营销管理
企业要把网络营销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层面,确定好企业的市场目标定位,并对网络营销有个全面的清楚的认识。(1)打造营销网点,做好人才发展和储备。企业要着手打造一个以因特网为基础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站点,谨慎选择好网络服务商,并做好网址的宣传工作,积极注册域名,保护好域名,并构建一支自己的优秀网络人才团队,并做好相应的人才发展和储备。(2)借鉴经验和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企业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营销理念,并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营销理念,综合灵活运用各种网络营销的手段渠道和技巧。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巧妙的规避化解风险。同时要树立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实行全球品牌推广战略,争取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客户良好的的口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重视客户的关系和心理,积极为客户提供优异的服务。(3)塑造精神文化,推出个性化服务。企业要不断塑造自己的精神文化,以这种文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精神支柱,并把企业文化传递给客户,以便巩固和发展客户群。在此基础上提供和推出属于企业自己特有的人文化,个性化的服务。
4结束语
篇5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不同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相应的经营方式,比较常见的就是股份制经营,也就是将企业整体产权分配给不同经营者管理。而管理人员为了得到利益在经营中将目光锁定在生产及销售工作管理中,彻底忽略了财会部门的职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经营经验开展管理工作。这就看出来,在这样的企业中财会部门并不是为了给经营管理者提供相关参考数据而存在的,而是一切都听从于经营管理者,这样并没有站在企业整体利益层面思考。一般这种企业内部不可能具备完善的会计制度,即便是有也不科学合理。还有的企业采取传统管理方式实施财务管理,过分重视有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完全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正是由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重经济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企业实际发展中只是将所有关注的目光放在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上,完全忽视了对企业财会方面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导致工作人员在能力及经验上欠缺,而且现有的财会人员在观念及方式上满足不了当前时代的需求,不具备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各种问题叠加起来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此外,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依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而且多数财会及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弃企业利益,这对于企业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偏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更多的依靠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种私密文件进行传递、处理和存储,虽然给工作带去了一定的方便,但也增加了企业风险发生的几率。一旦企业财务相关信息泄露或外传,企业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无疑会给企业带去严重的损失。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无法快速的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所带去的变革,没有强化自身风险意识,所以给企业的发展制造了层层危机。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受到的影响
(一)给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带来的影响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出现了各种的转变,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理念与主体。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组织实体其实就是财务管理主体,有着一定的稳定性,是真实存在的,而在网络经济局势下这种主体慢慢变得虚拟化,就拿淘宝网上的店铺来讲吧,他们是没有实体形态的,只要依靠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经营,这种虚拟的企业没有严格的企业便捷,将原本实体化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虚拟化。管理对象就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而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商业活动将现实交流便成为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变成了网上支付、电子采购和下单。
(二)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
以往,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是为了能够保证企业资金链运转流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股东制造更多的财富。通常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是主要根据客户的目标及业务情况明确,可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进展,这两方面内容均受到相应的影响,并在本质上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将知识的更新渗透到每个环节中,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这就需要企业重新针对财务管理进行定位:需要加大对各主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调整;要充分考虑到企业预期效益的获取;还要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从多个层面入手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施多元化的调整。由于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影响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的合作,导致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信息滞后等问题出现,阻碍了企业在信息时代下的发展步伐。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时都能够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快速、准确、实时的进行,彻底突破了空间及时间的局限性,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等方面的进行提供便捷度,由于互联网使得贸易实现了远程化、虚拟化和实时化,这就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传统财务管理中主要以有形资产管理为重心,而网络经济的发展将这一局势进行了转变,主要以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网络经济背景下,科学技术、商标、信息等无形知识资源在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网络经济彻底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使得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创新。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带来的影响
虽然网络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导致各种财务管理网络安全问题出现。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有着独到的开放性特点,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风险袭击事故,例如: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等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当前并没有针对网络经济财务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其没有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企业在制作合同及财务报表时都利用网络进行,和纸质文件有很大的不同,这给辨别真伪也带去了一定的困难。所以,网络经济将企业财务管理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层面,但同时也增加了各种风险因素的发展几率。
三、企业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创新改革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网络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不具备综合性能力超强的人才,那么很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在专业能力及信息技术操作上有非常大优势的人才,并且注重对其法律法规的教导,不断促进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关部门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带动工作人员自身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还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让工作人员能够将自身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及社会的利益有机结合。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I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也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互联网的运用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很大的便利,将数字化的作用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所形成了会计信息是动态化的,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一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将所牵连到的信息内容展示给工作人员,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
(三)设定符合网络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发展中所树立的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与企业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同时,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不断深化。网络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资本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从客观层面来讲,需要其对财务管理方针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因此,企业需要将原本所指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根本上转变为知识产权最大化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而且,企业也将促进自身信誉度提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中的其中一个。
(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篇6
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导致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不能有效结合,使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产生疑问,降低了对经济管理学科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法,不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反而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依赖教师,跟着老师的脚步走。这样缺乏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的结果。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技工院校的一大难题。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技工学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经济管理教学模式
1、建立通用实验教学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
经济管理类课程是较为复杂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基础上,才能把理论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经济管理理论的系统讲授,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这时,信息技术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技工院校可以为经济管理类课程建立一些通用实验教学平台,如电子商务应用平台、ERP管理平台等。这些平台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实验和商务应用实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现网上答疑,推动师生交流互动
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推动师生交流互动是促进经济管理教学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使学生和教师之间零交流。因此,在创新经济管理教学模式这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动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技工院校教师时间紧、与学生相处机会少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彻底打破师生交流的时空局限。这个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师生间的答疑交流,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借助这一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3、加大模拟实验软件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经济管理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从专业学科角度进行规划,力求把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本着硬件要做强,软件要做优的创新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要加强有职业特色的实验设施建设,扩大投入模拟实验软件,如电子商务模拟系列套件、市场营销模拟系统、ERP沙盘及软件教学实验系统等等,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环境中实现专业知识模拟训练,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基于网络背景下经济管理教学的意义
篇7
【关键词】网络;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新的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环境之中,新型的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显现出新的形态特征,它也显示出与人们在网络中的心理健康关系。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网络为结点,融入到网络环境之中,并生成了各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由此,我们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互联网h境中的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
一、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综述
在互联网迅猛冲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衍生出一种新型的网络人际交往形式,它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人际交往形态的拓展和延伸,具体展示出其如下内涵:
1、网络人际交往展现出人的社会性属性。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属性也即人的社会性本质,而在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也同样具有人的社会性这种本质属性,它只是利用的媒介,发生不同的空间下的人际关系,并无法改变人的社会性的属性。
2、网络人际交往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之下,网络将处于不同空间的人相联系,以网络为中介和基础,实现间接性的交往,从而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
3、网络人际交往归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交往。在网络环境中生成的人际交往主要是思想、意识、观念、情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都是精神生产的产品,注重人们之间的精神产品的传递和交换。
在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人际交往对象的宽泛化特征。网络人际交往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往,是一种交往对象极其宽泛的交往形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人际交往大多局限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下的人际交往,而只有互联网才实现了最为宽泛的人际交往。
2、网络人际交往过程的隐匿性特征。在互联网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交往,也即运用虚拟名或符号实现“身体不在场”式的人际交往,这种隐匿性的人际交往过程显示出与现实交往极大的差异性。
3、网络人际交往角色的虚拟性。在网络环境之中,交往的主体都是虚拟的角色,大家处于一种相对平等、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冲突的交往场景之中,有助于网络人际关系的建立。
4、网络人际交往心态的平等性。这主要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取消了人们的现实身体、地位、文化背景、职业、权力等信息,而都被纯粹的数字所替代,因而不存在现实交往中的沟壑,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心态都是平等的地位,互动关系无须受到任何现实关系的制约,形成了人际交往中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主要概念是指在社会环境之下,个人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效能与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可以进行个体内心心理的调整,从而达到自我人格的逐步完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情绪积极而稳定。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自信而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随着环境和对象的改变而产生相对应的情绪改变,更好地使自己融于环境之中。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用宽容的、理解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良好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自己,也可以对现实环境较好地解释,既不会过高评价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也不会无谓贬低自己而逃避现实。
4、适度的紧张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适度的紧张感,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好的筹划能力,可以较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适度紧张而又不过分焦虑,在遭遇困境时,能够镇静、理智地思考,寻求解决对策,而不会惶惶不安。
5、心理适应性较强。心理人健康的大学生可以拥有自主、独立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情感上和意志上独立性强,并可以寻求到自己精神上的充实点和兴趣点,不会轻易感觉到空虚、敌对、消极等不良情绪,他们可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心理适应性较强。
三、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经过调查和分析,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水平明显高于现实人际关系水平。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受限于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性别特性的不同,普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而在网络人际交往之中,其匿名性、平等性的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释放自己的本能和个性,并且可以恣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实现精神地位的平等。而在现实人际交往之中,却由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遮掩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就难以使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袒露心胸,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之上,显现出较大的现实人际关系困扰,在同性面前可以暴露的缺点或弱项,却不愿意在异性面前显露,以保全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全国青年群体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面临更多的价值文化的冲击,在面临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较大,致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较大程度的阻碍。网络人际交往与人的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紧密相联,并且与一些心理抑郁感和心理孤独感有相关关系,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效应,并成为了网络交往动机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可以这样认为,运用网络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网络人际交往空间逐渐增多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渗透,并促使其健全人格的生成,向更为个性化、独立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然而,对于少数病理型互联网使用主体来说,在他们的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效应之中,具体的影响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有:网络人际交往消极结果;网络人际交往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网络人际交往认识因素等。经测试得知,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结果越严重,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网络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越多、情感体验越积极,则显露出越低的心理健康水平。网络人际交往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升路径分析
1、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互联网络的扩张和发展之下的网络人际交往,要最大化地减少其网络人际交往的负面作用,要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督促大学生形成内在的、自觉的道德任意识,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增强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辨析能力,并且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地认识自己、感知网络,建构良好的网络人际交往关系,生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促进大学生与现实的联系,提升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大学生不能过于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而应当多多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接触和感知社会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内容,防范迷失在网络之中,形成封闭的网络人格。为此,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适宜的活动,通过现实交往活动,使大学生掌握现实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方式,产生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素质,在与他人的现实交往中纾缓自己的情绪,并使自身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在与他人现实交往和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了与他人现实交际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
3、更好地借助于网络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在网络环境之中,我们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特征,进行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转变原有的权威性、强制性、灌输式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征,使大学生呈现出更为完整、更为真实的自己,从而使教师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如:师生QQ群、微信群、师生论坛等,从而更好地施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4、净化网络人际交往空间,健全网络制度体系
网络环境不应当是污浊的虚拟环境,还应当保持网络的清洁性,因而,为了保持网络环境的净化和健康,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保障网络的净化空间,要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加以过滤和剔除,并注重加强网络立法制度和体系,使其规范化、有序化,更好地培育和健全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在遵循网络法制的条件下,更好地进行网络人际交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渗透和扩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领域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互联网中的活跃主体,他们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动机和人际交往关系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我们认为,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为复杂,不可片面地加以分析,要正视网络的双向,网络可以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面,正确地运用网络人际交往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如果一味沉溺于网络,则不利于良好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的生成,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科学而理智地运用网络人际交往,需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林虹静.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12)
[2] 李萍. 摆脱心灵桎梏 体验多彩生活――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调节[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12)
[3] 王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1)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知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40-02
一、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知识的生产、学习、交流、利用、评价和改进等过程进行管理。其中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最大的内容是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以促进知识创新,从而挖掘和共享其隐性知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知识管理的知识战略和知识经营管理的策略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需要从宏观上制定组织的知识战略,而知识战略必须要符合组织总体发展战略。对于国家来说,知识战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知识战略服务于企业总战略,特别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这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组织结构,它不仅涉及部门设置、职能划分和权限控制等,如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及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首席知识官、知识管理项目经理、知识工程师等),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2)知识管理系统所依赖的技术及相关设备,如关系数据库、知识仓库、决策支持、多库协调系统、内部网络,以及多态交流和统一渠道等。
(三)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结合
业务流程是指以客户需求为起点,组织输入各种资源,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终实现组织价值的过程。在一个组织中,业务流程决定其运行的效率,因此,对业务流程相同或相似步骤的知识进行横向交流与整合融通,或直接搜集和整理各流程步骤知识并通过整合实现流程的纵向重组,使组织的知识资源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的知识的同时,都能为组织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管理的办法
知识管理的方法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指,运用人本管理思想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灵活的扁平化组织来弱化等级,营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气氛;创立一种知识共享文化,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微观方面主要指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如知识挖掘与检索方法、知识组织与存储方法、知识传输与共享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动员内部的各种力量去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并对知识加以组织和处理,使其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五)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知识的获取和检索是指组织或个人的知识收集活动,是组织或个人知识的来源。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动员内部的各种力量去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加以组织和处理,使其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它可以通过利用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等,从内部、外部、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处获得有用的知识。它要求在现有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创新,以建立、更新、扩充知识库,从而充分利用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六)知识的传递
知识传递是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组织之间以及不同组织和个体之间的有效传送问题,其传递途径包括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直接交流、会议等知识媒介。知识传递是知识管理的动力,是实现知识流通和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不断产生价值。为促进知识流通,应该建立有利于知识传递的体制,创新知识流通的技术条件。
(七)知识共享和评测
知识共享就是打破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自由使用。知识共享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励员工参加知识共享。知识评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评价、计量知识价值的方法,为知识管理提供价值依据;二是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体系,为组织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
(八)保存、保护和经营好知识资产与知识资本
对现有的知识资产,无论是有形的的还是无形的,都要加以保存,建立知识库。要经营知识资本,使其增值,同时还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知识管理的模式
正如知识管理有诸多的定义一样,知识管理模式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三类定义模式。
(一)以“人”和“技术”为维度
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信息化模式、人性化模式和综合化模式。
1.信息化模式只从“技术”维度考察知识管理策略,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依靠显性知识,一般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重复性的生产或经营活动。
2.人性化模式只从“人”这个维度来进行知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有的显性知识。
3.综合化模式同时从“技术”和“人”两个维度管理知识,强调从“人”到“人”的隐性知识分享,同时又开发虚拟会议以及知识地图以方便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强调技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从“人”到“知识库”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知识库”到“知识库”显性知识的集中化为主。
(二)以“产品”和“过程”为参数
知识管理分为“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和“以过程为中心”模式。
1.“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定位和操作的对象,或是一种能够创建、存储、分发知识的库存,它集中于显性知识产品的创建、存储以及再使用。
2.“以过程为中心”的模式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促进、鼓励、培育以及引导学习过程才能被有效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流过程。该模式强调群件系统的建设、知识社区的建制等。
(三)以“合作程度”和“工作复杂程度”为维度
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事物模式、集成模式、协作模式和专家模式。
1.事物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核心业务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它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作的自动化,工作的常规化、操作的程序化和员工行为的标准化,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员工。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低。
2.集成模式着眼于“整体最优”,着重于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关知识的各部门形成统一的运作规则和行动标准,充分发挥共享目标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的作用,使各部门的功能性决策建立在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之上。这种模式相互依赖程度相对高,但工作复杂程度相对低。
3.协作模式注重从全局角度来综合各种知识,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强调学习型组织“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共同关注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高。
4.专家模式注重从专家的工作中获取核心业务发展的推动力,发挥“明星效应”,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特别的激励手段吸收具有专业知识的个人,鼓励他们进行价值增值活动,把知识管理重点放在知识资本的“内部运营”,通过长期的职业发展方案培养企业内部的骨干。这种模式相互依赖程度相对低,但工作复杂程度相对高。
参考文献:
[1] 倪宝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J].科技信息,2010,(18).
[2] 陈泳.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
[3] 高云燕.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
[4] 李有明.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
[5] 沈钊亮,张伟.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实践方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
[6] 李雪.知识管理影响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7] 李风梅.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与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8] 杨晓红.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and the mod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V Guang-yuan
(Library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著作权集体管理;利益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106-0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网络作品的高效、快捷、低成本的使用,让广大网民欲罢不能,但由此产生的著作权管理问题显而易见。网络中本身的海量作品就要依靠许多单一的网络素材构成,面对如此巨大的作者海洋,如何取得作者的一一授权是个大问题。同时,面对越演越烈的非法上传、下载、转载等网络侵权行为,著作权人很难依靠一己之力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继续控制其作品的传播与使用。2005年3月1日施行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为此明确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权利人自己难以有效行使的权利,可以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集体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作品使用权的管理权的授权时,就会尽最大可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即使在著作权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品被网站法定许可使用,也可以通过该组织获得转收来的使用报酬。这不仅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照顾到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并且提高了作品传播的速度,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当然,文中所指的利益平衡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平衡,即只要利益主体间的平衡达到“配合适宜”,而不是要求他们达到利益的均等或相等。
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网络的大信息量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如果任何形式的使用都要受到限制,就会损害整个社会科技创新的活力。为了确保公众对网络作品的适当接近,《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的权利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即: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制度。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的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最主要方面得以顺利实现。作为著作权制度的精髓,在著作权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杠杆作用,使得网络这个人类科技文明的成果成为社会的福祉,并为社会创新、进步扫清了法律障碍。同时,对网络著作权的限制,是权利人必须为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作出的符合网络技术特点的权利让渡。
网络作品使用者在合理使用的形式外得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缴纳一定数额的使用费,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却不能因此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否则便会阻碍对网络中具有创造性作品的传播与使用。为此,《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除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条规定应当支付的使用费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根据国务院著作权管理部门公告的使用费收取标准,与使用者约定收取使用费的具体数额。”但是《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也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管理费,用于维持其正常的业务活动。”保证了集体管理组织的正常运营。虽然大多数国家的多数集体管理组织是以其管理收入作为其生存的基础,但是,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是集体管理组织的共同点。例如,英国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PRS)的章程明确规定:该组织为公益性机构。再如德国、日本的有关法律条文中也规定:集体管理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
即便“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从庞大的使用费中抽取的管理费应该也是不小的数目,在扣除日常运营成本后还会有不少盈余,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并返利于民,则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此,我们是否可以效仿我国香港地区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某些方式,如,香港的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是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运营状况最好的,其2004年的收益超过一亿港币。这为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慈善服务活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当年,该组织拨款223.03万港币赞助、推广本地音乐活动,主要赞助项目包括:(1)赞助音乐会/演出,比如“音乐新文化2004”、“音乐新~代2004”、“紫荆音乐会2004”等;(2)赞助音乐比赛/奖项,比如“第十六届CASH流行曲创作大赛”、“2003/2004学校音乐创艺展”、“2004CASH全球华语歌曲最佳新进作曲A/作词人奖”、“香港校际音乐节”、“CASH原创歌曲奖”、“2004ISCM—CASH青年作曲家奖”等;(3)赞助委约作品,CASH赞助委约共19首新作品的演出;(4)赞助特别项目,比如“PRSF-CASH音乐交流活动”、“CASH音乐博览2004·北京”等;(5)赞助特别项目,如“CASH音乐博览2004·北京”、“Teen Power-Teentage”等;(6)赞助出席国际音乐会。CASH赞助作曲家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多项主要国际作曲家盛会,包括“国际现代音乐节”“、国际现代作曲家交流会”“、亚洲作曲家同盟音乐节”等等;(7)赞助多项CASH音乐奖学金,比如“CASH音乐奖学金”“、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作曲奖学金”、“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奖学金”等,共有三名学生得到资助。我国香港地区的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这些运作模式,值得我国大陆现有的以及今后将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借鉴,以便更好地履行法律为其界定的非营利性及公益性的特点。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人的利益平衡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权利人符合章程规定加入条件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与其订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合同,不得拒绝”。根据合同,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有了法律依据。同时,著作权法规定,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的诉讼、仲裁活动。如果在合同期内,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不能为著作权人管理好各项权益,合同一到期,著作权人就有权不续签,另行选择其他能为其带来更好服务的管理组织。既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人之间是合同关系,如果管理者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著作权人也随时有权依合同追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违约责任并与之解除合同关系。但是,《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已经与他人订立许可合同的,该合同在期限届满前继续有效;该合同有效期内,权利人有权获得相应的使用费并可以查阅有关业务材料”。本款很好地秉承了著作权法作为实现各权利主体精妙平衡的法律机制的传统,是协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人、使用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器”。
在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同时,《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也规定:“权利人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订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合同后,不得在合同约定期限内自己行使或者许可他人行使合同约定的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的权利”。这项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著作权人的权利,有效地平衡了二者之间的利益。
篇10
关键词:微信;把关人;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04-03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场域以及相关网络媒介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迅速、广泛的汇集各类网络意见与评论所形成的所有网络舆论总和。当前,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生存状态关注度日益提升,而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刻思考自我以及社会问题的平台。受大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很自然地成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随着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网络被大学生接触,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塑造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何引导大学生自觉分辨抵制不良信息,正确的使用网络,培育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基于对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详细分析高校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特点及现状,并提出了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新机制――“把关人”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一、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采集方法
1.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安徽某大学在校本科生,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54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240人,本科一、二、三年级各138人,本科四年级126人。各学院样本人数按照学院在校本科生总人数加权平均。
2.问卷内容。问卷主要围绕使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的频率、校内微信公共平台的吸引力、最关注的校内微信平台、最常关注微信平台的信息类型、对校内官方微信平台的价值观引导作用的认识、对校内官方微信平台的通知消息的信任度、是否愿意在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以及对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建设有哪些意见建议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2日至5日。
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收集完成后输入计算机,并利用Excel等相关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制作成表格。主要统计方法为频率分析。
(二)数据采集结果
1.对于“关注各类微信平台的频率”,由表1可知,在540名调查同学中,有192名同学选择了“天天用”,占总人数的33.56%;有120名同学选择“经常用”,占总人数的22.22%;有222名同学选择“偶尔用”,占总人数的41.11%;有6名同学选择了“不用”,占总人数的1.11%。
2.对于“高校微信平台的吸引力”,由表2可知,有132名同学选择“经常关注”,占总人数的24.44%;有396名同学选择“偶尔关注”,占总人数的73.33%;有12名同学选择“从不关注”,占总人数的2.22%。
3.对于“最关注的微信平台信息类型”,由表3可知,有210名同学选择“校内新闻”,占总人数的38.89%;有234名同学选择“活动资讯”,占总人数的43.33%;有42名同学选择“服务信息”,占总人数的7.78%;有54名同学选择“文化板块”,占人数的10.00%。
4.对于“校内微信平台应该改进之处”,由表4可知,有186名同学选择“开设视频等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占总人数的34.44%;有264名同学选择“信息沟通与问题处理”,占总人数的48.89%;有90名同学选择“及时更新”,占总人数的16.67%。
5.对于“官方网络平台的价值观引导作用”,由表5可知,有408名同学选择“是,有一定影响”,占总人数的75.56%;有132名同学选择“否,缺少此块内容”,占总人数的24.44%。
6.对于“校内官方微信平台消息的真实性”,由表6可知,有516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95.56%;有24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4.44%。
7.对于“是否愿意在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由7可知,有204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37.78%;有336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62.22%。
8.对于“目前国家对微信等平台的法治建设健全与否”,由表8可知,有96名同学选择“是”,占总人数的17.78%;有444名同学选择“否”,占总人数的82.22%。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关注度较高。本次研究针对微信这样一个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极少部分同学不使用外,大部分同学使用微信,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与社交的重要工具。调查同时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搜集了解有关信息,对自己身边的新闻资讯类信息较为关注,这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对自身生现状的关注。
2.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经常关注校园微信平台,大部分同学为偶尔关注,甚至还有少部分同学未曾关注。调查还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愿意在校官方微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这说明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对同学们的吸引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导向作用。对此,大学生们建议,希望校内的微信平台能够及时创新,开设一些视频等更有吸引力的栏目,同时增加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切实发挥公共平台的作用。
3.官方微信平台价值观引领作用不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校内微信网络平台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对其价值观引导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体现出高校官方信息平台在同学们心中的权威性。但是仍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对所信息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它的价值观引导作用持否定态度,实际情况也许比这个比例更高,这也是学校领导老师以及校内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所应该反思和警惕的,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价值观引领作用须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机制的探讨
了解了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基本情况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有必要对解决这些问题办法。下面,笔者就对一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机制进行探讨。
(一)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群体人员的组成
1.现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根据调查,目前各大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主要由学校党委负责,分为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主要包括宣传部门与学生部门等,由校领导负责分管。网络舆情一旦发生,视情况层层上报。高校宣传部门负责审核舆情,并长期关注相关网站,时时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并向学校领导定期汇报。学生部门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并通过培育一批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依靠“把关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健康稳定的轨道。
2.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人员组成。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主要由学校的学生部门负责培养和教育,重点负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其主体是学生中的思想先进分子(包括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并由学校的党团机关的领导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学生中先进分子思想进步,遇事冷静,对党的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对普通大学生的基本心理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有效配合学校主管部门对学生思想进行干预和引导,保障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学生干部经验丰富,人际交往能力强,办事务实稳重,眼界开阔,对学校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具备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能力基础。
(二)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价值观培养
学生中的思想先进分子以及学生干部等,虽然具备了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思想基础和能力。但是高校网络舆情复杂性,其突发性和广泛性特点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所以必须要对“把关人”队伍进行正确的培养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1)对党的理论有深刻理解。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应达到一定高度,关注党的最新理论动态,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会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2)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关人”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标准规范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并能够在网络上营造良好的舆情氛围。(3)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坚持原则。恶性网络舆情会在一瞬间突然发生,这就要求网络舆情“把关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的理论知识理性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并能够传播这种正能量,积极疏导同学中出现的不正确认识,抵制不良信息、谣言的传播。
2.要有过硬网络技术水平。(1)具备与时俱进的网络观念。当今世界,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应当时刻学习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树立新理念,在网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网络新媒体素养,形成实时掌握高校网络舆情新动态的能力。(2)具备扎实牢固的网络使用技能,扎实的网络使用技能是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互联网素养的基础。“把关人”应该具备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以及qq中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的能力,能够有效预防一些网络恶意攻击,保证网络环境的和谐。
3.要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养。(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面临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干扰因素多,所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克服干扰,保持清晰的思路与乐观向上的心态。(2)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勤勉务实的品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因其特殊性,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困难,所以“把关人”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勤勉务实的品质,努力施展自身的才华,将纷繁复杂的工作做细做实。
(三)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培育路径
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培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通过什么路径培养“把关人”,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功与否。
1.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思想培养路径。(1)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必须在思想上紧跟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学校相关机构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可以由负责党团工作的领导主讲,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2)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检验的重要方法。活动形式要丰富,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访一些参与革命战争的长者,慰问敬老院,开展有关的社会调查等。
2.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的网络技术培养路径。(1)注重实践,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就是熟练使用各类网络媒介如:QQ、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时,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应该合理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成为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关键性人物。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坚决弘扬正能量。(2)学习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的工作重点在“舆情”,但也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学习网络技术知识,可以请学校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也可以自学。
3.时刻掌握“把关人”思想动态,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1)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也是网络舆情的参与者,更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所以,难免也会出现头脑发热,思想波动的情况。这个时候,负责“把关人”队伍的人员要及时加以干预,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同时还应注重教育和引导,积极化解“把关人”队伍中出现的工作消极、思想懈怠的情况。(2)学校应对“把关人”队伍大力宣传,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网络舆情工作的先进分子,应予以表扬和奖励。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依然复杂,因此培养优秀的“把关人”不仅有利于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高校网络舆情“把关人”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坚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郅荣,李厉铨.基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探索[J].2013,(05):83-85.
〔2〕王`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康玉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2,(02).